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9956A - 摄像设备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设备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9956A
CN101029956A CNA2007100936242A CN200710093624A CN101029956A CN 101029956 A CN101029956 A CN 101029956A CN A2007100936242 A CNA2007100936242 A CN A2007100936242A CN 200710093624 A CN200710093624 A CN 200710093624A CN 101029956 A CN101029956 A CN 101029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cusing
focusing lens
image
control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36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33198C (zh
Inventor
木本贤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29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9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31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319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及其方法。摄像设备在连拍间隔期间执行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的调焦控制。在摄像设备在连拍模式下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且捕获记录用图像之后,摄像装置在捕获后续记录用图像之前与所捕获的图像的显影处理并行地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

Description

摄像设备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在连拍间隔期间进行调焦控制的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在电子照相机中使用的调焦控制设备,其通过对比度检测自动调焦方法来进行调焦控制。在对比度检测自动调焦控制方法中,调焦控制设备将形成在摄像装置上的被摄体图像的亮度信号的高频分量最大时的镜头位置确定为对焦点(focused focal point)。以下,将高频分量称为“焦点评价值”。
此外,已知一种调焦控制设备,其基于被动和主动自动调焦(auto focus,AF)来进行调焦控制。在被动和主动AF中,调焦控制设备使用图像捕获镜头之外的镜头和专用传感器来接收被摄体的反射光束。此外,某些调焦控制设备采用上述两种技术,根据需要选择这两种技术中的一种。
近年来,很多电子照相机在调焦控制设备方面已采用对比度检测自动调焦方法。然而,与使用专用AF传感器的方法不同,这种方法需要调焦镜头沿其光轴方向的扫描操作,因而在实现对焦之前通常需要额外的时间。因此,在需要减少拍摄延迟的模式(例如连拍模式)中,仅在开始连拍之前执行一次调焦控制。在之后的连拍操作中,不执行调焦控制。因此,日本特开2001-255456记载了一种技术,其通过在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的调焦控制设备和基于使用专用传感器的被动/主动AF的调焦控制设备之间进行切换,来减少时间延迟的增加。
然而,如果电子照相机除了包括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的调焦控制设备之外还包括用于实现被动或主动AF的专用传感器,则增加了电子照相机的尺寸和制造成本。因此,难以在全部电子照相机中应用这种技术。
已知的使用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的调焦控制设备的技术具有以下缺点。例如,如果在连拍模式中焦点被锁定在第一次图像捕获操作的调焦镜头位置,且被摄体在连拍操作期间离开景深,则之后捕获的全部图像离焦。相反,如果在连拍操作期间每次捕获图像时使用对比度检测方法来调节焦点,则增加了图像捕获操作之间的间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技术,用于显著减少连拍间隔时间,并实现在连拍间隔时间期间使用对比度检测方法的调焦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其具有响应于图像捕获指示捕获多个记录用图像的连拍模式。所述摄像设备包括:调焦控制单元,其通过沿调焦镜头的光轴方向扫描调焦镜头来检测调焦镜头的对焦点,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使得调焦镜头在对焦点处对焦;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并控制图像的捕获。在所述控制单元在连拍模式下使用所述调焦控制单元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并捕获记录用图像之后,在捕获后续的记录用图像之前,与所捕获的图像的显影处理的执行并行地,所述控制单元使用所述调焦控制单元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与从摄像装置读出曝光图像的处理并行地,执行所述调焦控制单元为后续的记录用图像捕获操作而进行的对调焦镜头的移动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述调焦控制单元为后续的记录用图像捕获操作而进行的对调焦镜头的移动的控制包括:控制调焦镜头移动到用于检测对焦点的扫描开始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连拍模式下,基于在捕获之前的图像期间检测到的对焦点的位置,确定所述调焦控制单元执行对焦点的检测所开始的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其具有响应于图像捕获指示捕获多个记录用图像的连拍模式。所述摄像设备包括:调焦控制单元,其通过沿调焦镜头的光轴方向扫描调焦镜头来检测调焦镜头的对焦点,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使得调焦镜头在对焦点处对焦;存储器,其临时存储所捕获的图像;指示单元,其指示监视器输出图像而不将图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并控制图像的捕获。在所述控制单元在连拍模式下使用所述调焦控制单元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并捕获记录用图像之后,在所述指示单元指示监视器输出其中一个图像之前,所述控制单元使用所述调焦控制单元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在连拍模式下,基于在捕获之前的图像期间检测到的对焦点的位置,确定所述调焦控制单元执行对焦点的检测所开始的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摄像设备中使用的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具有响应于图像捕获指示捕获多个记录用图像的连拍模式,所述摄像设备包括:调焦控制单元,其通过沿调焦镜头的光轴方向扫描调焦镜头来检测调焦镜头的对焦点,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使得调焦镜头在对焦点处对焦;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并控制图像的捕获。所述方法包括: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在连拍模式下捕获记录用图像;以及在捕获后续的记录用图像之前,与所捕获的图像的显影处理的执行并行地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摄像设备中使用的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具有响应于图像捕获指示捕获多个记录用图像的连拍模式,所述摄像设备包括:调焦控制单元,其通过沿调焦镜头的光轴方向扫描调焦镜头来检测调焦镜头的对焦点,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使得调焦镜头在对焦点处对焦;存储器,其临时存储所捕获的图像;指示单元,其指示监视器输出图像而不将图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并控制图像的捕获。所述方法包括: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在连拍模式下捕获记录用图像;以及在所述指示单元指示监视器输出其中一个图像之前,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含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控制摄像设备,所述摄像设备具有响应于图像捕获指示捕获多个记录用图像的连拍模式,所述摄像设备包括:调焦控制单元,其通过沿调焦镜头的光轴方向扫描调焦镜头来检测调焦镜头的对焦点,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使得调焦镜头在对焦点处对焦;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并控制图像的捕获。