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1892A - 缝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缝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1892A
CN101061892A CNA2006101667484A CN200610166748A CN101061892A CN 101061892 A CN101061892 A CN 101061892A CN A2006101667484 A CNA2006101667484 A CN A2006101667484A CN 200610166748 A CN200610166748 A CN 200610166748A CN 101061892 A CN101061892 A CN 101061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y cloth
sewed
product
suture body
product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67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1892B (zh
Inventor
田代裕二
松见和彦
东节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ai K K
Wor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ai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ai K K filed Critical Sekai K K
Publication of CN101061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1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61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18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2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 B32B5/2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2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H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KING CLOTHES, e.g. FOR DRESS-MAKING OR FOR TAIL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41H43/00Other methods, machines or applian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22Non-woven 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mechanically connected, e.g. by needling to another layer, e.g. of fibres, of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8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by mechanical means
    • B32B7/09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by mechanical means by stitching, needling or sew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Outer Garments And Coat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ulti-Layer Textile Fabrics (AREA)
  • Bedding Item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制品及其制造方法,体积不会变大,手感柔和,并且能够防止介于正面坯布和反面坯布之间的羽毛、棉等的毛细纤维体,从该正面坯布和反面坯布的表面、缝合部分脱出。缝制品包括利用上线(31)和由伸缩加工线构成的下线(32)缝合层压体(20)的缝合体(30),所述层压体(20)具有第一坯布;第二坯布;和毛细纤维体,其在表面上具有毛细纤维,并且设在所述第一坯布和所述第二坯布之间,所述缝合体(30),在所述第一坯布的表面配置所述下线(31),在所述第二坯布的表面配置所述上线(32),该第一坯布成为正面坯布。

Description

缝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制品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在正面坯布和反面坯布之间,夹杂如羽毛、棉等在表面具有毛细纤维的毛细纤维体的缝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往,有在正面坯布和反面坯布之间,夹杂如羽毛、棉等在表面具有毛细纤维的毛细纤维体的缝制品。其中,作为将羽毛用作毛细纤维体的缝制品,有羽绒夹克、羽绒被等各种羽绒制品。在这种羽绒制品中,通过在将高密度的织物坯布缝合成袋状的羽绒包中收容羽毛,并使其介于正面坯布和反面坯布之间,来防止上述羽毛从正面坯布和反面坯布的表面脱出。
但是,上述羽绒包手感比较硬,制品的体积大。并且,为了防止穿着时羽毛偏向一方或错位,需要施行绗缝加工。
