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6602A - 假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假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6602A
CN1856602A CN 200480027191 CN200480027191A CN1856602A CN 1856602 A CN1856602 A CN 1856602A CN 200480027191 CN200480027191 CN 200480027191 CN 200480027191 A CN200480027191 A CN 200480027191A CN 1856602 A CN1856602 A CN 1856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al disk
dish
false
periphery
twi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2719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布劳洛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aurer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urer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aurer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856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66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4Devices for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8Rollers or other friction causing elements
    • D02G1/082Rollers or other friction causing elements with the periphery of at least one disc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4Devices for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6Spi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合成丝线进行假捻的假捻装置,具有多个可旋转地支承在一支承座上的轴。这些轴彼此间隔一个轴距(A)布置成一个三角形,具有多个彼此错开地固定在所述轴上的摩擦盘,所述摩擦盘具有一个如此大小的盘直径,使得摩擦盘在所述三角形的中心处重叠并以其圆周面形成一个迂回曲折的纺丝流程。为在高生产速度的情况下,降低丝线张力,提高加捻效果,按本发明,所述摩擦盘的重叠是通过一个在盘直径和轴距之间构成的>1.45的比例数来确定的,其中所述摩擦盘具有一个在9.5mm到11.5mm的范围内的盘宽。

Description

假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对合成丝线进行假捻的假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造卷曲的纺织丝线时,已知通过摩擦对丝线施加假捻,它在卷曲变形区域内通过热处理定形在丝线长丝中。为了形成假捻,特别是这样的假捻装置证明是很成功的,在这种假捻装置中丝线沿着旋转的、交叠的摩擦盘的圆周面引导。这种类型的假捻装置例如由EP 0 943 022 B1中已知。
在已知的假捻装置中,摩擦盘设置在可旋转地固定支承在一支承座上的三根轴上。这些轴彼此间隔一个轴距布置成一个三角形,摩擦盘在三角形的中心处重叠。这些轴通过一个传动装置这样驱动,使得摩擦盘以基本恒定的圆周速度旋转。为了产生假捻,丝线在中心处在摩擦盘的圆周面上引导,从而形成一个迂回曲折的纺丝流程。此时丝线以倾斜的流程在摩擦盘的圆周面上引导。在丝线和摩擦盘的圆周面之间起作用的摩擦机构导致在丝线上产生一个用于输送丝线的拉力和一个对丝线进行加捻的横向力。用于输送丝线的拉力和对丝线进行加捻的横向力之间的比例主要与盘的几何形状和各盘的重叠程度有关。一般规则是,输送效果增强时能使丝线更受保护地变形。然而,输送效果的增强是以减小加捻为代价的。因此希望,由假捻装置产生的输送效果与加捻彼此处于恰当的比例。
然而随着发展趋势可以发现,输送效果的增强只能以减小加捻为代价方可实现。因此由WO 99/51804已知的假捻装置建议,以预先设定的倾斜角或抱合角沿着摩擦盘的圆周面引导丝线。比现有技术更平坦的抱合角对于提高生产速度尤其有利。通过所建议的更平坦的抱合角,丝线和摩擦盘的圆周面之间的接触长度增加了,因而此摩擦情况就会导致拉力的增加,然而非常不利的是,用于产生加捻的分力减小了。此缺陷还会通过以下加剧,即在与摩擦盘的盘宽成比例的情况下,在6.5到8mm的范围内选用尽可能大的轮廓半径,这必然会导致小的抱合角。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构造一种用于对同类型的合成丝线进行假捻的假捻装置,使得即使在高的生产速度下在最大的加捻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一种保护性的丝线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同类型的假捻装置提供摩擦盘的一种盘几何形状,借其可以在与丝线类型无关的情况下在丝线的输送和加捻之间达到最佳效果。
