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8581B - 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8581B
CN101138581B CN2007102016748A CN200710201674A CN101138581B CN 101138581 B CN101138581 B CN 101138581B CN 2007102016748 A CN2007102016748 A CN 2007102016748A CN 200710201674 A CN200710201674 A CN 200710201674A CN 101138581 B CN101138581 B CN 1011385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rba
preparation
present
chinese medicin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2016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8581A (zh
Inventor
周强
王利平
李世禄
皮海燕
王井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YANG CHUNKE PHARMACY GROUP TECHNICAL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YANG CHUNKE PHARMACY GROUP TECHNICAL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YANG CHUNKE PHARMACY GROUP TECHNICAL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YANG CHUNKE PHARMACY GROUP TECHNICAL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2016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385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38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8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85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85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主要以猪鬃草和荔枝草为原料药,或者与车前草、白马骨、黄柏药材中的部分或全部配伍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的功效,不仅对湿热蕴结所致的泌尿系感染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可防止其反复发作,无明显毒副作用,不会产生耐药性,是一种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中药新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泌尿系感染为临床常见疾病,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等,临床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表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男科疾病尤其是前列腺疾病发病率呈现出4.63%的年增长率,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疾病等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西医学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但并未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复发率和再感染率,且常引起毒副作用及抗药性。泌尿系感染疾病,长期治疗不愈,会给患者带来各方面的危害:生理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会造成部分生理功能的丧失;影响生育;发泌尿系结石;发恶性病变;致泌尿系及其它全身疾病;致夫妻交叉感染,病及其他家庭成员。不少人对泌尿系感染的治疗缺乏全面的了解,以为消消炎、吃点抗菌素就行了。患者往往不愿到正规医院就诊,自己滥用药物,这是不少泌尿系感染患者边治边复发、越治越难治的原因之一。泌尿系感染实际上是较难治疗的疾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恰当会使其走入越治越难的怪圈。其原因有以下几种:发病初期治疗不规律;病情反复,长期炎性损害;免疫力低下;路梗阻、畸形影响正常的尿液引流。
由于泌尿系感染是一种非常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临床上,其反复发作率高达60%~70%,因此泌尿系感染患者急需一种既能消除泌尿系感染的症状,同时还能防止复发的产品。西医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主要措施是使用抗生素,急性期可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对反复发作的慢性泌尿道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则效果欠佳,而且易引起耐药菌株出现及其他毒副作用。为了开发出能有效治疗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的中药,申请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选用猪鬃草和荔枝草为主要原料药,或者与车前草、白马骨、黄柏药材配伍使用,具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的功效,是一种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治疗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的中药新药。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主要是由下列重量比例的原料药制成:猪鬃草120~480g和荔枝草120~480g。
各原料药的用量优选为:猪鬃草300g、荔枝草300g。
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取猪鬃草和荔枝草,加水煎煮1~4次,每次煎煮1~3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然后加入适量辅料制成不同的制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分也可以是猪鬃草120~480g、荔枝草120~480g和车前草120~480g。
各组分的用量优选为:猪鬃草300g、荔枝草300g、车前草300g。
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取猪鬃草、荔枝草和车前草,加水煎煮1~4次,每次煎煮1~3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然后加入适量辅料制成不同的制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分还可以是猪鬃草120~480g、荔枝草120~480g、车前草120~480g和白马骨120~480g。
各组分的用量优选为:猪鬃草300g、荔枝草300g、车前草300g、白马骨300g。
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取猪鬃草、荔枝草、车前草和白马骨,加水煎煮1~4次,每次煎煮1~3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然后加入适量辅料制成不同的制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分还可以是猪鬃草120~480g、荔枝草120~480g、车前草120~480g、白马骨120~480g和黄柏40~160g。
各组分的用量优选为:猪鬃草300g、荔枝草300g、车前草300g、白马骨300g、黄柏100g。
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取猪鬃草、荔枝草、车前草、白马骨和黄柏,加水煎煮1~4次,每次煎煮1~3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然后加入适量辅料制成不同的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为汤剂、颗粒剂、散剂、口服液、糖浆剂、膏滋、丸剂、片剂、硬胶囊、软胶囊或其它口服剂型。
