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0512A - 向移动装置的动态内容混合模式传递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向移动装置的动态内容混合模式传递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0512A
CN101090512A CN200710110011.5A CN200710110011A CN101090512A CN 101090512 A CN101090512 A CN 101090512A CN 200710110011 A CN200710110011 A CN 200710110011A CN 101090512 A CN101090512 A CN 101090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client applications
content provider
subset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100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歇尔·申菲尔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ackBer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 Mo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 Motion Ltd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 Mo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059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114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90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05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6Grouping or aggregating service requests, e.g. for unified 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04L67/5682Policies or rules for updating, deleting or replacing the stor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3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depending on the request content or con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向移动装置混合模式传递内容的方法、系统和设备,所述方法具有下面的步骤:接收包括过滤器的订阅消息;存储所述过滤器;发送订阅标识符;将所述过滤器应用于在所述内容提供者上可获得的内容,从而产生内容子集;等待接收内容请求;以及在接收到所述内容请求时,就发送所述内容子集。

Description

向移动装置的动态内容混合模式传递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系统和方法涉及在移动环境中动态内容的传递,具体而言涉及动态内容的传递模式。
背景技术
就移动装置或者移动用户设备(UE)的用户对他们的移动装置所需要的功能以及他们从移动装置存取数据的方式而言,移动装置或者移动用户设备(UE)的用户正变得越来越复杂。
动态内容传递允许用户具有推(push)给他们的信息或数据,或者允许用户从内容提供者那里拉(pull)数据。数据的例子可以包括股票报价、天气预报、交通预报、动态壁纸、广告、应用程序或者用户需要的其它数据。
内容可由内容提供者推给移动装置或者可以由移动装置从内容提供者那里请求(拉)。
就基于拉的传递而言,内容被移动装置上的客户机应用程序请求,并在响应消息中被传递到该装置。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客户机应用程序不了解内容提供者的内容的可获得性,而需要周期性地拉内容,因而在不成功的尝试上浪费无线带宽。由于频繁的拉尝试影响网络资源和用户的最终月账单,而不经常的尝试则导致过时的内容,所以这种模式不能提供优良的用户体验。
就推模式传递而言,客户机应用程序与内容提供者建立内容订阅。应用程序提供指定感兴趣的事件的订阅过滤器(filter)。内容提供者将订阅过滤器应用于可获得的内容,如果一些内容子集与过滤器相匹配,则利用可获得的内容发送体系将该内容推到移动装置。这种方法需要复杂的内容发送基础结构,包括内容提供者和推服务器上的内容管理和订阅。由于管理多种计时事件和过滤器的复杂性,导致大量装置的可升级性成为实施的主要障碍。
发明内容
本系统和方法可通过提供混合模式传递模型来克服基于推模式和基于拉模式的内容传递的局限性。所述混合模式传递模型可以把基于订阅的发送的优点与客户机应用程序驱动的拉模式的简易性结合起来。混合模式范例可以允许客户机应用程序通过直接触发新内容的发送或者向传递体系或内容提供者登记感兴趣的新内容来驱动内容传递。
在混合模式传递模型中,优选地当移动装置上的对客户机应用程序可获得的内容被用尽时触发内容传递事件。这可能是在数据被使用或过期的时候。
所述混合模式传递模型可以工作在推载体(push bearer)或拉载体(pullbearer)上。在拉载体的情况下,内容提供者等待直到接收到拉消息才发送数据。然而,在订阅开始期间发送的过滤器被储存在内容提供者中并且优选地在接收到拉消息之前将所述过滤器应用于可获得的内容。
在推载体方案中,内容提供者可以适于只在接收到客户机应用程序准备接收内容的消息时才推内容。如果当客户机应用程序指示它已经准备就绪时没有内容可利用,则可以立即将标志设置成推下一可获得的内容子集。在所述推载体方案中,内容提供者存储订阅时从客户机应用程序接收到的过滤器,并且所述过滤器只需发送一次。
在推和拉载体方案中,一些处理可被转移到内容传递服务器。具体地讲,所述内容传递服务器可以存储订阅标识符,并且可以缓冲存储内容子集,将规则应用于所述内容子集,以及在将内容发送到客户机应用程序之前等待接收对更多的内容的请求。
因此,本申请优选地提供了一种在内容提供者中用于混合模式传递内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包括过滤器的订阅消息;发送订阅标识符;将所述过滤器应用于内容提供者上可获得的内容,从而产生内容子集;等待接收内容请求;以及一接收到所述内容请求,就发送所述内容子集。
