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0567B - 夹持式假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夹持式假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0567B
CN101050567B CN2007100898679A CN200710089867A CN101050567B CN 101050567 B CN101050567 B CN 101050567B CN 2007100898679 A CN2007100898679 A CN 2007100898679A CN 200710089867 A CN200710089867 A CN 200710089867A CN 101050567 B CN101050567 B CN 1010505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mentioned
twisting device
false
belt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898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0567A (zh
Inventor
片冈成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50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0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0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0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加工从细纱到粗纱的宽范围内的长丝、并且能够在该宽范围内抑制毛羽的产生的夹持式假捻装置。夹持式假捻装置(104)被配置成分别卷挂在1对带轮(10、11)上的环形带(12)互相交叉,在该交叉部分夹持纱;而且在1对带轮(10、11)上并列卷挂2根带(12),在各带(12)的表面上形成沿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沟槽(12a),带(12)的表面被沟槽(12a)分割。

Description

夹持式假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给长丝施加假捻的夹持式假捻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对复丝实施假捻加工的假捻加工机具备对其长丝实施假捻的假捻装置。作为该假捻装置,公知有使卷挂在1对带轮上的带互相交叉,在该交叉部分分夹持纱来进行加捻的夹持式假捻装置(niptwister)(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4-6853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228836号公报))。并且,还公知有在1对带轮上卷挂2列环形带的夹持式假捻装置(参照例如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33328号公报))。这种假捻装置由于1根纱分2次被夹持,因此在纱与带之间不容易产生滑动。
另外,还公知有摩擦加捻式假捻装置,该摩擦加捻式假捻装置具备分别设置在平行的3个锭子上的多个摩擦圆盘,在旋转的多个摩擦圆盘之间使纱接触其圆周面并将纱加捻。
前者的夹持式假捻装置能够用高的接触压力将纱牢固地夹持在交叉的带之间来实施捻。因此在对粗纱(例如300旦尼尔以上的纱)实施假捻加工等为了实施捻而需要对纱作用某种程度的强力的情况下,与后者的摩擦加捻式相比更有利。
另一方面,在对比较细的纱实施假捻加工时,作用于纱的力弱些也可以。此时,在夹持式假捻装置中将夹持时带与纱的接触压力设定得较小,但在这样的设定值小的情况下,就不能忽略装置的误差或带的振动或弯曲等的影响。例如,在调整将一根带推向另一根带的气压来设定接触压力的情况下,如果减小该气压的设定值,则由于装置误差或带振动或弯曲等的影响,实际作用于纱上的接触压力(有效接触压力)有可能变动。这样一来,当有效接触压力变动时,在通过一次夹持给纱实施捻的情况下,由于容易将捻集中地施加给特定的长丝,因此实施到构成纱的多个长丝上的捻不均匀。结果,多个长丝的长度不均匀,长丝容易产生断头,结果产生的毛羽增多。另一方面,由于在摩擦加捻式中根据摩擦圆盘的尺寸、形状和配置大致决定了各长丝的加捻角,而且用多个摩擦圆盘一点点地实施捻,因此与夹持式相比各长丝的加捻角稳定。因此用夹持式假捻装置对细的纱实施假捻加工时与摩擦加捻式相比具有毛羽的产生量增多的倾向。
并且,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夹持式假捻装置虽然是分2次夹持1根纱的装置,但目的是防止夹持时滑动使纱的捻在整个长度上均匀,其目的并不是使分别施加给构成纱的多个长丝的捻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加工从细纱到粗纱这个宽范围内的长丝、而且能够在这么大的范围内抑制毛羽的产生的假捻装置。
