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9949B - 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9949B
CN101169949B CN2007101489833A CN200710148983A CN101169949B CN 101169949 B CN101169949 B CN 101169949B CN 2007101489833 A CN2007101489833 A CN 2007101489833A CN 200710148983 A CN200710148983 A CN 200710148983A CN 101169949 B CN101169949 B CN 1011699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entioned
optical
housing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489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9949A (zh
Inventor
中村匡宏
吉泽明穗
横田泰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69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9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9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99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2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optical heads, e.g. assemb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3Integrated head arrangements, e.g. with source and detectors mounted on the same substrat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其在壳体上装载了至少由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光学元件构成的光集成单元,其中,在上述壳体上形成有用于固定配置上述各元件的配置部位,由于在上述配置部位固定配置各元件,所以在与壳体形成一体的状态下装载上述光集成单元。即,通过以分立方式在壳体上装载光集成单元,能够简化各光学部件的位置调整。由此,能够高精度且简单地进行光学部件的调整,从而能够提供小型、轻量且高质量的光拾取装置。

Description

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拾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光拾取装置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具体涉及通过在壳体上直接固定配置光源、衍射部件、导光部件、受光元件而简化了各光学部件的位置调整等的光拾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光拾取装置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为了记录高画质的图像、动画等,希望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容量的高密度化和大容量化。此外,为了在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用途中使用光记录媒体,需要使进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再生和/或记录的光拾取装置小型轻量化。 
现有的光拾取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6-119653号公报(公开日:1994年4月28日)”]中所示,在壳体上配置半导体激光器、衍射光栅等光学部件。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光学部件的配置,在光源及衍射光栅配置在离开光电检测器的位置,使光拾取装置小型轻量化变得困难。作为小型轻量化困难的理由之一,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明示,但是在壳体上设置各光学部件时,对各自的光学部件使用保持架等辅助部件,确保该辅助部件安装所需要的空间。该辅助部件是为了使各光学部件的位置调整简便而使用的。即,由于部件越大越容易调整,所以对各光学部件设置辅助部件。其结果使小型轻量化变得困难。 
因此,通过制作使光源及受光元件等的光学部件集成单元化的光集成单元,并将其用于光拾取装置,来谋求光拾取装置的小型轻量化。此外,伴随着小型轻量化,使各个光学部件小型化,因此即使是小型化的光学部件也要寻求容易进行其位置调整等的技术。因此,提出了如下技术,在谋求光拾取装置的小型轻量化的基础上,使调整作业容易,减小调整误差、组装误差(例如,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2-79231号公报(公开日:1990年3月19日)”]、专利文献3[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6-65935号公报(公开日:2006年3月9日)”]以及专利文献4[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5-225583号公报(公开日:1993年9月3日)”])。 
以下,根据图5说明专利文献2公开的光拾取装置的结构。图5是示意表示专利文献2公开的光拾取装置的结构的图。如图5所示,从半导体激光器101射出的光束通过三束用的衍射光栅102分离成主光束(零级光)和两个副光束(±一级光),到达全息元件103。并且,只有透过全息元件103的光(零级衍射光)通过物镜104在光盘105上聚光。由光盘105反射的光即返回光与上述主光束、上述两个副光束一起再次通过物镜104导向全息元件103。并且,只有由全息元件103衍射的光(一级衍射光)入射到光电二极管106上而生成各种信号。 
并且,由于使半导体激光器101、衍射光栅102、全息元件103及光电二极管106被单元化,并被集成到全息单元(光集成单元)内部,所以简化了光学基座的结构,实现了小型集成化及部件数量的削减,进而能够容易进行跟踪误差检测用光点的相位调整。 
下面,根据图6(a)和图6(b)说明专利文献3公开的光拾取装置的结构。图6(a)和图6(b)是表示用于专利文献3公开的光拾取装置的光集成单元的概略结构图,图6(a)是相对光轴方向(Z方向)从Y方向观察上述光集成单元的截面图,图6(b)是在从图6(a)中除去了偏振光衍射元件206和偏振光束分离器202的状态从光轴方向(Z方向)观察上述光集成单元的平面图。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光集成单元具有:半导体激光器201、具有偏振光束分离面207的偏振光束分离器202、受光元件203、具有衍射光束及返回光的第一全息元件204和第二全息元件205的偏振光衍射元件206。透过偏振光束分离面207的光束入射到偏振光衍射元件206。此外,由偏振光衍射元件206衍射的返回光由上述偏振光束分离面207变化光路,在上述受光元件203上受光。 
并且,通过将半导体激光器201、偏振光束分离器202、受光元件203、偏振光衍射元件206作为集成单元208单元化,实现了光拾取装置的小型轻量化。此外,半导体激光器201可以相对受光元件203和偏振光束分离器202进行位置调整,进而,通过一体地制作第一全息元件204和第二全息元件205,使光集成单元208的组装调整变得容易。 
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光拾取装置,其在组装了使发光元件、受光元件、衍射元件一体化的光源单元后,在光头上装载该光源单元。在专利文献4的光拾取装置中,首先,在光源单元组装时,在具有物镜的光头代替部件上使根据受光元件的受光量计算的全部信号变为最大地调整物镜的位置,再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来调整衍射元件的位置。之后,在光头上装载该光源单元,进行光轴调整和光强度分布调整后,固定该光源单元的位置。 
