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5960A - 光学拾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拾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5960A
CN101025960A CNA2007100849475A CN200710084947A CN101025960A CN 101025960 A CN101025960 A CN 101025960A CN A2007100849475 A CNA2007100849475 A CN A2007100849475A CN 200710084947 A CN200710084947 A CN 200710084947A CN 101025960 A CN101025960 A CN 1010259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photo detector
holographic element
wave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49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3060C (zh
Inventor
横田泰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25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5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30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306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086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diffraction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073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manufacturing or alignment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using partially transparent surfaces without spectral selectiv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5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having sequential partially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40Optical focusing ai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G11B7/131Arrangement of detectors in a multiple arra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81Non-lens elements for alter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beam, e.g. knife edges, slits, filters or sto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2Holograms used as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11B7/0903Multi-beam tracking syste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focusing only
    • G11B7/0916Foucault or knife-edge metho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其包括,三个不同光源(21、22、23)、全息元件(33)、分光器(24、25、26)、第一及第二受光元件(30、35)。分光器(24、25、26)将来自光源(21、22、23)的光束的光路朝向记录媒体变更,并且,将变更后的光路的光轴与通过全息元件(33)和第一受光元件(30)的光轴同轴化。来自记录媒体的反射光通过全息元件(33)分支为零级衍射光和一级衍射光。第一受光元件(30)对所述零级衍射光受光并得到RF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第二受光元件(35)对所述一级衍射光受光并得到聚焦错误信号。

Description

光学拾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拾取装置,其具有输出多个波长的光的多个光源,相对于规格不同的盘状记录媒体对信息进行光学的记录再生。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激光束等光束光学地进行信号读取的光盘,CD(CompactDisc)已经普及。相对于此,对应更大容量的需求,通过具有与CD相同盘径并且在确保机构互换性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比CD更高密度的记录,提案有以实现大容量化为目的的规格化的高密度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以更高密度化为目的的蓝色(ブル一)系统的BD(Blu-ray Disc)或HD(HighDefinition)-DVD。这样的高密度盘,利用更短波长的半导体激光以及使光学系统为高解像度的光学拾取装置对记录信号进行读取。
但是,作为使光学拾取装置对应于CD以及高密度盘这两者的信号读取方法,存在着以下的方法。即,准备具有波长不同的三种光源的光学拾取装置,该三种光源为,射出适合于通常密度记录媒体的波长光束的激光二极管;射出适合于高密度记录媒体的波长光束的激光二极管;射出适合于更高密度记录媒体的光束的激光二极管,对应于应该进行信号读取的记录媒体的记录密度进行使用光源的切换,由此,通过单一的光学拾取装置进行记录密度不同的三种记录媒体的信息读取(例如,日本特开2001-256667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3-203378号公报)。
在图25中,表示了现有拾取装置的一例。该光学拾取装置利用了CD、DVD以及BD用三种光源,除了三种光源,当然还具有对应于各种光源的波长的光学部件或受光元件以及信号检出方法。在图25中,1为BD用光源、2为CD用光源、3为DVD用光源、4为BD光束分支用的BS(分光器:ビ一ムスプリッタ一)、5为CD光束分支用的BS、6为DVD光束分支用BS、7为CD或DVD用准直透镜、8为BD用棱镜、9为BD用可以校正球差的特殊准直透镜、10为合成用棱镜。另外,分别配置CD、DVD用受光系统11~14和BD用受光系统15~18。另外,19为用于使光束朝向光盘(无图示)进行正像(立ち上がる)的正像反射镜。
另外,作为其它的光学拾取装置,也存在有将对应于CD、DVD用两波长的第一拾取器和对应于BD用波长的第二拾取器这两个光学拾取器搭载在驱动装置上的光学拾取装置。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对应于CD、DVD以及BD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即,在利用上述三种光源的光学拾取装置中,除了三种光源以外,当然还需要具有对应于各种光源波长的光学部件或受光元件以及信号检出方法,存在导致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或电路系统的复杂化,成本提高或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另外,即使在将CD、DVD用第一拾取器和BD用第二拾取器搭载在驱动器上的光拾取装置中,由于使用两个拾取器,也同样具有导致成本提高和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并且成本低,利用三种波长的光源对记录密度不同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信号的写入和读取。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光学拾取装置,其为相对于记录密度不同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信号的写入以及读取的光学拾取装置,其具有射出不同波长的光束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光源,所述不同的波长中,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最短,所述第三光源的光束的波长最长;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及第三光源的光束中来自上述记录媒体的反射光分支为零级衍射光和一级衍射光的全息元件;
对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所述零级衍射光进行受光,得到RF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的第一受光元件;
将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的光路朝向所述记录媒体变更,并且,将变更后的各光路的光轴与通过所述全息元件和所述第一受光元件的光轴同轴化,且将来自所述记录媒体的反射光导入所述全息元件的分光器;
对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所述一级衍射光受光,得到聚焦错误的第二受光元件。
根据上述结构,由分光器将来自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的光路朝向记录媒体变更,并且,将变更后的各光路的光轴与通过全息元件和第一受光元件的光轴同轴化,并将来自所述记录媒体的反射光向所述全息元件导入。通过所述全息元件,将来自所述三个光源的光束的从所述记录媒体的反射光分支为零级衍射光和一级衍射光。所以,通过一个第一受光元件,对来自所述三个光源的光束中的所述零级衍射光受光,可以得到RF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另外,通过一个第二受光元件,对来自所述三个光源的光束中的所述一级衍射光受光,可以得到聚焦错误信号。
