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5564A - 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5564A
CN101115564A CNA2006800040784A CN200680004078A CN101115564A CN 101115564 A CN101115564 A CN 101115564A CN A2006800040784 A CNA2006800040784 A CN A2006800040784A CN 200680004078 A CN200680004078 A CN 200680004078A CN 101115564 A CN101115564 A CN 101115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ode
discharge
ioniza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40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茂木完治
秋山龙司
田中利夫
香川谦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15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55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22Ioni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2Transportable units, e.g. for cleaning room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1Ionising-electr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66Applications of electricity supply techniques
    • B03C3/70Applications of electricity supply techniques insulating in electric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2201/00Details of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 B03C2201/10Ionising electrode has multiple serrated ends or par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在包括了在空气中进行放电的放电部的空气净化装置中,维持放电部的放电性能同时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的薄型化。在使空气中的尘埃带电的离子化部(30)中,在作为放电的基端的离子化线(31)和接地电极(33)之间配置有绝缘部件(60)。其结果是从离子化线(31)向接地电极(33)的放电被绝缘部件(60)阻止,另一方面维持有从离子化线(31)向第一电极板(32)的电晕放电,因而能够缩短离子化线(31)和接地电极(33)之间的距离。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在被处理空气流动的空气中进行放电的放电部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迄今为止,对住所和店铺等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装置已为众所周知。
[0003]在例如图9所示的空气净化装置(80)中,外壳(81)内形成有被处理空气所流经的空气通路(82)。在该空气通路(82)中,按照从空气流动的上游到下游的顺序依次配置有预滤器(83)、离子化部(84)、静电过滤器(85)、流光放电部(86)以及催化剂过滤器(87)。
[0004]上述预滤器(83),对被导入外壳(81)内的空气中的较大尘埃进行捕集。上述离子化部(84)是由电集尘用的放电电极(84a)及相对电极(84b)构成的。上述放电电极(84a)是由多个线状电极构成的,以跨越框体的上下端的方式架设而成。另一方面,在该放电电极(84a)的周围设置有上游侧开放的剖面呈日语片假名“コ”字型的电极部件。
并且,电极部件的左右侧壁构成相对电极(84b)。在离子化部(84)中,在两个电极(84a、84b)之间进行电晕放电,使得被处理空气中的尘埃带电。已在离子化部(84)中带电的尘埃被静电过滤器(85)电捕集。
[0005]上述流光放电部(86)是由流光放电用的放电电极(86a)及相对电极(86b)构成的。放电电极(86a)是由形成在被框体的上下端所支撑的板状部件上的针状乃至突起状的多个电极构成的。另一方面,上述相对电极(86b)是由与放电电极(86a)对峙地位于支撑部件侧面上的多个板状电极构成的。在流光放电部(86)中,在两个电极(86a、86b)间进行流光放电,生成所谓的活性种(自由基(radical)、高速电子、激励分子等)。该活性种在上述催化剂过滤器(87)中进一步活化,分解被处理空气中的有害成份和臭气成份(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4-329639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6]近年来,如上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特别是作为住所和店铺等民用空气净化装置被大范围普及。此外所期望的是尽可能将这种民用空气净化装置小型化。特别是,可以说空气净化装置的薄型化在有效地利用居住空间等方面是一种很有成效的改善手段。另一方面,对于包括上述放电部(离子化部和流光放电部)的空气净化装置而言,一旦要实现装置的薄型化,则将出现放电电极和其他的构成部件之间的距离变小的情况。
[0007]当使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空气净化装置(80)实现薄型化时,将有上述离子化部(84)的放电电极(84a)和静电过滤器(85)之间的距离变小的情况出现。此时,除了从放电电极(84a)向相对电极(84b)进行的放电以外,还能引起从放电电极(84a)向静电过滤器(85)的放电。其结果是有可能导致从放电电极(84a)向静电过滤器(85)产生火花(spark)。还有,在离子化部(84)中没有进行预期的电晕放电,因而也有可能出现被处理空气的集尘性能下降的问题。
[0008]同样地当使空气净化装置(80)实现薄型化时,也有上述流光放电部(86)的放电电极(86a)和其他的构成部件等之间的距离变小的情况出现。此时,由于从放电电极(86a)向其他构成部件的放电而没有进行预期的流光放电,因而有可能出现被处理空气中的有害成份和臭气成份的分解效率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制开发的,其目的在于:在包括了在空气中进行放电的放电部的空气净化装置中,维持放电部的放电性能的同时,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的薄型化。
