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6963C - 光学放大材料 - Google Patents

光学放大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6963C
CN100576963C CN200480017721A CN200480017721A CN100576963C CN 100576963 C CN100576963 C CN 100576963C CN 200480017721 A CN200480017721 A CN 200480017721A CN 200480017721 A CN200480017721 A CN 200480017721A CN 100576963 C CN100576963 C CN 10057696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amplifying
layer
hydroxide
nanocrystal
amplifica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17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3497A (zh
Inventor
罗伯特·贝尔
罗尔夫·施泰格尔
米歇尔·沙尔
利贝罗·祖皮罗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lti Type Transformation Co
Weifage Hold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Ilford Imaging Switzerland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lford Imaging Switzerland GmbH filed Critical Ilford Imaging Switzerland GmbH
Publication of CN1813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3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69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696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BNANOSTRUCTURES FORMED BY MANIPULATION OF INDIVIDUAL ATOMS, MOLECULES, OR LIMITED COLLECTIONS OF ATOMS OR MOLECULES AS DISCRETE UNIT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 B82B3/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by manipulation of individual atoms or molecules, or limited collections of atoms or molecules as discrete uni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21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 group IIIA element, e.g. Tris (8-hydroxyquinoline) gallium [Gaq3]
    • H10K85/324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 group IIIA element, e.g. Tris (8-hydroxyquinoline) gallium [Gaq3] comprising aluminium, e.g. Alq3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mpounds Of Alkaline-Earth Elements, Aluminum Or Rare-Earth Met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涂敷于载体上的放大层并且具有发光层的光学放大材料。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放大层含有纳米晶体、纳米多孔的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并且任选含有粘合剂。发光层优选由三(8-羟基喹啉)铝组成。

