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5852C - 换热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5852C
CN100575852C CN200580046223A CN200580046223A CN100575852C CN 100575852 C CN100575852 C CN 100575852C CN 200580046223 A CN200580046223 A CN 200580046223A CN 200580046223 A CN200580046223 A CN 200580046223A CN 100575852 C CN100575852 C CN 10057585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late type
type heat
steam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46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9072A (zh
Inventor
R·E·布洛姆格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tra Laval Holdings and Finance SA
Original Assignee
Tetra Laval Holdings and Finance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tra Laval Holdings and Finance SA filed Critical Tetra Laval Holdings and Finance SA
Publication of CN101099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9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58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585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00Evaporating
    • B01D1/22Evaporating by bringing a thin layer of the liquid into contact with a heated surface
    • B01D1/221Composite plate 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00Evaporating
    • B01D1/22Evaporating by bringing a thin layer of the liquid into contact with a heate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00Evaporating
    • B01D1/28Evaporating with vapour compres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Condensation of vapours; Recovering volatile solvents by conden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Condensation of vapours; Recovering volatile solvents by condensation
    • B01D5/0003Condensation of vapours; Recovering volatile solvents by condensation by using heat-exchange surfaces for indirect contact between gases or vapours and the cooling medium
    • B01D5/0015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Condensation of vapours; Recovering volatile solvents by condensation
    • B01D5/0057Condensation of vapours; Recovering volatile solvents by condens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rocesses
    • B01D5/006Condensation of vapours; Recovering volatile solvents by condens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rocesses with evaporation or distil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02F1/0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28F3/083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61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hase-change applications
    • F28D2021/0066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hase-change applications with combined condensation and evapo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一种换热器装置包括多个板式换热器(1),这些板式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板式换热器。每一个板式换热器都包括框架板(2)、压力板(3)和多个换热板,这些换热板以形成用于蒸汽冷凝的第一板间隙(6)和用于液体蒸发的第二板间隙(7)的方式来布置。每一个板式换热器都包括与第一板间隙连通的蒸汽进入通道(21)、与第一板间隙连通的冷凝物排出通道、与第二板间隙连通的液体进入通道(23)和与第二板间隙连通的蒸汽排出通道(24)。壳体(30)邻接框架板并形成第一排出室(31),该第一排出室被布置成从蒸汽排出通道接收所形成的蒸汽。第一液体分离器(32)被设置在该壳体中,并且适于从流经第一排出室的蒸汽中捕获液体。

Description

换热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多个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器装置。