(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0]第一发明以包括被处理空气所流经的空气通路(15)、和在流经该空气通路(15)的空气中进行放电的放电部(30、40)的空气净化装置来作为前提。并且,该空气净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放电部(30、40)、和与该放电部(30、40)邻接的构成部件(16、17、33)之间配置有绝缘部件(60)。在此,上述“放电部”为了对被处理空气进行净化而在电极之间进行放电,包括电晕放电、流光放电、辉光放电等。还有,上述“构成部件”是配置在空气通路(15)中的放电部(30、40)以外的部件,特别是指与放电部(30、40)邻接配置的部件。
[0011]在第一发明中设置为绝缘部件(60)对放电部(30、40)和构成部件(16、17、33)之间进行遮断。当放电部(30、40)放电时,绝缘部件(60)阻止放电部(30、40)向构成部件(16、17、33)的放电。因此,即使缩短构成部件(16、17、33)和放电部(30、40)之间的距离,在放电部(30、40)也能够进行预期的放电。
[0012]第二发明是在第一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放电部(30、40)是由使空气中的尘埃带电的离子化部(30)构成的。
[0013]在第二发明中,在作为放电部的离子化部(30)中进行电晕放电,从而空气中的尘埃带电。再有,已带电的尘埃被集尘电极和静电过滤器等进行捕集,从而去除了空气中的尘埃。在此,当离子化部(30)进行电晕放电时,绝缘部件(60)阻止从离子化部(30)向构成部件(16、17、33)的放电。因此,即使缩短构成部件(16、17、33)和离子化部(30)之间的距离,在离子化部(30)也能够进行预期的电晕放电。
[0014]第三发明是在第二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子化部(30)构成为作为放电的基端的放电电极(31)和作为放电的终端的相对电极(32)被配置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上述绝缘部件(60)被配置在与离子化部(30)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邻接的构成部件(16、17、33)和放电电极(31)之间。
[0015]在第三发明中,在放电电极(31)和相对电极(32)之间进行电晕放电。在此,电晕放电的放电方向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因此,由于放电而产生的离子风和空气之间的接触效率提高,从而能够使集尘性能得以提高。还有,绝缘部件(60)阻止从放电电极(31)向上游侧或者下游侧的构成部件(16、17、33)的放电。因此,即使缩短构成部件(16、17、33)和离子化部(30)之间的距离,在离子化部(30)也可维持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电晕放电。
[0016]第四发明是在第三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离子化部(30)的下游侧,配置有对已在该离子化部(30)中带电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集尘部件(17),上述绝缘部件(60)被配置在作为上述构成部件的集尘部件(17)和放电电极(31)之间。在此,上述“集尘部件”指的是电吸引并捕集已带电的尘埃的集尘板、集尘电极或者静电过滤器等。
[0017]在第四发明中,一旦已在离子化部(30)中带电的尘埃流经该离子化部(30)的下游侧,则该尘埃被集尘部件(17)捕集。在此,绝缘部件(60)对从放电电极(31)向集尘部件(17)的空气流动方向上的放电进行阻止。因此,即使缩短集尘部件(17)和离子化部(30)之间的距离,在离子化部(30)也可维持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电晕放电。
[0018]第五发明是在第三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离子化部(30)的上游侧,配置有对空气中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预滤器(16),上述绝缘部件(60)被配置在作为上述构成部件的预滤器(16)和放电电极(31)之间。
[0019]第五发明中,在离子化部(30)的上游侧,被处理空气中的比较大的尘埃被预滤器(16)捕集。在此,绝缘部件(60)对从放电电极(31)向预滤器(16)的与空气流动方向相反方向上的放电进行阻止。因此,即使缩短预滤器(16)和离子化部(30)之间的距离,在离子化部(30)也可维持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电晕放电。
[0020]第六发明是在第三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离子化部(30)的下游侧,配置有对已在该离子化部(30)中带电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静电过滤器(17)、和对放电电极(31)与静电过滤器(17)之间进行遮断的接地电极(33),上述绝缘部件(60)被配置在作为上述构成部件的接地电极(33)和放电电极(31)之间。
[0021]在第六发明中,一旦已在离子化部(30)中带电的尘埃流经该离子化部(30)的下游侧,则该尘埃由于库仑力被静电过滤器(17)吸引后捕集。在此,离子化部(30)和静电过滤器(17)之间被接地电极(33)遮断。因此,即使在例如从离子化部(30)向静电过滤器(17)的方向上产生放电,该放电也经由接地电极(33)流向接地侧。总之,接地电极(33),确实地抑制从离子化部(30)向静电过滤器(17)的火花等的放电,对静电过滤器(17)进行保护。
[0022]不过,如上所示的那样一旦在离子化部(30)和静电过滤器(17)之间设置接地电极(33)的话,则离子化部(30)和接地电极(33)之间成为邻接状态。其结果是从放电电极(31)向接地电极(33)的放电集中,另一方面基本上没有进行从放电电极(31)向相对电极(32)的放电,因而有可能致使尘埃无法有效地带电。所以,在本发明中在离子化部(30)和接地电极(33)之间配置了绝缘部件(60)。绝缘部件(60)对从放电电极(31)向接地电极(33)的空气流动方向上的放电进行阻止。因此,即使缩短接地电极(33)和离子化部(30)之间的距离,在离子化部(30)也可维持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电晕放电。
[0023]第七发明是在第六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部件(60)被配置成覆盖住上述接地电极(33)的上游侧的面的一部分。
[0024]在第七发明中,相对于放电电极(31)而言绝缘部件(60)将接地电极(33)的一部分覆盖住,另一方面接地电极(33)的其余部位相对于放电电极(31)露出。
