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7469B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07469B CN101007469B CN2007100072090A CN200710007209A CN101007469B CN 101007469 B CN101007469 B CN 101007469B CN 2007100072090 A CN2007100072090 A CN 2007100072090A CN 200710007209 A CN200710007209 A CN 200710007209A CN 101007469 B CN101007469 B CN 1010074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wiping
- mobile
- nozzle
- accep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18 DNA micro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331 Pinus X rigitae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613 Pinus brut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018646 Pinus brut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31 harmfu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68 re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16544—Constructions for the positioning of wipers
- B41J2/16547—Constructions for the positioning of wipers the wipers and caps or spittoons being on the same movable suppo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记录头、冲洗槽和移动机构的打印机。所述记录头具有形成有喷嘴开口的喷嘴形成面,并经由所述喷嘴开口喷射墨水。所述冲洗槽具有与所述喷嘴开口对应的开口部,并能经由所述开口部接受从所述喷嘴开口作为废墨水喷出的墨水。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冲洗槽在能接受所述废墨水的接受位置和不能接受废墨水的非接受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接受位置为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喷嘴形成面接近并对置的位置,所述非接受位置为从所述接受位置离开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从在记录头的喷嘴形成面上形成的喷嘴开口向目标喷射液体即墨水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墨式打印机广为大众所知。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当为了维护记录头而利用擦拭构件擦拭附着于喷嘴形成面上的墨水时,多个喷嘴开口的各自的弯液面变得彼此不一致。在印刷中墨水喷射量少的喷嘴开口中,还存在墨水在其开口内增粘从而产生堵塞之患。所以,特开2002-86762号公报和特开2001-30507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的打印机:其设置有冲洗槽,所述冲洗槽接受在非印刷时基于与印刷无关的驱动信号而从记录头的喷嘴开口被强制喷出的墨水。
特开2002-86762号公报的打印机具备沿该打印机的长度方向架设的导向轴、和搭载记录头并且沿所述导向轴往复的承载器。盖构件设置于打印机的右端的原位置,可以通过升降移动密封记录头的喷嘴形成面。打印机的左端的冲洗区域中设有内部收纳了墨水吸收材的冲洗槽。当承载器在印刷途中移动到冲洗区域时,从记录头的喷嘴开口向冲洗槽内强制喷出墨水,即进行冲洗。
特开2001-30507号公报的打印机具备:位于记录头的喷嘴形成面的下方,且以水平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滚筒;和由旋转滚筒的轴支承,且伴随滚筒的旋转而摆动的臂构件。该臂构件在其前端保持有擦拭构件和冲洗槽。在该打印机中,首先使记录头向从旋转滚筒向上方离开规定距离的非印刷时位置移动,然后伴随旋转滚筒的旋转使臂构件摆动,由此使冲洗槽和擦拭构件向处于已上升移动到非印刷时位置的记录头的喷嘴形成面的正下方的液体接受位置移动。
接着,在该状态下,从记录头的喷嘴开口向冲洗槽内强制喷出墨水,即进行冲洗。此后,伴随丝杠的旋转使擦拭构件相对喷嘴形成面挠曲变形而滑接,并使其在擦拭喷嘴形成面的擦拭位置和从该擦拭位置离开的非擦拭位置之间移动,从而进行擦拭动作。然后,通过摆动臂构件,使冲洗槽与擦拭构件一起向从记录头离开的方向移动,使其恢复到非液体接受位置。接着,使记录头从非印刷时位置下降,使其恢复到印刷时位置即接近旋转滚筒外周面的位置。
但是,在特开2002-86762号公报的打印机中,在隔着印刷区域而与盖构件的配置位置成为相反侧的位置,设定有固定配置冲洗槽的冲洗区域。所以,正因为存在冲洗区域,而导致打印机在承载器的长度方向上大型化。
另一方面,在特开2001-30507号公报的打印机中,在臂构件前端保持有擦拭构件和冲洗槽,且擦拭构件位于冲洗槽的前端侧。所以,在冲洗时,记录头的喷嘴形成面和冲洗槽的与喷嘴形成面对抗的面至少离开擦拭构件的厚度量。因而,该打印机尽管可以抑制在长度方向上大型化的缺陷,但存在如下缺陷:在冲洗时从记录头的喷嘴开口喷出的废液在到达冲洗槽之前受到空气阻力而变化成雾状并浮游,从而污染打印机的内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开口喷出的废液污染装置内部的小型化的液体喷射装置。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之一提供一种具备液体喷射头、液体接受体和移动机构的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头具有形成有喷嘴开口的喷嘴形成面,经由所述喷嘴开口喷射液体。所述液体接受体具有与所述喷嘴开口对应的开口部,并能经由所述开口部接受从所述喷嘴开口作为废液喷出的液体。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液体接受体在能接受所述废液的接受位置和不能接受废液的非接受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接受位置为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喷嘴形成面接近并对置的位置,所述非接受位置为从所述接受位置离开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记录头的仰视图。
图3是从右侧前方观察维护单元时的立体图。
图4是从左侧后方观察维护单元时的立体图。
图5是维护单元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维护单元主体内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丝杠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丝杠和移动构件的筒状部的卡合状态的截面图。
图9A是表示盖构件位于密封位置时的维护单元的概要图。
图9B是表示盖构件在升降途中时的维护单元的概要图。
图9C是表示盖构件位于非密封位置时的维护单元的概要图。
图10是表示所有列用擦拭构件位于擦拭位置时的维护单元的概要图。
图11A是表示单列用擦拭构件位于擦拭位置时的维护单元的要部的概要图。
图11B是冲洗槽位于液体接受位置时的概要图。
图12A是表示大气开放阀装置和按压片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2B是图12A的正视图。
图13A是图12A的13A-13A线的截面图。
图13B是表示按压片从图13A的状态后退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4是冲洗槽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丝杠的旋转量和各移动构件的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6A是表示在另一例中,清洗记录头时的冲洗槽位置的说明图。
图16B是表示在另一例中,清洗记录头时的冲洗槽位置的说明图。
图17是从下方观察另一例的冲洗槽时的立体图。
图18A是单列用的擦拭构件位于擦拭位置时的概要图。
图18B是表示冲洗槽位于液体接受位置时的概要图。
图19是表示从下方观察又一例的冲洗槽时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用图19所示的另一例的冲洗槽覆盖了盖构件的状态的局部断裂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将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为了说明,“上”、“下”、“右”、“左”从附图来看分别是指由附图的箭头表示的方向。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10具备箱状的主体外壳11。在主体外壳11内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即主扫描方向(图1中左右方向)架设有台板12。在台板12的下侧设有废墨水槽(未图示)。台板12为支承作为目标的用纸P的支承台。台板12基于送纸机构13的送纸电动机14的驱动力,沿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图1中前后方向)供给输送用纸P。