作为防止羽毛的脱出的羽绒夹克,介绍了如下的内装有羽毛的衣服(羽绒夹克):具有正面坯布和反面坯布,并且在其中间具有羽毛和中间坯布,该中间坯布由无纺布形成,将该无纺布的通气量设定为5.0~30.0cc/cm2/sec。(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还介绍了如下的羽绒内包物(羽绒夹克):包括将缝合后的正面坯布、第一中袋棉和第二中袋棉重叠成三层后,对除去注入口部分的上述三层的周缘部进行缝合或热熔敷而实现一体化的工序;以及通过上述注入口吹入规定量的羽绒后,缝合关闭上述注入口的工序而进行制造,上述第一和第二中袋绒由棉绒或合成纤维棉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2005-685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第2854561号专利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内装有羽毛的衣服(羽绒夹克),在进行绗缝加工的情况下,针离开坯布时,羽毛与针一起上升,从而羽毛从绗缝部分的线缝脱出。
并且,专利文献2所述的羽绒内包物(羽绒夹克),为了防止羽毛从绗缝部分的线缝脱出,利用在合成纤维棉的表面层压聚氨酯等的薄膜的双层结构的层压加工棉形成第一中袋以及第二中袋棉,但是存在加工上花费工时,并且手感变硬,体积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制品及其制造方法,体积不会变大,手感柔和,并且能够防止介于正面坯布和反面坯布之间的羽毛、棉等的毛细纤维体,从该正面坯布和反面坯布的表面、缝合部分脱出。
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缝制品,包括利用上线和由伸缩加工线构成的下线缝合层压体而形成的缝合体,所述层压体具有:第一坯布、第二坯布、和在表面上具有毛细纤维,并且设在上述第一坯布和上述第二坯布之间的毛细纤维体,上述缝合体,在上述第一坯布的表面配置上述下线,在上述第二坯布的表面配置上述上线,该第一坯布成为正面坯布。
在此,伸缩加工线是利用称为假捻加工的方法对尼龙、聚酯付与卷曲的连续的丝,能够形成富于膨松性,柔软且具有弹性的线缝。因此,在配置有下线(伸缩加工线)的第一坯布中,通过下线堵住缝合时因针而形成的孔(线缝),并且由于毛细纤维体缠绕在下线,因而能够防止毛细纤维体从第一坯布的表面脱出(刺出)。因此,能够提供防止毛细纤维体从正面坯布的表面、缝合部分脱出的缝制品。并且,由于不必使用如以往一样的羽绒包,因而体积不大,能够得到柔软的手感。并且,本发明的缝制品,由于能够体积不大而紧凑地集中,因而在不穿着时,例如能够收容在小包、袋子等中,从而能够方便搬运。并且,由于还能够在该状态下进行保管(系紧放置),因而还具有保管空间小也可以的优点。
并且,在该结构的情况下,还可以在上述缝合体的第二坯布侧配置第三坯布,并将该第三坯布作为缝制品的反面坯布。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除了上述优点以外,能够防止毛细纤维体从缝制品的反面坯布的表面、缝合部分脱出。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缝制品,包括:缝合体,其利用上线和由伸缩加工线构成的下线缝合层压体而形成,所述层压体具有第一坯布、第二坯布以及在表面上具有毛细纤维,并且配置在上述第一坯布和上述第二坯布之间的毛细纤维体;和第三坯布,配置在上述缝合体的第二坯布的表面;上述缝合体,在上述第一坯布的表面配置上述下线,在上述第二坯布的表面配置上述上线,该第一坯布成为反面坯布,上述第三坯布成为正面坯布。
具有该结构的缝制品,由于在第一坯布的表面配置由伸缩加工线构成的下线,因而根据前述的伸缩加工线的特性,能够防止毛细纤维体从第一坯布的表面脱出(刺出)。该第一坯布成为缝制品的反面坯布,作为反面坯布成为露出在缝制品的反面的表面。并且,由于第三坯布成为缝制品的正面坯布,因而能够防止毛细纤维体从正面坯布的表面、缝合部分脱出。因此,能够防止毛细纤维体从露出在缝制品的外部的表面(即,表面和反面)脱出。并且,由于不必使用如以往一样的羽绒包,因而体积不大,能够得到柔软的手感。
另外,作为本发明中所称的“毛细纤维体”,意味着例如羽毛、棉等,在表面具有毛细纤维的集合体。可根据要求决定该毛细纤维体的使用量。
“羽毛”,通常是指芯较小而柔软,如棉毛等鸟类羽毛,作为用于衣料用途的羽毛,通常使用混合羽绒和翎毛的羽毛。在此所称的羽绒是生长于野鸭、家鸭、鹅等水鸟的胸部分的非常柔软的羽毛,形成柔软的丝状的羽毛从中央以放射线状延伸的球形状。并且,翎毛是覆盖水鸟身体的羽毛,具有羽轴,细毛生长得像树枝一样。形成好像树叶一样的形状,与羽绒相比更硬且膨松性也更差。在本发明中,不特别限定于此。
“棉”,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木棉、丝棉、木棉绒、羊毛棉、合成纤维绒、混棉等,各种种类的棉。并且,可根据需要任意地决定棉的体积。
并且,本发明的缝制品,作为上述第二坯布可以使用无纺布。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除了上述优点以外,由于毛细纤维体恰当地缠绕在无纺布上,因而能够防止该毛细纤维体偏向一方。
并且,本发明的缝制品,也可以在上述第一坯布和毛细纤维体之间进一步配置无纺布。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除了上述优点以外,由于毛细纤维体还恰当地缠绕在该无纺布上,因而能够进一步防止该毛细纤维体偏向一方。
并且,本发明的缝制品,也可以具有如下的结构:缝合上述层压体的下线和上线,在比该层压体的层压方向的中心位置靠近配置上述上线的一侧的位置交叉。在此,通常,在使用上线和下线进行的缝合中,调整上线的纱线张力和下线的纱线张力,以使上线和下线在缝制坯布的层压方向的中心附近(缝制坯布的厚度的中心附近)交叉。在本发明中,因下线和上线相比上述层压体的层压方向的中心位置靠近配置上述上线的一侧的位置交叉,因而缝合该层压体时,能够使下线具有膨松感,能够更加有效地堵住在缝合时通过针形成的孔(线缝)。因此,能够更加可靠的防止毛细纤维体从该孔(线缝)脱出。
并且,本发明的缝制品,也可以对上述缝合体施行花纹针脚(designstitch)。在此,例如缝合体的第一坯布侧成为本发明的缝制品的正面坯布的情况下,在该正面坯布也施行花纹针脚,在该花纹针脚中,由于也在第一坯布的表面配置下线,因而也能够防止毛细纤维体从花纹针脚的线缝脱出。因此,能够得到各种图案。另外,该花纹针脚,也能够防止毛细纤维体偏向一方。