[0025]此外,假如相对于放电电极(31)而言用绝缘部件(60)将接地电极(33)完全覆盖住的话,则放电电极(31)的放电实质上是完全面向相对电极(32)进行的。但是,此时与放电电极(31)邻接的绝缘部件(60)带电,从放电电极(31)向相对电极(32)的电晕放电的电力线密度提高。其结果是放电电极(31)的放电电压存在上升过高的倾向。这种放电电压的升高从空气净化装置的绝缘设计的观点考虑不是理想的。
[0026]另一方面,如本发明所示,通过使接地电极(33)的规定部位相对于放电电极(31)露出,则可容许从放电电极(31)向接地电极(33)的一定程度的放电。因此,如上所述电力线密度的上升得到抑制,进而放电电压的上升得到抑制。此时,因为绝缘部件(60)阻止放电电极(31)和接地电极(33)的一部分之间的放电,所以即使缩短接地电极(33)和离子化部(30)之间的距离,在离子化部(30)也可维持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电晕放电。
[0027]第八发明是在第六或者第七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放电电极(31)形成为线状乃至棒状,相对电极(32)形成为与放电电极(31)的外周面对峙的板状、并且被配置在该放电电极(31)的两侧,上述接地电极(33)形成为具有多个开口的板状、并且与两个相对电极(32)的下游侧端部相连接,上述绝缘部件(60)被接地电极(33)的上游侧的面所支撑。
[0028]在第八发明中,一对板状的相对电极(32)夹持着线状乃至棒状的放电电极(31),并且各相对电极(32)及放电电极(31)被配置在与空气
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因此,在离子化部(30)中,从放电
电极(31)的外周面向相对电极(32)的平面进行电晕放电。
[0029]还有,接地电极(33)被设置在两个相对电极(32)的下游侧端部之间,是与这两个相对电极(32)相连接而成的。也就是,两个相对电极(32)和接地电极(33)构成为一体。并且,接地电极(33)对从放电电极(31)向上述静电过滤器(17)的放电进行抑制。
[0030]再有,绝缘部件(60)被上述接地电极(33)的上游侧的面所支撑,对从放电电极(31)向接地电极(33)的放电进行阻止。因此,即使缩短接地电极(33)和离子化部(30)之间的距离,在离子化部(30)也可维持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电晕放电。
[0031]第九发明是在第一乃至第八发明的任意一个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部件(60)是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的。
[0032]在第九发明中,从离子化部等的放电部(30、40)向静电过滤器和接地电极等的构成部件的放电被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所阻止。
(发明的效果)
[0033]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放电部(30、40)、和与该放电部(30、40)邻接的其他的构成部件(16、17、33)之间配置绝缘部件(60),从而即使构成部件(16、17、33)与放电部(30、40)相接近时,也能够对从放电部(30、40)向构成部件(16、17、33)的放电进行阻止。因此,在缩短放电部(30、40)和其他的构成部件(16、17、33)之间的距离来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的同时,也能够维持放电部(30、40)的放电性能。
[0034]根据上述第二发明,特别是针对电集尘用的离子化部(30),能够用上述绝缘部件(60)阻止离子化部(30)向构成部件(16、17、33)的放电。因此,在缩短离子化部(30)和其他的构成部件(16、17、33)之间的距离来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的同时,也能够在离子化部(30)进行预期的电晕放电。
[0035]根据上述第三发明,在离子化部(30)中在与被处理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进行电晕放电。因此,能够使空气中的尘埃有效地带电,从而能够使该空气净化装置的集尘效率得以提高。在此,绝缘部件(60)被配置成对从放电电极(31)向设置在空气流动方向上或者与空气流动方向相反方向上的构成部件(16、17、33)的放电进行阻止。由此,能够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实现该空气净化装置的薄型化,同时能够在离子化部(30)中维持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电晕放电。
[0036]根据第四发明,通过用集尘部件(17)对已在离子化部(30)中带电的尘埃进行捕集,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该空气净化装置的集尘效率。在此,因为绝缘部件(60)阻止从离子化部(30)向集尘部件(17)的放电,所以能够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实现该空气净化装置的薄型化,同时能够维持离子化部(30)的电晕放电。
[0037]根据上述第五发明,用预滤器(16)对空气中的比较大的尘埃进行捕集以后,在离子化部(30)使残留在空气中的比较小的尘埃带电从而能够对已带电的尘埃进行捕集。因此,能够防止在放电电极(31)和相对电极(32)上附着比较大的尘埃,能够抑制离子化部(30)集尘效率的下降。在此,因为绝缘部件(60)对从离子化部(30)向预滤器(16)的放电进行阻止,所以能够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实现该空气净化装置的薄型化,同时能够维持离子化部(30)的电晕放电。
[0038]根据上述第六发明,通过用静电过滤器(17)对已在离子化部(30)中带电的尘埃进行捕集,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该空气净化装置的集尘效率。在此,因为在放电电极(31)和静电过滤器(17)之间配置有接地电极(33),所以能够确实地防止从放电电极(31)向静电过滤器(17)的火花等的放电。因此,能够确实地对静电过滤器(17)进行保护,并能够提高该空气净化装置的可靠性。
[0039]另一方面,一旦在放电电极(31)的附近配置接地电极(33)的话,则容易从放电电极(31)向接地电极(33)产生放电,而根据本发明,因为绝缘部件(60)对从放电电极(31)向接地电极(33)的放电进行阻止,所以能够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实现该空气净化装置的薄型化,同时能够维持离子化部(30)的放电。
