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0501A - Ac/dc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Ac/dc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0501A
CN101120501A CNA2005800436433A CN200580043643A CN101120501A CN 101120501 A CN101120501 A CN 101120501A CN A2005800436433 A CNA2005800436433 A CN A2005800436433A CN 200580043643 A CN200580043643 A CN 200580043643A CN 101120501 A CN101120501 A CN 101120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ter
transformer
winding
controller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436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0501B (zh
Inventor
G·扬
G·汤姆林斯
A·B·基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xas Instruments Ireland Trading Co ltd
Texas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ommergy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mergy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Commergy Technolog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20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0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20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0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push-pull configuration
    • H02M3/33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push-pull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0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DC component from AC output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32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tifier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Ac-Ac Conversion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C/DC变换器(1),包括变换器输入(3)、变换器输出(5)、预调节级(7)和包括变压器输入级(11)和变压器输出级(13)的DC变压器级(9)。所述变压器输入级包括双端变换器,并且进一步提供了控制器(17)用于提供控制信号给所述双端变换器。所述控制器(17)使用突发模式控制并且通过发送控制信号来操作所述AC/DC变换器,所述控制信号包括设计为在所述双端变换器中提供基本为零的净磁化电流的脉冲集合。所述预调节级优选地包括降压变换器,所述降压变换器还向AC/DC变换器的输入提供功率因数校正。

Description

AC/DC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AC/DC变换器,包括变换器输入和变换器输出,预调节级,包括变换器输入级和变换器输出级的DC变换器级,所述变换器输入级进一步包括双端变换器输入级,以及控制器用于提供控制信号给所述双端变换器输入级。
背景技术
过去数年间,在AC/DC电源变换器领域中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多数直接源自于监管机构施加的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总体来说,存在提供更加高效AC/DC变换器的动力,特别是具有较低的待机或者空载功耗的AC/DC变换器。为了满足这些监管要求,需要在电源变换器中让待机或者空载功耗尽可能的低,因为这可能对总体运行成本以及包含所述电源变换器的设备的安全方面产生很大影响。
而且,通过操作提高效率的电源变换器,电源变换器能够以给定的节能标准工作,并且能够最小化电源变换器中的生成的热能。这对于降低对结合电源变换器而使用的诸如空气或者水之类的冷却液的需求具有直接影响。除了需要高效率和较低的空载待机功耗,AC/DC变换器通常还需要某种功率因数校正措施以使得输入电流波形尽可能与正弦波形接近,并且与输入电压同相。电源变换器通常还必须能够工作在双模式下,处理从日本的大约100V的低线路需求至欧洲的大约220至240V的高线路需求跨度的额定正弦干线/线路电压。
因此,AC/DC变换器通常具有功率因数校正(PFC)需求,以及电压比的分离和转换的需求。AC/DC变换器需要提供持续的直流输出,并且还需要提供某种程度的能量存储,因为AC线路/干线电源将经过输入电压的过零点,从而需要某种程度的能量存储。迄今为止,存在各种方法以提供满足至少某些上述需求的AC/DC变换器,特别是具有较低的待机功耗同时保持高效率的需求。这些方法包括单级和多级变换器,并且通常包括升压预调节器(boost pre-regulator),其后紧跟回扫(fly back)、前向(forward)、Cuk,Sepic或者其他这种方法。然而,已知的各种类型的AC/DC电源变换器均存在问题,并且迄今为止没有哪个现有的AC/DC变换器被证明完全适合于提供较低的空载功耗而同时具有较高的输出效率。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C/DC变换器,其克服了至少某些上述难点,并且制造相对简单且成本低廉。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包括变换器输入和变换器输出,预调节级,包括变压器输入级和变压器输出级的DC变压器级,所述变压器输入级进一步包括双端变换器输入级,以及控制器用于提供控制信号给所述双端变换器输入级,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使用突发模式控制进行操作并且所述控制信号进一步包括设计为在所述双端变换器中提供基本为零的净磁化电流的脉冲集合。
