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8794A - 偏振器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偏振器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78794A CN101078794A CNA2007101048173A CN200710104817A CN101078794A CN 101078794 A CN101078794 A CN 101078794A CN A2007101048173 A CNA2007101048173 A CN A2007101048173A CN 200710104817 A CN200710104817 A CN 200710104817A CN 101078794 A CN101078794 A CN 1010787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arizer
- polarizing coating
- lcd
- auxiliary film
- phase shi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在LCD中的偏光器,所述偏光器包括偏振膜、延迟膜和辅助膜。辅助膜增大了偏振器的整体厚度,使得可容易地将偏振器从LCD拆下用于返工,而不损坏LCD。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06年5月22日提交的第2006-45794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公开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涉及用于液晶显示器(LCD)的偏光器(light polarizer),具体地讲,涉及使显示面板的返工(rework)更容易从而降低了LCD的制造成本的LCD偏振器(polarizer)。
背景技术
LCD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图像显示在显示面板上。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材料的层。液晶呈表现出液体性质和固体性质的介晶相,液晶的透光率根据其取向方向而变化。LCD面板在其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偏振器,其中,每个偏振器使光在特定的方向上偏振。
LCD将电场施加到液晶材料的层,从而调整其中的液晶的取向方向,以产生与将要通过液晶显示的图像对应的透光率。当调整液晶的取向方向时,通过偏振器的偏振作用来显示图像。
在LCD面板的制造过程中,偏振器附于LCD面板的相对的表面。在制造工艺过程中,偏振器中的至少一个会存在缺陷,所以面板需要返工,以去除并替换有缺陷的偏振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从液晶面板拆下先前附着的偏振器,并将新的偏振器附于面板来替换有缺陷的偏振器。然而,要从显示面板拆下先前附着的偏振器并不容易,如果强制地从显示面板拆下有缺陷的偏振器,则有可能损坏面板。
发明内容
根据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使LCD显示面板的返工更加容易而不损坏面板的LCD偏振器,从而能够使LCD的制造成本降低。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偏振器包括偏振膜、延迟膜和辅助膜。延迟膜以第一粘合强度附于偏振膜的顶表面。辅助膜以第二粘合强度附于延迟膜的顶表面,第二粘合强度大于第一粘合强度。
辅助膜不改变透射穿过辅助膜的光的光学特性,并用于增大偏振器的整体厚度。当首先将偏振器附于LCD显示面板,随后将其拆下用于返工时,因为偏振器的厚度足以使偏振器能够从面板拆下而不损坏面板,所以可以容易地将偏振器从LCD面板拆下。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LCD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液晶材料的层、第一偏振器和第二偏振器。第一基底具有第一电极。第二基底具有设置成面向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液晶材料的层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第一偏振器附于第一基底的底表面。第二偏振器附于第二基底的顶表面。第一偏振器和第二偏振器中的每个包括偏振膜、延迟膜和辅助膜。
通过考虑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尤其是如果结合附图做出这样的考虑,则可以获得对本发明的新型LCD偏振器的以上和许多其它特征及优点的更好的理解,其中,相同的标号用于标识本发明的图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示出的相同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LCD偏振器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LCD偏振器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LCD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A至图4D是图3中的示例性LCD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替换其偏振器的工艺的顺序步骤;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LCD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LCD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LCD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LCD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LCD的偏振器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在图1中,示例性偏振器包括偏振膜20、延迟膜30和辅助膜50。偏振膜20包含聚乙烯醇(PVA),更具体地讲,通过在一个方向上拉伸(stretch)PVA膜,然后在其上吸收碘(I)或二色性染料,来形成偏振膜20。偏振膜20具有光吸收轴和光透射轴,光吸收轴在偏振膜20的拉伸方向上,光透射轴在与光吸收轴垂直的方向上。因此,入射到偏振膜20上的光被线性地偏振,使得所述光仅具有平行于透射轴的分量。