[0040]根据上述第七发明,通过以相对于放电电极(31)覆盖住接地电极(33)的一部分的方式来配置绝缘部件(60),从而能够在允许从放电电极(31)向相对电极(32)的电晕放电的同时,还能允许从该放电电极(31)向接地电极(33)的露出部的放电。由此,如果当绝缘部件(60)相对于放电电极(31)而言完全覆盖住接地电极(33)时,将导致离子化部(30)的放电电压骤然上升,而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能够抑制该放电电压的上升。也就是,通过使从放电电极(31)向相对电极(32)的电晕放电、和从该放电电极(31)向接地电极(33)的放电之间相平衡,从而在没有损害离子化部(30)的集尘性能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放电电压的上升。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空气净化装置的绝缘设计。
[0041]根据上述第八发明,相对于线状的放电电极(31)而言,在该放电电极(31)的两侧设置有相对电极(32)。因此,能够以放电电极(31)作
为基点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两个方向上进行电晕放电,从而能够使空气中的尘埃有效地带电。
[0042]还有,通过使接地电极(33)介于两个相对电极(32)之间来使它们连结在一起,从而能够使相对电极(32)和接地电极(33)构成为一体部件。因此,对相对电极(32)及接地电极(33)的加工和操作变得容易。还有,通过在接地电极(33)上形成多个开口,从而能够减低伴随空气的流动所产生的压力损失,还有通过使空气紊流化,从而能够使空气中的尘埃有效地带电。
[0043]再者,通过使绝缘部件(60)支撑在接地电极(33)的上游侧的面上,从而绝缘部件(60)的安装变得容易,还能够利用绝缘部件(60)确实地对放电电极(31)和接地电极(33)之间进行遮断。
[0044]还有,当如上所述从线状放电电极(31)的外周向相对电极(32)进行电晕放电时,一般来说在放电电极(31)的整个外周上都容易产生放电。因此,当使接地电极(33)接近线状放电电极(31)时,特别容易产生从放电电极(31)向接地电极(33)的放电。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因为绝缘部件(60)阻止从线状的放电电极(31)向接地电极(33)的放电,所以在没有损害离子化部(30)的放电性能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的薄型化。
[0045]根据上述第九发明,因为用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来构成绝缘部件(60),所以对绝缘部件(60)的加工和操作变得容易,还有能够以低成本来制造绝缘部件(60)。
附图说明
[0046]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立体略图。
图2是从上方来对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内部进行观察的构成略图。
图3是从上方来对实施例的流光放电部进行观察的构成略图。
图4是实施例的流光放电部的立体略图。
图5是实施例的离子化部的水平剖面图。
图6是对实施例和以往的离子化部的集尘性能进行比较的坐标图。
图7是对用绝缘部件覆盖住接地电极的一部分时、和用该绝缘部件覆盖住整个接地电极时的放电电压进行比较的坐标图。
图8是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离子化部的水平剖面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立体略图。
(符号说明)
[0047]10    空气净化装置
15    空气通路
16    预滤器
17    静电过滤器(集尘部件)
30    离子化部(放电部)
31    离子化线(放电电极)
32    第一电极板(相对电极)
33    接地电极
40    流光放电部(放电部)
60    绝缘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0049]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10)是一般在家庭和小规模店铺等使用的民用空气净化装置。该空气净化装置(10)去除被处理空气中的尘埃、过敏原(allergen)、臭气成份以及有害成份等,对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净化。
[0050]<空气净化装置的整体构成>
首先,一边参照图1及图2一边对空气净化装置(10)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还有,图1是空气净化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来对空气净化装置(10)的内部进行观察的附图。
[0051]空气净化装置(10),包括一端开放的箱型外壳(11)、和安装在该外壳(11)的开放端面上的前挡板(12)。在上述外壳(11)的靠近前面的左右侧面及上表面、还有上述前挡板(12)的中央部形成了导入室内空气的空气吸入口(13)。另一方面,在外壳(11)的顶板靠近背面一侧形成了有室内空气流出的空气喷出口(14)。
[0052]在外壳(11)内,从空气吸入口(13)直到空气喷出口(14)为止形成了被处理空气即室内空气所流经的空气通路(15)。在这个空气通路(15)上按照从室内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的顺序依次设置了预滤器(16)、离子化部(30)、流光放电部(40)、静电过滤器(17)、催化剂过滤器(18)以及离心送风机(19)。还有,在外壳(11)的后部靠下侧设置有离子化部(30)及流光放电部(40)的电源部件(21)。
[0053]<预滤器及离子化部的构成>
预滤器(16)是对室内空气中所含的比较大的尘埃进行捕集的过滤器。离子化部(30)是为了使已通过预滤器(16)的比较小的尘埃带电的部件,构成本发明的放电部。该离子化部(30)被设置在具有呈日语片假名“コ”字型的水平剖面在左右方向上相连接的这一形状的波形部件(50)的前面一侧。还有,本实施例中,在空气通路(15)中在左右方向上配置有两个波形部件(50)。
[0054]在上述波形部件(50)的前面一侧,形成有被波形部件(50)隔离开的多个近似柱状的空间,该空间构成了前侧开放部(51)。并且,在各前侧开放部(51)中设置有离子化线(31)以及第一电极板(32)。如图2所示,各离子化线(31)及各第一电极板(32)是以相对于一根离子化线(31)而言对应有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一电极板(32)的这一关系被配置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
[0055]上述离子化线(31)被分别配置在各前侧开放部(51)的左右方向的近似中心。各离子化线(31)形成为线状乃至棒状,从波形部件(50)的上端架设至下端。该离子化线(31)构成了作为使尘埃带电的电晕放电的基端的放电电极。
[0056]上述第一电极板(32)是由各前侧开放部(51)的左右侧壁构成的,被分别配置在相对应的离子化线(31)的两侧。这些第一电极板(32)形成为与离子化线(31)的外周面对峙的板状并成为与离子化线(31)大致平行的形态。该第一电极板(32)构成了作为电晕放电的终端的相对电极。