Description

光学放大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放大材料,其由载体、涂敷在载体上的薄而透明的含有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并且任选含有粘合剂的放大层,以及叠加在放大层上的发光层组成,所述的发光层优选由三(8-羟基喹啉)铝组成。
背景技术
气凝胶可以被用来制备具有低折射率的光学放大层。这些层显著地提高了由光发射、发光系统产生的光的发射,例如,如由A.
Figure C20048001772100041
J.S.Wilson和R.H.Friend在“Fluorescence and Phosphorescence in Organic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 14,701-706(2002)中所述。SiO2气凝胶是用于这种放大层的适宜气凝胶。
这些SiO2气凝胶的制备和物理性质描述于例如T.Tsutsui,M.Yahiro,H.Yokogawa,K.Kawano和M.Yokoyama,“Doubling Coupling-Out Efficiency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Using a Thin Silica Layer”,AdvancedMaterials 13,1149-1152(2001)中。但是,这些SiO2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复杂且耗时。而且,必须使这些SiO2气凝胶的表面具有疏水性,以保证它们的长期稳定,如例如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在专利申请EP 0’585’456,EP 0’595’456和EP 1’153’739中所述。
在例如专利US 6’204’202中描述了通过旋转涂布在玻璃基材上制备折射率为1.10至1.40的含有可热分解聚合物的SiO2层。
必须将含有这种聚合物的涂层组合物在至少400℃的温度下加热10至60分钟,以使聚合物分解,并且得到具有所需要放大性能的纯SiO2层。在没有在此高温处理期间除去聚合物的情况下,该层没有提高光的发射。
在具有SiO2底层的玻璃基材上的OLED(有机发光器件)由M.-H.Lu,M.S.Weaver,T.X.Zhou,M.Tothman,R.C.Kwong,M.Hack和J.J.Brown描述于“High-Efficiency Top-Emitt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1,3921-3923(2002)中。此SiO2底层的存在,与没有此底层的系统相比,与观察平面成120°锥角的光子发射提高了21%。其中描述的SiO2层的制备也是麻烦的,并且使用与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Ltd.描述的方法类似的方法。
使用这种层作为用于光发射、发光系统(例如OLED)的光学放大层具有下面的优点:增加的光发射可以降低施加的电压和电流。因此,显著地提高了这种发光有机系统的寿命,因为众所周知寿命与施加电压的平方成反比。
具有高量子产额的显示蓝色电致发光的化合物相当稀少,如Y.Li,M.K.Fung,Z.Xie,S.-T.Lee,L.-S.Hung和J.Shi在“An Efficient Pure Blue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Low Driving Voltages”,Advanced Materials 14,1317-1321(2002)中的汇编中所示。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化合物的制备复杂并且仅仅在约400℃的温度下是可能的。
由三(8-羟基喹啉)铝开始制备在390℃的温度下显示蓝色发光和电致发光的新化合物首先由M.
Figure C20048001772100051
J.Gmeiner,W.Milius,H.Hillebrecht和W.Brütting描述于“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lue-LuminescentTris(8-hydroxy quinoline)aluminium(Alq3)”,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13,108-112(2003)中。在此温度下处理三(8-羟基喹啉)铝几个小时后,获得了具有新晶体结构并且显示蓝色发光和电致发光的晶体。
所有这些用于制备SiO2放大层的已知方法都是麻烦的并且需要高温。为此,不能进行节省成本的制备。即使在上面所述的材料在相对便宜的塑料或纸载体上也具有所需性能的情况下,由于高温也不能使用由便宜材料组成的载体。
所要求的高温还具有下面的缺点:不能结合对温度敏感的化合物,特别是有机化合物,如敏化染料、湿润剂等。此外非常难以由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对载体具有良好粘附性的高稳定性的薄、挠性而非脆性的气凝胶膜。
发明概述
现在,申请人发现了用于光学放大材料的放大层,其可以在没有高温处理的情况下,以节省成本的方式在便宜的载体上制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光学放大材料,其在便宜的载体上具有涂敷其上的至少一种薄而透明的高机械稳定性的放大层,并且具有在此放大层上沉积的发光层,所述的放大层由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任选的粘合剂组成。即使在没有高温处理的情况下,这些材料也具有高的光学放大系数。
这些由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任选的粘合剂组成的透明放大层是催化剂,用于在室温下将显示绿色发光的三(8-羟基喹啉)铝(Alq3)的晶体变体转变为显示蓝色发光的晶体变体。
用于本发明的便宜载体是玻璃、涂层纸或无涂层纸,或塑料膜。
这种材料具有涂敷在载体上的至少一层放大层和在该放大层上面的发光层,其中所述的放大层由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任选的粘合剂组成,并且所述的发光层优选由具有显示蓝色或绿色发光的晶体变体的Alq3组成。
该材料在放大层和发光层之间可以具有一层或多层其它功能性的附加层,例如用于提高导电性和降低表面粗糙度的铟锡氧化物的层,或用于提高机械强度的层。
