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7735A - 便携终端装置及其程序 - Google Patents

便携终端装置及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7735A
CN101047735A CNA2007100919868A CN200710091986A CN101047735A CN 101047735 A CN101047735 A CN 101047735A CN A2007100919868 A CNA2007100919868 A CN A2007100919868A CN 200710091986 A CN200710091986 A CN 200710091986A CN 101047735 A CN101047735 A CN 101047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device
mentioned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19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7735B (zh
Inventor
高柳晴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INNOVATIONS Co.,Ltd.(HONG KONG)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47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7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47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77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7/00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 G07F7/08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by coded identity card or credit card or othe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means
    • G07F7/0866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by coded identity card or credit card or othe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means by active credit-cards adapted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6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electronic wallets or electronic money safes
    • G06Q20/363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electronic wallets or electronic money safes with the personal data of a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Abstract

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100)中,中央控制部(12)通常设定为使非接触IC卡功能无效的锁定状态。在接近外部装置的ID已登记在登记列表中时,中央控制部(12)解除锁定,执行电子结算处理。之后,将非接触IC卡的功能设定为锁定状态以使其无效。另外,外部装置的ID未登记时,若由用户指示解除锁定,则解除锁定执行电子结算处理。此外,外部装置未登记时,将该外部装置的ID自动登记到登记列表中。

Description

便携终端装置及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终端装置及其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搭载了非接触IC卡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正在普及。在非接触IC卡功能中,能够在与外部装置(读/写)之间收发电子货币或个人认证等的信息,并且能够将便携式电话机代替钱包或身份证使用。
随之,为了不被第三者不正当使用的便携式电话机的防止对策变得很重要。作为防止对策之一,为了防止他人的不正当使用,有禁止非接触IC卡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动作的所谓被称为锁定功能的功能。(例如,参考日本特开2005-354550号公报)
便携式电话机上搭载的锁定功能,多数是通过用户操作预先设定为锁定状态(即使接近外部装置也不自动执行电子货币或个人认证等处理动作的状态),在使用非接触IC卡功能时,执行通过操作输入密码等的认证,来解除锁定。进行认证是为了防止第三者解除锁定。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解除锁定的操作中包含输入密码等的认证操作,所以使用非接触IC卡功能时,每次必须进行解除锁定功能的操作,这对于用户而言是非常烦琐的问题。在此,虽然解除锁定即可,但会导致被第三者不正当使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是便携终端装置,具备非接触IC卡功能,该非接触IC卡功能在接近外部装置时通过非接触通信,与该外部装置之间执行规定的处理动作,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单元,存储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
状态设定单元,设定为不能自动执行上述规定的处理动作的无效状态、或可自动执行上述规定的处理动作的有效状态中的某一个;
状态判断单元,接近外部装置时,判断由上述状态设定单元设定的规定的处理动作是无效状态还是有效状态;
取得单元,取得该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
可利用性判断单元,在由上述状态判断单元判断为规定的处理动作是无效状态的情况下,判断由上述取得单元取得的该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是否包含在上述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中;
控制单元,在由上述可利用性判断单元判断为包含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状态设定单元,以将上述规定的处理动作设定为有效状态;以及
