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4176A -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 Google Patents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4176A
CN101124176A CNA2006800034942A CN200680003494A CN101124176A CN 101124176 A CN101124176 A CN 101124176A CN A2006800034942 A CNA2006800034942 A CN A2006800034942A CN 200680003494 A CN200680003494 A CN 200680003494A CN 101124176 A CN101124176 A CN 101124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ed glass
intermediate coat
resin layer
acetal resin
use intermedi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34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谷川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8093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22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24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41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及使用该中间膜的夹层玻璃,所述中间膜包括至少一层不透明的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层或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层。并且,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对隐私的保护是优异的。

Description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光但无法目视辨认处于其背后的人或物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将分散有碳酸钙或二氧化硅等乳白剂的热塑性树脂所形成的中间膜粘合在至少两片透明玻璃板上而得到的乳白色夹层玻璃,由于这种乳白色夹层玻璃透光但不能目视辨认处于背后的人或物,因此其使用于采光窗、浴室门、阳台裙板等需要保密隐私的部分(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但是,使用乳白剂的现有乳白色夹层玻璃存在因乳白剂粒子的凝聚或分散不良等而容易产生颜色不均的问题。此外,还存在以下问题:处于玻璃板和中间膜的界面上的乳白剂粒子,降低了界面的粘合性,因此容易产生细小气泡。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已提出了包含:由通过碳数为1~10的醛使皂化度为96mol%以上的聚乙烯醇进行缩醛化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a),和通过碳数为1-10的醛使皂化度不到96mol%的聚乙烯醇进行缩醛化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b),以及增塑剂(c)的乳白色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专利文献2)。
然而,该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夹层玻璃仍然不具有适合隐私保护的低可见光线透过率,此外,如果达到了适合隐私保护的低可见光线透过率,则由于其它光线透过率也降低,或者是损害了夹层玻璃原有的基本性能,因此也未必令人满意。
此外,在至少两片透明玻璃板之间,粘合了由例如通过增塑剂增塑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等形成的中间膜的夹层玻璃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建筑物等的窗玻璃中。此外,还具有以下优点,即,通过使用由各种着色剂进行着色的中间膜,制成着色夹层玻璃,可以很容易地调整内部的光量。
使用这种中间膜的夹层玻璃,具有耐候性好,中间膜和玻璃的粘合性好,受到外部冲击时物体不易穿透,并且即使因外部冲击而破损,也很少有玻璃碎片飞散等夹层玻璃所需要的基本性能,但是其存在隔音性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在频率为2000-5000Hz附近的中高音域中,因符合效应而导致声音透过损失量降低,从而隔音性降低。此处所谓的符合效应,是指声波入射到玻璃板上时,由于玻璃板的刚性和惯性而导致横波在玻璃板面上传导,并且该横波和入射音产生共鸣,从而使声音透过的现象。该符合效应,在夹层玻璃的面密度越小,即玻璃板的厚度越薄,越会转移至高频率侧。
最近,对于隔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要求除上述基本性能外,还能发挥优异隔音性能的夹层玻璃。作为这种隔音性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使用两种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并且使用将其至少两层以上叠层而构成的叠层结构的隔音性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
然而,为了更加提高夹层玻璃的隔音性,期待比以往更加提高隔音性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此外,由于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含有大量的增塑剂,因此具有在保管中和取出时容易产生粘连(blocking)这样的问题。因此,通过形成在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两面叠层了增塑剂含量少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3层膜,可以防止中间膜的粘连。
此外,在使用以往的隔音性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中,虽然防止了因上述符合效应而导致的隔音性下降,并显著改善了隔音性能,但是在因太阳光照射等而导致夹层玻璃温度上升时,存在夹层玻璃隔音性能下降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公平2-562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6-2634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许第2703471号公报
发明公开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隐私保护方面优异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此外,本发明中优选的第一发明也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隐私保护方面优异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此外,本发明中优选的第二发明也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隐私保护方面优异,隔音性也优异,同时自粘合性低,不易产生粘连,并且还可以遮蔽太阳光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此外,本发明中优选的第三发明也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隐私保护方面优异,隔音性也优异,同时还可以遮蔽太阳光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此外,本发明中优选的第四发明也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因太阳光照射等而产生的温度上升所导致的隔音性降低,同时在隐私保护方面优异,遮光性也优异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者为了完成上述目的,进行了积极研究,结果发现含有至少一层不透明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层或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层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可以在隐私保护中显示出优异性能,由此完成本发明,并且本发明者进一步反复研究,最终完成如下所述的第一发明、第二发明、第三发明和第四发明。
(解决第一发明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者为了完成上述目的,进行了积极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使用包含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和热线遮蔽粒子的不透明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树脂组合物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来制造夹层玻璃,则所得的夹层玻璃具有适合隐私保护的低可见光线透过率,而且也没有因微粒状无机粉末(特别是乳白剂)的凝聚或分散不良等而产生颜色不均的问题,此外,也不存在处于玻璃板和中间膜的界面上的微粒状无机粉末(特别是乳白剂)使界面的粘合性降低,并产生细小气泡的问题,并且可以一举解决以往的问题,并且本发明者进一步反复研究,从而完成第一发明。
也就是说,第一发明涉及
[1-1]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包含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和热线遮蔽微粒的不透明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
[1-2]前述[1-1]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微粒状无机粉末是碳酸钙或二氧化硅,
[1-3]前述[1-1]或[1-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热线遮蔽微粒是锡掺杂的氧化铟,以及
[1-4]一种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两片透明玻璃板之间,粘合有前述[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解决第二发明课题的方法)
上述第二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2-1]-[2-3]的发明达到。
即,
[2-1]的发明中所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特征在于,包含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的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
此外,[2-2]的发明中所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还含有热线遮蔽微粒。
此外,[2-3]的发明中所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两片透明玻璃板之间,粘合有前述[2-1]或[2-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解决第三发明课题的方法)
上述第三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3-1]-[3-3]的发明达到。
即,
[3-1]的发明中所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包含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的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和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B)至少两种层,这些层叠层在一起。
[3-2]的发明中所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在[3-1]的发明中,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和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B)的至少一种层含有热线遮蔽微粒。
此外,[3-3]的发明中所涉及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两片透明玻璃板之间,粘合有前述[3-1]或[3-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解决第四发明课题的方法)
上述第四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4-1]-[4-8]的发明达到。
即,
[4-1]的发明中所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由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和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叠层而形成。
此外,[4-2]的发明中所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在前述[4-1]的发明中,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是通过无机微粒进行着色的着色层。
此外,[4-3]的发明中所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在前述[4-1]或[4-2]所述的发明中,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膜是通过非彩色的无机微粒进行着色的着色层。
此外,[4-4]的发明中所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在前述[4-1]-[4-3]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以彩色或非彩色方式进行着色,并且是透明或不透明的。
此外,[4-5]的发明中所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在前述[4-1]-[4-4]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和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层的至少之一含有热线遮蔽微粒。
此外,[4-6]的发明中所涉及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在前述[4-1]-[4-5]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和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层通过透明聚乙烯醇缩醛层进行叠层。
此外,[4-7]的发明中所涉及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两片透明玻璃板之间,粘合有前述[4-1]或[4-6]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此外,[4-8]的发明中所涉及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在前述[4-7]的发明中,雾度值为20%以上。
即,本发明涉及
[1]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含有至少一层不透明的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层或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层。
[2]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包含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和热线遮蔽微粒的不透明的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
[3]前述[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微粒状无机粉末是碳酸钙或二氧化硅。
[4]前述[2]或[3]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热线遮蔽微粒是锡掺杂的氧化铟。
[5]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包含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的不透明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
[6]前述[5]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还含有热线遮蔽微粒。
[7]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由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的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和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B)的至少两种层叠层而形成。
