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8199C - 排氚药物 - Google Patents

排氚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8199C
CN100528199C CNB2007100635781A CN200710063578A CN100528199C CN 100528199 C CN100528199 C CN 100528199C CN B2007100635781 A CNB2007100635781 A CN B2007100635781A CN 200710063578 A CN200710063578 A CN 200710063578A CN 100528199 C CN100528199 C CN 10052819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tium
medicine
row
group
bl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635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1508A (zh
Inventor
辛艳茹
刘丽宏
张智杰
马萍
李志韧
何永清
杜树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HOSPITAL OF SECOND ARTILLERY OF CHINESE PLA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HOSPITAL OF SECOND ARTILLERY OF CHINESE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HOSPITAL OF SECOND ARTILLERY OF CHINESE PLA filed Critical GENERAL HOSPITAL OF SECOND ARTILLERY OF CHINESE PLA
Priority to CNB2007100635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28199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11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1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81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819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氚药物。该复方用黄芪、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等中药为主要原料制成。药理研究证实,本发明药物的各个组方均具有确定的促进人体排出放射性核素氚的作用,且安全无毒作用,药物来源易得。

Description

排氚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氚药物,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排氚药物的制剂。
背景技术:
放射性核素氚易转化为氚水。在空气中的氚气通过氧化反应和同位素交换反应生成氚水。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粘膜部能吸收氚水。进入到体内的氚水随着普通的水分布到全身。因此氚水的促排在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沾染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以中药为活性成分的排氚药物。
本发明提供的排氚药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8-12份、茯苓8-12份、猪苓8-12份、泽泻5-10份、白术3-7份。
上述复方还可以加入桂枝2-4份、桔梗2-4份
优选配比是:黄芪10份、茯苓10份、猪苓10份、泽泻7.5份 白术5份、桂枝3份、桔梗3份。
本方以黄芪为君药,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益肾解毒。如《本草纲目》载:“元素日: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
臣药白术、茯苓健脾而运化水湿,转输津液,使水精四布,而不直驱于下。
以猪苓、泽泻为佐药通调水道、利湿解毒。
使药桔梗开提肺气,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且能引苦泄峻下,升清降浊。
本发明对上述排氚药物进行了如下药理药效学研究:
1、利尿作用证实排氚药效
因为进入到体内的氚水随体液分布到全身。体内氚和水的转运相同。对氚内污染的病例都可采取加速利尿的办法促进氚从体内排除。
