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1322C -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1322C
CN100571322C CNB2007101121145A CN200710112114A CN100571322C CN 100571322 C CN100571322 C CN 100571322C CN B2007101121145 A CNB2007101121145 A CN B2007101121145A CN 200710112114 A CN200710112114 A CN 200710112114A CN 100571322 C CN100571322 C CN 10057132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
reader
original copy
image
down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121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0440A (zh
Inventor
森田健二
浜野成道
菅野明子
茶木淳
芹泽雅弘
森泽晃
池上英之
大川知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90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0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13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132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缩短从作业开始指令至读取操作开始所花费的时间的图像读取装置。自动送稿器单元供给原稿。上游读取器读取利用自动送稿器单元供给的原稿的一面上的图像。下游读取器沿原稿供给方向设在上游读取器的下游,以读取位于原稿的另一面上的图像。上游读取器和下游读取器读取各自白色基准板的图像,且图像读取装置基于利用上游读取器和下游读取器读取的各自白色基准板的图像而生成用于上游读取器和下游读取器的修正数据。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配置有自动送稿器(ADF)的图像读取装置大多被构造成一面一面地读取原稿。这种图像读取装置在传送原稿的同时读取该原稿正面上的图像,利用设在传送通路上的翻转机构倒转原稿的传送方向以翻转该原稿,然后在再次传送原稿的同时读取该原稿的反面。每张原稿被这样传送至读取器单元两次,首先其正面朝向该读取器单元,然后其反面朝向该读取器单元,借此读取分别位于该原稿的正面和反面上的图像。
上述类型的图像读取装置需要执行在扫描原稿正面之后倒转原稿传送方向的操作、以及翻转反面已扫描的原稿以按照与传送前相同的页顺序将该原稿排出装置的操作。因此,需要花费时间来读取双面原稿。
为缩短双面原稿需要的时间,已提出这样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中,两个读取器单元设在传送通路上,使得它们能够读取原稿的两面而无需翻转该原稿(参见例如日本专利公开文献特开No.2002-135530)。
上述类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每个读取器单元都包括光源和读取传感器。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首先开启相对于所输送原稿流的上游光源,然后开启下游光源,以缩短光源保持开着的时间段,从而增强装置的节能效果。
一般,读取传感器的读取特性由于环境变化而改变,该环境变化包括驱动开始后的经过时间和温度的上升。为此,需要实施阴影修正以修正读取传感器沿其横向的读取灵敏性的不均匀。获取阴影修正用修正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依据扫描器的类型和光源的预热时间而不同。典型扫描器包括CCD扫描器式和CIS扫描器式。CCD扫描器式通过沿着原稿移动灯和反射镜来扫描该原稿上的图像,然后利用其电荷耦合器件(以下称为“CCD传感器”)读取经透镜缩小的原稿图像。另一方面,CIS扫描器式通过相对于原稿移动其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以下称为“CIS”)来扫描该原稿上的图像,从而读取该原稿的被扫描图像。
因为CCD扫描器的CCD传感器被构造用以读取经缩小的原稿图像,所以可在尺寸上缩小CCD传感器,从而可以利用单个传感器芯片形成CCD传感器。另一方面,CIS扫描器中的CIS的读取传感器被构造用以在使之与原稿接触的状态下执行读取操作,因此该读取传感器需要具有与原稿宽度相同的长度。为此,需要利用沿原稿横向设置的多个(例如十六个)传感器芯片来形成CIS扫描器。这使得修正相邻传感器芯片之间接合部处的浓度差异成为必需,因而CIS扫描器需要花费比CCD扫描器更长的时间来获取修正数据。
