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6318U - 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除湿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46318U CN218846318U CN202222571405.3U CN202222571405U CN218846318U CN 218846318 U CN218846318 U CN 218846318U CN 202222571405 U CN202222571405 U CN 202222571405U CN 218846318 U CN218846318 U CN 2188463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humidifier
- regeneration
- air
- rotating wheel
- run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湿机。除湿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转轮,所述转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再生机构,所述再生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转轮远离所述进风口的部分位于所述再生机构内;凝结壁,所述凝结壁设置于所述转轮和所述进风口之间,且所述凝结壁与所述再生机构连通形成再生循环流道,所述凝结壁上设置有过风孔,所述进风口的气流通过所述过风孔流动至所述转轮处。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在进风口和转轮之间设置凝结壁,并将再生机构设置在转轮远离进风口的部分上,有效的解决再生部件对转轮产生遮挡的问题,从而提高转轮的除湿效率,增加除湿机的除湿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转轮除湿机是依靠除湿转轮不停的慢速转动过程,利用其3/4扇形区的吸湿孔道来吸附处理空气中的水蒸汽,降低空气含湿量,同时,对另1/4扇形区的吸湿孔道通进加热空气,将吸附的水蒸汽带走,恢复吸湿孔道的吸湿性能。如此,在除湿转轮转动过程,可以连续不断地对空气进行除湿作业。
现有的除湿机技术中,一般采用圆盘形转轮进行除湿,并在圆盘形转轮的部分处设置再生机构对转轮进行再生,再生机构会遮挡部分圆盘形转轮,使得圆盘形转轮的进风面减小,造成除湿机的除湿效果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湿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再生机构对圆盘形转轮遮挡而造成除湿效果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湿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
转轮,所述转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再生机构,所述再生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转轮远离所述进风口的部分位于所述再生机构内;
凝结壁,所述凝结壁设置于所述转轮和所述进风口之间,且所述凝结壁与所述再生机构连通形成再生循环流道,所述凝结壁上设置有过风孔,所述进风口的气流通过所述过风孔流动至所述转轮处。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转轮的截面为环形,且所述进风口的气体由所述转轮的侧面进入所述转轮内部,并由所述转轮的端部流至所述出风口。
所述除湿机还包括排风风机,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转轮的上方,所述排风风机位于所述出风口处,且所述排风风机的轴线与所述转轮的轴线共线。
所述凝结壁的截面为环形,所述凝结壁环绕于所述转轮上,且所述凝结壁远离所述进风口的部分与所述再生机构连通。
所述除湿机还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均设置于所述转轮和所述凝结壁之间,且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凝结壁和所述冷凝器之间。
所述除湿机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依次连通形成冷媒换热循环。
所述除湿机还包括接水机构,所述接水机构位于所述凝结壁和所述蒸发器的下方,且所述接水机构用于承接所述凝结壁的冷凝水和/或所述蒸发器的冷凝水。
所述再生机构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设置于所述再生循环流道内,且所述再生循环流道内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加热机构和位于所述再生循环流道内的部分所述转轮。