本发明采用大鼠代谢笼法测量给药后排尿量,3个排氚复方药物配方组的排尿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强度分别相当于空白对照的155.7%、140.0%和130.0%,其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详见实施例3。
2、促氚排出实验
以氚水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ICR雄性小鼠染毒模型,用低、中、高三个剂量连续灌胃10天,以小鼠代谢笼法收集灌胃后不同时间点2h或4h内的排尿量,液闪测量尿液放射性计数,计算各时间点尿中单位时间的氚排出量,同时于灌胃第10天取血并处死小鼠,测定血清及各脏器组织中氚的滞留量。结果显示,排氚复方药物各剂量组尿氚排出效果均较阴性对照组为佳。详见实施例4。
3、安全性试验
1)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结果显示小鼠对排氚药物4h内2次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333.8g生药/kg,相当于临床一日拟用量的208.6倍。详见实施例5。
2)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以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80倍,给大鼠给连续给药3个月,停药后观察2周。结果显示:各组动物在给药和停药期间的活动、行为、进食、粪便、皮毛及体重等均未见异常;各项血液学、血生化指标、脏器重量系数以及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与给药有关的损伤;血液中的钾浓度各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详见实施例6。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的制剂,例如将原料药物进行水煎,或用醇或醇水混合物提取,然后浓缩水煎液或提取液,精制成为中药提取物。将提取物与药物可接受的各种载体、辅剂配伍,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的制药方法,制备成各种制剂。
本发明药物的剂型可以是各种口服剂,如传统的水煎剂、浓缩口服液、粉剂、颗粒剂、胶囊、片剂、冲剂等,也可以制成注射剂等。
本发明给出的一个制剂的实施例是片剂。制备方法是将配方中各药材按比例称取后混合,用水煎煮。然后将药液经浓缩后过滤,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与微晶纤维素、乳糖混匀,干法制粒,压片即得。详见实施例7。
本发明取该制剂三批样品按上市包装,分别进行了的初步稳定性和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未明显变化,证明在两年的保质期内质量稳定。详见实施例8、实施例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多组排氚复方的配比
表1是本发明药物复方的四种配方。
表1 各组复方原料药成份配比
Figure C20071006357800051
实施例2排氚复方药物水煎干膏的制备
将各原料药按实施例1表1的配比称取后混合,用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将药液浓缩,得到清膏。经喷雾干燥,得到干膏粉。
实施例3排氚药物几种配方的利尿作用研究
1目的
评价不同配方排氚药物的药效。
体内氚和水的转运相同。对氚内污染的病例都可采取加速利尿的办法促进氚从体内排除。因此,用本实验证实排氚药效。
2材料与方法
2.1受试药与试剂
受试药为实施例1中配方1-3中草药水煎干膏,性状:黄棕色粉末。溶剂:1%盐水阳性对照药氢氯噻嗪(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40526,成人日服25-100mg)。
2.2动物
选用健康的SD雄性大鼠,体重150-158g,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02-0001,使用许可证号:SYXK(京)2002-0002。饲养室温度22±2℃,湿度60±5%。由北京维通利华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小鼠饲养用的块料[京动(2000)第015号]。
2.4实验方法
2.4.1动物筛选
SD雄性大鼠预先置于代谢笼中1日适应环境。禁食不禁水18h,按体重灌胃去离子水2.2ml/100g,灌胃前轻压大鼠下腹部,排尽余尿。在每个代谢笼中放置1只大鼠,收集2h尿液,凡排尿量超过给水量40%者用作正式利尿试验,筛选动物60只,53只合格,合格率为88.3%。
2.4.2正式试验
将筛选出的大鼠随机分成5组,包括三种配方组、空白对照组(1%盐水)和氢氯噻嗪阳性对照组(10mg/kg),每组10只大鼠。
试验前禁食不禁水18小时,试验开始时轻压动物下腹部,排尽余尿,空白对照组灌胃37℃1%盐水5ml/100g,将试验用药物溶于等量的1%盐水中灌胃。在每个代谢笼中放置2只大鼠,给药后1、2、3、4和5-6h收集尿液,並记录排尿量。
2.5数据统计
计算一定时间排尿量的平均值及其标准差,显著性测定采用t检验。