本发明的方解:猪鬃草淡,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咯血,肝炎,肠炎,痢疾,尿路感染,急性肾炎,乳腺炎;外用治疔疮,烧烫伤。荔枝草苦、辛,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止血;用于扁桃体炎,肺结核咯血,支气管炎,腹水肿胀,肾炎水肿,崩漏,便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用治痈肿,痔疮肿痛,乳腺炎,阴道炎。车前草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白马骨淡、微辛,凉;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用于感冒,咳嗽,牙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小儿疳积,高血压头痛,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痛,白带;茎烧灰点眼治眼翳。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下焦湿热及肾经相火;用于湿热下注,小便赤涩淋痛,妇女带下,阴道炎,宫颈糜烂。
湿热蕴结型泌尿系感染及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基本病机变化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灼热刺痛,频数短涩,痛引腹中。治疗大法当以清热利湿通淋为主。本方以猪鬃草为主药,猪鬃草苦凉,清热利尿;配以荔枝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车前草清热利水渗湿;白马骨清热利湿;黄柏清热燥湿,善清下焦湿热及肾经相火。诸药合用,使热得清、湿得除,肾与膀胱气化得利,水道通畅;凉血止血,可使膀胱湿热灼热伤血络得解。热清湿祛,水道通畅则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小便黄赤、小腹坠胀等诸症自解。
本发明的功能主治: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泌尿系感染;症见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小便黄赤,小腹坠胀以及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尿路结石、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见上述症侯者。
为了验证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申请人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具体如下:
一、初步药效学试验
试验单位:遵义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贵州省基础药理重点实验室。采用动物实验,对本发明制剂体外抗菌、抗炎作用进行了药效学初筛,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清洁级,体重18-22g,由重庆中药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渝)20020014。
1.2药品与试剂:受试药:本发明制剂为贵阳春科药业研发有限公司提供,规格:4包×65.2g,临床用法与用量:一日三次,0.75g/次,临用时用蒸馏水配成混悬液备用。二甲苯为重庆化学试剂厂产品,批号:20060104。
1.3实验器材:BS110S精密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股份公司),SHA-C控温水浴震荡器(深圳天南海北实业公司),计时器(贵阳恒因生物公司)。
2、方法与结果
2.1体外抗菌试验
2.1.1方法采用体外抗菌试验,测定受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粪链球菌的最低抗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1)根据不同菌种选用不同培养基。
(2)将本发明制剂稀释制成不同药物浓度的培养基。
(3)分别定量接种不同的试验菌进行培养,观察测定管内能抑制该菌生长的MIC。
2.1.2结果体外抑菌试验显示,本发明制剂在较低浓度(1mg/ml-3mg/ml)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本发明制剂56mg/ml仍然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没有抑菌作用。
表1本发明制剂的抑菌作用
  菌种名称   菌种来源   最低抑菌浓度(MIC)
  变形杆菌   CMCC 6380   1mg/ml
  产气杆菌   CMCC 45103   28.0mg/ml
  大肠杆菌   CMCC 44185   3mg/ml
  粪链球菌   CMCC 32135   15mg/ml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 26003   1mg/ml
  白色念珠菌   ATCC 10213   56mg/ml无抑菌作用
  新生隐球菌   ATCC 32609   56mg/ml无抑菌作用
2.2.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2.2.1方法取小鼠50只,体重为20~22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本发明制剂(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阳性药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不同浓度受试药本发明制剂(0.46g/kg、1.15g/kg、2.3g/kg)和阳性药(热淋清颗粒:0.93g/kg),给药容积10ml/kg,连续给药5d,每天一次,末次给药1h后,将动物右耳前后两面涂二甲苯0.02ml/只,左耳不做任何处理。4h后将动物断椎处死,剪下双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精密电子天平称重,每鼠右耳重量减去左耳重量为肿胀程度,并按公式计算肿胀抑制率。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P<0.05显示具有显著性。
2.2.2结果表2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制剂2.3g/kg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肿胀度明显减少,抑制率为98.1%(P<0.05);本发明制剂0.46g/kg,1.15g/kg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表2本发明制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Figure G20071K1674820070913D000051
X±SD,n=10,与生理盐水对照组作比较,*p<0.05。
3、结论
3.1本发明制剂在体外抗菌实验中,对生殖道等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杆菌、粪链球菌有抗菌作用,提示本发明制剂对上述致病菌所致泌尿道感染等能产生防治作用。
3.2本发明制剂2.3g/kg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该药有抑制急性炎症渗出作用。
二、处方筛选试验
采用动物实验,对本发明不同配方的体外抗菌、抗炎作用进行了对比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清洁级,体重18-22g。
1.2药品与试剂:受试药:本发明组方1(猪鬃草+荔枝草)、组方2(猪鬃草+荔枝草+车前草)、组方3(猪鬃草+荔枝草+车前草+白马骨)、组方4(猪鬃草+荔枝草+车前草+白马骨+黄柏),临用时用蒸馏水配成混悬液备用;二甲苯。
1.3实验器材:BS110S精密电子天平,SHA-C控温水浴震荡器,计时器。
2、方法与结果
2.1体外抗菌试验
2.1.1方法:采用体外抗菌试验,测定受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的最低抗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2.1.2结果:体外抑菌试验显示,本发明不同组合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均有抑菌作用,对比表明本发明组方4优于其他组。试验对比结果分别见表3、表4、表5、表6。
