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1488A - 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 - Google Patents

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1488A
CN101031488A CNA2004800438190A CN200480043819A CN101031488A CN 101031488 A CN101031488 A CN 101031488A CN A2004800438190 A CNA2004800438190 A CN A2004800438190A CN 200480043819 A CN200480043819 A CN 200480043819A CN 101031488 A CN101031488 A CN 101031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icing tape
bonding plane
tape
parts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438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滑川英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1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14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67/00Apparatus or devices facilitating manual packaging operations; Sack holders
    • B65B67/02Packaging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containers
    • B65B67/06Manually-operable devices for closing bag necks, by applying and securing lengths of string, wire or t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5/00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dhesive Tape Dispensing Devices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Package Clos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即使粘接带因切断时的回弹而瞬间收缩也可确实保持该粘接带,不会妨碍之后的捆束操作,可对被捆束物的捆束部位进行稳定的缠绕捆束。具有:形成在一对支承板(12a、12b)上的被捆束物(W)的插通通道(34);将从带卷装体(4)拉出的粘接带(2)向插通通道(34)引导的拉出通道(36);卡合突起(40a)与在插通通道(34)移动的被捆束物(W)抵接而转动的旋转卡合部件(40);与该卡合突起(40a)的前端抵接滑动并贴装卡止粘接带(2)的粘固部件(42);使该粘固部件(42)向着该卡合突起前端施力的压接用施力机构(44);被在该插通通道(34)内移动的被捆束物(W)推压转动而由刀刃(54)在该粘固部件下方的插通通道(34)内切断粘接带(2)的粘接带切断杆(50);以及设置在该切断杆的上方、前端部与从该粘固部件的更下方拉出的粘接带的粘接面侧抵接、对作用于该粘接带的张力进行接受的张力接受部件(46)。

Description

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粘接带自动对例如合成树脂制的袋体的开口部等被捆束物的捆束部位进行捆束而构成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的改良技术。
背景技术
粘接带是在布、玻璃纸、牛皮纸、橡胶、聚氯乙烯等的薄膜状的长的基础材料的一面涂上以橡胶或合成树脂为主要材料的粘接剂而形成的,通常该粘接带卷成卷筒形而形成粘接带卷装体进行流通。并且,应用于封装筒或袋体、箱的盖部等的封闭等各种各样的粘接用途。
另外,在使用这样的粘接带时,需要从粘接带卷装体拉出粘接带并将其切断成所需要的长度,故为了容易地进行这样的操作而使用粘接带切割刀。
粘接带切割刀具有可自由旋转地支承粘接带卷装体的粘接带托架和切断被拉出来的粘接带的切断部,可不使用剪刀或切断刀具等工具就可容易地将拉出到所需长度的粘接带切断,粘贴到粘贴对象物上。
在这样的粘接带切割刀中,已知有被称为所谓袋封口器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特开平11-91730号公报等)。这样的袋封口器式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多用在例如超市等将食品材料(例如青椒或洋葱等)装入塑料袋进行陈列销售的情况下,通过将装入食品的塑料袋的开口部附近拧扭并插通在捆束操作用的插通槽内,使宽度尺寸为数十毫米左右的粘接带自动缠绕在该拧扭过的开口部附近的捆束位置,同时,重合该粘接带两端部分的粘接面彼此而使它们粘住,由此形成捆束封闭的状态,切断成规定的长度。
即,该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具有以下的(1)~(8)的构成。
(1)一对支承板,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向设置;
(2)粘接带支承部,设置在上述支承板间,自由转动地支承粘接带卷装体;
(3)被捆束物的插通通道,由设置在上述一对支承板上的槽部形成;
(4)拉出通道,将以粘接面作为上侧地被从支承于上述粘接带支承部的粘接带卷装体拉出的粘接带的前端向上述插通通道引导;
(5)旋转卡合部件,具有以规定间隔呈放射状突出的多个卡合突起,自由转动地轴支承在上述一对支承板之间,同时,一侧部的该卡合突起面对上述插通通道内地设置在上述拉出通道的下方,使上述卡合突起与插通在上述插通通道内的被捆束物卡合地进行旋转;
(6)粘固部件,设置在上述旋转卡合部件的侧方,上部可自由摆动地轴支承在上述一对支承板之间,同时,具有供上述旋转卡合部件的卡合突起前端抵接、滑动的弯曲的滑动面,该滑动面构成以规定的长度粘贴卡止粘接带的粘接面的粘固部;
(7)压接用弹簧,以使上述粘固部件的滑动面压接于上述旋转卡合部件的卡合突起前端的方式进行施力;
(8)粘接带切断杆,中央部可自由摆动地轴支承在上述一对支承板之间,设置在上述粘固部件的下方,同时,借助回复用弹簧的施力使下端的受力点侧总是面对该插通通道内,通过上述受力点侧与插通在上述插通通道内的被捆束物卡合、摆动,安装在上端部的刀刃进出于上述粘固部件正下方的插通通道内,从而切断粘接带。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91730号公报
但是,上述那样用于捆束的粘接带多用于暂时性的临时固定,在这样的场合,之后被撕掉或切断。
在此,粘接带由于其基础材料薄、并且在基础材料的整个一面涂上粘接剂,因此,将粘贴的粘接带从捆束对象物上撕下的操作很麻烦。即,在将整个粘接面都粘在对象物上的粘接带撕下时,需要用爪等将粘接带的外周边部掀起、形成捏手部,再用指尖揪住该捏手部进行撕掉操作,这样的掀起该捏手部的操作非常麻烦,当该粘接带的整个面都被粘贴时,购买者在打开袋子之际,必须使用剪刀或切割刀具等的该剥离操作非常困难、麻烦。