此外,在专利文献5[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2-273336号公报(公开日:1990年11月7日)”]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用于压缩盘播放器等上的光拾取装置中,通过将形成衍射光栅上的衍射元件的区域在由该衍射元件衍射的一级衍射光不入射到透镜系统的范围内设定,因此,大幅度抑制了假信号。 
然而,例如专利文献2~4那样,制作光集成单元并将其装载在光拾取装置的技术,在作为光集成单元组装的工序中,由于各个部件都是小型的,所以位置调整等的调整作业复杂。此外,在调整作业中,由于部件间的干涉容易产生调整偏差等误差。此外,在结束构成光集成单元的光学部件的调整后,装载到光拾取装置上,进行再次调整作业,因此,需要进行二次调整作业,带来工序的浪费。 
以下,根据图7说明上述课题。图7表示制作光集成单元并将其装载在光拾取装置的技术中的组装调整工序的流程图。 
首先,将光源、受光元件、衍射元件等的光学部件装载到光集成单元的封装部件上。此时,可以进行位置调整等并暂时固定光源、受光元件及衍射元件。 
其次,在进行光源的光轴调整及光强度分布调整后,为了使MPP(主推挽)平衡最佳化,进行受光元件及衍射元件的位置调整,固定它们的位置。由此,结束光集成单元的组装调整工序。 
另一方面,在光拾取装置中,在作为支承光集成单元及其它光学部件的部件的壳体上固定准直透镜、1/4波片、正像反射镜(立上ミラ一)等。 
接着,在该壳体上可调整位置地暂时固定光集成单元。 
此时,如上述,在光集成单元的组装调整工序中,将MPP平衡调整为最佳,固定各个部件。但是,由于在该壳体上已经装载的准直透镜等的组装误 差,当在该壳体上配置在事先作为物镜的最佳位置计算的基准位置(以下只表示为“基准位置”。)设置了物镜的驱动器时,使MPP平衡产生偏差。 
因此,为了再调整MPP平衡,需要使驱动器的物镜位置从基准位置偏移,进而,需要对上述光集成单元内的光学部件再次进行光轴调整及位置调整。即,在光集成单元暂时固定后,需要再次进行半导体激光器的光轴调整。此外,由于该光轴调整或构成光集成单元的光学部件与其它构成光拾取装置的光学部件的组装误差,需要再次进行衍射元件及受光元件的位置调整。 
之后,在通过物镜的光轴方向(Z方向)上反复上下移动来调整驱动器,即,倾斜调整(あおり調整)驱动器的姿态。同时,调整相对该Z方向的X方向、Y方向的驱动器的位置。通过该驱动器的调整,按照使MPP平衡最佳化的方式进行来自衍射元件或受光元件的受光部的信号检测,调整物镜的位置。在该调整结束后,固定驱动器以及光集成单元。 
这样,需要二次进行光轴调整或位置调整的调整工序,作为一个部件的调整进行直接装载在壳体上的光学部件和其它部件化的光集成单元的调整,从而浪费工时。例如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光拾取装置中,全息单元和光学基座被分别部件化,在专利文献3公开的光拾取装置中,光集成单元和支承物镜等的部件被分别部件化,在专利文献4公开的光头上,光源单元和光头代替部件被分别部件化,从而产生了二次进行调整工序的浪费,也会产生组装该不同部件的组装误差。 
此外,这样的二次调整工序会产生只为了进行光集成单元调整的光学系统与在壳体上装载该光集成单元时的由其它光学部件等及该光集成单元形成的光学系统不一致。 
如具有多种波长光源的光拾取装置,在具有装载多个物镜的驱动器的光拾取装置中,以一个物镜为基准进行上述驱动器的位置调整。因此,在该物镜的位置偏离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其它物镜的位置必然偏离基准位置。并且,需要根据偏离基准位置的物镜的光学系统,对直接固定在光集成单元及壳体上的光学部件的组装误差进行位置调整。 
因此,位置调整进一步变得复杂,难以防止对光记录媒体记录信息时的光点质量的劣化等、以及光拾取装置特性的劣化。 
此外,由于光集成单元的封装部件通常利用压力机弯曲加工薄金属板,所以多数情况下安装衍射元件等各个光学部件的面的加工精度不均匀。因此, 对各个光学部件要求的调整精度不同,进而,由于光学部件在封装部件上晃动,所以导致调整工序的复杂化。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光头装置中,如上述那样由于对各光学部件使用辅助部件等理由,存在使得小型轻量化变得困难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5中,没有公开是否可以使衍射光栅及受光元件等光学部件集成,也没有公开如何进行位置调整。即,在专利文献5中,没有说明使光头装置小型化的具体的方法,也没有公开简化位置调整等来制造小型轻量的光拾取装置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形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高精度并且简单地进行光学部件的光轴调整或位置调整等的调整工序,能够提供小型、轻量、高质量的光拾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其在壳体上装载至少由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光学元件构成的光集成单元,其中,在上述壳体上形成有用于固定配置上述各元件的配置部位,通过在上述配置部位固定配置各元件,将上述光集成单元以形成一体的状态装载在壳体上。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上述光拾取装置在壳体上直接固定配置至少由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光学元件构成的光集成单元,所以能在一个壳体上进行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光学元件全部的位置调整。由此,能在简化调整工序的基础上进行制造。即,不需要如现有那样,在组装集成单元时进行各元件的调整,并再次在壳体上装载该光集成单元后进行调整,不需要进行这样的重复调整工序。由此,能削减工时地制造。此外,以往,由于在光集成单元中调整光学部件时,作为基准的光学系统与实际将该光集成单元装载在壳体上时的光学系统有偏差,所以调整复杂,容易产生误差,但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一个壳体上进行全部的调整,所以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此外,通常为了确保强度,壳体由铝、锌、镁等金属模铸件或PPS树脂等的树脂成型件制作成厚壁,所以表面加工精度的均匀性高。并且,在这些模铸件或成型件上直接安装光学部件。由此,可以简化位置调整等的调整工序进行制造。此外,不需要如现有的光集成单元那样强度低的封装部件,而是直接固定在壳体上,因此,在调整中各光学部件不会晃动,调整工序后的各光学部件的位置也稳定。 
进而,由于使上述发光元件、上述受光元件、上述光学元件集成单元化,所以能使光拾取装置小型轻量化。 
因此,具有能提供小型、轻量且高质量的光拾取装置这样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其装载有:光集成单元以及物镜调整装置,上述光集成单元至少由射出光束的光源装置、受光元件、将由光记录媒体反射的光束的返回光导向与上述光源装置不同方向的导光部件、对光束及返回光进行衍射的衍射部件构成;上述物镜调整装置用于进行将从光源装置射出的光束聚光在光记录媒体上的物镜的位置调整,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该壳体预先形成有用于固定配置上述光源装置、上述受光元件、上述导光部件、上述衍射部件及上述物镜调整装置的配置部位。 
根据上述结构,能在壳体上直接配置至少由光源装置、导光部件、受光元件、衍射部件构成的光集成单元和物镜调整装置。由此,能在壳体上进行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光轴调整、光强度分布调整、驱动器的姿态调整、受光元件的位置调整以及衍射元件的位置调整等所有调整,能简化调整工序。即,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在光集成单元上进行调整,进而在壳体上装载该光集成单元后再进行调整,不需要进行重复的调整工序,能削减工时。 