表3本发明不同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
Figure G20071K1674820070913D000061
表4本发明不同组合对变形杆菌的抑菌作用
Figure G20071K1674820070913D000062
表5本发明不同组合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
Figure G20071K1674820070913D000063
表6本发明不同组合对粪链球菌的抑菌作用
Figure G20071K1674820070913D000064
2.2.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2.2.1方法取小鼠40只,体重为20~22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本发明组方1、组方2、组方3、组方4。灌胃给予生理盐水,给药浓度受试药4组均为2.3g/kg,给药容积10ml/kg,连续给药5d,每天一次,末次给药1h后,将动物右耳前后两面涂二甲苯0.02ml/只,左耳不做任何处理。4h后将动物断椎处死,剪下双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精密电子天平称重,每鼠右耳重量减去左耳重量为肿胀程度,并按公式计算肿胀抑制率。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P<0.05显示具有显著性。
2.2.2结果如表7所示,各组比较,本发明组方4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肿胀度明显减少,抑制率为96.6%(p<0.05);其它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本发明组方4优于其它组。
表7本发明不同组合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Figure G20071K1674820070913D000071
3、结论
3.1本发明不同组合配方在体外抗菌对比实验中,各组合配方均对泌尿生殖道等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有抗菌作用,但实验结果提示组方4(猪鬃草30g、荔枝草30g、车前草30g、白马骨30g、黄柏10g)对上述致病菌所致泌尿道感染等能产生更好的防治作用。
3.2本发明不同组合配方在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实验中,各组合均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实验结果表明组方4(猪鬃草30g、荔枝草30g、车前草30g、白马骨30g、黄柏10g)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该组合配方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
三、主要药效学试验
1、采用动物模型观察本发明制剂抗炎消肿、除湿利尿及解热降温作用,并以三金片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本发明制剂三个剂量组(2.0、1.0、0.5g/kg)灌胃给药对巴豆油所致耳肿胀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2)本发明制剂二个剂量组(1.0、0.5g/kg),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对小鼠琼脂足肿胀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3)本发明制剂还具有除湿利尿作用,不同剂量(1.5、0.75、0.4g/kg)灌胃给药,均使大鼠尿量增加,其中高剂量组(1.5g/kg)作用较明显;(4)本发明制剂0.75、0.4g/kg灌胃给药,使兔子发热体温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2、实验目的:本实验观察本发明制剂对动物的抗炎消肿、除湿利尿及解热等作用。
3、受试药物:本发明提取物,贵阳春科药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批号:2006001,为棕褐色粉末。配制方法:用蒸溜水配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
4、动物:来源及种属:Wistar种大鼠,昆明种小鼠,日本大耳兔,体重:小鼠18~25g;大鼠250~280g;兔1.5~2.5kg。性别:雌雄兼有。动物总数:小鼠140只;大鼠50只;兔20只。
5、试验内容:
5.1本发明制剂抗炎作用
5.1.1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取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按表8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3日,末次给药后l小时用2%巴豆油0.03ml涂抹右耳廓,左耳廓作对照,4小时后处死动物,以直径8mm打孔器取双耳对称的耳片,称重,以左右两耳重量差为肿胀指标。
5.1.2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取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按表9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5日,末次给药后1小时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0.1ml/10g,随即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2ml/只,30分钟处死动物并剪开腹腔,用生理盐水8ml冲洗腹腔,收集洗液、离心,取上清液于590nm处比色,记录光密度值。
5.1.3对小鼠琼脂足肿胀影响。取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按表10剂量给药,每日1次,连续5日,末次给药后1小时于每鼠右足跖腱膜下注入2%琼脂0.03ml致肿,4小时后于踝关节上0.5mm处剪下两后足称重,以重量差作为肿胀程度指标。
5.2本发明制剂对大鼠除湿作用(利尿试验)取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禁食15小时(不禁水),实验时按表11所示剂量灌胃给药,阳性对照组用氢氯噻嗪灌服,同时各组动物均以5%葡萄糖盐水2.5ml/10g腹腔注射。并压迫下腹部,使膀胱内余尿排出,然后放入代谢笼,收集给药后5小时尿量,进行组间比较。
5.3本发明制剂对兔的解热作用,取经测体温筛选的兔子20只,随机分为4组,选测肛温2次,取其均值作为正常体温,按表12所示剂量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3日,末次给药后1小时,各兔由静脉注射伤寒、副伤寒疫苗5ml/kg,以后每小时测肛温1次,比较各组动物体温变化。
6、剂量设置及给药途径:本发明制剂按人用临床日剂量推导至小鼠、大鼠及兔用量(成人用量1.5g/次、4.5g/日、0.075g/kg)
6.1小鼠实验所用剂量:本发明高剂量组:2.0g/kg(po);本发明中剂量组:
1.0g/kg(po);本发明低剂量组:0.5g/kg(po);阴性对照组:等容量生理盐水(po);阳性对照组:三金片0.5g/kg(po)。
6.2大鼠实验所用剂量:本发明高剂量组:1.5g/kg(po);本发明中剂量组:0.75g/kg(po);本发明低剂量组:0.4g/kg(po);阴性对照组:等容量生理盐水(po);阳性对照组:氢氯噻嗪25mg/kg(po)。
6.3兔子实验所用剂量:本发明高剂量组:0.75g/kg(po);本发明低剂量组:0.4g/kg(po);阴性对照组:等容量生理盐水(po);阳性对照组:氨基比林100mg/kg(po)。
7、试验对照:阴性对照:等容量生理盐水(NS);阳性对照:三金片,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
8、实验结果
8.1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由表8结果所示,本发明制剂(2.0、1.0、0.5g/kg)灌胃给药,能抑制巴豆油所致耳肿胀,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
表8本发明制剂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Figure G20071K1674820070913D000091
8.2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表9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剂1.0、0.5g/kg灌胃给药,能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
