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4945A - 纱罗织物以及用于生产该纱罗织物的方法和织机 - Google Patents
纱罗织物以及用于生产该纱罗织物的方法和织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94945A CN101094945A CNA2005800456865A CN200580045686A CN101094945A CN 101094945 A CN101094945 A CN 101094945A CN A2005800456865 A CNA2005800456865 A CN A2005800456865A CN 200580045686 A CN200580045686 A CN 200580045686A CN 101094945 A CN101094945 A CN 1010949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warp
- leno
- gauze
- fabr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7/00—Leno or similar shedding mechanisms
- D03C7/06—Mechanisms having eyed needles for moving warp threads from side to side of other warp thread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06—Warp let-off mechanisms
- D03D49/10—Driving the warp beam to let the warp of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罗织物,该纱罗织物至少包括地经纱(1)、绞经纱(3)和纬纱(2),并且其中该纬纱(2)和地经纱(1)基本上无间隙地安置。这些纬纱借助绞经纱(3)利用低于地经纱的张力扎绞,该绞经纱相对于地经纱(1)具有明显小的纤度,从而使以编结为条件而存在的绞经纱(3)与地经纱(1)的交叉点处于一个平面中,该平面平行于纬纱的最大厚度的平面。与地经纱(1)相比,绞经纱(3)以更高的织缩编织到织物中。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到一种用于生产这种纱罗织物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生产纱罗织物的该方法的一种织机。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罗织物以及一种用于生产该纱罗织物的方法和织机。
由地经纱、绞经纱和纬纱生产的纱罗织物是众所周知的;用于生产该纱罗织物的方法和织机同样也是为人所熟知的。
DE 100 04 376 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纱罗地布的方法和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织机。所述方法借助一种织机来实现,在该织机中,本身已知的具有根据DE 197 508 04 C1的提升综片的多个半综与至少两个综框相结合被用作梭口形成装置。这里,该纱罗地布的生产的实现方式为至少两个综框配备了用于半综的多个第一提升综片,而另一综框配备了用于半综的同样多的提升综片。在生产所述类型的纱罗地布时,所谓的地经纱和绞经纱的经纱张力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所述已知方法中提出,该地经纱的额定经纱张力大约是该绞经纱的额定经纱张力的两倍。以此方式,得到了具有相对高的抗滑移能力的纱罗织物。但是,在所述已知的方法中或者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织机中已经证明的一个缺点是具有提升综片的半综的寿命不足。除其他因素外,不利方面还在于,装配有这些半综和提升综片的两个轴框通常需要一个昂贵的梭口机,因为在织机中的梭口机的复杂性相对独立于综轴的数目。
此外,在DE 101 285 38 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纱罗织物的织机,其中用于梭口形成装置的驱动是由织机的驱动本身中引出,而在该梭口形成装置中喂入该地经纱和绞经纱,并且这些经纱在其中导引。在这种已知的织机中,一个所谓的交叉针筘和一个静止针筘被用作梭口形成装置。每个针筘具有多根针,在这些针的自由端部安排了至少一个针眼,用于穿过相应绞经纱或相应地经纱。每个针筘的这些针由扁杆(Flachstbe)分开,以便确保在生产纱罗织物过程中一根绞经纱总是仅可以跳过该立筘的一根针。在所述已知织机中,该绞经纱和地经纱是从至少一个下经轴来提供,并且是通过至少一个背轴喂入该梭口形成装置。因此,该绞经纱和地经纱具有相同的一个经纱张力。由于该绞经纱和地经纱之间的质量区别,特别是有关经纱或者纱线的细度的区别,大部分被排除,所以所述类型的纱罗织物的图案多样性受到了限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新功能特性的纱罗织物,特别是用于作为地板覆盖物。
此外,绒式的、线圈类型的和平滑的织物也被用作地板覆盖物。用于生产所述地板覆盖物的不同生产方法是已知的。例如,已知在复杂和昂贵的起绒杆地毯织机和双层地毯织机上生产绒式和线圈地毯是已知的。对于同样已知的所谓的簇绒地毯及其生产方法,通常是通过编织到纱线线圈之中而引入了一个支撑层,例如一个无纺布或一个绒头层(Pohlschicht)形式的织物,其中,该表面可以由绒或线圈的形式来构成。为了加固已经织入的这些线圈,随后通过接合手段将线圈与支撑材料连接。这意味着,为了生产簇绒地毯需要多个步骤。此外,因为地板覆盖物在其上侧和下侧必须具有基本不同的功能特性,所以这种生产方法非常费事。首先,对上表面的结构、踩踏舒适性和表面的耐用性提出特殊要求。对于地板覆盖物的下侧来说,与地面的相互作用的特性则是特别重要的。这当中包括例如防滑性和可粘附性。此外,对于地板覆盖物总体上还提出了某些要求,例如一定的刚度和防滑移性以及一个期望的单位面积重量。
织物,特别是在这里所考虑的纱罗织物(该织物在其上侧具有与其下侧不同的特性)也被称为所谓的“双面”织物。如对于地板覆盖物所述不同的特性一方面可以涉及物理特性,然而,也可以有关织物的前面和/或背面上的图案和颜色强度的美学方面。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致密的纱罗织物,该纱罗织物具有不同功能性的和/或美学作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该纱罗织物易于生产并可以在多个应用领域中使用。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的方法和一种用于实施这种方法的织机。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是通过一种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纱罗织物、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5的特征的方法以及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7的特征的织机来实现。在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定义了多个有利的改进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至少具有地经纱、绞经纱和纬纱,其中纬纱基本上无间隙地安置在该地经纱上。“无间隙”应理解为是指这些纬纱彼此紧密地安排,以致这些纬纱至少轻度地互相接触,从而使该纱罗织物的由纬纱构成的那一面基本上是由它们的结构或颜色所构成。该纬纱通过绞经纱扎绞,这些绞经纱具有相对于地经纱明显更低的纤度,其中它们相对于该地经纱是以低的一个张力进行扎绞,以致由该扎绞造成的该绞经纱与地经纱的交叉点处于一个平面中,该平面与通过纬纱的最大厚度并在其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平面不同。这意味着,这些交叉点或者是朝向该地经纱或者是在由该纬纱形成的上侧上,但不是在纬纱之间。在此,与该地经纱相比,该绞经纱以具有更高的到织物中的织缩。这意味着,该纬纱在其纵向延伸上保持基本没有扭转,而该绞经纱由于其明显更低的经纱张力,缠绕着纬纱以便将其扎绞到地经纱上就强织缩而言。
