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2679A - 可变形镜及该可变形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变形镜及该可变形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2679A
CN101122679A CNA2007101413919A CN200710141391A CN101122679A CN 101122679 A CN101122679 A CN 101122679A CN A2007101413919 A CNA2007101413919 A CN A2007101413919A CN 200710141391 A CN200710141391 A CN 200710141391A CN 101122679 A CN101122679 A CN 101122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or
piezo
deformable mirror
metal film
public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13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史记
田中克彦
石井明
杉山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ai Electric Co Ltd
Ritsumeikan Trust
Original Assignee
Funai Electric Co Ltd
Ritsumeikan Tru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nai Electric Co Ltd, Ritsumeikan Trust filed Critical Funa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22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26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0816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y means of one or more reflecting elements
    • G02B26/0833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y means of one or more reflecting elements the reflecting element being a micromechanical device, e.g. a MEMS mirror, DMD
    • G02B26/085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y means of one or more reflecting elements the reflecting element being a micromechanical device, e.g. a MEMS mirror, DMD the reflecting means being moved or deformed by piezoelectric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6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phase of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可变形镜包括支承基板,该支承基板设置有接合至层叠式压电致动器的导电接合部分,该导电接合部分被分成两个区域。所述压电致动器的接合表面设置有第一金属膜,该第一金属膜被分成彼此不电连接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压电致动器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金属膜,该第二金属层将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区域电连接,或将第二公共电极和第二区域电连接。所述压电致动器设置在接合部分上,以使得第一金属膜的各个区域分别电连接到接合部分的不同区域。

Description

可变形镜及该可变形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形镜,该可变形镜设置于诸如光学拾取装置之类的光学装置,并能够改变其反射面的形状,从而对光束的光学畸变进行校正等。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形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已提出了各种可变形镜,该可变形镜能够改变其反射面的形状以校正入射光束的光学畸变等,而且这种可变形镜被用于包括光学拾取装置和图像处理设备的广泛应用中。
例如,在光学拾取装置领域中,可变形镜被用来校正可能在在诸如CD(压缩盘)或DVD(数字通用盘)之类的光盘上读取或写入信息时产生的波象差,该波象差包括可能在光盘的盘面相对于光轴倾斜时发生的慧形象差,以及由保护光盘的记录表面的透明树脂膜(保护层)的变化引起的球面象差,如JP-A-2004-109562或JP-A-2005-196859中所示。
对于这种可变形镜,这里介绍了不同的传统类型,其中包括如JP-A-2004-109562中所示的可变形镜,其使用压电元件并具有单压电晶片元件或双压电晶片元件形状,还包括如JP-A-2005-196859中所示的可变形镜,其由诸如压电膜之类的层叠薄膜制成。
还有一种其它类型的可变形镜,如JP-A-H05-333274中所示,该可变形镜可以利用柱状压电元件(压电致动器)沿纵向(竖直方向)膨胀和收缩而使其反射面变形。另外,可以利用压电元件沿纵向膨胀和收缩而使其反射面变形的可变形镜具有制造容易的优点,以及与JP-A-2005-196859中公开的、由层叠薄膜制成的可变形镜相比还具有成本等方面的其它优点。