假设CCD扫描器设在CIS扫描器的上游侧。如图8所示,响应于作业开始指令,开启上游光源以开始获取上游读取传感器用修正数据,然后开启下游光源以开始获取下游读取传感器用修正数据。仅在获取有关上游和下游两读取传感器的修正数据后,才开始原稿读取操作。在此情况下,对于比被较早开启的上游CCD扫描器要晚开启的下游CIS扫描器而言,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获取修正数据。因此,在发出作业开始指令后,需要花费长时间来完成上游和下游两扫描器用修正数据的获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从发出作业开始的指令时起至读取操作开始的时间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该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这样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送稿器,构造用以供给原稿;第一读取器,构造用以读取利用送稿器供给的原稿的一面上的图像;第二读取器,沿着利用送稿器供给原稿的方向设在第一读取器的下游,且构造用以读取利用该送稿器供给的原稿的另一面上的图像;以及控制器,构造用以使第一和第二读取器读取各自的第一和第二基准对象,并基于利用该第一和第二读取器读取的各自的第一和第二基准对象而生成用于该第一读取器的第一修正数据和用于该第二读取器的第二修正数据;其中,利用第二读取器读取第二基准对象和生成第二修正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比利用第一读取器读取第一基准对象和生成第一修正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长,以及控制器在使第一读取器开始读取第一基准对象之前使第二读取器开始读取第二基准对象。
对于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构造,在获取第一和第二读取器的校正特性用数据时,比设在上游侧的第一照射单元更早地开启设在下游侧的第二照射单元。这使得可以缩短从作业开始至开始读取第二读取器的校正特性用数据的时间,从而缩短完成两读取器的修正数据的读取所花费的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在使第一读取器开始读取第一基准对象之前使第二读取器开始读取第二基准对象,以便在完成该第二修正数据的生成之前或者同时完成该第一修正数据的生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读取器包括用于照射第一基准对象的第一照射单元,第二读取器包括用于照射第二基准对象的第二照射单元,以及控制器在使该第一照射单元开始照射第一基准对象之前使该第二照射单元开始照射第二基准对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读取器是CCD扫描器式,以及第二读取器是CIS扫描器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读取器具有由单个传感器芯片形成的读取传感器,以及第二读取器具有由设置成一排的多个传感器芯片形成的读取传感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准对象和第二基准对象分别是白色基准板。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这样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送稿器,构造用以供给原稿;第一读取器,构造用以读取利用送稿器供给的原稿的一面上的图像;第一照射单元,构造用以照射利用第一读取器读取的原稿;第二读取器,沿着利用送稿器供给原稿的方向设在第一读取器的下游,且构造用以读取利用该送稿器供给的原稿的另一面上的图像;第二照射单元,构造用以照射利用第二读取器读取的原稿;以及控制器,构造用以使第一和第二读取器读取各自的第一和第二基准对象,并基于利用该第一和第二读取器读取的各自的第一和第二基准对象而生成用于该第一读取器的修正数据和用于该第二读取器的修正数据;其中,利用第二读取器读取第二基准对象和生成第二修正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比利用第一读取器读取第一基准对象和生成第一修正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长,以及控制器在使第一照射单元开始照射第一基准对象之前使第二照射单元开始照射第二基准对象。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提供这样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送稿器,构造用以供给原稿;第一读取器,构造用以读取利用送稿器供给的原稿的一面上的图像,该第一读取器由单个读取传感器芯片形成;第一照射单元,构造用以照射利用第一读取器读取的原稿;第二读取器,沿着利用送稿器供给原稿的方向设在第一读取器的下游,且构造用以读取利用该送稿器供给的原稿的另一面上的图像,该第二读取器由设置成一排的多个读取传感器芯片形成;第二照射单元,构造用以照射利用第二读取器读取的原稿;以及控制器,构造用以使第一和第二读取器读取各自的第一和第二基准对象,并基于利用该第一和第二读取器读取的各自的第一和第二基准对象而生成用于该第一读取器的修正数据和用于该第二读取器的修正数据;其中,控制器在使第一照射单元开始照射第一基准对象之前使第二照射单元开始照射第二基准对象。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提供这样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送稿器,构造用以供给原稿;CCD类型的第一读取器,构造用以读取利用送稿器供给的原稿的一面上的图像;第一照射单元,构造用以照射利用第一读取器读取的原稿;CIS类型的第二读取器,沿着利用送稿器供给原稿的方向设在第一读取器的下游,且构造用以读取利用该送稿器供给的原稿的另一面上的图像;第二照射单元,构造用以照射利用第二读取器读取的原稿;以及控制器,构造用以使第一和第二读取器读取各自的第一和第二基准对象,并基于利用该第一和第二读取器读取的各自的第一和第二基准对象而生成用于该第一读取器的修正数据和用于该第二读取器的修正数据;其中,控制器在使第一照射单元开始照射第一基准对象之前使第二照射单元开始照射第二基准对象。