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6952B - Dc细胞靶向载体、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Dc细胞靶向载体、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56952B CN101156952B CN2007102016945A CN200710201694A CN101156952B CN 101156952 B CN101156952 B CN 101156952B CN 2007102016945 A CN2007102016945 A CN 2007102016945A CN 200710201694 A CN200710201694 A CN 200710201694A CN 101156952 B CN101156952 B CN 1011569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ester
- cell
- copolymer
- ethylene glycol
- m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用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靶向载体、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是由甘露聚糖共价修饰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得到的复合物。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由该DC细胞靶向载体制备得到的纳米粒子以及由该DC细胞靶向载体包封药物有效成分所制备而成药物组合物。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产品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产品靶向性好、效果显著、安全性好;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成本低廉,条件可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用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C细胞靶向载体、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药用靶向载体一直是药剂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靶向性的脂质体、纳米粒、微乳、聚合物胶团等毫微粒给药系统(NDDS)更是当前分子生物药剂学领域研究的焦点。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且降解速度可以通过调节共聚物的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的比例、分子量、结晶度等进行控制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是常用的药物释放载体。但是现有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具有靶向性差的缺点,然而实现药物释放的靶向性不仅能够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还可以减小药物的使用量,降低成本,这在癌症的生物治疗中尤其重要。
DC细胞(Dendritic cells,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具有高效抗原递呈作用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能够诱导特异性的CD4+和CD8+T细胞免疫应答,在感染性疾病、自身移植性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抑制或治疗性疫苗研究中被广泛关注(MF Lipscomb,BJ Masten.Dendritic cells:immune regulators inhealth and disease.Physiol Rev 2002;82:97-130)。甘露糖受体(mannosereceptor,MR)是DC细胞和巨噬细胞所特有的可重复循环使用膜受体,属于C2型凝集素家族成员,能有效捕获甘露糖糖基化的抗原分子。未成熟的DC的表面可表达高水平的MR,能识别细胞表面或病原体细胞壁上的多种糖分子,介导高效的抗原识别与摄取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防御、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和调节免疫反应。
有文献报道与未甘露糖化的抗原肽相比较,甘露糖化抗原和肽段的递呈进而诱导MHCII分子限制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增殖能力提高200~10000倍(Tan MC,Mommaas AM,Drifhout JW,et al.Mannose receptor mediated uptake of antigens stronglyenhances HLA2class II restricted antigen presentation by cultured dendriticcells.Eur J Immunol 1997;27:2426-2435。Engering A,Cella J,Fluitsma M,etal.The mannose receptor function as a high capacity and broad specificityantigen receptor in human dendritic cells.Eur J Immunol 1997;27:2417-2425)。也有研究报道利用氧化型甘露聚糖上化学活性活泼的醛基与蛋白质赖氨酸残基的胺基通过Schiff碱反应来修饰蛋白,观察到氧化型甘露聚糖修饰的肿瘤抗原在诱导免疫反应过程中不仅加强了APCs对抗原的摄取,亦显著加强了MHC I分子对抗原的交叉呈递(crosspresenting),有效诱导了抗肿瘤的细胞免疫CTL反应(Apostolopoulos V,Pietersz GA,Loveland BE,et al.Oxidative/reductive conjugation of mannan to antigen selectsfor T1 or T2 immune responses.