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1318C - 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51318C CN100551318C CNB2007101009003A CN200710100900A CN100551318C CN 100551318 C CN100551318 C CN 100551318C CN B2007101009003 A CNB2007101009003 A CN B2007101009003A CN 200710100900 A CN200710100900 A CN 200710100900A CN 100551318 C CN100551318 C CN 10055131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suction
- posture
- dust collector
- f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其中,主要用于地板的吸入件成本低且轻量、易于操作,并且即使以立起姿势插入到狭窄间隙中,旋转刷驱动用的空气流入口也不会被堵塞。在吸入件(5)的外壳(14)内具备面对主吸入口(24)和副吸入口(25)旋转自如地设置的旋转刷(29),并且在外壳(14)上,在吸入件(5)处于立起姿势的状态下不与壁面等立起面(300)抵接的位置形成有旋转驱动旋转刷(29)的空气流流入的空气流入口(3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作为被清扫面主要吸入地板面的尘埃的吸入件(地板用吸入件)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电动吸尘器通常具有:具备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主体、后端安装于该主体且其前端具备操作部的吸入软管、后端连接于该吸入软管的操作部且其前端连接吸入件的吸入管。用户握住设于操作部的把手,使吸入件沿被清扫面(地板面)前后移动,由此进行清扫。
历来,所述吸入件为了在前后移动时高效吸入被清扫面的尘埃,而具有所谓T字状连接于吸入管的形状。即,吸入件具有规定宽度、厚度及深度的外壳,该外壳的宽度方向比厚度及深度长。而且,在外壳的宽度方向中央后部设有连接筒,该连接筒与吸入管的前端连结。
用户握住设于操作部的把手,使连结于吸入管的前端的吸入件达到其外壳的宽度方向相对于吸入管的长度方向成为近似正交方向的状态,然后使吸入件前后移动进行清扫。由此,能够以外壳的宽度单位有效清扫被清扫面(地板面)。
可是,被清扫面不仅仅是面积大的地板面中央部,还包括地板面角落的壁之间的边界部、床下、壁与家具的间隙等,对于所述被清扫面,也必须能够由所述吸入件良好地吸入尘埃。
因此,所述吸入件历来构成为:能够相对吸入管转动,在吸入管前端吸入件能够改变其角度或方向。这种构成的一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19等所示。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62878号公报
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成中,安装于吸入管前端的吸入件能够按照使外壳的宽度方向变得与吸入管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转动外壳。由此,只要是外壳的深度方向长度以上的间隙,该吸入件就能够插入该间隙中,从而能够进行清扫。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成中,无法插入只具有比吸入件的外壳的深度方向长度窄的宽度的间隙,从而无法进行清扫。另外,家具与壁的间隙、或家具与家具的间隙为了通气等目的而设置,所以大多情况下只有吸入管勉强进入这种程度的狭窄宽度。因此,以往不得不将吸入件从吸入管上取下,另外安装间隙用的附件,或使用吸入管的前端等,进行间隙清扫。
因此,本申请人已经提出一种经改良的电动吸尘器,使得即使在如所述的狭窄间隙中,也能够使用地板用的吸入件良好地进行清扫(特愿2005-154459号)。
该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入件,其包括具有规定宽度、厚度及深度的外壳、在该外壳的底面形成的主吸入口、在外壳的前面形成的副吸入口、从外壳的后部突出且其突出方向可变位地与外壳连结的连接筒;一端连结于所述吸入件的连接筒且另一端连结于操作部的吸入管;连接内置有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主体和操作部之间且具有挠性的吸入软管,通过将吸入管绕其轴扭转,能够将吸入件的姿势切换为在主吸入口与被清扫面对置的状态下能够使外壳沿其深度方向前后移动的基本姿势、和在副吸入口与被清扫面对置的状态下能够使外壳沿其宽度方向前后移动的立起姿势。
所述电动吸尘器改良为:即使在如所述的狭窄间隙中,也能够使用地板用的吸入件良好地进行清扫,但由于使旋转刷旋转而专用的电动机内装于吸入件中,相应导致成本升高并且吸入件加重,所以有时会在除尘时在吸入件的操作上感到烦恼,从而盼望低成本且轻量、易于操作的结构。