表9本发明制剂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X±SD)
8.3对小鼠琼脂足肿胀的影响:结果(表10)表明本发明制剂(1.0、0.5g/kg)灌胃给药,对小鼠琼脂足肿胀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表10本发明制剂对小鼠琼脂足肿胀的影响
Figure G20071K1674820070913D000102
8.4本发明制剂对大鼠除湿作用:结果(表11)表明本发明制剂各剂量组灌服给药均具有明显除湿作用,各组尿量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其中高剂量组(1.5g/kg)作用较明显。
表11本发明制剂对大鼠除湿作用
Figure G20071K1674820070913D000103
8.5本发明制剂对兔的解热作用
结果(表12)表明本发明制剂(0.75、0.4g/kg)灌胃给药能使兔子发热体温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本发明制剂具有解热降混作用。
表12本发明制剂对兔的解热作用
Figure G20071K1674820070913D000111
与对照相比*P<0.05,**P<0.01。
9、实验结论
9.1本发明制剂具有抗炎消肿作用:①以2.0、1.0、0.5g/kg灌胃给药能抑制巴豆油所致的耳肿胀;②以1.0、0.5g/kg灌胃给药能抑制琼脂足肿胀;③本发明制剂1.0、0.5g/kg灌胃给药可减轻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渗出。以上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
9.2本发明制剂具有除湿利尿作用:本发明制剂采用不同剂量(1.5、0.75、0.4g/kg)灌胃给药能使鼠尿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
9.3本发明制剂具有解热降温作用:本发明制剂不同剂量灌胃给药能使兔子发热体温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四、急性毒性实验
摘要观察本发明制剂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小鼠单次灌胃给药无死亡,无法求出半数致死量,采用最大给药量75g/kg.d-1(1日三次灌胃)连续观察14天,未见小鼠死亡,一般状况良好,无异常发现,表明本发明制剂对小鼠急性毒性甚低。
1.实验材料
1.1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由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实验动物研究室提供,合格证号:SCXK(渝)20020004。
1.2药物本发明药粉。实验前用研钵磨成细粉,用蒸馏水配制成混悬液备用。
2.方法
2.1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雌性小鼠40只,体重18~22g,随机分成4组(10只/组):分别为本发明制剂19.2g/kg.d-1、21.2g/kg.d-1、23.1g/kg.d-1、25g/kg.d-1(最大混悬浓度),禁食(不禁水)12小时后单次灌胃给药,每次0.4ml/10g,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变化、饮食、皮毛、行为、分泌物、排泄物等)及中毒、死亡情况,连续观察14天。
2.2最大给药量实验:雌性小鼠20只,体重18~22g,给药容积0.4ml/10g,75g/kg.d-1分三次灌胃给药,观察小鼠的一般活动情况及死亡数,连续观察14天。
3.结果
3.1本发明制剂各组小鼠试验期间未见死亡,一般状况良好(体重、饮食、皮毛、行为、分泌物、排泄物等),无法求出LD50
3.2采用最大给药量75g/kg.d-1(约相当于临床每日给药量的250倍)灌胃,试验期间小鼠体重均增加(见表13),饮食及活动正常,皮毛光滑,口、鼻、眼等未见异常分泌物,给药后仅第1天呈褐色软便,小便未见异常。
4.结论最大给药量实验表明本发明制剂对小鼠急性毒性甚低。
表13本发明制剂最大给药量实验小鼠体重的比较
  分组   动物数(只)   给药前(g)   给药后1周(g)   给药后2周(g)
  本发明制剂(75g/kg.d<sup>-1</sup>) 20 20.0±1.5 22.5±1.0 24.5±1.3
五、长期毒性试验
SD大鼠连续灌胃给予本发明制剂1.15g/kg、5.75g/kg、11.5g/kg
3个月,观测给药期间和停药恢复期2周的毒性。每天观察给药后大鼠的饮食、活动、体重、摄食量。于给药3个月和停药2周(恢复期)定期测定动物的血液学、血清生化学,并进行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剂1.15g/kg、5.75g/kg、11.5g/kg灌胃给药3个月对大鼠无明显的毒性。
(1)动物:SD大鼠(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号:SCXK(渝):2002003),级别:清洁级,购入日期:2006年2月6日。动物数:SD大鼠80只。体重:给药前1周的体重范围220±20g。健康状况:给药前1周,观察大鼠一般状况,未见异常。饲养条件:清洁级动物房,温度22±3℃,每笼饲养5只大鼠。饲料:钴60放射灭菌大鼠用颗粒饲料(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动物中心提供)。喂食:每日自由摄食。饮用水:自来水经灭菌后,动物从饮水瓶中自由摄取。
(2)分组和给药:分组:按体重80只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20只。分组方法:按体重均衡分组。给药期:每周6天,连续给药3个月。给药方式:灌胃给药,20ml/kg,每天一次(早上8点)。恢复期:停止给药后,每天观测一次,连续2周。
(3)剂量:剂量组别:低剂量组1.15g/kg(相当于临床用量5倍),中剂量组5.75g/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25倍),高剂量组11.5g/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50倍),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设计依据:本发明制剂小鼠灌胃未测出小鼠LD50,采用最大容积给药。本发明制剂对大鼠作用的有效剂量为0.5g/kg。根据研发者提供的临床人拟给药量每人每天为2.25g,按公斤体重计算为0.0375g/kg.d。本发明制剂3个月长期毒性给药剂量计算:根据体表面积折算,大鼠剂量为1.15g/kg、5.75g/kg、11.5g/kg,分别为临床给药量的5、25、50倍。
(4)设计依据:本发明制剂小鼠灌胃未测出小鼠LD50,采用最大容积给药。本发明制剂对大鼠作用的有效剂量为0.5g/kg。根据研发者提供的临床人拟给药量每人每天为2.25g,按公斤体重计算为0.0375g/kg.d。本发明制剂3个月长期毒性给药剂量计算:根据体表面积折算,大鼠剂量为1.15g/kg、5.75g/kg、11.5g/kg,分别为临床给药量的5、25、50倍。
(5)观察内容
一般状态的观察:从购入动物日起到停药恢复期结束,通常每天观察一次,但给药期间每天观察2-3次。给药前、后全部实验动物。
体重测定:给药前、给药开始直至停药恢复期结束,每周测定体重1次。另外,在解剖前先测定动物的体重。给药前和给药后全部动物。
摄食量测定:给药前1周、给药开始,直至停药恢复期结束,每周1次测定摄食量(24小时食物消耗量)。每周二上午9时将每笼(5只大鼠)的饲料取出,并放入500克饲料。周三上午9时将每笼(5只大鼠)剩余饲料取出,称量并计算每天平均每只大鼠摄食量(g/rat/d)。给药前和给药后全部动物。
采血和标本制备:给药后3个月和恢复期结束的每次剖检前摘单眼球法采血,进行凝血时间、血液学、血清生化等标本制备和检查。
血液学检查:进行11项指标,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网织红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凝血时间,血细胞检查。
血清生化检查:采用全血经离心所得血清,进行11项生化指标(AST,ALT,ALP,GLU,BUN,TCHO,TBIL,CRE,TP,ALB,A/G)的测定。
尸检试验:全部实验组动物(包括实验期间死亡动物)进行剖检。尸检试验在给药3个月和停药2周时进行,采用切断颈动脉放血处死大鼠。
解剖肉眼检查和称脏器重量:解剖时肉眼仔细观察各脏器和组织的异常变化。称重的器官: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脑、肾上腺、胸腺、甲状腺(含甲状旁腺),并计算脏器重量系数(脏器重/体重×100%)。
