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2964C - 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除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2964C
CN100572964C CNB2005101225681A CN200510122568A CN100572964C CN 100572964 C CN100572964 C CN 100572964C CN B2005101225681 A CNB2005101225681 A CN B2005101225681A CN 200510122568 A CN200510122568 A CN 200510122568A CN 100572964 C CN100572964 C CN 10057296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ater tank
dehumidifier
suction inle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225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7277A (zh
Inventor
白尙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1225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72964C/zh
Publication of CN1987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7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29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296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湿机,其前面面板与后面面板以两者之间的间隔向上侧逐渐变窄的形态结合,中央面板倒角形成后,结合于前面面板和后面面板之间,后面面板的一侧形成有吸入口,吸入口前方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的前方设置有热交换机,热交换机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底盘,排水底盘的下方设置有水箱,水箱为上方开口的四角桶形状,开口的上方设置有水箱罩,水箱的前后面形成有水箱储水量显示窗,水箱的两侧面上端凸出形成有多个水箱罩结合凸部,水箱罩结合凸部对应于水箱罩结合口,本发明使外观变得美观,并且提高除湿效率。

Description

除湿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湿机,更为详细的说是涉及:在上端部倒角形成的前面面板和后面面板之间,设置有一体形成于中央的中央面板的除湿机。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除湿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室内潮湿的空气吸入到壳体内部后,使上述吸入空气经过由有冷媒流动的凝缩机及蒸发机构成的热交换机,降低湿度后,将除湿的空气重新排出到室内空间,从而可以降低室内的湿度。
即,除湿机利用以下方法:将液态的冷媒在蒸发器中蒸发,从而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热的方法。冷媒在蒸发时,蒸发器的温度将降低,通过蒸发器的空气的温度同样也将降低。
因此,随着上述蒸发器周围的温度下降,空气中包含的水分将凝缩,凝缩后的水分以露珠形态凝结于蒸发器表面。
图1是显示依据以往技术的除湿机的分解斜视图。
如图所示,依据以往技术的除湿机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壳体1:为了吸入室内空气而形成有吸入口,并且形成有吸入口的后面安装有过滤器4;热交换机20:位于上述壳体1的上述过滤器4的前方,通过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起到除湿作用;风扇组合件10:位于上述热交换机20的前方,强制流动室内空气;水箱30,形成于上述热交换机的下部,用于收集凝缩水;前面面板3,构成前面外观,并且形成有排出口3a。
但是,如上所述的依据以往技术的除湿机存在如下缺陷。
即,依据以往技术的除湿机中,上述前面面板3形成有排出口3a,因此前面外观不够美观,并且用户也很难调节排出方向。
并且,水箱30的出入口形成于壳体1的后面,因此很难进行水箱30的装卸工作。
并且,即使通过上述热交换机20的室内空气在没有完全除湿的状态下,也会直接排出到室内空间,因此会降低除湿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构成外观的本体壳体的下部一侧面形成有吸入口,上部一侧面形成有排出口。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通过旋转吸附吸入到本体壳体内部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水分的吸附转子,以及循环烘干没有完全除湿的空气的再生组合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构成前面外观的前面面板与构成后面外观的后面面板以两者之间的间隔向上侧逐渐变窄的形态结合,构成侧面及上面外观的中央面板倒角形成后,结合于前面面板和后面面板之间,后面面板的一侧形成有吸入口,吸入口前方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的前方设置有热交换机,热交换机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底盘,排水底盘的下方设置有水箱,水箱为上方开口的四角桶形状,开口的上方设置有水箱罩,水箱的前后面形成有水箱储水量显示窗,水箱的两侧面上端凸出形成有多个水箱罩结合凸部,水箱罩结合凸部对应于水箱罩结合口。