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连拍模式下捕获记录用图像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及在捕获后续的记录用图像之前,与所捕获的图像的显影处理的执行并行地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含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控制摄像设备,所述摄像设备具有响应于图像捕获指示捕获多个记录用图像的连拍模式,所述摄像设备包括:调焦控制单元,其通过沿调焦镜头的光轴方向扫描调焦镜头来检测调焦镜头的对焦点,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使得调焦镜头在对焦点处对焦;存储器,其临时存储所捕获的图像;指示单元,其指示监视器输出图像而不将图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并控制图像的捕获。所述介质包括: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连拍模式下捕获记录用图像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及在所述指示单元指示监视器输出其中一个图像之前,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的示例电路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图2所示的示例性连续AF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图2所示的示例性AF操作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图4所示的设置扫描范围的示例性方法的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图4所示的示例性扫描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示例性对焦判定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用于检查焦点评价值曲线朝无限远方向单调递减的示例性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用于检查焦点评价值曲线沿近端方向单调递减的示例性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判定焦点评价值的概念的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图2所示的示例性图像捕获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12A和12B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连拍间隔AF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连拍间隔AF处理的时序图。
图14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图像捕获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15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连拍间隔AF处理A的流程图。
图16A和16B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连拍间隔AF处理B的流程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拍间隔AF处理的示例性时序图。
图18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拍间隔AF处理的示例性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即使在由于资源争用而导致不能同时进行焦点评价值的计算和对主曝光图像信号的图像处理的系统中,也能实现在连拍间隔期间的调焦控制操作。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系统的示例性电路结构的框图。该电子照相机系统包括:图像捕获镜头101,其具有变焦机构;光圈和快慢102,其用来控制光量;AE处理单元103;调焦镜头104,其用来使光在摄像装置上对焦;AF处理单元105;闪光灯106;EF处理单元107;摄像装置108,其用作光检测单元或将被摄体的反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单元。该电子照相机系统还包括A/D转换器109。A/D转换器109包括:CDS电路,用于减少摄像装置108的输出噪声;非线性放大器电路,其在进行A/D转换之前操作。该电子照相机系统还包括图像处理单元110和白平衡(WB)处理单元111。
该电子照相机系统还包括:格式转换单元112;高速内部存储器113,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以下称为DRAM);图像记录单元114,包括记录介质(例如存储卡)及其接口;系统控制器115,用于控制系统(例如,图像捕获序列)。该电子照相机系统还包括:图像显示存储器116(以下称为VRAM);操作显示器单元117,用于显示操作辅助信息和照相机状态。此外,操作显示器单元117显示拍摄操作期间要被捕获的图像和AF区域。该电子照相机系统还包括操作单元118,用户使用该操作单元118从外部操作该电子照相机系统。
该电子照相机系统还包括:拍摄模式开关119,用于设置拍摄模式,例如程序模式、风景模式、肖像模式和运动模式;驱动模式开关(SW)120,用于设置驱动模式,例如单拍模式、连拍模式和自拍模式。该电子照相机系统还包括:AF模式开关121,用于在被摄体总是被对焦的连续AF模式和被摄体在紧接在拍摄操作之前的一个扫描操作被对焦的单独AF模式之间切换;主开关122,用于接通电子照相机系统的电源。该电子照相机系统还包括:准备开关123(以下也将该开关称为“开关SW1”),用于开始拍摄准备操作,例如AF和AE操作;拍摄开关124(以下也将该开关称为“SW2开关”),用于在操作了开关SW1之后开始实际的拍摄操作。该电子照相机系统还包括:监视器控制单元125,用于在系统控制器115的控制下,控制将图像输出到监视器。
DRAM113用作临时存储图像的图像存储单元用高速缓冲器,或者用作压缩或解压缩图像用工作存储器。操作单元118包括,例如:菜单按钮,用于输入各种设置,例如摄像设备的拍摄功能和图像回放功能的设置;变焦杆,用于变焦图像捕获镜头;操作模式选择器开关,用于在拍摄模式和回放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从接通电源开始的操作的流程图。该操作由系统控制器115执行。
在步骤S201,系统控制器115判断AF模式是连续AF模式还是单独AF模式。如果AF模式是连续AF模式(步骤S201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2。否则(步骤S201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203。在步骤S202,根据稍后说明的图3的流程图,执行连续AF处理。在步骤S203,检查开关SW1的接通(ON)/断开(OFF)状态。如果开关SW1接通(步骤S203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4。否则(步骤S203中的“否”),处理返回步骤S201。即,开关SW1的操作开始AF和AE操作的摄像准备操作。
在步骤S204,系统控制器115判断AF模式是连续AF模式还是单独AF模式。如果AF模式是连续AF模式(步骤S204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4,在该步骤停止当前正进行的连续AF操作。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206。在步骤S206,AE处理单元103使用图像处理单元110的输出对AF操作执行AE操作。在步骤S207,根据稍后说明的图4的流程图进行AF操作。在步骤S208,检查开关SW1的接通/断开状态。如果SW1接通(步骤S208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9。否则(步骤S208中的“否”),处理返回步骤S201。
在步骤S209,检查开关SW2的接通/断开状态。如果开关SW2接通(步骤S209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10。否则(步骤S209中的“否”),处理返回步骤S208,在该步骤锁定焦点,直到开关SW1断开或开关SW2接通。即,在操作了开关SW1之后,开关SW2开始图像捕获操作。在步骤S210,为之后的主曝光执行AE操作。S201.在步骤S211,根据稍后说明的图11的流程图执行图像捕获处理。该图像捕获处理包括:连拍操作;在连拍间隔期间的调焦控制操作;用于判断连拍操作是否已开始的判断处理。在完成了步骤S211之后,处理返回步骤S201。
接下来参考图3的流程图说明图2的步骤S202的连续AF处理的示例性子程序。
在步骤S301,系统控制器115获取表示所捕获的图像的对比率(contrast ratio)的焦点评价值。在步骤S302,判断峰值检测标志是否为真(TRUE)。如果峰值检测标志为真(步骤S302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17。否则(步骤S302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303。在步骤S303,系统控制器115获取调焦镜头104的当前位置。在步骤S304,用于对焦点评价值的获取和调焦镜头104的当前位置的获取进行计数的获取计数器递增1。该获取计数器预先在初始化处理(未示出)中被初始化为0。在步骤S305,判断获取计数器的值是否为1。如果获取计数器的值为1(步骤S 305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07。否则(步骤S305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306。
