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9833B - 信息访问系统、读取/写入装置和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访问系统、读取/写入装置和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9833B
CN101169833B CN2007101074943A CN200710107494A CN101169833B CN 101169833 B CN101169833 B CN 101169833B CN 2007101074943 A CN2007101074943 A CN 2007101074943A CN 200710107494 A CN200710107494 A CN 200710107494A CN 101169833 B CN101169833 B CN 1011698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requency
encryption key
respons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074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9833A (zh
Inventor
稻野聪
山田勇
盐津真一
板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69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9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9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98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91Revocation or update of secret information, e.g. encryption key update or reke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09/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 H04L9/00
    • H04L2209/80Wireless
    • H04L2209/805Lightweight hardware, e.g.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sens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信息访问系统、读取/写入装置和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在信息访问系统中,读取器/写入器装置使用第一加密密钥对信息请求和第二加密密钥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第一加密数据,使用第二加密密钥对信息请求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第二加密数据,并周期性地发送交替地携带有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的信息请求信号。有源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接收该信息请求信号并使用存储在其存储器中的一个加密密钥对该信息请求信号携带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当在解密出的数据中包含有不同于所述一个加密密钥的第二加密密钥时,该信息存储装置使用所述第二加密密钥重写所述一个加密密钥。

Description

信息访问系统、读取/写入装置和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从有源型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读取信息和向其写入信息,特别是涉及改变有源RFID标签中的加密密钥。
背景技术
带有电池电源即有源型的RF ID标签(其贴合于商品等或被人携带)发送携带有与该物品或此人有关的ID和其他信息的预定频率的RF信号,从而读取器装置可以接收该RF信号并读出所述信息。由计算机等对所读出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从而对物品的流通和人的行动进行监视和管理。带有电池电源的有源型RF ID标签的通信范围大于按非接触方式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接收电力的无源型RF ID标签的通信范围,因此有源型RF ID标签是实用的。然而,有源型RF ID标签按固定周期发送RF信号,存在被第三方跟踪的危险,因此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为了解决该安全性问题,已开发了只对由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发送的标签ID请求进行响应的改进型的有源型RF ID标签。
1997年11月20日公开的PCT国际公报WO 97/43740描述了一种射频识别装置,该射频识别装置包括含有接收器、发送器以及微处理器的集成电路。接收器和发送器一起构成有源应答器。该集成电路优选地是包括接收器、发送器以及微处理器的单片单模集成电路。由于该装置包括有源应答器而不是依赖于磁耦合来供电的应答器,因此该装置的有效范围大得多。
2000年4月21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公报JP 2000-113130-A描述了一种低功耗的IC标签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有不同设定时刻的多个IC标签。各个IC标签都包括通信电路、控制单元、用于从电池向其提供电力的电源单元、以及时间测量装置。各个IC标签在各自的规定设定时刻进行发送。该系统还包括用于基于与IC标签的通信来检测IC标签是否存在的检测器。该检测器具有通信电路,并在相应IC标签的相应设定时刻依次确定是否存在来自IC标签的接收。由于IC标签无需从检测器接收查询,因此IC标签可以避免无用的反应和电池消耗。
2001年9月14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公报JP 2001-251210-A描述了在全双工链路中的两个节点中的每一个节点处无需在各个节点中使用独立的基准振荡器即可锁定发送器中的频率的方法。该方法提供了通过利用接收频率的信息来同时锁定全双工链路中的两个节点的发送频率以协调发送器的载波频率。检测第一发送器的载波频率的偏移作为第二对应接收器的偏移。第二接收器响应于所检测到的偏移而移动第二发送器的载波频率,以将所检测到的偏移通知给第一发送器。第一接收器使用检测到的偏移来修正第一发送器的载波频率。
2005年6月2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公报JP 2005-141529-A描述了一种信息通信系统。在该系统中,信息处理器包括主机和读取器/写入器,并且还包括加密/密钥存储单元和用于对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数据进行分割的数据分割/重构单元。存储介质包括被独立地驱动的多个RF ID装置。该信息处理器对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数据进行分割,使用相应的不同加密密钥对所分割的数据片进行加密,并将这些加密的分割数据片存储在相应的RF ID装置中。这使得存储在这些存储装置中的数据在通信路径上是秘密的。
2005年12月27日发布的美国专利第6,980,795-B1号(其对应于欧洲专利申请公报EP 1104213-A2和日本专利申请公报JP 2001-189721-A)描述了一种带有密码密钥(cipher key)改变过程的无线网络。该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和多个分配终端,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和多个分配终端被设置为对要通过通信和控制信道传送的特定数据进行编码,并且被设置为在特定时刻改变进行编码所必需的相应密钥。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向终端发送与改变使用旧密码密钥编码的密钥有关的消息。该终端以使用新密码密钥编码的消息来进行响应,作为对新密码密钥的确认。
公知的改进后的有源型RF ID标签和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可以使用一个公共加密/解密密钥Ke来执行加密和解密。这样,为了改变要用于它们的加密/解密密钥Ke,必须同时改变存储在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和所有相关有源RF ID标签中的所有加密/解密密钥Ke。因此,一旦开始改变存储在RF ID标签中的加密/解密密钥,就不能使用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和这些RF ID标签中的任何一个,直到收集到所有的RF ID标签并且对所有RF ID标签都完成了改变。
本发明人认识到,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可以交替地发送使用当前加密密钥加密的数据帧和使用新加密密钥加密的另一数据帧,从而可以容易地随时间改变多个RF ID标签的加密密钥,同时继续使用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和这些RF ID标签。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得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可以同时访问具有各自不同的加密密钥的多个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使得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可以容易地改变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中的加密密钥。
根据本发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可以同时访问具有各自不同的加密密钥的多个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并且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可以容易地改变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中的加密密钥。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访问存储在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中的信息的信息访问系统,该信息访问系统包括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其可以连接到信息处理设备,并具有:第一存储器;第一控制单元;第一加密单元,用于对包含有信息请求的请求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加密数据;第一发送器单元,用于周期性地发送携带有所述加密数据的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第一接收器单元,其被设计为持续地准备好接收不同于所述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的RF信号;以及第一解密单元,用于对由所述第二频率的RF信号携带的另一加密数据进行解密,该信息访问系统还包括有源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其具有:第二存储器;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接收器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进行载波侦听以进行检测;第二解密单元,用于对由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携带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请求数据;第二加密单元,用于响应于所再现出的请求数据中的信息请求而对包含有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标识的响应数据进行加密,从而生成响应加密数据;以及第二发送器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二频率的携带有响应加密数据的响应信号。响应于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设备的请求,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第一加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第一加密密钥对包含有信息请求和第二加密密钥的第一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第一加密数据,并使用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第二加密密钥对包含有所述信息请求的第二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第二加密数据,并且,所述第一发送器单元周期性地发送所述第一频率的按时分方式携带有所述第一加密数据和所述第二加密数据的所述信息请求信号。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第二接收器单元在按预定周期出现的预定时段中对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进行载波侦听。当所述第二接收器单元在特定的预定时段中侦听并检测到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的载波时,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第二接收器单元还接收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并且所述第二解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一个加密密钥对由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携带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是第一加密密钥或第二加密密钥。