由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任选的粘合剂组成的薄而透明的放大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向任选预先涂布有锡铟氧化物或金属层的玻璃基材上,纸或塑料载体上,在20℃至55℃的温度下,涂布由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任选的粘合剂组成的胶态水性分散体。然后,将其在气体混合物中,优选在空气中,在低于100℃的温度下,优选低于60℃的温度下干燥。
优选掺杂有元素周期表稀土金属系元素的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AlOOH),和γ-Al2O3,或它们的混合物。
发明详述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光学放大材料,其在便宜的载体上具有涂敷其上的至少一种薄而透明的高机械稳定性的放大层,并且具有在此放大层上沉积的发光层,所述的放大层由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任选的粘合剂组成。即使在没有高温处理的情况下,这些材料也具有高的光学放大系数。
这些由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任选的粘合剂组成的透明放大层又是催化剂,用于在室温下将显示绿色发光的三(8-羟基喹啉)铝(Alq3)的晶体变体转变为显示蓝色发光的晶体变体。如此,可以由相同的原料制备具有绿色或蓝色发光的光学放大材料。
在发光层中可以使用其它光发射,发光的,即,荧光、磷光或电致发光的化合物,如发光聚合物来代替Alq3。必须使发光层非常薄,以尽可能多地防止在发光层中的光传导。发光层的发光可以由光或电场(电致发光)来激发。
这种材料由载体、涂敷在载体上的至少一层放大层和在该放大层上面的发光层组成,所述的放大层由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任选的粘合剂组成。该材料在放大层和发光层之间可以具有一层或多层其它功能性的附加层,例如用于提高导电性和降低表面粗糙度的铟锡氧化物的层,或用于提高机械强度的薄保护层。
在本发明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由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组成的薄而透明的放大层不含有任何粘合剂。
由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任选的粘合剂组成的薄而透明的放大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向任选预先涂布有锡铟氧化物或金属层的玻璃基材上,纸或塑料载体上,在20℃至55℃的温度下,涂布由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任选的粘合剂组成的胶态水性分散体。然后,将其在气体混合物中,优选在空气中,在低于100℃的温度下,优选低于60℃的温度下干燥。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向任选预先涂布有锡铟氧化物或金属层的玻璃基材上,纸或塑料载体上,涂布由这样的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组成并且不含有任何粘合剂的胶态水性分散体,并且在气体混合物中,优选在空气中,在低于100℃的温度下,优选低于60℃的温度下干燥。
在本发明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向任选预先涂布有锡铟氧化物或金属层的玻璃基材上,纸或塑料载体上,在20℃至55℃的温度下,将由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组成并且不含有任何粘合剂的胶态水性分散体任选与其它涂布液一起涂布,并且在气体混合物中,优选在空气中,在低于100℃的温度下,优选低于60℃的温度下干燥。所述的层也可以由红外线或由电子束干燥,或者在气体混合物中的干燥可以与由红外线或电子束的干燥结合。
适宜的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是γ-Al2O3,并且适宜的式AlOOH的纳米晶体、纳米多孔铝氧化物/氢氧化物是假勃姆石。
纳米晶体、纳米多孔铝氧化物/氢氧化物优选由如在例如专利DE3’823’895中所述的,在酸的完全不存在下由溶胶-凝胶方法制备。
在本发明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在例如专利申请EP0’875’394中所述,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与元素周期表稀土金属系元素反应。这些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包含一种或多种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为57至71的元素,优选其量相对于Al2O3为0.2至2.5摩尔百分比。镧是优选的稀土金属系元素。
优选这些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大小为5nm至100nm,特别优选的是10nm至60nm的大小。优选它们具有窄的大小分布(±40%)。
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具有>0.2ml/g的高孔体积,所述的孔体积是根据由S.Brunauer,P.H.Emmet和I.Teller在“Adsorption of Gases in Multimolecular Lay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Chemical Society 60,309(1938)中描述的BET等温线方法测定的。
放大层含有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其量为0.2g/m2至20g/m2,特别是1g/m2至10g/m2。这些量对应的层厚度在干燥状态下分别为0.1μm至20μm,优选为1μm至10μm。
成膜粘合剂在其使用的情况下的量应当尽可能地低,但还应当足够高,以获得与载体具有良好粘附性的稳定和非脆性的层。相对于在放大层中的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总量,可以使用其量最高为20重量百分比的成膜粘合剂。
特别优选的是,相对于在放大层中的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总量,该量最高为5重量百分比。
在使用粘合剂的情况下,适宜的粘合剂通常是水溶性的绝缘聚合物。
特别优选的是水溶性的并且成膜的绝缘聚合物。
