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1619A - 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1619A
CN1591619A CNA2004100769706A CN200410076970A CN1591619A CN 1591619 A CN1591619 A CN 1591619A CN A2004100769706 A CNA2004100769706 A CN A2004100769706A CN 200410076970 A CN200410076970 A CN 200410076970A CN 1591619 A CN1591619 A CN 1591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diffraction element
diffraction
light
optica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769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2959C (zh
Inventor
石原久宽
森山克也
藤森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91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1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29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295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2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optical heads, e.g. assemb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11B7/0903Multi-beam tracking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将2个发光元件(21、22)和2个衍射元件(71、72)等作为光学模块(3)一体化,并在该光学模块(3)上对2个衍射元件(71、72)之间的相对性的位置关系作出调整,然后在装置构架(4)上对光学模块(3)全体进行位置调整。本发明可提供即使小型化的场合也能容易地对衍射元件生成的副波束在光记录介质上的点位置进行调整的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其光头装置。

Description

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CD和DVD等的光记录盘片再生等的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头装置中,由物镜将来自光源的射出光聚集在光记录介质(光记录盘片)的盘面上,通过由受光元件接受该反射光,进行来自光记录盘片的信息再生等。又,在光头装置中,为了能使射出光的光点高精度跟踪盘面的信号磁道,对物镜驱动控制进行跟踪错误补正。
作为这种跟踪错误补正用的信号检测方式,在CD系盘片的信息再生中,采用了所谓的3波束(1个主波束和存在于该主波束两侧的2个副波束)方式。在该3波束方式中,由衍射元件生成复数波束(副波束),由副波束对跟踪错误信号进行检测。
对此,在读取专用的DVD系盘片中,由称为DPD(Differential PhaseDetection)法的广义的1波束方式对跟踪错误信号进行检测。在DVD-R(DVD-Recordable)和DVD-RW(DVD-ReWritable)等的记录型盘片中,采用称为DPP(Differential Push Pull)法的广义的3波束方式对跟踪信号进行检测。
在采用3波束法的跟踪错误信号检测时,为了使光记录盘片上的连结副波束的点位置的线与磁道切线方向构成所定角度,需要对衍射元件的光轴周围的角度位置进行调整(相位调整),对光记录介质上的副波束的点位置进行调整。
在DVD系盘片和CD系盘片的双方可信息再生记录的2波长光头装置中,必须具有射出DVD系盘片的信息再生记录用的第1激光的第1光源和射出CD系盘片的信息再生记录用的第2激光的第2光源,在DVD系盘片和CD系盘片的双方中,当以3波束方式进行跟踪信号的检测时,因再生记录用的激光波长和盘片的磁道间距等不一致,故在跟踪错误检测用的衍射元件方面,也必须使用与DVD系盘片对应的第1衍射元件和与CD系盘片对应的第2衍射元件。
为此,2波长光头装置中,在其制造工序的最后工序中,装置构架上的第1激光源和第2激光源各自亮灯,由受光元件接受从光记录盘片的返光,对其输出信号进行监视,同时对第1衍射元件和第2衍射元件的光轴周围的角度位置作出调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3、4、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2512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1-5235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0-28549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1-14722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1-56955号公报