执行单元,当由上述状态设定单元设定的规定的处理动作为有效状态时,在与该外部装置之间执行规定的处理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IC卡功能存储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登记列表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利用履历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登记条件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用于说明该第一实施方式的主例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由用户解除锁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结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该第一实施方式的ID登记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的利用履历的概念图。
图11是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的登记条件的概念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登记列表的概念图。
图13是用于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的主例程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个人识别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登记列表的概念图。
图16是表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删除条件的概念图。
图17是用于说明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删除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的利用履历的概念图。
图19是表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的删除条件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A-1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00(便携终端装置)结构的框图。图中,无线收发部1通过未图示的无线基站进行通话、数据通信等。声音信号处理部2获取来自话筒3的声音,变换为数字信号供给中央控制部12,另一方面将声音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从扬声器4输出。操作部5输入电话号码、各种数据、动作指示等。显示部6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显示地址簿或电话号码等信息以及各种设定画面等。
RTC7对用于取得日期、时刻的实际时间进行计时。若携带该便携电话的用户接近外部装置(读/写),则非接触通信用无线收发部8在与该外部装置之间通过非接触无线通信收发信息。ROM10存储上述规定的程序或各种参数等。RAM11存储各种数据。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非接触IC卡功能存储部11-1。
如图2所示,非接触IC卡功能存储部11-1(存储单元、利用履历存储单元)保存程序、个人识别信息、电子货币信息、登记列表、利用履历、登记条件、删除条件。程序进行有关与外部装置之间的通信及相互认证、电子货币的处理等。个人识别信息是用于认证该便携式电话机的所有者的识别信息(关于该个人识别信息,将在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电子货币信息是表示电子货币余额等的信息。
如图3所示,登记列表是接近时自动解除锁定(作为非接触IC卡而动作)的外部装置ID(识别信息)的列表。如图4所示,利用履历存储所利用的外部装置ID、合该外部装置之间执行的规定处理动作的执行状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利用了该外部装置的利用日期时间,作为执行状况。如图5所示,登记条件是将外部装置的ID登记到登记列表中的条件,在图示的例中,在“最近一周以内利用3次以上”的情况下登记。删除条件与上述登记条件相反,是从登记列表中删除外部装置ID的条件(关于该删除条件,将在后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
中央控制部12按照规定的程序控制各部。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近外部装置时,中央控制部12切换自动执行规定的处理动作(电子货币结算处理、个人认证处理等)的有效状态、或者不执行规定的处理动作的无效状态(锁定状态),判断接近的外部装置的ID是否登记在非接触IC卡功能存储部11-1的登记列表中,或者在上述有效状态的情况下,执行规定的处理动作,或者进行利用履历的更新、外部装置的ID的新登记、删除等。
在此,中央控制部12实现状态设定单元、状态判断单元、取得单元、可利用性判断单元、控制单元、执行单元、登记单元的功能。
A-2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
接着,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
如上述的现有技术,便携式电话机的非接触IC卡的功能根据用户的操作,成为有效状态(接近外部装置时自定执行电子货币或个人认证等处理动作的状态)或者无效状态(锁定状态、即使接近外部装置也不自动执行电子货币或个人认证等处理动作的状态)中的某一状态。
(1)主例程
图6是用于说明该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的主例程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判断是否因外部装置的接近而产生电动势(步骤S10)。其次,如果因接近外部装置而产生电动势,则读出从外部装置发送的外部装置的ID(步骤S12)。然后,判断非接触IC卡的功能是否处于无效的锁定状态(步骤S14)。
另外,在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判断上述外部装置的ID是否已登记在登记列表中(步骤S16)。此外,外部装置ID已登记在登记列表上的情况下,解除锁定(步骤S18),在与外部装置之间执行电子结算处理(步骤S20),在利用履历中,与该外部装置的ID对应地保存从RTC7得到的日期时间(步骤S22)。此外,关于电子结算处理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然后,将非接触IC卡功能设定为锁定以使其无效,并结束该处理(步骤S24)。
另一方面,在步骤S16中,外部装置ID没有被登记的情况下,由用户进行解除锁定处理(步骤S26)。在该解除锁定处理中,询问用户是否进行解除锁定,若由用户指示了解除锁定,则解除锁定。在此,若用户进行解除锁定操作,则与外部装置之间执行电子结算处理(步骤S28),在利用履历中与该外部装置的ID对应地保存从RTC7中取得的日期时间(步骤S30)。
接着,为了使所利用的外部装置的ID登记到登记列表中而进行的ID登记处理(步骤S32),为了使非接触IC卡功能无效而设定为锁定,并结束该处理(步骤S34)。