当这些绞经纱有张力地被安排在地经纱和纬纱之间时,这就是说安排在最大纬线厚度的下方时,这些交叉点基本上由互相接触的纬线盖住,从而在由纬线构成的该纱罗织物的上侧基本上看不到所述绞接的经线。作为向该纬线的下侧、并因此在该地经纱的方向上由张力引发的这些交叉点位移的结果,有可能通过该地经纱和绞经纱彼此之间相应的颜色的或结构的匹配而获得所谓的纱罗织物的双面特性。因此,该地经纱和绞经纱的颜色或结构在地经纱的一侧占主导,而在该纱罗织物相反的一面上,也就是在其上侧,该纬纱的颜色或结构占主导。
因此,为了形成该织物,由一个第一经轴提供绞经纱并且由一个第二经轴提供地经纱,其中该绞经纱喂入第一梭口形成装置并且地经纱喂入第二梭口形成装置。两种类型的经纱在待织造的纱罗织物的编结点处聚集在一起。由于该地经纱和绞经纱是由分别具有单独的电动驱动装置的经轴所提供,也就是说电动的送经且提供,该地经纱和绞经纱的张力可以独立地设定和控制。因此有可能根据设定的张力使作为扎绞引起的绞经纱与地经纱的这些交叉点被安排在穿过最大纬纱厚度延伸的一个平面之下,或在该平面之上。以此,例如可如下生产具有特征性的纱罗织物,这些地经纱是由比该绞经纱显著更粗的经纱材料组成,其中该地经纱的张力可以是绞经纱张力的数倍。
在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中,该纬纱优选安排和扎绞得彼此如此致密,从而使该织物具有一种防滑移的结构。在此,一种“防滑移”的结构应理解为是一种特别致密的织物,这种结构在任何情况下可以另外通过平纹编织而获得。首先,这种类型的纱罗织物的一个显著的优点是,该纱罗织物的至少一面的结构或图案或颜色是由纬纱确定,如果需要的话该纬纱可以在相应的位置容易地引入到相应的梭口中,而在一个常规织物中,不同的形式或图案是通过该地经纱来获得,其中,对于不同的颜色,有关在经轴上卷绕不同的纱线或不同的颜色存在一个相对高的成本。由此,与常规的纱罗织物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在图案和结构方面具有显著高的灵活性。
因为与地经纱相比绞经纱的张力明显较小,地经纱只受到低程度的织缩,以致它们基本上直线地延伸并且是由张织缩的绞经纱所扎绞。该纬纱几乎完全盖住绞经纱,并且由此也几乎完全盖住地经纱。以此方式,该纱罗织物的颜色、结构或表面在一个面上是由纬纱来确定,而在另一面上由地经纱以及绞经纱来确定,因此可以产生一种所谓的双面织物。
该纱罗织物优选设计为在该地经纱的上侧,至少一种粗的并且特别柔性的纬纱和至少一种细的并特别硬的纬纱交替地排列,从而该粗纬纱基本上覆盖住细纬纱并构成一个基本上封闭的、特别是由粗纬纱的颜色和结构所确定的表面。该粗纬纱和细纬纱可以交替排列;然而,也可在两根粗纬纱之后有一根细纬纱或与之相反,或实现粗纬纱和细纬纱的其他组合。除了由该地经纱在经纱方向上产生的硬性之外,粗纬纱和细的硬纬纱的排列顺序也对织物在纬纱方向上的刚度有显著的贡献。体积大的粗纬纱在表面的方向上盖住了更细而硬的纬纱,由此构成前面提及的致密的、基本上封闭的表面。由此,尽管提高了整体织物的刚度,所述粗纬纱确保了特别是在地板覆盖物的表面特性没有改变。
这些纬纱和地经纱由绞经纱缠绕,这就是说该绞经纱水平和垂直地在多个平面里延伸并将纬纱和地经纱编结在一起成为一个牢固的织物。通过对单个的线或纱线选择合适的材料,在织物的上侧或下侧可以达到所期望的不同的功能特性。例如,若使用耐用的粗纬线时,该织物的上侧因此而成为一个耐用的和耐磨损的表面。特别是在地板覆盖物的情况下,用作地经纱使用的材料应当是能够形成该织物的一种防滑的、硬的底层。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织物的地经纱安排在该织物的底面并且基本在一个平面上直线地延伸,如果它们相应致密地安排,这些地经纱形成这些纬纱形成一个支撑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的一个显著的优点在于,即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织物通过使用相应的纬纱可以容易地用于任何希望的应用实现相应结构、物理的特性和美学的构型。在织物的对应面上的不同的功能特性例如在篷布材料中也是特别有利的。功能特性包括特别是体积、表面的形貌、遮蔽性、颜色和踩踏舒适性和表面耐用度以及图案。
与之相反,安排在织物的下侧的地经纱基本上是完成提供织物的刚度的功能和所期望的特性,例如在地板覆盖物情况下,该织物与地板覆盖物所铺设的地面相联系的特性。因为在地板覆盖物的下侧的地经纱几乎直线地延伸,并且在相应的密度时也构成一定的面,所述地经纱可以完全或部分由金属纤维组成,由此可以获得传导性,该传导性例如可用于探测目的,如特别是监视房间和/或静电荷的导出。
该绞经纱被用作为一种编结线使用并且在构成表面的纬纱和地经纱之间形成编结部分。由此在一个工序中并且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来形成一种致密的且防滑移的纱罗织物,该织物特别是可以用作一种地板覆盖物。
除其他因素外,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的另一优点在于可以容易实现产品的变换,因为可以快速和简单地仅仅改变纬纱线和/或纬纱密度。例如有可能在一台剑杆织机上提供从峰值到峰值(picápic)高达1 6种颜色的纬纱。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通过在20,000 dtex(0.5Nm)至500dtex(20Nm)的范围内改变例如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构成的纬纱线的细度来改变该织物的厚度,并且与相应应用相匹配。同样可以通过特别地选择一个特定的纬纱线或通过使用这种类型的纬纱线,可容易地在织物的上侧产生阶梯型的轮廓,而不需改变下侧的轮廓,因为下侧的形状仅由地经纱确定。这例如在用于取得一定的美学效果的纺织物的地板覆盖物中是为人所希望的。在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中还有可能设定纬纱密度,从而专门根据所希望的使用特性可以使纬纱线的纤维被压缩一个或大或小的程度。在织造过程中,具有相应的可调节的线张力的编结纱线的特性通过在纬纱和地经纱之间发生的绑束作用而影响该地板覆盖物的耐用性。该编结纱线分别以180度来缠绕纬纱和地经纱,从而产生特别耐用的、具有非常高防滑移性的织物。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中在织物底侧额外的加固不再是必要的,而该加固例如在簇绒地毯中是必要的。
作为编结纱线的绞经纱可以根据所需要的耐用性和耐磨损性由具有细度在22至5,000dtex之间的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构成。