此外,通常为了确保强度,壳体由铝、锌、镁等金属模铸件或PPS树脂等的树脂成型件制作成厚壁,所以表面加工精度的均匀性高。并且,在这些模铸件或成型件上直接安装导光部件等的光学部件。不需要如现有的光集成单元那样强度低的封装部件,而是直接固定在壳体上,因此,在调整中各光学部件不会晃动,调整工序后的各光学部件的位置也稳定。即,不需要如现有那样,在集成单元进行调整,并再次在壳体上装载该光集成单元后进行调整,不需要进行这样的重复调整工序。由此,能削减工时地制造。此外,以往,由于在光集成单元中调整光学部件时,作为基准的光学系统与实际将该光集成单元装载在壳体上时的光学系统有偏差,所以调整复杂,容易产生误差,但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一个壳体上进行全部的调整,所以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进而,由于使上述发光元件、上述受光元件、上述光学元件集成单元化,所以能使光拾取装置小型轻量化。 
因此,具有能提供小型、轻量且高质量的光拾取装置这样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该光拾取装置在壳体上装载有至少由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光学元件构成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光集成单元形成准备工序,该光集成单元形成准备工序使上述壳体不使用光集成单元的封装部件,该壳体使用形成有用于固定配置上述各元件的配置部位的壳体,并且,形成光集成单元,该光集成单元通过在该壳体的配置部位固定配置各元件而一体形成在壳体上;以及对被固定配置的各元件进行光学调整的调整工序。 
根据上述结构,在上述调整工序中,由于在壳体上直接固定配置至少由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光学元件构成的光集成单元,所以能在一个壳体上进行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光学元件全部的位置调整等。由此,能简化调整工序进行制造。即不需要如现有的那样在光集成单元进行调整,进而在壳体上装载该光集成单元后再进行调整的重复调整工序,能削减制造工时。 
此外,通常为了确保强度,壳体由铝、锌、镁等金属模铸件或PPS树脂等的树脂成型件制作成厚壁,所以表面加工精度的均匀性高。并且,在这些模铸件或成型件上直接安装光学部件。因此,能够简化位置调整等的调整工序而进行制造。此外,不需要如现有的光集成单元那样强度低的封装部件,而是将各光学部件直接固定在壳体上,因此,在调整中各光学部件不会晃动,调整工序后的各光学部件的位置也稳定。 
此外,由于使上述发光元件、上述受光元件、上述光学元件集成单元化,所以能使光拾取装置小型轻量化。 
因此,具有能提供小型、轻量且高质量的光拾取装置这样的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下述的记载能充分理解。此外,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参照附图的下面的说明能够清楚了解。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拾取装置使用的半导体激光器周边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4是示意表示使用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光拾取装置的状态; 
图5是表示现有例的光拾取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6(a)是表示另一现有例的光拾取装置使用的光集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6(b)表示图6(a)所示的光集成单元的从另一方向观察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图6(a)和图6(b)所示的光拾取装置的组装调整工序的流程图; 
图8是示意表示使用比较例的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光拾取装置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至图3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首先,根据图1说明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40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40概略结构的平面图。图2是表示发光元件2周边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40在壳体1上具有:准直透镜8、1/4波片9、物镜10(光学元件)、正像反射镜11、驱动器12(物镜调整装置)、光集成单元17。 
光集成单元17包括:发光元件2、偏振光束分离器3(导光部件(光学元件))、衍射元件6(衍射部件(光学元件))以及受光元件7。此外,驱动器12与物镜10一体化,驱动该物镜10进行位置调整。 
在壳体1上事先形成用于固定配置发光元件2、偏振光束分离器3、衍射元件6、受光元件7、驱动器12的配置部位(无图示)。并且,在该配置部位上安装发光元件2、偏振光束分离器3(导光部件)、衍射元件6(衍射部件)、受光元件7、驱动器12这样的光轴调整、位置调整、姿态调整等的调整工序所需要的全部的光学部件。由此,如后述不重复进行调整工序,简化地进行调整工序。 
此外,优选的是壳体1由铝、锌、镁等金属模铸件或PPS树脂等的树脂成型件形成厚壁。由于光拾取装置40的强度提高,表面加工精度的均匀性变高,所以调整工序后的各光学部件的位置稳定,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调整。 
如图1及图2所示,壳体1与发光元件2重叠的区域是凹形。由此,能在壳体1上更稳定地固定发光元件2。 
此外,在壳体1与衍射元件6的重叠区域形成贯通孔18。这样,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40中,壳体与衍射元件的重叠区域优选的是凹形或者贯通孔。原因是在衍射元件的位置调整中,能扩大可以移动位置的范围。此外,更优选的是该重叠区域是贯通孔。原因是能从该贯通孔的上下插入用于进行衍射元件的位置调整的夹具,从上下调整该衍射元件的位置。 
此外,在壳体1与受光元件7的重叠区域形成贯通孔16。这样,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40中,优选的是壳体与受光元件的重叠区域是凹形或者贯通孔。原因是在受光元件的位置调整中,能扩大可以移动位置的范围。此外,更优选的是该重叠区域是贯通孔。原因是能从该贯通孔的上下插入用于进行受光元件的位置调整的夹具,从上下调整该受光元件的位置。此外,在贯通孔16中通过与受光元件7连接的信号输出用的配线(无图示)。由此,在壳体1上不需要设置该配线用的空间,可以设计多种布局,进而能使光拾取装置40小型轻量化。此外,作为支承上述信号输出用配线的基底材料可以使用挠性基板。 
如图1及图2所示,发光元件2包括:半导体激光器13以及支承半导体激光器13的保持架14,在壳体1上固定该保持架14。由此,发光元件2被固定配置在壳体1上。如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优选的是壳体与发光元件的重叠区域是凹形。由此,能更稳定地固定发光元件。 
在壳体1上固定配置偏振光束分离器3。此外,偏振光束分离器3在从半导体激光器13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上具有偏振光束分离面5,此外具有与偏振光束分离面5平行配置的反射面4。此外,偏振光束分离面5具有透过具有X方向的偏振面的直线偏振光(P偏振光)、反射具有Y方向的偏振面的直线偏振光(S偏振光)这样的特性。 
在偏振光束分离器3上在与偏振光束分离面5相对的位置即从半导体激光器13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上的位置固定配置有衍射元件6。 
在偏振光束分离器3上在与反射面4相对的位置固定配置受光元件7。 
这样,在偏振光束分离器3上直接固定配置衍射元件6以及受光元件7。由此,偏振光束分离器3、衍射元件6以及受光元件7被集成。此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偏振光束分离器3的附近配置发光元件2。这样,在壳体1 的一部分集成配置半导体激光器13、偏振光束分离器3、衍射元件6以及受光元件7,形成光集成单元17。 