依照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假捻装置和具有权利要求8特征的摩擦盘得以实现。
本发明的有利构造是通过各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和特征组合确定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它是基于,摩擦盘具有一个尽可能大的盘直径。单方面来看,随着摩擦盘直径的加大首先降低了摩擦盘圆周速度,从而减小加捻。然而从另一方面看,随着盘直径的加大,在摩擦盘的圆周面上的纺丝流程发生改变,使得输送效果加大。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是,尽管增大了盘直径,但是当保持了一定的盘宽和最小的摩擦盘重叠时,加捻的损失将得到弥补,因此即使在高的生产速度下也能在保护丝线的情况下在丝线上进行最大的加捻。摩擦盘的重叠是通过盘直径与轴之间的轴距之间的比例数来确定的,所述比例数超过1.45。此时,摩擦盘的宽度在9.5mm到11.5mm的范围内。由盘直径和轴距构成的比例数在上限上被事先设定的各轴间的轴距所限制。此外还指出,具有9.5mm以下宽度的摩擦盘会导致不期望的加捻减小。与此相反,盘宽超过11.5mm的摩擦盘可以产生足够大的加捻,但缺陷是输送效果小。
在通常的轴距情况下,所述优点可以通过本发明的摩擦盘实现,其中摩擦盘具有这样一个几何形状,即,具有一个在54mm到62mm范围内的盘直径、一个在9.5mm到11.5mm范围内的盘宽以及一个在摩擦盘的圆周面上的轮廓半径,所述轮廓半径与盘宽构成的比例在1.6到2.0的范围内。
根据轴之间的轴距大小,对于最大为37.5mm的轴距来说,具有相同盘直径的摩擦盘在盘直径位于54mm到56.5mm的范围内时被证明尤其是有利的。对于最大为39.5mm的更大轴距来说,摩擦盘直径的优选范围是从56mm到62mm。
为把摩擦盘的圆周面上的抱合角调到尽可能大,此外建议在摩擦盘的圆周面上设置一个轮廓半径,其与盘宽构成的比例在1.6到2.0范围内。
此处轮廓半径优选在摩擦盘的圆周面上对称设置,因而在摩擦盘的圆周面上的喂丝和出丝就可以保持一致。
此外还发现,在轴上总共设置七个彼此重叠的摩擦盘时就可以达到最高的效率。增加摩擦盘的数量不能提高其工作效率。
摩擦盘可以由陶瓷、弹性体或塑料构成。不管选用哪种材料,尤其对于所有软材料,都有助于延长其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假捻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其中:
图1本发明的假捻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根据图1的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3根据图1的实施例的一摩擦盘的示意横截面视图;
图4图3的示意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示意示出了本发明的假捻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假捻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假捻装置的俯视图。下面的说明适用于这两幅附图,除非明显引用了其中一个附图。
假捻装置具有一个支承座1。多个轴2.1、2.2和2.3伸出式地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座1上。轴2.1、2.2和2.3在其支承端部与一个在此未示出的驱动装置联结。这种类型的驱动装置例如由EP 0 7444 80 A1中已知。在这个方面,所引用的文献的内容都被作为参考。
轴2.1、2.2和2.3布置成一个三角形。在轴2.1、2.2和2.3上设置多个彼此错开的摩擦盘4.1至4.7。具体说来,轴2.1在丝线行进方向上彼此隔开地具有一个输入盘3和两个摩擦盘4.3和4.6。第二轴2.2具有一个直接设置在输入盘3下面的第一摩擦盘4.1及另外的与之隔开的摩擦盘4.4和4.7。第三轴2.3在丝线行进方向上具有一个位于摩擦盘4.1和4.3之间的第一摩擦盘4.2。与摩擦盘4.2隔开的是另一摩擦盘4.5,其位于摩擦盘4.4和4.6之间。轴2.3在端部支承一个输出盘5。
如图2所示,各轴2.1、2.2和2.3分别以一个相同的轴距A布置成三角形。摩擦盘(在图2中没有示出输入盘3)具有这样大小的盘直径D,使得摩擦盘4.1至4.7在由轴2.1至2.3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处重叠。此处摩擦盘4.1至4.7的重叠是通过盘半径D对轴距A的比例确定的,如下:
D/A>1.45
盘3、4.1至4.7和5都与轴2.1、2.2和2.3抗扭地连接在一起,所以输入盘3、摩擦盘4.1至4.7和输出盘5都通过轴2.1、2.2和2.3的驱动同方向地旋转。