[0057]还有,波形部件(50)的最下游侧的各面,构成了作为与离子化线(31)邻接的构成部件的接地电极(33)。该接地电极(33)位于离子化线(31)和静电过滤器(17)之间、对离子化线(31)及静电过滤器(17)之间进行遮断。并且,接地电极(33)对离子化线(31)向静电过滤器(17)的火花等的放电进行抑制,从而对静电过滤器(17)进行保护。还有,各接地电极(33)形成为筛眼形状、网眼形状、冲孔金属(punching metal)形状等。也就是,接地电极(33)形成为具有多个开口的板状。各接地电极(33)是连接在与各离子化线(31)相对应的左右第一电极板(32)的下游侧端部而成的。并且,第一电极板(32)和接地电极(33)构成了一体的波形部件(50)。还有,在这些接地电极(33)的上游侧的面上,支撑着在下文中详细叙述的绝缘部件(60)。
[0058]<流光放电部的构成>
流光放电部(40)被设置在波形部件(50)的后面一侧。具体来说,在波形部件(50)的后面一侧,形成有被该波形部件(50)隔离开的多个近似柱状的空间。并且,在该空间中水平剖面面积大的两个空间构成了后侧开放部(52)。流光放电部(40)被分别设置在这两个后侧开放部(52)中。还有,如从上方来对流光放电部(40)的主要部分进行观察的图3所示,在后侧开放部(52)上设置有水平剖面呈日语片假名“コ”字型且沿波形部件(50)的上下方向延伸而成的第一绝缘挡板(53)。在该第一绝缘挡板(53)的前侧形成有开放空间。并且,流光放电部(40)被波形部件(50)的后侧面和上述第一绝缘挡板(53)的内侧面所包含。还有,在构成第一绝缘挡板(53)的三个壁面上,分别形成有多个空气流通口(54),使得室内空气能够在流光放电部(40)的附近进行流通。
[0059]在流光放电部(40)上设置有多对电极对(41、42)。各电极对(41、42)是由作为流光放电的基端的多个放电针(41)、和作为流光放电的终端的多个第二电极板(42)构成的。
[0060]如图4(放电针的主要部分的扩大立体图)所示,放电针(41)被水平剖面呈日语片假名“コ”字型并沿上下方向延伸而成的电极保持部件(43)所支撑。具体来说,在电极保持部件(43)的规定部位上,形成有向前方弯曲而成的多个支撑板(44)。并且,线状乃至棒状的放电针(41),被支撑板(44)的前端部支撑,且该支撑板(44)的前端部以夹持着该放电针(41)的方式收紧(caulking)。如上所述,放电针(41)的两端部,成为从支撑板(44)沿上下方向突出的状态。还有,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放电针(41)是由线径大约为0.2mm的钨线构成的。
[0061]如图3所示,上述第二电极板(42),形成于在形成波形部件(50)的后侧开放部(52)的内壁中位于上述放电针(41)的前方的支撑面(55)上。具体来说,在支撑面(55)上按照距离放电针(41)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叠层有上述第二电极板(42)、高电阻树脂薄板(22)以及通电板(23)。第二电极板(42)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在该第二电极板(42)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有第二绝缘挡板(56)。并且,第二电极板(42)成为该第二电极板(42)的与放电针(41)的尖端部对峙的面露出的状态。
[0062]如上所示,上述放电针(41)和第二电极板(42)成为实质上平行的形态。并且,从放电针(41)的尖端部到第二电极板(42)之间的距离保持为一定间隔。还有,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极(41、42)之间的距离为4.0±0.3mm。
[0063]<静电过滤器及催化剂过滤器的构成>
静电过滤器(17)构成了配置于离子化部(30)及流光放电部(40)的下游侧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集尘部件。该静电过滤器(17)的上游侧的面构成了对由于上述离子化部(30)而带电的比较小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集尘面,另一方面在该静电过滤器(17)的下游侧的面上担载有光催化剂(光半导体)。该光催化剂,由于流光放电部(40)的流光放电所生成的低温等离子体中的反应性高的物质(电子、离子、氢氧化自由基等活性种)而进一步活化,促进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成份和臭气成份的分解。并且,该光催化剂使用了例如二氧化钛、氧化锌、钨的氧化物或者硫化镉等。还有,静电过滤器(17)是由水平剖面弯曲成波浪形而形成的所谓折叠式过滤器构成的。
[0064]上述催化剂过滤器(18)被设置在静电过滤器(17)的下游侧。在该催化剂过滤器(18)的蜂窝结构的基材的表面上担载有等离子体催化剂。该等离子体催化剂,与上述光催化剂相同,由于流光放电部(40)的放电所生成的低温等离子体中的反应性高的物质(电子、离子、氢氧化自由基等活性种)而进一步活化,促进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臭气物质的分解。在该等离子体催化剂中使用了锰系催化剂和贵金属系催化剂、还有在这些催化剂中添加了活性炭等吸收剂的催化剂。
[0065]<绝缘部件及离子化部的详细构成>
下面,一边参照图5一边对上述的绝缘部件(60)及离子化部(3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上所述,绝缘部件(60)被接地电极(33)的上游侧的面所支撑。该绝缘部件(60)是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的。还有,绝缘部件(60)形成为从上述波形部件(50)的上端延伸至下端而成的板状乃至长方体状。
[0066]具体来说,绝缘部件(60)的厚度尺寸(图5中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约为3mm,宽度尺寸(图5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约为6mm。并且,绝缘部件(60)被配置成该绝缘部件(6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于一对第一电极板(32、32)之间的大致中心位置处。还有,两个第一电极板(32、32)之间的距离大约为24mm。因此,绝缘部件(60)相对于离子化线(31)而言将接地电极(33)的中央部大约6mm的部分覆盖住,另一方面位于绝缘部件(60)两侧的大约9mm的接地电极(33)分别相对于离子化线(31)露出。
[0067]还有,在本实施例中,从上述离子化线(31)至上述第一电极板(32)之间的距离D大约为12mm,从离子化线(31)至上述接地电极(33)之间的距离L大约为10mm。也就是,离子化部(30)被设计成从该离子化线(31)至接地电极(33)的距离L较离子化线(31)和第一电极板(32)之间的距离D短。
[0068]-运转动作-
如图1及图2所示,在空气净化装置(10)的运转中,启动离心送风机(19),室内空气在外壳(11)内的空气通路(15)中流通。在该状态下,电源部件(21)分别向离子化部(30)及流光放电部(40)施加电压。