而且,如果如JP-A-H05-333274中所示利用压电元件沿纵向的膨胀和收缩,则通过使用层叠式压电致动器(其中层状的压电构件和层状的内部电极交替层叠,同样如JP-A-2003-159697中所示)作为压电元件可以使产生的力变大。因此,与JP-A-2004-109562或JP-A-2005-196859中所示的可变形镜相比,具有反射面能够发生更大的变形的优点。
然而,如果层叠式压电致动器被使用在例如JP-A-H05-333274中所示的结构中,则会产生一个问题,即,设置为给压电致动器提供电压的布线将变得复杂,而且连接工作变得困难。特别地,如果在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等中要求可变形镜的尺寸很小,则布线的形成更加困难。因此,产生了具有层叠式压电致动器的可变形镜不能充分使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产生很大能量的层叠式压电致动器的可变形镜,该可变形镜的尺寸可以很小,并且很容易形成给压电致动器提供电压的引线。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形镜的制造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形成具有能够产生很大能量的层叠式压电致动器的可变形镜。
本发明的可变形镜包括:支承基板;镜基板,其与该支承基板相对,且在与面对该支承基板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反射面;固定构件,其设置在该支承基板上,并固定该镜基板;以及至少一个压电致动器,设置在该支承基板上,使得该镜基板的、被该固定构件固定的一部分所包围的区域能够变形。所述压电致动器由交替叠置的多个层状压电构件和多个层状电极构成,并且所述层状电极交替连接到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二公共电极,该第一公共电极和该第二公共电极设置在所述压电致动器的、与叠置方向近似平行的侧面,以使得所述层状电极交替具有不同的极性。在电压施加至该第一公共电极和该第二公共电极时,该可变形镜能够使该镜基板和该反射面变形。该支承基板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电接合部分以接合至所述压电致动器,所述导电接合部分被分成两个区域。所述压电致动器的接合表面设置有第一金属膜,该第一金属膜被分成彼此不电连接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压电致动器的每一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二金属膜,该第二金属膜用来使该第一公共电极和该第一区域电连接,或使该第二公共电极和该第二区域电连接。
根据这种结构,给压电致动器提供电压的两个电极(即,正电极和负电极)可以仅在支承基板上引出。因此,当所谓的层叠式压电致动器被用来使可变形镜的反射面变形时,可以容易地简化布线。由此,引线没有设置在支承基板和镜基板之间,这样使得压电致动器的元件可以高密度地设置在支承基板上,并且可以减小可变形镜的尺寸。此外,由于引线不复杂,因此可以减少制造可变形镜的工作量。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中,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可变形镜,第一金属膜和第二金属膜由同样的材料制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压电致动器的、待接合至支承基板的接合表面上的第一金属膜以及用来将第一金属膜和在压电致动器的侧面上形成的公共电极连接的第二金属膜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因此可以提高形成第一金属膜和第二金属膜的效率。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中,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可变形镜,在该支承基板上形成布线图案,并且将该布线图案从该接合部分的两个分开的区域的每一个中引出,从而能够实现外部供电。
根据该结构,由于用来外部供电的布线图案能够在支承基板上形成导电接合部分时同时形成,因此可以提高制造过程的效率。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中,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可变形镜,该第一金属膜起到通过热压接合将所述压电致动器和该接合部分彼此接合的接合膜的作用。
根据该结构,由于可变形镜的压电致动器可以通过使用在压电致动器上形成的金属膜作为接合膜而接合到支承基板,因此在形成可变形镜时,每个元件可以不使用粘合剂,而使用金属膜通过热压接合全部地、一体地接合。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中,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可变形镜,第一金属膜是Au膜。
根据该结构,由于使用Au作为金属膜,因此在压电致动器和支承基板之间能够得到高的接合强度,从而可以提供可变形镜中出现破损的可能性很小的、高可靠性的可变形镜。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是可变形镜的制造方法,该可变形镜包括:支承基板;镜基板,其与该支承基板相对,且在与面对该支承基板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反射面;固定构件,其设置在该支承基板上,并固定该镜基板;至少一个压电致动器,设置在该支承基板上,使得该镜基板的、被该固定构件固定的一部分所包围的区域能够变形;所述压电致动器由交替叠置的多个层状压电构件和多个层状电极构成,所述层状电极交替连接到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二公共电极,该第一公共电极和该第二公共电极设置在所述压电致动器的、与叠置方向近似平行的侧面,以使得所述层状电极交替具有不同的极性,在电压施加至该第一公共电极和该第二公共电极时,该可变形镜能够使该镜基板和该反射面变形。该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在该支承基板上形成至少一个导电接合部分,所述导电接合部分被分成两个区域且接合到所述压电致动器;第二步骤,在所述压电致动器的、待接合至该接合部分的接合表面上以及所述压电致动器的侧面上,设置金属膜,从而使设置在所述侧面上的该第一公共电极和该第二公共电极电连接到所述压电致动器的接合表面,并且该第一公共电极和该第二公共电极不电连接;以及第三步骤,在第二步骤之后,在由第一步骤得到的所述接合部分上设置所述压电致动器,并且加热和按压所述压电致动器以使其接合至该接合部分。