另外,在步骤S14中,不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原样地与外部装置之间执行电子结算处理(步骤S20),并在利用履历中与该外部装置的ID对应地保存从RTC取得的日期时间(步骤S22)。接着,判断上述外部装置的ID是否未登记在登记列表中(步骤S40),在未登记到登记列表中的情况下,进行将外部装置的ID登记到登记列表中的ID登记处理,并结束该处理(步骤S42)。
(2)基于用户的解除锁定处理
下面,说明上述的基于用户的解除锁定处理。在此,图7是用于说明基于用户的解除锁定处理的流程图。在基于用户的解除锁定处理中,首先,在显示部6显示锁定解除请求(步骤S50),判断是否有由用户解除锁定指示(步骤S52)。此外,如上述的现有技术,基于用户的解除锁定指示还包括通过操作输入密码等的认证。在有解除锁定指示的情况下,解除锁定以使非接触IC卡功能有效(步骤S54),并返回上述的主例程。
(3)电子结算处理
下面,说明上述的电子结算处理。在此,图8是用于说明电子结算处理的流程图。在电子结算处理中,首先,在便携式电话机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互相认证(步骤S60、S80)。接着,在便携式电话机中,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外部的电子结算请求(步骤S62),若从外部装置发送了电子结算请求(步骤S82),则发送电子货币信息(步骤S64)。在外部装置中,发送电子结算请求之后,判断是否接收到电子货币信息(步骤S84),如果从便携式电话机接收到上述电子货币信息,则进行电子结算(步骤S86)。
若结束基于电子货币的电子结算,则外部装置发送电子结算完成信息(步骤S88)。在便携式电话机中,发送电子货币信息之后,判断是否接收到电子结算完成信息(步骤S66),若从外部装置接收到上述电子结算完成信息,则重写更新余额等电子货币信息(步骤S68),并向外部装置发送完成重写的信息(步骤S70)。
在外部装置中,发送电子结算完成的信息之后,判断是否接收到重写完成的信息(步骤S90),若从便携式电话机接收到完成重写的信息,则发送通信结束信号(步骤S92),并结束该处理。在便携式电话机中,发送完成重写的信息之后,判断是否接收到通信结束信号(步骤S72),若从外部装置接收到上述通信结束信号,则返回上述的主例程。
(4)ID登记处理
下面,说明上述ID登记处理。在此,图9是用于说明ID登记处理的流程图。在ID登记处理中,首先,判断当前状态是否与登记条件一致(步骤S100)。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把“最近一周以内利用3次以上”作为登记条件,所以参考利用履历判断在最近一周以内是否利用3次以上当前的外部装置。然后,在与登记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在登记列表中登记外部装置的ID(步骤S106),在显示部6显示表示登记完成的信息(步骤S108),并返回到上述主例程。另一方面,在与登记条件不一致的情况下,在显示部6上显示是否在登记列表中登记外部装置的ID的确认(步骤S102),并检测是否有来自用户的登记指示(步骤S104)。若有来自用户的登记指示,则转移到将外部装置的ID登记到登记列表中的步骤S106。若没有来自用户的登记指示,则在登记列表中不登记外部装置的ID,而返回到上述的主例程。
B、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下面,说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此,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的利用履历的概念图。图11是表示登记条件的概念图。在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作为利用履历而存储所利用的外部装置的利用次数(累计),作为登记条件,如图11所示的“3次以上利用”那样,将每次利用时被更新的利用次数作为条件。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如登记条件所示,用户频繁利用时(最近一周以内利用3次以上),例如在通勤、通学等时利用的车站的检票口或商店(的收款台)等,仅通过接近外部装置就可自动解除锁定状态,所以不需要进行输入密码等特别的操作,就可以进行电子货币结算。
另外,没有登记外部装置的情况下,因为进行其外部装置的登记,所以此次之后,利用该外部装置时,仅通过接近其外部装置就可自动解除锁定状态,所以不需要进行输入密码等的特别的操作,也可以进行电子货币结算。
此外,通过将对未登记的外部装置进行登记的条件仅限定在外部装置的利用次数超过一定次数的情况或在一定期间内超过一定次数的情况,能够容易仅登记用户经常利用的外部装置。因此,能够防止在每次利用时对未登记的外部装置进行登记、导致对用户没有登记意图的外部装置都进行登记的情况。
C、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再有,由于便携式电话机的结构与图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代替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货币结算,而进行不产生电子货币交易的个人认证。具体地说,就是在出入规定的设施或公司、公司内的特定部门等时使用的个人认证。
在此,图12是表示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登记列表的概念图。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对外部装置的每个ID登记对该外部装置的访问条件。访问条件是可利用(或者禁止利用)外部装置的条件。在图所示的例中,对ID为“AAAAAA”的外部装置,设定为仅在平时(星期一~星期五)可访问(可利用),对ID为“BBBBBB”的外部装置,设定为仅在10:00~18:00之间可访问,对于ID为“CCCCCC”的外部装置,设定为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禁止访问(禁止利用)。
在此,第二实施方式中,非接触IC卡功能存储部11-1实现访问条件存储单元的功能,中央控制部12实现了访问条件判断单元的功能。
C-1.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
下面,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
(1)、主例程
图13是用于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的主例程的流程图。首先,判断通过接近外部装置是否产生电动势(步骤S110)。然后,若因接近外部装置而产生电动势,则读出从外部装置发送的外部装置的ID(步骤S112)。
接着,判断非接触IC卡的功能是否处于成为无效的锁定状态(步骤S114)。并且,在不是锁定状态的情况下,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将电子结算处理作为个人认证处理,在该状态下执行个人认证处理,利用履历存储、ID登记处理(步骤S116)。
