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6771C - 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的通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的通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6771C
CN100586771C CN200580047885A CN200580047885A CN100586771C CN 100586771 C CN100586771 C CN 100586771C CN 200580047885 A CN200580047885 A CN 200580047885A CN 200580047885 A CN200580047885 A CN 200580047885A CN 100586771 C CN100586771 C CN 10058677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rake cylinder
spring
pressure fluid
fluid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47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15648A (zh
Inventor
O·布兰特
W·马赛厄斯
A·里齐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CV Systems Europe BV
Original Assignee
Wabco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bco GmbH filed Critical Wabco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115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5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67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677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8Brake cylinders other than ultimate actuators
    • B60T17/083Combination of service brake actuators with spring loaded brake actuators

Abstract

本通气装置包括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8),设置在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1,2)中,并且在弹簧蓄能器制动缸(1)的加压介质腔室(4)的卸压时,从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介质腔室(22)对弹簧蓄能器制动缸的弹簧蓄能器腔室(9)进行通气。根据本发明,可以改善阀门(39、44、49、50、40、34、14、15、37)的流动特性,藉此在阀门(39、44、49、50、40、34、14、15、37)的阀门活塞(39、44)背向控制腔室(37)的那侧上设置腔室(48),当阀门(39、44、49、50、40、34、14、15、37)打开时,借助于设置在阀门活塞(39、44)中的通道(43,42),连接第一工作连接部(14)和腔室(48),并进而连接轴向布置在阀门前侧上的第二工作连接部(34)。

Description

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的通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的通气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件DE 102 28 934 A1揭示了所讨论的一般型式的通气装置。
如果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的弹簧作动的制动缸是由它的加压流体腔室的卸压来作动,那么,由于所造成的弹簧的伸长和活塞的位移,弹簧室就变得较大。在弹簧室变得较大的情况中,为了确保将会阻止弹簧力的发出的降低的压力在弹簧室里不出现,通过一个作为通气装置的压力可控的阀门装置把弹簧室连通于工作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
因为供给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和供给到下作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的压缩空气在上游的压缩空气进口和调节系统中是清洁且干燥的,所以采用这种型式的通气可以确有成效地降低弹簧室区域内和弹簧发生锈蚀和脏污的危险。
已知的通气装置采用一个压力可控的阀门,这种阀门有两个工作口和一个控制口以及一个可在阀门的纵向轴线方向运动的阀门活塞。根据工作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和/或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是否用压缩空气通气和加压,以及根据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活塞处在的位置,该阀门的两个工作口,进而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弹簧室和工作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是互相连通或互相隔断的。
在已知的通气装置的压力可控阀门中,两个工作口和一个控制口是在阀门上布置成它们都垂直于阀门活塞的纵向轴线。在这种压力可控阀门处在其打开位置时,来自压力较高的腔室(或者是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弹簧室或者是工作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的空气通过与那个腔室相关联的一个工作口流向与压力较低的腔室相关联的相应的另一个工作口。在这一过程中,空气流在阀门里偏转若干几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上述型式的通气装置,尤其是要使通气装置有更好的流动特性。
本发明的用于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的通气装置,包括:弹簧作动的制动缸,包括第一活塞,该第一活塞可由第一弹簧作动并把弹簧作动的制动缸分成为第一加压流体腔室和容纳有第一弹簧的第一弹簧室;工作制动缸,包括第二活塞,该第二活塞可由加压流体逆着第二弹簧的力作动并把工作制动缸分成为第二加压流体腔室和容纳有第二弹簧的第二弹簧室;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第一活塞上的活塞杆,活塞杆通过壁上的通孔沿工作制动缸的第二加压流体腔室的方向延伸,壁把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第一加压流体腔室与工作制动缸的第二加压流体腔室分隔开,同时活塞杆借助于环形地围绕活塞杆的密封件密封地引导在通孔内;以及阀门,该阀门布置在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第一活塞的活塞杆内或活塞杆上,并且在工作制动缸的第二加压流体腔室卸压的过程中,通过该阀门可使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第一弹簧室进行从工作制动缸的第二加压流体腔室的通气,阀门设计成:在把加压流体注入工作制动缸的第二加压流体腔室时,阀门可从其打开位置逆着回复力运动到其关闭位置;阀门设有第一工作口、第二工作口、工作腔室、连通于工作制动缸的第二加压流体腔室的控制腔室、以及可运动的阀门活塞;阀门设计成:当充入工作制动缸的第二加压流体腔室的压力被允许进入其控制腔室时,阀门活塞可被压力逆着回复力沿阀门的关闭方向驱动;阀门设有空间,该空间定位在阀门活塞远离控制腔室的一端处;空间与第二工作口连通;阀门活塞设有通过活塞本体旁通引导和密封件的至少一个通路,在阀门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工作口通过通路与空间连通。
本发明的通气装置有特殊的优点,在本发明的通气阀门中,空气流在其从一个工作口到另一个工作口的流动路径上只需克服很小的流动阻力,因而可以避免在阀门活塞的通路的上游或下游出现动态压力。
这种优良的流动特性是以这样的措施来达到,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空气流在从一个工作口流向另一个工作口的过程中只偏转一次。
可以通过增大或减小布置在阀门活塞内或上的通路的横截面,用简单的方式,来改变通气阀门的通路的横截面。
对空气流来说,各工作口以及布置在阀门内或上的通路有至少近似相等的大横截面,是有利的。
有利的是,阀门的响应灵敏性可通过改变阀门活塞的相互面对的有效表面以及用不同的阀门弹簧来改变。
还可以看到本发明的通气装置的另一个优点,那就是其制造简便且成本低廉。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例,通气装置的通气阀门是设计成一个先导控制阀,从而能够达到这样的优点,即在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活塞在向制动作动方向运动的过程中,首先通气阀门的控制腔室以及随后通气阀门的一个工作口与工作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连通。为此目的,通气装置设有一个第二阀门,而且如果必要,还可设置一个第三阀门,这样,借助这个第二阀门,可将工作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在工作腔室的方向隔断于工作腔室,以及借助第三阀门,可将工作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在控制腔室的方向隔断于用作通气阀门的第一阀门的控制腔室。
通过通气阀门的先导控制,在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活塞在向制动作动方向的运动中,由于加压流体同时存在于工作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内,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确保使通气阀门在通气阀门的工作口和工作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之间的连通还没有被释放时已经移动到其关闭位置。