例如在纱线细度为22dtex的聚酯绞经纱和纱线细度为1100dtex的聚酯地经纱以及任何的纱线细度的聚酯纬纱时,可以得到一种纱罗组织的织物,其中在织物一侧上视觉上占主导的是地经纱,而在织物的另一侧上视觉上占主导的是纬纱。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绞经纱由于其22dtex的细度在织物中以肉眼不能或几乎不能被觉察。这是上述已经描述过的织物的双面特性的一个例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至少两根地经纱由绞经纱扎绞在一起。在此两根地经纱构成一组地经纱,其中至少两根纬纱也可以由绞经纱扎绞在一起。但是也可,例如,使单一纬纱或纬纱组被用至少两根绞经纱编结。
为了可以在纱罗织物的表面上形成阶梯式的结构,优选将该纬纱成组地改变其纤度,其中用于获得阶梯类型的结构的纬纱的数量与其在织物的表面上的厚度和尺寸相关。
由此,这样所产生的纱罗织物的该种特性在于地经纱组喂入到用于该绞经纱的梭口形成装置之中,并且绞经纱组被相应地反向喂入用于该地经纱的梭口形成装置之中。当使用用于经纱和纬纱的前述的纱线细度时,可根据纬纱的变化对于整个的织物表面或织物部段进行构型,以使所述纬纱在视觉上占主导,或使该地经纱相对于其他的织物部段在视觉上占主导。例如以这种方式有可能生产具有纵向条纹的纱罗织物。这种具有防滑移结构的、特别致密的织物提供的可能性为,例如利用多种颜色的纬纱材料和单色的经纱材料产生出一种织物,其中纬纱的颜色只在织物的一面上清晰地显现出来,同时在另一织物面上,即织物的下侧,可清晰地辨认出地经纱,并且因此该纬纱的颜色在视觉上模糊不清地或只是不清楚地或只是很弱地显示出。
至今,具有所述特性的织物仅能通过要求大量材料的缎纹组织和斜纹组织来生产。通过相应地选择用于纬纱和经纱的纱线细度,并且,通过合适地设置或选择绞经纱和地经纱的张力,在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中,以上描述的双面特性甚至在非常薄和轻的纱罗织物中也可获得。各种抗撕的纱线类型都可以优选作为地经纱使用。鉴于较高的纱线密度和该绞经纱的较高的织缩,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的重要优点是可生产高品质的室内装饰织物以及技术织物。
该纬纱优选地具有500dtex至20,000dtex的纤度,并且该地经纱优选是硬的。地经纱优选地至少部分由金属材料构成或是金属化的,并优选具有500dtex至2,000dtex的纤度,而绞经纱优选地具有15dtex至5000dtex的纤度。为了使绞经纱视觉上退到纬纱的后面,但是仍然能实现可靠的扎绞,绞经纱具有的纱线细度是地经纱的1/30至1/60,特别是1/50。聚酯绞经纱的纱线细度优选是在15至30dtex范围内而地经纱的纱线细度是在1,100dtex的数量级上。
因为大量材料可以作为纬纱使用,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出,使用所谓的花式纱线作为纬纱。利用所述花式纱线可以实现特殊的表面结构和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如上所述的纱罗织物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作为一种第一经纱的绞经纱和作为一种第二经纱的地经纱由相应的经轴引入该织物。该绞经纱至少分别将引入到地经纱上的纬纱与地经纱扎绞在一起,其中该绞经纱被设到一个明显低于地经纱的经纱张力上,并且其中该绞经纱被更强地织缩到织物中。
优选将绞经纱单独或成组地喂入一个第一梭口形成装置,并且将地经纱单独或成组地喂入一个第二梭口形成装置。通过控制或调节或适配绞经纱相对于地经纱的张力,实现了在扎绞时交叉点根据张力关系移动到一个平面内,该平面不同于通过该纬纱的最大厚度在纬纱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平面。这意味着,这些交叉点位于与纬纱的最大厚度有关的平面的上方或下方。当这些交叉点位于所述平面之下时,对于纬纱的相应厚度这些交叉点可在某些情况下完全由纬纱盖住。但也有可能将这些交叉点设置在纬纱之上,由此获得完全不同的表面结构并因此获得完全不同的表面外观。在这种情况下,该表面结构是由纬纱或由纬纱和由绞经纱构成的交叉点来确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执行生产上述织物的方法的一种织机。根据本发明的织机包括一个具有第一驱动装置的绞经纱经轴和一个具有第二驱动装置的地经纱经轴。安排了用于引导绞经纱以构成一个第一织物梭口一个枢转筘和用于引导地经纱以构成一个第二织物梭口的一个立筘,其中该枢转筘与一个筘座驱动相连,并且该立筘通过一个传动装置与一个驱动轴驱动相连。此外设置一个引纬装置,借助该引纬装置,纬纱可以被引入到可由绞经纱和地经纱构成的一个梭口中。设置了用于检测该绞经纱以及该地经纱和经纱张力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将信号(实际值)提供给一个用于控制或调节的装置,而该装置本身又将相应的信号提供给那些经轴的驱动装置,在这些信号的基础上这些经纱张力被调配,从而使该绞经纱的张力显著地低于该地经纱的张力,其中该绞经纱与该地经纱相比是以一个更高的程度,特别是以一个显著地更高的程度,被织缩到该织物之中。
根据利用本发明的织机所要生产的纱罗织物、通过设置和控制该绞经纱及地经纱的张力,相对于通过最大直径的在纬纱的纵轴线上延伸的平面,可以确定由扎绞而得到的、在该绞经纱和地经纱之间的这些交叉点所处的平面。这将影响到在基本上由纬纱构成的该织物上侧面该绞经纱可以被看到的程度,或者该绞经纱究竟是否可以被看到,并且确切地说这与该绞经纱是否已经细到使其已经是难以用肉眼来识别无关。因此这些交叉点可由织物中部向上或向下移动。在此将“向下移动”理解为是指这些交叉点位于一个假想平面之下,该假想平面是在纬纱的纵轴线方向上延伸且穿过其最大直径区域并平行于该地经纱。在此,“向上移动”理解为是指这些交叉点是排列在该平面之上。
该筘座优选带有一个织筘,利用该织筘引入到梭口中的纬纱可以由其本身为已知的一种方式在该织物的编结点上打纬。
在该织机中优选安置一个卷绕装置,用于抽取和卷绕已制成的织物,其中该卷绕装置可具有一个独立的驱动装置,利用该驱动装置可以影响已制成的织物的抽取速度或卷绕速度,并由此也可影响经纱张力。
在根据本发明的织机中,优选将由多根绞经纱组成的第一经纱组引入第一梭口形成装置,随后被引导穿过一个第二梭口形成装置,之后被引导穿过该织筘,其中相应的经纱在待生产的织物的所谓的编结点上与一个第二经纱组汇合。
由多根地经纱组成的该第二经纱组被引导穿过第一梭口形成装置,之后被引入一个第二梭口形成装置,并在此后被引导穿过该织筘并在编结点上与该第一经纱组汇合。
为了能够对发生的可能的经纱断头发出信号,该第一和第二经纱组通过安排在梭口形成装置和后轴之间的一个经纱监视器。在该绞经纱组和地经纱组中均为独立检测和用于独立影响或控制其经纱张力的张力设置传感器,这些张力传感器在一个信号传输的路径中将测量到的实际张力提供给织机控制器。设置或控制张力,使这些地经纱受到比绞经纱要高的张力。为此目的,在编结点之后制成的织物几乎完全由旋转驱动的一根织物卷取辊卷绕起来,并且在此处通过合适的偏转辊引导到一根旋转驱动的卷布辊并由该卷布辊卷起。受到旋转驱动的该织物卷取辊如该第一和第二经轴一样是与一个独立的电动驱动装置进行作用连接,该驱动装置同样为了传输相应的信号而与该织机控制器相连。由此相应经纱组中的实际经纱张力是由这些张力传感器来检测并作为电信号被传输到该织机控制器。在该织机控制器里,根据一个额定值实际值的比较来确定预定的额定经纱张力的偏差。当得与该额定经纱张力偏差时,相关经轴的相关电动驱动装置被启动以提高或降低该经纱张力。前述的第一和第二梭口形成装置是所谓的针筘,这些针筘如同使其移动的驱动装置一样,也是在DE 101 28 538 A1中已知。其中所描述的它们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方式均在此作为参考。同样众所周知的是用于在由绞经纱和地经纱构成的织物梭口中喂入纬纱的装置。所述装置是机械驱动的装置例如带引导的(band-guided)或杆引导的(rod-guided)的纬纱夹持器或气动的或液动的装置,例如从喷嘴喷出空气或者喷出水的装置。