并且,当利用粘接带切断杆的刀刃将被拉出后作用有张力的粘接带切断时,该张力会引起粘接带马上产生回弹现象而要进行收缩,而在上述的现有捆束用带切割刀中,由于在切断该粘接带时,该粘接带抵碰到粘固部件的前端,使该粘固部件的前端向下方摆动,所以形成了该粘固部件与旋转卡合部件的卡合突起前端分离的状态。因此,不能由粘固部件和旋转卡合部件的卡合突起前端很好地夹住由于上述回弹而要收缩的粘接带,因而从插通通道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其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即,在切断粘接带时,可将该粘接带确实地夹在粘固部件和旋转卡合部件的卡合突起前端之间并加以卡止,因而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刚切断后的粘接带的脱落,可连续进行良好的捆束作业。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即,通过将粘接带侧边折回并重合而容易沿纵向形成作为容易剥离粘接带的捏手部的非粘接部,而且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刚切断后的粘接带的脱落,可连续进行良好的捆束作业。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如下方式构成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
即,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具有一对支承板、粘接带支承部、插通通道、拉出通道、旋转卡合部件、粘固部件、压接用施力机构、以及粘接带切断杆;所述一对支承板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向设置;所述粘接带支承部设置在该支承板间,旋转自由地支承通过将单面为粘接面的粘接带卷成筒状而形成的粘接带卷装体;所述插通通道由设置在该一对支承板上的槽部形成,用于从上端部的插入口朝向下方插通被捆束物的捆束部位;所述拉出通道将从支承在所述粘接带支承部的粘接带卷装体以该粘接面为上侧的方式被拉出的粘接带的前端向所述插通通道引导;所述旋转卡合部件具有按规定间隔呈放射状突出的多个卡合突起,旋转自由地轴支承在该一对支承板间,同时,一侧部的该卡合突起面对该插通通道内而设置在该拉出通道的下方,该卡合突起与插入在该插通通道内的被捆束物卡合而旋转;所述粘固部件位于该旋转卡合部件的侧方,上部可自由摆动地轴支承设置在该一对支承板间,同时,具有供该旋转卡合部件的卡合突起前端进行抵接并滑动的弯曲的滑动面,该滑动面构成用于以规定的长度粘接卡止粘接带的粘接面的粘固部;所述压接用施力机构使该粘固部件的滑动面压接在所述旋转卡合部件的卡合突起前端地进行施力;所述粘接带切断杆,其中央部可自由摆动地轴支承在该一对支承板间而设置在该粘固部件的下方,同时,下端的受力点侧由回复用施力机构施力而时常面对该插通通道内,通过该受力点侧与插通在该插通通道内的被捆束物卡合并摆动,安装在上端部的刀刃进出于该粘固部件附近的插通通道内部,将粘接带切断;其特征在于,将张力支承杆可自由摆动地轴支承设置在该一对支承板间,所述张力支承杆位于该粘固部件与该粘接带切断杆之间,其前端部与穿过该旋转卡合部件部而被拉出到该粘固部件下方的粘接带的粘接面侧抵接,从而接受作用于该粘接带的张力,同时,设置进行施力而使该张力支承杆的前端部向该插通通道内突出的施力机构,且该张力支承杆的前端部比该粘固部件的滑动面的下端更向该插通通道内突出。
技术方案2所述发明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的特征是,在所述拉出通道中设置重合部形成机构,该重合部形成机构在所述粘接带的纵向的至少一侧形成将其侧边按规定宽度向粘接面侧折回而成为非粘接的捏手部的重合部。
技术方案3所述发明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的特征是,所述粘固部件的滑动面以只面对形成有所述重合部的粘接带上剩余的粘贴面的方式形成。
技术方案4所述发明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的特征是,所述重合部形成机构由宽度限制部件形成,该宽度限制部件将该拉出通道宽度限制在比粘接带宽度窄的宽度,使得从粘接带卷装体被拉出并插通在所述拉出通道中的该粘接带的侧边按规定宽度向上方折回并重合。
技术方案5所述发明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的特征是,设置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位于所述拉出通道中比所述宽度限制部件的设置位置更靠后方的粘接带支承部附近,从上侧插入引导被导向由该宽度限制部件形成的窄宽度部内的粘接带。
技术方案6所述发明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的特征是,在上述宽度限制部件的上部后方侧的粘接带导入部设置由使窄宽度部的宽度逐渐变窄的锥形面。
技术方案7所述发明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的特征是,所述重合部形成机构由设置在所述粘接带的粘接面侧的粘接面侧部件和设置在非粘接面侧的非粘接面侧部件构成,通过一面与所述粘接面侧部件和非粘接面侧部件按压接触一面将该粘接带插通在该两部件之间而进行拉出,在该粘接带的纵向的至少一侧形成将其侧边按规定宽度向粘接面侧折回而成为非接触部的重合部;所述重合部形成机构由作为粘接面侧部件的弯折滚、作为所述非粘接面侧部件的弯折引导片、作为所述粘接面侧部件的折回引导片、以及作为所述非粘接面侧部件的贴合机构构成;所述弯折滚将规定的弯折宽度留在该粘接带的侧边部而与该粘接面侧接触;所述弯折引导片与该弯折滚的端面相向设置,按压接触于不与该弯折滚接触的该粘接带侧边的所述规定的弯折宽度部分的非粘接面侧,将该侧边夹在与该弯折滚的端面之间,按该规定宽度向粘接面侧弯折;所述折回引导片具有与该被弯折的粘接带侧边的非粘接面侧按压接触、将该侧边折回成锐角的引导部,设置在该粘接带的粘接面侧;所述贴合机构与该侧边被折回的该粘接带的非粘接面按压接触,使该侧边被折回的粘接带的相向的粘接面相互重合地贴合;该粘接面侧部件由开关自由的开关罩支承;该开关罩设置成能够在使该粘接面侧部件与被插通的该粘接带按压接触的关位置和不进行按压接触的开位置之间开关移动,同时,在该开位置使该粘接面侧部件离开该非粘接面侧部件地开放该粘接带的插通通道。
技术方案8所述发明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的特征是,上述折回引导片具有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第一引导部将上述粘接带的侧边的弯折角度引导至大约135度;第二引导部进行折回而达到大约180度。
技术方案9所述发明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的特征是,在上述弯折引导片上形成与上述被弯折的粘接带侧边的非粘接面抵接、将该侧边的弯折角度引导到大约120度的引导突起。
技术方案10所述发明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的特征是,上述开关罩相对上述粘接带的插通方向被向侧方转动、开关移动。
根据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在切断粘接带时,即使作为释放其张力的反作用力在该粘接带上产生回弹而要瞬间收缩,也可以将该粘接带夹在旋转卡合部件的卡合突起与粘固部件的滑动面之间进行可靠的保持,可防止粘接带由于该回弹脱落。因此,不会妨碍下一个捆束操作,可连续地确实将粘接带稳定地缠绕捆束在被捆束物的捆束部位。
并且,可将非粘接的折回重合部连续形成在从粘接带卷装体以粘接面为上侧地拉出的粘接带的纵向侧部,可确实将该粘接带稳定地缠绕捆束在被捆束物的捆束部位,容易进行接下来的粘接带的剥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观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粘接带切割刀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侧视图。
图4是将图1的面前的支承板拆下而表示其内部的视图。
图5是表示图4中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图。