通过所述变换器,可以获得对变换器操作的更加准确的控制。还可以实现最优的变换器利用,从而改善AC/DC变换器的整体效率。而且,不再需要让变换器在所有时间均导通,因此可以降低空载切换损耗和磁芯损耗,从而大大降低空载功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包括滞后控制器(hysteretic controller),一旦检测到AC/DC变换器输出电压高于预定输出电压设定点或者检测到存在过流情况则从控制信号中去除脉冲集合。这被认为是特别简单的并且相对低廉的实现变换器控制的方式。滞后控制器方法可以用于从控制信号中去除脉冲集合。当脉冲集合被去除后,输出同步整流器被关断并且没有驱动电压。因此,输出电感中的电流通过输出同步整流器的体二极管放电。该方法还促进了设备中的电流限制,因为可以在各个脉冲集合开始时间处决定是否执行该特定脉冲集合。脉冲集合可以仅在电压低于输出设定点并且没有检测到过流情况时执行。这样提供了变换器的简单的增强控制方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包括脉冲宽度调制器(PWM)控制器,具有确定包括所述控制信号的PWM周期内的脉冲集合数量的模块,以确定控制信号的长度。该方法比滞后控制器方法略微复杂,但是可以使用很大范围内的脉冲波形实现。当通过高频信号操作时,可以使用控制器有效“键控”信号导通或者关断。所述控制器可以使用模拟或者数字技术实现并且所述控制器有效确定脉冲串的长度。这样,控制器为离散脉冲集合提供了正确特性以确保输入驱动电路的平衡。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其中,所述脉冲集合包括一个极性的四分之一周期,其后紧跟相反极性的半个周期,其后紧跟所述第一极性的进一步四分之一周期。特别地,可以设计所述脉冲集合包括正极性的四分之一周期,其后紧跟负极性的半周期,其后紧跟正极性的进一步四分之一周期。通过这种脉冲集合,在变换器中可以具有为零的净磁化电流。而且,这些脉冲集合可以使用适当逻辑来相对容易地连接在一起以最小化假信号,从而给出正常控制波形形式。各个脉冲集合可以使用滞后或者脉冲宽度调制方法而相对容易地被控制。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其中,在脉冲集合被去除的情况下去除交替极性的脉冲集合。通过在每次脉冲集合被去除的情况下去除交替极性的脉冲集合,可以克服与去除脉冲集合相关的困难,这在输出电容器上引入的纹波的情况下被认为是时间过长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其中,使用降压变换器实现预调节级。这被认为是特别有用的AC/DC变换器,并且能够使用降压变换器作为预调节级是非常优选的。优选地,降压变换器预调节级(7)进一步作为功率因数校正(PFC)级。通过降压变换器,可以在大容量电容器上具有通常在60至90伏之间的相对较低电压以用于通用线路应用。然而应当理解,对于仅在欧洲线路要求下工作的应用,优选的为接近于在120V至130伏之间工作的大容量电容器电压。这些电压范围可以提供可接受的导通角以及高达数百瓦特范围内的相关功率因数校正。可替换地,可以提供PFC级的配置和实施例替代降压变换器,但是降压变换器能够以简单并且高效的方式工作而不需要进一步的PFC电路,其被认为是特别优选的。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其中,按照倒置方式配置了降压变换器,具有参考接地(ground-referenced)的驱动和参考接地的电流检测。这样通过消除对高位电流检测和/或高位驱动的需求而大大节省了变换器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其中,进一步提供了辅助电容器以进行保持增强。通过辅助电容器,可以提供良好的AC/DC变换器的保持增强。因此,AC/DC变换器的输出可以在去除AC输入电源之后一定时间内保持调节。这在掉电等的情况下特别优选。可以预想,辅助电容器可以使用降压变换器的降压电感上的次级绕组而充电或者可替换地可以使用从备用电路获取的充电电流进行充电。不管哪种方式,对于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降压预调节级的保持增强均是优选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其中,控制器在突发模式或者连续模式中使用取决于负载电流的适当的控制算法而操作降压预调节器。通过使用所述AC/DC电源变换器的配置,可以按照连续方式操作降压预调节器而不会违背闲置功率准则。这样具有提供准调节输入给备用电路的优点,直接的结果就是远远更加高效。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其中,降压变换器供给电容器,并且其中提供了辅助升压变换器以放大大容量电容器电压。可替换地,可以提供回扫变换器(fly-back converter)以放大大容量电容器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其中,双端变换器输入级包括半桥。这被认为是AC/DC变换器的特别简单并且高效的构造,从而提供鲁棒性并且制造相对低廉。作为半桥的一种替换实施例,可以使用具有适当修改的全桥或者推挽变换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其中,变压器输出级进一步包括一对输出同步整流器。可以预想,这些输出同步整流器使用来自变压器的绕组而自驱动。通过这种方式配置的所述一对自驱动同步整流器,自驱动同步整流器可以被操作为使得所述级按照对称方式在基本满的占空比中被操作。这样,控制脉冲可以交替提供给自驱动同步整流器,并且允许对多数占空比保持零电压切换,并且还允许同步整流器在多数占空比期间保持导通。通过在低负载工作情况下相对适度的突发速率,还可以实现最低待机功耗。因此,通过按照这种方式结合突发模式控制和同步整流器,可以实现较低的空载功耗,并且在高负载情况下实现高效率。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其中,提供了钳位电路以防止绕组中导致输出同步整流器的寄生导通的自然环流(natural ringing)。优选地,所述钳位电路可以通过DC变压器的绕组上的开关的方式而提供。这还可以在需要时作为辅助电源使用。所述钳位电路是使用一对二极管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其中,提供了输出电感,其值被选择以确定设备中的电流是连续还是不连续的。