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4336A - 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连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连接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4336A
CN101044336A CNA200580016988XA CN200580016988A CN101044336A CN 101044336 A CN101044336 A CN 101044336A CN A200580016988X A CNA200580016988X A CN A200580016988XA CN 200580016988 A CN200580016988 A CN 200580016988A CN 101044336 A CN101044336 A CN 101044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uberance
along
rotates
another
rigi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169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8851C (zh
Inventor
久保田修市
堀口高志
齐藤胜纪
志村雅生
岩佐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iles Industry Co Ltd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iles Industry Co Ltd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iles Industry Co Ltd,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Oiles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44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4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88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885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64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64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68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elements being made of rubber or simila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一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连接机构(1)包括一偶联到一转动轴(2)的连接基体(3);一偶联到一用作为转动轴的转向轴(4)的连接基体(5);以及一对转动传递构件(6和7),它们借助于两个连接基体(3和5)而设置在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并将转动轴(2)的转动传递到转向轴(4)。

Description

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轴连接机构,其适于连接一电动操纵装置内的诸如电动机的转动源侧上的转动轴和一在诸如一汽车的转向轴的操作侧上的转动轴。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3:JP-UM-B-3-47971
通过将一基于电机的输出转动轴的转动的扭矩添加到一基于手工操作的转向盘的转动的扭矩,一电动操作装置用来便于手工操纵一转向盘。在这样一电动操纵装置中,转向盘侧上的转向轴和电机的输出转动轴侧上的转动轴借助于一轴连接机构(连轴器)进行偶联。
在转向轴和转动轴借助于轴连接机构偶联的情形中,存在着一种可能性,即,电机输出转动轴反向时的冲击和电机电刷的振动通过轴连接机构和转向轴传递到转向盘上,由此,对驾驶员造成一种不舒服的操纵感觉。为了避免这一点,已有人建议提供一用诸如橡胶或软树脂制成的垫片用于轴连接机构。
发明内容
如果重点放在减小冲击和振动而将垫片制得较软,则由于软的垫片可能经历蠕变的变形,在轴连接机构中因垫片上反复加载而造成垫片的永久变形,所以,可以发生反冲现象。这种可能也可使驾驶员的操纵感到不舒服。
另一方面,如果重点放在耐用性上而将垫片制得较硬,则与上述相反由于没有反冲改善了操纵感觉。然而,如上所述,由于冲击和振动传递到转向盘上,所以,操纵感觉变得不舒服。
鉴于上述的情形,特设计了本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用于电动操纵装置的轴连接机构,其中,沿转动方向的反冲在长的时间内难于在一转动轴(例如,偶联到电机输出转动轴的转动轴)和另一转动轴(例如,偶联到转向盘的转向轴)之间发生,这有可能在电机反向和电刷振动时减小冲击传递到转向盘上,因此在耐用性上见胜,并防止操纵感觉变得不舒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轴连接机构,其设置在两个转动轴之间,以借助于将一个转动轴的转动传递到另一个转动轴的一对传递转动的构件连接该两个转动轴,其中,相对于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两个转动轴的一轴线的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成对的传递转动的构件适于响应于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的传递转动的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的阻力,以及相对于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成对的传递转动的构件适于响应于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的传递转动的构件中的一个和另一个构件的阻力。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具有的刚度小于相对于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的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刚性,且具有的刚度大于相对于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的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刚度。相对于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具有的刚度小于相对于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的另一传递转动的构件的刚度。
根据第一方面的轴连接机构,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具有的刚度小于相对于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的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刚度,且具有的刚度大于相对于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的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刚度。此外,相对于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具有的刚度小于相对于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的另一传递转动的构件的刚度。其结果,可减小一个转动轴的一非常小的转动对另一个转动轴的传递,而仍能照旧实现一个转动轴的大的相对转动对另一转动轴的传递。此外,在沿围绕轴线方向的固定度数或以上的变形中,具有大的刚度的另一传递转动的构件可阻止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大变形,这样,甚至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使用具有小刚度的软树脂材料,也可减小因蠕变形成的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永久变形。因此,在电机反向和电刷振动时,可减小传递到转向盘的冲击,并可在两个转动轴之间消除沿转动方向的后座。因此,可防止转向感觉变得不舒服,并可使轴连接机构在耐用性上见胜。