在步骤S306,判断当前的焦点评价值是否大于之前的焦点评价值。如果当前的焦点评价值大于之前的焦点评价值(步骤S306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07。否则(步骤S306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313。在步骤S307中,当前的焦点评价值被认为是最大的焦点评价值,将其存储在系统控制器115的内部计算存储器(未示出)中。之后,在步骤S308,调焦镜头104的当前位置被认为是焦点评价值的峰值点,将其存储在系统控制器115的内部计算存储器中。在步骤S309,将当前的焦点评价值设置成以前的焦点评价值,将其存储在系统控制器115的内部计算存储器中。
在步骤S310,判断调焦镜头104的当前位置是否与通过获取焦点评价值来检测调焦状态的扫描范围的末端相对应。如果调焦镜头104的当前位置对应于扫描范围的末端(步骤S310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11。否则(步骤S310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312。在步骤S311,颠倒调焦镜头104的移动方向。之后,在步骤S312,将调焦镜头104移动预定距离。
然而,如果在步骤S306判断为当前的焦点评价值不大于之前的焦点评价值(步骤S306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13,判断“最大的焦点评价值-当前的焦点评价值”是否大于预定值。如果“最大的焦点评价值-当前的焦点评价值”大于预定值(步骤S313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14。否则(步骤S313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309。这里,如果“最大的焦点评价值-当前的焦点评价值”大于预定值,即,如果当前的焦点评价值从最大的焦点评价值减少了超过预定值,则最大的焦点评价值被认为是当焦点处于峰值点时的值。如果“最大的焦点评价值-当前的焦点评价值”大于预定值,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14,调焦镜头104移动到在步骤S308存储的、焦点评价值最大时的峰值点。在步骤S315,将峰值检测标志设置为真。在步骤S316,将获取计数器设置为0。
如果在步骤S302判断为峰值检测标志为真(步骤S302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17,判断焦点评价值是否相对于最大的焦点评价值变动了超过预定比率。如果焦点评价值相对于最大的焦点评价值变动了超过预定比率(步骤S317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19。相反,如果变动小(步骤S317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18。在步骤S318,保持调焦镜头104的位置不变。相反,在步骤S319,将峰值检测标志设置为“假”,以重新计算使焦点评价值最大的调焦镜头的位置。复位最大的焦点评价值和峰值点。
这样,驱动调焦镜头104,使得在连续AF处理中焦点总是在被摄体上。
接下来参考图4的流程图说明图2所示的步骤S207中的AF操作的示例性子程序。
在步骤S401,系统控制器115判断AF模式是连续AF模式还是单独AF模式。如果AF模式是连续AF模式(步骤S401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02。否则(步骤S401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404。在步骤S402,判断图3的流程图所示的峰值检测标志是否为真。如果峰值检测标志为真(步骤S402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03。然而,如果峰值检测标志为假(步骤S402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04。
在步骤S403,因为调焦镜头104由于连续AF操作而位于焦点评价值最大时的对焦位置附近,所以系统控制器115确定以当前的调焦镜头位置为中心的、具有预定的窄的扫描宽度的扫描范围,从而改善调焦操作的准确度。这里,确定扫描范围,使得能获得如图7所示确定对焦状态所需的扫描数据样本的数量,且扫描时间不会过长。在步骤S404,将当前设置的模式下的整个AF可用区确定为扫描范围。
在步骤S405,根据稍后说明的图6的流程图,在步骤S403或步骤S404确定的扫描范围上进行扫描操作。在步骤S406,根据图7的流程图,使用在步骤S405存储的扫描数据判断对焦状态。在步骤S407,如果判断对焦状态的结果为“好(OK)”(步骤S407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10。然而,如果判断对焦状态的结果为“不好”(步骤S407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08。在步骤S408,判断是否在当前设置的模式下的整个AF可用区上完成了扫描。如果已在整个AF可用区上完成了扫描(步骤S408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09。否则(步骤S408中的“否”),处理返回步骤S404。在步骤S409,将调焦镜头104移动到称为“固定点”的预定位置,然后处理返回。相反,在步骤S410,调焦镜头104移动到在步骤S406计算的峰值点,然后处理返回。
将上述AF操作应用于连拍模式和单拍模式。
接下来参考图6的流程图说明在图4的步骤S405中执行的扫描子程序。
在步骤S601,将调焦镜头104移动到扫描开始位置。将扫描开始位置确定为位于所确定的扫描范围的一端。在步骤S602,将设置在图像捕获画面中的AF区域的焦点评价值额调焦镜头104的位置存储在系统控制器115的内部计算存储器中。在步骤S603,判断镜头位置是否对应于扫描结束位置。如果镜头位置对应于扫描结束位置(步骤S603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605。否则(步骤S603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604。将扫描结束位置确定为所确定的扫描范围的另一端。在步骤S604,驱动调焦镜头104,将其沿预定方向移动预定距离,然后处理返回步骤S602。在步骤S605,基于在步骤S602存储的焦点评价值及其镜头位置计算焦点评价值的峰值点,然后处理返回。
接下来参考图7~10说明在图4的步骤S406中进行的示例性对焦判定子程序。
除了例如前景和背景被摄体均存在于框中的特殊情形外,焦点评价值呈现如图10所示的山形曲线,其中,横坐标表示调焦镜头的位置,纵坐标表示焦点评价值。因此,通过判断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是否为山形来判定对焦状态。基于如下内容来判断山形:最大焦点评价值与最小焦点评价值之差;倾角大于或等于预定值(SlopeThr)的倾斜部分的长度;倾斜部分的剃度。判断结果以如下两个值之一的形式输出:
“好”:可以使用焦点评价值的峰值点进行调焦控制;以及
“不好”:被摄体的对比度不足,或者被摄体位于扫描的距离范围之外。
这里,如图10所示,从山形曲线的顶端(例如,点A)开始的倾斜的终点称为点D和E。令L表示山形曲线的宽度(即,点D和E之间的距离),令SL表示SL1+SL2之和,其中,SL1是点A和D之间的焦点评价值之差,SL2是点A和E之间的焦点评价值之差。
图7是在图4的步骤S406执行的对焦判定子程序的详细流程图。
在步骤S701,计算最大焦点评价值max、最小焦点评价值min、以及提供最大焦点评价值max的扫描点io。在步骤S702,将表示焦点评价值的山形曲线的宽度的变量L和表示山形曲线的剃度的变量SL初始化为0。在步骤S703,判断提供最大焦点评价值的扫描点io是否位于预定扫描范围的远侧端。如果扫描点io不位于预定扫描范围的远侧端(步骤S703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704,在该步骤检查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朝无限远方向的单调递减。然而,如果扫描点io位于预定扫描范围的远侧端(步骤S703中的“是”),则跳过步骤S704的处理,处理进行到步骤S705。
接下来,参考图8说明在步骤S704检查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朝无限远方向的单调递减的处理。图8是该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801,将计数器变量i初始化为io。在步骤S802,将扫描点i处的焦点评价值d[i]与比扫描点i更靠近无限远1个扫描点的扫描点i-1处的焦点评价值d[i-1]之差与常数值SlopeThr进行比较。如果d[i]-d[i-1]≥SlopeThr,则判断为发生了焦点评价值的取消朝无限远方向的单调递减(步骤S802中的“是”)。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803。在步骤S803,更新表示焦点评价值的曲线中倾角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的部分的长度(山形曲线的宽度)的变量L和表示单调递减区间中的减少量的变量SL如下:
L=L+1
SL=SL+(d[i]-d[i-1])
然而,如果d[i]-d[i-1]<SlopeThr,则判断为未发生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朝无限远方向的单调递减(步骤S802中的“否”)。完成了检查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朝无限远方向的单调递减的处理。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705。
当系统控制器115继续进行检查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朝无限远方向的单调递减的处理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804。在步骤S804,通过设置i=i+1,检测点朝无限远方向移动1个扫描点。在步骤S805,判断计数器i是否等于预定扫描范围的远侧端的值(即,值0)。如果计数器i等于0,即,如果检测单调递减的扫描的开始点到达预定扫描范围的远侧端(步骤S805中的“是”),则完成了检查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朝无限远方向的单调递减的处理。之后,处理进行到图7所示的步骤S705。这样,从i=io开始进行检查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朝无限远方向的单调递减的处理。
