CN101170215B - 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0215B
CN101170215B CN200710167478.3A CN200710167478A CN101170215B CN 101170215 B CN101170215 B CN 101170215B CN 200710167478 A CN200710167478 A CN 200710167478A CN 101170215 B CN101170215 B CN 1011702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ut
antenna
linear conductor
ou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74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0215A (zh
Inventor
村野慎介
堀越稔之
小林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able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abl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able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abl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70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0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0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02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0Radiating elements coated with or embedded in prote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30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antenna unit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wavebands and connected to a common feeder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16Antenna or wave energy "plumbing" making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扩大天线外形,制造工序简单,且使回损特性宽带化的天线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天线具备:并列配置的多条线状导体(2);夹入了该线状导体(2)的两张绝缘性膜(3);形成在一条以上的线状导体(2)上的一处以上的切断部(4)以及连接在一条以上的线状导体(2)上的供电部(5)。通过在一端连接了供电部(5)的线状导体(2)成为供电元件(6),并断开切断部(4)前方的线状导体(2)的另一端,从而使得切断部(4)前方的线状导体(2)成为非供电元件(7)。

Description

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扩大天线外形,制造工序简单,且使回损特性宽带化的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粘贴在车窗上的天线、设置在车室内空间的天线、搭载在无线通信设备上的天线等的各种天线中,由于法律上的理由或外观设计上的理由,有时需要天线的不可见化。作为实现天线的不可见化的方法,有使形成天线元件的导体线径变细且使导体膜的宽度变窄的方法。通过将这些直径细化了的导体(下面称为线状导体)夹入到对可见光具有透明性的两张绝缘性膜中,使得天线的设置很容易。另外,由于电阻率随导体的细径化而增大,因此,通过并列配置多条线状导体以降低电阻值而减少损耗。
以上现有技术参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0789号公报。
在并列配置了多条线状导体的天线中,以回损特性宽带化为目的,构成图9所示的天线91。在该天线91中,通过将并列配置的多条线状导体92夹入到两张绝缘性膜93中,并在各个线状导体92的相同一侧的一端连接供电部95,从而使这些线状导体92全部为供电元件96。再有,作为具有与该供电元件96的共振频率不同的共振频率的非供电元件97,将另外并列配置的多条线状导体92夹入到两张绝缘性膜93中配置而成。
然而,该天线91存在天线外形变大的缺点和在制造时增加制作非供电元件97的工序的缺点。另外,若供电元件96和非供电元件97相隔某种程度的距离,天线91将具有指向性特性,在希望使无指向性天线宽带化的场合成为弊端。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扩大天线外形,制造工序简单,且使回损特性宽带化的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天线具备:并列配置的多条线状导体;夹入了该线状导体的两张绝缘性膜;形成在一条以上的线状导体上的一处以上的切断部;以及连接在一条以上的线状导体上的供电部。
上述供电部可以连接在多条线状导体的相同一侧的一端。
在多条线状导体上具备上述切断部,在这些线状导体的每一条上从一端到切断部的距离可以不同。
可以去除上述切断部的绝缘性膜。
另外,本发明的天线制造方法如下:并列配置多条线状导体;将这些多条线状导体夹入到两张绝缘性膜中;以一处以上的切断部切断一条以上的上述线状导体。
通过在多条线状导体的相同一侧的一端连接供电部,同时断开上述切断部之前的线状导体的另一端,可以形成由一端连接有供电部的线状导体构成的供电元件和由上述切断部之前的线状导体构成的非供电元件。
在切断上述线状导体时,可以使每一条线状导体从一端到切断部的距离不同地切断多条线状导体。
在切断上述线状导体时,同时可以去除上述切断部的绝缘性膜。
通过将并列设置的多条较长的线状导体夹入到两张窄长的绝缘性膜中而形成窄长的天线材料,靠近该天线材料配置横跨该天线材料的总宽的切模,在从该切模起沿着一条以上的线状导体离开了给定的距离的一个以上的部位配置将该线状导体与绝缘性膜一起进行冲孔的冲孔模,形成将这些切模和冲孔模保持一体的模架,通过以该模架冲压上述天线材料,从而可以制造以一处以上的切断部切断了一条以上的线状导体的给定长度的天线。
本发明发挥了如下的良好效果。
(1)不扩大天线外形。
(2)制造工序简单。
(3)回损特性宽带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天线的构成图。