然而,当光头装置小型化时,因衍射元件的搭载部的空隙也小,故2波长光头装置制造工序的最后工序中,装置构架上的各光源各自亮灯,对来自光记录盘片的返光的受光结果进行监视,同时对2个衍射元件各自的光轴周围的角度位置作出调整,这是一项非常麻烦的作业。
在使用在组件内使光源、受光元件、衍射元件等的光学元件模块化的光学模块来实现光头装置的小型化和提高组装性的场合,在将光学模块搭载在装置构架上的状态下,各光源各自亮灯,对来自光记录盘片的返光的受光结果进行监视,同时对组件内的狭小的空间中近接组装的2个衍射元件各自的光轴周围的角度位置作出调整,这也是一项非常麻烦的作业。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使小型化的场合也能容易地对衍射元件所生成的副波束在光记录介质上的点位置进行调整的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头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该装置具有:射出不同波长光的多个光源;从该多个光源射出的光中各自生成主波束和副波束的多个衍射元件;接受来自光记录介质的反射光的共用的受光元件;以及搭载有所述多个光源、所述多个衍射元件、所述受光元件和物镜驱动机构的装置构架,其特征在于,至少将所述多个光源和所述多个衍射元件作为光学模块一体化,并对该光学模块上的所述多个衍射元件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作出调整,再通过在所述装置构架上对所述光学模块全体进行位置调整,以调整光记录介质上的副波束的点位置,然后将所述光学模块固定在所述装置构架上。
本发明中,对所述光学模块上的所述多个衍射元件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调整,例如可通过观察由所述多个衍射元件生成的衍射光副波束像来进行。
本发明中,对所述光学模块上的所述多个衍射元件之间的相对性位置关系的调整,也可通过观察各自形成于所述多个衍射元件上的格子图形来进行。
本发明的光头装置,具有:射出不同波长的光的多个光源;从该多个光源的射出的光中各自生成主波束和副波束的多个衍射元件;接受来自光记录介质的反射光的共用的受光元件;以及搭载有所述多个光源、所述多个衍射元件、所述受光元件和物镜驱动机构的装置构架,其特征在于,至少将所述多个光源和所述多个衍射元件,在作为光学模块一体化的状态下搭载在所述装置构架上,并且,在所述光学模块上的所述多个衍射元件的各搭载部中的至少1个上,构成有所述衍射元件的光轴方向上的定位部、朝所述定位面方向对所述衍射元件赋力以将该衍射元件临时固定的弹簧构件、以及所述衍射元件绕光轴周围或与光轴平行的轴线周围进行摆动时成为支点的突起。
本发明中,由于可用弹簧构件对衍射元件朝定位部方向赋力进行临时固定,在此状态下将突起作为支点,可使衍射元件绕光轴周围或与光轴平行的轴线周围进行摆动,因此可容易地对衍射元件的光轴周围的角度位置进行调整。
本发明中,将所述多个光源和多个衍射元件作为光学模块一体化,并对该光学模块上的多个衍射元件之间的相对性的位置关系作出调整之后,在装置构架上对光学模块全体进行位置调整。即,虽然需要对多个衍射元件的所有位置进行调整,对副波束相对光记录介质的磁道切线方向形成的角度进行调整,但若决定了作为对象的光记录介质的种类,则可决定其磁道间距,其结果,因衍射元件之间的相对性位置关系也被决定,故对于衍射元件之间的相对性位置关系,预先在光学模块上作出调整。采用本例,在将光学模块搭载在装置构架上之后,也可不进行小的衍射元件的细微的位置调整,故方便于对主波束和副波束的磁道进行位置调整作业。
又,对于光学模块上的多个衍射元件的各搭载部,若事先形成有衍射元件的光轴方向上的定位部、以及使衍射元件绕光轴周围或与光轴平行的轴线周围进行摆动时成为支点的突起,则可方便于在光学模块上对多个衍射元件之间的相对性位置关系进行调整。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A)、(B)、(C)为从斜上方看到的应用了本发明的光头装置的立体图、从斜下方看到的立体图、以及从斜上方看到的向光头装置中使用的光学模块供电用的柔性基板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2(A)、(B)为从斜上方看的图1的光头装置中、构成光学系统的光学模块、棱镜和物镜的立体图、以及从斜下方看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图1的光头装置中的光学系统的说明图。
图4为表示图1的光头装置用的光学模块中、将第2组件从第1组件取下状态的立体图。
图5(A)、(B)、(C)为图1的光头装置用的光学模块中、从斜上方看第2组件的立体图、从斜下方看第2组件的立体图、以及从斜下方看的将金属板从第2组件取下状态的立体图。