并且,本发明除湿机包含有:上端部倒角后,形成前面外观的前面面板;上端部倒角后,形成后面外观的后面面板;设置于前面面板和后面面板之间,并一体形成后,构成上面及侧面外观的中央面板,后面面板的一侧形成有吸入口,吸入口前方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的前方设置有热交换机,热交换机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底盘,排水底盘的下方设置有水箱,水箱为上方开口的四角桶形状,开口的上方设置有水箱罩,水箱的前后面形成有水箱储水量显示窗,水箱的两侧面上端凸出形成有多个水箱罩结合凸部,水箱罩结合凸部对应于水箱罩结合口。
中央面板的上面设置有除湿机把手,除湿机把手使除湿机的移动更容易。
本发明还形成有排出口,排出口将从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在除湿机内部进行除湿后,排出到室内空间。
前面面板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显示除湿机的驱动状态的显示部,以及操作除湿机的驱动的操作按钮。
如上所述,本发明除湿机具有如下效果:由于在上端部倒角形成的前面面板与后面面板之间设置有一体倒角形成的中央面板,除湿机的外观更美观。
并且,本发明的又一效果是:由于除湿机的前后方形成有使水箱出入的水箱出入口,水箱的前后面形成有水箱储水量显示部,因此可以很容易的确认水箱的满水状态,并且能够很容易的清除水,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使用上的便利性。
另外,本发明所具有的效果是:由于本体壳体内部设置有继续烘干用于吸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水分的吸附组合件和吸附剂的再生组合件,因此,相对于以往技术的除湿机,除湿效率有了显著提高。
总体而言,由于除湿机的设计变得美观,使用方便性和除湿效率均得到提高,因此可以促使消费者对除湿机的购买欲。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依据以往技术的除湿机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前面的斜视图。
图3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后面的斜视图。
图4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中水箱出入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5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分解斜视图。
图6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概略的空气流向图。
主要部件附图标记说明
110:前面面板            112:显示部
114:操作按钮            120:后面面板
122:吸入口              124:吸入格栅
126:排出口              128:排出格栅
130:中央面板            132:除湿机把手
132′:除湿机把手槽      140:水箱出入口
150:过滤器              160:控制盒
170:热交换机            180:再生罩
200:吸附组合件          220:吸附剂
240:吸附转子            260:吸附转子外壳
262:吸附转子罩          264:转子旋转轴
266:转子旋转轴支撑台    272:再生流路
274:循环流路            280:吸附电机
282:转子齿轮            300:吸入组合件
320:吸入风扇            340:吸入风扇外壳
342:旋转轴              344:旋转轴支撑台
350:吸入电机            360:电机固定件
380:排出流路            400:再生组合件
420:再生风扇            440:再生风扇外壳
460:再生电机          480:加热器
482:加热器壳体        500:排水底盘
520:排水槽            600:水箱
610:水箱储水量显示窗  620:水箱罩结合凸部
640:水箱罩            642:水箱罩结合口
644:水箱把手          646:水箱流入口
648:流入口罩          660: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可能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前面的斜视图。图3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后面的斜视图。
如图所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外观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构成前面外观的前面面板110;构成后面外观的后面面板120;构成上面及两侧面外观的中央面板130等。
上述前面面板110大概形成为四角板形状。从前方观察,从前面面板110的中央部向上端部,逐渐以一定的曲率向后方倒角形成。并且,设置于与上述前面面板110相对应的方向的上述后面面板120也形成为四角板形状,并且从后方观察,从中央部向上端部逐渐以一定曲率向前方倒角形成。
