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8394C - 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8394C
CN100558394C CNB2007100310296A CN200710031029A CN100558394C CN 100558394 C CN100558394 C CN 100558394C CN B2007100310296 A CNB2007100310296 A CN B2007100310296A CN 200710031029 A CN200710031029 A CN 200710031029A CN 100558394 C CN100558394 C CN 10055839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hinese medicine
blood
medicine compositio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310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8003A (zh
Inventor
魏大华
胡燕
卢其福
刘振民
张俊
廖雪珍
王四元
刘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Baiyunshan Pan'gaosh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ANGAOSH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ANGAOSH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ANGAOSH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7100310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58394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68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8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839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839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应用,制成该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丹参12.57~18.85份,三七4.18~6.28份,三棱6.67~9.03份,莪术4.45~6.01份,桃仁5.34~7.22份,当归4.45~6.01份,鳖甲6.07~9.03份,海藻11.13~15.05份,杜仲4.71~5.75份,炒白术7.06~8.64份,半枝莲14.14~17.28份,桂枝4.24~5.18份,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可用于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的药物。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物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增生、卵巢囊肿中可单独使用,对于EMT和卵巢囊肿也适应于手术前后的配合使用,尤其是对手术后的抗复发。其显著特征是克服了西药的激素样副作用和病灶多发性所致手术不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防治妇科疾病的药物。
发明背景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MT)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自从1860年Rokitansky首次发现内异症以来,历经14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可达10%~15%。EMT所引起的痛经、下腹痛、盆腔包块及性交痛等,严重地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不育症的主要病因之一。长期以来,这种性质良性而行为却类似恶性的疾病一直让临床医生捉摸不透。长期以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缺乏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在发病机理方面,西医把内异症的发病机制概括为转移理论(metastatic theory)和转化理论(metaplastic theory)。转移理论包括植入性(implantation)和侵入性(invasion),植入性指经血逆流种植,即Sampson学说;侵入性系内膜细胞经血流及淋巴运送。转化理论是指体腔上皮(coelom-epithelium)或间皮(mesothelium)化生,通常在“原位”(in situ)。“在位内膜决定论”,修正和完善了Sampson的假说。
中医的病因病机方面的研究,其发病的主要机制在于正气不足,经产余血浊液,流注于胞脉胞络之中,泛滥于子宫之外,并随着肾的阴阳消长转化而发作。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异位的子宫内膜有周期性的出血,蓄积于局部而发生,此为“离经之血”,称蓄血或瘀血。瘀阻冲任、胞宫胞脉,经行不畅,“不通则痛”可发为痛经。瘀血阻滞冲任,新血不归经,或瘀伤脉络,亦可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漏下。瘀阻冲任、胞宫,胞脉受阻,两精不能接合成孕,发为不孕。瘀血积久遂成癥瘕。可见,瘀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机。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多由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所致。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组织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一种既非肿瘤又非炎症的乳腺病变。乳腺增生病主要是由于内分泌系统失调所致,其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而占乳房疾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早在1978年全国肿瘤防治会议就非典型乳腺增生病列为乳腺癌的前期病变,故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尤为重要。对此疾病的治疗,西医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近期疗效好,但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复发率高,而手术治疗患者难以接受。为此,本发明是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成效的基础上,针对其发病机理,发挥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提取物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为防治乳腺增生病提供科学依据。
