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4795C - 轮转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轮转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4795C
CN100534795C CNB2005800419762A CN200580041976A CN100534795C CN 100534795 C CN100534795 C CN 100534795C CN B2005800419762 A CNB2005800419762 A CN B2005800419762A CN 200580041976 A CN200580041976 A CN 200580041976A CN 100534795 C CN100534795 C CN 10053479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ylinder
printing
safety
cylinder
transfer plat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419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72681A (zh
Inventor
岩本寅男
小原浩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chinery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72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2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47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479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Supply, Installation And Extraction Of Printed Sheets Or Plates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转印刷机,具有对应于印刷滚筒的位置变动的结构简单的安装装置。轮转印刷机(1)包括:具有印版滚筒(15)以及胶皮滚筒(17)的印刷部(6);着墨辊(20);设置在印刷部(6)附近的安装装置,通过改变印版滚筒(15)和胶皮滚筒(17)的直径可改变卷筒纸(11)的截断长度,其中,安全装置包括安全杆机构(37)和/或安全罩(30),所述安全杆机构(37)检测物体向印版滚筒(15)及胶皮滚筒(17)的接触部分的侵入而使运转停止,所述安全罩(30)从外部遮盖印版滚筒(15)、着墨辊(20)以及胶皮滚筒(17)而设置,安全罩(30)的前端以及安全杆机构(37)可以变更到与伴随印版滚筒(15)及胶皮滚筒(17)的直径的改变而进行的移动相对应的位置。

Description

轮转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安全装置的轮转印刷机。尤其是,本发明涉及具有安全杆机构和安全罩的、卷筒纸的截断长度可改变的不等长截断式轮转印刷机。
背景技术
印刷机中,在印版滚筒和胶皮滚筒的接触部附近设有称为安全杆的安全装置和用于换版作业的压版辊。
安全杆,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地,在印版滚筒与胶皮滚筒的接触部附近设有杆,该杆通过在印版滚筒的长度方向的大致全长上接触产生的力而转动。并且,限位开关检测该杆的旋转并停止驱动印刷机,防止手等卷入到印版滚筒与胶皮滚筒之间。
另一方面,压版辊,例如专利文献2所示地,在印版滚筒上安装版时将版按压到印版滚筒上。操作者将版的夹持侧安装在印版滚筒的印版保持机构上,在使印版滚筒向与印刷作业相同的方向缓缓转动时,通过压版辊使版紧密贴合在印版滚筒的周面上,将版牢固地安装。
另一方面,不限于轮转印刷机,在具有圆筒形的印刷滚筒的印刷机中,为了使操作者的手等不被拉入到印刷滚筒之间的夹持部中而设有安全罩(参照专利文献3)。
近年来,在商用平版印刷轮转印刷机中,提出有各种卷筒纸的截断长度(切断长度)可改变的不等长截断方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276610号公报(0008段~0015段、附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8-300625号公报(0009段~0013段、附图1~2)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951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安全杆以及专利文献2公开的压版辊都是在一定的位置进行作业而安装的,对于改变作业位置未作任何考虑。因此,具有不能够适用于例如将印版滚筒和胶皮滚筒变更成直径不同的结构、两滚筒的接触位置变化的印刷机。
另外,专利文献1的安全杆被固定安装,因此具有对将印版滚筒和胶皮滚筒改变成不同直径的结构的操作造成障碍的问题。
另外,由于安全杆和压版辊独立安装,故设置空间加大。因此,例如印版滚筒的清扫操作等的操作空间缩小,难以进行操作。
但是,在上述的不等长截断式轮转印刷机中,伴随着印刷滚筒直径的改变,印刷滚筒的位置发生变动。虽然考虑设置具有追踪这样变动的位置的机构的安全罩,但用于使安全罩移动的机构变得复杂,导致印刷机的成本增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构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对应于印刷滚筒的位置变动的结构简单的安全装置的轮转印刷机。
另外,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将安全杆与压版辊一体化,减小设置空间,并且在这些作业位置改变时也能够向改变后的作业位置自动地设置安全杆及压版辊。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即,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轮转印刷机,包括印刷部、墨辊、安全装置,所述印刷部具有安装有印版的印版滚筒、以及与所述印版滚筒相对配置并从该印版滚筒转移所述印版上的图像而将该图像向卷筒纸转移的转印滚筒,所述墨辊向所述印版上供给墨,所述安全装置设置在所述印刷部的附近,通过改变所述印版滚筒及所述转印滚筒的直径,可改变所述卷筒纸的截断长度,其中,所述安全装置包括安全杆机构和/或安全罩,所述安全杆机构检测物体向所述印版滚筒及所述转印滚筒的接触部分的侵入而使印刷机停止,所述安全罩从外部遮盖所述印版滚筒、所述墨辊以及所述转印滚筒等旋转体,所述安全杆机构能够变动到与伴随所述印版滚筒及所述转印滚筒的直径的改变而进行的移动相对应的位置,所述安全罩的前端能够变更到与伴随所述印版滚筒及所述转印滚筒的直径的改变而进行的移动相对应的位置。
