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3706A - 图像读取组件和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组件和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3706A
CN101083706A CNA2007101301097A CN200710130109A CN101083706A CN 101083706 A CN101083706 A CN 101083706A CN A2007101301097 A CNA2007101301097 A CN A2007101301097A CN 200710130109 A CN200710130109 A CN 200710130109A CN 101083706 A CN101083706 A CN 101083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mage reading
support
support plate
read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301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83706B (zh
Inventor
由井贤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ecar Co Lt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cecar Co Lt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551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9091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ecar Co Ltd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cecar Co Lt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83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3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83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3706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 Light Sources And Details Of Projection-Printing Device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获得良好的图像的图像读取组件和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组件包括氙气灯;包括第1、第2侧壁(60a、60b)的支架(601);反射来自底稿的反射光的反射组件;对来自反射组件的反射光进行成像的透镜组件;将通过透镜组件成像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图像传感器;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其设置于第1,第2侧壁(60a、60b)的外侧,支承反射组件。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图像读取组件(6)与外壳,该外壳接纳图像读取组件(6),在该外壳中,安装有第1,第2增强板(502,551)。第1增强板(502)构成沿副扫描方向对图像读取组件(6)进行导向的导向件,在第2增强板(551)上,固定有电动机(PM1)和同步皮带(507)与皮带轮(P3、P4)。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组件和图像读取装置
本发明是2004年3月2日申请的发明名称为“图像读取组件和图像读取装置”的第200410006132.1号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真机、图像成形装置、与计算机连接而使用的扫描仪等所采用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图像读取组件,该图像读取组件在箱状的外壳内部,装载有CCD等的图像传感器,使该图像读取组件沿副扫描方向移动,对装载于固定在外壳上的台板上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另外,在外壳的内部,还接纳有用于驱动图像读取组件的电动机等的驱动源、用于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传递给图像读取组件的同步皮带、绕挂有同步皮带的一对皮带轮等的驱动系统。
近年,为了减小装置的重量以及减少部件数量,通过树脂,成一体形成外壳。但是,由于强度降低,故具有外壳发生变形,不能够正确地进行读取扫描的问题。另外,由于伴随温度变化,外壳伸缩,皮带轮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故同步皮带的张力变化,产生脱齿等情况,无法进行正确的扫描,对图像造成影响。
为了增强树脂制的外壳,人们知道有下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该装置中,在呈箱状而成一体形成的外壳的顶面上,设置有沿副扫描方向设置的2个增强板,与沿主扫描方向设置的2个增强板这4个增强板(专利文献1:日本第238012/2001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图6,段落号“0017”~“0019”))。将沿副扫描方向设置的增强板中的一个同时用作对图像读取组件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减少部件数量,提高组装性。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采用螺钉等,分别将驱动系统的组成部件固定于外壳上,然后,调整皮带轮之间的距离,故具有组装性和生产性较低的问题。另外,也无法使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图像读取组件的扫描正确地提高。
另外,上述那样的图像读取装置所采用的图像读取组件由下述部件构成,该下述部件包括树脂制支架;光源,该光源安装于支架上,对底稿照射光;反射组件,该反射组件由反射来自底稿的反射光的多个反射镜等构成;透镜组件,该透镜组件通过反射组件,对来自底稿的反射光进行成像;图像传感器,该图像传感器成排地设置有设在透镜组件的成像位置的CCD(ChargeCoupled Device)等的多个光电转换元件。来自底稿的反射光(图像光)通过反射组件反射,然后,通过透镜组件,在图像传感器中成像,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转换为数字信号,将其输出。
一般,为了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图像读取组件的支架采用比如,通过树脂成一体而形成的类型。人们知道有下述的技术,其中,在支架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固定反射镜的开口,采用固定件,将开口内的反射镜的端部偏置,由此,以固定方式将反射镜直接固定于支架上(比如,专利文献2:日本第30293/1993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参照图3,图4,段落号“0016”,“0022”~“0024”)。
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由于光源的热造成的支架的热膨胀和强度降低的变形,故具有反射镜从规定的固定位置移动,无法获得良好的图像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人们知道有下述的技术,其中,在通过树脂形成的支架的两侧壁的内侧,设置一对金属制的板,以固定方式将反射镜支承于这些板上,由此,利用金属的低热膨胀系数和高强度的性质,减少反射镜相对规定固定位置的移动量,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同时获得良好的图像。
但是,在以固定方式将反射镜支承于一对金属制的板上的技术中,由于支承反射镜的板设置于支架的内侧,故具有通过这些板,使光漫反射,射入图像传感器,对图像造成影响的问题。
另外,板设置于基本密封的支架的内部。由此,在进行连续读取等处理的,长时间连续地点亮光源的场合,具有热量聚集于支架的内部,板的温度上升,反射镜的位置变化,对图像造成影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通过树脂,形成外壳,减小装置的重量,组装性优良,另外,尽管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也能够正确地进行扫描。