水溶性的绝缘聚合物包括例如,天然聚合物及其改性产物,如白蛋白、明胶、酪蛋白、淀粉、阿拉伯胶(gum arabicum)、藻酸钠或钾、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α-、β-或γ-环糊精等。在水溶性聚合物之一是明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所有已知类型的明胶,例如,酸性猪皮或石灰处理过的骨明胶,以及酸性或碱性水解的明胶。
优选的天然的、不导电的、成膜的粘合剂是明胶,特别是具有高等电位点的酸性猪皮明胶。
也可以使用合成的绝缘粘合剂。包括的是,例如,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和其它单体共聚物的完全或部分皂化产物;不饱和羧酸如(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巴豆酸等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磺化乙烯基单体如乙烯基磺酸、苯乙烯磺酸等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以及(甲基)丙烯酰胺的乙烯基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其它单体与环氧乙烷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聚氨酯;和聚丙烯酰胺。也可以使用水溶性尼龙类聚合物;聚酯;聚乙烯基内酰胺;丙烯酰胺聚合物;取代的聚乙烯醇;聚乙烯基缩醛;丙烯酸烷基酯和硫代烷基酯的聚合物,以及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硫代烷基酯的聚合物;水解的聚乙酸乙烯酯;聚酰胺;聚乙烯基吡啶;聚丙烯酸,与马来酸酐的共聚物;聚环氧烷;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和马来酸共聚物,或含氟聚合物,如聚偏1,1-二氟乙烯。所有这些聚合物也可以作为混合物使用。
优选的合成的、不导电的、成膜的粘合剂是聚乙烯醇、聚偏1,1-二氟乙烯、聚环氧乙烷、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和聚丙烯腈或它们的混合物。
可以将聚噻吩、聚苯胺、聚乙炔、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和聚亚苯基亚乙烯基用作导电的成膜聚合物。还可以使用导电聚合物和绝缘聚合物的嵌段共聚物。
尽管在本发明中不特别要求水不溶性的、导电或绝缘的成膜聚合物,但是,水不溶性的、导电或绝缘的成膜聚合物或嵌段共聚物仍然认为是系统的一部分。
上面所述的具有可以与交联剂反应的基团的聚合物可以被交联或硬化,以形成基本上水不溶性的层。这种交联键可以是共价或离子键。所述层的交联或硬化可以对层的物理性质进行改变,例如液体吸收能力或它们对于层损坏和脆性的抵抗力。
可以根据被交联的水溶性聚合物的类型选择交联剂或硬化剂。
有机交联剂和硬化剂包括例如,醛(如甲醛、乙二醛或戊二醛)、N-羟甲基化合物(如二羟甲基脲或羟甲基二甲基乙内酰脲)、二噁烷类(如2,3-二羟基-二噁烷)、活性乙烯基化合物如1,3,5-三丙烯酰基六氢-s-三嗪或二-(乙烯基磺酰基)甲酯)、活性卤素化合物(如2,4-二氯-6-羟基-s-三嗪);环氧衍生物;氮丙啶类、氨甲酰基吡啶鎓化合物,或上面所述的交联剂的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无机交联剂或硬化剂包括例如,铬明钒、铝明矾、硼酸、锆化合物或二茂钛类。
所述的层可以含有在紫外光、电子束、X射线或热量的影响下使该层交联的活性物质。
这种由载体、涂敷在由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组成的放大层之上的用于提高机械强度的保护层或电学活性层组成的材料,优选用适于所述保护层聚合物的交联剂硬化,以得到优异的机械强度。所述的材料在放大层和发光层之间可以具有一层或多层其它功能性的附加层,例如用于提高导电性和降低表面粗糙度的铟锡氧化物的层,或用于提高机械强度的薄的保护层。在将聚乙烯醇用作粘合剂的情况下,优选将硼酸或硼酸盐用作交联剂。
这些聚合物可以掺混有水不溶性的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特别是掺混有丙烯酸酯胶乳或苯乙烯丙烯酸酯胶乳。
玻璃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材料的适宜载体,以及用于使用制备照相材料的各种挠性载体。为了制备本文中所述的材料,可以使用在照相材料中使用的所有那些载体,如由以下材料制成的透明膜:纤维素酯,如三乙酸纤维素、乙酸纤维素、丙酸纤维素或乙酸/丁酸纤维素,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烯烃,聚乙烯基缩醛,聚醚,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基砜。优选聚酯膜载体,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如由DuPont制造的
Figure C20048001772100111
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原因在于它们优异的尺寸稳定特性。
可以使用用于制备照相材料的通常不透明的载体,包括例如,钡地纸、聚烯烃涂层纸或中空聚酯,如由DuPont制造的
Figure C20048001772100112
特别优选的是聚烯烃涂层纸或中空聚酯。所有的这些载体也可以涂敷有导电金属层。也可以将涂敷有高度导电的层的塑料载体或玻璃用作根据本发明材料的载体。优选的涂敷有金属或铟锡氧化物的塑料载体,或涂敷有铟锡氧化物的玻璃。
当使用这样的载体,特别是聚酯时,有利的是首先涂布底层(subbinglayer),以改善所述层与载体的粘附性。用于此目的的有效底层在照相行业中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包括例如,1,1-二氯乙烯、丙烯腈和丙烯酸的三元共聚物,或1,1-二氯乙烯、丙烯酸甲酯和衣康酸的三元共聚物。代替底层的使用,可以对载体的表面在涂布过程之前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以改善所述层与载体的粘附性。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放大层通常是由含有所有必需成分的水溶液或分散体进行涂布的。在许多情况下,向这些涂布溶液中加入湿润剂,以改善所述层的涂层性能和均匀性。尽管本发明中不特别要求,但是湿润剂仍然形成本发明的一个重要部分。
可以向光学放大层中加入增塑剂,如甘油,以降低脆性。