延迟膜30附于偏振膜20的顶表面。延迟膜30可包括环烯烃聚合物(COP)的双轴膜。COP在高温和高湿度下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并可由熔融法来制造。延迟膜30改变透过的光的相位(phase),从而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或将圆偏振光转换为线偏振光。延迟膜30还用于保护并支撑偏振膜20。
支撑膜10附于偏振膜20的底表面,并用于保护偏振膜20。优选地,偏振膜20具有的耐久性足以为偏振膜20提供机械强度、耐热性和耐潮性,此外,支撑膜10不具有可改变透过的光的光学特性的任何光学特性。例如,支撑膜10可包含三乙酰纤维素(TAC),从而提供了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且不具有可改变透过的光的光学特性的任何光学特性的支撑膜。
支撑膜10可以选择性地用于保护偏振膜20。如果使用支撑膜10,则优选地使用一对支撑膜10,以保护偏振膜20的相对的表面。然而,当使用延迟膜30时,延迟膜30还可以用作支撑膜10,因此,在偏振膜的形成有延迟膜30的一侧不需要第二支撑膜10。
辅助膜50附于延迟膜30的顶表面。辅助膜50用于增大偏振器的整体厚度。辅助膜50增大了偏振器的厚度,但是优选地,辅助膜50不具有可改变透过的光的光学特性的任何光学特性。具有这种物理性质的材料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撑膜10的材料。因此,辅助膜50可包含与支撑膜1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例如TAC。
支撑膜10、偏振膜20、延迟膜30和辅助膜50通过粘合剂或粘合剂层40附着到彼此。当粘合剂被用于偏振膜20时,将粘合剂涂敷到偏振膜20的底表面和顶表面,从而分别使支撑膜10和延迟膜30附着到偏振膜20。粘合剂层40也用在延迟膜30和辅助膜50之间。此外,粘合剂层40用在辅助膜50上,以使偏振器能够附于LCD的显示面板。粘合剂层40具有大约20μm的厚度。将厚度小于粘合剂层40的厚度的粘合剂涂覆在偏振膜20的底表面和顶表面上,以使偏振膜20保持干燥。
辅助膜50具有大约50μm与大约80μm之间的厚度。当使用辅助膜50时,另外地使用粘合剂层40。因此,当使用辅助膜50时,可使偏振器的整体厚度增大大约70μm至大约100μm的范围。支撑膜10、偏振膜20和延迟膜30具有大约200μm或更小的结合的整体厚度。由于存在辅助膜50,所以偏振器的整体厚度在大约270μm与大约300μm之间。偏振膜20、延迟膜30和辅助膜50的整体厚度可以在大约250μm至大约300μm的范围内。如下面更加详细的描述,辅助膜50使偏振器在其已经附于面板之后能够容易地从LCD的显示面板拆下用于返工。
支撑膜10、偏振膜20、延迟膜30和辅助膜50之间的粘合力取决于每个膜10、20、30或50的各自的材料。例如,COP的延迟膜30和偏振膜20之间的粘合力较弱。具体地讲,在当前使用的延迟膜30中,COP的Zeonor或Arton膜的粘合力与偏振膜20的粘合力相比较弱。
相对而言,包含TAC的辅助膜50以较强的粘合力附于延迟膜30。因此,当将偏振膜20和延迟膜30之间的粘合力与延迟膜30和辅助膜50之间的粘合力相比时,后者明显比前者大。因此,如果将构成偏振器的膜10、20、30和50彼此分离,则由于上述的粘合强度的不一致,所以偏振膜20将具有首先与延迟膜30分离的趋势。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LCD偏振器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在其以下描述中,为了简明起见,省略了对与上面第一实施例中的元件和结构相同的这些元件和结构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2,第二示例性偏振器包括支撑膜10、偏振膜20、延迟膜30和辅助膜50。偏振膜20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透射轴,并使入射光线性偏振,使得所述光仅具有平行于透射轴的分量。延迟膜30附于偏振膜20的顶表面,支撑膜10附于偏振膜20的底表面。辅助膜50附于延迟膜30的顶表面。辅助膜50具有选择为有利地增大偏振器的整体厚度的厚度。
支撑膜10和辅助膜50均可包含相同的材料,即,一种不具有不期望的光学特性的材料,例如TAC。辅助膜50在其顶表面上具有抗静电处理部分(antistatic treated portion)51。由于抗静电处理,辅助膜50的顶表面包括在其上的导电珠(conductive bead),因此,抗静电处理部分51提供了一种导电路径,通过该导电路径,从外部流向面板内部或其内部产生的静电可流出。
如果没有辅助膜50,则延迟膜30的顶表面需要进行抗静电处理。然而,难以在延迟膜30的表面上均匀地形成抗静电处理。结果,必须对支撑膜10的底表面执行抗静电处理。因为支撑膜10的底表面位于最外面的一侧,所以需要单独的表面处理的保护膜,以保护支撑膜10的经过抗静电处理的底表面。单独的表面处理的保护膜增加了偏振器的制造成本,并降低了偏振器的透光率。相对而言,当辅助膜50的表面经受抗静电处理时,将液晶面板附于抗静电处理部分的上侧,因此不需要单独的表面处理的保护膜。
以下是采用本发明的示例性偏振器的LCD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LCD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参照图3,LCD包括第一偏振器100、第二偏振器200和液晶面板300。液晶面板300包括彼此分开相对地设置的第一基底310和第二基底320。第一基底310设置有第一电极311,第二基底320设置有第二电极321。其中布置有液晶的液晶材料330的层置于第一基底310与第二基底320之间。