有利的是,这种通气阀门是这样地设计和布置在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活塞杆上或内,就是,布置在通孔内的活塞杆的密封元件,除执行活塞杆的密封和引导功能之外,还可执行第二阀门的,如果必要,以及第三阀门的密封元件的功能。
此外,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良好响应特性是用本发明的用于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弹簧室的通气装置来达到。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两个实际的例子,各附图中:
图1描绘出一个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其带有布置在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活塞的活塞杆上的先导控制阀装置,以使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弹簧室能够连通于工作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从而加压流体被允许进入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并且工作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被通气;
图2描绘出图1的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活塞杆的设有阀门装置的区域的放大详图,其中通气阀门是处在其打开位置,而截止阀和先导阀是处于其关闭位置;
图2a是图2的阀门装置的剖面图,其中阀门活塞被绕其纵向轴线转了90度;
图3描绘出图1的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其中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和工作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处于通气状态;
图4描绘出图3的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活塞杆的设有阀门装置的区域的放大详图,其中通气阀门、截止阀和先导阀处于其打开位置;
图5描绘出图1的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其工作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被加压,以及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也被加压,同时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的卸压阶段正在开始;
图6描绘出图5的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活塞杆的设有阀门装置的区域的放大详图,其中通气阀门已经被工作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内的压力移动到其关闭位置;
图7描绘出内部布置有通气阀门的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活塞杆区域的放大详图,其中通气阀门的阀门活塞是设计成一个扇型活塞;
图7a是图7的阀门装置的剖面图,其中阀门活塞被绕其纵向轴线转了90度;以及
图8描绘出一个装有本发明的通气装置的组合的弹簧作动的制动缸和工作制动缸,其中弹簧作动的制动缸是设计成一个双隔膜缸。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出一个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1、2,其包括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和工作制动缸2,两者组合成单个结构单元。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设有壳体30、3,其包括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和工作制动缸2共用的壁30以及锅形的盖帽3。一个作为弹簧作动的活塞并借助O形密封圈8密封的活塞7布置在壳体30、3内,其布置成可在壳体30、3的纵向轴线方向运动。活塞7把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分成为一个作为释放腔室的加压流体腔室4和一个弹簧室9。弹簧室9内布置有一个弹簧12,其作为一个作动器弹簧,以其一端通过一个弹簧座板支承在壳体30、3的盖帽3上,并以其另一端把活塞7推向加压流体腔室4的方向(制动作动方向)。
在活塞7的构成加压流体腔室4的边界的那一侧居中地设有一个活塞杆5,它是用管子制成的并向工作制动缸2的作为常用制动室的加压流体腔室22的方向穿过加压流体腔室4和壁30上的通孔32。活塞杆5的接近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的那一端由一个底板31封闭。壁30有一个环形的突起,其伸进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加压流体腔室4并形成供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杆5穿过的通孔32。
在供活塞杆5穿过的通孔32内,布置有环形的密封件13、52,其密封地围绕着活塞杆5,除其密封功能之外,其还对活塞杆5起引导元件的作用。与活塞7的活塞杆5同轴地布置有通孔10,其用于手动地触动弹簧作动的释放元件。通孔10的横截面选择为使弹簧作动的释放元件和形成通孔10的壁之间有一个环形的间隙,通过这个间隙,管状活塞杆5的作为连接管道6的内部空间可与弹簧室9连通。
通过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壳体30、3的壁30上的加压流体口16,以及通过与之连通的并设计成例如作为一个手制动阀门17的阀门,可将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4选择性地连通于压缩空气源18或连通于大气。
有壳体30、27的工作制动缸2是连接于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工作制动缸2的壳体30、27是由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和工作制动缸2的共用壁30和一个锅形的盖帽27构成。包括隔膜23和隔膜板24的并作为常用制动活塞的活塞23、24把工作制动缸2分成为作为常用制动室的加压流体腔室22和弹簧室25。隔膜23被夹在壳体30、27的壁30和盖帽27之间。隔膜式活塞23、24被支承在盖帽27上的弹簧26推向加压流体腔室22的方向(制动释放方向)。在隔膜板24上,居中地设有活塞杆29,其穿过盖帽27上的一个通孔而伸出于壳体30、27。在这一通孔里,设有围绕着活塞杆29的密封件28,其对活塞杆29兼起密封作用和引导作用。壳体30、27的壁30上设有一个加压流体口21。通过加压流体口21和一个作为常用制动阀19的阀门,加压流体腔室22可以选择性地连通于一个压缩空气源20或连通于大气。
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管状的活塞杆5的壁的自由端有一个加厚的区域11。在加厚的区域11,为了作为通气阀门,布置有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弹簧室9的通气装置的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
给予第一阀门的某些标号只见之于图2和2a中,因为在这两个图中第一阀门是以较大的比例表示的,所以在其中更容易辨认第一阀门的各个零件。
下面将参照图1、2和2a更详细地说明这种通气装置。
在活塞杆5的加厚区域11,设有一个多阶梯的腔孔35、46,其起始于活塞杆5的底板31,然后沿着活塞杆5的纵向轴线方向延伸进入加厚区域11并穿通它,这样,阶梯的腔孔35、46就与活塞杆5的连接管路6连通,这个连通管路通向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弹簧室9。腔孔35、46的直径最大的端部区域用封闭件36封闭。在活塞杆5的加厚区域11,布置有作为第一工作口14的一个第一孔、成形为阶梯腔孔35、46的子区域的第二工作口34、以及作为控制口15的第三孔。第一工作口14和控制口15是布置成它们垂直于活塞杆5的加厚区域11里的腔孔35、46的纵向轴线,起始于活塞杆5的圆柱形外表面并开向阶梯腔孔35、46的直径较大的子区域35。第二工作口34由布置在活塞杆5的加厚区域11的阶梯腔孔35、46的直径最小的端部区域形成,腔孔35、46的这个端部区域开向活塞杆5的作为连接管道6的内部空间。
在阶梯腔孔35、46里,布置有一个阶梯状的阀门活塞39、44,其构造和布置成能够在腔孔35、46的纵向轴线方向上滑动。阀门活塞39、44的接近封闭件36的端面界定一个控制腔室37,而控制口15开向该控制腔室37。阀门活塞39、44的远离封闭件36的那个端面界定空间48,这个作为弹簧空间的空间处在阀门活塞39、44的远离控制腔室37的那一端并与第二工作口34连通。对于实际应用,空间48可以是第二工作口34的一部分。阀门活塞39、44的暴露于空间48内的介质的端面被称为阀门活塞39、44的界定空间48的端面。阀门活塞39、44和腔孔35、46的尺寸为以及阀门活塞39、44和设有阶梯腔孔35、46的部件(活塞杆5)的材料都确定为互相匹配,使得阀门活塞39、44以其直径较小的部分44密封地靠在腔孔35、46的子区域46的壁上,同时又以其直径较大的部分39密封地靠在腔孔35、46的直径较大的子区域35的壁上。这意味着,用设置在阀门活塞39、44上的O形密封圈来建立控制腔室37和工作腔室49之间的附加密封不是绝对必要的。在阀门活塞39、44的阶梯区域,在阀门活塞39、44的直径较小的部分44的圆柱形表面上设有一个圆周方向的凹槽。这个凹槽可作为环形密封件40的安装座41。
阶梯腔孔35、46的与环形密封件40相反的阶梯(阶梯腔孔35、46中从直径较大的的子区域35到其直径较小的子区域46的阶梯)用作阀座50,当允许压缩空气进入控制腔室37时,阀门活塞39、44将以其密封件40支承在阀座50上。第一工作口14开向其的工作腔室49以阀座50和阀门活塞39、44的直径较大的的部分39为界。在空间48内,布置有一个压缩弹簧47,该弹簧可为阀门活塞39、44提供回复力的弹簧,以其端部支承在阶梯腔孔35、46的另一个阶梯上(这个阶梯是从阶梯腔孔35、46的直径较小的子区域46到第二工作口34的阶梯),以及以其另一端把阀门活塞39、44推向封闭件36的方向,而封闭件36形成阀门活塞39、44的止挡。