所述壳体的截面为环形,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侧面上,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端面上,且所述壳体的轴线与所述转轮的轴线共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述的除湿机的控制方法,所述除湿机还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均设置于所述转轮和所述凝结壁之间,且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凝结壁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依次连通形成冷媒换热循环,所述除湿机具有快速除湿模式:
当所述除湿机处于快速除湿模式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再生机构均开始工作,所述转轮开始转动。
所述除湿机还包括深度除湿模式:
当所述除湿机处于深度除湿模式时,获取环境温度t1,并使t1与预设温度t0进行比较;
若t1≥t0,则控制压缩机开始工作;
若t1<t0,则控制再生机构开始工作,控制所述转轮开始转动。
在若t1≥t0,则控制压缩机开始工作之后,还包括:
获取环境湿度φ1,并使φ1与预设湿度φ0进行比较;
若φ1<φ0,则控制再生机构开始工作,控制所述转轮开始转动。
所述除湿机还包括节能除湿模式:
当所述除湿机处于节能除湿模式时,获取环境温度t1和环境湿度φ1,并分别使t1与预设温度t0进行比较,使φ1与预设湿度φ0进行比较;
若t1<t0或φ1<φ0,则控制再生机构开始工作,控制所述转轮开始转动;
若t1≥t0且φ1≥φ0,则控制压缩机开始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在进风口和转轮之间设置凝结壁,并将再生机构设置在转轮远离进风口的部分上,有效的解决再生部件对转轮产生遮挡的问题,从而提高转轮的除湿效率,增加除湿机的除湿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例:1、壳体;11、进风口;2、转轮;3、再生机构;4、凝结壁;41、过风孔;12、出风口;5、冷凝器;6、蒸发器;7、压缩机;8、接水机构;31、加热机构;9、排风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湿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11;转轮2,所述转轮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再生机构3,所述再生机构3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转轮2远离所述进风口11的部分位于所述再生机构3内;凝结壁4,所述凝结壁4设置于所述转轮2和所述进风口11之间,且所述凝结壁4与所述再生机构3连通形成再生循环流道,所述凝结壁4上设置有过风孔41,所述进风口11的气流通过所述过风孔41流动至所述转轮2处。在进风口11和转轮2之间设置凝结壁4,并将再生机构3设置在转轮2远离进风口11的部分上,有效的解决再生部件对转轮2产生遮挡的问题,从而提高转轮2的除湿效率,增加除湿机的除湿效果。图5中的实心箭头方向为气体的除湿流向。
具体的,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出风口12,所述转轮2的截面为环形,环形的转轮2可以保证在再生机构3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转轮2可以顺利的通过再生机构3进行再生,且所述进风口11的气体由所述转轮2的侧面进入所述转轮2内部,并由所述转轮2的端部流至所述出风口12。此时进风口11的气流能够由转轮2靠近进风口11的部分通过转轮2并进入至转轮2的内部,由于转轮2远离进风口11的部分处于再生机构3内,因此,再生机构3并不会影响气流通过转轮2,也即不会影响转轮2的进风面积,从而可以保证转轮2的除湿效率。
为了保证气流可以流经转轮2靠近进风口11的部分并由转轮2的端部排出,所述除湿机还包括排风风机9,所述出风口12位于所述转轮2的上方,所述排风风机9位于所述出风口12处,且所述排风风机9的轴线与所述转轮2的轴线共线。由于再生机构3对部分转轮2进行遮挡,气流只能由转轮2靠近进风口11的部分通过转轮2并进入至转轮2的内部,避免转轮2的各个位置均能够进风而影响转轮2的除湿效率。
所述凝结壁4的截面为环形,所述凝结壁4环绕于所述转轮2上,且所述凝结壁4远离所述进风口11的部分与所述再生机构3连通。利用环形的凝结壁4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凝结壁4对壳体1内部空间的占用,解决结构冗杂的问题,同时再生循环流道内的气流在经过环形凝结壁4时,环形带来的离心力效果可以增加气流与通吹向凝结壁4的气体的换热效率,加速再生循环流道内气流的凝结,进一步提高转轮2的除湿效率。如图6所示,实心箭头方向为再生循环流道内的气流方向。
为了进一步提高除湿机的除湿效果,所述除湿机还包括冷凝器5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5和所述蒸发器均设置于所述转轮2和所述凝结壁4之间,且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凝结壁4和所述冷凝器5之间。利用冷媒对气流进行除湿,实现复合式除湿机,进一步提高除湿效率。
所述除湿机还包括压缩机7,所述压缩机7与所述冷凝器5和所述蒸发器6依次连通形成冷媒换热循环。压缩机7排出的冷媒依次通过冷凝器5和蒸发器6后回流至压缩机7内,完成冷媒换热循环,进风口11进入的气体先经过蒸发器6进行除湿,然后在通过冷凝器5并与冷凝器5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保证冷媒换热循环的正常工作,经过冷凝器5后的气体在通过转轮2进一步进行除湿,最终通过转轮2的端部和出风口12排出,完成气体的除湿。