[8]前述[7]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和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B)的至少之一含有热线遮蔽微粒。
[9]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包括叠层在一起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和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
[10]前述[9]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是通过无机微粒进行着色的着色层。
[11]前述[9]或[10]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是通过非彩色的无机微粒进行着色的着色层。
[12]前述[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以彩色或非彩色方式进行着色,并且是透明或不透明的。
[13]如前述[9]-[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和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层的至少之一含有热线遮蔽微粒。
[14]如前述[9]-[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和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层通过透明聚乙烯醇缩醛层进行叠层。
[15]一种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两片透明玻璃板之间,粘合有前述[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16]如前述[15]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雾度值为20%以上。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包括该中间膜所的夹层玻璃在隐私保护中显示出优异的性能。
(第一发明的效果)
使用第一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在隐私保护中显示出优异的性能,具有特别适合隐私保护的低可见光线透过率,即可见光线透过率为2.5%以下,并进一步在隔热性方面也优异。
此外,第一发明的夹层玻璃具有以下效果,即,其不仅具有适合隐私保护的低可见光线透过率,而且还不存在因微粒状无机粉末(特别是乳白剂)的凝聚或分散不良等而产生颜色不均的问题,此外,也不存在处于玻璃板和中间膜的界面上的微粒状无机粉末(特别是乳白剂)使界面的粘合性降低,并产生细小气泡这样的问题。
因此,第一发明的夹层玻璃,适合用于除汽车前玻璃以外的顶棚玻璃和侧面玻璃、建筑物的窗玻璃等之中,并特别适合用于需要隐私保护的玻璃。
(第二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二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包含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的中间膜通过微粒状无机粉末而显示出高隔音性。此外,由于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是不透明的,因此可以得到在遮光性方面也优异的夹层玻璃。
进一步,由于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所以尽管含有大量的增塑剂,也可以得到自粘合性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根据第二发明的通过非彩色的无机微粒进行着色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进一步具有可以得到谐调的色感的效果。
在第二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由于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因此使用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所得到的夹层玻璃适合用于除汽车前玻璃以外的顶棚玻璃和侧面玻璃、建筑物的窗玻璃等之中,并特别适合用于要求遮光性的场合。特别是,使用白色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由于其透光,但是无法目视辨认处于其背后的人或物,因此还特别适合用于采光窗、浴室门、阳台裙板等需要隐私保护的部分。
(第三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三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使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和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B)进行叠层,包括这些树脂层的中间膜通过微粒状无机粉末而显示出高隔音性。
并且,由于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和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B)的弹性差异,因此由树脂层间的内部摩擦效果而产生的声音能量可以作为热能而有效地转换吸收,特别是在2000-5000Hz附近的中高音域中,可以防止因符合效应而产生的隔音性降低。
此外,由于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是不透明的,因此可以得到在遮光性上也优异的夹层玻璃。
根据第三发明的通过非彩色的无机微粒进行着色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进一步具有可以得到协调的色感的效果。
在第三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由于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因此使用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所得到的夹层玻璃适合用于除汽车前玻璃以外的顶棚玻璃或侧面玻璃、建筑物的窗玻璃等之中,并特别适合用于要求遮光性的场合。特别是,使用白色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由于其透光,但是无法目视辨认处于其背后的人或物,因此还特别适合用于采光窗、浴室门、阳台腰板等需要隐私的部分。
(第四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四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使上述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和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进行叠层,包含这些树脂层的中间膜在遮光性方面优异,太阳光等从夹层玻璃入射的光线中,特别是热作用大的红外线(热线)由于不吸收或被反射而被遮蔽,并且可以抑制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的温度上升,同时抑制汽车内部或建筑物室内的温度上升,因此可以切实地防止隔音性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温度上升,并防止隔音性能降低。
根据第四发明的使用通过无机微粒进行着色的着色层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耐气候性更优异,并且不易产生雾度值等光学特性以及中间膜强度等的劣化。
根据第四发明的使用通过非彩色的无机微粒进行着色的着色层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进一步具有可以得到谐调色感的效果。
在第四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由于叠层有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因此通过使用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而得到的夹层玻璃适合用于除汽车前玻璃以外的顶棚玻璃或侧面玻璃、建筑物的窗玻璃等之中,并特别适合用于要求遮光性的场合。特别是使用白色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由于其透光,但是不能目视辨认处于其背后的人或物,因此还特别适合用于采光窗、浴室门、阳台裙板等需要隐私保护的部分。
在将第四发明的夹层玻璃作为汽车用途或建筑用途,使用于与屋外环境接触的部位时,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结构中,优选将上述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配置于屋外侧。
另外,在第四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使用以往公知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特别是使用两种可塑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作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将其叠层来使用时,通过粘弹性性质不同的各树脂层间的内部摩擦效果,声音能量可以有效地转化为热能并被吸收,特别是在2000-5000Hz附近的中高音域中,可以防止因符合效果导致的隔音性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特征在于,含有至少一层的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层或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层。
(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中,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使适当量的微粒状无机粉末分散混合在EVA树脂中而得到。
作为上述EVA树脂,可以是非交联型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树脂,此外,还可以是高温交联型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树脂。此外,还可以使用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皂化物这样的乙烯-乙酸乙烯改性物树脂作为EVA树脂。此处,为了得到上述各种EVA树脂,而采用公知的方法。
前述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按照JIS K 6730“乙烯·乙酸乙烯树脂试验方法”所测定的乙酸乙烯含量为20-40重量%。乙酸乙烯含量不到20重量%时,所得的中间膜变得过硬,并且与玻璃的粘合性或夹层玻璃的耐贯穿性下降。此外,如果乙酸乙烯含量超过40重量%,那么所得中间膜的断裂强度变得不足,并且夹层玻璃的耐冲击性变差。
作为EVA树脂组合物中所用的微粒状无机粉末,可以列举碳酸钙、氧化铝、高岭土、硅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镁、滑石、长石粉、云母、重晶石、碳酸钡、氧化钛、二氧化硅、玻璃珠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另外,上述微粒状无机粉末优选为乳白剂,更优选为碳酸钙或二氧化硅,并且最优选为碳酸钙。
EVA树脂组合物中所用的微粒状无机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1-100μm,并更优选为0.1-50μm。另外,它们的平均粒径可以通过使用光散射测定装置(例如,大塚电子公司制造的“DLS-6000AL”),并以Ar激光作为光源的动态光散射法进行测定。此外,前述微粒状无机粉末通常可以在相对于100重量份EVA树脂为0.3-30重量份的范围,并优选为0.5-20重量份的范围内使用,以得到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
(不透明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
前述不透明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通常可以通过使适当量的增塑剂和微粒状无机粉末分散混合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而得到。此外,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可以在相对于100重量份以往作为隔音性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使用的公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例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含有45重量份以上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中,分散混合适当量微粒状无机粉末。也就是说,不透明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可以是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并且相对于100重量份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含有45重量份以上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
作为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中所用的增塑剂,没有特别限定,并且可以使用通常作为这种中间膜使用的增塑剂的公知增塑剂。例如,可以适当使用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三甘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三甘醇-二正庚酸酯(3G7)、四甘醇-二-2-乙基己酸酯(4GO)、四甘醇-二正庚酸酯(4G7)、低聚乙二醇(oligoethylene glycol)-二-2-乙基己酸酯(NGO)等。通常,这些增塑剂可以在相对于100重量份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为25-70重量份的范围使用。
上述不透明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中所用的微粒状无机粉末也可以与前述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中所用的微粒状无机粉末相同。
此外,微粒状无机粉末通常可以在相对于100重量份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为0.3-30重量份的范围,优选0.5-20重量份的范围使用,以得到不透明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膜。
特别地,上述不透明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中,由于上述微粒状无机粉末大多为非彩色(白、浅灰、灰色、黑灰、黑),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谐调的色感。
(任意成分)
此外,在上述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或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添加遮光剂、各种着色剂(例如颜料或染料)等。
作为遮光剂,可以列举炭黑、红色氧化铁等。着色剂优选颜料,作为这样的颜料,可以列举将黑色颜料炭黑、红色颜料(C.I.Pigment red)、蓝色颜料(C.I.Pigment blue)和黄色颜料(C.I.Pigment yellow)混合所形成的暗红褐色的混合颜料等。
此外,在上述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或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可用于这种中间膜的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粘接力调整剂、增塑剂等各种添加剂。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例如,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例如,汽巴-嘉基(チバガイギ一)公司制造,商品名“TinuvinP”)、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例如,汽巴-嘉基公司制造,商品名“Tinuvin320”)、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例如,汽巴-嘉基公司制造,商品名“Tinuvin326”)、2-(2’-羟基-3’,5’-二戊基苯基)苯并三唑(例如,汽巴-嘉基公司制造,商品名“Tinuvin328”)等。此外,优选例如ADEKAARGUS公司制造的商品“ADEKASTABLA-57”等受阻胺系光稳定剂。
此外,作为抗氧剂,优选为叔丁基羟基甲苯(例如,住友化学公司制造的商品“Sumilizer BHT”)、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例如,汽巴-嘉基公司制造,商品“Irganox 1010”)等。
此外,作为粘接力调整剂,优选有机酸或无机酸的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
作为上述EVA树脂组合物中所用的增塑剂,可以列举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等邻苯二甲酸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OA)、己二酸二异癸酯(DIDA)等己二酸酯,癸二酸二丁酯(DBS)、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DOS)等癸二酸酯,磷酸三甲苯酯(TCP)、磷酸三辛酯(TOP)等磷酸酯,环氧化大豆油等。