响应于由所述第二解密单元再现的数据中包含的信息请求,所述第二加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对响应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响应加密数据,并且,所述第二发送器单元发送携带有响应加密数据的所述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所述第一接收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所述第一解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对应的第一加密密钥或第二加密密钥对由所述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携带的响应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响应数据。当由所述第二解密单元再现的数据中包含有与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不同的第二加密密钥时,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二加密密钥设置为要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读取器/写入器装置,该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可以连接到信息处理设备并且能够与多个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进行通信,所述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包括:存储器;控制单元;加密单元,用于对包含有信息请求的请求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加密数据;发送器单元,用于周期性地发送携带有所述加密数据的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接收器单元,其被设计为持续地准备好接收不同于所述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的RF信号;以及解密单元,用于对由所述第二频率的RF信号携带的另一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其中,响应于来自信息处理设备的请求,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加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第一加密密钥对包含有信息请求和第二加密密钥的第一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第一加密数据,并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第二加密密钥对包含有信息请求的第二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第二加密数据,并且,所述发送器单元周期性地发送按时分方式携带有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的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并且所述接收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所述解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对应的所述第一加密密钥或所述第二加密密钥对由所述第二频率的RF信号携带的另一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响应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源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该有源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能够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进行通信,所述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包括:存储器;控制单元;接收器单元,用于对第一频率的RF信号进行载波侦听以进行检测;解密单元,用于对由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携带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包含有信息请求的请求数据;加密单元,用于响应于所再现的请求数据中的信息请求,对包含有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标识的响应数据进行加密,从而生成响应加密数据;以及发送器单元,用于发送携带有所述响应加密数据的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所述第二频率不同于所述第一频率,其中,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接收器单元在按预定周期出现的预定时段中对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进行载波侦听,其中,当所述接收器单元在特定的预定时段中侦听并检测到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的载波时,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接收器单元还接收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并且所述解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一个加密密钥对由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携带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数据,响应于由所述解密单元再现的数据中包含的信息请求,所述加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对响应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响应加密数据,并且所述发送器单元发送携带有该响应加密数据的所述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其中,当在由所述解密单元再现的数据中包含有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不同的另一加密密钥时,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另一加密密钥设置为要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对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进行通信的有源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进行操作的方法,
所述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包括:存储器;控制单元;接收器单元,用于对第一频率的RF信号进行载波侦听以进行检测;解密单元,用于对由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携带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包含有信息请求的请求数据;加密单元,用于响应于所再现的请求数据中的信息请求,对包含有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标识的响应数据进行加密,从而生成响应加密数据;以及发送器单元,用于发送携带有所述响应加密数据的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所述第二频率不同于所述第一频率,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接收器单元在特定的预定时段中侦听并检测到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的载波时,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使得所述接收器单元还接收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并且使得所述解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一个加密密钥对由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携带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数据;响应于由所述解密单元再现的数据中包含的信息请求,使得所述加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对响应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响应加密数据,并且使得所述发送器单元发送携带有该响应加密数据的所述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以及当在由所述解密单元再现的数据中包含有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不同的另一加密密钥时,使得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另一加密密钥设置为要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
根据本发明的又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可以连接到信息处理设备并且能够与多个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进行通信的读取器/写入器装置中与多个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进行通信的方法,
所述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包括:存储器;控制单元;加密单元,用于对包含有信息请求的请求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加密数据;发送器单元,用于周期性地发送携带有所述加密数据的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接收器单元,其被设计为持续地准备好接收不同于所述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的RF信号;以及解密单元,用于对由所述第二频率的RF信号携带的另一加密数据进行解密,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来自信息处理设备的请求,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使得所述加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第一加密密钥对包含有信息请求和第二加密密钥的第一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第一加密数据,并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第二加密密钥对包含有信息请求的第二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第二加密数据,并且使得所述发送器单元周期性地发送按时分方式携带有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的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使得所述接收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以及使得所述解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对应的所述第一加密密钥或所述第二加密密钥对由所述第二频率的RF信号携带的另一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响应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的改进后的有源型RF ID标签和用于读取该RF ID标签的读取器/写入器装置(R/W)的时序图;
图2示出了作为有源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后的有源型RF ID标签和读取器/写入器装置的结构;
图3A示出了对携带有由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发送的命令的RF信号的发送处理的时序图,图3B示出了读取器/写入器装置中的接收就绪状态和对接收到的RF信号的接收处理的时序图,图3C示出了有源型RF ID标签中的载波侦听、对接收到的RF信号的接收处理、以及对携带有响应的RF信号的发送处理的时序图;
图4示出了由读取器/写入器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A和5B示出了由有源型RF ID标签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图2的结构的变型例,并例示了更安全的有源型RF ID标签和读取器/写入器装置的结构;
图7A示出了对携带有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发送的命令(CMD)的RF信号的发送处理的时序图,图7B示出了读取器/写入器装置中的接收就绪状态和对接收到的RF信号的接收处理的时序图,图7C示出了有源型RF ID标签中的载波侦听、对接收到的RF信号的接收处理、以及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对携带有响应的RF信号的发送处理的时序图;
图8示出了由读取器/写入器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A和9B示出了由有源型RF ID标签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源RF ID标签和读取器/写入器装置的结构;