如图1所示,压缩机7位于转轮2的下方,从而合理的布置除湿机内的结构,进一步提高除湿机内的结构紧凑性。
可选的,壳体1还包括底座,压缩机7设置在底座上。
除湿机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在压缩机7上,并且驱动机构能够带动转轮2进行转动。具体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设置在转轮2上,电机的输出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从而带动转轮2进行转动。
所述除湿机还包括接水机构8,所述接水机构8位于所述凝结壁4和所述蒸发器6的下方,且所述接水机构8用于承接所述凝结壁4的冷凝水和/或所述蒸发器6的冷凝水。利用接水机构8对除湿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承接,从而保证除湿机的工作可靠。如图5或图6所示,空心箭头方向为冷凝水的流动方向。
具体的,接水机构8包括接水盘和水箱,接水盘位于蒸发器6和凝结壁4的下方,蒸发器6除湿形成的冷凝水和凝结壁4排出的冷凝水被接水盘收集,并由接水盘送入至水箱内进行存储。
所述再生机构3包括加热机构31,所述加热机构31设置于所述再生循环流道内,且所述再生循环流道内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加热机构31和位于所述再生循环流道内的部分所述转轮2。利用加热机构31对再生循环流道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体对位于再生机构3内的转轮2进行加热再生,从而保证转轮2的除湿效果,
再生机构3还包括再生风机,再生风机设置在再生循环流道内,再生风机驱动气体在再生循环流道内流动,优选的,流经位于再生机构3内的转轮2后的气体经过再生风机。
再生机构3包括再生外壳,再生外壳上设置有再生风进风口11和再生风出风口12,再生风进风口11和再生风出风口12均与凝结壁4连通。
再生外壳上还设置有补气口,壳体1内的气体可以由补气口补入再生循环流道内,保证再生循环流道内的气体量满足除湿需求,同时利于冷凝水流出凝结壁4。
为了提高除湿机的结构紧凑性及美观度,所述壳体1的截面为环形,所述进风口11位于所述壳体1的侧面上,所述出风口12位于所述壳体1的端面上,且所述壳体1的轴线与所述转轮2的轴线共线。
在除湿机进行除湿工作时,除湿机周围的空气在排风风机9的作用下由进风口11被吸入壳体1内,并依次经过凝结壁4、蒸发器6、冷凝器5、转轮2变为干燥的气体,从出风口12排出壳体1,完成除湿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述的除湿机的控制方法,所述除湿机还包括冷凝器5、蒸发器6和压缩机7,所述冷凝器5和所述蒸发器6均设置于所述转轮2和所述凝结壁4之间,且所述蒸发器6位于所述凝结壁4和所述冷凝器5之间,所述压缩机7与所述冷凝器5和所述蒸发器6依次连通形成冷媒换热循环,所述除湿机具有快速除湿模式:
当所述除湿机处于快速除湿模式时,所述压缩机7和所述再生机构3均开始工作,所述转轮2开始转动。此时进入壳体1内的气流在冷媒和转轮2的双重作用下进行除湿,实现除湿效率最大化,从而达到快速除湿的效果。
所述除湿机还包括深度除湿模式:
当所述除湿机处于深度除湿模式时,获取环境温度t1,并使t1与预设温度t0进行比较;
若t1≥t0,表明此时环境温度过高,需要控制压缩机7开始工作,冷媒和转轮2同时进行除湿,提高除湿效率;
若t1<t0,表明此时环境温度较低,只需要转轮2进行除湿即可,则控制再生机构3开始工作,控制所述转轮2开始转动。
在若t1≥t0,则控制压缩机7开始工作之后,还包括:
获取环境湿度φ1,并使φ1与预设湿度φ0进行比较;
若φ1<φ0,此时环境湿度较小,冷媒除湿的效率较低,则控制再生机构3开始工作,控制所述转轮2开始转动,利用转轮2和冷媒的双重作用进一步降低环境湿度,达到深度除湿效果。
由于冷媒换热循环的能耗较高,因此所述除湿机还包括节能除湿模式:
当所述除湿机处于节能除湿模式时,获取环境温度t1和环境湿度φ1,并分别使t1与预设温度t0进行比较,使φ1与预设湿度φ0进行比较;
若t1<t0或φ1<φ0,则控制再生机构3开始工作,控制所述转轮2开始转动;
若t1≥t0且φ1≥φ0,则控制压缩机7开始工作。
其中,t0的数值范围为15℃至20℃,优选为18℃。
Φ0的数值范围为30%至50%,优选为40%。
需要说明的是,当水箱内的水达到预设高度时,除湿机停机,避免造成溢水问题。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9)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11);
转轮(2),所述转轮(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
再生机构(3),所述再生机构(3)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转轮(2)远离所述进风口(11)的部分位于所述再生机构(3)内;