第1方案的夹持式假捻装置具备2个纱夹持组件,用上述2个纱夹持组件夹持纱,并对上述纱施加捻,其特征在于,上述纱夹持组件分别具有多个纱夹持部件,并且上述多个纱夹持部件并列配置;而且,在各纱夹持部件的与纱接触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分割该与纱接触的表面的沟槽。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多对纱夹持部件并列配置,因此夹持长度(纱的被夹持部分的长度)长,即使大的推压力作用于纱夹持部件上,作用于纱上的实际接触压力(有效接触压力)也降低,因此即使有效接触压力低也能将大的推压力作用于纱夹持部件上,能够使纱夹持部件稳定,能够加工细纱。此外,由于如果夹持长度变长,则能够给纱施加大的加捻扭矩,所以也能够加工粗纱。即,能够加工从细纱到粗纱的宽范围内的纱。另外,分割的沟槽并不局限于1条,也可以是2条以上。
而且,由于各对的两个纱夹持部件的表面分别被沟槽分割,因此1根纱被夹持的次数进一步增加。这样一来,通过多次夹持纱能够给构成复丝的所有的长丝均匀地施加捻,能够使所有的长丝的加捻角均匀,能够使捻的传播稳定。即,由于每单位长度的复丝中各长丝的长度的偏差小,不容易产生长丝断头,因此抑制了毛羽的产生。
第2方案的夹持式假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方案中,上述纱夹持组件分别具有1对带轮,上述纱夹持部件是卷挂在1对带轮上的环形带;被配置成上述环形带互相交叉,结构为在该交叉部分夹持纱;上述1对带轮上并列卷挂有多根上述环形带;而且,在各环形带的与纱接触的表面上形成有沿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沟槽,环形带的与纱接触的表面被上述沟槽分割。
这样一来,通过采用将环形带作为纱夹持部件的结构,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方案相同的效果。并且,由于1对带轮上卷挂有多个带,因此比带为1根时相比,还能够抑制带翻转,能够稳定地加工纱。
第3方案的夹持式假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方案中,上述1对带轮上并列卷挂有2根上述环形带。如果卷挂在1对带轮上的环形带的数量过多,则会产生驱动带轮时的耗电过度增加等问题。因此,1对带轮上卷挂的环形带的数量优选为抑制毛羽产生所需的最小限度的根数即2根左右。
第4方案的夹持式假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或第3方案中,在各带轮的外周面上沿轴心方向并列形成有多个向外侧突出的环形曲面部。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将2根环形带分别卷挂在2个环形曲面部上,2根带不容易在带轮的轴心方向偏移,纱的加工稳定。
第5方案的夹持式假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方案中,一个纱夹持组件的上述纱夹持部件是设置在能够旋转的圆盘的至少一个面上的环状部;另一个纱夹持组件的上述纱夹持部件是卷挂在1对带轮上并且与上述圆盘的上述一个面相对的、具有可挠性和弹性的环形带;多个上述环状部呈同心圆状地配置在上述圆盘的上述一个面上,并且上述1对带轮上并列卷挂有多根上述环形带;进而,各环状部的与纱接触的表面上沿其圆周方向形成有沟槽,并且各环形带的与纱接触的表面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沟槽。
这样一来,通过结构为使用设置在能够旋转的圆盘的至少一个面上的环状部和卷挂在1对带轮上的环形带作为纱夹持部件,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方案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拉伸假捻加工机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假捻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卷挂有带的状态下的驱动轮的剖视图。
图4是夹持式假捻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5是说明K值(T2/T1)与解捻点的关系的图。
图6是假捻装置、定捻导纱器与导纱辊的配置图。
图7是定捻导纱器的旋转盘的正视图。
图8是定捻导纱器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卷挂在定捻导纱器上的纱的状态的图。
图10是摩擦加捻式假捻装置的正视图。
