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1672A - 电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81672A CN101081672A CN 200710106435 CN200710106435A CN101081672A CN 101081672 A CN101081672 A CN 101081672A CN 200710106435 CN200710106435 CN 200710106435 CN 200710106435 A CN200710106435 A CN 200710106435A CN 101081672 A CN101081672 A CN 1010816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leration
- sensor
- value
- building
- control ope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设备,在升降通道(11)内或者形成有该升降通道(11)的建筑物内设置用于检测加速度或者速度的传感器,根据该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管制运行,其中,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或者速度,根据上述各个方向的加速度或者速度,检测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的地震运动信号,以不对各个检测信号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区分的方式依序进行合成计算,当该合成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进行地震时的管制运行。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地震等引起的晃动而进行管制运行的电梯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建筑物因地震或强风等而产生摇晃时进行管制运行的电梯设备。
背景技术
发生地震时,自震源传播速度较快的纵向波(P波)和传播速度较慢但表示地震主运动的横向波(S波)分别从震源传播到建筑物。以往,通过在S波到达前检测由P波引起的建筑物的初期摇晃而进行使电梯停止的管制运行。其详细例如在下述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
在该非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通过设置在建筑物上部的水平全方向加速度传感器检测预先设定的加速度(特别微弱的加速度),或者在升降通道的低层部分或接近建筑物基础的楼层设置P波传感器,充分利用P波的纵向波传播特性检测上下方向的地震运动,以进行电梯的管制运行。
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1的日本国发明专利特开平10-67475号公报(图6,段落编号0009等)公开的方案中,通过设置在升降通道一层附近的传感器检测地震的P波,当z(上下)方向的加速度在规定值以上时,使电梯停止。
专利文献1日本国发明专利特开平10-67475号公报(图6,段落编号0009等)
非专利文献1 国土交通省住宅局建筑指导课、财团法人日本建筑设备和升降机中心以及社团法人日本电梯协会编辑的2002年版《升降机技术标准的解说》第二部的94~100页。
在检测地震运动的P波时,由于P波起因于地震运动传播的纵向波,且在地表上,z(上下)方向为主要分量,所以使用z方向的传感器来进行管制运行。
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虽然记载了三轴方向的加速度的检测,但其的方法是对z方向进行区分而求出x,y方向的合成加速度,并将该加速度与过去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用于设备的损坏判断。在该方法中,在检测因地震而引起的建筑物的初期晃动,判断是否使电梯停止时,以z方向的加速度进行判断。
地震运动的P波,为纵向波传播,z方向是主分量,但在离开震源地较远的地方,由于P波到达时的加速度较小,所以,如果仅仅将z方向的加速度与规定值比较,则可能无法检测到地震的到来。除上述方法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将通过P波来判断地震初期摇晃时的加速度的阈值设定得小一点,以此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但此时存在以下问题,即传感器对地震震级小的近距离震源的P波和建筑物周围的交通工具等产生的噪声也会作出反应,从而会导致电梯频繁进行不必要的管制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设备,无论震源地是远是近,在建筑物发生可能会导致电梯损坏的晃动之前,该电梯均能够可靠地检测到建筑物的地震初期晃动而进行管制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设备,其在升降通道内或者形成该升降通道的建筑物内设置加速度传感器,根据该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行管制运行,其中,根据地震时的上下方向的震动越接近建筑物的上层时其增幅越大这一震动性状,通过在建筑物的上部设置检测地震时的初期晃动的上下方向加速度的传感器,而构成了不会错过地震初期晃动的检测机构,并且,通过检测建筑物上部的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加速度,以不区分各个检测信号的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方式,在各个时域依序进行实时的合成计算,并根据该合成值进行初期晃动管制运行。