另一方面,非接触IC卡的功能处于成为无效的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判断上述外部装置的ID是否已登记在登记列表中(步骤S118)。然后,在未登记在登记列表的情况下,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将电子结算处理作为个人认证处理,执行基于用户的解除锁定处理、个人认证处理、利用履历存储、ID登记处理、锁定设定(步骤S120)。
另一方面,在上述外部装置的ID已登记在登记列表中的情况下,参考图12所示的登记列表,判断上述外部装置是否与访问条件一致(步骤S122)。并且,在上述外部装置与访问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解除锁定(步骤S124),在与外部装置之间执行个人识别处理(步骤S126),在利用履历中,与该外部装置ID对应地保存从RTC取得的日期时间(步骤S128)。此外,关于个人识别处理,将在后面进行叙述。之后,将非接触IC卡的功能设定为锁定以使其无效,并结束该处理(步骤S130)。
此外,在上述外部装置与访问条件不一致的情况下,进行上述的基于用户的解除锁定处理(步骤S132)。并且,若用户进行解除锁定操作,则在与外部装置之间执行个人识别处理(步骤S134),并在利用履历中,与该外部装置的ID对应地保存从RTC取得的日期时间(步骤S136)。之后,将非接触IC卡的功能设定为锁定以使其无效,并结束该处理(步骤S138)。
(2)、个人识别处理
下面,说明上述的个人识别处理。在此,图14是用于说明个人识别处理的流程图。在个人识别处理中,首先,在便携式电话机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相互认证(步骤S140、S150)。然后,在便携式电话机中,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外部装置的个人识别发送信息请求(步骤S142),若从外部装置发送了个人识别信息请求(步骤S152),则发送个人识别信息(步骤S144)。在外部装置中,发送个人识别信息发送请求后,判断是否接收了个人识别信息(步骤S154),如果从便携式电话机接收到上述个人识别信息,就进行个人识别信息的对照(步骤S156)。
若结束个人识别信息对照,外部装置就发送通信结束信息(步骤S158),并结束该处理。在便携式电话机中,发送个人识别信息之后,判断是否接收到通信结束信号(步骤S146),若从外部装置接收到上述通信结束信号,就返回到上述主例程。
根据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接近外部装置时,根据访问条件解除锁定状态,所以能够防止在不是用户所想要的条件时由第三者的不正当使用。
D、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再有,便携式电话机的结构与图1同样,所以省略说明。在此,图15是表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登记列表的概念图。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作为登记列表,在每个外部装置的ID上登记最新的利用日期,作为在与其外部装置之间执行的规定的处理动作的执行状况。在图示的例子中,对于ID为“AAAAAA”、ID为“BBBBBB”的外部装置登记了2006/10/10,作为最新的利用日期。
另外,图16是表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删除条件的概念图。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将从登记列表中删除外部装置的ID的条件作为删除条件而登记。图示的例中,设定为“最近一个月以内没有利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与外部装置之间执行的规定的处理动作的执行状况与删除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从登记列表删除该外部装置的ID。由此,能够自动删除用户不怎么利用的外部装置的ID,也能够防止不正当使用。
D-1、第三实施方式的动作
下面,说明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动作。在此,仅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特征即删除处理。图17是用于说明该第三实施方式删除处理的流程图。在删除处理中,首先判断是否更新了当前日期(步骤S160),在当前日期被更新的情况下,参考登记列表判断是否有满足删除条件的ID(步骤S162)。然后,在没有满足删除条件的ID的情况下,不做任何动作,结束该处理。另一方面,有满足删除条件的ID的情况下,从登记列表删除其ID(外部装置的信息)(步骤S164),并结束该处理。
E、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下面,说明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此,图18是表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的利用履历的概念图。图19是表示删除条件的概念图。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利用履历存储所利用的外部装置的ID、和在与该外部装置之间执行的规定的处理动作的执行状况。此外,存储利用该外部装置的利用日期时间,作为执行状况。如图19所示,删除条件是“最近48小时以内没有利用2次以上”。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在与外部装置之间执行的规定的处理动作的执行状况与删除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从登记列表删除该外部装置的ID。由此,能够通过时间单位自动删除用户不怎么利用的外部装置的ID,也能够防止不正当使用。
在此,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中央控制部12实现删除单元的功能。
根据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从预先登记的外部装置的对象中删除一定期间未使用的外部装置,所以能够防止将用户不怎么利用的外部装置始终设为登记对象、由第三者不正当使用。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以接近外部装置和便携式电话机而产生电动势为契机取得了外部装置的ID,但是也可以事先取得外部装置的ID。例如,在通过近距离无线将店内设置的寄存器等外部装置的ID发送到店内的情况下,携带便携式电话机的用户进入店内时,也可以通过近距离无线接收被发送的外部装置的ID。
此外,也可以通过用户操作进行非接触通信前的锁定状态的设定,或者也可以预先设定锁定状态作为便携式电话机的初期设定。
此外,虽然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终端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在移动通信终端的存储器(例如,ROM等)中,它的处理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但是也应该在制造业或销售业等领域保护其程序。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专利的程序的保护方法可由保存有上述计算机产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现。