返回来参考图7,在步骤S705,判断提供最大值的扫描点io是否位于预定扫描范围的最接近侧端。如果扫描点io不位于预定扫描范围的最接近侧端(步骤S705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706。在步骤S706,检查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沿最接近侧方向的单调递减。然而,如果扫描点io位于预定扫描范围的最接近侧端(步骤S705中的“是”),则跳过步骤S706的处理,处理进行到步骤S707。
接下来,参考图9说明检查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沿最接近侧方向的单调递减的示例性处理。图9是该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901,将计数器变量i初始化为io。在步骤S902,将扫描点i处的焦点评价值d[i]与比扫描点i更靠近最接近侧端点1个扫描点的扫描点i+1处的焦点评价值d[i+1]之差与常数值SlopeThr进行比较。如果d[i]-d[i+1]≥SlopeThr,则判断为发生了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沿最接近侧方向的单调递减(步骤S902中的“是”)。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903。在步骤S903,更新表示焦点评价值的曲线中倾角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的部分的长度(山形曲线的宽度)的变量L和表示单调递减区间中的减少量的变量SL如下:
L=L+1
SL=SL+(d[i]-d[i+1])
然而, 如果d[i]-d[i+1]<SlopeThr,则判断为未发生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沿最接近侧方向的单调递减(步骤S902中的“否”)。完成了检查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沿最接近侧方向的单调递减的处理。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707。
当系统控制器115继续进行检查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沿最接近侧方向的单调递减的处理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904。在步骤S904,通过设置i=i+1,检测点沿最接近侧方向移动1个扫描点。在步骤S905,判断计数器i是否等于预定扫描范围的最接近侧端的值(即,值N)。如果计数器i等于N,即,如果检测单调递减的扫描的开始点到达预定扫描范围的最接近侧端(步骤S905中的“是”),则完成了检查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沿最接近侧方向的单调递减的处理。之后,处理进行到图7所示的步骤S707。这样,从i=io开始进行检查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沿最接近侧方向的单调递减的处理。
在完成了检查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朝无限远方向和沿最接近侧方向的单调递减的处理之后,将各系数与其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所获得的焦点评价值的曲线是否具有山形。这样,进行“好”或“不好”的判断。
x再返回来参考图7,在步骤S707,如果提供最大焦点评价值的扫描点io位于预定扫描范围的最接近侧端,且最接近侧扫描点n处的焦点评价值d[n]与比扫描点n更靠近无限远1个扫描点的扫描点n-1处的焦点评价值d[n-1]之差大于或等于常数值SlopeThr(步骤S707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711。否则(步骤S707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708。在步骤S708,如果提供最大焦点评价值的扫描点io位于预定扫描范围的远侧端,且扫描点0处的焦点评价值d[0]与比扫描点0更靠近最接近侧1个扫描点的扫描点1处的焦点评价值d[1]之差大于或等于常数值SlopeThr(步骤S708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711。否则(步骤S708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709。
在步骤S708,如果满足以下3个条件(步骤S709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710:(a)表示焦点评价值的曲线中倾角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的部分的长度(山形曲线的宽度)的变量L大于或等于预定值Lo;(b)倾斜部分的平均剃度SL/L大于或等于预定值SLo/Lo;以及(c)最大焦点评价值max与最小焦点评价值min之差大于或等于预定值。否则(步骤S709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711。在步骤S710,由于所获得的焦点评价值的曲线具有山形且被摄体的调焦控制可用,因此判定结果为“好”。在步骤S711,由于所获得的焦点评价值的曲线不具有山形且被摄体的调焦控制不可用,因此判定结果为“不好”。这样,进行图4的流程图的步骤S406中的对焦判定。
接下来,参考图11的流程图说明图2的步骤S211中的图像捕获处理的示例性子程序。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像捕获子程序包括确定连拍操作的执行和连拍间隔期间的调焦控制。
在图11所示的步骤S1100,监视器控制单元125停止显示实况图像。在步骤S1101,摄像装置108被曝光。将形成在摄像装置108的表面上的图像光电转换为模拟信号。在步骤S1102,将该模拟信号传送到A/D转换器109。A/D转换器109首先执行预处理,包括降低摄像装置108的输出噪声和非线性处理。然后,A/D转换器109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步骤S1103,判断当前设置的模式是否是连拍模式。如果当前设置的模式是连拍模式(步骤S1103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04。否则(步骤S1103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1106。
在步骤S1104,判断是否持续按下了开关SW2。如果保持开关SW2的接通状态(步骤S1104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05的连拍间隔AF处理子程序。后面参考图12和13说明步骤S1105的连拍间隔AF处理。
在步骤S1106,由白平衡(WB)处理单元111对从A/D转换器109输出的信号进行白平衡调节。图像处理单元110将该信号校正为适当的输出图像信号。在步骤S1107,格式转换单元112将输出图像信号的格式转换为例如JPEG格式。将转换后的输出图像信号临时存储在或记录在用作工作存储器的DRAM 113中。这里,将步骤S1106~S1107的一系列处理称为“显影处理”。
在步骤S1108,登记写请求。写请求用于请求执行数据写处理(延迟的写处理),在数据写处理中,与另一处理并行地将数据写到记录介质中。即,写请求用于指示图像记录单元114将数据存储在用作照相机的存储器中的工作存储器的DRAM113中,或存储在装在照相机中的外部记录介质(例如存储卡)上。这样,可以在将数据存储在记录介质上期间显示实况图像。
在步骤S1109,恢复在步骤S1100停止的实况图像的显示。这里,术语“实况图像”(live image)是指所捕获的、图像数据不被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监视器控制单元125控制监视器显示实况图像。通过查看实况图像,即使在连拍操作期间,拍摄者也能监视视角(angle of field)和被摄体。
如上所述,如果设置了连拍模式且按下了开关SW2,则连续执行连拍操作。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则执行单拍操作。
接下来,蛋壳图5、12和13说明图11所示的步骤S1105的示例性连拍间隔AF处理子程序。图5示出扫描范围的设置。图12是示例性连拍间隔AF处理的流程图。图13是当与其它处理并行地执行图12的流程图所示的连拍间隔AF处理时的示例性时序图。
在图12A所示的步骤S1201,开始显影处理。紧接在完成了图13所示的主曝光图像信号的读出操作之后,开始显影处理。在步骤S1202,判断该图像捕获操作是否是连拍操作的第二个图像捕获操作。如果该图像捕获操作是连拍操作的第二个图像捕获操作(步骤S1202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6。否则(步骤S1202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3。
在步骤S1206,将当前位置即调焦镜头在第一次图像捕获操作中的位置(FP1)确定为扫描范围的中心点(参加图5中的位置(2))。确定相同的扫描范围宽度,使得不增加连拍间隔时间,例如,在连拍间隔时间内完成AF操作。注意,在连拍的第一次图像捕获操作中,将允许所设置的模式下的AF的整个范围确定为扫描范围。此外,由于连续AF操作,电子照相机处于对焦状态。调焦镜头104的位置位于峰值点。
在步骤S1203,判断该图像捕获操作是否是连拍的第三次图像捕获操作。如果该图像捕获操作是第三次图像捕获操作(步骤S1203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5。否则(步骤S1203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4。在步骤S1205,可将连拍操作的第一次图像捕获操作和第二次图像捕获操作的两个对焦位置信息项用作对焦位置历史信息。因此,如图5中的位置(3)所示,假定连拍间隔时间是恒定的,则可以通过使用一次近似由被摄体估计来获得扫描中点位置ObjP3如下:
ObjP3=FP2+(FP2-FP1)×FpAdj3    ...(1)
其中:
FP1:第一次拍摄时调焦镜头的位置;
FP2:第二次拍摄时调焦镜头的位置;
FpAdj3:0(之前的位置)~1(估计)的参数。
注意:参数FpAdj(n)是对被摄体的估计结果和紧前一对焦位置进行加权的参数。参数FpAdj(n)的值从0到1。在图5中的调焦镜头的位置处,FpAdj(n)=1。与步骤S1206相同,扫描范围的宽度被设置为相同的。
在步骤S1204,将至少3个之前的对焦位置信息项作为对焦位置历史信息。因此,如图5中的位置(4)所示,假定连拍间隔时间是恒定的,则可以通过使用二次近似由被摄体估计来获得扫描中点位置ObjP4如下:
ObjP4=(FP1-3FP2+3FP3)×FpAdj4+FP3×(1-FpAdj4)
     =(FP1-3FP2+2FP3)×FpAdj4+FP3    ...(2)
其中:
FP3:第三次图像捕获操作中调焦镜头的位置。
类似地,可以通过使用二次近似来获得第n次图像捕获操作的扫描中点位置ObjP(4)如下:
ObjP(n)={FP1(n-3)-3FP(n-2)+2FP(n-1)}×FpAdj(n)
         +FP(n-1)    ...(3)
这里,与在步骤S1206相同,扫描范围的宽度被确定为相同的。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7。在步骤S1207,开始将调焦镜头104移动到在步骤S1204~S1206确定的扫描范围的扫描开始位置。因此,如图13所示,在移动调焦镜头104的同时,并行地执行显影处理。
在步骤S1208,判断调焦镜头104是否已到达扫描开始位置。如果调焦镜头104已到达扫描开始位置(步骤S1208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9。然而,如果调焦镜头104尚未到达扫描开始位置,则处理返回步骤S1208,在该步骤系统控制器115等待调焦镜头104的移动的完成。在步骤S1209,判断是否已完成了显影处理。如果尚未完成显影处理(步骤S1209中的“否”),则处理返回步骤S1209,在该步骤系统控制器115等待显影处理的完成。然而,如果已完成了显影处理(步骤S1209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210。因此,仅当完成了调焦镜头104的移动和显影处理时,处理进行到接下来的处理。
在步骤S1210,开始焦点评价值的计算。此外,在步骤S1211,开始实况图像的显示。要再次开始显示的实况图像是紧接在步骤S1100执行的主曝光之前被停止显示的实况图像。术语“主曝光”是指对要记录为静止图像的图像的曝光。在执行该主曝光且执行曝光图像的数据的显影处理的同时,不能生成实况图像。因此,停止当前实况图像的显示。此时,如图13所示,摄像装置108(图13中的CCD)的驱动改变为能计算焦点评价值的驱动。并行地执行焦点评价值的计算(图13中的“扫描操作”)和实况图像的显示“图13中的EVF”)。即,在恢复实况图像的显示之前,将调焦镜头104移动到预定位置以进行接下来的图像捕获。因此,能够快速执行接下来的AF操作,并能减少连拍间隔时间。
现在参考图12B,在步骤S1212,将设置在图像捕获画面中的AF区的焦点评价值和调焦镜头104的位置存储在系统控制器115的内部计算存储(未示出)中。在步骤S1213,系统控制器115驱动调焦镜头104沿预定方向移动预定距离。
在步骤S1214,判断调焦镜头104的位置是否对应于扫描结束位置。如果调焦镜头104的位置对应于扫描结束位置(步骤S1214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215。否则(步骤S1214中的“否”),处理返回步骤S1212,在该步骤继续进行扫描操作。在步骤S1215,基于在步骤S1212存储的焦点评价值和调焦镜头104的位置,计算焦点评价值的峰值点。因此,确定图像捕获位置。在步骤S1216,系统控制器115将调焦镜头104移动到在步骤S1215确定的图像捕获位置。
在步骤S1217,判断调焦镜头104是否到达了图像捕获位置。如果调焦镜头104到达了图像捕获位置(步骤S1217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218。否则(步骤S1217中的“否”),处理返回步骤S1217,在该步骤系统控制器115等待调焦镜头104到达图像捕获位置。在步骤S1218,系统控制器115停止焦点评价值的计算。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3所示,系统控制器115能够在适当定时与一系列连拍操作并行地开始进行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即,确定扫描范围、移动到扫描开始位置、扫描操作、以及对焦位置的计算)的调焦控制操作的处理。因此,能在有限的连拍间隔时间内实现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的调焦控制操作。
此外,控制每个处理的开始,使得在读出主曝光图像信号期间防止调焦镜头104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主曝光图像信号的噪声的增加,从而能获得极佳的连拍图像。
这里,将“显影处理”定义为从读出A/D转换器109输出的信号开始到将图像格式转换为例如JPEG格式为止的处理。然而,可以采用下面的系统。即,例如,由白平衡(WB)处理单元111对从A/D转换器109输出的信号进行白平衡调节。之后,图像处理单元110产生适当的输出图像信号。将这两个处理定义为“显影处理”。之后,当能产生实况图像时,开始实况图像的显示。这样,能够并行地执行将输出图像信号转换为JPEG的格式转换和实况图像的显示。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能在能同时进行焦点评价值的计算和主曝光图像信号的图像处理的系统中实现调焦控制操作。此外,在该系统中,能比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更早地进行连拍AF的扫描范围的设置。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电子照相机的电路结构与图1所示的类似。此外,由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基本操作与图2~4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因而省略其说明。然而,在连拍间隔中的图像捕获操作和调焦控制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不同,接下来参考图14~17说明它们。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图像捕获处理的流程图。在步骤S1300,停止当前实况图像的显示。在步骤S1301,开始摄像装置108的曝光操作。在步骤S1302,执行用于确定扫描范围的连拍间隔AF处理A。该连拍间隔AF处理A包括被摄体估计处理。
以下参考图15详细说明连拍间隔AF处理A。此时,如图17所示,并行地执行用于捕获静止图像的主曝光处理(图17所示的主曝光)和连拍间隔AF处理A(图17中的扫描范围的计算)。
在步骤S1303,判断是否完成了主曝光。如果完成了主曝光(步骤S1303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304。否则(步骤S1303中的“否”),处理返回步骤S1303,在该步骤系统控制器115等待主曝光的完成。
将形成在摄像装置108的表面上的图像光电转换为模拟信号。在步骤S1304,将该模拟信号传送到A/D转换器109。A/D转换器109首先进行预处理,包括降低摄像装置108的输出噪声和非线性处理。然后,A/D转换器109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在步骤S1305,判断当前设置的模式是否是连拍模式。如果当前设置的模式是连拍模式(步骤S1305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306。否则(步骤S1305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1308。在步骤S1306,判断开关SW2是否被持续按下。如果保持SW2的接通状态(步骤S1306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307的连拍间隔B。后面参考图16和17说明步骤S1307的连拍间隔B。
在步骤S1308,由白平衡(WB)处理单元111对从A/D转换器109输出的信号进行白平衡调节。图像处理单元110将该信号校正为适当的输出图像信号。在步骤S1309,格式转换单元112将输出图像信号的格式转换为例如JPEG格式。将转换后的输出图像信号临时存储在用作工作存储器的DRAM 113中。这里,将从步骤S1308~S1309的一系列处理称为“显影处理”。
在步骤S1310,登记写请求。写请求用于请求执行数据写处理(延迟的写处理),在数据写处理中,与另一处理并行地将数据写到记录介质中。即,写请求用于指示图像记录单元114将数据存储在用作照相机的存储器中的工作存储器的DRAM113中,或存储在装在照相机中的外部记录介质例如存储卡上。这样,可以在将数据存储在记录介质上期间显示实况图像。在步骤S1311,恢复已在步骤S1311停止的实况图像的显示。然后,处理返回。
因此,从图14的流程图可以看出,如果设置了连拍模式且按下了开关SW2,则连续执行连拍操作。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则执行单拍操作。
图15是示例性连拍间隔AF处理A的流程图。图15主要示出在连拍间隔期间为调焦控制设置扫描范围的处理流程。该调焦控制包括被摄体估计。
在步骤S1401,判断该图像捕获操作是否是连拍操作的第二次图像捕获操作。如果该图像捕获操作是第二次图像捕获操作(步骤S1401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405。否则(步骤S1401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402。在步骤S1405,当前位置即第一次连拍操作中调焦镜头104的位置被确定为扫描范围的中心点(见图5中的位置(2))。将扫描范围的宽度确定为相同的,使得不增加连拍间隔时间,例如,在在连拍间隔时间内完成AF操作。