3结果
给大鼠灌胃氢氯噻嗪后2h和3h排尿量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P<0.001)。给大鼠排氚药物后2h和3h排尿量也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果详见表2。
表2 排氚药物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排尿量(均值±标准差)#
Figure C20071006357800061
#每组10只大鼠,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相比:*P<0.05,**P<0.01,***P<0.001
4结论
排氚药物对大鼠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实施例4排氚复方药物促排氚药效学实验
1.受试药:实施例1中配方4中草药水煎制剂原药
提供单位:第二炮兵总医院;批号;041222;性状:黄棕色粉末。
2.试剂:氚水(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批号TLC0505,比活度:1mCi/ml)。其它略。
3.实验动物
选用SPF级(三级)健康ICR雄性小鼠,5~6周龄,体重18-20g。动物及饲料来源同实施例3。
小鼠用0.4ml/10g 38℃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2h内收集的尿量达灌入量40%以上的动物为合格。从200只小鼠中筛选出120只用于实验。
4.试验方法
4.1排氚复方药物给药量计算
人用量:临床成人(标准体重60kg)生药用药量为97g/天。
100g生药=15.5g干粉
97g生药/60kg=15.0g干粉/60kg
故人用量约为1.62g生药/kg/天(0.25g干粉/kg/天)。
大鼠有效量(由委托单位提供):4g生药/kg/天=0.62g干粉/kg/天。
小鼠有效量:按大鼠有效剂量除以0.71计算,
(4g生药/kg/天)/0.71=5.63g生药/kg/天(0.87g干粉/kg/天)
故取6.5g生药/kg/天(1g干粉/kg/天)为小鼠有效剂量,约为人临床用药量的4倍。
4.2实验分组
实验分6组,包括配方4药物低、中、高剂量3个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10mg/kg氢氯噻嗪)。每组20只动物。给药组剂量设计:以小鼠有效剂量6.5g生药/kg/天(1g干粉/kg/天)为低剂量组,以低剂量组剂量的2倍和4倍为中、高剂量组。详见表3。
表3排氚复方药物促排氚动物实验分组
Figure C20071006357800071
4.3给药方式
经口灌胃。排氚复方药物干粉用生理盐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工作液供实验用。灌胃次数:每天1次,连续灌胃10天。灌胃体积:0.4ml/10g体重。
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
4.4氚水染毒
染毒时间和途径:排氚复方药物第一次灌胃给药后,即刻对小鼠实施氚水腹腔注射。
氚水注射量:每只小鼠每10g体重一次注射25μC i/ml氚水0.2ml,合5μC i/10g体重,共注射100只小鼠。
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蒸馏水。
4.5给药后尿液中单位时间氚排出量变化的动态观察
每组20只动物,10只代谢笼。每2只小鼠随机放入一个代谢笼中,适应1天。实验前18小时禁食。
分别于排氚复方药物灌胃和氚水注射后1、3、6、12、20小时,收集各时间点前后1h或前后2h的尿液,称重计算排尿量;并于灌胃后第1~10天(第一次灌胃当天计为0天),收集每天灌胃后0~2小时的尿液,计算排尿量。
每个代谢笼收集的尿液,取0.2ml直接进行液体闪烁测量,测定尿氚放射性计数(CPM)。液闪测量液采用溶水配方(甲苯∶Triton X-100=2∶1,含PPO 5g/L、POPOP0.5g/L)。
依据各组各时间点的排尿量、尿氚放射性计数及尿液收集时间计算各时间点上单位时间的排氚量:单位时间排氚量(CPM/h)=0.2ml尿氚计数(CPM)×5×该时间间隔的排尿量(ml)/尿液收集时间(h)。
4.6给药后第10天血清中氚滞留量的检测
于排氚复方药物灌胃后第10天,各组从每个代谢笼2只小鼠中随机选取1只,每组10只,共60只,由眼静脉丛取血,离心获血清。每只鼠取0.1ml血清进行液体闪烁测量,测定血清氚放射性计数(CPM),观察血清中氚滞留量。
4.7给药后第10天脏器组织中氚滞留量的检测
于排氚复方药物灌胃后第10天,上述每组10只、共60只小鼠取血后处死,取脑、心、肝、肺、小肠、脾、肾和睾丸8种脏器组织。每只鼠、每个组织分别准确称取100mg,用高氯酸-过氧化氢法70℃消化2小时[3]。每个样品取消化后液体0.5ml,液闪测量放射性计数(CPM),观察各脏器组织中的氚滞留量。
4.8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给药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结果比较采用两组间的均数t检验。
5.实验结果
