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0303C - 转轮机用流墨沟槽 - Google Patents

转轮机用流墨沟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0303C
CN100540303C CNB2007101401485A CN200710140148A CN100540303C CN 100540303 C CN100540303 C CN 100540303C CN B2007101401485 A CNB2007101401485 A CN B2007101401485A CN 200710140148 A CN200710140148 A CN 200710140148A CN 100540303 C CN100540303 C CN 10054030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nting
ink chamber
chamber
printing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401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9529A (zh
Inventor
藤尾昇
本岛和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Kikai Seisakush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Kikai Seisakush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Kikai Seisakush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yo Kikai Seisakush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9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9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03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030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027Ink rail devices for inking ink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31/00Inking devices; Recovering printing ink
    • B41P2231/12Axially segmented ink blades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对转轮印刷机用流墨沟槽的墨斗辊周向表面的油墨而言,第二油墨腔室的隔墙附近变得比其他部位少,而需要通过刮墨装置均匀地平整墨斗辊周向表面的油墨。本发明的转轮机用流墨沟槽中,在多个印刷宽度方向上设置第一油墨腔室,该各第一油墨腔室通过隔墙与其他空间邻接,且各自具有与前述分割区域相对应的横向宽度,并连接于油墨供应源,且以与分割区域的横向宽度几乎相同的横向宽度连接于第二油墨腔室,此外,在第一油墨腔室的油墨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设置以狭缝喷嘴为开口部的构成一室的第二油墨腔室,该狭缝喷嘴在与墨斗辊的外周面相对置的面上,横跨印刷横向宽度而开口,另外,在各第一油墨腔室之间,设置减小其附近的油墨流出阻力的油墨漏出空间。

Description

转轮机用流墨沟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转轮印刷机的油墨供应装置中,将印刷宽度方向分割成多个,且按每一个被分割的各分割区域,将由墨泵输送来的油墨供应于墨斗辊的转轮机用流墨沟槽。
背景技术
关于转轮机用流墨沟槽的概要,例如记载于涉及凸版报纸转轮机的油墨供应装置的“印刷技術一般(改訂版)”(印刷技術一般刊行会昭和63年2月25日第27刷発行)(以下称为公知出版物1)的357页至359页的“i)インキポンプ式”。