通过选择适当的输出电感,可以实现变压器操作的所需模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其中,所述变压器比率被选择为使得第二级变换器在该级的输入电压的底部级别处工作于近乎连续的占空比,并且在该级的输入电压的更高级别下去除脉冲集合。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其中,进一步提供了过流锁定。通过过流锁定,提供了AC/DC变换器的附加过流保护,并且为所提供的快速电流限制保护提供备用。这种较慢的过流锁定能够消除与同步整流器的体二极管中的损耗相关的困难(这种功耗在某些工作情况下可能过大),并且允许改进对变换器的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其中,进一步提供了飞轮(free-wheeling)同步整流器,并且所述控制器产生消隐信号以产生所述飞轮同步整流器的负载相关的驱动信号。在某些重负载条件下,这样可以提供改进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使用共振产生的脉冲序列操作控制器。可替换地,所述控制器可以使用脉冲指引技术而被操作。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提供了AC/DC变换器的变压器,包括主绕组,主钳位绕组,次级电源绕组以及驱动绕组。通过所述变压器设计,可以提供单个变压器,能够为电路的完整操作提供足够的绕组。所述变压器可以为同步输出整流器以及变压器输出级的功率绕组提供驱动绕组。而且,所述变压器能够提供钳位绕组以防止输出同步整流器中的环流。因此,提供了一种非常紧凑的变压器配置,其相对经济并且制造成本低廉。可以预想,所述变压器可以在需要时进一步提供附加变压器主绕组。
可以预想,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不需要输出同步整流器的单独驱动绕组并且可以直接从电源绕组驱动同步整流器。在此情况下,可以提供AC/DC变换器的变压器,包括主绕组,主钳位绕组和次级电源绕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的变压器,其中,所述主钳位绕组进一步包括双功能主辅偏置电源绕组和钳位主绕组。由于附加主钳位绕组可以在需要时作为主级辅助偏置电源绕组工作,从而消除对变压器上过多数量绕组的需要,这被认为是非常有用的。从而可以进一步帮助保持所述变压器尽可能的紧凑。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DC变换器的变压器,其中,提供了主绕组,一对双功能主辅偏置电源绕组和钳位主绕组,一对次级电源绕组和一对驱动绕组。这样,所述变压器总共具有七个绕组。在需要时可以提供进一步的附加主绕组。具有一对辅助偏置电源/钳位绕组、一对驱动绕组以及一对电源绕组的变压器可以为AC/DC变换器设计提供出色的变压器设计。所述变压器非常紧凑并且使用高效,且允许AC/DC变换器的灵活操作。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对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以下描述仅是参考附图的示例,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AC/DC变换器的图示;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AC/DC变换器的可替换变压器级的图示;以及
图3为根据本发明使用的脉冲集合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并且首先参考图1,其显示了AC/DC变换器,总体由参考数字1表示,包括变换器输入3和变换器输出5,预调节级7,包括变压器输入级11和变压器输出级13的DC变压器级9,以及控制器17。变压器输入级11进一步包括双端变换器输入级15,并且控制器17提供控制信号给双端变换器输入级15。控制器17进一步包括反馈光耦合器19。控制器17一旦检测到AC/DC输出电压5大于预定输出电压设定点或者一旦检测到存在过流情况则可以从控制信号去除脉冲集合。控制器17进一步包括隔离级控制21,其中包括与光耦合器电路19结合的电流检测信号电路23和钳位电路25。控制器17还包括降压控制27,具有电压检测输入29,电流检测输入31以及供给预调节级7的预调节器控制信号33。
所述预调节级进一步包括降压变换器,其中包括降压输入电容器35,降压二极管37,降压电感39,以及降压开关41。所述降压变换器供给大容量电容器43。所述降压变换器配置为倒置方式,具有接地参考驱动和接地参考电流检测。所述降压变换器进一步为AC/DC变换器提供功率因数校正(PFC)功能或者级。提供了辅助电容器(未显示)以实现电路的保持增强,并且在输入失败的情况下可以连接到输入线路。辅助电容器(未显示)使用降压电感39上的次级绕组(未显示)充电或者可替换地从备用电路45被提供充电电流。AC/DC变换器进一步包括输入滤波器47,输入桥49,差分电路51,以及输出电容器53。
双端变换器输入级15进一步包括半桥,其中包括一对场效应晶体管(FET)55、57,分别为二者提供驱动绕组59、61。双端变换器输入级15进一步包括变压器主绕组63,电流检测绕组65,以及一对电容器67、69。变压器输出级13进一步包括一对自驱动输出同步整流器71、73,二者分别提供了驱动绕组75、77以及电源绕组76、78。变压器输出级13进一步包括输出电感79。进一步提供了电压钳位81。
钳位电路25防止导致输出同步整流器71、73的寄生导通的自然环流。钳位电路25进一步包括一对二极管26、28、主变压器的一对辅助绕组30、32、晶体管34。隔离级控制21进一步包括门驱动绕组36和电流检测绕组38。变压器总共包括七个绕组:主绕组63,辅助绕组30、32,驱动绕组75、77,以及电源绕组76、78。
在使用中,控制器17提供控制信号给双端变换器输入级15。控制器17使用突发模式控制操作并且控制信号进一步包括脉冲集合,所述脉冲集合提供双端变换器15中的零净磁化电流。使用滞后控制器19,控制器17能够在检测到AC/DC变换器输出电压高于预定输出电压设定点或者检测到存在过流情况时从控制信号去除脉冲集合。
现在参考图2,其中显示了在本发明中使用的DC变压器的可替换实施例的更加详细的图示,其中和前图相比,相同部件具有相同的参考数字。DC变压器级包括双端变换器输入级15,其中包括具有一对自驱动FET 55、57的半桥级,一对电容器67、69,以及主绕组63。变压器输出级13包括一对输出同步整流器71、73,其分别具有驱动绕组75、77。进一步提供了输出电感79和输出电容器53。变压器输出级进一步包括多个电源绕组91、93、95和97。
在使用中,大容量电容器(未显示)两端的电压被存储在电容器67、69中,并且主FET 55、57按照所需方式切换。主侧的控制使得级按照对称方式在基本完整占空比中运行。控制是通过去除控制脉冲集合而实现的。这是整体周期控制的一种形式,允许在大部分占空比中保持零电压切换,并且允许同步整流器在多数占空比中保持“导通”。因此,在轻负载情况下,脉冲速率可以非常适度,从而导致最低功率要求和较低的待机功耗。