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组件和采用该图像读取组件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该图像读取组件中,支架通过树脂形成,减轻组件的重量,尽管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也将反射镜的位置变化抑制在最小限,由此,可获得良好的图像。
为了实现上述第1目的,本发明包括扫描机构,该扫描机构接纳于箱状的外壳的内部,在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进行静止底稿的读取扫描;支承机构,该支承机构支承上述扫描机构的主扫描方向一侧,沿副扫描方向对其进行导向;驱动源,该驱动源沿副扫描方向使上述扫描机构移动;驱动传递机构,该驱动传递机构将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上述扫描机构;第1,第2增强板,为了增强上述外壳,该第1,第2增强板沿副扫描方向,安装于上述外壳上,上述第1增强板构成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支承上述扫描机构的主扫描方向的另一侧,沿上述副扫描方向对上述扫描机构进行导向,上述驱动源和驱动传递机构固定于上述第2增强板上。
按照本发明,由于驱动源和驱动传递机构固定于第2增强板上,形成驱动组件,由此,可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将驱动源和驱动传递机构按照与第2增强板形成一体的方式,安装于外壳上,故可提高组装性,由于在独立于支承扫描机构的支持机构和第1增强板的第2增强板上固定驱动源,故可抑制将驱动源的振动传递给扫描机构的情况,由此,可形成能够正确地扫描的图像读取装置。
在本发明中,如果驱动传递机构包括循环皮带,该循环皮带与扫描机构扣合,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扫描机构;一对皮带轮,循环皮带绕挂于该对皮带轮上;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调整一对皮带轮之间的距离,则由于可在将驱动组件安装于外壳上之前,进行调整机构的调整,故可进一步提高组装性。另外,按照本发明,由于外壳由树脂材料形成,第1,第2增强板由金属材料形成,故可通过第1,第2增强板,抑制在温度变化时,外壳的长度变化,这样,可抑制一对皮带轮之间的距离变化,确保扫描机构的行驶稳定性。另外,按照本发明,由于第1,第2增强板设置于外壳的内底面上,故可通过第1,第2增强板,在稳定的状态将扫描机构、驱动源和驱动传递机构设置于外壳的内底面上。另外,如果外壳包括按照沿副扫描方向间隔开而设置的第1,第2壳体侧壁,支承机构呈杆状,沿副扫描方向,设置于第2增强板的附近,支承机构的各端部分别以固定方式设置于第1,第2壳体侧壁上,则由于第2增强板接近支承机构,故可增强固定有外壳的支承机构的附近部位,这样可保持支承机构的直线性,进行更加正确的读取扫描。另外,如果在上述第2增强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外壳的内部进行冷却的风扇;光源驱动机构,该光源驱动机构驱动对底稿照射光的光源,则由于可进一步进行组件化处理,故可进一步提高组装性。此时,如果风扇与光源驱动机构在扫描机构的扫描区域之外,固定于第2增强板上,则由于可防止扫描机构,与风扇和光源驱动机构沿上下方向重合,故可减小图像读取装置的厚度。此时,如果驱动源、风扇和光源驱动机构沿上述副扫描方向并设,在副扫描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在另一侧,设置驱动源,在风扇和驱动源之间,设置有光源驱动机构,则由于可将光源驱动机构设置于外壳的基本中间处,故可使光源驱动机构接近扫描机构,缩短光源驱动机构和扫描机构之间的布线。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果第1增强板包括扫描机构滑动的滑动面,在沿滑动面的副扫描方向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具有弯曲面,则由于可通过弯曲面,增强第1增强板,故可抑制比如,来自上下方向的力造成的外壳的弯曲。另外,如果第2增强板包括底面,该底面沿外壳的内底面延伸;弯曲面,该弯曲面相对底面而弯曲,则由于可通过弯曲面,增强第2增强板,故可抑制比如,来自上下方向的力造成的外壳的弯曲。此外,如果第2增强板包括沿副扫描方向的,截面基本呈コ形的支承部,则由于可通过支承部,增强第2增强板,故可抑制上下方向的力造成的外壳的弯曲,如果由支承部支承一对的皮带轮的至少一个,则由于无需用于支承皮带轮的单独部件,故可防止部件数量的增加。
为了实现上述第2目的,本发明包括光源,光源对底稿照射光;支架,该支架支承上述光源,包括沿上述光源的纵向离开而面对的一对侧壁;反射机构,该反射机构沿上述光源的纵向而设置,反射来自上述底稿的反射光;成像机构,该成像机构使来自上述反射机构的反射光成像;光电转换机构,该光电转换机构将通过上述成像机构成像的光转换为电信号;一对支承板,该支承板设置于支架的一对侧壁的外侧,支承上述反射机构;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将上述反射机构的两端部固定于上述一对支承板上。
在本方式中,由于通过将支承反射机构的支承板设置于支架的一对侧壁的外侧上,故可通过支承板,减少所产生的光的漫反射,热量难于聚集于支架的外侧,故可减少支承板的温度上升造成的热膨胀,减少反射机构的位置的变化,这样,可获得良好的图像。
在本方式中,由于支架通过树脂制成,支承板由金属制成,因树脂较轻,可减轻重量,并且由于金属的热膨胀系数低,强度高,故可减少反射机构的位置的变化,获得良好的图像。在此场合,由于在支架的一对侧壁上,分别形成反射机构可穿过的开口,故可通过设置于侧壁的外侧的支承板,支承穿过开口的反射机构。
另外,在本方式中,如果反射机构在开口的内侧,支承于支承板上,则由于反射机构直接地支承于支承板上,故可减少支架的变形造成的反射机构的位置的变化。另外,如果在一对支承板的其中一个上,至少形成一个与反射机构接触的2个的,成对的突起,在上述另一支承板上,形成至少一个与反射机构接触的突起,则由于可分别在3个点支承与支承板接触的反射机构,故不产生因支承板的加工精度等因素作用于反射机构的扭转应力,可适当地支承反射机构。此外,如果一对支承板通过在支架的一对侧壁的外侧面上突出的突起物,分别固定于支架的一对侧壁上,在支承板和侧壁之间,形成与突起物的高度相对应的间隙,则由于可减小支承板和支架侧壁的接触面积,减少从支架,传递给支承板的热量,故可进一步减少支承板的温度上升。另外,如果反射机构包括最终反射镜,该最终反射镜设置于光源的下方附近,将来自底稿的反射光送向成像机构,将最终反射镜固定于一对支承板侧的固定机构由树脂制成,则由于将最终反射镜偏置的偏置机构由树脂制成,故可防止在将最终反射镜偏置的偏置机构与光源的电极之间,产生放电的情况。
此外,在包括上述形式的图像读取组件,与接纳上述图像读取组件的外壳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上述外壳中,设置有用于对外壳内部进行冷却的风扇。由于风扇设置于外壳的内部,故可对外壳的内部进行冷却,由此,可防止支承板的温度上升。
在本形式中,如果还包括底稿传送机构,该底稿传送机构将底稿传送到规定读取位置,图像读取组件设置于规定读取位置,以便对通过底稿传送机构传送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风扇设置于向图像读取组件的支承板吹空气的位置,则由于可通过底稿传送机构,将底稿传送到规定读取位置,并且对设置于规定读取位置的图像读取组件的支承板吹空气,故在比如,连续地进行通过底稿传送机构传送的底稿的读取处理的场合,即使在光源的点亮时间长,支承板的温度上升较大的情况下,仍可通过风扇,对支承板进行冷却,抑制反射机构的位置的变化,获得良好的图像。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由于通过树脂,形成外壳,减小装置的重量,将驱动源和驱动传递机构固定于第2增强板上,形成驱动组件,故可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将驱动源和驱动传递机构按照与第2增强板形成一体的方式,安装于外壳上,这样,可提高组装性,并且由于将固定源固定于独立于支承扫描机构的支承机构和第1增强板的第2增强板上,故可抑制将驱动源的振动传递给扫描机构的情况,这样,可获得能够形成可正确地扫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效果。
另外,通过树脂形成支架,由此,减轻组件的重量,并且支承反射机构的支承板设置于支架的一对侧壁的外侧,可减少通过支承板所产生的光的漫反射,热量难于聚集于支架的外侧,这样,可抑制支承板的温度上升造成的热膨胀,抑制反射机构的位置的变化,这样,可获得能够得到良好的图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适用的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内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图像读取组件的剖视图;