这样,由于安全杆机构能够变更到与伴随印刷的直径的改变而进行的移动相对应的位置,故即使将在上下方向配置的印版滚筒和胶皮滚筒变更成直径不同的结构,并将两滚筒的接触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变化,也能够将安全杆机构配置在必要的位置上。
安全罩的前端由于能够变更到与伴随印刷滚筒的直径的改变而进行的移动相对应的位置,故能够对应于卷筒纸的截断长度的改变程度,将安全罩配置在必要的位置上。
作为转印滚筒,例如例举外周卷绕有胶皮布的胶皮滚筒。
在上述方面中,理想的是,所述安全杆机构被移动部件及支承部件支承,所述移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印刷部可进退地设置,所述支承部件在所述移动部件上向所述印刷部侧延伸并在连接所述印版滚筒轴线和所述转印滚筒轴线的直线方向上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印刷部侧端部支承所述安全杆机构,在所述支承部件上比所述安全杆机构更靠所述印刷部侧安装有压版辊。
这样,由于安全杆机构和压版辊通过移动部件和支承部件支承,故通过使移动部件向印刷部侧进退并使支承部件在连接印版滚筒的轴线和转印滚筒的轴线的直线方向上摆动,能够在相对于印刷部进退的方向以及将印版滚筒的轴线和转印滚筒的轴线连接的直线的方向上配置在任意的位置上。
因此,在例如将上下方向配置的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变更成直径不同的结构并且使两滚筒的接触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变化的印刷机中,也能够将安全杆机构以及压版辊配置在必要的位置上。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安全杆机构能够移动到不对将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改变成直径不同的结构的操作造成障碍的位置上。
另外,由于将安全杆机构和压版辊设为一体,与将安全杆机构和压版辊独立设置相比,能够缩小设置空间。因此,能够大大确保版面清扫等的操作空间,在小型印刷机中也能够利用。
在上述方面中,理想的是,在所述安全杆机构的安装部前端突出设有向连接印版滚筒的轴线和转印滚筒的轴线的直线方向偏心的一对自如转动的滚子。
这样,由于在安全杆机构的安装部前端突出设有向连接印版滚筒的轴线和转印滚筒的轴线的直线方向偏心的一对自如转动的滚子,故若支承部件在与例如一对滚子抵接转印滚筒的位置进退,则首先位于转印滚筒侧的一个滚子与转印滚筒抵接,进而通过向印刷部侧行进,被转印滚筒的外表面引导,到达转印滚筒与印版滚筒的接触部。若到达接触部,则另一个滚子接触印版滚筒,一个滚子通过转印滚筒而转动,另一个滚子通过印版滚筒而向相反方向转动,在该状态下成为稳定的状态。
另外,一对滚子向印刷部抵接的位置设置在不影响印刷作业的部分上为好。最初的接触为转印滚筒侧为好,但也可以为印版滚筒。将最初的接触设置为印版滚筒还是转印滚筒,根据支承部件等的配置而适当决定即可。
这样,仅通过使支承部件处于适当位置并使移动部件行进,一对滚子就位于印版滚筒与转印滚筒的接触部,因此,能够将安全杆机构自动地设置在所希望的位置上。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理想的是,所述支承部件的支点位于比印版滚筒与转印滚筒的接触部更靠转印滚筒的轴线中心方向,所述安全杆机构以及所述一对滚子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的长度方向经由压缩弹簧可移动地安装。
这样,支承部件的支点由于位于比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的接触部更靠转印滚筒的轴线中心方向,故支承部件的长度方向朝向印版滚筒。
并且,由于安全杆机构以及一对滚子相对支承部件的长度方向经由压缩弹簧可移动地安装,故在一对滚子位于印版滚筒与转印滚筒的接触部的状态下,若使支承部件行进,则一对滚子从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的接触部受到压力,压缩弹簧收缩,相对地向支承部件的支点侧移动。一对滚子相对地向支承部件的支点侧移动是指:一对滚子实际上不移动而是安装于安全杆机构的印刷部侧的压版辊向印版滚筒侧行进。因此,压版辊能够将安装的印版的表面按压在印版滚筒的表面上。
在上述方面中,理想的是,所述印刷机为转印滚筒相对型,在转印滚筒与转印滚筒之间设有:移动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印刷部可进退地设置;支承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的所述印刷部侧,在将所述印版滚筒的轴线与所述转印滚筒的轴线连接的直线方向上可摆动地设置;安全杆机构,其安装在所述支承部件上,检测到物体的抵接则停止印刷机。
这样,由于在转印滚筒与转印滚筒之间也设有安全杆机构,故在换版等作业时将印刷部反向旋转的情况下,可防止被卷入到转印滚筒与转印滚筒之间的情况。
在上述方面中,理想的是,所述安全罩绕设于所述卷筒纸下游侧且所述墨辊附近的转动轴转动,并且可在如下的位置之间转动,这些位置为:印刷时,从外部遮盖所述墨辊、所述印版滚筒以及所述转印滚筒等旋转体的印刷位置;从该印刷位置向所述印版滚筒侧转动而从外部遮盖所述墨辊并使该印版滚筒及转印滚筒露出的印刷滚筒作业位置;从所述印刷位置向与所述印版滚筒相反侧离开的方向转动而使所述墨辊露出的墨辊作业位置,所述安全罩的前端在所述印刷位置被设定在与所述印版滚筒伴随所述印版滚筒及所述转印滚筒的直径的改变进行的移动相对应的位置上。
通过使安全罩在印刷位置、印刷滚筒作业位置以及墨辊作业位置的各个位置转动,能够进行印刷作业、对印版滚筒更换印版或更换套筒等的作业、以及墨辊的维修作业。这样,仅设置转动的安全罩即可确保安全性并实现各作业,故装置构成变得简单。
另外,安全罩的前端由于设定在与印刷滚筒的移动相对应的位置上,故无需对应于卷筒纸的截断长度的改变程度而变更安全罩的印刷位置。
安全罩可以为手动式,也可以使用气压缸等促动器而进行动作。
在上述构成中,理想的是,在所述印刷位置具有固定所述安全罩的固定部件。
通过由固定部件将安全罩固定在印刷位置,即使在印刷中对安全罩施加外力,安全罩也不容易转动。因此,能够切实地从外部将旋转体遮盖。
在上述构成中,理想的是,所述安全罩的前端可伸缩。
由于安全罩的前端可伸缩,在改变印版滚筒或转印滚筒的直径而使印刷滚筒的位置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改变安全罩的印刷位置而应对。
根据上述方面,安全杆机构和压版辊可在相对于印刷部进退的方向上以及将印版滚筒的轴线和转印滚筒的轴线连接的方向上配置在任意的位置。
因此,在例如将上下方向配置的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变更为不同直径的结构并使两滚筒的接触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变化的印刷机中,也能够将安全杆机构以及压版辊配置在必要的位置上。