并且,配置在上述缝合体上的第三坯布成为正面坯布的情况下,上述花纹针脚,不出现在缝制品的正面坯布上,而出现在该缝制品的反面坯布上,在这种情况下,对反面坯布能够得到各种图案,并且还能够防止毛细纤维体从出现在该反面坯布的花纹针脚的线缝脱出,并且还能够防止毛细纤维体偏向一方。
并且,本发明的缝制品,能够具有设有多个上述缝合体,使该缝合体彼此缝合而接合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各种缝制品。例如,在多个缝合体包含用于形成衣服的前身片(右前身片、左前身片)、后身片、袖、衣领等的缝合体的情况下,通过将这些缝合体缝合而接合,例如还能够制造羽绒夹克、羽绒背心等。
并且,本发明的缝制品,可以具有上述第三坯布在上述缝合体的缝边内的区域上进行缝合的结构。通过这样构成,在配置第三坯布后,能够防止羽毛脱出。并且,本发明的缝制品,能够相对上述缝合体以下落规格(ふらし仕様)缝合第三坯布。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缝制品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第一坯布和第二坯布之间,配置在表面具有毛细纤维的毛细纤维体形成层压体的工序;和使上述层压体的露出上述第二坯布的表面朝上,并使用上线和由伸缩加工线构成的下线通过缝纫机缝合该层压体,形成缝合体的工序,并使上述第一坯布成为正面坯布而进行缝制。
根据该制造方法,能够在作为正面坯布的第一坯布的表面配置由伸缩加工线构成的下线。在此,伸缩加工线,根据其性质,难以用作上线,而用作下线。并且,该下线配置在反面坯布。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将伸缩加工线用作下线,但由于能够使配置该下线的一侧成为正面坯布,因而能够制造防止毛细纤维体从正面坯布的表面、缝合部分脱出的缝制品。
在该制造方法中,能够进一步包括在上述缝合体的第二坯布侧配置第三坯布的工序,使上述第三坯布成为反面坯布而进行缝制。通过具有该工序,能够制造可防止毛细纤维体从正面坯布及反面坯布的表面、缝合部分脱出的缝制品。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缝制品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第一坯布和第二坯布之间,配置在表面具有毛细纤维的毛细纤维体形成层压体的工序;使上述层压体的露出上述第二坯布的表面朝上,并使用上线和由伸缩加工线构成的下线通过缝纫机缝合该层压体,形成缝合体的工序;和在上述缝合体的上述第二坯布侧配置第三坯布的工序,使上述第一坯布成为反面坯布,使上述第三坯布成为正面坯布而进行缝制。
根据该制造方法,由于能够在作为反面坯布的第一坯布的表面配置由伸缩加工线构成的下线,作为正面坯布的第三坯布,在形成上述缝合体后进行配置,因而能够制造可防止毛细纤维体从正面坯布及反面坯布的表面、缝合部分脱出的缝制品。
并且,在本发明的缝制品的制造方法中,作为上述第二坯布可以使用无纺布。由此,除了上述优点以外,由于毛细纤维体恰当地缠绕在无纺布上,因而能够防止该毛细纤维体偏向一方。
并且,在本发明的缝制品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上述层压体的工序中,可以进行在上述第一坯布和毛细纤维体之间进一步配置无纺布的工序。由此,除了上述优点以外,由于毛细纤维体还恰当地缠绕在该无纺布上,因而能够进一步防止该毛细纤维体偏向一方。
并且,在本发明的缝制品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上述缝合体的工序中,能够将上述下线的纱线张力调整为比上述上线的纱线张力更松。由此,缝合层压体时,能够使下线具有膨松感,能够更加有效地堵住在缝合时通过针形成的孔(线缝)。因此,能够更加可靠的防止毛细纤维体从该孔(线缝)脱出。另外,在如上所述的制造的缝制品中,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缝合上述层压体的下线和上线,在相比该层压体的层压方向的中心位置靠近配置上述上线的一侧的位置交叉。
并且,在本发明的缝制品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上述缝合体的工序中,还可以对上述层压体进行花纹针脚。此时,在上述第一坯布成为正面坯布的情况下,对该正面坯布也施行花纹针脚,在该花纹针脚中,也在第一坯布的表面配置下线,因而也能够防止毛细纤维体从花纹针脚的线缝脱出。因此,能够得到各种图案。
另外,该花纹针脚,还能够防止毛细纤维体偏向一方。并且,在上述第三坯布成为正面坯布的情况下,上述花纹针脚不会出现在正面坯布上,而出现在反面坯布上,在这种情况下,对反面坯布能够得到各种图案,并且还能够防止毛细纤维体从出现在该反面坯布的花纹针脚的线缝脱出,同时还能够防止毛细纤维体偏向一方。
并且,本发明的缝制品的制造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形成多个上述缝合体,使该缝合体彼此缝合而接合的工序。通过具有该工序,能够制造各种缝制品。例如,在多个缝合体包含用于形成衣服的前身片(右前身片、左前身片)、后身片、袖、衣领等的缝合体的情况下,通过将这些缝合体缝合而接合,例如还能够制造羽绒夹克、羽绒背心等。
并且,在本发明的缝制品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在上述缝合体的缝边内的区域缝合上述第三坯布。并且,在本发明的缝制品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在上述缝合体上以下落规格缝合第三坯布。
另外,本发明的缝制品,其不特别限定于寝具、衣料制品、服饰小物件类等形式。