日本专利第3464457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涉及“墨斗辊用的油墨供应装置”,其中为了向将印刷宽度方向分割成多个的每一个分割区域(专利文献1中的油墨区域)的墨斗辊(专利文献1中的墨斗辊)的周向表面上均匀地供应油墨,公开了如下述的发明。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油墨供应管路所连接的第一油墨腔室(专利文献1中的前腔室)、和从第一油墨腔室流入油墨并将油墨供应于墨斗辊上的第二油墨腔室(专利文献1中的主腔室)的油墨供应装置。并且,形成为第一油墨腔室的油墨流入部分的横截面积比第一油墨腔室的油墨流出部分(与第二油墨腔室的油墨流入部分同义)的横截面积还大。并且第二油墨腔室构成为,在油墨的流动方向上被加宽,且厚度被减少而油墨流入部分的宽度比端部窄,端部为狭缝喷嘴。
此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构成: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各个第二油墨腔室,在接近墨斗辊的端部上,通过溢流口连接于邻接的第二油墨腔室。相对第二油墨腔室的狭缝喷嘴端部中的油墨流出部分的横截面而言,第一油墨腔室的油墨流出部分的横截面更大,且在比两倍小的范围,在墨斗辊旋转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刮墨装置。
其他方面,关于转轮印刷机用的油墨的性状特征,例如记载于“印刷インキ入門”(相原次郎昭和63年7月30日第2刷発行)(以下称为公知出版物2)的70页至73页的“3.3.1印刷インキの流動性”、以及“わかりやすい紙·インキ·印刷の科学”(市川家康昭和56年9月15日增補改訂版第6版)(以下称为公知出版物3)的89页至91页的“2インキの流動形式”、该书的92页至93页的“3インキの流動性と計測器毛細管粘度計”。
即,印刷油墨根据印刷方式或印刷物的不同而粘度不同。例如对报纸油墨而言,胶版转轮机用油墨与凸版转轮机用油墨相比粘度高。还有,一般的印刷油墨,与牛顿流体不同,大部分是显示塑性流动的塑性流体。并且,流体在比较细的圆管内流动时管内流动的状态是,首先从管的入口以同样的速度流入时,沿着管内壁边界层扩大,其厚度增加而到达中心部时,管内的速度分布变为恒定。变为恒定的圆管内的速度分布是,管中心部快,而管内壁附近慢。水或酒精那样的牛顿流体中,该速度分布如图6(a)所示地表示为抛物线形。与此相对,塑性流体即油墨的速度分布如图6(b)所示为栓形流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64457号公报
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明中,为了对每一个分割区域的墨斗辊的周向表面均匀地供应油墨,而第一油墨腔室及第二油墨腔室在油墨流入部和油墨流出部改变其形状,将它们的横截面积在油墨的流动方向上依次变窄。
第二油墨腔室,将其室内形状在油墨流动的过程中一边逐渐扩大宽度一边减少厚度。此外,在油墨流出端部通过溢流口连接于邻接的第二油墨腔室,在墨斗辊旋转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刮墨装置。在油墨中粘度比较低,例如凸版转轮机用报纸油墨的情况下,在油墨腔室壁面和流动着的油墨之间产生的剪切应力小,因此油墨相对地能够按照油墨腔室的形状而流动,且通过上述油墨腔室的室内形状,油墨可由狭缝喷嘴部变为均匀的油墨流而供应到墨斗辊的周向表面上。
胶版转轮机用报纸油墨,与凸版转轮机用报纸油墨相比粘度高。特别是最近的彩色印刷中,为了提高色调的再现性,采用网点扩大少的高粘度油墨。而且,胶版转轮机用油墨等的流动性是塑性流动,作用于流体的力达到某值(屈服值)时才开始流动。
由如上述油墨那样粘度比较高的塑性流体的流动特性来看,从墨斗辊的轴方向上观察专利文献1所述的流墨沟槽中的油墨的流动时,按每一个分割区域向墨斗辊供应油墨的第二油墨腔室的邻接的分割区域之间,无论隔开油墨流动的各隔墙多薄,油墨和墙面之间产生的剪切应力都大,因此在隔墙附近处,随着油墨的流动边界层扩大,油墨的流速显著降低。
为此,油墨的流速变为:第二油墨腔室的隔墙面之间中央一带快,隔墙面附近处慢的速度分布,如图6(b)所示的栓形流动。因此,在油墨的流动过程中,在各分割区域的墨斗辊的轴方向上不能将油墨均匀地供应到墨斗辊上。即,由于附着于第二油墨腔室的隔墙上的油墨的流速为零,所以即使在油墨流出端部设置很少的溢流口,也不能消除在第二油墨腔室的墨斗辊轴方向上,隔墙之间中央部附近和隔墙附近的流速差。为此墨斗辊表面的油墨,第二油墨腔室的隔墙附近变得比其他部位少,为了消除这点,必须通过刮墨装置均匀地平整墨斗辊周向表面的油墨。
此外,第二油墨腔室逐渐扩宽且减少厚度,形成为油墨的流出部分的横截面积比油墨的流入部分的横截面积窄,油墨的供应压力很难达到第二油墨腔室端部的隔墙附近。因此,第二油墨腔室内的油墨,在第一油墨腔室的油墨流出部分的宽度的范围内流动,但是端部的分割区域之间的隔墙附近的油墨变得难于流动,且在隔墙附近变得比其他部位少,其结果存在不能按每一个分割区域将油墨均匀地供应到墨斗辊周向表面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出一种转轮机用流墨沟槽,其将油墨供应装置的墨斗辊外周面的周向表面方向的一部分,在轴方向上以至少覆盖印刷横向宽度的方式接近设置,且能够向墨斗辊的外周面,按每一个将印刷横向宽度分割成多个的分割区域供应各自所需量的油墨,该转轮机用流墨沟槽的特征在于,