阀门活塞39、44有一个成形为盲孔形式的凹穴43。凹穴43起始于阀门活塞39、44的远离腔孔35、46的封闭件36的那个端面并在其所布置的阀门活塞39、44的纵向轴线方向延伸延伸。在阀门活塞39、44的直径较小且界定凹穴43的部分44的壁上,靠近密封件40的安装座41,设有至少一个窗口形的通孔42,其起始于阀门活塞39、44的圆柱形外表面,垂直于阀门活塞39、44的纵向轴线,并开向阀门活塞39、44里的凹穴43。应能理解,也可把通孔42设置成直接毗邻于密封件40的安装座41。在阀门50、40处于其打开位置时,阀门活塞39、44的凹穴43和通孔42就用作为使第一工作口14连通于空间48进而连通于第二工作口34的通路。
图2a表示出通孔42和与之连通的阀门活塞39、44里的凹穴43,不过在这个图中阀门活塞39、44被绕其纵向轴线转了90°。
阀门活塞39、44有第一有效端面38和定向为与第一有效端面38方向相反的第二有效端面45。第一有效端面38是由阀门活塞39、44的界定控制腔室37的端面形成的,而第二有效端面45是由阀门活塞39、44内的凹穴43的底面形成的。定向为与第一有效端面38方向相反的小得可以忽略的再一个有效端面是由从阀门活塞39、44的直径较小的部分44到直径较大的部分39的阶梯形成的。
阀门活塞39、44上的有效端面38、45和弹簧47是设计成这样的,当允许来自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的压力进入控制腔室37时,可使由这一压力作用在阀门活塞39、44的第一有效端面38上的向着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关闭方向的力大于由弹簧47作用在阀门活塞39、44上的与这个力方向相反的向着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打开方向的力和由空间48内的压力作用在第二有效端面45上的以及由工作腔室49内的压力作用在第三有效端面上的向着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打开方向的力。
压缩弹簧47的弹簧钢丝的横截面有利地对应于其内界定凹穴43的阀门活塞39、44的壁厚。
阀门活塞39、44和密封件40、以及阀座50、第一工作口14、第二工作口34和控制口15、还有控制腔室37、工作腔室49、弹簧47和空间48,一起构成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其作为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弹簧室9的通气装置的通气阀门。
引导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杆5的密封件13、52在其接近活塞杆5的表面上设有一个凹部51,当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第一阀门的第一工作口14和控制口15被密封件13、52覆盖时,它们就处在凹部51内。密封件13、52的接近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的端部区域成形为一个密封唇52,其环形地围绕着活塞杆5并密封地贴靠在活塞杆5上。密封唇52形成一个可与第一工作口14和控制口15协作的控制边缘。
活塞杆5上的作为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第一工作口14的孔附加地具有设计为滑阀的第二阀门5、14、13、52的控制孔的功能,以及活塞杆5上的作为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控制口15的孔附加地具有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弹簧室9的通气装置的成形为滑阀的第三阀门5、15、13、52的控制孔的功能。第二阀门5、14、13、52是起一个截止阀的作用,借助于它,可根据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杆5的位置,使工作腔室49连通于或隔断于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而第三阀门5、15、13、52有先导阀门的功能,借助于它,可根据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杆5的位置,使控制腔室37连通于或隔断于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密封件13、52的密封唇52是成形为这样的,第二阀门5、14、13、52以及还有在其关闭位置的第三阀门5、15、13、52可隔断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与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工作腔室49或相应为控制腔室37之间的连通,且仅在工作腔室49的方向或相应地在控制腔室37的方向实现这样的隔断。
第一工作口14和控制口15是这样地布置在活塞杆5的壁内以及相对于环形的密封件13、52和相对于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是这样地布置的:当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7处在其保持弹簧12被压缩的左端位置(制动释放位置)时,它们被密封件13、52覆盖。
第一工作口14和控制口15互相以及相对于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是这样地布置的:从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算起,控制口15比第一工作口14更靠近加压流体腔室22。通过第一工作口14和控制口15的这一布置,可以确保,在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7向制动作动方向(向右,向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壁30)运动的过程中,作为先导阀门的第三阀门5、15、13、52首先被运动到其打开位置,而使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连通于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控制腔室37,以及然后作为截止阀的第二阀门5、14、13、52被运动到其打开位置,而使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连通于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工作腔室49。
通过把通气阀门设计成一个先导控制阀,可以确保,在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被加压以及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7同时地被作动向制动作动方向时,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弹簧室9不受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内的压力的作用。
在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7向制动释放方向(向左,离开壁30)运动的过程中,首先第二阀门5、14、13、52以及随后第三阀门5、15、13、52被运动到其关闭位置。
作为通气阀门的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作为截止阀的第二阀门5、14、13、52、以及作为先导阀门的第三阀门5、15、13、52一起构成先导控制的阀门装置39、44、49、50、40、34、14、15、37、47、48、5、13、52。
应能理解,作为通气阀门的第一阀门也可以设计成一个滑阀。
通过改变阀门活塞39、44的的直径允差,以及通过采用不同的弹簧,可以做到阀门活塞39、44的不同端面组合,从而可以用简单的方式改变使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动作所需要的作动力。
阀门活塞39、44内的可使两个工作口14和34连通的通路42、43也可以通过在阀门活塞39、44上设置几个脊状的突起来形成,把这几个脊状突起成形在密封件40的安装座41上,顺着阀门活塞39、44的纵向轴线方向,并延伸于作为弹簧空间的空间48的方向,再在那些突起的自由端成形一个环形件。于是,各突起和环形件就可一起引导在阶梯腔孔35、46的直径较小的子区域46内的阀门活塞39、44。
把作为阀门活塞39、44的止挡的封闭件36例如可以螺纹固定、压配合或粘结在腔孔35、46内。如果封闭件36是用压配合或螺纹固定的,则可调整由封闭件36为阀门活塞39、44形成的止挡,从而可改变第一阀门的通路横截面。
对图3和5所示的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将不再予以更详细的说明,因为它们在结构上对应于图1所示的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与图1中所示的零部件相同的零部件给予相同的标号。给出这几个图是为了更具体地指出本发明的通气装置的功能。
类似地,对图4和6所示的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的各阀门(通气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截止阀5、14、13、52和先导阀门5、15、13、52)也将不再予以更详细地说明,因为它们对应于图2和2a所示的各阀门。与图2和2a中所示的零部件相同的零部件给予相同的标号。
图1、3和5表示出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处于不同的工作位置。图2、2a、4和6表示出作为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弹簧室的通气装置的各阀门处于各切换了的位置,在这些位置上,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的活塞7处于不同的工作位置。
下面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通气装置的功能。