本发明的缝制品,体积不会变大,手感柔和,并且能够防止介于正面坯布和反面坯布之间的羽毛、棉等的毛细纤维体从该正面坯布和反面坯布的表面、缝合部分脱出。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缝制品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体积不会变大,手感柔和,并且能够防止介于正面坯布和反面坯布之间的羽毛、棉等的毛细纤维体,从该正面坯布和反面坯布的表面、缝合部分脱出的缝制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缝制品、即羽绒夹克的主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羽绒夹克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羽绒夹克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羽绒夹克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羽绒夹克的右前身片的制造途中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右前身片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羽绒夹克的后身片的制造途中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后身片的后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羽绒夹克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羽绒夹克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羽绒夹克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羽绒夹克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羽绒夹克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和2的羽绒夹克折叠(揉成一团)后收容到小包、袋子等中的途中的状态的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和2的羽绒夹克收容到小包、袋子等中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缝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其中,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缝制品、即羽绒夹克的主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羽绒夹克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3及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羽绒夹克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羽绒夹克的右前身片的制造途中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右前身片的后视图;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羽绒夹克的后身片的制造途中的状态的主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后身片的后视图;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羽绒夹克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羽绒夹克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羽绒夹克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和图2所示的羽绒夹克1(缝制品),包括右前身片1R、左前身片1L、后身片1B、右袖1SR、左袖1SL以及衣领1C,并分别将这些衣片缝合结合而形成。
该羽绒夹克1中,右前身片1R、左前身片1L、后身片1B、右袖1SR、左袖1SL以及衣领1C,分别具有由正面坯布11、配置在正面坯布11的反面的无纺布14、配置在无纺布14的与配置坯布11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的羽毛层13(毛细纤维体)、以及配置在羽毛层13的与配置无纺布14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的无纺布12构成的层压体20。通过上线31和由伸缩加工线构成的下线32缝合该层压体20形成缝合体30。对该缝合体30施行花纹针脚。并且,在该缝合体30的配置有(露出有)上线31一侧的表面上,配置有反面坯布41。该反面坯布41在缝合体30的缝边M1(参照图10)内的区域缝合,成为下落规格。
其中,在实施方式1的羽绒夹克1中,正面坯布11相当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坯布”,无纺布12相当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坯布”,反面坯布41相当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三坯布”。
在正面坯布11和反面坯布41上进行防羽绒刺出加工。该防羽绒刺出加工,通过物理方式平坦地压扁织物的纱线,填补经纱、纬纱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后文详细说明的构成羽毛层13的羽毛13a难以从这些坯布的表面脱出。
无纺布12和14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16.5g/m2以下的无纺布。在此,无纺布是指不进行编织的布,既不是织物,也不是针织物,也不是纸、薄膜,是利用各种方法结合纤维彼此的薄片状物。作为其构造,构成各纤维不规则地相互缠绕,并且这些纤维重叠的形状。由此,不像织物一样在特定的位置存在间隙。该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大致分为使用水的湿式制法和不使用水的干式制法。作为其种类,有对纤维彼此利用粘接剂结合的化学粘合剂、利用粘接纤维结合的热粘合剂、利用高压水流使其相互缠绕的射流喷网成布、利用特殊的针使其相互缠绕的针刺法、利用纱线编织的缝入结合(stitch bond)等,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各种方法。由于羽毛13a适当地缠绕在该无纺布12及14上,因而能够防止羽毛13a偏向一方。