图11是表示使用了夹持式假捻装置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以及使用了摩擦加捻式假捻装置的比较例3中的毛羽数相对K值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2是表示使用了夹持式假捻装置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2中的毛羽数相对K值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和比较例1~3中加捻张力T1与加工临界速度SS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变更形态的假捻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拉伸假捻加工机100的概略结构图。如图1所示,拉伸假捻加工机100具备保持喂纱卷装101的喂纱部1A、对从该喂纱部1A的喂纱卷装101上解舒的纱Y实施拉伸假捻加工的加工处理部1B、以及对加工处理过的纱Y进行卷绕来形成合适的卷装的卷绕部1C。
并且,拉伸假捻加工机100具有多个加工处理组件(纱锭),该加工处理组件(纱锭)具备上述喂纱部1A、加工处理部1B和卷绕部1C。这些多个纱锭沿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并列设置。并且,为了缩小设置空间,喂纱部1A和卷绕部1C上下重叠地配置2~4个纱锭。
各纱锭的喂纱部1A中设置有保持喂纱卷装101的梭芯201,各梭芯201安装在多个纱锭共用的筒子架202上。
各纱锭的加工处理部1B具有沿纱Y的走向依次配置的第1喂纱辊110、一级加热器102、冷却器103、假捻装置104、第2喂纱辊111、交织喷嘴105、二级加热器106和第3喂纱辊112等。
第1~第3喂纱辊110~112用于输送纱Y。并且,设定各自的送纱速度,使第2喂纱辊111的送纱速度比第1喂纱辊110的送纱速度快、第3喂纱辊112的送纱速度比第2喂纱辊111的送纱速度慢。因此,在第1喂纱辊110与第2喂纱辊111之间纱Y被拉伸,而在第2喂纱辊111与第3喂纱辊112之间纱Y松弛。
利用后述的夹持式假捻装置104(nip twister)对在第1喂纱辊110与第2喂纱辊111之间被拉伸的纱Y被实施捻。更具体为,纱Y在第1喂纱辊110与假捻装置104之间被加捻。拉伸并被实施捻后的纱Y由一级加热器102热定形后,由冷却器103(冷却板)冷却。加捻并被热定形后的纱Y经过假捻装置104后被解捻。利用来自交织喷嘴105的空气喷射,这样实施了拉伸假捻加工的纱Y部分地形成交织部,被赋予了与加捻纱同等程度的集束性。由交织喷嘴105赋予了集束性的纱Y由二级加热器106实施松式热处理,由卷绕部1C卷绕,从而形成卷装。
并且,在假捻装置104与第2喂纱辊111之间设置有用于抑制纱Y的捻向下游传播的定捻导纱器107、用于使纱Y对定捻导纱器107的包围角在规定的角度以上的导纱辊108。有关定捻导纱器107和导纱辊108后面详细叙述。
下面详细说明假捻装置104(夹持式假捻装置)。图2为假捻装置104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假捻装置104具有2个带组件20(20A、20B),这2个带组件20分别具有1对带轮10、11和卷挂在这该1对带轮10、11上的环形带12。
各带组件20的1对带轮10、11彼此具有相同的结构,但一个带轮10是经由驱动轴13由图中没有表示的电动机驱动旋转的驱动轮,另一个带轮11是经由带12绕图中没有表示的从动轴从动旋转的从动轮。图3为驱动轮10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该带轮10采用外嵌在驱动轴13的顶端、与驱动轴13一起旋转的结构。
如图2所示,2个带组件20A、20B使各自的带12互相交叉地配置。各带12主要为橡胶带,具有可挠性和弹性。并且,这2个带组件20A、20B中的一个带组件20A固定在图中没有表示的支持体上,另一个带组件20B以驱动轴13为支点摆动自由地支持在支持体上。而且,摆动侧的带组件20B的带12被气压推向固定侧的带组件20A的带12,对经过两带12之间的纱Y实施规定的接触压力,纱Y被夹持在两带12的交叉部分。在2个带组件20A、20B中,当带12分别被驱动轮10驱动时,对被夹持在带12的交叉部分的纱Y实施捻,并且将纱Y送往下游侧(图2的下方)(参照上述专利文献1、2)。
但是,这种夹持式假捻装置104尤其在对细的纱实施假捻加工等以比较小的接触压力进行假捻的情况下,纱Y的加捻角容易变得不稳定。例如,即便使将摆动侧的带组件20B的带12推向固定侧的带组件20A的带12的压力(气压)固定在规定的设定值,如果该设定值比较小,也不能忽视装置的误差或带12的振动、弯曲等因素对接触压力的影响,实际施加给纱Y的接触压力(有效接触压力)容易产生偏差。这样,如果有效接触压力不均匀,实施捻时位于内侧的长丝与位于外侧的长丝之间的互相移动——即层间移动(migration)变得不稳定。这样一来,在构成纱的多个长丝之间加捻角不同,在这些多个长丝之间每单位长度的纱中的长丝长度不均匀。因此,在从假捻装置104送出后作用张力时,容易产生长丝断头,其结果是,所产生的毛羽增多。并且,纱Y越细,夹持该纱Y的带12之间越容易接触,存在因其摩擦而缩短带12的寿命的问题。