图2是用于验证根据本发明的天线的回损特性的试制模型的构成图。
图3是现有的天线的回损特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天线的回损特性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天线的构成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天线的构成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切断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天线的构成图。
图8是表示适用大量生产本发明的天线的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
图9是现有的天线的构成图。
图中:
1-天线、2-线状导体、3-绝缘性膜、4-切断部、5-供电部、6-供电元件、7-非供电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天线1具备:并列配置的多条在这里为七条的线状导体2;夹入了该线状导体2的两张绝缘性膜3;形成在一条以上的线状导体上的一处以上的切断部4以及连接在一条以上的线状导体上的供电部5。
另外,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天线制造方法,并列配置多条线状导体2,用两张绝缘性膜3夹入这些多条线状导体2,然后,在一处以上的切断部4切断一条以上的上述线状导体2。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七条线状导体2的相同一侧的一端上连接供电部5,从而使这些一端连接了供电部5的线状导体2成为供电元件6;并通过断开切断部4前方的线状导体2的另一端,从而使切断部4前方的线状导体2成为非供电元件7。各个供电元件6通过一端连接供电部5,而在切断部4断开,从而构成单极天线。切断部4前方的线状导体2,在切断部4当然是断开的,由于其另一端也断开,因而构成非供电元件7。再有,在相同线上的线状导体2上有两处以上的切断部的情况下(参照图6),除了连接有供电部5的第一端的线状导体2为供电元件6以外,该线的线状导体2其它部分均为非供电元件7。另外,对于没有切断部4的线状导体2,从线状导体2的一端到另一端都成为供电元件6,而不形成非供电元件7。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七条线状导体2中,七条全部在各自的一处切断,对这七条线状导体2的每一条从连接在供电部5上的一端到切断部4的距离互不相同。
由此,构成长度互不相同的七条供电元件6和长度互不相同的七条非供电元件7分别平行地配置的复合单极天线。
在制造该天线1时,与其用绝缘性膜3夹入预先形成了切断部4的线状导体2,不如在用绝缘性膜3预先夹入未形成切断部4的线状导体2后,通过对绝缘性膜3进行冲孔或切断,从而将夹在其中的线状导体2连同绝缘性膜3一起去除而形成切断部4。具体的制造方法将在后面叙述。
下面说明该天线的动作和作用效果。
这里假设从供电部5向供电元件6供给了电信号。虽然在各个供电元件6上流过电流,但由于各个供电元件6的长度互不相同,因此,共振频率互不相同。利用多条供电元件6的共振频率互不相同,使回损特性宽带化。
另外,与这些供电元件6平行地配置的非供电元件7通过与相邻的线状导体2(供电元件6或非供电元件7)电耦合而共振。
作为这些的结果,由于具有固有共振频率的多条供电元件6和具有固有共振频率的多条非供电元件7的存在,致使回损特性宽带化。
另外,就天线1而言,非供电元件7和供电元件6形成在由多条线状导体2形成的一束中。并且,在具有切断部4的线状导体2中,非供电元件7和供电元件6配置在同一线上。因此,由于不像现有技术那样另行配置线状导体及绝缘性膜,因而天线外形不扩大。
另外,就天线1而言,由于不另行安装线状导体及绝缘性膜,因而制造工序简单。
另外,就天线1而言,由于非供电元件7和供电元件6靠近,因而没有指向性特性,适用于希望使无指向性天线宽带化的场合。
下面,用具体的例子验证回损特性。图2表示该复合单极天线的试制模型。在该试制模型中,设置十条以1.5mm间距并列配置的长度为150mm、线经为20μm的线状导体2,并从左边依次将从连接在供电部5上的一端到切断部4的距离即供电元件6的长度设为98mm、42mm、134mm、45mm、138mm、44mm、114mm、36mm、99mm、115mm。
此外,就切断部4而言,由于只要供电元件6及非供电元件7分别由切断部4实现电的断开即可,因此,对切断部4的长度不作特别规定。例如,在供电元件6的长度为98mm时,若使切断部4的长度为1mm,则非供电元件7的长度为150-98-1=51mm。
在切断线状导体2之前的状态下,实现了全部线状导体2(=供电元件6)为150mm且不存在非供电元件7的复合单极天线,其回损特性如图3所示。图4表示切断线状导体2而使各个供电元件6为上述长度的复合单极天线时的回损特性。在这些回损特性的图中,纵轴的值(dB)越小则损耗越小。
若比较图3和图4,则在图3中,损耗较小的峰值只有一个。在图4中,损耗较小的峰值有四个之多,总体上损耗较小。由此可知,图4的回损特性具有宽带性。因此,本发明的试制模型可评价为回损特性予以宽带化。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天线51将并列配置的四条线状导体2夹入到两张绝缘性膜3中,各个线状导体2分别在一处切断部4切断。
在该实施方式中,线状导体2和将其夹住的绝缘性膜3向一个方向延伸,并在其一端侧,在相对线状导体2的长度方向形成45°角的弯折线上弯折成直角后,一直延伸到与供电部5连接。再有,同样的线状导体2*和将其夹住的绝缘性膜3*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延伸,同样地弯折成直角后,一直延伸到与上述供电部5相邻接的另外的供电部5*相连接。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四条线状导体2、2*的相同一侧的一端连接供电部5、5*,从而在它们的一端上连接了供电部5、5*的线状导体2、2*构成成对的供电元件6,通过断开切断部4前方的线状导体2、2*的另一端,从而切断部4、4*前方的线状导体2、2*构成成对的非供电元件7。各个供电元件6通过在中央连接供电部5、5*,并在位于彼此相反的方向上的切断部4断开,从而构成偶极天线。由于切断部4原本断开,其另一端也断开,因而切断部4前方的线状导体2、2*构成非供电元件7。
由此,构成长度互不相同的四条供电元件6和长度互不相同的四条非供电元件7分别平行地配置的复合偶极天线。天线51的动作及作用效果与图1的天线1相同。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天线61将并列配置的四条线状导体2夹入到两张绝缘性膜3中,各个线状导体2分别在一处切断部4切断。
该实施方式虽然与图1类似,但在七条线状导体2中仅在五条上有切断部4,在两条线状导体2上没有切断部4。另外,在中央的线的线状导体2上有三处切断部。