按照图1和2,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1、2是处于一个工作位置,在这个位置,允许压力进入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加压流体腔室4,而同时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处于通气状态。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弹簧12被处于左端位置的活塞7压缩。在活塞7的这一位置,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第一工作口14和控制口15被密封件13、52覆盖。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是处于其打开位置。第二阀门5、14、13、52和第三阀门5、15、13、52是处于其关闭位置,因此,控制腔室37和工作腔室49都被隔断于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所以,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被第二阀门5、14、13、52隔断于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弹簧室9(见图2)。
如果让压缩空气通过常用制动阀19注入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它的活塞23、24就被加压流体腔室22内建立起来的压力向制动作动方向推动,就是说克服弹簧26的力而向弹簧室25的方向运动。在这一情况中,只要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加压流体腔室4尚未通气,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7将仍处于其图1所示的位置。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处于其打开位置(原位),在这一位置,第二工作口34与工作腔室49连通,进而通过空间48、阀门活塞39、44上的凹穴43、以及阀门活塞39、44的壁上的通孔42与第一工作口14连通。第二阀门5、14、13、52和第三阀门5、15、13、52仍处于其关闭位置。这一位置对应于图2所示的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第二阀门5、14、13、52和第三阀门5、15、13、52的位置。
如果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被再一次通气,工作制动缸2的活塞23、24将在弹簧26的力的作用下回到其初始位置。
如果像图3和4所示的那样,通过作为手制动阀门的阀门17使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加压流体腔室4通气,那么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7就被在这种情况下伸长的弹簧12向制动作动方向驱动。在这一过程中,工作制动缸2的活塞23、24被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7的活塞杆5向同一方向推动。在这一动作中,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控制口15和第一工作口14运动到作为控制边缘的密封件13、52的密封唇52之外。于是第二阀门5、14、13、52和第三阀门5、15、13、52处于其打开位置。因而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弹簧室9通过活塞杆5内的连接管路6、已经处于打开位置的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以及打开的第二阀门5、14、13、52与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连通。
由于在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加压流体腔室4的通气动作中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7向加压流体腔室4的方向运动,弹簧室9的容积就增大。由于这时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的压力和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弹簧室9内的降低的压力之间出现了压力差,空气流就从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流向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弹簧室9。这一空气流流过打开的第二阀门5、14、13、52和第一工作口14而进入第一阀门39、44、49、50、40、14、15、37、47、48的工作腔室49,并从那里继续通过通孔42和阀门活塞39、44上的邻接凹穴43以及通过空间48而流向布置在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端面上的第二工作口34。这意味着,空气流沿着垂直于阀门活塞39、44的纵向轴线的方向进入阀门活塞39、44,并在其中在从通孔42到凹穴43的过渡区域中被偏转,然后从阀门活塞39、44沿着其纵向轴线的方向流出。空气流从第二工作口34流过活塞杆5里的连接管道6和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7上的邻接通孔10而进入弹簧室9。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弹簧室9和工作制动缸的加压流体腔室22之间建立起压力平衡。然后,通过车辆的制动系统,例如常用制动阀19,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达到对大气的压力平衡。
如果再一次将加压流体注入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加压流体腔室4,活塞7将向弹簧室9的方向运动。由于弹簧室9的容积随之减小,存在于弹簧室9内的空气被迫通过打开的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和打开的第二阀门5、14、13、52而进入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然后,通过车辆的制动系统,例如常用制动阀19,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再一次达到对大气的压力平衡。
只有在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7的运动行程的最后部分,当第一工作口14和控制口15运动到密封件13、52的作为控制边缘的密封唇52之外时,首先第二阀门5、14、13、52以及随后第三阀门5、15、13、52达到其关闭位置。然后第二阀门5、14、13、52隔断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和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弹簧室9之间向弹簧室9的方向的连通。在活塞7进一步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室9内建立起来的轻微过压因这样的事实而消失:空气流经打开的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流出弹簧室9而进入密封件13、52内的空间51,把密封件13、52的密封唇52从活塞杆5上抬起,并通过密封唇52和活塞杆5之间形成的间隙流出到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
如果让压缩空气通过常用制动阀19注入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同时使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加压流体腔室4通气,那么压缩空气也被允许进入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控制腔室37和工作腔室49。由于控制腔室37内此时建立起来的压力的力,阀门活塞39、44被非常迅速地推动而抵抗压缩弹簧47的与这个力相反的力以及抵抗工作腔室49内的向着阀座50的方向的压力的力,直到其变成以其密封件40支靠在阀座50上。然后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关闭,进而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弹簧室9被隔断于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由于在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关闭操作过程中阀门活塞39、44的壁上的窗口形的通孔42的横截面逐渐地变小,以及由于通孔42在阀门活塞39、44上的布置使得它在环形密封件40支靠到阀座50上之前已经关闭,所以在这种关闭操作过程中只有少得可以忽略的量的空气进入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弹簧室9。
如果像图5所示的那样,使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加压流体腔室4通过手制动阀门17与大气相通,同时仍允许压力进入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那么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7将被在这种情况下伸长的弹簧12的力推向制动作动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杆5插进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里。从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观看,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控制口15是布置在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第一工作口14之前,所以当第一工作口14还是被密封件13、52覆盖着时,控制口15已经运动到了密封件13、52的作为控制边缘的密封唇52之外。于是密封件13、52的密封唇52位于控制口15和第一工作口14之间,如图6所示。然后压缩空气从加压流体腔室22流经控制口15而进入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控制腔室37。