根据该结构,用来给压电致动器提供电压的两个电极(即,正电极和负电极)仅在支承基板上引出。此外,引线不需要布线,所以可以减少制造具有层叠式压电致动器的可变形镜的工作量。而且,由于引线不需要布线,因此元件可以高密度地设置在支承基板上,从而能够减小光学拾取装置的尺寸。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中,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可变形镜的制造方法,第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形成布线图案,该布线图案在形成该接合部分时从该接合部分的每一个区域中引出,从而能够实现外部供电。
根据该结构,由于用来实现外部供电的布线图案能够在支承基板上形成导电接合部分时同时形成,因此可以提高制造过程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变形镜的结构图,其为示出在可变形镜的镜基板被接合之前的状态的总体立体图。
图2是示出设置于本实施例的可变形镜的支承基板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A-A的、图1所示的可变形镜处于组装状态下的总体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压电致动器的结构的总体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3所示的可变形镜的、处于压电致动器膨胀状态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所附的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注意,在此描述的实施例仅为实例,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例。此外,图中所示的各个元件的尺寸和厚度等是为了易于理解的目的示出的,而不总是与实际的结构相匹配。
(可变形镜的结构)
图1是示出本发明可变形镜的实施例的视图,是示出在可变形镜的镜基板被接合之前的状态的总体立体图。图2是示出设置于本实施例的可变形镜的支承基板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1中的线A-A的、具有图1所示的接合的镜基板的可变形镜的总体剖视图。主要参考图1到图3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可变形镜的实施例。
附图标记1代表可变形镜,该可变形镜能使其反射面变形从而可以校正入射光束的光学畸变。该可变形镜1包括:支承基板2;镜基板3,其与支承基板2相对;多个固定构件4,其设置在支承基板2上,并且固定镜基板3;以及多个压电致动器5,其设置在支承基板2上,并通过它们的膨胀和收缩来按压镜基板3,以使得反射面3a可以变形。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各个部分。
支承基板2的作用是支承多个固定构件4和多个压电致动器5。支承基板2由绝缘构件构成,且例如由玻璃或陶瓷等制成。如图2所示,在支承基板2上设置有由导电构件制成的布线图案6和用来接合多个压电致动器5的接合部分7。在本实施例中,布线图案6和接合部分7由硅(si)制成。
接合部分7包括两个分开的区域,这两个区域之间不电连接。接合部分7被分为两个区域的原因将在后面描述。此外,布线图案6分别从接合部分7的两个分开的区域的每一个中引出。该布线图案6能将外部电源提供给压电致动器5。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选择硅作为形成布线图案6和接合部分7的导电构件,但只要布线图案6和接合部分7由导电构件制成就可以。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结构,其中在绝缘支承基板2上形成金属图案。
镜基板3设置为与支承基板2大致平行并与支承基板2相对,且反射面3a在与面对支承基板2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形成。由于镜基板3具有通过压电致动器5的膨胀和收缩变形、从而使得反射面3a也变形的结构,所以要求镜基板3的厚度形成得薄一些。此外,为了避免镜基板3在由压电致动器5的膨胀和收缩而产生变形的过程中破损,要求使用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来制成镜基板3。考虑到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镜基板3由厚度接近100μm的硅(si)基板制成。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镜基板3由硅制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镜基板3可以由其它薄的、有硬度的材料制成。此外,硅基板3的厚度可以根据它的目的改变,而不限于本实施例的厚度。
镜基板3的反射面3a通过在镜基板3上形成铝(Al)层而获得。Al层通过气相沉积法或溅射法来形成。注意,反射面3a不仅可以由铝制成,还可以由能实现进入可变形镜1的反射面3a的光束的反射光所期望的反射系数的其它材料制成。例如,金(Au)或银(Ag)等可被用于各种变型。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镜基板3的整个上表面都用来形成反射面3a,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结构。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其中反射面3a的面积由入射光束的入射直径决定,从而使反射面只在该区域内形成。