如果轴连接机构包括一对设置在两个转动轴之间作为沿转动方向的定位件的传递转动的构件,则根据本发明的轴连接机构就足够了。然而,根据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二方面的轴连接机构包括:一连接到一个或另一个转动轴的连接基体;以及连接到另一个或一个转动轴的另一连接基体,在此情形中,如果成对的传递转动的构件设置在两个连接基体之间则其就足够了。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轴连接机构中,在一个连接基体连接到一个转动轴的情形中,另一连接基体连接到另一转动轴,而在一个连接基体连接到另一个转动轴的情形中,另一连接基体连接到一个转动轴。一个连接基体可以直接地连接和固定到一个或另一个转动轴,但一个连接基体可通过诸如齿轮机构那样的另一传递转动的机构非直接地连接到一个转动轴,而且这也适用于另一连接基体。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轴连接机构的本发明的一优选的第三方面的轴连接机构中,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包括一基体部分和与该基体部分一体地设置的至少一对突出部,该突出部沿径向方向突出,而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包括一基体部分和与该基体部分一体地设置的至少一对突出部,该突出部沿径向方向突出,该突出部具有的刚度小于相对于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轴线的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的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一对突出部的刚度,以及具有的刚度大于相对于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的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成对的突出部的刚度。相对于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轴线的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一对突出部具有的刚度小于相对于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的另一传递转动的构件的成对的突出部的刚度。一个和另一个连接基体各具有一基体部分和与基体部分一体设置以便沿轴向方向突出的多个突出部,一个连接基体的突出部和另一个连接基体的突出部沿围绕轴线的方向交替地分别布置在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成对的突出部之间、布置在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成对的突出部之间、以及布置在一个和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的相邻突出部之间。在此情形中,在本发明优选的第四方面的轴连接机构中,一个和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中的各个基体部分具有的厚度小于一个和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中的突出部的对应突出部的轴向厚度。此外,在根据第三或第四方面的轴连接机构的本发明的一优选的第五方面的轴连接机构中,一个和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中的基体部分沿轴向方向彼此重叠。
在根据第三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的轴连接机构的本发明的一优选的第六方面的轴连接机构中,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具有相对于沿围绕轴线方向的变形的线性阻力特性,而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具有非线性阻力特性,在沿围绕轴线方向的小于固定度数的变形中,该非线性阻力特性显示的梯度小于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线性阻力特征的梯度,而在沿围绕轴线方向的固定度数或以上的变形中,该非线性阻力特性显示的梯度大于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线性阻力特征的梯度。
在根据第三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的轴连接机构的本发明的一优选的第七方面的轴连接机构中,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具有的沿围绕轴线方向的宽度大于另一传递转动的构件沿围绕轴线的方向的突出部的宽度。在此情形中,在根据本发明一优选的第八方面的轴连接机构中,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具有一容纳槽,其用来容纳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的可压缩变形的部分,该容纳槽形成为与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合作。在根据第三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的轴连接机构的本发明的一优选的第九方面的轴连接机构中,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具有一裂缝。此外,在根据第三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的轴连接机构的本发明的一优选的第十方面的轴连接机构中,一个和另一个连接基体分别具有至少一对突出部。
根据第一至第十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的轴连接机构的本发明的一优选的第十一方面的轴连接机构是一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连接机构,而一个转动轴可适于连接到一电机的输出转动轴和一汽车的转向轴中的一个上,另一个转动轴可适于连接到一电机的输出转动轴和一汽车的转向轴中的另一个上。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连接机构,其中,沿转动方向的反冲在长时间内难于发生在一个转动轴(例如,连接到电机的输出转动轴的一转动轴)和另一个转动轴(例如,连接到转向装置的转向轴)之间,这能在电机反向和电刷振动时减小冲击传递到转向盘上,因此,在耐用性方面见胜并防止转向感觉变得不舒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两个转动传递构件的解释性视图,其中,部分(a)是一前立面图,而部分(b)是部分(a)的右侧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实施例中位移和阻力之间关系的解释性特征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转动传递构件的解释性视图,其中,部分(a)是一前立面图,而部分(b)是部分(a)的右侧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转动传递构件的解释性视图,其中,部分(a)是一前立面图,而部分(b)是部分(a)的右侧视图;
图6是可用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两个转动传递构件的另一实例的解释性视图,其中,部分(a)是一前立面图,而部分(b)是部分(a)的右侧视图;
图7是图6所示实例的一转动传递构件的解释性视图,其中,部分(a)是一前立面图,而部分(b)是部分(a)的右侧视图;
图8是图6所示实例的另一转动传递构件的解释性视图,其中,部分(a)是一前立面图,而部分(b)是部分(a)的右侧视图;
图9是可用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两个转动传递构件的还有另一实例的解释性视图,其中,部分(a)是一前立面图,而部分(b)是部分(a)的右侧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实例的一转动传递构件的解释性视图,其中,部分(a)是一前立面图,而部分(b)是部分(a)的右侧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实例的另一转动传递构件的解释性视图,其中,部分(a)是一前立面图,而部分(b)是部分(a)的右侧视图;
图12是可用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转动传递构件的还有一实例的解释性视图,其中,部分(a)是一前立面图,而部分(b)是部分(a)的右侧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2所示实例中位移和阻力之间关系的解释性特征图;
图14是图12所示实例的一转动传递构件的解释性视图,其中,部分(a)是一前立面图,而部分(b)是部分(a)的右侧视图;
图15是图12所示实例的另一转动传递构件的解释性视图,其中,部分(a)是一前立面图,而部分(b)是部分(a)的右侧视图;
图16是可用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转动传递构件的还有另一实例的解释性视图,其中,部分(a)是一前立面图,而部分(b)是部分(a)的右侧视图;
图17是沿图16中所示的线XVII-XVII沿箭头方向截取的截面图;
图18是解释图16和17所示实例操作的视图;
图19是可用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两个转动传递构件的还有一实例的解释性视图,其中,部分(a)是一前立面图,而部分(b)是部分(a)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例给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的描述。应该指出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例。
在图1至5中,根据该实施例的一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连接机构1包括一偶联到一转动轴2的连接基体3;一偶联到一用作为转动轴的转向轴4的连接基体5;以及一对转动传递构件6和7,它们借助于两个连接基体3和5而设置在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并将转动轴2的转动传递到转向轴4。
转动轴2是一装置在电动转向装置的电机侧上的转动轴。连接基体3包括一环形的基体部分11;一对突出部12与基体部分11一体地设置,设置方式是沿轴向方向、即沿A方向突出,并沿围绕轴线的方向、即沿R方向布置成180°的角度间隔;以及一通孔13,转动轴2可配装和固定在其中。连接基体5包括一环形的基体部分16;一对突出部17与基体部分16一体地设置,设置方式是沿A方向突出,并沿R方向布置成180°的角度间隔;以及一通孔18,转向轴4可配装和固定在其中。各个突出部12沿R方向具有一对侧表面21和22,其用作为传递转动的刚性表面,而各个突出部17沿R方向也具有一对侧表面23和24,其用作为传递转动的刚性表面。各个突出部12的侧表面21和22设置在突出部17沿R方向的侧表面24和侧表面23之间。各个突出部17的侧表面23和24设置在突出部12沿R方向的侧表面22和侧表面21之间。因此,连接基体3具有两对用作为传递转动的刚性表面的侧表面21和22,而连接基体5具有两对侧表面23和24,各对用作为一对传递转动的刚性表面,它们设置在作为对应对的传递转动的刚性表面的侧表面21和22之间。