历来,地板用的吸入件包括:如所述那样电动地旋转驱动旋转刷的结构(所谓动力刷);不依赖于电动而将因吸尘器主体的吸引力而从空气流入口流入的空气流吹向安装于旋转刷上的涡轮,或直接吹向旋转刷,从而旋转驱动旋转刷的结构(所谓涡轮刷)。因此,如果使用该涡轮刷则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及轻量化,但由于空气流入口通常形成在外壳上表面上,所以若以立起姿势插入到所述的狭窄间隙中,则外壳上表面的空气流入口被壁面等堵塞,无法获得足以旋转驱动旋转刷的空气流,从而有可能会产生旋转刷不旋转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作出,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其中,主要用于地板的吸入件成本低且轻量、易于操作,并且即使以立起姿势插入到狭窄间隙中,旋转刷驱动用的空气流入口也不会被堵塞。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包括:吸入件,其包括具有规定宽度、厚度及深度的外壳、在该外壳的底面形成的主吸入口、在所述外壳的前面形成的副吸入口、从所述外壳的后部突出且其突出方向可变位地与外壳连结的连接筒;吸入管,其一端连结于所述连接筒且另一端连结于操作部;吸入软管,其连接内置有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主体和所述操作部之间且具有挠性,通过将所述吸入管绕其轴扭转,能够将所述吸入件的姿势切换为在所述主吸入口与被清扫面对置的状态下能够使外壳沿其深度方向前后移动的基本姿势、和在所述副吸入口与被清扫面对置的状态下能够使外壳沿其宽度方向前后移动的立起姿势,所述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吸入件的外壳内具备面对所述主吸入口和副吸入口旋转自如地设置的旋转刷,并且在所述外壳上,在所述吸入件处于立起姿势的状态下不与壁面等立起面抵接的位置形成有旋转驱动所述旋转刷的空气流流入的空气流入口。
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入口形成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的倾斜面上。
另一方面,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形成有所述吸入件处于立起姿势的状态下与壁面等立起面抵接的凸部,并且在该凸部的附近形成有所述空气流入口。
本发明第四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部的前后形成有所述空气流入口。
本发明第五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三或第四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由软质材形成。
本发明第六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空气流路,该空气流路以所述旋转刷从所述主吸入口侧朝向副吸入口方向旋转驱动的方式引导来自所述空气流入口的空气流。
根据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通过将吸入管绕其轴扭转,能够将吸入件切换为基本姿势和立起姿势。该吸入件在基本姿势下其宽度方向在与吸入管交叉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可对被清扫面清扫较宽范围(宽幅),另一方面,若切换为立起姿势,则能够在吸入件的外壳前面的副吸入口与被清扫面对置的状态下,使外壳向宽度方向前后移动。因而,此时的吸入件的与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为外壳的厚度。因此,对于狭窄场所例如家具和壁之间的间隙等被清扫面,也能够利用该吸入件进行清扫。此时,由于用于驱动旋转自如地设置在外壳内的旋转刷的空气流入口形成在吸入件处于立起姿势的状态下不与壁面等立起面抵接的位置,所以不会被堵塞,旋转刷在来自该空气流入口的空气流的作用下能够良好地旋转。因此,能够实现如下电动吸尘器,即,可在不使用电动机的情况下旋转驱动旋转刷,吸入件成本低且轻量,操作变得容易,并且即使以立起姿势插入到狭窄的间隙,旋转刷驱动用的空气流入口也不会被堵塞。
根据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由于将所述空气流入口形成在外壳的上表面的倾斜面上,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外壳上表面的倾斜面,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所述的效果。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在外壳的上表面形成有吸入件处于立起姿势的状态下与壁面等立起面抵接的凸部,并且在该凸部附近形成有空气流入口,由此,空气流入口的形成位置的自由度提高,能够考虑旋转刷的旋转力和经由空气流入口的灰尘等的吸入范围而形成到期望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四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凸部的前后形成空气流入口,能够增大旋转驱动旋转刷的空气流,提高旋转力,并且能够扩大经由空气流入口的灰尘等的吸入范围。