即,不使用如合成用棱镜那样的、用于使来自所述三个光源光束的光轴一致的特殊同轴化元件,可以利用同一受光元件得到三种波长的光信号。所以,将衍射元件基台、全息元件、受光单元封装、第一受光元件以及第二受光元件等受光系统缩小为一个系列,可以同时实现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全息元件的全息图案根据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和所述第三光源的波长的中间波长设定。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二光源的波长为所述第一光源波长和所述第三光源波长的大致中间波长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光源的波长接近所述全息图案的设定波长。因此,所述第二受光元件上产生的、来自所述第一光源光束的受光光斑和来自所述第三光源光束的受光光斑上,距来自所述第二光源光束的受光光斑大致均等地产生位置偏移。所以,与来自所述第一光源以及第三光源光束的受光光斑中所述位置偏移不均等地产生的情况相比,通过小面积的所述第二受光元件,可以对两端波长的所述受光光斑进行对应,得到经全息傅科法(ホログラムフ一コ一法)的良好的聚焦错误信号。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二受光元件为两分割受光元件,
以规定的角度将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分割线相对于包含所述光轴且通过所述第二受光元件中心的平面倾斜,在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对焦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差动输出为0。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对焦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受光元件上产生的来自所述第一光源光束的受光光斑和来自所述第三光源光束的受光光斑上,产生大致均等的散焦。所以,通过以规定的角度将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分割线相对于包含所述光轴且通过所述第二受光元件中心的平面倾斜,可以消除所述散焦。其结果,通过所述第二受光元件,可以得到经全息傅科法的良好的聚焦错误信号。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中,
将所述第二受光元件,在与所述全息元件正对的方向上,相对于与所述光轴垂直的平面以与所述规定角度不同的规定角度倾斜,在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对焦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分割线上,对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中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一级衍射光进行受光。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二受光元件上产生的来自所述第一光源光束的受光光斑和来自所述第三光源光束的受光光斑上,大致均等地产生散焦。所以,通过将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相对于与所述光轴垂直的平面倾斜规定的角度,可以使来自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三光源光束的受光光斑中的散焦尽可能地小。其结果,可以进一步地缩小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面积,可以以快的应答速度得到经全息傅科法的聚焦错误信号。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中,
在将所述全息元件和所述第一受光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半径,将所述全息元件的中心设为中心,描画通过所述第一受光元件中心的圆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中心在所述圆上,并且,所述第二受光元件在与所述全息元件正对的方向上,相对于与所述光轴垂直的平面以规定的角度倾斜,
所述规定的角度,设定为从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中心到所述圆的切线的相对于所述平面的角度,
在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对焦在所述记录媒体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分割线上对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中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一级衍射光受光。
根据该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受光元件上产生的来自所述第一光源光束的受光光斑和来自所述第三光源光束的受光光斑上,产生大致均等的散焦。所以,通过将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相对于与所述光轴垂直的平面倾斜规定角度,可以尽可能地减小来自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三光源光束的受光光斑中的散焦。其结果,可以进一步缩小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面积,可以以快的应答速度得到经全息傅科法的聚焦错误信号。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中,将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的光路朝向所述记录媒体变更的分光器,为与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通用的一体化的棱镜。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所述光轴上,不需要配置所述第一光源用分光器和第二光源用分光器以及第三光源用分光器这三个分光器。所以,各光学部件的组合简单,可以得到小型且价格低廉的光学拾取装置。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相对于所述光轴各自配置为不同。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相对于所述光轴各自配置为不同,可以防止来自各光源光束的相互干涉。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中,
在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中,在所述光轴的方向上,将距使所述记录媒体旋转的主轴电动机最近的光源,相对于所述光轴配置在所述主轴电动机的相反侧。
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距所述主轴电动机最近的、可能引起与所述记录媒体或所述主轴电动机的机械干涉的光源,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光轴的所述主轴电动机的相反侧,由此,可以防止该光源与所述记录媒体或所述主轴电动机的机械干涉。所以,可以采用具有标准直径的价格低廉的主轴电动机,或进一步使光学拾取装置小型化,低成本化成为可能。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其为相对于记录密度不同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信号的写入以及读取的光学拾取装置,其具有射出不同波长的光束的第一、第二、第三光源,在所述不同的波长中,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最短,所述第三光源的波长最长;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入射光分支为零级衍射光和一级衍射光的全息元件;
对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所述零级衍射光受光并得到RF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的第一受光元件;
将来自所述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的光路向第一记录媒体变更,并且,将变更后各光路的光轴与通过所述全息元件和所述第一受光元件的光轴同轴化,且将来自所述第一记录媒体的反射光向所述全息元件导入的第一分光器;
使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束朝向与所述第一记录媒体不同的第二记录媒体透过,并且将来自所述第二记录媒体的反射光的光路朝向所述全息元件变更,将变更后光路的光轴与所述光轴同轴化,并且向所述全息元件导入的第二分光器;
对透过所述第二分光器的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束的球差进行校正,将来自所述第二记录媒体的反射光向所述第二分光器导入的准直透镜;
将经所述准直透镜校正了所述球差的光束向所述第二记录媒体照射,将来自所述第二记录媒体的反射光向所述准直透镜导入的物镜;
对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所述一级衍射光进行受光并得到聚焦错误信号的第二受光元件。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所述第二记录媒体作为特殊记录媒体,即,BD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BD通过专用的准直透镜和物镜可以进行最合适的球差校正。另外,可以将基于来自BD的反射光的RF信号、跟踪错误信号以及聚焦错误信号,与例如基于来自为DVD或CD的所述第一记录媒体的反射光的RF信号、跟踪错误信号以及对焦错误信号,由同一受光元件检出。所以,可以实现检出系统的电路结构的简单化。
即,可以实现光学拾取装置的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
另外,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为相对于记录密度不同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信号的写入及读取的光学拾取装置,其具有射出不同波长的光束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源,所述不同波长中,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为最短,所述第三光源的光束的波长最长;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入射光分支为零级衍射光和一级衍射光的全息元件;
对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所述零级折射光受光并得到RF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的第一受光元件;