现在借助多个实施例参考附图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实施方案。图中示出:
图1a)示出具有100%的防滑移性的一种传统的平纹组织的织物;
图1b)示出具有提高70%的防滑移性的一种传统的纱罗组织的织物;
图2示出用于比较纬纱密度与纬纱细度的一个对照图;
图3示出传统的致密平纹编织物与致密纱罗织物的织缩的对比;
图4示出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交替布置的不同纬纱材料的纱罗织物;
图5a)是一种纱罗织物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b)是根据图5a)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6a)是图4中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b)是图6a)中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7a)是具有紧密安排的纬纱的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b)是图7a)中的具有高纬纱密度和高绞经纱织缩的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8是纬纱在地经纱的方向上以及纬纱方向上成组编结的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示意俯视图;
图9是用于实施该方法的一台织机的示意侧视图;
图10是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织机的一个示意侧视图,该织机具有用于地经纱的作为梭口形成装置的针筘;以及
图11是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织机的一个示意侧视图,该织机具有用于绞经纱的作为梭口形成装置的针筘。
在图1示出了传统的平纹组织相对于常规的纱罗组织的防滑移性的一个对比。图1a)中示出了具有经纱1和纬纱2的一种传统的平纹组织,其中在侧向截面示意图中示出了围绕一根经纱而沿着纬纱所产生的力。假设在图1a)的常规平纹组织中防滑移性为100%,那么在图1b)中的一种常规纱罗组织的防滑移性为大约170%。在俯视图中示出了地经纱1以及纬纱2和绞经纱3。由此可见,基于该纬纱和绞经纱的缠绕角度,作用在一根地经纱上的力之间真锐角。这在侧示图中示出。在此,以FG示出在该织物中的纱线拉力,并且以α或α1或α2示出相应力之间的角度。
因此这表明,具有纱罗编织的以纺织的平幅结构明显地比具有如平纹、斜纹和缎纹组织的织物具有更强的防滑移性。各种织物的防滑移特性在于纱线彼此间交叉而造成的摩擦力。以平纹L1/1制造的织物(见图1a))的防滑移性是在一个组织单元内的交叉点的数量、该织物中的纱线拉力FG、在纱线之间的摩擦系数μ和在纱线交叉点上的缠绕角度α的函数。
然后在图1b)中示出,由于在一个组织单位内部更大数量的纱线交叉点,并且由于在纱线交叉点上更大的缠绕角度,一个纱罗织物的防滑移性就更大。
假设同样的纱线密度、同样的纱线拉力以及同样的摩擦系数,纱罗织物的防滑移性是平纹织物的防滑移性高1.7倍。现在,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特别利用这一事实。此外,在由平纹织物转换到纱罗织物时,确切地说材料的使用可以减少30%,并且织机的生产率提高40%。防滑移性本身同样可以相对于常规的纱罗织物而进一步提高。
图2中示出了传统的纱罗织物的纬纱密度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纱罗织物的纬纱密度相关于纬纱的细度的对比。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也应用EasyLeno2T来表示。从图2中可见,以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比起传统的纱罗织物有可能实现明显更高的纬纱密度。此外,这是因为纬纱几乎直线地安排在地经纱上,并且绞经纱除了具有明显较小的细度外也具有显著更高的织缩,从而由于纬纱的直线安排,这些纬纱可以在地经纱上致密地安排。由此产生了极其致密的纱罗织物,该纱罗织物由于纬纱彼此间致密的排列还具有改善的美观或色彩或者结构方面的特征。在传统的纱罗织物中,这些经纱对角地相互交叉。所述交叉特别是在经纱方向上占据相对大的体积,并且由此限制纬纱的最大的可设定的密度。因此常规的纱罗织物仅仅应用在轻的、网状的或者透明的纺织的平幅结构中。
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以及用于生产该纱罗织物的方法主动地通过形状配合连接在生成纱罗编织时工作。从技术角度而言,这意味着,与迄今为止已知的张力相比,经纱张力在更大的规定上变化。
在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中,经纱分为两个系统,其中通过调节不同的经纱张力而生成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这些经纱的交叉不再如在传统的纱罗织物那样是对角的,并且所生成的纱罗织物具有新的,由于明显较高的纬纱密度受到明显影响的外观。此外,通过在这两个经纱系统之一使用弹性纤维纱线,可能以可复制的方式生成所谓的牵伸停止效果(stretch-stop effect)。特别是在生产功能纺织品时,该效果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是通过利用与所使用的纬纱相比的更细的纱线来代替缠结纱线,可制造出完全新型的织物结构。在图2中示出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可获得显著较高的纬纱密度。在此,纬纱可以彼此间致密地打紧以达到100%的密度。如此生成的纱罗织物在上侧具有一种所谓的“平纹组织外观”。
由于纬纱在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中与平纹织物相比是直线地安排的事实,可避免织物收缩和避免使用坚固的扩幅系统。此外,可以通过纬纱在织物中引入所谓的彩色效果。例如在篷布织物的情况下,纺织厂的生产准备阶段被显著地简化。这也相当的程度上适用于并纱车间、整经车间和浆纱车间。因为在纺织技术上通过经纱来改变颜色或者纱线类型比产生经轴更简单,并且将它们作为,在这些经轴本身之上卷绕了与样式或者条纹相关的不同颜色。特别是在篷布编织厂中,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获得了一种显著提高的灵活性。
在平纹编织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大约为80%的最大色彩鲜艳度(Farbrillanz),而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可以实现大约95%的色彩鲜艳度。通过纬纱获得的色彩效果更明显,并且织物表面被赋予一种精制的特征。此外这种精制的表面结构也非常适合于获得改进的防水和防污性。在用于数字印刷、作为蒸呢布以及粗糙覆盖物的一种基础织物方面,在应用如此制造的织物时,这种类型的精制的表面结构额外提供了优点。