背景技术
几年来制造了用于海水淡化的设备,其中具有换热板的包形成处理过程中的主要部件。这些板不具有蒸汽口,而是替代地板式换热器被安置在容器中,并且取决于处理的类型,板外部的空间被用作一个或多个蒸汽流动路径。该容器经常是圆筒状压力容器。SE-B-464 938揭示了这种具有设置在圆筒状容器中的板包装的淡化设备。在包括多个板包装的大型设备中,这些板包装可以被安置在圆筒的纵向方向上。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不应允许多个容器被包含在设备中,则该容器是对设备能被制造成多大的限制。
US-A-4511436揭示了另一种包括具有多个连续换热器级的过程流水线的大型淡化设备,换热器级各自包括换热板的板包装,这些换热板成对地互相焊接并且以形成用于冷凝的第一板间隙和用于蒸发的第二板间隙的方式被设置在板包装中。过程流水线被设置在示意性示出的封闭压力容器中,也请参见US-A-4514260。
至少对于较小型或中型设备来说,容器的成本是设备的总成本的一大部分。容器的制造和安装既复杂又费时。另外,设备的维护也是困难的,例如因为在容器内各个板包装和换热板难以够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装置,该换热器装置具有简单的结构,并允许容易地维护和清洗。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的换热器装置,该换热器装置具有允许装置能够被制造成很大并且包括大量换热器级的结构。
该目的通过最初定义的换热器装置来实现,该最初定义的换热器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壳体和第一液体分离器,其中该壳体邻接框架板并形成第一排出室,该第一排出室被布置成从蒸汽排出通道接收所形成的蒸汽,第一液体分离器被设置在该壳体中并且适于从流经第一排出室的蒸汽中捕获液体。
借助于这样的壳体,换热器装置可以被设计成没有包围一个或多个板式换热器的任何容器。因此产生低成本地制造和安装换热器装置的适当条件。所提出的设计也允许容易地制造各种尺寸、即具有基本上任意数目的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器装置。因此,每一个板式换热器和各个换热板可容易地到达,以便检查、维护和清洗。换热器装置是为两种介质的分别蒸发和冷凝而设计的,并且因此适于海水的淡化或适于其他蒸发或蒸馏应用。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包括第一进入室,该第一进入室被布置成将蒸汽输送到蒸汽进入通道中。按照第一替代方案,第一进入室可以被容纳在与壳体分离并且邻接框架板的单独的外壳中。按照第二替代方案,第一进入室也可以被容纳在壳体中。第一进入室和第一排出室于是借助于壳体中的内壁而分离。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是至少一个。因此,按照本发明的换热器装置可以有利地通过板式换热器和连接到并且邻接板式换热器的框架板的壳体来实现。以这样一种方式实现了简单且紧凑的装置。有利地,该装置可以包括压缩机,该压缩机被布置成将来自第一排出室的所形成的蒸汽馈送到第一进入室和蒸汽进入通道。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是至少两个,包括两个这样的第一板式换热器,这些第一板式换热器通过以下方式互相平行,即第一排出室邻接两个第一板式换热器的框架板并连接到两个第一板式换热器的蒸汽排出通道,其中第一液体分离器将从来自两个第一板式换热器的蒸汽中捕获液体。该实施例原则上作为以前定义的实施例起作用,但区别在于,蒸汽同时被输送到两个板式换热器中,并且在板式换热器中产生的蒸汽被排放到共用的排出室以供在随后的级中进一步使用,或者作为进入蒸汽被排放到两个平行的板式换热器。
按照另一个实施例,第一进入室连接到两个第一板式换热器的蒸汽进入通道。因此,该进入室也可以为两个板式换热器所共用。有利地,壳体可以具有两个相对的基本平行的侧壁,其中板式换热器在基本相反的方向上从所述侧壁中的相应一个侧壁向外延伸。以这样一种方式实现了允许容易的安装和良好的可达性的有利布置。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是至少两个,其中该装置包括具有至少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级和具有至少一个最后的这样的板式换热器的末级。以这样方式,实现了可以在多个级或所谓的效应中进行处理的装置。包括共用的壳体和多个板式换热器的这种装置也可以以容易的方式来制造,并提供良好的用于维护和清洗的可达性。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壳体邻接最后的板式换热器的框架板并形成最后的排出室,该最后的排出室被布置成从最后的板式换热器的蒸汽排出通道接收所形成的蒸汽。另外,该装置可以包括最后的进入室,该最后的进入室被布置成将蒸汽输送到最后的板式换热器的蒸汽进入通道中。有利地,该最后的进入室也被容纳在壳体中。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排出室连接到最后的进入室,以便允许在第一板式换热器中形成的蒸汽被输送到最后的板式换热器的蒸汽进入通道。因此,以容易的方式实现了具有多个级或效应的换热器装置。按照一个替代方案,该装置可以包括(优选地机械)压缩机,该压缩机被布置成将所形成的蒸汽从最后的排出室馈送到第一进入室。另外,该装置可以包括最后的液体分离器,该最后的液体分离器被设置在最后的排出室中,并适于从流经最后的排出室的蒸汽中捕获液体。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替代实施例,壳体具有至少一个侧壁,其中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在基本相同的方向上从侧壁向外延伸。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替代实施例,壳体具有两个相对的基本平行的侧壁,其中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在基本相反的方向上从所述侧壁中的相应一个侧壁向外延伸。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一个中间板式换热器的中间级,其中中间进入室被布置成将蒸汽输送到中间板式换热器的蒸汽进入通道中,中间排出室被布置成从中间板式换热器的蒸汽排出通道接收蒸汽,以及中间排出室经由中间液体分离器与最后的进入室连通。该装置可以有利地包括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连续的中间级,每个中间级都包括至少一个这样的中间板式换热器。借助于本发明的设计,可以很容易地制造和安装具有很大数目的级或效应的很大的换热器设备,其中这些级或效应都连接到共用的壳体。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包括冷凝器,该冷凝器被布置在最后的排出室的下游,用于冷凝被馈送到最后的排出室的蒸汽。