根据本发明第五技术方案,由于所述凸部由软质材形成,所以在立起姿势下的间隙除尘时,即使凸部与壁面或家具等的立起面抵接,也能够防止损伤壁面或家具等。
根据本发明第六技术方案,由于具备空气流路,该空气流路以旋转刷从主吸入口侧朝向副吸入口方向旋转驱动的方式引导来自空气流入口的空气流,因此在立起姿势下的间隙除尘时,不会将与主吸入口对置的壁面等立起面上附着的尘埃向上方拂起,能够拂入主吸入口或副吸入口并有效吸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左视图;
图2是表示将吸入管绕其轴扭转从而将吸入件切换到立起姿势的状态的左视图;
图3是吸入件的基本姿势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吸入件以立起姿势插入到壁或家具等的立起面间的间隙中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同图4的空气流入口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6是同图4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将吸入件起立到立起姿势时的作用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要部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中:1-吸尘器主体;2-吸入软管;3-操作部;4-吸入管;5-吸入件;8-把手;9-辅助把手;10-转动机构;14-外壳;15-连接筒;16-连结机构;24-主吸入口;25-副吸入口;26-闸门(shutter);27-滚子;28-冲击吸收杆;29-旋转刷;30-旋转轴;31-刷体;32-叶片;33、33a、33b-空气流入口;34-倾斜面;35-最高部;36-空气流路;37、37a-软质材;38-起毛布;39-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左视图。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图1中,以左侧为前、右侧为后、近前侧为左、里侧为右进行说明,对电动吸尘器的各构成构件进行说明时,也按照其方向区分前后、左右及上下,同时进行说明。
该电动吸尘器100包括:罐型的吸尘器主体1、吸入软管2、操作部3、吸入管4及吸入件5。吸尘器主体1内置有电动送风机(未图示),由该电动送风机产生吸引力。
在吸尘器主体1的前面侧可拆卸地连结有安装于吸入软管2的后端侧的连接部6。吸入软管2具有挠性,可弯曲成任意形式。在吸入软管2的前端侧安装有操作部3。操作部3具备:沿吸入软管2的轴向延伸的管部7、从管部7向与其轴向交叉的方向后方上侧伸出的把手8、相对于管部7的中心轴设置在把手8的相反侧(间隔180℃的一侧)的辅助把手9。另外,在吸入软管2的前端侧与操作部3之间安装有转动机构10,操作部3和吸入软管2相互绕轴转动自如地连结。
吸入管4是连结操作部3和吸入件5之间的纵长的例如树脂制的管。吸入管4构成为:以其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为界,前端侧(安装有吸入件5的一侧)11同轴收纳于后端侧(连接有操作部3的一侧)12内,且长度可变。该长度的可变能够通过操作在吸入管4的中央部设置的锁定按钮13而进行。
吸入件5包括:外壳14、连接筒15、将连接筒15安装于外壳14上的连结机构16。
再有,吸入管4的后端侧12可从操作部3拆卸,还可使操作部3与吸入件5的连接筒15直接连结。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00的第一特征,如图2所示,通过将吸入管4绕其轴扭转,能够将吸入件5的姿势切换到立起姿势。
更加具体为,吸入件5通常处于图1所示的基本姿势,该基本姿势处于外壳14底面的后述主吸入口与被清扫面200对置的状态。若从该状态将吸入管4绕轴扭转90°,则尽管吸入件5相对于被清扫面200仍处于基本姿势,但转动约90°则成为其宽度方向与吸入管4的长度方向近似平行的状态。然后,若再将吸入管4绕轴扭转90°,达到向易于操作的斜后方起立的状态,则如图2所示,吸入件5切换到立起姿势。
吸入件5的立起姿势是指,如后所述,在吸入件5的外壳14前面形成的副吸入口与被清扫面200对置的状态,且是指外壳14以厚度方向变为水平方向的方式起立,吸入管4沿外壳14的宽度方向伸出的状态。
该状态下,与吸入管4连结的操作部3的辅助把手9位于上方,把手8位于下方。因此,需要握住辅助把手9操作吸入件5。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之一即为:通过将吸入管4绕其轴扭转(使其转动),能够将吸入件5的姿势切换为基本姿势与立起姿势。
将吸入管4绕轴扭转时,只要在握住把手8的情况下转动把手8即可。即,如图1所示,如果用户从吸入件5处于基本姿势的通常操作状态开始旋转把手8,则随着该操作吸入管4绕轴转动。然后,将把手8大致转动180°,辅助把手9处于上方时,用户重新握住辅助把手9即可。用户可通过握住辅助把手9,操作立起姿势的吸入件5,进行间隙清扫等。
该情况下,如图1中所说明,由于吸入软管2经由转动机构10与操作部3连接,所以不需要转动吸入软管2,可在吸入软管2处于原有状态的情况下扭转把手8,从而能够使吸入管4绕其轴转动。因此,可容易地进行把手8及吸入管4的转动。