另外,主体外壳11内在台板12的上方架设有导向轴15,该导向轴15贯通承载器16,支承承载器16并确保其可以移动。另外,在主体外壳11的背面,在与导向轴15的两端部对应的位置,旋转自如地支承有驱动滑轮(pulley)17和从动滑轮18。作为使承载器16往复移动的驱动源的承载器电动机19与驱动滑轮17连结。在这一对滑轮17、18之间挂有固定承载器16的同步带20。因而,承载器16可以由导向轴15导向,同时在承载器电动机19的驱动下经由同步带20沿主扫描方向移动。
如图1所示,在承载器16的下方设有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21。如图2所示,在该记录头21的下面即喷嘴形成面21a形成有多个喷嘴开口22。喷嘴开口22形成了沿左右方向以一定间隔离开的、沿前后方向的多列(在图2为5列)喷嘴列22A、22B、22C、22D、22E。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图2最右端的喷嘴列22E由喷射黑白印刷用黑墨水的喷嘴开口22形成,其以外的各喷嘴列22A~22D由喷射彩色印刷用彩色墨水的喷嘴开口22形成。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承载器16上搭载有可以装卸的多个(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5个)墨盒23。这些墨盒23独立地对应于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上的各喷嘴列22A~22E,经由在记录头21内形成的墨水流路(未图示),独立地向对应的喷嘴列22A~22E的各喷嘴开口22供给墨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中,位于最右端的墨盒23收容黑白印刷用黑墨水,其以外的各墨盒23分别收容彩色印刷用各色彩色墨水。
进而,在主体外壳11的一部分(在图1中为右部)即用纸P未到达的非印刷区域设有原位置HP。原位置HP是用于在打印机10的电源关闭时或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的维护时使承载器16就位的场所。在该原位置16HP的下方设有维护单元24,进行各种维护动作以维持从记录头21向用纸P的墨水喷射处于良好状态。
以下参照图3~图14,对维护单元24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图5所示,维护单元24具有近似矩形的框状主体25。主体25具有后侧壳体25a、前侧壳体25b、右侧框架25c和左侧框架25d。后侧壳体25a为近似箱状,且后侧开口。前侧壳体25b也为大的近似箱状,后侧开口,且前后方向的大小大于后侧壳体25a。右侧框架25c在右端连结了壳体25a、25b之间。左侧框架25d在左端连结了壳体25a、25b之间。在后侧壳体25a的后侧安装有辅助壳体26,以闭塞其后侧壳体25a的后侧开口。如图4所示,辅助壳体26的右侧一半划分形成了凹陷的电动机收容部26a。
如图3~5所示,在主体25的下侧以水平状态固定有安装板27。安装板27的左右宽度比主体25的宽度宽。如图4和图6所示,在安装板27上,经由安装托架27a倾斜地支承有由泵用电动机28和管泵构成的作为吸入排出装置的吸入泵29。主体25的安装板27经由安装构件(未图示)支承于主体外壳11,由此如图1所示,维护单元24固定于主体外壳11内的原位置HP的下方。
如图4、图5所示,在维护单元24中,辅助壳体26的电动机收容部26a内安装有驱动电动机30。驱动电动机30作为驱动源发挥作用,可以正反旋转。如图5所示,驱动电动机30的输出轴30a贯通辅助壳体26,向前方延伸,输出轴30a的前端位于后侧壳体25a内。
另一方面,如图3~图5所示,在主体25的后侧壳体25a和前侧壳体25b之间旋转自如地架设有右侧丝杠31和左侧丝杠32。右侧丝杠31和左侧丝杠32位于左右的框架25c、25d的上方,且位于该框架25c、25d的内方,并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右侧丝杠31和左侧丝杠32构成了驱动力传递构件和进给构件。如图7所示,这些丝杠31、32在其长度方向的前端部侧和后端部的外周面具有第一螺纹部分33、35,并且在其长度方向的近似中央部的外周面具有第二螺纹部分34、36。第一螺纹部分33、35的节距大小比第二螺纹部分34、36的节距大小小。右侧丝杠31的后端部和左侧丝杠32的后端部分别插入后侧壳体25a内。
图6表示除去了主体25和辅助壳体26的状态的图4的维护单元24。在丝杠31、32的各后端部分别安装有带齿滑轮37、38。在两个带齿滑轮37、38之间挂有环状的齿轮带39。在右侧丝杠31的后端部安装的带齿滑轮37经由传递齿轮40与驱动电动机30的输出轴30a的前端连结从而可传递动力。因而,若驱动电动机30旋转,产生驱动力,则左右的丝杠31、32随之以各自的轴线S(参照图5)为中心向相同方向同步旋转。
如图3~图6所示,在左右两丝杠31、32上沿其轴线S方向螺合有多个移动构件41、42、43。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构件41、42、43分别成对设置,总计6个。即,所有的移动构件41、42、43安装在共用的丝杠31、32上。如图8所示,作为各移动构件41、42、43相对丝杠31、32的螺合部位的筒状部44的一部分,具有在径向上贯通形成的孔45,在该孔45内嵌入有作为卡合构件的销46。
在各筒状部44内,各销46的前端在丝杠31、32的第一螺纹部分33、35和第二螺纹部分34、36上与螺旋状连续形成的螺旋槽47卡合。因而,丝杠31、32旋转时,销46由螺旋槽47导向,由此各移动构件41~43每对成一组,沿相同的丝杠31、32的轴线S方向依次移动。具体而言,对销46进行导向的螺旋槽47的节距在丝杠31、32的轴线S方向的途中变化。因而,丝杠31、32的旋转速度即使一定,各移动构件41~43的速度也随螺旋槽47的节距的变化而变化。即,各移动构件41~43在节距较小的第一螺纹部分33、35中移动速度慢,在节距较大的第二螺纹部分34、36中移动速度快。
另外,各移动构件41~43在丝杠31、32的轴线S方向上离开配置。在该配置中,并不是2对以上的移动构件41~43同时与第二螺纹部分34、36卡合,而是仅有1对移动构件与第二螺纹部分卡合。即,在邻接的移动构件41~43的销46之间存在的节距数为第二螺纹部分34、36的节距数以上。所以,丝杠31、32旋转时,1对移动构件与第二螺纹部分34、36卡合时,其它移动构件并不同时与第二螺纹部分34、36卡合。因而,只有与第二螺纹部分34、36卡合的1对移动构件以慢速度移动。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电动机30正转驱动时,丝杠31、32向正转方向旋转,各移动构件41~43从后侧壳体25a向前侧壳体25b前进。另一方面,在驱动电动机30反转驱动时,丝杠31、32向反转方向旋转,各移动构件41~43从前侧壳体25b向后侧壳体25a后退。在本实施方式中,丝杠31、32和各移动构件41~43构成了驱动力传递装置。尤其由丝杠31、32和移动构件43构成了液体接受体移动机构。
在此,各移动构件41~43中,在丝杠31、32的轴线S方向上位于最前侧的移动构件41是用于使后述的盖构件51和阀芯66移动的构件,将基于丝杠31、32的旋转的驱动力分别向盖构件51和阀芯66传递。在丝杠31、32的轴线S方向上位于从前侧数第二的移动构件42是用于使后述的擦拭构件79移动的构件,将基于丝杠31、32旋转的驱动力向擦拭构件79传递。在丝杠31、32的轴线S方向上位于最后侧的移动构件43是用于使后述的擦拭构件81和液体接受体(冲洗槽88)移动的构件,将基于丝杠31、32旋转的驱动力分别向擦拭构件81和液体接受体传递。
首先,对盖构件51用和阀芯66用的移动构件41进行说明。
如图9A~图11B所示,移动构件41上一体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近似长方形状的板48,该板48垂下配置在主体25的左右板25c、25d的内侧。在板48上形成有作为相对盖构件51的关联部而发挥功能的细长导向孔49。如图9A~图11B所示,导向孔49具有在板48的前后方向从后端侧下部水平延伸到近似中间位置的后侧水平部49a、从后侧水平部49a的前端向板48的前端侧上部附近倾斜延伸的斜状部49b和从斜状部49b的前端水平延伸到板48的前端侧上部的前侧水平部49c。
如图9A~图11B所示,在板48的内侧、与丝杠31、32的第二螺纹部分34、36对应的位置,配置有上方开放的矩形框状的架构件50。盖构件51以收容在呈有底箱状的盖架51a内的状态,与盖架51一起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地收容在该架构件50内。此外,在盖构件51的下面和盖架51a的内底面之间安装有螺旋弹簧(未图示),该螺旋弹簧对盖构件51向上方施力。图9A~图11B是表示从左侧观察维护单元24的大致状态的图,所以仅图示了左侧丝杠32及其螺纹部分35、36。
在此,对盖构件51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3~图6、图9A~图11B所示,盖构件51呈近似矩形箱状,在其上面形成有与在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上形成的各喷嘴列22A~22E分别对应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矩形的密封部52。在各密封部52的内侧凹设的各盖小室(省略图示)内收纳墨水吸收材53,吸收和保持从各喷嘴列22A~22E的喷嘴开口22喷出的墨水。
如图9A~图9C和图10所示,凸部54分别从盖架51a的左右侧壁向外方沿水平方向突出。各凸部54卡入与移动构件41一体形成的板48的导向孔49内。因而,随着丝杠31、32的旋转,移动构件41(以及板48)沿前后方向移动时,盖架51a的凸部54在板48的导向孔49内滑动。特别在沿该导向孔49的斜状部49b滑动时,凸部5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即,盖构件51在盖架51a的凸部54处于卡入板48的导向孔49的前侧水平部49c内的状态时,配置在移动到最上方的密封位置。在该状态下,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可以利用密封部52的密接作用密封。另一方面,盖构件51在盖架51a的凸部54处于卡入板48的导向孔49的后侧水平部49a内的状态时,配置在从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离开而移动到最下方的非密封位置。所述密封位置相当于盖构件51可与记录头21抵接的抵接位置,所述非密封位置相当于盖构件51不能与记录头21抵接的非抵接位置。