图6(A)、(B)、(C)为表示本例的光学模块中的衍射元件的搭载构造的立体图、将衍射元件从衍射元件的搭载部取下状态的立体图、以及表示衍射元件的位置调整方法的说明图。
图7(A)、(B)为模式表示第1衍射元件生成的3波束与DVD的磁道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以及模式表示第2衍射元件生成的3波束与CD的磁道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光头装置及其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一例。
(整体构造)
图1(A)、(B)、(C)为从斜上方看的应用了本发明的光头装置的立体图、从斜下方看的立体图、以及从斜上方看的向光头装置中使用的光学模块供电用的柔性基板连接状态的立体图。图2(A)、(B)为从斜上方看的图1的光头装置中、构成光学系统的光学模块、棱镜和物镜的立体图、以及从斜下方看的立体图。另外,图1(A)、(B)中省略了柔性基板的图示。
图1和图2所示的光头装置1是一种使用波长650nm的激光和波长780nm的激光的2波长光头装置,用于对光记录介质2(光记录盘片)即、DVD系盘片和CD系盘片进行信息记录·信息再生。
本例的光头装置1中,如后详述,将激光二极管等的发光元件、光电二极管等的受光元件、其它的光学元件作为光学模块3而一体化,该光学模块3如图1(C)所示,在将柔性基板41安装在其上面的状态下被搭载在金属制或树脂性的装置构架4上。在装置构架4上,还搭载着将来自光学模块3的射出光向光记录介质进行反射的竖立棱镜42、以及将由竖立棱镜42反射的激光聚集于光记录盘片上的物镜51驱动用的物镜驱动机构5。
如图1(A)、(B)所示,物镜驱动机构5包括:将物镜51保持于上面中央的透镜座52;由多根金属丝53将该透镜座52在跟踪方向和聚焦方向可移动地支承的夹座支持构件54;以及固定于装置构架4的轭55。又,物镜驱动机构5具有:安装在透镜座52上的驱动线圈、以及由安装于轭55的驱动磁铁构成的磁性驱动回路,通过对驱动线圈的通电进行控制,在跟踪方向和聚焦方向上相对于光记录盘片2对保持于透镜座52的物镜51进行驱动。
(光头装置的光学系统的说明)
图3为表示图1的光头装置中的光学系统的说明图。
如图2(B)和图3所示,在光学模块3上,具有射出波长650nm的第1激光的DVD用的第1发光元件21和射出波长780nm的第2激光的CD用的第2发光元件22。第1和第2发光元件21、22的构造是通过副装配基板将二极管芯片组装在金属制的引线框架上,周围形成保护用的树脂壁。
光学模块3用于将从第1发光元件21射出的第1激光和从第2发光元件22射出的第2激光,通过光路合成用光学元件即棱镜24引导至朝向光记录盘片2的共用光路,在该共用光路上按照λ/4板25、准直透镜26的顺序进行配置。又,光头装置1中,在该共用光路的准直透镜26前面的与光记录盘片2之间,配置有搭载于装置构架4的竖立棱镜42和物镜51。
本例的光头装置1中的光学模块3,在第1发光元件21与棱镜23之间配置第1衍射元件71,在第2发光元件22与棱镜24之间配置第2衍射元件72和λ/2板79。第1衍射元件71用于生成为了从第1激光中检测跟踪错误的3波束。第2衍射元件72用于生成为了从第2激光中检测跟踪错误的3波束。
在此,第1和第2衍射元件71、72都是相对玻璃基板由电介质膜形成格子面的平板状。
在相对于棱镜23配置有第2发光元件22一侧的反向侧,配置有像散发生元件即传感透镜27、将从传感透镜27射出的返光进行反射的信号检测用全反射镜28、以及接受由信号检测用全反射镜28引导的光的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91。传感透镜27是对于激光的返光发生像散用的透镜。并且,相对于棱镜24,第2发光元件22的反向侧,配置有将从第1发光元件21和第2发光元件22向棱镜23、24射出的光的一部分进行引导的监视用全反射镜29、以及接受由该监视用全反射镜29引导的光的监视用受光元件92。
在这种构造的光头装置1中,从第1发光元件21射出的第1激光的一部分透过棱镜23、24的局部反射面,借助准直透镜26向物镜51射出。又,从第2发光元件22射出的第2激光的一部分由棱镜24的局部反射面进行反射,其光轴90度折弯后借助准直透镜26向物镜51射出。
此时,从第1发光元件21射出的第1激光的一部分和从第2发光元件22射出的第2激光的一部分,作为监视光借助棱镜24和监视用全反射镜29引导到监视用受光元件92。该监视用受光元件92的监视结果向第1发光元件21和第2发光元件22反馈,以控制从各自射出的激光的强度。
另一方面,从光记录盘片2的返光,经由物镜51、竖立棱镜42形成反向,借助准直透镜26和棱镜24、23向传感透镜27射出,在由;该传感透镜27赋于像散之后,由信号检测用全反射镜28导向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91,由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91进行检测。
由该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91检测到的返光中,包含有由第1衍射元件71对从第1发光元件21射出的第1激光进行衍射的3波束和由第2衍射元件72对从第2发光元件22射出的第2激光进行衍射的3波束,在这些的3波束中,依靠由0次光组成的主波束进行信号的再生,同时由±1次衍射光组成的副波束对物镜51的跟踪错误信号进行检测。