在步骤S1402,判断该图像捕获操作是否是连拍操作的第三次图像捕获操作。如果该图像捕获操作是连拍操作的第三次图像捕获操作(步骤S1402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404。否则(步骤S1402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1403。在步骤S1404,可将连拍操作的第一次图像捕获操作和第二次图像捕获操作的两个对焦位置信息项用作对焦位置历史信息。因此,如图5中的位置(3)所示,假定连拍间隔时间是恒定的,则使用一次近似由被摄体估计获得扫描中点位置。注意,参数FpAdj(n)是对被摄体的估计结果和紧前一对焦位置进行加权的参数。参数FpAdj(n)的值为0~1。在图5中的调焦镜头的位置处,FpAdj(n)=1。与步骤S1405相同,将扫描范围的宽度设置为相同的。
在步骤S1403,将至少3个以前的对焦位置信息项用作对焦位置历史信息。因此,如图5中的位置(4)所示,假定连拍间隔时间是恒定的,使用二次近似由被摄体估计获得扫描中点位置。与步骤S1405相同,将扫描范围的宽度设置为相同的。
至此,说明了连拍间隔AF处理A。如图17所示,该处理与主曝光处理并行地执行。此时,由于已确定了之前的图像捕获位置,所以能够在执行主曝光处理之前执行基于对焦位置历史信息的被摄体估计。
图16A和16B示出示例性连拍间隔AF处理B的流程图。图16A和16B主要示出调焦控制用扫描操作的后续操作。
在步骤S1501开始显影处理。紧接在完成了图17所示的主曝光图像信号的读出操作之后,开始显影处理。在步骤S1502,判断是否已完成了之前的扫描范围设置操作。如果已完成了之前的扫描范围设置操作(步骤S1502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503。否则(步骤S1502中的“否”),处理返回步骤S1502,在该步骤系统控制器115等待之前的扫描范围设置操作的完成。在步骤S1503,开始将调焦镜头104移动到所确定的扫描范围中的扫描开始位置。因此,如图17所示,在移动调焦镜头104期间,并行地执行显影处理。
在步骤S1504,判断调焦镜头104是否已到达了扫描开始位置。如果调焦镜头104已到达了扫描开始位置(步骤S1504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505。然而,如果调焦镜头104尚未到达扫描开始位置(步骤S1504中的“否”),则处理停留在步骤S1504,在该步骤系统控制器115等待调焦镜头104的移动的完成。在步骤S1505,开始焦点评价值的计算。此时,如图17所示,将摄像装置108(图13中的CCD)的驱动改为能计算焦点评价值的驱动。并行地进行焦点评价值的计算(图17中的“扫描操作”)和显影处理(图17中的“显影”)。
现在参考图16B,在步骤S1506,设置在图像捕获画面中的AF区域的焦点评价值和调焦镜头104的位置存储在系统控制器115的内部计算存储器(未示出)中。在步骤S1507,系统控制器115驱动调焦镜头104沿预定方向移动预定距离。在步骤S1508,判断调焦镜头104的位置是否对应于扫描结束位置。如果调焦镜头104的位置对应于扫描结束位置(步骤S1508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509。否则(步骤S1508中的“否”),处理返回步骤S1506,在该步骤继续扫描操作。
在步骤S1509,基于在步骤S1506存储的焦点评价值和调焦镜头104的位置,计算焦点评价值的峰值点。因此,确定图像捕获位置。在步骤S1510,系统控制器115将调焦镜头104移动到在步骤S1509确定的图像捕获位置。在步骤S1511,系统控制器115停止焦点评价值的计算。
在步骤S1512,判断调焦镜头104是否已到达图像捕获位置。如果调焦镜头104已到达图像捕获位置(步骤S1512中的“是”),则完成了处理。否则(步骤S1512中的“否”),处理返回步骤S1512,在该步骤系统控制器115等待调焦镜头104到达图像捕获位置。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7所示,系统控制器115能在适当定时,与包括捕获静止图像的主曝光在内的一系列连拍操作并行地,开始用于执行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即,确定扫描范围、移动到扫描开始位置、扫描操作、以及计算对焦位置)的调焦控制操作的处理。因此,能在有限的连拍间隔时间内实现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的调焦控制操作。
此外,控制每个处理的开始,使得在读出主曝光图像信号期间防止调焦镜头104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主曝光图像信号的噪声的增加,从而能获得极佳的连拍图像。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系统结构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类似。此外,在该结构中,当致动器运行时,噪声不对主曝光图像信号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用于驱动调焦镜头104的致动器位于远离摄像装置108和A/D转换器109处。
在这种结构中,因为当读出主曝光图像信号时无需考虑由致动器的运行而产生的噪声,因此能在快门关闭后立即移动调焦镜头104,如图18所示。因此,能高效地进行连拍间隔AF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三示例性实施例,能够提供以下优点。
(1)在读出主曝光图像之后开始将调焦镜头104移动到扫描开始位置。之后,当在开始读出计算焦点评价值用图像信号之后调焦镜头104到达扫描开始位置时,开始扫描操作。因此,能与调焦控制并行地执行在主曝光之后用于记录静止图像的显影处理(各种图像处理和JPEG压缩)。从而,能在有限的连拍间隔时间内完成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的调焦控制操作。此外,如上所述,在读出了主曝光图像之后将调焦镜头104移动到扫描开始位置。因此,由调焦镜头104的操作而引起的噪声不会对主曝光图像信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能通过连拍获得极佳的图像。
(2)假定采用由调焦镜头104的操作而引起的噪声不会对主曝光图像信号产生负面影响的硬件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在快门遮挡主曝光用光之后,将调焦镜头104移动到扫描开始位置。在开始读出计算焦点评价值用图像信号且调焦镜头104到达扫描开始位置之后,开始扫描操作。因此,在执行主曝光之后,能与调焦控制并行地进行记录静止图像用显影处理(各种图像处理和JPEG压缩)。从而,能在有限的连拍间隔时间内完成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的调焦控制操作。
(3)在完成了读出主曝光图像之后将调焦镜头104移动到扫描开始位置。之后,当在完成了显影处理之后调焦镜头104到达扫描开始位置时,开始扫描操作。因此,能控制扫描操作的开始定时,从而避免各种受限情况。受限情况的例子包括:(a)以下并行操作难以进行的情况,这些并行操作是:系统的高负荷处理,例如在执行了主曝光之后记录静止图像用显影处理(各种图像处理和JPEG压缩);以及需要信号处理的由对比度检测方法进行的焦点评价值获取操作;以及(b)由于硬件资源冲突而导致以下并行操作难以进行的情况,这些并行操作是:需要相同的资源的显影处理和焦点评价值获取操作。因此,通过考虑到系统负荷和硬件资源冲突,能在有限的连拍间隔时间内完成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的调焦控制操作。因此,由调焦镜头104的操作而引起的噪声不会对主曝光图像信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能通过连拍获得极佳的图像。
(4)假定采用由调焦镜头104的操作而引起的噪声不会对主曝光图像信号产生负面影响的硬件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在快门遮挡主曝光用光之后,将调焦镜头104移动到扫描开始位置。在开始读出计算焦点评价值用图像信号且调焦镜头104到达扫描开始位置之后,开始扫描操作。因此,能控制扫描操作的开始定时,从而避免各种受限情况。受限情况的例子包括:(a)以下并行操作难以进行的情况,这些并行操作是:系统的高负荷处理,例如在执行了主曝光之后记录静止图像用显影处理(各种图像处理和JPEG压缩);以及需要信号处理的由对比度检测方法进行的焦点评价值获取操作;以及(b)由于硬件资源冲突而导致以下并行操作难以进行的情况,这些并行操作是:需要相同的资源的显影处理和焦点评价值获取操作。因此,通过考虑到系统负荷和硬件资源冲突,能在有限的连拍间隔时间内完成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的调焦控制操作。
(5)当进行基于之前的图像捕获操作中调焦镜头104的位置的历史来计算扫描范围的中心点和宽度的扫描范围设置处理时,需要各种近似计算来估计被摄体的移动。此外,到完成扫描范围设置处理为止,需要一定的时间。然而,根据本发明,能在确定之前的图像的图像捕获位置的时刻和为接下来的扫描操作而开始将调焦镜头移动到扫描开始位置的时刻之间,完成扫描范围计算处理。因此,例如,能在调焦镜头104移动到图像捕获位置或进行主曝光时,预先进行针对接下来要捕获的图像的扫描范围设置处理。因此,能在有限的连拍间隔时间内高效地进行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的调焦控制操作。
(6)在计算焦点评价值期间,能基于从摄像装置108周期性地输出的图像信号生成并显示实况图像。即,在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的调焦控制操作中,摄像装置108以预定间隔捕获被摄体图像,基于被摄体图像的信号计算焦点评价值。此时,从摄像装置108输出的图像信号不仅用于焦点评价值的计算,还用于实况图像的显示。因此,能在连拍间隔时间中显示实况图像,从而拍摄者能在连拍间隔时间期间简单地识别出被摄体的变化。