伴随丝杠31、32的旋转,移动构件41通过第二螺纹部分34、36时,盖架51a的凸部54在与移动构件41一体移动的板48的导向孔49的斜状部49b中滑动并被导向。因而,盖构件51在密封位置和非密封位置之间,与移动构件41的移动连动而升降。
如图4、图5所示,从盖构件51的前侧壁引出有构成液体流路的墨水排出管55,该墨水排水管55与收纳墨水吸收材53的各盖小室分别对应。各墨水排出管55引入到经由安装板27支承在主体25的下方的吸入泵29内。盖构件51位于密封位置且吸入泵29被驱动的情况下,经由各墨水排出管55,从对应的盖小室内吸入废墨水,并将其排出到在主体外壳11内的下部设置的废墨水槽(未图示)。
如图3、图12、图13所示,在左右一对移动构件41分别形成的2个板48中,俯视近似三角形状的按压片56从在主体25的右侧框架25c的内侧配置的板48的外侧面沿水平方向突出。该按压片56发挥相对阀芯66的关联部的功能,通过在右侧框架25c沿前后方向切口形成的切口槽57,向主体25外突出。伴随丝杠31、32的旋转,移动构件41和板48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按压片56与移动构件41和板48一起沿前后方向移动,使具有阀芯66的大气开放阀装置58动作。
在此,对具有阀芯66的大气开放阀装置58进行说明。
尤其如图3所示,大气开放阀装置58设于主体25中的右侧框架25c的后端部外侧,且位于所述移动构件41的按压片56的移动路径上。如图12A~图13B所示,大气开放阀装置58具有在主体25的右侧框架25c固定的方箱状的外壳部59,在外壳部59的底壁60形成有占据该底壁60的前侧近一半区域的矩形开口部61。
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在外壳部59的底壁60形成有端部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突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5个)筒部62。各筒部62形成有大气开放孔63。大气管64的上端分别与从底壁60下面向下方延伸的各筒部62的下端部连结,如图5所示,这些大气管64的下端引入到盖构件51的后侧壁内,独立地与各对应的盖小室连通。
另一方面,在从底壁60的上面突出的各筒部62的上端部,以确保大气开放孔63的大气连通状态的方式,安装有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阀座65。如图12A、13A和图13B所示,阀座65上载置有呈矩形板状的阀芯66。在阀芯66的上面,在阀芯66的两侧相互对称地对置设有一对钩状的卡止片67。
如图12A和图12B所示,突起69从各卡止片67的外侧面突出,突起69卡入从外壳部59的上端向下方切口形成的切口槽68。阀芯66通过突起69在切口槽68内沿上下方向滑动,而在上方位置即使经由大气管64和盖小室连通的墨水排出管55相对大气为连通状态的开放位置、和下方位置即相对大气为非连通状态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在外壳部59,在切口槽68的前侧的外壳部59的上端沿上下方向形成有支承为了开关阀芯66而摆动的杆构件70的支承槽71。如图13A和图13B所示,杆构件70形成为剖视倒L字状,从其屈曲部分的左右两侧沿水平方向突设的突起72卡入支承槽71内。这样,杆构件70以摆动自如的状态支承在大气开放阀装置58的外壳部59上。
水平臂73从杆构件70的屈曲部分向后侧延伸,并且垂下臂74向铅直下方延伸。即,水平臂73在阀芯66和卡止片67的上端部之间延伸到卡止片67的后方位置,垂下臂74延伸到贯通在外壳部59的底壁60上形成的开口部61的下方位置、具体而言与移动构件41的按压片56的移动轨迹交叉的位置。
另外,如图12A~图13B所示,在主体25的右侧框架25c,在大气开放阀装置58的外壳部59的前侧附近安装有呈长方体状的台座75。钩状部76从台座75的侧面突出,在钩状部76和杆构件70的垂下臂74之间挂有螺旋弹簧77。因而,如图13A所示,在螺旋弹簧77的施加力的作用下,杆构件70通常为如下的状态:垂下臂74沿铅直方向,并且水平臂73从位于关闭位置的阀芯66的卡止片67略微向下方离开。
另一方面,如图13B所示,按压片56与移动构件41一起后退,克服螺旋弹簧77的作用力而按压垂下臂74的情况下,杆构件70以突起72为旋转中心旋转,水平臂73卡止于卡止片67,从关闭位置向开放位置向上方提起阀芯66。这样,在大气开放阀装置58中,杆构件70的垂下臂74由与移动构件41一体移动的按压片56按压或非按压,由此阀芯66在下方的关闭位置和上方的开放位置之间与移动构件41的移动连动而升降。即,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按压片56在移动构件41后退到丝杠31、32中的后侧的第一螺纹部分33、35的后端侧的情况下,按压大气开放阀装置58中的杆构件70的垂下臂74。
接着,对擦拭构件79用的移动构件42进行说明。
如图3~图6所示,移动构件42上设有擦拭架78,该擦拭架78连结一对移动构件42之间。擦拭架78作为相对擦拭构件79的关联部而发挥功能。擦拭构件79以在擦拭架78的长度方向上稍向倾斜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在擦拭架78的上面。伴随丝杠31、32的旋转,移动构件42和擦拭架78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擦拭构件79与该移动构件42和擦拭架78的移动连动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擦拭构件79为所有列用的擦拭构件,通过使其前端即上端与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滑接的同时沿前后方向移动,以覆盖在喷嘴形成面21a上形成的所有喷嘴列22A~22E的方式擦拭喷嘴形成面21a的整个面。因而,在承载器16和记录头21位于原位置HP的状态下,若伴随丝杠31、32的旋转,移动构件42通过第二螺纹部分34、36,则通过擦拭构件79擦拭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的整个面。
接着,对擦拭构件81用及液体接受体用的移动构件43进行说明。
如图3~图6所示,移动构件43上设有擦拭架80,该擦拭架80连结一对移动构件43之间。擦拭架80作为相对擦拭构件81及液体接受体的关联部而发挥功能。在擦拭架80的上面,拭擦构件81安装在擦拭架80的长度方向的左端部附近。伴随丝杠31、32的旋转,移动构件43和擦拭架80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擦拭构件81与该移动构件43和擦拭架80的移动连动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擦拭构件81为单列用的擦拭构件,通过使其前端即上端与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滑接的同时沿前后方向移动,只擦拭包括在喷嘴形成面21a上形成的所有喷嘴列22A~22E中任一个喷嘴列的区域即喷嘴形成面21a的一部分。即,使用该单列用擦拭构件81的情况下,在原位置HP,承载器16和记录头21的左右方向位置调节为使作为擦拭对象的一个喷嘴列与擦拭构件81的沿前后方向的移动路径对应。然后,若伴随丝杠31、32的旋转,移动构件43通过第二螺纹部分34、36,则通过擦拭构件81,只擦拭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的一部分即成为擦拭对象的一个喷嘴列的形成区域。
如图5、图9A~图11B所示,一对支承片82从主体25的后侧壳体25a的前壁向前方突出。钩状的切口槽83从各支承片82的前端部上缘向后方延伸。在左右的支承片82之间配置有前面为密封面的矩形板状的密封板84。密封板84通过分别使从密封板84的左右两侧沿水平方向突出的轴部85卡入对应的支承片82的切口槽83内,而被支承为以该轴部85为转动中心转动自如。
在支承片82的上方,在后侧壳体25a的前面和密封板84的后面之间安装有螺旋弹簧86,在该螺旋弹簧86的施加力的作用下,密封板84始终以轴部85为转动中心被向图9A~图11B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施力。在支承片82的下方,作为限动件而发挥功能的突起87从后侧壳体25a的前面向前方突出。由螺旋弹簧86转动施力的密封板84的后面下部与该突起87抵接的情况下,限制密封板84的进一步的转动。
如图3、图5、图9A~图11B所示,在密封板84和擦拭架80之间配置有构成液体接受体的冲洗槽88。如图14所示,该冲洗槽88为具有与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对应的矩形状的开口部88a的有底箱,液体吸收材88b以由金属线防脱的状态收纳在其内部。液体吸收材88b的材质与在所述盖构件51的盖小室内收纳的墨水吸收材53相同。
如图3、图5所示,在冲洗槽88的底面的一侧的近似中央连接有构成液体排出路的废液管89的一端,该废液管89的一端与冲洗槽88内连通。该废液管89的另一端引入吸入泵29内之后,引入在主体外壳11内的下部设置的废墨水槽(未图示)内。
进而,如图14所示,在冲洗槽88的一端,一对销部88d沿水平方向突出。各销部88d可转动地轴支承在从所述的擦拭架80的左右的端部向后方突出的一对支承片90上。因而,通过一对销部88d由一对支承片90可转动地轴支承,冲洗槽88以销部88d为转动支点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擦拭架80上。