在印刷宽度方向上设置多个第一油墨腔室,该各第一油墨腔室是通过隔墙与其他空间邻接的一个空间,各自具有与前述分割区域相对应的横向宽度,且连接于油墨供应源,而且以与分割区域的横向宽度几乎相同的横向宽度连接于第二油墨腔室,而且,
在第一油墨腔室的油墨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设置以狭缝喷嘴为开口部的构成一室的第二油墨腔室,该狭缝喷嘴在与墨斗辊的外周面相对置的面上,与墨斗辊的轴线平行地至少横跨印刷横向宽度而开口,
在各第一油墨腔室之间,设置减小其附近的油墨流出阻力的油墨漏出空间。
此外,提出如下方案,即:在如上所述的转轮机用流墨沟槽中,油墨漏出空间,是将第一油墨腔室之间的各隔墙,至少除去从第二油墨腔室一侧开始的一定的范围的油墨漏出空间;以及在如上所述的转轮机用流墨沟通槽中,油墨漏出空间,是在各第一油墨腔室的两端附近部位,将第二油墨腔室的间隔比第二油墨腔室的其他部位的间隔扩大的油墨漏出空间。
此外,还提出在如上所述的转轮机用流墨沟槽中,油墨漏出空间是直至到达在与墨斗辊的外周面相对置的面上开口的狭缝喷嘴为止而设置的油墨漏出空间。
根据本发明,将第一油墨腔室的油墨流出部分的横向长度大致等于一个分割区域长度,且在第一油墨腔室的横方向两端部的隔墙附近设置油墨漏出空间,由此在第一油墨腔室的油墨流出部分中,能够增补第一油墨腔室的两端部的隔墙附近流出的油墨量,且在第二油墨腔室的流入部分在分割区域的横向宽度中形成均匀的油墨流量。
此外,第二油墨腔室是分割区域之间无隔墙的连续的构成一室的形状,因此在分割区域的横向宽度中,可将变得均匀的油墨的流动在油墨的流动方向上无任何阻碍地,由狭缝喷嘴向墨斗辊周向表面供应。为此,在即使是粘度高的油墨中,也没有必要通过刮墨装置平整墨斗辊周向表面的油墨,而有即使不设置刮墨装置也无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流墨沟槽的胶版转轮印刷机的输墨装置概要的立体图。
图2为从斜上方观看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即除去了副流墨沟槽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4为从斜上方观看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即除去了副流墨沟槽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图4的BB线剖视图。
图6(a)为表示在管内流动的牛顿流体的速度分布的示意图,(b)为表示在管内流动的塑性流体的速度分布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如下:
10…流墨沟槽(第1实施方式)        100…撑条
11…主流墨沟槽(第1实施方式)      110…油墨供应管路
111…第一油墨腔室                112…第二油墨腔室
113…隔墙                        114…油墨漏出空间
115…第一油墨腔室的油墨流出      116…封闭墙
117…主流墨沟槽的与副流墨沟槽的装配面
118…狭缝喷嘴                    12…副流墨沟槽
120…副流墨沟槽的与主流墨沟槽的装配面
20…流墨沟槽(第2实施方式)        200…撑条
21…主流墨沟槽(第2实施方式)      210…油墨供应管路
211…第一油墨腔室                212…第二油墨腔室
213…隔墙                        214…油墨漏出空间
215…第一油墨腔室的油墨流出      216…封闭墙
217…主流墨沟槽的与副流墨沟槽的装配面
218…狭缝喷嘴                    22…副流墨沟槽
220…副流墨沟槽的与主流墨沟槽的装配面
30…墨斗辊                       300…墨斗辊的外周面
41、42、43、44、45、46、47…着墨辊
50…印版滚筒                     60…橡皮布滚筒
W…一个分割区域的横向宽度
aa…第二油墨腔室的从主流墨沟槽的装配面开始的深度
bb…在第2实施方式中的油墨漏出空间的从主流墨沟槽的装配面
开始的深度
b1、b2…隔墙的横向宽度尺寸
c…油墨供应管路的内径
d1、d2…第一油墨腔室的平行于横方向的相对置的两个平面间的间隔
e1、e2…第二油墨腔室的油墨流动方向长度