在此,所谓的管制运行是指这样的一种运行模式,即在发生了地震或强风时,在建筑物发生可能会造成电梯损坏的晃动之前,检测建筑物的初期晃动,使电梯停靠最近的楼层,让乘客进行避难,并且在之后也指电梯处于停驶状态。停驶模式中的运行重启根据地震和强风引起的建筑物的晃动加速度的大小来判断。
并且,建筑物的晃动中,除了因强烈的地震运动等而引起的晃动以外,还有长周期晃动和建筑物因台风等强风而晃动的强风晃动,其中长周期晃动在发生了人不大感觉得到的加速度小且周期长的地震时出现,此时,升降通道内的吊索和电缆等长度长的部件会产生晃动。该等晃动有时也会导致电梯损坏。检测建筑物的该等初期晃动,当检测到的晃动程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通过管制运行使电梯停止。在此,无论该管制运行是由于地震引起的,还是因为强风引起的,均不加区别地称为“初期晃动管制运行”,或者简单地称为“初期晃动管制”。
并且,初期晃动管制后的停驶模式中的运行重启,根据初期晃动检测后的建筑物的晃动的大小来判断。以下,由该判断作出的管制,无论该管制是由于地震引起的,还是因为强风引起的,均不加区别地称为“晃动管制运行”,或者简单地称为“晃动管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梯设备,其能够在初期晃动阶段以更好的灵敏度检测到建筑物因地震等引起的晃动而进行管制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由设置在距离震源地较近的场所中的地震检测器检测到的加速度的x方向分量。
图3表示由设置在距离震源地较近的场所中的地震检测器检测到的加速度的y方向分量。
图4表示由设置在距离震源地较近的场所中的地震检测器检测到的加速度的z方向分量。
图5表示由设置在距离震源地较近的场所中的地震检测器检测到的加速度的z方向分量的绝对值。
图6表示将由设置在距离震源地较近的场所中的地震检测器检测到的加速度的x,y,z方向的各个分量的平方值相加后取其平方根而得到的合成值。
图7表示将由设置在与震源地之间的水平距离较近的场所中的地震检测器检测到的加速度的x,y,z方向的各个分量的绝对值相加而得到的合成值。
图8表示由设置在距离震源地较远的场所中的地震检测器检测到的加速度的x方向分量。
图9表示由设置在与震源地之间的水平距离较远的场所中的地震检测器检测到的加速度的y方向分量。
图10表示由设置在距离震源地较远的场所中的地震检测器检测到的加速度的z方向分量。
图11表示由设置在距离震源地较远的场所中的地震检测器检测到的加速度的z方向分量的绝对值。
图12表示将由设置在距离震源地较远的场所中的地震检测器检测到的加速度的x,y,z方向的各个分量的平方值相加后取其平方根而得到的合成值。
图13表示将由设置在距离震源地较远的场所中的地震检测器检测到的加速度的x,y,z方向的各个分量的绝对值相加而得到的合成值。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施例的检测地震初期晃动的检测系统与地震和强风判断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电梯轿厢,2平衡锤,3控制盘,4卷扬机,5调速器,6主吊索,7调速吊索,8平衡吊索,9、14地震检测器,10机械室,11升降通道,12电梯坑,13建筑物,15、16、17高通滤波器,18、19、20信号,21运算部分,22阈值判断部分,23地震和强风判断部分。
具体实施形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梯的概略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梯设备设置成:电梯轿厢1沿着未图示的导轨升降,而平衡锤2也沿着未图示的导轨升降。而且,电梯轿厢1和平衡锤2由主吊索6悬吊,并由卷扬机4驱动。在此,由于设置在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的卷扬机4的体积均比较大,所以在升降通道11的上部设置了机械室10,并且将卷扬机4设置在机械室10内部。此外,在机械室10内设置有控制盘3和调速器5以及地震检测器9,调速器5上卷绕有调速器绳索7。并且,为了缩小因电梯轿厢1和平衡锤2的位置变化而产生的电梯轿厢1侧的主吊索6和平衡锤2侧的主吊索6之间的重量差,还设置了平衡吊索8。
以下对所述地震检测器9和利用该地震检测器9进行的地震时的管制运行进行说明。首先,本实施例中的地震检测器9具有检测相互正交的x,y,z这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部分),其可以使用一个三轴传感器,也可以将三个单轴传感器组合起来使用。
并且,由该检测部分检测到的加速度的x,y,z的各个分量的时域数据被送往同样设置在地震检测器9内部的运算部分。在该运算部分中,在逐个时域,将各个分量的平方值相加后取其平方根,并将该合成值(合成加速度值)信号作为初期晃动判断信号,以进行初期晃动管制运行。
此外,作为地震检测器9,也可以使用不具有进行合成信号计算处理的运算部分的地震检测器,此时,运算工作由控制盘3承担。在此,如果能够判断出由地震运动引起的初期晃动是否到达了建筑物,则也可以将加速度传感器换成速度传感器。
并且,在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时,在其上下方向的加速度检测信号中包括比地震运动的初期晃动的大小(数个Gal至数十个Gal)大的980Gal的重力加速度分量。为此,在进行x,y,z的合成运算时,为了确保所述阈值的判断精度,避免将该重力加速度分量和加速度传感器本体的直流漂移分量计入所述合成计算值,至少使上下方向的加速度检测信号通过高通滤波器,并在除去直流分量后发送给所述运算部分。