在图3中,一种致密的平纹织物与致密的纱罗织物的织缩进行了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在织机上的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不具有织缩能力。这意味着,经纱密度在整个织物宽度上可以精确地保持恒定。这在制造用于复合材料和半成品的技术性纺织品时是特别有利的。
在制造涂层织物时,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有可能使用例如细度1100dtex的PES长丝纱来实现了每厘米具有四根纱线的网状结构,以及具有高达每厘米22根纱线的特别精细的表面结构的、高密度打纬的织物。另一个应用领域是使用芳族聚酰胺长丝纱生产防冲击织物(Ballistikgewebe),其中这有可能使用不同的纱线粗细度来产生出多种不同的致密程度。为了获得该芳族聚酰胺长丝纱的高抗拉强度和低弹性,在制造过程中,分子链接近于100%的排列在拉力方向。因为纬纱几乎可以直线地安排在地经纱上,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可将该芳族聚酰胺长丝纱100%与负载方向对准。因此,可以在织物中可以高达100%地利用昂贵的芳族聚酰胺长丝纱的特性。考虑到以下事实,即在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中该织物的纬纱在一侧置于经纱上,并且在下织物面上毗邻地经纱,从而具有不同细度的纬纱产生了立体的织物表面结构。这里,在地经纱中使用弹性纱线决定性地支持该纱罗织物的可变形性。此类特性首先在机动车装饰织物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以此来满足这里所希望的要求,如用于空气流通和乘坐舒适性的可变形性和立体结构。
图3示出,当某一织物具有50%纬纱份额和50%经纱份额时,在纬纱方向上的织缩是最大的。该织缩例如为25%,并且需要在织机上的扩幅器以便对该织物扩幅。为了在织造过程中减少收缩,纬纱份额被减少且相应地经纱份额被增加。因此该织物在织机上减少了收缩,并且仅仅两个在边缘区域或者辅助边缘区域中的针轮就足以用于扩幅。
然而,如果要生产一种带纹的、具有不同密度的织物,那么利用平纹组织、斜纹组织以及缎子组织时,在织机上纬纱方向上织缩将持续地改变。然而,这导致了在织物中产生皱纹,原则上这总是不利的。
与此相反,无论纱线的密度如何,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在纬纱方向上不具有编织能力。对于所有的密度设置,为了引导织物,具有两个针轮的撑幅滚筒就足够了,这些小针轮安置在边缘区域或者辅助边缘区域中,由此,原则上纬纱密度的改变不会发生皱纹。
在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该纱罗织物中,相对粗大而膨松的纬纱线2被安排在相对细而硬的地经纱1上。在每根纬纱2之间分别安排细的、硬的纬纱。这些纬纱分别通过绞经纱3与地经纱1连接。由于粗纬纱相对膨松,这些细纬纱几乎由粗大的膨松的纬纱所覆盖。因为绞经纱与粗大而膨松的纬纱线相比具有明显较小的纱线粗细度,所以该织物的上表面实质上是由纬纱线2的颜色和结构占主导。细而硬的纬纱2b与地经纱1一起所起的作用是对于该纱罗织物的下侧面提供硬度。这样一种设计对于地板覆盖物特别有利,因为它由此而能够最有效地产生一种所希望的、增强的、柔软的表面结构。这种拉绒式的织物表面的稳定性可以与手工编织相似。在下侧面的一种附加加强将不再是必要的,因为细而硬的纬纱2b与地经纱1相结合产生这种额外的强度。由此,可以设计出轻的、有利于环保的地板覆盖物。
在图5a)示出了纱罗织物的侧向截面图,而图5b)中示出了相应的纱罗织物的俯视图。地经纱1直线地在织物方向上延伸,并且与之直角地安置的纬纱2同样直线地延伸。其间,绞经纱3以交替的顺序缠绕地经纱1和纬纱2。该示意图是未按比例示出的,这就是说,绞经纱3或者编结纱线的细度首先可以比在图5中示出的绞经纱显著地更小。绞经纱3越细,越可以容易地实现将纬纱彼此无间隙地安排,由此形成一个致密的、基本上封闭的表面。
在各地经纱1之间的间距也可以是明显地更小,或者基本上全部消失,由此也形成致密的织物下侧面,由它构成一个支承面。这里,有可使单个的纬纱2彼此近地安排,以致这些纬纱在织物的上侧上形成一个十分致密的层,其结果是仅仅由纬纱2的特性本身来确定所制成的织物的表面特性。
相似地,这适用于地经纱1。利用绞经纱3或者编结纱线的相应细的纱线粗细度,这些地经纱1彼此可以近地安置,以致这些地经纱在织物的下侧面5上形成一个致密的层。从而通过选择地经纱1的细度和材料可以有利地影响地板覆盖物的下侧面5的特性。
在图6a)中示出了在图4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的截面图。在图6b)中示出了相应的俯视图。同样该示意图不是按比例示出的,从而结合图5对于纱线粗细度和间隙实施和说明同样适用。在图6中所示的间隙仅仅用于更好地理解,因为在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中,这些纬纱彼此可以致密地安排,以致不存在该间隙。至少在应用粗大而膨松的纬纱2a时,该安排应使它们彼此紧密依靠。区别于根据图5的纱罗织物,在根据图6的纱罗织物中,不同的纬纱类型以交替的顺序应用到地经纱1上。这里,粗纬纱2a总是跟随着细纬纱2b。该细纬纱2b除了细度和形状之外在材料上也可与粗纬纱2a不同。对于纺织的地板覆盖物,该细纬纱2b例如可由非常硬的材料制成,并且由此导致了在纬纱方向上该纱罗织物的高度刚度。在另一方面,为了使该细纬纱2b的硬材料不会对纺织地板覆盖物的踩踏舒适性产生消极作用,该粗纬纱2a是由柔软的材料制成并且是紧密地与细的纬纱2b编织在一起,以致该粗纬纱完全覆盖住细纬纱2b。以此方式,在织物的上侧4上不会看到和感觉到这些硬的细纬纱2b。
图7在根据图7a)的截面图和根据图7b)的俯视图中均示出了一种致密的纱罗织物,其中纬纱彼此致密地安排为由绞经纱的粗细度所允许的程度。当选择非常细的绞经纱3时,该纬纱2彼此可以紧密地安排。对于这些绞经纱的相应的厚度,这些绞经纱可以帮助填满这些间隙,其结果是同样可以形成一种致密的纱罗织物。
在图8中示出了如在图7中类似方式产生的纱罗织物,其中,绞经纱的扎绞方向成组地变化,从而通过该绞经纱3与纬纱和/或地经纱的扎绞方向也可以生成条纹的图案。
在图9中示意性示出的织机6具有带有绞经纱3的一个第一经轴7a和带有地经纱1的一个第二经轴7b。该第一经轴7a具有一个电动送经器8a,而第二经轴7b具有一个电动送经器7b。这两个送经电机7a、7b通过各自的控制线9a或者9b以信号传输的方式与一个织机控制装置10连接。当绞经纱3通过轴向平行于第一经轴7a安置的一个后轴11在梭口形成装置12的方向上运行,而地经纱1通过另一个轴向平行于第二经轴7b安置的后轴13被引向梭口形成装置12的方向。该梭口形成装置12(如在DE 101 28 538 A1中描述)具有一个第一针筘12a和一个第二针筘12b,在该第一针筘的针中穿入绞经纱3,在第二针筘的针中穿入地经纱1。
该绞经纱3和地经纱1随后穿过固定在一个筘座15上的织筘14。最后,该绞经纱3和地经纱1在纱罗织物16的一个编结点16a上汇合在一起,并且与一根纬纱(这里未示出)一起形成制成的纱罗织物16,织筘14将该纬纱打在结点16a上,并且该纬纱扎绞绞经纱和地经纱。
制成的纱罗织物16依次地通过一个位置固定的织物台17、一个转向辊18和配有独立的电动驱动装置19的一个引入辊20输送,从该引入辊引出后,利用在该引入辊20和一个压辊21之间的一个夹卡位置所述纱罗织物16通过另一个转向辊22到达一个卷取辊23,并在该卷取辊上卷绕该纱罗织物。所描述的这些辊可旋转地安排在机架(这里未示出)上,该机架也承载该织物台17。