传递转动的构件6用刚度小于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刚度的软材料制成,传递转动的构件6具有一环形基体部分31以及一对用作为传递转动的部分的突出部32,突出部32与基体部分31一体地设置,设置方式是沿径向方向突出,并沿R方向布置成90°(或270°)的角度间隔,并显现一线性阻力(应力)特性,在图3中其由一直线a-0-b代表。传递转动的构件7用刚度大于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刚度的材料制成,传递转动的构件7具有一重叠在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基体部分31上的环形基体部分35以及一对用作为传递转动的部分的突出部36,突出部36与基体部分35一体地设置,设置方式是沿径向方向突出,并沿R方向布置成90°(或270°)的角度间隔,并显现一非线性阻力(应力)特性,在图3中其由一折线c-d-0-e-f代表。
在传递转动的构件6中,一个突出部32具有一与一个突出部12的侧表面22接触的侧表面41,以及一与一个突出部17的侧表面23接触的侧表面42,且设置在一个突出部12的侧表面22和一个突出部17的侧表面23之间。另一突出部32具有一与一个突出部17的侧表面24接触的侧表面41,以及一与另一个突出部12的侧表面21接触的侧表面42,且设置在一个突出部17的侧表面24和另一个突出部12的侧表面21之间。
在传递转动的构件7中,一个突出部36具有一与一个突出部12的侧表面22接触的侧表面51,以及一与另一个突出部17的侧表面23接触的侧表面52,且设置在另一个突出部12的侧表面22和另一个突出部17的侧表面23之间。另一突出部36具有一与另一个突出部17的侧表面24接触的侧表面51,以及一与一个突出部12的侧表面21接触的侧表面52,且设置在另一个突出部17的侧表面24和一个突出部12的侧表面21之间。
因此,连接基体3的成对的突出部12和连接基体5的成对的突出部17沿R方向交替地分别布置在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成对的突出部32之间,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成对的突出部36之间,以及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的相邻的突出部32和36之间。
突出部32相对于沿R方向的压缩变形具有线性阻力特性,在图3中用直线a-0-b代表。各个突出部36具有一与设置在基体部分35内的圆孔61连通的槽63,并在突出部36的顶表面62处敞开。在槽63沿R方向存在宽度的情形中,突出部36沿R方向弯曲地变形。其时,在槽63沿R方向的宽度因沿R方向的弯曲变形而变为零且槽63已经消失的情形中,突出部36经受压缩变形而代替弯曲变形。因此,突出部36具有非线性的阻力特性,在沿R方向的小于固定度数的变形中,该阻力特性显示一梯度,该梯度小于基于弯曲变形的由图3中直线d-0-e代表的突出部32的线性阻力特性的梯度,在沿R方向的固定度数或大于固定度数的变形中,该阻力特性显示一梯度,该梯度大于基于压缩变形的由图3中直线c-d和e-f代表的突出部32的线性阻力特性的梯度,总体上来说,该阻力特性在图3中用一折线c-d-0-e-f代表。
因此,对于在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即,对于这样一相对运动,即,槽63沿R方向的宽度不变为零且槽63不消失,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突出部32具有一刚度,该刚度由直线a-0-b的梯度代表,且其小于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突出部36相对于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的刚度,即,相对于槽63消失的这样一相对转动,即,刚度由直线c-d和e-f的梯度代表。对于在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即,对于槽63不消失的这样一相对运动,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突出部36具有一刚度,该刚度由直线d-0-e的梯度代表,且其小于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刚度,即,刚度由直线a-0-b的梯度代表。其时,对于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即,对于槽63消失的这样一相对运动,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突出部36具有一由直线c-d和e-f的梯度代表的刚度,即,大于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突出部32沿R方向刚度的一刚度,即,由直线a-0-b的梯度代表的刚度。因此,对于槽63不消失的、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这样一相对转动来说,成对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适于响应于由图3中直线h-0-i代表的沿R方向的阻力,其组合了传递转动的构件6沿R方向的阻力和传递转动的构件7沿R方向的阻力。其时,对于槽63消失的、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这样一相对转动来说,成对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适于响应于由图3中直线g-h和i-j代表的阻力,其组合了传递转动的构件6沿R方向的阻力和传递转动的构件7沿R方向的阻力。此外,对于槽63的宽度沿R方向不变为零的、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这样一相对转动来说,传递转动的构件6具有一刚度,该刚度小于槽63的宽度沿R方向变为零的、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这样一相对转动的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刚度。对于槽63的宽度沿R方向不变为零的、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这样一相对转动,传递转动的构件7具有一小于传递转动的构件6刚度的刚度,而对于槽63的宽度沿R方向变为零的、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这样一相对转动,传递转动的构件7具有一大于传递转动的构件6刚度的刚度。
基体部分31沿A方向具有的厚度小于各个突出部32的厚度,而基体部分35沿A方向具有的厚度也小于各个突出部36的厚度。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设置成它们的基体部分31和35沿A方向彼此重叠。因此,轴连接机构1设置在两个转动轴之间,该两个转动轴由偶联到电机的输出转动轴的转动轴2和汽车转向轴4组成,且借助于连接基体3和5以及用来将转动轴2的沿R方向的转动传递到转向轴4的成对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轴连接机构1适于偶联转动轴2和转向轴4。
利用装备有上述轴连接机构1的电动转向装置,当驾驶员手工地操作转向盘时,转向轴4沿R方向转动,转向轴4沿R方向的转动传递到一拉杆等,作为通过诸如齿轮那样的一未示出的传动机构的往复运动,由此,对转向盘赋予一转向力。在驾驶员手工操作转向盘的过程中,当电机操作时,转动轴2沿R方向转动,所述电机由来自探测施加到转向盘的扭矩的一扭矩探测器的探测信号予以控制。然后,连接基体3沿R方向的转动传递到连接基体5的突出部17,伴随发生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变形和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变形,由于突出部12的作用后者的变形使槽63的打开的宽度变窄。其结果,转动轴2沿R方向的扭矩添加到转向轴4沿R方向的扭矩,由此,帮助驾驶员手工地操作转向盘。
顺便提及的是,利用轴连接机构1,在以下的两种状态中,一种状态是,转向盘不由驾驶员手工地操作且转向轴4不沿R方向转动,另一状态是,转向盘由驾驶员手工地操作且转向轴4沿R方向转动,在转动轴2相对于转向轴4沿R方向相对地转过一非常小的度数,以使槽63的宽度沿R方向不变为零且槽63不消失的情形中,即,在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中,突出部32通过响应于具有由直线a-0-b代表的小刚度的这样一相对转动而容易地变形。再者,通过响应于具有由直线d-0-e代表的小刚度的相对转动,各具有槽63的突出部36容易地变形而使槽63沿R方向的宽度变小。其结果,转动轴2沿R方向的如此一非常小的相对转动难于传递到转向轴4。因此,在电机反向和电刷振动时可减小冲击通过轴连接机构1和转向轴4传递到转向盘上,由此,可防止转向盘变得不舒服。此外,在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压缩变形中和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弯曲变形中,当槽63的宽度变为零时,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容易变形被抵消,而各个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变形难于发生,这样,各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大变形可被各个突出部36抑制。因此,可防止因蠕变引起的各突出部32的永久变形,而各个突出部32和36及各个突出部12和17之间沿R方向的相互接触可保持相当长的时间,结果是,后座难于沿R方向发生在转向轴4和转动轴2之间。然后,当驾驶员手工地操作转向盘使转向轴4沿R方向转动,而转动轴2通过电机的操作而沿R方向转动时,这样,转动轴2趋于相对于转向轴4沿R方向相对地转过如此一固定的度数或以上,以使槽63沿R方向的宽度变为零,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通过响应于如此一沿R方向的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而将转动轴2沿R方向的转动传递到转向轴4,由于槽63的消失而使突出部36具有沿R方向的大的刚度,其由直线c-d和e-f代表,以及由于沿R方向的压缩突出部32具有沿R方向的刚度,由此,有助于转向轴4的转动。