Claims (6)

1、一种便携终端装置,具备非接触IC卡功能,该非接触IC卡功能是指在接近外部装置时通过非接触通信,与该外部装置之间执行规定的处理动作,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单元,存储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
状态设定单元,设定为不能自动执行上述规定的处理动作的无效状态、或可自动执行上述规定的处理动作的有效状态中的某一个;
状态判断单元,接近外部装置时,判断由上述状态设定单元设定的规定的处理动作是无效状态还是有效状态;
取得单元,取得该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
可利用性判断单元,在由上述状态判断单元判断为规定的处理动作是无效状态的情况下,判断由上述取得单元取得的该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是否包含在上述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中;
控制单元,在由上述可利用性判断单元判断为包含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状态设定单元,以将上述规定的处理动作设定为有效状态;以及
执行单元,当由上述状态设定单元设定的规定的处理动作为有效状态时,在与该外部装置之间执行规定的处理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登记单元,在由上述可利用性判断单元判断为由上述取得单元取得的该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不包含在上述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中时,将该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登记在上述存储单元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利用履历存储单元,当由上述执行单元在与该外部装置之间执行了规定的处理动作时,将由上述取得单元取得的该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与规定的处理动作的执行状况对应地存储;
若与该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对应地存储在上述利用履历存储单元中的执行状况满足规定的登记条件,则上述登记单元将该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登记在上述存储单元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访问条件存储单元,存储对上述外部装置的访问条件;以及
访问条件判断单元,接近外部装置时,判断是否满足存储在上述访问条件存储单元中的访问条件;
在由上述可利用性判断单元判断为由上述取得单元取得的该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包含在上述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中,并且由上述访问条件判断单元判断为满足访问条件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单元控制上述状态设定单元,以将上述规定的处理动作设定为有效状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删除单元,若在与外部装置之间执行的规定的处理动作的执行状况满足规定的删除条件,则从上述存储单元删除该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
6、一种便携终端装置的程序,该便携终端装置具备非接触IC卡功能,该非接触IC卡功能在接近外部装置时,通过非接触通信与该外部装置之间执行规定的处理动作,其特征在于,该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
存储处理,存储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
状态设定处理,设定为不能自动执行上述规定的处理动作的无效状态、或可自动执行上述规定的处理动作的有效状态中的某一个;
状态判断处理,接近外部装置时,判断由上述状态设定处理设定的规定的处理动作是无效状态还是有效状态;
取得处理,取得该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
可利用性判断处理,在由上述状态判断处理判断为规定的处理动作是无效状态的情况下,判断由上述取得处理取得的该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是否包含在通过上述存储处理所存储的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中;
控制处理,在由上述可利用性判断处理判断为包含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状态设定处理,以将上述规定的处理动作设定为有效状态;以及
执行处理,当由上述状态设定处理设定的规定的处理动作为有效状态时,在与该外部装置之间执行规定的处理动作。
CN2007100919868A 2006-03-31 2007-03-30 便携终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77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6485/2006 2006-03-31
JP2006096485A JP4232985B2 (ja) 2006-03-31 2006-03-31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7735A true CN101047735A (zh) 2007-10-03
CN101047735B CN101047735B (zh) 2010-08-11

Family

ID=38557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198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7735B (zh) 2006-03-31 2007-03-30 便携终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48635B2 (zh)
JP (1) JP4232985B2 (zh)
KR (1) KR100840458B1 (zh)
CN (1) CN10104773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3683A1 (zh) * 2009-01-24 2010-07-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锁定电子支付应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69536A (zh) * 2010-02-26 2011-08-3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装置及显示面向用户的信息的显示方法