此外,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只要包含前述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或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则没有特别限定,并且其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在其为多层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在包含前述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或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层上,进一步叠层多层包含组成相同或不同的EVA树脂组合物或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或其它不透明树脂组合物的层,此外,也可以叠层例如包含透明树脂组合物或隔音性树脂组合物的层。
考虑作为夹层玻璃的最小下限所必需的耐贯穿性和耐气候性时,在实用上,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总膜厚与通常的透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一样,优选0.3-1.6mm的膜厚范围。
包含上述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或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使用挤出机、塑度仪、捏合机、班伯里混合机、压延机辊筒等,对(I)上述EVA树脂、上述微粒状无机粉末和根据需要添加的各种添加剂、或(II)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上述增塑剂、上述微粒状无机粉末和根据需要添加的各种添加剂进行混炼,并通过挤出法、压延法、挤压法等常规制膜法将其制成片状。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可以通过与常规夹层玻璃制法相同的方法制造。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在至少两片透明玻璃板之间,夹入上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并将其通过挤压辊挤压或放入橡胶袋中进行减压抽吸,从而脱去残留在玻璃板和中间膜之间的空气,同时在约70-110℃下进行预粘接,制成叠层体,接着将该脱气的叠层体放入高压釜中或进行挤压,并在约120-150℃、约1-1.5MPa的压力下进行正式粘接。
另外,作为透明玻璃板,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透明玻璃板。因此,作为透明玻璃板,可以列举,例如浮法玻璃、热线吸收玻璃、磨光板玻璃、图案玻璃、嵌网玻璃、嵌线玻璃等各种无机玻璃;聚碳酸酯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等有机玻璃板。这些玻璃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同时使用。其中,特别优选使用热线吸收玻璃。另外,这些玻璃板的厚度可以根据用途适当选择,其没有特别限定,但希望一片的厚度为1-3mm。
如上所制造的本发明的夹层玻璃,具有适合隐私保护的低可见光线透过率。
(第一发明)
以下,对于本发明优选形式的第一发明进行说明。
第一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其特征在于,包含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和热线遮蔽微粒的不透明EVA树脂组合物。
在第一发明中,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使适当量的前述微粒状无机粉末和热线遮蔽微粒分散混合在前述EVA树脂中而得到。
作为第一发明中使用的微粒状无机粉末,可以列举碳酸钙、氧化铝、高岭土、硅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镁、滑石、长石粉、云母、重晶石、碳酸钡、氧化钛、二氧化硅、玻璃珠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另外,上述微粒状无机粉末优选为乳白剂,更优选碳酸钙或二氧化硅,并且最优选碳酸钙。
作为第一发明中使用的热线遮蔽微粒,例如,可以列举锡掺杂的氧化铟(ITO)、锑掺杂的氧化锡(ATO)、铝掺杂的氧化锌(AZO)、铟掺杂的氧化锌(IZO)、锡掺杂的氧化锌、硅掺杂的氧化锌、锑酸锌、六硼化镧、六硼化铈、金微粉、银微粉、铂微粉、铝微粉等,并特别优选ITO。
第一发明中使用的微粒状无机粉末或热线遮蔽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0.1-100μm,并进一步优选为0.1-50μm。另外,它们的平均粒径可以使用光散射测定装置(例如,大塚电子公司制造的“DLS-6000AL”),通过以Ar激光作为光源的动态光散射法测定。此外,前述微粒状无机粉末通常可以在相对于100重量份EVA树脂为0.3-30重量份的范围,优选0.5-20重量份的范围使用,以得到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前述热线遮蔽微粒可以在相对于100重量份EVA树脂通常为0.001-30重量份的范围,优选0.001-10重量份的范围,更优选0.005-5重量份的范围使用。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使用的微粒状无机粉末为碳酸钙时,该无机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0.5-10μm,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的碳酸钙含有率优选满足下式(1),并更优选满足下式(2)。
[数1]
中间膜的碳酸钙含有率(重量%)×中间膜厚度(mm)=1.0-3.0(1)
[数2]
中间膜的碳酸钙含有率(重量%)×中间膜厚度(mm)=1.5-2.5(2)
特别是,上述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中,由于微粒状无机粉末大多为非彩色(白、浅灰、灰色、黑灰、黑),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谐调的色感。
此外,在上述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中,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添加遮光剂、各种着色剂(例如颜料或染料)等。
此外,在上述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可用于这种中间膜的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粘接力调整剂、增塑剂等各种添加剂。
另外,第一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只要包含前述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即可,则没有特别限定,并且其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在其为多层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在包含前述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的层上,进一步叠层多层包含组成相同或不同的EVA树脂组合物或其它不透明树脂组合物的层,此外,也可以叠层例如包含透明树脂组合物或隔音性树脂组合物的层。
如果考虑作为夹层玻璃的最小下限所必需的耐贯穿性和耐气候性,那么在实用上,第一发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总膜厚与通常的透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一样,优选0.3-1.6mm的膜厚范围。
包含上述不透明的EVA树脂组合物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使用挤出机、塑度仪、捏合机、班伯里混合机、压延机辊筒等,对上述EVA树脂、上述微粒状无机粉末、上述热线遮蔽微粒和根据需要添加的各种添加剂进行混炼,并通过挤出法、压延法、挤压法等常规制膜法将其制成片状。
第一发明的夹层玻璃可以通过与常规夹层玻璃制法相同的方法制造。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在至少两片透明玻璃板之间,夹入上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并将其通过挤压辊挤压或放入橡胶袋中进行减压抽吸,从而脱去残留在玻璃板和中间膜之间的空气,同时在约70-110℃下进行预粘接,制成叠层体,接着将脱气的叠层体放入高压釜中或进行挤压,并在约120-150℃、约1-1.5MPa的压力下进行正式粘接。
另外,作为透明玻璃板,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透明玻璃板。作为这样的透明玻璃板,可以列举,例如浮法玻璃、热线吸收玻璃、磨光板玻璃、图案玻璃、嵌网玻璃、嵌线玻璃等各种无机玻璃;聚碳酸酯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等有机玻璃板。这些玻璃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同时使用。其中,特别优选使用热线吸收玻璃。另外,这些玻璃板的厚度,根据用途适当选择即可,其没有特别限定,但希望一片的厚度为1-3mm。
如上所制造的第一发明夹层玻璃,具有适合隐私保护的低可见光线透过率,也就是说,具有2.5%以下的可见光线透过率,甚至具有2%以下的可见光线透过率。此外,不存在由于微粒状无机粉末(特别是乳白剂)的凝聚或分散不良等导致颜色不均的问题,此外也不存在处于玻璃板和中间膜的界面上的微粒状无机粉末(特别是乳白剂)使界面的粘接性降低,并产生细小气泡的问题。
(第二发明)
以下,对于作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发明进行说明。
即,第二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其特征在于,包含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的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
此外,第二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还包含这样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特征在于,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还含有热线遮蔽微粒。
在第二发明中,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使适当量的增塑剂和微粒状无机粉末分散混合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而得到。此外,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可以在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以往作为隔音性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使用的公知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例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含有45重量份以上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中,分散混合有适当量微粒状无机粉末。即,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优选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并且相对于100重量份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含有45重量份以上的增塑剂。
另外,第二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也可以叠层多层组成不同的不透明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这种情况下,通过粘弹性性质不同的各树脂层间的内部摩擦效果有效地将声音能量转化为热能并吸收,特别是在2000-5000Hz附近的中高音域中,可以防止因符合效应导致的隔音性降低。
此外,在第二发明的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中,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添加热线遮蔽微粒。
在如上所得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两面粘合了透明玻璃的夹层玻璃的雾度值优选20%以上。特别优选50%以上,更优选60%以上。
如果上述雾度值低于20%,则可见光线的散射变少,所得的夹层玻璃的遮光性受损。
此外,作为第二发明中所用的微粒状无机粉末,可以列举碳酸钙、氧化铝、高岭土、硅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镁、滑石、长石粉、云母、重晶石、碳酸钡、氧化钛、二氧化硅、玻璃珠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此外,作为第二发明中所用的热线遮蔽微粒,可以列举锡掺杂的氧化铟(ITO)、锑掺杂的氧化锡(ATO)、铝掺杂的氧化锌(AZO)、铟掺杂的氧化锌(IZO)、锡掺杂的氧化锌、硅掺杂的氧化锌、锑酸锌、六硼化镧、六硼化铈、金微粉、银微粉、铂微粉、铝微粉等。
第二发明中所用的微粒状无机粉末或热线遮蔽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1-100μm,更优选为1-50μm。另外,它们的平均粒径可以使用光散射测定装置(例如,大塚电子公司制造的“DLS-6000AL”),并通过以Ar激光作为光源的动态光散射法测定。此外,微粒状无机粉末通常可以在相对于100重量份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为0.3-30重量份的范围,优选0.5-20重量份的范围使用,以得到不透明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膜。热线遮蔽微粒可以在相对于100重量份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通常为0.001-30重量份的范围,优选0.001-10重量份的范围,更优选0.005-5重量份的范围使用。
特别地,第二发明中所用的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中,由于上述微粒状无机粉末很多为非彩色(白、浅灰、灰色、黑灰、黑),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协调的色感。
考虑作为夹层玻璃下限所必需的耐贯穿性和耐气候性时,在实用上,第二发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总膜厚与通常的透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一样,优选0.3-1.6mm的膜厚范围。
上述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使用挤出机、塑度仪、捏合机、班伯里混合机、压延机辊筒等,对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上述增塑剂和根据需要而添加的各种添加剂进行混炼,并通过挤出法、压延法、挤压法等常规制膜法将其制成片状。
第二发明的夹层玻璃可以通过与常规夹层玻璃制法相同的方法制造。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在至少两片透明玻璃板之间,夹入上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并将其通过挤压辊挤压或放入橡胶袋中进行减压抽吸,从而脱去残留在玻璃板和中间膜之间的空气,同时在约70-110℃下预粘接,制成叠层体,接着将脱气的叠层体放入高压釜中或进行挤压,并在约120-150℃、约1-1.5MPa的压力下进行正式粘接。
另外,作为透明玻璃板,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通常所用的透明玻璃板。作为这样的透明玻璃板,可以列举,例如浮法玻璃、热线吸收玻璃、磨光板玻璃、图案玻璃、嵌网玻璃、嵌线玻璃等各种无机玻璃;聚碳酸酯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等有机玻璃板。这些玻璃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同时使用。其中,特别优选使用热线吸收玻璃。另外,这些玻璃板的厚度,根据用途适当选择即可,其没有特别限定,但希望一片的厚度为1-3mm。
(第三发明)
第三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至少包括: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的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和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B)两种层,这些层叠层在一起。
在第三发明中,作为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中所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在以往用作隔音性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公知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膜中所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并特别优选使用上述专利第2703471号公报中所述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中所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