图11A示出了读取器/写入器装置中的对携带有多个数据帧(每一个数据帧都包含使用两个相应加密密钥中的对应一个来加密的标签ID请求或者信息请求命令(CMD))的RF信号的发送处理的时序图,图11B示出了读取器/写入器装置中的接收就绪状态和对接收到的RF信号的接收处理的时序图,图11C和11D示出了RF ID标签中的载波侦听、对接收到的RF信号的接收处理、以及对携带有使用加密密钥中的任一个来加密的响应的RF信号的发送处理的相应不同时序图;
图12A和12B示出了使用相应的加密/解密密钥来加密的数据帧的示例;
图13示出了存储在读取器/写入器装置的存储器中的已注册有源RFID标签的标签ID列表的示例;
图14是由读取器/写入器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15是由有源RF ID标签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常规的改进后的有源型RF ID标签和用于读取该RF ID标签的读取器/写入器装置(R/W)的时序图。读取器/写入器装置按时分方式在同一频率通道上发送命令(CMD)并接收来自RF ID的响应。读取器/写入器装置按例如两(2)秒的固定周期并在例如100ms的持续时间中发送请求ID的命令。在其余的时间中,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处于接收就绪状态。
为了使得单个这种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可以接纳多个RF ID标签,通常将各个RF ID标签设计为响应于接收到由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发送的单个ID请求而在随机的定时向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发送响应信号,从而避免与另一响应信号的可能冲突。各RF ID标签在接收到命令之后的预定时段内的随机选择的时隙向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发送响应信号,从而减小响应信号之间发生冲突的概率。然而,需要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延长接收就绪状态的持续时间。例如,如果从RF ID标签在随机定时进行响应发送的持续时间处于零(0)与1.5秒等之间,则读取器/写入器装置的接收就绪状态的持续时间需要1.5秒或更长。这增大了读取器/写入器装置中的命令发送的周期长度。另一方面,为了对由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发送的请求命令进行检测,RF ID标签按固定周期进行载波侦听,即,对接收到的RF信号的强度进行检测。将RF ID标签设计为仅当检测到载波时才进行接收操作、然后进行发送操作。如果读取器/写入器装置中的发送周期的长度例如是两(2)秒,那么载波侦听持续时间也需要约两秒或更多秒以确保进行检测。
通常,当RF ID标签没有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接收到请求时,RF ID标签需要在介于相邻的载波侦听持续时间之间的时间段进入断电操作模式,使得尽可能地降低功耗并延长电池运行时间。然而,如果载波侦听持续时间保持大约两秒,则剩下的断电持续时间非常少,因此难以显著降低功耗。
由此,图1的有源型RF ID标签(它需要对按长周期发送的请求命令进行响应)需要较长的载波侦听持续时间。这会增大功耗,因此缩短电池运行时间。
将参照附图结合多个非限制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在所有附图中,相似的符号和数字表示相似的项目和功能。
图2示出了作为有源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的有源型RF ID标签200的结构和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的结构。作为有源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可以使用结构类似于有源型RF ID标签200的结构的非接触式IC卡来代替有源型RF ID标签200。
有源型RF ID标签200包括:控制单元210;存储器214;数据生成单元220,用于根据预定编码方案来对存储在存储器214中的诸如标签ID(ID_tag)的数据进行编码以生成编码数据;发送器单元(TX)230,用于使用从数据生成单元220接收的基带编码数据对载波进行调制,然后发送频率f2的RF信号或者不同频率f2i(i=1、2、...、n)的RF信号;接收器单元(RX)250,用于接收并解调频率f1的RF信号以由此再现基带编码数据,然后生成表示所接收到的RF信号的载波强度的数据;数据解码单元240,用于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从接收器单元250接收到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以由此生成解码数据;载波确定单元246,用于根据表示载波强度的数据来确定是否存在接收RF信号载波;唤醒单元270,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时间控制顺序来生成唤醒信号;连接到发送器单元230的发送天线(ANT)282;连接到接收器单元250的接收天线(ANT)284;以及用于向这些部件210到270提供电力的电池290。频率f1和f2例如可以分别是300MHz和301MHz。频率f2i例如是301MHz、302MHz、...、305MHz。发送器单元(TX)230的发送输出功率例如可以是1mW。作为另一种选择,天线282和284可以由单个天线构成。
控制单元210包括:随机数生成器211,用于生成用于选择发送时隙的随机数;频率改变单元212,用于改变发送频率f2i;以及定时单元213,用于对发送定时进行调节。
控制单元210在通电之后总是处于活动状态,并分别向存储器214、数据生成单元220、发送器单元230、接收器单元250、数据解码单元240、载波确定单元246以及唤醒单元270提供存储器控制信号CTRL_M、数据生成控制信号CTRL_ENC、发送控制信号CTRL_TX、接收控制信号CTRL_RX、数据解码控制信号CTRL_DEC、载波确定控制信号CTRL_CS以及唤醒单元控制信号。控制单元210可以是根据程序来进行操作的微处理器或微计算机。
存储器214存储信息,如RF ID标签200的标签ID(ID_tag)、当前时刻信息T、由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执行的访问的记录、唤醒单元270的控制时间表及时间控制顺序、电池290的当前剩余电量、载波侦听的周期Tcs、接收处理时段、发送周期和发送时段。在控制单元210的控制下对这些信息项进行存储和更新。控制单元210定期地或周期性地对电池290的电源电压的值进行检测以由此确定当前剩余电池电量,然后将表示电池290的剩余电量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214中。
唤醒单元270包括用于测量时间从而生成时刻的定时器274,并在RF ID标签200通电之后总是处于活动状态。根据定时器274的时刻以及从存储器214读出的预先建立的控制时间表及时间控制顺序,唤醒单元270按例如两秒的预定载波侦听周期Tcs向控制单元210提供唤醒信号。当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接收到作为接收数据的控制时间表及时间控制顺序、当前时刻信息T、以及用于对控制时间表及时间控制顺序进行修正或更新的指令时,控制单元210对存储器214中的当前时刻T、控制时间表及时间控制顺序进行修正和更新。控制单元210根据存储器214中的当前时刻信息T对定时器274的时刻进行修正,然后在存储器214中写入并更新由定时器274生成的当前时刻T。
数据生成单元220生成包含存储在存储器214中的标签ID(ID_tag)等的预定格式的数据,然后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该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将该数据提供给发送器单元230。该数据可以包括剩余电池电量和访问记录。数据解码单元240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所接收到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然后将解码后的数据提供给数据生成单元220和控制单元210。载波确定单元246从接收器单元250接收表示所接收到的RF信号载波的功率密度的数据,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接收载波,以将所得到的确定结果提供给控制单元210。
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包括:控制单元310,用于向主计算机(未示出)发送数据和从主计算机接收数据;存储器314;数据生成单元320,用于生成包含从控制单元310接收到的命令(CMD)等的预定格式的数据,然后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该数据进行编码,从而生成编码数据;发送器单元(TX)330,用于使用从数据生成单元320接收到的基带编码数据对载波进行调制,然后发送频率f1的RF信号;接收器单元(RX)350,用于接收频率f2的RF信号或者频率f21到f2n的RF信号;数据解码单元340,用于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从接收器单元350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从而生成基带解码数据,然后将该解码数据提供给控制单元310;定时器374,用于测量时间从而生成时刻;连接到发送器单元330的发送天线(ANT)382;以及连接到接收器单元350的接收天线(ANT)384。发送器单元(TX)330的发送输出功率例如是100mW。作为另一种选择,天线382和384可以由单个天线构成。
当控制单元310从主计算机接收到诸如标签ID或信息请求命令(以下简称为标签ID请求命令)的命令时,它向数据生成单元320提供包含该命令的数据。所述数据可以包含:要在RF ID标签200中使用的发送频率f2或f2i;基准的当前时刻信息T;以及新的或经更新的控制时间表及时间控制顺序。除了当前时刻信息T以外,该命令还可以包含对定时器274的时间进行修正或更新的指令。此外,除了新的或经更新的控制时间表或时间控制顺序以外,该命令还可以包含对存储在存储器214中的时间表或顺序进行修正或更新的指令。
图3A示出了对携带有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发送的命令的RF信号的发送处理42的时序图。图3B示出了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中的接收就绪状态46和对接收到的RF信号的接收处理48的时序图。图3C示出了有源型RF ID标签200中的载波侦听50和52、对所接收到的RF信号的接收处理54、以及对携带有响应的RF信号的发送处理56的时序图。
参照图3A,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的数据生成单元320生成包含从控制单元310接收到的对RF ID标签的标签ID请求命令的数据,然后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该数据进行编码,从而生成编码数据。发送器单元330在发送处理42中按短时间间隔在相继的时隙中不断地发送携带有所述命令的RF信号。
参照图3C,在有源型RF ID标签200中,响应于来自唤醒单元274的唤醒信号,控制单元210在按固定周期Tcs(例如两秒)出现的、具有预定持续时间(例如约1到10ms)的载波侦听50和52的时段中使能接收器单元250和载波确定单元246。这使得接收器单元250进入接收就绪状态。然后,使能的载波确定单元246根据从接收器单元250接收到的表示所接收到的RF信号载波的功率密度的数据来确定是否存在接收载波。当RF ID标签200不在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附近时,载波确定单元246检测不到载波(ND),因而确定不存在载波。在介于两个相邻载波侦听时段50之间的时段51中,RF ID标签200进入休眠操作模式,在休眠操作模式期间,仅将控制单元210和唤醒单元270使能或通电,而将其他部件214到250禁用或断电。休眠时段51的时间长度可以短于载波侦听时段50的结束时间与下一载波侦听时段50的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
当RF ID标签200接近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从而RF ID标签200的接收器单元250接收到RF信号时,载波确定单元246在载波侦听52的时段中检测到RF信号的载波(DT),由此确定存在载波。响应于存在载波的所得到确定结果,在随后的接收处理54的时段(具有例如100ms的预定持续时间)中使能接收器单元250和数据解码单元240。然后,使能的接收器单元250对RF信号进行接收和解调,以由此再现包含命令的编码数据。使能的数据解码单元240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该数据进行解码,于是从该数据获得命令,然后将该命令提供给控制单元210。响应于该命令,控制单元210在预定时段内的随机选择的发送处理56的时段或时隙(各个时隙具有例如100ms的预定持续时间)中使能数据生成单元220和发送器单元230。使能的数据生成单元220生成包含从存储器214获取的标签ID(ID_tag)和其他所需要信息的数据,然后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该数据进行编码。所述其他所需要信息可以包括诸如包装的商品内容和内容的数量、发送者、运输、路线以及目的地的信息。使能的发送器单元230使用包含该标签ID的响应数据对载波进行调制,然后发送RF信号。
参照图3B,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的接收器单元350总是处于接收就绪状态46。当RF ID标签200接近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并且接收器单元350接收到RF信号时,接收器单元350在接收处理48的时段中对所接收到的RF信号进行解调并生成编码数据。数据解码单元340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该编码数据进行解码,于是再现包含标签ID的响应数据,然后将所再现的标签ID提供给控制单元310。控制单元310将该标签ID提供给主计算机。主计算机对该标签ID进行处理以用于对物品流通或人员进行监视和管理。
通常,RF ID标签200不在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附近的总时间相当长。因此,有源型RF ID标签200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休眠操作模式。这显著降低有源型RF ID标签200的功耗,因此显著延长电池290的运行时间。