羽毛层13是通常用于衣料用途的羽毛13a的集合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混合羽绒和翎毛的羽毛层。在此所称的羽绒是生长于野鸭、家鸭、鹅等水鸟的胸部分的非常柔软的羽毛,形成从中央以放射线状延伸柔软的丝状羽毛的球形状。由此,非常柔软且细小的羽毛相互缠绕而构成多个空气层,因而比翎毛膨松,保温性也优良。翎毛是覆盖水鸟的身体的羽毛,具有羽轴,细毛生长得像树枝一样。形成好像树叶一样的形状,与羽绒相比更硬且膨松性也更差。如上所述,由于羽绒的手感、膨松性良好,因而羽绒的混合比率大的更好,但是由于羽绒比翎毛价格更高,因而考虑手感、膨松性等决定混合比率。在本发明中,不特别限定该混合比率。
作为上线31使用线丝,作为下线32使用聚酯收缩加工线。在通过该上线31和下线32缝合的层压体20中,在相比层压体20的层压方向的中心位置(在图1用波折线O表示的位置),靠近配置上线31的一侧的位置交叉而进行缝合。通过该结构,缝合层压体20时,能够使下线32具有膨松感,能够利用下线32有效地堵住在缝合时由针在正面坯布11形成的孔(线缝)。因此,能够更加可靠的防止羽毛13a从形成于正面坯布11的线缝(孔)脱出。
另外,在该结构的羽绒夹克1中,作为配置有下线32的一侧的表面的正面坯布11(第一坯布)露出在正面侧。如上所述,在该正面坯布11上施行花纹针脚,但防止羽毛13a从花纹针脚的线缝脱出。并且,在该羽绒夹克1中,反面坯布41(第三坯布)露出在反面侧,在后文中说明制造方法时详细说明,该反面坯布41相对于缝合体30,通过在缝边内进行缝合,从而配置在缝合体30的无纺布12侧的表面(配置有上线31的面)上。因此,在羽绒夹克1的反面,能够防止羽毛13a脱出。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1的羽绒夹克1的制造方法。
首先,将正面坯布11、无纺布12、无纺布14以及反面坯布41,裁剪成右前身片1R、左前身片1L、后身片1B、右袖1SR、左袖1SL以及衣领1C的各衣片。接着,对应每个衣片进行如下所述的工序。
首先,在图3所示的工序中,使无纺布12和无纺布14重叠,并利用缝纫机将除去其一部分的周围缝合形成袋状。接着,在缝合成袋状的无纺布12和14内,塞入所希望量的羽毛13a,并利用缝纫机将羽毛13a的入口缝合固定。如上所述,在无纺布12和无纺布14之间,配置作为羽毛13a的集合体的羽毛层13,从而形成第一层压体21(参照图3)。接着,在第一层压体21的无纺布14一侧的表面上,利用缝纫机缝合正面坯布11。此时,以将线缝配置于羽绒夹克1的缝边内的区域的方式缝合正面坯布11。由此,形成由无纺布12、羽毛层13、无纺布14、正面坯布11构成的层压体20。
接着,使该层压体20的配置有正面坯布11的一侧朝下,使配置有无纺布12的一侧朝上而将层压体20置于缝纫机上。此时,在该缝纫机上,作为上线31设置丝线,作为下线32设置聚酯收缩加工线。
接着,在图4所示的工序中,利用该缝纫机由上线31和下线32缝合层压体20。此时,首先如图5和图6所示,向右前身片1R引入花纹针脚(在图5和图6中用波折线表示)。并且,在左前身片1L也引入相同的花纹针脚(在图1用波折线表示)。并且,如图7和图8所示,在后身片1B也引入相同的花纹针脚(在图7和图8中用波折线表示)。该花纹针脚,顾名思义,是为了提高羽绒夹克1的花纹设计性而施行的,但还起到将羽毛13a固定在无纺布12及14上,从而防止羽毛13a偏向一方的作用。该花纹针脚中,下线32出现在正面坯布11的表面。
进行该缝合时,在上述缝纫机,将下线32的纱线张力调整得比上线31的纱线张力松。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1中,对下线32的纱线张力,将下线梭轴设为5g,下线梭壳设为8g以下,上线31的纱线张力基本上与下线32一致,在实施方式1中,设为18~20g。如上所述,通过将下线32的纱线张力调整为比上线31的纱线张力松,上线31和下线32,在相比层压体20的层压方向的中心位置(在图1用波折线O表示的位置),靠近配置上线31的一侧的位置交叉而进行缝合。
由此,缝合层压体20时,能够使下线32具有膨松感,能够利用下线32更加有效地堵住在缝合时由针形成的孔(线缝)。因此,能够更加可靠的防止羽毛13a从该孔(线缝)脱出。
另外,在右袖1SR、左袖1SL、衣领1C相同地配置上述花纹针脚。并且,花纹针脚可以仅在所希望的衣片进行,也可以在全部衣片都不进行。并且,对于花纹针脚,能够形成任意花样的针脚。
接着,缝合各个衣片。例如,在图9和图10中,表示了将右前身片1R缝合到后身片1B上的工序,但也可以首先使右前身片1R和后身片1B重叠,以使正面坯布11成为内部正面,并对腋部和肩进行内缝(缝合)。此时,缝边1M(参照图10)倒向一侧,在置于缝纫机上时,使倒下的一侧(在实施方式1中为后身片1B)朝下,并在所述一侧上配置下线32。因此,能够防止羽毛13a从缝合的部分脱出至羽绒夹克1的表面。另外,在缝边1M施行2根针的包缝。
由此,使各个缝合体30(将正面坯布11、无纺布12及14裁剪成右前身片1R、左前身片1L、后身片1B、右袖1SR、左袖1SL以及衣领1C)缝合而接合,从而形成未配置反面坯布41的羽绒夹克主体。
接着,在图11所示的工序中,在使各个缝合体30接合而形成的羽绒夹克主体的反面,缝合反面坯布41。此时,反面坯布41在缝合体30的缝边M1内的区域缝合,并且成为下落规格。然后,施行上纽扣等所希望的处理而完成羽绒夹克1。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缝合无纺布12及无纺布14而形成袋状,在缝合成袋状的无纺布12和无纺布14内装入羽毛13a后,缝合正面坯布11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该顺序重叠正面坯布11、无纺布14以及无纺布12而形成袋状,并在缝合成袋状的无纺布14和无纺布12之间装入羽毛13a。