也就是说,优选使用由碳原子数为4-6的醛使聚乙烯醇进行缩醛化而得到,并且乙酸乙烯酯成分(残存乙酰基)为8-30mol%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a)。
此外,第三发明中所用的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优选包含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并且该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优选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并且相对于100重量份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含有45重量份以上的增塑剂。
因此,第三发明的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可以通过至少使适当量的微粒状无机粉末分散混合在上述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的树脂组合物中而得到。此外,除增塑剂和微粒状无机粉末以外,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热线遮蔽微粒、遮光剂、紫外线吸收剂、各种染料、颜料等。
另外,树脂层(A)也可以由多层薄膜叠层而形成。例如,在第三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上,使用以往公知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特别是两种可塑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作为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并将其叠层使用时,通过粘弹性性质不同的各树脂层间的内部摩擦效果将声音能量转化作为热能并吸收,特别是在2000-5000Hz附近的中高音域中,可以防止因符合效应导致的隔音性降低。
此外,在第三发明中,可以通过使适当量的增塑剂和微粒状无机粉末分散混合在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中,制成不透明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也可以是进一步添加了热线遮蔽微粒、遮光剂、各种染料、颜料等的不透明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
在第三发明中,至少将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和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B)两种层进行叠层,并将叠层体作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使用。
作为该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B)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以下构成,即,在以往用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公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分散混合了适当量增塑剂的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构成。特别优选使用包含用碳原子数为3-4的醛使聚乙烯醇进行缩醛化而得到的,并且乙酸乙烯酯成分(残存乙酰基)为14mol%以下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b)和增塑剂的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B)。在形成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B)的树脂组合物中,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添加热线遮蔽微粒、各种染料、颜料等。
第三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为必要成分,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之间叠层聚乙烯醇缩醛以外的树脂层(C)。例如,作为树脂层(C),可以列举聚酯、聚氨酯、乙烯乙酸乙烯酯等树脂层。
第三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的上述树脂层(A)、(B)、(C)的叠层顺序,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树脂层(A)为中间层,至少一层树脂层(B)形成最表面层,可以使用(B)/(A)/(B)、(B)/(A)、(B)/(C)/(A)/(B)、(B)/(C)/(A)/(C)/(B)等任意结构。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操作性考虑,优选树脂层(B)形成最外层这种结构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在如上所得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两面粘合了透明玻璃形成的夹层玻璃的雾度值优选20%以上。特别优选50%以上,更优选60%以上。
如果上述雾度值低于20%,则可见光线的散射变少,所得的夹层玻璃的遮光性受损。
此外,作为第三发明中所用的微粒状无机粉末,可以列举碳酸钙、氧化铝、高岭土、硅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镁、滑石、长石粉、云母、重晶石、碳酸钡、氧化钛、二氧化硅、玻璃珠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作为第三发明中所用的热线遮蔽微粒,可以列举锡掺杂的氧化铟(ITO)、锑掺杂的氧化锡(ATO)、铝掺杂的氧化锌(AZO)、铟掺杂的氧化锌(IZO)、锡掺杂的氧化锌、硅掺杂的氧化锌、锑酸锌、六硼化镧、六硼化铈、金微粉、银微粉、铂微粉、铝微粉等。作为遮光剂,可以列举炭黑、红色氧化铁等。作为颜料,可以列举将黑色颜料炭黑、红色颜料(C.I.Pigment red)、蓝色颜料(C.I.Pigment blue)和黄色颜料(C.I.Pigment yellow)这4种混合所形成的暗红褐色的混合颜料等。
第三发明中所用的微粒状无机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100μm,并进一步优选为1-50μm。另外,它们的平均粒径可以使用光散射测定装置(例如,大塚电子公司制造的“DLS-6000AL”),并通过以Ar激光作为光源的动态光散射法测定。此外,微粒状无机粉末通常可以在相对于100重量份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为0.3-30重量份的范围,并优选为0.5-20重量份的范围使用,以得到不透明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膜。热线遮蔽微粒可以在相对于100重量份聚乙烯醇缩醛树脂通常为0.001-30重量份的范围,优选为0.001-10重量份的范围,更优选为0.005-5重量份的范围使用。
特别地,在上述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中,由于上述微粒状无机粉末大多为非彩色(白、浅灰、灰色、黑灰、黑),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谐调的色感。
考虑作为夹层玻璃最小下限所必需的耐贯穿性和耐气候性时,在实用上,第三发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总膜厚与通常的透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一样,通常优选0.3-1.6mm的膜厚范围。
上述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使用挤出机、塑度仪、捏合机、班伯里混合机、压延机辊筒等对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上述增塑剂和根据需要而添加的各种添加剂进行混炼,并通过挤出法、压延法、挤压法等常规制膜法将其制成片状。
此外,上述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使用挤出机、塑度仪、捏合机、班伯里混合机、压延机辊筒等,对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上述微粒状无机粉末、上述增塑剂、上述乳白剂、热线遮蔽微粒、遮光剂、各种染料等无机微粒和根据需要而添加的各种添加剂进行混炼,并通过挤出法、压延法、挤压法等常规制膜法将其制成片状。
第三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可以通过使上述分别制膜的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和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重合,并通过加热加压而使其一体化的方法进行制造。此外,可以通过使用多层挤出法使上述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的制膜用树脂配合物和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的制膜用树脂配合物以及根据需要的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的制膜用树脂配合物进行一体化的制膜方法进行制造。此外,作为其它方法,可以通过使上述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和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以及根据需要的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重合在两片玻璃板之间,并通过加热加压使其一体化,并在制造夹层玻璃的同时制膜的方法进行制造。
第三发明的夹层玻璃,可以通过与常规夹层玻璃制法相同的方法制造。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在至少两片透明玻璃板之间,夹入上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并将其通过挤压辊挤压或放入橡胶袋中进行减压抽吸,从而脱去残留在玻璃板和中间膜之间的空气,同时在约70-110℃下预粘接,制成叠层体,接着将脱气的叠层体放入高压釜中或进行挤压,并在约120-150℃、约1-1.5MPa的压力下进行正式粘接。
另外,作为透明玻璃板,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通常所用的透明玻璃板。作为这样的透明玻璃板,可以列举,例如浮法玻璃、热线吸收玻璃、磨光板玻璃、图案玻璃、嵌网玻璃、嵌线玻璃等各种无机玻璃;聚碳酸酯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等有机玻璃板。这些玻璃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同时使用。其中,特别优选使用热线吸收玻璃。另外,这些玻璃板的厚度,根据用途适当选择即可,其没有特别限定,但希望一片的厚度为1-3mm。
(第四发明)
第四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包括叠层在一起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和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
在第四发明中,作为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没有特别限定,其可以使用以往用作隔音性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公知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特别优选使用上述专利第2703471号公报中所述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
也就是说,特别优选使用包含用碳原子数为4-6的醛使聚乙烯醇进行缩醛化而得到的,并且乙酸乙烯酯成分(残存乙酰基)为8-30mol%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a)和增塑剂的至少一种树脂层作为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
此外,上述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优选包含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并且该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优选相对于100重量份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含有45重量份以上增塑剂。
此外,在第四发明中,作为构成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用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公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因此,可以通过使适当量的增塑剂和无机微粒(着色剂)分散混合在这种树脂中,制成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特别是,优选使用包含通过碳原子数为3-4的醛使聚乙烯醇进行缩醛化而得到的,并且乙酸乙烯酯成分(残存乙酰基)为14mol%以下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b)和增塑剂、乳白剂、热线遮蔽微粒、遮光剂、各种染料、颜料等无机微粒(着色剂)的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B)。
此外,在将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着色的情况下,只要含有乳白剂、热线遮蔽微粒、遮光剂、各种染料、颜料等无机微粒(着色剂)即可。
在第四发明中,使用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和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B)的叠层体作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但也可以在其上面再叠层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作为这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通过将适当量的增塑剂分散混合在以往用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公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而形成的树脂层。特别是,优选使用包含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b)和增塑剂的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C)。
在第四发明中,以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为必要成分,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在二者之间叠层树脂层(C),由此可以得到第四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作为该叠层顺序,只要树脂层(A)和树脂层(B)至少各自具有1层,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B)/(A)/(B)、(B)/(A)/(C)、(A)/(C)/(B)、(C)/(A)/(C)/(B)等任意结构。其中,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操作性考虑,特别优选树脂层(B)或树脂层(C)形成最外层这种结构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在如上所得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两面粘合透明玻璃,制成夹层玻璃,该夹层玻璃的雾度值优选为20%以上。特别优选50%以上,更优选60%以上。如果上述雾度值低于20%,则可见光线的散射变少,所得的夹层玻璃的遮光性受损,并且改善因太阳光照射导致的隔音性能下降的效果变小。
此外,作为上述乳白剂,可以列举碳酸钙、氧化铝、高岭土、硅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镁、滑石、长石粉、云母、重晶石、碳酸钡、氧化钛、二氧化硅、玻璃珠等。作为热线遮蔽微粒,可以列举锡掺杂的氧化铟(ITO)、锑掺杂的氧化锡(ATO)、铝掺杂的氧化锌(AZO)、铟掺杂的氧化锌(IZO)、锡掺杂的氧化锌、硅掺杂的氧化锌、锑酸锌、六硼化镧、六硼化铈、金微粉、银微粉、铂微粉、铝微粉等。作为遮光剂,可以列举炭黑、红色氧化铁等。作为颜料,可以列举将黑色颜料炭黑、红色颜料(C.I.Pigment red)、蓝色颜料(C.I.Pigment blue)和黄色颜料(C.I.Pigment yellow)这4种混合所形成的暗红褐色的混合颜料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从耐气候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无机微粒。