f2…在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油墨腔室的从主流墨沟槽的装配面开始的深度
C1、C2…表示油墨供应管路内的油墨流动方向的箭头
D1、D2…表示第一油墨腔室内的油墨流动方向的箭头
E1、E2…表示第二油墨腔室内的油墨流动方向的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两种实施方式。另外,在该说明书中,以墨斗辊30的轴向作为横向来记述。
图1为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流墨沟槽的胶版转轮印刷机的输墨装置的概要的图。从流墨沟槽10或20供应到墨斗辊30上的油墨,经过着墨辊41至47,被输送至印版滚筒50,并通过橡皮布滚筒60被印刷到连续纸(未图示)上。
参照图2及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流墨沟槽10由主流墨沟槽11和副流墨沟槽12构成,且是将相互面对的主流墨沟槽11的装配面117和副流墨沟槽12的装配面120紧密装配而成的装配体,并沿着墨斗辊30被设置。流墨沟槽10的在主流墨沟槽11和副流墨沟槽12横跨设置的与墨斗辊30相对置的面,形成为比墨斗辊30外周面300的凸曲面直径略大的直径的凹曲面。
流墨沟槽10被安装于撑条100上,撑条100通过安装部件(未图示)与墨斗辊30平行地被安装于框架上。对流墨沟槽10而言,通过操作该未图示的安装部件,凹曲面以与墨斗辊30大致呈同心状态接近于墨斗辊30的外周面300,且可将墨斗辊30的外周面300的周面方向的一部分,定位于至少在横方向上覆盖与该印刷机的印刷宽度相当的宽度的位置上。此外,对流墨沟槽10而言,根据需要,凹曲面能够移动至从墨斗辊30的外周面300远远地分离的位置。
在主流墨沟槽11上,沿横方向设置多个、与在印刷机的印刷宽度方向上分割成多个的分割区域相同数量的、向副流墨沟槽12的装配面117开口的凹部(空间)即第一油墨腔室111。各第一油墨腔室111,在该实施方式中是与装配面117垂直的横截面具有以开口部作为弦的弓形截面的空洞,且将相互邻接的空洞之间用隔墙113来隔开。各第一油墨腔室111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与装配面117垂直的截面也可以是梯形、长方形的空洞,且将相互邻接的空洞之间用隔墙113隔开。
隔墙113的横向宽度为b1,该第一油墨腔室111的两侧的隔墙113、113中央之间的尺寸W,与多个被分割的分割区域的横向宽度相等。d1为第一油墨腔室111的平行于横方向的相对置的两个内壁面的间隔。
第二油墨腔室112,由通过油墨流出口115与第一油墨腔室111连通,且设置于第一油墨腔室111的凹曲面一侧的构成一室的空洞构成。第二油墨腔室112,是在与装配面117垂直的方向上离装配面117凹陷深度aa的较浅的凹部,将两端部用封闭墙116封闭,而形成为在多个第一油墨腔室111的横方向上横跨,且从第一油墨腔室111到开口于凹曲面的狭缝喷嘴118为止的通路。e1表示第二油墨腔室112的作为通路的长度(第二油墨腔室内的油墨流动方向的长度)。
对离开主流墨沟槽11的装配面117的凹部即多个第一油墨腔室111、和一个凹部即第二油墨腔室112而言,当将主流墨沟槽11的装配面117与副流墨沟槽12的装配面120紧密装配时,各个第一油墨腔室111形成为由隔墙113划分的多个空间,且第二油墨腔室112成为构成一室的空间,该空间从第一油墨腔室111的油墨流出口115开始,到开口于凹曲面并向墨斗辊30的外周面300供应油墨的狭缝喷嘴118为止。与墨斗辊30的外周面300相对置的第二油墨腔室112的凹曲面的开口部形成为狭缝喷嘴118,从第一油墨腔室111到第二油墨腔室112的油墨移动的边界部分为油墨流出口115。
向各第一油墨腔室111,各有一个油墨供应管路110开口。各个油墨供应管路110的其他开口,开口于与装配面117不同的面上,用管路连结于墨泵(未图示)。墨泵调节与第一油墨腔室111对应的分割区域所需的油墨量,并通过油墨供应管路110供应到各第一油墨腔室111。
隔开邻接的两个第一油墨腔室111、111之间的隔墙113,由在装配面117上横向宽度尺寸b1为1mm左右的薄壁构成。该实施方式中,隔墙113的横向宽度尺寸b1为1mm。各隔墙113中,除去从设置于第一油墨腔室111和第二油墨腔室112之间的相当于油墨流出口115的部分到第一油墨腔室111方向的适宜范围,其除去部分形成为油墨漏出空间114。该油墨漏出空间114,将邻接的两个第一油墨腔室111、111在其油墨流出口115的附近连通的同时,也与第二油墨腔室112连通。隔墙113的除去范围,是第一油墨腔室111的平行于横方向的相对置的两个内壁面的间隔d1的一半左右,但也可以适当确定。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油墨的流动。在图3中,C1为表示油墨供应管路110内的油墨流动方向的箭头,D1是表示第一油墨腔室111内的油墨流动方向的箭头,E1是表示第二油墨腔室112内的油墨流动方向的箭头。从未图示的墨泵通过管道送来的油墨,通过各油墨供应管路110,送往各第一油墨腔室111,而充满各个第一油墨腔室111的空洞内。从横方向观看一个第一油墨腔室111内流动的油墨时,壁面附近的油墨的流速,因与壁面的剪切应力,而比第一油墨腔室111内的平均流速慢,但此外,作为栓形流动而流动的油墨的流速之差几乎没有。
