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8127A - 豆腐皮的制造方法、豆腐皮、豆腐皮的提取工具以及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 - Google Patents

豆腐皮的制造方法、豆腐皮、豆腐皮的提取工具以及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8127A
CN101128127A CNA2006800059460A CN200680005946A CN101128127A CN 101128127 A CN101128127 A CN 101128127A CN A2006800059460 A CNA2006800059460 A CN A2006800059460A CN 200680005946 A CN200680005946 A CN 200680005946A CN 101128127 A CN101128127 A CN 101128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ya
bean milk
skin
film
extracting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59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岛荣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hin Oillio Group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hin Oill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hin Oilli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hin Oilli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28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81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iry Products (AREA)
  • Beans For Foods Or Fodd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论是谁都可以简单地制造美观的单层或者多层豆腐皮,同时可以缩短作业时间,而且在卫生方面也优异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加热豆乳类以使其表面形成薄膜的薄膜形成工序,通过使具有面部的提取工具的该面部对于所述薄膜以面状接触,从而使所述薄膜以面状附着于所述面部的薄膜附着工序,通过挑起所述薄膜附着的提取工具,提取所述薄膜的薄膜提取工序,并且将所述薄膜形成工序、所述薄膜附着工序以及所述薄膜提取工序作为一个循环,将此循环重复一次以上,从而制造单层或多层豆腐皮。

Description

豆腐皮的制造方法、豆腐皮、豆腐皮的提取工具以及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提取加热的豆乳类表面所生成的薄膜而成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豆腐皮、豆腐皮的提取工具以及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豆腐皮作为日本的传统食品,从古至今被广泛喜爱。豆腐皮是指将在加热的豆乳表面上形成的皮膜捞出来而制造的食品,是豆乳的蛋白质等浮起凝固而成的薄膜食品。一直以来,豆腐作为优质的植物性蛋白质受到日本人广泛的喜爱。近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高涨,与豆腐一起,豆腐皮也作为富含大豆所具有的高品质蛋白质以及植物性脂质的健康食品备受关注。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提取这种豆腐皮是很难的,需要熟练的技术。并且,提取豆腐皮后,将得到的豆腐皮膜重叠以制造多层豆腐皮的工序,同样也需要相当熟练的技术,很难让普通人制造出美观的豆腐皮。
一般来说,作为提取豆腐皮的方法,采用抓住豆腐皮的边拎起的方法(以点抓住的方法)和将竹扦等棒状物伸入豆腐皮薄膜的下面,将其捞出并进行对折的方法(以线捞出的方法)。然而,通过点或线提取豆腐皮的方法,常会出现提取时豆腐皮断裂或将竹扦等棒状物伸入豆腐皮薄膜的下面时损伤到豆腐皮等状况。无论是谁都难以简单地制造出美观的豆腐皮。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在日本专利特开平07-194332号公报中,公开了以下的制造豆腐皮的方法,即在豆乳表面上形成豆腐皮薄膜之前预先插入豆腐皮捞起工具,在豆乳表面形成薄膜之后挑起豆腐皮捞起工具(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7-194332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上述的课题在某种程度上被解决,但豆腐皮是被具有线条状的捞起部的提取工具捞起,所以是在对折重叠的状态下被提取。因此,与一般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一样,为了得到多张重叠的状态的豆腐皮层叠体,必须有将已提取的豆腐皮从提取工具上取下的工序,然后,还必须多次进行将取下的豆腐皮重叠的一系列工序,因此,不仅制造工序变得繁杂,而且作业时间长,并且效率也低。还有,与一般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一样,为了确保被制造的豆腐皮的面积,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提取工具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大小,因此,在家庭中使用就不合适。也就是说,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至今为止既没有实现让普通人简单制造多层豆腐皮的目的,也没实现制造出足够美观的豆腐皮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豆腐皮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在提取时不会使豆腐皮断裂、破损,让谁都能简单地制造出美观的豆腐皮,而且由于省去把豆腐皮从提取工具上取下的工序,使提取工序同层叠工序能够同时实施,所以不管在工业上还是在家庭内都可以容易地制造出美观的多层豆腐皮,与此同时,可以缩短作业时间,并且由于制造工序数的减少而使得在卫生方面也很优异。
本发明者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非以点或线的方式,而是着眼于能够以面的方式提取这一点,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利用具有面部的提取工具,如果将豆腐皮薄膜以面状提取,则不会使豆腐皮断裂、破损,谁都可以简单地制造出美观的豆腐皮。并且,因提取工序和层叠工序能够同时进行,所以不经过从提取工具上取下挑起来的豆腐皮的工序,就可以容易地制造出美观的多层豆腐皮,同时,能够缩短作业时间,而且由于制造工序数的减少而可以得到在卫生方面也很优异的豆腐皮层叠体,由此完成了本发明。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如下内容。
(1)单层或多层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是提取由加热的豆乳表面生成的薄膜所形成的豆腐皮的制造豆腐皮的方法,包括:加热豆乳类以使其表面形成薄膜的薄膜形成工序,通过使具有面部的提取工具的该面部对于所述薄膜以面状接触,从而使所述薄膜以面状附着于所述面部的薄膜附着工序以及通过挑起附着有所述薄膜的提取工具来提取所述薄膜的薄膜提取工序;并把所述薄膜形成工序、所述薄膜附着工序以及所述薄膜提取工序作为一个循环,将此循环重复一次以上。
(1)所涉及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不是以点或线的方式,而是以面的方式提取薄膜形成的豆腐皮的方法。以往用扦子(线)或用手抓取的方法(点),一般是将插入工具插入到薄膜和容器之间使薄膜和容器分离并提取豆腐皮,然后从薄膜上抽出扦子或放开手。而本发明,由于使用了具有面部的提取工具,几乎无须以上的工序,即使需要,也在附着于面上之后只需稍稍晃动提取工具,就可以分离薄膜。所以,提取时不会有豆腐皮断裂或损伤,任何人都可以简单地制造美观的豆腐皮。另外,由于提取工序和层叠工序可同时进行,所以不经过把挑起来的豆腐皮从提取工具上取下的工序,就容易地制造出美观的多层豆腐皮,同时,能够缩短作业时间,且由于制造工序数的减少,还可以得到在卫生方面也很优异的豆腐皮层叠体。
还有,通过多次进行此循环,可以省去从提取工具上取下提取的豆腐皮的工序。也就是说,可以在面提取的豆腐皮附着于提取工具面部的状态下制造多张豆腐皮并层叠起来。因此,可以高效率地得到豆腐皮的层叠体。
(2)(1)所记载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中,使所述提取工具的面部面积比所述的薄膜的面积小。
根据(2)所涉及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通过利用提取工具的面部(与豆腐皮接触的面)和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的敞开面(豆腐皮膜面)之间的面积差,可得到周边部向内侧(豆乳类侧)折入的豆腐皮。此周边部向内侧折入的豆腐皮,由于周边部重叠的间隙里夹有豆乳类(液体),并且具有外侧厚、内侧薄这样的复杂构造,所以一张豆腐皮中的中央部和周边部便有了口感变化,食用的时候,作为豆腐皮整体可提供多样的口感和风味。还有,由于折入是在挑起提取工具时自动进行的,所以,可容易地、用少量的作业时间制造出美观的豆腐皮,也不必用手直接接触豆腐皮,在卫生方面也很理想。还有,因需要使提取工具的面部(与豆腐皮接触的面)与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的敞开面相接触,所以其面积与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的敞开面的面积相比,多少小点是自然的事。不过,本发明是为了达到上述的效果,故意使其小些。
还有,通过调整提取工具的面部(与豆腐皮接触的面)和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的敞开面(豆腐皮膜面)之间的面积差,则可以采用富于变化的折入方式,例如,可以容易得到三折豆腐皮、五层结构的豆腐皮等。
(3)(1)或(2)所记载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多层的第2层以后的任意层的形成中,在所述薄膜形成工序和所述薄膜附着工序之间,进行在所述加热的豆乳类表面产生的薄膜上配置配料的配料配置工序。