即,不像现有的光集成单元那样使用封装部件,而在壳体1上形成光集成单元。换言之,以分立方式形成光集成单元。这里,所谓分立方式是指不使用在封装内内置半导体激光器、全息元件、受光元件等的全息激光器(光拾取用集成型激光器),而使用半导体激光器单体构成光学系统的方式,即,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40中,将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单体使用,此外,集成各光学部件配置在壳体上,构成光集成单元,这是通过发明者们的锐意努力和独自思考而首次提出的方法。 
此外,优选的是光源、导光部件、衍射部件、受光元件尽可能地接近,其位置关系只要在各自的外形不重叠的范围就不限定。即,所谓分立方式的光学部件的集成是指,不是在光源、导光部件、衍射部件、受光元件被安装在壳体之前使用封装部件形成一体化,而是各自以单体的状态被安装在壳体上,并且,具有能够在各自的光学部件的外形不干涉的范围(不重叠的位置)配置的位置关系。 
以分立方式制造光集成单元,由于能在使光拾取装置40小型轻量化的基础上,如后述那样简化调整工序,所以,能制造高质量的光拾取装置4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作为衍射元件6使用使具有规定的偏振面的偏振光衍射并使具有与该偏振面垂直的偏振面的偏振光原样透过的偏振光衍射元件的情况。即,本实施方式的衍射元件6是原样透过具有X方向的偏振面的直线偏振光(P偏振光)、衍射具有与该偏振面垂直的偏振面的直线偏振光(S偏振光)的偏振光衍射元件。通过使用偏振光衍射元件,可以将从半导体激光器13射出的光束通过衍射元件6时的光量损耗和从光盘反射的返回光通过衍射元件6时的光量损耗抑制到最小限度,光的利用率高。 
此外,衍射元件6也可以是非偏振光衍射元件。非偏振光衍射元件便宜。虽然无法象使用偏振光衍射元件时那样抑制光量损耗,但是通过事先将半导体激光器采用高输出型,能确保光利用率。因此,可以根据成本或所用的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适当选择偏振光衍射元件或者非偏振光衍射元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衍射元件6具有将返回光分割成非衍射光和衍射光的全息区域。由此,可以根据上述非衍射光以及衍射光生成表示跟踪误差信号等的受光位置偏差的信号。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40的动作。 
从半导体激光器13射出的光束15是相对图示的光轴方向(Z方向)具有X方向偏振面的直线偏振光(P偏振光)。因此,入射到偏振光束分离面5上的上述光束15(P偏振光)原样透过,入射到衍射元件6。 
然后,入射到衍射元件6的光束15(P偏振光)原样透过衍射元件6,入射到准直透镜8而成为平行光,入射到1/4波片9上。 
入射到1/4波片9的光束15(P偏振光)从直线偏振光被变换成圆偏振光束,由正像反射镜11反射,并通过物镜10而聚光在光记录媒体(无图示)上。 
从光记录媒体反射的光束(返回光)(无图示)再通过物镜10入射到1/4波片9。此时,上述光束(返回光)从圆偏振光被变换成直线偏振光,变成具有Y方向偏振面的直线偏振光(S偏振光)。 
上述返回光(S偏振光)通过准直透镜8入射到衍射元件6上。入射到衍射元件6上的返回光由衍射元件6所具有的全息区域衍射成零级衍射光(非衍射光)和±一级衍射光(衍射光)。 
由衍射元件6衍射的返回光(S偏振光)入射到偏振光束分离器3上,由偏振光束分离面5反射,进而由反射面4反射,在受光元件7上受光。 
下面,根据图1~3说明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40的制造方法。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40的制造方法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40的制造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准备工序(光集成单元形成准备工序)以及调整工序。 
如图3所示,在准备工序中,首先,在壳体1上固定偏振光束分离器3、准直透镜8、1/4波片9、正像反射镜11等光学部件。 
其次,在壳体1上固定配置(暂时固定)在之后进行位置调整等需要的光学调整部件。具体的,在壳体1上固定配置(暂时固定)支承半导体激光器13的保持架14,在固定在壳体1上的偏振光束分离器3上固定配置(暂时固定)衍射元件6和受光元件7。 
进而,具有用于将从半导体激光器13射出的光束聚光在光记录媒体上的物镜10,使用于驱动该物镜10的驱动器12与壳体1接触地固定配置(暂时固定)(物镜固定工序)。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暂时固定”是可能进行调整位置而可动地固 定配置的意思。具体的,可以使用板簧等进行固定配置。 
此外,优选的是衍射元件6在后述的光轴调整前,事先进行粗调整而使其位于光轴上,暂时固定。 
此外,驱动器12直到进行后述的驱动器12的姿态调整为止,可以配置在壳体1上。此外,上述的连接在受光元件7上的信号输出用配线可以在该准备工序中穿过贯通孔16,也可以如后述那样在确定受光元件7的位置后穿过贯通孔16(配线穿过工序)。 
这样得到的光拾取装置40,能够简化为了使MPP平衡最佳而进行的后述的调整工序。此外,用于固定保持前监视器和聚光透镜等的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的部件只要适当地在光拾取装置40的制造工序中设置在壳体上即可。 
下面说明调整工序。 
首先,进行从半导体激光器13射出的光束的光轴的光轴调整以及用于使光强度分布与光轴一致的光强度分布调整。这里,衍射元件6可以先进行粗调整而配置在光束的光轴上。 
光轴调整以及上述光强度调整通过调整(倾斜调整)半导体激光器13的X方向、Y方向以及设置角度而进行。 
上述光轴调整以及上述光强度分布调整结束后,固定相对壳体1的保持架14的位置。即,在此时固定发光元件2相对壳体1的位置。 
其次,进行驱动器12的姿态调整。此外,只要将装载在驱动器12上的物镜10配置在事先计算出的MPP平衡最佳的位置(基准位置)上即可。虽然由于驱动器的组装误差有需要一些位置校正的(几十微米左右)的可能性,但是不需要使其从基准位置进行大的移动。 
进行该驱动器12的姿态调整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将彗形像差抑制到最小限度,而倾斜调整驱动器12的姿态,将物镜置于最佳位置。并且,在将物镜10调整到最佳位置后,固定相对壳体1的驱动器12的位置(物镜固定工序)。由此,从半导体激光器13到光记录媒体的光学调整(行进的光学调整)结束。 
接着,为了进行从光记录媒体反射的光束(返回光)在受光元件7上受光为止的调整(返回的光学调整),进行衍射元件6和受光元件7的位置调整。 
首先,针对受光元件7,在将衍射元件6粗调到光束的光轴上的状态下,将零级衍射光的受光部分割成4份,输出并监视受光的零级衍射光,按照使 各自的输出均等的方式进行X方向、Y方向的位置调整以及以平行于Z方向的直线作为旋转轴的旋转的位置调整。 
衍射元件6的位置调整是输出并监视在±一级衍射光的受光部受光的衍射光,按照使各自的输出均等的方式进行X方向以及Y方向的位置调整。之后,为了使焦点不偏移,边确认跳动(对光记录媒体记录或再生信息的信号的时间偏差),边进行以平行于Z方向的直线作为旋转轴的旋转的位置调整。 
在位置调整衍射元件6之后,如果受光元件7的零级衍射光的受光部的输出均等,就固定衍射元件6的位置,最后固定受光元件7的位置。这里,在受光元件7的零级衍射光受光部的输出不均等的情况下,再次微调衍射元件6以及受光元件7的位置。 
反复进行调整,直到衍射元件6的±一级衍射光受光部的输出以及受光元件7的零级衍射光受光部的输出变得均等,结束调整工序。 
这样,按照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40的制造方法,则不需要如现有的那样,组装光集成单元,在进行调整之后,进而在光拾取装置40的组装工序中进行调整。即,由于壳体1上具有调整所需要的所有光学部件,因此能够在壳体1上一次进行全部的调整工序,从而能够简化调整工序。 
(第二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40的制造方法,能够简化位置调整等来制造具有多种波长光源的光拾取装置4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图4说明利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40的制造方法制造具有多种波长光源的光拾取装置40的一种实施方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 