另外,能够大大确保清扫等的操作空间,在小型印刷机中也能够利用。
另外,由于形成在印刷位置、印刷滚筒作业位置以及墨辊作业位置的各位置上转动的安全罩,故在进行各作业时,由简单的结构即可确保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印刷机的概略构成的正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印刷单元的概略构成的纵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印刷单元的一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4是图3的X-X剖面图。
图5是图3的Y-Y剖面图。
图6是图4的Z-Z剖面图。
图7是图4的V-V剖面图。
图8是图5的W-W剖面图。
图9是表示印版滚筒和胶皮滚筒之间的夹持部的移动的侧面图。
图10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安全罩的各转动位置的侧面图。
图11是表示操作侧框体附近的安全罩的正面图。
图12是表示了档块及钩的安全罩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12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适用在卷筒纸的两面上进行多色印刷的胶皮滚筒相对型的轮转印刷机。
图1是表示轮转印刷机(印刷机)1的整体概略构成的模式图。如后所述,该轮转印刷机1形成为卷筒纸的截断长度(切断长度)可改变的不等长截断式。
轮转印刷机1中设有供给卷筒纸11的给纸装置3、印刷单元5、将印刷后的卷筒纸干燥的干燥装置7、将卷筒纸11裁断并弯折作为折帖(折帳)排出的折页机9。
在给纸装置3中可保持两个将卷筒纸11卷成滚筒状的纸辊13。在从一个纸辊13给纸的情况下,安装另一个纸辊13进行续纸准备。若一个纸辊13的卷筒纸11剩余变少,则另一个纸辊13的卷筒纸11进行续纸。在从另一个纸辊13供给卷筒纸11期间,安装一个纸辊13并准备续纸。
这样,卷筒纸11从给纸装置3向印刷单元5连续地被拉出。
印刷单元5设置与印刷色数相当的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单元5设有四个单元,分别印刷青色、黄色、品红色以及墨色(スミ),利用这些混色进行彩色印刷。
后文中对印刷单元5进行详细叙述,印版滚筒15a、15b和胶皮滚筒(转印滚筒)17a、17b设有两组。胶皮滚筒17a和胶皮滚筒17b夹着卷筒纸11而相对配置,起到相互施加印压的作用。
另外,在各图中,标号后附带的字母“a”、“b”用于区分卷筒纸11上侧、下侧,a表示上侧的部分或部件,b表示下侧。在后文中,在区分上侧、下侧的情况下标注a、b,但无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省略a、b而仅用标号表示各部位或部件。
被印刷单元5印刷两面的卷筒纸11通过干燥装置7被干燥,通过冷却装置8被冷却,之后被向折页机9搬送。
在折页机9中,被搬送来的卷筒纸11被纵向切断、或被三角板纵折、或进而横折并横向切断,作为所希望的折帖而排出。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转印刷机1的印刷单元5的整体概略构成的模式图。在印刷单元5中,夹着卷筒纸11而上下分别设有印刷部6a、6b。印刷部6a、6b以卷筒纸11的行进面为中心成为大致面对象的关系。
在印刷部6a、6b中,包括:安装有用于形成印刷图像的印版的印版滚筒15a、15b;向印版滚筒15a、15b的印版的画线部供给墨的墨装置19a、19b;向印版滚筒15a、15b的非画线部供给润版水的润版装置21a、21b;将形成于印版滚筒15a、15b的印版上的图像转印到卷筒纸11上的胶皮滚筒17a、17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转印刷机1中,如图2中实线与双点划线所示,能够将印版滚筒15或胶皮滚筒17变更成直径不同的结构。这样,例如进行A横全开或B纵半开的印刷。
具体而言,印版滚筒15及胶皮滚筒17由基轴辊和覆盖其外周的环形圆筒状的套筒构成,通过变更成外径(厚度)不同的套筒来改变滚筒的直径。
另外,伴随印版滚筒15及胶皮滚筒17直径的改变,印版滚筒15及胶皮滚筒17的轴心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变化。因此,如图9所示,印版滚筒15和胶皮滚筒17之间的夹持部34如下地移动。即,在使用直径小的印版滚筒15及胶皮滚筒17的情况下(图9中的双点划线),夹持部34位于卷筒纸11侧(图中下方),在使用直径大的印版滚筒15及胶皮滚筒17的情况下(图9中的实线),夹持部34位于远离卷筒纸11的方向(图中上方)。这样,印版滚筒15及胶皮滚筒17的位置变动。
显然,伴随印版滚筒15及胶皮滚筒17的直径改变,墨装置19的着墨辊(墨辊)20以及润版装置21的着墨辊22的位置改变。
接下来,对安全装置的安全杆机构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3是将印刷单元5纵剖而表示驱动侧的纵向剖面图。图4是图3的X-X向视图,图5是图3的Y-Y向视图。
在印刷单元5上下方向(将印版滚筒15a、15b的轴线与胶皮滚筒17a、17b的轴线连接的直线方向)120的中央部,相对于印刷部6a、6b,在卷筒纸11的行进方向130下游侧,从上开始依次设有上PB间安全装置23、BB间安全装置25、下PB间安全装置27。
上PB间安全装置23、BB间安全装置25以及下PB间安全装置27安装在设于印刷单元5的驱动侧框架8内侧的驱动侧安装框架29、和设于印刷单元5的操作侧框架10内侧的操作侧安装框架31上。
上PB间安全装置23、BB间安全装置25以及下PB间安全装置27从行进方向130看形成大致左右对称的构造,在两侧(驱动侧及操作侧)设有相同的部件,故在图4以后的各图中,在标号之后标注字母“d”、“m”以区分驱动侧及操作侧。d表示驱动侧的部分或部件,m表示操作侧。后文中,在区分驱动侧及操作侧的情况下标注d、m,无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省略d、m而仅由标号表示各部位或部件。
如图4所示,在下PB间安全装置27上设有:沿行进方向13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移动部(移动部件)33d、33m;可在上下方向120上摆动地分别支承在各移动部33上的杆部(支承部件)35d、35m;两端部分别安装在杆部35d、35m上的安全杆机构37;两端部分别安装在杆部35d、35m上的压版辊39。
移动部33沿行进方向130水平延伸配置,主要由长方体形状的导轨41、在导轨41的长度方向上可滑动地安装的导向器43、使导向器43沿导轨41滑动的气缸45构成。
导轨41d固定安装在驱动侧安装框架29上,导轨41m固定安装在操作侧安装框架31上。