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层压体20由正面坯布11、无纺布14、羽毛层13、无纺布12形成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层压体20由正面坯布11、羽毛层13、无纺布12形成。并且,也可以将无纺布12替换成其他织物。将无纺布12替换成其他织物的情况下,通过施行前述的花纹针脚,防止羽毛13a偏向一方。并且,也可以不一定设置反面坯布41。
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作为毛细纤维体使用羽毛13a的集合体、即羽毛层13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毛细纤维体,只要在表面上具有毛细纤维,并能够用于衣服、寝具等,也可以是棉等,其种类不特别限定。并且,也可以使用混合羽毛和棉的结构。
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在使各个缝合体30接合而形成的羽绒夹克主体的反面,使反面坯布41成为下落规格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与通常进行的其他方法配置反面坯布41。并且,反面坯布41,也可以在接合各个衣片之前,配置在各个衣片(缝合体30)上。
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缝制品,以羽绒夹克1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缝制品,例如可以举出羽绒被、羽绒枕头等寝具、羽绒背心、羽绒短裤、帽子、宽长围巾、披肩、手套、手提包等服饰小物类等各种制品。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缝制品。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缝制品、即羽绒夹克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其中,在实施方式2中,对与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实施方式2的羽绒夹克2,与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羽绒夹克1相同地,包括右前身片1R、左前身片1L、后身片1B、右袖1SR、左袖1SL以及衣领1C,并分别将这些衣片缝合接合而形成。(参照图1)。
该羽绒夹克2中,右前身片1R、左前身片1L、后身片1B、右袖1SR、左袖1SL以及衣领1C,如图13所示,分别具有由反面坯布41、配置在反面坯布41上的无纺布14、配置在无纺布14的与配置反面坯布41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的羽毛层13、以及配置在羽毛层13的与配置无纺布14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的无纺布12构成的层压体40。该层压体40,具有通过上线31和由伸缩加工线构成的下线32缝合的缝合体50。在该缝合体50上,施行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缝合体30相同的花纹针脚。并且,在该缝合体50的配置有上线31的一侧(露出的)的表面上,配置有正面坯布11。该正面坯布11缝合在缝合体50的缝边内的区域。
在通过该上线31和下线32缝合的层压体40,与实施方式1的层压体20相同地,在相比层压体40的层压方向的中心位置(在图13用波折线O表示的位置),靠近配置上线31的一侧的位置交叉而进行缝合。通过该结构,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防止羽毛脱出的效果。
其中,在实施方式2的羽绒夹克2中,反面坯布41相当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坯布”,无纺布12相当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坯布”,正面坯布11相当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三坯布”。
在该羽绒夹克2中,作为配置有下线32的一侧的表面的反面坯布41(第一坯布)露出在反面侧。如上所述,在该反面坯布41上施行花纹针脚,但防止羽毛13a从花纹针脚的线缝脱出。并且,在该羽绒夹克2中,反面坯布11(第三坯布)露出在正面侧,但由于该正面坯布11相对于缝合体50,在缝边内的区域上进行缝合,从而能够防止羽毛13a从羽绒夹克2的表面脱出。
另外,由于该羽绒夹克2可根据实施方式1的羽绒夹克1的制造方法制造,因而省略羽绒夹克2的制造方法的说明。
并且,在实施方式2的羽绒夹克2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的羽绒夹克1相同地,不一定要配置无纺布14。并且,也可以将无纺布12替换成其他织物。将无纺布12替换成其他织物的情况下,通过施行前述的花纹针脚,能够防止羽毛13a偏向一方。
并且,羽绒夹克1和2,能够体积不大而紧凑地集中,因而在不穿着时,例如图14所示地折叠(揉成一团)后,能够如图15所示地,收容在小包、袋子100等中。因此,能够方便搬运,并且能够在该状态下进行保管(系紧),因而还具有保管空间小也可以的优点。

Claims (20)

1.一种缝制品,包括利用上线和由伸缩加工线构成的下线缝合层压体而形成的缝合体,
所述层压体具有:第一坯布、第二坯布、和在表面上具有毛细纤维,并且设在所述第一坯布和所述第二坯布之间的毛细纤维体,
所述缝合体,在所述第一坯布的表面配置所述下线,在所述第二坯布的表面配置所述上线,该第一坯布成为正面坯布。
2.一种缝制品,包括:
缝合体,其利用上线和由伸缩加工线构成的下线缝合层压体而形成,所述层压体具有第一坯布、第二坯布以及在表面上具有毛细纤维,并且配置在所述第一坯布和所述第二坯布之间的毛细纤维体;和
第三坯布,配置在所述缝合体的第二坯布的表面,
