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5365A -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框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框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5365A
CN101055365A CN 200710108978 CN200710108978A CN101055365A CN 101055365 A CN101055365 A CN 101055365A CN 200710108978 CN200710108978 CN 200710108978 CN 200710108978 A CN200710108978 A CN 200710108978A CN 101055365 A CN101055365 A CN 101055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liquid crystal
side wall
sidewall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0897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政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 20071010897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553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55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53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框架装置,该框架装置包括一第一框架、一第二框架、一固定元件以及一凸块。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底板及连接第一底板侧边的一第一侧壁。第二框架具有一第二底板及连接第二底板侧边的一第二侧壁,其中第一框架罩覆于第二框架上,第二侧壁位于第一侧壁内侧。固定元件是用以连结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凸块设置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且位于固定元件的上方。固定元件连结上述两侧壁时,是以凸块为一支点,形成一杠杆作用,使第一底板向外撑开。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框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框架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模组的框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科技的进步,与传统的CRT显示器相比,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由于具有轻、薄、低辐射以及体积小而不占空间的优势,目前已经成为显示器市场的主力产品。
液晶显示模组的应用层面相当广泛,如液晶电视、桌上型液晶显示器及笔记本电脑屏幕皆为具有液晶显示模组的产品。请参照图1,为已知液晶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模组1至少包括一外框11、一胶框12、一液晶面板13、一背光模组14及一螺丝15。外框11罩覆于胶框12上方,且胶框12的侧壁位于外框11的侧壁的内侧。由此,外框11与胶框12形成了一个容置空间,而液晶面板13与背光模组14即设置于此容置空间中。背光模组14至少包括光源(图中未标示)、导光板141及光学膜片142等元件。
为了有效地固定液晶面板13与背光模组14的位置,外框11与胶框12的结构分别邻近并支撑液晶面板13与背光模组14。接着,利用螺丝15将外框11与胶框12的侧壁锁固起来,以完成液晶显示模组1的组装。
值得注意的是,液晶面板13的最上层为一玻璃板133,且此玻璃板133与外框11的底板相邻接。然而,在液晶显示模组愈来愈轻薄的趋势下,玻璃板133的厚度也做得愈来愈薄,相对地玻璃板的刚性也较差。因此,当外框11与胶框12以螺丝15组装固定之后,液晶面板13内的液晶层间距(cell gap)很容易因为组装变形或机构干涉的关系,受到外框11结构的压迫而产生变化,进而造成外框压迫区11a附近的显示画面出现波纹状(ripple)现象。
此波纹状现象除了外框11直接压迫液晶面板13而造成之外,也可能由胶框12结构压迫到背光模组14(请参照图1中的胶框压迫区12a),使得背光模组14推挤液晶面板13,进而使液晶面板13受到外框11的压迫。
显示画面的波纹状现象容易造成使用者视觉上的不舒服,因此在产品规格上是不允许出现的缺失。于是,如何改善因外框与胶框等机构压迫而造成的波纹状现象,为当前技术所必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其框架装置,由液晶显示模组的框架结构的改良,来去除因机构压迫液晶面板所产生的波纹状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其框架装置,利用杠杆原理,在邻近外框与胶框结合处设计一凸块作为支点,并由螺丝的锁附力来减少外框、背光模组及胶框对液晶面板的压迫。
本发明提供一种框架装置,包括一第一框架、一第二框架、一固定元件以及一凸块。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底板及连接第一底板侧边的一第一侧壁,第二框架具有一第二底板及连接第二底板侧边的一第二侧壁,其中第一框架罩覆于第二框架上,第二侧壁位于第一侧壁内侧。固定元件用以连结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且固定元件邻近第二底板。凸块设置于固定元件与第一底板之间,以及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且位于固定元件的上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一第一框架、一第二框架、一液晶面板、一背光模组、一固定元件以及一凸块。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底板及连接第一底板侧边的一第一侧壁。第二框架具有一第二底板及连接第二底板侧边的一第二侧壁,其中第一框架罩覆于第二框架上,第二侧壁位于第一侧壁内侧。此外,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及第二侧壁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
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皆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且背光模组邻接于液晶面板的一表面。固定元件用以连结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且固定元件邻近第二底板。凸块设置于固定元件与第一底板之间,以及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且位于固定元件的上方。
由上所述,当固定元件连结上述两侧壁时,是以凸块为一支点,形成一杠杆作用,使第一底板向外撑开。由此,减少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压迫到液晶面板的情况,避免因机构压迫液晶面板所产生的波纹状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液晶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液晶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框架的一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第一框架的一实施例。
附图标号:
1、2:液晶显示模组    11:外框
11a:外框压迫区       12:胶框
12a:胶框压迫区       13、23:液晶面板
133:玻璃板           14、24:背光模组
141、241:导光板      142、242:光学膜片
15:螺丝              20:框架装置
21:第一框架          211:第一底板
212:第一侧壁         213:第一通孔
22:第二框架          221:第二底板
222:第二侧壁         223:第二通孔
231:第一表面         232:第二表面