此外,镜基板3的、面对支承基板2的表面设置有与压电致动器5接触的多个突起部3b,如图3所示。设置这些突起部3b的目的是有效地传递通过压电致动器5的膨胀和收缩施加至镜基板3的力。突起部3b例如通过蚀刻工艺形成。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突起部3b,当然也可以采用没有设置突起部3b的其它结构。
固定构件4被放置在支承基板2上,并起固定镜基板3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构件4在8个位置上支承镜基板3,这8个位置包括矩形镜基板3的四个拐角以及矩形镜基板3外周的四个边的中间部分(夹在设置于拐角的四个固定构件4中的每两个固定构件4之间的位置)。注意,固定构件4的设置不限于本实施例的结构。可以采用能够牢固地固定镜基板3的外周的任意结构作为各种变型。
固定构件4例如由玻璃或陶瓷等制成。固定构件4与支承基板2的接合以及固定构件4与镜基板3的接合都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即,在固定构件4与支承基板2之间以及固定构件4与镜基板3之间设置Au层作为接合层,并在例如400摄氏度到550摄氏度之间的高温条件下对它们施加压力。注意,接合层不限于Au层,也可以是其它的金属层,例如Au-Sn合金等。此外,也可以使用粘合剂使它们接合。
在通电时压电致动器5膨胀或收缩,从而使得镜基板3和反射面3a可以变形。压电致动器5设置在支承基板2上,且位于用来固定镜基板3的、设置在镜基板3的外周侧的固定构件4的内侧。
4个压电致动器5沿横向设置在支承基板2上,以使得互相面对的每两个压电致动器相对于穿过反射面3a的中心的轴对称地设置,并垂直于反射面3a。压电致动器5采用这种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在不过多增加压电元致动器的数量的情况下,容易地在平衡良好的情况下使反射面3a变形。然而,压电致动器5的设置和数量不限于这种结构,其可以有镜基板3的反射面3a能够根据其目的变形的各种改型。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压电致动器5不与镜基板3接合,且设置为与形成在镜基板3上的突起部3b接触。压电致动器5不与镜基板3接合的原因是尽可能地减少畸变,如果压电致动器5与镜基板3接合,则镜基板3的反射面3a中可能产生这种畸变。
压电致动器5是所谓的层叠式压电致动器。图4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压电致动器的总体剖视图。注意,图4还示出了与压电致动器5接合的接合部分7(构成接合部分7的两个区域7a和7b)。
如图4所示,压电致动器5具有多个层状压电构件8和多个层状内部电极9交替叠置的结构。内部电极9包括两种类型,即,内部电极9a和内部电极9b,它们分别连接到第一公共电极10a和第二公共电极10b,第一公共电极10a和第二公共电极10b分别设置在压电致动器5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因此,压电致动器5的内部电极9交替地具有不同的极性(正极和负极)。
另外,使用极化工艺处理夹在内部电极9a与9b之间的压电构件8,从而沿图4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出现极化。注意,极化过程是指在加热的同时施加高的直流电场,使得压电构件8内部的电偶极子统一指向一恒定方向,并给予压电作用。
如图4中所示,压电致动器5的压电构件8设置为交替具有不同的极化方向。根据这种结构,当对交替地成为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内部电极9施加电压(电压施加到第一公共电极10a与第二公共电极10b,以使得其中一个电极变成正电极,另一个电极变成负电极)时,所有的压电构件8将膨胀或收缩。因此,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公知的低驱动功率可以获得很大的位移(能够产生很大的力)。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压电致动器5的多个压电构件8中,上端和下端的压电构件8没有被极化工艺处理。这是因为上端和下端的压电致动器5与导电构件接触。考虑到这一点,重要的是,本实施例的下端压电构件8尤其不能被极化工艺处理。其原因在下面的部分叙述。
尽管压电构件8的材料类型不受限,只要是压电陶瓷就可以,例如钛酸钡(BaTio3)或锆钛酸铅(Pb(ZrxTi1-x)O3),但本实施例使用具有良好压电特性的锆钛酸铅。
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层叠式压电致动器5,有必要从形成于压电致动器5的侧面上的第一公共电极10a和第二公共电极10b的侧面引出引线。将本发明的可变形镜1设计为使包括固定构件4和压电致动器5的电路元件可以高密度地设置在支承基板2上,并且在制造可变形镜1的过程中布线工作不会变成很大的量。
压电致动器5与支承基板2的接合表面5a设置有第一金属膜11。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膜11在接合表面5a的中间部分被分成第一区域11a和第二区域11b。注意,第一区域11a和第二区域11b彼此不电连接。第一区域11a通过第二金属膜12与第一公共电极10a电连接,且第二区域11b通过第二金属膜12与第二公共电极10b电连接。