这些乳白剂、热线遮蔽微粒、遮光剂、各种颜料等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1-100μm,更优选1-50μm。另外,它们的平均粒径可以使用光散射测定装置(例如,大塚电子公司制造的“DLS-6000AL”),并以通过Ar激光作为光源的动态光散射法进行测定。此外,这些乳白剂、遮光剂、各种颜料等无机微粒通常可以在相对于100重量份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为0.3-30重量份的范围,优选0.5-20重量份的范围内使用,以得到不透明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膜。此外,热线遮蔽微粒可以在相对于100重量份聚乙烯醇缩醛树脂通常为0.001-30重量份的范围,优选为0.001-10重量份的范围,更优选0.005-5重量份的范围使用。
特别地,上述不透明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优选通过上述无机微粒进行着色的着色膜。此外,由于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是通过非彩色(白、浅灰、灰色、黑灰、黑)的无机微粒进行着色的着色膜,因此可以得到协调的色感,因此优选。
另外,在上述各种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中,可以含有在这种中间膜中所用的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和粘接力调整剂等各种添加剂。
考虑作为夹层玻璃的最小下限所必需的耐贯穿性和耐气候性时,在实用上,第四发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总膜厚与通常的透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一样,优选0.3-1.6mm的膜厚范围。
上述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使用挤出机、塑度仪、捏合机、班伯里混合机、压延机辊筒等,对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上述增塑剂和根据需要而添加的各种添加剂进行混炼,并通过挤出法、压延法、挤压法等常规制膜法将其制成片状。
此外,上述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而得到,使用挤出机、塑度仪、捏合机、班伯里混合机、压延机辊筒等,对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上述增塑剂、上述乳白剂、热线遮蔽微粒、遮光剂、各种颜料等无机微粒和根据需要而添加的各种添加剂进行混炼,并通过挤出法、压延法、挤压法等常规制膜法将其制成片状。
第四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使上述分别制膜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以及根据需要的不透明或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重合,通过加热加压而使其一体化。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使用多层挤出法使上述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的制膜用树脂配合物、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的制膜用树脂配合物以及根据需要的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的制膜用树脂配合物进行一体化来制膜。此外,作为其它方法,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使上述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和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以及根据需要的不透明或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重合在两片玻璃板之间,并通过加热加压使其一体化,并在制造夹层玻璃的同时制膜。
第四发明的夹层玻璃可以通过与常规夹层玻璃制法相同的方法制造。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在至少两片透明玻璃板之间,夹入上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并将其通过挤压辊挤压或放入橡胶袋中进行减压抽吸,从而脱去残留在玻璃板和中间膜之间的空气,同时在约70-110℃下预粘合,制成叠层体,接着将脱气的叠层体放入高压釜中或进行挤压,并在约120-150℃、约1-1.5MPa的压力下进行正式粘接。
另外,作为透明玻璃板,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通常所用的透明玻璃板。作为这样的透明玻璃板,可以列举,例如浮法玻璃、热线吸收玻璃、磨光板玻璃、图案玻璃、嵌网玻璃、嵌线玻璃等各种无机玻璃;聚碳酸酯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等有机玻璃板。这些玻璃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同时使用。其中,特别优选使用热线吸收玻璃。另外,这些玻璃板的厚度,根据用途适当选择即可,其没有特别限定,但希望一片的厚度为1-3mm。
包括上所得到的第一发明-第四发明的本发明夹层玻璃的雾度值优选为20%以上。特别优选50%以上,更优选60%以上。
如果上述雾度值低于20%,则可见光线的散射变少,所得的夹层玻璃的遮光性受损。
实施例
以下,通过列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第一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1)
(1)夹层玻璃用中间膜A-1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作为EVA树脂的乙酸乙烯含量为26重量%的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树脂(Ultrathene634,东曹公司制造)、6重量份作为微粒状无机粉末的微粒状碳酸钙粉末(平均粒径3μm)、和0.25重量份作为热线遮蔽微粒的ITO微粒(三菱综合材料(マテリアル)公司制造,平均粒径0.03μm)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40mm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A-1。
(2)夹层玻璃的制作
使用上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A-1,并在其两侧夹持两片透明的浮法玻璃板(纵30cm×横30cm×厚度2.5mm),再将其放入橡胶袋中,在2.6kPa的真空度下脱气20分钟后,脱气后直接转移至90℃的烘箱中,再在90℃下保持30分钟,同时进行真空挤压。对如上预压合后的夹层玻璃,在空气式高压釜中,并在135℃、1.2MPa压力的条件下进行20分钟压合,由此进行夹层玻璃的制作。
(实施例1-2)
(1)夹层玻璃用中间膜A-2的制作
除了使用5重量份微粒状二氧化硅粉末(平均粒径5μm)代替6重量份微粒状碳酸钙作为微粒状无机粉末外,与实施例1-1同样进行,并得到平均膜厚为0.40mm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A-2。
(2)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A-2代替夹层玻璃用中间膜A-1外,和实施例1-1同样制作夹层玻璃。
(比较例1-1)
(1)夹层玻璃用中间膜B的制作
除了不使用热线遮蔽微粒和微粒状无机粉末外,与实施例1-1同样制作平均膜厚为0.40mm且不含微粒状无机粉末和热线遮蔽微粒的透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B。
(2)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B代替夹层玻璃用中间膜A-1外,通过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制作夹层玻璃。
(评价)
对于在上述实施例1-1~1-2和比较例1-1中所得到的夹层玻璃,通过下述方法进行雾度值、可见光透过率(Tv)、日照透过率(Te)和日照反射率(Re)的测定。
此外,对于实施例的夹层玻璃,目视观察有无微粒状无机粉末(特别是乳白剂)的凝聚和分散不良等、有无颜色不均,以及在玻璃板和中间膜的界面上是否产生细小气泡。
结果示于表1。
(1)雾度值的测定
按照JIS K 6714“航空器用甲基丙烯酸树脂板”,使用积分式浊度计(东京电色公司制造),测定对340-1800nm光线的雾度值。
(2)可见光透过率(Tv)、日照透过率(Te)和日照反射率(Re)的测定
使用直记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公司制造的“UV3100”),并按照JISZ 8722和JIS R 3106,求出380-780nm的可见光透过率(Tv)、300-2100nm的日照透过率(Te)和300-2100nm的日照反射率(Re)。
[表1]
  实施例1-1   实施例1-2   比较例1-1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A-1   A-2   B
  EVA树脂   100   100   100
  碳酸钙   6   -   -
  二氧化硅   -   5   -
  ITO微粒   0.25   0.25   -
  膜厚(mm)   0.40   0.40   0.40
  夹层玻璃的雾度值(%)   91.0   51   0.5
  可见光透过率(Tv)   61   69   49
  日照透过率(Te)   49   59   79
  日照反射率(Re)   10   7   7
  有无颜色不均   无   无   -
  是否产生细小气泡   未产生   未产生   -
(第二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2-1)
(1)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a)和夹层玻璃用中间膜A-1的制作
在2890重量份的纯水中,加入191重量份平均聚合度为1700、皂化度为88.1mol%的聚乙烯醇,并加热溶解。将该反应体系调节温度至12℃,加入201重量份35重量%的盐酸催化剂和148重量份正丁醛,保持该温度,使反应物析出。然后,将反应体系在45℃下保持3小时,结束反应,用过量的水进行洗涤,冲洗掉未反应的正丁醛,并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盐酸催化剂,再经过2小时过量水的水洗以及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a)。该树脂(a)的平均缩丁醛化度为63.8mol%,乙酸乙烯酯成分为11.9mol%。
将100重量份上述树脂(a)、51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5重量份作为微粒状无机粉末且平均粒径为5μm的二氧化硅粉末、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和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混合,并用混炼辊中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9mm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A-1。
(2)夹层玻璃的制作
使用上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A-1,并在其两侧夹持两片透明的浮法玻璃板(纵30cm×横30cm×厚度2.5mm),再将其放入橡胶袋中,在2.6kPa的真空度下脱气20分钟后,脱气后直接转移至90℃的烘箱中,再在90℃下保持30分钟,同时进行真空挤压。对如上预压合的夹层玻璃,在空气式高压釜中,于135℃、1.2MPa压力的条件下进行20分钟压合,由此进行夹层玻璃的制作。
(实施例2-2)
(1)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b)和夹层玻璃用中间膜B-1的制作
在2890重量份的纯水中,加入191重量份平均聚合度为1700、皂化度为98.5mol%的聚乙烯醇,并加热溶解。将该反应体系调节温度至12℃,加入201重量份35重量%的盐酸催化剂和165重量份正丁醛,保持该温度,使反应物析出。然后,将反应体系在45℃下保持3小时,结束反应,用过量的水进行洗涤,冲洗掉未反应的正丁醛,并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盐酸催化剂,再经过2小时过量水的水洗以及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b)。该树脂(b)的平均缩丁醛化度为71.0mol%,乙酸乙烯酯成分为1.5mol%。
将100重量份上述树脂(b)、51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和6.5重量份作为微粒状无机粉末且平均粒径为3μm的碳酸钙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90mm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B-1。
(2)夹层玻璃的制作
使用上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B-1,并使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进行夹层玻璃的制作。
(比较例2-1)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B-2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上述树脂(b)、51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和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90mm且不含微粒状无机粉末的透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B-2。
使用上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B-2,通过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进行夹层玻璃的制作。
(实施例2-3)
(1)夹层玻璃用中间膜A-2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上述实施例2-1的树脂(a)、51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0.5重量份作为热线遮蔽微粒的ITO微粒(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制造)、5重量份作为微粒状无机粉末且平均粒径为5μm的二氧化硅粉末、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和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9mm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A-2。
(2)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A-2代替夹层玻璃用中间膜A-1外,和实施例2-1同样进行,得到夹层玻璃。
(实施例2-4)
(1)夹层玻璃用中间膜B-3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上述实施例2-2的树脂(b)、51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1重量份作为热线遮蔽微粒的ITO微粒(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制造)、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6.5重量份作为微粒状无机粉末且平均粒径为3μm的碳酸钙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90mm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B-3。
(2)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B-3代替夹层玻璃用中间膜B-1外,和实施例2-2同样制作夹层玻璃。
(评价)
对于在上述实施例2-1、2-2和比较例2-1中所得到的夹层玻璃,通过下述方法进行雾度值和损失系数的测定。并且对于在上述实施例2-1、2-2和比较例2-1中所得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通过下述方法进行自粘合力的测定。其结果示于表2
此外,对于在上述实施例2-3和2-4中所得到的夹层玻璃,通过下述方法进行雾度值、损失系数和自粘合力的测定,并且进一步通过下述方法进行可见光透过率(Tv)、日照透过率(Te)和日照反射率(Re)的测定。其结果示于表3。
(1)雾度值的测定
按照JIS K 6714“航空器用甲基丙烯酸树脂板”,使用积分式浊度计(东京电色公司制造),测定对340-1800nm光线的雾度值。
(2)损失系数的测定
从夹层玻璃上切出试料(宽25mm×长300mm),在20℃的恒温层中使用阻尼试验用振动发生器(振研公司制造的振动激励器“G21-005D”)对该试料进行振动激励,通过机械阻抗放大器(理音(リオン)公司制造的“XG-81”)增大由此得到的振动特性,并使用FFT频谱分析仪(横河惠普(ヒユ一レツトパツカ一ド)公司制造的“FFT频谱分析仪HP 3582A”)解析该振动频谱,求出在2000-3000Hz频率范围中所具有的峰的损失系数。该损失系数越高,则表示隔音性越优异。
(3)自粘合力的测定
在23℃×50%RH的条件下,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上切出2片试料(宽10mm×长100mm),将这两片中间膜重合并使之位置重叠后,在该试料上沿长度方向使2kg的辊轴往返两次,以进行压合。在所得试验片的一侧粘贴上双面胶带,通过该双面胶带将试验片固定在SUS制造的固定板上,并以500mm/分钟的剥离速度进行180度剥离试验,测定剥离强度。
(4)可见光透过率(Tv)、日照透过率(Te)和日照反射率(Re)的测定
使用直记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公司制造的“UV3100”),并按照JISZ 8722和JIS R 3106,求出380-780nm的可见光透过率(Tv)、300-2100nm的日照透过率(Te)和300-2100nm的日照反射率(Re)。
[表2]
  实施例2-1  实施例2-2   比较例2-1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A-1  B-1   B-2