CN103139939A (zh) * 2011-12-05 2013-06-05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信息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4067B1 (en) * 2005-09-07 2009-02-24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lternate authorization for proximity card
JP2008052408A (ja) * 2006-08-23 2008-03-06 Sony Corp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動作制御方法
JP5022859B2 (ja) 2007-10-22 2012-09-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JP2011124613A (ja) * 2008-03-28 2011-06-23 Kyocera Corp 携帯電子機器
KR101831691B1 (ko) 2011-10-14 2018-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잠금 자동해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887061B1 (ko) * 2012-06-27 2018-08-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A3202407A1 (en) 2012-08-24 2014-02-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raction information by using image on device display
JP2014071635A (ja) * 2012-09-28 2014-04-21 Miwa Lock Co Ltd 鍵データ要求処理システム
CN104034388A (zh) * 2014-06-30 2014-09-10 西安微纳传感器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手持终端记录仪
US11188893B2 (en) 2016-01-15 2021-11-30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Access control bypass on mobile for mass trans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05405B1 (en) * 1999-12-28 2008-08-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access device
JP4113328B2 (ja) * 1999-12-28 2008-07-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情報記憶媒体、非接触icタグ、およびアクセス方法
WO2003003194A1 (fr) * 2001-06-27 2003-01-09 Sony Corporation Dispositif a circuit integre,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 l'information, procede de gestion de memoire de support d'information, terminal mobile, dispositif a circuit integre a semi-conducteur, et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par terminal mobile
JP2003016398A (ja) * 2001-06-27 2003-01-17 Sony Corp 携帯端末機
JP3617509B2 (ja) * 2001-10-31 2005-0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Icカード及び情報処理端末、3者間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2543144Y (zh) * 2002-05-31 2003-04-02 北京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停车场计时收费系统
JP4208557B2 (ja) * 2002-11-28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非接触通信方式カード
CN2590823Y (zh) * 2002-12-31 2003-12-10 杨建军 非接触ic卡地面定位调车报警控制装置
JP3988995B2 (ja) * 2003-03-14 2007-10-10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472693A (zh) * 2003-05-07 2004-02-04 李玉彬 机动车非接触ic卡式行驶证驾驶证及其识别控制装置
JP2005025306A (ja) 2003-06-30 2005-01-27 Bank Of Tokyo-Mitsubishi Ltd Icカード及びicカード端末
JP4371223B2 (ja) 2004-06-14 2009-11-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ロック機能の設定及び解除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JP4192864B2 (ja) 2004-08-17 2008-12-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Icカードとそのユーザ認証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icカード付き携帯電話、icカード付き携帯電話システム
JP4588646B2 (ja) * 2006-02-14 2010-12-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装置、携帯通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携帯通信装置制御方法
US7464865B2 (en) * 2006-04-28 2008-12-1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multiple smart card sessions
JP4875413B2 (ja) * 2006-06-22 2012-02-15 グンゼ株式会社 衣類