有利地,该装置可以包括热压机,该热压机适于通过高压下的外部蒸汽的供应来运行并且适于接收被馈送到最后的排出室或最后的排出室之一的蒸汽的一部分,以便混合这部分和外部蒸汽,其中混合物构成供应给第一进入室的蒸汽。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每一级都包括至少两个这样的板式换热器。以这样一种方式,设备的物理尺寸可以被保持在相对低的水平。有利地,壳体可以具有两个相对的基本平行的侧壁,其中每一级中的板式换热器在基本相反的方向上从所述侧壁中的相应一个侧壁向外延伸。该壳体则可以具有细长的形状,从而允许板式换热器从被安置在中央的壳体的两个基本平行的纵向侧壁基本垂直地向外延伸。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基本上每一个换热板都包括用于形成第一蒸汽进入通道的第一孔道、至少一个用于形成冷凝物排出通道的第二孔道、用于形成液体进入通道的第三孔道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形成蒸汽排出通道的第四孔道。另外,基本上每一个换热板都可以包括中央传热区,其中第一孔道位于该中央传热区上面,而第二孔道位于该中央传热区下面。有利地,第三孔道可以位于该中央传热区的上端附近,其中通过以下方式来设计换热板,即在第二板间隙中的每一个中形成分配空间,该分配空间沿着中央传热区的上端横向地延伸到换热板并且适于将液体分配到整个中央传热区上。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板式换热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至少一个细长的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从框架板基本上垂直地延伸,其中在该支承构件中安装有换热板和压力板。另外,板式换热器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包括多个系紧螺栓,该系紧螺栓在框架板和压力板之间延伸,并且被布置成允许对换热板加压。
该目的也通过最初定义的换热器装置来实现,该最初定义的换热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该壳体邻接每一个板式换热器的框架板,其中壳体形成第一排出室和最后的排出室,该第一排出室被布置成从第一板式换热器的蒸汽排出通道接收所形成的蒸汽,该最后的排出室被布置成从最后的板式换热器的蒸汽排出通道接收所形成的蒸汽。
另外,该目的通过最初定义的换热器装置来实现,该最初定义的换热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该壳体邻接每一个板式换热器的框架板并形成第一进入室、第一排出室、最后的进入室和最后的排出室,其中第一进入室被布置成将蒸汽输送到第一级中的板式换热器的蒸汽进入通道中,第一排出室被布置成从第一级中的板式换热器的蒸汽排出通道接收蒸汽,最后的进入室被布置成将蒸汽输送到第二级中的板式换热器的蒸汽进入通道中,最后的排出室被布置成从第二级中的板式换热器的蒸汽排出通道接收蒸汽。
附图说明
现在将借助以例子的形式描述的实施例并且参考附属的附图更仔细地解释本发明。
图1示意性地揭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2示意性地揭示该换热器装置沿图1中的线II-II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3揭示沿图2中的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4揭示沿图2中的线IV-IV的截面图。
图5揭示图1中的换热器装置的第一换热板的平面图。
图6揭示图1中的换热器装置的第二换热板的平面图。
图7示意性地揭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8示意性地揭示该换热器装置沿图7中的线VIII-VIII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9揭示沿图8中的线IX-IX的截面图。
图10揭示图7中的换热器装置的第一换热板的平面图。
图11揭示图7中的换热器装置的第二换热板的平面图。
图12示意性地揭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13示意性地揭示图12中的换热器装置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14示意性地揭示按照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15揭示沿图14中的线XV-XV的截面图。
图16揭示沿图14中的线XVI-XVI的截面图。
图17示意性地揭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换热器装置的、与图16中的截面图类似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6揭示按照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装置。所揭示的实施例首先意图供含盐液体、即所谓的盐水的淡化用,但是它们不限于这种应用,而是能够被用于其它应用中的蒸馏或蒸发。该换热器装置包括板式换热器1,该板式换热器1包括框架板2、压力板3以及彼此并排布置于板包装中的多个换热板4、5,参见图5、6。以形成用于蒸汽冷凝的第一板间隙6和用于液体蒸发的第二板间隙7的方式,换热板4、5在板式换热器1中在框架板2和压力板3之间以交替的顺序彼此相邻地布置,也参见图8,在图8中示意性地显示出总数中少数的换热板4、5和板间隙6、7。
每个换热板4、5和框架板2包括两个用于形成蒸汽进入通道21的第一孔道11、用于形成冷凝物排出通道22的第二孔道12、用于形成液体进入通道23的第三孔道13和两个用于形成蒸汽排出通道24的第四孔道14。每个换热板4、5还包括中央传热区15。在换热板4、5位于板式换热器1中的正常使用位置时,第一孔道11位于中央传热区15上面。第二孔道12则位于中央传热区15下面。在正常使用位置中,第三孔道13位于中央传热区15的上边缘附近,而第四孔道14位于中央传热区15下面。在所揭示的实施例中,压力板3是连续的,即压力板3没有孔道。
贯穿框架板2和基本上所有换热板4、5的蒸汽进入通道21与第一板间隙6连通。贯穿框架板2和基本上所有换热板4、5的冷凝物排出通道22与第一板间隙6连通。贯穿框架板2和基本上所有换热板4、5的液体进入通道23与第二板间隙7连通。贯穿框架板2和基本上所有换热板4、5的蒸汽排出通道24与第二板间隙7连通。
以在每一个第二板间隙7中形成分配空间16的方式来设计换热板4、5。分配空间16沿着中央传热区15的上端横向地延伸到换热板4、5,并且适于把来自液体进入通道23的液体分配到整个中央传热区15上。