[0069]被导入外壳(11)内的室内空气,首先通过预滤器(16)。在预滤器(16)中,室内空气中的比较大的尘埃被除去。其后,室内空气流向离子化部(30)及流光放电部(40)。
[0070]在离子化部(30)中,从各离子化线(31)向该离子化线(31)的两侧的第一电极板(32)进行电晕放电。也就是,在离子化部(30)中,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进行放电。其结果是使得室内空气中的比较小的尘埃带电。这样一来已带电的尘埃,在当室内空气通过静电过滤器(17)时,在该静电过滤器(17)的上游侧的集尘面被捕集。
[0071]在流光放电部(40)中,由于放电针(41)和第二电极板(42)之间的流光放电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在该低温等离子体中含有臭氧等反应性高的物质(活性种)。因此,该活性种与室内空气接触后分解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成份和臭气成份。
[0072]其后,室内空气通过静电过滤器(17)。静电过滤器(17)中,在该静电过滤器(17)的集尘面上如上所述的那样尘埃被进行了捕集,同时由于其下游侧的面上所担载的光催化剂使得活性种进一步活化。因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成份及臭气成份被进一步分解。
[0073]其后,室内空气通过催化剂过滤器(18)。在催化剂过滤器(18)中,上述活性种进一步活化,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臭气物质被进一步分解。还有,在催化剂过滤器(18)中,残留在室内空气中的臭气成份和有害成份等被吸收处理。如上所述已被净化了的室内空气被吸入离心送风机(19)后,从空气喷出口(14)喷向室内。
[0074]-离子化部的放电的验证-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离子化部(30)中,如图5所示,将离子化线(31)和接地电极(33)之间的距离L设计为小于离子化线(31)和第一电极板(32)之间的距离D,从而来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的薄型化。然而,这样一来,一旦缩短离子化线(31)和接地电极(33)之间的距离L(特别是当L<D这一关系式成立时),则导致离子化线(31)向接地电极(33)的放电量增大,另一方面离子化线(31)向第一电极板(32)的放电量减小,因而导致由离子化部(30)带来的尘埃的带电效果也下降。
[0075]在此,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在离子化线(31)和接地电极(33)之间设置了绝缘部件(60),所以离子化线(31)向接地电极(33)的空气流动方向上的放电被该绝缘部件(60)阻止。其结果是在离子化部(30)中,维持有离子化线(31)向第一电极板(32)的电晕放电。
[0076]对关于该点所进行的试验验证的结果在参照图6的坐标图的同时加以说明。图6的坐标图是对本实施例的离子化部(30)和以往的离子化部所产生的尘埃的带电效果、也就是集尘性能进行比较验证的图表。在图6中,A线表示的是本实施例的离子化部(30)的集尘率和放电电流之间的关系,B线表示的是以往的离子化部的集尘率和放电电流之间的关系。还有,在以往的离子化部中,从离子化线到第一电极板之间的距离D与本实施例相同、大约为12mm,与此相对,从离子化线到接地电极的距离L比本实施例长、大约为12mm(本实施例的该距离L大约为8mm)。还有,在以往的离子化部中,没有设置像本实施例那样的绝缘部件,因而相对于离子化线而言接地电极是完全露出的。
[0077]从图6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在本实施例的离子化部(30)中,尽管离子化线(31)和接地电极(33)之间的距离L是以往的距离L的大约2/3,但能够获得与以往的离子化部大致相同、或者较以往的离子化部高的集尘率。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在实现离子化部(30)的薄型化的同时,还能够维持离子化部(30)的集尘性能。
[0078]还有,在本实施例中,使绝缘部件(60)覆盖住接地电极(33)的中央的一部分。由此,如图5所示,离子化线(31)除了向第一电极板(32)进行放电以外,还向在绝缘部件(60)的两侧露出的接地电极(33)进行放电。其结果是,与例如用绝缘部件(60)将接地电极(33)完全覆盖住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离子化线(31)的电力线密度,还能够抑制离子化部(30)的放电电压的上升。
[0079]对关于该点所进行的试验验证的结果在参照图7的坐标图的同时加以说明。图7的坐标图是对用绝缘部件(60)将接地电极(33)的中央的一部分覆盖住的本实施例的离子化部(30)(图7中的A线)、和用绝缘部件将接地电极的整体完全覆盖住的离子化部(图7中的C线)的放电电流和放电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验证的图表。
[0080]从图7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与用绝缘部件将接地电极的整体覆盖住的离子化部相比,在本实施例的离子化部(30)中,能够使放电电压整体下降。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允许从离子化线(31)向接地电极(33)的一定程度的放电,所以如上所述能够抑制离子化部(30)的电力线密度的上升。因此,与用绝缘部件将接地电极完全覆盖住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放电电压的上升。
[0081]-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离子化部(30)中在与被处理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进行电晕放电。因此,能够使空气中的尘埃有效地带电,从而能够使该空气净化装置的集尘效率得以提高。
[0082]还有,根据上述实施例,在离子化线(31)和静电过滤器(17)之间设置了接地电极(33)。因此,能够确实地对从离子化线(31)向静电过滤器(17)的放电进行防止。所以,能够确实地对静电过滤器(17)进行保护,还可以提高该空气净化装置的可靠性。
[0083]另一方面,一旦在离子化线(31)的附近设置了接地电极(33)的话,特别容易产生离子化线(31)向接地电极(33)的放电,而根据本实施例,绝缘部件(60)对离子化线(31)向接地电极(33)的放电进行阻止。因此,能够维持在离子化部(30)中的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电晕放电,同时还能够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实现该空气净化装置的薄型化。还有,此时因为绝缘部件(60)被配置为覆盖住接地电极(33)的中央的一部分,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离子化部(30)的放电电压的上升。因此,该空气净化装置的绝缘设计变得容易。