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提供这样一种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送稿器,构造用以供给原稿;第一读取器,构造用以读取利用送稿器供给的原稿的一面上的图像;第一照射单元,构造用以照射利用第一读取器读取的原稿,该第一读取器由单个读取传感器芯片形成;第二读取器,沿着利用送稿器供给原稿的方向设在第一读取器的下游,且构造用以读取利用该送稿器供给的原稿的另一面上的图像,该第二读取器由设置成一排的多个读取传感器芯片形成;第二照射单元,构造用以照射利用第二读取器读取的原稿,以及第一和第二基准对象,生成用于第一读取器的第一修正数据和用于第二读取器的第二修正数据;其中,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使第一照射单元开始照射第一基准对象之前使第二照射单元开始照射第二基准对象;使第一和第二读取器读取各自的第一和第二基准对象;以及基于利用第一和第二读取器读取的各自的第一和第二基准对象而生成用于该第一读取器的修正数据和用于该第二读取器的修正数据。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提供这样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送稿器,构造用以供给原稿;第一读取器,构造用以读取利用送稿器供给的原稿的一面上的图像;第二读取器,沿着利用送稿器供给原稿的方向设在第一读取器的下游,且构造用以读取利用该送稿器供给的原稿的另一面上的图像,该第二读取器读取图像所需要的准备时间比第一读取器长;以及控制器,构造用以在使第一读取器开始读取图像的准备操作之前使第二读取器开始读取图像的准备操作。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提供这样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送稿器,构造用以供给原稿;第一读取器,构造用以读取利用送稿器供给的原稿的一面上的图像;第一照射单元,构造用以照射利用第一读取器读取的原稿;第二读取器,沿着利用送稿器供给原稿的方向设在第一读取器的下游,且构造用以读取利用该送稿器供给的原稿的另一面上的图像,该第二读取器读取图像所需要的准备时间比第一读取器长;第二照射单元,构造用以照射利用第二读取器读取的原稿;以及控制器,构造用以在使第一照射单元开始照射操作之前使第二照射单元开始照射操作。
自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以上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包括自动送稿器单元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包括自动送稿器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框图;
图3A是用于说明在原稿固定读取模式下利用图像读取装置执行的操作的示图;
图3B是用于说明在原稿固定读取模式下紧跟图3A所示操作之后的操作的示图;
图3C是用于说明在原稿固定读取模式下紧跟图3B所示操作之后的操作的示图;
图4A是用于说明在原稿移动读取(单面/双面)模式下利用图像读取装置执行的操作的示图;
图4B是用于说明在原稿移动读取模式下紧跟图4A所示操作之后的操作的示图;
图4C是用于说明在原稿移动读取模式下紧跟图4B所示操作之后的操作的示图;
图4D是用于说明在原稿移动读取模式下紧跟图4C所示操作之后的操作的示图;
图4E是用于说明在原稿移动读取模式下紧跟图4D所示操作之后的操作的示图;
图4F是用于说明在原稿移动读取模式下紧跟图4E所示操作之后的操作的示图;
图5A是用于说明在原稿翻转读取模式下利用图像读取装置执行的操作的示图;
图5B是用于说明在原稿翻转读取模式下紧跟图5A所示操作之后的操作的示图;
图5C是用于说明在原稿翻转读取模式下紧跟图5B所示操作之后的操作的示图;
图5D是用于说明在原稿翻转读取模式下紧跟图5C所示操作之后的操作的示图;
图5E是用于说明在原稿翻转读取模式下紧跟图5D所示操作之后的操作的示图;
图5F是用于说明在原稿翻转读取模式下紧跟图5E所示操作之后的操作的示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图像读取装置中从作业开始的时间点至能够读取的时间点的操作定时的定时图;
图7是在图像读取装置的双面同时读取模式下从作业开始至读取操作开始的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8是用于说明在传统图像读取装置中从作业开始的时间点至能够读取的时间点的操作定时的定时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表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自动送稿器单元100(送稿器)、读取器单元200和控制器400。该图像读取装置构成图像形成装置,且该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扫描装置、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
首先,参照图1说明自动送稿器单元100的操作。图1是自动送稿器单元100和读取器单元200的示意剖视图。
自动送稿器单元100从由放置在原稿托盘30上的至少两张片材形成的原稿摞S一张张地分离该原稿,并传送每张原稿至读取器单元200的读取位置。当原稿输送将要开始时,供给辊1下落到原稿摞S的上表面上。然后,供给辊1转动以供给原稿摞S中的最上面的原稿。若最上面的原稿拽引其下面的原稿,则利用分离辊2和分离垫21的作用仅分离最上面的原稿。这种分离利用公知的延迟分离(retardseparation)技术来实现。
利用分离辊2和分离垫21传送的原稿经由传送辊对3传送至对准辊4,并使该原稿的前端抵接静止的对准辊4。在原稿呈环状后,对准辊4转动以传送该原稿,从而校正该原稿的歪斜。
朝向原稿移动读取玻璃201传送原稿的供给通路在对准辊4的下游延伸。