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5;92:10128-10132;Apostolopoulos V,Barnes N,Pietersz GA,et al.Ex vivo targeting of themacrophage mannose receptor generates anti-tumor CTL responses Vaccine 2000;18:3174-3184;Apostolopoulos V,Pietersz GA,Gordon S,et al.Aldehyde-mannanantigen complexes target the MHC class I antigen-presentation pathway.Eur JImmunol 2000;30:1714-1723)。但是直接将甘露糖偶联于抗原肽和蛋白表面时,需要采用化学方法进行反应以完成偶联,此过程很容易使得抗原肽和蛋白失活,并且制备工艺复杂,提高了整体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靶向性好、安全可靠、能体内降解的DC细胞靶向载体。该DC细胞靶向载体是由甘露聚糖共价修饰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得到的复合物,其中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为AB或ABA形式,其中A为聚酯,B为聚乙二醇。
进一步的,上述的DC细胞靶向载体具有MAN-AB、或MAN-ABA(指在ABA大分子一端或两端连有MAN所形成的共聚物)的结构,其中MAN为甘露聚糖。
其中,上述的DC细胞靶向载体中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分子量为3000-1000000道尔顿。
优选的,上述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000-100000道尔顿。
其中,上述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是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聚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上述的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500-10000道尔顿。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DC细胞靶向载体纳米粒子。该DC细胞靶向载体纳米粒子是由上述DC细胞靶向载体制备而成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过程可控的制备上述细胞靶向载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上述所得到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与丁二酸酐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端羧基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
b、将步骤a所得的端羧基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与甘露聚糖一起加入到容器中,加入溶剂、DCC、DMAP,室温反应12-36小时后过滤,得到甘露聚糖修饰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DC细胞靶向药物组合物。该DC细胞靶向药物组合物是由上述的DC细胞靶向载体包封药物有效成分所制备而成。
进一步的,上述的药物有效成分为能作用于DC细胞的药物,优选为抗原肽或抗原蛋白。
其中,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纳米粒、毫微球或胶束。
具体来说,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具有MAN-AB、或MAN-ABA(指在ABA大分子一端或两端连有MAN所形成的共聚物)的结构,其中的MAN表示甘露聚糖,A表示聚酯,B表示聚乙二醇,AB为聚酯-聚乙二醇两嵌段共聚物,ABA为聚酯-聚乙二醇-聚酯三嵌段共聚物。即:MAN-Polyester-MPEG,MAN-Polyester-PEG-Polyester朚AN,或MAN-Polyester-PEG-Polyester。
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的主要原料之一是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可以使用本领域常用的可降解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上述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可以用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本体开环聚合法制备并提纯。而合成上述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的聚乙二醇原料优选为聚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单甲醚,其分子量可为500、1000、1500、2000、3000、4000、5000、10000道尔顿等。
本发明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优选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PEG/PCL)三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乙二醇(PCL/PEG)二嵌段共聚物、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二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实际操作中所使用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具体种类分子量范围可根据所需要装载的具体药物种类,所要到达的靶器官的具体部位等因素进行调整,以达到好的效果。常用的分子量3000-1000000道尔顿,优选的分子量范围是10000-100000道尔顿,40000道尔顿左右为最优。
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可按下述优选步骤制备得到,其具体步骤如下:
a、在氮气保护下,按照一定摩尔比将聚乙二醇(PEG)或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L-丙交酯(L-LA)或己内酯(ε-CL)及辛酸亚锡、抗氧化剂1010(Tetrakis[methylenne(3,5-di-tert-butyl-4-hydroxyhydrocinnamate)]methane,四[甲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加入到安瓿瓶中,加热至130-180℃,反应3-12小时,然后在真空条件下(压力低于200Pa)继续反应0.5-3小时,然后在氮气保护下自然冷却至室温。通过溶解/沉淀方法提纯所得到的共聚物。通过调节投料比例,可以合成出不同分子量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