图4示出了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5A和5B示出了由有源型RF ID标签20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参照图4,在步骤402处,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的控制单元310确定是否从主计算机接收到标签ID请求命令。重复步骤402,直到检测到对标签ID的请求。当检测到对标签ID的请求时,过程进行到发送处理的步骤412和接收处理的步骤422。
在步骤412处,控制单元310向数据生成单元320提供ID请求命令和有关信息。数据生成单元320生成包含ID请求命令的数据,然后根据诸如NRZ(非归零)编码系统或曼彻斯特编码系统的预定编码方案对所生成的数据进行编码。发送器单元330在图3A的发送处理42的时隙中使用经编码数据对载波进行调制,然后发送频率f1的RF信号。控制单元310可以将如下数据并入ID请求命令中:用于指定对该ID请求命令进行响应所使用的发送频率f2或可变发送频率f2i的数据;表示可变发送频率f2i使用的时刻或时隙的数据;表示当前时刻T的数据;以及控制时间表及时间控制顺序。
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可以按时分方式按顺序改变频率f2i,在各个发送周期tRW-CY针对每一组命令选择这些频率中的一个频率,发送周期tRW-CY的数量对应于载波侦听的一个或更多个周期的时间长度。这减小了从同时接近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的多个RF ID标签发送的多个响应RF信号之间发生冲突的概率。这增大了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可以同时识别的RF ID标签的数量。
在步骤418处,控制单元210确定数据发送处理是否结束。如果确定数据发送结束,则过程退出该例程。如果确定要继续进行数据发送处理,则过程回到步骤412。在图3A中,重复并继续进行数据发送。
参照图5A,在步骤502处,当启动了RF ID标签200时,使能控制单元210和唤醒单元270。一旦启动了RF ID标签200,就始终使能控制单元210和唤醒单元270,因此它们处于活动状态。根据定时器274和时间控制顺序,唤醒单元270向控制单元210提供表示按预定周期Tcs对接收RF信号进行载波侦听的定时的唤醒信号。在步骤504处,控制单元210确定从唤醒单元270接收到的唤醒信号是否表示启动状态。控制单元210重复步骤504,直到唤醒信号进入启动状态。
如果在步骤504处确定唤醒信号表示启动状态,则控制单元210在步骤506处将接收器单元250和载波确定单元246使能例如约1到10ms的短持续时间。然后,使能的接收器单元250进入对RF信号的接收就绪状态。根据从接收器单元250接收到的表示接收到的载波功率的数据,使能的载波确定单元246确定是否存在接收RF信号载波,然后将所得到的确定结果提供给控制单元210。在步骤508处,根据所得到的确定结果,控制单元210确定是否检测到载波。如果确定未检测到载波,则控制单元210在步骤509处将接收器单元250和载波确定单元246禁用。此后,过程进行到步骤530。
如果在步骤508处确定检测到载波,则控制单元210在步骤510处禁用载波确定单元246并在例如100到200ms的另一预定持续时间内保持使能接收器单元250,以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接收(图3C中的接收54)携带有命令的频率f1的RF信号,然后对所接收到的RF信号进行解调。在步骤512处,控制单元210确定接收器单元250是否接收了RF信号。重复步骤512,直到完成了对RF信号的接收。
如果在步骤512处确定已接收到RF信号,那么,控制单元210在步骤514处使能数据解码单元240,同时使能的数据解码单元240在控制单元210的控制下接收来自接收器单元250的接收数据,然后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该数据进行解码。在步骤515处,控制单元210禁用接收器单元250。
参照图5B,在步骤522处,控制单元210从数据解码单元240接收包含标签ID请求命令的解码数据,然后对该解码数据中包含的所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处理,然后将由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执行的访问的记录存储在存储器214中。当在所接收到的数据中包含时间修正命令和当前时刻信息T时,控制单元210将唤醒单元270的定时器274的时间修正或更新成时刻T。
在步骤524处,控制单元210禁用数据解码单元240,并根据标签ID请求命令,在从预定持续时间(例如500ms)内的预定数量个时隙(例如,各自具有100ms的宽度的5个时隙)中根据一随机数而选择的一时隙内使能数据生成单元220和发送器单元230。此随机数是由随机数生成器211生成的。此选择的时隙对应于图3C的发送处理56的时段。根据预定编码方案,使能的数据生成单元220对包含从存储器214读出的RFID标签200的标签ID(ID_tag)的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将该数据提供给发送器单元。使能的发送器230单元230使用包含标签ID的数据对载波进行调制,然后通过天线284发送预定频率f2或指定频率f2i的RF信号。由控制单元210的频率改变单元212来改变频率f2i。定时单元213将多个相继的周期性时隙调节为按预定周期出现。
在步骤529处,控制单元210将数据生成单元220和发送器单元230禁用。在步骤530处,控制单元210使得RF ID标签200进入休眠操作模式。在休眠模式下,基本上,仅将控制单元210和唤醒单元270保持为使能状态,而其他部件214到250被禁用。
回到参照图4,在步骤422处,控制单元310使能接收器单元350以使其进入接收就绪状态。接收器单元350等待接收频率f2的RF信号(接收就绪46),然后接收RF信号(接收处理48)。在步骤424处,控制单元310确定接收器单元350是否接收了RF信号。重复步骤424,直到完成了接收。如果确定接收了RF信号,则接收器单元350在步骤426处将所接收到的数据提供给数据解码单元340。数据解码单元340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以由此再现响应数据,然后将接收到数据的通知和响应数据提供给控制单元310。
在步骤432处,控制单元310向主计算机发送解码数据。在步骤436处,控制单元310确定是否要结束数据接收就绪状态。如果确定了要结束数据接收就绪状态,则过程退出本例程。如果确定了要继续数据接收就绪状态,则过程回到步骤422。在图3B中,重复并继续数据接收就绪状态。
这样,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按足够短的时间间隔循环地执行发送,并且总是处于接收就绪状态。这显著缩短了RF ID标签200的载波侦听时间。这样,当一天仅执行数次发送和接收(例如对于出入控制的情况)时,大部分操作时间用于进行载波侦听,因而显著降低RF ID标签200的整体功耗。
在存储于存储器214的控制时间表中,可以指定休息日并且指定工作日的夜间(例如下午6点到上午6点)的预定时间点与另一预定时间点之间的时段,同时可以指定工作日的白天(例如上午6点到下午6点)的预定时间点与另一预定时间点之间的时段。在此情况下,唤醒单元270在休息日和夜间不生成唤醒信号,即,RF ID标签200处于深度休眠操作模式,根本不执行载波侦听。相反,它在工作日的白天按预定周期(例如1秒)执行载波侦听。
在控制单元210的控制下,唤醒单元270可以根据存储在存储器214中的电池290的剩余电量来生成唤醒信号。在此情况下,当剩余电池电量足够时,可以按相对较短的周期(例如,1秒)执行载波侦听,而当剩余电池电量低于一阈值时,可以按相对较长的周期(例如,2秒)执行载波侦听。此外,可以将表示剩余电池电量的数据并入RF ID标签200的响应数据中,然后通过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将其提供给主计算机,从而主计算机向用户显示电池耗尽的告警。
当如上所述地将读取器/写入器装置执行的访问的记录作为访问日志存储在存储器214中时,甚至可以将由除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以外的读取器/写入器装置执行的未授权访问也作为日志记录下来。由此,当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读取访问日志然后由主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时,可以识别出未授权访问。
图6示出了图2的结构的变型例,并例示了更安全的有源型RF ID标签202和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的结构。在这些结构中,对在RF ID标签202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之间发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并且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密以用于认证。
RF ID标签202包括数据生成单元222来取代图2的RF ID标签200中的数据生成单元220,并包括数据解码单元242来取代图2的数据解码单元240。除标签ID(ID_tag)以外,RF ID标签202的存储器214还存储用于认证的当前时刻信息T、用于认证的系统ID(ID_system)以及加密/解密密钥Ke。存储器214将这些信息项提供给数据生成单元222和数据解码单元242。由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预先将这里描述的用于认证的当前时刻信息T、用于认证的系统ID以及加密/解密密钥Ke发送给RFID标签202,然后由控制单元210预先将它们写入存储器214中。数据生成单元222包括加密单元224,该加密单元224用于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存储在存储器214中的加密密钥Ke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加密。数据解码单元242包括用于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加密/解密密钥Ke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密的解密单元244。RF ID标签202的结构中的其他部件类似于RF ID标签200的那些部件,因此不再对它们进行描述。系统ID表示由包括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以及多个RF ID标签(其中包括RF ID标签202)在内的同一组共享的公用ID。采用公用密钥(common key)密码体制作为这里的预定密码体制。作为另一种选择,可以使用公开密钥(public key)密码体制。
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包括数据生成单元322来取代图2的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中的数据生成单元320,并包括数据解码单元342来取代图2的数据解码单元340。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的存储器314存储用于认证的当前时刻信息T、用于认证的系统ID(ID_system)以及加密/解密密钥Ke。数据生成单元324包括加密单元322,该加密单元322用于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存储在存储器314中的加密密钥Ke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加密。数据解码单元342包括用于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加密/解密密钥Ke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密的解密单元344。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的结构中的其他部件类似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的那些部件,因此不再对它们进行描述。
图7A示出了对携带有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发送的标签ID请求命令(CMD)的RF信号的发送处理42的时序图。图7B示出了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中的接收就绪状态46和对接收的RF信号的接收处理48的时序图。图7C示出了有源型RF ID标签202中的载波侦听50、52和53、对接收的RF信号的接收处理54和55、以及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对携带有响应的RF信号的发送处理56的时序图。
参照图7A,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的数据生成单元322生成包含从控制单元310接收到的对RF ID标签的标签ID请求命令的数据,并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该数据进行编码以由此生成编码的加密数据。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的其他发送操作类似于图3A的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0的发送操作。
参照图7C,在有源型RF ID标签202中,接收器单元250和载波确定单元246的操作类似于图3C所示的那些操作。由此,响应于来自唤醒单元274的唤醒信号,控制单元210在按固定周期出现的具有预定持续时间的载波侦听50、52和53的时段内使能接收器单元250和载波确定单元246,从而使能的接收器单元250进入接收就绪状态。
响应于由载波确定单元246对载波的存在性所得到的确定结果(DT),在随后的具有预定持续时间的接收处理54和55的预定时段中使能接收器单元250和数据解码单元242。使能的接收器单元250对RF信号进行接收和解调,从而再现包含命令的编码加密数据。使能的数据解码单元242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该数据进行解码,然后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加密/解密密钥Ke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再现命令,然后将该命令提供给控制单元210。响应于接收到该命令,控制单元210根据该命令中包含的时刻信息T和系统ID对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进行认证。