图4表示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图像读取组件的支架的外观立体图;
图5(A)表示图像读取组件的第1支承板与反射镜的接触关系的侧视图;
图5(B)表示图像读取组件的第2支承板与反射镜的接触关系的侧视图;
图6为表示实施例的图像读取组件的靠板簧的第1,第2反射镜的固定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表示图像读取组件的支架和第5反射镜的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图像读取组件的第1侧壁的轴毂附近的平面图;
图9为表示常温时的第1支承板、透镜组件、图像传感器和臂的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0为表示图像读取组件相对轴的支承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11为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驱动组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12为图像读取装置中的第2增强板的外观立体图;
图13为图像读取装置中的第1增强板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用于对图像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组成)
象图1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包括图像读取部1,该图像读取部1对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自动底稿传送部2,该自动底稿传送部2设置于图像读取部1的上方,逐张地将底稿传送到通过图像读取部1进行读取处理的规定位置。
<图像读取部>
图像读取部1包括呈箱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外壳501。外壳501的组成材料采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和聚碳酸酯(PC)混合成的、线热膨胀系数约为80×10-5(/℃)的合成树脂。外壳501由箱形外壳底部501a和盖状外壳顶部501b构成,该箱形外壳底部501a构成外壳501的底部,其顶面开口,该盖状外壳顶部501b设置于外壳底部501a上。该外壳底部501a包括第1,第2壳体侧壁550a,550b(参照图2),该第1,第2壳体侧壁550a,550b按照沿外壳501的纵向(在下面称为“副扫描方向”)离开的方式设置。在外壳顶部501b的顶面上,安装有台板511,该台板511由基本水平配置的透明的板状玻璃构成。底稿放置于该台板511上。在外壳501的内部,接纳有图像读取组件6(在图2中,设置于第1外壳侧壁550a侧原始位置H),该图像读取组件6以可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对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驱动组件520,该驱动组件520驱动沿副扫描方向设置的图像读取组件6。
象图2所示的那样,在外壳底部501a的内底面,并且在图像读取组件6的纵向(在下面称为“主扫描方向)一侧(图2的里侧),安装有驱动组件520。在驱动组件520的附近且上方,沿副扫描方向设置有轴506,该轴506支承图像读取组件6的主扫描方向的一侧,沿副扫描方向对其进行导向,呈杆状,由金属制成。轴506的各端部分别固定于第1,第2壳体侧壁550a,侧壁550b上。另外,在外壳底部501a的内底面,并且在主扫描方向的另一侧(图2的近侧)上,沿副扫描方向安装有第1增强板502,该第1增强板502由金属制成,对外壳底部501a进行增强,支承图像读取组件6,沿副扫描方向对其导向。第1增强板502的组成材料可采用线热膨胀系数约为11×10-6(/℃)的普通钢,或低合金钢等。在图像读取组件6的主扫描方向另一侧的底面上,安装有滑动部件,该滑动部件由润滑性树脂构成,与第1增强板502的顶面接触,实现滑动,图像读取组件6通过滑动部件,在第1增强板502上滑动。在沿外壳底部501a的副扫描方向的驱动组件520侧的侧壁上,形成有进气口509,该进气口509用于将空气获取到外壳501的内部;排气口504,该排气口504用于将空气排出。进气口509设置于图像读取组件6的原始位置侧,并且设置于进行通过ADF传送的底稿的读取的读取位置附近,排气口504设置于相反侧,进气口509和排气口504均由多个开口形成。按照与第2壳体侧壁550b邻接的方式,设置控制部,在该控制部中,接纳有后述的控制基板503。另外,按照外壳501内的空气从侧壁550a,流向侧壁550b(从图中的左侧,到右侧)的方式设置。
象图3所示的那样,图像读取组件6包括杆状的氙气灯602,其对底稿609照射光,截面基本呈圆形,沿副扫描方向较长;箱状支架601,该箱状支架601支承上述氙气灯602,通过合成树脂,成一体形成。支架601的上方形成有开口,该支架601具有沿主扫描方向离开的一对侧壁(图4所示的第1,第2侧壁60a,60b)。另外,图像读取组件6包括反射镜组件603,该反射镜组件603在支架601的内部,沿氙气灯602的纵向,设置于规定位置。另外,图像读取组件6包括透镜组件604,该透镜组件604设置于支架601的基本中间处,使来自反射镜组件603的反射光成像;图像传感器605,该图像传感器605设置于与透镜组件604基本相同的水平位置,其中,将通过透镜组件604成像的光转换为电信号(模拟信号)的CCD等的光电变换元件按多排设置。
另外,图像读取组件6包括设置于图4所示的第1,第2侧壁60a,60b的外侧的金属制的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参照图5,图7)。另外,图像读取组件6包括图6所示的板簧860,861和图7所示的板簧75a,75b。
此外,支架601的上方的开口由防止外部的光的入射的平板状的盖608覆盖。在距氙气灯602,沿水平方向规定间距的盖608的端部,使底稿609的光量增加的弯曲板状的反射器607沿氙气灯602固定。柔性电缆22从固定有图像传感器605的传感器基板606的底端部引出,与控制基板503连接。
反射镜组件603包括第1反射镜610,该第1反射镜610设置于光源的下方,对来自底稿的反射光进行反射;第2反射镜611,该第2反射镜611按照从第1反射镜610,沿水平方向离开的方式斜设,对来自第1反射镜610的反射光朝向上方(底稿侧)反射;第3反射镜612,该第3反射镜612按照与氙气灯602基本相同的高度斜设于第2反射镜611的上方,反射来自第2反射镜的反射光;第4反射镜,该第4反射镜在第2反射镜611的上方,并且在第3反射镜612的氙气灯602侧斜设,反射来自第3反射镜的反射光;第5反射镜,该第5反射镜设置于第1反射镜与光源之间,使通过第1~第4反射镜反射的反射光弯曲,将其送向透镜组件。在第1~第5反射镜610~614中,分别对一个面的两个角部进行倒角处理(参照图5)。
象图4所示的那样,支架601包括相互面对的第3,第4侧壁63,62,该第3,第4侧壁63,62与第1,第2侧壁60a,60b垂直。在支架601中的第1,第2侧壁60a,60b的副扫描方向的两端部底侧,形成有第1,第2反射镜610,611分别穿过的,其形状与第1,第2反射镜610,611的形状基本相同的第1~第4开口64a,65a,64b,65b(参照图5)。在第1侧壁60a的外侧面上,成一体形成有突起物的定缝销钉901,902,903,904,905,906,其用于以按照规定间距离开的方式固定第1支承板750a,截面呈圆形,在内侧形成有螺纹槽(参照图6,图8)。同样在第2侧壁60b侧,成一体形成有在图中未示出的定缝销钉。在第1,第2侧壁60a,60b的顶部,并且在第3侧壁63侧(图中左侧),按照与支架601成一体的方式形成有灯固定部69a,69b,该灯固定部69a,69b分别在第1,第2侧壁60a,60b的主扫描方向(箭头方向)的相应外侧突出。在第1,第2侧壁60a,60b的第4侧壁62侧的顶侧内面侧,成一体形成有人字形支承部,其支承第3,第4反射镜612,613。在第4侧壁62的主扫描方向的基本中间部,形成设置有图像传感器605的基本呈U形的开口。
另外,支架601的树脂材料采用比如,聚苯醚(PPO),PPE(改性PPO),或下述的树脂,其中,在前述的树脂中,混合有玻璃纤维,形成高强度,低热膨胀性的树脂,在PPO中,混合约50%的玻璃纤维的,线热膨胀系数约为31×10-6(/℃)的树脂。另外,为了防止支架601的内部的漫反射,在树脂材料中,混合碳等的黑色的颜料,支架601为黑色。
象图4所示的那样,在人字形支承部上,按照人字形,斜设第3,第4反射镜612,613。在第3,第4反射镜612,613的两端部外侧,设置有具有4个爪的金属制的板簧68a,68b。第3,第4反射镜612,613的顶面借助板簧68a,68b的4个爪而从上方,朝向人字形的支承部侧偏置。由此,第3,第4反射镜612,613固定于支架601上。另外,在灯固定部69a,69b上,嵌合有接纳氙气灯602的两端部的矩形固定部67a,67b。氙气灯602采用密封有氙气的荧光灯。在氙气灯602的内侧,固定有一对电极,该对电极沿主扫描方向而设置,通过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可实现荧光发光。
象图5(A),图5(B)和图6所示的那样,在第1支承板750a上,在与定缝销钉901~906,305,306相对应的位置,通过冲压加工等方式形成孔部801~806,815,816。