图4是示意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40的制造方法制造对应三种波长(红色激光、红外激光、蓝色激光)的光拾取装置40的情况的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40具有:射出蓝色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蓝色光学系统)21、与半导体激光器(蓝色光学系统)21对应的物镜(蓝色光学系统)26、射出红色激光以及红外激光的两种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红色、红外光学系统)28、以及与半导体激光器(红色、红外光学系统)28对应的物镜(红色、红外光学系统)27。物镜(蓝色光学系统)26以及物镜(红色、红外光学系统)27由驱动器25驱动。该驱动器25的位置调整对于各自的光学系统对光记录媒体相的信息记录或者再生特性具有很大 影响。 
此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40,在具有用于扩大受光元件24的位置调整的可动范围的贯通孔29的壳体20上,固定配置有半导体激光器(蓝色光学系统)21、半导体激光器(红色、红外光学系统)28、偏振光束分离器(导光部件)22、衍射元件(衍射部件)23、受光元件24、驱动器25。 
这样,通过在壳体20上安装调整工序所需要的全部的光学部件,能够在壳体20上进行全部的调整工序,在简化调整工序的基础上,能够抑制组装误差。 
这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40的具体的调整工序。 
首先,以需要高精度调整的短波长的蓝色光学系统为基准,由驱动器25进行物镜(蓝色光学系统)26的位置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使该物镜(蓝色光学系统)26位于驱动器25的大致基准位置。 
进而,以红色、红外光学系统为基准,由驱动器25进行物镜(红色、红外光学系统)27的位置调整,使物镜(红色、红外光学系统)27的位置被固定于大致基准位置,从而使受光部的调整容易,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光拾取装置40。 
这样,如果使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40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在简化各光学部件的位置调整的基础上高质量地制造具有所述三种波长以外波长的光源的光拾取装置40。 
此外,在装载于例如笔记本型PC等上的对应三种波长的细型光拾取装置40中,由于对于光记录媒体的光束的投影面积非常小,所以需要使光学系统尽量小型轻量化,伴随着小型轻量化,要求高精度的调整精度。按照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40的制造方法,如上述,由于能够在使光拾取装置40小型轻量化的基础上,进行高精度的调整,因此也能够最佳地适于这样的对应三种波长的细型光拾取装置40的制造。 
(比较例) 
作为相对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比较例,说明使用暂时组装光集成单元并将其装载的制造方法(现有方法)的三种波长对应(红色激光、红外激光、蓝色激光)的光拾取装置41的驱动器位置调整方法。 
图8是示意表示使用上述现有方法制造三种波长对应(红色激光、红外 激光、蓝色激光)的光拾取装置41的情况的图。 
在本比较例的光拾取装置41中,在装载了支承物镜(蓝色光学系统)34以及物镜(红色、红外光学系统)35的驱动器33的壳体30上,装载具有半导体激光器(蓝色光学系统)32的光集成单元31。 
由驱动器33进行的物镜(物镜(蓝色光学系统)34以及物镜(红色、红外光学系统)35)的位置调整,将射出需要高精度调整的短波长蓝色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蓝色光学系统)32的蓝色光学系统作为基准进行。 
此时,装载有半导体激光器(蓝色光学系统)32的光集成单元31在其它的调整工序中已经调整结束。但是,在光集成单元31的调整工序中作为基准的光学系统与在壳体30上装载光集成单元31时的光学系统,由于构成光集成单元31的光学部件以外的装载在壳体30上的光学部件的组装误差,两个光学系统不一定一致。 
因此,即使在驱动器33的物镜(蓝色光学系统)34的位置调整中,为了使MPP平衡最佳,物镜(蓝色光学系统)34的位置也会偏离基准位置。即使假设在将物镜(蓝色光学系统)34的位置固定在基准位置的情况下,也无法避免低质量化。因此,在以蓝色光学系统为基准位置调整并固定物镜(蓝色光学系统)34后,要以红色、红外光学系统为基准进行物镜(红色、红外光学系统)35的位置调整。但是,当进行该位置调整时,由于驱动器33被固定,所以物镜(红色、红外光学系统)35偏离基准位置。因此,需要以偏离基准位置的物镜(红色、红外光学系统)35为基准进行红色、红外光学系统的受光元件等的位置调整,从而导致光拾取装置41的低质量化。尤其在对光记录媒体记录信息时的光点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技术方案所示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即,在技术方案所示范围内,即使组合适当变更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如以上那样,在壳体上装载至少由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光学元件构成的光集成单元,在上述壳体上形成用于固定配置上述各元件的配置部位,上述光集成单元通过在上述配置部位固定配置各元件,在与壳体形成一体的状态被装载。 
由此,由于在壳体上直接固定配置至少由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光学元件构成的光集成单元,因此,能够在一个壳体上进行全部的发光元件、受光 元件、光学元件的位置调整等。因此,能在简化调整工序的基础上进行制造。即,不需要如现有的那样在光集成单元上进行调整,进而在将该光集成单元装载在壳体上后进行调整的重复的调整工序。由此,能够削减工时进行制造。此外,以往,在光集成单元调整光学部件时,由于作为基准的光学系统与实际将该光集成单元装载在壳体上时的光学系统有偏差,因此,调整复杂,容易产生误差,然而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一个壳体上进行全部的调整,因此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此外,通常为了确保强度,壳体由铝、锌、镁等金属模铸件或PPS树脂等的树脂成型件制作成厚壁,所以表面加工精度的均匀性高。并且,在这些模铸件或成型件上直接安装光学部件。由此,可以简化位置调整等的调整工序而制造。此外,不需要如现有的光集成单元那样强度低的封装部件,而是直接固定在壳体上,因此,在调整上各光学部件不会晃动,调整工序后的各光学部件的位置也稳定。 
进而,由于将上述发光元件、上述受光元件、上述光学元件集成单元化,所以能使光拾取装置小型轻量化。 
因此,具有能提供小型、轻量、高质量的光拾取装置的效果。 
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光拾取装置能在对CD类光盘、DVD类光盘以及BD类光盘等的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再生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上利用。 