不同剂量排氚复方药物灌胃后20小时内,小鼠尿中单位时间氚排出量的动态检测结果见表4。连续灌胃10天,小鼠尿中单位时间氚排出量的连续检测结果见表5。
灌胃10天后小鼠血清中氚滞留量检测结果见表6。
灌胃10天后小鼠各脏器组织中氚滞留量检测结果见表7。
表4灌胃后20小时小鼠尿中单位时间氚排出量的动态检测结果
注:各组n=10;*表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
表5 连续灌胃10天小鼠尿中单位时间氚排出量的连续检测结果
表5续
Figure C20071006357800101
注:各组n=10;*表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
表6连续灌胃10天后小鼠血清中氚滞留量的检测结果
注:各组n=10;**表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
表7不同剂量排氚片连续灌胃10天后小鼠各脏器组织中氚滞留量的检测结果
Figure C20071006357800103
注:各组n=10;*表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
5.结论与评价
6.5~26.0g/kg/天生药对小鼠体内氚具有显著的促进排出作用。促排效果以13.0g生药/kg/天为最佳;6.5g生药/kg/天次之;剂量达26.0g生药/kg/天时,促排效果反而下降。
实施例5排氚复方药物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1目的
观察中药排氚复方药物对小鼠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2材料与方法
2.1受试药同实施例3;饮用水,每克干膏加水至1.5ml。
2.2动物:选用ICR小鼠,雌雄各半,6周龄,体重18-20g。实验动物及饲料来源同实施例3。
2.3试验方法:
2.3.1预试验
用ICR小鼠,雌雄各2只,给药前禁食14小时,不禁水,每只小鼠灌胃26.7g干膏/kg(相当于166.9g生药/kg),灌胃0.4ml/10g体重,浓度为0.667g干膏/ml(取1.0g干膏加饮用水至1.5ml),4h后重复灌胃一次,连续观察七天。
2.3.2正式试验
取ICR小鼠20只,雌雄各半,给药前禁食14小时,不禁水,每只小鼠灌胃26.7g干膏/kg(相当于166.9g生药/kg),灌胃0.4ml/10g体重,4h后重复灌胃一次,连续观察14天。
2.3.3试验观察
给药后,立即观察动物的反应及死亡情况,第2天开始,每天观察一次。记录动物的外观、行为活动、精神状态、食欲饮水、大小便及颜色、皮毛、肤色、呼吸、有无分泌物,体重变化等。
3结果:给药后几乎所有的小鼠立即出现行动迟缓,眼无神,迷眼,多半小鼠出现呼吸急促,其中部分小鼠出现拉稀便。给药后20-30分钟,症状缓解,小鼠开始正常活动,摄食。14天内未观察到小鼠死亡,体重均有增加。
4结论:小鼠对排氚复方药物一日2次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333.8g生药/kg,相当于临床一日拟用量的208.6倍。
实施例6 排氚复方药物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1目的
观察连续重复灌胃中药排氚复方药物3个月对大鼠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情况,为拟定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
2材料与方法
2.1受试药:同实施例3。
2.2动物:SD大鼠,雌雄各半,5-6周龄,体重138-150g。实验动物及小鼠饲养用的块料来源同实施例3。
2.3仪器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型号:库尔特JT-IR,美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OlympusAU640,日本),全自动尿液化学分析仪(型号:优利特300,中国桂林)、电子分析天平。
2.4试验方法:
给药前一周观察动物精神状态、采食量、粪便和体重均无异常。将动物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4只,即高剂量组(128g生药/kg)、中剂量组(64g生药/kg)、低剂量组(32g生药/kg)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饮用水)。每笼饲养5只大鼠。高剂量组每天上午9:00和下午4:00分两次灌胃,其它各组每天上午9:00灌胃一次,灌胃量1.0ml/100g体重,连续三个月。在最后一次给药后24小时,每组随机取2/3动物(即16只),雌雄各半,余下的1/3动物(即8只)在停止给药后继续观察2周。实验结束后分别测定以下各项指标。
2.5检查项目
2.5.1一般观察:每天观察一次一般状况和症状。每周记录饲料消耗和体重一次。
2.5.2尿液化学分析
给每只大鼠灌胃饮用水1ml/100g,放进代谢笼中,每只大鼠收集尿液2ml,采用全自动尿液化学分析仪测定pH、葡萄糖、尿比重、隐血、蛋白质、胆红素、尿胆原、酮体、自细胞。
2.5.3凝血时间测定:从大鼠尾部取血测定凝血时间。