如上所述,压电致动器5设置在设置于支承基板2上的接合部分7上,以使得第一金属膜11的第一区域11a和第二区域11b分别与不同区域(即,接合部分7的两个区域7a和7b)接触。因此,第一公共电极10a通过第一金属膜11和第二金属膜12与由导电构件制成的接合部分7的区域7a连接。此外,第二公共电极10b通过第一金属膜11和第二金属膜12与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接合部分7的区域7b连接。注意,如上所述,接合部分7的两个区域7a和7b彼此不电连接,因此,第一公共电极10a和第二公共电极10b不会短路。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可变形镜1能够引出正电极和负电极,由此将电压施加至具有设置于支承基板2的接合部分7的压电致动器5。而且,布线图案6从接合部分7的区域7a和7b中引出,从而可以通过外部供电。因此,不需要如传统结构一样,通过焊接或引线接合将引线连接到压电致动器5。因此,布线结构没有变得复杂,可以减少制造可变形镜1的工作量。此外,由于减少了布线占用的空间,所以固定构件4和压电致动器5能够高密度地设置在支承基板2上,这使得可变形镜1的尺寸变小。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承基板2的、面对镜基板3的表面上形成布线图案6来实现从接合部分7引出布线,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即,使接合部分7设置通孔,且在此部分上形成布线。然而,由于可以有效地形成接合部分7和布线图案6,因此优选在支承基板2的、与形成接合部分7的表面相同的表面上形成布线图案的结构。
此外,本实施例使用金(Au)膜作为第一金属膜11的金属膜,这使得压电致动器5和接合部分7能够通过将在后面描述的热压接合彼此接合。因此,还具有以下优点:压电致动器5的电极的引出可以与压电致动器5的接合同步完成。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金膜被用作第一金属膜11,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结构。可以使用能够通过热压接合使压电致动器5和接合部分7接合的其它金属。例如可以使用金和锡的合金(Au-Sn合金)。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在压电致动器5和接合部分7之间使用导电粘合剂,使得压电致动器5和接合部分7不用通过热压接合而彼此接合。在这种情况下,还具有一个优点:压电致动器5的电极的引出可以与压电致动器5的接合同步实现。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金属膜11不必是能够热压接合的金属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金属膜12也是Au膜。这是因为如果第一金属膜与第二金属膜由同一种材料制成,则制造过程会变得简单。注意,虽然可能降低工作效率,但第一金属膜11与第二金属膜12当然也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金属膜。
而且,如上所述,在压电致动器5的多个压电构件8中,设置在待接合至接合部分7的位置处的压电构件8(下端压电构件8)没有被极化工艺处理。原因如下,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下端压电构件8夹在内部电极9a与接合部分7的、连接至不同电极(即,第一公共电极10a和第二公共电极10b)的两个区域7a和7b之间。因此,如果此部分的压电构件8被极化工艺处理,则下端压电构件8将产生一个不会膨胀或收缩的部分,以及一个在施加电压至层叠式压电致动器5时膨胀或收缩的部分。由此,可能产生不好的效果,例如可能在压电致动器5内产生膨胀和收缩方向的倾斜。
(可变形镜的操作)
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可变形镜1的操作。图5是示出图3所示的可变形镜1中压电致动器5的膨胀状态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如果压电致动器5膨胀,则镜基板3被向上按压,从而使得反射面3a变形。另一方面,由于压电致动器5和镜基板3彼此不接合,所以镜基板3不变形。图5示出了将相同电压施加至左、右压电致动器5以使得它们以同样的方式伸展的状态。然而,可以控制施加至压电致动器5的电压,且可以对它们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得反射面3a可以得到期望的变形。
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当压电致动器5收缩时反射面3a不变形,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即,压电致动器5和镜基板3接合以使镜基板3的反射面3a能在压电致动器5膨胀和收缩时都变形。
(可变形镜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可变形镜的制造方法。首先,通过将硅层接合到玻璃而形成支承基板2。通过蚀刻或喷砂工艺处理支承基板2的硅层,这样使得除了接合部分7和从接合部分7引出的布线图案6以外的部分都被移除。
第一金属膜11(金膜)例如通过气相沉积法或溅射法形成在由公知方法制成的压电致动器5的接合表面5a上。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金属膜11的第一区域11a和第二区域11b之间形成了缝隙,以防止第一区域11a和第二区域11b之间短路。该缝隙例如通过以下方法形成,即,对待成为缝隙的部分进行掩模,并执行蒸发沉积等。
接下来,例如通过气相沉积法或溅射法用第二金属膜12(Au膜)覆盖形成在压电致动器5的侧面上的第一公共电极10a和第二公共电极10b,以使得压电致动器5侧面上的第一公共电极10a和第二公共电极10b电连接到第一金属膜11。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公共电极10a和第二公共电极10b全部被第二金属膜12覆盖,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在压电致动器5的侧面上设置第二金属膜12直到第一公共电极10a能够电连接至第一区域11a,或是第二公共电极10b能够电连接至第二区域11b就足够了。
接下来,被调整了高度的固定构件4和压电致动器5通过热压接合法接合到支承基板2。通过热压接合法的接合如下所述进行。例如通过气相沉积法或溅射法在每一个构件的待接合的部分上形成Au膜(在上述的步骤中,压电致动器5上已经形成了金属膜)。之后,在加热固定构件4和压电致动器5(例如400到550摄氏度)时,将预定压力(例如0.2MPa)施加给该固定构件4和压电致动器5。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在热压接合过程中形成Au膜,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结构。例如,可以采用金锡合金(Au-Sn合金)。然而,由于如果在热压接合过程中使用Au膜会增强接合强度,因此优选使用Au膜。