图6是阶段性地说明图1至图5所示的粘接带切割刀所进行的捆束操作的过程的视图。
图7同样是阶段性地说明图1至图5所示的粘接带切割刀所进行的捆束操作的过程的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外观的正视图。
图9是图8的粘接带切割刀的俯视图。
图10是图8的左侧视图。
图11是将图8的面前的支承板拆下而表示其内部的视图。
图12是表示构成设置在图11中的上部的重合部形成机构的侧边折回重合机构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上述侧边折回重合机构的弯折机构部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上述侧边折回重合机构的折回机构部上的倾斜引导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5是表示上述侧边折回重合机构的折回机构部上的切口引导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内部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就本发明的粘接带切割刀以及粘接带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至图7表示本发明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其外观的正视图,图2是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侧视图,图4是将图1的面前的支承板拆下来表示其内部的视图,图5是放大表示图4中的主要部位的视图,图6至图7是阶段性地说明捆束操作的过程的视图。
如图所示那样,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10具有隔开规定间隔而相向设置的一对支承板12a、12b。各支承板12a、12b通过后述的各种支轴或螺栓等保持平行地连接,在其各下端部具有向着外方弯折成水平而一体形成的支脚部14。
在上述支承板12a、12b之间,在其一侧部设置粘接带支承部16,该粘接带支承部16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将一面作为粘接面的长尺寸的粘接带2卷成圆筒状而形成的粘接带卷装体4。该粘接带支承部16由卡止粘接带卷装体4的上部的至少两个支承滚18a、18b和以不使该粘接带卷装体4脱出的方式卡止其下部的支承杆20构成,支承滚18a、18b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承在被固定于一对支承板12a、12b中至少一方的支承轴22a、22b上。
支承杆20被夹在两个支承板12a、12b之间设置,一端20a可自由摆动地轴支承在安装于该两个支承板12a、12b下部的中央部分的支承轴22c上,另一端朝着上述两个支承滚18a、18b的下方向侧方延伸。并且,在支承杆20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施力弹簧24,其使该支承杆的另一端20b一侧朝着上方转动地进行施力,由该施力弹簧24的弹力使粘接带卷装体4总是与位于上方的两个支承滚18a、18b压接卡止,防止该粘接带卷装体4从支承板12a、12b之间脱出。在此,本图示例中施力弹簧24使用拉伸螺旋弹簧,其下端部卡止在支承杆20上,上端部向上方延伸而卡止在将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承板12a、12b之间的销26上。并且,在支承杆20的上方设置位于施力弹簧24的侧方且固定在支承板12b上的止动件28,通过该止动件28防止在拆下粘接带卷装体4时支承杆20过于向上方转动。而且,支承杆20的另一端的摆动侧前端向下方弯折形成,从而容易插入粘接带卷装体4。
即,通过这样构成粘接带支承部16,不用形成目前大多使用的利用支承滚筒等旋转体来支承粘接带卷装体4的中心部的结构,可使粘接带卷装体4抵抗粘接带的张力而通过两个支承滚18a、18b与它们紧密接合并自由转动,而且能够容易拆装地进行保持。
另外,在支承滚18a、18b的一侧端扩径形成粘接带宽度方向定位用凸缘18aa、18ba,在该图示例中,其凸缘18aa、18ba设置在支承板12b侧。另一方面,在支承板12a上设置由板簧形成的按压部件30,其用于与粘接带卷装体4的外周边部按压接触,使该粘接带卷装体4与上述凸缘18aa、18ba抵接。
并且,在一对支承板12a、12b的另一侧方,从其上端部向下方延伸地设置槽部32。该槽部32形成用于将被捆束物W的捆束部位、例如塑料带的开口部位等从在该槽部32的上端部开放形成的插入口32a向着下方插通的插通通道34,被捆束物W沿着该插通通道34被插入插通,从在下端部扩大形成的取出口32b向侧方抽出。
并且,在支承板12a、12b之间形成拉出通道36,该拉出通道36将从支承在上述粘接带支承部16的粘接带卷装体4上以其粘接面2b为上侧地被拉出的粘接带2的前端向上述插通通道34引导。在该拉出通道36中,在支承板12a、12b上部的上述支承滚18b的侧方位置设置粘接带2的拉出用导向滚33,从粘接带卷装体4上拉出的粘接带2被翻转,使其非粘接面2a侧卷绕在上述支承滚18b和该拉出用导向滚32上,粘接面2b一侧成为上侧。
并且,在拉出用通道36的插通通道侧端设置有重合部形成机构60,其用于相对于从粘接带卷装体4上拉出而被插通在该拉出用通道36中的粘接带2,将其宽度方向的一侧边以规定的宽度向上方折回并重合而使其粘接面2b相互粘贴,由此沿着粘接带2的纵向的侧边形成被粘接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插通在上述拉出用通道36中的粘接带2的侧边部2c以规定的宽度向上方折回并重合,该重合部形成机构60由将该拉出通道宽度36限制成比粘接带2的宽度窄的板状的宽度限制部件62构成,该宽度限制部件62位于拉出通道36的插通通道侧端地设置在支承板12b侧。即,可利用板状的宽度限制部件62简单地构成以下机构,即,粘接带2在其被拉出时作用有张力的状态下通过该窄宽度部时,其纵向的一侧边以规定的宽度向上方折回而成为该折回的开端。
在此,为了将粘接带2顺畅地向由该宽度限制部件62形成的拉出用通道36的窄宽度部36a导入的同时、将宽度限制部件62侧的粘接带侧边部2c以规定的宽度向上侧弯折引导,最好在该宽度限制部件62上设置锥形面,该锥形面将粘接带支承部侧以及位于上部侧的上部后方侧的粘接带导入部的厚度的任何一方或双方逐渐形成薄壁,使插通通道34侧的槽宽逐渐变窄地倾斜。并且,通过设置这样的锥形面,不仅可以顺畅地进行折回,而且能够尽可能完美地形成该折回部。
并且,为了使粘接带2从上方斜着进入窄宽度部36a内,最好将拉出用导向滚33的上端部的高度设置成高于宽度限制部件62的上边部。也就是,该拉出用导向滚33构成引导部件,其位于比拉出通道32中上述宽度限制部件62的设置位置更靠近成为粘接带拉出方向后方的粘接带支承部的位置,从上侧插入引导被导入由该宽度限制部件62形成的窄宽度部36a内的粘接带2,作为该引导部件并不局限于导向滚33,也可以是导向销。并且,通过设置这样的引导部件,不仅可更顺畅地折回粘接带2的侧边,而且可以更完美地形成该折回部。
并且,在上述窄宽度部36a中,具有以规定间隔呈放射状突出的多个卡合突起40a的叶轮形状的旋转卡合部件40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承设置在一对支承板12a、12b之间,粘接带2被卷绕卡止在该旋转卡合部件40的卡合突起40a的前端,被向插通通道32内引导。在此,该旋转卡合部件40的一侧方部分的卡合突起42a面对插通通道32内地设置在拉出用通道36的窄宽度部36a下方,卡合突起40a与从上方插入插通到插通通道32内的被捆束物W卡合、被该被捆束物W推向下方进行转动。此时,被捆束物W将卷绕在旋转卡合部件40的卡合突起40a前端的粘接带2压入卡合突起40a、40a之间,推动旋转卡合部件40旋转。并且,此时通过作用于粘接带2的张力,在窄宽度部36a将向上方弯折的该粘接带2的侧边部2c以规定宽度折回180°而重合,粘接面被相互压接,连续地形成被粘接部2d(参照图6(1)、(2))。