各第一油墨腔室111的油墨,流入第二油墨腔室112时,各第一油墨腔室111在横方向上,装配面117一侧的间隔大致等于一个分割区域的横向宽度W,因此在该方向上的油墨流速分布,在第一油墨腔室的隔墙113附近的两端部比其他部分慢,但在除此以外的大部分范围中大致一样。
即,油墨流速慢的与各第一油墨腔室111的两端部相对的油墨流出口115附近,向第二油墨腔室112的油墨流入量少,但通过油墨漏出空间114增补流入第二油墨腔室112的油墨量。即,通过形成油墨漏出空间114,邻接的两个第一油墨腔室111、111内的油墨增加到自己的油墨流出口115的范围,而能向相互邻接的第一油墨腔室111的方向流出。因此,从相互邻接的两个第一油墨腔室111、111流入油墨漏出空间114的油墨,与从各第一油墨腔室111的油墨流出口115流出的油墨成为一体,流向第二油墨腔室112。
这样,第二油墨腔室112中,在第一油墨腔室111的油墨流出口115的两端部,从油墨漏出空间114流入的油墨产生合流而增补油墨,由此在与一个分割区域对应的横向宽度W上,能使所需量的油墨均匀地流入。因此,不会产生在第二油墨腔室112的整体上油墨过分不足的现象。
流入第二油墨腔室112的油墨,在由一室构成的空洞构成且在横方向上具有均匀厚度的第二油墨腔室112内,除去其两侧的封闭墙116附近外,以无阻力不均的状态下流动。为此,在维持从第一油墨腔室111流入的状态的情况下,即能够在第二油墨腔室112的整体范围内维持油墨量恰到好处的状态,将油墨从狭缝喷嘴118供应到墨斗辊30的外周面300上。
其次,参照图4及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流墨沟槽20由主流墨沟槽21和副流墨沟槽22构成,且是将相互面对的主流墨沟槽21的装配面217与副流墨沟槽22的装配面220紧密装配而成的装配体,并沿着墨斗辊30被设置。流墨沟槽20的在主流墨沟槽21和副流墨沟槽22横跨设置的与墨斗辊30相对置的面,形成为比墨斗辊30外周面300的凸曲面的直径略大的直径的凹曲面。
流墨沟槽20被安装于撑条100上,撑条100通过安装部件(未图示)与墨斗辊成平行地被安装于框架上。对流墨沟槽20而言,通过操作该未图示的安装部件,凹曲面以与墨斗辊30大致呈同心的状态接近于墨斗辊30的外周面300,且将墨斗辊30的外周面300的周面方向的一部分,定位在至少在横方向上覆盖与该印刷机的印刷宽度相当的宽度的位置上。此外,对流墨沟槽20而言,根据需要,凹曲面能够移动至从墨斗辊30的外周面300远远地分离的位置。
在主流墨沟槽21上,沿横方向设置多个、与在印刷机的印刷宽度方向分割成多个的分割区域相同数量的、向副流墨沟槽22的装配面220开口的凹部(空间)即第一油墨腔室211。各第一油墨腔室211,在该实施方式中是与装配面217平行的横截面为横方向两端是半圆形且其中间是用半圆的切线来连接的椭圆形,且从装配面217向垂直方向具有深度f2的凹部。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第一油墨腔室211的凹部形状,作为其他的实施例与装配面217平行的横截面,可以为长方形等形状,只要是从装配面217向垂直方向具有深度f2的空洞即可。
各第一油墨腔室211的油墨流出口215部分,用隔墙213隔开。该第一油墨腔室211的油墨流出口215两侧的隔墙213、213中央之间的尺寸W,与多个被分割的分割区域的横向宽度相等。d2为与第一油墨腔室211的平行于横方向的相对置的两个内壁面的间隔。
第二油墨腔室212,由通过油墨流出口215与第一油墨腔室211连通,且设置于第一油墨腔室211的凹曲面一侧的构成一室的空洞构成。第二油墨腔室212,是在与装配面217垂直的方向上离装配面217凹陷深度aa的较浅的凹部,并将两端部用封闭墙216封闭,而形成为在多个第一油墨腔室211的横方向上横跨,且从第一油墨腔室211到开口于凹曲面的狭缝喷嘴218为止的通路。e2表示第二油墨腔室212的作为通路的长度(油墨流动方向的长度)。
对离开主流墨沟槽21的装配面217的凹部即多个第一油墨腔室211、和一个凹部即第二油墨腔室212而言,通过将主流墨沟槽21的装配面217与副流墨沟槽22的装配面220紧密装置,使各个第一油墨腔室211形成为由隔墙213划分的多个空间,且第二油墨腔室212成为构成一室的空间,该空间从第一油墨腔室211的油墨流出口215开始,到开口于凹曲面的向墨斗辊30的外周面300供应油墨的狭缝喷嘴218为止。与墨斗辊30的外周面300相对置的第二油墨腔室212的凹曲面的开口部形成为狭缝喷嘴218,且从第一油墨腔室211到第二油墨腔室212的油墨移动的边界部分为油墨流出口215。