本申请进一步优选地提供了一种用于向移动装置混合模式传递内容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移动装置上的客户机应用程序和内容提供者。所述客户机应用程序适于:发送包括过滤器的订阅消息;使用(consume)内容;识别过期内容;以及当客户机应用程序的所有内容都被使用或已经过期时发送内容请求。所述内容提供者适于:接收订阅消息和过滤器;存储所述过滤器;发送订阅标识符;将所述过滤器应用于可获得的内容,从而产生内容子集;等待接收内容请求;以及一接收到所述内容请求,就发送所述内容子集。
本申请还进一步优选地提供了一种在混合模式传递系统中使用的移动装置上的客户机应用程序,所述客户机应用程序的特征在于:用于向内容提供者发送包括过滤器的订阅消息的装置;用于从所述内容提供者接收内容的装置;使用(consume)所述内容的装置;用于识别过期内容的装置;和当用于所述客户机应用程序的所有内容已被使用或者已经过期时,发送内容请求的装置。
本申请进一步优选地提供了一种在混合模式传递系统中使用的内容提供者,所述内容提供者的特征在于:用于从客户机应用程序接收订阅消息和过滤器的装置;用于存储所述过滤器的装置;用于发送订阅标识符的通信装置;用于对可获得的内容应用所述过滤器,从而产生内容子集的装置;用于等待接收内容请求的装置;和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内容请求时发送所述内容子集的装置。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其中:
图1是动态内容传递系统的基本体系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了拉载体上的内容发送体系的内容提供者和客户机应用程序之间通过的消息和内容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了具有管理订阅和捕获内容的内容传递服务器的拉载体上的内容发送体系的内容提供者和客户机应用程序之间通过的消息和内容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了推载体上的内容发送体系的内容提供者和客户机应用程序之间通过的消息和内容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具有管理订阅和捕获内容的内容传递服务器的推载体上的内容发送体系的内容提供者和客户机应用程序之间通过的消息和内容的流程图;和
图6是能够与本方法和系统结合使用的示例性移动装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图1。示出了用于向客户机应用程序发送动态内容的通用混合系统。图1的系统是简化后的系统并且示出了动态内容传递体系中需要的逻辑元件;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能存在其它元件或者各种元件可被组合在一起。
体系100包括内容提供者110。内容提供者110被布置成向与内容提供者110签订了协议的用户提供动态内容。其例子可包括,例如,出售书籍的网站。用户可向内容提供者110注册以获得指定种类的最近发行的书籍的清单。其它的例子可包括:新闻网站,其可以定期向用户提供标题;交通网站,其可以在一天的特定时段向用户提供最新的交通信息。除此之外,可以是是股票交易网站,其可以向用户提供最新的股票报价或货币汇率。
根据使用的载体,内容提供者110可以向内容传递服务器120注册以允许该内容传递服务器的客户从内容提供者110接收内容。将明白的是,当使用推载体时注册是必须的,当使用拉载体时,注册是可选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容传递服务器120包括推代理服务器122,该推代理服务器122担当客户机或客户机应用程序的代理并为内容提供者110提供目的地以发送内容。推代理服务器用在推模式中,而不用在拉模式中。
内容传递服务器120与位于移动装置上的内容发送客户机140在无线网络130上进行通信。内容发送客户机140接收从内容提供者110发送的内容,并且能够与最终使用该内容的客户机应用程序150交换该内容。
在本说明书中,提及内容提供者110、内容传递服务器120、推代理服务器122、无线网络130、内容发送客户机140或者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就是提及图1中的体系。
根据基础结构,存在各种形式的混合模式传递。这些形式的混合模式传递取决于基础结构是基于推的基础结构还是基于拉的基础结构。
参照图2,图2示出了在拉载体上发送的混合模式传递体系。
在向内容提供者110订阅时,客户机应用程序150与消息210中的过滤器一起发送订阅消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在消息210中发送的过滤器描述了客户机应用程序150所期望的数据的类型和格式。过滤器的例子可以包括对特定公司的股票报价。此外,过滤器可以变得更加详细,包括这样的指示:只有当股票价格的变化大于它的前次发送的市场价值的1%时、当交易达到一定量时等等才发出股票报价。过滤器还可以指明用于推内容的时间表。
消息210被内容发送客户机140转发,经过内容传递服务器120,到达内容提供者110。
当内容提供者110收到消息210时,它建立一个新的订阅,提取过滤器并将过滤器应用于可获得的内容(步骤214)。
在消息216中,内容提供者110将订阅标识符连同任何可利用的符合过滤器标准的内容一起回发到客户机应用程序150。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在拉载体上的混合模式传递是同步的。因此,消息216可以包括作为响应消息的内容和订阅ID,并且消息216可以是,例如,HTTP响应。
接着,客户机应用程序150使用消息216中发送的内容。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可以立即向终端用户显示所述内容,诸如动态壁纸、新闻选取框等,或者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可以储存所述内容直到用户请求了它。当所发送的所有视频被观看过、所发送的音频被收听过、任务发送列表上的任务完成等等的时候,用户已经使用了所述内容。
另一方面,内容可能过期。例如,天气预报、电影列表、股票报价等都有期限,在该期间内它们是有效的,在该期限之后该内容就过期了。如果客户机应用程序在内容过期之前没有使用该内容,则该内容可能在它过期之后被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忽略。