送入供给通路的原稿经由辊7和5传送到原稿移动读取玻璃201上。原稿移动读取玻璃201上一面(正面)已扫描的原稿经由大辊7和传送辊6传送经过辊16与移动玻璃18之间。
此时,可利用设在移动玻璃18后方的反面图像读取器17读取位于原稿的另一面(反面)上的图像。利用反面图像读取器17扫描的原稿经由排出挡板20和排出辊8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31上。
在不使用反面图像读取器17读取反面图像的情况下,切换排出挡板20,利用排出辊8夹住原稿的后端,然后该排出辊8反向转动以将原稿引入翻转通路19。使引入翻转通路19的原稿与对准辊4抵接。原稿再次呈环状,从而校正其歪斜。
随后,利用辊7和5再次把原稿引导到原稿移动读取玻璃201上,从而能够在该原稿移动读取玻璃201上扫描原稿的反面。
原稿托盘30上提供有可朝向与原稿传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滑动且未表示的引导限制板。另外,未表示的原稿宽度传感器提供用以依据引导限制板的运动来检测每张原稿的宽度。形成被放置在原稿托盘30上的原稿摞S的原稿的尺寸可利用原稿宽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和传感器11的检测结果的组合来检测。
读取器单元200光学读取位于原稿的一面(正面)上的图像,并光电转换该图像以生成图像数据。读取器单元200包括原稿移动读取玻璃201、压板玻璃202、扫描器单元209(灯203和反射镜204)、反射镜205和206、透镜207和CCD线性传感器208。
位于传送到原稿移动读取玻璃201上的原稿的一面(正面)上的图像被来自灯203(第一照射单元)的光线照射,并经由反射镜204、205和206以及透镜207被CCD线性传感器208读取。灯203采用氙灯。CCD线性传感器208由单个传感器芯片形成,且读取经透镜207缩小的原稿图像。
白色基准板210作为用于生成CCD线性传感器208的阴影修正用修正数据(第一修正数据)的白电平基准对象。
自动送稿器单元100的反面图像读取器17设在沿传送方向看位于作为上游读取器的读取器单元200的原稿移动读取玻璃201的下游位置,且作为下游读取器。反面图像读取器17包括灯305和CIS308(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位于传送至反面图像读取器17的原稿的另一面(反面)上的图像被来自灯305(第二照射单元)的光线照射且被CIS308读取。灯305采用氙灯。
面向反面图像读取器17的移动玻璃18的表面形成为白色基准板(第二白电平基准对象),该白色基准板作为用于生成CIS308的阴影修正用修正数据(第二修正数据)的白电平基准对象。长度需要等于原稿宽度的CIS308的读取传感器由沿该原稿的横向设置成一排的多个(例如,16个)传感器芯片形成。
接着,将参照图2说明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部的构造。
图2中的部分A是自动送稿器单元100的控制框图。
自动送稿器单元1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300、只读存储器(ROM)301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2。ROM301存储控制程序,而RAM302存储输入数据和工作数据。用于驱动原稿传送辊的电机303、螺线管306和离合器307与CPU300的输出口连接,且各种传感器304与CPU300的输入口连接。
CPU300基于存储在ROM301中的控制程序执行原稿传送控制。另外,CPU300经由线路351执行与读取器单元200的中央处理单元(CPU)321的串行通信,以与该读取器单元200交换控制数据。指示所检测的原稿图像数据的前端的图像前端信号也经由通信线路351发送给读取器单元200。
灯305和受光传感器(CIS)308与图1中出现的反面图像读取器17连接,且利用该反面图像读取器17读取的图像被传送给图像处理部309。
图2中的部分B是读取器单元200的控制框图。CPU321控制读取器单元200。存储程序的ROM322和工作用RAM323与CPU321连接。电机驱动器326驱动光学系统驱动电机。读取器单元200包括灯203和正面图像读取器(CCD线性传感器)208。CPU321利用电机驱动器326和CCD线性传感器208控制读取器单元200。片材间隔修正部324执行片材间隔修正。图像处理部325对来自CCD线性传感器208的数字图像数据执行各种图像处理,且把经处理的数据写入图像存储器329。
利用自动送稿器单元100内的图像处理部309处理的图像也经由图像通信线路354存储在图像存储器329中。写入图像存储器329的数据经由I/F部353顺次发送给控制器400。另外,指示所检测的原稿图像数据的前端的图像前端信号经由I/F部352从CPU321发送给控制器400。从自动送稿器单元100经由通信线路351发送的图像前端信号也经由I/F部352从CPU321发送给控制器400。
图2中的部分C是图像处理控制器的电路框图。控制器400包括控制电路401、放大器电路402和修正电路403。
CCD线性传感器208和CIS308中的每个在原稿图像扫描过程中以一行为基础输出模拟图像信号。模拟图像信号经由图像处理部325和309中的相应一个以及图像存储器329发送给控制器400。这些信号利用放大器电路402放大,然后发送给修正电路403。在修正电路403中对每个信号执行修正处理(包括利用以下详细描述的阴影修正数据执行的阴影修正),并将经修正的图像信号写入图像存储器404。在所有原稿图像区域上执行上述处理,从而形成从原稿的每个相应面读取的图像。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CIS用在自动送稿器单元100的反面图像读取器中,而CCD线性传感器用在读取器单元200的正面图像读取器中,但采用任何传感器都被认为是适当的,只要它们可读取图像。