由此,构成长度不均匀的七条供电元件6和长度不均匀的七条非供电元件7分别平行地配置的复合单极天线。天线61与图1的天线1虽然各个供电元件6、非供电元件7的共振频率和阻抗不同,但其主要动作及作用效果与图1的天线1相同。
下面,说明切断部的构造及切断方法的实施方式。
在图7的天线中,以不同的多种方式进行了切断。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均通过对绝缘性膜3进行冲孔或切断,从而将夹在其中的线状导体2连同绝缘性膜3一起去除,以此形成切断部4。去除部72是圆形冲孔,去除部73是矩形冲孔,去除部74是V字形的切口。
在这样去除切断部4的绝缘性膜3的情况下,首先,将没有切断部4的线状导体2形成为与绝缘性膜3相同的长度,而后,决定任意的切断部4,并在该切断部4连同线状导体2一起去除绝缘性膜3。作为去除用工具,可使用冲孔模、钻头、V字形切刀等。去除绝缘性膜3的形状不限于图示的形状,只要是在该切断部4成为线状导体2电断开的形状即可。
下面,说明适用于大量生产本发明的天线的制造方法。
如图8所示,通过将并列设置的多条较长的线状导体82夹入到两张窄长的绝缘性膜83中而形成窄长的天线材料84,靠近该天线材料84配置横跨该天线材料84的总宽的切模85,在从该切模85沿着一条以上的线状导体离开了给定的距离的一个以上的部位配置将该线状导体82与绝缘性膜83一起进行冲孔的冲孔模86,形成将这些切模85和冲孔模86保持一体的模架87,通过用该模架87冲压天线材料84,从而制造一条以上的将线状导体82在一处以上进行切断了的给定长度的天线88。
窄长的天线材料84从卷筒89连续地抽出。当天线材料84仅抽出天线88的长度时,启动模架87而冲压天线材料84。由此,可一边将窄长的天线材料84切成规定尺寸的天线88,一边同时在多处进行线状导体82的切断。通过重复进行该操作,可高效地大量生产天线88。
切断部4的配置设计成,使由切断部4切断的线状导体2构成的多个供电元件、非供电元件各自具有所希望的共振频率。这些共振频率的决定设计成,对于回波损失特性的宽带化为最佳组合。这样一来,若决定了切断部4的配置,并据此决定模架87中的切模85及多个冲孔模86的配置,并制作模架87。

Claims (9)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具备:
并列配置的多条线状导体;夹入了该线状导体的两张绝缘性膜;形成在一条以上的线状导体上、并将所述线状导体分割成供电元件和非供电元件的一处以上的切断部以及连接在一条以上的线状导体上的供电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部连接在多条线状导体的相同一侧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在多条线状导体上具备所述切断部,这些线状导体的每一条中从一端到切断部的距离互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去除了所述切断部的绝缘性膜。
5.一种天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并列配置多条线状导体,将这多条线状导体夹入到两张绝缘性膜中,通过将供电部连接在所述多条线状导体的相同的一侧的一端,并在一处以上的切断部切断一条以上的所述线状导体从而形成由一端连接有供电部的线状导体构成的供电元件和由所述切断部前方的线状导体构成的非供电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供电部连接在多条线状导体的相同一侧的一端的同时,断开所述切断部前方的线状导体的另一端,从而形成由一端连接有供电部的线状导体构成的供电元件和由所述切断部前方的线状导体构成的非供电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天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切断所述线状导体时,对多条线状导体进行切断,使得每一条线状导体从一端到切断部的距离互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天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切断所述线状导体时,同时去除所述切断部的绝缘性膜。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天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并列设置的多条较长的线状导体夹入到两张窄长的绝缘性膜中而形成窄长的天线材料,靠近该天线材料配置横跨该天线材料的总宽的切模,在从该切模沿着一条以上的线状导体离开了给定的距离的一个以上的部位配置将该线状导体与绝缘性膜一起进行冲孔的冲孔模,形成将这些切模和冲孔模保持一体的模架,并用该模架冲压所述天线材料,从而制造在一处以上的切断部切断了一条以上的线状导体的给定长度的天线。
CN200710167478.3A 2006-10-25 2007-10-25 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02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89965A JP4306714B2 (ja) 2006-10-25 2006-10-25 アンテ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89965 2006-10-25
JP2006289965 2006-10-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0215A CN101170215A (zh) 2008-04-30
CN101170215B true CN101170215B (zh) 2011-12-28

Family

ID=39390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747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0215B (zh) 2006-10-25 2007-10-25 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63562B2 (zh)
JP (1) JP4306714B2 (zh)
CN (1) CN1011702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92034B2 (ja) 2005-08-08 2011-10-12 スパンション エルエルシー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775301B2 (ja) * 2007-04-10 2011-09-21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透明アンテナ