如果控制腔室37内的压力已经升高到其作用在阀门活塞39、44的第一有效端面38上的力能够克服弹簧47作用在阀门活塞39、44上的力,那么阀门活塞39、44就逆着那个力向左向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空间48的方向运动,直到它以其密封件40支靠在阀座50上。随后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达到其关闭位置。在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连接于活塞7的活塞杆5向加压流体腔室22的方向的进一步运动过程中,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的第一工作口14运动到密封件13、52的密封唇52之外。于是第一工作口14暴露于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内的压力。但是,由于第一阀门39、44、49、50、40、34、14、15、37、47、48已经领先地到达了其关闭位置,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仍隔断于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弹簧室9。
图7是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杆5的区域的放大详图,其中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这种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阀门装置不同于上述实例的对应的阀门装置,其不同点仅在于,阀门装置的第一阀门的阶梯状的阀门活塞被设计成一个扇型的活塞。与上述实例中所示和所述的零部件相同的零部件给予了相同的标号。
如同上述实例所示的一样,阶梯状的阀门活塞64、68被安装在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活塞杆5的加厚区域11里的多阶梯腔孔35、46里,且安装成其可在腔孔35、46的纵向轴线方向运动。阀门活塞64、68把腔孔35、46分成为控制腔室37、工作腔室49和空间48,第二工作口34毗邻于空间48。所以,对于实际应用,空间48可以是第二工作口34的一部分。在活塞杆5的加厚区域11的那一部分,就是在腔孔35、46的直径较大的子区域35所在的那一部分,布置有垂直于阀门活塞64、68的纵向轴线的开向工作腔室49的第一工作口14,还布置有开向控制腔室37的控制口15。第二工作口34是布置在第一阀门64、68、49、50、40、34、14、15、37、47、48的远离腔孔35、46的封闭件36的端面上。
阀门活塞64、68有第一部分64,其被引导在腔孔35、46的直径较大的子区域35内,还有邻接的第二部分68,其被引导在腔孔35、46的直径较小的子区域46内。在阀门活塞64、68的从第一部分64到第二部分68的阶梯的区域中,在第二部分68的圆周上,设有一个圆周方向的凹槽,其作为密封件40的安装座65。在阀门活塞64、68的第二部分68的圆柱形表面上设有多个沿着阀门活塞64、68的纵向轴线方向的凹槽状凹陷部66、69。凹槽状凹陷部66、69起始于阀门活塞64、68的密封件40的安装座65处或其附近,沿着阀门活塞64、68的纵向轴线方向延伸到阀门活塞64、68的接近空间48的那一端。每个凹槽状凹陷部66、69的底67形成一个斜面,其从阀门活塞64、68的接近空间48的端部区域开始并向着密封件40的安装座65的方向升高。阀门活塞64、68的接近空间48的端部区域在空间48的方向呈圆锥形。各凹槽状凹陷部66、69形成通路,通过这些通路,当第一阀门64、68、50、40、34、14、15、37、47、48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工作口14与空间48连通进而与第二工作口34连通。
布置在空间48里的压缩弹簧47迫使阀门活塞64、68向第一阀门64、68、49、50、40、34、14、15、37、47、48的打开方向运动,并且以这种方式,阀门活塞64、68被保持为以界定控制腔室37的端面63靠在封闭件36上,而封闭件36对阀门活塞64、68还起止挡的作用。
与第一工作口14一起,围绕着活塞杆5的环形密封件13、52构成作为截止阀的第二阀门5、14、13、52,并且它与控制口15一起构成作为先导阀门的第三阀门5、15、13、53。
图7a是阀门活塞64、68的剖面图,其中阀门活塞64、68被绕其纵向轴线转了90°。在这个图中,可清楚地看见布置在阀门活塞64、68的圆柱形表面上的各凹槽状凹陷部66、69。
也可以这样地来形成阀门活塞64、68的第二部分68,就是使它在空间48的方向为圆锥形并有多个肋形的突起,这些肋形突起较佳的是在阀门活塞64、68的这一部分68的周边上的相互间隔是一定的。这些肋形突起起始于作为密封件40的安装座65的周向凹槽处或其附近,沿着阀门活塞64、68的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到阀门活塞64、68的接近空间48的那一端。每个肋状突起的结构和尺寸设计成使其远离阀门活塞的第二部分的锥底的端部平行于腔孔35、46的壁。这样,各肋状突起就同时作为阀门活塞64、68的处在腔孔35、46的直径较小的子区域46里的直径较小的引导部分68。各肋状突起的互相面对的侧面和阀门活塞64、68的第二部分68的根部形成阀门活塞上的通路,当第一阀门64、68、49、50、40、34、14、15、37、47、48是打开的时,第一工作口14通过这些通路与第二工作口34连通。
如上所述,阀门活塞可以有多个通路。但是,如果一个通路的尺寸足够大,也可以给阀门活塞只设置一个通路。
装有以这种方式设计的阀门活塞的通气阀门的功能与上述实例中所述的通气阀门的功能相同,所以这里不必重述。
如果把第一阀门成形为一个纯粹的滑阀,那么设置在阀门活塞64、68的第二部分68上的各肋状突起或设置在阀门活塞64、68的第二部分68的圆柱形表面上的凹槽状凹陷部66、69可以起始于从阀门活塞64、68的第一部分64到第二部分68的过渡区域里的控制边缘处。阀门活塞64、68的设有各肋状突起或各凹槽状凹陷部的第二部分68可以有与邻接的第一部分64相同的直径。开向用于接纳阀门活塞的腔孔35、46的工作口14的端部区域可以作为工作腔室,在阀门活塞有多个通路的结构中,其可以是在阀门活塞的圆柱形表面上的环形腔室或是在界定腔孔35、46的壁上的环形腔室。
图8表示出一个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它也包括上述的通气装置。这个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与上述的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的不同仅在于,这个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活塞由一个环形隔膜55和一个诸如钢板的刚性材料的支承件54构成。环形隔膜55的内边缘区域被夹紧在支承件54的外边缘区域内,而环形隔膜55的外边缘区域被夹紧在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壁30和盖帽53之间。这样的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也被称为双隔膜缸。这个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的零部件和这个通气装置的零部件与上述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的零部件和上述通气装置的零部件完全相同,所以,对这些零部件下文将不再予以讨论。
作为通气阀门的第一阀门39、44、49、64、68、50、40、34、24、25、37、47、48的阀门活塞39、44、64、68可以用金属、塑料、增强塑料、硬橡胶或任何其它适当的材料制造。
与本发明相关,可以把可运动的阀门活塞理解为一个阀门的可运动的部分,这个部分与一个控制开口(就滑阀而言)或一个阀座(就座阀而言)一起构成阀门,或作为一个阀门的密封件的支承件(诸如阀门活塞、控制活塞)。
设置在阀门活塞上的用于当阀门被打开时使第一工作口连通于第二工作口的通路也可以设计成一个倾斜于阀门活塞的纵向轴线的管道,其起始于阀门活塞的圆柱形表面而终止于阀门活塞的远离控制腔室的端面。
按照本发明,可以如上述那样在阀门活塞上成形出通路,其既可以是穿过阀门活塞的一部分制成的通孔,例如可带有设置在阀门活塞上的几个凹部和一个与之互相连通的窗口形的通孔,其也可以是设置在阀门活塞的这一部分的圆柱形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凹槽状凹陷部,或至少一个管道,这个管道是由设置在阀门活塞的这一部分的圆柱形表面上的各肋状突起来界定。
类似地,按照本发明还可将阀门活塞设计成一个管状的零件,其接近控制腔室的那一端是封闭的,同时这个管状零件的壁有至少一个通孔,该通孔与管状零件的内部空间一起形成通路,当阀门是打开时,阀门的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通过这个通路互相连通。
可以用管状的活塞杆的内部空间来形成把通气阀门的第二工作口连通于弹簧室的连接线路,或者在实心的活塞杆的情况下,可以用沿着活塞杆的纵向轴线至少部分地穿过活塞杆内的腔孔来形成,或甚至用开在活塞杆内或上的连接线路来形成。
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控制边缘不是必须由也作为弹簧作动的制动缸的活塞杆的引导件的密封元件来形成。也可以设置一个独立于这一密封元件的密封元件,让它来执行控制边缘的功能。
通气阀门的壳体不必像实例中所示的那样由活塞杆的壁来形成。应能理解,通气阀门可以有其自己的壳体,可将阀门元件可运动地布置在壳体内并在壳体上设置几个工作口和一个控制口。然后可将这样的可独立使用的阀门布置在活塞杆上或在活塞杆上适当地成形的腔孔或凹穴内,或者布置在连接于活塞杆的一个零件内或上。
为第一阀门39、44、49、50、34、14、15、37设置第三阀门5、15、13、52而构成先导控制,对于本发明的通气装置确实是有利的,但不是绝对必要的。
如果把控制口15的尺寸做成为使其通路横截面明显地大于第一工作口14的通路横截面,以及如果受控制压力作用的阀门活塞39、44、64、68的端面38、63有足够大的尺寸,还有,如果为阀门活塞39、44、64、68提供回复力的弹簧47是设计成当压缩空气注入工作制动缸2的加压流体腔室22时能够使第一阀门39、44、49、50、34、14、15、37,47、48做出非常迅速的响应,那么也可以省略本发明的通气装置中的第二阀门。
如各实例所示,这种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为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和工作制动缸2设置了一个共用的壁30。但是,也可以为这两个制动缸中的每一个设置其自己的壁并把两个制动缸组合成一个结构单元,而使其成为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的通气装置,包括:
a)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包括第一活塞(7),该第一活塞可由第一弹簧(12)作动并把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分成为第一加压流体腔室(4)和容纳有第一弹簧(12)的第一弹簧室(9);