因此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假捻装置104中,在各带组件20的1对带轮10、11上并列卷挂有2根环形带12。因此,如图2和图4所示,带组件20A的1根带12与带组件20B的2根带12接触,带组件20A的另1根带12也与带组件20B的2根带12接触。即,如图4所示,各带组件20的2根带12在全部4个斜线部分都互相接触。并且,在用带12夹持细纱的时候,各带组件20的带12在图4的所有斜线部分接触,但在夹持粗纱的时候,各带组件20的带12部分地接触。并且,如图3所示,在带轮10、11的外周面上沿长度方向(轴心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并列形成有2个向外侧突出的环形曲面15(隆起面)。并且,2根带12分别卷挂在这2个环形曲面15上,2根带12沿带轮10、11的长度方向不容易偏移。
这样一来,通过在1对带轮10、11上卷挂2根带12,将摆动侧的带12推向固定侧的带12的力均匀地分散到并列配置的2根带12上,因此能够降低有效接触压力。更具体地说,与1对带轮10、11上卷挂1根带12时相比,如图4所示交叉的带12的相对面积(图4的斜线部分)为4倍,如果带12的推压力相同的话,则面压变成1/4倍。另一方面,与1对带轮10、11上卷挂1根带12时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1对带轮10、11上卷挂2根带12,因此夹持长度(纱Y被夹持部分的长度)为2倍。即,作用于纱Y上的有效接触压力为1/2倍。因此,能够将推动带12的气压的设定值设定为能够忽略装置的误差等因素对有效接触压力的影响的某种程度上较大的值,并且可以对纱Y作用较小的接触压力。并且,通过减小有效接触压力,能够抑制两带12的接触产生的磨损,因此提高了带12的寿命。并且,如果在带轮10、11上卷挂2根带12,与卷挂1根带12时相比,还不容易产生带12翻转等。
而且,在各带12的表面形成有1条沿带长度方向延伸的沟槽12a,环形带12的与纱Y接触的表面被沟槽12a分割。
这样一来,由于卷挂在1对带轮10、11上的2根带12各自的表面被沟槽12a分割,因此纱Y经过假捻装置104时被分4次夹持。即,由于分4次给纱Y施加捻,因此长丝的层间移动(migration)稳定,每个长丝的加捻角一定。这样一来,每单位长度的纱中的长丝的长度偏差小,不容易产生长丝断头,因此抑制毛羽的产生。并且,由于如果加捻角一定则捻的传播稳定,因此加工临界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
并且,如图2、图3所示,沟槽12a形成在带1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并且,卷挂在带轮10、11上的2根带12靠近排列。
这里,卷挂在1对带轮10、11上的带12的根数并不局限于2根,在设计上允许的范围内,也可以卷挂3根以上的多根带12。并且,各带12上设置的沟槽12a的条数也可以在设计范围内适当改变。而且,虽然图3所示的沟槽12a为V字形沟,但也可以是U字形沟、方形沟等其他形状的沟。
并且,在1对带轮10、11上卷挂4根没有沟槽的带也完全能够实现上述那样的4次夹持纱Y。但是,若各带的宽度过窄,则带轮10、11对带的把持力变小,带的振动会变大。因此,如果增大各带的宽度并增加卷挂的数量,则驱动驱动轮10旋转时电动机的耗电就变得非常大。从这些观点出发,优选的方式是,考虑确保假捻装置104的可靠动作或运行成本,将1对带轮10、11上卷挂的带12的根数设定为合适的根数(例如2根左右),并且,为了增加夹持的次数,而在各带12上形成沟槽12a。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假捻装置104,不仅能够于以往相比扩大加工范围(能够加工的纱的粗细范围),而且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毛羽的产生。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100还附加了进一步抑制毛羽产生的结构。下面详细说明该结构。
如图5所示,当假设假捻装置104上游侧的纱的张力为加捻张力T1,假设假捻装置104下游侧的纱的张力为解捻张力T2时,一般将它们的比T2/T1称为K值,该K值为决定纱的物理性质或品质的重要因素。K值越大,解捻张力T2越大,长丝越容易产生断头,因此产生的毛羽多。因此,为了抑制产生毛羽,降低K值是有效;但当K值降低时,由假捻装置104加捻过的纱在下游侧不能充分解捻,存在产生未解捻而使纱的卷曲性降低或者纱的残余扭矩上升等问题,纱的品质会降低。因此,优选不降低K值地抑制毛羽的产生。
但是,如图1所示,由假捻装置104加捻过的纱在假捻装置104与把持纱并输送纱的第2喂纱辊111之间的区间中解捻。这里,如图5所示,纱Y开始开松的位置(解捻点)随K值(T2/T1)的变动而变动。即,解捻点随K值增大而靠近假捻装置104,另一方面,随K值减小而远离假捻装置104。但是,实际上在假捻装置104与第2喂纱辊111之间配置有各种导纱器或张力传感器等成为纱通道上的阻力的部件,这些阻力因素容易引起解捻点不稳定。并且,在该解捻点不稳定的状态下,长丝的长度或解捻张力容易产生偏差,因此毛羽增加。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100中,如图6所示在假捻装置104的下游侧设置定捻导纱器107,该定捻导纱器107随纱Y的行走而从动旋转,并且抑制从假捻装置104送出的纱Y的捻向下游传播。这里,在假捻装置104与定捻导纱器107之间没有导纱器等与纱接触的阻力体,由假捻装置104加捻过的纱Y直接卷挂在定捻导纱器107上。