因此,一旦上述前面面板110和后面面板120相互结合,除湿机的前、后面上端部外形将具有一定的曲率,从而可以使外观更加美观。
上述前面面板110和后面面板120之间设置有中央面板130,上述中央面板一体形成,并整体倒角形成。从前方观察,上述中央面板130大概呈‘∩’形状。为了使形成上面的中央部与上述前面面板110及后面面板120的上端部相对应的结合,上述中央面板的幅度形成的比较小,并且,其两侧端部向内侧以一定的长度弯曲形成,从而可以支撑除湿机的下面。
上述前面面板110的倒角的上端部形成有显示部112,上述显示部用于显示除湿机的驱动状态。上述显示部112大概以四角形状透明形成。上述显示部将显示出表示室内的当前湿度和除湿机驱动的状态的功能插图等。
上述显示部112的下侧形成有多个操作除湿机的驱动的操作按钮114。上述显示部112的上侧形成有除湿机把手132,上述除湿机把手可使除湿机的移动更加容易。
上述除湿机把手132形成于构成上述中央面板130的上面的中央部。虽然没有图示,其两侧端部具备有弹簧(spring)和触摸装置等,并形成为以一次的操作动作就可以向上方或下方移动,从而可以从上述中央面板130的上面取出的单触开关(One-touch)形式。上述除湿机把手132的下方形成有用于收容除湿机把手132的除湿机把手槽132′。
另外,构成除湿机的后面外观的上述后面面板120的大概中央部形成有吸入口122,上述吸入口将室内空气吸入到除湿机内部。上述吸入口122大概形成为四角形状,并且由吸入格栅124分离形成于4处。在这里,上述吸入格栅一体形成于上述后面面板120。
将上述吸入口122分离形成于4处的上述吸入格栅124以中央为中心,以对角线状相互对称形成。并且,对称的上述吸入口具有横向或纵向的纹路,从而形成吸入口122的外观。
上述吸入口122的上侧形成有排出口126。上述排出口的作用是:将从吸入口122吸入的室内空气在除湿机内部进行除湿后重新排出到室内空间。因此,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具有如下的结构:从上述后面面板120的中央部吸入室内空气后,将除湿的空气从后面面板120的上侧排出的后方吸入、上方排出的结构。
上述排出口126形成于上述后面面板120的倒角的上端部,并且形成为横向长度较长的四角形状,其内部设置有排出格栅128,上述排出格栅用于调节排出的空气的风向。并且,虽然没有图示,利用移动装置,上述排出格栅128在上述排出口126以两侧端为轴(图3中),向上下方向可转动的设置。
因此,在除湿机没有驱动时,上述排出格栅128将向上述排出口126内部(下方)转动,从而遮蔽排出口126。在除湿机驱动时,上述排出格栅128将向上方转动,从而开放上述排出口126,因此可以调节从排出口126排出的除湿的空气的方向。
图4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中水箱出入的状态的斜视图。
如图所示,上述吸入口122的下侧形成有水箱出入口140,上述水箱出入口用于引导水箱600的出入,上述水箱用于储存从吸入口122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水分。为了使将在下面说明的四角桶形状的水箱600在上述后面面板120的下侧滑动出入,上述水箱出入口140大概形成为四角形状,并且与上述前面面板110的下侧连通形成。
另外,上述水箱600的前后面大概中央部形成有水箱储水量显示窗610,上述水箱储水量显示窗用于显示水箱的储水量。为了可以从除湿机的前后方容易的确认水箱600的储水量,上述水箱储水量显示窗610透明形成。
因此,不但可以通过水箱储水量显示窗610从外部确认上述水箱的储水量,并且,上述水箱可以从上述前面面板110的前方或后面面板120的后方滑动取出,因此可以很容易的清理上述水箱600中的水。
图5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分解斜视图。
如图所示,上述后面面板120的吸入口122前方设置有净化室内空气的过滤器150。上述过滤器150的作用是:过滤出空气中的异物。上述过滤器可以是由以下几种过滤器中的一个构成的单一体或者是由几个构成的组装体:用于过滤从上述吸入口122吸入的空气中包含的比较大的灰尘的预过滤器、去除异味的除臭过滤器、用电性作用收集灰尘的集尘过滤器、过滤微细灰尘的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
上述过滤器150的前方设置有热交换机170,上述热交换机与通过上述吸入口122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上述热交换机170是由大小不同的两个热交换机重叠设置,并且,为了使通过再生组合件400循环的空气流入后,与通过上述吸入口122吸入的室内空气接触,从而产生更多的热交换,上述热交换机是由内部通道相互连接的多个管构成。
上述热交换机170的前方设置有再生罩180,上述再生罩与将在下面说明的加热器壳体482结合。为了使通过再生组合件400循环的室内空气重新流入到热交换机170,上述再生罩180起到流路的作用。对于再生组合件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上述再生罩110的前方上部设置有控制盒160。上述控制盒160的作用是:控制除湿机,使其根据上述操作按钮114的操作进行驱动。上述控制盒160大概形成为四角桶形状,并且虽然没有图示,上述控制盒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除湿机的驱动的回路基板等多个部件。
上述控制盒160的下方设置有吸附组合件200,上述吸附组合件通过旋转,吸附从上述吸入口122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水分。上述吸附组合件200是由以下几个部件构成: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剂220;收容上述吸附剂220,并可旋转的吸附转子240;为了使上述吸附转子240旋转,而支撑上述吸附转子的吸附转子外壳260;为了使上述吸附转子240旋转,而提供旋转动力的吸附电机280等。