其次,对吸入件5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吸入件5的基本姿势的立体图,图4~图6是表示吸入件5以立起姿势插入到壁或家具等的立起面300间的间隙中的状态的图,图4是主视图,图5是图4的后述空气流入口部分的纵剖视图,图6是俯视图。
如前所述,吸入件5包括外壳14、连接筒15及连结机构16。如图3所示,外壳14具有宽度W、厚度T、深度D,且尺寸关系是宽度W>深度D>厚度T。
如图3、图5所示,在外壳14的底面,在其前方附近形成有在外壳14的宽度方向上纵长的主吸入口24。该主吸入口24在图1、图3所示的基本姿势下与被清扫面(地板面)200对置,从主吸入口24吸入被清扫面200上的尘埃,但在图5所示的立起姿势下与壁或家具等的立起面300对置,从主吸入口24吸入立起面300上的尘埃。
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外壳14的前面形成有与主吸入口24相连的副吸入口25。该副吸入口25在图1、图3所示的基本姿势下在与壁等抵接时与壁面对置,从副吸入口25吸入壁缘或壁面上的尘埃,但在图5所示的立起姿势下与被清扫面(地板面)200对置,从副吸入口25吸入被清扫面200上的尘埃。
在外壳14上,在其前面还具备可开闭所述副吸入口25的闸门26。该闸门26在外壳14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而安装在外壳14的前面,在吸入件5的基本姿势下,在其前面与壁面等抵接时开放,在立起姿势下,在与被清扫面(地板面)200抵接时开放。再有,图3的立体图中,示出了与未图示的壁面等抵接而开放了闸门26的状态。
在所述闸门26上,在其左右两侧安装有图1所示的基本姿势下向倾斜方向突出的转动自如的滚子27。该滚子27在吸入件5的基本姿势下与壁面等的抵接时或变为立起姿势时,作为吸入件5沿宽度方向移动时的移动辅助构件而起作用。
在闸门26上,还具备在外壳14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冲击吸收杆28。该冲击吸收杆28由弹性体形成,在吸入件5的前面与壁等碰撞时,该冲击吸收杆28最先与壁碰撞,用于缓和碰撞时的冲击。冲击吸收杆28还作为吸入件5与壁或家具碰撞时避免损伤壁或家具的损伤防止构件而起作用。冲击吸收杆28是与闸门26一体形成的鼓起部,也可形成为在其外表面粘贴有起毛布的结构。再有,除该冲击吸收杆28以外,在吸入件5上也根据需要配置有损伤防止构件。
而且,在外壳14内,具备被旋转自如地支承的旋转刷29。该旋转刷29的结构为:具有在外壳14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自如的旋转轴30,并且在旋转轴30的周面分别螺旋状插栽有刷体31和叶片32。旋转刷29经由主吸入口24和副吸入口25与地板面等被清扫面200或壁或家具等的立起面300面对。
此外,在外壳14上,在吸入件5处于图5所示的立起姿势的状态下不与壁或家具等的立起面300抵接的位置,形成有旋转驱动所述的旋转刷29的空气流流入的空气流入口33。
若具体地说明,则所述空气流入口33形成在外壳14的上表面的倾斜面34上。外壳14的上表面为了以立起姿势插入壁或家具等的狭窄间隙而尽量形成得平坦,但深度方向后侧稍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效利用外壳14上表面的最高部35后侧的倾斜面34,在此形成了左右两个空气流入口33。
因此,如图5所示,即使将吸入件5以立起姿势插入到壁或家具等的立起面300间的狭窄间隙内,空气流入口33也不会被堵塞,在来自该空气流入口33的箭头所示的空气流的作用下,旋转刷29能够良好地旋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空气流路36,该空气流路36以旋转刷29从主吸入口24侧朝向副吸入口25方向旋转驱动的方式引导来自所述空气流入口33的空气流。即,该空气流路36引导来自空气流入口33的空气流,使其从旋转刷29的后方朝向斜下方吹到旋转刷29的叶片32和刷体3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外壳14前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配置有合成橡胶等摩擦系数大的软质材37。在将吸入件5从基本姿势起立到立起姿势时,根据转动方向等如图7所示,外壳14的前面宽度方向两端的任一端最先与地板面等被清扫面200接触,以此为支点转动。在利用所述的电动来驱动旋转刷的结构(动力刷)中,在吸入件内内置电动机而沉重,所以即使以较小的摩擦力也能够在重力作用下以接地点为支点而形成为立起姿势,但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在不依靠电动机而利用空气流旋转驱动旋转刷29的结构(涡轮刷)中,由于吸入件5较轻,因此,在摩擦力小的接地点打滑,从而难以形成为立起姿势。
因此,如本实施方式所述,通过在外壳14前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配置合成橡胶等摩擦系数大的软质材37,在使吸入件5形成为立起姿势时,如图7所示,地板面等被清扫面200与软质材37相接,摩擦力增大,由此能够获得以该点为支点而不打滑且容易转动的效果。因此,不受吸入件5重量轻的约束,能够顺利地形成为立起姿势。此外,在基本姿势下的通常使用时,能够防止外壳14前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角损伤壁面或家具等的情况。