如图7、图8所示,定捻导纱器107具备呈相对状态通过轴承32可旋转地支持在旋转轴31上的2片旋转盘30。在各旋转盘30的一个的侧面(与另一个旋转盘30相对的侧面)的外周部沿圆周方向等间隔的位置上,呈放射状地设置有多个翼片33。各翼片33的凸缘部的形状为从其顶端向根部缓缓倾斜的形状,而且在各翼片33的根部形成有向另一个旋转盘30突出的凸起部34。
2片旋转盘30在它们的翼片33相对的状态下用多个螺栓35连接。在这种状态下,如图9所示,2片旋转盘30的翼片33沿旋转盘30的圆周方向交错配置。并且,在纱Y卷挂在2片旋转盘30之间的状态下,该纱Y沿2片旋转盘30的多个翼片33的凸缘36,在侧面看呈蛇形移动。此时,纱Y与多数翼片33接触,因此其捻的传播被抑制,经过定捻导纱器107后的纱Y处于无捻状态。
这样,利用定捻导纱器107抑制由假捻装置104实施的纱Y的捻向下游侧传播。这样一来,在假捻装置104的下游侧,由于纱Y的解捻点固定在定捻导纱器107的位置而比较稳定,所以抑制毛羽的产生。
并且,为了更可靠地抑制纱Y的捻传播,需要像图6所示那样使纱卷挂到定捻导纱器107上的包围角大到某种程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假捻装置104的下游侧设置随纱Y的行走而从动旋转的导纱辊108,利用该导纱辊108使假捻装置104的下游侧的纱通道变化,确保纱Y卷挂在定捻导纱器107上的包围角θ在规定的角度(例如45°)以上。但是,在通过对假捻装置104下游侧的各种导纱器或第2喂纱辊111等的配置下工夫、从而能够使卷挂在定捻导纱器107上的包围角在规定的角度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要导纱辊108。
并且,定捻导纱器107并不局限于具有图7~图9所示的结构,只要能够伴随纱Y的行走从动旋转并且能够抑制纱Y的捻传播,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结构。并且,定捻导纱器107可以使用例如不锈钢制、陶瓷制的部件等,但并不限于这些材料。
如果采用以上说明过的假捻装置104,由于1对带轮10、11上卷挂2根带12,因此夹持长度长。通过这样增加夹持长度,能够降低实际作用在纱Y上的接触压力(有效接触压力),能够加工细纱。并且,通过增加夹持长度,能够增大作用于纱的加捻扭矩,能够进一步扩大粗纱的加工范围。
而且,由于各带12的表面被沿带长度方向延伸的沟槽12a分割,因此1根纱Y被分4次夹持,在多个地方分散地对纱Y施加捻,能够使各长丝的加捻角一定,使捻的传播稳定。
因此,尤其在对细纱或长丝数量多的纱实施假捻加工或者在K值高的区域实施假捻加工等容易产生毛羽的情况下,使用本发明其效果特别明显。并且,由于在从交织喷嘴105(参照图1)喷射空气来对纱赋予集束性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毛羽,因此尤其适用于这样的情况。
并且,在对比较粗纱实施假捻加工的情况下,能够与现有的夹持式假捻装置一样,一边对纱作用大的接触压力一边夹持纱,能够可靠地实施捻。即,本发明不会损害摩擦加捻式的优点。
下面与比较例一起说明本发明的更具体的实施例。
首先,在以下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3中,使用了120dtex、长丝数量为216根的比较细的复丝。用表1所示规格的假捻装置分别对这样的纱实施假捻加工,并测量了在用交织喷嘴对纱赋予集束性后的、纱中生成的毛羽的数量。此外,对假捻加工的加工临界速度也进行了研究。
[表1]
  假捻装置   带根数   带宽度(mm)   带有无沟槽
 实施例1   夹持   2   8.5   有(中央0.5mm)
 比较例1   夹持   1   8   无
 比较例2   夹持   1   12   无
 比较例3   摩擦   -   -   -
实施例1是本发明的夹持式假捻装置的假捻加工的例,比较例1~3为对实施例1变更了表1所示的各种条件的假捻加工例。并且,在表1中,假捻装置为“夹持”表示上述那样的夹持式假捻装置,而“摩擦”表示摩擦加捻式假捻装置。
下面简单说明摩擦加捻式假捻装置的结构。如图10所示,该假捻装置304具有3个锭子300,该3个锭子300分别具有多个圆盘状的摩擦圆盘301。并且,3个锭子300被配置成其摩擦圆盘301周面的与纱接触的位置为螺旋状(蛇状),在与3个锭子300一起旋转的多个摩擦圆盘301之间,纱Y一边与它们的周面接触一边通过,期间对纱Y实施捻。此外,将位于最下游侧的圆盘310称为导纱圆盘,由该导纱圆盘310决定从假捻装置304送出的纱Y的位置。
回到表1,在夹持式假捻装置中,带根数表示并列卷挂在1对带轮上的带根数,带宽度表示1根带的宽度,带有无沟槽表示带的表面是否形成有沟槽(参照图2、图3)。并且,在使用夹持式假捻装置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2中,将一个带推向另一个带的空气的设定压力为0.1MPa(1.1kg/cm2)。