接下来,在通过气相沉积法或溅射法在镜基板3的、与形成反射面3a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形成Au层之后,通过在加热(例如400到550摄氏度)情况下将预定压力(例如0.2MPa)施加给固定构件4,镜基板3和固定构件4彼此接合。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也可以使用Au-Sn合金膜来代替Au膜用于热压接合工艺。
到此,本实施例的可变形镜制造完成。但是可变形镜1的制造方法不限于上述步骤,这些步骤是可以修改的。例如,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热压接合法使固定构件4和支承基板2之间接合、使固定构件4和镜基板3之间接合、以及使压电致动器5和支承基板2(支承基板2的接合部分7)之间接合,也可以使用粘合剂来使它们接合。但是,由于可以形成薄的接合膜从而可以有效地使镜基板3变形,因此优选通过热压接合法将镜基板3接合到固定构件4。由此,优选使用热压接合法接合所有的构件。
(其它)
尽管上述本实施例中可变形镜1的总体形状为如图1所示的矩形,但是其不特别限于此形状,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目的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例如,支承基板2和镜基板3等可以是圆形的。此外,固定构件4和压电致动器5的形状也不限于本实施例的形状,它们例如可以是柱形的。
当采用能够产生很大力的层叠式压电致动器时,可以减小本发明的可变形镜的尺寸。此外,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减少制造过程中的工作量。因此,对于需要反射面有较大变形的、紧凑的可变形镜的光学设备尤其有用。例如,它对光学拾取装置、视频投影机、数字相机等尤其有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可变形镜的制造方法,能够减少具有层叠式压电致动器的可变形镜的工作量。因此,该方法作为具有层叠式压电致动器的可变形镜的制造方法非常有用。

Claims (14)

1.一种可变形镜,包括:
支承基板;
镜基板,其与该支承基板相对,且在与面对该支承基板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反射面;
固定构件,其设置在该支承基板上,并固定该镜基板;以及
至少一个压电致动器,设置在该支承基板上,使得该镜基板的、被该固定构件固定的一部分所包围的区域能够变形;其中:
所述压电致动器由交替叠置的多个层状压电构件和多个层状电极构成,并且所述层状电极交替连接到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二公共电极,该第一公共电极和该第二公共电极设置在所述压电致动器的、与叠置方向近似平行的侧面,以使得所述层状电极交替具有不同的极性;
该支承基板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电接合部分以接合至所述压电致动器,所述导电接合部分被分成两个区域;
所述压电致动器的接合表面设置有第一金属膜,该第一金属膜被分成彼此不电连接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及
所述压电致动器的每一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二金属膜,该第二金属膜用来使该第一公共电极和该第一区域电连接,或使该第二公共电极和该第二区域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镜,其中该第一金属膜和该第二金属膜由同样的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镜,其中在该支承基板上形成布线图案,并且将该布线图案从该接合部分的两个分开的区域的每一个中引出,从而能够实现外部供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镜,其中该第一金属膜起到通过热压接合将所述压电致动器和该接合部分彼此接合的接合膜的作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形镜,其中在该支承基板上形成布线图案,并且将该布线图案从该接合部分的两个分开的区域的每一个中引出,从而能够实现外部供电。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形镜,其中该第一金属膜起到通过热压接合将所述压电致动器和该接合部分彼此接合的接合膜的作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形镜,其中该第一金属膜起到通过热压接合将所述压电致动器和该接合部分彼此接合的接合膜的作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形镜,其中该第一金属膜是Au膜。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形镜,其中该第一金属膜起到通过热压接合将所述压电致动器和该接合部分彼此接合的接合膜的作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形镜,其中该第一金属膜是Au膜。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形镜,其中该第一金属膜是Au膜。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形镜,其中该第一金属膜是Au膜。
13.一种可变形镜的制造方法,该可变形镜包括:支承基板;镜基板,其与该支承基板相对,且在与面对该支承基板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反射面;固定构件,其设置在该支承基板上,并固定该镜基板;至少一个压电致动器,设置在该支承基板上,使得该镜基板的、被该固定构件固定的一部分所包围的区域能够变形;所述压电致动器由交替叠置的多个层状压电构件和多个层状电极构成,所述层状电极交替连接到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二公共电极,该第一公共电极和该第二公共电极设置在所述压电致动器的、与叠置方向近似平行的侧面,以使得所述层状电极交替具有不同的极性,在电压施加至该第一公共电极和该第二公共电极时,该可变形镜能够使该镜基板和该反射面变形,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在该支承基板上形成至少一个导电接合部分,所述导电接合部分被分成两个区域且接合到所述压电致动器;