在此,如图3、图5、图9A所示,冲洗槽88在不接受从记录头21喷出的墨水时即不使用时,为近似垂直状态,保持在非接受位置。在该非接受位置,开口部88a指向后方而呈横向,且由密封板84的前面闭塞。即,通过由密封板84闭塞开口部88a,来抑制收纳在冲洗槽88内的液体吸收材88b所保持的墨水的干燥和固化。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在冲洗槽88的另一端一体形成有一对板片状的脚部91,该脚部91从冲洗槽88的底面向斜外方突出。销部92从各脚部91的前端部内侧分别沿水平方向突出。这些脚部91与从所述架构件50中的后端部的左右突出的一对板片状的支柱部50a的基部50b在左右方向上对应,如图9A所示,冲洗槽88在不使用时呈近似垂直状态的情况下,从后侧与基部50b抵接。
一对销部93以与所述冲洗槽88的脚部91的销部92对应的方式从左右的支柱部50a的高度方向的架构件50的近似中间部分的内侧分别沿水平方向突出。在相互对应的销部92和销部93之间挂有螺旋弹簧94,在螺旋弹簧94的施加力的作用下,冲洗槽88以其一端即上端的销部88d为转动支点,将脚部91始终向与架构件50的支柱部50a的基部50b压接的方向(图9A~图11B为逆时针方向)施力。
如图9A~图11B所示,在架构件50的各支柱部50a的内侧,在从上端离开与冲洗槽88的深度相当的距离的下方位置,形成有扩幅阶梯部(姿势变化引导部)95,该扩幅阶梯部95使左右的支柱部50a间的距离比冲洗槽88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稍大。即,冲洗槽88可以通过在扩幅阶梯部95的上方通过而沿前后方向在架构件50的左右支柱部50a之间移动。
因而,伴随丝杠31、32的旋转,移动构件43和擦拭架80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冲洗槽88与该移动构件43和擦拭架80的移动连动而沿前后方向移动。即,伴随丝杠31、32的旋转,移动构件43通过第二螺纹部分34、36时,经由擦拭架80的支承片90支承的一对销部88与该移动构件43连动而移动。接着,伴随该销部88d的移动,冲洗槽88在水平姿势的接受位置(参照图11B)、和从该接受位置离开的垂直姿势的非接受位置(参照图9A)之间移动。在接受位置,开口部88a与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接近对置。
螺旋弹簧94向使冲洗槽88成为垂直姿势的方向施力。若在该状态下移动构件43前进移动,则首先如图11A所示,冲洗槽88的底面与扩幅阶梯部95接触,冲洗槽88成为倾斜姿势。冲洗槽88从其倾斜姿势向水平姿势变化,同时与移动构件43一起前进。移动构件43进一步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冲洗槽88的脚部91与扩幅阶梯部95接触。最终,如图11B所示,脚部91的前端由扩幅阶梯部95支承,冲洗槽88成为水平姿势。
如此在移动构件43的前进中,冲洗槽88通过其底面和脚部91与扩幅阶梯部95接触,其姿势从垂直姿势稳定地向水平姿势变化。在接受位置,冲洗槽88的脚部91的前端在螺旋弹簧94的施加力的作用下与扩幅阶梯部95接触。因而,冲洗槽88的水平姿势被稳定地维持。
另一方面,移动构件43后退时,冲洗槽88从接受位置向非接受位置移动。这种情况下,也与移动构件43前进的情况相同,冲洗槽88受到来自螺旋弹簧94的施加力,同时从水平姿势经过其底面和脚部91与扩幅阶梯部95接触的倾斜姿势,向垂直姿势稳定地变化。如图9A所示,冲洗槽88位于非接受位置的情况下,在螺旋弹簧94的施加力和经由密封板84传递的与螺旋弹簧94的施加力相反方向的螺旋弹簧86的施加力的作用下,冲洗槽88的垂直姿势被稳定地保持。
接着,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打印机10的作用,尤其对维护单元24的作用,进行以下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维护单元24中,盖构件51、阀芯66、擦拭构件79、81以及冲洗槽88之类的多个被驱动构件在互不相同的动作目的和动作区域分别动作。因此,以下,对这些被驱动构件的各自的维护时的动作依次进行说明。
首先,对盖构件51的动作进行说明。
维护单元24在如图9C所示的状态下,在打印机10对用纸P执行印刷的途中,进行从记录头21的喷嘴开口22吸入除去墨水以防止例如堵塞的清洗的情况下,在打印机10及其维护单元24中进行以下之类的动作。
即,印刷时沿导向轴15在印刷区域往复移动的承载器16,从在图5中用单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移动到盖构件51的上方的原位置HP并停止。此外,图5与如图9A所示的维护单元24的状态对应。这样,驱动电动机30被反转驱动,丝杠31、32向反转方向旋转。伴随该丝杠31、32向反转方向的旋转,各移动构件41~43分别开始后退。
在该时刻即图9C所示的时刻,筒状部44与丝杠31、32的第一螺纹部分33、35螺合的移动构件42、43较缓慢地后退。另一方面,筒状部44与丝杠31、32的第二螺纹部分34、36螺合的移动构件41较快地后退。此时,与该移动构件41一体化的板48也较快地后退。
所以,如图9B所示,卡入板48的导向孔49中的盖架51a侧的凸部54在导向孔49的斜状部49b中被导向,快速向上方移动。其结果是,如图9A所示,盖构件51成为移动到最上方的密封位置,利用密封部52的密接作用密封位于原位置HP的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
在这种状态下,若基于泵用电动机28的驱动来驱动吸入泵29,则盖构件51的盖小室内和墨水排出管55内成为负压状态,墨水从记录头21的各喷嘴开口22内被吸引,然后,向在吸入泵29的下游配置的废墨水槽压送而排出。
这样,在维护单元24中,进行作为维护动作的一种的清洗动作的情况下,利用驱动电动机30的驱动力使丝杠31、32旋转。此时,沿相同的丝杠31、32的轴线S移动的各移动构件41、42、43中,通过第二螺纹部分34、36的移动构件41使经由导向孔49和凸部54处于与移动构件41关联的状态的盖构件51与该移动构件41的移动连动而升降。
在这一点上,对于移动构件41来说,盖构件51是在可以传递来自丝杠31、32的驱动力的状态下关联的被驱动构件。此外,在使位于密封位置(即图9A的状态)的盖构件51向非密封位置(即图9C的状态)移动的情况下,在图9A的状态下,驱动电动机30被正转驱动。这样,丝杠31、32向正转方向旋转,移动构件41和板48前进,所以盖架51a的凸部54由导向孔49的斜状部49b向下方导向,其结果是,盖构件51返回到如图9C所示的非密封位置。
接着,对大气开放阀装置58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利用盖构件51密封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进行清洗的情况下,盖构件51的盖小室或墨水排出管55内被强制地形成为负压状态。因而,清洗结束后,维护单元24进行如下所述的动作。
即,盖构件51位于密封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的密封位置状态(图9A的状态)时,驱动电动机30被进一步反转驱动,丝杠31、32进一步向反转方向旋转。这样,伴随该丝杠31、32的进一步向反转方向的旋转,各移动构件41~43分别进一步开始后退。
在此,在如图9B所示的维护单元24的状态下,在维护单元24的右侧,按压片56位于如图12所示的位置。在丝杠31、32比该状态时进一步向反转方向旋转,各移动构件41~43分别进一步后退移动的图9A的状态时,按压片56移动到大气开放阀装置58的台座75的正下方位置。因而,若从该状态丝杠31、32进一步向反转方向旋转,移动构件41和板48进一步后退移动,则从该板48突出的按压片56也同样地后退。在板48从图9A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后退,盖架51a侧的凸部54被导向到导向孔49的前侧水平部49c的前端附近的时刻,按压片56与大气开放阀装置58的杆构件70的垂下臂74抵接。
若从该状态丝杠31、32进一步向反转方向旋转,板48进一步后退,则按压片56克服螺旋弹簧77的施加力,如图13B所示,按压垂下臂74,使其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样,杆构件70的水平臂73经由卡止片67提起阀芯66,所以阀芯66从阀座65离开,向大气开放位置上升。其结果是,经由相对大气处于连通状态的大气开放孔63和大气管64,消除盖构件51的盖小室内和墨水排出管55内的负压状态。
这样,在维护单元24中,进行作为维护动作的一种的大气开放动作的情况下,与清洗动作的情况相同,利用驱动电动机30的驱动力使相同的丝杠31、32旋转。此时,沿相同的丝杠31、32的轴线S前进移动的各移动构件41、42、43中,与突设有按压片56的板48一体的移动构件41在较缓慢沿前侧的第一螺纹部分33、35后退的途中,使大气开放阀装置58的阀芯66连动上升。
在这一点上,对于移动构件41而言,该大气开放阀装置58的阀芯66也与所述盖构件51相同,是在可以传递来自丝杠31、32的驱动力的状态下关联的被驱动构件。此外,使处于开放位置(即图13B的状态)的阀芯66向关闭位置(即图13A的状态)移动的情况下,在图13B的状态下,驱动电动机30被正转驱动。这样,丝杠31、32向正转方向旋转,移动构件41与板48前进,按压片56从杆构件70的垂下臂74离开。其结果是,杆构件70在螺旋弹簧77的施加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图13A的状态,杆构件70的水平臂73从阀芯66的卡止片67向下方离开,所以阀芯66向就位于阀座65上的关闭位置返回。
接着,对擦拭构件79、81的动作进行说明。
例如有时会发生印刷时从记录头21的喷嘴开口22对用纸P喷射的墨水滴被用纸P弹回而附着于喷嘴形成面21a上等、墨水无用地附着于喷嘴形成面21a上的情况。这样的附着墨水会给来自喷嘴开口22的墨水的喷射方向带来不良影响,引起印刷不良,所以需要擦拭除去。因此,这样的情况下,维护单元24进行如下所述的动作。
即,维护单元24在图9C所示的状态下,首先承载器16从图5中的单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移动到盖构件51上方的原位置HP并停止。这样,驱动电动机30被正转驱动,丝杠31、32向正转方向旋转。伴随该丝杠31、32向正转方向的旋转,各移动构件41~43分别开始前进。