尽管在上述轴连接机构1中,突出部12、17、32和62分别成对地设置,但诸突出部也可如图6至8那样替代地分别设置在两对中。即,在图6至8所示的轴连接机构1中,连接基体3除了刚性基体部分11和通孔13之外,还具有两对刚性的突出部12a和12b,它们一体地设置在基体部分11内以沿轴向方向、即沿A方向突出,并沿围绕轴线的方向(即,沿R方向)布置成180°的角度间隔。连接基体5除了刚性基体部分16和通孔18之外,还具有两对刚性的突出部17a和17b,它们一体地设置在基体部分16内以沿A方形突出,并沿R方向布置成180°的角度间隔。传递转动的构件6除了基体部分31之外还具有两对用作为转动传递部分的突出部32a和32b,它们一体地设置在基体部分31内以沿径向方向突出,并沿R方向布置成45°(或315°)的角度间隔,且具有一线性阻力的特征。传递转动的构件7除了基体部分35之外还具有两对用作为转动传递部分的突出部36a和36b,它们一体地设置在基体部分35内以沿径向方向突出,并且具有一非线性阻力的特征。连接基体部分3的四个突出部12a和12b以及连接基体部分5的四个突出部17a和17b沿围绕轴线的R方向交替地布置,并分别接触和位于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两对突出部32a和32b之间、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两对突出部36a和36b之间,以及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的相邻的突出部32a和32b和突出部36a和36b之间。
还根据图6至8所示的轴连接机构1,突出部32a和32b显示由图3中的直线a-0-b代表的相对于沿R方向变形的线性阻力特性。各个突出部36a和36b具有与设置在基体部分35内的圆孔61连通的槽63,该槽在突出部36a和36b的顶表面62处敞开。在槽63沿R方向存在其宽度的情形中,突出部36a和36b沿R方向变形。其时,在槽63沿R方向的宽度因沿R方向的弯曲变形而变为零且槽63消失的情形中,各突出部36a和36b经受压缩变形代替弯曲变形。因此,突出部36a和36b具有非线性的阻力特性,在小于沿R方向的固定度数的变形中,基于弯曲变形,该非线性阻力特性显示出的梯度小于由图3中的直线d-0-e代表的突出部32a和32b的线性阻力特性的梯度,在等于或大于沿R方向的固定度数的变形中,基于压缩变形,该非线性阻力特性显示出的梯度大于由图3中的直线c-d和e-f代表的突出部32a和32b的线性阻力特性的梯度。总体来说,该非线性阻力特性用图3中的折线c-d-0-e-f代表。
对于图6至8中所示的装备有轴连接机构1的电动转向装置,其与装备有图1至5所示的轴连接机构1的电动转向装置相同,在以下的两种状态中,一种状态是,转向盘不由驾驶员手工地操作且转向轴4不沿R方向转动,另一状态是,转向盘由驾驶员手工地操作且转向轴4沿R方向转动,在转动轴2相对于转向轴4沿R方向相对地转过一非常小的度数的情形中,即,在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中,突出部32a和32b通过响应于具有由直线a-0-b代表的小刚度的这样一相对转动而容易地变形。再者,通过响应于具有由直线d-0-e代表的小刚度的相对转动,各具有槽63的突出部36a和36b容易地变形而使槽63沿R方向的宽度变小。其结果,转动轴2沿R方向的如此一非常小的相对转动难于传递到转向轴4。因此,在电机反向和电刷振动时可减小冲击通过轴连接机构1和转向轴4传递到转向盘上,由此,可防止转向盘的感觉变得不舒服。此外,在突出部32a和32b沿R方向的压缩变形中和突出部36a和36b沿R方向的弯曲变形中,当槽63的宽度变为零时,突出部36a和36b沿R方向的容易变形被抵消,而各个突出部36a和36b沿R方向的变形难于发生,这样,各突出部32a和32b沿R方向的大变形可被各个突出部36a和36b抑制。因此,可防止因蠕变引起的突出部32a和32b的永久变形,一方面,各个突出部32a和32b以及突出部36a和36b,另一方面,各个突出部12a和12b及突出部17a和17b之间沿R方向的彼此接触可保持相当长的时间,结果是,后座难于沿R方向发生在转向轴4和转动轴2之间。然后,当驾驶员手工地操作转向盘使转向轴4沿R方向转动,而转动轴2通过电机的操作而沿R方向转动时,这样,转动轴2趋于相对于转向轴4沿R方向相对地转过如此一固定的度数或以上,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通过响应于如此一沿R方向的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而将转动轴2沿R方向的转动传递到转向轴4,由于槽63的消失而使突出部36a和36b具有沿R方向的大的刚度,其由直线c-d和e-f代表,以及由于沿R方向的压缩突出部32a和32b具有沿R方向的刚度,由此,有助于转向轴4的转动。
此外,对于各个上述轴连接机构1,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突出部32或32a和32b以及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突出部36或36a和36b布置成不沿A方向重叠。或者,然而,如图9至11所示,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诸突出部可布置成沿A方向重叠。在图9至11中,连接基体3除了刚性基体部分11和通孔13之外还具有三个刚性突出部12,它们与基体部分11一体地设置以便沿轴向方向、即沿A方向突出,并沿围绕轴线的方向,即沿R方向布置成120°的等角度的间隔。连接基体5除了刚性基体部分16和通孔18之外还具有三个刚性突出部17,它们与基体部分16一体地设置以便沿A方向突出,并沿R方向布置成120°的等角度的间隔。传递转动的构件6用刚度小于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材料制成,传递转动的构件6具有环形的基体部分31以及用作传递转动的部分的六个突出部32,它们与基体部分31一体地设置以便沿径向方向突出,并布置成沿R方向等角度间隔。传递转动的构件7用刚度大于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材料制成,传递转动的构件7具有两个传递转动的板72和73。各个传递转动的板72和73具有环形的基体部分35以及用作传递转动的部分的六个突出部36,它们与基体部分35一体地设置以便沿径向方向突出,并布置成沿R方向等角度间隔。
在设置在沿A方向的传递转动的板72和73之间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中,各个突出部32具有一与突出部12和突出部17的一侧表面22和24接触的侧表面41,以及一与突出部12和突出部17的另一侧表面21和23接触的侧表面42,各个突出部32设置在沿R方向的突出部12的侧表面21和22和突出部17的侧表面23和24中的对应的侧表面之间。突出部32具有相对于沿R方向的变形的线性阻力特性,其由图3中的直线a-0-b代表。
在设置有放置在两个传递转动的板72和73之间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各个传递转动的板72和73中,各个突出部36具有一与突出部12和突出部17的一侧表面22和24接触的侧表面51,以及一与突出部12和突出部17的另一侧表面21和23接触的侧表面52,以及一与设置在基体部分35内的圆孔61连通并在突出部36的顶表面62处敞开的槽63。各个突出部36设置在沿R方向的突出部12的侧表面21和22和突出部17的侧表面23和24中的对应的侧表面之间。槽63赋予沿R方向的突出部36的非线性阻力特性。即,突出部36具有这样的非线性阻力特性,在小于沿R方向的固定度数的变形中,其呈现的梯度小于由图3中的直线d-0-e代表的各突出部32的线性阻力特性的梯度,而在等于或大于沿R方向的固定度数的变形中,其呈现的梯度大于由图3中的直线c-d和e-f代表的各突出部32的梯度。
在图9至11所示实例的情形中,沿R方向的突出部32的宽度D1和带有完全敞开的槽63的沿R方向的突出部36的宽度D2基本上相等。
在上述图9至11所示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中,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每隔一个突出部32设置在连接基体3的突出部12的沿R方向的侧表面22和连接基体5的突出部17的沿R方向的侧表面23之间。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每隔另一个突出部32设置在连接基体3的突出部12的沿R方向的侧表面21和连接基体5的突出部17的沿R方向的侧表面24之间。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每隔一个突出部36设置在连接基体3的突出部12的沿R方向的侧表面22和连接基体5的突出部17的沿R方向的侧表面24之间。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每隔另一个突出部36设置在连接基体3的突出部12的沿R方向的侧表面21和连接基体5的突出部17的沿R方向的侧表面24之间。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的基体部分31和35沿A方向彼此重叠,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的基体部分32和36也沿A方向彼此重叠。
因此,对于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如此一相对转动,槽63沿R方向的宽度不变为零且槽63并不消失,图9至11所示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突出部32也具有一由图3中直线a-0-b的梯度代表的刚度,且该刚度小于由图3中直线c-d和e-f的梯度代表的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突出部36的刚度,其相对于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等于或大于固定度数且槽63消失的如此一相对转动。再者,对于在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如此一相对转动,槽63不消失,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突出部36具有一刚度,该刚度由图3中的直线d-0-e的梯度代表,且其小于由图3中的直线a-0-b的梯度代表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刚度。其时,对于在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等于或大于固定度数的如此一相对转动,槽63不消失,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突出部36具有一刚度,该刚度由图3中的直线c-d和e-f的梯度代表,且其大于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刚度,刚度由图3中的直线a-0-b的梯度代表。