象图8所示的那样,定缝销钉901,在其基部包括圆环状定缝销钉基部901b,在其端部包括圆环状定缝销钉端部901a,该圆环状定缝销钉基部901b,从第1侧壁60a突出的长度为规定长度Δt,该圆环状定缝销钉端部901a的直径缩小。通过将孔部801和定缝销钉端部901a嵌合,使第1支承板750a实现光轴方向(图6中的箭头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定位。另外,通过将螺钉851紧固,固定于支架601的第1侧壁60a上,但是,第1支承板750a通过定缝销钉基部901a的顶面和螺钉851的头部的底面夹持。由此,第1支承板750a按照距第1侧壁60a,规定长度Δt而离开的方式设置。即,在第1支承板750a和第1侧壁60a之间,形成有与定缝销钉基部901b的规定长度Δt相对应的间隙。定缝销钉902,903,904均与定缝销钉901相同,包括圆环状定缝销钉基部901b,该圆环状定缝销钉基部901b从第1侧壁60a突出的长度为规定长度Δt;其端部直径缩小的圆环状定缝销钉端部901a,于是,在定缝销钉902,903,904的各部位,均在第1支承板和第1侧壁之间,具有Δt间隙。另外,孔部802~804为沿光轴方向较长的长孔,各定缝销钉902~904的端部可沿各孔部,沿副扫描方向滑动。第2支承板750b侧均同样地,按照在第2侧壁60b和第2支承板750b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固定。
此外,象图5所示的那样,在第1支承板750a中的第1反射镜610侧的端面上,突设有与第1反射镜610接触的扁平的半圆形的突起76a(图5(A)),在第2支承板750b中的第1反射镜610侧的端面上,突设有与第1反射镜610接触的2个的,成对的扁平的半圆形的突起76b,76c(图5(B))。在第1支承板750a中的第2反射镜611侧的端面上,突设有与第2反射镜611接触的扁平的半圆形的突起77a,在第2支承板750b中的第2反射镜611侧的端面上,突设有与第2反射镜611接触的2个的,成对的扁平的半圆形的突起77b,77c。在第1支承板750a中的第5反射镜614侧的端面上,突设与第5反射镜614接触的扁平的半圆形的突起78a(图5(A)),在第2支承板750b中的第5反射镜614侧的端面上,突设有与第5反射镜614接触的2个的,成对的扁平的半圆形的突起78b,78c(图5(B))。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的组成材料采用线热膨胀系数约为11.6×10-6(/℃)的普通钢板。于是,支架601的组成材料(树脂)的线热膨胀系数设定为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钢板)的约2.7倍。由此,通过将反射镜支承于由相对温度变化,膨胀/收缩率较低的材料形成的支承板上,可进一步减小反射镜的固定位置的变化。
象图6所示的那样,设置于第1支承板750a中的第1反射镜610侧的外侧的板簧860包括爪860a,其与第1支承板750a的端面扣合;爪860b,860c,860d,其与第1反射镜610的各端面扣合。由此,第1反射镜610按照主扫描方向的端部在板簧860的作用下,朝向第1支承板750a侧偏置的方式固定支承。与第1反射镜610相同,第2反射镜611按照主扫描方向的端部在具有爪的板簧861的作用下,朝向第1支承板750a侧偏置的方式固定支承。在图中未示出的第2支承板750b侧的各端部也同样地,固定支承于第2支承板750b上。由此,第1,第2反射镜610,611按照主扫描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在突起76a~76c,77a~77c的3个点,与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接触的方式支承。
另外,与第1反射镜610接触的突起76a~76c分别在第1,第3开口64a,64b的内侧,与第1反射镜610接触。由此,第1反射镜610在不与支架601接触的情况下,支承于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上。于是,支架601的膨胀等的,来自支架601的影响进一步减少。另外,与第2反射镜611接触的突起77a~77c也在第2,第4开口65a,65b的内侧,与第2反射镜611接触。于是与第1反射镜610相同,第2反射镜611也在不与支承板601接触的情况下,支承于第1,第2板750a,750b上,支架6的影响减少。
象图7所示的那样,将第5反射镜614从上方插入到支架610的内部。图像读取组件6包括具有朝向垂直下方伸出的爪的板簧75a,75b,在第5反射镜614的纵向的两端部的顶面与板簧的底面接触的状态,使各爪与形成于支架601的第3侧壁63的两端部中的嵌合孔嵌合。象这样,第5反射镜614按照在板簧75a,75b的作用下,偏置到突设于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上的扁平的,半圆形突起78a,78b和78c的方式固定支承(参照图5)。另外,象图5所述的那样,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的突起78a,78b附近的端部(图5中的虚线部)在支架610的内部突出。
象图1所示的那样,第5反射镜614固定于光源的下方附近。光源为荧光灯,在该荧光灯中,密封有氙气,形成有沿主扫描方向(纵向)面对而设置的一对电源,在该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由此,实现荧光发光。这样,如果在光源的附近,具有金属部件,则在金属部件与电源之间,产生放电。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树脂,形成固定第5反射镜614的板簧,由此,防止放电现象。
另外,透镜组件604由具有聚光和补偿功能的多个(比如,6个)成像透镜,与保持这些透镜的镜筒构成,接纳于支架601的内部。在镜筒的外周面上,形成槽624(参照图9)。在镜筒的上方,形成有沿槽624而扣合的一对爪和长孔的板簧701通过螺钉紧固方式固定于支架601上。镜筒从上方,通过爪而偏置。在使板簧的爪与槽624扣合的状态,使板簧701沿板簧701的长孔的副扫描(光轴)方向移动,由此,可对透镜组件的光轴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另外,在组装图像读取组件6时,透镜组件604和图像传感器605按照调整到以规定的倍率,正确地借助图像传感器605对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的位置的方式分别固定。
象图6所示的那样,在第1侧壁60a的顶端面80上,放置有热补偿部件301,该热补偿部件301由树脂制成,呈矩形杆状,用于吸收热膨胀。该热补偿部件301的组成材料采用线热膨胀系数约为70×10-6(/℃)的PPO等的合成树脂。在热补偿部件301的侧面上,在与第1支承板750a的孔部815,816相对应的位置,成一体在内侧加工螺纹槽的定缝销钉305,306。定缝销钉305,306的形状为与第1侧壁60a的定缝销钉901相同,截面为圆形。热补偿部件301按照定缝销钉305的端部与孔部815嵌合的方式定位,通过螺钉316紧固,固定于第1支承板750a上。第1支承板的孔部816通过沿副扫描方向(图中的箭头方向)较长的长孔,仅仅沿上下方向与定缝销钉306嵌合,定缝销钉306可沿副扫描方向滑动。通过定缝销钉305,306的基部顶面,与螺钉316,307的头部底面,夹持第1支承板750a,在热补偿部件301和第1支承板750a之间,形成有与定缝销钉的高度相对应的规定的间隙。由此,热补偿部件301固定于第1支承板750a上。在热补偿部件301的顶面上,通过金属制的板302,设置有由金属钢板形成的臂303,在该臂303中,形成有沿副扫描方向较长的长孔310,311。臂303的组成材料采用线热膨胀系数约为11×10-6(/℃)的钢板。于是,各部件的线热膨胀系数按照热补偿部件301>支架601>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臂303的关系设定。臂303通过板302,通过螺钉312,313以螺纹方式紧固于热补偿部件301的顶面上。臂303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朝向基本垂直下方弯曲。在该弯曲部上,固定有支承传感器基板606的板状的支承部件304。在支承部件304上,通过螺纹方式紧固有传感器基板606,另外,在传感器基板606上,固定有图像传感器605。由此,拧松螺钉312,313,沿长孔310,311,使臂303滑动,然后,将其以螺纹方式紧固,由此,可将图像传感器605的位置调整到透镜组件604的成像位置。
象图9所示的那样,将从支架601和透镜组件604的固定位置201,到支架601与第1支承板750a的固定位置(定缝销钉901和螺钉851的中心线)202的距离设定为A(mm),将从固定位置202,到第1支承板750a与热补偿部件301的固定位置(定缝销钉305和螺钉316的中心线)203的距离设定为B(mm),将从固定位置203,到热补偿部件301与臂303的固定位置(螺钉312的中心线)204的距离设定为C(mm),将从固定位置204,到支承部件304的内侧面205的距离设定为D(mm)。另外,图像传感器605在温度为20℃时,固定在透镜组件604的焦点所对应的成像位置,透镜组件604的后端部与图像传感器605的前面之间的成像距离为E(mm)。另外,在本实例中,距离A设定为约4.94mm,距离B设定为约46.2mm,距离C设定为约40.5mm,距离D设定为约51mm。