导向器43将多个部件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外侧面部形成有与导轨41嵌合的凹部。在导轨43的行进方向130下游侧上面设有凸缘47,在该凸缘47上安装有气缸45的移动杆。
在导向器43的内侧面固定有向内侧水平突出的安装轴49。
移动部33被罩55覆盖。
对杆部35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安装轴49的周围旋转自如地安装有轴衬50。在轴衬50的导向器43侧端部固定有具有突起部52的角度设定部件51。在突起部52的前端部安装有圆筒形状的引导部件53。引导部件53与设于罩55内面的引导路57嵌合,伴随导向器43的进退,使角度设定部件51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变化。
另外,引导路57将安全杆机构37的上下方向位置设定在所使用的直径小的胶皮滚筒17b的轴心中心的下方。
杆主体61形成大致四角柱形状,在轴线中心部形成有前端部开放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中空部。设于杆主体61的后端部的凸缘部63通过螺栓固定在轴衬50上,并且通过螺栓59的头来限制从安装轴49离开的移动。
杆主体61以安装轴49为中心摆动。即,安装轴49相当于本发明的支点。
安全杆安装杆65形成带台阶的大致圆筒形状,后部插入到杆主体61的中空部中。在安全杆安装杆65的后端部设有沿轴线方向的切口,在该切口中嵌合有安装于杆主体61上的销67,安全杆安装杆65相对杆主体61可在轴线方向上移动与切口的长度相应的量。
在安全杆安装杆65与杆主体61之间夹装有压缩弹簧69,总是将安全杆安装杆65向前端方向施力。
在杆主体61的前端部的内侧端面上,通过螺栓而安装有压版辊安装杆71的后端部。
压版辊安装杆71的轴线方向与杆主体61的轴线方向大致同一,并且其前端位于比杆主体61的前端更靠内侧。
接着,参照图6及图7说明安全杆机构37的构成。
在安全杆安装杆65的前端部固定安装有安装轴73,该安装轴73将轴线中心位置在相对于安全杆安装杆65的轴线倾斜60度的方向上相差δ的不同的两个圆筒相互组合而成,使偏心部分向安全杆安装杆65的两侧突出。
在安装轴73的设于安全杆安装杆65两侧的偏心部分分别转动自如地安装有滚子75、77。
在安装轴73的内侧端部可旋转地安装有安全杆保持部件79。安全杆保持部79的剖面形状形成大致扇形,其主要部分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轴73上,外周部位于行进方向130的下游侧。安全杆保持部件79的扇形外周部向两侧延伸设置,一侧将滚子75覆盖而到达安全杆安装杆65的附近,另一侧到达压版辊安装杆71的内侧。安全杆保持部件79与压版辊安装杆71重叠的部分被局部地切口,以在与压版辊安装杆71之间设置间隔。
在安全杆保持部件79的内侧端部安装有剖面圆弧形状的安装部件83。剖面形成圆弧形状的安全杆81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安装部件83d和安装部件83m上。
在压版辊安装杆71与安全杆安装杆65之间的安全杆保持部件79的外周面上自压版辊安装杆71侧设有圆锥状的凹部85、和触点部件87。
在与凹部85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有球塞89,在与触点部件87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有近距离传感器91。球塞89及近距离传感器91固定安装在安全杆安装杆65上。
被弹簧按压的球塞89的球与凹部85卡合并阻止安全杆保持部件79旋转。
压版辊39的两端部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压版辊安装杆71d和压版辊安装杆71m上。
压版辊39形成双层构造的大致中空圆筒形状。压版辊39的内侧为铜制,外层为橡胶制。
另外,在驱动侧设有引导电缆类的行星轨道链(プラレ一ルチエ一ン)93。
接着,对上PB间安全装置23进行说明。
上PB间安全装置23除了将气缸245配置在导向器243的下侧、以及杆主体261的角度设定关系的构成不同之外,与下PB间安全装置27的构造大体相同,故对于上PB间安全装置23,主要对与下PB间安全装置27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下PB间安全装置27相同构造的部分,在下PB间安全装置27的标号上加上200表示,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既未图示也未说明的部件为与下PB间安全装置27的对应部件相同的构成。
在上PB间安全装置23中,由于气缸245配置在导向器243的下侧,故凸缘247安装在导向器243的下部。
角度设定部件95配置为与下PB间安全装置27的角度设定部件51相同的位置关系,在外周面设有第一突起部97和第二突起部99。
在第一突起部97与第二突起部99之间,在其旋转轨迹中配置有停止部件96。停止部件96被固定在导向器243的内侧周面上,与第一突起部97和第二突起部99卡合而使角度设定部件95的旋转停止。
角度设定部件95通常由于杆部235的重力而在图3中向左侧旋转,故停止部件96与第一突起部97卡合,阻止其动作,将安全杆机构237的上下方向位置保持在规定位置上。该规定位置设定在比所使用的直径小的胶皮滚筒17a的轴心中心更靠上方。
接下来,参照图5说明BB间安全装置25。
BB间安全装置25在不具有压版辊39这方面与下PB间安全装置27不同,与其相关的杆部35的构造不同,但其他部件大体相似,故对BB间安全装置25,主要以与下PB间安全装置27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下PB间安全装置27相同构造的部分,在下PB间安全装置27的标号上加上100表示,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5所示,在BB间安全装置25中设有:沿行进方向13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移动部(移动部件)133d、133m;可在上下方向20上摆动地分别支承在各移动部133上的杆部(支承部件)135d、135m;两端部分别安装在杆部135d、135m上的安全杆机构137。
移动部133为与下PB间安全装置27类似的构成,气缸145相对于导向器143设置在行进方向130的下游侧且多少上方位置,故仅仅凸缘147的安装位置不同。
对杆部135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安装轴(支点)149的周围旋转自如地安装有轴衬150。在轴衬150的导向器143侧端部固定有具有突出部101的角度设定部件151。在突出部101的前端部安装有卡合销103。另外,在角度设定部件151上,从突出部101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而设有突起部102。
在导向器143的内侧面,在前端上部设有停止部件109,与突起部102的突出部101侧接触而构成。