233:玻璃基板         234:液晶层
25:固定元件          26: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2,为本发明液晶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液晶显示模组2至少包括一液晶面板23、一背光模组24以及一框架装置20。框架装置20更包括一第一框架21、一第二框架22、一固定元件25以及一凸块26。
第一框架21具有一第一底板211及连接第一底板211侧边的一第一侧壁212。第二框架22具有一第二底板221及连接第二底板221侧边的一第二侧壁222,其中第一框架21罩覆于第二框架22上,且第一侧壁212与第二侧壁222互相重叠。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框架21为一金属框,第二框架22为一胶框,且第二侧壁222位于第一侧壁212内侧。
如图2所示,第一底板211、第二底板221及第二侧壁222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且液晶面板23与背光模组24皆设置于此容置空间内。液晶面板23具有一第一表面231与一第二表面232,且上述两平面互相对应,其中第一表面231邻接于第一底板211的内侧,第二表面232与背光模组24的上表面相邻,背光模组24的下表面即与第二底板221的内侧相邻,也就是说第二框架22的第二底板221可用以承载背光模组24。
在较佳实施例中,液晶面板23的上下两侧面皆为玻璃基板233,在两玻璃基板233间至少更具有薄膜晶体管阵列(图中未标示)、液晶层234、彩色滤光片(图中未标示)等。背光模组24至少包括光源(图中未标示)、导光板241及光学膜片242等元件。
请继续参照图2,第一侧壁212上具有一第一通孔213,且第一通孔213是位于远离第一底板211的位置。第二侧壁222上具有一第二通孔223,且第二通孔223是位于接近第二底板221的位置。接着,一固定元件25是通过第一通孔213与第二通孔223锁固第一侧壁212与第二侧壁222,以固定第一框架21与第二框架22的组装位置。此时,固定元件25邻近第二底板22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固定元件25例如为一螺丝,第一通孔213与第二通孔223则皆为具有螺纹的通孔。
本发明的框架装置20更具有凸块26设置于第一侧壁212与第二侧壁222之间,且位于固定元件25的上方。也就是说,固定元件25的水平位置低于凸块26的水平位置,且凸块26位于固定元件25与第一底板211之间。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凸块26位置与固定元件25位置的连线,实质上是垂直于第一底板211与第二底板221。
关于凸块26在框架装置20中的位置可参照图3及图4。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凸块26设置于第二侧壁222外侧表面。也就是说,凸块26突出于第二侧壁222的外侧表面,且其形状可为一矩形凸出物,其尺寸大小可大于第二通孔223。另外,此凸块26可以一体成形的方式,与第二框架22同时形成,或者以额外贴附的方式,设置于第二侧壁222外侧表面。
如图4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凸块26设置于第一侧壁212内侧表面。也就是说,凸块26突出于第一侧壁212的内侧表面,且其形状可为一矩形凸出物,其尺寸大小可大于第一通孔213。另外,此凸块26可以一体成形的方式,与第一框架21同时形成,或者以额外贴附的方式,设置于第一侧壁212内侧表面。
请继续参照图2,当固定元件25(如螺丝)由第一通孔213与第二通孔223结合第一侧壁212与第二侧壁222时,整个框架装置20将以凸块26为一支点,并配合固定元件25的锁附力量,而形成一杠杆作用,使第一底板211与第二底板221向外撑开。由此,避免组装后的第一框架21与第二框架22有压迫到液晶面板23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框架装置具有至少下列优点:
一、由框架结构的改良,避免因机构压迫液晶面板所产生的波纹状现象,使液晶显示模组符合规格需求。
二、在邻近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结合处设计一凸块作为支点,并由螺丝的锁附力来减少第一框架、背光模组及第二框架对液晶面板的压迫。也就是利用简单的杠杆原理,来改善框架装置中,因机构干涉而造成的波纹状现象、亮点等问题。
虽然本发明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

Claims (22)

1.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底板及连接该第一底板侧边的一第一侧壁;
一第二框架,具有一第二底板及连接该第二底板侧边的一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一框架罩覆于该第二框架上,该第二侧壁位于该第一侧壁内侧,且该第一底板、该第二底板及该第二侧壁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
一液晶面板,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一背光模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邻接于该液晶面板的一表面;
一固定元件,用以连结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且该固定元件邻近该第二底板;
一凸块,设置于该固定元件与该第一底板之间,以及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之间,且位于该固定元件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上具有一第一通孔,且该第一通孔位于远离该第一底板的位置,该第二侧壁上具有一第二通孔,且该第二通孔位于接近该第二底板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由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锁固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以固定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的组装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为一螺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凸块形成于该第一侧壁内侧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凸块形成于该第二侧壁外侧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凸块与该固定元件的连线,垂直于该第一底板与该第二底板。
8.一种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底板及连接该第一底板侧边的一第一侧壁;
一第二框架,具有一第二底板及连接该第二底板侧边的一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一框架罩覆于该第二框架上,该第二侧壁位于该第一侧壁内侧;
一固定元件,用以连结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且该固定元件邻近该第二底板;
一凸块,设置于该固定元件与该第一底板之间,及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之间,且位于该固定元件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上具有一第一通孔,且该第一通孔位于远离该第一底板的位置,该第二侧壁上具有一第二通孔,且该第二通孔位于接近该第二底板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由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锁固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以固定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的组装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为一螺丝。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块形成于该第一侧壁内侧表面。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块形成于该第二侧壁外侧表面。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块与该固定元件的连线,垂直于该第一底板与该第二底板。