在轻负载下的突发模式工作期间,脉冲需要使得突发周期中的净磁化电流贡献为零。这样,半桥使用自驱动同步整流器按照整体周期方式切换。输出电感79的值将确定半桥级是否工作于连续或者不连续模式。通过更大的电感来提供连续操作,并且通过更小的电感来提供不连续操作。通过半桥的整体周期操作,可以随着自驱动同步整流器操作保持零电压切换(ZVS)操作,这将促进降低低电压下的待机功耗。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设备的所需输出为12V。因此,绕组95的点端大约为+13V。当绕组95的点端为+13V时,绕组97的非点端为-13V。同步整流器71将导通并且同步整流器73将关闭。当绕组95的点端为-13V时,绕组97的非点端为+13V并且同步整流器73将导通而同步整流器71将关闭。在任何情况下,同步整流器的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均是显见的。
参考图3,其中显示了适合于通过控制器17在AC/DC变换器中应用的脉冲集合。脉冲集合包括正电源供给的四分之一周期101,紧跟负电源供给的半周期103,以及紧跟正电源供给的另一个四分之一周期105。这种脉冲集合将提供零净磁化电流并且因此不会导致变换器操作的不平衡。这些脉冲集合可以使用适当逻辑与其他脉冲集合连接以最小化假信号,从而提供受控波形。然后可以使用滞后控制方法以在适当时候从控制波形中去除脉冲集合。当脉冲集合被去除时,输出同步整流器71、73关断并且没有施加电压,输出电感电流79通过输出同步整流器71、73的体二极管(未显示)被放电。钳位电路81防止绕组中的环流,从而防止导致同步整流器71、73的寄生导通。该钳位电路实际上是使用变压器绕组上的较小的开关而实现的,该绕组在需要时可以作为辅助电源使用。除了所示波形之外,还可以提供具有相反极性的波形,即负电源供给的四分之一周期,紧跟正电源供给的半周期,紧跟负电源供给的另一个四分之一周期。这些被认为是提供基本上零净磁化电流的非常简单的波形,并且可以与类似波形比较以提供控制信号。可替换地,可以设计通过提供基本上零净磁化电流按照基本相同方式工作的更加复杂的波形并且在AC/DC变换器的控制器中使用。
如果不使用滞后控制方法,同样也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控制器布置。通过这种高频信号,控制信号可以通过控制器有效的键控导通或者关断。因此,可以提供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器,其可以使用模拟或者数字技术来实现。该控制器可以确定提供给电路的脉冲串的长度。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器的工作频率可以通常为小于输入功率切换级的工作频率的数量级,并且在此情况下逻辑设置为提供具有正确特性的离散脉冲集合以确保输入驱动电路的平衡。而且,该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宽范围的脉冲波形。特别地,优选地可以使用限制同步整流器体二极管电流并且非常适合于较高频率操作的共振产生的脉冲序列和脉冲指引技术。当使用滞后或者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方法时,本质上在各个脉冲集合的开始时间确定是否执行脉冲集合。脉冲集合仅在电压低于输出设定点并且没有检测到过流情况时被执行。通常适合于通过较慢的过流锁定来支持这种快速电流限制以解决同步整流器的体二极管的功耗问题,该功耗在这种条件下可能过大。采用基于脉冲集合的电流限制的方法还允许快速并且单调的启动。随着这种变换器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是脉冲集合的去除在输出电容器上引入的纹波的情况下可能过长。例如,在工作于125KHz的磁化频率的变换器的情况下,去除8μs的周期可能被认为过长。该问题通过在每次去除脉冲的情况下去除交替极性的脉冲集合而解决。
不管待去除的脉冲集合如何,存在飞轮周期中管理电感电流的问题。如上所述,电感电流将循环通过输出同步整流器的体二极管。通过最优设计情况下的通常5%的峰峰电压,有效占空比对于脉冲去除与导通周期的比值而言可以为97.5%,并且使用控制同步整流器优化该方法进行切换可能不能证实。如果存在该问题,控制电路可以很容易的产生消隐信号,其可以被用于产生飞轮同步整流器的驱动信号。作为实际问题,优选地可以将飞轮同步整流器的增强限制在较重负载的情况,否则随着逆功率流会产生问题。
在所述实施例中,使用了降压变换器作为预调节器级,并且更加具体的说,作为功率因数校正(PFC)预调节级。所述降压变换器在大容量电容器的两端施加电压,该电压通过在多数情况下为主电源的线电压而转换得到。所述降压变换器实现为倒置方式,提供接地参考驱动和接地参考电流检测。可以提供辅助电容器以提供降压级的保持增强,从而输出可以在去除AC输入电源之后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调节。然而,公知的是能量存储的容积效率和具有较低额定电压即在低于200V的区域内的电容器比工作于传统通用线路应用即通常为400或者450V额定部件的电容器更差。因此,辅助电容器可以使用降压电感39上的次级绕组被频繁充电或者可以使用待机电源电路45提供充电电流。当输入线电压下降至低于确保输出调节(理想的通过一定的缓冲区域,从而输出电压不受影响)的可接受级别时,保持增强电容器可以连接到输入并且替代输入电压以给出所需的保持性能。
降压变换器在主线路电源的输入电压低于大容量电容器能量存储设备两端的电压的条件下不能从主线路获取功率,导致不连续的电流获取。这可以通过使用辅助升压或者回扫变换器而放大。大容量电容器电压通常介于60V至90V之间。更低的限制提高了导通角,并且因此提供对正弦电流的更大近似,但是以提高切换设备上的压力为代价。高值将限制导通角,这在功率级别上升时可能成为问题。可以使用梯形波形,可以提供高达数百瓦特的良好的功率因数校正,并且使用截断正弦可以提供更高功率下的更佳性能。因此降压级的输出在通常的线路应用情况下包括通常在60V至90V之间的DC电压,其上叠加了在满负载下依赖于相对电容器值的通常为5%峰峰值的纹波电压。PFC降压预调节器级的配置的一个很大优点是降压级还可以在突发模式中连续保持导通而不需要违背空载功率准则。待机电源可以远远更加高效,因为它们现在工作于准调节输入。这在迄今为止通过AC/DC电源变换器的现有设计是不可能的。
通过AC/DC变换器可以使用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整流后的AC线电压以产生降压PFC级控制器参考信号而不是固定dc参考信号。通过AC线电压产生的参考可以被适当缩小,钳位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被从零偏置以允许输入电流波形编程跟随所需的梯形程序,从而提供较低的谐波内容,较高的功率因数校正以及很低的降压功率因数校正级电流压力。而且,在降压pfc级最大占空比被限制于小于100%的级别的实现中,这样可以帮助确保误差放大器(未显示)在AC线电压交叉点处不会饱和。这样可以证明高度优选的,特别是在较高的功率级别下,其中前导边缘线电流瞬态可能导致导通EMC问题。