b、将步骤a所得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与甘露聚糖一起加入到容器中,加入溶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室温反应12-36小时后过滤,得到甘露聚糖修饰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
本发明DC细胞靶向药物组合物可由上述的DC细胞靶向载体包封药物有效成分所制备而成。这些药物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一般的作用靶点为DC细胞。进一步的,这些药物组合物可用于感染性疾病、自身移植性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具体剂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可选择纳米粒、毫微球或胶束等缓释制剂。尤其适用制备在体内容易被降解的抗原肽或抗原蛋白的DC细胞靶向药物组合物。比如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对DC细胞靶向性好、具有可控的可降解性、合格的安全性、好的机体适应性。 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纳米粒子的粒径均一,穿透性好。装载了药物的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纳米粒子效果明显,提高了趋向DC细胞的药物量,增强了药物的疗效,节约药物的用量。同时由于采用甘露聚糖先对载体进行修饰,再采用物理方法制备载药纳米粒子,这样可以保护药物的活性不致失去,更为稳定,克服了现有技术用甘露聚糖直接对活性成分进行修饰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和对照组相比各方面疗效显著提高。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成本低廉,条件可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二制备的PCL-PEG-PCL共聚物(PCEC)的1H-NMR图。
图2为实施例二制备的PCEC共聚物的1H-NMR谱图。
图3为实施例二制备的连接有甘露聚糖的MAN-PCL-PEG-PCL(MAN-PCEC)共聚物的1H-NMR谱图。
图4为PCEC及MAN-PCEC纳米粒子采用MALVERN粒径仪检测出的结果。
图5为载有bFGF的PCEC及MAN-PCEC纳米粒子的扫描电镜(SEM)图,5-a为载有bFGF的PCEC纳米粒子,5-b为载有bFGF的MAN-PCEC纳米粒子。
图6为采用载有bFGF的PCEC及MAN-PCEC纳米粒子分别免疫小鼠后,小鼠血清中抗体滴度,纵坐标为抗体滴度的对数值。
图7为在有血清和无血清下采用MTT法测定PCEC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结果;A为人胚肾细胞293(HEK 293),B为前列腺癌PC-3细胞,C为口腔癌KB细胞的毒性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变型或改进,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方式
主要仪器及试剂:
MALVERN粒径仪(MALVERN Nano ZS,英国)、ELISA试剂购自美国Bio-Rad公司、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购自美国Pierce公司)、ε-己内酯(Sigma,美国),DL-丙交酯(Sigma,美国),甘露聚糖(Mannan,Sigma,美国),聚乙二醇(500~10000)国产AR级试剂,旋转蒸发仪(Büchi,2升,瑞士),
bFGF购买自成都恩多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分子量为18KD)、
水为二蒸水,其余试剂为常规市售AR级(分析纯)试剂
实施例一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的制备
1、PCL-PEG两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将1克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分子量为1000)、49克己内酯(ε-CL)、0.2克辛酸亚锡加入到安瓿瓶中,加热至130℃,反应1小时,接着升温至180℃,继续反应2-11小时,然后在真空条件下(压力低于200Pa)继续反应0.5-3小时,体系粘度增加很快。然后在氮气保护下自然冷却至室温。通过溶解/沉淀方法提纯所得到的共聚物,并在真空烘箱中低温烘干至恒重,这样即得到分子量为50000的PCL-PEG两嵌段共聚物。核磁共振结果表明所得产物正确。通过调节MPEG的分子量,以及MPEG与ε-CL的质量比,可以调节所得PCL-PEG共聚物的分子量。本专利所合成的聚酯-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3000-1000000。
2、制备端羧基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
以上述合成的分子量为50000的PCL-PEG两嵌段共聚物为主要原料(0.002mol),添加丁二酸酐(0.006mol)、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0.004mol)。热融后,加入150ml氯仿,温度设定为80℃,回流反应5小时后,再设定温度为130℃,反应1小时,其间放掉蒸出来的氯仿,当体系粘度很大时(以搅拌困难并出现爬杆为判据),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接着向该体系中加入氯仿溶解,再倒入过量的冷乙醚中,采用溶解/沉淀法提纯该共聚物。最后将沉淀物在室温放置一天,真空烘干10小时(70度)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核磁共振结果表明所得产物正确。
3、甘露聚糖的连接:
将第2步所合成的端羧基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与甘露聚糖一起加入到四颈烧瓶中,加入溶剂(二氯甲烷),DCC、DMAP,室温反应12-36小时,过滤后将滤液在石油醚中沉淀,将沉淀物在二氯甲烷/石油醚中反复溶解/沉淀三次,最后将沉淀物真空烘干,即得到甘露聚糖修饰的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共聚物,简称为MAN-PCL-PEG共聚物.