首先,关于使用了夹持式假捻装置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以及使用了摩擦加捻式假捻装置的比较例3,图11中表示出将毛羽数(2000m长的纱中包含的毛羽的数量)相对K值(解捻张力T2/加捻张力T1)的关系图表化后的曲线图。并且,尤其是关于使用了夹持式假捻装置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2,图12中表示出同样地将毛羽数相对K值的关系图标化后的曲线图。
从图11、图12可知,在将2根具有沟槽的带并列卷挂到1对带轮上、从而4次夹持纱的实施例1中,与带根数为1根的比较例1、2相比,能够抑制毛羽的产生。而且,在实施例1中,能够与使用了摩擦加捻式假捻装置的情况(比较例3)同等程度地抑制毛羽。
接着,关于使用了夹持式假捻装置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2以及使用了摩擦加捻式假捻装置的比较例3,图13中表示出将加捻张力T1与加工临界速度SS的关系图表化后的曲线图。从图13可知,即使对于细的长丝,在实施例1中,与同样是夹持式的比较例1或比较例2相比,由于加捻角稳定,因此能够将加工临界速度SS提高到约50~100m/min,而且能够提高到与摩擦加捻式的比较例4相同的程度。
并且,在实施例4和比较例4中,对12纱锭测量了纱的强度和伸长率,且算出了其标准偏差,来检查其不均匀程度。表3中表示结果。
实施例4除了使用83dtex、长丝数量为144根的复丝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并且,比较例4除了使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纱之外,与比较例1相同。
[表3]
Figure G200710089867920070416D000141
从表3可知,在实施例4中,与比较例4相比,纱的强度和伸长率的偏差变小。
而且还可以验证出,在实施例1的假捻装置中能够加工20d~600d的宽范围的纱。例如,即使用12纱锭的假捻装置对20d、长丝数量为24根的复丝加工18小时,也没有产生纱线断头,并且也没有发生张力异常。
接着,同样地研究了使用实施例1的夹持式假捻装置并且还在该夹持式假捻装置的下游侧设置了图6所示的定捻导纱器时的情况。
具体而言,在使用83dtex、长丝数量为144根的复丝并设置了定捻导纱器的情况(实施例2)和没设置定捻导纱器的情况(实施例3)下,测量毛羽数。并且,在实施例2中,除了定捻导纱器外还设置了导纱辊(参照图6),卷挂到定捻导纱器上的包围角为90度。关于这些实施例2、3,表2中表示测量毛羽数的结果。
[表2]
  定捻导纱器   K值   毛羽数(n/2000m)
  实施例2   有   0.53   90
  实施例3   无   0.56   389
如表2所示,在K值大致相同的状态下,在设置了定捻导纱器的实施例2中,与没有定捻导纱器的实施例3相比,毛羽数大幅度地减少,通过用定捻导纱器抑制捻的传播,能够抑制毛羽的产生。
另外,通过实验,即使使卷挂到定捻导纱器上的包围角为60度,也可以获得与实施例2相同的效果。并且,即使没有导纱辊、并且使包围角为45度时,也能获得与实施例2相似的效果。
以上,说明了将本发明适用于图2所示的由配置成交叉状的带夹持纱的夹持式假捻装置中的情况,但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具有其他结构的夹持式假捻装置。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夹持纱的1对纱夹持部件都为环形带,但其中之一也可以是设置在能够旋转的圆盘的一个面上的环形部件(图14的实施例)。
图14所示的夹持式假捻装置204的结构为,同时对2根纱Y分别施加S捻和Z捻。即,假捻装置204具备通过旋转轴40旋转自由地支持着的圆盘41和2个夹着该圆盘41相对配置的带组件42。圆盘41两面的凸缘部分别设置有环状部46,该环状部46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橡胶等)构成。并且,各带组件42的结构为。具有1对带轮43、44以及卷挂在1对带轮43、44上的具有弹性和可挠性的带45,通过由电动机等驱动部件驱动带轮43、44旋转,使带45沿带轮43、44的外周行走。带45被气压压向圆盘41。
并且,若在2根纱Y分别被夹在圆盘41与2个带组件42的带45之间的状态下,向箭头所示方向驱动带45,则2根纱Y分别被夹持在圆盘41的两面的环状部46与环状部45之间,被实施方向相反的捻。即,在对圆盘41的一侧的纱Y施加S捻的同时,对圆盘41的另一侧的纱Y施加Z捻。
这里,在圆盘41上2个环状部46配置成同心圆状,并且在各带组件42的1对带轮43、44上并列卷挂2根带45。2个环状部46与2根带45的接触状态与图4相同。因此,与图2的夹持式假捻装置一样,有效接触压力与带推压力相比变小、并且夹持长度变长,能够在从细纱到粗纱的宽阔范围内加工纱。
而且,在各环状部46的与纱接触的表面上沿其圆周方向形成有沟槽46a,并且在各带45的与纱接触的表面上形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沟槽45a,环状部46和带45的表面分别被沟槽46a、45a分割。因此,1根纱Y被夹持的次数进一步增加,能够对构成复丝的所有长丝均匀地实施捻,抑制毛羽的产生。