AC/DC电源变换器的一个挑战是提供高度有效的变换器。公知的是最高效类型的变换器通常是最佳利用切换设备和磁性元件的变换器。在工业标准脉冲变换器中已经使用的一种方法被称为DC变压器,通常具有双端输入级,最通常的是在各个级中接近50%的占空比工作的半桥,具有较小的死区时间或者较小的重叠,这依赖于是否为相应的电压供给或者电流供给级。变压器次级可以使用整流元件的全桥、电流倍增器类型部分或者中心抽头布置。该配置还使得较容易从变压器绕组直接获得同步整流器。可以实现过渡上的共振测量,从而降低很大部分的工作范围上的切换损耗。主级和次级之间的漏电感还可以有助于降低同步整流器的体二极管中的逆恢复电流。然而,这种级通过最小控制工作并且提供输入和输出电压之间通常固定的比率。降压电容器上的纹波在输出电压上复制。这种设计进一步具有有限能力以处理短路情况以及其他出错情况。最后,这种变换器在所有时间中“导通”并且因此空载切换损耗或者磁芯损耗可能变得很大,从而导致很难满足与空载功率相关的要求。所以,尽管提供了高效率的变换器,该变换器的缺陷在于很高的空载功耗。
通过如上所述在突发模式方式中通过确保零净磁化电流的脉冲序列操作该级可以克服这些困难。这可以通过仔细选择产生基本没有或者最小的净磁化电流的脉冲集合而实现,并且该脉冲集合还可以与其他脉冲集合连接以提供控制信号并且进一步允许去除脉冲集合以便于控制。可以设计提供最小级别的净磁化电流的脉冲序列,从而使得半桥电容器中的不平衡的最大级别小于输入电压的10%,或者在设置推挽或者全桥变压器实现的情况下产生低于饱和限制的净磁化电流。这可以提供足够的电路控制级别。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DC变压器控制电路驻留在变压器的次级侧。在本文中,DC变压器控制电路被描述为在主级侧,但这并非是一定的。可以通过该控制提供门级驱动信号给适当耦合在隔离势垒两端的主级侧开关。这可以通过使用单独的门驱动变压器以将驱动信号从次级控制电路发送到主级开关的门而实现。可替换地,门信号可以通过高速光耦合器或者其他装置而传送。
在本文中,还公开了独特的变压器构造,其结合AC/DC变换器使用,其中包括主绕组,一对次级驱动绕组,一对次级电源绕组,以及一对主钳位绕组。在需要时还可以提供其他主绕组。通过这种变压器,AC/DC变换器所需的绕组可以通过单个变压器以紧凑方式提供,从而节省电路上的空间并且降低构造包括所述装置的主板所花费的时间。
最后,可以理解,双端变换器输入级可以包括半桥或者全桥或者可替换地可以包括推挽变换器。变压器比率可以被仔细选择,从而AC/DC变换器1在该级的输入电压的底部级别处工作于近乎连续的占空比,并且通过更高级别的输入电压去除脉冲集合。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和包含”被认为是可以互换的,并且应当具有尽可能广泛的解释。
本发明并不受限上述实施例,并且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在构造和细节方面均可以变化。

Claims (32)

1.一种AC/DC变换器(1),包括变换器输入(3)、变换器输出(5)、预调节级(7)和包括变压器输入级(11)和变压器输出级(13)的DC变压器级(9),所述变压器输入级(11)进一步包括双端变换器输入级(15)以及用于提供控制信号给所述双端变换器输入级的控制器(17),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17)使用突发模式控制进行操作,并且
所述控制信号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双端变换器(15)中提供基本为零的净磁化电流的脉冲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所述控制器(17)进一步包括滞后控制器(19),所述滞后控制器(19)一旦检测到所述AC/DC变换器输出电压高于预定输出电压设定点或者检测到存在过流情况,就从所述控制信号中去除脉冲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所述控制器(17)进一步包括脉冲宽度调制器(PWM)控制器,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器(PWM)控制器具有确定包括所述控制信号的PWM周期内的脉冲集合数量以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长度的模块。
4.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所述脉冲集合包括一个极性的四分之一周期,其后跟随相反极性的半个周期,其后跟随所述第一极性的另一个四分之一周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所述脉冲集合包括正极性的四分之一周期,其后跟随负极性的半周期,其后跟随正极性的另一个四分之一周期。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在每次发生脉冲集合被去除的情况下去除交替极性的脉冲集合。
7.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使用降压变换器(35,37,39,41)实现所述预调节级(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所述降压变换器预调节级(7)进一步作为功率因数校正(PFC)级。
9.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按照倒置方式配置所述降压变换器,提供了接地参考的驱动和接地参考的电流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进一步提供了辅助电容器以保持增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所述辅助电容器使用所述降压变换器(35,37,39,41)的降压电感(39)上的辅助绕组来充电。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提供了备用电路(45),所述备用电路(45)提供充电电流以对所述辅助电容器进行充电。
13.根据权利要求4至12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所述控制器(17)在突发模式或者连续模式中使用取决于所述负载电流的适当的控制算法来操作所述降压预调节器(7)。
14.根据权利要求4至1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所述降压变换器(35,37,39,41)供给大容量电容器(43),以及其中,提供了辅助升压变换器以放大所述大容量电容器(43)电压。