在(3)所涉及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中,将薄膜形成工序、薄膜附着工序以及薄膜提取工序作为一个循环,将此循环多次重复以形成多层豆腐皮,在第2层以后的任意层的形成中,在薄膜形成工序和薄膜附着工序之间,进行在加热的豆乳类表面产生的薄膜上配置配料的配料配置工序。根据该发明,不需要独立设置配料的配置工序,可以在制造豆腐皮层叠体的一系列工序的进行中夹入配料。因此,不仅可以容易夹入配料,而且可根据配料种类的选择,制造出富于变化的夹有配料的豆腐皮重叠叠体。
(4)(1)至(3)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提取工具的面部上,装有可以拆卸的拆卸薄片,在所述薄膜附着工序中,将所述薄膜附着于所述拆卸薄片上,还包括将附着有所述薄膜的拆卸薄片直接作为包装材料的一部分来利用的包装工序。
根据(4)的发明,由于在可以拆卸的拆卸薄片上附着豆腐皮薄膜,所以通过卸下拆卸薄片,可容易地把豆腐皮从提取工具上取出。因此,在卸下拆卸薄片以后,就能够容易地对形成在薄片上的豆腐皮进行加工。同时,由于使用拆卸薄片,可防止提取工具被污染。并且,由于包括把拆卸薄片作为包装材料的一部分来利用以包装豆腐皮的工序,可以将附着有豆腐皮的拆卸薄片作为包装材料直接利用,所以可以简化包装工序得到豆腐皮包装体。
(5)(1)至(4)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提取工具的面部的周边附近的至少一部分上,预先装有用于从所述提取工具或拆卸薄片剥离所述单层或多层豆腐皮的剥离导向装置,在所述薄膜附着工序中,使所述薄膜附着于含有所述剥离导向装置的所述面部上,然后,还包括通过将所述剥离导向装置从所述提取工具或者拆卸薄片上分开,使所述薄膜从所述面部剥离的薄膜剥离工序。
根据(5)的发明,通过只将附着有薄膜的剥离导向装置部分从提取工具或拆卸薄片上分开,则剥离导向装置成为开端,可以将单层或多层豆腐皮从提取工具上容易地剥离。
(6)(1)至(4)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提取工具的所述面部是由2个以上可以分离的构件接合而形成的提取工具,在所述薄膜附着工序中,使所述薄膜附着在所述面部上,然后,还包括通过分离形成所述提取工具的2个以上的构件,从而将所述薄膜从所述面部上剥离下来的薄膜剥离工序。
根据(6)所涉及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先只使形成提取工具的2个以上构件中的一个构件从附着于面部的薄膜浮起(剥离)。然后,通过剥离其它构件可以容易地从提取工具上剥离开来。也就是说,因为不需要用剥离薄片就能够把它从提取工具上剥离开来,所以可以达到作业的省力化和快速化。
(7)(1)至(6)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薄膜形成工序用微波炉进行。
(7)所涉及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是用微波炉进行薄膜形成工序。在这里,微波炉是指“照射高频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烹饪装置”。一般包括,照射波长2450MHz的微波加热食品的整个装置。此外,作为微波的照射方法,可以用分批式或者连续式的任意一种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出,家用微波炉、输出功率高的业务用微波炉和工业用微波加速装置等。
因为是用微波炉加热豆乳类以形成薄膜,所以不需要高价购买大型设备和大型工厂就能容易制造豆腐皮。由此,工业上不用说,在家庭内也使作业时间减少,可以容易地制造出美观的豆腐皮。
另外,在以往用扦子(线)或者用手抓(点)的豆腐皮的提取方法中,提取豆腐皮的时候,豆乳类的液面的上方需要一定的空间。可是,通过将用面部提取豆腐皮薄膜的方法和用微波炉加热豆乳类以形成薄膜的方法组合,可以减少这些所需要的空间,可以简单地制造豆腐皮。
(8)(1)至(7)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所有工序在无菌气氛下进行。
(8)所涉及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是在无菌气氛下进行所述所有的豆腐皮制造工序。由此,容易进行无菌包装成为可能,可以得到可长时间保存的豆腐皮包装体。
(9)一种豆腐皮的制造方法,是使用微波炉加热豆乳类以使其表面形成薄膜,然后提取该薄膜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微波炉的输出功率定为300W以上,并且,在所述豆乳类表面能够形成薄膜这种程度的温度以上、但在所述豆乳类的沸腾初期温度以下进行加热。
根据(9)的发明,把微波炉的输出功率定为300W以上,并且,在所述豆乳类表面能够形成薄膜的温度以上、但在所述豆乳类的沸腾初期温度以下进行加热,可以形成足够提取的豆腐皮。在微波炉的输出功率不满300W的情况下,豆乳类整体会呈凝胶状或者是布丁状,形成的豆腐皮口感不足,风味欠佳。并且,根据该发明,不需要大型的机器设备和作业空间就可以容易而迅速地制造美观的豆腐皮。
在此,“在豆乳类表面能够形成薄膜的温度”根据豆乳类的种类、成份、有无添加物而不同,且,例如用微波炉加热的情况下,因为是在容器内加热,所以不容易用眼睛来衡量,不能一概特定。但是,一般情况下是指60℃左右的温度。此外,“豆乳类的沸腾初期温度”是指,表面出现小泡沫时的温度,并不是指出现像剧烈摇晃液体表面那样大的泡沫的温度。这个温度也和上述一样,根据豆乳类的种类、成份、有无添加物、豆乳类的加热条件而不同,不能一概而定。另外,有时会有达到100℃的时候,如果这种情况是短时间内的话没有问题。
(10)一种通过提取加热的豆乳类表面所生成的薄膜而成的豆腐皮,是所述薄膜的周边部向内侧折入的单层或者多层豆腐皮。
(10)所涉及的豆腐皮是指周边部被折入到内侧的周边部折入豆腐皮。通过利用提取工具的面部(与豆腐皮接触的面)和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的敞开面(豆腐皮膜面)的面积差可以得到(10)的周边部折入豆腐皮。提取工具的面部的面积比所形成的豆腐皮的面积小的情况下,会有不能接触附着到提取工具上的豆腐皮薄膜。在挑起提起工具时,像这样的不能附着到提取工具上的提取部周边的豆腐皮薄膜被折入到提取工具的面部的内侧(豆乳类侧),因此,周边部被折入的豆腐皮就会很容易制成。还有,折入是在挑起提取工具的时候自动进行的,所以折入的时候不需要用手直接接触豆腐皮,在卫生方面也很理想。
另外,通过调整提取工具的面部(与豆腐皮接触的面)和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的敞开面(豆腐皮膜面)的面积差,可以采用富于变化的折入方式。例如,也可以简单地制得三折豆腐皮,五层结构的豆腐皮等。
另外,该周边部被折入的豆腐皮,因为周边部重叠的间隙中会夹入豆乳类(液体),并且形成外侧厚、内侧薄的复杂结构,所以一张豆腐皮的中央部和周边部的口感会有变化,食用的时候,作为豆腐皮整体可提供多样的口感和风味。
再有,通过把它制成多层,可以制得形成了多层周边部折入豆腐皮的豆腐皮层叠体。周边部折入豆腐皮的层叠体的周边部重叠部分的间隙中会夹入豆乳类(液体),所以调整重叠的状态就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口感。
(11)(10)所记载的豆腐皮,其中,在所述多层豆腐皮的任意层之间配置有配料。
(11)所涉及的豆腐皮是在形成了多层周边部折入豆腐皮的豆腐皮层叠体的任意层之间夹有配料的、放有配料的周边部折入豆腐皮层叠体。根据该发明,通过调整周边部的重叠状态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口感,并且根据配料种类的选择可成为富于变化的豆腐皮层叠体。
(12)一种豆腐皮的提取工具,是提取加热的豆乳类表面所生成的薄膜的豆腐皮制造中所使用的所述薄膜的提取工具,具备对于所述薄膜以面状接触的面部和支持所述面部的支持部。
(12)所涉及的豆腐皮的提取工具,具备以面状接触豆腐皮薄膜的面部和支持所述面部的支持部。根据此提取工具,并非以点或线的形式而是能够以面的方式提取豆腐皮,因此容易且短时间内就可以制造出美观的豆腐皮。而且,提取时豆腐皮不会断裂或破损。
(13)(12)所记载的豆腐皮的提取工具,所述提取工具是所述面部成为底面的箱型或船型形状。
(13)所涉及的豆腐皮的提取工具是箱型或船型形状,以面状接触豆腐皮薄膜的面部成为底面。在这里“箱型”是指,里面是空的而具有封闭的空间的形状,“船型”是指,有底面部和侧面部,但上面是敞开的形状。如果提取工具是箱型或船型形状的话,就会容易浮在豆乳类的表面上。因此,在提取工具漂浮在豆乳类的表面的状态下就可以提取豆腐皮薄膜,使提取工具容易操作。
(14)(12)或(13)所记载的豆腐皮提取工具,其中,所述提取工具是由可以分离的2个以上的构件接合而形成所述面部。
(14)所涉及的豆腐皮的提取工具,与豆腐皮薄膜相接触的面部由2个以上的构件接合而形成。根据此提取工具,先只使形成提取工具的2个以上构件中的一个构件从附着于面部的薄膜浮起(剥离)。然后,通过使其它构件剥离就可以从提取工具上容易地剥离豆腐皮薄膜。
(15)一种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是提取加热的豆乳类表面所生成的薄膜的豆腐皮制造中所使用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具备:具有对于所述薄膜以面状接触的面部和支持所述面部的支持部的豆腐皮提取工具,以及为了插入所述提取工具的面部而具有敞开部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
(15)所涉及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具备能够以面的方式提取豆腐皮薄膜的提取工具和上面敞开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提取工具具备对于薄膜以面状接触的面部和支持所述面部的支持部。为了插入提取工具的面部,豆乳类注入用容器例如是上面敞开的。根据该发明,通过加热豆乳类注入用容器里所注入的豆乳类,在豆乳类表面形成豆腐皮薄膜,从容器的敞开面插入提取工具的面部,使面部与豆腐皮薄膜以面状相接处,由此可以提取豆腐皮薄膜。还有,根据该发明,不用准备其它的备件就可以简单地制造豆腐皮。另外,关于此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在豆乳类注入用容器中可以预先装入豆乳类。另外,关于敞开部,只要能插入提取工具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上部敞开的工具。
(16)(15)所记载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其中所述提取工具是所述面部成为底面的箱型或船型形状。
(16)所涉及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所具备的提取工具是箱型或船型形状,对于豆腐皮薄膜以面状接触的面部成为底面。如果提取工具是箱型或船型形状的话,就容易浮在豆乳类的表面上。因此,可以使提取工具以漂浮在豆乳表面的状态提取豆腐皮薄膜,从而使提取工具操作简单。
(17)(15)或(16)所记载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其中,所述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的形状是侧面以略垂直的方式立设。