因此,对于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即,对于槽63消失的这样一相对运动,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突出部36具有一由直线c-d和e-f的梯度代表的刚度,即,大于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突出部32沿R方向刚度的一刚度,即,由直线a-0-b的梯度代表的刚度。因此,对于槽63不消失的、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这样一相对转动来说,如图9至11所示的成对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适于响应于由图3中直线h-0-i代表的沿R方向的阻力,其组合了传递转动的构件6沿R方向的阻力和传递转动的构件7沿R方向的阻力。其时,对于槽63消失的、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这样一相对转动来说,成对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适于响应于由图3中直线g-h和i-j代表的阻力,其组合了传递转动的构件6沿R方向的阻力和传递转动的构件7沿R方向的阻力。此外,对于槽63的宽度沿R方向不变为零的、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这样一相对转动来说,传递转动的构件6具有一刚度,该刚度小于槽63的宽度沿R方向变为零的、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这样一相对转动的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刚度。对于槽63的宽度沿R方向不变为零的、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这样一相对转动,传递转动的构件7具有一小于传递转动的构件6刚度的刚度,而对于槽63的宽度沿R方向变为零的、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这样一相对转动,传递转动的构件7具有一大于传递转动的构件6刚度的刚度。
还有,对于图9至11所示的装备有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的轴连接机构,如果驾驶员手工地操作转向盘而转动转动轴2使连接基体3沿R方向转动,则连接基体3沿R方向的转动传递到连接基体5的突出部17,并伴随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变形和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变形,这使得裂缝63的张开宽度因突出部12而变窄。其结果,转动轴2沿R方向的扭矩添加到转向轴4沿R方向的扭矩,由此,帮助驾驶员手工操作转向盘。在9至11所示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中,在转动轴2相对于沿R方向的转向轴4转过一非常小的度数的相对转动的情形中,即,在裂缝63沿R方向的宽度不变为零的、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如此的相对转动的情形中,突出部32通过响应于具有由直线a-0-b代表的小刚度的如此一相对转动可容易地变形。再者,各具有裂缝63的突出部36容易地变形,以便通过响应于具有由直线d-0-e代表的小刚度的相对转动使裂缝63沿R方向的宽度变小。其结果,转动轴2沿R方向的如此一非常小的相对转动难于传递到转动轴2。因此,在电机反向和电刷振动时可减小通过轴连接机构1和转向轴4传递到转向盘的冲击,由此,能防止转向的感觉变得不舒服。此外,当裂缝63的宽度在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压缩变形中和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弯曲变形中变为零时,可取消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容易的变形,而各个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变形难于发生,这样,通过各个突出部36可抑制各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大变形。因此,可防止各突出部32因蠕变引起的永久变形,并在长时间内可保持各突出部32和36及各突出部12和17之间沿R方向的互相接触,其结果,使得反冲难于沿R方向发生在转向轴4和转动轴2之间o。然后,当驾驶员手工地操作转向盘而沿R方向转动转向轴4时,通过电机的操作,转动轴2沿R方向转动,这样,转动轴2趋于相对于转向轴4沿R方向相对地转过一固定的度数或以上,通过主要地响应于具有由直线c-d和e-f代表的沿R方向的突出部36的大刚度的如此一转过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这样的相对转动是裂缝63消失的结果,于是,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将转动轴2沿R方向的转动传递到转向轴4,由此,帮助转向轴4转动。
在图9至11所示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中,裂缝63设置在各突出部36内,使突出部32和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1和D2基本上相等。或者,如图12至15所示,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转动传递板72和73可构造有突出部36而没有裂缝63,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可形成为使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宽度D1变得大于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2。在此情形中,相对于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小于固定度数的如此一相对转动,其中,由于突出部32的变形使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宽度D1不变得等于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2,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突出部32具有一刚度,该刚度由图13中的直线a-0-b代表,且其小于由图13中的直线c-d和e-f的梯度代表的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突出部36的刚度,该刚度相对于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固定度数或以上的如此一相对转动,其中,由于突出部32的变形使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宽度D1变得等于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2。相对于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小于固定度数的如此一相对转动,其中,由于突出部32的变形使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宽度D1不变得等于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2,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突出部36具有一刚度,该刚度由图13中的直线d-0-e代表,且其小于由图13中的直线a-0-b的梯度代表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突出部32的刚度,即,在此实例中,是一等价的刚度,其中,基于与突出部12和17的非接触的阻力(应力)为零。其时,对于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固定度数或以上的如此一相对转动,其中,由于突出部32的变形使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宽度D1变得等于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2,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突出部36具有一刚度,该刚度由图13中的直线c-d和e-f代表,且其大于由图13中的直线a-0-b的梯度代表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刚度。因此,相对于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小于固定度数的如此一相对转动,其中,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宽度D1和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2变得不相等,图12至15所示的成对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适于响应于由图13中的直线h-0-i代表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沿R方向的阻力。其时,相对于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固定度数或以上的如此一相对转动,其中,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宽度D1和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2变得相等,成对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适于响应于由图13中的直线g-h和i-j代表的阻力,该阻力组合了传递转动的构件6沿R方向的阻力和传递转动的构件7沿R方向的阻力。此外,相对于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小于固定度数的如此一相对转动,其中,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宽度D1和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2变得不相等,传递转动的构件6具有一刚度小于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刚度,该刚度相对于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固定度数或以上的如此一相对转动,其中,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宽度D1和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2变得相等。