将来自所述第二光源及第三光源的光束的光路朝向所述记录媒体变更,并且,将变更后各光路的光轴与通过所述全息元件和所述第一受光元件的光轴同轴化,且将来自所述记录媒体的反射光导入所述全息元件的第一分光器;
使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束朝向所述记录媒体透过,将来自所述记录媒体的反射光的光路朝向所述全息元件变更,并且将变更后的光路的光轴与所述光轴同轴化而向所述全息元件导入的第二分光器;
对透过所述第二分光器的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束的球差进行校正,且将来自所述记录媒体的反射光向所述第二分光器导入的准直透镜;
对经所述准直透镜校正了所述球差的光束的光路进行变更,将变更后的光路的光轴与所述光轴同轴化,将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束中来自所述记录媒体的反射光朝向所述准直透镜而分离的合成棱镜;
对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所述一级衍射光进行受光并得到聚焦错误信息的第二受光元件。
根据所述结构,在所述记录媒体为特殊记录媒体,即,BD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专用的准直透镜进行相对于所述BD的最合适的球差校正。另外,将基于来自所述BD的反射光的RF信号、跟踪错误信号以及聚焦错误信号的受光元件,与所述记录媒体为DVD或CD的情况下的、基于来自所述DVD或CD的反射光的RF信号、跟踪错误信号以及聚焦错误信号,由同一受光元件检出。所以,可以实现检出系统的电路结构的简单化。
即,在本发明中,可以实现光学拾取装置的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为相对于记录密度不同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信号的写入及读取的光学拾取装置,其具有射出波长不同的光束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源,所述不同的波长中,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最短,所述第三光源的光束的波长最长;其特征在于,具有:
得到入射光的一级衍射光的全息元件;
对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所述一级衍射光受光,得到RF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以及聚焦错误信号的受光元件,
所述全息元件的全息图案根据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和所述第三光源的波长之间的波长设定,
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及所述第三光源,配置为按波长短的顺序使距所述受光元件的距离短,并且,在通过所述全息元件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光轴的延伸方向上,配置为按波长长的顺序使距所述全息元件的距离短,并且排列收容在一个封装内。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第三光源按波长短的顺序接近所述受光元件而配置,可以消除来自所述三个光源的光束的一级衍射光斑中,由于波长不同而导致的、向所述受光元件上落射位置的偏差。另外,将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第三光源在所述光轴方向的延伸方向上按波长长的顺序接近所述全息元件地配置,因此,可以消除来自所述三个光源的光束的一级衍射光斑中,由于波长不同而导致的所述受光元件上散焦状态的偏移。所以,可以对来自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及所述第三光源光束的一级衍射光,在所述受光元件上的大致同一点上,以大致没有像差地聚光状态的光斑进行受光。
所以,所述受光元件当然自不待言,还可以实现含有所述全息元件及所述受光元件的受光部整体的小型化,提高可靠性以及降低成本。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受光元件具有对所述聚焦错误信号进行差动检出的两分割受光部,
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及第三光源的光束中、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一级衍射光,落射在所述两分割受光部中彼此不同的区域,
所述两分割受光部中的两分割线,对应环境温度的变化,相对于包含上述光轴且通过所述两分割受光部中心的平面设定倾斜和长度,即使所述环境温度变化,在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对焦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状态下,所述两分割受光部的差动输出为0。
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引起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及第三光源的光束的波长变化,也可以进行相对于各波长偏移的最合适的温度补偿。所以,相对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可以进行几乎没有聚焦误差的稳定的动作。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两分割受光部中,来自所述第一光源光束的一级衍射光落射的第一区域中所述两分割线的所述倾斜,被设定为比来自所述第三光源光束的一级衍射光落射的第二区域中所述两分割线的所述倾斜大。
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自各光源的光束的波长变化,所述两分割受光部中的一级衍射光的落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来自波长短的第一光源的一级衍射光的落射位置,在含有所述光轴且通过所述受光元件的中心的平面的延伸方向上移动距离短,但在与所述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大。通过该实施方式,由于将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两分割线的所述倾斜设定得比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倾斜大,可以相对于各光源中的波长的偏移进行更加最合适的温度补偿。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两分割受光部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两分割线的长度,被设定为比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两分割线的长度长。
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导致来自各光源光束的波长变化,所述两分割受光部中的一级衍射光的落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来自波长长的第三光源的一级衍射光的落射位置,在含有所述光轴且通过所述受光元件中心的平面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距离长。通过该实施方式,由于将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两分割线的长度,设定为比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两分割线的长度长,因此,所述各一级衍射光不会从各受光区域露出,可以进行相对于各光源中波长偏移的进一步最合适的温度补偿。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的详细地说明和附图更加充分地理解。但附图只是用于说明,并不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该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光学系统侧面图;
图3是表示图1及图2的第一受光元件的受光图案的图;
图4是表示图1及图2的第二受光元件和全息元件的位置关系图;
图5A及图5B是图4的详细图,图5A为正面图,图5B为侧面图;
图6A及图6B为表示波长短的BD的一级衍射光斑落射状态的图,图6A为正面图,图6B为侧面图;
图7A及图7B是表示为中间波长的DVD的一级衍射光斑落射状态的图,图7A为正面图,图7B为侧面图;
图8A及图8B是表示波长长的CD的一级衍射光斑落射状态的图,图8A为正面图,图8B为侧面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平面图;
图10是图9的侧面图;
图11A及图11B是表示图9及图10中第二受光元件和全息元件的位置关系图,图11A为正面图,图11B为侧面图;
图12A及图12B是表示波长短的BD的一级衍射光光斑落射状态的图,图12A为正面图,图12B为侧面图;
图13A及图13B是表示为中间波长的DVD的一级衍射光斑落射状态的图,图13A为正面图,图13B为侧面图;
图14A及图14B是表示波长长的CD的一级衍射光光斑落射状态的图,图14A为正面图,图14B为侧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平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平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的、与图17不同的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的平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的平面图;
图21A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侧面图;
图21B、图21C及图21D是图21A表示的光学系统的平面图,表示分别来自不同光源的光的光路图;
图22是表示图21A中的全息元件和受光元件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全息元件和受光元件的位置关系图;
图24是图23中受光元件的分割线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现有拾取装置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的平面图。另外,图2是图1的光学系统的侧面图。本光学拾取装置,具有相对于CD等通常密度记录盘、DVD等高密度记录盘以及BD等超高密度记录盘,可以进行信号读取及信号写入的结构。