一旦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已经使用了内容或者该内容已经过期,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就向内容提供者110发送消息220。消息220包括对任何另外的内容的请求,如果这些内容是可利用的。该消息还包括由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先前收到的订阅标识符以及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希望应用于该内容的任何规则。将理解的是,没有规则必须被发送并且规则的实施和处理是可选的。
规则被应用在过滤器之上,从而被应用于先前已经被内容提供者110过滤过的内容子集。规则可指明如何发送内容,包括次序、可被接收的内容的最大尺寸以及影响内容次序和/或选择的优先权、内容接收的时限或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的其它规则。
在图2的例子中,内容提供者110收到消息220并且发现没有可获得的内容(步骤224)。客户机应用程序150收到空响应或者表示没有可获得的内容的响应。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可以通过询问进一步的内容是否可获得的内容的消息230来再次尝试拉内容,同时向内容提供者110发送订阅标识符和内容规则。在步骤234中,内容提供者110应用过滤器并发现内容是可利用的,此时,内容提供者110产生消息240,在消息240中,内容被回发到客户机应用程序150。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内容提供者110也可以应用在消息230中传送给它的规则。还将理解的是,由于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已经知道它的订阅标识符,所以消息240不需要返回订阅标识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内容变得可利用时,内容提供者110可以将过滤器应用于内容。将理解的是,将内容与订阅过滤器相匹配会耗费时间,混合模式传递模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在客户机应用程序150请求之前准备基于订阅过滤器的内容子集,从而消除延迟和用户等待时间。
图2中的混合模式传递比简单的基于拉的模型对移动装置更友好,这是因为不需要每次都无线传送订阅过滤器。此外,如上所述,在收到拉信息之前使用过滤器能够消除用户等待时间中的延迟。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进一步理解,在图2的模型中,内容发送客户机140和内容传递服务器120是冗余的,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可以与内容提供者110直接通信。
图3中提出了又一可选的实施例。图3再次示出了在拉载体上的混合模式传递。然而,在图3的例子中,内容传递服务器提供订阅管理和内容捕获服务,因而从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和内容提供者110中去除了这些功能。
参照图3,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向内容提供者110发送订阅消息310。该订阅消息310包括用于指示应该从内容提供者110接收什么内容的过滤器。该消息通过内容发送客户机140和内容传递服务器120传到内容提供者110。
一旦内容提供者110接收到订阅消息310,内容提供者110就向内容传递服务器120提供订阅标识符。
内容提供者110进一步将在消息310中收到的过滤器应用于内容提供者110所储存的内容,并寻找可获得的内容,以发送给客户机应用程序150。这在步骤314中执行。
另一方面,一旦订阅,响应消息就被内容传递服务器120处理,并且提取订阅消息(例如:装置标识符和订阅标识符之间的匹配)并将该订阅消息保存,以在将来进一步使用。将理解的是,内容传递服务器120使用订阅标识符来指示内容提供者110应该发送内容了。以上所述可通过在HTTP请求的报头中提供订阅标识符或者作为多部分消息的单独部分来实施。除去订阅标识符的响应被返回给客户机应用程序150。
内容提供者110产生消息316,以发送在步骤314中发现的内容。该内容发送消息316通过内容传递服务器120转发给客户机应用程序150。
将进一步理解的是,内容提供者110可以连续对各种内容应用过滤器,除了在步骤316中发送内容之外,当发现另外的用于发送给客户机应用程序150的内容时,可以在消息318中发送该内容。
内容传递服务器120接收消息318,并缓冲存储该消息,直到客户机应用程序150请求内容。
一旦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已经使用了由消息316提供的内容,或者消息316中的数据已经过期,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就可以产生新消息320,该新消息320请求更多内容并且还提供用于所述内容的规则。消息320被传送给内容传递服务器120。
内容传递服务器120接收消息320,并且如果提供了任何规则,则应用消息320中传送的规则。此外,内容传递服务器120传送消息322,该消息322包含在消息318中发送给客户机应用程序150的内容。
将进一步理解的是,内容发送信息322不必包含所有来自内容传递服务器120的缓冲存储的内容。规则可以指定特定大小的缓冲存储内容,或者内容传递服务器120可以具有关于被传送给客户机应用程序150的数据的量的特定规则,并且所述数据只有一部分可被传送而剩余部分被保留在内容传递服务器120的缓冲存储区中,直到从客户机应用程序150接收到后面的请求。
一旦从内容传递服务器120的缓冲存储区发送了所有内容,内容传递服务器120就可以进一步产生消息330,该消息330包括先前传送给内容传递服务器120的订阅标识符。内容提供者110接收消息330,消息330用来触发对可获得的内容应用过滤器,以查看是否有更多可获得的内容发送。此后,如图3所示,内容提供者110能够产生消息332和334。
消息330简化了内容提供者110的处理过程。当产生或接收内容时,内容提供者110不必不断地对内容应用过滤器,使得对于大量订户来说程序更加可升级,并简化了需要由内容提供者110执行的程序。具体地讲,直到从内容传递服务器120接收到消息330,才需要应用过滤器。
内容传递服务器120缓冲存储内容发送消息332和334,直到从客户机应用程序150接收到请求更多内容的消息。
因此,图3中的实施例提供了一些将由内容传递服务器120执行的处理和缓冲存储过程,去除了来自内容提供者110的一些负荷。图3中的混合模式模型通过只向内容服务器120和内容提供者110发送一次具有过滤器的订阅消息而提供了对所需网络资源的缩减。此外,内容在被传送回客户机应用程序150之前就被过滤,并且它只在客户机应用程序150请求将被发送的内容的时候才被发送。在图3的例子中,只在先前的内容已被使用或者已经过期的时候,才发送内容。
现在参照图4。图4提供了在推载体上的混合模式传递系统的框架。