第二步骤,在所述压电致动器的、待接合至该接合部分的接合表面上以及所述压电致动器的侧面上,设置金属膜,从而使设置在所述侧面上的该第一公共电极和该第二公共电极电连接到所述压电致动器的接合表面,并且该第一公共电极和该第二公共电极不电连接;以及
第三步骤,在第二步骤之后,在由第一步骤得到的所述接合部分上设置所述压电致动器,并加热和按压所述压电致动器以使其接合至该接合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变形镜的制造方法,其中第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形成布线图案,该布线图案在形成该接合部分时从该接合部分的每一个区域中引出,从而能够实现外部供电。
CNA2007101413919A 2006-08-09 2007-08-09 可变形镜及该可变形镜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11226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16638 2006-08-09
JP2006216638A JP2008040299A (ja) 2006-08-09 2006-08-09 形状可変ミラー及び形状可変ミラー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2679A true CN101122679A (zh) 2008-02-13

Family

ID=38666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13919A Pending CN101122679A (zh) 2006-08-09 2007-08-09 可变形镜及该可变形镜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91559A1 (zh)
EP (1) EP1887410A3 (zh)
JP (1) JP2008040299A (zh)
CN (1) CN10112267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212A (zh) * 2013-09-30 2015-04-15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投影光学系统、曝光装置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5045044A (zh) * 2014-05-02 2015-11-11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投影光学系统、曝光装置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6199949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北京越音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致动器及变形镜
CN106980177A (zh) * 2016-01-19 2017-07-25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投影光学系统、曝光装置以及物品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1600B2 (ja) * 2008-07-16 2014-01-15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振動ミラー素子
KR102068167B1 (ko) * 2019-06-04 2020-01-20 엘아이지넥스원(주) 모듈형 형상 가변 거울 제조방법
KR102041974B1 (ko) * 2019-06-04 2019-11-27 엘아이지넥스원(주) Mlcc 공법으로 제작된 모듈형 구동기를 이용한 모듈형 형상 가변 거울
DE102020212743A1 (de) 2020-10-08 2022-04-14 Carl Zeiss Smt Gmbh Adaptives optisches Element für die Mikrolithographi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5563A (en) * 1985-11-25 1987-04-07 Itek Corporation Variable thickness deformable mirror
JPH05333274A (ja) * 1992-05-29 1993-12-17 Hitachi Ltd 形状可変鏡および該形状可変鏡の組立方法ならびに該形状可変鏡を用いた補償光学装置、アレイレーザ発振器、レーザ同位体分離器
WO2005011009A1 (ja) * 2003-07-28 2005-02-03 Kyocera Corporation 積層型電子部品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型圧電素子
JP4736422B2 (ja) * 2004-12-24 2011-07-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積層型圧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212A (zh) * 2013-09-30 2015-04-15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投影光学系统、曝光装置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US9568729B2 (en) 2013-09-30 2017-0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apparatus,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rticle