  树脂(a)   100  -   -
  树脂(b)   -  100   100
  3GH   51  51   51
  紫外线吸收剂   0.1  0.1   0.1
  抗氧剂   0.1  0.1   0.1
  二氧化硅   5  -   -
  碳酸钙   -  6.5   -
  膜厚(mm)   0.9  0.9   0.9
  夹层玻璃的雾度值(%)   50  87   0.4
  损失系数   0.27  0.29   0.26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自粘合力(N/cm)   1.9  1.6   7
由表2可知,如实施例2-1、2-2所述,使用含有二氧化硅粉末或碳酸钙粉末等无机粉末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与使用不含无机粉末的比较例2-1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相比,可以得到高损失系数。也就是说,可知其隔音性高。
此外可知,含有二氧化硅粉末和碳酸钙粉末等无机粉末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由于中间膜之间的自粘合力低,因此,在保管中和操作时不易产生粘连。
[表3]
  实施例2-3  实施例2-4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A-2  B-3
  树脂(a)   100  -
  树脂(b)   -  100
  3GH   51  51
  ITO   0.5  1
  紫外线吸收剂   0.1  0.1
  抗氧剂   0.1  0.1
  二氧化硅   5  -
  碳酸钙   -  6.5
  膜厚(mm)   0.9  0.9
  夹层玻璃的雾度值(%)   55  93
  损失系数   0.28  0.27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自粘合力(N/cm) 1.8 1.6
  可见光透过率(Tv)   67  58
  日照透过率(Te)   54  44
  日照反射率(Re)   8  11
(第三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3-1)
(1)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a)和夹层玻璃用中间膜A-1的制作
在2890重量份的纯水中,加入191重量份平均聚合度为1700、皂化度为88.1mol%的聚乙烯醇,并加热溶解。将该反应体系调节温度至12℃,加入201重量份35重量%的盐酸催化剂和148重量份正丁醛,保持该温度,使反应物析出。然后,将反应体系在45℃下保持3小时,结束反应,用过量的水进行洗涤,冲洗掉未反应的正丁醛,并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盐酸催化剂,再经过2小时过量水的水洗以及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a)。该树脂(a)的平均缩丁醛化度为63.8mol%,乙酸乙烯酯成分为11.9mol%。
将100重量份上述树脂(a)、55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8重量份作为微粒状无机粉末且平均粒径为5μm的二氧化硅粉末、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和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2mm的树脂层A-1。
(2)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b)和树脂层B的制作
在2890重量份的纯水中,加入191重量份平均聚合度为1700、皂化度为98.9mol%的聚乙烯醇,并加热溶解。将该反应体系调节温度至12℃,加入201重量份35wt%的盐酸催化剂和152重量份正丁醛,保持该温度,使反应物析出。然后,将反应体系在45℃下保持3小时,结束反应,用过量的水进行洗涤,冲洗掉未反应的正丁醛,并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盐酸催化剂,再经过2小时过量水的水洗以及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b)。该树脂(b)的平均缩丁醛化度为68.0mol%,乙酸乙烯酯成分为1.1mol%。
将100重量份上述树脂(b)、4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和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3mm的树脂层B。
(3)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使用上述树脂层A-1、B,按照树脂层B/树脂层A-1/树脂层B的顺序将其重叠,并在两侧夹持两片透明的浮法玻璃板(纵30cm×横30cm×厚度2.5mm),再将其放入橡胶袋中,在2.6kPa的真空度下透气20分钟后,脱气后直接转移至90℃的烘箱中,再在90℃下保持30分钟,同时进行真空挤压。对如上预压合的夹层玻璃,在空气式高压釜中,于135℃、1.2MPa压力的条件下进行20分钟压合,由此同时进行中间膜的制造和夹层玻璃的制造,并且同时进行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实施例3-2)
(1)树脂层A-2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上述树脂(a)、4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和10重量份作为微粒状无机粉末且平均粒径为3μm的碳酸钙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20mm的树脂层A-2。
(2)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树脂层A-2和B,并按照树脂层B/树脂层A-2/树脂层B的顺序进行重叠外,使用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同时进行中间膜的制造和夹层玻璃的制造。
(比较例3-1)
(1)树脂层A-3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上述树脂(a)、55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和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20mm且不含微粒状无机粉末的透明树脂层A-3。
除了使用上述树脂层A-3和B,按照树脂层B/树脂层A-3/树脂层B的顺序将其重叠以外,通过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同时进行中间膜的制造和夹层玻璃的制造。
(实施例3-3)
(1)树脂层A-4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上述树脂(a)、6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3重量份作为热线遮蔽微粒的ITO微粒(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制造)、8重量份作为微粒状无机粉末且平均粒径为5μm的二氧化硅粉末、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和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2mm的树脂层A-4。
(2)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树脂层A-4代替树脂层A-1外,与实施例3-1同样地制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实施例3-4)
(1)树脂层B’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上述实施例3-1的树脂(b)、4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1重量份作为热线遮蔽微粒的ITO微粒(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制造)、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和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3mm的树脂层B’。
(2)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树脂层B’代替树脂层B外,与实施例3-1同样地制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实施例3-5)
(1)树脂层A-5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上述实施例3-1的树脂(a)、6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5重量份作为热线遮蔽微粒的ITO微粒(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制造)、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10重量份作为微粒状无机粉末且平均粒径为3μm的碳酸钙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20mm的树脂层A-5。
(2)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树脂层A-5代替树脂层A-2外,与实施例3-2同样地制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实施例3-6)
除了使用实施例3-4中所制作的树脂层B’代替树脂层B外,与实施例3-2同样地制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评价)
对于在上述实施例3-1、3-2和比较例3-1中所得到的夹层玻璃,通过下述方法进行雾度值和损失系数的测定。其结果示于表4。
此外,对于在上述实施例3-3~3-6中所得到的夹层玻璃,通过下述方法进行雾度值和损失系数的测定,并且进一步通过下述方法进行可见光透过率(Tv)、日照透过率(Te)和日照反射率(Re)的测定。其结果示于表5。
(1)雾度值的测定
按照JIS K 6714“航空器用甲基丙烯酸树脂板”,使用积分式浊度计(东京电色公司制造),测定对340-1800nm光线的雾度值。
(2)损失系数的测定
从夹层玻璃上切出试料(宽25mm×长300mm),在20℃的恒温层中使用阻尼试验用振动发生器(振研公司制造的振动激励器“G21-005D”)对该试料进行振动激励,通过机械阻抗放大器(理音公司制造的“XG-81”)增大由此得到的振动特性,并使用FFT频谱分析仪(横河惠普公司制造的“FFT频谱分析仪HP 3582A”)解析该振动频谱,求出在2000-3000Hz频率范围中所具有的峰的损失系数。该损失系数越高,则表示隔音性越优秀。
(3)可见光透过率(Tv)、日照透过率(Te)和日照反射率(Re)的测定
使用直记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公司制造的“UV3100”),并按照JISZ 8722和JIS R 3106,求出380-780nm的可见光透过率(Tv)、300-2100nm的日照透过率(Te)和300-2100nm的日照反射率(Re)。
[表4]
  实施例3-1  实施例3-2   比较例3-1
  隔音性树脂层A   A-1  A-2   A-3
  树脂(a)   100  100   100
  3GH   55  55   55
  紫外线吸收剂   0.1  0.1   0.1
  抗氧剂   0.1  0.1   0.1
  二氧化硅   8  -   -
  碳酸钙   -  10   -
  膜厚(mm)   0.2  0.2   0.2
  透明树脂层B   B  B   B
  树脂(b)   100  100   100
  3GH   40  40   40
  紫外线吸收剂   0.1  0.1   0.1
  抗氧剂   0.1  0.1   0.1
  膜厚(mm)   0.3  0.3   0.3
  叠层结构   B/A/B  B/A/B   B/A/B
  中间膜厚度(mm)   0.8  0.8   0.8
  夹层玻璃雾度值(%)   51  88   0.4
  损失系数   0.42  0.43   0.38
由表4可知,如实施例3-1、3-2所述,将含有二氧化硅粉末或碳酸钙粉末等无机粉末作为微粒状无机粉末的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和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B)进行叠层所得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与将不含无机粉末树脂层进行叠层所得到的比较例3-1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相比,可以得到高损失系数。也就是说,可知其隔音性优异。
[表5]
  实施例3-3   实施例3-4   实施例3-5   实施例3-6
 隔音性树脂层A   A-4   A-1   A-5   A-2
  树脂(a)   100   100   100   100
  3GH   60   55   60   55
  ITO   3   -   5   -
  紫外线吸收剂   0.1   0.1   0.1   0.1
  抗氧剂   0.1   0.1   0.1   0.1
  二氧化硅   8   8   -   -
  碳酸钙   -   -   10   10
  膜厚(mm)   0.2   0.2   0.2   0.2
 透明树脂层B(B’)   B   B’   B   B’
  树脂(b)   100   100   100   100
  3GH   40   40   40   40
  ITO   -   1   -   1
  紫外线吸收剂   0.1   0.1   0.1   0.1
  抗氧剂   0.1   0.1   0.1   0.1
  膜厚(mm)   0.3   0.3   0.3   0.3
 叠层结构   B/A/B   B’/A/B’   B/A/B   B’/A/B’
 中间膜厚度(mm)   0.8   0.8   0.8   0.8
 雾度值(%)   50   52   87   88
 损失系数   0.44   0.41   0.45   0.43
 可见光透过率(Tv)   68   67   61   62
 日照透过率(Te)   56   54   46   47
 日照反射率(Re)   9   8   10   10
(第四发明)
(实施例4-1)
(1)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a)和树脂层A-1的制备
在2890重量份的纯水中,加入191重量份平均聚合度为1700、皂化度为88.1mol%的聚乙烯醇,并加热溶解。将该反应体系调节温度至12℃,加入201重量份35重量%的盐酸催化剂和148重量份正丁醛,保持该温度,使反应物析出。然后,将反应体系在45℃下保持3小时,结束反应,用过量的水进行洗涤,冲洗掉未反应的正丁醛,并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盐酸催化剂,再经过2小时过量水的水洗以及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a)。该树脂(a)的平均缩丁醛化度为63.8mol%,乙酸乙烯酯成分为11.9mol%。
将100重量份上述树脂(a)、55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汽巴-嘉基公司制造,商品名“TinuvinP”)、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住友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Sumilizer BHT”)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15mm的树脂层A-1。
(2)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b)和树脂层B-1的制作
在2890重量份的纯水中,加入191重量份平均聚合度为1700、皂化度为98.9mol%的聚乙烯醇,并加热溶解。将该反应体系调节温度至12℃,加入201重量份35重量%的盐酸催化剂和152重量份正丁醛,保持该温度,使反应物析出。然后,将反应体系在45℃下保持3小时,结束反应,用过量的水进行洗涤,冲洗掉未反应的正丁醛,并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盐酸催化剂,再经过2小时过量水的水洗以及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b)。该树脂(b)的平均缩丁醛化度为68.0mol%,乙酸乙烯酯成分为1.1mol%。
将100重量份上述树脂(b)、35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汽巴-嘉基公司制造,商品名“TinuvinP”)、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住友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Sumilizer BHT”)、4.0重量份作为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为5μm的二氧化硅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20mm的树脂层B-1。
(3)树脂层C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在上述(2)中所得到的白色粉末状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b)、4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汽巴-嘉基公司制造,商品名“TinuvinP”)、和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住友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Sumilizer BHT”)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30mm的树脂层C。