板式换热器1包括三个细长的支承构件17、18,换热板4、5和压力板3被安装在该支承构件中。支承构件17、18被设计为在正常使用位置时从框架板2基本上水平地延伸的梁。另外,板式换热器1包括多个系紧螺栓19,参见图7,这些系紧螺栓19在框架板2和压力板3之间延伸,并被布置成允许对换热板4、5加压。在所揭示的实施例中,在换热板4、5之间设置有密封垫8,用于相对于周围环境、液体进入通道23和蒸汽排出通道24密封第一板间隙6以及用于相对于周围环境、蒸汽进入通道21和冷凝物排出通道22密封第二板间隙7。也可以例如通过成对地焊接、成对地胶合、完全焊接的板包或完全胶合的板包来利用相邻的换热板4、5的固定连接。
换热器装置还包括壳体30,该壳体位于换热板4、5旁边,更明确地说邻接框架板2。在第一实施例中,壳体30形成第一排出室31,该排出室被布置成从蒸汽排出通道24接收所形成的蒸汽。换热器装置还包括第一液体分离器32,该第一液体分离器被设置在壳体30中的第一排出室31内,并且适于从流经第一排出室31的蒸汽中捕获液体。另外,换热器装置包括第一进入室33,该第一进入室被布置成将蒸汽输送到蒸汽进入通道21中。按照第一实施例,第一进入室33被容纳在单独的外壳34中,该外壳34还邻接框架板2,但与壳体30分离。
换热器装置还包括泵或风扇构件形式的机械压缩机40。压缩机40被设置在第一液体分离器32和第一进入室33之间。因此压缩机40被布置成将从第一排出室31通过第一液体分离器32。含盐液体、即所谓的盐水经由液体管道被供给液体进入通道23。所形成的冷凝物从冷凝物排出通道22经由冷凝物管道42被排出。借助第一液体分离器32被分离的含盐液体在底部空间43中被收集并且借助管道44被排出。
图7-图11揭示按照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装置。应注意的是,对于具有相应功能的元件和部件来说,在所有实施例中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进入室33被容纳在壳体30中,即与第一排出室31相同的壳体30中。第一进入室33和第一排出室33借助壳体30中的内壁46而相互分离。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稍微不同地设计换热板4、5。换热板4、5包括用于形成蒸汽进入通道21的第一孔道11和用于形成蒸汽排出通道24的第四孔道14。另外,每个换热板4、5都包括两个用于形成冷凝物排出通道22的第二孔道12。
第二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图1、图2和图4中所揭示的类型的机械压缩机。
图12和13示意性地揭示按照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装置。这个换热器装置包括两个板式换热器1,其中每个板式换热器1具有基本上与第二实施例中的板式换热器1相同的结构。为简单起见,在图12和图13中已省略了图7-图11中所揭示的某些细节。这两个板式换热器1互相串联地设置,以便它们形成具有至少所述两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第一个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级和具有至少所述两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最后一个板式换热器的末级。第三实施例包括用于两个板式换热器1或级的共用的壳体30。壳体30邻接两个板式换热器1的框架板2,并形成两个排出室31中的第一个排出室和两个排出室31中的最后一个排出室,它们被布置成从相应的板式换热器1的蒸汽排出通道24接收所形成的蒸汽。液体分离器32被设置在排出室31中的每一个中,用于从流经相应的排出室31的蒸汽中捕获液体。壳体30还形成两个进入室33中的第一个进入室和两个进入室33中的最后一个进入室,它们被布置成将蒸汽输送到相应的板式换热器1的蒸汽进入通道21中。
两个排出室31中的第一个排出室经由连接通道39连接到所述两个进入室33中的最后一个进入室,以便允许在所述两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第一个板式换热器中形成的蒸汽借助于压缩机40被传送到所述两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最后一个板式换热器的蒸汽进入通道21,其中压缩机40被布置成将来自最后的排出室31的所形成的蒸汽馈送到所述两个进入室33中的第一个进入室。在第三实施例中,壳体30具有两个相对的基本平行的侧壁50,按照一个替代方案,这两个侧壁可以由相应的板式换热器1的框架板2形成。如从图12和图13中呈现的,所述两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第一板式换热器和所述两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第二板式换热器在基本相反的方向上从这些侧壁50中的相应一个侧壁向外延伸。在壳体30中设置有内壁46,用于将不同的室31、33互相分离。
图14-图16示意性地揭示按照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装置。这个换热器装置包括10个板式换热器1,其中每个板式换热器1具有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的板式换热器1基本相同的结构。为简单起见,在图14-图16中也省略了图7-图11中所揭示的某些细节。
按照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装置还包括用于所有板式换热器1的共用的壳体30。该壳体30具有两个相对的基本平行的纵向侧壁50,其中板式换热器1在基本相反的方向上从这些侧壁50向外延伸。板式换热器1被成对地布置,其中每对板式换热器1形成处理过程或所谓的效应中的一级。每一级中的板式换热器1通过以下方式彼此相对地被布置在位于中央的细长的壳体30的相对侧上,即它们在基本相反的方向上从纵向侧壁50中的相应一个侧壁向外延伸。每一级中的板式换热器1因此互相平行,并具有共用的排出室31和共用的进入室33,即第一级中的排出室31邻接第一级中的两个板式换热器1的框架板2,并连接到第一级中的两个板式换热器1的蒸汽排出通道24。同样地,第一进入室32邻接第一级中的两个板式换热器1的框架板2,并连接到第一级中的两个板式换热器1的蒸汽进入通道21。在各级之间有液体分离器32,该液体分离器因此起一级的排出室31和随后一级的进入室33之间的边界的作用,参见图16。借助倾斜内壁46,一级中的进入室33与同一级中的排出室31分离。
按照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装置包括冷凝器55,该冷凝器被设置在最后一级的排出室31的下游,用于冷凝被馈送到最后一级的排出室31的蒸汽。在所揭示的该实施例中,冷凝器55包括两个平行的板式换热器,它们以与板式换热器1相应的方式在相反的方向上从壳体30向外延伸。冷凝器55适于提供被馈送到最后一级的排出室31的蒸汽的最后冷凝。冷凝器55被供给外部冷却介质。应注意的是,可以以与图14中所揭示的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设计冷凝器55。按照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装置还包括热压机60,该热压机适于以本身已知的方式通过高压下的外部蒸汽的供应来运行。外部蒸汽经由供应管道61被供应给热压机60。热压机60经由馈送管道62将某一压力和某一温度下的蒸汽供应给第一级中的进入室33。这个压力和这个温度对应于第一级中的板式换热器1中的第一进入室和第一板间隙6中的压力和温度,但分别低于周围大气压力和周围温度。然后,该压力和该温度在随后的级中连续降低。从一个或多个末级馈送的一部分蒸汽经由管道63返回到热压机60。热压机60包括喷嘴,用于借助外部蒸汽使返回的蒸汽再循环到馈送管道62。