再有,如图7所示,所述软质材37配置在比滚子27稍微靠里的位置,在以立起姿势前后移动时,不会与被清扫面200接触。
另一方面,吸入件5的连结机构16连结外壳14和连接筒15,使连接筒15的突出方向可相对于外壳14变位。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连结机构16保持连接筒15的轴向并确保其在外壳14的厚度方向上摆动自如。另外,连结机构16自身相对于外壳14绕轴转动自如地安装。
因此,使连结机构16相对于外壳14转动90°,并在该状态下使外壳14的前面与被清扫面200对置,由此如图2所示,吸入件5能够形成为相对于被清扫面200,外壳14的深度方向朝向上下而起立的立起姿势。
在使吸入件5形成为立起姿势时,如图7所示,闸门26被清扫面200推顶而打开。即,闸门26在吸入件5处于基本姿势的情况下,在未图示的弹簧的施加力的作用下向下方垂下,处于关闭了外壳14的前面的闭状态,但在将吸入件5切换到立起姿势时,闸门26被清扫面200推顶,变成打开了外壳14的前面的状态。由此,在外壳14的前面形成的副吸入口25打开,副吸入口25与被清扫面200对置。因而,吸入件5在立起姿势下,能够从与被清扫面200对置的副吸入口25吸入尘埃。副吸入口25与主吸入口24相连,旋转刷29与主吸入口24及副吸入口25面对。
另外,吸入件5在立起姿势下,滚子27及下述的起毛布38与被清扫面200抵接。如前所述,滚子27安装在闸门26的宽度方向两端。另一方面,如图3、图7所示,起毛布38设置在未配置滚子27的一侧的底面两角。因此,立起姿势的吸入件5与被清扫面200对置的四角,由两个滚子27及两个起毛布38稳定地支承。
若改变表达方式,则立起姿势的吸入件5与被清扫面200对置的外壳14的前面四角,分别配置有滚子27及起毛布38,由这四个点支承外壳14而形成为稳定的立起姿势。而且,成为副吸入口25与被清扫面200对置并开口的状态。
另外,当立起姿势的吸入件5在被清扫面200上移动时,即图4中吸入件5沿前后方向移动时,滚子27及起毛布38作为用于使该移动顺利进行的移动辅助构件而起作用。因而,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在握住辅助把手9,经由吸入管4使吸入件5前后移动时,吸入件5保持稳定的立起姿势的同时可在被清扫面200上顺利地移动。
另外,在图2、图4中,由相对于外壳14转动90°的连结机构16,保持连接筒15并确保其后端侧前后摆动自如。因而,能够使与连接筒15连接的吸入管4及辅助把手9的角度及位置成为易于操作的角度及位置,从而能够操作立起姿势的吸入件5。
另外,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相对于立起姿势的外壳14,连接筒15的轴心位于外壳14的厚度方向中心线上。因而,立起姿势的外壳14经由连接筒15保持为稳定易于操作的平衡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狭窄场所例如家具和壁之间的间隙等被清扫面200,也能够利用吸入件5进行清扫。此时,用于驱动旋转自如地设置在外壳14内的旋转刷29的空气流入口33由于形成在吸入件5处于立起姿势的状态下不与壁面等立起面300抵接的位置,所以不会被堵塞,从而旋转刷29能够在来自该空气流入口33的空气流的作用下良好地旋转。
通过该旋转刷29的旋转,能够经由副吸入口25拂出地板面等被清扫面200上的尘埃并高效吸入,并且还能够经由主吸入口24拂出壁面等立起面300上附着的尘埃并高效吸入。此外,还能够经由旋转刷驱动用的空气流入口33吸入壁面等立起面300上附着的灰尘等尘埃。即,通过一次清扫能够同时进行被清扫面(地板面)200和壁面等立起面300的清扫。
因此,能够实现如下电动吸尘器,即,吸入件5可在不使用电动机的情况下旋转驱动旋转刷29,吸入件5成本低且轻量,操作变得容易,并且即使以立起姿势插入到狭窄的间隙,用于旋转驱动旋转刷29的空气流入口33也不会被堵塞。
另外,由于将空气流入口33形成在外壳14的上表面的倾斜面34上,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外壳14上表面的倾斜面34,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所述的作用效果。
此外,由于具备以旋转刷29从主吸入口24侧朝向副吸入口25方向旋转驱动的方式引导来自空气流入口33的空气流的空气流路36,因此不会在立起姿势下将与主吸入口24对置的壁面等立起面300上附着的尘埃向上方拂起,能够拂入主吸入口24或副吸入口25并高效吸入。
另外,由于在外壳14前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配置有合成橡胶等摩擦系数大的软质材37,因此能够以低成本且不受吸入件5重量轻这一约束的方式顺利地形成为立起姿势。