所述缝合体,在所述第一坯布的表面配置所述下线,在所述第二坯布的表面配置所述上线,该第一坯布成为反面坯布,所述第三坯布成为正面坯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品,在所述缝合体的第二坯布侧配置第三坯布,该第三坯布成为反面坯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制品,所述第二坯布为无纺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制品,所述层压体,在所述第一坯布和毛细纤维体之间,进一步配置无纺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制品,缝合所述层压体的下线和上线,在比该层压体的层压方向的中心位置靠近配置所述上线的一侧的位置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制品,所述缝合包括花纹针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制品,具有多个所述缝合体,使该缝合体彼此缝合而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制品,所述第三坯布,在所述缝合体的缝边内的区域上进行缝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制品,所述第三坯布,以下落规格缝合在所述缝合体上。
11.一种缝制品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第一坯布和第二坯布之间,配置在表面具有毛细纤维的毛细纤维体形成层压体的工序;和
使所述层压体的露出所述第二坯布的表面朝上,并使用上线和由伸缩加工线构成的下线通过缝纫机缝合该层压体,形成缝合体的工序,
使所述第一坯布成为正面坯布而进行缝制。
12.一种缝制品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第一坯布和第二坯布之间,配置在表面具有毛细纤维的毛细纤维体形成层压体的工序;
使所述层压体的露出所述第二坯布的表面朝上,并使用上线和由伸缩加工线构成的下线通过缝纫机缝合该层压体,形成缝合体的工序;和
在所述缝合体的所述第二坯布侧配置第三坯布的工序,
使所述第一坯布成为反面坯布,使所述第三坯布成为正面坯布而进行缝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缝制品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缝合体的第二坯布侧配置第三坯布的工序;
使所述第三坯布成为反面坯布而进行缝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制品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二坯布为无纺布。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制品的制造方法,形成所述层压体的工序,包括在所述第一坯布和毛细纤维体之间,进一步配置无纺布的工序。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制品的制造方法,在形成所述缝合体的工序中,将所述下线的纱线张力调整为比所述上线的纱线张力松。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制品的制造方法,形成所述缝合体的工序,包括在所述层压体上进行花纹针脚的工序。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制品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形成多个所述缝合体,使该缝合体彼此缝合而接合的工序。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制品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缝合体的缝边内的区域,缝合所述第三坯布。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制品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缝合体上以下落规格缝合所述第三坯布。
CN2006101667484A 2006-04-24 2006-12-12 缝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618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19689A JP4275145B2 (ja) 2006-04-24 2006-04-24 縫製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19689 2006-04-24
JP2006119689 2006-04-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1892A true CN101061892A (zh) 2007-10-31
CN101061892B CN101061892B (zh) 2011-09-28

Family

ID=38762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674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61892B (zh) 2006-04-24 2006-12-12 缝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275145B2 (zh)
KR (1) KR20070104821A (zh)
CN (1) CN101061892B (zh)
TW (1) TW20074060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8671A (zh) * 2013-12-17 2016-08-03 李启植 被子的制造方法及利用其方法制造的被子
CN109744627A (zh) * 2019-02-18 2019-05-14 杭州意丰歌服饰有限公司 基于羽绒服帽中三角线的加工结构