为了除去因加速度传感器的水平方向的安装误差而引起的所述重力加速度分量以及加速度传感器本体的直流漂移分量,与上下方向一样,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检测信号也优选通过高通滤波器。该高通滤波器的通过频率Fh(Hz)的特性,为了避免给建筑物的晃动检测带来影响,应设定得比该电梯所在的建筑物的特有震动数低。
以下参照图2至图13对本实施例的效果进行说明。图2至图7分别表示电梯所在的建筑物距离震源地较近时的加速度观测波形《由K-NET观测网观测到的2005年7月23日的千叶县西北部地震时的观测点CHB009(千叶市)处的观测波形》,图8至图13分别表示建筑物位置距离震源地较远时的加速度观测波形《由K-NET观测网观测到的2004年10月23日的新泻县中越地震时的观测点TKY007(新宿)处的观测波形》。并且,图2至图13为地上观测值,在机械室10检测到的加速度的大小在建筑物13中,无论是水平方向的震动,还是上下方向的震动,均会加大,但即使将上述图中的观测值作为在机械室10中检测到的观测波来看待,本发明的效果实质上一样。以下,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将图2至图13的观测值看作由机械室10内的地震检测器9检测到的加速度。
参照图2至图7说明震源地较近时的情况。图2和图3分别表示作为水平方向的x,y方向上的加速度观测波形,图4表示z方向(上下方向)的加速度观测波形,从图中可以知道,P波是0(s)~9(s)附近的加速度,z方向的分量大于x,y方向的其他分量。也就是说,由此可以知道,在靠近震源地的场所中,由P波引起的初期晃动主要是上下方向的晃动。因此,在因附近发生的地震而引起的初期震动方面,加速度的仅限于z方向的绝对值(图5)、将加速度的x、y、z方向上的各个分量的平方值相加后取其平方根而得到的合成值(图6),以及将加速度的x、y、z方向上的各个分量的绝对值相加而得到的合成值(图7)与图5的仅限于z方向的加速度的绝对值没有大的差异。为此,即使只将z方向的加速度与阈值比较,如果是在附近发生的地震,则能够检测到初期晃动。
以下参照图8至图13说明震源地较远(大约为200km)时的情况。图8和图9分别表示作为水平方向的x,y方向上的加速度观测波形,图10表示z方向(上下方向)的加速度观测波形,以下说明在由堆积层构成的关东平原观测到的震源地较远时的地震运动的特性,并且说明对该种远距离地震运动实施本发明时的效果。
从图8、图9和图10的观测波可以知道,P波大约持续23(s)左右,之后S波到达。S波到达时的加速度,在x,y方向上约为10Gal,在z方向上约为3~4Gal。如果震源地远,则由于P波衰减,所以在判断地震时由z方向的加速度引起的建筑物的初期晃动时,如果不降低阈值,则检测有困难,而如果降低阈值时,则会出现地震时的管制控制会因地震以外的噪声而出现误动作的问题。
可是,在来自较远震源地的P波的纵向波传播中,由于地表的表层部分的横向(水平方向)也发生震动,所以图8的x方向和图9的y方向的加速度中包括程度基本与图10的z方向的分量相同的因P波引起的初期晃动分量。并且,如在图9的y方向的85~100(s)附近可以看到的那样,在关东平原那样的由堆积层构成的平原中,地震运动具有周期长(在图9中的周期约为5~6秒)的长周期地震运动容易增大,高层建筑容易产生共振的特点。为此,即使S波的加速度程度小,也会因长周期地震运动而引起的建筑物的晃动,而导致主吊索等长度长的部件容易因晃动而损坏。
为此,在本发明中,在判断初期晃动时,还利用加速度的x,y分量。以下对本实施例的初期晃动的判断进行说明。
作为建筑物的地震初期的晃动到达判断信号,只针对z方向上的加速度的绝对值特性(图11),在P波的时间段0(s)~23(s),比较以不对加速度的x,y,z方向进行区分的方式,在逐个时域计算由各个方向的分量的平方值相加而成的信号的平方根而获得的合成值(图12)或者在逐个时域将加速度的x,y,z方向的各个分量的绝对值相加而得到的合成值(图13),则可以知道在仅限于z方向的图11中大约为2Gal,而在通过x,y,z方向上的合成信号进行判断的图12中,大约为3Gal左右,在图13中大约为5~6Gal左右,初期晃动的检测灵敏度得到了提高。在此,虽然初期的晃动检测的灵敏度得到了提高,但如图13所示,即使将x,y,z方向上的绝对值合成后也只达到了5~6Gal的程度,还很难说能够通过S波到达前的合成信号切实地使电梯停止,可是,由于离开震源地远,所以即使S波到达后,也不至于形成会导致电梯受到损坏的程度的加速度,长周期地震运动也没有增大。因此,从S波到达时间点上的本实施例的x,y,z方向分量的合成信号看,在S波到达的时间点,该合成信号已经到达6~10Gal,在这一时间点如果超过阈值而进行地震管制运行,则可在因长周期地震运动而导致建筑物晃动之前使电梯停止,所以能够发挥地震时的管制的功能。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即使是震源地较远的地震运动,也可以在长周期地震运动增大之前,切实地使电梯停止。
关于本实施例所示的x,y,z方向的分量的合成信号,也可以如下式所示,计算将各个分量的绝对值分别乘以规定的系数后相加而得到的合成值(公式1)、将各个分量的平方值分别乘以规定的系数后相加而得到的合成值(公式2)、取该平方根而得到的合成值(公式3)、或者将各个分量的绝对值的p次方分别乘以规定的系数后相加而得到的和或者该和的p幂方根计算而得到的合成值(公式4),并且与阈值进行比较。
α|x|+β|y|+γ|z| …(式1)
αx2+βy2+γz2 …(式2)
(α|x|p+β|y|p+γ|z|p)1/p …(式4)
在此,根据与建筑物的设置环境和建筑物内的设备相应的加速度噪声的特性,在观测值中引进加权系数α,β,γ,由此可以抑制噪声的影响。并且,也可以根据建筑物13的水平截面的形状,对系数α和β赋予不同的加权值。例如,如果在建筑物13的水平截面中,与y方向相比,x方向具有充分长的长度,则由于x方向难以产生晃动,所以可以进行加权合成。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合成x,y,z的各个分量的加速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初期晃动的检测灵敏度,即使发生震源地较远的地震,也可以避免管制运行不动作或者延迟动作的情况发生,从结果上看,可以抑制主吊索6大幅度晃动,从而能够避免电梯在行驶过程中与升降通道内11的设备发生接触等而损坏。