在卡合销103上卡合有一端被安装框架29、31支承的盘簧107的另一端。盘簧107总是将角度设定部件151向行进方向30拉伸。另一方面,停止部件109由于阻止突起部102向行进方向30侧移动,故角度设定部件151能够保持所设定的角度位置。
杆105形成大致长板形状,大致沿行进方向130延伸配置。设于杆105后端部的凸缘部163通过螺栓固定在轴衬150上。杆105通过螺栓159的头来限制自安装轴149离开的移动。杆105以安装轴149为支点在上下方向上可摆动地构成。
接着,也参照图8对安装杆机构137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杆105的前端部固定安装有安装轴173,该安装轴173将轴线中心位置在相对杆105的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相差δ的两个圆筒组合而成,偏心部分向杆105两侧突出。
在安装轴173的设于杆105两侧的偏心部分上分别转动自如地安装有滚子175、177。
在安装轴173的内侧端部可旋转地安装有安全杆保持部件179。安全杆保持部件179为形成大致长方体的块状体,在一端部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轴173上。安装杆保持部件179的外周部向两侧延伸,一侧将滚子175覆盖而到达杆105附近,另一侧向印刷单元5的内侧突出设置。
安全杆113形成为中空四角柱状的杆主体115的两侧被带轴119的圆筒支架117支承的构造。
在安全杆保持部件179的内侧端部安装有从两侧夹持圆筒支架117的轴119而由螺栓固定的安装部件121。
在安全杆保持部件179的外周面设有圆锥状的凹部185和触点部件187。
在与凹部185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有球塞189,在与触点部件187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有近距离传感器191。球塞189以及近距离传感器191固定安装在杆105上。
被弹簧按压的球塞189的球卡合在凹部185中,阻止安全杆保持部件178旋转。
以上,对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轮转印刷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从给纸装置3拉出的卷筒纸11在印刷单元5被上下两面彩色印刷。在印刷单元5中,从润版装置21向安装于印版滚筒15周面的印版的非画线部供给水,然后从墨供给装置19向印版的画线部供给墨。将由此得到的印版上的图像转印到胶皮滚筒17上,然后从胶皮滚筒17转印到在胶皮滚筒17a与胶皮滚筒17b之间行进的卷筒纸11上,进行单色印刷。将该动作反复进行四次而进行彩色印刷。
由印刷单元5印刷的卷筒纸11由干燥装置7干燥墨并送向折页机9,在折页机9形成所需要的折帖而被排出。
这样,若完成规定的印刷,则为了进行接下来的印刷,对印版滚筒15或胶皮滚筒17等进行清扫、更换印版(换版)。在这些作业以及印刷作业中,由于操作者接近印版滚筒15或胶皮滚筒17等,故为了使手等不被卷入到印版滚筒15与胶皮滚筒17之间而需要将安全杆机构设置在印版滚筒15与胶皮滚筒17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转印刷机1中,对将上PB间安全装置23的安全杆机构237、BB间安全装置25的安全杆机构137以及下PB间安全装置27的安全杆机构37分别从待机位置(A)向动作位置(B)设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另外,印刷作业中等,卷筒纸11在胶皮滚筒17a与胶皮滚筒17b之间行进时,BB间安全装置25的安全杆机构137不会对卷筒纸11的通过造成障碍,故不能够设置在动作位置(B)。
首先,对下PB间安全装置27进行说明。
若使气缸45伸长,则导向器43沿导轨41向印刷部6的方向移动。若导向器43向印刷部6侧移动,则安装在角度设定部件51上的引导部件53沿引导路57而移动。引导路57稍稍向上方倾斜设置,故角度设定部件51在图3中一边一点点地逆时针旋转一边一点点地移动。
通过该角度设定部件51的旋转,杆部35以安装轴49为中心同样地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伴随该杆部35的摆动,安全杆机构37通过胶皮滚筒17b的附近并下降,滚子77与印版滚筒15b的外周面抵接。
滚子77抵接印版滚筒15b之后,若气缸45进一步伸长,则安全杆机构37进一步沿印版滚筒15b的外周面向胶皮滚筒17b侧移动,到达动作位置(B)。
若安全杆机构37到达动作位置(B),则在安全杆机构37中,设于前端部且向上方偏心设置的滚子75与胶皮滚筒17b的外周面抵接。由此,成为滚子75通过胶皮滚筒17b而旋转、而滚子77通过印版滚筒15b而旋转的状态,安全杆机构37在该位置成为稳定的状态。
接下来,对BB间安全装置25进行说明。
在胶皮滚筒17向旋转方向140旋转时,即使手等碰触,由于为向外部排出的方向,故无需设置BB间安全装置25,但在换版等作业时具有反向旋转的情况,故此时为了防止卷入而活用BB间安全装置25。
若使气缸145伸长,则导向器143沿导轨141向印刷部6的方向移动。若导向器143向印刷部6侧移动,则盘簧107伸长,故将角度设定部件151向后方拉伸的力增加,但通过停止部件109,安全杆机构137保持待机位置(A)的姿势而移动。
并且,安全杆机构137维持该状态而与胶皮滚筒17a抵接。该抵接位置为比胶皮滚筒17a的轴线中心低的位置,故与胶皮滚筒17a的下侧抵接。
因此。此时,在安全杆机构137中,设于前端部且向上方偏心设置的滚子175与胶皮滚筒17a的外周面抵接。
滚子175抵接胶皮滚筒17a之后,气缸145若进一步伸长,则安全杆机构137进一步向胶皮滚筒17a侧移动,故朝向具有伸长余地的下方。滚子175沿胶皮滚筒17a的外表面下降并且到达动作位置(B)。
若安全杆机构137到达动作位置(B),则在安全杆机构137之中,设于前端部且向下方偏心设置的滚子177与胶皮滚筒17b的外周面抵接。由此,成为滚子175通过胶皮滚筒17a而旋转而滚子177通过胶皮滚筒17b而旋转的状态,安全杆机构137在该位置成为稳定的状态。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BB间安全装置25并且在胶皮滚筒17a与胶皮滚筒17b之间也可设置安全装置,故即使在印刷部6逆向旋转时也能够充分防止手等卷入的情况。
以上,对上PB间安全装置23进行了说明。
若气缸245伸长,则导向器243沿导轨241向印刷部6的方向移动。在该移动中,安全杆机构237的上下方向位置由于重力关系不改变,而维持与待机位置(A)相同的位置。
在该状态下,安全杆机构237与胶皮滚筒17a抵接。该抵接位置由于为比胶皮滚筒17a的轴线中心高的位置,故与胶皮滚筒17a的上侧抵接。因此,此时,在安全杆机构237中,设于前端部且向下方偏心设置的滚子277与胶皮滚筒17a的外周面抵接。
滚子277与胶皮滚筒17a抵接之后,若气缸245进一步伸长,则安全杆机构237进一步向胶皮滚筒17a侧移动,故朝向具有延伸余地的上方。滚子277沿胶皮滚筒17a的外表面上升并到达动作位置(B)。