(光学模块的构造)
图4为表示图1的光头装置中使用的光学模块中、将第2组件从第1组件取下状态的立体图。图5(A)、(B)、(C)为图1的光头装置用的光学模块中、从斜上方看第2组件的立体图、从斜下方看第2组件的立体图、以及从斜下方看的将金属板从第2组件取下状态的立体图。
本例中,在构成光头装置1时,竖立棱镜42、物镜51和物镜驱动机构5是直接搭载在装置构架4上的,对于第1发光元件21、第2发光元件22、棱镜23、24、λ/4板25、λ/2板79、准直透镜26、传感透镜27、信号检测用全反射镜28、监视用全反射镜29、第1衍射元件71、第2衍射元件72、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91和监视用受光元件92,则是以作为图2所示的光学模块3一体化的状态组装在装置构架4上。
如图2(A)、(B)所示,光学模块3是将第1组件31与第2组件32重叠接合而成,在第2组件32上相邻地配置有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91和监视用受光元件92,除此之外的光学元件配置在第1组件31上。
如图2(B)所示,在第1组件31上的框体310的下面侧,以露出的状态安装着第1发光元件21、第2发光元件22、棱镜23、24、λ/4板25、λ/2板79、准直透镜26、传感透镜27、第1衍射元件71、第2衍射元件72。
如图4所示,在第1组件31的框体310上面侧的覆盖第2组件32的部分,相邻地安装着信号检测用全反射镜28和监视用全反射镜29。
如图5(A)、(B)所示,第2组件32通过从上面将配线基板321与金属板322重合,构成将柔性基板4夹持的状态。配线基板321将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91和监视用受光元件92的搭载面朝向金属板322,在金属板322上形成露出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91和监视用受光元件92的开口323。又,如图5(C)所示,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91和监视用受光元件92在搭载于配线基板321的状态下被透明树脂324覆盖,即使将配线基板321重叠在金属板322上也形成与金属板322绝缘的状态。
(衍射元件的搭载构造)
图6(A)、(B)、(C)为表示图1的光学模块中使用的光学模块的衍射元件的搭载构造的立体图、将衍射元件从衍射元件的搭载部取下状态的立体图、以及表示衍射元件的位置调整方法的说明图。
如图6(A)、(B)所示,本例的光学模块3中,在第1组件31上形成由槽状凹部组成的第1衍射元件搭载部710。在第1衍射元件搭载部710上形成有与第1衍射元件71的前端面抵接的定位面711,第1衍射元件71的前端面与定位面711抵接,以光轴方向定位的状态由粘接剂进行固定。在第1衍射元件搭载部710的第1衍射元件71的背面侧配置板簧712,该板簧712的作用是在将第1衍射元件71粘接固定之前,通过将第1衍射元件71的前端面朝定位面711方向赋力,将第1衍射元件71临时固定。并且,如图6(C)所示,在第1衍射元件搭载部710的底部715上形成突起713,该突起713的作用是在将第1衍射元件71粘接固定之前,第1衍射元件71的光轴周围的角度位置调整时使第1衍射元件71成为绕光轴周围、或者与光轴平行的轴线周围进行摆动的支点。
如图2(B)所示,在第1组件31上,对于第2衍射元件72也形成了由槽状凹部组成的第2衍射元件搭载部720、与第2衍射元件72的前端面抵接的定位面721、临时固定用的板簧722以及作为支点的突起723(参照图6(C)),因这些构造与第1衍射元件71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
图7(A)、(B)为模式表示第1衍射元件生成的3波束与DVD的磁道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以及模式表示第2衍射元件生成的3波束与CD的磁道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在制造本例的光头装置1时,如图2(B)所示,在将各光学元件搭载在第1组件31和第2组件32上之后,将组件相互接合,制作成光学模块3。
首先,将所定形状的引线框架通过将环氧树脂、液晶聚合体等的树脂进行插入成形、或者将铝和锌等的金属压铸成形,制造成第1组件31和第2组件32。此时,在第1组件31上,利用引线框架和树脂部分的垂直面、水平面或倾斜面,形成第1发光元件21的定位面210、第2发光元件22的定位面220、棱镜23、24的定位面230、准直透镜26的定位面260、传感透镜27的定位面270,同时如图4所示,形成信号检测用全反射镜28的定位面280、监视用全反射镜29的定位面290、第1衍射元件71的搭载部710、第2衍射元件72的搭载部720,将各光学元件搭载于所定部位。对于λ/4板25、λ/2板79、棱镜23、24,则在相互接合,作为复合件一体化之后组装在第1组件31上,定位面230对这些复合件全体进行定位。