在发明的详细说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不能只限定于这样的具体的例子而狭意地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能进行各种变更实施。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更优选的是作为上述发光元件具有射出光束的光源装置,并且,作为上述光学元件具有将从上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束聚光在光记录媒体上的物镜、将由光记录媒体反射的光束的返回光导向与上述光源装置不同方向的导光部件、衍射光束以及返回光的衍射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上述壳体上直接固定配置光源装置,而与衍射元件等的光学部件形成一体,因此,能够在一个壳体上进行上述受光元件以及该光源装置以外的光学元件的位置调整、光源的光轴调整、光强度分布调整,不需要如现有的那样在光集成单元部件组装时进行光轴调整等,并再次在壳体上进行光轴调整等。此外,由于具有将返回光导向与光源装置不同的方向 的导光部件,所以光学部件的设计自由度提高,结果,能使光拾取装置更加小型轻量化。此外,由于具有衍射部件,可以根据衍射光得到用于误差检测的信号。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进而优选的是还具有进行上述物镜的位置调整的物镜调整装置,上述物镜调整装置与上述物镜一体化并固定配置在壳体上。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利用物镜调整装置能调整物镜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对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再生的精度。此外,由于物镜调整装置与壳体一体化并固定配置,因此,能在一个壳体上进行上述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光学元件的位置调整等和物镜的姿态调整,因此,能更简化且高精度地进行位置调整等。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导光部件具有使上述光束透过而使由光记录媒体反射的光束的返回光反射的功能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提高了接受返回光的受光元件的布局的自由度,进而能使光拾取装置更加小型轻量化。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导光部件还具有反射由上述功能面反射的上述返回光的反射面。 
通过具有上述反射面,具有提高受光元件的布局的自由度进而可以使光拾取装置更加小型轻量化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更优选的是上述衍射部件是使具有规定偏振面的偏振光衍射而使具有与该偏振面垂直的偏振面的偏振光原样透过的偏振光衍射元件。 
通过使用上述偏振光衍射元件,能够将光束通过上述衍射元件时的光量损耗以及从光盘反射的返回光通过上述衍射元件时的光量损耗抑制到最小限度,因此,具有提高光的利用率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更优选的是上述衍射部件是非偏振光衍射元件。 
上述非偏振光衍射元件由于便宜,因此具有能够提供低成本的光拾取装置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更优选的是上述衍射部件具有将上述返回光分割成非衍射光和衍射光的全息区域。 
根据上述非衍射光以及衍射光,能够生成表示跟踪误差信号等的受光位置偏差的信号,由此能调整物镜的位置等。因此,进一步具有能够提供高质量光拾取装置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更优选的是在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上具有上述衍射部件。 
由于在上述光轴上具有上述衍射部件,所以能使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光学系统以及该光束由光记录媒体反射的返回光的光学系统的光束路径的大部分接近,因此,具有能提供小型轻量化的光拾取装置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更优选的是上述衍射部件与上述导光部件接触。 
由于直接固定上述衍射部件和上述导光部件,所以与在壳体上分别装载时相比能削减组装误差。此外,将上述衍射部件和上述导光部件集成。因此,进一步具有能提供高精度且小型轻量化的光拾取装置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更优选的是上述导光部件与上述受光元件接触。 
由于直接固定上述受光元件和上述导光部件,所以与在壳体上分别装载时相比能削减组装误差。此外,将上述受光元件和上述导光部件集成。因此,进一步具有能够提供高精度且小型轻量化的光拾取装置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更优选的是上述壳体的上述壳体与上述发光元件的重叠区域是凹形。 
由于能更稳定地使上述发光元件固定,所以上述发光元件不会晃动。因此,更能提供高精度的光拾取装置。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更优选的是上述壳体的上述壳体与上述衍射部件的重叠区域是凹形或者贯通孔。 
通过将该重叠区域作为凹形或者贯通孔,在上述衍射部件的位置调整中,能扩大可以移动位置的范围。因此,进一步具有能够提供进行高精度位置调整的光拾取装置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更优选的是上述壳体的上述壳体与上述受光元件的重叠区域是凹形或者贯通孔。 
通过将该重叠区域作为凹形或者贯通孔,在上述受光元件的位置调整中,能扩大可以移动位置的范围。因此,进一步具有能够提供进行高精度位置调 整的光拾取装置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光拾取装置中,更优选的是上述重叠区域是贯通孔。 
从该贯通孔的上下插入用于进行上述受光元件的位置调整的夹具,能够对该受光元件从上下进行调整位置。因此,能提供更高精度的光拾取装置。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更优选的是在上述贯通孔中穿过与上述受光元件连接的信号输出用的配线。 
由于在上述贯通孔中穿过与上述受光元件连接的信号输出用的配线,所以不需要在壳体上设置该配线用的空间,可以设计多种布局。因此,进一步具有能够使光拾取装置小型轻量化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中,更优选的是作为上述光源,为了输出不同波长的光束而使用多种光源,使用多个与该多种光源对应的物镜。 
由于使用上述多种光源,所以能够利用多种波长的光束对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再生,因此,进一步具有能够提供高质量光拾取装置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所具有的壳体中,更优选的是在具有上述发光元件时,该发光元件与上述壳体的重叠区域是凹形。 
由于能更稳定地使上述发光元件固定,所以上述发光元件不会晃动。因此,更能提供高精度的光拾取装置。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所具有的壳体中,更优选的是在具有上述衍射部件时,上述壳体的该衍射部件与上述壳体重叠的区域是凹形或者贯通孔。 
由于使该重叠的区域为凹形或者贯通孔,所以在上述衍射部件的位置调整中,能扩大可以移动位置的范围。因此,进一步具有能够提供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调整的光拾取装置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所具有的壳体中,更优选的是在具有上述受光元件时,该受光元件与上述壳体重叠的区域是凹形或者贯通孔。 
由于使该重叠的区域为凹形或者贯通孔,所以在上述受光元件的位置调整中,能扩大可以移动位置的范围。因此,进一步具有能够提供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调整的光拾取装置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更优选的是在上述调整工序中,至少进行上述受光元件的位置调整。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进行上述受光元件的位置调整,具有能够使MPP平 衡等最佳化、能提供高质量光拾取装置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更优选的是在作为上述发光元件使用射出光束的光源装置,并且作为上述光学元件使用将从上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束聚光在光记录媒体上的物镜、将由光记录媒体反射的光束的返回光导向与上述光源装置不同方向的导光部件、以及衍射光束以及返回光的衍射部件的情况下,在上调整工序中进行的光学调整包括:相对上述源装置的光轴调整和光强度分布调整以及上述衍射部件的位置调整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利用物镜将光束聚焦在光记录媒体上进行信息记录、再生,因此提高了对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再生精度。此外,由于具有将返回光导向与光源装置不同方向的导光部件,所以光学部件的设计自由度提高,结果能使光拾取装置更加小型轻量化。此外,由于具有衍射部件,所以能够根据衍射光得到用于误差检测的信号。此外,由于在上述壳体上直接固定配置光源装置而与衍射元件等光学部件形成一体地,所以能够在一个壳体上同时进行上述受光元件、光学元件的位置调整、光源的光轴调整、光强度分布调整,因此不需要如现有的那样在光集成单元部件组装时进行光轴调整等,并再次在壳体上进行光轴调整等。 