第一偏振器100附于液晶面板300的第一基底310,而第二偏振器200附于液晶面板300的第二基底320。第一偏振器100包括第一支撑膜110、第一偏振膜120、第一延迟膜130和第一辅助膜150。
第一偏振膜120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定向的透射轴,并使入射光线性偏振为平行于透射轴的分量。第一延迟膜130附于第一偏振膜120的顶表面,第一支撑膜110附于第一偏振膜120的底表面。第一辅助膜150附于第一延迟膜130的顶表面。第一辅助膜150具有选择的厚度,因此,增大了第一偏振器100的整体厚度。
第一偏振膜110和第一辅助膜150均不具有可对透过的光造成光学改变的任何光学特性。因此,第一支撑膜110和第一辅助膜150均可包含相同的材料,即一种不具有不期望的光学特性的材料,例如TAC。
第二偏振器200具有与第一偏振器100的结构对应的结构。第二偏振器200包括以垂直向下的方向顺序地附着到彼此的第二支撑膜210、第二偏振膜220、第二延迟膜230和第二辅助膜250。
LCD设置有用于产生光并将所述光提供给LCD的显示面板300的单独的背光单元(未示出)。从背光单元发射的光透射穿过液晶显示面板300,使得面板显示图像。当背光单元位于第一偏振器100下方时,朝第二偏振器200的方向显示图像。相反,当背光单元位于第二偏振器200上方时,朝第一偏振器100的方向显示图像。这里使用术语第一和第二,以将两个偏振器100和200相互区分开,因此,以下的描述假设背光单元位于第一偏振器100下方,其中,第一偏振器100位于液晶面板300下方。
在第一基底310中,多个大体垂直的金属互连(interconnection)彼此交叉,以限定在其上的多个矩形像素区。像素区指用于显示图像的最小单元。第一电极311对应于离散地(discretely)形成在每个像素区的像素电极。第二电极321对应于整体地形成在第二基底320上的共电极。
以下是对其中使用操作的“常黑(normally black)”模式作为示例的LCD的操作的描述。从设置在第一偏振器100下方的背光单元(未示出)发射光。所述光传播穿过第一偏振器100,从而被线性偏振为仅具有平行于第一偏振膜120的透射轴的分量。线性偏振光随后穿过显示面板300。当没有向电极施加电场时,液晶面板300中的液晶垂直于第一基底310和第二基底320取向,因此,线性偏振光穿过液晶,而没有相位变化。以这样的方式设置第二偏振膜220,即它的透射轴垂直于第一偏振膜120的透射轴,因此,到达第二偏振器200的线性偏振光被完全吸收。在这种情况下,面板不显示图像,因此LCD被设置为“黑”状态。
为了显示图像,将对应于要在每个像素区显示的图像的数据电压施加到第一电极311,将恒定的共电压施加到第二电极321。结果,由于数据电压和共电压之间的差,所以在电极之间产生电场,所述电场对每个像素的液晶产生作用。当通过电场改变液晶的取向方向时,在穿过第一偏振器100时被线性偏振的光在穿过液晶时其相位发生改变,使得所述光随后可穿过第二偏振器200。电场的强度取决于将要显示的图像。当透射穿过第二偏振器200的光的亮度处于最大时,LCD被设置为“白”状态。
在上述LCD的操作中,第一延迟膜130和第二延迟膜230分别改变穿过的光的相位,以增大LCD的视角或亮度。第一辅助膜150和第二辅助膜250不直接参与LCD的操作,但是参与LCD的制造。
当正在制造LCD时,均单独地制造液晶显示面板300、第一偏振器100和第二偏振器200,随后将第一偏振器100和第二偏振器200附于液晶面板300的相对的表面。由于在附着工艺过程中或在附着工艺以后的工艺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所以第一偏振器100和第二偏振器200中的任一个或两个会变得有缺陷,从而需要替换任何坏的偏振器的面板返工。
图4A至图4D是图3中的示例性LCD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替换其有缺陷的偏振器的工艺的顺序步骤。参照图4A,LCD设置有第一偏振器100′,第二偏振器200和液晶面板300。第一偏振器100′包括第一支撑膜100′、第一偏振膜120′、第一延迟膜130′和第一辅助膜150′,假设第一偏振器100′有缺陷,从而导致需要对面板300进行返工,以部分地或者整体地替换第一偏振器100′。
参照图4B,首先只将第一偏振器100′的一部分从液晶面板300拆下,即,不同时将整个第一偏振器100′拆下。如上所述,在三个堆叠的界面中,即第一支撑膜110′与第一偏振膜120′之间、第一偏振膜120′与第一延迟膜130′之间及第一延迟膜130′与第一辅助膜150′之间,首先拆开粘合强度最弱的界面。
如上所述,在第一延迟膜130′是当前主流使用类型的Zeonor或Arton膜的情况下,第一偏振膜120′与第一延迟膜130′之间的粘合强度是所述界面中最弱的。当前的LCD具有大约100平方英寸的较大屏幕。迄今,Zeonor膜已经专用于70平方英寸或更大的较大LCD,因此第一延迟膜130′可具有至少大约70平方英寸的面积。所以,在LCD具有70平方英寸或者更大的尺寸的情况下,在第一偏振器100′中首先拆下包括第一支撑膜110′和第一偏振膜120′的堆叠。结果,第一偏振器100′中包括的第一延迟膜130′和第一辅助膜150′的堆叠仍然附于液晶面板300。
参照图4C,接着从液晶面板300去除第一偏振器100′的剩余堆叠。关于剩余堆叠的厚度,第一延迟膜130′和位于第一延迟膜130′上的第一粘合剂层140′总计大约100μm或更小的厚度,第一辅助膜150′和位于第一辅助膜150′上的另一粘合剂层140′的厚度总计大约70μm至大约100μm的范围。如果不使用第一辅助膜150′,则剩余堆叠的厚度总计100μm或更小,使得不能从液晶面板300容易地拆下剩余堆叠。此外,当剩余堆叠较薄(例如具有100μm或更小的厚度),且必须采用过大的力来拆下时,在拆卸工艺过程中会易于损坏液晶面板300。
然而,当使用第一辅助膜150′时,剩余在显示面板300上的堆叠具有200μm或更小的厚度,该厚度足以使剩余堆叠能够容易地从液晶面板300拆下,而不损坏液晶面板300。
参照图4D,去除有缺陷的第一偏振器100′之后,将新的第一偏振器100附于LCD面板300。通过第一辅助膜150上的粘合剂层140的粘合力使第一偏振器100和LCD面板粘附到彼此。如果附着的替换偏振器100的厚度不足,则在粘合剂中可形成许多气泡,使得第一偏振器100的偏振性能和粘合力降低。然而,由于存在第一辅助膜150,第一偏振器100具有足以防止形成这种气泡的厚度。