(17)所涉及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所具备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是例如底面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略长方体,其侧面具有立设为略垂直的形状。通过使用底面和侧面略成直角的、上面敞开的略长方体的容器,装在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的豆乳类被均匀加热,所以形成的薄膜很难附着在容器上。因此,能够容易地提取美观的豆腐皮。还有,由于豆腐皮薄膜的边缘部分不会粘着在容器上,为了再次利用容器而洗净时的洗净效率会提高。
(18)(15)至(17)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其中所述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由可以用微波炉加热的材料制成。
(18)所涉及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所具备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是由可以用微波炉加热的材料制成。根据该发明,可以用微波炉加热豆乳类形成豆腐皮薄膜,只需要获得豆乳类,就没有必要准备其它备件,在家庭内也能容易地制造出豆腐皮。
(19)(15)至(18)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其进一步具备填充豆乳类而成的豆乳类包装体。
(19)所涉及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具备:能够以面的方式提取豆腐皮薄膜的提取工具、上面敞开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以及填充豆乳类而成的豆乳类包装体。根据该发明,因制造豆腐皮所必需的要素一整套地备齐,所以只加热豆乳类就可以容易地制造出豆腐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是以面的方式而非线的方式来提取薄膜,因此提取时不会使豆腐皮断裂或损坏,谁都能够简单地制造出美观的豆腐皮。还有,因为可以同时进行提取工序和层叠工序,所以可以不经过把挑上来的豆腐皮从提取工具上取下的程序,就容易地的制造出美观的多层豆腐皮,同时,可以缩短作业时间,并且由于制造工序数的减少而可以得到在卫生方面也优异的豆腐皮层叠体。另外,通过调整提取工具的面部的大小和豆腐皮面的大小,可以容易地制造出折叠方式富于变化的折叠豆腐皮。
另外,没有必要独立设置配置配料的工序,可以在制造豆腐皮层叠体的一系列工序的进行中夹入配料。因此,能够容易地夹入配料,不仅可以提高放有配料的豆腐皮层叠体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根据配料种类的选择制造出富于变化的放有配料的豆腐皮层叠体。
此外,如果使豆腐皮薄膜接触附着于可以拆卸的拆卸薄片上,因为通过卸下拆卸薄片就可以容易地从提取工具上取下豆腐皮,所以能够容易地对形成在薄片上的豆腐皮进行加工。并且,将此拆卸薄片作为包装材料的一部分利用的话,因为附着有豆腐皮的薄片可以直接作为包装材料利用,所以能够简化包装工序得到豆腐皮包装体。由此,例如,由于能够简单地进行无菌包装等,所以能得到可以长期保存的豆腐皮包装体。
另外,设置剥离导向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只把附着有薄膜的剥离导向装置部分从提取工具上分开,则剥离导向装置成为开端,能够把单层或多层豆腐皮容易地从提取工具上剥离开来。
此外,与豆腐皮薄膜接触的面部若由2个以上的构件接合而形成的情况下,解除2个以上构件的接合就成为从面部剥离薄膜的起点。例如,解除2个以上的构件的接合,先只使2个以上构件中的一个构件从附着于面部的薄膜浮起(剥离)。然后,剥离其它构件,就可以从提取工具上容易地剥离豆腐皮薄膜。另外,通过在解除2个以上构件的接合的同时从薄膜剥离,也可以从提取工具上剥离开来。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用微波炉加热豆乳类就能容易地制造出豆腐皮。通常,制造豆腐皮的业务用豆乳容器和加热器大而且价格也贵。此外,这些大规模设备和作业也需要场所。可是,根据本发明,这些设备和场所就没有必要,不论在工业上还是在家庭内都能够简单地制造出豆腐皮。因此,作为健康食品而被瞩目的豆腐皮将更加走近公众。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周边部折入豆腐皮,由于在挑起提取工具的时候自动折入,所以没有必要为了折入而用手直接接触豆腐皮,在卫生方面很理想。另外,因为周边部重叠的间隙里夹入豆乳类(液体),所以一张豆腐皮中的中央部(一张部)和周边部(双层部)有口感上的变化,能够提供多种风味。
另外,将周边部折入豆腐皮形成为多层的层叠体,因为周边部的重叠部分的间隙里夹着豆乳类(液体),所以通过调整重叠状态,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口感。进而,如果在多层周边部折入豆腐皮所形成的豆腐皮层叠体的第2层以后的任意层中夹入配料的话,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口感,而且根据配料的选择可成为富于变化的豆腐皮层叠体。
此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豆腐皮薄膜的提取工具,由于具备以面状接触豆腐皮薄膜的面部和支持所述面部的支持部,所以能够以面的方式而非点或线的方式来提取豆腐皮,因此,提取时豆腐皮不会断裂,也不会破损。另外,提取工具的形状如果制成箱型或是船型形状的话,因为提取工具容易浮在豆乳类的表面上,所以可以在使提取工具浮在豆乳类表面的状态下提取豆腐皮薄膜,可以使操作容易。
还有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不用准备其它备件,就能够容易地制造豆腐皮。也可以用微波炉加热豆乳类,所以在家庭内也可以容易地制造出豆腐皮。另外,根据具备豆乳包装体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因制造豆腐皮所必需的要素一整套地备齐,所以只加热豆乳类就可以容易地制造出豆腐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的示意图。
图2是具有L字形支持部的提取工具的示意图。
图3A是侧面部自身成为支持部的提取工具的示意图。
图3B是由2个构件形成的提取工具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优选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的形状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具备豆乳包装体的豆腐皮制造全套工具的示意图。
图7是把提取工具的面部接触附着于豆腐皮薄膜上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接触附着状态的X-X’截面图。
图9是装有可以拆卸的拆卸薄片的提取工具的示意图。
图10是拆卸薄片的安装例子的示意图。
图11A是剥离导向装置的安装例子的示意图。
图11B是使用由2个构件形成的提取工具的薄膜剥离工序的说明图。
图11C是使用由2个构件形成的提取工具来制造豆腐皮层叠体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把附着有豆腐皮薄膜的提取工具从豆乳类表面挑起的状态的图。
图13是图12中的提取工具的Y-Y’截面图。
图14是用于制造三折豆腐皮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附着有豆腐皮膜的提取工具的Y1-Y1’截面图。
图16是用于制造五层结构的豆腐皮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的附着有豆腐皮膜的提取工具的Y2-Y2’截面图。
图18是附着在提取工具上的豆腐皮层叠体的截面图。
图19是放有配料的豆腐皮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
图20是附着有放有配料的豆腐皮的提取工具的Y3-Y3’截面图。
图21是从提取工具上卸下拆卸薄片的工序的示意图。(a)是卸下工序、(b)是卸下后的拆卸薄片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2是把可以拆卸的拆卸薄片直接用于豆腐皮包装体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23是用于制造图22的豆腐皮包装体的工序图。
图24是表示实施例中的累计产量和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25是表示实施例中的时间和发芽原豆乳的温度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图加以说明。
<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1。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1包括带有面部的提取工具2和豆乳类注入用容器3。豆乳类注入用容器3用于装入豆乳类4。提取工具2带有面部6,根据需要在面部6上装有拆卸薄片8。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1,不需要准备其它备件就可简便地制造豆腐皮。
[提取工具]
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提取工具2是上面敞开的箱型,其底面具有面部6,在面部6上装有拆卸薄片8。
本发明的提取工具是提取由加热的豆乳类表面生成的薄膜所形成的豆腐皮的豆腐皮制造中所使用的提取工具,具备对于豆腐皮薄膜以面状接触附着的面部和支持所述面部的支持部。本发明的提取工具的面部,只要平滑得能够对豆腐皮薄膜以面状接触附着,则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弯曲面。此外,在不损坏面部功能的范围内,如果整体上是平面状的话,则在面部的一部分上可以设置细长状凹部或贯通的孔部。还有,支持面部的支持部是指用手可以拿住提取工具的部分,只要能够保持着提取工具的面部而移动,则其形状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再有,只要具有面部和支持部即可,提取工具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定。例如,从质量轻且容易操作的角度看,优选使用塑料制造的产品。另外,构成面部的材料只要可以附着豆腐皮,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聚丙烯和聚偏氯乙烯等。
本发明的提取工具优选是:箱型或船型形状,对于豆腐皮薄膜以面状接触附着的面部成为底面。提取工具为箱型或船型形状的话,则容易漂浮在豆乳类的表面。由此,可以在使提取工具漂浮于豆乳类的表面的状态下提取豆腐皮薄膜,可以使提取工具容易操作。
图2至图3B是本发明的提取工具的变化示意图。图2是具有对于豆腐皮薄膜以面状接触的面部6a和L字形支持部7a的提取工具2a。图3A是面部6b和其侧面部自身成为支持部7b的提取工具2b。