在图1中,21为BD用光源,22为DVD用光源,23为CD用光源。各光源21、22、23在通过对应的分光器24、25、26进行光轴变更时,并列设置在通过准直透镜27而成为大致并行光的光轴位置上。另外,通过分光器24、25、26变更光轴后的各光轴,经由用于朝向盘29正像的正像反射镜28,与连接盘29和第一受光元件30的光轴37同轴化。
这里,所述各光源21、22、23的配置顺序根据分光器24、25、26的偏光特性或光利用效率而设定,在此不进行论述。
通过所述正像反射镜28朝向盘29正像后的光束,通过物镜31而照射到盘29上。来自盘29的反射光,通过与照射光相同的路径而透过分光器26、25、24,通过衍射元件基台32上的全息元件33变换为透过光(零级衍射光)和一级衍射光。透过全息元件33的零级衍射光,通过受光单元封装34内的第一受光元件30被受光。另外,通过全息元件33衍射的一级衍射光,通过受光单元封装34内的第二受光元件35被受光。这里,第一受光元件30和第二受光元件35,以各自的受光面相互平行的方式而配置。
图3表示经所述第一受光元件30的受光图案。在图3中,通过中心光斑SM,得到来自盘29的RF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中的主光束的推挽成分(プツショプル成分)。另外,通过副光斑SS1和副光斑SS2,得到跟踪错误信号的副光束的推挽成分。
图4表示所述第二受光元件35和全息元件33的位置关系。在图4中,按照靠近光轴37的顺序,BD用光束光斑SB、DVD用光束光斑SD、CD用光束光斑SC,落射在两分割受光元件,即,第二受光元件35上。通过第二受光元件35的两分割差动,检测出全息傅科法,即,刀刃法(ナイフエツジ法)的聚焦错误成分。
另外,代表全息元件的衍射元件的基本原理,将使用波长设为λ,衍射角设为α,栅间距设为d,可以通过下式表示,
sinα=λ/d    …(1)
若其他的条件相同,波长λ长的CD比波长短的DVD全息衍射栅的折射角α大。这里,全息元件33的全息图案,通过本实施方式中的三种光源波长中的中间波长设定,具有接近所述全息图案设定波长的波长的DVD一级衍射光斑SD,大致没有像差地在第二受光元件35的大致中心被受光。即,如图1所示,DVD的一级衍射光斑SD,落射在距光轴37的距离为“D”的位置。
另外,三个光源的三种波长中,由于利用中间波长设定所述全息图案,因此,在位于使用波长的长短两侧的BD光斑SB和CD光斑SC上,距离具有接近所述全息图案设定波长的波长的DVD光斑SD的位置偏移大致均等地产生。该情况下,两端光斑SC、SB,伴随着大致相同的散焦而被受光。但是,通过相对于包含光轴37且通过第二受光元件35中心的平面36倾斜第二受光元件35的分割线,使第二受光元件35的差动输出为“0”,由于所述散焦被消除,在实际应用中没有问题。另外,第二受光元件35的面积增大也被抑制在最小的限度。
图5A、5B~图8A、8B,为所述衍射光斑的详细说明图。但是,图5A、5B为更加详细地表示图4的图,图6A、6B~图8A、8B为表示各波长一级衍射光斑的落射状态的图。另外,图5A、6A、7A、8A为从全息元件33侧观察全息元件33及第二受光元件35的正面图,图5B、6B、7B、8B为全息元件33、第一受光元件30及第二受光元件35的侧面图。
首先,在图7A、图7B中,所述全息元件33的全息图案,由三种光源21~23的波长中中间波长设定,具有接近设定波长的波长的DVD一级衍射光斑SD,大致没有像差地在第二受光元件35的大致中心被受光。另外,图6A、图6B表示最短波长的BD一级衍射光,由于比起所述全息图案的设定波长其波长短,相对地全息间距变大,衍射角度变小,一级衍射光斑SB在对焦前的状态下落射在比DVD光斑SD更靠近光轴37一侧。另外,图8A、图8B,表示最长波长的CD的一级衍射光,由于比起所述全息图案的设定波长其波长长,相对地全息间距变小,衍射角度变大,一级衍射光斑SC在对焦后的状态下落射在比DVD光斑SD相对于光轴37的远侧。
该情况下,由于以所述三光源21~23的三波长的中间波长设定所述全息图案,在位于使用波长的长短两侧的CD光斑SC和BD光斑SB上,距具有接近所述全息图案设定波长的波长的DVD光斑SD的位置偏移大致均等地产生。两端光斑SB、SC,伴随大致相同的散焦被受光。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所述光源21~23射出的光束对焦在所述盘29上的状态下,相对于包含光轴37且通过第二受光元件35中心的平面36以规定的角度倾斜第二受光元件35的分割线,以使第二受光元件35的差动输出成为“0”。所以,可以消除所述散焦,在实际应用中没有问题。另外,可以将第二受光元件35的面积增大抑制在最小限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BD用光源21、DVD用光源22以及CD用光源23的配置如下,即,使通过各专用分光器24、25、26而光轴变更后的各光轴,经由正像反射镜28与连接盘29和第一受光元件30的光轴37同轴化。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一个准直透镜27而兼用图25表示的现有光学拾取装置中的CD、DVD用准直透镜7和BD用准直透镜9,从而可以省略图25所示的现有拾取装置中的BD用棱镜8,CD、DVD用准直透镜7,合成用棱镜10以及BD用受光系统15~18。
即,通过本实施方式,相对于三种光源21~23的波长,可以以包括一个第一受光元件30以及一个第二受光元件35的一个系列的受光系统来对应,能够同时实现光学拾取装置的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
第二实施方式
图9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的平面图。另外,图10为图9的侧面图。在图9及图10中,对于与图1及图2所示的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光学拾取装置中,相对于含有光轴42且通过第二受光元件41中心的平面43将聚焦错误检出用第二受光元件41的分割线倾斜第一规定角度,且相对于与光轴42垂直的平面倾斜第二规定角度,使第二受光元件41的差动输出成为“0”。
图11A为从全息元件33侧观察全息元件33及第二受光元件41的正面图。另外,图11B为全息元件33、第一受光元件30以及第二受光元件41的侧面图。如图11B所示,第二受光元件41在与全息元件33正对的方向上,相对于与光轴42垂直的平面倾斜角度θ1而设置。
图12A、12B~图14A、14B表示各波长的一级衍射光斑的落射装置。但是,图12A、13A、14A为从全息元件33一侧观察全息元件33及第二受光元件41的正面图,图12B、图13B、14B为全息元件33、第一受光元件30及第二受光元件41的侧面图。
由于所述全息元件33的全息图案设定为三种光源21~23的波长的中间波长,因此,在位于使用波长的长短两侧的CD一级衍射光斑SC和BD一级衍射光斑SB上,距离具有接近所述全息图案设定波长的波长的DVD一级衍射光斑SD大致均等地产生位置偏移。两端光斑SB、SC伴随大致相同的散焦受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所述光源21~23射出的光束对焦在所述盘29上的状态下,相对于含有光轴42且通过第二受光元件41中心的第一平面43将第二受光元件41的分割线倾斜所述第一规定角度,使第二受光元件41的差动输出成为“0”。与此同时,在与全息元件33正对的方向上,相对于与光轴42垂直的第二平面将第二受光元件41倾斜角度θ1而设置。这样,如图12A、12B~图14A、14B所示,使BD一级衍射光斑SB和CD一级衍射光斑SC的散焦尽可能地小,并且,所述两个一级衍射光斑SB、SC在第二受光元件41的分割线上受光。
由此,可以通过第二受光元件41的倾斜消除位于第二受光元件41上的两端一级衍射光斑SB、SC的散焦,良好地对一级衍射光斑SB、SD、SC受光。另外,可以进一步缩小第二受光元件41的面积,以快的应答速度得到经全息傅科法的聚焦错误信号。
第三实施方式
图15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的平面图。在图15中,BD用光源21、DVD用光源22、CD用光源23、分光器24、25、26、准直透镜27、衍射元件基台32、全息元件33、受光单元封装34以及第一受光元件30,与图1及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是,在图15中,省略了正像反射镜28、物镜31以及盘29。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全息元件33和第一受光元件30之间的距离R作为半径,以全息元件33的中心为中心,描画通过第一受光元件30中心的圆的情况下,第二受光元件46的中心在所述圆上,并且,以使来自全息元件33的一级衍射光射入第二受光元件46的方式,来配置第二受光元件46。另外,从所述光源21~23射出的光束对焦在所述盘29上的状态下,相对于含有光轴47且通过第二受光元件46中心的第一平面使第二受光元件46的分割线倾斜第一规定角度,使第二受光元件46的差动输出成为“0”。并且,在与全息元件33正对的方向上,相对于与光轴47垂直的第二平面将第二受光元件46倾斜第二规定角度。这里,所述第二规定角度,设定为第二受光元件46的中心到所述圆的切线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的角度θ2。
短波长侧的一级衍射光斑和长波长侧的一级衍射光斑,距接近全息图案设定波长的波长的一级衍射光斑,具有大致相同的位置偏移,具有大致相同的散焦成分,落射在第二受光元件46上。但是,通过如上述地配置第二受光元件46,可以将第二受光元件46上由于光斑径的散焦引起的扩大,在短波长侧和长波段侧这两侧都可以限制为尽可能地小。所以,可以缩小第二受光元件46的面积,可以由应答速度良好的全息傅科法得到聚焦错误信号。
即,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得到稳定的信号检出特性。
第四实施方式
图16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的平面图。图16中,BD用光源21、DVD用光源22、CD用光源23、准直透镜27、衍射元件基台32、全息元件33、受光单元封装34以及第一受光元件30,与图1及图2所示的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另外,第二受光元件46与图15所示的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在图16中,省略了正像反射镜28、物镜31以及盘29。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1所示的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BD用分光器24、DVD用分光器25以及CD用分光器26一体化,作为一个分光器51。该分光器51例如如下形成。即,通过将充分大的平板玻璃层积并45度地切断,形成断面形状为直角等边三角形的两个棱镜52、53和断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棱镜54、55。将两个棱镜54、55中45度的切断面彼此贴合而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棱镜,在棱镜54中另一45度的切断面上贴合棱镜52中45度的切断面,在棱镜55中另一45度的切断面上贴合棱镜53中45度的切断面。通过该形成方法,可以形成低成本的稳定的分光器51。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方式,将图1所示的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BD用分光器24、DVD用分光器25以及CD用分光器26一体化,作为一个分光器51。所以,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经由所述正像反射镜28在连接所述盘和第一受光元件30的光轴上,无需将三个分光器24、25、26同轴地配置。所以,各光学部件的组装变简单。