在后轴11、13和梭口形成装置12之间的区域中,绞经纱3和地经纱1穿过一经纱检测器24,该检测器跨在经纱3、1之上的上的薄片层24a可以识别经纱的断头。在相应的后轴11、13和经纱检测器24之间在绞经纱3和地经纱1中分别安排了一个经纱张力传感器25、26。这两个经纱张力传感器25、26分别通过相应的信号导线25a或者25b以一种信号传输方式与织机控制器10连接。引入辊20同样具有一个独立的电动驱动装置19,该电动驱动装置同样以一种信号传输方式通过信号导线19a和19b与织机控制器10连接。由于该引入辊20以及经轴7a和7b具有各自的驱动装置,并且相应经轴或辊的转速可以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该绞经纱以及地经纱的张力通过用于控制或调节经纱张力的本系统来设定。这通过相应的额定值-实际值的比较来实现,该比较使绞经纱3和地经纱1中保持预设的额定经纱张力,或者对所述张力进行控制或者设定匹配于相应的条件。
这些梭口形成装置的基本设计和工作方式、包括它们的驱动装置均在DE 101 28 538 A1中予以描述并且在此被引用。不同于图9,在图10中示出了一种方案,当图9中的纺织面27垂直偏移时,它允许在梭口形成装置12中使用仅仅一个针筘。在图10中示出了该梭口形成装置12、具有筘座15的织筘14、以及织物台17从原始的纺织面27到纺织面27a的所述垂直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当仅仅为地经纱1提供一个立针筘12b用于构成下部梭口即是足够的。当为了提高绞经纱3用于构成上部梭口交叉针筘12a是一个传统的薄片筘同样是足够的,因为绞经纱3从上部梭口到下部梭口的移动可以利用薄片筘24a的上部筘束12a′来提供。与此相反,该绞经纱3从下部梭口到上部梭口的返回是由于在绞经纱3中的经纱张力所引起。
在图11中示出了梭口形成装置12、具有筘座15的织筘14、以及织物台17从原始的纺织面27到纺织面27b的垂直的偏移。在梭口形成装置12的方向上该经纱检测器24配备了一个下持装置28,它将绞经纱3和地经纱1大致保持在经纱检测装置24的布置平面中。由此,仅对于绞经纱3安置一个交叉针筘12a用于构成上部梭口就足够了。为了降低绞经纱3以形成一个下梭口,该立筘12b是一个常规的薄片筘也是足够的,因为在绞经纱3的梭口变换之后,该地经纱1可以支撑在立筘12b的下部筘束12b′中以形成一个上部梭口。
此外,在图9、10、1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该织机具有一个主驱动轴,该主驱动轴与一个电动驱动装置29作用连接,并且利用相应传动装置的中间连接从主驱动轴中导出了用于织筘14、针筘或者薄片筘12a以及针筘或者薄片筘12b的动力。在驱动电机29和筘轴30之间的驱动连接件通过双箭头31象征性地示出。不言而喻,该驱动装置29是以一种信号传输方式通过相应的信号线29a、29b与织机控制器10连接。
Claims (21)
1.一种纱罗织物,该纱罗织物至少具有地经纱(1)、绞经纱(3)和纬纱(2),并且其中该纬纱基本上无间隙地安置在该地经纱(1)上,并且该纬纱是借助相对于该地经纱(1)具有明显小的纤度的绞经纱(3)以相对于该地经纱(1)更低的张力进行扎绞,从而由该扎绞造成的该绞经纱(3)与地经纱(1)的交叉点被安置在一个平面之中,该平面平行于该纬纱(2)的最大厚度的平面,并且与该地经纱(1)相比,该绞经纱(3)以一种更高的织缩编织到该织物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纱罗织物,其中,纬纱(2)彼此间致密地安排和扎绞以使该织物形成防滑移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纱罗织物,其中,地经纱(1)仅以弱的程度织缩,从而这些地经纱由强织缩的绞经纱(3)基本上直线地进行扎绞,并且几乎完全由该纬纱(2)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纱罗织物,其中,该纬纱(2)特别是以其颜色和结构决定了该织物的背向该地经纱(1)的一侧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纱罗织物,其中,在该地经纱(1)的上侧交替地安排了至少一种粗的且特别是柔软的纬纱(2a)和至少一种细的且特别是硬挺的纬纱(2b),从而这些粗纬纱(2a)基本上覆盖了这些细纬纱(2b)并且形成基本上封闭的表面(4),该表面特别是由这些粗纬纱的颜色和结构所决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的纱罗织物,其中至少两个地经纱(1)通过该绞经纱(3)被扎绞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的纱罗织物,其中至少两个纬纱(2)通过该绞经纱(3)被扎绞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纱罗织物,其中该纬纱(2)通过至少两个绞经纱(3)被扎绞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纱罗织物,其中这些纬纱(2)就其纤度成组地变化,从而在该织物的表面(4)上形成阶梯式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的纱罗织物,其中,纬纱(2)具有500dtex至20,000dtex的纤度,并且地经纱(1)是硬挺的,特别是至少部分地由金属材料制成或者是金属化的,并且具有500dtex至2,000dtex的纤度,并且该绞经纱(3)具有15dtex至5,000dtex的纤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的纱罗织物,其中,该绞经纱(3)具有该地经纱(1)的1/30至1/60,特别是1/50的纱线细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纱罗织物,其中,该绞经纱(3)具有聚酯的纱线细度15至30dtex,并且该地经纱(1)具有聚酯的纱线细度1,100dtex。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的纱罗织物,其中,该地经纱(1)的纤度及致密的安排,使由此形成的织物下侧面/织物背面(5)具有第一结构,并且该纬纱(2)的纤度使由此形成的织物上侧面/织物前侧面(4)具有第二结构,其中,该第一结构和该第二结构使该织物成为双面织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的纱罗织物,其中,可使用花式纱线作为纬纱(2)。
15.一种用于生产具有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的特征的纱罗织物的方法,其中,绞经纱(3)作为第一经纱线而地经纱作为第二经纱线由相应的经轴(7a,7b)输送给该织物,其中该绞经纱(3)至少相应地将加入到该地经纱(1)上的纬纱(2)与该地经纱(1)扎绞在一起,并且其中该绞经纱(3)以相对于该地经纱(1)明显更低的经纱张力而相对于所述地经纱(1)更强地织缩到该织物之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该绞经纱(3)单个地或者成组地被引入第一梭口形成装置,并且该地经纱单个地或者成组地被引入第二梭口形成装置。
17.一种用于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5或者16的方法以生产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之一的织物的织机(1),该织机具有:
a)带有第一驱动装置(8a)的绞经纱经轴(7a)和带有第二驱动装置(8b)的地经纱经轴(7b),