当认证成功时,在预定时段内随机选择的发送处理56的时隙中使能数据生成单元222和发送器单元230,各个时隙具有预定持续时间。数据生成单元222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加密密钥Ke对包含从存储器214中获取的标签ID(IDc_tag)、时刻信息T以及系统ID(ID_system)的数据进行加密,然后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加密的数据进行编码。发送器单元230使用包含标签ID的经加密响应数据对载波进行调制,然后发送RF信号。当认证不成功时,不生成或发送数据就结束处理。
参照图7B,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的接收器单元350总是处于接收就绪状态46。当RF ID标签202接近读取器/写入器装置、从而接收器单元350接收到RF信号时,接收器单元350在接收处理48的时段内对所接收到的RF信号进行解调,于是再现编码的加密数据。数据解码单元342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编码的加密数据进行解码,然后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加密/解密密钥Ke对经解码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从而再现包含标签ID的响应数据,然后将再现的响应提供给控制单元310。响应于接收到且再现出的响应,控制单元310根据该响应中包含的时刻信息T和系统ID对RF ID标签202进行认证,然后将该标签ID和其他信息提供给主计算机。
通常,当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和RF ID标签202如上所述地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并根据时刻信息T和系统ID来执行相互认证时,被第三方拦截的由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和RF ID标签202发送的数据被解密并不正当地使用的风险很小。这增强了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和RFID标签202的安全性。
图8示出了由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9A和9B示出了由有源型RF ID标签202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参照图8,步骤402类似于图4的步骤402,因而不再对其进行描述。在步骤414处,控制单元310将ID请求命令提供给数据生成单元322。数据生成单元322根据预定密码体制(如DES(数据描述标准)、三重DES或AES(高级加密标准)),使用从存储器314获取的加密密钥Ke,对包含从控制单元310接收到的标签ID请求命令并包含从存储器314获取的当前时刻信息T和系统ID(ID_system)的数据进行加密。然后,数据生成单元322对加密的数据进行编码以由此生成编码数据。发送器单元332使用加密的数据对载波进行调制,然后发送频率f1的RF信号(图7A中的发送处理42)。步骤418类似于图4的步骤418,因此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参照图9A,步骤502到515类似于图5的那些步骤,因此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参照图9B,在步骤516处,在控制单元210的控制下,数据解码单元242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从存储器214获取的加密/解密密钥Ke对经解码的数据进行解密,然后将包含命令、标签ID(ID_tag)、时刻信息T以及系统ID(ID_system)的解密数据提供给控制单元210。该数据可以包含控制时间表及时间控制顺序。当接收到该数据时,控制单元210将解密出的时刻T和系统ID与存储器214中所存储的时刻T和系统ID进行比较,以确定解密出的时间信息和ID是否与所存储的时间信息和ID相匹配,以对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进行认证。
在步骤518处,控制单元210确定认证是否成功。如果确定认证不成功,则控制单元210在步骤520处将数据解码单元242禁用。然后,过程进行到图9B的步骤530。
如果在步骤518处确定认证成功,则控制单元210在步骤522处从数据解码单元242接收包含标签ID请求命令的解密数据,然后对解密出的解码数据中包含的接收命令进行处理,然后将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的访问的记录存储在存储器214中。
在步骤526处,根据标签ID请求命令,控制单元210在根据随机数从预定时段内的预定数量个时隙中随机选择出的一时隙内使能数据生成单元222和发送器单元230。此选择的时隙对应于图7C的发送处理56的时段。数据生成单元222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加密密钥Ke对包含从存储器214读出的RF ID标签202的标签ID(ID_tag)、时刻信息T以及系统ID(ID_system)的数据进行加密,然后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经加密的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将经编码的加密数据提供给发送器单元230。发送器单元230使用经编码的加密数据对载波进行调制,然后通过天线284发送频率f2的RF信号(图7C中的发送56)。步骤528和530类似于图5的那些步骤,因此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回到参照图8,步骤422到424类似于图4的那些步骤,因此不再对其进行描述。在步骤428处,接收器单元350将所接收到的数据提供给数据解码单元342。数据解码单元342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然后根据预定密码体制对解码后的数据进行解密,然后将数据接收和解密出的数据提供给控制单元310。控制单元310将解密出的时间T和系统ID与存储器314中所存储的时间T和系统ID进行比较,以确定解密出的时间信息和ID是否与所存储的时间信息和ID相匹配,以对RF ID标签202进行认证。在RF ID标签202的控制单元210和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的控制单元310中,即使接收到的时刻信息T与所存储的时刻信息T之间存在落入预定范围(例如±0.5秒)内的误差,它们也可以确定所接收到的时刻信息与所存储的时刻信息相匹配。
在步骤430处,控制单元310确定认证是否成功。如果确定认证不成功,则过程返回到步骤422。如果确定认证成功,则过程进行到步骤432。步骤436类似于图4的步骤436,因此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本发明的发明人和其他人员在美国专利申请第11/247,333号中也公开了上述有源RF ID标签和读取器/写入器,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于此。
出于安全性的目的,希望不时地改变在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和有源RF ID标签202中使用的加密/解密密钥Ke。图6的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和有源RF ID标签202使用一个公共加密/解密密钥Ke执行加密和解密。因此,为了改变在它们中使用的加密/解密密钥Ke,必须同时改变存储在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和所有相关有源RF ID标签中的所有加密/解密密钥Ke。因此,一旦开始改变或重写存储在RF ID标签中的加密/解密密钥,就不能使用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和任一个RF ID标签,直到收集到所有这些RF ID标签并且针对所有RF ID标签完成了所述改变。
本发明人认识到,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可以在时间间隔足够短的相继多个时隙中交替地发送包含有使用当前加密密钥加密的命令和新加密密钥的数据帧、和包含有使用新加密密钥加密的命令的另一数据帧,并且各个RF ID标签可以对使用当前加密密钥加密的新加密密钥进行接收和解密,然后将该新加密密钥设置为要存储在该RF ID标签中的加密/解密密钥,从而可以在继续使用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和多个RF ID标签的同时容易地随时间改变这些RF ID标签的加密密钥。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源RF ID标签204和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可以同时使用两个加密/解密密钥Ke1和Ke2,并且可以使用加密/解密密钥Ke1对标签ID请求命令(CMD)以及加密/解密密钥Ke2进行加密,然后将它们作为加密数据发送。RF ID标签204使用其当前的一个加密/解密密钥Ke1对诸如标签ID请求命令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然后使用当前加密/解密密钥Ke1对响应进行加密以进行发送。RF ID标签204可以将当前加密/解密密钥Ke1改变为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接收到的新加密/解密密钥Ke2。
在图10中,根据来自主计算机的命令,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的控制单元310从主计算机接收不同的数据项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器314中。存储器314分别存储一个或两个加密/解密密钥作为第一加密/解密密钥Ke1和第二加密/解密密钥Ke2,并存储所有已注册有源RF ID标签的标签ID的列表LID。根据来自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的命令,RF ID标签204的控制单元210将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接收到的不同数据项存储在存储器214中。存储器214存储一个可重写的加密/解密密钥Ke。RF ID标签204和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的其他部件和操作类似于图6中的RF ID标签202和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的部件和操作,因此不再对它们进行描述。
图11A示出了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中的对携带有多个数据帧(每一个数据帧都包含使用两个相应加密密钥Ke1和Ke2中的对应一个来加密的标签ID请求或信息请求命令(CMD))的RF信号的发送处理42的时序图。图11B示出了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中的接收就绪状态46和对接收到的RF信号的接收处理48的时序图。图11C和11D示出了RF ID标签204中的载波侦听50和52、对接收到的RF信号的接收处理54、以及对携带有使用加密密钥Ke1和Ke2中的任一个加密的响应的RF信号的发送处理56的相应不同时序图。
参照图11A,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的数据生成单元322生成包含有从控制单元310接收到的对RF ID标签的标签ID请求或信息请求命令以及新加密/解密密钥Ke2的数据,然后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加密密钥Ke1对该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第一加密数据帧。数据生成单元322进一步生成包含有标签ID请求或信息请求命令的数据,然后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新加密/解密密钥Ke2对该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第二加密数据帧。数据生成单元322交替地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第一加密数据帧和第二加密数据帧进行编码,以由此生成两个不同的编码加密数据帧。发送器单元230在时间间隔充分短的相继多个时隙中交替地发送频率为f1的携带有这两个加密数据帧中的相应加密数据帧的RF信号。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的其他发送操作类似于图7A的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2的发送操作,因此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图12A和12B示出了使用相应的加密/解密密钥Ke1和Ke2加密的数据帧的示例。
参照图12A,使用加密/解密密钥Ke1加密的加密数据帧包括帧头部、使用加密密钥Ke1加密的帧数据以及CRC。该帧数据包括加密/解密密钥Ke2、日期和时刻、系统ID、命令、数据长度、可变数据以及哑数据的多个字段。
参照图12B,使用加密/解密密钥Ke2加密的加密数据帧包括帧头部、使用加密密钥Ke2加密的帧数据以及CRC。该帧数据包括代替加密/解密密钥的哑数据、日期和时刻、系统ID、命令、数据长度、可变数据以及哑数据的多个字段。
图13示出了存储在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的存储器314中的已注册有源RF ID标签的标签ID的列表LID的示例。该列表LID包括已注册RF ID标签的标签ID和它们的当前有效加密/解密密钥Ke1/Ke2。
参照图11C,在有源RF ID标签204中,接收器单元250和载波确定单元246执行类似于图7C的载波侦听的载波侦听。
当RF ID标签204进入了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的通信范围时,响应于载波确定单元246对于存在载波所得到的确定结果(DT),在随后的接收处理54的时段中,将接收器单元250和数据解码单元242使能诸如3个数据帧的时间长度的预定持续时间。接收器单元250对频率f1的RF信号进行接收和解调,从而生成包含有各不相同的命令的2个相继的编码加密数据帧。3个数据帧的时间长度应当足以接收2个相继的编码加密数据帧。数据解码单元242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编码加密数据进行解码,然后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存储在存储器214中的加密/解密密钥Ke=Ke1对这些加密数据帧中的可解密的一个进行解密,由此从被解密的加密数据帧中提取命令,然后将该命令提供给控制单元210。不能使用加密/解密密钥Ke=Ke1对使用加密/解密密钥Ke2加密的其他加密数据帧进行解密。响应于接收到该命令,控制单元210根据与该命令一起包含的时刻信息T和系统ID对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进行认证。