[0084]还有,根据上述实施例,将第一电极板(32)和接地电极(33)构成为一体的波形部件(50)。因此,对第一电极板(32)及接地电极(33)的加工和操作变得容易。再者,通过使绝缘部件(60)支撑在接地电极(33)的上游侧的面上,从而绝缘部件(60)的安装变得容易,还能够确实地对离子化线(31)和接地电极(33)之间进行遮断。还有,因为在上述接地电极(33)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所以能够减低伴随空气的流动而产生的压力损失,还有由于空气的紊流化能够提高离子化部(30)使尘埃带电的带电效率、或者能够提高流光放电部(40)产生的活性种和空气中的臭气成份等的接触效率。
[0085]-实施例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中,例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离子化部(30)和位于该离子化部(30)的上游侧的预滤器(16)之间设置绝缘部件(60)。此时,因为从离子化线(31)向预滤器(16)的放电被绝缘部件(60)阻止,所以能够维持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电晕放电同时能够缩短离子化线(31)和预滤器(16)之间的距离。还有,在图8的示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离子化线(31)和接地电极(33)之间也设置有绝缘部件(60),而也可以仅在离子化线(31)和预滤器(16)之间设置绝缘部件(60)。
[0086]还有,当没有设置上述接地电极(33)时,也可以在离子化部(30)、和作为与该离子化部(30)邻接的构成部件的静电过滤器(17)之间设置绝缘部件(60),当例如设置了集尘板、集尘电极等集尘部件(17)来取代静电过滤器时,也能够在离子化部(30)、和作为与该离子化部(30)邻接的构成部件的集尘部件(17)之间设置绝缘部件(60)。
[0087]《其他的实施例》
关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设定成下述结构。
[0088]上述实施例中,在进行电晕放电的离子化部(30)、和与该离子化部(30)邻接的构成部件(16、17、33)之间设置了绝缘部件(60),来阻止离子化部(30)向构成部件(16、17、33)的放电。然而,也可以不是在上述离子化部(30)而是在流光放电部(40)、和与该流光放电部(40)邻接的构成部件之间设置绝缘部件(60),来阻止流光放电部(40)向构成部件的放电。此时,也能够缩短流光放电部(40)和其他的构成部件之间的距离来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的薄型化,同时还能够维持流光放电部(40)的放电性能。还有,对于进行辉光放电和其他形态放电的放电部,也能够采用相同的绝缘部件(60)。
[0089]再者,上述实施例是本质理想的示例,但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其适用物或者其用途范围加以限制。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090]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对于包括了在被处理空气流动的空气中进行放电的放电部的空气净化装置是有用的。

Claims (9)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被处理空气所流经的空气通路(15)、和在流经该空气通路(15)的空气中放电的放电部(30、40),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放电部(30、40)、和与该放电部(30、40)邻接的构成部件(16、17、33)之间配置有绝缘部件(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放电部是由使空气中的尘埃带电的离子化部(30)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离子化部(30)构成为作为放电的基端的放电电极(31)和作为放电的终端的相对电极(32)被配置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
上述绝缘部件(60)被配置在与离子化部(30)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邻接的构成部件(16、17、33)和放电电极(3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离子化部(30)的下游侧,配置有对已在该离子化部(30)中带电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集尘部件(17),
上述绝缘部件(60)被配置在作为上述构成部件的集尘部件(17)和放电电极(3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离子化部(30)的上游侧,配置有对空气中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预滤器(16),
上述绝缘部件(60)被配置在作为上述构成部件的预滤器(16)和放电电极(3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离子化部(30)的下游侧,配置有对已在该离子化部(30)中带电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静电过滤器(17)、和对放电电极(31)与静电过滤器(17)之间进行遮断的接地电极(33),
上述绝缘部件(60)被配置在作为上述构成部件的接地电极(33)和放电电极(3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绝缘部件(60)被配置成覆盖住上述接地电极(33)的上游侧的面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放电电极(31),形成为线状乃至棒状,
上述相对电极(32),形成为与放电电极(31)的外周面对峙的板状,并且被配置在该放电电极(31)的两侧,
上述接地电极(33),形成为具有多个开口的板状,并且与两个相对电极(32)的下游侧端部相连接,
上述绝缘部件(60),被接地电极(33)的上游侧的面所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绝缘部件(60)是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的。
CNA2006800040784A 2005-02-14 2006-01-26 空气净化装置 Pending CN1011155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6689/2005 2005-02-14