若安全杆机构237到达动作位置,则在安全杆机构237之中,设于前端部且向上方偏心设置的滚子275与印版滚筒15a的外周面抵接。由此,成为滚子277通过胶皮滚筒17a而旋转、而滚子275通过印版滚筒15a而旋转的状态,安全杆机构237在该位置成为稳定的状态。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气缸45、145、245伸长,能够将安全杆机构37、137、237自动地设定在动作位置(B)。因此,如本实施方式,在将上下配置的印版滚筒15和胶皮滚筒17变更成直径不同的结构并且使印版滚筒15与胶皮滚筒之间的接触位置在上下方向变化的印刷机中,也能够将安全杆机构37、137、237以及压版辊39、139、239配置在必要的位置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印版滚筒15和胶皮滚筒17变更成直径不同的结构的作业时,由于能够使安全杆机构37、137、237以及压版辊39、139、239返回到待机位置(A),故不会对变更作业造成障碍。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杆机构37、137、237在前端部设置轴线位置向上下方向偏心的一对滚子,仅通过使气缸45、145、245伸长就能够由该滚子而位于印版滚筒15与胶皮滚筒17之间或者胶皮滚筒17a与胶皮滚筒17b之间,因此,能够将安全机构37、137、237自动地设置在规定的位置。
对于安全杆机构37、137、237在设置位置的作用,以安全杆机构37为代表进行说明。
安全杆81靠近印版滚筒15b与胶皮滚筒17b之间的位置,在印版滚筒15b的轴线方向上配置在大致全长上。操作人员若接触该安全杆81,则对安全杆81施加欲使其旋转的力。该力向安全杆保持部件79传递,凹部85按压球塞89的球。若该按压力比球塞89的弹力产生的按压力大,则将球引入并且安全杆保持部件79以安装轴73为中心旋转。伴随于此,触点部件87移动,触点部件87与近距离开关91之间的间隔变化,故近距离开关91检测该变化并使轮转印刷机1的运转停止。
接下来,对在换版作业时、通过压版辊37、237使印版紧密贴合在印版滚筒15上的动作进行说明。
由于上PB间安全装置23和下PB间安全装置27都进行同样的动作,故对下PB间安全装置27进行代表性说明。
安全杆机构37位于设置位置(B)时,安装轴49位于比安全杆机构37高的位置,故将压版辊39的轴线中心与安装轴49的轴线中心连接的线的延长朝向印版滚筒15b。
在该状态下,若使气缸45伸长,则杆主体61以及压版辊安装杆71进一步向印版滚筒15b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安全杆机构37被滚子75、77限制移动,故夹装在安全杆安装杆65与杆主体61之间的压缩弹簧69缩小。
若将压缩弹簧69缩小,则滚子75、77与安装轴46的距离缩小。压版辊39与安装轴49的距离一定,因此,压版辊39向滚子75、77的外侧突出,即成为按压在印版滚筒15b的表面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将印版的夹持侧按压到印版滚筒15b的版安装装置上,使印版滚筒15b旋转,则印版在通过压版辊39时,被向印版滚筒15b的表面按压,故能够紧密贴合在印版滚筒15b的周围而进行安装。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安全杆机构37和压版辊39一体设置为安全装置,故与将安全杆机构和压版辊分体设置相比,能够缩小设置空间。因此,能够大大确保用于版面清扫等作业的空间。另外,在小型印刷机中也能够利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适用胶皮滚筒相对型的轮转印刷机,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由印版滚筒、胶皮滚筒以及压筒构成的印刷机,另外,还可以是将这些滚筒大致水平方向或倾斜排列式的印刷机。
接着,基于图10~图12说明安装装置的安全罩30。
如图10所示,相对上述构成的轮转印刷机1的各印刷单元5,设有安全罩30。安全罩30为了使操作者的手等不接触印版滚筒15、胶皮滚筒17、着墨辊20等旋转体而从外部将这些旋转体遮盖。
安全罩30未作图示,但形成为从轮转印刷机1的操作侧框架附近到驱动侧框架附近设置的宽幅的板状体。
如图10所示,安全罩30相对印版滚筒15、胶皮滚筒17以及着墨辊20而设置在从卷筒纸11的送给方向看的下游侧。安全罩30的前端在印版滚筒15侧弯曲并形成弯曲形状。该弯曲形状如后所述地设定为在印版滚筒作业位置B使印版滚筒15露出的形状。在着墨辊20附近且下游侧设有安全罩30的转动轴32。
安全罩30通过未图示的促动器绕该转动轴32转动,在由印刷位置P、印刷滚筒作业位置W、着墨辊作业位置C构成的三个位置停止。
在印刷位置P,安全罩30与卷筒纸11正交而朝向大致竖直方向。在该印刷位置P,安全罩30从外部将着墨辊20、印版滚筒15以及胶皮滚筒17等旋转体遮盖。
安全罩30的前端设定在与印版滚筒15伴随印版滚筒15及胶皮滚筒17的直径改变而进行的移动相对应的位置。即,如双点划线所示,设定安全罩30的长度,即使变更为直径小的滚筒15、17而使印版滚筒15移动到接近卷筒纸11的位置时,也能够从外部遮盖。
在印刷位置P,通过档块(固定部件)38将安全罩30的位置可靠地固定。对于档块38,在后文中详细叙述。
印刷滚筒作业位置W为使安全罩30从印刷位置P向印版滚筒15侧转动的位置。在该印刷滚筒作业位置W,印版滚筒15露出并进行将卷绕在印版滚筒15外周的印版或构成印版滚筒15外周的环形圆筒状的套筒更换的作业、对印版滚筒15以及胶皮滚筒17的表面进行清扫等的作业。通过将安全罩30的前端折曲,印版滚筒15较多地露出。另外,在图4中,着墨辊20在印刷时位于位置D,但在印版滚筒15的作业时,以墨往复辊40为中心摆动并退避到位置E。因此,在印版滚筒15的作业时,安全罩30不与着墨辊20相干涉。另外,墨往复辊40对着墨辊20交接墨,通过在轴线方向上往复动作,可顺畅地进行墨的交接。
另外,安全罩30在印刷滚筒作业位置W中位于从外部遮盖着墨辊20以及墨往复辊40的位置。
着墨辊作业位置C为使安全罩30从印刷位置P向在印版滚筒15的相反侧离开的方向、即向卷筒纸11的给送方向转动的位置。在该着墨辊作业位置C中,从位置D退避到位置E的着墨辊20露出,进行着墨辊20的维修作业。
在图11中,表示在安全罩30在印刷位置P待机时、通过档块38固定的状态。如该图所示,档块38卡止在安全罩30的侧边缘部30c上。
安全罩30相对于固定在操作侧框架14m的未图示位置的托架350,经由转动轴32转动自如地固定。
档块38包括与安装罩30的侧边缘部30c抵接的抵接部42、和与抵接部42连接并向操作侧框架14m延伸的连接棒体43。在抵接部42中埋入有磁铁,通过该磁力吸附金属制的安全罩30。在连接棒体343的另一端即操作侧框架14m侧的端部,自底部343d在轴线方向上形成有圆筒状的收纳槽343c。在该收纳槽343c中收纳弹簧345。
连接棒体343被收纳在固定于操作侧框架14m上的收纳筒体46中。收纳筒体46的端部插入到在操作侧框架14m上形成的孔部14m1中。在孔部14m1的底部配置有永久磁铁347。