在该时刻即图9C所示的时刻,筒状部44与丝杠31、32的第二螺纹部分34、36螺合的移动构件41基于丝杠31、32向正转方向的进一步旋转,到达前侧的第一螺纹部分33、35,沿该第一螺纹部分33、35较缓慢地前进。另一方面,筒状部44与丝杠31、32的后侧的第一螺纹部分33、35螺合的移动构件42、43中前侧的移动构件42基于丝杠31、32向正转方向的进一步旋转,到达第二螺纹部分34、36,沿该第二螺纹部分34、36较快地前进。此时,连接一对移动构件42间的擦拭架78较快地前进。
所以,在该擦拭架78的上面侧安装的擦拭构件79也与擦拭架78一起从图9C所示的非擦拭位置向图10所示的擦拭位置前进。接着,擦拭构件79在其前进的途中,使前端部即上端部挠曲变形,同时与位于原位置HP的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滑接。通过相对该喷嘴形成面21a的滑接作用,擦拭构件79在喷嘴形成面21a的整个面上从喷嘴形成面21a擦拭除去附着墨水。
此外,移动构件42沿第二螺纹部分34、36移动的速度设定为适合于擦拭构件79擦拭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的墨水的速度。所以,丝杠31、32的旋转速度考虑第二螺纹部分34、36的节距数而设定。通过丝杠31、32以这样设定的旋转速度旋转,所述盖构件51也在密封位置和非密封位置之间升降。这种情况下,若盖构件51的移动速度快,则在盖构件51上升而与喷嘴形成面21a抵接时,给记录头21带来冲击。为了不带来这样的冲击,只要设定斜状部49b的倾斜度以使盖构件51以较缓的速度升降即可。
这样,在维护单元24中,进行作为维护动作的一种的擦拭(wiping)动作的情况下,与分别进行清洗动作和大气开放动作的情况相同,利用驱动电动机30的驱动力,使相同的丝杠31、32旋转。此时,沿相同的丝杠31、32的轴线S移动的各移动构件41、42、43中,通过第二螺纹部分34、36的移动构件42使经由擦拭架78处于关联状态的擦拭构件79与该移动构件42的移动连动而进退。
在这一点上,对于移动构件42而言,擦拭构件79为在可以传递来自丝杠31、32的驱动力的状态下关联的被驱动构件。此外,使位于非擦拭位置(即图9C的状态)的擦拭构件79向擦拭位置(即图10的状态)移动,擦拭了喷嘴形成面21a之后,使该擦拭构件79移动到原来的非擦拭位置的情况下,驱动电动机30被反转驱动。这样,丝杠31、32向反转方向旋转,移动构件42和擦拭架78后退,所以擦拭构件79与移动构件42和擦拭架78一起返回到图9C所示的原来的非擦拭位置。在该后退时,为了不使擦拭构件79不必要地擦拭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只要使记录头21与承载器16一起移动到从原位置HP离开的位置即可。
例如考虑墨水的喷射频率的多少,不是在喷嘴形成面21a的整个面擦拭附着墨水,而是以一列单位擦拭喷嘴列形成区域的情况下,取代所述所有列用擦拭构件79,使用经由擦拭架80与移动构件43关联的单列用擦拭构件81。
这种情况下,在承载器16移动到原位置HP之前,首先使丝杠31、32向正转方向旋转,使所述所有列用擦拭构件79与移动构件42一起从图9C所示的位置状态向图10所示的位置状态移动,进而使其移动直到成为图11A所示的位置状态。
在此时刻,使承载器16移动到原位置HP并停止。另外,此时,为了使成为擦拭对象的一个喷嘴列的形成区域和擦拭构件81的沿前后方向的移动路径对应,而调节承载器16。此后,使丝杠31、32再次向正转方向旋转。这样,从图11所示的位置状态,移动构件43和擦拭架80进一步通过位于原位置HP的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的下方并后退,所以单列用擦拭构件81仅擦拭喷嘴形成面21a的一部分。
这样,在维护单元24中,进行作为维护动作的一种的擦拭动作的情况下,擦拭喷嘴形成面21a的整个面的情况与仅擦拭其一部分的情况分开使用所有列用擦拭构件79和单列用擦拭构件81。使用任一擦拭构件79、81进行擦拭动作的情况,也与分别进行清洗动作和大气开放动作的情况相同,利用驱动电动机30的驱动力,使相同的丝杠31、32旋转。在仅擦拭喷嘴形成面21a的一部分时,沿相同的丝杠31、32的轴线S移动的各移动构件41、42、43中,通过第二螺纹部分的34、36的移动构件43使经由擦拭架80处于关联状态的擦拭构件81与该移动构件43的移动连动而进退。
在这一点上,对于移动构件43而言,擦拭构件81为在可以传递来自丝杠31、32的驱动力的状态下关联的被驱动构件。此外,使位于非擦拭位置的擦拭构件81向擦拭位置移动,擦拭了喷嘴形成面21a之后,使该擦拭构件81移动到原来的非擦拭位置的情况下,使记录头21移动到从原位置HP离开的位置,使擦拭构件81不与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抵接之后,反转驱动驱动电动机30。这样,丝杠31、32向反转方向旋转,移动构件43和擦拭架80后退,所以擦拭构件81与移动构件43和擦拭架80一起返回到图9C所示的原来的非擦拭位置。然后,再次使记录头21向原位置HP移动,使与之前擦拭的喷嘴形成面21a的一部分区域不同的区域对应于擦拭构件81的移动路径,若再次使移动构件43前进,则喷嘴形成面21a的另外一部分区域被擦拭。
最后,对冲洗槽88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1B所示,利用所述擦拭构件81来擦拭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的擦拭动作结束之后,进行用于使喷嘴开口22的墨水弯液面稳定的冲洗动作。即,冲洗槽88与移动构件43的前进连动,从图9C所示的位置向图11B所示的位置变化姿势同时前进。此外,冲洗动作是指,基于与印刷无关的控制信号,使在记录头21内与喷嘴开口22独立对应而设置的压电元件(省略图示)工作,从各喷嘴开口22喷出墨水。
在此,若观察从图9C的状态到图11B的状态之间的冲洗槽88的姿势变化,则可以知道,在移动构件43开始前进之前,如图9C所示,冲洗槽88为近似垂直的状态。但是,伴随丝杠31、32向正转方向的旋转,移动构件43在沿后侧的第一螺纹部分33、35依次向前方侧移动的途中,冲洗槽88以其一端即上端侧的销部88d为转动中心,向图9A~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冲洗槽88沿与承载器16的往复移动方向即左右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移动,同时冲洗槽88的姿势变化。
最初,脚部91在螺旋弹簧94的施加力的作用下与架构件50的支柱部50a的基部50b抵接,但若移动构件43从图10所示的位置进一步前进,则如图11A所示,冲洗槽88的底面上升到支柱部50的扩幅阶梯部95上。若丝杠31、32从该状态进一步向正转方向旋转,则如图11B所示,移动构件43到达第二螺纹部分34、36。
这样,从该时刻开始,移动构件43比至该时刻更快地前进,到达前侧的第一螺纹部分33、35,冲洗槽88以其脚部91支承在支柱部50a的扩幅阶梯部95上的水平姿势,成为位于原位置HP的正下方的接受位置。在此时刻,承载器16移动到冲洗槽88的正上方原位置HP并停止,冲洗槽88的开口部88a与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接近对置。
这样,在利用擦拭构件81擦拭喷嘴形成面21a的擦拭动作结束的同时,冲洗槽88配置在成为水平姿势的接受位置。在该状态下,记录头21从喷嘴开口部22喷出墨水,进行冲洗动作。然后,若已经进行印刷指令,则记录头21与承载器16一起向印刷区域移动,对用纸P执行印刷。
如图9A所示,维护单元24有时从利用盖构件51密封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的状态,在记录头21对用纸P开始印刷之前,进行冲洗动作。例如,打印机10在电源关闭的状态下数日不使用,会发生喷嘴开口22内的墨水干燥的情况等。进行印刷开始前的冲洗动作时,打印机10及其维护单元24中,进行以下动作。
即,在如图9A所示的状态下,首先,驱动承载器电动机19,使记录头21与承载器16一起移动到从原位置HP离开的位置。然后,正转驱动驱动电动机30,使丝杠31、32向正转方向旋转,使盖构件51和擦拭构件79与分别对应的移动构件41、42的前进连动,移动到成为图11A所示的状态。从该状态进一步正转驱动驱动电动机30,使丝杠31、32进一步向正转方向旋转。
这样,从图11A所示的状态,伴随丝杠31、32进一步向正转方向的旋转,移动构件43和擦拭架80进一步通过原位置HP的下方而前进,如图11B所示,移动构件43到达前侧的第一螺纹部分33、35。这种情况下,安装在擦拭架80的上面侧的单列用擦拭构件81也与移动构件43一起通过原位置HP的下方而前进,但由于在该时刻承载器16尚未移动到原位置HP,所以不存在喷嘴形成面21a被不必要地擦拭的情况。
接着,此时,如上所述冲洗槽88以其脚部91支承在支柱部50a的扩幅阶梯部95上的水平姿势,成为位于原位置HP的正下方的接受位置。在此时刻,承载器16移动到冲洗槽88的正上方的原位置HP并停止,冲洗槽88的开口部88a与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接近对置。然后,若从记录头21的各喷嘴开口22喷出用于冲洗的墨水,则该喷出的墨水由冲洗槽88内的液体吸收材88b吸收和保持。
这样,在维护单元24中,进行作为维护动作的一种的清洗动作的情况下,与清洗动作、大气开放动作以及擦拭动作的情况相同,利用驱动电动机30的驱动力使丝杠31、32旋转。此时,沿相同的丝杠31、32的轴线S移动的各移动构件41、42、43中,移动构件43使经由擦拭架80处于关联状态的冲洗槽88与该移动构件43的移动连动而进退和变位。
在这一点上,对于移动构件43而言,该冲洗槽88也与所述擦拭构件81相同,是在可以传递来自丝杠31、32的驱动力的状态下关联的被驱动构件。此外,在冲洗结束后,使位于接受位置(即图11B的状态)的冲洗槽88向非接受位置(即图9A~图9C的状态)移动的情况下,在图11B的状态下,反转驱动驱动电动机30。这样,丝杠31、32向反转方向旋转,移动构件43和擦拭架80后退,所以冲洗槽88在螺旋弹簧94的施加力的作用下向脚部91与支柱部50a的基部50b抵接的方向被转动施力,其结果是,返回到例如如图9C所示的非接受位置。
在打印机10被切断电源时,丝杠31、32进一步向反转方向旋转,移动构件43后退到如图9A所示的位置状态。所以,冲洗槽88以销部88d为转动中心转动而成为垂直姿势状态,且该开口部88a被密封板84关闭。此时,螺旋弹簧86将密封板84向冲洗槽88施力,所以可确保冲洗槽88的开口部88a的密封性。