传递转动的构件7具有一刚度小于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刚度,该刚度相对于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小于固定度数的如此一相对转动,其中,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宽度D1和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2变得不相等,但具有的刚度大于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刚度,该刚度相对于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固定度数或以上的如此一相对转动,其中,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宽度D1和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2变得相等。应该指出的是,如上所述,在此实例中,在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中,由于突出部36不变形,直到由于突出部32的变形使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宽度D1变得等于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2为止,所以,突出部36显现由图13等价地显示的直线d-e代表的零刚度。
还在图12至15所示的实例中,通过转动轴2沿R方向转动,在连接基体3沿R方向转动之后,当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宽度D1变得等于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2时,通过电机的操作,突出部32沿R方向变形,连接基体3沿R方向的转动主要通过突出部36传递到连接基体5的突出部17。其结果,转动轴2沿R方向的扭矩添加到转向轴4沿R方向的扭矩,由此,帮助驾驶员手工地操作转向盘。在图12至15所示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中,在转动轴2相对于转向轴4沿R方向相对地转过一非常小的度数的情形中,即,在转动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小于固定度数的如此一相对转动中,其中,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宽度D1变得不等于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2,通过响应于具有由图13所示的直线a-0-b代表的小刚度的如此一相对转动,突出部32可容易地变形。其结果,转动轴2沿R方向的非常小的相对转动难于传递到转向轴4。因此,转动轴2沿R方向相对于转向轴4的非常小的相对转动可主要地通过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容易变形而被吸收,其结果,可在电机反向和电刷振动时,通过轴连接机构1和转向轴4,减小传递到转向轴的冲击,由此,能防止转向感觉变得不舒服。此外,在转动轴2趋于相对于转向轴4沿R方向相对地转过固定度数以使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宽度D1变得等于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2的情形中,通过主要地响应于具有由图13所示的直线c-d或e-f代表的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大刚度的沿R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如此一相对转动,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将转动轴2沿R方向的转动传递到转向轴4,由此,有助于转向轴4的转动。因此,各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大变形可被各突出部36抑制,并可防止各突出部32由于蠕变形成的永久变形。此外,各个突出部32和36及连接基体3的突出部12及连接基体5的突出部17之间沿R方向的互相接触可保持长的时间,其结果,可使反冲难于发生在沿R方向的转向轴4和转动轴2之间。
在使用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的情形中,其中,如图12至15所示的实例,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宽度D1大于突出部36沿R方向的宽度D2,在沿A方向重叠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的一体化中,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传递转动的构件7可在其凹陷和突出部内彼此配合,以使传递转动的构件7相对于传递转动的构件6不沿R方向相对地移动。在此情形中,如果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传递转动的构件7在其突出部和凹陷处彼此配合,以在突出部32不压缩地变形时使各突出部36设置在沿R方向的各突出部32的中心内,则这就足够了。就在突出部和凹陷处的如此配合而言,如果突出部设置在环形基体部分31的内圆周侧上,而这些突出部所配合的诸凹陷设置在环形基体部分35的内圆周侧上,且在如此的突出部和凹陷处实现配合,则这就足够了。
在上述的实例中,突出部32的侧表面41和42沿突出部32的厚度方向做得略微高于其中心部分。或者,如图16所示,以与突出部36的侧表面51和52相同的方式使突出部32的侧表面41和42做成平的表面。此外,如图16和17所示,可提供一结构,使锥形表面81分别地设置在传递转动的构件72和73的各个突出部36的侧表面51和52上,在由转动传递板72和73构成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传递转动的构件7在彼此顶上重叠的情形中,由此,允许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各个突出部32的一部分通过压缩变形而压服容纳在如图18所示的容纳槽82内,这样,容纳槽82形成在各个突出部36和侧表面51和52侧上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之间。如果用来容纳突出部32的可压缩变形的部分的容纳槽82由此形成在与突出部32合作的对应突出部36上,则可防止通过压缩变形而压服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突出部32的部分因分散到突出部36的侧表面51和52而覆盖突出部36的侧表面51和52。因此,在由折线g-h-0-I-j代表的阻力特性中,可使其拐折点h和i显现得更明显,并可有效地防止传递转动的构件6的突出部32因蠕变引起的永久变形。
尽管如图9至11、图12至15和图16所示的各个传递转动的构件7由两个转动传递板72和73构成,但传递转动的构件7也可替换地由一个或三个或更多个转动传递板构成。同样地,传递转动的构件6也可由两个或多个转动传递板构成。此外,连接基体5和6的突出部和传递转动的构件6和7的数量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此外,轴连接机构1可实施为将传递转动的构件6设置在转向轴4侧上,而传递转动的构件7设置在转动轴2侧上。
在图9至11、图12至15和图16所示的轴连接机构1中,通过使用具有两个转动传递板72和73的传递转动的构件7,转动传递板72和73可设置有放置在其间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或者,如图19所示,通过使用具有两个转动传递板92和93的传递转动的构件6,该两个转动传递板由具有的刚度小于传递转动的构件7的软材料形成,转动传递板92和93设置有放置在其间的传递转动的构件7。还有在如图19所示的如此一个实例的情形中,各个转动传递板92和93具有环形基体部分31以及用作为传递转动部分的诸突出部32,所述传递转动部分与基体部分31一体地设置以便沿径向方向突出,并沿R方向等角度间距地布置。还有对于如图19所示的轴连接机构1,转动轴2沿R方向相对于转向轴4的非常小的相对转动,可主要地通过突出部32沿R方向容易的变形而被吸收,其结果,可在电机反向和电刷振动时,通过轴连接机构1和转向轴4减小传递到转向盘的冲击,由此,能防止转向感觉变得不舒服。此外,各个突出部36可抑制突出部32沿R方向的大变形,并可防止各突出部32因蠕变引起的永久变形。此外,可在长时间内保持各个突出部32和36及连接基体3的各个突出部12及连接基体5的突出部17之间的沿R方向的互相接触,其结果,可使反冲难于发生在沿R方向的转向轴4和转动轴2之间。

Claims (11)

1.一轴连接机构,设置在两个转动轴之间,以借助于将一个转动轴的转动传递到另一个转动轴的一对传递转动的构件连接该两个转动轴,
其中,相对于在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两个转动轴的一轴线的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所述成对的传递转动的构件适于响应于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的所述传递转动的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的阻力,以及相对于在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所述成对的传递转动的构件适于响应于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的所述传递转动的构件中的所述一个和另一个构件的阻力,
其中,所述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具有的刚度小于相对于在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的所述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刚性,且具有的刚度大于相对于在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的所述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刚度,以及