从上述说明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电子照相机能在适当定时与一系列连拍操作并行地开始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的调焦控制操作的处理。因此,能在有限的连拍间隔时间内高效地进行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的调焦控制操作。此外,电子照相机控制每个处理的开始,从而防止调焦镜头104在主曝光和读出主曝光图像信号期间移动。因此,能防止所记录的图像的模糊和主曝光图像信号的噪声的增加,从而通过连拍获得极佳的图像。
即,能够实现连拍间隔期间的调焦控制,并通过连拍获得极佳的图像。因此,与现有的电子照相机不同,能够提供尺寸小且不浪费记录介质的容量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电子照相机。
尽管参考示例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覆盖全部变形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0)

1.一种摄像设备,其具有响应于图像捕获指示捕获多个记录用图像的连拍模式,所述摄像设备包括:
调焦控制单元,其通过沿调焦镜头的光轴方向扫描调焦镜头来检测调焦镜头的对焦点,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使得调焦镜头在对焦点处对焦;以及
控制单元,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并控制图像的捕获;
其中,在所述控制单元在连拍模式下使用所述调焦控制单元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并捕获记录用图像之后,在捕获后续的记录用图像之前,与所捕获的图像的显影处理的执行并行地,所述控制单元使用所述调焦控制单元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与从摄像装置读出曝光图像的处理并行地,执行所述调焦控制单元为后续的记录用图像捕获操作而进行的对调焦镜头的移动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控制单元为后续的记录用图像捕获操作而进行的对调焦镜头的移动的控制包括:控制调焦镜头移动到用于检测对焦点的扫描开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连拍模式下,基于在捕获之前的图像期间检测到的对焦点的位置,确定所述调焦控制单元执行对焦点的检测所开始的位置。
5.一种摄像设备,其具有响应于图像捕获指示捕获多个记录用图像的连拍模式,所述摄像设备包括:
调焦控制单元,其通过沿调焦镜头的光轴方向扫描调焦镜头来检测调焦镜头的对焦点,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使得调焦镜头在对焦点处对焦;
存储器,其临时存储所捕获的图像;
指示单元,其指示监视器输出图像而不将图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以及
控制单元,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并控制图像的捕获;
其中,在所述控制单元在连拍模式下使用所述调焦控制单元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并捕获记录用图像之后,在所述指示单元指示监视器输出其中一个图像之前,所述控制单元使用所述调焦控制单元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连拍模式下,基于在捕获之前的图像期间检测到的对焦点的位置,确定所述调焦控制单元执行对焦点的检测所开始的位置。
7.一种在摄像设备中使用的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具有响应于图像捕获指示捕获多个记录用图像的连拍模式,
所述摄像设备包括:调焦控制单元,其通过沿调焦镜头的光轴方向扫描调焦镜头来检测调焦镜头的对焦点,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使得调焦镜头在对焦点处对焦;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并控制图像的捕获,
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
在连拍模式下捕获记录用图像;以及
在捕获后续的记录用图像之前,与所捕获的图像的显影处理的执行并行地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
8.一种在摄像设备中使用的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具有响应于图像捕获指示捕获多个记录用图像的连拍模式,
所述摄像设备包括:调焦控制单元,其通过沿调焦镜头的光轴方向扫描调焦镜头来检测调焦镜头的对焦点,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使得调焦镜头在对焦点处对焦;存储器,其临时存储所捕获的图像;指示单元,其指示监视器输出图像而不将图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并控制图像的捕获;
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
在连拍模式下捕获记录用图像;以及
在所述指示单元指示监视器输出其中一个图像之前,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
9.一种含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控制摄像设备,所述摄像设备具有响应于图像捕获指示捕获多个记录用图像的连拍模式,
所述摄像设备包括:调焦控制单元,其通过沿调焦镜头的光轴方向扫描调焦镜头来检测调焦镜头的对焦点,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使得调焦镜头在对焦点处对焦;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并控制图像的捕获,
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在连拍模式下捕获记录用图像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及
在捕获后续的记录用图像之前,与所捕获的图像的显影处理的执行并行地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10.一种含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控制摄像设备,所述摄像设备具有响应于图像捕获指示捕获多个记录用图像的连拍模式,
所述摄像设备包括:调焦控制单元,其通过沿调焦镜头的光轴方向扫描调焦镜头来检测调焦镜头的对焦点,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使得调焦镜头在对焦点处对焦;存储器,其临时存储所捕获的图像;指示单元,其指示监视器输出图像而不将图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并控制图像的捕获;
所述介质包括:
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在连拍模式下捕获记录用图像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及
在所述指示单元指示监视器输出其中一个图像之前,控制调焦镜头的移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CNB2007100936242A 2006-02-20 2007-02-20 摄像设备及其方法 Active CN10053319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42449 2006-02-20
JP2006042449A JP5247003B2 (ja) 2006-02-20 2006-02-20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9956A true CN101029956A (zh) 2007-09-05
CN100533198C CN100533198C (zh) 2009-08-26

Family

ID=38427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936242A Active CN100533198C (zh) 2006-02-20 2007-02-20 摄像设备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958006B2 (zh)
JP (1) JP5247003B2 (zh)
CN (1) CN100533198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85760A1 (en) * 2008-01-18 2009-07-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CN102970477A (zh) * 2011-08-30 2013-03-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拍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TWI422945B (zh) * 2009-03-19 2014-01-11 Compal Communications Inc 影像擷取裝置及用以輔助擷取影像之方法
CN106060446A (zh) * 2011-11-23 2016-10-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选取方法及装置
CN114401372A (zh) * 2022-02-28 2022-04-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3141B2 (en) * 2001-11-23 2009-09-22 Chui-Kuei Chiu Image apparatus with batch scan and real time display and method of the same