进而,通过进行上述光轴调整、光强度分布调整以及上述衍射部件的位置调整,能够使MPP平衡等最佳化。 
因此,进一步具有能够提供高质量光拾取装置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更优选的是在上述壳体上该壳体与上述受光元件的重叠区域形成贯通孔的情况下,包括在该贯通孔中穿过连接上述受光元件的信号输出用配线的配线穿过工序。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上述重叠区域形成凹形或者贯通孔,在上述受光元件的位置调整中,能扩大可以移动位置的范围,可以更高精度地进行位置调整。此外,从该贯通孔的上下插入用于进行上述受光元件的位置调整的夹具,能从上下对于该受光元件进行位置调整。此外,通过在上述贯通孔中穿过连接上述受光元件的信号输出用的配线,不需要在壳体上设置该配线用的空间,可以设计多种布局。由此,进一步具有能够提供小型、轻量、高质量的光拾取装置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更优选的是在进行上述物镜的位置调整的物镜调整装置与该物镜一体化使用的情况下,还包括将物镜以及物 镜调整装置固定配置在壳体上的物镜固定工序。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利用物镜调整装置能调整物镜的位置,所以提高了对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再生的精度。进而,由于物镜调整装置与壳体一体化地固定配置,所以能在一个壳体上进行上述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光学元件的位置调整等和物镜的姿态调整,因此,能够更简化且高精度地进行位置调整等。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更优选的是在上述光集成单元形成准备工序中,将上述衍射部件固定配置在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上。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通过在上述光轴上配置上述衍射部件,能够使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光学系统以及该光束由光记录媒体反射的返回光的光学系统的光束路径的大部分接近,因此,具有能够使光拾取装置小型轻量化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更优选的是在上述光集成单元形成准备工序中,在固定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导光部件上固定配置上述衍射部件或者上述受光元件。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直接固定上述衍射部件或者上述受光元件和上述导光部件,所以与在壳体上分别装载时相比能减小组装误差。此外,上述衍射部件和上述导光部件被集成。由此,进一步具有能够提供高精度且小型轻量化的光拾取装置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更优选的是在上述光集成单元形成准备工序中,在固定于上述壳体的上述导光部件或者在上述壳体的上述导光部件的配置部位附近固定配置上述发光元件。 
由于能使上述发光元件和上述导光部件进一步集成配置,所以进一步具有能够使光拾取装置小型轻量化这样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特征为具有上述的任何一种壳体。 
根据上述结构,在装载上述光源、上述衍射部件、上述导光部件、上述受光元件、上述驱动器等光学部件时,能简化地进行这些部件的调整工序,因此,能够进行高精度的调整,从而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光拾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特征为具有上述的任何一种光拾取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具有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所以具有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这样的效果。 

Claims (2)

1.一种光拾取装置(40)的制造方法,该光拾取装置(40)在壳体(1)上装载有至少由发光元件(2)、受光元件(7)、光学元件(3、6、10)构成的光集成单元(17),其中,包括:
光集成单元形成准备工序,该光集成单元形成准备工序使上述壳体(1)不使用所述光集成单元(17)的封装部件,该壳体使用形成有用于固定配置上述各元件的配置部位的壳体,并且,形成光集成单元(17),该光集成单元(17)通过在该壳体(1)的配置部位固定配置各元件而一体形成在壳体(1)上;以及
对被固定配置的各元件进行光学调整的调整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40)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如下情况下,在上述调整工序中进行的光学调整包括:对于光源装置(2)的光轴调整和光强度分布调整以及衍射部件(6)的位置调整中的至少一种调整,其中,上述情况是,
作为上述发光元件(2)使用射出光束(15)的光源装置(2),并且,
作为上述光学元件(3、6、10)使用:
物镜(10),其将从光源装置(2)射出的光束(15)聚光在光记录媒体上;
导光部件(3),其将由光记录媒体反射的光束(15)的返回光导向与上述光源装置(2)不同的方向;以及
衍射部件(6),其对光束(15)及返回光进行衍射。
CN2007101489833A 2006-10-24 2007-09-12 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99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89170A JP4722812B2 (ja) 2006-10-24 2006-10-24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当該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を備える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89170/06 2006-10-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9949A CN101169949A (zh) 2008-04-30
CN101169949B true CN101169949B (zh) 2011-04-20

Family

ID=39317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898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9949B (zh) 2006-10-24 2007-09-12 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94950A1 (zh)
JP (1) JP4722812B2 (zh)