如果需要,采用上述方法,可容易地返工第一偏振器100数次,此外,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第二偏振器200。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LCD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在其以下的描述中,为了简明起见,省略了与上述第一示例性LCD中的元件和结构相同的那些元件和结构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5,第二示例性LCD包括第一偏振器100、第二偏振器200和液晶面板300。第一偏振器100附于液晶面板300的第一基底310,而第二偏振器200附于液晶面板300的第二基底320。第一偏振器100和第二偏振器200在结构上彼此对应,第一偏振器100包括第一支撑膜110、第一偏振膜120、第一延迟膜130和第一辅助膜150,第二偏振器200包括第二支撑膜210、第二偏振膜220、第二延迟膜230和第二辅助膜250。
如上所述,第一辅助膜150和第二辅助膜250可用于有利地增大第一偏振器100和第二偏振器200的整体厚度,从而有利于返工。第一辅助膜150和第二辅助膜250在其各自的表面上具有抗静电处理部分151和251。由于抗静电处理部分151和251,所以第一辅助膜150和第二辅助膜250的表面包括设置在其上的导电珠,因此,从外部流向LCD内部或者其内部产生的静电沿着第一辅助膜150和第二辅助膜250的表面流出。这样防止了静电流到LCD显示面板300中并防止了静电在LCD显示面板300的操作中导致故障。
可对构成第一偏振器100和第二偏振器200的任一膜执行抗静电处理,但是最有利的是,对第一辅助膜150和第二辅助膜250执行抗静电处理。
结合在第一偏振器100上形成抗静电处理部分来描述抗静电处理,但是也可将抗静电处理应用于第二偏振器200。如果没有第一辅助膜150,则需要对第一支撑膜110和第一延迟膜130的中的任何一个进行抗静电处理。然而,由于第一延迟膜130的材料的特性,所以难以在第一延迟膜130的表面上形成抗静电处理。结果,必须对第一支撑膜110的底表面执行抗静电处理。因为第一支撑膜110的底表面位于最外面的一侧,所以需要单独的表面处理的保护膜,以保护第一支撑膜110的经过抗静电处理的底表面。将会认识到,对单独的表面处理的保护膜的需要导致偏振器的制造成本增加,并导致偏振器的透光率降低。
此外,即使不考虑增加的成本和降低的透射率,也应该理解,抗静电处理部分设置得与液晶面板300越近,在第一偏振器100上形成抗静电处理部分就越为有利。这是因为在将第一偏振器100附于液晶面板300的工艺过程中,在LCD面板中产生静电。在这个工艺过程中,采用附于位于第一辅助膜150上的第一粘合剂层140的单独的释放膜(release film)来转移第一偏振器100。随后去除所述释放膜,从而留下附于液晶面板300的第一偏振器100。
然后采用稳定的压力摩擦第一偏振器100。在摩擦过程中,产生静电。此外,当去除释放膜时,在将彼此紧密接触的两个物体分开时由静电荷的分离导致的带电(electrification)现象产生大量的静电。因为静电靠近液晶面板300产生,所以与对第一支撑膜110执行抗静电处理相比,对第一辅助膜150执行抗静电处理具有更好的抗静电效果。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LCD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如上,省略了与以上实施例中的元件相同的那些元件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6,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偏振器100、第二偏振器200和液晶面板300。第一偏振器100附于液晶面板300的第一基底310,而第二偏振器200附于液晶面板300的第二基底320。第一偏振器100包括第一支撑膜110、第一偏振膜120、第一延迟膜130和第一辅助膜150。
第二偏振器200包括第二偏振膜220、第二支撑膜210和第三支撑膜210a。第二支撑膜210附于第二偏振膜220的顶表面,第三支撑膜210a附于第二偏振膜220的底表面。第二偏振器220通过形成在第三支撑膜210a的底表面上的第二粘合剂层240附于第二基底320。
因为通过第一偏振器100的第一延迟膜130可充分地增大LCD的视角,所以对于第二偏振器200不需要单独的第二延迟膜。第三支撑膜210a代替第二延迟膜被用在第二偏振器200中,以支撑第二偏振膜220。第一支撑膜110、第二支撑膜210、第三支撑膜210a和第一辅助膜150可包含相同的材料,例如TAC。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LCD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如上,省略了与以上实施例中的元件相同的那些元件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7,第一偏振器100包括第一延迟膜130和第一辅助膜150,第一辅助膜150牢固地附于第一延迟膜130,从而能够对第一偏振器100容易地执行返工。第一辅助膜150的顶表面包括抗静电处理部分151。
第二偏振器200设置有保护第二偏振膜220的第二支撑膜210和第三支撑膜210a,而没有单独的第二延迟膜。在第二偏振器包括抗静电处理部分的情况下,可使第二支撑膜210的顶表面或第三支撑膜210a的底表面经受抗静电处理。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LCD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如上,省略了与以上实施例中的元件相同的那些元件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8,第一偏振器100包括第一延迟膜130和具有抗静电处理部分151的第一辅助膜150。第二偏振器200包括支撑第二偏振膜220的第二支撑膜210和第三支撑膜210a,而没有单独的第二延迟膜。由于第二支撑膜210暴露于显示图像的外部,所以可单独地对第二支撑膜210进行处理,以保护它的表面。第二支撑膜210还可包括通过单独的处理工艺形成的防眩(anti-glare)处理的部分212,即非反射性处理。防眩处理防止从LCD的外部入射的自然光被不规则地反射到第二偏振器200上,结果,防止了由自然光的不规则反射导致的LCD可视性的降低。