图17示出第五实施例,它与第四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一级都包括四个板式换热器1,在壳体30的每一侧各有两个。
第六实施例是第四或第五实施例的变型方案,按照第六实施例,每一级可以包括一个板式换热器1,其中所有板式换热器1在基本相同的方向上从细长的壳体30的同一侧壁50向外延伸。至于其余,第五实施例可以以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来构造。
本发明并不限于所揭示的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被改变和修改。

Claims (33)

1.一种换热器装置,包括多个板式换热器(1),这些板式换热器(1)包括至少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第一板式换热器并且各自包括框架板(2)、压力板(3)和多个换热板(4、5),这些换热板以形成用于蒸汽冷凝的第一板间隙(6)和用于液体蒸发的第二板间隙(7)的方式彼此相邻地被设置到框架板(2)和压力板(3)之间的板包装中,
其中每个板式换热器(1)都包括:
蒸汽进入通道(21),该蒸汽进入通道贯穿框架板(2)和所有换热板(4、5)并且与第一板间隙(6)连通,
至少一个冷凝物排出通道(22),该冷凝物排出通道贯穿所有换热板(4、5)并且与第一板间隙(6)连通,
液体进入通道(23),该液体进入通道贯穿所有换热板(4、5)并且与第二板间隙(7)连通,以及
蒸汽排出通道(24),该蒸汽排出通道贯穿框架板(2)和所有换热板(4、5)并且与第二板间隙(7)连通,
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壳体,该壳体邻接框架板并形成被布置成从蒸汽排出通道接收所形成的蒸汽的多个排出室中的第一排出室,以及
多个液体分离器中的第一液体分离器,多个液体分离器中的该第一液体分离器被设置在该壳体中并且适于从流经所述多个排出室中的所述第一排出室的蒸汽中捕获液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被布置成将蒸汽输送到蒸汽进入通道(21)中的多个进入室中的第一进入室(33)。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入室中的所述第一进入室(33)被容纳在单独的外壳(34)中,该外壳(34)与壳体(30)分离并且邻接框架板(2)。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入室中的所述第一进入室(33)被容纳在壳体(30)中。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入室中的所述第一进入室(33)和所述多个排出室(31)中的所述第一排出室借助壳体(30)中的内壁(46)而分离。
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是至少一个。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被布置成将蒸汽输送到蒸汽进入通道(21)的多个进入室中的第一进入室(33),并且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压缩机(40),该压缩机(40)被布置成将来自所述多个排出室(31)中的所述第一排出室的所形成的蒸汽馈送到所述多个进入室中的所述第一进入室(33)和蒸汽进入通道(21)。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是至少两个,包括两个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中的第一板式换热器,这两个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通过以下方式互相平行,即所述排出室(31)中的第一排出室邻接两个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中的第一板式换热器的框架板(2)并且连接到两个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1)的蒸汽排出通道(24),其中所述多个液体分离器(32)中的所述第一液体分离器将从来自两个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1)的蒸汽中捕获液体。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被布置成将蒸汽输送到蒸汽进入通道(21)的多个进入室中的第一进入室(33),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入室中的第一进入室(33)连接到两个所述多个第一板式换热器中的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蒸汽进入通道(24)。
10.按照权利要求8和9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30)具有两个相对的平行的侧壁(50),其中板式换热器(1)在相反的方向上从所述侧壁(50)中的相应一个侧壁向外延伸。
11.按照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是至少两个,其中该装置包括具有至少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级和具有至少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最后一个板式换热器的末级。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30)邻接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最后一个板式换热器的框架板(2)并形成所述多个排出室(31)中的最后一个排出室,该所述多个排出室(31)中的最后一个排出室被布置成从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所述最后一个板式换热器的蒸汽排出通道(24)接收所形成的蒸汽。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被布置成将蒸汽输送到蒸汽进入通道(21)的多个进入室中的第一个进入室(33),并且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所述多个进入室中的最后一个进入室(33),所述多个进入室中的所述最后一个进入室被布置成将蒸汽输送到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最后一个板式换热器的蒸汽进入通道(21)中。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入室中的所述最后一个进入室(33)被容纳在壳体(30)中。