上述吸附剂220是由纸材质制成,并形成为圆形,内部则形成为蜂窝形态,因此形成有多个通孔。更为详细的说,是将2层纸以蜂窝(Honey-comb)形态卷起来结合后,形成多个通孔。并且,使作为吸附成分的溶液渗透于上述完成结合的纸,从而最终完成上述吸附剂220的制作。
因此,在室内空气通过上述吸附剂220的通孔时,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水分将被吸附剂220所吸附,从而可以对空气进行除湿。
上述吸附剂220形成为圆形,并安装于旋转的吸附转子240。上述吸附转子240是由圆形的框架构成,并且外周面形成为锯齿轮形状。上述吸附转子240的外侧形成有转子齿轮282,上述转子齿轮与上述吸附电机280一体形成,并可旋转。上述转子齿轮282的外周面也形成有与上述吸附转子240的外周面相对应的锯齿轮形状。
因此,上述转子齿轮282与上述吸附转子240结合后,将由于上述吸附电机280的旋转动力而缓缓(例如每分钟1圈)旋转,从而吸附空气中的水分。
上述吸附转子240收容支撑于吸附转子外壳260。上述吸附转子外壳260大概形成为四角板形状,并且其中央部贯通形成有吸附转子罩262,为了收容上述吸附转子240,上述吸附转子罩凸出形成有圆形边。
并且,上述吸附转子罩262的中央部形成有转子旋转轴264,上述转子旋转轴将成为上述吸附转子240的旋转中心轴。上述转子旋转轴264与转子旋转轴支撑台266结合,并被上述转子旋转轴支撑台所支撑固定。在这里,上述转子旋转轴支撑台266从上述吸附转子罩262的端部向中央部形成为多个。
另外,上述吸附转子外壳260的右侧上端部形成有循环流路274。上述循环流路的作用是:对应于将在下面说明的再生流路272,将上述热交换机170中循环的空气引导流入到将在下面说明的再生风扇420。为了使上述吸附转子240旋转,上述吸附转子外壳的下端部一体结合设置有可提供旋转动力的吸附电机280和转子齿轮282。
上述吸附组合件200的前方设置有加热器480。上述加热器是将在下面说明的再生组合件400的构成部件,为了烘干上述吸附剂,而提供热气。上述加热器480大概形成为扇形形状,并收容设置于前后方贯通的加热器壳体482。
因此,上述加热器壳体482设置于上述转子旋转轴支撑台266之间,并且设置于上述吸附转子罩262的上端的扇形形状的再生流路272,因此可以发挥继续烘干上述吸附剂220的一部分的再生作用。
上述加热器480的前方设置有吸入组合件300,上述吸入组合件的作用是,为了通过上述吸入口122吸入室内空气,而进行强制引导。上述吸入组合件300是由以下几个部件构成:为了从上述吸入口122吸入室内空气,而进行旋转的吸入风扇320;收容并支撑上述吸入风扇320的吸入风扇外壳340;为了使上述吸入风扇320旋转,而提供旋转动力的吸入电机350等。
上述吸入风扇外壳340大概形成为四角板形状,并且其中央部以圆形贯通,从而可以构成通过上述吸入风扇320的旋转力吸入的室内空气的流路。并且,上述吸入风扇外壳340的上端形成有排出流路380,上述排出流路的作用是,将通过上述吸入风扇320吸入的室内空气向外部排出。
上述吸入风扇外壳340的贯通形成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收容旋转轴342的旋转轴支撑台344。为了使上述吸入风扇320容易旋转,上述旋转轴将成为其中心。在上述旋转轴342的外侧,为了使上述吸入风扇320旋转而提供旋转动力的上述吸入电机350安装于电机固定件360,并与上述旋转轴支撑台344结合固定。
上述吸入组合件300的上端后方设置有再生组合件400。上述再生组合件的作用是:为了使从上述吸入口122吸入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在上述本体壳体100内部循环,而进行强制控制。
上述再生组合件400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为了使从上述吸入口122吸入的室内空气中的一部分在本体壳体100内部循环,而旋转的再生风扇420;收容支撑上述再生风扇420的再生风扇外壳440;为了使上述再生风扇420旋转,而提供旋转动力的再生电机460;为了烘干上述吸附剂220,而提供热气的上述加热器480。
为了将上述再生风扇420安装于内部,上述再生风扇外壳440形成为圆形。并且,为了将通过上述再生风扇420的旋转力强制送风的空气引导到上述吸附转子罩262的上端的扇形形状的再生流路272,上述再生风扇外壳形成为与上述再生流路272相对应的大小。
即,为了将通过上述再生风扇420送风的空气引导到上述加热器480和再生流路272,继续烘干与此相对应的旋转着的上述吸附剂220的一部分,并且,利用除了对应于上述再生流路272的部分的吸附剂220以外的剩余吸附剂继续吸附从上述吸入口122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水分,上述再生风扇外壳440应该形成为与上述再生流路272相对应的大小。
因此,通过上述吸入风扇320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水分被上述吸附剂220吸附后,上述空气将通过上述排出口152a排出到外部。对应于上述再生流路272的部分的吸附剂220,将被经由上述加热器480转换为高温并从上述再生风扇420送风的空气继续烘干。通过上述吸附剂220的高温多湿的空气将流入到上述热交换机170,并与室内空气接触,反复凝缩空气中的水分。
另外,上述热交换机170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底盘500,上述排水底盘的作用是,收集热交换机170中凝缩的水分后,引导到将在下面说明的水箱600。
上述排水底盘500大概形成为四角板形状,支撑上述热交换机170和吸附组合件200及吸入组合件300等。上述排水底盘的上面右侧向上方凸出形成有排水槽520。上述排水槽的作用是:将上述热交换机170中凝缩的水分引导到水箱600。