15.根据权利要求4至1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所述降压变换器(35,37,39,41)供给大容量电容器(43),以及其中,提供了回扫变换器以放大所述大容量电容器(43)的电压。
16.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所述双端变换器(15)输入级进一步包括半桥。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所述双端变换器(15)输入级进一步包括全桥。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所述双端变换器(15)输入级进一步包括推挽变换器。
19.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所述变压器输出级进一步包括一对输出同步整流器(71,73)。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所述输出同步整流器(71,73)使用所述变压器(9)的绕组(75,77)而自驱动。
21.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提供了钳位电路(81)以防止所述绕组(75,77)中导致所述输出同步整流器(71,73)的寄生导通的自然环流。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所述钳位电路(81)是通过所述DC变压器(9)的绕组上的开关而提供的。
23.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提供了输出电感(79),选择所述输出电感(79)的值以确定设备中的所述电流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
24.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选择所述变压器比率,以使得所述第二级变换器(1)在输入电压的底部级别处工作于近乎连续的占空比,并且在输入电压的更高级别处去除脉冲集合。
25.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进一步提供了过流锁定。
26.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进一步提供了飞轮同步整流器,以及所述控制器(17)产生消隐信号,以产生所述飞轮同步整流器的依赖于负载的驱动信号。
27.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使用共振产生的脉冲序列来操作所述控制器。
28.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C/DC变换器(1),其中,使用脉冲指引技术来操作所述控制器。
29.一种AC/DC变换器的变压器,包括主绕组、主钳位绕组和次级电源绕组。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AC/DC变换器的变压器,其中,所述变压器进一步包括驱动绕组。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者30所述的AC/DC变换器的变压器,其中,所述主钳位绕组进一步包括双功能主辅偏置电源绕组和钳位主绕组。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者31所述的AC/DC变换器的变压器,其中,提供了主绕组、一对双功能主辅偏置电源绕组和钳位主绕组,一对次级电源绕组和一对驱动绕组。
CN2005800436433A 2004-10-27 2005-10-27 Ac/dc变换器 Active CN1011205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E20040715 2004-10-27
IES2004/0715 2004-10-27
PCT/IE2005/000120 WO2006046220A1 (en) 2004-10-27 2005-10-27 An acdc convert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0501A true CN101120501A (zh) 2008-02-06
CN101120501B CN101120501B (zh) 2010-09-01

Family

ID=36051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436433A Active CN101120501B (zh) 2004-10-27 2005-10-27 Ac/dc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035995B2 (zh)
EP (1) EP1813012B1 (zh)
CN (1) CN101120501B (zh)
AT (1) ATE479228T1 (zh)
DE (1) DE602005023200D1 (zh)
DK (1) DK1813012T3 (zh)
WO (1) WO200604622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4382A (zh) * 2014-04-03 2014-07-23 天津大学 消除Buck型变换器电流死区的电流型控制方法
CN104518687A (zh) * 2013-10-01 2015-04-1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CN104753337A (zh) * 2011-04-12 2015-07-01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CN105191045A (zh) * 2013-03-29 2015-12-23 恩菲斯能源公司 用于改进功率转换期间的突发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78647A (zh) * 2014-10-02 2017-08-18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llc转换器的待机效率的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26199B1 (en) * 2006-11-21 2019-07-31 Dialog Semiconductor GmbH Buck converter with inductor pre-energizing