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具有以下特征:在图像读取装置中,自动送稿器100(送稿器)供给并传送原稿。CCD线性传感器208(第一读取单元)读取利用自动送稿器100供给的每张原稿的一面(正面)上的图像。CIS308(第二读取单元)设在沿原稿供给方向的CCD线性传感器208的下游位置,且读取所供给原稿的另一面(反面)上的图像。CPU321使CCD线性传感器208和CIS308读取各个白色基准板(第一和第二白电平基准对象),并形成用于该CCD线性传感器208的第一修正数据和用于该CIS308的第二修正数据。
假设从利用CIS308开始读取第二白电平基准对象至完成第二修正数据的生成所花费的时间比从利用CCD线性传感器208开始读取第一白电平基准对象至完成第一修正数据的生成所花费的时间长。CPU321使CIS308开始读取第二白电平基准对象要早于其使CCD线性传感器208开始读取第一白电平基准对象,以在结束形成第二修正数据之前或者同时结束生成第一修正数据。CPU321使灯305开始照射第二白电平基准对象要早于其使灯203开始照射第一白电平基准对象。
CCD线性传感器208具有用光线照射第一白电平基准对象的灯203(第一照射单元)。CIS308具有用光线照射第二白电平基准对象的灯305(第二照射单元)。CCD线性传感器208是CCD扫描器式。而CIS308是CIS扫描器式。CCD线性传感器208由单个传感器芯片形成,而CIS308由设置成一排的多个芯片形成。
接着,将对通过沿副扫描方向移动扫描器单元209来读取被印刷在原稿(即,单面原稿)一面上的图像的原稿固定读取模式中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3A至3C是表示在利用读取器单元200执行的原稿固定读取模式中扫描器单元209的各种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3A所示,当读取器单元200被指示开始图像读取操作时,扫描器单元209移动至用于进行阴影修正的白色基准板210的正下方位置以利用CCD线性传感器208读取该白色基准板210的图像。这样能够获取对CCD线性传感器208沿主扫描方向的图像数据阴影进行校正的阴影修正数据。
然后,扫描器单元209移动至图3B中的位置,此位置考虑到足够的加速距离。
然后,扫描器单元209沿着图3C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即,副扫描方向)移动,且灯203保持开启。这使得利用灯203的光线照射原稿S的反射光被CCD线性传感器208读取。
在如图3C所示读取至原稿S的右端完成后,灯203关闭。然后,扫描器单元209沿着图3C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移动以返回图3A所示的状态。
接着,将对通过移动原稿来读取该原稿(单面或双面原稿)上的图像而扫描器单元209保持静止的原稿移动读取模式中的操作进行说明。图4A至4F是表示在利用读取器单元200执行的原稿移动读取模式中扫描器单元209和那些原稿的各种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当自动送稿器单元100被指示开始供给原稿时,扫描器单元209移动至用于进行阴影修正的白色基准板210的正下方位置(参见图4A)以利用CCD线性传感器208读取该白色基准板210的图像,从而获取用于CCD线性传感器208的阴影修正数据。另外,利用CIS308读取位于反面图像读取器17的移动玻璃18上的白色基准板的图像,从而获取用于CIS308的阴影修正数据。
接着,利用下落到原稿上表面上的供给辊1、分离辊2和传送辊对3仅分离出原稿堆中的最上面的原稿并将其发送给对准辊4。此时,扫描器单元209移动至点R正下方的位置(参见图4B)。
原稿利用对准辊4经由供给通路引导到原稿移动读取玻璃201上(参见图4C)。原稿被以预定速度绕点R传送,从而利用在该点R下方待命的扫描器单元209读取该原稿上的图像。同时,自动送稿器单元100在原稿前端经过点R的同时把图像前端信号发送给图像读取器单元200,该图像前端信号是一种指示读取操作开始的信号。
在双面同时读取模式中,在利用扫描器单元209读取原稿的正面图像时,利用反面图像读取器17读取原稿的反面图像(参见图4D和4E)。
在反面图像读取器17完成对原稿反面的扫描后,已经扫描的原稿如图4F所示继续向右传送至被排出辊8排出。
当第N张原稿的后端已通过传送辊对3时,开始供给被放置在原稿托盘30上的原稿摞中的第(N+1)张原稿。此时,控制用于起动对准辊4的定时以调整与前张原稿的间隔,从而将原稿以预定的间隔传送到原稿移动读取玻璃201上。
当完成原稿的排出时,扫描器单元209沿着图4F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然后停止在图4F中所示的位置。
接着,将对在原稿移动翻转读取模式中翻转该原稿的操作进行说明。在此情况中,在读取第N张原稿的过程中,不供给第(N+1)张原稿且不使用反面图像读取器。图5A至5F是表示在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移动翻转读取模式中扫描器单元209的各种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当通过图4A至4F中所示的顺次操作传送原稿且利用传感器13检测到该原稿的后端时,排出辊8停止于夹住该原稿的状态(参见图5A)。
排出辊8绕与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朝向图5B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送原稿。
在绕点R传送原稿的同时扫描该原稿的反面后(参见图5C),当利用传感器13检测到该原稿的后端时,排出辊8停止于夹住该原稿的状态(参见图5D)。
通过再次朝向相反方向转动排出辊8,朝向图5E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送原稿,从而使原稿正反翻转。
在完成原稿的翻转后,开始分离原稿托盘上的后一张原稿(参见图5F)。