第五实施方式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在图17中,BD用光源21、DVD用光源22、CD用光源23、准直透镜27、正像反射镜28、衍射元件基台32、全息元件33、受光单元封装34以及第一受光元件30,与图1及图2所示的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另外,第二受光元件46与图15所示的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是,在图17中,省略了物镜31以及盘29。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1所示的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BD用分光器24、DVD用分光器25以及CD用分光器26一体化,作为一个分光器56。该分光器56例如如下形成。即,将充分大的平板玻璃层积并45度地切断,由此,形成具有与直角相对的边的长度为L的断面形状为直角等边三角形的两个棱镜57、58和具有夹着直角的两边的长度为L的断面形状为直角等边三角形的两个棱镜59、60。将两个棱镜59、60中的长度为L的面彼此贴合而形成断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棱镜,在断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棱镜中长度为L的两个面上贴合棱镜57、58中长度为L的面,通过该形成方法,可以形成低成本的稳定的分光器56。
另外,配合所述分光器56的结构,将所述BD用光源21和DVD用光源22和CD用光源23相对于光轴61彼此不同地配置,将通过分光器56变更光轴方向后的来自各光源21、22、23的光束的光轴与光轴61同轴化。
这样,通过将所述三个光源21、22、23相对于光轴61彼此不同地配置,可以防止来自所述各光源21、22、23的光束彼此干涉,容易使本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地小型化。
另外,将所述三个光源21、22、23相对于光轴61在与使盘29(参照图2)旋转的主轴电动机62(示意地仅表示了局部)同侧排列的情况下,将可能与所述主轴电动机发生机械干涉的光源23,相对于光轴61,配置在所述主轴电动机的相反侧。这样,由于将光源23配置在主轴电动机的区域外,可以避免盘29和所述主轴电动机62的机械干涉,可以采用具有标准直径的价格低廉的主轴电动机,实现本光学拾取装置的低成本化或进一步的小型化或轻型化。在图17中,C表示主轴电动机62的中心轴,r表示主轴电动机62的半径。
图18表示使所述盘29旋转的主轴电动机62相对于光轴61位与图17的情况相反一侧的情况下所利用的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平面图。在图18中的分光器56,将图17所示的光学拾取装置中的分光器56,以将光轴61作为旋转轴旋转180度的状态配置。所以,与此关联,所述三个光源21、22、23相对于光轴61配置在与图17的情况的相反一侧上。
所以,在本光学拾取装置的情况下,在所述主轴电动机62相对于光轴61配置在与图17的情况相反一侧的情况下,在光轴61方向上可以防止最接近所述主轴电动机的光源23、盘29以及所述主轴电动机的机械干涉。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方式,将图1所示的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BD用分光器24、DVD用分光器25以及CD用分光器26一体化,作为一个分光器56。所以,如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无需将三个分光器24、25、26在光轴61上同轴配置。所以,各光学部件的组装变简单。
另外,所述三个光源21、22、23相对于光轴61彼此不同地配置。所以,可以防止来自所述各光源21、22、23的光束的彼此干涉,容易实现本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的小型化。另外,将在光轴61方向上距使盘29旋转的主轴电动机62最近的光源23配置在所述主轴电动机的区域外,可以防止盘29以及所述主轴电动机的机械干涉,可以容易实现本光学拾取装置的低成本化和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将所述BD用分光器、DVD用分光器以及CD用分光器一体化的一个分光器56的光学拾取装置,示例了将三个光源21、22、23相对于光轴61彼此不同地配置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即使1 80度地变更图1中BD用分光器24或DVD用分光器25或CD用分光器26的方向,也可以将三个光源21、22、23相对于光轴37彼此不同地配置。
第六实施方式
图19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的平面图。图19中,BD用光源21、DVD用光源22、CD用光源23、分光器24、25、26、准直透镜27、正像反射镜28、衍射元件基台32、全息元件33、受光单元封装34以及第一受光元件30,与图1及图2所示的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另外,第二受光元件41与图9所示的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是,在图19中,省略了物镜31以及盘29。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CD用分光器26和准直透镜27之间设置1/4波长板71。另外,相对BD用分光器24,在光源21的相反一侧配置反射镜72,将正像反射镜73相对于正像反射镜28并列设置,在反射镜72和正像反射镜73之间按照距反射镜72一侧的顺序配置BD专用准直透镜74以及1/4波长板75。
从波长长的所述CD用光源23射出的光束以及从光源21和光源23的大致中间波长的所述DVD用光源22射出的光束,在通过分光器25、26弯折了光轴后,与光轴37同轴化,透过1/4波长板71,通过准直透镜27成为大致平行光,通过正像反射镜28正像,通过物镜31(参照图2)照射在盘29(参照图2)上。来自盘29的反射光,通过与照射光相同的路径透过分光器26、25、24,到达衍射元件基台32上的全息元件33。
相对于此,从波长短的所述BD用光源21射出、并透过所述分光器24的光束,由反射镜72弯折,通过构成为可以校正球差的BD专用准直透镜74成为大致平行光,透过1/4波长板75,通过与正像反射镜(DVD、CD用)28不同的正像反射镜73朝向BD(无图示)正像,由BD专用物镜(无图示)照射在所述BD上。来自所述BD的反射光,通过与照射光相同的路径由分光器24反射,之后,经过与来自光源22、23的光束相同的路径到达衍射元件基台32上的全息元件33。
来自所述光源21、22、23的各光束,通过所述全息元件33变换为透过光(零级衍射光)和一级衍射光。透过全息元件33的零级衍射光,通过受光单元封装34内的第一受光元件30受光。另外,通过全息元件33衍射的一级衍射光,通过受光单元封装34内的第二受光元件41受光。
另外,所述1/4波长板71以及75,分别为用于使照射到DVD或CD29以及BD的光成为圆偏振光的部件。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来自相对于特殊记录媒体,即,所述BD的光源21的光的光路,与来自相对于DVD或CD29的光源22、23的光的光路不同地设置,在BD用光路上设置BD专用准直透镜74及1/4波长板75。所以,可以通过BD专用准直透镜74以及所述BD专用物镜进行相对于所述BD的最合适的像差校正。
另外,将来自BD的读取信号,与来自其他盘(DVD或CD)29的读取信号相同,可以利用受光元件30、41进行检出。所以,无需设置BD用和DVD、CD用的两个检出系统,能够实现检出系统电路结构的简单化。
即,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同时实现光学拾取装置的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
第七实施方式
图20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的平面图。在图20中,BD用光源21、DVD用光源22、CD用光源23、分光器24、25、26、准直透镜27、正像反射镜28、衍射元件基台32、全息元件33、受光单元封装34以及第一受光元件30,与图1及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另外,第二受光元件41与图9所示的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另外,1/4波长板71、反射镜72、BD专用准直透镜74及1/4波长板75与图19所示的所述第六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是,在图20中,省略了物镜31以及盘29。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1/4波长板71和正像反射镜28之间,配置有合成棱镜76。另外,在1/4波长板75的后段,配置有将来自BD专用准直透镜74的光束朝向合成棱镜76弯折的反射镜77。
从波长长的所述CD用光源23射出的光束以及从光源21和光源23的大致中间波长的所述DVD用光源22射出的光束,在分别通过分光器26、25弯折了光轴后,与光轴37同轴化,通过准直透镜27成为大致平行光,通过1/4波长板71成为圆偏振光,透过合成棱镜76,由正像反射镜28正像,通过物镜31(参照图2)照射到盘29(参照图2)上。来自盘29的反射光,通过与照射光相同的路径透过分光器26、25、24,到达衍射元件基台32上的全息元件33。
相对于此,从波长短的所述BD用光源21射出并透过所述分光器24的光束,由反射镜72变向,通过构成为可以校正球差的BD专用准直透镜74成为大致平行光,由1/4波长板75成为圆偏振光,通过反射镜77以及合成棱镜76被弯折为与来自光源22、23的光束同轴化,通过正像反射镜28正像,通过物镜31照射到盘29上。来自盘29反射光,通过与照射光相同的路径到达分光器24,被分光器24反射,之后,经由与来自光源22、23的光束相同的光路到达衍射元件基台32上的全息元件33。
来自所述光源21、22、23的各光束,通过所述全息元件33变换为透过光(零级衍射光)和一级衍射光。透过全息元件33的零级衍射光,通过受光单元封装34内的第一受光元件30受光。另外,通过全息元件33衍射的一级衍射光,通过受光单元封装34内的第二受光元件41受光。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盘29为特殊记录媒体,即,BD情况下的来自光源21的光的光路,与为DVD或CD的情况下的来自光源22、23的光的光路不同地设置,在BD用光路上设置BD专用准直透镜74及1/4波长板75。所以,可以通过BD专用准直透镜74进行相对于所述BD的最合适的像差校正。