如此,根据本实施例,在进行初期晃动判断时,不仅利用上下方向(z方向)上的分量的加速度,而且还利用水平方向(x,y)上的分量的加速度,所以在震源地相距较远的场合,能够在平原部分的长周期地震运动(参照图9的85~100(s)附近)增大之前,在初期晃动阶段检测到晃动,而能够在地震发生后的较早的时间内开始管制运行。具体来说,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在S波这一主运动到达之前或者长周期地震运动增大之前,在地震运动的初期晃动阶段检测到晃动,从而能够进行管制运行而使电梯停止。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地震检测器9被设置在图1的机械室10内,但并不仅限于机械室10内,如果是没有机械室10的电梯,则也可以如图14所示,将地震检测器9设置在建筑物的上部即升降通道11的上部。总之,由于地震检测器9设置在因地震而产生的晃动会增大的建筑物13上部,所以,与将地震检测器设置在建筑物13的基础部分和升降通道11的电梯坑12中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进行合理的管制运行。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能够由机械室10内的地震检测器9判断地震运动引起的初期晃动,所以与非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将地震检测器设置在升降通道11的下部或者建筑物13的下部等的场合相比,能够方便维修保养作业。
并且,在将P波传感器设置在升降通道11的下部或者建筑物13的下部等的在先技术中,无法避免电梯因交通工具等的加速度震动而产生停驶等误动作,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只需将地震检测器9设置在建筑物的上部便能发挥本发明的效果,所以具有地震管制运行系统不受交通工具的噪声(该等噪声以地震的表面波为主,不会象上下地震运动那样在整个建筑物中传播)影响这一特点。
并且,在此,如果无法避免由建筑物上部的人的运动和包括电梯设备在内的大楼内设备等产生的与地震运动无关的噪声,则也可以构成为在升降通道11的上部或者建筑物13的上部设置第一地震检测器,在升降通道11或者建筑物13的其他部分设置第二地震检测器,利用该等第一地震检测器和第二地震检测器的设置部位很少同时出现震动噪声这一特点,而设置成仅在地震时第一地震检测器和第二地震检测器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均检测到建筑物的初期晃动时,才进行管制运行。例如,构成为在第一地震检测器检测到初期晃动后,在0.1秒内第二地震检测器也检测到了初期晃动时执行管制运行。而如果时间差超过了0.1秒时,则将其作为地震以外的晃动对待。如此,通过两个传感器的检测逻辑和,在捕捉到地震时的建筑物的初期晃动时,则可以在不会受到噪声影响的前提下降低晃动检测的阈值,从而不会错过初期晃动。在此,第一地震检测器和第二地震检测器也可以和地震检测器9一样,以x,y,z方向的三轴构成,利用在建筑物中上下方向的地震时的晃动会增大这一建筑物的震动性状,第一地震检测器和第二地震检测器至少可以检测z方向上的加速度。
以下就因主运动的S波引起的建筑物的晃动管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应用进行说明。在传统技术中,通过x,y分量的合成信号来进行晃动管制运行,但由于判断用的合成信号中没有包括z分量,所以不能应用在初期晃动管制的判断中。与此相比,由于来自本实施例的地震检测器9的运算部分的合成信号中包括x,y,z方向的地震运动分量,所以来自初期晃动检测后的地震检测器9的运算部分的合成信号可以作为S波晃动管制的判断信号使用。为此,没有必要设置非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另外的晃动管制(S波管制)用的水平全方向的加速度传感器。也就是说,来自初期晃动管制后的地震检测器9的运算部分的合成信号可以作为非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S波管制判断用的信号使用。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地震时的初期晃动检测灵敏度的提高,所以可能会检测到不会给电梯造成地震危害的地震运动。在此,可以采用以下的管制控制,即在初期晃动管制后,如果在预先设定的一定时间之后,还没有进入晃动管制,则向控制盘3发送初期晃动管制结束信号,使电梯讯速解除地震管制运行而恢复正常。
或者,在初期晃动检测(管制)后,在预先设定的一定时间之后,如果地震检测器的初期晃动判断信号的大小降低到预先设定的地震结束判断阈值以下,只要电梯还没有进入晃动管制运行,则向控制盘3发送初期晃动管制结束信号,解除地震管制状态(运行)而恢复正常。
但是,电梯在另行进行主吊索等的长度长的部件的晃动管制或者因台风等强风而进行晃动管制时,或者正在进行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防灾管制时,则不得复原。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地震时的建筑物的晃动进行了说明,但建筑物13在地震以外还会因台强风等而产生晃动。所以,参照图15,采用本实施例的地震时的初期晃动检测系统,来说明在电梯进入初期晃动管制运行时,判断建筑物晃动的原因是地震还是台强风的实施例。