组织和器官的固定:固定的组织器官如下:脑、心、肝、脾、肺、肾、胰腺、肾上腺、甲状腺、胸腺、淋巴结、膀胱、胸骨、脊髓、视神经、脑垂体、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及病变部位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脏器和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12小时后,换新福尔马林继续固定48小时,胃组织修块为沿胃小弯纵行分别修4~6块约2cm长的组织,包括喷门、胃小弯、胃大弯、幽门、十二指肠及前胃。组织经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5μM薄片,HE染色,光镜检查。
(6)试验结果
①一般状况:对照组:在3个多月的实验过程中,对照组20只大鼠进食与活动状况正常,未发现异常现象。低剂量组(1.15g/kg):在整个试验过程中,20只大鼠进食与活动状况正常,未发现呼吸、呕吐、流涎、腹泻等异常现象。中剂量组(5.75g/kg):仅4号大鼠6周时发现鼻红色分泌物,三天后自行恢复正常,其余大鼠无异常。高剂量组(11.5g/kg):1号大鼠于给药后第2周发现腹泻,二天后自行恢复正常,其它均未出现异常。
②体重: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给药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体重变化。
③摄食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大鼠的摄食量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摄食量变化。
④对血液学的影响
给药3个月血液学检查:给药3个月血液学11项指标(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网织红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凝血时间)检查结果。
白细胞总数:本发明高剂量组白细胞总数为4.53×109/L,比对照组5.80×109/L有所减少,但无显著差异。
PLT:本发明高剂量组的血小板数为762.58×109/L,比对照组1024.17×109/L明显减少(P<0.05);中剂量、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其它血液学指标,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停药恢复期血液学检查:停止给药后2周,血液学上述11项指标检查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⑤对血清生化的影响
给药3个月血清生化变化:给药3个月(12周)检查血清生化11项指标(AST,ALT,ALP,GLU,BUN,TCHO,TBIL,CRE,TP,ALB,A/G)。
Na+:本发明高剂量(11.5g/kg)组的血清Na+为175.33mmol/L、中剂量(5.75g/kg)组的Na+为170.08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43.08mmol/L(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TBLL:本发明高剂量组(11.5g/kg)的总胆红素为2.47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5.84μmol/L,P<0.05);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GLU:本发明低剂量组(1.15g/kg)的血糖为7.78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5.86mmol/L(P<0.05),但中、高剂量组未见明显变化。
其它项血清生化指标,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停药恢复期血清生化检察:停止给药后2周,检查血清生化11项指标(AST,ALT,ALP,GLU,BUN,TCHO,TBIL,CRE,TP,ALB,A/G)。
TBLL:本发明高剂量组TBLL为6.55±0.93、中剂量组为5.51±0.82,均明显高于比对照组的3.32±0.93(P<0.05)。
TG:本发明高剂量组TG含量为1.12mmol/L、中剂量组为1.03mmol/L,均略高于对照组(0.77mmol/L),但无显著差异(P>0.05)。
其它血清生化指标,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⑥系统尸解:解剖时肉眼检查各个阶段(3个月、恢复期)的所有动物的组织、器官的异常情况。
给药3个月系统尸解:
对照组:12只大鼠被毛光滑,头部器官、会阴部均未见异常,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脑、睾丸、附睾、前列腺、甲状腺、胸腺、肠系膜淋巴结、膀胱、胸骨、脊髓、视神经、脑垂体、气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胸腔及腹腔均未发现肉眼可见的病变。
空白对照组:12只大鼠中1只动物见肝囊肿,其余未见异常。
高剂量组(11.5g/kg):12只大鼠中仅1只脾大外,其余各脏器和组织未见异常。
中剂量组(5.75g/kg):12只大鼠中2只脾大外,其余各脏器和组织未见异常。
低剂量组(1.15g/kg):12只大鼠中1只动物双肾囊肿外,其余各脏器和组织未见异常。
恢复期系统尸解:
对照组:8只大鼠被毛光滑,头部器官、会阴部均未见异常,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脑、睾丸、附睾、前列腺、甲状腺、胸腺、肠系膜淋巴结、膀胱、胸骨、脊髓、视神经、脑垂体、气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胸腔及腹腔均未发现肉眼可见的病变。
高剂量组(11.5g/kg):8只大鼠被毛光滑,头部器官、会阴部均未见异常,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脑、睾丸、附睾、前列腺、甲状腺、胸腺、肠系膜淋巴结、膀胱、胸骨、脊髓、视神经、脑垂体、气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胸腔及腹腔均未均未发现肉眼可见的病变。
中剂量组(5.75g/kg):8只大鼠中1例见胸腺较小。8只大鼠被毛光滑,头部器官、会阴部均未见异常,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脑、睾丸、附睾、前列腺、甲状腺、胸腺、肠系膜淋巴结、膀胱、胸骨、脊髓、视神经、脑垂体、气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胸腔及腹腔均未见到肉眼病变。
低剂量组(1.15g/kg):8只大鼠被毛光滑,头部器官、会阴部均未见异常,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脑、睾丸、附睾、前列腺、甲状腺、胸腺、肠系膜淋巴结、膀胱、胸骨、脊髓、视神经、脑垂体、气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胸腔及腹腔均未见到肉眼病变。
⑦对脏器重量的影响
给药3个月脏器重量变化:
脾脏:本发明中剂量组(5.75g/kg)平均脾脏重量为1.35±0.69(g),比对照组0.63±0.13(g)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胸腺:本发明中剂量组(5.75g/kg组)平均胸腺重量为0.18g,比对照组(0.24g)明显减少(P<0.05)。
给药各组的其它脏器(心脏、肺、脑、肝脏、肾脏、肾上腺、甲状腺、睾丸、附睾、前列腺)重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停药恢复期脏器重量的检测:本发明制剂给药各组停药2周,大鼠脏器重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7)本发明制剂用药3个月对SD大鼠的毒性作用
①对摄食量和体重增长的影响:大鼠分别灌胃本发明制剂1.15g/kg、5.75g/kg、11.5g/kg连续3个月,其体重增长率和摄食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说明本发明制剂在1.15g~11.5g/kg范围内对摄食和体重增长无明显影响。
②对血液学的影响:在给药3个月(12周)的血液学11项指标(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网织红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凝血时间)检查结果和分析如下:
白细胞总数:本发明高剂量组的白细胞总数为4.53×109/L,比对照组5.80×109/L有所减少,但无显著差异(P>0.05)。
PLT:本发明高剂量组的血小板数为762.58×109/L,比对照组1024.17×109/L明显减少(P<0.05);而本发明中剂量、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恢复期高剂量组血小板数为697.25×109/L,比对照组939.25×109/L仍明显减少(P<0.05)。本发明高剂量组动物的用量远高于临床用量,是临床剂量的60倍,在临床实验中应注意观察。