再有,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外壳14上表面的最高部35后侧的倾斜面34上形成有空气流入口33,但也可形成在最高部35前侧的倾斜面上。另外,在外壳上表面存在高度差的情况下,也可在低一级的位置形成空气流入口。如此构成也能够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8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要部纵剖视图,对应于所述实施方式的图5,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外壳14的上表面形成有吸入件5处于立起姿势的状态下与壁面或家具等的立起面300抵接的凸部39,并且在该凸部39的前后形成有空气流入口33a、33b。来自各空气流入口33a、33b的空气流如箭头所示经由空气流路36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吹到旋转刷29的叶片32和刷体31。
所述凸部39由软质材形成。由于凸部39在与壁面或家具等的立起面300抵接的同时移动,所以作为软质材优选使用例如软质氯乙烯之类的摩擦系数不大的材料。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能够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空气流入口33a、33b的形成位置的自由度提高,能够考虑旋转刷29的旋转力和经由空气流入口33a、33b的灰尘等的吸入范围而形成到期望的位置。
另外,通过在凸部39的前后形成空气流入口33a、33b,与所述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增大旋转驱动旋转刷29的空气流,提高旋转力,并且能够扩大经由空气流入口33a、33b的灰尘等的吸入范围。
另外,由于凸部39由软质材形成,所以即使凸部39与壁面或家具等的立起面300抵接,也能够防止损伤壁面或家具等。
图9是表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对应于所述实施方式的图3,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连接所述实施方式的图3所示的外壳14前面的宽度方向两端的软质材37、37的方式,在闸门26上配置有软质材37a。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还能够获得利用来自空气流入口33的空气流使旋转刷29旋转所需要的气密性,旋转刷29更容易旋转。
Claims (6)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包括:吸入件,其包括具有规定宽度、厚度及深度的外壳、在该外壳的底面形成的主吸入口、在所述外壳的前面形成的副吸入口、从所述外壳的后部突出且其突出方向可变位地与外壳连结的连接筒;
吸入管,其一端连结于所述连接筒且另一端连结于操作部;
吸入软管,其连接内置有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主体和所述操作部之间且具有挠性,
通过将所述吸入管绕其轴扭转,能够将所述吸入件的姿势切换为在所述主吸入口与被清扫面对置的状态下能够使外壳沿其深度方向前后移动的基本姿势、和在所述副吸入口与被清扫面对置的状态下能够使外壳沿其宽度方向前后移动的立起姿势,
所述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入件的外壳内具备面对所述主吸入口和副吸入口旋转自如地设置的旋转刷,并且在所述外壳上,在所述吸入件处于立起姿势的状态下不与壁面或家具的立起面抵接的位置形成有旋转驱动所述旋转刷的空气流流入的空气流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口形成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的倾斜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形成有所述吸入件处于立起姿势的状态下与壁面或家具的立起面抵接的凸部,并且在该凸部的附近形成有所述空气流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部的前后形成有所述空气流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由软质材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空气流路,该空气流路以所述旋转刷从所述主吸入口侧朝向副吸入口方向旋转驱动的方式引导来自所述空气流入口的空气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59778 | 2006-06-08 | ||
JP2006159778A JP4726708B2 (ja) | 2006-06-08 | 2006-06-08 | 電気掃除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84818A CN101084818A (zh) | 2007-12-12 |
CN100551318C true CN100551318C (zh) | 2009-10-21 |
Family
ID=38926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10090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1318C (zh) | 2006-06-08 | 2007-04-24 | 电动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726708B2 (zh) |