b)用于引导该绞经纱(3)的枢转筘(12a)用于构成第一梭口,以及用于引导该地经纱(1)的立筘(12b)用于构成第二梭口,其中
c)该枢转筘(12a)与筘座(15)驱动连接,并且该立筘(12b)通过传动装置与驱动轴驱动连接,
织机还具有d)引纬装置,借助该引纬装置,纬纱可以被引入到可由绞经纱(3)和地经纱(1)构成的梭口之中,
e)用于检测该绞经纱(3)和该地经纱(1)的经纱张力的传感器(25、26),和
f)用于设定和调配该经纱张力的装置,从而使该绞经纱张力显著地低于该地经纱张力,并且所述绞经纱高于地经纱(1)地织缩到织物(16)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织机,其中,传感器(25、26)以一种信号传输方式通过织机控制器(10)连接到该第一驱动装置(8a)和该第二驱动装置(8b)。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的织机,其中,该绞经纱(3)的经纱张力可以设为使该绞经纱(3)与该地经纱(1)的交叉点从织物中间向下或者向上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的织机,其中,该筘座(15)承载着织筘(14),借助该织筘使引入该梭口的纬纱可以打纬到该织物(16)的编结点(16a)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的织机,其中设置了卷绕装置用于拉出和卷绕制成的织物(16)。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4063683.4 | 2004-12-31 | ||
DE200410063683 DE102004063683A1 (de) | 2004-12-31 | 2004-12-31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Gewebes in Dreherbindung und Web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
DE102005044788.0 | 2005-09-19 | ||
DE200510044788 DE102005044788B3 (de) | 2005-09-19 | 2005-09-19 | Drehergewebe, insbesondere für Funktionstextilien |
PCT/DE2005/002306 WO2006069562A1 (de) | 2004-12-31 | 2005-12-22 | Drehergewebe sowie verfahren und webmaschine zu dessen herstellun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94945A true CN101094945A (zh) | 2007-12-26 |
CN101094945B CN101094945B (zh) | 2011-06-01 |
Family
ID=36599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8004568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4945B (zh) | 2004-12-31 | 2005-12-22 | 纱罗织物以及用于生产该纱罗织物的方法和织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094945B (zh) |
DE (1) | DE102004063683A1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82808A (zh) * | 2009-08-05 | 2012-05-30 | 埃特林股份公司 | 用于产生光效应的装置 |
CN101809211B (zh) * | 2007-08-31 | 2012-06-13 | 必佳乐有限公司 | 用于引导纱罗线的装置 |
CN103774332A (zh) * | 2012-10-18 | 2014-05-07 | 王娃 | 一种双绞纺织方法和绞织钢筘 |
CN108048996A (zh) * | 2017-12-05 | 2018-05-18 | 苏州市天翱特种织绣有限公司 | 一种曲经绞罗织造工艺 |
WO2018094634A1 (zh) * | 2016-11-22 | 2018-05-31 | 南通市通州区鼎顶制帽厂 | 一种针织帽子的生产工艺 |
CN109023638A (zh) * | 2012-03-01 | 2018-12-18 | 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 织物及用于生产织物和复合材料体的方法 |
CN109667036A (zh) * | 2018-12-24 | 2019-04-23 | 浙江鸿燕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天地轴玻纤布及其织造方法 |
CN110241502A (zh) * | 2018-03-08 | 2019-09-17 | 友良高科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透气篓空孔洞组织结构的织物 |
CN112323224A (zh) * | 2020-10-26 | 2021-02-05 | 绍兴市柯桥区西纺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 | 筒子架直供经无轴齿形开口圆盘织造装置及绞纱组织网格布 |
CN113383120A (zh) * | 2019-02-03 | 2021-09-10 | 洛希亚有限公司 | 开放式网眼纱罗织物、由其制成的袋及纱罗织物的制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517089B1 (de) | 2015-06-17 | 2016-11-15 | Getzner Textil Ag | Web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eines Halbdrehergeweb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966171B (it) * | 1971-10-04 | 1974-02-11 | Johnson & Johnson | Perfezionamento nei tessuti elasti ci a fasce per cinture e simili |
IT1115181B (it) * | 1979-04-12 | 1986-02-03 | Fontana Giulio | Tessuto a doppia faccia |
CN87215848U (zh) * | 1987-11-26 | 1988-08-24 | 上海瀛洲色织厂 | 色织涤棉毛巾纱罗织物 |
US5110656A (en) * | 1989-03-15 | 1992-05-05 | Kanebo Ltd. | Impregnated leno fabric and reinforced inorganic matrix article |
US5763043A (en) * | 1990-07-05 | 1998-06-09 | Bay Mills Limited | Open grid fabric for reinforcing wall systems, wall segment product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