另一方面,隔着插入槽32在上述旋转卡合部件40的侧方位置上设置与该旋转卡合部件40对峙、将粘接带2前端部的粘接面2b侧以规定的长度粘接并粘固的粘固部件42。该粘固部件42的上部被轴支承在架设于一对支承板12a、12b之间的支轴43上而可自由摆动地设置。并且,与旋转卡合部件40面对的粘固部件42的侧面部与该旋转卡合部件40的卡合突起40a前端抵接,形成以允许该卡合突起40a转动滑动的方式弯曲成凹形的滑动面42a,该滑动面42a作为粘固部,其用于将粘接带2的粘接面2b以规定的长度粘贴卡止。
在此,使滑动面42a的宽度形成得比上述窄宽度部36a的宽度窄。即,滑动面42a的宽度形成得比折回后的粘接带宽度窄了被折回而成为被粘接部2d的侧边部2c的宽度的程度,相当于剩余的粘接面2b的宽度。也就是,侧边部2c折回而重合形成的被粘接部2d的粘接带厚度加倍,因此滑动面42a避开无粘接力的该被粘接部2d、只抵碰到粘接面2b部分,在滑动面42a的侧方形成供两张程度的厚度的被粘接部2d逃逸的台阶部42b。
并且,使弯曲形成的滑动面42a的下方部分的曲率形成得比上方部分大,因此,卡合突起40a的前端与从大致一半处起以下的下方部分抵接,但卡合突起40a不与上方部分抵接地成为分离的状态。
并且,在上述粘固部件42上设置压接用施力机构44,该机构使上述滑动面42a与旋转卡合部件40的卡合突起40a的前端压接地施力。即,由于被该压接用施力机构44施力,粘固部件42的滑动面42a的下端部向该插通通道34内突出,当被捆束物W从上方插通到来时,该被捆束物W与突出到该插通通道34内的下端部分抵接、被压回到侧方的支承板12a、12b之间、从插通通道34内避让。并且,在后面进行具体说明,被捆束物W一旦被按下到粘固部件42的下方,则成为粘接带2呈环形被卷绕在插通通道34内移动来的捆束部位上而形成捆束的状态(参照图4至图7)。
并且,在上述粘固部件42以及旋转卡合部件40的下方,粘接带切断杆50可自由摆动地支承设置在架设于两个支承板12a、12b之间的支轴51上。在本图示例中,该粘接带切断杆50隔着被捆束物W的插通通道36而设置在上述粘固部件42的相反侧。上述支轴51与插通通道34接近设置,构成受力点部的一方的端部50a向着侧方的插通通道34内延伸,构成作用点部的另一方的端部50b向上方弯曲、延伸到旋转卡合部件40的下部附近,弯曲形成为大致L字形。并且,粘接带切断用杆50通过回复用施力机构52施力,使得其下方的受力点侧端部50a总是面对插通通道34内,该受力点侧端部50a与在插通通道34内向下方插通移动的被捆束物W卡合而摆动,由此,安装在上方的作用点侧端部50b的刀刃54进出于粘固部件42下部的插通通道34内,从而切断粘接带2。
并且,上述回复用施力机构52使用的是拉伸螺旋弹簧,该拉伸螺旋弹簧52的一端卡止在切断用杆50的弯曲部的下部,另一端卡止在上述的支轴22c上。而且,在形成于插通通道34的下端部的取出口32b的上方设置止动销53,该止动销53与切断用杆50的下面抵接而限制该切断用杆50的过度转动,使其受力点侧端部50a停止在插通槽34内而将其卡止。
图6(1)~(4)以及图7(5)~(6)阶段性地表示被捆束物W的捆束操作过程,被捆束部件W推动旋转卡合部件40转动并到达下方部时,脱离该卡合突起40a的同时将粘固部件42向侧方压入,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参照图6(4)),但在被捆束部件W脱落到粘固部件42的下方后,粘接带2的张力也照样对粘固部件42的前端部进行作用,根据这样的结构,粘固部件42的下端部成为被按压到侧方的状态,保持粘固部件42与旋转卡合部件40的卡合突起前端分离开的状态。并且,该分离后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粘接带2被切断、粘固部件42与旋转卡合部件40的卡合突起40a抵接。另一方面,由于切断有张力作用的粘接带2,而使得该张力一下子被释放,但在该切断的瞬间产生了因该张力引起的回弹而存在要收缩的趋势。因此,一旦在切断的瞬间粘固部件42与旋转卡合部件40的卡合突起前端40a分离,则有可能产生不能很好地夹住因回弹而要收缩的粘接带2地进行卡止的不良情况。也就是,一旦粘接面2b脱离粘固部件42的滑动面42a,则不能使粘接带2缠绕在被捆束物W上而进行捆束粘贴。或者,粘固部件42的返回变得不稳定,其结果,切断杆50对捆束被捆束物W后的粘接带2切断的切断长度变得不确定。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粘固部件42和粘接带切断杆50之间设置张力接受部件46,使通过旋转卡合部件40部位而被拉出到粘固部件42的更下方的粘接带2的粘接面侧与该张力接受部件46的前端部抵接,接受作用于该粘接带2的张力。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张力接受部件46由张力接受杆47构成,该张力接受杆47通过由支承轴48将其中央部自由摆动地轴支承在一对支承板12a、12b之间而设置在粘固部件42的正下方。张力接受杆47的前端部47a进行摆动、进出于插通通道34内,该进出位置处在粘固部件42的前端部的正下方且切断杆50的刀刃54的进出位置(切断位置)的上方。并且,在基端部47b侧设置回动弹簧49,使前端部47a向着上方转动地施力,前端部47a时常与粘固部件42的前端下方抵接。并且,在与该粘固部件42的前端下部抵接的状态下,张力接受杆47的前端部47a比粘固部件42的前端部向插通通道34内突出的幅度大。
并且,压接用杆70总是被按压抵接地设置在切断用杆50的受力点侧端部前端,用于使被切开的粘接带的端部相互压接而使两粘接面确实地粘住。该压接用杆70的下端部70a被支承轴72可自由摆动地轴支承,通过拉伸螺旋弹簧74总是向图示的顺时针方向施力,上端部70b被按压而与切断用杆50的受力点侧端部50a前端面接触。相互抵接的压接用杆70的上端部70b与切断用杆50的受力点侧端部50a前端面都形成为圆弧面,受力点侧端部50a的前端面形成为半圆形。即,当被捆束物W推压切断用杆50前行而使之到达与压接用杆70抵接的抵接部时,该压接用杆70的上端部70b由被捆束物W推回、离开受力点侧端部50a,被捆束物W穿过它们之间。然后,一旦被捆束物W通过,将缠绕该被捆束物W的捆束部位进行捆束后的粘接带2夹在与受力点侧端部50a之间、从两面进行按压、压接,之后切断用杆50的刀刃54将粘接带2切断。使切断后的粘接带2脱离压接用杆70与受力点侧端部50a之间,粘接面彼此确实地在其整个长度上被按压粘接。
图6至图7是依次表示粘接带被缠绕在被捆束物W的捆束部位周围进行捆束的过程。即,如图6(1)所示,在将被捆束物W插入插通通道34的时刻,粘接带2的前端部以规定的长度粘贴在粘固部件42的滑动面42a上,挂绕在旋转卡合部件40的卡合突起40a前端之间。在该状态下,一旦将被捆束物W插入插通通道34内而插通到下方,被捆束物W一面将粘接带2从卷装体4上拉出一面进入形成在卡合突起40a之间的凹部内后,使旋转卡合部件40转动。此时,被捆束物W所抵接的卡合突起40a的前端与粘固部件42的滑动面42a分离,先行的一个在前的卡合突起40a的前端与粘固部件42的滑动面42a抵接、进行滑动(参照图6(2)、(3))。
旋转卡合部件40一旦进行转动,则位于被捆束物W下方的已经被拉出的粘接带2被夹在上述先行并滑动的卡合突起40a和滑动面42a之间,粘贴在该滑动面42a上。并且,先行的卡合突起40a在粘贴在粘固部件42的滑动面42a上的粘接带2的非粘接面2a上滑过,将其粘接面2b按压在滑动面42a上,使该粘接更加牢固。先行不久的卡合突起40a一旦从粘固部件42的滑动面42a下端脱离,粘固部件42的前端部通过压接用施力机构44的螺旋弹簧向着上方转动,滑动面42a经由粘接带2与被被捆束物W直接推压转动的后续的卡合突起40a的前端部40a抵接。并且,一旦旋转卡合部件40被进一步转动,则被被捆束物W推压转动的卡合突起40a在粘贴于滑动面42a上的粘接带2的非粘接面2a上滑过,使该粘贴更加牢固,另一方面,在被捆束物W的捆束部位,该先行而被粘贴在滑动面42a上的粘接带2一面被逐渐撕开一面翻转,其两个粘接面被相互粘合。此时,由于粘贴在滑动面42a上的粘接带2进行翻转、被粘接面2a相互接合,因此,可无阻力地向下方顺畅拉出粘接带2(参照图6的(3)、(4))。