其中,相对于在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所述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具有的刚度小于相对于在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的所述另一传递转动的构件的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到一个或另一个转动轴的一连接基体;以及连接到另一个或一个转动轴的另一连接基体,其中,所述成对的传递转动的构件设置在所述两个连接基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包括一基体部分和与该基体部分一体地设置的至少一对突出部,该突出部沿径向方向突出,而所述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包括一基体部分和与该基体部分一体地设置的至少一对突出部,该突出部沿径向方向突出,所述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具有的刚度小于相对于在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轴线的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的所述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一对突出部的刚度,具有的刚度大于相对于在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的所述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一对突出部的刚度,
其中,相对于在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轴线的方向小于固定度数的相对转动,所述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一对突出部具有的刚度小于相对于在两个转动轴之间沿围绕该轴线的方向固定度数或以上的相对转动的所述另一传递转动的构件的成对的突出部的刚度,以及
其中,所述一个和所述另一个连接基体各具有一基体部分和与基体部分一体设置以便沿轴向方向突出的多个突出部,所述一个连接基体的突出部和所述另一个连接基体的突出部沿围绕轴线的方向交替地分别布置在所述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成对的突出部之间、布置在所述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成对的突出部之间、以及布置在所述一个和所述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的相邻突出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和所述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中的各个基体部分具有的厚度小于所述一个和所述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中的突出部的对应突出部的轴向厚度。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轴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和所述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中的基体部分沿轴向方向彼此重叠。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轴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具有相对于沿围绕轴线方向的变形的线性阻力特性,而所述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具有非线性阻力特性,在沿围绕轴线方向的小于固定度数的变形中,该非线性阻力特性显示的梯度小于所述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线性阻力特征的梯度,而在沿围绕轴线方向的固定度数或以上的变形中,该非线性阻力特性显示的梯度大于所述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线性阻力特征的梯度。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轴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具有的沿围绕轴线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另一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沿围绕轴线的方向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具有一容纳槽,用来容纳所述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的可压缩变形的部分,该容纳槽形成为与所述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合作。
9.如权利要求3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轴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传递转动的构件的突出部具有一裂缝。
10.如权利要求3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轴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和所述另一个连接基体分别具有至少一对突出部。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轴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连接机构是一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连接机构,而一个转动轴适于连接到一电机的输出转动轴或一汽车的转向轴,而另一个转动轴适于连接到汽车的转向轴或电机的输出转动轴。
CN200580016988A 2004-05-28 2005-05-25 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连接机构 Active CN1005888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8938/2004 2004-05-28
JP2004158938 2004-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4336A true CN101044336A (zh) 2007-09-26
CN100588851C CN100588851C (zh) 2010-02-10

Family

ID=35450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16988A Active CN100588851C (zh) 2004-05-28 2005-05-25 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连接机构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699708B2 (zh)
EP (1) EP1752671B1 (zh)
JP (1) JP4910697B2 (zh)
KR (1) KR20070024537A (zh)
CN (1) CN100588851C (zh)
BR (1) BRPI0512140A (zh)
DE (1) DE602005025867D1 (zh)
RU (1) RU2374115C2 (zh)
WO (1) WO2005116473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7106A (zh) * 2012-02-22 2012-07-04 豫北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联轴器
CN102686898A (zh) * 2009-12-25 2012-09-19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联轴机构
CN102837726A (zh) * 2011-06-20 2012-12-26 万都株式会社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减速器
CN103228941A (zh) * 2010-12-17 2013-07-31 阿斯莫有限公司 旋转传递装置以及电动机
CN103287486A (zh) * 2012-03-02 2013-09-11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
CN104246260A (zh) * 2012-04-23 2014-12-24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轴连接机构
CN105197099A (zh) * 2014-06-23 2015-12-30 株式会社万都 电动动力转向设备的动力传输装置
CN105422670A (zh) * 2014-09-12 2016-03-23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力传递设备
CN112762106A (zh) * 2020-12-04 2021-05-0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自适应联轴器
CN113565889A (zh) * 2020-04-28 2021-10-29 苏州兴嘉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式弹性联轴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62833C (en) * 2006-08-17 2012-12-04 Bell Helicopter Textron Inc. Rotary-wing aircraft torque coupling with pad bearings