卵巢囊肿中医学属妇人“癥瘕”、“肠覃”等范畴。本病多因湿浊痰饮,瘀血阻滞胞脉,蓄积日久则搏结成块而成斯症,可见卵巢囊肿主要是瘀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本病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随着囊肿逐渐增大,患者常可出现下腹胀痈、月经紊乱等症,病情严重者不但会影响妇女的生育功能和身心健康,还可能发生卵巢囊肿蒂扭转、破裂、继发感染等多种病变,危害较大。目前,西医学对卵巢囊肿的治疗手段有限。对于较大囊肿(直径5厘米以上)多选择手术治疗,这难免给患者带来手术创痛及较大经济负担,且术后仍多有复发。对于较小囊肿病变,则任由患者在病痛中消极等待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寻找有效的保守治疗措施,开发方便快捷的口服药物,填补卵巢囊肿由较小病灶发展至可手术病灶之间这一段“窗口期”的治疗空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治疗成本,成为卵巢囊肿治疗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2、在现代临床治疗方面,主要是手术疗法、药物疗法和手术加药物疗法。面对EMT的易复性和病灶的散在性(腹膜、卵巢、阴道直肠、其它部位),手术疗法显得适应性较差,而西医的药物疗法,则主要是直接使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其临床不足主要是无法避免副作用太大。
在传统中医中,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文献,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的痛经、症瘕、不孕、“月经不调”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不育者的生育率。天津韩冰、广州司徒仪、上海王大增、湖南尤昭玲、山东连方从不同角度,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不论哪种中医药治法,总离不开活血化瘀之根本大法,是中药治疗EMT的研究方向。目前常用的中药有内异消、桂苓胶囊、血竭散等,均嫌其现代作用机理不清楚,影响了临床应用范围。像本发明进行全身性多靶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还未见文献报道。
在乳腺增生的临床治疗方面,中医辨证多分为气滞、痰凝、血瘀三型,采用疏肝理气,调理冲任,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补益肝肾等法进行治疗。杨毅对乳腺增生的文献进行了研究:宋爱莉等认为中医内治应从疏肝理气、健脾渗湿、养血活血、利尿消肿入手。姜兆俊用理气温阳、活血祛瘀、化痰软坚诸法,使结块消散,并拟定了有效验方阳和消块汤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林毅等提出本病中医药周期疗法,并研制了消癖口服液,月经前期疏肝活血、消滞散结以治标,月经后期温肾助阳、调摄冲任以治本。潘立群治疗本病经前期以补肾助阳为主,兼以活血散结化瘀,经后期以补肾养阴为主,月经间期在调补肾阴的同时兼加补阳之品,行经期常用活血通脉之法。陈铁汉等认为气机失调是乳腺增生本发病基础,在治疗上提出了“养心调气”之法,以调心神、定心志、顺气机为第一要旨,而佐以化痰、散瘀、解毒之品。李茂林等以润肺降气,活血通络,化痰散结治疗本病。其研究的结果表明,众医家在临床中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乳腺增生病均取得较好效果。
根据《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坚者消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原则立法,针对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的病机特点,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是其根本治疗大法。本发明物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临床结果表明其对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病症均有独特疗效。本发明共有12味药物组成,方中丹参、三七活血化瘀,消痞止痛,“治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瘕”。《本草汇言》指出“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经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芎蓉”;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二药合用,祛瘀生新,功大力宏,故为君药。三棱、莪术,破血逐瘀,行气止痛,张锡纯尤为推崇,指出“三棱、莪术为化瘀血之要药,以治女子癥瘕,月经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桃仁“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善攻日久之蓄血,为血瘀家之圣药;当归,养血润燥,使瘀祛而不伤阴血。鳖甲、海藻,软坚散结,养阴清热。与君药相伍,既可促使瘀血排除、消散,又可牵制活血化瘀药物的温燥之性。且鳖甲攻坚又不损气“阴阳上下有痞滞不除者,皆宜用之”。六药合用,共助君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臣。白术,健脾益气,调中和胃而消积,以资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杜仲,盐炒后补肾强腰而固冲,以固先天之本。杜仲、白术-固先天之本,一资后天之源,共协君药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半枝莲,清热解毒,抗癌消肿瘤,共为佐药。桂枝,温经通脉而和营血,与方中桃仁同伍,既可通脉和营又可加强破血行瘀之力,且可帅诸药以达病所,故为使药。纵观全方,师古法而不泥古方,攻补兼施,祛瘀生新,既活血又化瘀,诸药合用,共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
本发明的申请人在已于2005申请了该中药组合物的相关专利,专利申请名称:一种主治子宫肌瘤的中成药及制备、质量控制方法(申请号:200510036468.7)。其主要是公开该中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及腹腔炎性包块,鉴于各种病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策略的不同,对于能否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MT)、乳腺增生、卵巢囊肿仍需要技术人员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的药物。