从这里描述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看出,提供了使LCD显示面板的返工更加容易而不对面板造成损坏的LCD偏振器,从而能够使LCD的制造成本降低。
此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迄今将理解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LCD偏振器中和对本发明的LCD偏振器可作出更改、替换和改变。据此,因为这里示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所以本发明的范围不应被局限于这里示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的范围,而是应该与权利要求及其功能性的等同物的范围完全相当。
Claims (19)
1、一种偏振器,包括:
偏振膜;
延迟膜,以第一粘合强度附于所述偏振膜的顶表面;
辅助膜,以第二粘合强度附于所述延迟膜的顶表面,所述第二粘合强度大于所述第一粘合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辅助膜不改变透过的光的光学特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器,还包括附于所述偏振膜的底表面的支撑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支撑膜和所述辅助膜包含相同的材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偏振膜、所述延迟膜和所述辅助膜的整体厚度在大约250μm至大约300μm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辅助膜具有大约50μm与大约80μm之间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支撑膜和所述辅助膜包含三乙酰纤维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延迟膜具有至少大约70平方英寸的面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延迟膜包含环烯烃聚合物。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辅助膜具有对其顶表面进行的抗静电处理部分。
11、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第一基底,具有第一电极;
第二基底,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隔开设置的第二电极;
液晶材料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第一偏振器,附于所述第一基底的底表面;
第二偏振器,附于所述第二基底的顶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器包括:
第一偏振膜;
第一延迟膜,以第一粘合强度附于所述第一偏振膜的顶表面;
第一辅助膜,置于所述第一基底的所述底表面与所述第一延迟膜的顶表面之间,并以第二粘合强度附于所述第一延迟膜的所述顶表面,所述第二粘合强度大于所述第一粘合强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附于所述第一偏振膜的底表面的第一支撑膜。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辅助膜具有对其顶表面进行的抗静电处理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像素区被限定在所述第一基底中,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离散地形成在每个像素区的像素电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偏振器包括:
第二偏振膜;
第二延迟膜,以所述第一粘合强度附于所述第二偏振膜的底表面;
第二辅助膜,置于所述第二基底的所述顶表面与所述第二延迟膜的底表面之间,并以所述第二粘合强度附于所述第二延迟膜的所述底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辅助膜和所述第二辅助膜不改变分别透过的光的光学特性。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附于所述第二偏振膜的顶表面的第二支撑膜。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偏振器包括:
第二偏振膜;
第二支撑膜,附于所述第二偏振膜的顶表面;
第三支撑膜,附于所述第二偏振膜的底表面,并置于所述第二基底的所述顶表面与所述第二偏振膜的所述底表面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支撑膜具有对其顶表面进行的非反射性处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60045794 | 2006-05-22 | ||
KR1020060045794A KR101232732B1 (ko) | 2006-05-22 | 2006-05-22 | 편광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78794A true CN101078794A (zh) | 2007-11-28 |
Family
ID=38711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048173A Pending CN101078794A (zh) | 2006-05-22 | 2007-05-21 | 偏振器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77837B2 (zh) |
JP (1) | JP5240747B2 (zh) |
KR (1) | KR101232732B1 (zh) |