甘露聚糖和MAN-PCL-PEG共聚物各自的1H-NMR谱图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甘露聚糖(MAN)被成功连接于PCL-PEG共聚物含有羧基的一端,即PCL链段的端基。
实施例二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的制备
1、PCL-PEG-PCL(PCEC)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一的方法合成PCL-PEG-PCL三嵌段共聚物,其区别在于使用双羟基聚乙二醇代替聚乙二醇单甲醚,控制PEG与ε-CL的比例来控制PCEC的分子量。合成反应议程式见下图所示。本实施例所合成的PCEC的分子量为Mn=4.5万,Mw=7.8万(分子量为GPC凝胶色谱结果)的PCL-PEG-PCL(PCEC)共聚物。通过调节MPEG的分子量,以及MPEG与ε-CL的质量比,可以调节所得PCEC共聚物的分子量。本专利所合成的PCEC的分子量为3000-1000000。
反应方程式如下:
核磁共振结果表明所得产物正确(见图1)。
2、制备端羧基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
称取上述PCL-PEG-PCL三嵌段共聚物(PCEC)及丁二酸酐按1∶3的摩尔比例加入至安瓿瓶中,加入催化剂DMAP,加热进行反应,得到端羧基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P(SCECS)。最后采用溶解/沉淀法提纯该共聚物。
反应方程式如下:
核磁共振结果表明所得产物正确(见图2)。
3、甘露聚糖的连接:
将第2步所合成的端羧基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与甘露聚糖一起加入到四颈烧瓶中,加入溶剂(二氯甲烷),DCC、DMAP,室温反应12-36小时,过滤后将滤液在石油醚中沉淀,沉淀物在二氯甲烷/石油醚中反复溶解/沉淀三次,最后将沉淀物真空烘干,即得到甘露聚糖修饰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MAN-PCEC]。
反应方程式如下:
核磁共振结果表明所得产物正确(见图3),甘露聚糖(MAN)被成功连接于PCL-PEG-PCL共聚物的两端,得到了MAN-PCEC共聚物。
实施例三 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纳米粒子的制备
称取30mgPCEC或MAN-PCEC共聚物,溶解于乙酸乙酯中,总体积为2ml,接着将该溶液加入到4ml含有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水溶液中(SDS浓度为0.3mg/ml),在10000rpm转速下高速搅拌5~10分钟,然后将所得乳液在旋转蒸发仪中旋蒸40分钟,最后加水定溶至4ml,所得纳米粒子混悬液在4℃保存。
通过本发明所制备的DC细胞靶向纳米粒子,经Malvern粒径仪检测平均粒径小于200nm,符合要求,且均一性好,详细结果见附图4。
用上述方法,采用PCL-PEG或MAN-PCL-PEG等制备了纳米粒子,经检测,所得纳米粒子粒径亦与PCEC或MAN-PCEC纳米粒子的粒径相近。
实施例四 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纳米粒子药物制剂的制备
使用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装载抗肿瘤药物制备成为该药物的纳米粒子缓释制剂,粒径符合要求、均一性好,药物的包封率高。
采用实施例三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分别将不同装载量的bFGF装载入PCEC及MAN-PCEC纳米粒子中,得到样品S-1、S-2、S-3、S-11、S-12、S-13。所得纳米粒子采用MALVERN粒径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并且扫描电镜测定其表面形貌,MALVERN粒径分析结果与图4相似,SEM结果见图5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所得聚合物粒子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小于200nm。bFGF的装载量为4~8%,药物包封率为75~95%。bFGF的装载量采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BCA方法)进行测定。
表1载有bFGF的PCEC及MAN-PCEC纳米粒子的载药量及包封率
样品编号 bFGF载药量 包封率
S-1(PCEC) 4% 95%
S-2(PCEC) 6% 80%
S-3(PCEC) 8% 75%
S-11(MAN-PCEC) 4% 94%
S-12(MAN-PCEC) 6% 81%
S-13(MAN-PCEC) 8% 78%
试验例一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的靶向性验证试验
DC细胞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如果抗原能够靶向递送至DC细胞,那么抗原所产生的抗体滴度将会大幅提高。为了检测bFGF/MAN-PCEC纳米载药体系的DC细胞靶向性,我们采用皮下免疫方式,检测小鼠体内产生的抗体,通过抗体滴度的变化来验证纳米粒子的DC细胞靶向性。
取雌性BALB-C小鼠(重量为20±3克)随机分成以下4组,每组10只。
实验组:载有bFGF的MAN-PCEC纳米粒(用实施例四制备的S-12样品);
对照组1:普通bFGF;
对照组2:空白PBS溶液;
对照组3:载有bFGF的PCEC纳米粒(采用表一中的S-2样品)。
通过皮下注射方法,将上述4组药品,在第0天和第14天分别对小鼠进行皮下免疫,每次接种20微克bFGF,体积为0.1ml,共免疫2次,从免疫后第一周开始,采用ELISA检测小鼠体内血清中bFGF抗体滴度。
免疫实验结果表明,在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中,小鼠几乎不产生bFGF抗体,这说明PCEC或MAN-PCEC可以保护bFGF,使其在体内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活性。而实验组与对照组3相比,其抗体滴度大幅提高,这说明甘露聚糖的引入,使得载有bFGF的纳米粒子能够靶向DC细胞,从而大幅提高了bFGF抗体滴度。对照组3和实验组的抗体滴度的对数值见图6,对照组1和对照组2由于基本不产生抗体,因此无法在此图中绘出。
本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在小鼠体内产生的抗体滴度与对照组相比增加得极其明显,这说明该MAN-PCEC载体具有对DC细胞的靶向性,使得所装载的抗原物质能够更多的趋向DC细胞并发挥作用。
试验例二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实验
方法:采用MTT法评价PCEC、MAN-PCEC等纳米粒子对人胚肾细胞293(HEK 293),前列腺癌PC-3细胞和口腔癌KB细胞的毒性作用。人HEK 293细胞的培养基为DMEM,前列腺癌PC-3细胞和口腔癌KB细胞的培养基为RPMI-1640,各培养基添加10%FBS and 1%PS,细胞在5%CO2和37℃条件下培养待用。以104细胞/孔的密度将细胞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小时后,用无血清培养基置换,加入纳米粒子,使之终浓度为0.6、2、4和8μg/孔。另设一组实验,直接将纳米粒子溶液加入含10%胎牛血清培养液的细胞孔中,浓度设置同前。6小时后,更换为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生理盐水和LipofectamineTM 2000(0.6μg/孔)为对照组。48小时后,去除含PCEC或MAN-PCEC等纳米粒子培养基,每孔加入100ul新鲜培养基和10ulMTT溶液(5 mg/ml)在37℃下孵育4小时,吸弃培养基,用无血清培养基洗1次,然后每孔加入200ul盐酸-异丙醇(0.1mol/L),混匀,使紫色结晶完全溶解。以570nm波长测定光密度值。