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应用,制成该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丹参12.57~18.85份,三七4.18~6.28份,三棱6.67~9.03份,莪术4.45~6.01份,桃仁5.34~7.22份,当归4.45~6.01份,鳖甲6.07~9.03份,海藻11.13~15.05份,杜仲4.71~5.75份,炒白术7.06~8.64份,半枝莲14.14~17.28份,桂枝4.24~5.18份,所述应用是指在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增生、或卵巢囊肿药物中的用途。
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物是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栓剂、滴丸剂、口服液、或注射剂。
本发明是在研究现代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的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医生观察本发明涉及产品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确实有效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量的药效学试验,应运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其现代作用机理研究而发明的。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现将本发明的思路、发明过程、方案做如下说明。
一、中医理论研究分析
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及体征,可属中医“血瘕”“痛经”、“癥瘕”、“不孕”、“月经不调”、“经引发热”等范畴。其发病的主要机制在于肾虚气弱,正气不足,经产余血浊液,流注于胞脉胞络之中,泛滥于子宫之外,并随着肾的阴阳消长转化而发作。离经之血是发病之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异位的子宫内膜有周期性的出血,蓄积于局部而发生,此为“离经之血”,称蓄血或瘀血。瘀阻冲任、胞宫胞脉,经行不畅,“不通则痛”可发为痛经。瘀血阻滞冲任,新血不归经,或瘀伤脉络,亦可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漏下。瘀阻冲任、胞宫,胞脉受阻,两精不能接合成孕,发为不孕。瘀血积久遂成癥瘕。可见,瘀血是EMT的主要病机。
在临床治疗机理方面,中医辨证多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气虚血瘀型、热郁瘀阻型、肾虚血瘀型等。瘀血阻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主要病机,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正是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要治疗大法的组成的方剂,对临床辨证为气滞血瘀型或以血瘀型为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实为“对证下药”。在传统理法方药方面,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对治疗乳腺增生及卵巢囊肿亦具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完全符合理法方药中医理论。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能,为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的药物增添了一个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的中剂量组成药。
本发明的研究表明,所述中药组合物不仅具有西药单纯激素疗法的作用,而且可通过全身的系统调节作用而发挥激素样作用的,克服了单纯使用激素的副作用。进一步说,本发明的全身性多靶位治疗特点,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的治疗方面显示重要的优势。
该中药组合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共同的作用机理在于全身性的调节作用和局部多靶位直接作用的综合。所述的全身性、多靶位的特点在于:(1)、本发明具有明显活血化瘀作用。(2)抗炎、镇痛作用。(3)调节内分泌的功能。(4)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其活血化瘀作用是通过改善微循环和血流变,增加心输出量和正性心肌作用而实现的,抗炎镇痛主要通过调节PEG-2和PEG-la水平和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来达到抗炎镇痛的效果。本发明主要通过调节E2(雌二醇)、PRL(催乳素)、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激素)等激素水平而发挥调节内分泌的作用。主要通过TNF等细胞因子的水平以及对脾脏、网状内皮等免疫器官、组织的功能来实现免疫增强作用。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物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增生、卵巢囊肿中可单独使用,对于EMT和卵巢囊肿也适应于手术前后的配合使用,尤其是对手术后的抗复发。其显著特征是克服了西药的激素样副作用和病灶多发性所致手术不适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正常大鼠子宫内膜的示意图;
附图2是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图;
附图3是达那唑对大鼠子宫内膜移植物组织的影响;
附图4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提取物低剂量组对大鼠子宫内膜移植物组织的影响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提取物中剂量组对大鼠子宫内膜移植物组织的影响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提取物高剂量组对大鼠子宫内膜移植物组织的影响示意图;
附图7是桂枝茯苓胶囊对大鼠子宫内膜移植物组织的影响示意图;
附图8是正常家兔乳腺的示意图;
附图9是家兔乳腺增生病理图;
附图10是枸橼酸膜他昔芬对家兔乳腺移植物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示意图;
附图11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提取物低剂量组对家兔乳腺增生组织的影响示意图;
附图12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提取物中剂量组对家兔乳腺组织的影响示意图;
附图13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提取物高剂量组对家兔乳腺组织的影响高剂量组示意图;