如果采用本实施例,能够进行S、Z非加捻法弹力纱加工。由于是用圆盘的左右加工的双股纱,因此能够加工更粗纱。

Claims (5)

1.一种夹持式假捻装置,具备2个纱夹持组件,用上述2个纱夹持组件夹持纱,并对上述纱施加捻,其特征在于,上述纱夹持组件分别具有多个纱夹持部件,并且上述多个纱夹持部件并列配置;而且,在各纱夹持部件的与纱接触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分割该与纱接触的表面的沟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式假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夹持组件分别具有1对带轮,上述纱夹持部件是卷挂在1对带轮上的环形带;
被配置成上述环形带互相交叉,结构为在该交叉部分夹持纱;上述1对带轮上并列卷挂有多根上述环形带;
而且,在各环形带的与纱接触的表面上形成有沿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沟槽,环形带的与纱接触的表面被上述沟槽分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式假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1对带轮上并列卷挂有2根上述环形带。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夹持式假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带轮的外周面上沿轴心方向并列形成有多个向外侧突出的环形曲面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式假捻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纱夹持组件的上述纱夹持部件是设置在能够旋转的圆盘的至少一个面上的环状部;
另一个纱夹持组件的上述纱夹持部件是卷挂在1对带轮上并且与上述圆盘的上述一个面相对的、具有可挠性和弹性的环形带;
多个上述环状部呈同心圆状地配置在上述圆盘的上述一个面上,并且上述1对带轮上并列卷挂有多根上述环形带;
进而,各环状部的与纱接触的表面上沿其圆周方向形成有沟槽,并且各环形带的与纱接触的表面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沟槽。
CN2007100898679A 2006-04-05 2007-04-05 夹持式假捻装置 Active CN1010505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04659 2006-04-05
JP104659/2006 2006-04-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0567A CN101050567A (zh) 2007-10-10
CN101050567B true CN101050567B (zh) 2011-01-19

Family

ID=38782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98679A Active CN101050567B (zh) 2006-04-05 2007-04-05 夹持式假捻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50567B (zh)
TW (1) TWI4251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65354A (ja) * 2008-09-12 2010-03-25 Murata Machinery Ltd ベルト式仮撚装置
DE102013108094A1 (de) * 2013-07-29 2015-01-29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maschine und Falschdralleinrichtung
CN103757760A (zh) * 2014-01-20 2014-04-30 王成铸 一种皮带交叉式的假捻器
CN105369413B (zh) * 2015-12-01 2017-09-08 绍兴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加弹机的主机系统
CN107287760B (zh) * 2016-04-02 2022-09-06 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编织机锭子定捻装置
JP6756574B2 (ja) * 2016-10-19 2020-09-16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ベルト式仮撚装置
JP6914664B2 (ja) * 2017-02-08 2021-08-04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仮撚加工機