结果:PCEC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见图7,MAN-PCEC引入的甘露聚糖的细胞毒性小,因此结果与PCEC相差很小,故在附图中没有表示。总的来说,PCEC或MAN-PCEC纳米粒子对人293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和口腔癌KB细胞的毒性作用均较低(图7)。与对照组相比,PCEC或MAN-PCEC在0.6μg/孔的处理浓度下,毒性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接近,而低于相同浓度的LipofectamineTM 2000。PCEC或MAN-PCEC对人细胞系的毒性作用存在剂量依赖关系。8μg/孔的PCEC或MAN-PCEC毒性略高于0.6μg/孔的LipofectamineTM 2000。与此同时,对应于无血清培养基,PCEC或MAN-PCEC在血清存在的条件下细胞毒性明显降低。
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备的PCEC、MAN-PCEC纳米粒子细胞毒性小,且MAN-PCEC纳米粒子细胞毒性与PCEC纳米粒子相比稍小,但相差不大。总之,本发明载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上述实例表明,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对DC细胞靶向性好、由于PCL-PEG、MAN-PCL-PEG、PCEC、MAN-PCEC具有可控的可降解性、且机体适应性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专利用MAN-PCEC装载抗原物质bFGF制成的纳米粒子,所产生的bFGF抗体滴度与对照组相比增加很高,这说明本发明DC细胞靶向载体纳米粒子增强了抗原的免疫作用,节约了抗原物质的用量,并可以使抗原药物的活性更为稳定,和对照组相比各方面疗效显著提高。因此,本专利所制备的DC细胞靶向载体在在药物释放载体材料和免疫治疗中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laims (9)
1.一种DC细胞靶向载体,其特征在于该DC细胞靶向载体是由甘露聚糖共价修饰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得到的复合物,其中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是AB或ABA形式,其中A为聚酯,B为聚乙二醇;该复合物具有MAN-AB、MAN-ABA的结构,其中MAN为甘露聚糖,MAN-ABA是指在ABA大分子一端或两端连有MAN;所述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是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或聚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细胞靶向载体,其特征在于其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分子量为3000-1000000道尔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C细胞靶向载体,其特征在于其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分子量范围为10000-100000道尔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细胞靶向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500-10000道尔顿。
5.一种DC细胞靶向载体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DC细胞靶向载体制备而成的。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DC细胞靶向载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上述所得到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与丁二酸酐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端羧基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
b、将步骤a所得的端羧基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与甘露聚糖一起加入到容器中,加入溶剂、DCC、DMAP,室温反应12-36小时后过滤并提纯,得到甘露聚糖修饰的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
7.一种DC细胞靶向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DC细胞靶向载体包封药物有效成分所制备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DC细胞靶向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有效成分为抗原肽或抗原蛋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DC细胞靶向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纳米粒、毫微球或胶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2016945A CN101156952B (zh) | 2006-09-15 | 2007-09-14 | Dc细胞靶向载体、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21871.7 | 2006-09-15 | ||
CN200610021871 | 2006-09-15 | ||
CN2007102016945A CN101156952B (zh) | 2006-09-15 | 2007-09-14 | Dc细胞靶向载体、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56952A CN101156952A (zh) | 2008-04-09 |
CN101156952B true CN101156952B (zh) | 2011-01-19 |
Family