图3B是将略呈“U”字形的构件16k、16k’在其接合面14k、14k’合在一起构成面部6k、6k’,从而制成提取工具2k。构件16k、16k’可以以装卸可能的状态下在接合面14k、14k’接合。例如,可以用夹子或晒衣夹等固定。另外,可以将接合面14k、14k’设置成孔和锁状的构造,并以装卸可能的状态接合在一起。使用这样的提取工具2k,如后所述,先使一个构件从豆腐皮薄膜浮起(剥离),然后使另一个构件剥离,这样不使用剥离薄片就可以容易地剥离豆腐皮薄膜。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在提取工具2k的垂直边15k的上方,可以设置与支持部7k、7k’不一样的从垂直边15k沿着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支持部。制造豆腐皮层叠体时,提取豆腐皮后,翻转提取工具,稍放置一会儿。此时,由于豆乳从附着在面部6k、6k’上的干燥前的豆腐皮上沿垂直方向滴落,所以会污染支持部7k、7k’。可是,通过设置上述的延伸支持部,并在用手指拿住该支持部的状态下进行豆腐皮的提取,可以不弄脏手连续作业。
[豆乳类注入用容器]
在图1中表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3的上面是敞开的,以便可以从容器的敞开面插入提取工具的面部,使面部以面状接触豆腐皮薄膜,从而提取豆腐皮薄膜。此外,其侧面具有立设为略垂直的形状。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3a的形状的图。图4所示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3a是底面为长方形、底面和侧面基本为直角、上面敞开的略长方体的容器。还有,在图4所示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3a中,底面的顶点或底面与侧面的相交部分由直线所形成,但是底面和侧面基本为90度的话,即使顶点或角上有弯曲面并带有圆形也无妨。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3b的形状的例子的图。图5所示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3b是其侧面不与底面以略为直角立设、敞开的上面比底面面积大的容器。本发明中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在图5中的底面和侧面的角度θ优选为45度以下,更优选为30度以下,最优选为其侧面立设为与底面略成直角(图4)。使用此容器的话,装在豆乳类注入用容器中的豆乳类被均匀加热,所以所形成的薄膜不容易附着在容器上。因此,可以容易地提取美观的豆腐皮。此外,由于豆腐皮薄膜的边缘不粘着在容器上,所以可以提高为了再次利用容器而洗净时的洗净效率。
在本发明中,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的材料优选为能够使用微波炉加热的材料。这里,微波炉是指“照射高频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烹饪装置”,一般包括照射2450MHz波长的微波以加热食品的整个装置。此外,微波的照射方法,可以采用分批式、连续式中的任意一种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出家用微波炉、大输出功率的业务用的微波炉、还有工业用微波加速装置等。如果是由可以用微波炉加热的材料制成的容器,则由于可以连带装有豆乳类的容器一起用微波炉等进行加热,所以在家庭内也可以容易地形成豆腐皮薄膜。作为可使用微波炉加热的材料,例如,优选使用聚丙烯等塑料制容器。
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1如图1所示,可以仅具备具有面部的提取工具2和豆乳类注入用容器3,也可以还具备填充豆乳类而成的豆乳类包装体。
图6表示具备豆乳包装体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10。涉及于本发明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10具备以下的部分:具有面部的提取工具20、豆乳类注入用容器30和填充豆乳类而成的豆乳类包装体40。根据具备豆乳类包装体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因制造豆腐皮所必需的要素一整套地备齐,只加热豆乳类就可以容易地制造出豆腐皮。此外,豆乳类注入用容器如果使用可以用微波炉加热的容器,则可以用微波炉加热豆乳类,在家庭内就可以容易地制造豆腐皮。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豆乳类包装体的包装材料,只要是可以装普通饮料的容器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纸袋、塑料瓶容器等。作为饮料用的纸袋,例如,可以列举出上部屋顶型容器和砖型容器(砖形袋、砖形容器),其中Tetra Pak公司的“Tetra Pak”(注册商标)是有名的。
[豆乳类]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豆乳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产品。作为豆乳类,可以列举出豆乳、调制豆乳、豆乳饮料等。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其中的任意一种。另外,这些规格按照JAS确定。
所述豆乳一般指“把大豆磨碎凝固为豆腐前的乳状的液体”。在本发明中,包含磨浆和大豆饮料等。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将大豆磨碎制成磨浆,然后将其过滤而得到的东西。豆乳的大豆固体成分一般为8%以上,通常大约为10%~15%。此外,作为豆乳的原料的大豆没有特别的限定,通常的大豆、发芽大豆、脱皮大豆、大豆胚芽等都可使用。
所述调制豆乳,是指大豆固体成分为6%以上的豆乳,在豆乳里加糖分等,调制得使其可口。此外,所述豆乳饮料,是指大豆固体成分在2%以上或者4%以上的饮料。例如,加入果汁的豆乳等可称之为豆乳饮料。
在本发明中,以风味或口感调整为目的,在豆腐皮的原料中,也可添加植物油或者含有植物油的乳化剂。作为植物油,使用来自于豆类的油以外的植物油。这里,在上述的豆乳中,已经存在着大约3质量%的大豆油。因此,在本发明中添加的植物油是来自豆乳原料以外的植物油。
作为来自豆乳原料以外的植物油,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从由油酸、亚油酸类油脂以及月桂酸类油脂形成的组里选出的一种以上。油酸及亚油酸类油脂是指含有油酸和亚油酸作为构成脂肪酸的主要成分的油脂,可以同时使用含有大量油酸的不干性油及含有大量亚油酸的半干性油。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来自于豆乳原料以外的植物油,特别优选棉籽油或橄榄油。在作为植物油添加棉籽油的情况下,在减少大豆的苦涩的同时大豆的浓味和甜味也增加,此外,口感润滑,乳脂感也增加。
还有,上述的植物油既可以单独添加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组合两种以上使用的话,由于相辅相乘的效果,可以进一步增强风味。作为这样的组合,例如,可以列举出棉籽油和橄榄油的并用。此时,两者的并用比例按质量份比计优选为棉籽油∶橄榄油=1∶99~99∶1的范围,更优选为10∶90~90∶10的范围。
上述的植物油的添加量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为“对调整风味有效的量”。还有,所述“对调整风味有效的量”是指,由于添加了植物油,和不添加植物油的豆腐皮相比,呈现出不同的香味,即呈现出这种不同香味所必要的添加量。更具体而言,相对豆乳液的总体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上2.5质量%以下。如果是在上述的范围内,即可调制出各种不同口味的风味,可以使风味和口感变得良好。
<豆腐皮的制造方法>
下面,就本发明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根据图1、图7和图12来加以说明。本发明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加热豆乳类以使其表面形成薄膜的薄膜形成工序(图1),通过使具有面部的提取工具的该面部以面状接触所述薄膜,从而使所述薄膜以面状附着于所述面部的薄膜附着工序(图7),通过挑起附着有所述薄膜的提取工具而提取所述薄膜的薄膜提取工序(图12)。
[薄膜形成工序]
薄膜形成工序是加热图1中的豆乳类4,在其表面上形成薄膜的工序。豆乳类一经加热后,表面的水分蒸发形成薄膜。在表面所形成的薄膜即为豆腐皮。豆乳类加热到60度左右时,由于水分的蒸发,液面的蛋白质浓度显著提高,由于温度高,蛋白质发生相互反应,加入脂质或糖质,在液面上就会形成稠密的凝胶。越是初期生成,蛋白质、脂质含量越高,到了后期糖质就增多。在本发明中,如果具有使豆腐皮在豆乳类的表面形成的条件,则加热条件、加热方法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装有豆乳类的容器既可以用开水烫来进行加热,也可以用微波炉等实施加热处理。
[通过微波炉形成豆腐皮薄膜]
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通过用微波炉加热豆乳类,在其表面形成薄膜,然后提取该薄膜的方法。所述微波炉,是指“照射高频电磁波加热食品的烹饪用装置”,一般包括照射2450MHz波长的微波以加热食品的整个装置。另外,作为微波的照射方法,也可以使用分批式,连续式中的任意一种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出家用微波炉,输出功率高的业务用微波炉、还有工业用微波加速装置等。通过微波炉形成豆腐皮薄膜时,将微波炉的输出功率定为300W以上,并且,在所述豆乳类的表面能够形成薄膜的温度以上、但在所述豆乳类的沸腾初期温度以下进行加热。
微波炉的输出功率优选为300W以上,在1500W以下、优选在1200W以下、更优选在1000W以下、进一步优选在700W以下的范围内进行加热。最优选为400W以上700W以下的范围。
作为微波炉的输出功率,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豆乳类加热至100℃的输出功率。例如,将100ml豆乳(发芽原豆乳,日清奥利友集团(株)社内制造)装入聚丙烯容器(170×100×30mm,厚度0.5mm,上部开口容器)里,利用装有温度感应器(安立计器(株)制,萤光式光纤温度计FX8500)的业务用微波加热装置(三洋电机(株)社制,微波加热装置EM-1500T型)进行加热时,用200W,则10分钟以上约上升至60℃,用300W,则5~6分钟约上升至100℃,用400W,则3~4分钟约上升至100℃。用200W制造的豆腐皮形成与一般豆腐皮不同的凝胶状或者布丁状,成为口感不足,风味欠佳的豆腐皮。用300W以上加热而成的豆腐皮,形成了适当的膜,可制造出口感和风味都良好的豆腐皮,在400W以上可以制造更为理想的豆腐皮。