JP5067289B2 (ja) * 2008-07-09 2012-11-07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車両用透明アンテナ
JP5458900B2 (ja) * 2010-01-15 2014-04-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アンテナ及び携帯無線機
DE202017100537U1 (de) * 2017-02-01 2017-02-20 ASTRA Gesellschaft für Asset Management mbH & Co. KG Elektrischer Leit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9560A (en) * 1988-03-30 1992-01-07 Nippon Sheet Glas Co., Ltd. Vehicle window antenna
US6509630B1 (en) * 1999-03-11 2003-01-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exible interconnecting substrate, film, carrier, tape-shaped semiconductor devic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496019A (zh) * 2002-09-06 2004-05-12 夏普株式会社 偶极天线、使用该偶极天线的标签和移动体识别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6606A (ja) 1988-07-05 1990-01-19 Nec Corp 穴明用数値制御装置
US6870517B1 (en) * 2003-08-27 2005-03-22 Theodore R. Anderson Configurable arrays for steerable antennas and wireless network incorporating the steerable antennas
JP2006140789A (ja) 2004-11-12 2006-06-01 Hitachi Cable Ltd 無視認アンテナ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9560A (en) * 1988-03-30 1992-01-07 Nippon Sheet Glas Co., Ltd. Vehicle window antenna
US6509630B1 (en) * 1999-03-11 2003-01-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exible interconnecting substrate, film, carrier, tape-shaped semiconductor devic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496019A (zh) * 2002-09-06 2004-05-12 夏普株式会社 偶极天线、使用该偶极天线的标签和移动体识别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0215A (zh) 2008-04-30
JP2008109373A (ja) 2008-05-08
JP4306714B2 (ja) 2009-08-05
US20080218419A1 (en) 2008-09-11
US7663562B2 (en) 2010-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0215B (zh) 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US6879290B1 (en) Compact printed “patch” antenna
EP2256864B1 (de) Antenne für zirkulare Polarisation mit einer leitenden Grundfläche
CN100382385C (zh) 加载天线
DE69924104T2 (de) Asymmetrische Dipolantennenanordnung
DE60026276T2 (de) Antennenstruktur, Verfahren zur Kopplung eines Signals an die Antennenstruktur, Antenneneinheit und Mobilstation mit einer derartigen Antennenstruktur
EP0685900B1 (en) Antennae
US20140097995A1 (en) Artificial magnetic conductor antennas with shielded feedlines
CN1316797A (zh) 平面天线结构
JPH11317614A (ja)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と前記アンテナを備える装置
SE524843C2 (sv) Antenn
WO2005091828A2 (en) Dual slot radiator single feedpoint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tenna
CN110880645A (zh) 基于超表面天线的极化可重构方法
CN101099267A (zh) 隙缝天线
US4547779A (en) Annular slot antenna
US20040201525A1 (en) Antenna array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4021642B2 (ja) アンテナ構造及び無線装置
CN111129750B (zh) 5g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JP4169696B2 (ja) 高バンド幅マルチバンド・アンテナ
JP3735580B2 (ja) 積層誘電体アンテナ
EP1819013A1 (de) Dipolantenne
WO2005114784A1 (en) Broadband array antennas using complementary antenna
WO2004013933A1 (en) Low frequency enhanced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US20020113736A1 (en) Compact printed "patch" antenna
CN107359395B (zh) 交指耦合类crlh传输线结构及漏波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