按照当环境温度比常温,上升ΔT(℃)时,因支架601,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热补偿部件301和臂303的热膨胀,透镜组件604的成像距离E变化Δe,成为E’的方式设定。该变化量Δe为环境温度变化ΔT时的,透镜组件604的焦点位置的变化量。计算Δe=(-A(mm)×31×10-6(/℃)×ΔT(℃))+(B(mm)×11.6×10-6(/℃)×ΔT(℃))+(-C(mm)×70×10-6(/℃)×ΔT(℃))+(D(mm)×11.6×10-6(/℃)×ΔT(℃))。另外,A×31×10-6×ΔT表示以固定位置201为基准时的支架601的热膨胀造成固定位置202朝向氙气灯602侧的移动量(膨胀量)。各部件的膨胀方向在氙气灯602侧的场合,为-(负),在图像传感器605侧的场合为+(正)。另外,比如,如果温度上升20℃,则成像距离的变化Δe约为-0.037mm(与常温(20℃)时相比较,成像距离缩短)。
象图10所示的那样,在图像读取组件6的第2侧壁60b上,通过树脂成一体形成第2支承部560b和第1支承部560a,该第2支承部560b在氙气灯602的底侧,沿主扫描方向突设,该第1支承部560a在第2支承部560b的相反侧沿扫描方向突设。在第1,第2支承部560a,560b上,形成有轴506穿过的截面为圆形的孔,在各孔中,分别插入有具有凸缘部的圆筒状合成树脂制嵌合部件561a,561b。嵌合部件561a,561b的内周面与轴506的外周面沿周向接触,图像读取组件6的主扫描方向一侧支承于轴506上。第2侧壁60b的第1,第2支承部560a,560b之间,并且在其底部,与驱动组件520扣合的扣合部成一体形成于支架601上。扣合部包括杆状的第1,第2扣合部562a,562b,该第1,第2扣合部562a,562b沿主扫描方向突出,截面呈矩形;板状的第3扣合部562c,该第3扣合部562c按照面对的方式设置于第1,第2扣合部562a,562b之间,在顶面上,形成有多个凹凸部(参照图5(B))。象后述的那样,同步皮带507通过第1,第2,第3扣合部562a,562b,562c夹持,与其扣合,由此,将电动机PM1的驱动力传递给读取组件6,沿副扫描方向移动。
象图2,图11所示的那样,图像读取部1内的驱动组件520具有一块普通钢板制的第2增强板551,以便增强外壳底部501a,该第2增强板551沿副扫描方向设置于外壳底部501a的内底面上。在第2增强板551上,在副扫描方向的一端侧,图像读取组件6的原始位置侧,设置风扇508,在副扫描方向另一侧,在图像读取组件6的读取结束侧,设置电动机PM1,在电动机PM1和风扇508之间,设置有变换器505,将来自电动机PM1的动力传递给图像读取组件6的驱动传递部519(驱动传递部519由同步皮带510,皮带轮P2,皮带轮P3,同步皮带575,皮带轮P4构成),将它们固定,形成组件。通过风扇508,向图像读取组件6的第2支承板750b吹空气。另外,进而,电动机PM1为使图像读取组件6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的动力源。另外,在第2增强板551上,通过控制基板503,安装有释放静电的地线。
象图12所示的那样,第2增强板551包括底面部580,该底面部580在外壳底部501b的内底面,沿副扫描方向而设置;截面呈コ状的第1支承部705和第2支承部706,其沿底面部580设置。第1支承部705按照沿垂直方向高于第2支承部706,沿副扫描方向短于第2支承部706的方式设定。第1支承部705由下述部件构成,该下述部件包括弯曲部571,该弯曲部571与底面部580基本相垂直;横板576,该横板576与弯曲部571相垂直,与底面部580基本平行;纵板572,该纵板572基本与弯曲部571相平行地面对;固定部577,该固定部577形成有用于固定于外壳底部501a上的螺纹孔。通过弯曲部571,横板576和纵板572,截面呈コ状。另外,第2支承部706由弯曲部571,横板578和纵板579构成,该横板578与弯曲部571垂直,与底面部580基本平行,该纵板579基本平行地与弯曲部571面对。通过该弯曲部571、横板578和纵板579,截面呈コ状。在横板578上,在第2支承部件706的副扫描方向基本中间部,突设有与弯曲部571基本平行地而弯起的矩形的放热部件581。
象图11和图12所示的那样,在第1支承部705的弯曲部571上,通过2个螺钉575,固定有电动机PM1。电动机PM1的旋转轴P1从形成于弯曲部571中的基本圆形状孔突出。另外,驱动传递部519包括皮带轮P2,皮带轮P3,该皮带轮P2,P3支承于第1支承部705的,副扫描方向的顶端部。该皮带轮P2,P3与旋转轴573嵌合,该旋转轴573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弯曲部571,纵板572上。另外,驱动传递部519包括钢板制的固定部件574,该固定部件574设置于与底面部580的皮带轮P2,P3侧相反一侧的端部。该固定部件574由固定座574a,与皮带轮支承调整部件574b构成,该固定座574a的截面呈L形,该固定座574a通过螺钉而固定于底面部580上,该皮带轮支承调整部件574b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通过螺钉固定于固定座574a上的皮带轮P4。在皮带轮支承调整部件574b的底面部上,形成有沿副扫描方向较长的长孔。于是,通过拧松螺钉,沿该长孔,移动皮带轮支承调整部件574b,由此,按照可进行副扫描方向的位置调整的方式固定。另外,驱动传递部519包括同步皮带507,该同步皮带507挂绕于一对皮带轮P3,P4上。可通过使皮带轮支承调整部件574b沿副扫描方向移动,将该皮带轮P3与皮带轮P4之间的距离与同步皮带507的张力一起调整。绕挂于旋转轴P1上的同步皮带510的另一端绕挂于皮带轮P2上。由此,电动机PM1的驱动力通过旋转轴P1、同步皮带510、皮带轮P2、皮带轮P3、同步皮带507,传递给图像读取组件6。
在第2支承部706的横板578上的电动机PM1侧上,设置检测自动底稿传送部1的开闭状态的DF启动传感器554,通过螺钉将其紧固。在横板578的顶面,并且在与DF启动传感器554邻接的位置,设置有变换器505,该变换器505上连接有用于向氙气灯602供电的引出线555的一端。该变换器505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将高电压供给氙气灯602。变换器505通过省略图示的放热板,固定于放热部件581上。变换器505设置于第2增强板551的基本中间处。在与变换器505邻接的位置,风扇508设置于与图像读取组件6面对的位置。风扇508、变换器505、DF启动传感器554、电动机PM1和驱动传递部519设置于图像读取组件6的扫描区域之外。即,各部分在图像读取组件6的扫描区域内,设置于沿上下方向不与图像读取组件6重合的位置。
象图13所示的那样,第1增强板502由增强外壳底部501a的一块钢板构成,具有滑动面700,该滑动面700与固定于图像读取组件6的底面上的合成树脂制滑动部件接触,沿副扫描方向对图像读取组件6进行导向。即,第1增强板502同时用作导向部件。在滑动面700的主扫描方向的两端部上,具有沿副扫描方向延伸的第1弯曲部703,第2弯曲部702,该第1弯曲部703,第2弯曲702分别相对滑动面700,在上下相反侧弯曲。第1弯曲面703相对滑动面700,按照155度的角度在上方侧弯曲。第2弯曲面702相对滑动面700,按照155度在下方侧弯曲。
控制部包括控制基板503,该控制基板503进行从图像传感器605的驱动控制,和从图像读取组件6借助柔性电缆而传送的图像数据的处理等。该控制基板503包括CPU组件,该CPU组件由作为中央运算处理装置而动作的CPU、存储有图像读取装置10的控制动作的ROM、用作CPU的工作区域的RAM以及将它们连接的内部总线构成。在CPU组件上,连接有外部总线。在外部总线上,连接有驱动控制组件,该驱动控制组件对向各电动机输出驱动脉冲的电动机驱动器进行控制;外部接口,该外部接口用于向控制风扇508的启动、停止的风扇控制部和个人计算机等的上游设备,输出通过图像读取组件6已读取的图像数据。另外,驱动控制组件与驱动电动机PM1~M3的驱动器连接,风扇控制部与风扇508连接。
<自动底稿传送部>
该自动底稿传送部(在下面称为“ADF”)2通过铰接机构,以可开闭的方式安装于图像读取部1上。
ADF2包括供纸盘11,该供纸盘11用于放置多张底稿;排空传感器91,该排空传感器91设置于供纸盘11的基本中间处,其检测设置于供给盘11上的底稿的有无;传送部37,该传送部37将放置于供纸盘11上的底稿传送到读取位置X上;排纸盘12,该排纸盘12设置于供纸盘11的下方,接纳已读取的底稿;电动机PM2,PM3,该电动机PM2,PM3驱动传送部37。
传送部37包括搓纸辊30,该搓纸辊30将设置于供纸盘11上的底稿抽出;供纸辊31,该供纸辊31将通过搓纸辊30抽出的底稿逐张地分离,供送该底稿;进行已供送的底稿的传送和排出的传送辊32,33,34和36。
供纸辊31、搓纸辊30和传送辊3 2可通过齿轮,皮带轮等的公知的驱动传递机构,借助电动机PM2的驱动,进行旋转驱动。传送辊33,34和36可通过齿轮、皮带轮等的公知的驱动传递机构,通过电动机PM3旋转驱动。
于是,图像读取装置10可按照2个模式,进行图像的读取处理的方式构成,该2个模式指,通过与复印机,打印机等的图像成形设备等连接,进行借助ADF2传送的移动底稿的扫描的移动底稿读取模式,以及对放置在台板511上的静止底稿图像读取组件6在沿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对该底稿进行扫描的固定底稿读取模式。