2.4.4血相检查:腹腔注射水合氯醛全身麻醉后,从腹主动脉取血2ml,EDTA-k2抗凝,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另外做血涂片,瑞氏液染色,在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和网织红细胞计数。
2.5.5血液生化检查:从腹主动脉取血5ml,肝素抗凝,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Gr)、葡萄糖(GLU)、肌酸激酶(CK)和钾、钠、氯。
2.5.6解剖检查及脏器重量系数
大鼠放血致死后,对组织脏器进行全面的肉眼尸检,对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甲状腺、胃、十二指肠、结肠、胰腺、肠系膜淋巴结、胸腺、睾丸、前列腺、膀胱、卵巢、子宫、脑等脏器取材后,放入10%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腊包埋、切片HE染色,研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对心、肝、肾、脾、肺、肾上腺、胸腺、睾丸、卵巢、子宫、脑称重,根据脏器重量和体重计算脏器重量系数。
2.5.7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中的t-test进行资料统计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3结果
3.1一般观察
在3个月的给药期间,3个试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均毛发光润,行为活动正常,腔道未见有分泌物,粪便,进食量和体重均未见异常,无一只动物死亡。停止给药后2周内也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3.2尿液化学分析
喂药3个月后,收集大鼠尿,经全自动尿液化学分析仪测定,高、中、低3个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尿的pH、葡萄糖、尿比重、隐血、蛋白质、胆红素、尿胆原、酮体和白细胞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各组尿pH7.5-9.0,尿比重1.005-1.020,尿中葡萄糖、隐血、胆红素、酮体、白细胞和尿胆原均正常,高、中、低3个剂量组与对照组各组均有3-4只大鼠出现尿蛋白质阳性(+~++)。停药2周后的测定结果与停药前基本一致,未出现任何新的情况。
给药组尿中K含量增加,高、中剂量组非常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Na、CL含量降低,尤其低剂量组两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2周后,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K、Na、CL的含量则未显示有显著性差异。
3.3凝血时间测定
喂药3个月后,以及停止给药2周后,高、中、低3个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凝血时间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
3.4血相检查
喂药3个月后,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白细胞数、白细胞分类、血小板数与对照组相比,仅血小板数(PLT)有随剂量增加的趋势,并且高、中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其它各项指标则无统计学差异。停止给药2周后,大鼠血相的测定结果显示,高、低剂量组的血红蛋白(HGB)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它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3.5血液生化学检查
给大鼠喂排氚复方药物3个月后,血液总胆红素(TBIL)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趋势,而且高、中剂量组的TBIL非常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1)。此外,低剂量组的葡萄糖(Glu)和氯(CL)显著高于对照组,高、低剂量组的肌酸激酶(CK)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它各项指标则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停止给药2周后,仅仅高剂量组的钠(Na)显著低于对照组,葡萄糖和其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3.6体重和脏器重量系数