CN105045044A (zh) * 2014-05-02 2015-11-11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投影光学系统、曝光装置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US9678444B2 (en) 2014-05-02 2017-06-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apparatus,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rticle
CN105045044B (zh) * 2014-05-02 2018-04-03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投影光学系统、曝光装置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6980177A (zh) * 2016-01-19 2017-07-25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投影光学系统、曝光装置以及物品制造方法
CN106199949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北京越音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致动器及变形镜
CN106199949B (zh) * 2016-08-31 2018-12-28 北京越音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致动器及变形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40299A (ja) 2008-02-21
US20080291559A1 (en) 2008-11-27
EP1887410A3 (en) 2009-01-21
EP1887410A2 (en) 200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2679A (zh) 可变形镜及该可变形镜的制造方法
US20080117489A1 (en) Deformable mirror
US7068474B2 (en) Thin film piezoelectric element; actuator, head support mechanism, and disc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using the thin film piezoelectric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thin film piezoelectric element
US7635191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variable shape mirror
JP4483718B2 (ja) 形状可変ミラ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KR950005004A (ko) 투사형화상표시장치용 광로조절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225331B2 (ja) 形状可変ミラー
US7329015B2 (en) Variable shape mirror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having the same
EP1757971A1 (en) Variable-shape mirror, optical pickup therewith,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variable-shape mirror
JP2008282465A (ja) 形状可変ミラー、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5710657A (en) Monomorph thin film actuated mirror array
JP4211817B2 (ja) 形状可変ミラーの製造方法
CN101162593A (zh) 可变形镜和具有该可变形镜的光学拾取装置
JPS5918932A (ja) 光偏向装置
JPH07159707A (ja) M×n電歪アクチュエーテッドミラーアレーおよびその製法
JP2009086370A (ja) 光走査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光走査装置
KR970003447B1 (ko) 투사형화상표시장치용 광로조절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01122680A (zh) 可变形镜
KR970002998B1 (ko) 투사형화상표시장치용 광로조절장치의 제조방법
JP3377922B2 (ja) 積層型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
KR970002999B1 (ko) 투사형화상표시장치용 광로조절장치의 제조방법
JP2008275828A (ja) 形状可変ミラーの製造方法
JP2004109277A (ja) 波面収差補正ミラー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JPH11204847A (ja) 積層型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
KR950007486A (ko) 투사형 화상표시장치용 광로조절장치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