③对血清学的影响:GLU:给药12周,本发明低剂量组的血糖为7.78mmol/L,比对照组5.86mmol/L明显升高;而本发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均无明显差异,推测低剂量组血糖的升高可能与个别动物食量过大有关,且在停药恢复期未见升高,故推测非药物所致
④对脏器重量的影响:给药12周,本发明中剂量组脾脏的重量1.35g,比对照组0.63g明显增加;胸腺脏器的重量为0.18g,比对照组0.24g明显减少,但高剂量组脾和胸腺没有发现明显变化。恢复期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脏器指数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提示,本发明中剂量组脾和胸腺重量的变化与药物的毒性关系不大。
⑤对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用药3个月,高、中剂量组可见:A、少数动物发生肝组织少许脂肪变性和水样变性,肝组织间质内见慢性炎细胞浸润。B、少数动物发生气管、支气管粘膜及肺泡轻度慢性炎症改变。C、个别动物淋巴结、肠粘膜及膀胱有炎症变化。这些改变与对照组相似,均属二级动物常见病变,与药物的毒性关系不大。恢复期未见特殊改变。
(5)结论:大鼠灌胃给予本发明制剂1.15g/kg、5.75g/kg及11.5g/kg,(分别相当于临床用量的5、25、50倍),连续3个月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剂对主要器官和组织未见明显毒性。高剂量较长时间用药组明显减少血小板数,提示在临床实验中应注意观察。
六、临床资料:
(一)汤剂的临床应用
1、一般资料:本发明汤剂在民间进行了试用,经收集整理用该组方治疗尿路感染36例,其中尿路结石并发感染2例,前列腺增生继发感染6例,急、慢性肾盂肾炎11例,急、慢性膀胱炎10例,急性尿道炎7例。
2、治疗方法:本组36例均以本发明煎剂为主方。处方组成:猪鬃草30g、荔枝草30g、车前草30g、白马骨30g、黄柏10g。用法为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连续服用14剂。
3、治疗结果:36例患者中,显效19例,尿路感染症状全部消失,且在一月内无复发;有效15例,尿路感染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服用该药1疗程,症状全部消失;无效2例,尿路感染症状无明显改善,经查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尿路梗阻症状,可能是其治疗失败的原因。本治疗总有效率为94.4%,疗效较为满意,说明本发明组方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二)制剂临床应用
1、一般资料
(1)观察临床30例患者,年龄最小24岁,最大72岁,平均X±S=37.2±11.6岁。
(2)病程最短3天,最长3个月,平均X±S=9.16±11.54天。
2、病例选择
2.1诊断标准:
2.1.1西医诊断标准:
(1)尿道刺激症:尿频、尿急、尿痛。
(2)或有腰痛、下腹痛、血尿、发热等。
(3)或有小腹双侧压痛、肾区叩痛。
(4)中段尿常规检查异常,白细胞+-++++,或有脓细胞,红细胞及少量蛋白。
(5)清洁中段尿培养,细菌计数:大肠杆菌≥1万/ml,其它细菌如球菌类≥1千/ml以上
2.1.2中医诊断标准:
(1)属淋症范畴,尿频、尿急、尿道灼热、淋漓不尽、或有少腹痛、腰痛、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辩证为湿热蕴结。
(2)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弦。
以上诊断标准需除外心肺严重疾患、结核、结石、急慢性肾炎、尿道综合症及中医的尿浊等疾病。
2.2症状积分:
Figure G20071K1674820070913D000191
3、治疗方法:本发明胶囊剂,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14天为一疗程,疗效判定以一疗程为准。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清热解毒中药与西药抗生素等。
4、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中段尿培养阴性。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中段尿培养阴性,症状积分下降75%。
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尿常规检查明显好转,尿培养明显好转但未转阴,症状积分下降50%。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尿常规及尿培养无改变,症状积分下降<50%。
5、治疗效果
5.1治疗一疗程(14天)后,痊愈13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表14)。
表14本发明制剂治疗泌尿系感染疗效
  总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30   13(43.3%)  6(20%)  9(30%)   2(6.7%)   28(93.3%)
5.2症状改善情况:本发明制剂治疗泌尿系感染症状有明显效果。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迅速减轻至消失。以中医辩证为湿热蕴结的主要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及灼热感、小便黄赤或混浊、少腹坠胀、恶寒发热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如下(见表15)。
表15中医症状改善(积分)情况比较
Figure G20071K1674820070913D000192
尿常规:30例患者有19例尿常规恢复正常,有9例基本正常或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93.3%。(见表16)
表16本发明制剂治疗前后尿常规变化表
  异常   正常   明显好转
  治疗前   30   0
  治疗后   2   9   19
5.3尿培养:有12例异常中段尿培养的患者在治疗前尿培养结果8例为大肠杆菌,2例为白色葡萄球菌,2例为淋球菌。治疗后有10例尿培养转阴完全恢复正常,有2例未转阴,转阴率为83.3%(见表17)。
表17本发明制剂治疗前后尿培养结果
  异常   正常
  治疗前   12   18
  治疗后   2   28
6、不良反应临床观察30例,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7、典型病例 杨XX:男,46岁,干部,二00六年元月二十日就诊。患者因尿频、尿急、尿痛伴尿道灼热感三天,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体查心肺正常,双肾区叩痛、下腹双侧轻压痛。尿常规白细胞+++,脓细胞成堆。红细胞(+),尿蛋白(+),尿培养为大肠埃希氏菌≥10万/ML,中医诊断为淋症,下焦湿热型。西医诊断为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用本发明胶囊剂,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二天后尿频、尿道灼热感减轻,连服七天后全部临床症状消失。连续三次尿常规正常,尿培养在治疗六天后结果回报无菌生长,临床判为痊愈。
8、结论
8.1本发明制剂以苗族民间草药猪鬃草为主药,并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提取精制而成。具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功效。实验证明本制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绿脓杆及变形杆菌等实验菌株有抑制作用。临床对急性膀胱类、尿路感染、急慢性肾盂肾炎、尿道炎、前列腺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临床30例患者用本发明制剂治疗后,治愈显效共19例,占63.3%;有效9例,占30%,总有效率达93.3%。说明本发明制剂是治疗泌尿系感染有良好效果的药物。
8.2本组30例患者中,尿培养异常的12例患者有8例为大肠杆菌,2例为葡萄球菌,2例为淋球菌,经用本发明制剂治疗2周后,有10例尿培养恢复正常,转阴率为83.3%,说明本制剂在临床观察中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8.3本组30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8.4本发明制剂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有效药物,对急慢性感染均有效,值得推广运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的功效,不仅对湿热蕴结所致的泌尿系感染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可防止其反复发作,无明显毒副作用,不会产生耐药性,是一种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中药新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猪鬃草360g、荔枝草360g、车前草360g、白马骨360g、黄柏120g