另外,粘接带2被被捆束物W拉伸、被从粘接带卷装体4连续拉出,在进行该拉出时,由于作用于粘接带2的张力,粘接带2以被拉设在后续的卡合突起40a的前端间的状态卷绕的同时,在拉出通道36的窄宽度部36a、粘接带2的侧边部2c通过宽度限制部件62向上方的粘接面被弯折,通过作用于该粘接带2的张力进一步折回、粘接面相互重合,与卡合突起40a抵接的部分被张设,形成非粘接部(参照图2)。
并且,一旦旋转卡合部件40进一步转动(参照图6(4)),与被捆束物W抵接的跟前的卡合突起40a脱离滑动面42a。至此为止,粘固部件42被压接用施力机构44施力、滑动面42a以比较弱的弹力与卡合突起40a抵接,因而,相对旋转卡合部件40的摩擦制动力小,所以,用小的力就可以由被捆束物W推动旋转卡合部件40转动,减轻了操作力。
并且,如上所述,一旦跟前的卡合突起40a脱离滑动面42a,则被捆束物W一面直接与粘固部件42的滑动面42a的下端部和张力接受杆47抵接并抵抗对该粘固部件42和张力接受杆47分别施力的压接用施力机构44和回动弹簧49的作用力地使它们向着侧方摆动、一面落到粘固部件42和张力接受杆47的下方。此时,由于张力接受杆47的前端部47a比粘固部件42的前端部向插通通道34内的中央突出的幅度更大,因此粘固部件42的前端部比张力接受杆47的前端部47a更早脱离被捆束物W,之后张力接受杆脱离被捆束物W而落到下方。
这样,一旦被捆束物W掉落到下方并被下压,如图7所示,粘接带2的粘接面2a侧与张力接受杆47的前端部47a抵接的同时,被粘接面2b侧与旋转卡合部件40的多个卡合突起40a的前端抵接,粘接带2一面被挂绕在它们上一面从粘接带卷装体4被拉出。因此,随着该拉出而在粘接带上产生的张力主要由旋转卡合部件40的卡合突起40a和张力接受杆47承受,粘接带2的张力几乎不对粘固部件42的前端部作用,粘固部件42通过压接用施力机构44向着上方转动,滑动面42a与旋转卡合部件40的卡合突起40a抵接,粘接带2被夹在它们之间。另一方面,张力接受杆47受到粘接带2的张力,抵抗弹簧49的作用力向着下方转动(参照图7的(5))。
在该状态下,一旦被捆束物W被进一步向下方下压、与切断杆50的受力点侧端部50a抵接,则该切断杆50进行转动,切断刀刃54在张力接受杆47的正下方切断粘接带2。这样,产生在粘接带2上的张力被释放,张力接受杆47的前端部47a不会受到来自粘接带2的下压力,通过回动弹簧49的作用力向着上方转动,与粘固部件的前端部抵接。在此,在切断粘接带2时,作为释放其张力的反作用力产生了回弹,粘接带在瞬间要收缩,但如上所述那样,由于粘接带2被夹持在旋转卡合部件40的卡合突起40a和粘固部件42的滑动面42a之间,因此,即使产生该回弹也可以确实保持粘接带2,不会脱落(参照图7的(6))。并且,进行该切断后形成图6(1)所示的状态。
因此,从上述说明中可以看出,利用该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10,可顺畅地连续形成折回重合在从粘接带卷装体4以粘接面2b为上侧被拉出的粘接带2的纵向侧部的非粘接部2d,抓住该非粘接部2d而容易剥离之后的经过该捆束的粘接带2。并且,在切断粘接带2时,即使作为释放其张力的反作用力在该粘接带2上产生回弹而瞬间收缩,也可将粘接带2夹在旋转卡合部件40的卡合突起40a和粘固部件42的滑动面42a之间、可靠地保持,可防止粘接带2由于该回弹而脱落。因此,不会妨碍之后的捆束操作,可连续地将粘接带2稳定且可靠地缠绕在被捆束物W的捆束部位而进行捆束。
在此,在上述图示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容易进行之后的剥离,具有折回粘接带2的一侧边并使其重合的重合部形成机构60,但本发明也可以形成为省略了该重合部形成机构60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即,即使在不具有重合部形成机构60的情况下,由于具有张力接受杆47等张力接受部件46,也可防止切断粘接带2时产生的回弹使粘接带脱落。但是,从通过形成重合部而使粘接带的张力增大以及粘接宽度变窄这两点来看,由于容易产生因回弹使粘接带2脱落的现象,因此,图示例中的具有重合部形成机构60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10在防止上述问题的方面更加有用。
第二实施方式
图8至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8是表示其外观的正视图,图9是俯视图,图10是图8的左侧视图,图11是将图8的面前的支承板拆下而表示其内部的视图,图12是表示形成设置在图11中的上部的重合部形成机构的侧边折回重合机构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上述侧边折回重合机构的弯折机构部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上述侧边折回重合机构的弯折机构部上的倾斜引导部分的纵剖视图,图15是表示上述侧边折回重合机构的弯折机构部上的切口引导部分的纵剖视图。
在此,该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重合部形成机构。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形成拉出通道36的窄宽度部36a的宽度限制部件62构成重合部形成机构60,但担心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重合形成的非粘接部2d上由于少许的褶皱而形成裙带菜属状。这是由于在拉出的粘接带2的一侧重合侧边部2c进行粘贴时,最初与旋转卡合部件40的卡合突起40a抵接的部分先行、间断地进行粘合。
因此,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形成更完美的非粘接部2d,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出通道36的中途附加设置连续折回并重合侧边部的侧边折回重合机构80,只有该侧边折回重合机构80的构成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以下只就该侧边折回重合机构80部分进行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另外,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5至图8及其说明也适用于该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8至图15所示,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10A中,一对支承板12a、12b的上部中央部向上方伸出形成为矩形,在该伸出部12aA、12bA之间设置构成重合部形成机构60的侧边折回重合机构80。在此,支承板12b的伸出部12bA通过铰链124可向侧方开关,其上端部弯折成L字形、形成顶板部125,成为开关罩。并且,在该顶板部125上设置锁定装置128,其使锁定片127与形成在支承板12a的伸出部12aA上的卡合孔126卡合、可自由卡止解除地卡止开关罩12bA。127a是突出设置在顶板部125上的锁定片127的操作捏手部。
并且,上述侧边折回重合机构80在粘接带2的拉出通道36中、由设置在粘接面2b侧的粘接面侧部件和设置在非粘接面2a侧的非粘接面侧部件构成,通过一面使粘接带2与粘接面侧部件和非粘接面侧部件按压接触、一面插通在两个部件之间并拉出,在粘接带2的纵向的至少一侧形成将其侧边部2c以规定的宽度在粘接面2b侧折回而作为非粘接部2d的重合部。
如图11至图15所示,该侧边折回重合机构80包括:将被拉出的粘接带2的纵向一侧部的侧边部2c向粘接面2b侧的上方弯折到大约90度的弯折机构部90;将该弯折的侧边部2c进一步折回到大约180度、使粘接面2b相互面对的折回机构部100;以及使该面对的粘接面2b相互重合并粘合的贴合机构110。
弯折机构部90由作为定位机构的定位滚91和作为弯折机构的弯折滚92以及弯折导向片94构成。定位滚91设置于粘接带支承部16与上述弯折滚92之间,对将从粘接带卷装体4拉出的粘接带2向弯折滚92供给的供给位置进行定位,具有锥形的滚本体91a和设置在该滚本体91a端部的凸缘91b,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承地安装在两个支承板12a、12b上。使从粘接带卷装体4拉出的粘接带2的非粘接面2a与滚本体91按压接触,使粘接带2的一方侧端与凸缘91b接触。并且,引导从粘接带卷装体4拉出的粘接带2向着弯折滚92,对其高度位置和横向位置进行定位。