US8848808B2 (en) 2007-03-01 2014-09-30 Lightfleet Corporation Time domain symbols
US8923017B2 (en) * 2007-09-12 2014-12-30 Texas Instruments (Cork) Limited Power converter implementing frequency smearing
US8847719B2 (en) * 2008-07-25 2014-09-30 Cirrus Logic, Inc. Transformer with split primary winding
CN102334274B (zh) * 2009-02-09 2014-12-03 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转换器
US20100332857A1 (en) 2009-06-30 2010-12-30 Vogman Viktor D Reducing power losses in a redundant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2136801B (zh) 2010-01-21 2014-02-1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谐振转换器以及其间歇模式控制方法
FR2958046B1 (fr) * 2010-03-23 2012-04-27 Converteam Technology Ltd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determination de la valeur d'une grandeur caracteristique d'un systeme d'alimentation d'une charge
CN103370863B (zh) * 2011-01-06 2016-02-24 艾可品牌公司 移动设备适配器和充电器
US9190899B2 (en) 2011-09-28 2015-11-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 circuit configured to control high pulse load current and inrush current
US8873261B1 (en) * 2013-05-09 2014-10-28 Drs Power & Control Technologies, Inc. Current source rectifier modulation in discontinuous modes of operation
US9431941B1 (en) * 2015-02-12 2016-08-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lternator rectifier diode short fault
US10554138B2 (en) 2016-10-25 2020-02-0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Flux limited fast transient response in isolated DC-DC converters
US10439500B2 (en) 2017-02-01 2019-10-0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Control of isolated power converters during transient load condi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1041A (en) 1983-08-22 1985-09-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Full load to no-load control for a voltage fed resonant inverter
US4533986A (en) * 1983-10-31 1985-08-0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mpact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for signal processing applications
US4939633A (en) * 1989-02-03 1990-07-03 General Signal Corporation Inverter power supply system
US7269034B2 (en) * 1997-01-24 2007-09-11 Synqor, Inc. High efficiency power converter
US6365868B1 (en) 2000-02-29 2002-04-02 Hypertherm, Inc. DSP based plasma cutting system
TWI238592B (en) * 2000-11-27 2005-08-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DC power source converter
JP2005518778A (ja) * 2002-02-26 2005-06-23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スイッチモード電源を動作させる方法及びスイッチモード電源
JP2004015900A (ja) 2002-06-05 2004-01-15 Omron Corp プッシュプル回路方式の電力変換装置
JP3696604B2 (ja) * 2003-05-23 2005-09-21 ローム株式会社 直流−交流変換装置、及び交流電力供給方法
JP4193755B2 (ja) * 2004-06-04 2008-12-10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及び力率改善回路