此外,图15是表示与丝杠31、32的旋转量[rev]对应的各移动构件41~43的移动距离的图,移动构件41的移动距离用实线A表示,移动构件42的移动距离用实线B表示,移动构件43的移动距离用实线C表示。从图15也可以理解到,即使为各移动构件41~43分别安装在相同的丝杠31、32上,且沿该丝杠31、32的轴线S方向移动的结构,各移动构件41~43也对应于该丝杠31、32的旋转量而移动到在丝杠31、32的轴线S方向上不同的位置。
表示各移动构件41~43的移动距离的各实线A、B、C急剧地上升的部位,表示各移动构件41~43正通过丝杠31、32的第二螺纹部分34、36。在图15中,用单点划线P0表示的丝杠31、32的旋转量表示丝杠31、32的原点位置,以用该单点划线P0表示的旋转量(旋转角度)为基准,控制装置即CPU(未图示)控制驱动电动机30的驱动状态。丝杠31、32的旋转量为图15中单点划线P0的左侧即Vopen区域的旋转量的情况下,盖构件51位于密封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的密封位置,并且移动构件41的按压片56按压大气开放阀装置58的杆构件70,使阀芯66上升到开放位置。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以下优点。
(1)冲洗槽88在停止于原位置HP的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的正下方的与该喷嘴形成面21a对置的接受位置、和从该接受位置离开的非接受位置之间移动。因而,不需要在相对用纸P的印刷区域与原位置HP成为相反侧的区域配置冲洗槽88。其结果是,不在打印机10的主体外壳11内确保冲洗槽88的配置空间也可以,可以小型化主体外壳11。
(2)从记录头21的喷嘴开口22作为废墨水喷出墨水时,冲洗槽88配置于能接受该废墨水的位置,所以可抑制喷出的废墨水在空气阻力下变为雾状而浮游在箱11内。因而,可以抑制浮游的雾状废墨水污染打印机10的内部。
(3)盖构件51的密封位置设定为喷嘴形成面21a的正下方位置,冲洗槽88的接受位置设定为与密封位置相同的位置,即设定为在上下方向上与密封位置接近且重合的位置。所以,能够将冲洗动作时的冲洗槽88的接受位置与盖构件51的密封位置同样地,设定为接近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的位置。因而,可以抑制打印机10整体在上下方向上大型化,并且可以在盖构件51从密封位置向非密封位置移动的清洗动作结束后连续进行冲洗动作。
(4)冲洗槽88的接受位置设定为与擦拭位置即擦拭构件79、81与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滑接的同时移动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即在上下方向上与擦拭位置接近且重合的位置。所以,能够将冲洗动作时的冲洗槽88的接受位置与擦拭构件79、81中的擦拭位置同样地,设定为接近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的位置。因而,可以抑制打印机10整体在上下方向上大型化,并且可以在擦拭构件79、81从擦拭位置向非擦拭位置移动的擦拭动作结束后连续进行冲洗动作。
(5)与移动构件43连动的冲洗槽88的移动方向为前后方向即与承载器16的往复方向正交的方向,所以不在主体外壳11内确保沿承载器16的往复方向延伸的冲洗槽88的移动空间也可以。因而,主体外壳11不是横长的,所以可以抑制打印机10的大型化。
(6)在图9A~图9C所示的非接受位置,冲洗槽88成为其开口部88a呈横向的垂直姿势或呈近似横向的近似垂直姿势,并保持在擦拭架80上。所以,在非接受位置可以将冲洗槽88配置在俯视下狭窄的空间内,这一点也可以小型化打印机10。
(7)冲洗槽88在接受位置和非接受位置之间移动时,冲洗槽88的底面和脚部91与架构件50的支柱部50a的扩幅阶梯部95接触。这样,冲洗槽88转动,使其姿势在水平和垂直之间变化。因而,冲洗槽88的姿势可以容易且顺利地从移动出发点(接受位置或非接受位置)的状态向移动目的地(非接受位置或接受位置)的状态变化。
(8)由于在呈有底箱状的冲洗槽88内收纳有液体吸收材88b,所以经由开口部88a接受的废墨水由液体吸收材88b吸收。因而,冲洗槽88的移动途中,也可以保持废墨水,可以抑制污染主体外壳11内。
(9)冲洗槽88内的废墨水可以通过吸入泵29的驱动而被吸引,且经由废液管89排出,所以可以良好地维持冲洗槽88的废墨水的接受能力。
(10)用于使冲洗槽88移动的驱动机构即液体接受体移动机构包括丝杠31、32和沿该丝杠31、32的轴线S方向进退的移动构件43。所以,通过使丝杠31、32旋转这样的简单的工作,可以容易地移动冲洗槽88。
(11)通过丝杠31、32的旋转,移动构件43在第二螺纹部分34、36移动时,由于使冲洗槽88与移动构件43连动,所以冲洗槽88可以随着姿势变化迅速地移动。
所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如下所述的其它实施方式。
如图16的简图所示,也可以构成为使冲洗槽88支承在盖构件51上,冲洗槽88与盖构件51的移动连动从而进行移动。这种情况下,伴随丝杠31、32的旋转,盖构件51在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的正下方的密封位置和从该密封位置沿前后方向(丝杠的轴线S方向)离开的非密封位置之间进退。而且,在图16A所示的记录头21的清洗时,盖构件51位于密封位置,并且支承在该盖构件51的后端的冲洗槽88位于非接受位置。而且,图16B所示的冲洗时,也可以构成为伴随着盖构件51向前方的非密封位置移动,冲洗槽88向与记录头21的喷嘴形成面21a接近对置的接受位置移动。在该另一例中,盖构件51发挥伴随作为驱动力传递构件的丝杠31、32的工作而在接受位置和非接受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构件的功能。
也可以构成为冲洗槽88与支承了擦拭构件81的擦拭架80连动而在非接受位置和接受位置之间移动。此时,也可以构成为不使冲洗槽88的姿势变化而始终水平姿势的状态下进退。在该另一例中,擦拭构件81发挥伴随作为驱动力传递构件的丝杠31、32的动作而在接受位置和非接受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构件的功能。
冲洗槽88的接受位置也可以设定为与盖构件51的密封位置和擦拭构件81的擦拭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一致且重合的位置。
也可以构成为冲洗槽88与多个移动构件41、42、43中移动构件43以外的移动构件41、42关联,与该移动构件41、42的移动连动而移动。
丝杠31、32也可以设置为在主体外壳11内的右端部沿左右方向延伸。这种情况下,伴随丝杠31、32的旋转,冲洗槽88沿承载器16往复移动的方向(左右方向)移动。
由丝杠31、32构成的驱动力传递构件也可以为沿轴线S方向移动的轴等滑动构件。这种情况下,沿该轴的长度方向隔着规定间隔安装至少一个移动构件。移动构件伴随该轴的移动进行移动从而成为相对多个被驱动构件关联的状态的情况下,这些被驱动构件进行动作。
丝杠31、32的螺旋槽47也可以以相同节距呈螺旋状。
移动构件也可以具备形成有与丝杠31、32螺合的阴螺纹孔的螺母构件。这种情况下,阴螺纹孔为卡合部。
也可以将架构件50的支柱部50a的上端面形成为与扩幅阶梯部95的高度和形状对应。
姿势变化引导部也可以由具有使冲洗槽88的销部92卡入的例如圆弧状的导向槽的导向板构成。
废液管89也可以不与冲洗槽88连接。
冲洗槽88也可以在非接受位置成为垂直姿势和水平姿势之间的姿势或水平姿势并由擦拭架80保持。
冲洗槽88也可以经由移动构件与沿跟丝杠31、32不同的承载器16的移动方向设置的专用丝杠关联。这种情况下,优选设置与承载器电动机19不同的电动机作为使该专用丝杠旋转驱动的另外驱动源。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维护单元24中,也可以作为液体接受体装备图17所示的冲洗槽88A,并且在构成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移动构件41上一体形成图18A和图18B所示的板48A。
在该另一例的冲洗槽88A的下面设有与盖构件51的平面形状对应的矩形箱状的覆盖部100,冲洗槽88A和覆盖部100由合成树脂一体形成。该覆盖部100的下面100a呈平滑的平面,并且从其一个侧面突设有用于连接与废墨水槽内连通的废液管89的连接口100b。
另外,该另一例的板48A中,对盖架51a的凸部54进行滑动导向的导向孔49的一部分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板48不同。即,如图18A和图18B所示,该板48A的导向孔49中,后侧水平部49a的后端未延伸到板48A的后端侧下部,而是进一步连续形成了从后侧水平部49a的后端向板48A的后端侧上方倾斜延伸的斜状部49d。
所以,若从图18A所示的状态,丝杠31、32进一步向正转方向旋转,则如图18B所示,卡入板48A的导向孔49中的盖架51a的凸部54由导向孔49的斜状部49d滑动导向,向上方快速滑动。其结果是,如图18B所示,盖构件51向上方移动凸部54的上升量,使密封部52与在该时刻成为水平姿势的冲洗槽88A的覆盖部100的下面100a抵接。
即,通过由丝杠31、32和移动构件43构成的液体接受体移动机构移动到接受位置的冲洗槽88A,从上方覆盖位于密封位置的正下方的非密封位置的盖构件51。该盖构件51的密封部52通过与冲洗槽88A的覆盖部100的下面100a抵接,将凹设在盖构件51的内部具体而言密封部52的内侧并收容有墨水吸收材53的各盖小室的内部密封。此时,冲洗槽88A的覆盖部100由于其下面100a呈平滑的平面,所以可以良好地确保盖构件51的密封部52抵接时的密封性能。
因而,在该另一例中,即使在印刷中盖构件51长时间位于非密封位置的情况下,盖构件51也处于通过冲洗槽88A的覆盖部100将盖小室内覆盖成可以维持密封状态的状态,所以可以抑制盖构件51的内部的干燥。具体而言,可以抑制保持在盖小室内的墨水吸收材53中的墨水干燥固化。
也可以在维护单元24中装备图19和图20所示的冲洗槽88B,并且构成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移动构件41一体形成图18A和图18B所示的板48A。