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向内容提供者110发送包括过滤器的订阅消息410。内容提供者110一接收到消息410就登记订阅并在消息412中返回订阅ID。
在步骤414中,将过滤器应用于可获得的内容,内容提供者110在消息420中将相匹配的内容子集推到客户机应用程序150。
如上所述,客户机应用程序150使用内容或者该内容过期,并且一旦内容被使用或过期,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就产生从内容提供者110请求进一步内容的消息430。消息430包括与客户机应用程序可能希望应用于内容子集的任何规则在一起的订阅标识符。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内容提供者110接收消息430并应用过滤器,发现没有内容可利用。然而,当接收到该消息时,标记被加到内容提供者110,指示客户机应用程序150要求更多内容。此后,当更多内容变得可利用的时候,所述内容被推到客户机应用程序150。
如图4中进一步示出的,当新内容到达内容提供者110时,应用过滤器并寻找可获得的内容。随后,内容提供者110产生被推至客户机应用程序150的消息440。
与传统的基于推的模型相比,图4中示出的混合模式传递模型更有效。仅当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和移动装置准备使用信息时,信息才被发送到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发送事件直接由应用程序触发,因而不需要复杂事件或计时管理框架(framework)。另外,客户机应用程序也可以选择在消息430中找到的发送规则中指定推的进度表。因此,这可以导致混合模式与推模式行为的结合。
在如图5所示的可选实施例中,内容传递服务器120提供了订阅管理和内容缓冲存储功能。
参照图5,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发送包括过滤器的订阅消息510,所述订阅消息510经过内容传递服务器120到达内容提供者110。
内容提供者110产生订阅标识符,并将该订阅标识符发送到内容传递服务器120。此外,在消息510中接收到的过滤器被应用于可获得的内容,内容提供者110产生内容发送消息520,该内容发送消息520被发送到客户机应用程序150。
客户机应用程序150使用通过消息520发送的内容,并且一旦该内容被使用或过期,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就会产生请求更多可获得的内容的消息530并选择性地发送规则。消息530被发送到内容传递服务器120,该内容传递服务器120接收内容并记录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希望接收更多的信息。
在图5的例子中,在内容传递服务器120接收消息530时,没有内容被储存在该内容传递服务器120上的缓存中,因此,没有信息被回发到客户机应用程序150。
当内容提供者110接收更多内容并将过滤器应用于此内容时,一旦发现可获得的内容,就使用消息540将可获得的内容推到内容传递服务器120。内容传递服务器120缓冲存储此内容,并且在图5的情况下,当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先前已经被记录要求新内容时,在步骤542中应用规则,并在消息544中发送内容。反之,如果没有记录需求,则内容传递服务器120将缓冲存储内容,如从消息550和552接收的内容所示。从上述清楚的是,在推载体上的混合模式的其它优点包括补救过期内容的发送,或者替换还没有被发送的内容。如果被缓冲存储在内容传递服务器120上并等待客户机应用程序150来触发推的内容过期或者被更新的内容取代,则内容传递服务器120可以丢弃已过期的内容。这节约了网络资源以及用户为用户没有使用或不能使用的内容的无线发送所支付的费用。
相似的优点也存在于图4的模型中,其中,如果等待于内容提供者110上但尚未被推的内容已经过期或者已经被取代,则可在该内容被推之前将其替换。此外,通过客户机应用程序150的触发免除(save)了用户不能使用的内容的发送。
在图5的例子中,客户机应用程序使用了来自内容发送消息544的内容,并且一旦该内容已被使用或者已经过期,就产生发送到内容传递服务器120的消息560。
内容传递服务器120将规则应用于储存在其缓存中的任何内容,且随后在消息570中将内容发送至客户机应用程序150。
从而,上述的在推载体上的混合发送模式具有特定的优点。将功能从内容提供者110移到内容传递服务器120。此外,只当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准备好数据时,该数据才被传送到客户机应用程序150。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混合模式传递模型要求内容提供者110适于存储客户机应用程序150的过滤器,并将这些过滤器应用于可获得的内容。然而,可周期性地进行过滤,而不是只当从客户机应用程序150接收到具有过滤器的消息时才进行过滤。
还要求内容提供者110采用图4的实施例中的标记,其中,内容被缓冲存储在内容提供者110上,直到客户机应用程序150准备接收该内容。在图5的实施例中,这个功能被移到内容传递服务器120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可在任何移动数据装置上实现,现在参照图6,图6中示出了一种示例性移动装置。这并不表示要限制本申请,而是可使用任何移动数据装置。
图6是示出了适于与本申请的装置和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相结合使用的移动装置的方框图。移动装置2200优选地是至少具有语音和数据通信能力的双向无线通信装置。移动装置2200优选地具有与互联网上其它计算机系统通信的能力。根据所提供的具体功能,移动装置可被称为例如数据消息装置、双向寻呼机、无线电子邮件装置、具有数据消息功能的蜂窝电话、无线互联网设备、或者数据通信装置。
移动装置2200将合并通信子系统2211,该通信子系统2211包括接收器2212和发射器2214,以及相关元件,所述相关元件例如一个或多个、优选地是嵌入式的或内置的天线元件2216和2218、本地振荡器(LOs)2213、和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220,这里,使得移动装置2200能够双向通信。通信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的是,通信子系统2211的具体设计将取决于装置将要在其中运行的通信网络。
网络访问所需条件也将随着网络2219类型而变化。在一些CDMA网络中,网络访问与订阅者或移动装置2200的用户有关。为了在CDMA网络上操作,CDMA移动装置可能需要可移动用户识别模块(RUIM)卡或者用户识别模块(SIM)卡。SIM/RUIM接口2244通常与卡槽相似,SIM/RUIM卡可被插入该卡槽,并可以像磁盘或者PCMCIA卡那样被弹出。SIM/RUIM卡可以具有约为64K的存储器,并可以保持多密钥配置2251以及其它信息2253诸如身份证明和用户相关信息等。