弯折滚92位于折回机构部100和定位滚91之间,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承地安装在开关罩12bA上。弯折滚92的一方端部92a位于插通拉出通道36的粘接带2的粘接面2b上,在该粘接带2的一侧部留下规定的弯折宽度、与粘接面侧按压接触。即,如图13所示,该弯折滚92的外周面92b相对从粘接带卷装体4拉出的粘接带2的粘接面2b不在其整个宽度上接触而仅在规定范围部分接触,不与成为预定弯折宽度的侧边部2c的粘接面2b接触。并且,在该外周面92b形成多个槽部,以便减少与粘接面2b的接触面积、防止与粘接带2的粘接。并且,将被定位滚91引导的粘接带2的一侧部在其端面92a部分弯折,在该弯折的状态下向折回机构部100方向引导。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弯曲滚92形成为圆筒形,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与粘接带2的粘接面2b的规定位置接触的、具有薄的外周面的圆盘形。
并且,为了将与弯折滚92的端面92a相向设置、将不接触该弯折滚92的粘接带2的侧边部2c以规定的弯曲宽度向粘接面2b侧折回,在支承板12b上设置作为非粘接面侧部件的弯折导向片94,该弯折导向片94与该弯折宽度部分的侧边部2c的非粘接面2b侧按压接触、将该侧边部2c夹在与弯折滚92的端面92a之间、以规定的宽度向粘接面2b侧弯折。在此,该弯折导向片94比弯折滚92的端面外周边更朝向折回机构20侧、向滚92的径向外方延伸,、在该伸出端部设置突出形成为三角形的导向突起95,该导向突起95与弯折成大约90度的粘接带2的侧边部2c的非粘接面2b抵接、将该侧边部2c的弯折角度θ引导成大约120度,即在粘接面侧缩小到大约60度的锐角。
作为折回机构的折回机构部100是具有引导部的折回导向片,该引导部用于与如图14和图15所示地弯折的粘接带2的侧边部2c的非粘接面2b按压接触、将该侧边部2c折回到大约180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折回导向片由作为第一引导部的倾斜部件101和作为第二引导部的切口部件102构成;倾斜部件101如图14所示地将上述粘接带2的侧边部2c的弯折角度θ引导变小到大约135度(粘接面相互之间的角度大约45度的锐角);切口部件102与该倾斜部件101邻接设置、将上述弯折角度引导到大约180度进行折回,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部件101、102用树脂一体形成、设置在粘接带2上方的粘接面2a侧,安装在开关罩12bA上。
即,倾斜部件101具有倾斜面101a,该倾斜面101a具有相对拉出通道36中的粘接带2的粘接面2b形成锐角的倾斜角(≈45度),切口部件102具有切成楔子形的倾斜面102a,且在该切口部件102的下方,与粘接带的下侧的被粘接面2a侧抵接、使粘接带2与该切口部件102按压接触的按压滚103将两端轴支承在一对支承板12a、12b上地设置。
如图11所示,贴合机构110用于将侧边部2c被折回的粘接带2的相向的粘接面相互重合、粘合,由设置在该侧边部2c被折回的粘接带2的粘接面侧与非粘接面侧的至少上下一对按压部件构成,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该按压部件由两个下侧导向滚111、112和上侧导向滚113构成;下侧导向滚111、112被轴支承在一对支承板12a、12b上,在粘接带2的下侧并排设置在其插通方向的前后;上侧导向滚113位于这些下侧导向滚111、112之间、设置在粘接带的上侧,上侧导向滚113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承设置在开关罩12bA上。并且,这些下侧导向滚111、112和上侧导向滚113从侧边部2c被折回的粘接带2的两面与其按压接触。并且,在上侧导向滚113的外周面42a上,在其大致中央部形成卡止槽113a,该卡止槽113a在关闭开关罩12bA时卡止粘接带2的侧边边缘部、引导侧边部2c的弯曲。
作为开关罩的开关罩12bA可在使安装于该开关罩12bA的粘接面侧部件相对插通拉出通道36的粘接带2进行按压接触的关位置和不进行按压接触的开位置进行切换、在两位置间移动而进行开关,同时,在开位置使粘接面侧部件离开非粘接面侧部件、将粘接带2的拉出通道36在其整个长度上开放。并且,开关罩12bA相对粘接带2的插通方向向侧方转动进行开关移动。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开关罩12bA的下端部经由铰链124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支承板12b的上端部,通过向侧方打开该开关罩12bA,被支承在该开关罩12bA上的弯折滚92、倾斜部件101、切口部件102、上侧导向滚113等的粘接面侧部件相对定位滚91、弯折导向片94、按压滚103以及下侧导向滚111、112等的非粘接面侧部件进行转动、分离。也就是说,通过打开开关罩5,倾斜部件101、切口部件102、弯折滚92以及上侧导向滚113离开粘接带2,该粘接带2的拉出通道36在整个长度上得到开放。
并且,将粘接带2安装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侧边折回重合机构80时,一面将从粘接带卷装体4拉出的粘接带2以浮起张设的状态支承在非粘接面侧部件上,一面关闭开关罩12bA、将安装在该开关罩12bA上的倾斜部件101的前端插入粘接带2的侧边部2c下面,同时,将侧边部2c的边缘挂在上侧导向滚113的卡止槽113a上进行卡止,在该状态下慢慢将开关罩关上。这样,边缘卡止在卡止槽113a上的粘接带2的侧边部2c向粘接面侧折回、形成粘接面相互重合的状态。此时,虽然重合部的宽度与预定的宽度有大小误差,但如果将粘接带2拉出大于等于从定位滚91到贴合机构110的出口的距离的程度,则侧边折回重合机构80的弯折滚92、弯折导向片94、倾斜部件101、切口部件102以及导向滚111、112、113等发挥作用,一面将弯折宽度自动调节成预定宽度,一面将侧边部2c逐渐顺畅地弯折并连续重合压接,输出具有无褶皱的完美的弯折重合状态的非粘接部2d的粘接带2。
即,使粘接带2的一方的侧端、即侧部上的非粘接面2a与倾斜部件101的倾斜面21a接触,粘接带2的一方的侧端以粘接面2b为内侧弯折成锐角。
并且,在切口部件102中,粘接带2以被倾斜部件101弯折的状态导入,利用倾斜面102a逐渐增加其弯曲度,弯折到相向的粘接面2b彼此大致相互平行。也就是说,在粘接带2的一方的侧端连续形成以粘接面2b为内侧的重合部。
并且,通过折回机构部100形成的重合部的尺寸被弯折滚92限制为规定的尺寸。即,如图14所示,弯折滚92由于使其端部92a位于粘接带2的粘接面2b上,因此限制重合部越过该端部92a地弯折,将其尺寸保持为一定。
并且,被该弯折滚92限制的重合部的尺寸根据粘接带2与弯折滚92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关系而变化。因此,在该切割刀10A中,通过向弯折滚92引导粘接带2的定位滚91来限制粘接带2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也就是说,与定位滚91的凸缘91b接触的粘接带2的侧端由形成重合部时产生的张力朝向其重合部形成侧、即图14中的下方移动,但粘接带2的侧端与该定位滚91的凸缘91b接触而限制移动,因此,粘接带2的宽度方向的位置总是被保持为一定。
如图11所示,利用折回机构部100形成重合部的粘接带2插通在下侧导向滚111、112以及上侧导向滚113之间。此时,由于粘接带2与各导向滚111、112、113按压接触而付与的张力,其重合部的相向的粘接面2b被相互按压,在粘接面2b的一方的侧端、即侧部形成侧边部2c被折回并重合的非粘接部2d。
通过从粘接带卷装体4上依次拉出粘接带2,可连续进行这样的一连串的工序。