b)工作制动缸(2),包括第二活塞(23、24),该第二活塞可由加压流体逆着第二弹簧(26)的力作动并把所述工作制动缸(2)分成为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和容纳有所述第二弹簧(26)的第二弹簧室(25);
c)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活塞(7)上的活塞杆(5),所述活塞杆通过壁(30)上的通孔(32)沿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的方向延伸,所述壁把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加压流体腔室(4)与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分隔开,同时所述活塞杆(5)借助于环形地围绕所述活塞杆(5)的密封件(13、52)密封地引导在所述通孔(32)内;以及
d)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9),该阀门布置在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活塞(7)的所述活塞杆(5)内或所述活塞杆(5)上,并且在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卸压的过程中,通过该阀门可使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弹簧室(9)进行从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的通气,
e)所述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设计成:在把加压流体注入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时,所述阀门可从其打开位置逆着回复力运动到其关闭位置;
f)所述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设有第一工作口(14)、第二工作口(34)、工作腔室(49)、连通于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的控制腔室(37)、以及可运动的阀门活塞(39、44、64、68);
g)所述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设计成:当充入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的压力被允许进入其控制腔室(37)时,所述阀门活塞(39、44、64、68)可被所述压力逆着所述回复力沿所述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的关闭方向驱动;
h)所述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48)设有空间(48),该空间定位在所述阀门活塞(39、44、64、68,49、50、40、34、14、15、37、47、48)远离所述控制腔室(37)的一端处;
i)所述空间(48)与所述第二工作口(34)连通;
j)所述阀门活塞(39、44、64、68)设有通过活塞本体旁通引导和密封件的至少一个通路(42、43、66、69),在所述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工作口(14)通过所述通路与所述空间(48)连通。
2.一种用于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的通气装置,包括:
a)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包括第一活塞(7),该第一活塞可由第一弹簧(12)作动并把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分成为第一加压流体腔室(4)和容纳有第一弹簧(12)的第一弹簧室(9);
b)工作制动缸(2),包括第二活塞(23、24),该第二活塞可由加压流体逆着第二弹簧(26)的力作动并把所述工作制动缸(2)分成为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和容纳有所述第二弹簧(26)的第二弹簧室(25);
c)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活塞(7)上的活塞杆(5),所述活塞杆通过壁(30)上的通孔(32)沿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的方向延伸,所述壁把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加压流体腔室(4)与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分隔开,同时所述活塞杆(5)借助于环形地围绕所述活塞杆(5)的密封件(13、52)密封地引导在所述通孔(32)内;以及
d)第一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该阀门布置在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活塞(7)的所述活塞杆(5)内或所述活塞杆(5)上,并且在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卸压的过程中,通过该阀门可使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弹簧室(9)进行从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的通气,
e)所述第一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设计成:在把加压流体注入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的过程中,所述阀门可从其打开位置逆着回复力运动到其关闭位置;
f)所述第一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设有第一工作口(14)、第二工作口(34)、工作腔室(49)、控制腔室(37)、以及可运动的阀门活塞(39、44、64、68),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的压力可被允许进入所述控制腔室(37);
g)所述第一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设计成:当充入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的所述压力被允许进入其控制腔室(37)时,所述阀门活塞(39、44、64、68)可被所述压力逆着所述回复力沿所述第一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的关闭方向驱动;
h)设有第二阀门(5、14、13、52),利用该第二阀门可将所述第一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的所述工作腔室(49)隔断于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
i)所述第二阀门(5、14、13、52)设计和布置成:在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加压流体腔室(4)被加压时处于其关闭位置,而在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加压流体腔室(4)的卸压及由其引起的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活塞(7)沿所述第一加压流体腔室(4)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到其打开位置;
j)所述第一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和所述第二阀门(5、14、13、52)设计和布置成这样:当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被加压和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加压流体腔室(4)被卸压时,只有在所述第一阀门(39、44、64、49、50、40、34、14、15、37、47)由于允许所述工作制动缸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的压力进入其控制腔室(37)而已经到达其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二阀门(5、14、13、52)才能被从其关闭位置运动到其打开位置;
k)所述第一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48)设有空间(48),该空间定位在所述阀门活塞(39、44、64、68)远离所述控制腔室(37)的一端处;
l)所述空间(48)与所述第二工作口(34)连通;
m)所述阀门活塞(39、44、64、68)设有至少一个通路(42、43、67),在所述第一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48)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工作口(14)可通过所述通路与所述空间(48)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a)设有第三阀门(5、15、13、52),利用第三阀门可将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隔断于所述第一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的所述控制腔室(37);
b)所述第三阀门(5、15、13、52)在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加压流体腔室(4)被加压时处于其关闭位置,而在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加压流体腔室(4)的卸压及由其引起的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活塞(7)沿所述第一加压流体腔室(4)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到其打开位置;