向多个各第一油墨腔室211,各有一个油墨供应管路210开口。各油墨供应管路110的其他开口,开口于与装配面217不同的面上,用管路连结于墨泵(未图示)。墨泵调节与第一油墨腔室211对应的分割区域所需的油墨量,并通过油墨供应管路210供应到各第一油墨腔室211。
隔开邻接的两个第一油墨腔室211、211的油墨流出口215、215之间的隔墙213,由在装配面217上横向宽度尺寸b2为1mm左右的薄壁构成。该实施方式中,隔墙213的横向宽度尺寸b2为1mm。
在第一油墨腔室211的油墨流出口215及第二油墨腔室212中,在隔墙213及封闭墙216附近设置油墨漏出空间214。油墨漏出空间214形成为,深度bb比离开第二油墨腔室212的装配面217的深度aa更深,且宽度比隔墙213的宽度更宽的沟槽状。油墨漏出空间214即沟槽状部分,在该实施例中延长至开口于凹曲面的狭缝喷嘴218,该部分的狭缝喷嘴218的开口间隔形成得更宽。油墨漏出空间214即沟槽状部分的其他的实施例,也可以是不到达开口于凹曲面的狭缝喷嘴218的形状。此时,狭缝喷嘴218的开口间隔没有变化。此外,油墨漏出空间214即沟槽状部分的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油墨漏出空间设置于副流墨沟槽22。对油墨漏出空间214而言,在隔墙213附近形成比隔墙213的宽度更宽的宽度,且在封闭墙216附近,宽度为在隔墙213附近中的油墨漏出空间214的一半左右。
其次,说明该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油墨的流动。在图5中,C2为表示油墨供应管路210内的油墨流动方向的箭头,D2为表示第一油墨腔室211内的油墨流动方向的箭头,E2为表示第二油墨腔室212内的油墨流动方向的箭头。从未图示的墨泵通过管道送来的油墨,通过各油墨供应管路210,送往各第一油墨腔室211,而充满各个第一油墨腔室211的空洞。从横方向观看一个第一油墨腔室211内流动的油墨时,壁面附近的油墨的流速,因与壁面的剪切应力,而比第一油墨腔室211内的平均流速慢,但此外,作为栓形流动而流动的油墨的流速之差几乎没有。
各第一油墨腔室211的油墨流入第二油墨腔室212时,各第一油墨腔室211的油墨流出口215的横向宽度,大致等于一个分割区域的横向宽度W。但是,各个第一油墨腔室211的油墨流速在两端部慢,而且横方向两端部的装配面217开口为半圆形,因此油墨流量与具有与平行的两平面部的间隔d2的中间部相比两端部少。即从各第一油墨腔室211通过油墨流出口215流入第二油墨腔室212的油墨流入量,在第一油墨腔室211的两端部少,但是通过油墨漏出空间214增补流入第二油墨腔室212的油墨量。
即,通过形成油墨漏出空间214,在各第一油墨腔室211的两端附近,向第二油墨腔室212的油墨的流入阻力减小。因为油墨是从流入阻力高处向低处流动,所以通过形成油墨漏出空间214,从第一油墨腔室211的两端附近流入第二油墨腔室212的油墨流量,与从第一油墨腔室211的具有平行的两平面部的间隔d2的中间部流入第二油墨腔室212的油墨流量,达到均衡。
这样,向第二油墨腔室212,在第一油墨腔室211的油墨流出口215的两端部,从油墨漏出空间214流入的油墨产生合流而增补油墨,由此在与一个分割区域对应的横向宽度W上,所需量的油墨均匀地流入。此外,该图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沟槽状的油墨漏出空间214,被设置在无隔墙的构成一室的第二油墨腔室112内,且直至开口于凹曲面的狭缝喷嘴218,因此不会防碍取得平衡的油墨的流动。即能够在第二油墨腔室212的整体范围内维持油墨量恰到好处的状态,将油墨从狭缝喷嘴218供应到墨斗辊30的外周面300上。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利用于具有油墨供应装置的转轮印刷机。

Claims (4)

1.一种转轮机用流墨沟槽,将油墨供应装置的墨斗辊外周面的周向表面方向的一部分,在轴方向上以至少覆盖印刷横向宽度的方式接近设置,且能够向墨斗辊的外周面,按每一个将印刷横向宽度分割成多个的分割区域供应各自所需量的油墨,该转轮机用流墨沟槽的特征在于,
在印刷宽度方向上设置多个第一油墨腔室,该各第一油墨腔室是通过隔墙与其他空间邻接的一个空间,各自具有与前述分割区域相对应的横向宽度,且连接于油墨供应源,而且以与分割区域的横向宽度几乎相同的横向宽度连接于第二油墨腔室,而且,
在第一油墨腔室的油墨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设置以狭缝喷嘴为开口部的构成一室的第二油墨腔室,该狭缝喷嘴在与墨斗辊的外周面相对置的面上,与墨斗辊的轴线平行地至少横跨印刷横向宽度而开口,