可以由许多适宜的程序来向载体上涂布所述的涂布溶液。通常的用于挠性载体的涂布方法包括例如,浸渍涂布、挤出涂布、气刀涂布、刮刀涂布、阶式涂布和幕式涂布。可以将浸渍涂布或旋转涂布用于涂布玻璃载体。
可以使用喷啉技术或通过凹版印刷或胶印向玻璃或挠性载体上涂布所述的涂布溶液。
可以以不同的涂布工次,将放大层与如上所述的其它层组合在一起进行涂布。但是,优选的是将它们在一个涂布工次中同时进行涂布。
涂布速度和所使用的涂布程序有关,并且可以在宽的范围内变化。对于挠性载体而言,速度为30m/min至500m/min的幕式涂布是优选的涂布程序。
涂敷有这种由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任选的粘合剂组成的放大层的载体是用于另一制造步骤的适宜载体,其中向涂敷的载体上沉积发光层,优选由高真空热蒸发来进行沉积。
优选发光层由三(8-羟基喹啉)铝(Alq3)组成,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优选发光层由显示绿色发光的Alq3晶体变体组成。
通过在室温下、在空气的存在下,暴露于日光(约1000cd/m2),可以将显示绿色发光的Alq3晶体变体以简单的方式转变为显示蓝色发光的Alq3晶体变体。这种转变只有在发光层与由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组成的放大层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
这种方法可以由同一前体化合物制备显示绿色发光以及蓝色发光的光学放大材料。还可以通过适宜的曝光,并排地制备显示绿色发光和蓝色发光的光学放大材料。
由下面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范围的实施例来更详细地举例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实施例1
放大层
在40℃的温度下,在强力机械搅拌下,将20g根据专利DE 3’823’895的实施例1的方法,在没有酸的条件下制备的式AlOOH的铝氧化物/氢氧化物,分散在76.5g的乳酸水溶液(1.3%)中。然后,加入0.16g的甘油水溶液(50%)和3.33g获自美国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Danbury的湿润剂
Figure C20048001772100121
X-100。用去离子水将总重量调节至100g,并且将分散体在40℃的温度下暴露于超声波中3分钟。向亲水性玻璃载体上涂布12g/m2的该涂布溶液。然后将涂布的玻璃板在30℃的温度下干燥60分钟。
发光层
然后,在压力低于10-6毫巴的高真空中,向此光学放大层上蒸发100nm厚的获自美国H.W.Sands Corporation Jupiter的Alq3的层。通过电阻加热持续地升高蒸发容器中的温度,直到沉积速度为约0.1nm/秒。在将整个蒸发装置冷却至室温并且将内压升高至大气压后,将样品转移至充满环境空气的不透光手套箱中,并且在那些保持直到开始测试。
比较例C-1
比较例C-1中,直接向玻璃板上蒸发实施例1的Alq3发光层。
实施例2
放大层
将实施例1的放大层涂布溶液涂布至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载体上。然后将涂布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载体在30℃的温度下干燥60分钟。
发光层
如实施例1所述蒸发发光层,但是其中层厚度为300nm。
比较例C-2
比较例C-2中,直接向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载体上蒸发实施例2的Alq3发光层。
实施例3
放大层
在40℃的温度下,在强力机械搅拌下,将36.7g的氧化铝γ-Al2O3水性分散体(30%)(Aerodisp W630,获自Degussa AG,Frankfurt am Main,德国),与51.51g的去离子水混合。然后,加入7.33g水解度为99.9%的聚乙烯醇溶液(6%,分子量124’000-186’000,获自Aldrich,Buchs,瑞士)、0.16g的甘油水溶液(50%)和3.33g的湿润剂
Figure C20048001772100131
X-100水溶液(3%)。用去离子水将总重量调节至100g,并且将分散体在40℃的温度下暴露于超声波中3分钟。得到的含有22g的Aerodisp W630的涂布溶液非常稳定。加入10g的硼酸水溶液(10%),并且向亲水性玻璃板上涂布12g/m2的该涂布溶液。然后将涂布的玻璃板在30℃的温度下干燥60分钟。
发光层
该层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
实施例4
放大层
将实施例3的放大层涂布溶液涂布至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载体上。然后将涂布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载体在30℃的温度下干燥60分钟。
发光层
该层与实施例2中的相同。
测试
在Alq3的510nm的最大发射波长下,用获自Jobin Yvon Ltd.,Stanford,英国的荧光光度计测量荧光强度,来测定光学放大系数A。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光学放大材料放置在载玻片上,并且用波长350nm的单色光在20°的角度下照射。在相对于入射的激发光成90°的角度,测量荧光强度。对于入射的激发光,所选择的20°的角度在其进入光谱仪小孔之前完全消除了散射光和入射光。将没有放大层的材料用作基准。
测量其它样品,并且在室温下,在空气的存在下,用强度为约1000cd/m2的日光照射。
结果
对于未照射样品,如上所述测定的放大系数列于表1中。
表1
  实施例号   含铝层的厚度(nm)   含铝层的折射系数   放大系数A
  1   2500   1.2   1.6
  C-1   -   -   1.0
  2   2400   1.3   2.2
  C-2   -   -   1.0
  3   3500   1.2   2.1
  4   3300   1.3   1.8
表1的放大系数的比较直接表明:在根据本发明的材料中,含有纳米晶体、纳米多孔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放大层的存在显著地提高了荧光量。所述的放大系数类似于那些代表目前技术发展水平并且含有SiO2的光学放大材料的放大系数。
在室温下,在空气的存在下,用日光照射的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放大材料样品显示具有与未照射样品的绿色荧光的强度类似的蓝色发光。