取以上五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的浸膏,加入淀粉100g,混匀,真空(60℃)干燥,粉碎,过40目筛,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药品名称:前列淋消胶囊;规格:每粒装0.4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本发明的实施例2:猪鬃草300g、荔枝草300g、车前草300g、白马骨300g
取以上四味药材,加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的浸膏,加入淀粉100g和糊精50g,混匀,制粒,60℃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5g,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药品名称:前列淋消片;硅格:每片重0.4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本发明的实施例3:猪鬃草300g、荔枝草300g、车前草300g
取以上三味药材,加水煎煮4次,每次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的浸膏,加入糊精800g,混匀,制成颗粒1000g,干燥,即得。药品名称:前列淋消颗粒;规格:每袋装5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本发明的实施例4:猪鬃草30g、荔枝草30g
取以上二味药材,按常规方法加水煎成汤剂服用。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3次服。
本发明的实施例5:猪鬃草120g、荔枝草480g、车前草120g、白马骨480g、黄柏40g
取以上五味药材,加水煎煮3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的浸膏,真空(60℃)干燥,粉碎,过120目筛,得浸膏粉。另取大豆油290g和蜂蜡10g,于80℃加热熔融,冷至室温后,加入上述浸膏粉,经胶体磨混合均匀,灌装,制成1000粒软胶囊,定形,干燥,即得。药品名称:前列淋消软胶囊;规格:每粒装0.6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本发明的实施例6:猪鬃草480g、荔枝草120g、车前草480g、白马骨120g、黄柏160g
取以上五味药材,加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的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摇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约800ml,滤过,加入单糖浆100g、阿司帕坦1g、苯甲酸钠2g、香精2ml,加水至1000ml,搅匀,滤过,灌装,即得。药品名称:前列淋消口服液;规格:每瓶装10ml;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本发明的实施例7:猪鬃草120g、荔枝草480g、车前草120g、白马骨480g
取以上四味药材,加水煎煮4次,每次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的浸膏,加入淀粉100g,混匀,真空(60℃)干燥,粉碎,过40目筛,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前列淋消胶囊。规格:每粒装0.3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本发明的实施例8:猪鬃草480g、荔枝草120g、车前草480g、白马骨120g
取以上四味药材,加水煎煮3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的浸膏,加入糊精800g,混匀,制成颗粒1000g,干燥,即得前列淋消颗粒。规格:每袋装5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本发明的实施例9:猪鬃草12g、荔枝草48g、车前草12g
取以上三味药材,按常规方法加水煎成汤剂服用。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3次服。
本发明的实施例10:猪鬃草480g、荔枝草120g、车前草480g
取以上三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的浸膏,真空(60℃)干燥,粉碎,过120目筛,得浸膏粉。另取大豆油290g和蜂蜡10g,于80℃加热熔融,冷至室温后,加入上述浸膏粉,经胶体磨混合均匀,灌装,制成1000粒软胶囊,定形,干燥,即得前列淋消软胶囊。规格:每粒装0.4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本发明的实施例11:猪鬃草120g、荔枝草480g
取以上二味药材,加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的浸膏,加入淀粉100g和糊精50g,混匀,制粒,60℃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5g,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前列淋消片。规格:每片重0.3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本发明的实施例12:猪鬃草480g、荔枝草120g
取以上二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3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的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摇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约800ml,滤过,加入单糖浆100g、阿司帕坦1g、苯甲酸钠2g、香精2ml,加水至1000ml,搅匀,滤过,灌装,即得前列淋消口服液。规格:每瓶装10ml;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本发明的实施例13:猪鬃草240g、荔枝草240g、车前草240g、白马骨240g、黄柏80g
取以上五味药材,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制成1000g,即得。药品名称:前列淋消散。规格:每袋装4g;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本发明的实施例14:猪鬃草240g、荔枝草240g、车前草240g、白马骨240g、黄柏80g
取以上五味药材,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制成1000g,即得。药品名称:前列淋消丸。规格:每丸重0.5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10丸,一日3次。
本发明的实施例15:猪鬃草120g、荔枝草120g、车前草120g、白马骨120g、黄柏40g
取以上五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的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摇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400g、苯甲酸钠2g,煮沸使溶解,滤过,加水至1000ml,搅匀,滤过,灌装,即得。药品名称:前列淋消糖浆;规格:每瓶装100ml;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本发明的实施例16:猪鬃草120g、荔枝草120g
取以上五味药材,加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的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5%,摇匀,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冷却至70℃,备用;另取聚乙二醇(6000)40g加热熔化,冷却至70℃。将上述药液缓缓加入聚乙二醇(6000)中,混匀,滴入二甲基硅油中成型,除去表面油迹,制成1000丸,即得。药品名称:前列淋消滴丸;规格:每丸重50m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丸,一日3次。