凝结壁(4),所述凝结壁(4)设置于所述转轮(2)和所述进风口(11)之间,且所述凝结壁(4)与所述再生机构(3)连通形成再生循环流道,所述凝结壁(4)上设置有过风孔(41),所述进风口(11)的气流通过所述过风孔流动至所述转轮(2)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出风口(12),所述转轮(2)的截面为环形,且所述进风口(11)的气体由所述转轮(2)的侧面进入所述转轮(2)内部,并由所述转轮(2)的端部流至所述出风口(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排风风机(9),所述出风口(12)位于所述转轮(2)的上方,所述排风风机(9)位于所述出风口(12)处,且所述排风风机(9)的轴线与所述转轮(2)的轴线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结壁(4)的截面为环形,所述凝结壁(4)环绕于所述转轮(2)上,且所述凝结壁(4)远离所述进风口(11)的部分与所述再生机构(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冷凝器(5)和蒸发器(6),所述冷凝器(5)和所述蒸发器(6)均设置于所述转轮(2)和所述凝结壁(4)之间,且所述蒸发器(6)位于所述凝结壁(4)和所述冷凝器(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压缩机(7),所述压缩机(7)与所述冷凝器(5)和所述蒸发器(6)依次连通形成冷媒换热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接水机构(8),所述接水机构(8)位于所述凝结壁(4)和所述蒸发器(6)的下方,且所述接水机构(8)用于承接所述凝结壁(4)的冷凝水和/或所述蒸发器(6)的冷凝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机构(3)包括加热机构(31),所述加热机构(31)设置于所述再生循环流道内,且所述再生循环流道内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加热机构(31)和位于所述再生循环流道内的部分所述转轮(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截面为环形,所述进风口(11)位于所述壳体(1)的侧面上,所述出风口(12)位于所述壳体(1)的端面上,且所述壳体(1)的轴线与所述转轮(2)的轴线共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71405.3U CN218846318U (zh) | 2022-09-27 | 2022-09-27 | 除湿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71405.3U CN218846318U (zh) | 2022-09-27 | 2022-09-27 | 除湿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46318U true CN218846318U (zh) | 2023-04-11 |
Family
ID=87300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71405.3U Active CN218846318U (zh) | 2022-09-27 | 2022-09-27 | 除湿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46318U (zh) |
-
2022
- 2022-09-27 CN CN202222571405.3U patent/CN2188463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337402B2 (ja) | 空気調和機、空気調和機の運転方法 | |
CN106338113A (zh) | 冷冻转轮混合除湿装置 | |
JPH08128681A (ja) | 加湿機能付き空気調和機 | |
CN100410590C (zh) | 加湿器 | |
CN104422041B (zh) | 降低室外机结霜速度的方法及空调系统和室外机 | |
CN217482906U (zh) | 无水加湿模块和空调器 | |
CN101574609A (zh) | 除湿轮以及具有该除湿轮的除湿机 | |
CN108826502A (zh) | 一种转轮除湿机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6557989A (zh) | 暖通空调用自动除湿装置 | |
CN210320378U (zh) | 一种低温再生型转轮除湿机 | |
CN101639248A (zh) | 空调器的室外机 | |
CN220257633U (zh) | 一种增强除湿装置 | |
CN218846318U (zh) | 除湿机 | |
JP4784340B2 (ja) | 除湿機 | |
JP4784341B2 (ja) | 除湿機 | |
JP2005262068A (ja) | 除湿装置 | |
CN2419520Y (zh) | 转芯设置冷却区的转轮除湿机 | |
CN215001975U (zh) |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 |
CN115560403A (zh) | 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8998195U (zh) | 一种恒温除湿机 | |
JP2004028481A (ja) | 除湿機 | |
CN108479305B (zh) | 桨叶式吸附空气干燥器及系统和空气干燥方法 | |
CN221349300U (zh) | 一种室内除湿系统 | |
CN111237891A (zh) | 一种除湿转轮和低温转轮除湿机组 | |
CN104819514A (zh) | 智能空气能吸湿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