如图1所示,在输入侧设置有一输入导丝器7,在输出侧设置有一输出导丝器8,以便将丝线6导入大致在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区域内的重叠区域内。丝线6以一种迂回曲折的螺旋线形状的纺丝流程沿着输入盘3、摩擦盘4.1至4.7和输出盘5的圆周面引导。通过在丝线6和摩擦盘4.1和4.7的圆周面之间起作用的摩擦机构,在丝线6上形成一种假捻,假捻逆着丝线行进方向在丝线6上回传。在输出侧假捻开松,丝线无加捻地通过输出导丝器8离开此装置。
输入盘3具有一个抛光的圆周面,使得丝线可以无重大影响地在此圆周面滑行。与摩擦盘4.1至4.7相比,输入盘3可以具有一个较小的盘直径。因此输入盘3只承担对丝线的引导。
各重叠的盘组成的盘叠在出口侧由输出盘5限定。输出盘5优选设有一个边缘相对尖锐的圆周面,因而在丝线经过它之后还能获得一定的延展。因此可以有利地减少丝线上的残捻。
关于由摩擦盘4.1至4.7对丝线6产生的影响的进一步说明将在下面借助一摩擦盘的实施例详细阐述。
在图3和4中示出了一个在图1中实施例中应用的摩擦盘。图3示出了摩擦盘的一个横截面视图,图4示出了一带有绕过的丝线的侧视图。
摩擦盘几何形状可以从图3中示出的图示得知。摩擦盘具有一个盘直径D。此盘直径D的选择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轴之间的轴距有关。对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轴距范围最大39.5mm来说,摩擦盘的盘直径D处于54mm到62mm的范围内。此时摩擦盘的盘宽B在9.5到11.5mm的范围内。摩擦盘的圆周面9上的轮廓半径R,其优选对称构成,与盘宽B构成以下比例:
B/R=1.6~2.0     或    1.6≤B/R≤2.0
所以当丝线在摩擦盘上绕过时可以实现丝线的缠绕,这充分利用了可用的圆周面9。
此处摩擦盘的盘体10可以由一种陶瓷、优选为一种聚氨脂塑料或优选为一种氢化丁腈橡胶(HNBR)弹性体构成。
图4示意示出了一种情形,其中摩擦盘旋转并且一根丝线6与圆周面9相接触。通过在摩擦盘的圆周面9与丝线6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多个摩擦机构,其主要是通过艾特万法则和欧拉绳摩擦来定义的。然而此处重要的是,在丝线上通过摩擦盘的转动产生了一个拉力FF和一个横向力FD。在丝线6行进方向上起作用的拉力FF是所谓的输送分力。垂直于丝线行进方向起作用的横向力FD主要负责对丝线进行加捻。除了摩擦盘几何形状对输送分力的影响外,摩擦盘的转速也会对拉力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输送分力是随着摩擦盘转速的提高而提高的。在实际情况中通常的是,对于PES丝线而言,假捻装置的输出侧的丝线张力与输入侧的丝线张力之比选择成小于1。考虑到这一比例,对于制造卷曲丝线重要的是,在用假捻装置的卷曲变形工序中,产生的拉力FF和横向力FD应在事先规定的大小范围之内。
通过本发明的盘几何形状,可以在相同或更好的加捻情况下获得更好的输送效果,继而进一步减少丝线张力。这一优点不仅可以体现在较高的超过1000m/min的生产速度上,也可以体现在较低的生产速度上。本发明假捻装置的摩擦盘的转速水平是低于市面通常的摩擦盘的转速的。特别是由聚氨脂或弹性体制成的软性盘体应用于本发明的摩擦盘时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图1和2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假捻装置的实施例中,盘的数量和在轴上的设置都是示例性的。所以可以重叠地设置多于七个或少于七个摩擦盘,以处理丝线。同样本发明也不限于所述的盘体材料,所以假捻装置的盘也可以由金属制成。输入盘或输出盘的选择、设置和构成也同样是示例性的。
              附图标记清单
1                支承座
2.1、2.2、2.3    轴
3                输入盘
4.1...4.7        摩擦盘
5                输出盘
6                丝线
7                输入导丝器
8                输出导丝器
9                圆周面
10               盘体
A                轴距
B                盘宽
D                盘直径
FD              横向力
FF              拉力
R                轮廓半径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对合成丝线(6)进行假捻的假捻装置,具有多个可旋转地支承在一个支承座(1)上的轴(2.1、2.2、2.3),它们彼此间隔一个轴距(A)布置成一个三角形;具有多个彼此错开地固定在所述轴(2.1、2.2、2.3)上的摩擦盘(4.1...4.7),并且所述摩擦盘具有一个如此大小的盘直径(D),使得摩擦盘(4.1...4.7)在所述三角形的中心处重叠并以其圆周面(9)形成一个迂回曲折的纺丝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盘(4.1...4.7)的重叠是通过一个在盘直径(D)和轴距(A)之间构成的大于1.45的比例数(D/A)来确定的,其中所述摩擦盘(4.1...4.7)具有一个在9.5mm至11.5mm的范围内的盘宽(B)。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盘(4.1...4.7)具有一个相同大小的盘直径(D),当所述轴(2.1、2.2、2.3)之间的轴距(A)最大为37.5mm时,所述盘直径在54mm到56.5mm的范围内。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轴(2.1、2.2、2.3)之间的轴距(A)最大为39.5mm时,所述摩擦盘(4.1...4.7)的盘直径(D)在56mm到62mm的范围内。