15.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液晶面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
一背光模组,位于该液晶面板第二表面的一侧;
一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底板及连接该第一底板侧边的一第一侧壁,位于该液晶面板第一表面的一侧;
一第二框架,具有一第二底板及连接该第二底板侧边的一第二侧壁,并与该第一框架结合,其中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互相重叠;
一凸块,介于该第一及该第二侧壁之间;
一固定元件,结合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且该固定元件的水平位置低于该凸块的水平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连结两该侧壁时,是以该凸块为一支点,形成一杠杆作用,使该第一底板向外撑开。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上具有一第一通孔,且该第一通孔位于远离该第一底板的位置,该第二侧壁上具有一第二通孔,且该第二通孔位于接近该第二底板的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是由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锁固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以固定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的组装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为一螺丝。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凸块形成于该第一侧壁内侧表面。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凸块形成于该第二侧壁外侧表面。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凸块与该固定元件的连线,垂直于该第一底板与该第二底板。
CN 200710108978 2007-06-11 2007-06-11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框架装置 Pending CN1010553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08978 CN101055365A (zh) 2007-06-11 2007-06-11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框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08978 CN101055365A (zh) 2007-06-11 2007-06-11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框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5365A true CN101055365A (zh) 2007-10-17

Family

ID=38795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08978 Pending CN101055365A (zh) 2007-06-11 2007-06-11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框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5536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1049A (zh) * 2012-03-28 2012-07-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框架组件
CN104216157A (zh) * 2014-08-13 2014-12-17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形成于基板上的支撑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1049A (zh) * 2012-03-28 2012-07-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框架组件
WO2013143175A1 (zh) * 2012-03-28 2013-10-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框架组件
CN102591049B (zh) * 2012-03-28 2015-07-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
CN104216157A (zh) * 2014-08-13 2014-12-17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形成于基板上的支撑结构
CN104216157B (zh) * 2014-08-13 2017-06-16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形成于基板上的支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1432C (zh) 液晶显示设备的安装框架组合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US932308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878029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backlight module and frame unit thereof
CN1643440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10249217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having the same
US2011017001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8226434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amp socket thereof
CN1743909A (zh) 液晶显示模块
CN113589585B (zh)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
CN101067694A (zh) 容器部件,其制造方法,和使用其的平板显示器
CN1831598A (zh) 液晶显示设备
JP2000258756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CN100343729C (zh) 降低侧壁厚度的平面显示器组装结构
US11982891B2 (en) Curved display module and curved display device
CN101055365A (zh)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框架装置
CN101067693A (zh) 液晶显示模块、框架组件及其支架
CN1924665A (zh)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模块
CN1877398A (zh) 液晶显示模块及其固定装置
CN2738273Y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装置
CN1658044A (zh) 背光模块
CN1549029A (zh)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CN2722288Y (zh) 液晶显示模块
CN1896828A (zh) 液晶显示器模块固定结构
CN1540405A (zh) 液晶显示单元及其组装件
CN1515933A (zh)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