微波炉的加热效果根据各种条件多少有所不同。将100ml豆乳装入通常的容器(不是底儿特别浅或者底儿特别深的容器)里进行加热时,至少需要其具有10分钟以内能够加热至100℃的输出功率。如果用10分钟以上的时间制造豆腐皮,则不能获得口感及风味都良好的豆腐皮。优选的是用不足5分钟能加热至100℃的输出功率制造豆腐皮。
另一方面,如果加大微波炉的输出功率,将在短时间内形成豆腐皮薄膜,所以豆腐皮膜变得又薄又脆。在至少1500W以下进行加热时,能够制造出口感和风味都良好的豆腐皮。并且,随着将300W的输出功率增加至1500W的输出功率,豆腐皮的口感倾向于柔软。在300W以上1500W以下的输出功率范围内进行加热时,豆腐皮的口感和风味都是良好的,但考虑到豆腐皮特有的口感,优选为1500W以下,更优选为1200W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W以下,最优选为700W至400W的范围顺序。
在此,本发明中所述“在豆乳类表面能够形成薄膜的温度”根据豆乳类的种类、成份、有无添加物而有所不同。另外,用微波炉进行加热时,由于在容器内进行加热,所以难以目视,难以一概特定,但一般是60℃左右的温度。
豆腐皮,一般情况下如果煮沸了豆乳类,就会硬到不适于作食品的程度,或者由于产生大泡沫使液面发生波动,就不能制造美观的豆腐皮。因此,如果表面刚一出现小泡沫时停止加热,就能够制造出口感和风味都良好的豆腐皮。本申请所谓的“豆乳类的沸腾初期温度”是指,表面出现小泡沫的时候,并不是指出现像剧烈摇晃液体表面那样大的泡沫的状态。这一温度,如上所述,根据豆乳类的种类、成份、有无添加物、微波炉的加热条件等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定。也有达到100℃的时候,但如果是短时间的话就没有问题。
第一次加热,通常是将5~20℃的豆乳类加热至60℃以上。因此,第一次加热最需要时间。因此,为了在短时间内制造豆腐皮,缩短第一次加热时间是很有帮助的。例如,说到用500W制造的豆腐皮的时候,也包括最初用1500W左右来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之后,刚一形成膜的时候,用500W左右的输出功率进行加热的情况。例如,也包括用1500W加热至沸腾前,然后改成500W,加热至沸腾初期的情况。而且,也包括用1500W加热至不足“在豆乳类表面能够形成薄膜的温度”,然后,用500W进行从“在豆乳类表面能够形成薄膜的温度”至“豆乳类的沸腾初期温度”之间的加热的情况。
本发明中,说到用500W制造的豆腐皮的时候,是指其组成物的80%以上是在“在所述豆乳类表面能够形成薄膜的温度以上,但在所述豆乳类的沸腾初期的温度以下”用500W加热而成的豆腐皮。例如,用1500W形成最初的豆腐皮,获得第1膜。然后,在其之后用500W形成豆腐皮,直到获得第8膜。此时,第2膜~第8膜在“在所述豆乳类表面能够形成薄膜的温度以上,但在所述豆乳类的沸腾初期温度以下”的温度的加热是用500W来进行的,因此,用500W制造的豆腐皮占87.5%,也就能够称之为用500W加热所获得的豆腐皮。
本发明中,用“豆乳类的沸腾初期温度”进行加热并不是必须条件,但是,例如,可以提供至少加热至“豆乳类的沸腾初期温度”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此方法获得的豆腐皮。通过此方法可以制造出口感及风味都良好的豆腐皮。
相对于豆乳类液量的加热输出功率和加热时间的关系,根据加热条件、液体的温度、还有由于加热停止时间所造成的液体温度的下降率等,种种条件不同其关系也不相同,不能对其做出规定。另外,关于薄膜的形成,通过目视也可以判断,但也有很多难以判断的时候。为此,如果规定液量、容器、输出功率、液体的成分并预先做好计量的话,则再现良好,若加热规定的时间的话,就能够制造出口感及风味都良好的豆腐皮。而且,由于也有很多难以以目视判断的时候,所以,豆乳类表面产生泡沫之后,迅速停止加热也是一个有效办法。通过此方法可以制造既没有斑点或也没有破坏外观,而且口感及风味都良好的豆腐皮。
上述内容大致是用家用微波炉或1500W左右的业务用微波炉时的情况。使用比这还大的工业用微波炉时,如果以上述内容为比例扩大规模,也有实施可能性。用家用微波炉或1500W左右的业务用微波炉时,大致将50~400ml豆乳类放进20L容量的微波炉里,用300W以上(优选300W~1500W)进行加热。因此,如果加大微波炉的容量或者增加豆乳类的含量,可以按照比例加大微波炉的输出功率。作为实际工业用微波炉,可以使用各种容量的和各种豆乳类液量的微波炉。加大微波炉的输出功率时,磁控管的输出功率和个数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薄膜附着工序]
薄膜附着工序是,对于豆乳类表面所形成的薄膜,使具有面部的提取工具的该面部以面状接触,将薄膜以面状附着于面部的工序(参照图7)。即,在图1中,使提取工具2的面部6接触附着豆乳注入用容器3中所形成的豆腐皮薄膜,使其成为图7的状态的工序。图7是,对于装在豆乳类注入容器3中的豆乳类4的表面上所形成的豆腐皮薄膜5,使具有面部的提取工具2的面部6以面状接触,使豆腐皮薄膜5附着于提取工具2的面部6的状态。图8是图7的接触附着状态的X-X’的截面图。
[拆卸薄片]
在本发明中,在具有面部的提取工具的面部上装有可以拆卸的拆卸薄片,在上述薄膜附着工序中,优选使豆腐皮薄膜附着于拆卸薄片上。
图9是在具有面部的提取工具2c的面部6c上安装了可以拆卸的拆卸薄片8c的例子。而且,上述薄膜附着工序中的图7、图8是在提取工具的面部6上安装了拆卸薄片8的例子。
图10是表示拆卸薄片安装例的图。例如,拆卸薄片可以利用如图10所示的提取工具2d进行安装。图10所示的提取工具2d由具有面部的配件2d1、用作拆卸薄片8d的压板的配件2d2、和用于接合2d1和2d2的棒状配件2d3构成。安装拆卸薄片8d时,首先,如图10(a)所示,在具有提取工具面部的配件2d1的面部上,相接需要安装的拆卸薄片8d。其次,如图10(b)所示,将拆卸薄片8d卷入提取工具的配件2d1的内部。最后,如图10(c)所示,通过用作拆卸薄片8d的压板的配件2d2,压住卷进内侧的拆卸薄片8d,并插入棒状配件2d3,以接合2d1和2d2
本发明中,如果将豆腐皮薄膜附着于可以拆卸的拆卸薄片上,就可以通过卸下拆卸薄片,从提取工具上容易地取下豆腐皮。因此,卸下拆卸薄片之后,就能够容易地对形成在薄片上的豆腐皮进行加工。另外,通过使用拆卸薄片,可以防止提取工具被污染。而且,因包括将拆卸薄片作为包装材料的一部分来利用以包装豆腐皮的工序,所以,可以将附着有豆腐皮的拆卸薄片作为包装材料直接使用,因此能够简化包装工序得到豆腐皮包装体。
可以拆卸的拆卸薄片的材料、厚度等,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市售的食品用保鲜膜。而且,按照卸下之后的使用形态,可以适当地选择满足必要条件的薄片来使用。
[剥离导向装置]
本发明中,在具有面部的提取工具面部的周边附近的至少一部分上,预先装有用于从提取工具上剥下豆腐皮的剥离导向装置。上述薄膜附着工序中,优选使豆腐皮薄膜附着于具有剥离导向装置的面部上。
[薄膜剥离工序]
在本发明中,优选利用剥离导向装置,使其成为包括剥离工序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剥离工序是指,实施将薄膜附着于具有剥离导向装置的提取工具面部上的薄膜附着工序之后,把剥离导向装置从提取工具上分开,由此从提取工具面部剥离薄膜的工序。根据剥离工序,剥离导向装置成为开端,从提取工具上能够容易地剥离单层或多层豆腐皮。
图11A是,在具有面部的提取工具2e的面部6e上装有拆卸薄片8e,并且,在具有拆卸薄片8e的面部6e的周边附近装有剥离导向装置9e的例子(图11A(a))。如图11A(b)所示,在薄膜附着工序中,将豆腐皮薄膜5e附着于具有剥离导向装置9e的拆卸薄片8e上。之后,如图11A(c)所示,将剥离导向装置9e沿箭头方向从装有拆卸薄片8e的提取工具2e分开,由此将豆腐皮薄膜5e从提取工具2e的面部6e上安装的拆卸薄片8e上剥离下来(剥离工序)。
剥离导向装置的材料、厚度等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使用市售的食品用保鲜膜、塑料等的薄膜、薄片、小竹叶等。
图11B表示使用图3B中的提取工具2k的薄膜剥离工序。如图11B(a)所示,在薄膜附着工序中,将豆腐皮薄膜5k附着于提取工具2k的面部6k、6k’的两面。之后,如图11B(b)所示,提取工具2k的2个构件16k、16k’当中,先让一个构件16k’浮上来(剥离),由此从一个构件16k’上剥离薄膜豆腐皮5k。进而,如图11B(c)所示,通过剥离提取工具2k的另一个构件16k,能够将豆腐皮薄膜5k从提取工具2k上完全剥离。另外,制造层叠体时,提取豆腐皮薄膜5k之后,使提取的豆腐皮薄膜5k例如朝上方,支持部7k、7k’在下边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将接下来生成的豆腐皮薄膜5k也用同样的方式,用面部6k、6k’提取,制造豆腐皮层叠体。重复多次,制造出所希望的层叠体之后,采用与上述薄膜剥离工序同样的方法,能够从提取工具2k上剥离下来。
另外,图11C表示用提取工具2k制造豆腐皮层叠体17k’的工序。首先,用提取工具2k,使在豆乳类注入用容器3k内所形成的豆腐皮薄膜5k附着,多次重复,制造豆腐皮层叠体17k(图11C(a))。然后,反转提取工具2k,让豆腐皮层叠体17k面朝上(图11C(b))。接着,为了使两个构件16k、16k’的面部重叠,将一个构件16k’重叠在另一个构件16k上,使豆腐皮对折重叠,制成豆腐皮的厚度变为2倍的豆腐皮层叠体17k’(图11C(c))。在这个状态下卸下一个构件16k’(图11C(d)),然后反转使其在容器(底材)12k上接触(图11C(e))。最后,从另一个构件16k上把豆腐皮层叠体17k’完全剥离下来(图11C(f))。
根据该豆腐皮层叠体17k’,由于豆腐皮层叠体是对折所形成的,所以能制造更厚的豆腐皮层叠体,可使其具有嚼头、理想的口感。还有,由于折回重叠的面里含有适当的豆乳,所以能制造出美味十足的豆腐皮。还有,因折叠而重量也增加所以很容易剥离,能在不弄脏手和工作场所的情况下制造出来。另外,因为进行了对折,所以可以把装豆腐皮的容器变小,可以简便地、在小空间内制造。
[薄膜提取工序]
薄膜提取工序是通过挑起面部附着有薄膜的提取工具而提取薄膜的工序。也就是说,薄膜提取工序如图12所表示,是将附着在提取工具2的面部的、装在豆乳类注入用容器3的豆乳类4的表面上形成的豆腐皮薄膜5,通过挑起提取工具2而被提取的工序。还有,图12是使用在面部装有拆卸薄片8的提取工具2的例子。在本发明的薄膜提取工序中,并非用点或线的方式而是可以用面的方式提取成所形成的豆腐皮薄膜。因此,提取时可防止豆腐皮断裂或破损。
[周边部折入豆腐皮]
图13是上述图12中的豆腐皮薄膜5附着的挑起工具2的Y-Y’截面图。图13中,附着的豆腐皮薄膜5的周边部向挑起工具2的面部的内侧折入。
在本发明中,提取工具的面部的面积比形成的豆腐皮膜的面积小的情况下,存在不能接触附着在提取工具上的豆腐皮薄膜。像这样不能附着在提取工具上的提取部周边的豆腐皮薄膜,在挑起的时候,向挑起工具的面部的内侧(豆乳类侧)折回,因此,可以容易得到周边部被折入的豆腐皮。该周边部被折入的豆腐皮,由于周边部重叠的间隙里夹着豆乳类(液体),并且形成外侧厚内侧薄的复杂构造,所以一张豆腐皮中,中央部和周边部的口感有变化,食用时作为豆腐皮整体可以提供多样的口感和风味。另外,折入是挑起提取工具的时候自动进行的,所以可以容易且作业时间短地制造出美观的豆腐皮,没有必要直接用手去接触豆腐皮,在卫生方面也是很理想。
图13所表示的周边部折入豆腐皮是豆乳类4被夹在周边部重叠的间隙里的状态。还有,周边部的折入是挑起提取工具的时候自动进行的,因此没有必要为折入而直接用手去接触豆腐皮,在卫生方面也是很理想。