Claims (15)

1.光学放大材料,其由载体、涂敷在载体上的放大层和在放大层上面的发光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大层含有纳米晶体、纳米多孔的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并且所述的放大层含有粘合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放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大层含有0.1g/m2至20g/m2量的所述纳米晶体、纳米多孔的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放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大层含有1g/m2至10g/m2量的所述纳米晶体、纳米多孔的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学放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大层中的纳米晶体、纳米多孔的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包含一种或多种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为57至71的元素,其量相对于Al2O3为0.2至2.5摩尔百分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学放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大层含有相对于所述纳米晶体、纳米多孔的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量最多10%的粘合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学放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大层含有相对于所述纳米晶体、纳米多孔的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量最多5%的粘合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放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剂成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放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剂成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放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剂是聚乙烯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放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剂是聚乙烯醇。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光学放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层由三(8-羟基喹啉)铝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放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层由显示绿色发光的晶体变体的三(8-羟基喹啉)铝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放大材料,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发光层中显示绿色发光的三(8-羟基喹啉)铝通过在室温下、在空气的存在下用日光照射变换为显示蓝色发光的晶体变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学放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是涂层纸或无涂层纸,塑料膜或玻璃。
15.具有放大层的载体,放大层由纳米晶体、纳米多孔的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和任选的粘合剂组成,所述的纳米晶体、纳米多孔的氧化铝和/或铝氧化物/氢氧化物任选包含一种或多种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为57至71的元素,其量相对于Al2O3为0.2至2.5摩尔百分比,所述的放大层涂敷在载体上,作为其上可以沉积发光层的基材。
CN200480017721A 2003-06-26 2004-06-22 光学放大材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69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3405471A EP1492389A1 (de) 2003-06-26 2003-06-26 Optische Verstärkermaterialien
EP03405471.8 2003-06-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3497A CN1813497A (zh) 2006-08-02
CN100576963C true CN100576963C (zh) 2009-12-30