附图14是乳块消胶囊对家兔乳腺增生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用传统及现代先进的制造方法,分别制成汤剂、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栓剂、滴丸剂、口服液、注射剂和散剂等。
实施例1
丹参15g,三七5g,三棱8g,莪术5g,桃仁6g,当归5g,鳖甲6.1g,海藻12g,杜仲5g,炒白术8g,半枝莲15g,桂枝4.5g,以上十二味水煎,制备成药物,服用,一日三次,连续四至六周,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增生、卵巢囊肿。
实施例2
丹参13g,三七4.3g,三棱6.7g,莪术6g,桃仁5.5g,当归5g,鳖甲6.1g,海藻15g,杜仲5g,炒白术7.1g,半枝莲15g,桂枝5g。
将三七、三棱、莪术、鳖甲四味药材分别粉碎成细粉;当归、炒白术、桂枝三味药材提取挥发油;丹参、盐炒杜仲二味药材用60~95%的乙醇溶液提取、提取液浓缩成浸膏A;将当归、炒白术、桂枝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和丹参、盐炒杜仲乙醇溶液提取后的药渣加去皮桃仁、海藻、半枝莲三味药材一起用水提取,取水提液浓缩成浸膏B;合并浸膏A和浸膏B继续浓缩成稠膏C,加入三七、三棱、莪术、鳖甲的细粉和当归、炒白术、桂枝的挥发油混匀成药粉D后,按常规工艺制成口服的片剂、胶囊剂、丸剂等药物制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药粉D中含三七以人参皂苷Rg1计,不得少于1.50mg/g。用于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增生、卵巢囊肿。
实施例3
丹参18g,三七6g,三棱9.0g,莪术6.g,桃仁5.34g,当归4.5g,鳖甲9g,海藻12g,杜仲5.5g,炒白术8g,半枝莲15g,桂枝5g。
以上十二味分别或分组进行超临界CO2法提取有效成份组或有效部位,加适宜通用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口服液、滴丸和注射剂等药物。该胶囊、口服液、滴丸和注射剂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增生、卵巢囊肿。
用超临界CO2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有效成份组或有效部位、有效组分,并用有效组分进行组份配伍。
取实施例一的浓缩物,实施例二、三的提取物或胶囊制剂委托广州中医药大学药理研究室进行了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的药效学研究,如下所述。
实施例4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巢囊肿药效研究
卵巢囊肿,现在大都采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模型进行研究,卵巢囊肿暂未见动物病理模型报道,故用此模型代替。实验其设六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的大鼠病理模型组;两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其中一组为中药桂枝茯苓胶囊,另一组为化学药达那唑;另三组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提取物,分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同时与正常大鼠子宫内膜对照,请参见图1-图7。
本发明组合物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部位散在于多个部位,有腹膜的、卵巢的、直肠阴道部的,为了减少手术的创面和提高手术的适应性,可在手术前后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配合手术治疗,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实施例5
对乳腺增生病变的防治
1、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家兔的影响选用1.8~2.2kg雌性家兔70只,随机分7组(正常组、模型组、本发明物(所述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组、乳块消胶囊组、构橼酸他莫昔芬片组)。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组家兔左右两侧第二对乳房的直径、高度,并观察其外观。正常对照组肌注生理盐水0.4ml/kg.d×30d,其余6组家兔每天肌肉注射已烯雌酚0.2mg/kg.d×25d,25d后肌注黄体酮1mg/kg.d×5d[1],同时按1ml/kg体重容积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24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灌服等容积的蒸馏水。末次给药后24h,耳静脉取血,分离血清,用TSN-695B型放免r测量仪按RIA法测定E2、睾酮(T)、孕酮(P)和PRL水平,测定SOD活性和MDA含量;用游标卡尺测量药后家兔左右两侧第二对乳房的直径、高度,并观察外观,然后剪取左右两侧第二对乳房,称重,剪取子宫、卵巢、胸腺及脾称重,计算脏器系数。乳腺组织包埋,切片,HE染色,用光学显微镜作病理组织学观察,实验结果作t检测。
实验结果显示:乳腺外观检查可见,正常对照组家兔乳头外观仅呈小米粒样,紧贴皮肤,直径及高度无明显变化,模型对照组家兔乳头竖起,较坚实,充血,增高增大,用药组家兔乳房增高增大比模型组少。本发明组合物高、中、低剂量组显著降低乳腺增生模型家兔血清E2、PRL(低剂量无)及MDA(低剂量无)的含量,增加SOD的活性(低剂量无),降低子宫指数、乳房高度、直径、体积及重量,中剂量组尚可降低卵巢指数,与模型组比较P<0.05~0.01。乳腺组织形态病理检查显示:所述中药组合物能减轻乳腺导管的扩张及导管上皮细胞的增生,表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乳腺增生的家兔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降低E2、PRL的含量,调节雌激素的平衡有关。实验结果见表1~6。
表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家兔雌激素含量的影响n:10x±SD
注:*指P值与模型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表2本发明物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家兔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n:10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082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3本发明物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家兔性器官的影响n:10  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083