15.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排出室(31)中的第一排出室连接到所述多个进入室中的最后一个进入室(33),以便允许将在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第一板式换热器中形成的蒸汽传送到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最后一个板式换热器的蒸汽进入通道(21)。
16.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压缩机(40),该压缩机被布置成将来自所述多个排出室(31)中的最后一个排出室的所形成的蒸汽馈送到所述多个进入室中的所述第一个进入室(33)。
17.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所述多个液体分离器(32)中的最后一个液体分离器,所述液体分离器中的所述最后一个液体分离器被设置在所述多个排出室(31)中的最后一个排出室中并适于从流经所述多个排出室(31)中的所述最后一个排出室的蒸汽中捕获液体。
18.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30)具有至少一个侧壁(50),其中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第一板式换热器和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第二板式换热器在相同的方向上从侧壁(50)向外延伸。
19.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30)具有两个相对的平行的侧壁(50),其中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第一板式换热器和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第二板式换热器在相反的方向上从所述侧壁(50)中的相应一个侧壁向外延伸。
20.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中间级,该至少一个中间级具有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至少一个中间的板式换热器,其中所述多个进入室中的中间一个进入室(33)被布置成将蒸汽输送到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中间一个板式换热器的蒸汽进入通道(21)中,
所述多个排出室(31)中的中间一个排出室,所述多个排出室中的所述中间一个排出室被布置成从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中间一个板式换热器的蒸汽排出通道(24)接收蒸汽,以及
所述多个排出室(31)中的所述中间一个排出室经由所述多个液体分离器(32)中的中间一个液体分离器与所述多个进入室中的最后一个进入室(33)连通。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连续的中间级,这些中间级各自包括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至少一个中间板式换热器。
22.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至少三个连续的中间级,这些中间级各自包括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至少一个中间板式换热器。
23.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冷凝器(55),该冷凝器被布置在所述多个排出室(31)中的最后一个排出室的下游,用于冷凝被馈送到所述多个排出室(31)中的最后一个排出室的蒸汽。
24.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热压机(60),该热压机适于通过高压下的外部蒸汽的供应来运行并且适于接收被馈送到所述多个排出室(31)中的最后一个排出室的蒸汽的至少一部分,以便混合这部分和外部蒸汽,其中混合物构成供应给所述多个进入室中的第一进入室(33)的蒸汽。
25.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级都包括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至少两个板式换热器。
26.按照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30)具有两个相对的平行的侧壁(50),其中每一级中的板式换热器(1)在相反的方向上从所述侧壁(50)中的相应一个侧壁向外延伸。
2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换热板都包括:
用于形成蒸汽进入通道(21)的第一孔道(11),
至少一个用于形成冷凝物排出通道(22)的第二孔道(12),
用于形成液体进入通道(23)的第三孔道(13),以及
至少一个用于形成蒸汽排出通道(24)的第四孔道(14)。
28.按照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换热板(4、5)都包括中央传热区(15),其中第一孔道(11)位于该中央传热区(15)上面,而第四孔道(14)位于该中央传热区(15)下面。
29.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孔道位于该中央传热区的上端附近,其中通过以下方式来设计换热板,即在第二板间隙(7)中的每一个中形成分配空间(16),该分配空间沿着中央传热区(15)的上端横向地延伸到换热板(4、5),并且适于将液体分配到整个中央传热区(15)上。
3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板式换热器(1)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至少一个细长的支承构件(17、18),该支承构件(17、18)从框架板(2)垂直地延伸,其中换热板(4、5)和压力板(3)被安装在支承构件(17、18)中。
3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板式换热器(1)的每一个都包括多个系紧螺栓(19),这些系紧螺栓(19)在框架板(2)和压力板(3)之间延伸,并且被布置成允许对换热板(4、5)加压。