在各第一油墨腔室之间,设置减小其附近的油墨流出阻力的油墨漏出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机用流墨沟槽,其特征在于,油墨漏出空间,是将第一油墨腔室之间的各隔墙,至少除去从第二油墨腔室一侧开始的一定的范围的油墨漏出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机用流墨沟槽,其特征在于,油墨漏出空间,是在各第一油墨腔室的两端附近部位,将第二油墨腔室的间隔比第二油墨腔室的其他部位的间隔扩大的油墨漏出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轮机用流墨沟槽,其特征在于,油墨漏出空间,是直至到达在与墨斗辊的外周面相对置的面上开口的狭缝喷嘴为止而设置的油墨漏出空间。
CNB2007101401485A 2007-02-08 2007-08-06 转轮机用流墨沟槽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030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28876A JP4368386B2 (ja) 2007-02-08 2007-02-08 輪転機用インキレール
JP2007028876 2007-0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9529A CN101239529A (zh) 2008-08-13
CN100540303C true CN100540303C (zh) 2009-09-16

Family

ID=39749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4014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0303C (zh) 2007-02-08 2007-08-06 转轮机用流墨沟槽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68386B2 (zh)
CN (1) CN100540303C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80622Y (zh) * 1996-05-03 1998-05-06 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机的墨量调整装置
US20030051619A1 (en) * 2001-09-14 2003-03-20 Guenter Rogge Ink chamber for rotary printing machines with face-sided sealing lips, which are at an oblique angle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of the inking roller
US6575092B1 (en) * 1998-12-29 2003-06-10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Color supply device for a color ductor
US6796231B2 (en) * 2002-09-20 2004-09-28 The Provident Group Shield for doctor blade holder
US20050081729A1 (en) * 2003-09-12 2005-04-21 Metronic Ag Ink applicator
CN1618605A (zh) * 2003-11-19 2005-05-25 小森公司 用于转轮式印刷机的墨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80622Y (zh) * 1996-05-03 1998-05-06 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机的墨量调整装置
US6575092B1 (en) * 1998-12-29 2003-06-10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Color supply device for a color ductor