在本发明中,通过调整提取工具的面部(与豆腐皮接触的面)和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的敞开面(豆腐皮膜面)的面积差,可以采用富于变化的折入方式。例如,也可以容易得到三折豆腐皮,五层结构的豆腐皮等。以下,关于周边部折入豆腐皮的变化,参照图进行说明。
[三折豆腐皮]
如图14所示,为了制造三折豆腐皮,使用具有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的敞开面(豆腐皮膜面)的任意一方的方向轴的长度的约1/3的宽度的面部的提取工具2f。图14是使这样的提取工具2f位于豆乳类注入用容器3f的内部形成的豆腐皮薄膜5f的大致中央附近来进行接触附着的图。豆腐皮薄膜在挑起提取工具2f的时候,按照箭头A方向和B方向的顺序被折入。图15是图14中的豆腐皮薄膜以三折被折入并附着的状态的提取工具2f的Y1-Y1’的截面图。还有,图14、图15是在提取工具2f的面部上,装有保鲜膜作为拆卸薄片8f的例子。
[五层结构的豆腐皮]
如图16表示,为了得到五层结构的豆腐皮膜,使用具有十字型敞开部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3g,使提取工具2g位于豆腐皮膜5g的大致中央附近来进行接触附着。然后,豆腐皮膜在挑起提取工具2g的时候,按照箭头A方向、B方向、C方向、D方向的顺序被折入。图17是图16中的豆腐皮薄膜被折入从而层叠为五层并附着的状态的提取工具2g的Y2-Y2’截面图。还有,图16、图17是在提取工具2g的面部上,装有保鲜膜作为拆卸薄片8g的例子。
[豆腐皮的干燥]
通过本发明获得的豆腐皮在把提取工具的面部朝上放置,并将附着的豆腐皮从面部立刻剥去的情况下,在豆腐皮薄膜和被剥去剩下的面之间有豆乳类残留,所以可以得到豆乳类(液体)含量多的豆腐皮。豆乳类(液体)含量多的豆腐皮具有捞出来的豆腐皮风味的口感。另一方面,如果不从提取工具的面部上剥去豆腐皮而是放置一段时间,则豆腐皮膜就会干燥,从而得到豆乳类(液体)含量少的豆腐皮。豆乳类(液体)含量少的豆腐皮具有生豆腐皮片风味的口感。在本发明中,根据豆腐皮的干燥程度,可以得到不同口感的豆腐皮,可以满足多样口味的要求。
另外,通过调整豆乳类的加热温度、加热后的豆腐皮膜的提取时间、加热次数,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硬度和口感的豆腐皮。例如,把豆乳加热到80度以上,然后放置到60度左右,这个期间,就会形成豆腐皮膜,和加热之后立即提取的豆腐皮相比,可制造出厚的豆腐皮。还有,在其之后,再次加热,重复上述的工序,则和一次加热生成的豆腐皮相比,可以制造出厚的豆腐皮。由此可以调制豆腐皮的硬度、口感。
[豆腐皮层叠体]
图18是附着在提取工具2h上的豆腐皮层叠体5h的截面图。在本发明中,不设置把提取的豆腐皮从提取工具上卸下的工序,也就是说,以面的方式提取的豆腐皮5h可以以附着于提取工具2h的面部的状态层叠多张的豆腐皮。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以同时实施提取工序和层叠工序,所以没有必要经过把挑起的豆腐皮从提取工具上取下,然后层叠的工序。因此,容易制造美观的多层豆腐皮,同时,也能缩短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另外,在本发明中,不仅能同时实施提取工序和层叠工序,还可以在挑起提取工具的时候,将提取的豆腐皮的周边部自动折入。因此,不仅可以提高豆腐皮层叠体的生产效率,而且因不直接用手接触豆腐皮,所以在卫生方面也很理想。
[放有配料的豆腐皮层叠体]
图19是表示放有配料的豆腐皮的制造工序的图。放有配料的豆腐皮层叠体可以如下制造:首先,使在豆乳类注入用容器3i内部所形成的豆腐皮薄膜5i1,与提取工具2i的面部接触附着而提取。然后加热装在豆乳类注入用容器3i中的豆乳类,在表面形成豆腐皮薄膜5i2,并在此形成的豆腐皮薄膜5i2上配置要夹入的配料11i。然后,将配料11i所配置的豆腐皮薄膜5i2,用已经附着有豆腐皮薄膜5i1的提取工具2i提取。图20是放有配料的豆腐皮层叠体附着的提取工具的Y3-Y3’截面图。还有,图19、图20是在提取工具2i的面部上装有拆卸薄片8i的例子。
作为本发明的配料,例如,鱼肉糕、煎鸡蛋、豆腐、山芋、香肠等食品材料和花椒、胡椒、柚子五香粉、紫苏等调料等,可以选择适合豆腐皮风味的材料。
制造放有配料的豆腐皮层叠体的时候,优选使用具有即使夹着配料也不回断裂或破损这种强度的豆腐皮膜。为此,优选将豆腐皮膜自身形成得较厚,例如,通过不提取而在豆乳类的液面上连续形成多层豆腐皮薄膜,可以得到具有耐得住夹入配料的强度的豆腐皮膜。
像这样的豆腐皮,例如用下述的方法可以获得。首先,用500W的微波炉加热3分钟,形成豆腐皮膜后,放置30秒钟,之后,保持豆腐皮形成的原状态再加热一分钟使豆腐皮膜变厚然后提取(第1膜)。之后,把装在容器中的豆乳用微波炉再加热50秒钟,放置冷却30秒钟以形成豆腐皮膜,在此豆腐皮膜的上面配置配料,再加热50秒钟。将配置有此配料的豆腐皮膜(第2膜)用面部附着有最初的豆腐皮的提取工具来提取,可以得到在2张豆腐皮之间夹有配料的放有配料的豆腐皮层叠体。
在本发明中,由于不从提取工具上取下所提取的豆腐皮就可以使豆腐皮膜周边部折入,所以可以有效的制造出周边部被折入的放有配料的豆腐皮层叠体。因此,不仅可以提高豆腐皮层叠体的生产效率,还可以不直接用手接触豆腐皮因而在卫生方面也很理想,所以优选。还有,通过调整周边部的重叠状态,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口感。
放有配料的豆腐皮层叠体的配置有配料的层,在豆腐皮层叠体中,可以存在单层也可以存在多层。根据本发明,根据配料种类的选择可以制造出富于变化的放有配料的豆腐皮层叠体,得到的放有配料的豆腐皮层叠体,之后用汤汁和酱油等佐料进行调味加工,可以得到适合口味的豆腐皮加工副食。
[豆腐皮包装体]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提取工具的面部上装有可以拆卸的拆卸薄片,将其从提取工具上卸下以后,作为包装材料的一部分直接利用,可以高效率地制造出豆腐皮包装体。因为将豆腐皮附着的拆卸薄片作为包装材料直接使用,所以可以简化包装工序得到豆腐皮包装体。
例如,作为可以拆卸的拆卸薄片,使用可加热密封的薄片的情况下,卸下豆腐皮附着的薄片以后,将该薄片和可以装入豆腐皮的容器(底材)加热密封,可以容易得到装有豆腐皮的包装体。此时,如果在无菌室内等经过灭菌处理的环境中进行,还可以得到无菌包装体。另外,作为可以拆卸的拆卸薄片,使用含有脱氧剂的脱氧剂薄膜,或是在包装体中封入脱氧剂,则可以防止因氧化而导致的劣化,经过长时间也可以保持刚刚制造后的风味。
从图21到图23是表示将可以拆卸的拆卸薄片作为豆腐皮包装体的一部分直接使用的一例的图。图21是表示从提取工具上卸下拆卸薄片的工序的图。图21(a)是表示在装在提取工具2j上的拆卸薄片8j上附着豆腐皮薄膜5j的层叠体以后,从提取工具2j上卸下拆卸薄片8j的状况的图。图21(b)是将卸下后的拆卸薄片8j展开成平面状的图。成为豆腐皮薄膜5j的层叠体附着在拆卸薄片8j之上的状态。
图22是表示将卸下的拆卸薄片直接利用于豆腐皮包装体的状况的图。在豆腐皮薄膜5j的层叠体附着的拆卸薄片8j的上面,配置可以装入豆腐皮薄膜5j的层叠体的容器(底材)12。图23是表示豆腐皮层叠体的包装工序的图。图23(a)是将图22的状态从侧面看的截面图。在豆腐皮薄膜5j的层叠体附着的拆卸薄片8j的上面,配置可以装入豆腐皮薄膜5j的层叠体的容器(底材)12。然后,在装有豆腐皮薄膜5j的层叠体的状态下,容器(底材)12和拆卸薄片8j被加热密封,豆腐皮薄膜5j的层叠体被密封包装。加热密封以后,如图23(b)所示,用裁纸刀13削除多余的拆卸薄片8j,可以得到图23(c)所示的豆腐皮层叠体的包装体。
実施例
以下,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通过面进行的提取]
使用如图6所示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按照图1、图7、图12的顺序和如下顺序制造豆腐皮。
<实施例1>
在聚丙烯制容器(200mm×130mm;表面积0.026m2)里装入200ml发芽豆乳,用500W微波炉(三洋电机社制)加热至其形成豆腐皮薄膜。之后,作为提取工具,使用具有170mm×100mm的平面、并在其面部上盖有保鲜膜的提取工具,使形成的豆腐皮薄膜以面状附着于保鲜膜表面,通过在附着的高度上,将提取工具在左右里外的方向上振动,分离因豆腐皮接触容器内壁面而粘着的部分之后,将豆腐皮薄膜通过面进行提取。提取之后再进行加热,使用附着有上述豆腐皮的面提取工具,与第1膜同样地提取新生成的豆腐皮。如此将总共8膜附着于面提取工具上之后,以剥离用保鲜膜为开端将豆腐皮层叠体从提取工具上剥离下来。测定各层豆腐皮薄膜形成时间和剥离后各层的累计产量。结果如表1所示。而且,在保鲜膜上重叠8膜所用时间为800秒。
<实施例2>
除了代替发芽豆乳,使用相对于204g发芽豆乳添加了2.5g棉籽油乳化剂(棉籽油∶发芽豆乳=4∶6)(豆乳中所添加的油的比例为:0.5%)的豆乳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提取豆腐皮薄膜,制得8膜层叠体。测定各层豆腐皮薄膜形成时间和剥离后各层的累计产量。结果如表1所示。而且,在保鲜膜上重叠8膜所用时间为804秒。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时间(秒)  累计产量(g)   时间(秒)  累计产量(g)
  第1膜   210  6.3   210  11.25
  第2膜   70  19.2   70  17.25
  第3膜   70  25.2   70  23.05
  第4膜   60  31.3   60  29.05
  第5膜   60  38.2   60  35.35
  第6膜   60  44.2   60  42.05
  第7膜   60  50.3   60  49.55
  第8膜   50  56.9   50  57.05
  合计所要时间(秒)   800   804
进行风味的试验,其结果为:采用添加棉籽油的发芽豆乳制造豆腐皮(实施例2)的情况比采用没有添加棉籽油(实施例1)的情况,口感更为柔和。
[通过线进行提取]
<比较例1>
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聚丙烯制容器里装入200ml发芽豆乳,用500W微波炉进行加热以形成豆腐皮薄膜。使用将直径为1mm的不锈钢圆棒加工弯曲成L字型的工具,将豆腐皮因接触容器内壁面而粘着的部分分离,之后用该不锈钢圆棒提取豆腐皮。将提取的豆腐皮膜移至保鲜膜上,在其上重叠之后同样提取的豆腐皮膜,得到豆腐皮层叠体。测定各层豆腐皮薄膜形成时间和剥离后各层的累计产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比较例1
  时间(秒)   累计产量(g)
  第1膜   210   4.0
  第2膜   70   8.7
  第3膜   70   12.5
  第4膜   60   17.1
  第5膜   60   21.9
  第6膜   60   26.5
  第7膜   60   30.9
  第8膜   50   35.8
  合计所要时间(秒)   912
比较例1与实施例1相比,到第8膜为止的累计产量少。这被认为是由于利用圆棒提取豆腐皮时,豆乳容易掉落所导致的结果。
并且,测定了提取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豆腐皮膜所需时间,其结果为:实施例1的平均所需时间为20秒,比较例1的平均所需时间为34秒。这是因为实施例1的提取所需动作为如下2个步骤:(1)使具有平面的提取工具附着豆乳槽液面上形成的豆腐皮;(2)将附着有豆腐皮的状态下的提取工具从豆乳槽液面提起,并将附着面朝上放下提取工具。