即,该另一例的冲洗槽88B也可以构成为在其下面侧具有与盖构件51的平面形状对应的矩形箱状的覆盖部100,在这一点上,与图17所示的另一例的冲洗槽88A相同。但是,该图19所示的另一例的冲洗槽88B的覆盖部100由在冲洗槽88B的下面的周缘一体形成的呈矩形状的环状壁部101、和闭塞该环状壁部101的前端开口的矩形平板状的盖板102构成。在盖板102的近似中央形成有贯通孔103,并且由该盖板102的下面构成的覆盖部100的下面100a呈平滑的平面。
另外,如图20所示,在该另一例的冲洗槽88B的底部的近似中央位置贯通形成有阀孔104,并且在冲洗槽88B的下面具备以阀孔104为中心且具有与环状壁部101相同的高度的圆筒壁105。在冲洗槽88B的下面的阀孔104的周缘接合固定有密封构件106。环状壁部101的前端开口由盖板102闭塞,由此在圆筒壁105的内侧形成有阀收容室107,在该阀收容室107内收容有阀芯108和螺旋弹簧109。
阀芯108具有松插到阀孔104内的阀轴110,在该阀轴110的基端(图20中为下端)一体形成有凸缘状的弹簧承受部111。在弹簧承受部111和盖板102之间夹装有所述螺旋弹簧109。阀芯108由螺旋弹簧109向弹簧承受部111与密封构件106密接的闭阀位置施力。另一方面,弹簧承受部111克服螺旋弹簧109的施加力,向从密封构件106离开的闭阀位置变位的情况下,冲洗槽88B内可以经由盖板102的贯通孔103与冲洗槽88B外连通。
如图18B所示,若该冲洗槽88B移动到接受位置,该覆盖部100从上方覆盖盖构件51,则如图20所示,盖构件51的密封部52与覆盖部100的下面100a抵接。其结果是,与图17所示的冲洗槽88A的情况相同,凹设于盖构件51的内部具体而言密封部52的内侧并收容有墨水吸收材53的各盖小室的内部由冲洗槽88B的覆盖部100密封。由盖板102的下面构成的冲洗槽88B的覆盖部100的下面100a呈平滑的平面,所以也可以良好地确保盖构件51的密封部52抵接时的密封性能。
因而,即使在该另一例中,印刷中盖构件51长时间位于非密封位置的情况下,该盖构件51由冲洗槽88B的覆盖部100覆盖为盖小室内可维持密封状态。所以,盖构件51的内部的干燥被抑制,可以抑制保持在盖小室内的墨水吸收材53中的墨水干燥固化。
进而,在另一例中,在图20所示的状态下,若驱动吸入泵29,则盖构件51的盖小室内成为负压状态,经由贯通孔103与盖构件51内连通的冲洗槽88B的阀收容室107内也成为负压状态。通过该负压,阀芯108的弹簧承受部111克服螺旋弹簧109的施加力,向从密封构件106离开的闭阀位置变位,冲洗槽88B内经由阀孔104被强力地吸引。
其结果是,收容在冲洗槽88B内的液体吸收材88b所保持的废墨水通过阀孔104、阀收容室107和贯通孔103,被吸入到盖构件51内。因而,所述废墨水与保持在盖构件51内的墨水吸收材53中的废墨水一起,经由构成液体流路的墨水排出路55a和墨水排出管55,向废墨水槽中排出。
这样,该另一例的冲洗槽88B的情况下,可以将冲洗槽88B内的液体吸收材88b所保持的废墨水基于吸入泵29的驱动经由盖构件51内适当地排出。因而,与图17所示的冲洗槽88A相比,具有可以长时期良好地维持冲洗槽88B的液体(墨水)接受能力这一更佳效果。
除了墨盒23搭载于承载器16上的开放承载器型(on carriage type)的喷墨式打印机以外,打印机也可以为关闭承载器型(off carriage type)喷墨式打印机。
也可以是喷出墨水的打印机10以外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为喷射用于包括传真机、复印机等的印刷装置或液晶显示器、EL显示器和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的电极材料或色材等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吸移管的试样喷射装置。液体也可以为墨水以外的其它液体。
Claims (12)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中,具备:
具有形成有喷嘴开口的喷嘴形成面,并经由所述喷嘴开口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
具有与所述喷嘴开口对应的开口部,并能经由所述开口部接受从所述喷嘴开口作为废液喷出的液体的液体接受体;
收纳在所述液体接受体的开口部内的液体吸收材料;
使所述液体接受体在能接受所述废液的接受位置和不能接受废液的非接受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机构;
在能与所述液体喷射头抵接的抵接位置和不能与液体喷射头抵接的非抵接位置之间以保持水平姿势的方式移动自如的盖构件;
配置在所述非接受位置的密封板,
所述接受位置为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喷嘴形成面接近并对置的位置,所述非接受位置为从所述接受位置离开的位置,
所述液体接受体在所述接受位置为其开口部朝上的水平姿势,所述液体接受体在所述非接受位置为其开口部呈横向的垂直姿势,
在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液体接受体移动到所述非接受位置时,所述密封板与所述液体接受体抵接而闭塞所述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抵接位置设定为与所述接受位置相同的位置,所述非抵接位置为从所述液体喷射头离开的位置,
所述移动机构在所述盖构件从所述抵接位置向所述非抵接位置移动之后,使所述液体接受体从所述非接受位置向所述接受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非抵接位置设定在所述接受位置的正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接受体在所述接受位置从上方覆盖位于所述非抵接位置的所述盖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还具备在能擦拭附着于所述喷嘴形成面上的液体的擦拭位置和不能擦拭该液体的非擦拭位置之间移动自如的擦拭构件,所述擦拭位置设定为与所述接受位置相同的位置,所述非擦拭位置为从所述擦拭位置离开的位置,
所述移动机构在所述擦拭构件从所述擦拭位置向所述非擦拭位置移动之后,使所述液体接受体从所述非接受位置向所述接受位置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还具备搭载有所述液体喷射头并且可以往复移动的承载器,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液体接受体沿与所述承载器往复移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还具备设于所述接受位置和所述非接受位置之间的所述液体接受体的移动路径上的姿势变化引导部,所述液体接受体在其移动途中通过与所述姿势变化引导部接触而改变姿势,所述姿势变化引导部,一方面,在所述液体接受体从所述接受位置向所述非接受位置移动的途中,使所述液体接受体从水平姿势向垂直姿势变化,另一方面,在所述液体接受体从所述非接受位置向所述接受位置移动的途中,使所述液体接受体从垂直姿势向水平姿势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还具备:与所述液体接受体连接的液体排出路;
吸入所述液体接受体内的液体,并经由所述液体排出路使该液体排出的吸入排出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伴随驱动力的产生而在所述接受位置和所述非接受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的一定位置工作的驱动力传递构件、和伴随该驱动力传递构件的工作而在所述接受位置和所述非接受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移动的移动构件,所述液体接受体能与所述移动构件关联,从而与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连动而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构件包括所述盖构件或擦拭构件,
所述抵接位置设定为与所述接受位置相同的位置,所述非抵接位置为从所述液体喷射头离开的位置,
所述擦拭构件在能擦拭附着于所述喷嘴形成面上的液体的擦拭位置和不能擦拭该液体的非擦拭位置之间移动自如,所述擦拭位置设定为与所述接受位置相同的位置,所述非擦拭位置为从所述擦拭位置离开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为在外周面具有螺纹部的长棒状的进给构件,该进给构件伴随驱动力的产生以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移动构件具有与所述螺纹部卡合的卡合部,移动构件通过在所述进给构件旋转时所述卡合部由所述螺纹部导向,而沿进给构件的轴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螺纹部具有第一螺纹部分和第二螺纹部分,第一螺纹部分具有小于第二螺纹部分的节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16498 | 2006-01-25 | ||
JP2006016498 | 2006-01-25 | ||
JP2006-016498 | 2006-01-25 | ||
JP2006-341523 | 2006-12-19 | ||
JP2006341523 | 2006-12-19 | ||
JP2006341523A JP5040294B2 (ja) | 2006-01-25 | 2006-12-19 | 液体噴射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07469A CN101007469A (zh) | 2007-08-01 |
CN101007469B true CN101007469B (zh) | 2011-06-22 |
Family
ID=38284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0720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7469B (zh) | 2006-01-25 | 2007-01-25 | 液体喷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10900B2 (zh) |