(4)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使用上述树脂层A-1、B-1和C,按照树脂层B-1/树脂层A-1/树脂层C的顺序将其重叠,并在两侧夹持两片透明的浮法玻璃板(纵30cm×横30cm×厚度2.5mm),再将其放入橡胶袋中,在2.6kPa的真空度下脱气20分钟后,脱气后直接转移至90℃的烘箱中,再在90℃下保持30分钟,同时进行真空挤压。对如上预压合的夹层玻璃,在空气式高压釜中,于135℃、1.2MPa压力的条件下进行20分钟压合,由此同时进行中间膜的制造和夹层玻璃的制造,并且同时进行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实施例4-2)
(1)树脂层B-2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上述树脂(b)、4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汽巴-嘉基公司制造,商品名“TinuvinP”)、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住友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Sumilizer BHT”)、和7.5重量份作为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为3μm的碳酸钙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30mm的树脂层B-2。
(2)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树脂层A-1和B-2,按照树脂层B-2/树脂层A-1/树脂层B-2的顺序将其重叠外,使用与实施例4-1同样的方法,同时进行中间膜的制造和夹层玻璃的制造。
(实施例4-3)
(1)树脂膜B-3的制作
除了使用5.0重量份由炭黑、C.I.Pigment red 207、C.I.Pigment blue 151和C.I.Pigment yellow 110这4种等量混合所形成的暗红褐色的混合颜料,代替7.5重量份平均粒径为3μm的碳酸钙作为无机微粒以外,使用与实施例4-2同样的方法,制作平均膜厚为0.15mm的树脂层B-3。
(2)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树脂层A-1、B-3和C,按照树脂层B-3/树脂层C/树脂层A-1的顺序将其重叠以外,使用与实施例4-1同样的方法,同时进行中间膜的制造和夹层玻璃的制造。
(实施例4-4)
(1)树脂层A-2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上述树脂(a)、55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汽巴-嘉基公司制造,商品名“TinuvinP”)、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住友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Sumilizer BHT”)、和8.3重量份作为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为3μm的碳酸钙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15mm的不透明的隔音性树脂层A-2。
(2)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树脂层A-2和B-2,按照树脂层B-2/树脂层A-2/树脂层B-2的顺序将其重叠外,使用与实施例4-1同样的方法,同时进行中间膜的制造和夹层玻璃的制造。
比较例4-1
除了使用上述树脂层A-1和C,按照树脂层C/树脂层A-1/树脂层C的顺序将其重叠外,使用与实施例4-1同样的方法,同时进行中间膜的制造和夹层玻璃的制造。
实施例(4-5)
(1)树脂层A-3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上述实施例4-1的树脂(a)、6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2.5重量份作为热线遮蔽微粒的ITO微粒(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制造)、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汽巴-嘉基公司制造,商品名“TinuvinP”)、和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住友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Sumilizer BHT”)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15mm的树脂层A-3。
(2)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树脂层A-3代替树脂层A-1以外,与实施例4-1同样地制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实施例4-6)
(1)树脂层B-4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上述实施例4-1的树脂(a)、4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3重量份作为热线遮蔽微粒的ITO微粒(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制造)、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汽巴-嘉基公司制造,商品名“TinuvinP”)、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住友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Sumilizer BHT”)、和4.0重量份作为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为5μm的二氧化硅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20mm的树脂层B-4。
(2)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树脂层B-4代替树脂层B-1以外,与实施例4-1同样地制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实施例4-7)
除了使用上述实施例4-5的树脂层A-3代替树脂层A-1以外,与实施例4-2同样地制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实施例4-8)
(1)树脂层B-5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上述树脂(b)、43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4重量份作为热线遮蔽微粒的ITO微粒(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制造)、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汽巴-嘉基公司制造,商品名“TinuvinP”)、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住友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SumilizerBHT”)、和7.5重量份作为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为3μm的碳酸钙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30mm的树脂层B-5。
(2)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树脂层B-5代替树脂层B-2以外,与实施例4-2同样地制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实施例4-9)
除了使用上述实施例4-5的树脂层A-3代替树脂层A-1以外,与实施例4-3同样地制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实施例4-10)
(1)树脂层B-6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上述实施例4-1的树脂(b)、35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3.5重量份作为热线遮蔽微粒的ITO微粒(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制造)、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汽巴-嘉基公司制造,商品名“TinuvinP”)、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住友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Sumilizer BHT”)、和5.0重量份作为无机微粒的由炭黑、C.I.Pigment red 207、C.I.Pigment blue 151和C.I.Pigment yellow 110这4种等量混合所形成的暗红褐色的混合颜料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30mm的树脂层B-6。
(2)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树脂层B-6代替树脂层B-3以外,与实施例4-3同样地制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实施例4-11)
(1)树脂层A-4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上述实施例4-1的树脂(a)、6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3重量份作为热线遮蔽微粒的ITO微粒(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制造)、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汽巴-嘉基公司制造,商品名“TinuvinP”)、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住友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SumilizerBHT”)、和8.3重量份作为无机微粒且平均粒径为3μm的碳酸钙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15mm的不透明的隔音性树脂层A-4。
(2)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树脂层A-4代替树脂层A-2以外,与实施例4-4同样地制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实施例4-12)
(1)树脂层B-7的制作
将100重量份上述实施例4-1的树脂(b)、4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三甘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2重量份作为热线遮蔽微粒的ITO微粒(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制造)、0.1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汽巴-嘉基公司制造,商品名“TinuvinP”)、0.1重量份作为抗氧剂的叔丁基羟基甲苯(住友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Sumilizer BHT”)、和7.5重量份作为无机微粒且平均粒径为3μm的碳酸钙混合,并用混炼辊充分熔融混炼后,使用压力成型机在150℃下压力成型30分钟,制作平均膜厚为0.30mm的树脂层B-7。
(2)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的制作
除了使用上述树脂层B-7代替树脂层B-2以外,与实施例4-7同样地制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评价)
通过下述方法对在上述实施例4-1~4-4和比较例4-1中所得到的夹层玻璃进行雾度值和损失系数的测定。其结果示于表6。
此外,通过下述方法对在上述实施例4-5~4-12中所得到的夹层玻璃进行雾度值和损失系数的测定,并且进一步通过下述方法进行可见光透过率(Tv)、日照透过率(Te)和日照反射率(Re)的测定。实施例4-5~4-8的结果示于表7,实施例4-9~4-12的结果示于表8。
(1)雾度值的测定
按照JIS K 6714“航空器用甲基丙烯酸树脂板”,使用积分式浊度计(东京电色公司制造),测定对于340-1800nm光线的雾度值。
(2)损失系数的测定
从夹层玻璃上切出试料(宽25mm×长300mm),在20℃的恒温层中使用阻尼试验用振动发生器(振研公司制造的振动激励器“G21-005D”)对该试料进行振动激励,通过机械阻抗放大器(理音公司制造“XG-81”)增大由此得到的振动特性,并使用FFT频谱分析仪(横河惠普公司制造“FFT频谱分析仪HP 3582A”)解析该振动频谱,求出在2000-3000Hz频率范围中所具有的峰的损失系数。该损失系数越高,则表示隔音性越优秀。
在上述测定中,使用114W白炽灯,并求出从夹层玻璃上方照射30分钟前后的损失系数,由此得出隔音性是否因光照射而变化,并且求出其变化程度。
(3)可见光透过率(Tv)、日照透过率(Te)和日照反射率(Re)的测定
使用直记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公司制造的“UV3100”),并按照JISZ 8722和JIS R 3106,求出380-780nm的可见光透过率(Tv)、300-2100nm的日照透过率(Te)和300-2100nm的日照反射率(Re)。
[表6]
  实施例4-1   实施例4-2   实施例4-3   实施例4-4   比较例4-1
 隔音性树脂层A   A-1   A-1   A-1   A-2   A-1
  树脂(a)   100   100   100   100   100
  3GH   55   55   55   55   55
  TinuvinP   0.1   0.1   0.1   0.1   0.1
  BHT   0.1   0.1   0.1   0.1   0.1
  碳酸钙   -   -   -   8.3   -
  膜厚(mm)   0.15   0.15   0.15   0.15   0.15
 不透明树脂层B   B-1   B-2   B-3   B-2   -
  树脂(b)   100   100   100   100   -
  3GH   35   40   40   40   -
  TinuvinP   0.1   0.1   0.1   0.1   -
  BHT   0.1   0.1   0.1   0.1   -
  二氧化硅   4   -   -   -   -
  碳酸钙   -   7.5   -   7.5   -
  混合颜料   -   -   5   -   -
  膜厚(mm)   0.2   0.3   0.15   0.3   -
 透明树脂层C   树脂(b)   100   -   100   -   100
  3GH   40   -   40   -   40
  TinuvinP   0.1   -   0.1   -   0.1
  BHT   0.1   -   0.1   -   0.1
  膜厚(mm)   0.3   -   0.3   -   0.3
 叠层结构   B/A/C   B/A/B   B/C/A/C   B/A/B   C/A/C
 中间膜厚度(mm)   0.65   0.65   0.75   0.75   0.75
 夹层玻璃雾度值(%   55   91   83   92   0.5
 损失系数   白炽灯照射前   0.36   0.37   0.38   0.41   0.37
  白炽灯照射后   0.28   0.36   0.33   0.38   0.17
[表7]
  实施例4-5   实施例4-6   实施例4-7   实施例4-8
  隔音性树脂层A   A-3   A-1   A-3   A-1
  树脂(a)   100   100   100   100
  3GH   60   55   60   55
  ITO微粒   2.5   -   2.5   -
  TinuvinP   0.1   0.1   0.1   0.1
  BHT   0.1   0.1   0.1   0.1
  碳酸钙   -   -   -   -
  膜厚(mm)   0.15   0.15   0.15   0.15
  不透明树脂层B   B-1   B-4   B-2   B-5
  树脂(b)   100   100   100   100
  3GH   35   40   40   43
  ITO微粒   -   3   -   4
  TinuvinP   0.1   0.1   0.1   0.1
  BHT   0.1   0.1   0.1   0.1
  二氧化硅   4   4   -   -
  碳酸钙   -   -   7.5   7.5
  混合颜料   -   -   -   -
  膜厚(mm)   0.2   0.2   0.3   0.3
  透明树脂层C   树脂(b)   100   100   -   -
  3GH   40   40   -   -
  ITO微粒   -   -   -   -
  TinuvinP   0.1   0.1   -   -
  BHT   0.1   0.1   -   -
  膜厚(mm)   0.3   0.3   -   -
  叠层结构   B/A/C   B/A/C   B/A/B   B/A/B
  中间膜厚度(mm)   0.65   0.65   0.75   0.75
  夹层玻璃雾度值(%)   56   55   90   90
  损失系数   白炽灯照射前   0.37   0.37   0.39   0.38
  白炽灯照射后   0.29   0.31   0.30   0.32
  可见光透过率(Tv)   70   69   59   59
  日照透过率(Te)   61   58   49   43
  日照反射率(Re)   8   9   10   11
[表8]
  实施例4-9   实施例4-10   实施例4-11   实施例4-12
  隔音性树脂层A   A-3   A-1   A-4   A-3
  树脂(a)   100   100   100   100
  3GH   60   55   60   60