CN (1) | CN10107879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83218A (zh) * | 2010-10-28 | 2013-09-04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视频屏幕保护玻璃照明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30134236A (ko) | 2012-05-30 | 2013-12-1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US9140928B2 (en) | 2013-03-15 | 2015-09-22 | Lexvu Opto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 Panel display device |
GB2588162B (en) * | 2019-10-10 | 2023-06-14 | Flexenable Tech Limited | Liquid crystal devic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29140B2 (ja) * | 1996-09-27 | 2003-07-2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3946303B2 (ja) | 1997-05-08 | 2007-07-1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パネル |
JP3681343B2 (ja) * | 2001-06-07 | 2005-08-1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US20060154396A1 (en) * | 2001-08-15 | 2006-07-13 |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 Polarizing element and optical memb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JP2003075636A (ja) * | 2001-09-04 | 2003-03-12 | Nippon Oil Corp | 楕円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3156622A (ja) | 2001-11-19 | 2003-05-30 | Nippon Oil Corp | 円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TWI268371B (en) * | 2001-12-21 | 2006-12-11 | Sony Chemicals & Information Device Corp | Polarizing plate which has a thin protective film formed at least one surface of a polarizer |
JP2003227928A (ja) * | 2002-02-01 | 2003-08-15 | Toray Ind Inc | 偏光板 |
JP4145535B2 (ja) | 2002-03-08 | 2008-09-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のリターデーション設定方法 |
JP2004078171A (ja) | 2002-06-18 | 2004-03-11 | Nitto Denko Corp | 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
CN1285668C (zh) | 2002-10-03 | 2006-11-22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热塑性饱和降冰片烯类树脂膜及其制造方法 |
JP4381686B2 (ja) * | 2003-01-22 | 2009-12-09 |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 偏光フィルム用感圧接着剤組成物 |
JP2004264727A (ja) * | 2003-03-04 | 2004-09-24 | Sumitomo Chem Co Ltd | 感圧接着剤付き積層偏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20040201795A1 (en) * | 2003-04-09 | 2004-10-14 | Paukshto Michael V.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internal polarizer |
JP4172310B2 (ja) * | 2003-04-10 | 2008-10-29 | Jsr株式会社 | 偏光板 |
JP4136871B2 (ja) | 2003-09-25 | 2008-08-2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4994567B2 (ja) * | 2003-10-20 | 2012-08-0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直線偏光分離フィルム、直線偏光分離積層フィルム、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5134521A (ja) | 2003-10-29 | 2005-05-26 | Nippon Kayaku Co Ltd | 光学素子 |
JP2005164632A (ja) * | 2003-11-28 | 2005-06-23 | Jsr Corp | 光学用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板 |