ID=39305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20169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6952B (zh) | 2006-09-15 | 2007-09-14 | Dc细胞靶向载体、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569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2846B (zh) * | 2010-11-08 | 2014-07-09 | 复旦大学 | 一种氯代毒素修饰的脑胶质瘤靶向基因递释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396140B (zh) * | 2015-12-02 | 2019-07-02 |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抗肿瘤免疫治疗纳米给药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CN106008955A (zh) * | 2016-06-07 | 2016-10-12 | 沈阳药科大学 | 布洛芬聚乙二醇酯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剂 |
CN113181355B (zh) * | 2021-04-25 | 2024-07-16 | 大连大学 | 一种DC细胞靶向的纳米SARS-CoV2 S蛋白多肽池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817677B (zh) * | 2021-09-29 | 2023-08-18 | 四川大学 | 泛酸或其衍生物与α-D-葡萄糖-1,6-二磷酸或其衍生物在促进DC迁移中的用途 |
-
2007
- 2007-09-14 CN CN2007102016945A patent/CN10115695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56952A (zh) | 2008-04-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592726B (en) | PLA/PLGA oligomers combined with block copolymers for enhancing solubility of a drug in water | |
EP2766407B1 (en) | Pentablock polymers | |
ES2407979T3 (es) | Copolímeros de bloques de poli(éter-anhídrido) funcionalizados | |
JP5933889B2 (ja) | 新規なポリ(エチレンオキサイド)−ブロックーポリ(エステル)ブロック共重合体 | |
US9011927B2 (en) | Pentablock polymers | |
JP2003533492A (ja) | 安定な高分子ミセル形態の薬物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1787119A (zh) | 一种具有肿瘤组织pH响应性的聚合物及其胶束 | |
CN105147615B (zh) | 肿瘤细胞及肿瘤血管双靶向纳米粒、构建方法及应用 | |
JP2019507190A (ja) | 卵巣癌用の特異的に標的化された生分解性両親媒性ポリマー、それから製造されたポリマーベシクル及びその使用 | |
CN101156952B (zh) | Dc细胞靶向载体、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 | |
JP2019501261A (ja) | 生分解性両親媒性ポリマー、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るポリマーベシクル、及び肺がん標的治療薬の製造における使用 | |
CN111621024A (zh) | 快速氧化/还原双重响应性含双硒键的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
CN107266384B (zh) | 基于2-氨基十六烷酸的n-羧基内酸酐单体和聚氨基酸及其制备方法 | |
JPWO2016167333A1 (ja) | ポリ(l−アルギニン)セグメント含有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とポリアニオン性ポリマーのポリイオンコンプレックス | |
US20110070320A1 (en) | Biodegradable thermoresponsive 3-arm polyethylene glycol poly(lactide-co-glycolide) copolymer for ginseng administration | |
CN107998405B (zh) | 包含难溶性药物的no供体型聚合胶束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Xu et al. | Micelles prepared from poly (N-isopropylacrylamide-co-tetraphenylethene acrylate)-b-poly [oligo (ethylene glycol) methacrylate] double hydrophilic block copolymer as hydrophilic drug carrier | |
Yadav et al. | Chondroitin sulphate decorated nanoparticulate carriers of 5-fluorouracil: development and 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 | |
US20180110865A1 (en) | Polymer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diagnostics and drug delivery | |
Feng et al. | Y-shaped folic acid-conjugated PEG-PCL copolymeric micelles for delivery of curcumin | |
Qi et al. |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mPEG-PLA micelles functionalized with drug-interactive domains as improved drug carriers for docetaxel delivery | |
Hu et al. | Sustained release properties of liquid crystal functionalized poly (amino acid) s nanoparticles | |
Gao et al. | Hydrotropic polymer-based paclitaxel-loaded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preparation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 |
CN112661958B (zh) | 一种基于肌醇和精氨酸的聚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3116855A (zh) | 联合递送化疗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的纳米颗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