Figure C2007100310290009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4本发明物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家兔乳房高剂量组度和直径的影响n:10  x±SD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5本发明物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家兔乳房体积和重量的影响n:10  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093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6本发明物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家兔免疫器官的影响n:10  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094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
选用180~200gSD雌性大鼠70只,其中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60只按对大鼠乳腺增生模型法,给大鼠隔日一次于动物前腋下交替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8mg/Kg,共注射20次复制乳腺增生模型,然后随机分成6组(模型组、本发明物高、中、低剂量组、乳块消胶囊组、枸橼酸他莫昔芬片组)。按20ml/kg体重容积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24天。正常组及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的蒸馏水。末次给药后24h,观察乳房的外观,眼眶静脉取血,分离血清,用TSN-695B型放免r测量仪测定大鼠血清E2、T、P和PRL含量,按试剂盒要求测定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用12mm打孔器取左右两侧乳房,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乳房的高度及直径,包埋,切片,HE染色,用光学显微镜作病理组织学观察。取子宫、卵巢、胸腺及脾,用电子天平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实验结果作t检测。
实验结果显示:乳房外观检查可见,正常组大鼠乳头外观仅呈小芝麻粒样,紧贴皮肤,模型组大鼠乳头竖起,较坚实,充血,增高剂量组增大,用药组大鼠乳房增高增大比模型组少。所述组合物高、中、低剂量可显著降低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E2、PRL(低剂量无)及MDA的含量,提高SOD的活性(低剂量无)。降低子宫指数、乳房高度、直径、体积及重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0.01。乳腺组织形态病理检查显示:所述组合物能减轻乳腺导管的扩张、导管上皮细胞的增生,表明本发明物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降E2、PRL的含量,调节雌激素的平衡有关。实验结果见表7~12。
表7本发明物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雌激素含量的影响n:10  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102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8本发明物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n:10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103
Figure C2007100310290011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10本发明物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房高剂量组度和直径的影响n:10  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112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11本发明物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房体积和重量的影响n:10  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113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12本发明物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n:10  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114
Figure C20071003102900121
实施例6
对卵巢囊肿模型(以子宫内膜异位症模拟)大鼠的影响
选用SD雌性大鼠105只,其中剂量组90只,在常规消毒情况下,用乌拉糖麻醉,打开腹腔,找到子宫,剪下右侧子宫约3cm,剥离剪下的子宫内膜,切成4mm×4mm共3块,用3号肠线缝在对侧子宫正中、卵巢及Y型分叉处附近,关腹,肌注青霉素预防感染,每天一次,连续3天,另外15只为假手术组,操作基本同模型对照组,但不剥离子宫内膜,只剪下肠系膜3块脂肪。模型复制4周后,随机分为6组(桂枝茯苓胶囊组、达那唑组,本发明物高、中、低剂量组及模型组),然后按20ml/kg溶积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24天,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灌服等量的蒸馏水,末次药后12小时,眼眶取血,选用RIA法用TSN-695B型放免r测量仪检测PGE2及TNF含量,随后剖开腹腔,剪取及大体观察记录子宫内膜移植物的生长情况,如移植物的积液高度、宽度、重量,并取移植物包块,包埋,切片,HE染色,用光学显微镜作病理组织学观察。收集腹腔渗出液,检测PGE2及TNF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移植物呈隆起透明小包块,表面可见血管,内部充满液体,本发明物、达那唑及桂枝茯苓胶囊组移植物体积较小,个别颜色发黄,部分大鼠3个移植物中只有1个或2个能生长,治疗组情况明显优于模型组;而假手术组,移植物已全部吸收,无生长。本发明物高剂量能显著减少模型大鼠移植物的体积及重量,减少模型大鼠血清及腹腔液中剂量组PGE2及TNF含量,中、低剂量也可显著减少模型大鼠移植物的重量及TNF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0.01,移植物组织形态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本发明物可减轻移植物腺体腺腔扩张、囊肿形成、腺上皮增生的程度,移植物生长比模型组差,结果表明:本发明物对移植物有抑制其生长的作用。提示其对卵巢囊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见表13~15。
表13本发明物对卵巢囊肿模型大鼠移植物的影响n:10  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122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14本发明物对卵巢囊肿模型大鼠血清PGE2及TNF的影响n:10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123