在图15中,由运算部分21合成使设置在升降通道11上部的地震检测器14的x,y,z方向的各个加速度的检测信号通过用于除去重力的加速度分量和加速度传感器的直流漂移分量的例如通过频率Fh为0.1Hz的高通滤波器15,16,17后而形成的信号18,19,20,当所述运算部分21的输出信号在建筑物晃动阈值判断部分22中被判断为超过阈值时,则向控制盘3发送管制信号,电梯由此进入初期晃动管制运行。在上述地震时的建筑物初期晃动检测系统中,z方向的信号20在建筑物的晃动起因于地震时,可以观测到数Gal以上的加速度,而如果建筑物的晃动起因于强风时,则几乎观测不到与建筑物的晃动相关的上下方向的震动。为此,可以设置成在电梯因建筑物晃动而进入了晃动管制运行的阶段,如果在地震和强风判断部分23中,信号20中包括一定阈值以上的信号时,则判断建筑物晃动的原因是地震,而不包括该信号时,判断建筑物晃动的原因是强风,并将该信息通知乘客。
Claims (9)
1、一种电梯设备,在升降通道内或者形成有该升降通道的建筑物内设置用于检测加速度或者速度的传感器,根据该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在发生地震和强风时进行管制运行,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或者速度,依次合成该加速度检测信号或者速度检测信号的各个方向,当该合成信号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进行管制运行。
2、一种电梯设备,在升降通道内或者形成有该升降通道的建筑物内设置用于检测加速度或者速度的传感器,根据该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在发生地震和强风时进行管制运行,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或者速度,利用上述各个方向的加速度检测信号或者速度检测信号输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建筑物晃动信号,以不对各个输出信号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区分的方式依序进行合成计算,当该合成信号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进行初期晃动管制运行。
3、一种电梯设备,在升降通道内或者形成有该升降通道的建筑物内设置用于检测加速度的传感器,根据该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在发生地震和强风时进行管制运行,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相互正交的三轴方向的加速度,使各个加速度信号通过至少将垂直方向的加速度检测信号中的直流分量除去的高通滤波器,并针对通过该高通滤波器后的各个加速度信号,以不对三轴方向的各个信号进行区分的方式依序进行合成计算,当该合成信号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进行初期晃动管制运行。
4、一种电梯设备,在升降通道内或者形成有该升降通道的建筑物内设置用于检测加速度的传感器,根据该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在发生地震和强风时进行管制运行,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相互正交的三轴的x,y,z方向的加速度,使各个加速度信号通过将各个检测信号中的直流分量除去的高通滤波器,并针对通过该高通滤波器后的各个加速度信号,以不在x,y,z方向上进行区分的方式对以下信号:将各个分量的绝对值相加而得到的合成信号值、将所述各个分量的绝对值分别乘以规定的系数后相加而得到的合成信号值、将所述各个分量的平方值相加而得到的合成信号值或者该信号值的平方根的合成信号值、将所述各个分量的平方值分别乘以规定的系数后相加而得到的合成信号值或者该信号值的平方根的合成信号值、将所述各个分量的绝对值的乘幂值相加而得到的合成信号值或者该信号值的幂方根的合成信号值、或者将所述各个分量的绝对值的乘幂值分别乘以规定的系数后相加而得到的合成信号值或者该信号值的幂方根的合成信号值中的至少一个合成信号值进行依序计算,当该计算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进行初期晃动管制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以检测速度来取代检测加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设置在升降通道上部或者建筑物上部的加速度传感器作为第一地震检测器,将设置在升降通道或者建筑物的其他部分的加速度传感器作为第二地震检测器,当第一地震检测器合成的合成信号值和第二地震检测器合成的合成信号值在规定的时间内均超过了阈值时,进行初期晃动管制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地震检测器以及第二地震检测器是至少检测z方向上的加速度的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从电梯初期晃动管制运行开始起,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如果电梯仍然没有进入晃动管制运行,则发出初期晃动管制结束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电梯的初期晃动管制运行后,在所述合成信号值降低到预先规定的阈值以下时,如果电梯仍然没有进入晃动管制运行,则发出初期晃动管制结束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50884 | 2006-05-31 | ||
JP2006-150884 | 2006-05-31 | ||