c)所述第二阀门(5、14、13、52)和所述第三阀门(5、15、13、52)设计和布置成:在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活塞(7)沿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加压流体腔室(4)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只有在所述第三阀门(5、15、13、52)已经处在其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阀门(5、14、13、52)才能被运动到其打开位置,以及在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第一活塞(7)沿制动释放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三阀门(5、15、13、52)被运动到其关闭位置之前,所述第二阀门(5、14、13、52)就被运动到了其关闭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门(5、15、13、52)是由环形地围绕着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活塞杆(5)的密封元件(13、52)和所述第一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的所述控制口(15)形成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5、14、13、52)是由环形地围绕着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活塞杆(5)的密封元件(13、52)和所述第一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的所述第一工作口(14)形成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48)里设有弹簧(47),该弹簧为所述阀门活塞(39、44、64、68)提供回复力并且该弹簧沿作为通气阀门的所述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48)的打开方向推动所述阀门活塞(39、44、64、68)。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作为通气阀门的所述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48)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工作口(14),该第一工作口在所述阀门上定向为垂直于所述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48)的纵向轴线,还设置有在所述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48)的端面处的所述第二工作口(34),该第二工作口定位在所述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48)的所述阀门活塞(39、44、64、68)的远离所述控制腔室(37)的那一端。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使所述两个工作口(14和34)互相连通的通路(42、43)是由在所述阀门活塞(39、44)内的凹穴(43)和至少一个通孔(42)形成的,所述凹穴起始于阀门活塞(39、44)远离所述控制腔室(37)的端面并伸入所述阀门活塞(39、44)内,而所述通孔穿透界定阀门活塞(39、44)内的所述凹穴(42)的所述阀门活塞(39、44)的壁并与凹穴(42)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a)所述凹穴(43)形成为盲孔;
b)所述通孔(42)形成为在界定所述凹穴(43)的所述阀门活塞(39、44)的所述壁上的窗口形的通孔。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使所述第一工作口(14)和所述第二工作口(34)连通的所述通路是由设置在所述阀门活塞(64、68)的圆柱形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凹槽状凹陷部(66、69)形成的,所述凹槽状凹陷部(66、69)起始于所述阀门活塞(64、68)的密封件(40)的安装座(65)处或其附近,或者起始于所述阀门活塞(64、68)的控制边缘处或其附近,并沿所述空间(48)的方向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a)用于使所述第一工作口(14)和所述第二工作口(34)连通的所述通路由所述阀门活塞(64、68)的肋状突起形成,这些肋状突起沿所述阀门活塞(64、68)的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以它们的互相面对的侧面界定所述通路(66、69);
b)所述肋状突起起始于设在所述阀门活塞(64、68)上的密封件(40)的安装座(65)处或其附近,或者起始于所述阀门活塞(64、68)的作为控制边缘的台阶处或其附近,并且它们沿所述空间(48)的方向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通气阀门的所述阀门(39、44、64、68、49、50、40、34、14、15、37、47、48)设计成座阀。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通气阀门的所述阀门设计成滑阀。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口(15)和所述第一工作口(14)布置成:从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观看,所述控制口(15)处在所述第一工作口(14)之前。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地围绕着所述弹簧作动的制动缸(1)的所述活塞杆(5)的所述密封元件(13、52)在其接近所述工作制动缸(2)的所述第二加压流体腔室(22)的端处设有密封唇(52),该密封唇环形地围绕着所述活塞杆(5)并作为至少所述第二阀门(5、14、13、52)的控制边缘。
CN200580047885A 2005-02-09 2005-11-11 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的通气装置 Active CN1005867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05722.5 2005-02-09
DE102005005722A DE102005005722A1 (de) 2005-02-09 2005-02-09 Beatm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n kombinierten Federspeicher-und Betriebsbremszylind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5648A CN101115648A (zh) 2008-01-30
CN100586771C true CN100586771C (zh) 2010-02-03

Family

ID=35512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47885A Active CN100586771C (zh) 2005-02-09 2005-11-11 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的通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011483B2 (zh)
EP (1) EP1851098B9 (zh)
JP (1) JP4822225B2 (zh)
CN (1) CN100586771C (zh)
AT (1) ATE465922T1 (zh)
BR (1) BRPI0519827B1 (zh)
DE (2) DE102005005722A1 (zh)
PL (1) PL1851098T3 (zh)
WO (1) WO20060844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33138A1 (de) * 2007-07-17 2009-01-22 Wabco Gmbh Zweikreismembranzylinder für eine Druckluftbremsanlage
DE102007060951A1 (de) * 2007-12-18 2009-06-25 Robert Bosch Gmbh Druckspeicher, insbesondere für ein Hydroaggregat einer hydraulischen Fahrzeugbremsanlage mit elektronischer Radschlupfregelung
DE102008061346A1 (de) * 2008-12-10 2010-06-17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Federspeicherbremszylinder mit äußerer Entlüftung
DE102009019569A1 (de) 2009-05-02 2010-11-04 Wabco Gmbh Dichtelement für einen Bremszylinder
US9765835B2 (en) * 2011-09-28 2017-09-19 Bendix Spicer Foundation Brake Llc Parking piston direct connection to APR rod
JP6058278B2 (ja) * 2012-04-27 2017-01-11 ナブテス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チャンバー
US8978839B2 (en) 2012-05-07 2015-03-17 Haldex Brake Products Corporation Pneumatic brake actuator with flow insensitive two way control valve
EP2916028B1 (en) * 2012-11-05 2019-02-20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oration Spring brake chamber
CN103758901A (zh) * 2013-12-27 2014-04-30 芜湖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商用车制动系统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内呼吸结构
MX2018014252A (es) 2016-05-20 2019-08-16 Haldex Brake Products Corp Accionador de frenos de resorte con retenedor de diafragma.