上述排水底盘500的下方设置有水箱600,上述水箱用于储存上述热交换机170中产生的水分。上述水箱600大概形成为上方开口的四角桶形状。开口的上方设置有遮盖水箱600的上面的水箱罩640。上述水箱600的前后面形成有水箱储水量显示窗610。上述水箱的两侧面上端凸出形成有多个水箱罩结合凸部620,上述水箱罩结合凸部对应于将在下面说明的水箱罩结合口642。
上述水箱罩640的上面中央部形成有可容易的移动上述水箱600的水箱把手644。上述水箱把手644的左侧形成有水箱流入口646,上述水箱流入口与上述排水槽520的下面连通,并将水分引导流入到上述水箱600。
并且,上述水箱流入口646的上面设置有流入口罩648。上述流入口罩的作用是:在上述水箱600出入时,防止水箱600的水流出到外部。上述水箱罩640的两侧端分别形成有2个水箱罩结合口642,上述水箱罩结合口与上述水箱罩结合凸部620结合。
另外,上述水箱600的内部设置有浮球(Float)660。上述浮球的作用是:流入到水箱600的水分集中后,水位将发生变化,此时浮球将根据水位上下移动,检测满水位。虽然没有图示,上述浮球660应该与检测传感器等连接,一旦上述水箱600的水达到满水位,将可通过告知装置(图中没有提示)通知外部,因此用户可以容易的确认水箱600的水位。
下面,将对如上所述构成的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作用进行说明。
用户操作设置于上述前面面板110上端部的操作按钮114。形成于上述后面面板120上端部的排出口126中的上述排出格栅128,将以上述移动装置为轴向上方转动,从而开放排出口126,上述吸入组合件300的吸入风扇320将旋转。
这样一来,通过上述后面面板120形成的吸入口122,将室内的潮湿空气吸入到除湿机内部,上述空气将经由设置于内部的热交换机170、吸附组合件200、吸入组合件300等,去除空气中包含的水分,然后,除湿的空气将通过上述排出口126重新排出到室内空间。
图6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概略的空气流向图。如图所示,详细说明上述除湿机内部的空气流向。
首先,如大箭头所示,室内空间的潮湿空气将通过上述吸入口122被吸入到本体壳体100内部,然后,将经由上述过滤器150过滤出空气中的异物,并经由上述热交换机170经过上述吸附组合件200。
通过上述吸附组合件200的潮湿的室内空气,将在经由上述吸附剂220的通孔时,被吸附除湿空气中的水分。如上所述除湿的空气将经由上述吸入组合件300,并由于上述吸入风扇320的旋转力,通过上述排出口126排出到室内空间。
然后,说明小箭头所示的继续烘干上述吸附组合件200的吸附剂220的再生过程如下。由于上述再生风扇420的旋转而强制送风的空气,将经由上述再生风扇外壳440通过加热器480,并且,在通过上述加热器480时转换为热空气,从而蒸发旋转着的上述吸附剂220所吸附的水分。
并且,通过上述吸附剂220的高温多湿的空气将流动到上述热交换机170,在热交换机170内部循环,因此,将与从上述吸入口122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凝缩水分。
在上述热交换机170中凝缩的水分将被引导到上述排水底盘500,储存于上述水箱600。通过上述热交换机170的空气,将再次由于上述再生风扇420的作用,重新经由吸附转子外壳260的循环流路274,引导到上述再生流路272。通过继续反复进行内部循环,将连续反复的进行烘干上述吸附剂220的再生过程。
本发明的权利不只局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而是由权利要求书中的记载而定。在不超出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相关行业的技术者可对其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

Claims (7)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构成前面外观的前面面板(110)与构成后面外观的后面面板(120)按照两者之间的间隔向上侧逐渐变窄的形态结合;构成侧面及上面外观的中央面板(130)倒角形成后,结合于上述前面面板(110)和后面面板(120)之间,
上述后面面板(120)的一侧形成有吸入口(122),上述吸入口(122)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导吸入到除湿机内部;
上述后面面板(120)的吸入口(122)前方设置有净化室内空气的过滤器(134),
上述过滤器(134)的前方设置有热交换机(170),
上述热交换机(170)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底盘(500),
上述排水底盘(500)的下方设置有水箱(600),上述水箱(600)用于储存上述热交换机(170)中产生的水分,上述水箱(600)为上方开口的四角桶形状,开口的上方设置有遮盖水箱(600)的上面的水箱罩(640),上述水箱(600)的前后面形成有水箱储水量显示窗(610),上述水箱的两侧面上端凸出形成有多个水箱罩结合凸部(620),上述水箱罩结合凸部对应于水箱罩结合口(6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面面板(110)和后面面板(120)向上端部逐渐以一定的曲率倒角形成。
3、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端部倒角后,形成前面外观的前面面板(110);
上端部倒角后,形成后面外观的后面面板(120);
设置于上述前面面板(110)和后面面板(120)之间,并一体形成后,构成上面及侧面外观的中央面板(130),
上述后面面板(120)的一侧形成有吸入口(122),上述吸入口(122)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导吸入到除湿机内部;
上述后面面板(120)的吸入口(122)前方设置有净化室内空气的过滤器(134),