本发明的实施例17:猪鬃草120g、荔枝草120g、车前草120g、白马骨120g、黄柏40g
取以上五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80℃)的清膏,加炼蜜600g、聚丙乙酯0.6g,混匀,制成1000g,即得。药品名称:前列淋消膏;规格:每瓶装100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3次。

Claims (4)

1.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比例的原料药制成:猪鬃草120~480g、荔枝草120~480g、车前草120~480g、白马骨120~480g和黄柏40~160g。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用量为:猪鬃草300g、荔枝草300g、车前草300g、白马骨300g、黄柏100g。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猪鬃草、荔枝草、车前草、白马骨和黄柏,加水煎煮1~4次,每次煎煮1~3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然后加入适量辅料制成不同的制剂。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制剂为汤剂、颗粒剂、散剂、口服液、糖浆剂、膏滋、丸剂、片剂、硬胶囊、软胶囊或其它口服剂型。
CN2007102016748A 2007-09-13 2007-09-13 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85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2016748A CN101138581B (zh) 2007-09-13 2007-09-13 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2016748A CN101138581B (zh) 2007-09-13 2007-09-13 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8581A CN101138581A (zh) 2008-03-12
CN101138581B true CN101138581B (zh) 2010-12-15

Family

ID=39190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20167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8581B (zh) 2007-09-13 2007-09-13 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385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6802B (zh) * 2012-08-17 2015-01-21 罗泽华 一种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0431A (zh) * 2015-04-13 2015-07-29 王红垒 一种治疗慢性膀胱炎的中药
CN107648385A (zh) * 2017-11-07 2018-02-02 黄建文 一种治疗尿道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5318A (zh) * 2005-11-08 2006-06-14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治疗尿路感染的中药制剂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5318A (zh) * 2005-11-08 2006-06-14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治疗尿路感染的中药制剂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南京中医药大学.猪鬃草.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第3076页右栏第24-40行. *
金庆丰等.复方猪鬃草煎剂治疗尿路感染105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6),第37页左栏倒数第14-9行.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8581A (zh) 2008-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8284A (zh) 用于治疗小鹅瘟的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8123A (zh) 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组合物、饲料、制备和应用
CN101314004B (zh) 一种治疗妇科泌尿系统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327875C (zh)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56418B (zh) 防治肾炎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7021B (zh)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5394B (zh) 一种用于治疗宫颈糜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45132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中药制剂及应用
CN101138581B (zh) 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36333A (zh) 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152264B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疾病及尿路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2031A (zh) 用于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67842B (zh)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和子宫肌瘤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68441B (zh) 一种治疗膀胱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5380955A (zh) 土大黄苷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CN102106993B (zh)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5732A (zh) 一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中药贴敷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6101B (zh) 一种治疗非特异性膀胱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327874C (zh)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2652A (zh)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成药
CN1943701B (zh) 一种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723927A (zh) 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中药
CN103479915B (zh) 一种治疗急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3514B (zh) 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210725B (zh) 田基黄总黄酮用于制备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