并且,如果使在该一侧重合形成非粘接部2d的粘接带2通过拉出通道36的窄宽度部36a、将其前端部向被捆束部件W的插通通道34上引导、从该粘接带2的上方向插通通道34内插入插通被捆束部W的话,则形成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图6(1)的状态,完成粘接带2的安装。
这样,通过利用该粘接带切割刀10A,可将在进行剥离时作为捏手部发挥作用的非粘接部2d以不产生裙带菜属状那样的褶皱的方式完美地形成在粘接带2的粘接面2b的一方的侧端,稳定且确实地缠绕在被捆束物W的捆束部位进行捆束,并且也容易进行之后的粘接带的剥离。
并且,如果具有这样的侧边折回重合机构80的话,则可以省略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重合部形成机构60、即用于在拉出通道36上形成窄宽度部36a的宽度限制部件62。并且,如果省略该宽度限制部件,则通过使开关罩12bA向侧方转动、开放,可取消形成与粘接带4的侧边部重合的非粘接的捏手部的功能,不形成捏手部也可以对被捆束物W的捆束部位进行缠绕捆束。
第三实施方式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的第三实施方式,是表示其内部结构的正面剖视图。该第三实施方式是对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粘接带支承部进一步进行的改良,其他主要部分相同。因此,以下就其不同部分进行具体说明,其他相同部分使用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相同的符号,省略其具体说明。
即,如图所示,该粘接带支承部16A由被轴支承在一对支承板12a、12b之间如同跷跷板那样地摆动的支承杆220、和卡止粘接带卷装体4的粘接带拉出侧的侧部的两个支承滚218a、218b构成。上述支承杆220经由支轴222c而轴支承在支承板12a、12b的图示的右端的侧边部,一端220a侧较重、而另一端侧较轻地分配重量。并且,该较轻的另一端220b侧弯曲形成为圆弧形,作为装载粘接带卷装体4的保持部发挥作用,较重的一端220a侧作为平衡重发挥作用,使该另一端220b围绕支轴220c向着上方转动。即,支承杆220按以下这样的重量分配被轴支承在支轴222上,即,一端220a侧的重量形成的逆时针的力矩大于另一端220b侧的重量和未使用的粘接带卷装体的重量产生的图示的顺时针的力矩。并且,在支轴222的下方设置将支承杆的转动限制在规定位置的止动销224。
并且,被支承在另一端220b侧的弯曲形成凹形的保持部上的粘接带卷装体4与两个支承滚218a、218b抵接、卡止,该支承滚218a、218b上下分离地设置在重合部形成机构的弯折机构部90的侧方,在下侧的支承滚218b的两侧端部一体地扩径形成凸缘,该凸缘限制从粘接带卷装体4拉出的粘接带2的横向错动地引导粘接带2。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中,由于将像跷跷板那样摆动的支承杆220的一端220a侧作为平衡重、将另一端220b侧形成为粘接带卷装体4的保持部,因此,可利用支承杆220的自重使该保持部向着支承滚218a、218b转动,无需另外设置其他的施力机构、可简易地构成。

Claims (10)

1.一种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具有一对支承板、粘接带支承部、插通通道、拉出通道、旋转卡合部件、粘固部件、压接用施力机构、以及粘接带切断杆;
所述一对支承板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向设置;
所述粘接带支承部设置在该支承板间,旋转自由地支承通过将单面为粘接面的粘接带卷成筒状而形成的粘接带卷装体;
所述插通通道由设置在该一对支承板上的槽部形成,用于从上端部的插入口朝向下方插通被捆束物的捆束部位;
所述拉出通道将从支承在所述粘接带支承部的粘接带卷装体以该粘接面为上侧的方式被拉出的粘接带的前端向所述插通通道引导;
所述旋转卡合部件具有按规定间隔呈放射状突出的多个卡合突起,旋转自由地轴支承在该一对支承板间,同时,一侧部的该卡合突起面对该插通通道内而设置在该拉出通道的下方,该卡合突起与插入在该插通通道内的被捆束物卡合而旋转;
所述粘固部件位于该旋转卡合部件的侧方,上部可自由摆动地轴支承设置在该一对支承板间,同时,具有供该旋转卡合部件的卡合突起前端进行抵接并滑动的弯曲的滑动面,该滑动面构成用于以规定的长度粘接卡止粘接带的粘接面的粘固部;
所述压接用施力机构使该粘固部件的滑动面压接在所述旋转卡合部件的卡合突起前端地进行施力;
所述粘接带切断杆,其中央部可自由摆动地轴支承在该一对支承板间而设置在该粘固部件的下方,同时,下端的受力点侧由回复用施力机构施力而时常面对该插通通道内,通过该受力点侧与插通在该插通通道内的被捆束物卡合并摆动,安装在上端部的刀刃进出于该粘固部件附近的插通通道内部,将粘接带切断;
其特征在于,将张力支承杆可自由摆动地轴支承设置在该一对支承板间,所述张力支承杆位于该粘固部件与该粘接带切断杆之间,其前端部与穿过该旋转卡合部件部而被拉出到该粘固部件下方的粘接带的粘接面侧抵接,接受作用于该粘接带的张力,同时,设置进行施力而使该张力支承杆的前端部向该插通通道内突出的施力机构,且该张力支承杆的前端部比该粘固部件的滑动面的下端更向该插通通道内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出通道中设置重合部形成机构,该重合部形成机构在所述粘接带的纵向的至少一侧形成将其侧边按规定宽度向粘接面侧折回而成为非粘接的捏手部的重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固部件的滑动面以只面对形成有所述重合部的粘接带上剩余的粘贴面的方式形成。
4.如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合部形成机构由宽度限制部件形成,该宽度限制部件将该拉出通道宽度限制在比粘接带宽度窄的宽度,使得从粘接带卷装体被拉出并插通在所述拉出通道中的该粘接带的侧边按规定宽度向上方折回并重合。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位于所述拉出通道中比所述宽度限制部件的设置位置更靠后方的粘接带支承部附近,从上侧插入引导被导向由该宽度限制部件形成的窄宽度部内的粘接带。
6.如权利要求5或6任一项所述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宽度限制部件的上部后方侧的粘接带导入部设置有使窄宽度部的宽度逐渐变窄的锥形面。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合部形成机构由设置在所述粘接带的粘接面侧的粘接面侧部件和设置在非粘接面侧的非粘接面侧部件构成,通过一面与所述粘接面侧部件和非粘接面侧部件按压接触一面将该粘接带插通在该两部件之间而进行拉出,在该粘接带的纵向的至少一侧形成将其侧边按规定宽度向粘接面侧折回而成为非接触部的重合部;
所述重合部形成机构由作为粘接面侧部件的弯折滚、作为所述非粘接面侧部件的弯折引导片、作为所述粘接面侧部件的折回引导片、以及作为所述非粘接面侧部件的贴合机构构成;
所述弯折滚将规定的弯折宽度留在该粘接带的侧边部而与该粘接面侧接触;
所述弯折引导片与该弯折滚的端面相向设置,按压接触于不与该弯折滚接触的该粘接带侧边的所述规定的弯折宽度部分的非粘接面侧,将该侧边夹在所述弯折引导片与该弯折滚的端面之间,按该规定宽度向粘接面侧弯折;
所述折回引导片具有与该被弯折的粘接带侧边的非粘接面侧按压接触、将该侧边折回成锐角的引导部,设置在该粘接带的粘接面侧;
所述贴合机构与该侧边被折回的该粘接带的非粘接面按压接触,使该侧边被折回的粘接带的相向的粘接面相互重合地贴合;
该粘接面侧部件由开关自由的开关罩支承;
该开关罩设置成能够在使该粘接面侧部件与被插通的该粘接带按压接触的关位置和不进行按压接触的开位置之间开关移动,同时,在该开位置使该粘接面侧部件离开该非粘接面侧部件地开放该粘接带的插通通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回引导片具有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将所述粘接带的侧边的弯折角度引导至大约135度;所述第二引导部进行折回而达到大约180度。