图6是用于说明在双面同时读取模式中获取阴影修正数据的定时的定时图。随后将要详细说明的阴影修正数据的获取包括灯的开启和预热、白色基准板的扫描、以及阴影修正用修正数据的生成。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CCD扫描器式(CCD线性传感器208)用在作为上游读取器的读取器单元200中,而CIS扫描器式(CIS308)用在作为下游读取器的反面图像读取器17中。上游读取器的CCD线性传感器208由单个传感器芯片形成,而下游读取器的CIS308由多个传感器芯片形成。在图像读取器由多个传感器芯片形成的情况下,不仅需要生成用于在由单个传感器芯片形成的每个读取器部内进行阴影修正的修正数据,而且需要生成用于校正在相邻传感器芯片之间接合部处的浓度差异的修正数据。
另外,为使原稿的正反两面上的图像浓度一致,生成用于下游读取器的修正数据,使得该下游读取器获取的图像数据的阴影修正结果将与上游读取器获取的图像数据的阴影修正结果匹配。
出于以上原因,下游读取器要比上游读取器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读取基准对象和生成修正数据。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比获取用于上游读取器的阴影修正数据要早“时间段T”地开始获取用于下游读取器的阴影修正数据。预先这样设定时间段T,使得在完成用于下游读取器的修正数据的生成之前或同时完成用于上游读取器的修正数据的生成。
图6中的时间段T对应于在开启灯203之后上游读取器(CCD线性传感器208)获取阴影修正数据所花费的时间与在开启灯305之后下游读取器(CIS308)获取阴影修正数据所花费的时间之间的差。
时间段T(例如,本实施例中为500毫秒)作为固定值预先存储在ROM301和ROM322中。灯203和305中的每个所采用的氙灯在其发射恒定光量之前要花费预热时间,因此在经过该预热时间之后开始获取用于每个读取器的阴影修正数据。当下游光源(灯203)开启后已经过时间段T时,开启上游光源(灯305)。
在完成用于上游读取器(CCD线性传感器208)和下游读取器(CIS308)的修正数据的获取后,开始原稿的读取。
若在获取用于上游读取器的阴影修正数据的过程中检测到该上游读取器的读取位置存在纸粉等障碍物,则需要通过例如移动扫描器单元209预定量来解决此障碍物。在此情况下,在采取措施解决障碍物之后,开始原稿的读取。
图7是在图像读取装置的双面同时读取模式下从作业开始至读取操作开始的处理的流程图。本处理主要由CPU300和CPU321执行。当读取器单元200被指示进入双面模式且同时进入同时读取模式时,以双面同时读取模式开始作业。
首先,在上游和下游灯203和305保持关闭时,获取用于调整每个读取传感器的黑电平的黑色阴影修正数据(步骤S101和S102)。当完成用于两个读取传感器的黑色阴影修正数据的获取时(步骤S103),开启下游灯305(步骤S104)。接着,在经过下游灯305的预热时间后,开始获取下游白色阴影修正数据(步骤S105)。当开始点亮(开启)下游灯后已经过预定时间段T时(步骤S106),开启上游灯(步骤S107)。类似的,在经过上游灯203的预热时间后开始获取上游白色阴影修正数据(步骤S108)。然后,在完成上游白色阴影修正数据和下游白色阴影修正数据的获取后(步骤S109),执行用于开始读取操作的原稿传送操作以及该原稿的读取操作本身(步骤S110),然后结束双面同时读取模式下的作业。
如在此以前详细说明的,根据本实施例,当用户发出用于执行双面读取操作的指令时,首先,打开下游光源,并开始获取下游白色阴影修正数据,然后开始获取上游白色阴影修正数据。这使得下游白色阴影修正数据的获取和上游白色阴影修正数据的获取被并行地执行。因此,可将完成上游白色阴影修正数据的获取的定时设定得接近完成下游白色阴影修正数据的获取的定时。另外,获取用于上游读取器和下游读取器中每个的白色阴影修正数据的定时可被设定得接近开始原稿读取的定时,这使得可以减小读取器的读取特性变化的影响。因此,与在获取下游白色阴影修正数据之前执行上游白色阴影修正数据的获取的情况相比,可使上游白色阴影修正数据更准确,从而提高从原稿读取的图像质量。另外,由于可缩短从用户发出开始读取操作的指令的时间点至开始原稿读取的时间点之间的时间段,所以能够缩短完成读取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段。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上游灯和下游灯都采用氙灯,但也可采用荧光灯或发光二极管。若上游和下游读取器各自采用不同类型的灯,则应考虑到两灯之间预热时间的差异来设定时间段T。
另外,正反面都为白色的白色基准片材可代替白色基准板用作对上游和下游读取器形成的图像数据进行白色阴影修正的基准对象。在此情况下,使自动送稿器单元100在原稿读取前供给白色基准片材,并以预定的定时读取该白色基准片材,以使其正面作为上游读取器的基准对象而使其反面作为下游读取器的基准对象。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下游读取器读取白色基准板以及获取下游阴影修正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比利用上游读取器读取白色基准板以及获取上游阴影修正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长。本发明还可应用于这样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中,下游读取器需要比上游读取器更长的准备时间来读取图像。图像读取的准备包括对上游和下游读取器的图像传感器的自动调整、以及对上游和下游照射单元的预热。