当所需的网络注册或激活程序已经完成时,移动装置2200可以在网络2219上发送和接收通信信号。如图6所示,网络2219可由与移动装置通信的多个基站组成。例如,在混合CDMA 1x EVDO系统中,CDMA基站和EVDO基站与移动装置通信,并且移动装置同时连接到上述两个基站。EVDO和CDMA 1x基站使用不同的分页槽来与移动装置通信。
天线2216通过通信网络2219接收到的信号被输入到接收器2212,该接收器2212可以执行普通接收器功能,如信号放大、降频转换、滤波、信道选择等等,以及图6所示的示例性系统中的模数(A/D)转换。所接收的信号的A/D转换允许更复杂的通信功能,例如在DSP 2220中执行的解调和解码。以类似的方式,处理将要发射的信号,包括例如由DSP 2220调制和编码,并输入到发射器2214进行数模转换、升频转换、滤波、放大以及通过天线2218在通信网络2219上传输。DSP 2220不仅处理通信信号,而且提供接收器和发射器控制。例如,应用到接收器2212和发射器2214中的通信信号的增益可以通过在DSP 2220中所实施的自动增益控制算法来适应性地控制。
移动装置2200优选地包括微处理器2238,该微处理器2238控制装置的总体操作。至少包括数据和语音通信的通信功能通过通信子系统2211执行。微处理器2238还可以与更多装置子系统相互作用,例如显示器2222、闪速存储器2224、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226、辅助输入/输出(I/O)子系统2228,串行接口2230、两个或更多个键盘或键区2232、扬声器2234、麦克风2236、其它的通信子系统2240(例如短程通信子系统)以及用2242概括标注的任何其它装置子系统。串行接口2230可以包括USB接口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的其它接口。
图6所示的子系统中的一些执行与通信相关的功能,而其它子系统可以提供“驻存”或装置上(on-device)功能。特别地,例如,一些子系统(如键盘2232和显示器2222)既可以用于通信相关的功能(如输入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本消息),又可以用于装置驻存功能(如计算器或任务列表)。
微处理2238使用的操作系统软件优选地被存储在如闪速存储器2224的永久存储器中,该永久存储器可以由只读存储器(ROM)或类似的存储元件(未示出)替换。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操作系统、具体的装置应用程序、或者其部件,可以被临时加载到易失性存储器(如RAM 2226)中。接收的通信信号也可以存储在RAM 2226中。
如所示出的,闪速存储器2224可被分成不同的区域,所述不同的区域用于计算机程序2258以及程序数据存储2250、2252、2254和2256。这些不同的存储类型表示每个程序可以分配闪速存储器2224的一部分,用于它们自己的数据存储需求。微处理器2238,除了它的操作系统功能之外,优选地能够执行移动装置上的软件应用程序。通常,在制造过程中将在移动装置2200上安装控制基本操作的预设置的应用程序,例如,所述预设置的应用程序至少包括数据和语音通信应用程序。其它应用程序可随后或动态地安装。
优选的软件应用程序可以是个人信息管理器(PIM)应用程序,该个人信息管理器应用程序能够组织和管理与移动装置用户相关的数据项(例如,但是不限于,电子邮件、日程事件、语音邮件、约会安排以及任务项)。当然,移动装置上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记忆存储器,以便于PIM数据项的存储。这种PIM应用程序优选地可具有通过无线网络2219发送和接收数据项的能力。在优选实施例中,通过无线网络2219,PIM数据项与所储存的或者与主机系统相关联的移动装置用户的相应数据项无缝地结合,并与之同步且随之更新。更多应用程序也可以通过网络2219、辅助I/O子系统2228、串联接口2230、短程通信子系统2240或者任何其它合适的子系统2242加载到移动装置2200上,并由用户安装在RAM 2226或者优选地安装在非易失性存储器(未示出)中,以由微处理器2238执行。这种应用程序安装的灵活性增加了装置的功能,并可以提供增强的装置上功能、通信相关的功能、或以上两种功能。例如,安全通信应用程序可以使得能够使用移动装置2200来执行电子商务功能和其它这样的金融交易。
在数据通信模式中,接收的诸如文本消息或者网页下载的信号将被通信子系统2211处理,并输入到微处理器2238,该微处理器2238优选地进一步处理所收到的信号,以输出到显示器2222,或者可选择地输出到辅助I/O装置2228。推客户机2260也可以处理所述输入,所述推客户机2260可以等同于推客户机140和510。
移动装置2200的用户还可以利用键盘2232并结合显示器2222或辅助I/O装置2228来编写数据项(诸如电子邮件信息),所述键盘2232优选地是完整的字母数字式键盘或电话型键盘。然后,这种编写的项目可以通过通信子系统2211在通信网络上发送。
对于语音通信,除了所接收的信号优选地被输出到扬声器2234以及由麦克风2236产生发送的信号之外,移动装置2200的总体操作是相似的。还可以在移动装置2200上实现可选择的语音或音频I/O子系统,例如语音消息记录子系统。尽管语音或者音频信号输出优选地主要通过扬声器2234来完成,但是显示器2222也可以用于提供例如呼叫方的身份、语音呼叫的持续时间或其它与语音呼叫相关的信息的显示。
图6中的串行接口2230通常应用在个人数字助理(PDA)型移动装置中,这样,需要时可以实现与用户的桌面计算机(未示出)同步,但所述串行接口2230是可选装置元件。这种接口2230使得用户能够通过外部装置或软件应用程序来设置首选项,并且除了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之外,通过这种接口2230给移动装置2200提供信息或软件下载来扩展移动装置2200的功能。例如,该可选下载路径可以被用来通过直接的因而可靠的且值得信任的连接将密钥加载到装置上,从而实现安全的装置通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串行接口2230还可以用作调制解调器来将移动装置连接到计算机。
其它通信子系统2240,例如短程通信子系统,是另外的可选元件,其可以提供移动装置2200与不同的系统或装置之间的通信,所述不同的系统或装置不必为相似的装置。例如,子系统2240可以包括红外装置、相关电路和元件、或者蓝牙通信模块,以提供与相似的激活的系统和装置的通信。
这里描述的实施例是具有与本申请的技术的元件相对应的元件的结构、系统或方法的例子。这个书面描述可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使用具有可选元件的实施例,所述可选元件与本申请的技术的元件相对应。因此,本申请的技术的预期范围包括与这里所描述的本申请的技术相同的其它结构、系统或方法,并且进一步包括具有与这里所描述的本申请的技术非实质性区别的其它结构、系统或方法。