9.如权利要求7或8中任一项所述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引导片上突出地形成有引导突起,该引导突起与所述被弯折的粘接带侧边的非粘接面抵接,将该侧边的弯折角度引导到大约120度。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罩相对于所述粘接带的插通方向朝侧方转动而进行开关移动。
CNA2004800438190A 2004-06-30 2004-12-24 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 Pending CN1010314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3430/2004 2004-06-30
JP2004193430A JP2006016104A (ja) 2004-06-30 2004-06-30 結束用粘着テープカッタ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1488A true CN101031488A (zh) 2007-09-05

Family

ID=35782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438190A Pending CN101031488A (zh) 2004-06-30 2004-12-24 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016104A (zh)
CN (1) CN101031488A (zh)
WO (1) WO200600373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3817A (zh) * 2012-04-29 2012-09-1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塑料物品袋收口封口装置
CN102076570B (zh) * 2008-07-04 2013-02-13 美佐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在用于切割并从捆上去除捆线的装置中的切割单元和包括所述切割单元的装置
CN114802950A (zh) * 2022-06-01 2022-07-29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自动称重打包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3047B (zh) * 2008-03-27 2014-07-01 Max Co Ltd Bundle device
JP5231108B2 (ja) * 2008-07-10 2013-07-10 英二郎 滑川 バッグシーラー
JP6422534B2 (ja) * 2016-07-28 2018-11-14 ホリアキ株式会社 バッグシーラ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9703U (ja) * 1983-02-21 1984-08-31 地主 勝也 結束器
JP3942054B2 (ja) * 1997-09-16 2007-07-11 ニチバン株式会社 結束シール装置
JP2004175566A (ja) * 2002-11-28 2004-06-24 Eijiro Namekawa 袋開口結束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6570B (zh) * 2008-07-04 2013-02-13 美佐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在用于切割并从捆上去除捆线的装置中的切割单元和包括所述切割单元的装置
CN102673817A (zh) * 2012-04-29 2012-09-1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塑料物品袋收口封口装置
CN102673817B (zh) * 2012-04-29 2013-09-0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塑料物品袋收口封口装置
CN114802950A (zh) * 2022-06-01 2022-07-29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自动称重打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03730A1 (ja) 2006-01-12
JP2006016104A (ja) 2006-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82686A1 (en) Sheet stock material configuration and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eeding sheet stock material to a dunnage system
TW201012639A (en) Device for conveying and folding blanks
JP2007045039A (ja) 製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1138771A (zh) 制造螺旋管的设备和方法
CN1798695A (zh) 胶带切断机及胶带
CN101031488A (zh) 捆束用粘接带切割刀
US20080258372A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781835A (zh) 粘结带切割器
US20070203008A1 (en) Stack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bookbinding
JP6747903B2 (ja) シート束分割装置
US78748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dhesive strips
WO2011104917A1 (ja) フィルム被嵌装置
US2033201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wrapping annular objects
JP6831917B2 (ja) テープ先端処理方法及びテープ先端処理用治具、並びにテープ先端処理装置
JP6608253B2 (ja) 口閉じ紐付き袋の口折り・角折り・受け渡し装置
US20130255199A1 (en) Loader
CN1792754A (zh) 粘结带切割器
JP4547311B2 (ja) 段ボールシートの折り曲げ装置。
JP2000506456A (ja) 小冊子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2010076785A (ja) 大束帯封機
US20170174376A9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ollections of printed products, and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said method
JP3216690B2 (ja) Cd付き中綴本の製造方法
JP5248953B2 (ja) 製本装置及び製本方法
JP2009057062A (ja) 合成樹脂製包装容器の封緘装置
JP2017001884A (ja) テープ巻付装置及びチューブ状外装部材取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