在此情况下,CPU在使上游读取器开始图像读取的准备操作之前使下游读取器开始图像读取的准备操作。CPU可在使上游照射单元开始照射操作之前使下游照射单元开始照射操作。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目的也可通过给系统或装置提供用于存储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并使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取和执行被存储于该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来实现。
在此情况下,从存储介质读取的程序代码本身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因而该程序代码和存储该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构成本发明。
用于提供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软盘(floppy,注册商标)、硬盘、磁光盘、CD-ROM、CD-R、CD-RW、DVD-ROM、DVD-RAM、DVD-RW、DVD+RW、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和ROM。选择地,该程序可经由网络下载。
另外,应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的功能不仅可通过执行利用计算机读取的程序代码来实现,而且可通过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使在该计算机上操作的OS(操作系统)等执行实际操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来实现。
另外,应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可如下实现,把从存储介质读取的程序代码写入设在被插入计算机内的扩展板上的存储器中、或者设在与计算机连接的扩展单元内的存储器中,然后基于该程序代码的指令使设在该扩展板或扩展单元内的CPU等执行实际操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尽管已参照示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范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与最宽的解释一致以涵盖所有这种变形和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06年6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165065和2007年3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070861的优先权,在此整体引入这两申请以供参考。

Claims (2)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
送稿器,构造用以供给原稿;
CCD扫描器式的第一读取器,构造用以读取利用所述送稿器供给的所述原稿的一面上的图像,所述第一读取器具有由单个传感器芯片形成的读取传感器并具有用于照射第一基准对象的第一照射单元;
CIS扫描器式的第二读取器,沿着利用所述送稿器供给所述原稿的方向设在所述第一读取器的下游,且构造用以读取利用所述送稿器供给的所述原稿的另一面上的图像,所述第二读取器具有由设置成一排的多个传感器芯片形成的读取传感器并具有用于照射第二基准对象的第二照射单元;以及
控制器,构造用以使所述第一和第二读取器读取各自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基准对象,并基于利用所述第一和第二读取器读取的各自的第一和第二基准对象而生成用于所述第一读取器的阴影修正用第一修正数据和用于所述第二读取器的阴影修正用第二修正数据,
其中,所述控制器生成用于修正在所述多个传感器芯片中的相邻两个之间接合部处的浓度差异的、用于阴影修正的所述第二修正数据,使得所述第二读取器的阴影修正结果与所述第一读取器的阴影修正结果匹配,
所述控制器在使所述第一照射单元开始照射所述第一基准对象之前使所述第二照射单元开始照射所述第二基准对象,
所述控制器在使所述第一读取器开始读取所述第一基准对象之前使所述第二读取器开始读取所述第二基准对象,以便在完成所述第二修正数据的生成之前或者同时完成所述第一修正数据的生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对象和所述第二基准对象分别是白色基准板。
CNB2007101121145A 2006-06-14 2007-06-14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132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65065 2006-06-14
JP2006165065 2006-06-14
JP2007070861 2007-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0440A CN101090440A (zh) 2007-12-19
CN100571322C true CN100571322C (zh) 2009-12-16

Family

ID=38943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1211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1322C (zh) 2006-06-14 2007-06-14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71322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3914A (zh) * 2017-12-05 2019-06-1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7656A (zh) 2011-06-28 2013-01-02 株式会社东芝 遮蔽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黑点校正方法