当认证成功时,控制单元210在预定时段内随机选择的发送处理56的时段中使能数据生成单元222和发送器单元230。然后,数据生成单元222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加密密钥Ke=Ke1对包含有从存储器214获取的标签ID(ID_tag)、时刻信息T以及系统ID(ID_system)的数据进行加密,然后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经加密的数据进行编码。发送器单元230使用包含有经加密标签ID的响应数据对载波进行调制,从而发送频率f2或f2i的RF响应信号。作为另一种选择,数据生成单元222可以使用接收到的新加密/解密密钥Ke2对该响应数据进行加密。之后,当在解密出的数据中包含有与当前加密/解密密钥Ke=Ke1不同的新加密/解密密钥Ke2时,控制单元210将该加密/解密密钥Ke=Ke2设置为加密/解密密钥Ke。
参照图11B,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的接收器单元350处于接收就绪状态46,然后在接收处理48的时段中对所接收到的RF信号进行解调,以由此再现编码加密数据帧。数据解码单元342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该编码加密数据进行解码,然后使用存储在存储器314中的加密/解密密钥Ke1或Ke2根据预定密码体制对经解码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从而再现包含有标签ID的响应数据,然后将所再现的响应提供给控制单元310。响应于所接收并再现的响应,控制单元310根据在该响应中包含的时刻信息T和系统ID对RF ID标签204进行认证,然后将该标签ID和其他信息提供给主计算机。当对使用加密/解密密钥Ke1加密的响应数据进行的接收和解密成功时,控制单元310将存储在存储器314中的列表LID中的对应RF ID标签204的标签ID的加密/解密密钥Ke1改变成新加密/解密密钥Ke2。
回到参照图11C,之后,响应于载波确定单元246对存在载波的所得到的确定结果(DT),在下一接收处理54的时段中使能接收器单元250和数据解码单元242。然后,接收器单元250接收并解调频率f1的RF信号,从而生成包含有相应命令的2个相继的编码加密数据项。数据解码单元242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该数据进行解码,然后使用存储在存储器214中的加密/解密密钥Ke=Ke2根据预定密码体制对这些加密数据帧中的可解密的一个进行解密,由此提取命令,然后将该命令提供给控制单元210。不能使用加密/解密密钥Ke=Ke2对使用加密/解密密钥Ke1加密的其他加密数据帧进行解密。响应于接收到该命令,控制单元210根据与该命令一起包含的数据对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进行认证。
当认证成功时,在预定时段内随机选择的发送处理56的时段中使能数据生成单元222和发送器单元230。数据生成单元222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加密密钥Ke=Ke2对从存储器214提取的所需要数据进行加密,然后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经加密的数据进行编码。发送器单元230使用包含有经加密标签ID的响应数据对载波进行调制,从而发送频率f2或f2i的RF响应信号。
图11D是当具有在图11C的第一接收处理54中改变了的加密/解密密钥Ke=Ke2的RF ID标签204进入了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的通信范围时、RF ID标签204中的对接收到的RF信号的接收处理54和对携带有使用加密/解密密钥Ke2加密的响应的RF信号的发送处理56的时序图。RF ID标签204执行与图11C的第二接收处理54和发送处理56类似的处理。
按此方式,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可以随时间将进入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的通信范围的RF ID标签中的加密/解密密钥Ke1改变成加密/解密密钥Ke2。因此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最终可以改变所有RF ID标签204的加密/解密密钥。
图14是由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5是由有源RF ID标签204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参照图14,在步骤614处,根据图8的步骤414到418和步骤422到436,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的控制单元310使用已从主计算机接收然后存储在存储器314中作为加密/解密密钥Ke1和Ke2中的相应加密/解密密钥的同一加密/解密密钥Ke1,根据预定密码体制对要发送的包含有标签ID请求命令的数据进行加密。控制单元310接着在时间间隔充分短的相继多个时隙中重复地生成已根据预定编码方案编码的编码数据帧,然后使用该编码数据帧对载波进行调制,从而发送频率f1的RF信号。
在步骤616处,控制单元310确定其是否具有与加密/解密密钥Ke1不同并且是从主计算机接收到的新接收加密/解密密钥(Ke2),即,是否需要在读取器/写入器304和相关联的有源RF ID标签中执行将加密/解密密钥Ke1改变成新加密/解密密钥(Ke2)的处理。如果确定不需要执行改变加密/解密密钥Ke1的处理,则过程回到步骤614。
如果确定需要执行改变加密/解密密钥的处理,则控制单元310在步骤618处在存储器314中将新加密/解密密钥(Ke2≠Ke1)设置到加密/解密密钥Ke2,同时在存储器314中保持当前加密/解密密钥Ke1。
在步骤620处,根据图8的步骤414到418和步骤422到436,控制单元310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当前加密密钥Ke1对包含有标签ID请求命令和新加密/解密密钥Ke2的要发送数据进行加密,由此生成第一加密数据,然后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新加密密钥Ke2(≠Ke1)对包含有标签ID请求命令的要发送数据进行加密,由此生成第二加密数据,然后根据预定编码方案交替地对第一和第二加密数据帧进行编码以由此生成编码数据帧,然后使用编码数据帧对载波进行调制以由此连续发送频率f1的RF信号。
在步骤622处,控制单元310对存储器314中的列表LID进行查找,从而确定是否在该列表LID中的所有RF ID标签中都已建立新加密/解密密钥Ke2。如果确定尚未在所有RF ID标签中都建立新加密/解密密钥Ke2,则过程回到步骤620。
如果确定了在所有RF ID标签中都已建立新加密/解密密钥Ke2,则控制单元310在步骤624处删除前一加密/解密密钥Ke1,然后还将新加密/解密密钥Ke2设置到加密/解密密钥Ke1。其后,过程回到步骤614。
参照图15,在步骤714处,根据图9A和9B的步骤502到530,RFID标签204的控制单元210对携带有包含命令等的加密数据帧的RF信号进行接收和解调,然后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解调后的加密数据帧进行解码以由此生成解码加密数据帧,然后使用存储在存储器214中的加密/解密密钥Ke=Ke1根据预定密码体制对解码加密数据帧进行解密以由此提取包含命令的数据,然后将该数据提供给控制单元210。控制单元210根据在该命令中包含的时刻信息T和系统ID对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进行认证。当认证成功时,在预定时间内随机选择的发送处理56的时段中使能数据生成单元222和发送器单元230。数据生成单元222根据预定密码体制使用加密密钥Ke=Ke1对包含有从存储器214获取的标签ID(ID_tag)、时刻信息T以及系统ID(ID_system)的响应数据进行加密,由此生成加密数据帧,然后根据预定编码方案对该加密数据帧进行编码以由此生成编码加密数据帧,然后使用经编码的响应数据帧对载波进行调制以由此发送RF信号。
在步骤716处,控制单元210确定RF ID标签204是否已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304接收到与当前加密/解密密钥Ke=Ke1不同的新加密/解密密钥Ke2。如果确定了没有接收到新加密/解密密钥Ke2,则过程回到步骤714。
如果在步骤716处确定了已接收到新加密/解密密钥Ke2,则控制单元210在步骤718处将新加密/解密密钥Ke=Ke2设置到加密/解密密钥Ke。其后,过程回到步骤714。
尽管结合对RF ID标签的应用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应用,还可以应用于非接触式IC卡。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典型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对这些示例的组合、修改和变化。应该注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4)

1.一种信息访问系统,该信息访问系统用于访问存储在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中的信息,所述信息访问系统包括:
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其可以连接到信息处理设备,并具有:第一存储器;第一控制单元;第一加密单元,用于对包含有信息请求的请求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加密数据;第一发送器单元,用于周期性地发送携带有所述加密数据的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第一接收器单元,其被设计为持续地准备好接收不同于所述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的RF信号;以及第一解密单元,用于对由所述第二频率的RF信号携带的另一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和
有源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其具有:第二存储器;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接收器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进行载波侦听以进行检测;第二解密单元,用于对由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携带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请求数据;第二加密单元,用于响应于所再现的请求数据中的信息请求而对包含有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标识的响应数据进行加密,从而生成响应加密数据;以及第二发送器单元,用于发送携带有所述响应加密数据的所述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其中,
响应于来自信息处理设备的请求,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第一加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第一加密密钥对包含有信息请求和第二加密密钥的第一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第一加密数据,并使用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所述第二加密密钥对包含有信息请求的第二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第二加密数据,并且,所述第一发送器单元周期性地发送按时分方式携带有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的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并且
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第二接收器单元在按预定周期出现的预定时段中对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进行载波侦听,其中,
当所述第二接收器单元在特定的预定时段中侦听并检测到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的载波时,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第二接收器单元还接收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并且所述第二解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一个加密密钥对由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携带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是所述第一加密密钥或所述第二加密密钥,并且
响应于由所述第二解密单元再现的数据中包含的信息请求,所述第二加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对响应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响应加密数据,并且,所述第二发送器单元发送携带有所述响应加密数据的所述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所述第一解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对应的所述第一加密密钥或所述第二加密密钥对由所述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携带的响应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响应数据,并且