Family

ID=33396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177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6963C (zh) 2003-06-26 2004-06-22 光学放大材料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13213A1 (zh)
EP (1) EP1492389A1 (zh)
JP (1) JP4964589B2 (zh)
KR (1) KR20060029625A (zh)
CN (1) CN100576963C (zh)
AU (1) AU2004252945A1 (zh)
WO (1) WO20050022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64302A1 (de) 2008-09-12 2010-03-17 Ilford Imaging Switzerland Gmbh Optisches 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8986842B2 (en) 2011-05-24 2015-03-24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Epfl) Color conversion films comprising polymer-substituted organic fluorescent dy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8639A (en) * 1975-12-09 1977-11-15 Gte Sylvania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aking fluorescent lamp
DE3823895C1 (zh) * 1988-07-14 1989-12-21 Condea Chemie Gmbh, 2212 Brunsbuettel, De
JP3980169B2 (ja) * 1997-05-02 2007-09-26 イルフォード イメージング スウィツアランド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用記録シート
US7226966B2 (en) * 2001-08-03 2007-06-05 Nanogram Corporation Structures incorporating polymer-inorganic particle blends
US6204202B1 (en) * 1999-04-14 2001-03-20 Alliedsignal, Inc.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porous films
US6633121B2 (en) * 2000-01-31 2003-10-14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2002124387A (ja) * 2000-10-19 2002-04-26 Sharp Corp キャリア注入型発光素子
JP2003045661A (ja) * 2001-08-02 2003-02-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発光性ナノ構造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発光素子
DE10137831A1 (de) * 2001-08-02 2003-02-13 Merck Patent Gmbh Mehrschichtige Interferenzpigmente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 .
photoluminescent blue-shift of organic molecules innanometer pores. Chunxiang XU ET AL.nanotechnology,Vol.13 . 2002
photoluminescent blue-shift of organic molecules innanometer pores. Chunxiang XU ET AL.nanotechnology,Vol.13. 20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4252945A1 (en) 2005-01-06
JP2008533211A (ja) 2008-08-21
KR20060029625A (ko) 2006-04-06
US20080113213A1 (en) 2008-05-15
WO2005002287A1 (de) 2005-01-06
CN1813497A (zh) 2006-08-02
EP1492389A1 (de) 2004-12-29
JP4964589B2 (ja)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93690B1 (en) Large area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conducting polymer buffer lay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CN1722923B (zh) 光学衬底、发光元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AU768085B2 (en) Flexible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mproved resistance to oxygen and moisture degradation
WO2004112440A1 (ja) 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KR20090075815A (ko) 유기 발광 컴포넌트 및 제조 방법
JP2009506200A (ja) 薄膜層の作成方法
US20030098646A1 (en) Organic EL display device having organic soluble derivative layer
CN100576963C (zh) 光学放大材料
WO2014077422A1 (ko) 투명 도전성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0667062B1 (ko) 레이저 전사용 도너 기판 및 그 기판을 사용하여 제조되는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JP2001357974A (ja)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有機el素子
KR100543000B1 (ko) 풀칼라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용 도너 필름, 도너 필름의제조 방법 및 이 도너 필름을 사용한 풀칼라 유기 전계발광 소자
WO2000032718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KR20010067868A (ko) 고내구성 유기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243089B1 (ko) 이오노머를전하수송층으로하는고분자/유기물전기발광소자의구조및그제조방법
JP2013089501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0870542B1 (ko) 하나의 유기-무기 혼성 홀 주입-수송층을 포함하는 유기전기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Sonoda et al. Optical properties of self-assembled thin-film of poly (p-phenylene vinylene) 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microring geometry
KR102234424B1 (ko) 세탁 가능한 나노 층화 봉지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5216623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210790A (ja) 電界発光素子
KR100284029B1 (ko) 스마트윈도우용투명유기발광소자
TW595256B (en) Polyme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improved readability under strong ligh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Fujii et al. Optical properties of self-assembled thin film of poly (p-phenylenevinylene) 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microdisk geometry
PL242256B1 (pl) Sposób wytwarzania diody OL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EIFAGE-POLYTYPE HOLDINGS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POLYTYPE TRANSFORMATION COMPANY

Effective date: 20150514

Owner name: POLYTYPE TRANSFORMATION COMPAN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LFORD IMAGING CH GMBH

Effective date: 201505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14

Address after: Bern

Patentee after: Weifage - holding Co.

Address before: Fribourg

Patentee before: Multi type transformation Co.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14

Address after: Fribourg

Patentee after: Multi type transformation Co.

Address before: Swiss Majerle

Patentee before: ILFORD Imaging Switzerland GmbH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6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