JP2006150884A JP5033355B2 (ja) | 2006-05-31 | 2006-05-31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81672A true CN101081672A (zh) | 2007-12-05 |
CN101081672B CN101081672B (zh) | 2010-07-21 |
Family
ID=38853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064354A Active CN101081672B (zh) | 2006-05-31 | 2007-05-29 | 电梯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033355B2 (zh) |
CN (1) | CN101081672B (zh) |
HK (1) | HK1111394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3218B (zh) * | 2008-10-22 | 2012-07-1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的管制运行控制装置 |
CN106573753A (zh) * | 2014-07-31 | 2017-04-19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建筑摇晃操作系统 |
CN111819144A (zh) * | 2018-03-02 | 2020-10-23 | 赛菲斯特弗雷结构技术股份公司 | 升降机设备、用于所述升降机的导轨、用于监测所述设备的套件以及用于监测的方法及其用途 |
CN112693985A (zh) * | 2020-12-10 | 2021-04-23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融合传感器数据的非侵入式电梯状态监测方法 |
CN112850405A (zh) * | 2020-12-31 | 2021-05-28 |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 一种基于mems系统的电梯轿厢振动管理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06096B2 (ja) * | 2010-02-25 | 2014-10-1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フェンス振動検出装置、及び閾値調整方法 |
JP5840244B2 (ja) * | 2014-03-07 | 2016-01-06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管制運転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06980A (en) * | 1979-02-08 | 1980-08-1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Device for running elevator at earthquake |
JPS56127570A (en) * | 1980-03-07 | 1981-10-06 | Hitachi Ltd | Controlling operating system of elevator in case of earthquake |
JPH0682067B2 (ja) * | 1986-11-12 | 1994-10-1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地震検出装置 |
JPH06288120A (ja) * | 1993-04-02 | 1994-10-11 |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 高層建物の風荷重低減装置 |
JPH10279215A (ja) * | 1997-04-03 | 1998-10-20 | Hitachi Building Syst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異常検出装置 |
JP2001174321A (ja) * | 1999-12-15 | 2001-06-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振動情報取得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感震装置 |
JP2003321171A (ja) * | 2002-05-07 | 2003-11-11 | Kajima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管制および運転復旧システム |
JP2004027679A (ja) * | 2002-06-26 | 2004-01-29 | Sekisui House Ltd | 建物の固有振動数予測方法、建物の固有振動数予測プログラム、及び建物の固有振動数予測装置 |
-
2006
- 2006-05-31 JP JP2006150884A patent/JP5033355B2/ja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5-29 CN CN2007101064354A patent/CN101081672B/zh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5-21 HK HK08105642.3A patent/HK1111394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3218B (zh) * | 2008-10-22 | 2012-07-1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的管制运行控制装置 |