4.按权利要求1到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盘(4.1...4.7)在圆周面(9)上具有一个轮廓半径(R),它与盘宽(B)的比例B/R在1.6到2.0范围内。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摩擦盘(4.1...4.7)的圆周面(9)上的轮廓半径(R)相对于盘宽(B)对称构成。
6.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总共有七个摩擦盘(4.1...4.7)彼此重叠地固定在所述轴(2.1、2.2、2.3)上。
7.按权利要求1到6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盘(4.1...4.7)由一种陶瓷、一种塑料或一种弹性体构成。
8.一种应用于按权利要求1到7之一所述的假捻装置中的摩擦盘,其中盘几何形状的特征在于具有一个在54mm到62mm范围内的盘直径(D)、一个在9.5mm到11.5mm范围内的盘宽(B)以及一个在圆周面(9)上的轮廓半径(R),该轮廓半径与盘宽(B)的比例B/R在1.6到2.0范围内。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擦盘,其特征在于,在盘体(10)的圆周面(9)上的轮廓半径(R)相对于盘宽(B)对称构成。
10.按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摩擦盘,其特征在于,盘体(10)由一种陶瓷、一种塑料或一种弹性体构成。
CN 200480027191 2003-09-20 2004-09-17 假捻装置 Pending CN18566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343619.7 2003-09-20
DE2003143619 DE10343619A1 (de) 2003-09-20 2003-09-20 Falschdrall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6602A true CN1856602A (zh) 2006-11-01

Family

ID=34305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80027191 Pending CN1856602A (zh) 2003-09-20 2004-09-17 假捻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664406B1 (zh)
CN (1) CN1856602A (zh)
DE (2) DE10343619A1 (zh)
TW (1) TW200513556A (zh)
WO (1) WO200503105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5986A (zh) * 2013-06-25 2013-09-18 苏州锦凯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阶梯式摩擦盘假捻器
CN103649392A (zh) * 2012-02-27 2014-03-19 后藤义一 摩擦假捻盘
CN106192105A (zh) * 2015-06-01 2016-12-07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假捻加工机
CN111809282A (zh) * 2020-07-01 2020-10-23 杭州勤想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静电型花式纱线的假捻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4368B (zh) * 2014-03-14 2016-01-27 泉州天宇化纤织造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假捻器陶瓷工作盘的表面附着物清洗方法
DE102019112892A1 (de) * 2019-05-16 2020-11-19 Saur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Friktionsscheibe für eine Falschdrall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13881C3 (de) * 1972-03-22 1978-11-30 Barmag Barmer Maschinenfabrik Ag, 5630 Remscheid Friktions-Falschdrallvorrichtung