32.一种换热器装置,包括至少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第一板式换热器和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最后一个板式换热器,其中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每一个板式换热器都包括框架板(2)、压力板(3)和多个换热板(4、5),这些换热板通过以下方式彼此相邻地被设置到框架板(2)和压力板(3)之间的板包装中,即形成用于蒸汽冷凝的第一板间隙(6)的方式和用于液体蒸发的第二板间隙(7)的方式,
其中每个换热板(4、5)都包括:
蒸汽进入通道(21),该蒸汽进入通道贯穿框架板(2)和所有换热板(4、5)并且与第一板间隙(6)连通,
冷凝物排出通道(22),该冷凝物排出通道贯穿所有换热板(4、5)并且与第一板间隙(6)连通,
液体进入通道(23),该液体进入通道贯穿所有换热板(4、5)并且与第二板间隙(7)连通,以及
蒸汽排出通道(24),该蒸汽排出通道贯穿框架板(2)和所有换热板(4、5)并且与第二板间隙(7)连通,
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壳体(30),该壳体邻接板式换热器(1)中的每一个的框架板(2),其中该壳体形成被布置成从所述多个板式换热器(1)中的第一板式换热器的蒸汽排出通道(24)接收所形成的蒸汽的多个排出室(31)中的第一排出室和被布置成从所述板式换热器(1)中的最后一个板式换热器的蒸汽排出通道(24)接收所形成的蒸汽的所述多个排出室(31)中的最后一个排出室。
33.一种换热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两个板式换热器(1)的第一级和具有至少两个板式换热器(1)的第二级,其中板式换热器(1)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框架板(2)、压力板(3)和多个换热板(4、5),这些换热板(4、5)通过以下方式彼此相邻地被设置到框架板(2)和压力板(3)之间的板包装中,即形成用于蒸汽冷凝的第一板间隙(6)的方式和用于液体蒸发的第二板间隙(7)的方式,
其中每一个换热板(4、5)都包括:
蒸汽进入通道(21),该蒸汽进入通道贯穿框架板(2)和所有换热板(4、5)并且与第一板间隙(6)连通,
至少一个冷凝物排出通道(22),该冷凝物排出通道贯穿所有换热板(4、5)并且与第一板间隙(6)连通,
液体进入通道(23),该液体进入通道贯穿所有换热板(4、5)并且与第二板间隙(7)连通,以及
蒸汽排出通道(24),该蒸汽排出通道贯穿框架板(2)和所有换热板(4、5)并且与第二板间隙(7)连通,
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壳体(30),该壳体邻接板式换热器(1)中的每一个的框架板(2),并形成
多个进入室中的第一进入室(33),该第一进入室被布置成将蒸汽输送到第一级中的板式换热器(1)的蒸汽进入通道(21)中,
多个排出室(31)中的第一排出室,该第一排出室被布置成从第一级中的板式换热器(1)的蒸汽排出通道(24)接收蒸汽,
所述多个进入室的最后一个进入室(33),该最后的进入室被布置成将蒸汽输送到第二级中的板式换热器(1)的蒸汽进入通道(21)中,以及
所述多个排出室(31)的最后一个排出室,该最后的排出室被布置成从第二级中的板式换热器(1)的蒸汽排出通道(24)接收蒸汽。
CN200580046223A 2005-01-07 2005-12-20 换热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585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05000344 2005-01-07
SE0500034A SE528143C2 (sv) 2005-01-07 2005-01-07 Värmeväxlaranordn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9072A CN101099072A (zh) 2008-01-02
CN100575852C true CN100575852C (zh) 2009-12-30

Family

ID=34132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462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5852C (zh) 2005-01-07 2005-12-20 换热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1834152A4 (zh)
JP (2) JP2008527297A (zh)
KR (1) KR101170583B1 (zh)
CN (1) CN100575852C (zh)
SE (1) SE528143C2 (zh)
WO (1) WO20060733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26800B2 (en) 2008-12-15 2012-07-24 Water Desalination International, Inc. Water desalination system
CN102430257B (zh) * 2011-09-16 2013-07-10 无锡市迪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蒸汽冷凝器
EP2886992B1 (de) * 2013-12-20 2016-05-25 Viessmann Werke GmbH & Co. Kg Plattenwärmeübertrager
CN110494712B (zh) * 2016-12-22 2021-02-26 艾威普科公司 微型管的空气冷却式工业蒸汽冷凝装置
CN108379997B (zh) * 2018-04-13 2023-04-18 郑州轻工业学院 小型多通道蒸汽冷凝集液器
EP4155648A1 (en) * 2019-09-13 2023-03-29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Plate heat exchanger for treatment of a liquid feed
DE102021214492A1 (de) * 2021-12-16 2023-06-22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Wärmeübertragerplatte, Plattenwärmeübertrager und Wasseraufbereitungsanl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54429A (zh) *
FR957121A (zh) * 1941-05-31 1950-02-16
GB1170601A (en) * 1966-03-15 1969-11-12 Apv Co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vaporators