在图11中,表示连接棒体343的底部343d自永久磁铁347离开、通过弹簧345的弹力、抵接部42向安全罩30侧突出的状态。在将抵接部42从安全罩30拆下时,握住抵接部42并将抵接部42向操作侧框架14m侧按压。并且,连接棒体343的底部343d移动到与永久磁铁347抵接而被吸附。通过使永久磁铁347的磁力大于弹簧345的弹性力,能够保持将连接棒体343的底部343d吸附在永久磁铁347上的状态。这样,使抵接部42从安全罩30退避并进行安全罩30的转动。
如图12所示,安全罩30在档块38的基础上也被钩(固定部件)355固定。钩355在档块38的固定由于某种外力而被解除的情况下,防止安全罩30向印版滚筒15侧转动。
钩355在未图示的位置绕固定于操作侧框架14m的轴355c转动。钩355的前端形成勾形,其前端卡止在安全罩30的侧壁上固定的卡止销30d上。这样,通过将钩355卡止在卡止销30d上,将安全罩30切实地固定在印刷位置P。
另外,档块388以及钩355不仅设置在操作侧,也设置在驱动侧为好。显然,设置在操作侧以及驱动侧的任一方都可。
如图11所示,安全罩30的前端为可伸缩的结构。即,在安全罩30的卷筒纸11侧(参照图2)的前端设有前端边缘部30e。该前端边缘部30e为与安全罩主体30f不同的部件。
在前端边缘部30e上,在朝向安全罩30前端的方向上形成有长孔30e1。在该长孔30e1中插入定位螺栓58c。如图12所示,定位螺栓58c拧合在安全罩30背侧配置的螺母58d中。在将前端边缘部30e及安全罩主体30f重合的状态下,通过将螺栓58c及螺母58d拧紧,将安全罩主体30f和前端边缘部30e固定。这样,在形成有长孔30e1的范围中,通过使前端边缘部30e滑动,能够调节安全罩30的长度。
在使用直径小的印版滚筒151的情况下,印版滚筒轴心位置向卷筒纸11侧移动。在该情况下,将安全罩30加长。在使用直径大的印版滚筒15″的情况下,印版滚筒轴心位置远离卷筒纸11。此时,将安全罩30缩短。这样,通过调节安全罩30的长度,即使印版滚筒15的直径以及轴心位置变化,也能够不与印版滚筒15干涉地决定印刷滚筒作业位置W。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通过使安全罩30向印刷位置P、印刷滚筒作用位置W以及着墨辊作业位置C的各位置转动,能够进行印刷作业、对印版滚筒更换印版等的作业以及着墨辊的维修作业。这样,由于仅通过设置转动的安装罩30即可确保安全性并实现各作业,故装置构成变得简单。
另外,安全罩30的前端设定在,由于印版滚筒15及胶皮滚筒17的直径改变而使这些印刷滚筒15、17的位置移动的情况下也从外部覆盖旋转体的位置上,故无需对应卷筒纸11的截断长度的改变来变更安全罩30的印刷位置P。
由于利用档块38或钩355而将安全罩30固定在印刷位置P,故即使在印刷中对安全罩30施加外力,安全罩30也不容易转动。因此,能够切实地从外部遮盖旋转体。
通过相对安全罩主体30f滑动的前端边缘部30e而使安全罩30的前端可伸缩,故即使印版滚筒15或胶皮滚筒17的直径改变而使位置移动,也能够不改变安全罩30的印刷位置P而进行应对。

Claims (8)

1.一种轮转印刷机,包括印刷部、墨辊、安全装置,所述印刷部具有安装有印版的印版滚筒、以及与所述印版滚筒相对配置并从该印版滚筒转移所述印版上的图像而将该图像向卷筒纸转移的转印滚筒,所述墨辊向所述印版上供给墨,所述安全装置设置在所述印刷部的附近,通过改变所述印版滚筒及所述转印滚筒的直径,可改变所述卷筒纸的截断长度,其中,
所述安全装置包括安全杆机构和/或安全罩,所述安全杆机构检测物体向所述印版滚筒及所述转印滚筒的接触部分的侵入而使印刷机停止,所述安全罩从外部遮盖所述印版滚筒、所述墨辊以及所述转印滚筒等旋转体,
所述安全杆机构能够变更到与伴随所述印版滚筒及所述转印滚筒的直径的改变而进行的移动相对应的位置,
所述安全罩的前端能够变更到与伴随所述印版滚筒及所述转印滚筒的直径的改变而进行的移动相对应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转印刷机,其中,
所述安全杆机构被移动部件及支承部件支承,
所述移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印刷部可进退地设置,
所述支承部件在所述移动部件上向所述印刷部侧延伸,并且在将所述印版滚筒的轴线和所述转印滚筒的轴线连接的直线方向上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印刷部侧端部支承所述安全杆机构,
在所述支承部件上、比所述安全杆机构更靠所述印刷部侧安装有压版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转印刷机,其中,在所述安全杆机构的安装部前端突出设有向连接印版滚筒的轴线和转印滚筒的轴线的直线方向偏心的一对自如转动的滚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转印刷机,其中,所述支承部件的支点位于比印版滚筒与转印滚筒的接触部更靠转印滚筒的轴线中心方向,
所述安全杆机构以及所述一对滚子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的长度方向经由压缩弹簧可移动地安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转印刷机,其中,所述印刷机为转印滚筒相对型,
在转印滚筒与转印滚筒之间设有:
移动部件,其相对所述印刷部可进退地设置;
支承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的所述印刷部侧,并且在将所述印版滚筒的轴线与所述转印滚筒的轴线连接的直线方向上可摆动地设置;
安全杆机构,其安装在所述支承部件上,检测到物体的抵接则停止印刷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转印刷机,其中,所述安全罩绕设于所述卷筒纸下游侧且所述墨辊附近的转动轴转动,并且可在如下的位置之间转动,这些位置为:
印刷时,从外部遮盖所述墨辊、所述印版滚筒以及所述转印滚筒等旋转体的印刷位置;
从该印刷位置向所述印版滚筒侧转动而从外部遮盖所述墨辊并使该印版滚筒及转印滚筒露出的印刷滚筒作业位置;
从所述印刷位置向与所述印版滚筒相反侧离开的方向转动而使所述墨辊露出的墨辊作业位置,
所述安全罩的前端在所述印刷位置被设定在与所述印版滚筒伴随所述印版滚筒及所述转印滚筒的直径的改变而进行的移动相对应的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转印刷机,其中,在所述印刷位置具有固定所述安全罩的固定部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转印刷机,其中,所述安全罩的前端可伸缩。
CNB2005800419762A 2004-12-10 2005-12-07 轮转印刷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47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9058/2004 2004-12-10
JP2004359058A JP2006167922A (ja) 2004-12-10 2004-12-10 印刷機