JP5157666B2 (ja) * 2008-06-16 2013-03-0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弾性軸継手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798946B2 (ja) 2012-02-24 2015-10-21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軸連結器
KR101366110B1 (ko) * 2012-05-24 2014-02-21 주식회사 성일기공 조우 커플링
JP6057611B2 (ja) * 2012-08-22 2017-01-11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軸連結機構
JP6149381B2 (ja) * 2012-11-01 2017-06-2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ルク伝達用継手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EP2918862B1 (en) * 2012-11-06 2018-04-25 NSK Ltd. Torque transmission joint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JP5846229B2 (ja) * 2014-02-10 2016-01-20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の軸連結機構
JP2015217704A (ja) 2014-05-14 2015-12-0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150375786A1 (en) * 2014-06-27 2015-12-31 Shu-Chen Chan Automatic turning deceleration device for a mobility aid
CN106904214B (zh) * 2015-12-22 2019-05-03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机与蜗杆连接装置
WO2020082010A1 (en) * 2018-10-18 2020-04-23 Nebraska Irrigation, Inc. Improved inline coupler
JP2021131138A (ja) * 2020-02-20 2021-09-0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軸継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74941A (en) 1935-12-28 1937-03-23 Ricefield Louis Coupling
JPS5861332A (ja) * 1981-10-08 1983-04-12 Nabeya Kogyo Kk たわみ軸継手
JPS5939324A (ja) * 1982-08-23 1984-03-03 ビルヨ・ユハニ・ヤルベンパ−ア 固体不純物除去装置
JPS5939324U (ja) * 1982-09-06 1984-03-13 三木プリ−株式会社 弾性軸継手
JPH0326341Y2 (zh) * 1986-10-15 1991-06-07
JP2735809B2 (ja) * 1995-04-18 1998-04-02 春吉 根塚 たわみ継手
DE19600511C2 (de) 1996-01-09 1998-06-04 Kupplungstechnik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ormteils aus elastomerem Material
US6283867B1 (en) * 1999-12-07 2001-09-04 Koyo Seiko Co., Ltd. Elastic shaft joint
JP4600708B2 (ja) 2000-11-08 2010-12-1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動力舵取り装置および継手ユニット
DE10133134B4 (de) * 2001-07-07 2006-04-13 Zf Lenksysteme Gmbh Wellenverbindung
JP4007159B2 (ja) * 2002-10-30 2007-11-1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ジョイント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6898B (zh) * 2009-12-25 2014-11-12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联轴机构
CN102686898A (zh) * 2009-12-25 2012-09-19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联轴机构
CN103228941B (zh) * 2010-12-17 2016-01-20 阿斯莫有限公司 旋转传递装置以及电动机
CN103228941A (zh) * 2010-12-17 2013-07-31 阿斯莫有限公司 旋转传递装置以及电动机
CN102837726A (zh) * 2011-06-20 2012-12-26 万都株式会社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减速器
CN102837726B (zh) * 2011-06-20 2015-04-29 万都株式会社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减速器
CN102537106A (zh) * 2012-02-22 2012-07-04 豫北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联轴器
CN103287486A (zh) * 2012-03-02 2013-09-11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
CN104246260A (zh) * 2012-04-23 2014-12-24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轴连接机构
CN104246260B (zh) * 2012-04-23 2016-08-24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轴连接机构
CN105197099A (zh) * 2014-06-23 2015-12-30 株式会社万都 电动动力转向设备的动力传输装置
CN105422670A (zh) * 2014-09-12 2016-03-23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力传递设备
CN105422670B (zh) * 2014-09-12 2019-03-29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力传递设备
CN113565889A (zh) * 2020-04-28 2021-10-29 苏州兴嘉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式弹性联轴器
CN112762106A (zh) * 2020-12-04 2021-05-0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自适应联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24537A (ko) 2007-03-02
JPWO2005116473A1 (ja) 2008-04-03
EP1752671A8 (en) 2007-06-20
RU2374115C2 (ru) 2009-11-27
EP1752671A4 (en) 2009-08-26
JP4910697B2 (ja) 2012-04-04
RU2006143075A (ru) 2008-07-10
WO2005116473A1 (ja) 2005-12-08
CN100588851C (zh) 2010-02-10
EP1752671B1 (en) 2011-01-12
US7699708B2 (en) 2010-04-20
EP1752671A1 (en) 2007-02-14
BRPI0512140A (pt) 2008-02-12
DE602005025867D1 (de) 2011-02-24
US20090143147A1 (en) 200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4336A (zh) 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连接机构
CN102686898B (zh) 联轴机构
EP1830089B1 (en) Shaft connection mechanism for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CN101091071B (zh) 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联接机构
JP5476935B2 (ja) 軸連結機構
US9863482B2 (en) Shaft coupling mechanism for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WO2013118360A1 (ja) 回転伝達部材、軸直結型カップリングおよび軸連結機構
CN1969138A (zh) 具有夹紧体的离合装置
WO2007063780A1 (ja)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の軸連結機構
JP2014040868A (ja) 軸連結機構
JP5672345B2 (ja) 軸連結機構
JP5003637B2 (ja)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の軸連結機構
JPH03113120A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KR20100029897A (ko) 2축 회전연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