JP2005195984A (ja) | 2004-01-08 | 2005-07-21 | Nitto Denko Corp | 光学補償層付き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光学補償層付き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2005309290A (ja) | 2004-04-26 | 2005-11-04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複合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4346087B2 (ja) * | 2004-10-21 | 2009-10-14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帯電防止性光学フィルム、帯電防止性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それ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2006
- 2006-05-22 KR KR1020060045794A patent/KR10123273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11-06 JP JP2006300465A patent/JP524074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5-08 US US11/801,166 patent/US777783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5-21 CN CNA2007101048173A patent/CN10107879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83218A (zh) * | 2010-10-28 | 2013-09-04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视频屏幕保护玻璃照明 |
CN103283218B (zh) * | 2010-10-28 | 2017-10-13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视频屏幕保护玻璃照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240747B2 (ja) | 2013-07-17 |
KR20070112643A (ko) | 2007-11-27 |
US7777837B2 (en) | 2010-08-17 |
US20070268428A1 (en) | 2007-11-22 |
JP2007310344A (ja) | 2007-11-29 |
KR101232732B1 (ko) | 2013-0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79389C (zh) | 液晶显示器 | |
CN1251055C (zh) | 防眩触摸板 | |
JP5310830B2 (ja) | 楕円偏光板 | |
CN1688906A (zh) | 光学薄膜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692302A (zh) | 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起偏振器 | |
CN1737655A (zh) | 显示装置 | |
JP2010170153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050102083A (ko) | 점착형 광학보상층을 갖는 편광판 및 화상표시장치 | |
CN1576828A (zh) | 薄片状制品的检查方法及检查系统 | |
CN1696787A (zh) | 液晶显示装置用导电性偏振板 | |
CN1837921A (zh) | 具有粘合剂的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 | |
KR20090027225A (ko) | 타원편광판, 타원편광판의 제조방법,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전장발광 표시장치 | |
CN1853119A (zh) | 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1078794A (zh) | 偏振器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 |
US7903204B2 (en) |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 |
JP2012137695A (ja) | ロール状偏光板の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12181278A (ja) | ロール状偏光板の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10224377A (ja) | 複合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08276157A (ja) | 粘着剤、これを含む偏光板アセンブリ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1042496A (zh) | 光源系统 | |
KR101955991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0342276C (zh) | 制造面内切换型液晶显示器件的方法 | |
CN111512198B (zh) | 偏光板组及液晶显示面板 | |
JP2002207211A (ja) |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US20090273729A1 (en) | Polarizing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7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