Claims (28)

1.一种在内容提供者中用于混合模式传递内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
接收包括过滤器的订阅消息;
存储所述过滤器;
发送订阅标识符;
将所述过滤器应用于在所述内容提供者上可获得的内容,从而产生内容子集;
等待接收内容请求;以及
在接收到所述内容请求时,就发送所述内容子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内容请求包括将被应用于所述内容子集的规则,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规则应用于所述内容子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订阅标识符被发送到客户机应用程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订阅标识符被发送到内容传递服务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内容子集被发送到所述内容传递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内容传递服务器缓冲存储所述内容子集。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订阅消息是内容请求。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混合模式传递方法在拉载体上执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混合模式传递方法在推载体上执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下面的步骤:
将标记加到所述内容提供者,以表示所述客户机应用程序正在等待内容。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下面的步骤:
丢弃在所述发送步骤之前过期的内容。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权利要求11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下面的步骤:
替换在所述发送步骤之前的旧内容。
13.一种用于向移动装置混合模式传递内容的系统,包括:
在所述移动装置上的客户机应用程序,所述客户机应用程序包括:
用于发送包括过滤器的订阅消息的装置;
使用内容的装置;
识别过期内容的装置;和
当用于所述客户机应用程序的所有内容已被使用或者已经过期时发送内容请求的装置;以及
内容提供者,所述内容提供者包括:
用于接收所述订阅消息和所述过滤器的装置;
用于存储所述过滤器的装置;
用于发送订阅标识符的装置;
用于对可获得的内容应用所述过滤器从而产生内容子集的装置;
用于等待接收内容请求的装置;和
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内容请求时就发送所述内容子集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内容请求包括将被应用于所述内容子集的规则,所述内容提供者还适于将所述规则应用于所述内容子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内容传递服务器,所述内容传递服务器包括:
用于从所述内容提供者接收所述订阅标识符的装置;
用于从所述内容提供者接收并缓冲存储内容的装置;
用于接收所述内容请求的装置;和
用于向所述客户机应用程序发送所述内容子集的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内容请求包括将被应用于所述内容子集的规则,所述内容传递服务器还适于将所述规则应用于所述内容子集。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采用拉载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采用推载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内容提供者适于产生用来表示所述客户机应用程序正等待内容的标记。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内容提供者还适于丢弃过期的内容。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权利要求20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内容提供者还适于替换旧内容。
22.一种在混合模式传递系统中使用的移动装置上的客户机应用程序,所述客户机应用程序包括:
用于向内容提供者发送包括过滤器的订阅消息的装置;
用于从所述内容提供者接收内容的装置;
使用所述内容的装置;
用于识别过期内容的装置;和
当用于所述客户机应用程序的所有内容已被使用或者已经过期时发送内容请求的装置。
23.一种在混合模式传递系统中使用的内容提供者,所述内容提供者包括:
用于从客户机应用程序接收订阅消息和过滤器的装置;
用于存储所述过滤器的装置;
用于发送订阅标识符的通信装置;
用于对可获得的内容应用所述过滤器从而产生内容子集的装置;
用于等待接收内容请求的装置;和
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内容请求时就发送所述内容子集的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内容提供者,其中,所述内容请求包括将被应用于所述内容子集的规则,所述内容提供者还具有将所述规则应用于所述内容子集的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权利要求24所述的内容提供者,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所述内容提供者上产生用来表示所述客户机应用程序正等待内容的标记。
26.根据权利要求23至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内容提供者,进一步具有用于丢弃过期内容的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3至权利要求26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内容提供者,进一步具有用于替换旧内容的装置。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取介质,具有在其中实施的计算机可读取代码,所述计算机可读取代码可由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权利要求的计算装置或系统的处理器执行。