Figure C2007100310290013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15本发明物对卵巢囊肿模型大鼠腹腔液PGE2及TNF的影响n:10  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132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实施例7
抗炎作用
1、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选用180~200gSD雄性大鼠70只,按棉球肉芽肿实验法在常规消毒下给大鼠背部埋入定量棉球(10mg),然后随机分为7组,按20ml/kg体重容积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6天,空白对照组灌服等量蒸馏水,于术次药后1小时,脱颈椎处死大鼠,取出棉球肉芽肿,用电子天平称其湿重,然后将棉球肉芽肿置于干燥器内48小时后取出,再用电子天平称其干重,实验结果作t检测。
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物高、中剂量均可显著减轻大鼠棉球肉芽肿的重量,与对照组比较,P<0.01,表明本发明物能抑制肉芽肿的生成,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比等效剂量的乳块消胶囊强,但差别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见表16。
表16本发明物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湿、干重量的影响n:10  x±SD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踝关节炎症的影响
选用150~180g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6天,对照组灌服等量蒸馏水,于末次药后1小时,按大鼠足跖浮肿法,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左踝关节的直径,然后在大鼠左下肢踝部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1ml致炎,药后每隔1小时,再按上法测量大鼠左踝关节直径,以给药前后的差值作为炎症肿胀度,实验结果作t检验。
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物高、中、低剂量均可显著减轻角叉菜胶致大鼠踝关节炎症的肿胀度,与对照组比较,P<0.01,表明本发明物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作用与等效剂量的乳块消胶囊及桂枝茯苓胶囊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见表17。
表17本发明物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踝关节炎症的影响n:10  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141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实施例8
有镇痛作用
1、对醋酸致痛的影响(扭体法)
选用18~22gNIH小鼠,98只,♀
Figure C20071003102900142
各半,随机为7组,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3天,于末次药后1h,按化学刺激法(小鼠扭体法),给各组小鼠ip0.6%醋酸0.2ml/只致痛,并立即观察记录小鼠扭体反应出现时间及10min内扭体反应次数。实验结果作t检验。
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物高、中、低三个剂量可显著减少醋酸致痛时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及延长扭体反应出现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0.01,表明本发明物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作用与等效剂量的乳块消胶囊及桂枝茯苓胶囊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见表18。
表18本发明物对醋酸致痛的影响n:14  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143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对热致痛的影响(热板法)
挑选正常痛阈(30s内出现舔后足)合格小鼠77只(性别,种属),随机分为7组,按20ml/kg体重容积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3天,末次药后30、60、90、120min再按热板法测定各鼠痛阈值,(若小鼠60s仍无痛觉反应,则停止测试而按60s计算)。实验结果作t检测。
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物高、中剂量在药后30、60分钟均可显著提高剂量组热致痛时小鼠的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0.01,表明本发明物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作用与乳块消胶囊及桂枝茯苓胶囊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见表19。
表19本发明物对热致痛的影响  n:11  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151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实施例9
具有活血祛瘀作用
1、对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症模型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选用18~22gNIH小鼠80只,♀
Figure C20071003102900152
各半,随机分为8组,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20天,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等量的蒸馏水,于给药后第18天,其中7组按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症模型造型法,给小鼠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03ml/只,每日二次,并在期间进行冷刺激(10℃冰水浸泡5min),连续2天复制血瘀症模型,并继续给药至20天,末次药后1h,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系统观测记录小鼠耳廓血管的血液流速的变化。实验结果作t检测。