其次,将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91和监视用受光元件92组装在第2组件32的配线基板321的所定位置之后,将组件相互接合制作成光学模块3。此时,使固定于第1组件31的第1发光元件21亮灯,由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91接受从设于光学模块3外部的反射镜构件(未图示)反射来的返光,同时调整第2组件32的位置,决定出第1发光元件21与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91的位置关系。在将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91定位状态下将第1组件31和第2组件32固定。然后,使第2发光元件22亮灯,由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91接受从设于光学模块3外部的光学系统(未图示)的反射镜构件反射来的返光,同时调整第2组件32的位置。
对于第1、第2衍射元件71、72,对衍射元件之间的相对性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即,光头装置1中,在其制造结束的状态下,如图7(A)所示,为了使第1衍射元件71生成的主波束的点位置B10和副波束的点位置B11、B12的间隔以及与DVD系盘片的磁道间距对应,主波束的点位置B10以及副波束的点位置B11、B12的连结线L1与DVD系盘片的磁道切线方向L20成为角度θ1,必须对第1衍射元件71的角度位置进行调整。又,如图7(B)所示,为了使第2衍射元件72生成的主波束的点位置B20和副波束的点位置B21、B22的间隔以及与CD系盘片的磁道间距对应,主波束的点位置B20以及副波束的点位置B21、B22的连结线L2与CD系盘片的磁道切线方向L20成为角度θ2,必须对第2衍射元件72的角度位置进行调整。本例中,首先在制造光学模块3的阶段,在第1组件31的衍射元件71、72的搭载部710、720上,在用板簧712、720将第1、第2衍射元件71、72临时固定之后,为了使第1衍射元件71生成的主波束的点位置B10和副波束的点位置B11、B12的连结线L1与第2衍射元件72生成的主波束的点位置B20和副波束的点位置B21、B22的连结线L2成为角度Δθ=(θ2-θ1),将突起713、723作为支点,使第1、第2衍射元件71、72绕光轴周围、或与光轴平行的轴线周围进行摆动,调整第1、第2衍射元件71、72的角度位置,然后将第1、第2衍射元件71、72粘接固定在第1、第2衍射元件搭载部710、720上。
对这种光学模块3(第1组件31)上的第1、第2衍射元件71、72之间的相对性位置关系的调整,可通过使第1、第2发光元件21、22亮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等观察由第1、第2衍射元件71、72生成的1次衍射光来进行。
又,对第1、第2衍射元件71、72之间的相对性位置关系的调整,也可通过光学性观察各自的格子图形来进行。
这样,在光学模块3的阶段,第1、第2衍射元件71、72进行了位置调整等之后,将光学模块3搭载在装置构架4上制造成光头装置1。此时,在装置构架4上,用夹具将光学模块3临时固定,在此状态下,使第1、第2发光元件21、22亮灯,由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91对来自光记录盘片来的返光进行监视,同时对光学模块3全体的角度位置等作出调整,然后将光学模块3粘接固定在装置构架4上。
为了便于对光学模块3全体的角度位置等进行调整,在光学模块3侧或装置构架4侧,最好预先形成有突起,作为光学模块3全体摆动时的支点。
(本实施例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将2个发光元件21、22和2个衍射元件71、72等作为光学模块3一体化,并对该光学模块3上的2个衍射元件71、72之间的相对性的位置关系作出调整,然后在装置构架4上对光学模块3全体进行位置调整,即,若决定了作为对象的光记录介质的种类,则可决定其磁道间距,因衍射元件71、72之间的相对性位置关系也被决定,故对于衍射元件71、72之间的相对性位置关系,预先在光学模块3上作出调整。由此,在将光学模块3搭载在装置构架4上之后,可不进行小的衍射元件71、72的细微的位置调整,故方便于对主波束和副波束的磁道进行位置调整作业。
又,本实施例中,对于光学模块3上的2个衍射元件搭载部710、720,各自形成有衍射元件71、72的光轴方向上的定位面711、721、以及使衍射元件71、72绕光轴周围或与光轴平行的轴线周围进行摆动时成为支点的突起713、723,则可方便地在光学模块3上对衍射元件71、72之间的相对性位置关系进行调整。并且,在衍射元件搭载部710、720上使用了临时固定衍射元件71、72的板簧,故可容易地进行衍射元件71、72角度位置的调整作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将多个光源和多个衍射元件作为光学模块一体化,并在光学模块上对多个衍射元件之间的相对性的位置关系作出调整之后,在装置构架上对光学模块全体进行位置调整,故在将光学模块搭载在装置构架上之后,可不进行小的衍射元件的细微的位置调整,故方便于对主波束和副波束相对于磁道的位置调整作业。
又,只要用弹簧构件对衍射元件朝定位部方向赋力进行临时固定,在此状态下将突起作为支点,使衍射元件绕光轴周围或与光轴平行的轴线周围进行摆动,就可容易地对衍射元件的光轴周围的角度位置进行调整。