CN200710110011.5A 2006-06-12 2007-06-12 向移动装置的动态内容混合模式传递的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10905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5903.5A CN102111447B (zh) 2006-06-12 2007-06-12 向移动装置的动态内容混合模式传递的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6115329.2 2006-06-12
EP06115329A EP1868350A1 (en) 2006-06-12 2006-06-12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xed mode delivery of dynamic content to a mobile device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5903.5A Division CN102111447B (zh) 2006-06-12 2007-06-12 向移动装置的动态内容混合模式传递的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0512A true CN101090512A (zh) 2007-12-19

Family

ID=374602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10011.5A Pending CN101090512A (zh) 2006-06-12 2007-06-12 向移动装置的动态内容混合模式传递的系统和方法
CN201110005903.5A Active CN102111447B (zh) 2006-06-12 2007-06-12 向移动装置的动态内容混合模式传递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5903.5A Active CN102111447B (zh) 2006-06-12 2007-06-12 向移动装置的动态内容混合模式传递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868350A1 (zh)
JP (1) JP2007336536A (zh)
KR (1) KR100875487B1 (zh)
CN (2) CN101090512A (zh)
AU (1) AU2007202494B2 (zh)
CA (1) CA2591347C (zh)
MX (1) MX200700701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7799A (zh) * 2010-06-23 2013-02-27 微软公司 将消息从消息源传送至订阅接收者
CN103324520A (zh) * 2013-06-19 2013-09-2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条件合并与共享的订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21520B2 (en) * 2009-05-19 2013-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livery of selective content to client applications by mobile broadcast device with content filtering capability
CN103581252B (zh) 2012-07-31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内容网络中订阅内容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KR101220112B1 (ko) * 2012-09-18 2013-01-11 국방과학연구소 전술 데이터 처리장치, 전술 데이터 처리장치를 이용한 전술 데이터 링크 시스템 및 전술 데이터 링크 시스템의 전술 메시지 전송 스케줄링 방법
DE112022002641T5 (de) 2021-05-17 2024-04-04 Keio University Aktu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4205A (en) 1996-02-29 2000-03-28 Intermind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between memories according to processes transferred with the information
US6594682B2 (en) 1997-10-28 2003-07-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Client-side system for scheduling delivery of web content and locally managing the web content
US6829770B1 (en) * 1999-02-23 2004-12-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Object connectivity through loosely coupled publish and subscribe events
US6154766A (en) 1999-03-23 2000-11-28 Microstrate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of personalized OLAP report output
JP2002014969A (ja) * 2000-04-24 2002-01-18 Kochi Systems:Kk コンテンツサーバ
JP2002073498A (ja) * 2000-09-01 2002-03-12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East Corp 自動情報配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EP1374080A2 (en) * 2001-03-02 2004-01-02 Kasenna, Inc. Metadata enabled push-pull model for efficient low-latency video-content distribution over a network