JP5171433B2 (ja) * 2008-01-22 2013-03-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装置
JP5173694B2 (ja) 2008-09-19 2013-04-03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5411508B2 (ja) * 2009-01-07 2014-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032884B2 (ja) * 2011-11-14 2016-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KR20140091959A (ko) * 2013-01-14 2014-07-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초점상태 표시장치
JP6172973B2 (ja) * 2013-03-05 2017-08-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7949B1 (en) * 1993-09-29 2004-04-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with moving image and still image focus control based on changing threshold value
JP2001255456A (ja) 2000-03-13 2001-09-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測距装置
JP4122693B2 (ja) * 2000-08-09 2008-07-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カメラ
JP2002116375A (ja) * 2000-10-11 2002-04-19 Canon Inc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2002320119A (ja) * 2001-04-20 2002-10-31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3767745B2 (ja) * 2002-06-17 2006-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および電子カメラ
JP3697256B2 (ja) * 2003-02-12 2005-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装置
JP4022828B2 (ja) * 2003-06-30 2007-12-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及びオートフォーカス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5107213A (ja) * 2003-09-30 2005-04-21 Olympus Corp カメラの自動焦点調節装置
JP4204445B2 (ja) * 2003-11-05 2009-01-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記録装置
JP2005351997A (ja) * 2004-06-09 2005-12-22 Canon Inc レンズ装置
US20050275742A1 (en) * 2004-06-09 2005-12-15 Baron John M Autofocus after image capture
KR20060019363A (ko) * 2004-08-27 2006-03-03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채용한디지털 촬영 장치
US7626613B2 (en) * 2005-04-21 2009-1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4724577B2 (ja) * 2005-05-11 2011-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016909B2 (ja) * 2006-12-15 201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85760A1 (en) * 2008-01-18 2009-07-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US8315474B2 (en) 2008-01-18 2012-11-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TWI422945B (zh) * 2009-03-19 2014-01-11 Compal Communications Inc 影像擷取裝置及用以輔助擷取影像之方法
CN102970477A (zh) * 2011-08-30 2013-03-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拍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60446A (zh) * 2011-11-23 2016-10-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选取方法及装置
CN106060446B (zh) * 2011-11-23 2018-12-11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选取方法及装置
CN114401372A (zh) * 2022-02-28 2022-04-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58006B2 (en) 2015-02-17
CN100533198C (zh) 2009-08-26
US10027877B2 (en) 2018-07-17
US20070195189A1 (en) 2007-08-23
JP2007219389A (ja) 2007-08-30
US20150130989A1 (en) 2015-05-14
JP5247003B2 (ja) 201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9956A (zh) 摄像设备及其方法
US8823864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ology for auto-focus and facial detection
US9137445B2 (en) Efficient display and selection of images generated during bracketed imaging
US7889985B2 (en) Imaging apparatus
US8411997B2 (en) Image capture device an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US20120154442A1 (en) Display control devic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90002512A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mage pickup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CN1928692A (zh) 具有多个摄像元件的照相机装置
CN1678034A (zh) 成像设备、聚焦方法、聚焦控制方法
JP2007310813A (ja) 画像検索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KR101429040B1 (ko) 화상 기록 장치 및 화상 기록 방법
JP2007281647A (ja) 電子カメラ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US20110025885A1 (en) Imaging apparatus, image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867044A (zh) 用于数字图像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KR101630304B1 (ko)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매체
CN101631221B (zh) 视频记录设备和视频记录方法
JP4793049B2 (ja) 撮像装置、撮影画像の表示方法、撮影画像の表示プログラム、撮影画像の削除方法及び撮影画像の削除プログラム
JP2011119936A (ja) 撮影装置及び再生方法
JP4759775B2 (ja) 画像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5625325B2 (ja) 画像データ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データ記録プログラム
JP4345515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35059A (ja) 撮影装置
JP5644180B2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094202A (ja) 撮像装置、合焦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605504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imag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