当在由所述第二解密单元再现的数据中包含有与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不同的所述第二加密密钥时,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二加密密钥设置为要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访问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交替地携带所述第一加密数据和所述第二加密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访问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初始时将同一个加密密钥设置为所述第一加密密钥和所述第二加密密钥中的每一个加密密钥,并且
当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从信息处理设备接收到与所述第一加密密钥不同的新加密密钥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将所述新加密密钥设置为所述第二加密密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访问系统,该信息访问系统还包括多个这种有源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其中,
当确定了从所述多个有源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全体中的每一个接收到响应于所述第一加密数据的所述响应加密数据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二加密密钥也设置为要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所述第一加密密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访问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接收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的时段的时间长度足以接收所述第一加密数据和所述第二加密数据两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访问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二加密密钥设置为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之前,所述第二加密单元使用作为所述一个加密密钥的所述第一加密密钥对响应加密数据进行加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访问系统,其中,在载波侦听过程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在特定的预定时段和后继的预定时段中使所述第二接收器单元处于活动状态并使所述第二发送器单元处于不活动状态,并且
当所述第二接收器单元在特定的预定时段中试图对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进行载波侦听但是未检测到载波时,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在用于进行载波侦听的所述特定预定时段与用于后继载波侦听的后继预定时段之间的非载波侦听时段内将所述第二接收器单元和所述第二发送器单元控制为保持不活动状态。
8.一种读取器/写入器装置,该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可以连接到信息处理设备并且能够与多个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进行通信,所述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包括:
存储器,
控制单元,
加密单元,用于对包含有信息请求的请求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加密数据,
发送器单元,用于周期性地发送携带有所述加密数据的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
接收器单元,其被设计为持续地准备好接收不同于所述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的RF信号,以及
解密单元,用于对由所述第二频率的RF信号携带的另一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其中,
响应于来自信息处理设备的请求,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加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第一加密密钥对包含有信息请求和第二加密密钥的第一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第一加密数据,并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第二加密密钥对包含有信息请求的第二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第二加密数据,并且,所述发送器单元周期性地发送按时分方式携带有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的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并且
所述接收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所述解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对应的所述第一加密密钥或所述第二加密密钥对由所述第二频率的RF信号携带的另一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响应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交替地携带所述第一加密数据和所述第二加密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其中,当确定了从所述多个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全体中的每一个接收到响应于所述第一加密数据的响应加密数据时,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二加密密钥也设置为要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第一加密密钥。
11.一种有源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该有源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能够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进行通信,所述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包括:
存储器,
控制单元,
接收器单元,用于对第一频率的RF信号进行载波侦听以进行检测,
解密单元,用于对由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携带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包含有信息请求的请求数据,
加密单元,用于响应于所再现的请求数据中的信息请求,对包含有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标识的响应数据进行加密,从而生成响应加密数据;以及
发送器单元,用于发送携带有所述响应加密数据的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所述第二频率不同于所述第一频率,其中,
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接收器单元在按预定周期出现的预定时段中对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进行载波侦听,其中,
当所述接收器单元在特定的预定时段中侦听并检测到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的载波时,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接收器单元还接收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并且所述解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一个加密密钥对由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携带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数据,
响应于由所述解密单元再现的数据中包含的信息请求,所述加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对响应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响应加密数据,并且所述发送器单元发送携带有该响应加密数据的所述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其中,
当在由所述解密单元再现的数据中包含有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不同的另一加密密钥时,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另一加密密钥设置为要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源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的时段的时间长度足以接收所述第一加密数据和所述第二加密数据两者。
13.一种对与读取器/写入器装置进行通信的有源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进行操作的方法,
所述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包括:存储器;控制单元;接收器单元,用于对第一频率的RF信号进行载波侦听以进行检测;解密单元,用于对由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携带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包含有信息请求的请求数据;加密单元,用于响应于所再现的请求数据中的信息请求,对包含有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标识的响应数据进行加密,从而生成响应加密数据;以及发送器单元,用于发送携带有所述响应加密数据的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所述第二频率不同于所述第一频率,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接收器单元在特定的预定时段中侦听并检测到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的载波时,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使得所述接收器单元还接收所述第一频率的RF信号,并且使得所述解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一个加密密钥对由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携带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数据,
响应于由所述解密单元再现的数据中包含的信息请求,使得所述加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对响应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响应加密数据,并且使得所述发送器单元发送携带有该响应加密数据的所述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以及
当在由所述解密单元再现的数据中包含有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不同的另一加密密钥时,使得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另一加密密钥设置为要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一个加密密钥。
14.一种在可以连接到信息处理设备并且能够与多个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进行通信的读取器/写入器装置中与多个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进行通信的方法,
所述读取器/写入器装置包括:存储器;控制单元;加密单元,用于对包含有信息请求的请求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加密数据;发送器单元,用于周期性地发送携带有所述加密数据的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接收器单元,其被设计为持续地准备好接收不同于所述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的RF信号;以及解密单元,用于对由所述第二频率的RF信号携带的另一加密数据进行解密,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来自信息处理设备的请求,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使得所述加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第一加密密钥对包含有信息请求和第二加密密钥的第一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第一加密数据,并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第二加密密钥对包含有信息请求的第二数据进行加密以由此生成第二加密数据,并且使得所述发送器单元周期性地发送按时分方式携带有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的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请求信号,
使得所述接收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二频率的响应信号,以及