US10591009B2 (en) * 2017-02-16 2020-03-17 Tse Brakes, Inc. Vehicle spring brakes having reduced length
CN113784879B (zh) * 2019-05-16 2024-05-03 采埃孚商用车系统欧洲有限公司 用于弹簧制动促动器的活塞管组件以及弹簧制动促动器
CN112224452B (zh) * 2020-10-20 2022-02-01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复用式毫秒级快速泄压真空机构及快速减压试验系统
US20230007848A1 (en) * 2021-07-09 2023-01-12 Bendix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Llc Air Brake System Having an Improved Anti-Compounding Fun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76850A (en) * 1959-08-07 1961-03-28 Kelsey Hayes Co Fluid pressure operated motor
US3302530A (en) * 1965-02-01 1967-02-07 Berg Mfg & Sales Co Pressurized brake cylinder using inlet pressure as a boost
US3406609A (en) * 1966-07-08 1968-10-22 Rockwell Standard Co Brake actuator
US3581627A (en) * 1969-07-16 1971-06-01 Berg Mfg & Sales Co Air and spring brake structure
US3710692A (en) * 1971-04-16 1973-01-16 Bendix Westinghouse Automotive Breathing system for spring brake actuator
US3813994A (en) * 1971-06-01 1974-06-04 Certain Teed Prod Corp Internal air assisted brake actuator
US3712178A (en) * 1971-06-25 1973-01-23 J Hensley Air operated spring brake
US3736842A (en) * 1972-02-22 1973-06-05 Bendix Corp Breathing and failure detection system for spring brakes
US3800668A (en) * 1972-04-03 1974-04-02 Bendix Corp Breathing and failure detection system for spring brakes
GB2100794A (en) 1981-06-23 1983-01-06 Bosch Gmbh Robert Spring-loaded brake cylinder
DE3742343A1 (de) * 1987-12-14 1989-06-22 Wabco Westinghouse Fahrzeug Ueber eine atmungsoeffnung mit der umgebung verbundene kammer
DE3911866C2 (de) * 1989-02-24 1997-03-27 Goecking Ira Wilfriede Einstellbares Schnellentlüftungsventil
JPH0547019Y2 (zh) * 1989-04-11 1993-12-09
IT1241352B (it) * 1990-12-13 1994-01-10 Bendix Heavy Vehicle Syst Bielemento frenante per impianti pneumatici di frenatura
JP3085319B2 (ja) * 1991-07-19 2000-09-04 ボッシュ ブレーキ 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倍力装置
US5372059A (en) * 1993-04-27 1994-12-13 Nai Anchorlok Inc. Fluid operated brake actuator with internal valve
US5722311A (en) * 1993-04-27 1998-03-03 Nai Anchorlok, Inc. Fluid-operated brake actuator with spring chamber isolation
US5460076A (en) * 1993-04-27 1995-10-24 Nai Anchorlok, Inc. Fluid-operated brake actuator with internal check valve
US5640894A (en) * 1995-12-05 1997-06-24 Indian Head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assembly for tamper-resistant brake actuator
US5671654A (en) * 1995-12-05 1997-09-30 Indian Head Industries Sealed spring brake actuator
US5937733A (en) * 1997-01-28 1999-08-17 Nai Anchorlok International, Inc. Spring brake actuator with internal breathing conduit
US5836233A (en) * 1997-03-07 1998-11-17 Rumsey; Donald Spring brake with sealable breather holes
US5873297A (en) * 1997-07-10 1999-02-23 Neway Anchorlok International, Inc. Fluid-operated brake actuator with check valve
WO1999029550A1 (en) * 1997-12-05 1999-06-17 Holland Neway International, Inc. Normally-closed diaphragm check valve
US6079312A (en) * 1998-05-19 2000-06-27 Indian Head Industries, Inc. Combined valving system for spring brake actuator
US6264291B1 (en) * 1999-09-30 2001-07-24 Alliedsignal Truck Brake System, Co. Spring brake actuator with integral biased double check valve for anti-compounding and roll-back protection
US6588314B1 (en) * 2000-03-15 2003-07-08 Haldex Brake Corporation Sealed brake actuator
US7147006B2 (en) * 2001-10-10 2006-12-12 Haldex Brake Products, Ltd. Pilot operated valve
US6918409B1 (en) * 2001-12-13 2005-07-1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pool and poppet inlet metering valve
DE10228934A1 (de) * 2002-06-28 2004-01-15 Wabco Gmbh & Co. Ohg Beatm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n Bremszylinder
SE523553C2 (sv) * 2002-07-04 2004-04-27 Haldex Brake Prod Ab Fluidaktiverad parkeringsbroms
US6874405B2 (en) * 2003-01-14 2005-04-05 Haldex Brake Corporation Breather filter for sealed spring brake actuators
SE526571C2 (sv) * 2003-03-21 2005-10-11 Haldex Brake Prod Ab Lufttorkare försedd med en mellankassett
US6907818B2 (en) * 2003-10-29 2005-06-21 Haldex Brak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ry filtered air to a brake actuator
US7048000B2 (en) * 2004-03-03 2006-05-23 Haldex Brake Corporation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US7121191B1 (en) * 2005-09-01 2006-10-17 Haldex Brake Corporation Air-operated brake actuator with control valve
US20080000733A1 (en) * 2006-06-14 2008-01-03 Ehrlich Rodney P Spring brake internal vent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5648A (zh) 2008-01-30
PL1851098T3 (pl) 2010-09-30
DE102005005722A1 (de) 2006-08-10
ATE465922T1 (de) 2010-05-15
WO2006084492A1 (de) 2006-08-17
DE502005009503D1 (de) 2010-06-10
EP1851098A1 (de) 2007-11-07
JP2008530453A (ja) 2008-08-07
BRPI0519827B1 (pt) 2018-02-06
EP1851098B9 (de) 2010-08-25
EP1851098B1 (de) 2010-04-28
US20080116741A1 (en) 2008-05-22
US8011483B2 (en) 2011-09-06
BRPI0519827A2 (pt) 2009-03-17
JP4822225B2 (ja) 2011-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6771C (zh) 组合的弹簧蓄能器和工作制动缸的通气装置
EP2823205B1 (en) Automatic valve with a spring holder ring
KR101682742B1 (ko) 릴레이 밸브 장치
US9822771B2 (en) Compressed air driven reciprocating piston hydraulic pump
CN100458183C (zh) 先导式二通换向阀
RU2395416C1 (ru) Главная часть воздухо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я тормоза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10330170B2 (en) Shock absorber
JP2016508587A (ja) オーバーフロー弁
KR20140100957A (ko) 교환 가능한 시트 플레이트를 갖는 자동 밸브
CN203472848U (zh) 集成阀
KR101817613B1 (ko) 공기압축기의 개선된 압축실린더 공기 배출 구조
KR101790959B1 (ko) 다이어프램 방식 극저온 밸브
KR20170087405A (ko) 공기압축기의 개선된 실린더 공기 배출 구조
KR20160107096A (ko) 공기압축기의 개선된 구조
KR102016852B1 (ko) 배관용 자동 밸브
KR20170086403A (ko) 공기압축기의 개선된 실린더 공기 배출 구조
US20080115663A1 (en) Vibration damper with amplitude-selective damping force
JP3331315B2 (ja) 空気ビータ
CN106458202A (zh) 气动调节阀
KR20170101111A (ko) 공기압축기의 개선된 실린더 공기 배출 구조
RU180458U1 (ru)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й амортизатор
KR102355367B1 (ko) 체크밸브
CN106232987A (zh) 液压旋转机
KR20190121384A (ko) 왕복 운동 디바이스 조립체의 챔버 내에서의 통기 디바이스 시스템 및 통기 방법
JP2019203480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ABCO EUROPE LL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ABCO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8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801

Address after: Brussels

Patentee after: WABCO EUROPE BVBA

Address before: Hannover

Patentee before: Wabco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