CH564619A5 (zh) * 1973-02-12 1975-07-31 Kugelfischer G Schaefer & Co
US3973383A (en) * 1974-12-26 1976-08-10 Monsanto Company Friction falsetwist device
JPS5361748A (en) * 1976-11-12 1978-06-02 Teijin Ltd Friction falseetwisting apparatus
DE19814921A1 (de) * 1998-04-03 1999-10-07 Temco Textilmaschkomponent Geometrische Anordnung für eine Texturiervorrichtung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9392A (zh) * 2012-02-27 2014-03-19 后藤义一 摩擦假捻盘
CN103649392B (zh) * 2012-02-27 2015-12-23 后藤义一 摩擦假捻盘
CN103305986A (zh) * 2013-06-25 2013-09-18 苏州锦凯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阶梯式摩擦盘假捻器
CN106192105A (zh) * 2015-06-01 2016-12-07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假捻加工机
CN111809282A (zh) * 2020-07-01 2020-10-23 杭州勤想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静电型花式纱线的假捻机
CN111809282B (zh) * 2020-07-01 2022-05-13 杭州勤想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静电型花式纱线的假捻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3556A (en) 2005-04-16
EP1664406A1 (de) 2006-06-07
WO2005031051A1 (de) 2005-04-07
DE10343619A1 (de) 2005-04-14
DE502004005523D1 (de) 2007-12-27
EP1664406B1 (de) 200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3927C (zh) 电梯系统
RU2007136050A (ru) Несущее и привод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плоскоременного типа с тяговыми носителями
CN1804170A (zh) 单股环锭纱线的加工方法与设备
CN86107922A (zh) 一种用于纤维纺的方法和装置
CN1212737A (zh) 在纺纱或加捻过程中减少纱线的断头
CN1827352A (zh) 用于制造波纹帘布层的装置和方法
CN1856602A (zh) 假捻装置
CN1202305C (zh) 加强金属索和含该索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CN1609294A (zh) 具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
CN1882728A (zh) 用于通过气流纺纱工艺制造粗纱的并条-头道粗纱联合机
CN101050572A (zh) 假捻加工机
CN101967706B (zh) 低扭矩纱线的生产方法及其装置
CN102839453A (zh) 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的装置
CN1625617A (zh) 用于纱线的连续并捻和定形的装置
CN1201037C (zh) 丝线捻线设备
CN202881516U (zh) 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装置
CN1912208A (zh) 应用无钢丝圈的纱线卷拈装置进行卷拈纱线的方法
CN103088477A (zh) 轮盘搓捻假捻纺纱的装置
CN111441114B (zh) 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方法和纺纱机以及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装置
CN1425814A (zh) 细纱机
JPH1121731A (ja) 仮撚装置
CN1451599A (zh) 尤其用于自由端纺纱机上的用于在筒子上聚集精纺纱的导纱装置
CN1854359A (zh) 倍捻机
CN1604973A (zh) 变形机
CN211079463U (zh) 一种假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