使得所述解密单元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对应的所述第一加密密钥或所述第二加密密钥对由所述第二频率的RF信号携带的另一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由此再现响应数据。
CN2007101074943A 2006-10-26 2007-05-15 信息访问系统、读取/写入装置和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98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90788 2006-10-26
JP2006290788A JP4910629B2 (ja) 2006-10-26 2006-10-26 情報アクセス・システム、読取り書込み装置およびアクティブ型非接触情報記憶装置
JP2006-290788 2006-10-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9833A CN101169833A (zh) 2008-04-30
CN101169833B true CN101169833B (zh) 2010-06-09

Family

ID=39331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749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9833B (zh) 2006-10-26 2007-05-15 信息访问系统、读取/写入装置和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15391B2 (zh)
JP (1) JP4910629B2 (zh)
CN (1) CN1011698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16454B2 (en) 2007-07-23 2012-02-14 Savi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curity in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WO2009046088A1 (en) 2007-10-01 2009-04-09 Ne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transmitted cryptographic parameters from compromising privacy
JP4521678B2 (ja) * 2007-11-19 2010-08-11 フェリカ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US8905312B2 (en) * 2007-11-21 2014-12-0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Identification of contactless cards
US8230462B2 (en) * 2008-01-23 2012-07-24 Newport Media, Inc. Fast channel switching for encrypted mobile multimedia multicast system
US9064196B1 (en) * 2008-03-13 2015-06-23 Impinj, Inc. RFID tag dynamically adjusting clock frequency
CN101308546B (zh) * 2008-05-20 2011-04-20 上海华申智能卡应用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多级保护的安全存储结构的射频标签数据保护方法
CN101998388B (zh) * 2009-08-21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信息的交互方法和装置
TW201136276A (en) * 2010-04-08 2011-10-16 Gemtek Technology Co Ltd Wireless packet relay apparatus and wireless set-top box
CN102223349A (zh) * 2010-04-13 2011-10-19 正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封包转发装置及无线机上盒
US8352749B2 (en) * 2010-12-17 2013-01-08 Google Inc. Local trusted services manager for a contactless smart card
JP6047933B2 (ja) * 2012-06-05 2016-12-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04765999B (zh) * 2014-01-07 2020-06-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对用户资源信息进行处理的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08962289B (zh) * 2018-06-29 2020-05-12 北京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光盘同步帧追加隐藏的标识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54195B (zh) * 2020-08-13 2022-03-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rfid标签数字基带系统
CN112565656B (zh) * 2020-11-27 2023-05-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视频通话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55834B (zh) * 2023-06-19 2023-08-11 西华大学 一种基于控制序列的数据链分级访问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13130A (ja) * 1998-10-05 2000-04-21 Rohm Co Ltd Icタグ及びタグ検知システム
JP2000163538A (ja) * 1998-11-30 2000-06-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情報記憶媒体
EP1104213A2 (de) * 1999-11-29 2001-05-30 Philips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Drahtloses Netzwerk mit einer Prozedur zur Schlüsseländerung
CN1540583A (zh) * 2003-10-27 2004-10-27 江苏瑞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式电子标签安全应用及防伪鉴别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905B2 (ja) * 1984-08-07 1994-01-1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センタと利用者間の相手認証方法
US6130602A (en) 1996-05-13 2000-10-10 Micron Technology, Inc. Radio frequency data communications device
JP2001143023A (ja) * 1999-11-18 2001-05-25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非接触式icカードリーダライタ
US6922402B1 (en) 2000-01-25 2005-07-26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Mutual frequency locking across a link
US7044387B2 (en) * 2002-09-05 2006-05-1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RFID tag a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long range tag communications and power efficiency
JP2006504334A (ja) * 2002-10-25 2006-02-02 シンボ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安全な通信を備えたバイナリツリートランスバーサルの最適化
JP2004186814A (ja) * 2002-11-29 2004-07-02 Fujitsu Ltd 共通鍵暗号化通信システム
JP4704673B2 (ja) 2003-11-07 2011-06-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JP4390600B2 (ja) * 2004-03-16 2009-12-24 東京特殊電線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送受信装置および管理装置
JP2006053800A (ja) * 2004-08-12 2006-02-23 Ntt Docomo Inc 情報提供方法、情報提供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
JP4681314B2 (ja) * 2005-02-10 2011-05-11 フェリカ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リーダ/ライタ装置,鍵管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13130A (ja) * 1998-10-05 2000-04-21 Rohm Co Ltd Icタグ及びタグ検知システム
JP2000163538A (ja) * 1998-11-30 2000-06-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情報記憶媒体
EP1104213A2 (de) * 1999-11-29 2001-05-30 Philips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Drahtloses Netzwerk mit einer Prozedur zur Schlüsseländerung
CN1540583A (zh) * 2003-10-27 2004-10-27 江苏瑞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式电子标签安全应用及防伪鉴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08095A (ja) 2008-05-08
JP4910629B2 (ja) 2012-04-04
US20080104392A1 (en) 2008-05-01
US8315391B2 (en) 2012-11-20
CN101169833A (zh) 2008-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9833B (zh) 信息访问系统、读取/写入装置和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
CN101187987B (zh) 信息访问系统、读/写装置和有源非接触信息存储装置
CN100562884C (zh) 信息访问系统和有源非接触式信息存储装置
US8035488B2 (en) Information access system and active-type contactless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US7536152B2 (en) Information access system and active-type contactless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CN101681550B (zh) 有源非接触信息存储装置及方法
JP5141173B2 (ja) 読取り書込み装置との間で無線通信が可能な情報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方法
US7994899B2 (en) Information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information in contactless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EP2149850A2 (en) Information access system,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and reader/writer device
US20100066505A1 (en) Information access system, contactless reader and writer device, and contactless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CN103413161B (zh) 一种可切换为安全模式的电子标签及切换的方法
CN101582125A (zh)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读写器和通信系统
JP5266762B2 (ja) 情報アクセス・システム、情報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方法
JP4514676B2 (ja) 情報アクセス・システム
JP4915060B2 (ja) 情報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クティブ型非接触情報記憶装置
US8487767B2 (en) Information access system, information device, reader/writer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07065960A (ja) 情報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クティブ型非接触情報記憶装置
JP4910509B2 (ja) 情報アクセス・システム
JP2007094967A (ja) 認証システム、認証方法および入退場管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5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