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物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显著加快血瘀症模型小鼠耳廓血管的血液流速,与模型组比较,P<0.01,表明本发明物有一定的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作用。此作用与等效剂量的乳块消胶囊相近,两者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见表20。
表20本发明物对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症模型小鼠耳廓血液流速的影响n:10  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16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2、对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症模型大鼠下腔静脉血栓的影响
选用160~180g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10天,于给药后第8天,其中7组按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症模型造型法,给大鼠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2ml/只,每天二次,并在期间进行冷刺激(10℃冰水浸泡5min),连续2天复制血瘀症模型,并继续给药至第10天,末次药后1h,按静脉血栓形成造型法打开腹腔,找下腔静脉并分离,与左肾静脉下方结扎下腔静脉,关腹,5小时后,重新打开腹腔,于结扎部位下方5cm处再结扎下腔静脉,并将其取出,纵行剪开管腔,观察血栓形成情况,将血栓取出,用电子天平称血栓湿重量,然后将血栓真空干燥24h,再称血栓干重,结果作t检测。
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物高、中剂量组均可显著减轻血瘀症模型大鼠静脉血栓的湿重和干重,与对照组比较,P<0.01,低剂量组也可减轻大鼠静脉血栓的湿重和干重,但与模型组比较,P>0.05,表明本发明物有一定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此作用比等效剂量的桂枝茯苓胶囊强,两者比较差别显著,P<0.05。此作用与等效剂量的乳块消胶囊相近,两者比较P>0.05,实验结果见表21。
表21对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症模型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n:10  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162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与桂枝茯苓胶囊组比较P<0.05
3、对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选取230~260g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按20ml/kg体重容积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15天,正常组及模型组灌服等量的蒸馏水。于给药后第13天,其中剂量组7组按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证模型法给大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2次/天,并在2次注射之间浸冰水一次(10℃冰水浸泡5min),连续2天造模,末次药后12小时眶静脉取血,用普利生:PRECIL LBF-N6B型全自动清洗血流变仪测定全血粘度(低切、高切)及血浆粘度。实验结果作t检验。
结果显示:本发明物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急性血瘀症模型大鼠全血粘度(低切和高切)、及血浆粘度,低剂量组可降低血浆粘度,与模型组比较,P<0.05~0.01。提示:本发明物对急性血瘀症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实验结果见表22。
表22本发明物对急性血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n:10  x±SD
Figure C2007100310290017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实施例10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尚无理想的非手术疗法,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大优势。本发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正切中本病要害。同时,药效学研究也表明本发明有防治乳腺增生病的作用。
乳腺增生药效研究实验分别采用家兔、大鼠病理实验模型,实验共设六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的动物病理模型组;两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其中一组为中药桂枝茯苓胶囊,另一组为化学药达那唑;另三组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分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进行治疗实验。把正常组织,病理组织及治疗药物(包括本发明物和对照物)的组织结构用H染色法显色的状态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显示本发明物三个剂量组均有恢复病理结构的效果,请参见图8-图14。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取物具有一定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增生及卵巢囊肿的作用,有抗炎、镇痛及活血化瘀作用。
以上实验充分发映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物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增生及卵巢囊肿治疗的全身性多靶位的作用特点。

Claims (2)

1、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应用,制成该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的原料的重量份组成为:丹参12.57~18.85份,三七4.18~6.28份,三棱6.67~9.03份,莪术4.45~6.01份,桃仁5.34~7.22份,当归4.45~6.01份,鳖甲6.07~9.03份,海藻11.13~15.05份,杜仲4.71~5.75份,炒白术7.06~8.64份,半枝莲14.14~17.28份,桂枝4.24~5.18份,其特征是,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应用是用于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物是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或口服液。