CN (1) CN1011699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77158B2 (en) 2006-04-14 2016-10-25 Asml Netherlands B.V.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1515A (en) * 1992-06-02 1996-01-02 Hitachi,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control apparatus
CN1591619A (zh) * 2003-08-28 2005-03-09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32258A (en) * 1980-05-12 1982-09-21 Herman W. Willemsen Scanning head for an optical disc system
US5049732A (en) * 1988-10-21 1991-09-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pickup device with diffraction device
US5077722A (en) * 1989-01-06 1991-12-31 Convex Computer Corporation Disk drive insertion and removal interlock
JP2807589B2 (ja) * 1992-02-13 1998-10-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該光源ユニットを使用した光学ヘッド
US5517362A (en) * 1993-04-22 1996-05-14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Optical pickup device
JPH1011778A (ja) * 1996-06-19 1998-01-16 Sony Corp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の光学ベース
JP3521738B2 (ja) * 1998-04-08 2004-04-19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エラー検出装置及びその検出方法
AU2002210950A1 (en) * 2000-10-30 2002-05-15 Konica Corporation Objective lens, light converging optical system,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2203334A (ja) * 2000-12-28 2002-07-19 Minebea Co Ltd 記録媒体の情報再生及び記録装置
JP2003132552A (ja) * 2001-10-24 2003-05-0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799318B2 (ja) * 2002-10-22 2006-07-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的情報記録装置または再生装置
JP2006053961A (ja) * 2004-08-09 2006-02-23 Nidec Sankyo Corp 光ヘッ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1515A (en) * 1992-06-02 1996-01-02 Hitachi,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control apparatus
CN1591619A (zh) * 2003-08-28 2005-03-09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08330A (ja) 2008-05-08
US20080094950A1 (en) 2008-04-24
JP4722812B2 (ja) 2011-07-13
CN101169949A (zh) 2008-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92694B2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rive using the same
KR100592927B1 (ko) 복합 대물 렌즈, 광 헤드 장치, 광 정보 장치, 컴퓨터, 광디스크 플레이어, 카 네비게이션 시스템, 광 디스크레코더, 광 디스크 서버
US7480215B2 (en) Read write device for optical memory and method therefore
CN101950569B (zh) 光拾取器及光盘驱动器
CN101872625B (zh) 光学拾取器及其制造方法和控制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US20080095014A1 (en)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US8289831B2 (en) Optical head, optical element with diffraction grating, optical disc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N101169949B (zh) 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US5737295A (en) Dual-focus optical pickup for different thicknesses of recording medium
CN100559481C (zh) 物镜装置、光学拾取装置以及光盘驱动装置
US20070086288A1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optical system correcting spherical aberration,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1866663A (zh) 光集成单元及其调整方法、以及光拾取装置
EP1895528A2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EP176192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scanning beam in an optical pickup head, miniature optical pickup head and optical storage system incorporating a miniature pickup head
US6985424B1 (en) Laser module and optical head
CN100358020C (zh) 光头以及采用该光头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US7283433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optical head device and optical head device
KR20040068959A (ko) 광 기록매체를 주사하는 광학장치
JP4217026B2 (ja) 光学素子
US20080037086A1 (en) Apparatus to control incident angle of reference beam and holographic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apparatus
EP1895527A1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CN101276614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372256A (zh) 激光头装置
KR100551118B1 (ko) 광픽업장치
JP2003331456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Termination date: 201409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