与此相反,比较例1的提取所需动作为如下4个步骤:(1)通过L字型提取工具分离形成在豆乳槽表面的豆腐皮与豆乳槽相附着的部分;(2)将L字型提取工具从豆乳槽边缘小心插入豆腐皮下方,挑起豆腐皮薄膜;(3)将豆腐皮整理好形状之后放在预先准备的保鲜膜上面;(4)抽出提取工具。
如上所述,由于通过面进行提取的方法省去了提取豆腐皮时所需的2个步骤,其提取作业较快。由此能够缩短作业所需时间。而且,如比较例1那样的采用扦子或者棒提取的以往的方法,如果是非熟练工的话会有豆腐皮薄膜出现窟窿,或者豆腐皮的厚度不均等问题,要求有手艺人的技术,而本发明中,提取作业不需要熟练的手艺而很简单,并且所得到的豆腐皮均匀且完美。
[豆腐皮层叠体的口感]
<实施例3>
将200ml发芽原豆乳装入聚丙烯制容器(商品名:FP Hot Deli 4(FP社制),表面积0.03m2)里,用500W微波炉加热9次,分别加热3分钟、1分钟、50秒、40秒、40秒、40秒、40秒、40秒,30秒。而每次加热时所形成的豆腐皮薄膜,使用面提取工具(在整个200×140mm的聚丙烯板上盖上保鲜膜,并且为了容易提取豆腐皮,在端部的一部分上再盖上保鲜膜)连续提取,获得了豆腐皮层叠体。用微波炉进行加热的各个期间,将附着有豆腐皮膜的提取工具按以下2种方法放置,并保持豆腐皮。
A:放置提取工具使附着的豆腐皮膜朝上方。
B:立放提取工具使附着的豆腐皮膜朝侧面。
通过各自不同的放置方法所制造的豆腐皮层叠体的产量及口感如表3所示。
[表3]
  放置挑起工具的方法   总产量(g)   口感
  A:豆腐皮面朝上   45.4   豆乳成分含量多而柔软“捞出的豆腐皮”风味
  B:豆腐皮面朝侧面   38.0   比较硬而有弹性“生豆腐皮片”风味
根据豆腐皮面的放置方式,因夹在豆腐皮层叠体各层之间的豆乳的量不同,因此出现了层叠体的产量的差异。并且,根据豆乳类成分的所含程度,能够获得不同的口感,因此可以满足不同口感的需求。
[放有配料的豆腐皮层叠体制造]
<实施例4>
将200ml发芽原豆乳(豆乳固体成分12%)装入聚丙烯制容器(商品名:FP Hot Deli4(FP(株)制),表面积0.03m2)里,用500W微波炉加热3分钟,使之形成豆腐皮膜之后放置30秒。之后,在形成豆腐皮膜的状态下再加热1分钟,使豆腐皮膜变厚(第1膜)。使用具有与装入豆乳的聚丙烯制容器的豆乳液表面大致同面积的平面(210mm×140mm)的提取工具提取较厚形成的豆腐皮膜。将装在容器中的豆乳用微波炉再加热50秒之后,放置冷却30秒以形成豆腐皮膜。在形成的豆腐皮膜上面配置3片切成3mm厚的鱼肉糕(共10g),再加热50秒。将获得的配置有鱼肉糕的豆腐皮膜(第2膜)利用面部附着有最初形成的豆腐皮的提取工具进行提取,并获得了在2张豆腐皮膜之间夹有鱼肉糕的放有配料的豆腐皮层叠体。这一放有配料的豆腐皮层叠体通过用汤汁加热,用酱油调味,成为美味的豆腐皮加工副食。
<实施例5>
除了代替发芽原豆乳,使用在发芽原豆乳里添加了2%棉籽油的豆乳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制造放有配料的豆腐皮层叠体。使用在发芽原豆乳里添加了棉籽油的豆乳来制造时,豆腐皮膜变得柔软,并且用汤汁等进行调味之后,得到了口感也同样柔软的豆腐皮副食。
[豆腐皮层叠体的无菌包装体]
<实施例6>
在无菌室内进行如下操作,以调制无菌包装豆腐皮。另外,提取工具、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用开水烫化等全部通过高压蒸汽法实施灭菌处理。另外,薄膜和料盘通过伽马射线灭菌法实施灭菌处理。
[面提取工具的准备]
作为面提取工具,使用聚丙烯制的长度170mm×宽度100mm×高度30mm的具有敞开面的长方体成型品。用在薄膜树脂中混合脱氧剂所形成的脱氧剂薄膜(商品名:AGELESS OMAC,三菱气化学社制)覆盖这一提取工具,在其敞开面塞进多余的脱氧剂薄膜,用盖子(聚丙烯制造,长度168mm×宽度98mm×高度20mm)压入,以此将脱氧剂薄膜固定在提取工具上。此时,提取工具上的提取豆腐皮的平面的大小为,长度170mm×宽度100mm。
[豆腐皮层叠体的制造]
在不锈钢制容器(长度200mm×宽度130mm×高度40mm)里装入400ml经过杀菌的发芽原豆乳(固体成分浓度12%),用燃烧器加热进行开水烫化。10分钟之后,将形成的豆腐皮利用上述装有脱氧剂薄膜的提取工具进行提取。之后,通过加热装有豆乳的不锈钢容器以形成豆腐皮薄膜,并连续7次反复进行挑起所得豆腐皮薄膜的操作,而每次都在提取工具的面上重叠豆腐皮获得豆腐皮层叠体。
[无菌包装的制造]
豆腐皮层叠体的产量超过40g以上时,从提取工具上卸下附着有豆腐皮层叠体的脱氧剂薄膜。在所得到的豆腐皮层叠体附着的脱氧剂薄膜上面,按照豆腐皮装入到料盘里的形状重叠聚丙烯制料盘,通过加热密封料盘边部和薄膜来进行熔融、压着,获得无菌包装豆腐皮。所获得的无菌包装豆腐皮,调制后过了4个月也没有出现风味的变坏,也没有出现氧化所引起的苦味,与刚刚制造出来完全没变化。
<实施例7>
在无菌室内进行如下操作,调制出无菌包装豆腐皮。另外,提取工具、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用开水烫化等全部通过高压蒸汽法实施灭菌处理。而且,层压薄膜、料盘、脱氧剂通过伽马射线灭菌法实施灭菌处理。
[面提取工具的准备]
除了代替脱氧剂薄膜,使用层压薄膜之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准备了装有层压薄膜的提取工具。与实施例6同样,提取工具上的提取豆腐皮的平面的大小为,长度170mm×宽度100mm。
[豆腐皮层叠体的制造]
采取与实施例6同样的操作,在提取工具的面上重叠豆腐皮而得到了豆腐皮层叠体。
[无菌包装的制造]
豆腐皮层叠体的产量超过40g以上时,从提取工具上取下附着有豆腐皮层叠体的层压薄膜。在所得到的豆腐皮层叠体所附着的层压薄膜上面,按照豆腐皮与脱氧剂(商品名:FS-20,三菱气化学社制)一起装入到料盘里的形状重叠聚丙烯制料盘,通过加热密封料盘的边部和薄膜进行熔融、压着,得到了无菌包装豆腐皮。所得到的无菌包装豆腐皮,调制后过了4个月也没有出现风味变坏,也没有出现氧化所引起的苦味,与刚刚制造出来完全没变化。
[周边部折入的豆腐皮]
<实施例8>
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的制造
加工0.3mm厚的聚丙烯薄片,制作高度30mm×宽度130mm×长度200mm的豆乳类用容器。另外,作为豆腐皮的提取工具,加工相同的聚丙烯薄片,制作高度30mm×宽度100mm×长度170mm的箱子。之后,在成为豆腐皮提取面的面部上卷上保鲜膜,并将其用作具有可以拆卸的薄片的豆腐皮提取工具。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的敞开面为130mm×200mm,与此相比,提取工具的面部为100mm×170mm的小面积。
[豆腐皮的提取]
在豆乳类注入用容器里装入200ml发芽原豆乳,用500W微波炉加热3分钟,以形成豆腐皮薄膜。之后,在豆乳类注入用容器里形成的豆腐皮薄膜的大致中央部位上,接触附着提取工具的面部,提取豆腐皮薄膜。此时,提取工具的面部与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的敞开面的面积相差部分所形成的豆腐皮薄膜折入到挑起工具面部的内侧。因此,所得到的豆腐皮,只有周边部是折成2折的双层结构。这一周边部成为双层结构的豆腐皮,在一张豆腐皮中,中央部与周边部的口感发生变化,能够提供多样的风味。
[微波炉加热的功率]
<实施例9>
在聚丙烯制容器(商品名:FT710(FP公司制),宽度100mm×长度150mm)中装入100ml发芽豆乳,用1500W微波炉进行加热以形成豆腐皮薄膜。之后,作为提取工具,利用在面部上盖有保鲜膜的聚丙烯容器(70×100×20mm),将形成的豆腐皮薄膜附着于保鲜膜面上,通过面来提取豆腐皮薄膜。此操作进行5次,并测定第5膜为止的各个合计产量和豆腐皮薄膜生成时间。结果如表4所示。从实施例9到13中的1500W微波炉使用业务用微波加热装置(三洋电机(株)社制,微波加热装置EM1500T型)。
[表4]
  合计时间秒   合计产量g
  第1膜   23   1.01
  第2膜   34   2.20
  第3膜   44   3.84
  第4膜   51   5.05
  第5膜   61   6.60
<实施例10>
在聚丙烯制容器(商品名称:FT710(FP公司制),宽100mm×长150mm)中放入100ml发芽豆乳,在1500W的微波炉中加热20秒,再在500W的微波炉中加热30秒,合计加热50秒,形成了豆腐皮薄膜。然后,使用在面部上盖有保鲜膜的聚丙烯容器(70×100×20mm)作为提取工具,将形成的豆腐皮薄膜附着在保鲜膜面上,从而通过面提取豆腐皮薄膜。然后用500W的微波炉加热以形成豆腐皮薄膜。使用500W微波炉反复进行5次此操作,测定第5膜为止的各个合计产量以及豆腐皮膜的生成时间。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合计时间秒   合计产量g
  第1膜   50   1.74
  第2膜   90   3.34
  第3膜   141   5.16
  第4膜   191   6.70
  第5膜   221   8.56
<实施例11>
在聚丙烯制容器(商品名称:FT710(FP公司制),宽100mm×长150mm)中放入100ml发芽豆乳,在1200W的微波炉中进行加热以形成豆腐皮薄膜。然后,作为提取工具,使用在面部上盖有保鲜膜的聚丙烯容器(70×100×20mm),将形成的豆腐皮薄膜附着在保鲜膜面上,从而通过面来提取豆腐皮薄膜。将此操作进行5次,测定第5膜为止的各个合计产量以及豆腐皮膜的生成时间。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合计时间秒   合计产量g
  第1膜   20   0.78
  第2膜   32   2.18
  第3膜   43   3.06
  第4膜   59   4.44
  第5膜   69   6.19
<实施例12>
在聚丙烯制容器(商品名称:FT710(FP公司制),宽100mm×长150mm)中放入100ml发芽豆乳,在1000W的微波炉中进行加热以形成豆腐皮薄膜。然后,作为提取工具,使用在面部上盖有保鲜膜的聚丙烯容器(70×100×20mm),将形成的豆腐皮薄膜附着在保鲜膜面上,从而通过面来提取豆腐皮薄膜。将此操作进行5次,测定第5膜为止的各个合计产量以及豆腐皮膜的生成时间。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合计时间秒   合计产量g
  第1膜   38   1.92
  第2膜   56   3.21
  第3膜   70   4.78
  第4膜   84   6.21
  第5膜   97   7.58
<实施例13>
在聚丙烯制容器(商品名称:FT710(FP公司制),宽100mm×长150mm)中放入100ml发芽豆乳,在500W的微波炉中进行加热以形成豆腐皮薄膜。然后,作为提取工具,使用在面部上盖有保鲜膜的聚丙烯容器(70×100×20mm),将形成的豆腐皮薄膜附着在保鲜膜面上,从而通过面来提取豆腐皮薄膜。将此操作进行5次,测定第5膜为止的各个合计产量以及豆腐皮膜的生成时间。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合计时间秒   合计产量g
  第1膜   138   2.00
  第2膜   188   3.79
  第3膜   218   5.34
  第4膜   250   7.05
  第5膜   300   8.83