Claims (5)

1.一种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该光头装置具有:射出不同波长的光的多个光源;从该多个光源射出的光中各自生成主波束和副波束的多个衍射元件;接受来自光记录介质的反射光的共用的受光元件;以及搭载有所述多个光源、所述多个衍射元件、所述受光元件和物镜驱动机构的装置构架,其特征在于,
至少将所述多个光源和所述多个衍射元件作为光学模块一体化,并在该光学模块上对所述多个衍射元件之间的相对性的位置关系作出调整,
其次,通过在所述装置构架上对所述光学模块全体进行位置调整,以调整光记录介质上的副波束的点位置,
然后,将所述光学模块固定在所述装置构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模块上对所述多个衍射元件之间的相对性位置关系的调整,是通过观察由所述多个衍射元件生成的衍射光副波束像来进行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模块上对所述多个衍射元件之间的相对性位置关系的调整,是通过观察各自形成于所述多个衍射元件上的格子图形来进行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衍射元件的搭载部上,预先设置所述衍射元件的光轴方向上的定位部、对所述衍射元件施加朝向所述定位面方向的力而将该衍射元件临时固定的弹簧构件、以及使所述衍射元件绕光轴周围或与光轴平行的轴线周围进行摆动时成为支点的突起,在光学模块上,对所述多个衍射元件的相对性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固定。
5.一种光头装置,具有:射出不同波长的光的多个光源;从该多个光源射出的光中各自生成主波束和副波束的多个衍射元件;接受来自光记录介质的反射光的共用的受光元件;以及搭载有所述多个光源、所述多个衍射元件、所述受光元件和物镜驱动机构的装置构架,其特征在于,
至少将所述多个光源和所述多个衍射元件,在作为光学模块一体化的状态下搭载在所述装置构架上,
在所述光学模块上的所述多个衍射元件的各搭载部中的至少1个上,构成有所述衍射元件在光轴方向上的定位部、朝所述定位面方向对所述衍射元件赋力以将该衍射元件临时固定的弹簧构件、以及所述衍射元件绕光轴周围或与光轴平行的轴线周围进行摆动时成为支点的突起。
CNB2004100769706A 2003-08-28 2004-08-30 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295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04539 2003-08-28
JP2003304539A JP3970819B2 (ja) 2003-08-28 2003-08-28 光ヘッド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ヘッ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1619A true CN1591619A (zh) 2005-03-09
CN1282959C CN1282959C (zh) 2006-11-01

Family

ID=34408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697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2959C (zh) 2003-08-28 2004-08-30 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83433B2 (zh)
JP (1) JP3970819B2 (zh)
CN (1) CN1282959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9949B (zh) * 2006-10-24 2011-04-20 夏普株式会社 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53960A (ja) * 2004-08-09 2006-02-23 Nidec Sankyo Corp 光ヘッド装置及び光ヘッド装置の調整方法
JP2006065972A (ja) * 2004-08-27 2006-03-0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受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US10126560B2 (en) * 2016-02-18 2018-11-13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Optical Instrumentation Spectrum-genera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ple-diffraction optical phasomet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9003A (en) * 1989-08-07 1991-10-2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Fast optical switch and limiter using quantum size effect in metal grain composites