伴随移动、固定底稿读取模式,从氙气灯602发出的光通过底稿609反射,按照第1、第2、第3、第4、第2、第1、第5反射镜的顺序而反射。通过第5反射镜614反射的光通过透镜组件604成像,射入到图像传感器605。对通过图像传感器605,转换为电信号的模拟信号进行A/D转换、增益调整等的处理,然后,将其通过柔性电缆22,传递给控制基板503。在控制基板503中,在对黑点补偿等的各种图像处理后,通过外部接口,将图像数据传递给个人计算机等的外部装置。
在固定底稿读取模式的场合,通过电动机PM1的驱动,在使图像读取组件6从原始位置(等待位置)H,沿副扫描(图1中右方)方向移动的同时,对以基准位置Y为基准而放置的静止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另外,在移动底稿读取模式的场合,图像读取组件6固定于读取位置X,通过ADF2,对传送到读取位置X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即,放置于供纸盘111上的底稿通过各电动机PM2,PM3的驱动,伴随搓纸辊30、分离辊31、传送辊32,33,34,36的旋转,按照规定速度传送到读取位置X,通过固定于读取位置X上的图像读取组件6,对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将结束了读取处理的底稿排到排纸盘12上。对底稿连续地传送,进行连续读取处理,直至通过排空传感器91,未检测到供纸盘11的底稿。
(作用等)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的作用等进行描述。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电动机PM1、变换器505、风扇508和驱动传递部519固定于金属制的第2增强板551上,使它们形成驱动组件。由此,可仅仅在第2增强板5上,设置地线,不必分别在各部件上安装地线,这样,可减少部件数量。另外,可在图像读取装置10中,按照与第2增强板551成一体的方式,将各部件安装于外壳底部501a上。由此,不必将各部件分别安装于外壳底部501a上,这样可提高组装性。另外,电动机PM1固定于独立于支承图像读取组件6的轴506和第1增强板502的第2增强板551上。由此,可抑制将电动机PM1的振动传递给图像读取组件6,这样,可形成能实现正确扫描的图像读取装置10。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同步皮带507与图像读取组件6的扣合部扣合,驱动传递部519包括皮带轮支承调整部件574b,该皮带轮支承调整部件574b调整同步皮带507,皮带轮P2,P3,P4,皮带轮P3,P4之间的距离。由此,可在将驱动组件520安装于外壳底部501a上之前,采用皮带轮支承调整部件574b,进行同步皮带507的张力的调整,由此,可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还有,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外壳501通过树脂材料构成,第1,第2增强板502,551由金属材料构成。由于金属材料的强度高于树脂材料,故可通过金属制的第1,第2增强板502,551,进一步增强外壳501。另外,由于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低于树脂材料,故第2增强板551的温度变化造成的膨胀/伸缩量小于外壳501。于是,可通过进一步减少固定于第2增强板551上的皮带轮P3,P4之间的距离变化,确保图像读取组件6的行驶稳定性。
再有,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第1,第2增强板502,551设置于外壳501的内底面上。由此,可增强外壳501,抑制副扫描方向的弯曲,并且可将图像读取组件6通过第1增强板502,以稳定的状态支承于外壳501的内底面上。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外壳501具有第1,第2外壳侧壁550a,550b,轴507的各端部固定于第1,第2外壳侧壁550a,550b上,第2增强板551设置于轴507的附近。由此,第2增强板551接近轴507,这样,可对外壳501中的固定有轴507的附近部位进行增强,由此,可保持轴507的直线性,进行更加正确的扫描。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风扇508,变换器505、电动机PM1和驱动传递部519在图像读取组件6的扫描区域之外,固定于第2增强板551上。由此,可防止图像读取组件6,与风扇508、变换器505、电动机PM1和驱动传递部519沿上下方向重合的情况,这样,可减小图像读取装置10的厚度。
还有,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电动机PM1、风扇508和变换器505沿副扫描方向而并排设置,在副扫描方向的一侧,设置风扇508,在其另一侧,设置电动机PM1,在风扇508和电动机PM1之间,设置有变换器505。由此,变换器505设置于外壳501中的沿副扫描方向的基本中间处。于是,由于变换器505接近图像读取组件6,故可缩短变换器505和图像读取组件6之间的引出线555,降低成本,并且可降低因引出线555与台板511等接触而产生的、作用于图像读取组件6上的负载。
再有,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第1增强板502包括滑动面700,在沿滑动面700的副扫描方向的两个端部,具有弯曲部702,703。由此,可通过弯曲部702,703,增强第1增强板502。于是,比如,可抑制来自上下方向的力造成的外壳501的沿图13所示的箭头方向的弯曲。另外,由于第1增强板502同时用作对图像读取组件6进行导向的部件,故可减小部件数量。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具有第2增强板551沿外壳501的内底面延伸的底面部580,与弯曲部571。由此,可通过弯曲部571,增强第2增强板551,由此,可抑制来自上下方向的力造成的外壳501的弯曲。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第2增强板551的第1,第2支承部705,706的截面呈コ状。由此,可通过第1,第2支承部705,706,增强第2增强板551,由此,可抑制来自上下方向的力造成的外壳501的弯曲(图11中的箭头方向)。另外,皮带轮P2通过第1支承部705支承。由此,不需要用于按照规定高度,支承皮带轮P2的单独部件,由此,可防止部件数量的增加。
还有,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同步皮带507绕挂于皮带轮P3、皮带轮P4之间。由此,虽然图11中的实线箭头所示的力作用于支架底部上,但是,可通过第2增强板551,防止支架底部的变形。另外,可通过使第2增强板551的截面呈コ字形,以更高的强度实现增强。
再有,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由于即使在伴随温度变化,透镜组件604的成像距离变化的情况下,仍可通过拧松螺钉312,313,使臂303滑动,由此,可将图像传感器605调整于对焦的位置,故可获得良好的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第1支承架750a的螺纹孔801~804,815,816分别形成长孔。由此,当发生热膨胀时,第1支承板750a滑动。于是,可吸收第1支承板750a与支架601之间的热膨胀的差,抑制各反射镜的错位。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可通过使板簧701沿板簧701的长孔的副扫描(光轴)方向移动,调整板簧701的位置。由此,可沿光轴方向使板簧701移动,将透镜组件604调整到对焦的规定位置,将其固定。
还有,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热补偿部件301、支承板、臂303按照可分别沿光轴方向(副扫描方向)滑动的方式固定。另外,通过使各热膨胀系数和固定位置处于规定关系,可吸收温度变化造成的各部件的热膨胀,适当地保持透镜组件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再有,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风扇508、变换器505、DF启动传感器554分别通过螺钉固定于横板578上,在横板578的一部分弯曲的放热部件581上,通过省略图示的放热板,固定变换器505。由此,从放热部件581,排放由变换器505产生的热量。