JP2005036689A JP3832490B2 (ja) 2005-02-14 2005-02-14 空気浄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5564A true CN101115564A (zh) 2008-01-30

Family

ID=36793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040784A Pending CN101115564A (zh) 2005-02-14 2006-01-26 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20781A1 (zh)
EP (1) EP1849523A1 (zh)
JP (1) JP3832490B2 (zh)
KR (1) KR20070095406A (zh)
CN (1) CN101115564A (zh)
AU (1) AU2006213409A1 (zh)
WO (1) WO200608543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2161A (zh) * 2018-10-25 2021-06-04 爱尔因思贝斯欧洲股份公司 新型等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0579B2 (ja) * 2005-02-25 2006-11-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056475B2 (ja) * 2008-02-27 2012-10-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処理装置
WO2016183694A2 (de) * 2015-05-19 2016-11-24 Egogold Ag Elektrostatische räucheranlage und elektrostatisches räucherverfahren
CN105268554A (zh) * 2015-11-25 2016-0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结构、集尘方法及空气净化器
CN109967242B (zh) * 2017-12-27 2023-11-24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凝并技术的微颗粒净化装置
CN109967240B (zh) * 2017-12-27 2023-11-1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凝并技术的微颗粒净化装置
WO2023019474A1 (zh) * 2021-08-18 2023-02-23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净化装置及冰箱
SE545994C2 (en) * 2022-08-26 2024-04-09 Cabinair Sweden Ab Air purific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9206Y2 (ja) * 1989-12-22 1997-06-25 ミドリ安全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集塵器のアイオナイザ
JP2508654Y2 (ja) * 1990-10-22 1996-08-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JP3368444B2 (ja) * 1994-04-28 2003-01-20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ヴァレオクライメートコントロール 空気清浄装置
JP3248465B2 (ja) * 1997-10-14 2002-01-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2161A (zh) * 2018-10-25 2021-06-04 爱尔因思贝斯欧洲股份公司 新型等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CN112912161B (zh) * 2018-10-25 2023-07-28 爱尔因思贝斯欧洲股份公司 等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218453A (ja) 2006-08-24
EP1849523A1 (en) 2007-10-31
KR20070095406A (ko) 2007-09-28
JP3832490B2 (ja) 2006-10-11
WO2006085439A1 (ja) 2006-08-17
US20090120781A1 (en) 2009-05-14
AU2006213409A1 (en) 200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5564A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101695683B (zh) 气体处理装置
CN102057227B (zh) 换气装置
CN203470158U (zh) 放电装置及空调机
CN101128702A (zh) 空调装置
KR20090027685A (ko) 집진장치
CN103623923A (zh) 放电装置及空调机
JP5494614B2 (ja) 集塵装置
US20110113963A1 (en) High-performance labyrinth type air treatment apparatus
JP2007007589A (ja) 電気集塵デバイス及びこれを組込んだ空気清浄装置
CN104566857A (zh) 臭氧控制装置及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器
CN103611630A (zh) 空气净化器及其高压除尘板
CN202590958U (zh) 高吸附型静电净化器和具有该静电净化器的空气净化装置
CN103861416A (zh) 家用空气净化机
JP5098915B2 (ja) 集塵装置
CN104822458B (zh) 放电单元及空气净化器
JP3976611B2 (ja) イオン除去装置及びイオン除去方法
JP2007107805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4786862U (zh) 空气净化器
CN100503050C (zh) 空气净化器的电子式集尘过滤器
CN107737671B (zh)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0512882C (zh) 电子式空气净化器
JP2013119055A (ja) 集塵装置
CN216898000U (zh) 净化装置和制冷设备
CN213901213U (zh) 油烟去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