JP4825598B2 (ja) * 2006-06-23 2011-11-30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画像測定装置の校正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3683A1 (zh) * 2009-01-24 2010-07-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锁定电子支付应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69536A (zh) * 2010-02-26 2011-08-3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装置及显示面向用户的信息的显示方法
CN102169536B (zh) * 2010-02-26 2014-02-0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装置及显示面向用户的信息的显示方法
CN103139939A (zh) * 2011-12-05 2013-06-05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信息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28160A1 (en) 2007-10-04
US7748635B2 (en) 2010-07-06
JP2007274267A (ja) 2007-10-18
KR20070098491A (ko) 2007-10-05
KR100840458B1 (ko) 2008-06-20
CN101047735B (zh) 2010-08-11
JP4232985B2 (ja) 2009-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7735A (zh) 便携终端装置及其程序
US8069319B2 (en) Sharing memory resources of wireless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EP1677261B1 (en) Security management method,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device
CN105279449B (zh) 基于上下文的数据访问控制方法、系统及移动设备
EP1913528B1 (en) Universal smart card
CN100347667C (zh) 集成电路器件、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存储器件的存储管理方法、移动终端设备、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以及使用移动终端设备的通信方法
JP5605733B2 (ja) スマートカード遠隔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8328093B2 (en) Controlling connectivity of a wireless smart card reader
WO2009096566A1 (ja)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許可判定方法
CN1235164C (zh) 信息处理终端或其控制方法
CN1810052A (zh) 用于锁定/解锁移动银行功能的系统和方法
CN103914641A (zh) 指纹管理方法及系统
US9002418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through a mobile device
CN109643353B (zh) 自动访问数据改变检测
EP1855206B1 (en) Sharing memory resources of wireless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A2530908A1 (e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having authentic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EP1870828A1 (en) Two-Factor Content Protection
CN1835030A (zh) 电子价值交换系统及电子价值交换方法
ZA200604751B (en) An identif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6897531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811744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3118536A (ja) 携帯情報端末、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0342943Y1 (ko) 스마트카드 판독용 더미단말기
Pro et al. Fingerprint matching on Multos
JP5680453B2 (ja) カード管理装置、カード管理システム、カード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ASIO HITACHI MOBIL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8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OKYO, JAPAN TO: KANAGAWA, JAP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813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Casio Hitachi Mobile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7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EC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ENOVO INNOVATION CO., LTD. (HONGKO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ORP.

Effective date: 201411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HONG KONG,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121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LENOVO INNOVATIONS Co.,Ltd.(HONG KONG)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Termination date: 2017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