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支承第1,第2和第5反射镜610,611,614的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设置于支架601的第1,第2侧壁60a,60b的外侧。由此,可通过板601,减少所产生的光的漫反射,由此,可获得良好的图像。另外,由于难于在支架601的外侧,聚集热量,故可抑制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的温度上升,可抑制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的热膨胀造成的第1,第2和第5反射镜610,611,614的位置的变化。于是,可抑制各反射镜的错位造成的焦点的错位,由此,可获得良好的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支架601由树脂制成,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由金属制成。由此,可将第1,第2和第5反射镜610,611,614固定于低热膨胀系数,高强度的金属板上,这样,可减小温度上升造成的第1,第2和第5反射镜610,611,614的位置变化,获得良好的图像。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第1,第2和第5反射镜610,611,614可穿过的第1~第4开口64a,64b,65a,65b分别形成于第1,第2侧壁60a,60b上。由此,可通过设置于第1,第2侧壁60a,60b的外侧上的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支承第1,第2和第5反射镜610,611,614。于是,可减少从支架601,传递给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的热量。由此,可抑制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的变形,减小第1,第2和第5反射镜610,611,614的错位。
还有,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在第1支承板750a上分别突设有半圆形突起76a,77a,78a,在第2支承板75b上,分别突设有半圆形突起76b,76c,77b,77c,78b,78c。由此,可在3个点,分别支承第1,第2及第5反射镜610,611,614。于是,不产生因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的加工精度等作用于第1,第2和第5反射镜610,611,614上的扭转应力,可适当地对第1,第2和第5反射镜610,611,614进行支承。
再有,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由于在第1,第2侧壁60a,60b上,形成多个突起(定缝销钉),在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与第1,第2侧壁60a,60b之间,形成有定缝销钉的基部高度程度的间隙,进一步减少侧壁与板的接触面积,故可进一步减小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的温度上升。于是,可进一步抑制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的热膨胀,由此,可进一步减少各反射镜的错位。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第5反射镜614设置于氙气灯602的下方附近,将第5反射镜614偏置于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上的板簧75a,75b由合成树脂形成。由此,可防止金属制的板簧设置于氙气灯602的电极的附近的情况,这样,可防止在板簧75a,75b与氙气灯602的电极之间,产生放电。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图像读取组件6接纳于外壳501中,风扇508接纳于外壳501内部。由此,可对外壳501的内部进行冷却,这样可进一步防止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的温度上升。
还有,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图像读取部1具有ADF2,风扇508设置于对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吹空气的位置。由此,可将底稿609传送到规定读取位置,并且可对设置于规定读取位置的图像读取组件6的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吹空气。另外,比如,在连续地对通过ADF2传送的底稿609进行读取的场合,即使在氙气灯602的点亮时间变长,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的温度上升容易增加的情况下,由于钢板的热传导性良好,故可通过风扇508,对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进行冷却,抑制温度上升,获得良好的图像。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给出第1~第5反射镜610~614的,全部5个反射镜中的,第1,第2,以及第5反射镜610,611,614的3个反射镜支承于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上的实例,但是,第3,第4反射镜612,613也可同样支承于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上。如果象这样构成,由于可抑制温度变化造成的第3,第4反射镜612,613的错位,故可获得更加良好的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给出在支架601的第1,第2侧壁60a,60b上,成一体形成定缝销钉901~906的实例,但是,定缝销钉也可采用其它的部件构成。即使象这样构成,则仍可使第1,第2支承板750a,750b,与第1,第2侧壁60a,60b离开规定长度Δt,抑制热膨胀。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给出下述实例,其中,为了使图像读取装置10的厚度减小,第1增强板502的滑动面700与各弯曲面702,703之间的角度为155°的钝角,但是,也可通过使该角度基本为90°而实现较强的增强。另外,既可使两个弯曲面702,703的弯曲方向相同,也可仅仅在一个端部,具有弯曲面。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给出外壳底部501a的内底面为平面状的实例,但是也可在外壳底部的内底面上,通过树脂成一体形成沿第1增强板502的弯曲面702,703的弯曲面。如果象这样构成,可通过第1增强板,进一步增强外壳底部501a。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给出在第2增强板551上,具有2个第1,第2支承部705,706的实例,但是,也可具有沿副扫描方向连续的、截面基本呈コ形的支承部。通过象这样构成,可进一步增加第2增强板的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给出下述的实例,其中,同步皮带507与第1~第3扣合部562a~562c扣合,再与图像读取组件6扣合的实例,但是,扣合部的结构也可不限于此,而通过从第2侧壁60b突设的2个板状夹持部件,以夹持方式固定同步皮带507。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给出仅仅皮带轮P3固定于弯曲部571上的实例,但是,以可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将皮带轮支承调整部件574b固定于弯曲部571上,也没有关系。由此,用于将皮带轮P4固定于规定高度的固定座574b是不需要的,这样,可减小部件数量和成本。

Claims (9)

1.一种图像读取组件,该图像读取组件包括:
光源,光源对底稿照射光;
支架,该支架支承上述光源,包括沿该光源的纵向离开而面对的一对侧壁;
反射机构,该反射机构沿上述光源的纵向而设置,反射来自上述底稿的反射光;
成像机构,该成像机构使来自上述反射机构的反射光成像;
光电转换机构,该光电转换机构将通过上述成像机构成像的光转换为电信号;
一对支承板,该支承板设置于上述支架的一对侧壁的外侧,支承上述反射机构;
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将上述反射机构的纵向两端部固定于上述一对支承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由树脂制成,上述支承板由金属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架的一对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上述反射机构可穿过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机构在上述开口的内侧,支承于上述支承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对支承板的其中一个上,至少形成一个与上述反射机构接触的2个的,成对的突起,在上述另一支承板上,形成至少一个与上述反射机构接触的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支承板通过在上述支架的一对侧壁的外侧面上突出的突起物,分别固定于上述支架的一对侧壁上,在上述支承板和上述侧壁之间,形成与上述突起物的高度相对应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机构包括最终反射镜,该最终反射镜设置于上述光源的下方附近,将来自上述底稿的反射光送向上述成像机构,将上述最终反射镜固定于上述一对支承板侧的固定机构由树脂制成。