CN111278315A (zh) * 2017-12-19 2020-06-12 恩瓦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缝迹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75651A (ja) * 2009-05-27 2010-12-09 Kawanishi Boeki Kk 衣類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35643B1 (ko) * 2009-12-18 2012-04-20 배미영 다운쟈켓의 재봉방법
KR101156327B1 (ko) 2011-07-29 2012-06-13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다운 의류 및 그 봉제 방법
CN102440449A (zh) * 2011-09-30 2012-05-09 江苏月龙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可充气羽绒服
KR101321241B1 (ko) * 2012-02-17 2013-10-28 박대성 보온효과를 증대시킨 우모 부직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918081B2 (ja) 2012-06-27 2016-05-18 株式会社finetrack 生地の積層体および衣類、寝具
US20210016536A1 (en) * 2018-03-12 2021-01-21 Consultation Hanco Corp Method for improving dryness of insulation material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improved insulation materia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20C (zh) * 1994-10-18 2001-03-28 上海春暖实业公司 一种服装制作方法
CN2479750Y (zh) * 2001-03-23 2002-03-06 萧山市中羽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羽绒内衣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8671A (zh) * 2013-12-17 2016-08-03 李启植 被子的制造方法及利用其方法制造的被子
CN111278315A (zh) * 2017-12-19 2020-06-12 恩瓦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缝迹构造
CN109744627A (zh) * 2019-02-18 2019-05-14 杭州意丰歌服饰有限公司 基于羽绒服帽中三角线的加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91552A (ja) 2007-11-08
TW200740601A (en) 2007-11-01
KR20070104821A (ko) 2007-10-29
CN101061892B (zh) 2011-09-28
JP4275145B2 (ja) 2009-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1892A (zh) 缝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US9670054B2 (en) Stuffed article
CN100342070C (zh) 清扫用绒毛布料
CN110461587A (zh) 利用载体网形成的纤维结合工程化材料
CN104248273B (zh) 一种多功能聚酯纤维被垫的制备工艺
CN110431000A (zh) 使用区域性垫料形成的纤维结合工程化材料
JP7220020B2 (ja) 混綿中綿
CN1200158C (zh) 含高纱细度纱线的中间衬料用纺织品
WO2017027260A1 (en) Nonwoven down batting
CN1915141A (zh) 一种棉、人造纤维凉席及其制作方法
JP5112183B2 (ja) 羽毛袋用不織布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衣料
CN110446601A (zh) 使用元件垫料形成的纤维结合工程化材料
JP2016027215A (ja) 羽毛状綿素材束、羽毛状綿素材束を収納した布団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羽毛状綿素材束を収納した衣料品
CN1764537A (zh) 用作人造革的复合片材
JP2007211387A (ja) 中綿衣服
TWI705165B (zh) 可吹式天然絨替代物及其製備方法
CN108468150A (zh) 一种弹性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弹性非织造布及弹性制品
JP5112220B2 (ja) 羽毛袋用不織布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ダウンプルーフ構造体
JP7250232B1 (ja) 中綿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US20220240613A1 (en) Insulating fill material
WO2023074745A1 (ja) 中綿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7089319B1 (ja) シルク繊維積層中綿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495309A (zh) 一种制做被褥、棉农、坐垫和靠背的方法
JP2023066031A (ja) 長繊維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中綿構造体
EP4294973A1 (en) Durable pilling resistant nonwoven ins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