JP6822708B1 (ja) * 2020-03-25 2021-01-27 株式会社Itoi生活文化研究所 複合紙糸及び該製造装置並びに該製造方法
CN112376139B (zh) * 2020-11-12 2022-11-15 山东铭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捻线方法及配套设备
CN113235192B (zh) * 2021-04-28 2022-12-20 东华大学 一种火草纤维收集装置
CN114836856B (zh) * 2022-05-12 2023-10-24 湖南科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锭纺纱系统
CN115434053B (zh) * 2022-08-24 2024-04-19 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纱线蓬松度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00349Y (zh) * 2004-04-12 2005-05-18 武汉科技学院 一种改善纱条均匀度的固定式假捻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3220A (en) * 1979-10-02 1981-05-12 Teijin Ltd Friction false twister
JPH01173170U (zh) * 1988-05-26 1989-12-08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00349Y (zh) * 2004-04-12 2005-05-18 武汉科技学院 一种改善纱条均匀度的固定式假捻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286618A 2003.10.10
JP特开平11-222737A 1999.08.17
JP特开平6-228836A 1994.08.16
JP特开平7-42036A 1995.02.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38924A (en) 2007-10-16
TWI425127B (zh) 2014-02-01
CN101050567A (zh) 2007-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0567B (zh) 夹持式假捻装置
US3156084A (en) False twist device
US4123893A (en) Self twist yarn strand and method
EP0883702A1 (en) Reducing end breaks in the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
CN1006471B (zh) 一种用于纤维纺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39453B (zh) 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的装置
CN101050572A (zh) 假捻加工机
EP3360991B1 (en) Draw texturing machine
CN102656302B (zh) 具有假捻装置的环锭纺纱机
CN101082142A (zh) 一种假捻变形机的复合双锭组假捻装置
JP2007297764A (ja) ニップ式仮撚装置
CN203579919U (zh) 一种多线切割机传动机构
US3345811A (en) Apparatus for false twisting yarn
CN109610052B (zh) 一种超大牵伸纺纱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装置
CN204873214U (zh) 加弹机导丝器的改进结构
US4910953A (en)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a false twist by friction to at least one moving yarn
CN1856602A (zh) 假捻装置
CN100497778C (zh) 复式前皮辊辊子支架及其捻线方法
CN1097104C (zh) 假捻发生器
CN102007237B (zh) 假捻机组
EP3892763B1 (en) Draw texturing machine
CN214830902U (zh) 一种高弹丝卷曲加弹机
US4519203A (en) Yarn twi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U1341272A1 (ru) Выт жной прибор текстильной машины
CN110644085B (zh) 一种带有断头断点控制的单锭双轮带组合结构假捻集聚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