8.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组件,与接纳上述图像读取组件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壳中,设置有用于对外壳内部进行冷却的风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底稿传送机构,该底稿传送机构将上述底稿传送到规定读取位置,上述图像读取组件设置于上述规定读取位置,以便对通过上述底稿传送机构传送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上述风扇设置于向上述图像读取组件的支承板吹空气的位置。
CN2007101301097A 2003-03-03 2004-03-02 图像读取组件和图像读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837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55117 2003-03-03
JP2003-055152 2003-03-03
JP2003055117A JP4430875B2 (ja) 2003-03-03 2003-03-03 画像読取ユニット
JP2003055152 2003-03-03
JP2003-055117 2003-03-03
JP2003055152A JP4090914B2 (ja) 2003-03-03 2003-03-03 画像読取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61321A Division CN100353736C (zh) 2003-03-03 2004-03-02 图像读取组件和图像读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3706A true CN101083706A (zh) 2007-12-05
CN101083706B CN101083706B (zh) 2011-02-02

Family

ID=33119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010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83706B (zh) 2003-03-03 2004-03-02 图像读取组件和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30875B2 (zh)
CN (1) CN1010837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84765B2 (en) 2018-04-04 2024-01-30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Biodegradable elastic hydrogels for bioprinting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24693B2 (ja) * 2004-02-20 2011-0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原稿走査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JP5083645B2 (ja) * 2006-12-25 2012-11-2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6311303B2 (ja) * 2013-12-24 2018-04-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一体型走査光学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4068B2 (ja) * 2000-11-28 2004-10-06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送り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3889656B2 (ja) * 2001-05-14 2007-03-07 ニスカ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84765B2 (en) 2018-04-04 2024-01-30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Biodegradable elastic hydrogels for bioprint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266589A (ja) 2004-09-24
CN101083706B (zh) 2011-02-02
JP4430875B2 (ja) 201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3736C (zh) 图像读取组件和图像读取装置
US7733538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7378644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7067810A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6995782B2 (en) Optical wri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30020801A1 (en) Light scanning unit us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169622B1 (en) Optical scanner with a distance adjusting device
CN101083706B (zh) 图像读取组件和图像读取装置
US4605971A (en) Document reading device
JP409091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H10319305A (ja)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のフォーカス調整方法
JP4624693B2 (ja) 原稿走査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EP0837595B1 (en) A scan module for adding to a document copying machine and a system comprising a scan module of this kind and a document copying machine
US5767990A (en) Illumination device for film image scanning device
US6332598B1 (en) Carrier mounting structure
US5959745A (e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an image information reading apparatus
JP269930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2149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175205A1 (en) Original reading apparatus
JP2001083624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18249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複合機
CN2354183Y (zh) 平板式扫描仪
JPH0326054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3008835A (ja) 面光源装置、透過原稿用光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0032235A (ja) 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3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