TWI354443B (en) * 2008-04-01 2011-12-11 Glacialtech Inc Half-bridge llc resonant converter with self-driv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3337A (zh) * 2011-04-12 2015-07-01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US9577513B2 (en) 2011-04-12 2017-02-2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CN104753337B (zh) * 2011-04-12 2017-08-15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CN105191045A (zh) * 2013-03-29 2015-12-23 恩菲斯能源公司 用于改进功率转换期间的突发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91045B (zh) * 2013-03-29 2018-06-22 恩菲斯能源公司 用于将dc输入功率转换成ac输出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18687A (zh) * 2013-10-01 2015-04-1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CN103944382A (zh) * 2014-04-03 2014-07-23 天津大学 消除Buck型变换器电流死区的电流型控制方法
CN103944382B (zh) * 2014-04-03 2016-12-07 天津大学 消除Buck型变换器电流死区的电流型控制方法
CN107078647A (zh) * 2014-10-02 2017-08-18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llc转换器的待机效率的系统和方法
CN107078647B (zh) * 2014-10-02 2020-03-20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llc转换器的待机效率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79331A1 (en) 2009-11-12
CN101120501B (zh) 2010-09-01
WO2006046220A1 (en) 2006-05-04
EP1813012B1 (en) 2010-08-25
DE602005023200D1 (de) 2010-10-07
US8035995B2 (en) 2011-10-11
ATE479228T1 (de) 2010-09-15
DK1813012T3 (da) 2010-12-20
EP1813012A1 (en) 200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0501B (zh) Ac/dc变换器
CN208445481U (zh) 开关模式电源控制器及开关模式电源
CN102124640B (zh) 单相自驱动全桥同步整流
US7218081B2 (en) Power system having multiple power converters with reduced switching loss
US8711593B2 (en) Generalized AC-DC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single- and multi-phase systems
US7333348B2 (en) DC-DC converter
US6038142A (en) Full-bridge isolated Current Fed converter with active clamp
KR100772658B1 (ko) 능동 클램프 전류원 푸쉬풀 직류-직류 컨버터
WO2020248472A1 (zh)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US8908401B2 (en) Multiphase soft-switched DC-DC converter
US6442047B1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with reduced current and voltage switching
US20090290384A1 (en) High power factor isolated buck-typ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onverter
US20120044722A1 (en) Isolated switching converter
CN100463348C (zh) 开关电源设备
CN103201939A (zh) 虚拟参数高压侧mosfet驱动器
CN100420135C (zh) 不断电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US20110069513A1 (en) Current-Sharing Power Supply Apparatus With Bridge Rectifier Circuit
CN112436728B (zh) 一种双向谐振变换器的高效率控制方法
Chen et al. Analysis and design considerations of an improved ZVS full-bridge DC-DC converter
CN106533178A (zh) 隔离型开关电源和隔离型开关电源控制方法
CN115868105A (zh) 软开关脉冲宽度调制dc-dc功率转换器
US20110058392A1 (en) Current-sharing power supply apparatus
CN101588130B (zh) 具有双边无源辅助网络的zvzcs三电平dc-dc变换器
Jung et al. Soft switching and optimal resonance conditions of APWM HB flyback converter for high efficiency under high output current
CN103840686A (zh) 具有pfc和直流转换综合功能的高效率电源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rish Dublin

Patentee after: Texas Instruments Ireland Tra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Irish Dublin

Patentee before: COMMERGY TECHNOLOGIE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7

Address after: Texas, USA

Patentee after: TEXAS INSTRUMENTS Inc.

Address before: Irish Dublin

Patentee before: Texas Instruments Ireland Trad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