JP2002342201A (ja) * 2001-05-21 2002-11-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擬似プッシュ型データ配信方式
US7464178B2 (en) * 2001-05-23 2008-12-09 Markport Limited Open messaging gateway
JP2003186903A (ja) * 2001-09-28 2003-07-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情報配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A2361861A1 (en) * 2001-11-13 2003-05-13 Ibm Canada Limited-Ibm Canada Limitee Wireless messaging services using publish/subscribe systems
US7254614B2 (en) * 2001-11-20 2007-08-07 Nokia Corporation Web services push gateway
JP2003274054A (ja) * 2002-03-19 2003-09-26 Image Partner:Kk 指定動的情報供給システム
US7698276B2 (en) * 2002-06-26 2010-04-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Framework for providing a subscription based notification system
JP4269162B2 (ja) * 2004-01-07 2009-05-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の無線経路選択方法およびその携帯通信端末並び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7799A (zh) * 2010-06-23 2013-02-27 微软公司 将消息从消息源传送至订阅接收者
CN102947799B (zh) * 2010-06-23 2016-05-04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将消息从消息源传送至订阅接收者
US10454864B2 (en) 2010-06-23 2019-10-2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elivering messages from message sources to subscribing recipients
CN103324520A (zh) * 2013-06-19 2013-09-2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条件合并与共享的订阅方法
CN103324520B (zh) * 2013-06-19 2016-04-0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条件合并与共享的订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1447A (zh) 2011-06-29
KR100875487B1 (ko) 2008-12-22
KR20070118554A (ko) 2007-12-17
CA2591347C (en) 2012-04-17
AU2007202494B2 (en) 2009-12-17
MX2007007016A (es) 2008-12-12
CA2591347A1 (en) 2007-12-12
JP2007336536A (ja) 2007-12-27
EP1868350A1 (en) 2007-12-19
CN102111447B (zh) 2016-04-20
AU2007202494A1 (en) 2008-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0840B (zh) 用于动态移动内容传送的推框架
CN102158539A (zh) 动态联合内容传送系统和方法
CN101115225B (zh) 移动终端利用多媒体消息实现rss订阅的系统及方法
CN101141479A (zh) 针对推送内容传送系统的客户机应用程序与内容提供商的仲裁插入登记
CN101110839B (zh) 优化在推内容处理协议中传递的元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11447B (zh) 向移动装置的动态内容混合模式传递的系统和方法
CN1732661A (zh) 混合网络
CN101627604A (zh) 存在系统、通信终端、服务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981544B (zh) 用于在移动终端待机状态下显示信息和为移动终端提供待机状态内容的方法和设备
CN101072118A (zh) 家庭网络服务质量策略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JP2007299391A (ja) 移動コンテンツを断片化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1079900B (zh) 用于对移动内容分段的系统和方法
CN101309453A (zh) 用于使无线事务中的消息相关联的系统和方法
CN101184197A (zh) 一种数字电视用户身份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CN101651717A (zh) 出于广告目的使用数据外观预订过滤器的方法和系统
CN101110838B (zh) 用于推内容元数据的多层包封方法和系统
CN101489187A (zh) 用于利用差别元数据更新优化移动内容传送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83958A (zh) 一种移动多媒体终端的业务发布方法及系统
JP2001358648A (ja) 同時送信機能付き携帯電話システム
CN102006546A (zh) 个人化资讯业务系统与发送方法
CN101163299A (zh) 一种手机智能播放系统及方法
CN101257360A (zh) 用于移动频道订阅与传送上下文的相关性的方法及系统
CN1984173B (zh) 短信发送终端获取订制回执信息的方法
CN201252621Y (zh) 一种t卡智能手机装置
CN1311661C (zh) 多媒体信息服务订阅电子报的方法及其架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