CN106573753A (zh) * | 2014-07-31 | 2017-04-19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建筑摇晃操作系统 |
CN106573753B (zh) * | 2014-07-31 | 2019-09-10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建筑摇晃操作系统 |
CN111819144A (zh) * | 2018-03-02 | 2020-10-23 | 赛菲斯特弗雷结构技术股份公司 | 升降机设备、用于所述升降机的导轨、用于监测所述设备的套件以及用于监测的方法及其用途 |
CN112693985A (zh) * | 2020-12-10 | 2021-04-23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融合传感器数据的非侵入式电梯状态监测方法 |
CN112693985B (zh) * | 2020-12-10 | 2022-06-21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融合传感器数据的非侵入式电梯状态监测方法 |
CN112850405A (zh) * | 2020-12-31 | 2021-05-28 |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 一种基于mems系统的电梯轿厢振动管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81672B (zh) | 2010-07-21 |
JP2007320685A (ja) | 2007-12-13 |
HK1111394A1 (en) | 2008-08-08 |
JP5033355B2 (ja) | 2012-09-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81672B (zh) | 电梯设备 | |
JP4597174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CN101088898B (zh) | 电梯设备 | |
CN101172550B (zh) | 电梯设备 | |
CN101456506B (zh) | 电梯装置及电梯的管制运行方法 | |
JP5255180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地震管制運転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の地震管制運転方法 | |
CN101172551B (zh) | 电梯设备 | |
JP2008230771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6366588B2 (ja) | 基準に対する構造物の動的変位をリアルタイムで測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 |
CN101428721B (zh) | 电梯的管制运行装置 | |
JP2009103672A (ja) | 地震とノイズによる振動とを識別する解析法 | |
CN101128382A (zh) | 管制运行装置以及具备该管制运行装置的电梯 | |
JP2007217082A (ja) | 大型建築物のための長周期地震動感知システム | |
JPS61114982A (ja) | エレベ−タ−の管制運転装置 | |
JP5046613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5598608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6737254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 | |
JP2008114958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2010083629A (ja) | 地震対応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H1067475A (ja) |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感知装置 | |
JP5271071B2 (ja) | 地震対応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09078900A (ja) | エレベータ地震感知装置 | |
JPS628986A (ja) | 管制運転方法 | |
Benuska et al. | Elevator earthquake safety control | |
Nakashima et al. | Monitoring the land and built-environment in Japan, its roles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people’s perception and expect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139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1139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