CN109862201A (zh) * 2017-11-30 2019-06-07 株式会社理光 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基准图案读取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3534A (zh) * 2000-10-25 2002-06-12 夏普公司 双面文件读取装置及双面文件读取方法
CN1645896A (zh) * 2004-01-21 2005-07-2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720713A (zh) * 2002-12-02 2006-01-1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打印/读取装置中的预扫描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3534A (zh) * 2000-10-25 2002-06-12 夏普公司 双面文件读取装置及双面文件读取方法
CN1720713A (zh) * 2002-12-02 2006-01-1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打印/读取装置中的预扫描
CN1645896A (zh) * 2004-01-21 2005-07-2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3914A (zh) * 2017-12-05 2019-06-1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CN109873914B (zh) * 2017-12-05 2021-11-1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0440A (zh) 200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2505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5692269B (zh) 自动文件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成像设备和成像系统
US71423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arency scanning with a duplex reflective scanner
CN101436011B (zh) 操作面板及具备该操作面板的电气器具
US863000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pying a document, and computer product
CN101398643B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73890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KR101253573B1 (ko) 화상독취장치와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독취방법
JPH072456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08180B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2689807B (zh) 纸张输送装置、具备其的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71322C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6529259B1 (en) Sheet supply device with quick reverse function and sheet process method
CN101399894B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577392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101969522A (zh) 用于形成打印图像的装置和方法
US7609399B2 (en) Scanning apparatus that scans one job among a plurality based on image data on either side
JPH066541A (ja) 複写機
JPS6048667A (ja) 画像複写機
JPS58134575A (ja) 情報読み取り装置
JP2017193420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51224B2 (ja) 両面記録可能な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82065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33303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07978A (ja) シート検知装置、シート検知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