JP2001067716A (ja) * 1999-08-31 2001-03-16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EP1172866A2 (en) * 2000-07-14 2002-01-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optical integrated device
US6665118B2 (en) * 2000-08-30 2003-1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ar-projection screen and rear-projection image display
US7091271B2 (en) * 2003-08-18 2006-08-15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re shell nanocomposite optical plastic artic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9949B (zh) * 2006-10-24 2011-04-20 夏普株式会社 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2959C (zh) 2006-11-01
US7283433B2 (en) 2007-10-16
US20050083825A1 (en) 2005-04-21
JP3970819B2 (ja) 2007-09-05
JP2005078661A (ja) 2005-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2474C (zh) 发光模件及采用该发光模件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
CN1204553C (zh) 反射型复合棱镜及采用其的光学拾取装置
CN1198154C (zh) 光拾取装置
CN101504845A (zh) 光拾波器及光盘装置
CN1282959C (zh) 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头装置
CN1172301C (zh) 光拾取装置
CN100345196C (zh) 光学头装置
CN1917054A (zh) 能够检测并补偿球面像差的光学拾取设备
CN1080430C (zh) 磁光头装置
CN1171212C (zh) 光拾取装置
US7023787B2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CN1146592A (zh) 带有物镜定位系统的光学拾取装置
CN1154989C (zh) 半导体激光装置和光拾取装置
CN1747010A (zh) 光头装置
CN1232966C (zh) 光磁头装置
CN1297974C (zh) 光学拾取装置和包含其的光盘驱动器
CN1240061C (zh) 光磁头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237527C (zh) 光学头装置
CN1741151A (zh) 光拾取器用收发光模块及光拾取器
CN100350477C (zh) 光学拾取装置及联接该装置的子安装台和光平台的方法
JPH07192299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H10241181A (ja) 半導体レーザ装置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備えた光学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CN1779804A (zh) 光拾取装置
JPH04362537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808587A (zh) 光记录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IDEC SANKYO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SANKYO SEIKI MFG. SEISAKUSHO K.K.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agano

Patentee after: Sankyo Seiki Seisakusho KK

Address before: Nagano

Patentee befor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