CNB2007100310296A 2007-10-24 2007-10-24 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 Active CN10055839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310296A CN100558394C (zh) 2007-10-24 2007-10-24 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310296A CN100558394C (zh) 2007-10-24 2007-10-24 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8003A CN101168003A (zh) 2008-04-30
CN100558394C true CN100558394C (zh) 2009-11-11

Family

ID=39388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310296A Active CN100558394C (zh) 2007-10-24 2007-10-24 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5839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7025B (zh) * 2008-12-09 2010-12-22 宋春英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制剂
CN101417079B (zh) * 2008-12-09 2011-03-02 赵庆华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4524299A (zh) * 2015-01-07 2015-04-22 王莉 一种治疗产前产后妇科疾病的中药制剂
CN105106846B (zh) * 2015-09-14 2018-09-25 杜黎明 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中药制剂配方
CN115120693A (zh) * 2022-07-25 2022-09-30 安徽医科大学 一种用于治疗卵巢囊肿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8003A (zh) 2008-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1094A (zh) 一种治疗宫颈癌的药物
CN100558394C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
CN103800622A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
CN102908579B (zh) 治疗妇科疾病、肝病、前列腺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69738B (zh) 一种治疗乳腺炎、乳腺增生、乳房肿块、关节积液、跌打损伤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973677B (zh) 一种治疗卵巢囊肿的中药
CN103977362A (zh) 治疗乳腺增生及早期乳腺癌的中药组方
CN102198242B (zh)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
CN102309651B (zh) 一种复方中药的新用途
CN103157062B (zh)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等妇科包块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753880A (zh) 一种治疗痛经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24330A (zh) 一种治疗淤血蓄结型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37552A (zh) 一种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324317A (zh)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医药用途
CN105998304A (zh) 一种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药肛门栓剂
CN102357232B (zh) 治疗乳腺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5134A (zh) 联合化疗药治疗胃癌的中药制剂
CN105663408A (zh) 一种治疗月经不调及月经量过少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4367946A (zh)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7893A (zh) 一种治疗妇科痛经病的外用中药和使用方法
CN102861185A (zh) 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继发性痛经药物中的应用
CN113855772B (zh) 一种治疗产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41194B (zh) 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3209A (zh)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6038802A (zh) 治疗妇女卵巢早衰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GUANGZHOU BAIYUNSHAN PAN GAOSHOU PHARMACEUTICAL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PANGAOSH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ANGZHOU CIT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1490, Dongsheng Industrial Zone, Shiqiao Town, Guangzhou, Guangdong, Panyu District 5-7, China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Baiyunshan Pan'gaosh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1490, Dongsheng Industrial Zone, Shiqiao Town, Guangzhou, Guangdong, Panyu District 5-7, China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Pangaoshou Pharmaceutic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