实施例9的豆腐皮膜生成时间较快,其口感最为柔软,适合于喜欢柔软的豆腐皮食品的消费者的口味。实施例13中,豆腐皮膜的生成时间虽较长,但形成了口感十分鲜明的豆腐皮。只在初期用1500W加热的实施例10,与从初期开始就用500W加热的实施例13相比,可以缩短最初的加热时间,制造豆腐皮5膜大约可以缩短80秒。另外,实施例10与实施例13的口感没有看出差别。
图24是表示实施例9至13的累计产量与时间的关系的图。可以看到用1500W加热的实施例10在短时间内即可生成豆腐皮。火力大的时候其膜更为薄且柔软,产量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实施例14>
将100ml豆乳(发芽原豆乳,日清奥利友集团(株)社内制造)放入聚丙烯容器(170×100×30mm,厚度0.5mm,上部开口容器)中,使用带有温度感应器(安立计器(株)制造,荧光式光纤温度计FX8500)的业务用微波加热装置(三洋电机(株)制造,微波加热装置EM-1500T型),用200W输出功率加热以制造豆腐皮。另外,测定各加热时间经过后的豆乳的温度。
<实施例15>
除了将实施例14中的微波炉的输出功率设为300W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4相同的方法测定温度。
<实施例16>
除了将实施例14中的微波炉的输出功率设为400W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4相同的方法测定温度。
实施例14至16的结果由表9、图25所表示。在实施例14中,即使加热10分钟也没能达到60℃。在实施例15中,加热5~6分钟即上升至大约100℃,实施例16中加热3~4分钟即上升至大约100℃。另外,实施例14制造的豆腐皮与一般的豆腐皮不同,呈凝胶状或布丁状,成了口感不足、风味欠佳的豆腐皮。用300W以上的输出功率加热的实施例15、16的豆腐皮,形成了适当的膜,可以制造口感及风味都良好的豆腐皮,用400W以上的输出功率则可以制造出更为理想的豆腐皮。
[表9]
  实施例14   实施例15   实施例16
  时间秒   温度℃   温度℃   温度℃
  0   14   28   19
  60   -   53   63
  120   30   68   77
  180   40   77   94
  240   43   87   100
  300   47   90   102
  360   50   99   -
  420   53   97   -
  480   55   99   -
  540   58   100   -
  600   58   100   -

Claims (19)

1.单层或多层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是提取由加热的豆乳表面生成的薄膜所形成的豆腐皮的制造豆腐皮的方法,
其包括:
加热豆乳类以使其表面形成薄膜的薄膜形成工序,
通过使具有面部的提取工具的该面部对于所述薄膜以面状接触,从而使所述薄膜以面状附着于所述面部的薄膜附着工序,
通过挑起附着有所述薄膜的提取工具来提取所述薄膜的薄膜提取工序;
将所述薄膜形成工序、所述薄膜附着工序以及所述薄膜提取工序作为一个循环,将此循环重复一次以上。
2.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中,使所述提取工具的面部面积比所述薄膜的面积小。
3.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形成所述多层的第2层以后的任意层时,在所述薄膜形成工序与所述薄膜附着工序之间,进行在所述加热的豆乳类表面生成的薄膜上配置配料的配料配置工序。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提取工具的面部装有可以拆卸的拆卸薄片,
在所述薄膜附着工序中,使所述薄膜附着在所述拆卸薄片上,
还包括将附着有所述薄膜的拆卸薄片直接作为包装材料一部分来利用的包装工序。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提取工具的面部的周边附近的至少一部分上,预先装有用于从所述提取工具或拆卸薄片上剥离所述单层或多层豆腐皮的剥离导向装置,
在所述薄膜附着工序中,使所述薄膜附着在包括所述剥离导向装置的所述面部上,
然后,还包括通过将所述剥离导向装置从所述提取工具或拆卸薄片上分开,从而使所述薄膜从所述面部上剥离下来的薄膜剥离工序。
6.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提取工具的所述面部是由2个以上可以分离的构件接合而形成的提取工具,
在所述薄膜附着工序中,使所述薄膜附着在所述面部上,
然后,还包括通过分离形成所述提取工具的2个以上的构件,从而将所述薄膜从所述面部上剥离下来的薄膜剥离工序。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薄膜形成工序通过微波炉来进行。
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所有工序都是在无菌气氛下进行的。
9.一种豆腐皮的制造方法,其是使用微波炉加热豆乳类以使其表面形成薄膜,然后提取该薄膜的豆腐皮的制造方法,
其中,将所述微波炉的输出功率定为300W以上,并且,在所述豆乳类表面能够形成薄膜的温度以上、并在所述豆乳类的沸腾初期温度以下进行加热。
10.一种通过提取加热的豆乳类表面生成的薄膜而成的豆腐皮,其是所述薄膜的周边部向内侧折入的单层或多层豆腐皮。
11.权利要求10所记载的豆腐皮,其中,在所述多层豆腐皮的任意层之间配置有配料。
12.一种豆腐皮的提取工具,其是提取加热的豆乳类表面生成的薄膜的豆腐皮制造中所使用的所述薄膜的提取工具,
其具备对于所述薄膜以面状接触的面部和支持所述面部的支持部。
13.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豆腐皮的提取工具,其中,所述提取工具是所述面部成为底面的箱型或船型形状。
14.权利要求12或13所记载的豆腐皮的提取工具,其中,所述提取工具是由可以分离的2个以上的构件接合而形成所述面部。
15.一种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其是提取加热的豆乳类表面生成的薄膜的豆腐皮制造中所使用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
其具备:
具有对于所述薄膜以面状接触的面部和支持所述面部的支持部的豆腐皮提取工具,
为了插入所述提取工具的面部而具有敞开部的豆乳类注入用容器。
16.权利要求15所记载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其中,所述提取工具是所述面部成为底面的箱型或船型形状。
17.权利要求15或16所记载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其中,所述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的形状是侧面以略垂直的方式立设。
18.权利要求15~17所记载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其中,所述豆乳类注入用容器由可以用微波炉加热的材料制成。
19.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其中,还具备填充豆乳类而成的豆乳类包装体。
CNA2006800059460A 2005-02-25 2006-02-06 豆腐皮的制造方法、豆腐皮、豆腐皮的提取工具以及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 Pending CN1011281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1561/2005 2005-02-25
JP2005051561 2005-02-25
JP173198/2005 2005-06-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8127A true CN101128127A (zh) 2008-02-20

Family

ID=39095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059460A Pending CN101128127A (zh) 2005-02-25 2006-02-06 豆腐皮的制造方法、豆腐皮、豆腐皮的提取工具以及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2812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0964A (zh) 一种微波粽子的加工方法
KR100883048B1 (ko) 음식물의 국물 맛을 내기 위한 육수용 쇠고기 가공식품의제조방법
US20080199579A1 (en) Frozen food package and method of use
US20090035443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bean curd skin, bean curd skin, bean curd skin picking tool and bean curd skin producing kit
McGee Keys to good cooking: A guide to making the best of foods and recipes
CN102325466A (zh) 密封容器装调理栗子、栗子中麦芽糖生成方法、调理栗子增甜方法以及密封容器装调理栗子的制造方法
CN101128127A (zh) 豆腐皮的制造方法、豆腐皮、豆腐皮的提取工具以及制造豆腐皮的全套工具
CN105495369A (zh) 一种手撕麻辣兔的加工方法
JP3639629B2 (ja) 食品の調理用袋体
CN1327790C (zh) 蒸煮烹调食品的生产方法
CN102887283B (zh) 一种醪糟速食产品及其加工方法
CN100466913C (zh) 通过预先加热烹饪食品的方法和通过加热烹饪的食品
JPS6137080A (ja) 油揚げの味付け方法
WO2016142957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food product and corresponding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5197426B (zh) 用于微波蒸煮的包装生鲜玉米及微波方法
JP2939440B2 (ja) 大豆蛋白食品
CN109170708A (zh) 一种香辣酸菜及其制备方法
WO2005020722A1 (ja) レトルト食品用加熱調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内蔵したレトルト食品用自動販売機並びに含気式レトルト食品パッケージ
JP2018038403A (ja) 半素材冷凍魚の製造方法
JP7184377B2 (ja) 真空パック入り焼き芋及び缶入り焼き芋の製造方法
KR101346999B1 (ko) 치킨용 압착계육의 제조와 이를 이용한 치킨의 조리방법
CN1164349A (zh) 清真快餐抓饭及做法
KR101429690B1 (ko) 깻잎 쌈밥의 제조방법
CN105249263B (zh) 一种土家鸡杂食品
JP2009089718A (ja) 味噌と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