JP310213/2005 2005-10-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2681A CN101072681A (zh) 2007-11-14
CN100534795C true CN100534795C (zh) 2009-09-02

Family

ID=36669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4197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4795C (zh) 2004-12-10 2005-12-07 轮转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167922A (zh)
CN (1) CN10053479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79233A (ja) 2006-06-16 2009-04-16 Kobe Steel Ltd 薄膜形成方法
DE102006050568B3 (de) * 2006-10-26 2008-01-10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Andrücken eines Aufzugs an einen Zylinder
JP5714218B2 (ja) 2009-05-19 2015-05-07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凹版印刷機
CN102582221B (zh) * 2011-01-04 2014-07-30 罗铁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间歇面印刷机与全轮面加工机串接作业的印刷连座设备
CN113978108B (zh) * 2021-11-12 2024-06-11 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多色卷筒纸印刷机及其印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88342A (ja) * 1988-01-22 1989-07-27 Komori Printing Mach Co Ltd 輪転印刷機の安全装置
JP3411811B2 (ja) * 1998-02-04 2003-06-03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印刷機の刷版装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2681A (zh) 2007-11-14
JP2006167922A (ja) 200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19039A (en) Web-fed rotary printing press for rapid change in production
CN100534795C (zh) 轮转印刷机
EP1937479B1 (en) Printing machine with modular additional printing group
US5282417A (en) Intaglio printing machine with direct and color-collect inking
JPH11129435A (ja) キャリエッジに装着した交換可能な版胴を有する印刷機
CN103796833B (zh) 组合印刷机
CN101163589B (zh) 允许自动装版的具有单个电动机驱动的印刷单元
CN102300797A (zh) 喷墨打印机
CN101468540B (zh) 液体涂布机
US7963226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rinting unit having at least one press unit, and a press unit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US7040226B2 (en) Printing unit
JPH07251499A (ja) オフセット印刷装置
JPH0410424B2 (zh)
JP6278356B2 (ja) 紙巻防止装置及び印刷機
SU793814A1 (ru) Красочный аппарат
CA2326964A1 (en) Release agent delivery system for use in printer devices
JP2008534329A (ja) ブランケット胴胴抜き支持面を有する印刷ユニット
US4932322A (en) Swing away color head for offset duplicator
US8056475B2 (en) Variable cutoff printing press with common blanket cylinder
JP2007290186A (ja) 印刷機
US4896599A (en) Swing-away colorhead for offset duplicator
TWI304770B (zh)
US1967266A (en) Blanket-attaching device for rotary printing machines
CA1119460A (en) Inking unit arrangement in a rotary offset printing machine
US20020185023A1 (en) Printing unit with inker for varying-diameter plate cylind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779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0779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RINTING + PACKAGING M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TSUBISHI JUKOGIO KK

Effective date: 201009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928

Address after: Hiroshima County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 Printing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2

Termination date: 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