另外,将所述盘29为BD的情况下的读取信号,与为DVD、CD的情况下的读取信号相同,可以利用受光元件30、41进行检出。所以,无需设置BD用和DVD、CD用的两个检出系统,可以实现检出系统电路结构的简单化。
即,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同时实现光学拾取装置的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
第八实施方式,
图21A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的侧面图。图21B~图21D为表示从不同光源射出的光的光路的所述光学系统的平面图。本光学拾取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即,通过切换使用光源,相对于CD等通常密度记录盘、DVD等高密度记录盘以及BD等超高密度记录盘,可以进行信号读取以及信号写入。
在图21A中,81为受光发光单元封装,波长短的BD用第一光源82、波长长的CD用第三光源84、第一光源82与第三光源84的大致中间波长的DVD用第二光源83,以及受光元件85被收容。此时,受光元件85的受光面与受光发光单元封装81的射出面平行。衍射元件基台86贴合在受光发光单元封装81的所述射出面上,在与受光发光单元封装81的贴合面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全息元件87。另外,在用于将光束朝向盘90正像的正像反射镜88和衍射元件基台86之间,配置了用于对应使用的记录盘而校正球差的准直透镜89。另外,在正像反射镜88和盘90之间,配置了物镜91。
在所述结构中,从所述第一光源82、第二光源83以及第三光源84射出的光束,分别如图21D、21B、21C所示,各光轴,通过全息元件87,在准直透镜89上变更为到达连接第二光源83和准直透镜89的光轴92。对应使用的记录盘通过准直透镜89进行了球差校正而成为大致平行且与光轴92同轴化的光束,通过正像透镜88朝向盘90正像,通过物镜91照射到盘29上。来自盘29的反射光,经由与照射光相同的路径到达衍射元件基台86上的全息元件87,通过全息元件87衍射的一级衍射光,由受光发光单元封装81内的受光元件85受光。
图22表示所述全息元件87和受光元件85的位置关系。全息元件87的全息图案,通过第一光源82~第三光源84的三波长的大致中间波长设定。所以,如通过表示使用波长和衍射角及栅间距的关系的上述式(1)所了解到的,波长最短的BD的光斑落射在距受光元件85上的光轴92最近的位置,以下按DVD的光斑、CD的光斑的顺序落射在距光轴92的远的位置。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距收容于受光发光单元封装81的各第一光源82~第三光源84的受光元件85的距离,按波长的长的顺序增大。即,如图21B~图21D以及图22所示,从受光元件85到第一光源82的距离设为LB,从受光元件85到第二光源83的距离设为LD,从受光元件85到第三光源84的距离设为LC的情况下,
LB<LD<LC
的关系成立,按此方式配置各第一光源82~第三光源84。由此,可以消除落射在受光元件85上的BD光斑、DVD光斑以及CD光斑的位置偏移,可以将各光斑落射在受光元件85上的大致相同的位置。
配置所述受光元件85,以使其受光面与受光发光单元封装81的射出面平行的情况下,来自接近所述全息图案的设定波长的波长的第二光源83的光引起的一级衍射光斑大致没有像差地落射在第二受光元件85上,来自比设定波长短的波长的第一光源82的光引起的一级衍射光斑在对焦前的状态下落射,来自比设定波长长的波长的第三光源84的光引起的一级衍射光斑在对焦后的状态下落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距收容于受光发光单元封装81的各第一光源82~第三光源84的射出面的全息元件87的距离,按波长短的顺序增大。即,如图21B~图21D所示,从全息元件87到第一光源82的距离设为L1,从全息元件87到第二光源83的距离设为L2,从全息元件87到第三光源84的距离设为L3的情况下,
L3<L2<L1
的关系成立,按此方式配置各第一光源82~第三光源84。由此,可以消除由于第一光源82~第三光源84的波长导致的受光元件85上的散焦,可以使各光斑在大致没有像差地聚集的状态下落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受光发光单元封装81收容BD用第一光源82、DVD用第二光源83、CD用第三光源84以及受光元件85,在贴合在受光发光单元封装81的射出面的衍射元件基台86的射出面上设置全息元件87。在从受光元件85到各光源82、83、84的距离为LB、LD、LC的情况下,“LB<LD<LC”的关系成立,从全息元件87到各光源82、83、84的距离为L1、L2、L3的情况下,“L3<L2<L1”的关系成立,按此方式配置各第一光源82~第三光源84。
所以,可以校正所述受光元件85上的BD光斑、DVD光斑以及CD光斑的波长引起的位置偏移以及散焦,可以在受光元件85上的大致同一点上形成大致没有像差地聚集的光斑。
即,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以实现所述受光元件85的小型化,这一点自不待言,还可以将包括受光元件85的受光元件的整体设定为较小。所以,可以提高本光学拾取装置的可靠性和低成本化。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只通过所述全息元件87的全息一级衍射光,不仅是来自α区域的聚焦错误信号,还可以通过推挽法得到来自β区域的跟踪错误信号,通过全受光元件的加法信号得到RF信号。所以,通过极度地简略光学系统,可以相对于BD、DVD以及CD这三种记录媒体进行记录或再生。
第九实施方式
图2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拾取装置中的全息元件和受光元件的位置关系。另外,光学系统整体的基本结构,与图21所示的所述第八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是,第一光源82以及第三光源84的设置位置比起所述第八实施方式的情况,更接近第二光源83侧,在受光元件85上的不同点上形成一级衍射光斑这一点,与所述第八实施方式不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利用与图21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受光源元件85中,97为检出来自全息元件87中α区域的聚焦错误信号的两分割受光部,98、99为利用推挽法检出来自全息元件87中β区域的跟踪错误信号的受光部。
如上所述,所述第一光源82及第三光源84与所述第八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配置在第二光源83侧,来自第一光源82的光束的一级衍射光斑、来自第二光源83侧光束的一级衍射光斑,来自第三光源84的光束的一级衍射光斑,对应于两分割受光部97上的光源的波长落射在距光轴92距离不同的区域上。
另外,来自第一光源82、第二光源83以及第三光源84的光的波长,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动。这里,温度引起的波长变动,各光源82、83、84都为大致0.2nm/℃~0.25nm/℃。所以,例如,在50℃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产生+11.25nm的波长的变动。其结果,通过上述式(1)“sinα=λ/d”,由于栅间距d为一定因此衍射角α变大。另外,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衍射角α将变小。即,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两分割受光部97上的BD光斑、DVD光斑以及CD光斑的位置距光轴92的距离变动。
通过所述光源82、83、84的切换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动,由于BD一级衍射光斑光斑、DVD一级衍射光斑以及CD一级衍射光斑的位置距光轴92的距离变动,从全息元件87到各一级衍射光斑的位置的距离变化,因此,BD光斑、DVD光斑以及CD光斑的大小也变动。所以,为了即使各光斑的大小变动也使来自两分割受光部97的差动输出为“0”,将两分割受光部97的分割线与图5~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需要相对于包含光轴92且通过两分割受光部97中心的平面倾斜。
该情况下,由于在长波长侧原来的衍射角度α较大,相对于波长变动,一级衍射光斑的落射位置,朝向包含光轴92且通过两分割受光部97中心的平面的延伸方向产生很大的变动。所以,需要将长波长侧的受光区域中的分割线100的长度设定得比短波长侧长。另外,在短波长侧的受光区域中,虽然向一级衍射光斑的所述平面的延伸方向的移动距离短,但向与所述平面垂直的方向的移动距离长,因此分割线100的倾斜角度需要为比长波长侧大的角度。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考虑到光源82、83、84的切换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各光源82、83、84的波长变动,对于将所述受光元件85中的两分割受光部97两分割为受光部97a和受光部97b的分割线100的位置、倾斜以及长度,分为三个区域AB、AD、AC而设定。
这里,图24中的区域AB为用于受光BD(短波长)的一级衍射光斑的区域,区域AD为用于受光DVD(中间波长)的一级衍射光斑的区域,区域AC为用于受光CD(长波长)的一级衍射光斑的区域。另外,θB为将区域AB两分割的分割线100B的倾斜角度,θD为将区域AD两分割的分割线100D的倾斜角度,θC为将区域AC两分割的分割线100C的倾斜角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所述第一光源82~第三光源84,以使来自各光源82~84的光束的一级衍射光斑落射在距两分割受光部97上的光轴92的距离不同的区域AB、AD、AC。设定区域AB、AD、AC中的分割线100B、100D、100C的位置和倾斜角度,以使即使由于各光源82、83、84的切换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导致各一级衍射光斑的大小变化,来自两分割受光部97的差动输出也为“0”。
由此,即使由于周围温度的变化引起来自各光源82~84的射出光的波长变动,也可以在更小面积的两分割受光部97进行相对于各光源的波长的最合适的温度补偿,通过小面积的受光元件85构成可靠性高的受光部。
另外,在所述第四实施方式以及第五实施方式中,利用了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受光元件46。另外,在所述第了六实施方式以及第七实施方式中,利用了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受光元件41。但是,应该在所述第四实施方式~所述第七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二受光元件的结构不限于此,可以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受光元件的结构中选择合适的一个而采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很显然还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这样的变更,不应被视为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自明的全部变更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Claims (14)