  ITO微粒   2.5   -   3   2.5
  TinuvinP   0.1   0.1   0.1   0.1
  BHT   0.1   0.1   0.1   0.1
  碳酸钙   -   -   8.3   -
  膜厚(mm)   0.15   0.15   0.15   0.15
  不透明树脂层B   B-3   B-6   B-2   B-7
  树脂(b)   100   100   100   100
  3GH   40   35   40   40
  ITO微粒   -   3.5   -   2
  TinuvinP   0.1   0.1   0.1   0.1
  BHT   0.1   0.1   0.1   0.1
  二氧化硅   -   -   -   -
  碳酸钙   -   -   7.5   7.5
  混合颜料   5   5   -   -
  膜厚(mm)   0.2   0.2   0.3   0.3
  透明树脂层C   树脂(b)   100   100   -   -
  3GH   40   40   -   -
  ITO微粒   -   -   -   -
  TinuvinP   0.1   0.1   -   -
  BHT   0.1   0.1   -   -
  膜厚(mm)   0.3   0.3   -   -
  叠层结构   B/C/A/C   B/C/A/C   B/A/B   B/A/B
  中间膜厚度(mm)   0.95   0.95   0.75   0.75
  夹层玻璃雾度值(%)   84   82   93   89
  损失系数   白炽灯照射前   0.38   0.37   0.40   0.41
  白炽灯照射后 0.30 0.32 0.37 0.36
  可见光透过率(Tv)   65   66   53   58
  日照透过率(Te)   55   53   42   44
  日照反射率(Re)   6   5   10   11
工业实用性
使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所得到的夹层玻璃适合用于除汽车前玻璃以外的顶棚玻璃和侧面玻璃、建筑物的窗玻璃等之中,并特别适合用于要求遮光性的场合。

Claims (16)

1.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包含至少一层不透明的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层或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层。
2.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包含不透明的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和热线遮蔽微粒。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微粒状无机粉末是碳酸钙或二氧化硅。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热线遮蔽微粒是锡掺杂的氧化铟。
5.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包含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合物还含有热线遮蔽微粒。
7.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至少包括:含有微粒状无机粉末的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和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B)两种层,并且,这些层叠层在一起。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不透明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A)和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B)的至少之一含有热线遮蔽微粒。
9.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包括叠层在一起的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和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是通过无机微粒进行着色的着色层。
11.按照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是通过非彩色的无机微粒进行着色的着色层。
12.按照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以彩色或非彩色的方式进行着色,并且是透明或不透明的。
13.按照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和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的至少之一含有热线遮蔽微粒。
14.按照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隔音性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和不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通过透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进行叠层。
15.一种夹层玻璃,其中,在至少两片透明玻璃板之间,粘合有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夹层玻璃,其雾度值为20%以上。
CNA2006800034942A 2005-02-03 2006-01-31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Pending CN1011241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0939.4A CN102432203B (zh) 2005-02-03 2006-01-31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28154 2005-02-03
JP028154/2005 2005-02-03
JP158081/2005 2005-05-30
JP162910/2005 2005-06-02
JP162909/2005 2005-06-02
JP278957/2005 2005-09-26
JP278955/2005 2005-09-26
JP278953/2005 2005-09-26
JP278956/2005 2005-09-2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6674.4A Division CN104030579A (zh) 2005-02-03 2006-01-31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CN201110280939.4A Division CN102432203B (zh) 2005-02-03 2006-01-31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4176A true CN101124176A (zh) 2008-02-13

Family

ID=39086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034942A Pending CN101124176A (zh) 2005-02-03 2006-01-31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24176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0515A (zh) * 2006-02-14 2009-04-01 皮尔金顿汽车有限公司 窗玻璃
CN102164872A (zh) * 2008-09-30 2011-08-24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1402246B (zh) * 2008-11-18 2012-02-29 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夹胶玻璃胶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和应用
CN103282324A (zh) * 2010-12-28 2013-09-04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3124637B (zh) * 2011-09-22 2016-05-11 首诺公司 包含环氧化植物油的聚合物夹层
CN107001134A (zh) * 2014-09-12 2017-08-01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7107566A (zh) * 2014-12-19 2017-08-29 旭硝子欧洲玻璃公司 层压玻璃
CN109796884A (zh) * 2019-01-25 2019-05-24 南京金永发塑胶加工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光隔热型夹层玻璃用eva中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18849A (zh) * 2018-04-04 2020-11-10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CN112297531A (zh) * 2019-03-21 2021-02-02 黄涛 一种隔热抗辐射夹层玻璃膜的生产工艺
CN114340894A (zh) * 2019-11-28 2022-04-12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夹层玻璃、及图像显示系统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0515A (zh) * 2006-02-14 2009-04-01 皮尔金顿汽车有限公司 窗玻璃
US9789668B2 (en) 2008-09-30 2017-10-17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Interlayer for lamin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CN102164872A (zh) * 2008-09-30 2011-08-24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US8551621B2 (en) 2008-09-30 2013-10-08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Interlayer for lamin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CN102164872B (zh) * 2008-09-30 2014-04-02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US8828549B2 (en) 2008-09-30 2014-09-09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Interlayer for lamin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CN101402246B (zh) * 2008-11-18 2012-02-29 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夹胶玻璃胶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和应用
CN103282324A (zh) * 2010-12-28 2013-09-04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3124637B (zh) * 2011-09-22 2016-05-11 首诺公司 包含环氧化植物油的聚合物夹层
US10967611B2 (en) 2014-09-12 2021-04-06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Interlayer for lamin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US11141958B2 (en) 2014-09-12 2021-10-12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Interlayer for lamin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US11407205B2 (en) 2014-09-12 2022-08-09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Interlayer for lamin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US10525677B2 (en) 2014-09-12 2020-01-07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Interlayer for lamin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US10967612B2 (en) 2014-09-12 2021-04-06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Interlayer for lamin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US11135811B2 (en) 2014-09-12 2021-10-05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Interlayer for lamin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CN107001134A (zh) * 2014-09-12 2017-08-01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7107566A (zh) * 2014-12-19 2017-08-29 旭硝子欧洲玻璃公司 层压玻璃
CN111918849A (zh) * 2018-04-04 2020-11-10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CN109796884A (zh) * 2019-01-25 2019-05-24 南京金永发塑胶加工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光隔热型夹层玻璃用eva中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97531A (zh) * 2019-03-21 2021-02-02 黄涛 一种隔热抗辐射夹层玻璃膜的生产工艺
CN114340894A (zh) * 2019-11-28 2022-04-12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夹层玻璃、及图像显示系统
US11642873B2 (en) 2019-11-28 2023-05-09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Interlayer film for laminated glass, laminated glass, and image display system
CN114340894B (zh) * 2019-11-28 2022-10-04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夹层玻璃、及图像显示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2203B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CN101124176A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CN101006023B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898175B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CN102625786B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JP6744433B2 (ja) ガラス構成体
CN103922614A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3693864A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3080036A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1146677A (zh) 包含表皮层的聚合物中间层
CN103391907A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3391906A (zh)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1360776A (zh) 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聚合物夹层
JP2007055822A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
CN101326052A (zh) 含稳定红外吸收剂的中间层
CN107148447A (zh) 包含增容剂的聚合物夹层
JP5255177B2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
RU2418755C2 (ru) Промежуточный слой для ламинированного стекла и ламинированное стекло
JP5249494B2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
JP2007008796A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