GB1299481A (en) * 1970-05-06 1972-12-13 Apv Co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vaporators
JPS52910B1 (zh) * 1970-09-29 1977-01-11
US3768539A (en) * 1971-07-12 1973-10-30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Modular arrangement of falling film multiple effect evaporator
GB1412414A (en) * 1971-11-04 1975-11-05 Apv Co Ltd Evaporators
GB1425176A (en) * 1972-10-30 1976-02-18 Apv Co Ltd Plate type evaporators
GB1421915A (en) * 1972-12-06 1976-01-21 Apv Co Ltd Plate type evaporators
DE3220774C2 (de) * 1982-06-02 1986-09-25 W. Schmidt GmbH & Co KG, 7518 Bretten Plattenverdampfer oder -kondensator
DE3721132C2 (de) * 1987-06-26 1995-11-30 Gea Ahlborn Gmbh & Co Kg Mehrstufige Plattenverdampferanlage mit in Reihe geschalteten Stufen
US4978429A (en) * 1989-01-18 1990-12-18 Sears Stephan B Apparatus including its own combination manifold/support assembly for producing a concentrate and a distillate
JPH06201280A (ja) * 1993-01-05 1994-07-1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プレート型熱交換器
JP2863481B2 (ja) * 1996-01-16 1999-03-03 オリオン機械株式会社 圧縮空気除湿用熱交換器
JP3596642B2 (ja) * 1996-05-14 2004-12-02 株式会社ササクラ プレート式造水装置
FR2781387B1 (fr) * 1998-07-24 2000-09-15 Eau De Nancy Nan C I E Centre Procede pour la distillation d'un fluide a transfert horizontal de vapeur dans la zone de condensation et dispositif modulaire de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JP2000292079A (ja) * 1999-04-01 2000-10-20 Daikin Ind Ltd プレート型熱交換器
GB0012034D0 (en) * 2000-05-19 2000-07-05 Llanelli Radiators Ltd Compressor/condenser unit
JP2002267289A (ja) * 2001-03-09 2002-09-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プレート熱交換器
JP2002299927A (ja) 2001-03-30 2002-10-11 Toko Inc 誘電体共振器の製造方法
JP4400857B2 (ja) * 2003-06-17 2010-01-20 株式会社ササクラ プレート式造水装置
KR20040027813A (ko) * 2004-03-09 2004-04-01 이병승 판형열교환기에 세퍼레이터가 내장된 에어드라이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34152A4 (en) 2012-06-20
SE0500034L (sv) 2006-07-08
JP2012093085A (ja) 2012-05-17
KR101170583B1 (ko) 2012-08-01
KR20070094764A (ko) 2007-09-21
JP2008527297A (ja) 2008-07-24
SE528143C2 (sv) 2006-09-12
EP1834152A1 (en) 2007-09-19
CN101099072A (zh) 2008-01-02
JP5832922B2 (ja) 2015-12-16
SE0500034D0 (sv) 2005-01-07
WO2006073346A1 (en) 200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5852C (zh) 换热器装置
US9091488B2 (en) Thermosiphon evaporator
JP4837029B2 (ja) プレート熱交換器
AU2012311682B2 (en) A plate evaporator of the falling film type, and a plate evaporator apparatus having such a plate evaporator arranged in a housing
EP1479985B1 (en) Submerged evaporator comprising a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a cylindric casing where the plate heat exchanger is arranged
US5203406A (en) Plate evaporator
KR102081202B1 (ko) 제거 가능한 플레이트 열 교환기를 갖는 증류 플랜트
CN210220732U (zh) 一种复合型板式冷凝冷却器
WO2006054936A1 (en) A heat exchanger plant for evaporation
US20080121379A1 (en) Evaporator
KR20090068506A (ko) 액체용 판형열교환기
CN105928401B (zh) 一种可拆板式真空相变装置
NO20140674A1 (no) Anordning for varmeveksling
Klaren et al. Achievements and Potential of Self-Cleaning Heat Exchangers Using Untreated Natural Seawater as a Coola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512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