1.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其为相对于记录密度不同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信号的写入以及读取的光学拾取装置,其具有射出不同波长的光束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光源,所述不同的波长中,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最短,所述第三光源的光束的波长最长;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入射光分支为零级衍射光和一级衍射光的全息元件;
对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所述零级衍射光进行受光,得到RF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的第一受光元件;
将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的光路朝向所述记录媒体变更,并且,将变更后的各光路的光轴与通过所述全息元件和所述第一受光元件的光轴同轴化,且将来自所述记录媒体的反射光导入所述全息元件的分光器;
对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所述一级衍射光受光,得到聚焦错误的第二受光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元件的全息图案根据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和所述第三光源的波长的中间波长设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受光元件为两分割受光元件,
以规定的角度将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分割线相对于包含所述光轴且通过所述第二受光元件中心的平面倾斜,在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对焦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差动输出为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二受光元件,在与所述全息元件正对的方向上,相对于与所述光轴垂直的平面以与所述规定角度不同的规定角度倾斜,在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对焦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分割线上,对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中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一级衍射光进行受光。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全息元件和所述第一受光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半径,将所述全息元件的中心设为中心,描画通过所述第一受光元件中心的圆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中心在所述圆上,并且,所述第二受光元件在与所述全息元件正对的方向上,相对于与所述光轴垂直的平面以规定的角度倾斜,
所述规定的角度,设定为从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中心到所述圆的切线的相对于所述平面的角度,
在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对焦在所述记录媒体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分割线上对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中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一级衍射光受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的光路朝向所述记录媒体变更的分光器,为与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通用的一体化的棱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相对于所述光轴各自配置为不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中,在所述光轴的方向上,将距使所述记录媒体旋转的主轴电动机最近的光源,相对于所述光轴配置在所述主轴电动机的相反侧。
9.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其为相对于记录密度不同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信号的写入以及读取的光学拾取装置,其具有射出不同波长的光束的第一、第二、第三光源,在所述不同的波长中,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最短,所述第三光源的波长最长;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入射光分支为零级衍射光和一级衍射光的全息元件;
对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所述零级衍射光受光并得到RF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的第一受光元件;
将来自所述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的光路向第一记录媒体变更,并且,将变更后各光路的光轴与通过所述全息元件和所述第一受光元件的光轴同轴化,且将来自所述第一记录媒体的反射光向所述全息元件导入的第一分光器;
使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束朝向与所述第一记录媒体不同的第二记录媒体透过,并且将来自所述第二记录媒体的反射光的光路朝向所述全息元件变更,将变更后光路的光轴与所述光轴同轴化,并且向所述全息元件导入的第二分光器;
对透过所述第二分光器的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束的球差进行校正,将来自所述第二记录媒体的反射光向所述第二分光器导入的准直透镜;
将经所述准直透镜校正了所述球差的光束向所述第二记录媒体照射,将来自所述第二记录媒体的反射光向所述准直透镜导入的物镜;
对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所述一级衍射光进行受光并得到聚焦错误信号的第二受光元件。
10.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其为相对于记录密度不同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信号的写入及读取的光学拾取装置,其具有射出不同波长的光束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源,所述不同波长中,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为最短,所述第三光源的光束的波长最长;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入射光分支为零级衍射光和一级衍射光的全息元件;
对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所述零级折射光受光并得到RF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的第一受光元件;
将来自所述第二光源及第三光源的光束的光路朝向所述记录媒体变更,并且,将变更后各光路的光轴与通过所述全息元件和所述第一受光元件的光轴同轴化,且将来自所述记录媒体的反射光导入所述全息元件的第一分光器;
使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束朝向所述记录媒体透过,将来自所述记录媒体的反射光的光路朝向所述全息元件变更,并且将变更后的光路的光轴与所述光轴同轴化而向所述全息元件导入的第二分光器;
对透过所述第二分光器的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束的球差进行校正,且将来自所述记录媒体的反射光向所述第二分光器导入的准直透镜;
对经所述准直透镜校正了所述球差的光束的光路进行变更,将变更后的光路的光轴与所述光轴同轴化,将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束中来自所述记录媒体的反射光朝向所述准直透镜而分离的合成棱镜;
对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所述一级衍射光进行受光并得到聚焦错误信息的第二受光元件。
11.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其为相对于记录密度不同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信号的写入及读取的光学拾取装置,其具有射出波长不同的光束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源,所述不同的波长中,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最短,所述第三光源的光束的波长最长;其特征在于,具有:
得到入射光的一级衍射光的全息元件;
对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所述一级衍射光受光,得到RF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以及聚焦错误信号的受光元件,
所述全息元件的全息图案根据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和所述第三光源的波长之间的波长设定,
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及所述第三光源,配置为按波长短的顺序使距所述受光元件的距离短,并且,在通过所述全息元件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光轴的延伸方向上,配置为按波长长的顺序使距所述全息元件的距离短,并且排列收容在一个封装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光元件具有对所述聚焦错误信号进行差动检出的两分割受光部,