上述过滤器(134)的前方设置有热交换机(170),
上述热交换机(170)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底盘(500),
上述排水底盘(500)的下方设置有水箱(600),上述水箱(600)用于储存上述热交换机(170)中产生的水分,上述水箱(600)为上方开口的四角桶形状,开口的上方设置有遮盖水箱(600)的上面的水箱罩(640),上述水箱(600)的前后面形成有水箱储水量显示窗(610),上述水箱的两侧面上端凸出形成有多个水箱罩结合凸部(620),上述水箱罩结合凸部对应于水箱罩结合口(6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央面板(130)的上面设置有除湿机把手(132),上述除湿机把手(132)可使除湿机的移动变得更加容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除湿机还形成有排出口(126),上述排出口(126)将从上述吸入口(122)吸入的室内空气在除湿机内部进行除湿后,排出到室内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面面板(110)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显示除湿机的驱动状态的显示部(112),以及操作除湿机的驱动的操作按钮(11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入口(122)的下侧形成有水箱出入口(140),上述水箱出入口(140)用于引导水箱(600)的出入,上述水箱(600)用于储存从上述吸入口(122)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水分。
CNB2005101225681A 2005-12-22 2005-12-22 除湿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296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225681A CN100572964C (zh) 2005-12-22 2005-12-22 除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225681A CN100572964C (zh) 2005-12-22 2005-12-22 除湿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7277A CN1987277A (zh) 2007-06-27
CN100572964C true CN100572964C (zh) 2009-12-23

Family

ID=38184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256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2964C (zh) 2005-12-22 2005-12-22 除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7296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4072A (zh) * 2013-08-17 2015-0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水箱及具有其的除湿机和空气调节器
CN103480623A (zh) * 2013-10-17 2014-01-01 科威信(无锡)洗净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清洗机的风冷除水装置
KR102166445B1 (ko) 2014-04-29 2020-10-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습기 및 제습기용 워터탱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7277A (zh) 2007-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74529B1 (ko) 제습기
KR101158579B1 (ko) 제습기
KR20060131112A (ko) 제습기
KR101440521B1 (ko) 제습기
CN105757795A (zh) 空气净化器和具有空气处理单元的家用电器
WO2006135168A2 (en) Dehumidifier
KR20060129677A (ko) 제습기
CN100572964C (zh) 除湿机
JP440415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9219967A (ja) 除湿機
EP2116783A2 (en) Dehumidifier having dehimidifying rotor
JP2000126540A (ja) 除湿機
CN1987222A (zh) 除湿机
JP4329584B2 (ja) 除湿装置
JP4400989B2 (ja) 除湿機
CN1987276A (zh) 除湿机
KR101403010B1 (ko) 가습 제습 복합기
KR101153691B1 (ko) 제습기
KR101158581B1 (ko) 제습기
CN101680667B (zh) 除湿器
KR101158578B1 (ko) 제습기
KR20060129672A (ko) 제습기
CN115164295B (zh) 一种转轮除湿结构及除湿机
JP4710955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8846318U (zh) 除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