CN (1) | CN100551318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45702B (zh) * | 2015-11-02 | 2023-02-1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清扫工具及无绳型吸尘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55775A (ja) * | 1997-11-28 | 1999-06-1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掃除機用吸込具 |
JPH1199101A (ja) * | 1997-09-29 | 1999-04-1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床用吸込具 |
JP2000037328A (ja) * | 1998-07-23 | 2000-02-0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床用吸込具 |
JP4770091B2 (ja) * | 2001-08-22 | 2011-09-0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掃除機用吸込口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
JP4194502B2 (ja) * | 2004-02-03 | 2008-12-10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床用吸込具 |
-
2006
- 2006-06-08 JP JP2006159778A patent/JP472670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4-24 CN CNB2007101009003A patent/CN10055131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726708B2 (ja) | 2011-07-20 |
JP2007325782A (ja) | 2007-12-20 |
CN101084818A (zh) | 2007-1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446011C (en) | Floor suction tool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 |
KR20090036002A (ko) | 조향유닛을 구비한 업라이트 진공청소기 | |
CN103906456B (zh) | 用手引导的地板清洁机 | |
CN101720199B (zh) | 地板清洁机 | |
JP2000083879A (ja) | 電気掃除機 | |
CN104797182A (zh) | 电动吸尘器用抽吸件和包括该电动吸尘器用抽吸件的电动吸尘器 | |
US20240090724A1 (en) | Cleaner | |
CN104114071A (zh) | 电动吸尘器用吸入件及具备该吸入件的电动吸尘器 | |
CN100551318C (zh) | 电动吸尘器 | |
EP2055219A2 (en) | Wheel 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 |
JP4514652B2 (ja) |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 |
JP2010022855A (ja) |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 |
US11006794B2 (en) | Cleaner | |
CN102258349B (zh) | 真空吸尘器 | |
KR20100106047A (ko) | 유리창 청소기 | |
KR200347628Y1 (ko) | 진공청소기 | |
JP3066378B2 (ja) |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口体 | |
CN220344294U (zh) |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及清洁机 | |
KR20240112624A (ko) | 청소기 | |
KR100239164B1 (ko) | 진공청소기의 연장관 접힘장치 | |
JP3066377B2 (ja) |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口体 | |
KR200195028Y1 (ko) | 양방향 이동형 진공청소기 | |
JP2000093367A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H11309095A (ja) | 電気掃除機 | |
KR20240085006A (ko) | 청소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