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及第三光源的光束中、来自所述全息元件的一级衍射光,落射在所述两分割受光部中彼此不同的区域,
所述两分割受光部中的两分割线,对应环境温度的变化,相对于包含上述光轴且通过所述两分割受光部中心的平面设定倾斜和长度,即使所述环境温度变化,在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的光束对焦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状态下,所述两分割受光部的差动输出为0。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分割受光部中,来自所述第一光源光束的一级衍射光落射的第一区域中所述两分割线的所述倾斜,被设定为比来自所述第三光源光束的一级衍射光落射的第二区域中所述两分割线的所述倾斜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分割受光部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两分割线的长度,被设定为比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两分割线的长度长。
CNB2007100849475A 2006-02-17 2007-02-16 光学拾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30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40356A JP4499671B2 (ja) 2006-02-17 2006-02-17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040356/06 2006-0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5960A true CN101025960A (zh) 2007-08-29
CN100463060C CN100463060C (zh) 2009-02-18

Family

ID=38428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8494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3060C (zh) 2006-02-17 2007-02-16 光学拾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05383B2 (zh)
JP (1) JP4499671B2 (zh)
CN (1) CN100463060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3902A (zh) * 2021-05-12 2022-11-15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79393A (ja) * 2010-09-10 2012-04-19 Sharp Corp 半導体レーザ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半導体レーザ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555110B2 (ja) * 2015-12-08 2019-08-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受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000114T2 (de) * 1999-01-22 2002-11-28 Konica Corp., Tokio/Tokyo Optische Abtast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 und Informationswiedergabe
JP3603002B2 (ja) 2000-03-10 2004-12-15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その受光方法
JP4032732B2 (ja) * 2001-12-20 2008-01-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759037B2 (ja) 2001-12-28 2006-03-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648912B1 (ko) * 2002-04-18 2006-11-24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소자, 광 헤드, 광 정보 기록 재생 장치, 컴퓨터,영상 기록 장치, 영상 재생 장치, 서버, 및 카 내비게이션시스템
JP2005149689A (ja) * 2003-10-22 2005-06-09 Nec Corp 光ヘッド装置および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4206743A (ja) * 2002-12-24 2004-07-22 Ricoh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497382B1 (ko) * 2003-01-16 2005-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호환형 광픽업장치
JP2004281008A (ja) * 2003-03-18 2004-10-0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7193954B2 (en) * 2003-03-31 2007-03-20 Konica Minolta Holding, Inc.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bjective lens for the optical pickup device
KR20060063943A (ko) * 2003-08-12 2006-06-12 코니카 미놀타 옵토 인코포레이티드 광픽업 장치
JP2005141892A (ja) * 2003-10-16 2005-06-02 Nec Corp 光ヘッド装置および光学式情報記録又は再生装置
JP2005209299A (ja) * 2004-01-23 2005-08-0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WO2005093736A1 (ja) * 2004-03-25 2005-10-06 Pioneer Corporation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WO2005101383A1 (ja) * 2004-04-16 2008-03-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CN1291396C (zh) * 2004-07-09 2006-12-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学读/写系统
US20070263518A1 (en) * 2004-12-14 2007-11-15 Ryuichi Katayama Optical Head Apparatus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3902A (zh) * 2021-05-12 2022-11-15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20228A (ja) 2007-08-30
US20070195659A1 (en) 2007-08-23
JP4499671B2 (ja) 2010-07-07
CN100463060C (zh) 2009-02-18
US7405383B2 (en) 2008-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7874C (zh) 光学拾取器以及记录和/或再现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
CN101399059B (zh) 光盘驱动装置、光拾取器及其中应用的光学部件
CN101013582A (zh) 光学拾取装置
JP2002025096A (ja) 半導体光源、光ピックアップヘッド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CN101866664B (zh) 光拾取装置
KR950014835B1 (ko) 광헤드장치
JPH0460933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ヘッド装置
CN100463060C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00377233C (zh) 光学头装置及光盘装置
CN101086872B (zh) 光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KR100541954B1 (ko) 광픽업장치
CN100538838C (zh) 光学头装置以及光信息处理装置
CN100511436C (zh) 衍射部件
CN100449621C (zh) 光学头装置及光盘装置
KR100230235B1 (ko) 포커스에러 검출장치
KR100197942B1 (ko) 듀얼 포커스 광 픽업장치
CN101268511B (zh) 光学拾取装置
US20080205247A1 (en) Multi-Radiation Beam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JP2000268397A (ja) 光ヘッド装置
US20030043724A1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beam splitter on which hologram is formed and method of compensating for deviation between optical axes using the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CN102436823A (zh) 半导体激光装置、光拾取器装置、及半导体激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JPH0750032A (ja) 光ヘッド装置及び光情報装置
CN1270304C (zh) 光学头
CN102194480A (zh) 光学拾取器件
KR20100055836A (ko) 자유 곡면 프리즘을 이용한 광픽업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8

Termination date: 2015021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