US20030051619A1 (en) * 2001-09-14 2003-03-20 Guenter Rogge Ink chamber for rotary printing machines with face-sided sealing lips, which are at an oblique angle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of the inking roller
US6796231B2 (en) * 2002-09-20 2004-09-28 The Provident Group Shield for doctor blade holder
US20050081729A1 (en) * 2003-09-12 2005-04-21 Metronic Ag Ink applicator
CN1618605A (zh) * 2003-11-19 2005-05-25 小森公司 用于转轮式印刷机的墨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9529A (zh) 2008-08-13
JP4368386B2 (ja) 2009-11-18
JP2008188971A (ja) 2008-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66014A (en) Pressurized ink applicator for intaglio printing press
CN102802950B (zh) 腔式刮墨刀系统的压力调节设备
US20130087058A1 (en) Porous roll with axial zone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printing liquid to a cylinder in a printing press
US4998474A (en) Flush inking unit
KR20130114167A (ko) 웨브에 자유 유동성 매체를 도포하기 위한 장치
EP3092127B1 (en) An improved support bar for a printhead
CA1149157A (en) Flow distributor for a liquid film discharging device
CN102706187A (zh) 一种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
CN100540303C (zh) 转轮机用流墨沟槽
BRPI1002922A2 (pt) revestidor por cortina
US5085144A (en) Ink fountain apparatus
JP6975714B2 (ja) フレキソ印刷用装置および注入口モジュール
CN111420846A (zh) 涂布机的精密挤出模头
US20020134263A1 (en) Device for sealing off an ink supply on printing machines
US6655280B2 (en) Inking unit in a printing machine having a chambered doctor blade and multiple inking zones
TW419402B (en) An arbourless casting roll for casting stell strip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ly casting steel strip
CN104368498A (zh) 一种用于流体涂布的狭缝涂布头腔体结构
CN111093998A (zh) 具有最小储墨量的输墨系统
WO2019103752A1 (en) Cross-die recirculation channels and chamber recirculation channels
CN202388933U (zh) 一种用于彩虹印刷的具有移动式隔板的墨槽
CN104203532B (zh) 注射成型用模具
CN102529334A (zh) 用于彩虹印刷的具有移动式隔板的墨槽及其装配方法
TW200404616A (en) Die lip for strip coating
CN209791896U (zh) 一种新型涂布机的精密挤出模头
DE10028477A1 (de) Vorrichtung zum Dosieren und zur Vergleichmäßigung einer Farbschicht auf der Oberfläche einer Druckmaschinenwalz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16

Termination date: 201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