JP (1) | JP5040294B2 (zh) |
KR (1) | KR20070078085A (zh) |
CN (1) | CN10100746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45822A (ja) | 2007-08-20 | 2009-03-05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 |
JP5810653B2 (ja) * | 2010-08-25 | 2015-11-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回収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6097526A (ja) * | 2014-11-19 | 2016-05-30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5856847A (zh) * | 2016-04-07 | 2016-08-17 | 郑州新世纪数码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 刮板同步升降的双喷头墨栈 |
JP2018065303A (ja) * | 2016-10-20 | 2018-04-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68257B1 (en) * | 1997-12-12 | 2001-01-02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Maintenance station for an ink cartridge for a prin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19012A (en) * | 1983-06-10 | 1989-04-0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jet printer with cap means |
JPH10138464A (ja) * | 1996-11-13 | 1998-05-26 | Brother Ind Ltd | 印字装置 |
JP2001030507A (ja) | 1999-07-23 | 2001-02-06 | Toshiba Tec Corp |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2001158111A (ja) * | 1999-12-02 | 2001-06-12 | Fuji Xerox Co Ltd | 排インク容器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6318920B1 (en) * | 2000-05-23 | 2001-11-20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Rotating platen member |
JP3832215B2 (ja) | 2000-09-12 | 2006-10-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JP4669157B2 (ja) * | 2001-06-11 | 2011-04-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6869160B2 (en) * | 2002-10-04 | 2005-03-22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urge shutdown for a solvent ink printing system |
KR100532844B1 (ko) * | 2003-03-07 | 2005-12-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잉크젯프린터의 서비스스테이션 |
US7575296B2 (en) * | 2004-07-14 | 2009-08-1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with liquid wiper device |
-
2006
- 2006-12-19 JP JP2006341523A patent/JP504029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1-25 KR KR1020070007924A patent/KR2007007808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7-01-25 US US11/657,478 patent/US781090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1-25 CN CN2007100072090A patent/CN10100746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68257B1 (en) * | 1997-12-12 | 2001-01-02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Maintenance station for an ink cartridge for a print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223303A (ja) | 2007-09-06 |
JP5040294B2 (ja) | 2012-10-03 |
CN101007469A (zh) | 2007-08-01 |
US20070170279A1 (en) | 2007-07-26 |
KR20070078085A (ko) | 2007-07-30 |
US7810900B2 (en) | 2010-10-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45799B2 (ja) | 流体噴射装置 | |
US9168754B2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
KR100799005B1 (ko) | 액체 와이퍼 장치를 갖는 액체 분사 장치 | |
JP2010184446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CN101007469B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US9592673B2 (en) | Maintenance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JP5304548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US8454121B2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CN100999160B (zh) |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用驱动力传递装置 | |
JP5565232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5251480B2 (ja) | 流体噴射装置、流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
JP4844413B2 (ja) | 流体噴射装置 | |
JP200208676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JP5195387B2 (ja) | 流体噴射装置、流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
JP4946550B2 (ja) | ワイピング装置、並びに同ワイピ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メンテナンスユニット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 |
JP2009190285A (ja)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 |
JP4508121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07144838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0052337A (ja) | 流体噴射装置 | |
JP2005246698A (ja) |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フラッシング方法 | |
JP2008221702A (ja) | ワイピング装置、及び同ワイピ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メンテナンスユニット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 |
JP2007144656A (ja) | 液体回収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07040215A (ja) | チューブポンプ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09023178A (ja) | 流体噴射装置 | |
JP2013159006A (ja)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加湿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