GB9120272D0 (en) * | 1991-09-23 | 1991-11-06 | Bonas Griffith Ltd | A leno heald assembly |
DE10004376A1 (de) * | 2000-02-02 | 2001-08-23 | Dornier Gmbh Lindauer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Dreher-Grundgewebes auf Webmaschinen |
DE10128538B4 (de) * | 2001-06-13 | 2006-09-07 |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Webmaschine zum Herstellen eines Drehergewebes |
-
2004
- 2004-12-31 DE DE200410063683 patent/DE102004063683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5
- 2005-12-22 CN CN2005800456865A patent/CN10109494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9211B (zh) * | 2007-08-31 | 2012-06-13 | 必佳乐有限公司 | 用于引导纱罗线的装置 |
CN102482808A (zh) * | 2009-08-05 | 2012-05-30 | 埃特林股份公司 | 用于产生光效应的装置 |
CN109023638A (zh) * | 2012-03-01 | 2018-12-18 | 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 织物及用于生产织物和复合材料体的方法 |
CN103774332A (zh) * | 2012-10-18 | 2014-05-07 | 王娃 | 一种双绞纺织方法和绞织钢筘 |
WO2018094634A1 (zh) * | 2016-11-22 | 2018-05-31 | 南通市通州区鼎顶制帽厂 | 一种针织帽子的生产工艺 |
CN108048996A (zh) * | 2017-12-05 | 2018-05-18 | 苏州市天翱特种织绣有限公司 | 一种曲经绞罗织造工艺 |
CN110241502A (zh) * | 2018-03-08 | 2019-09-17 | 友良高科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透气篓空孔洞组织结构的织物 |
CN109667036A (zh) * | 2018-12-24 | 2019-04-23 | 浙江鸿燕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天地轴玻纤布及其织造方法 |
CN113383120A (zh) * | 2019-02-03 | 2021-09-10 | 洛希亚有限公司 | 开放式网眼纱罗织物、由其制成的袋及纱罗织物的制法 |
CN112323224A (zh) * | 2020-10-26 | 2021-02-05 | 绍兴市柯桥区西纺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 | 筒子架直供经无轴齿形开口圆盘织造装置及绞纱组织网格布 |
CN112323224B (zh) * | 2020-10-26 | 2022-06-10 | 绍兴市柯桥区西纺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 | 筒子架直供经无轴齿形开口圆盘织造装置及绞纱组织网格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04063683A1 (de) | 2006-07-13 |
CN101094945B (zh) | 2011-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94945B (zh) | 纱罗织物以及用于生产该纱罗织物的方法和织机 | |
JP4584318B2 (ja) | からみ織物並びにからみ織物の製織法および機械織機 | |
CN101932761B (zh) | 具有独立的弹性纱体系的弹力织品 | |
CN1800463B (zh) | 织造织物的工艺及起毛织物 | |
EP1900861B1 (en) | Method for weaving a fabric and fabric woven according to such a method | |
CN106544775B (zh) | 一种生产全棉色织泡泡提花织物的工艺方法 | |
Gandhi | The fundamentals of weaving technology | |
US20070295423A1 (en) | Power Loom, Particularly an Air Jet Power Loom,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Leno Fabric with Integral Patterning | |
Gandhi et al. | Technical fabric structures–1. Woven fabrics | |
CN106012234A (zh) | 一种经曲线织物的生产工艺 | |
Sondhelm | Technical fabric structures–1. Woven fabrics | |
CN107475856B (zh) | 一种星雨绉织物的设计及其生产工艺 | |
US1925459A (en) | Method of weaving patterned terry fabric and the resulting product | |
US6367511B2 (en) | Terry loom with interpenetrating ground warp and pile warp | |
CN113122986B (zh) | 一种超高密度开口装置 | |
CN1594696B (zh) | 用于在双面绒头织物织机上生产双面绒头织物的方法 | |
CN110629348A (zh) | 三框式纺织经线织布装置 | |
CN1019517B (zh) | 一种织造双幅非经绒类织物的织机 | |
Hamdani | Introduction to weaving | |
CN110195286A (zh) | 一种环保型汽车装饰布的低弹轻网网络丝喷气织造方法 | |
US20070048491A1 (en) | Water resistant carpe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 same | |
Mishra et al. | Fabric Formation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 |
US5544676A (en) | Loom reed with integral deflector heald frame | |
CN101629345A (zh) | 具有镶绣外观的一次成型机织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 |
JPS6135577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1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