给大鼠灌胃排氚复方药物3个月后,高、中、低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雌雄动物的体重和各个脏器重量系数基本一致,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详见表8。停止给药2周后,各组雌雄动物的体重均有所增加,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和脏器重量系数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
3.7病理检查
放血处死动物,从宏观上观察大鼠各个脏器,从脏器大小和色泽上未发现任何病理性改变。对高剂量组和对照组脏器经组织切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高剂量组动物各个脏器均未观察到病理性改变(见显微照相图1-14),详细观察结果叙述如下:
心脏:心肌细胞界限清楚,粉红色,可见肌原纤维横纹,肌细胞间毛细血管管腔内有红细胞。心室内膜平滑,外膜小血管充血,
肝:肝细胞索自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伸向肝小叶周边部,肝窦含有红细胞,被复星状细胞,汇管区小胆管和小动脉清晰可见。
肺:终末细支气管部分被复立方形上皮细胞,部分被复扁平上皮细胞,向周边伸展,构成呼吸性细支气管,进一步分支成2-3个肺泡管(腺泡)和肺泡。肺泡壁毛细血管充有红细胞。肺泡腔空虚。各级支气管周围间质有肺动、静脉、淋巴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
脾:白髓淋巴组织中央生发中心明显,由幼稚的成淋巴细胞构成,中心可见中央小动脉。红髓髓索清楚,其间髓窦充满红细胞。皮质肾小球结构清晰,毛细血管丛含有红细胞。近端曲细尿管上皮细胞呈柱状,粉红染,腔内偶见浅红染原尿。远端曲细尿管上皮细胞呈立方形,胞浆着色浅,透明,管腔扩张,腔内有极浅染尿液。
胃:前胃薄,表面被复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粘膜下层、肌层较薄,血管较少。腺胃被复,三种类型腺上皮细胞,即粘液细胞、主细胞和泌酸细胞构成腺体,呈分枝状。由粘膜表面深入到固有膜,进而,为粘膜下层和肌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浆膜平整。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粘膜绒毛表面完整,固有层小血管、毛细血管、淋巴管分别有红细胞和乳糜液或淋巴液。粘膜下层,十二指肠可见肠腺,空肠呈疏松结缔组织,富有血管、淋巴管,回肠可见集合淋巴结。肌层和浆膜层次清晰,表面平滑。
结肠:粘膜被复柱状上皮细胞,其中散在杯状细胞,固有膜隆起构成皱褶;粘膜下层呈较薄疏松结缔组织。肌层及浆膜层次清晰。
睾丸及附睾:睾丸曲精细管由5~6层生精细胞构成,自管周边部向管内呈有序细胞排列,即精原细胞、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未成熟和成熟精细胞等。精原细胞间基底膜散见有支柱细胞。管腔内及精细胞间有成熟精子。间质有血管、毛细血管和间质细胞存在。附睾导管由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多数有皱褶突向腔内,腔内有蛋白液和精子。
前列腺:腺体由柱状上皮细胞构成,腺腔较大,腺体有皱褶突向腔内,腔内有粉红染蛋白液。腺体周围有平滑肌纤维、纤维细胞束和毛细血管,间质组织致密。
卵巢:皮质部有发育不同阶段卵泡,即初级卵泡、生长卵泡、成熟卵泡和黄体构成,形成卵巢主体。髓质部由血管、纤维组织等构成。
子宫角:粘膜层由柱状上皮细胞被复,并形成分枝腺体向粘膜深层伸入,周围由富有血管、毛细血管的纤维性间质构成。粘膜下由环行和纵行平滑肌束包绕,具有丰富血管、毛细血管分布于肌束间和肌细胞间。最外层由薄浆膜层被复。
甲状腺:周边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呈矮立方形,腺体较大,腔内有粉红染胶体。中心区腺体较小,部分呈实体性,上皮细胞呈立方形,腺腔多空虚。间质有丰富的小血管及毛细血管。
胰腺:外分泌部分,腺泡呈复管泡状腺结构,上皮细胞呈锥形,细胞有较多嗜酸性颗粒。腺泡腔细窄,由泡心细胞被复,与闰管和小导管相连。腺泡聚合,汇成小叶。小叶间间质较少。内分泌部分的细胞,聚集于腺泡和小叶间,细胞大小不一,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胞浆着色浅,细胞间有较多毛细血管。
肾:皮质肾小球结构清晰,毛细血管丛含有红细胞。近端曲细尿管上皮细胞呈柱状,粉红染,腔内偶见浅红染原尿。远端曲细尿管上皮细胞呈立方形,胞浆着色浅,透明,管腔扩张,腔内有极浅染尿液。
肾上腺:皮质部分由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三部分构成,前两带细胞呈多角形,胞浆着色浅。细胞团或索间血窦充有红细胞。髓质部主要由嗜铬细胞构成,细胞胞体大,呈多角形,胞浆深染,棕色。细胞间血窦扩张、充血。
垂体:垂体前叶主要由三种类型细胞构成:嗜酸性、嗜碱性和厌色性细胞。三种细胞混合排列,形成小细胞团或索。细胞团或索间有丰富的扩张的血窦,充满红细胞。
淋巴结:皮质部由致密成团的淋巴细胞形成的淋巴小结和散在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窦构成。淋巴小结多数可见到位于中心的由成淋巴细胞构成的生发中心。髓质有散在的淋巴细胞和淋巴窦构成。
骨髓:股骨脱钙后骨髓腔内充满粒系、红系、单核系、巨核细胞系(血小板)各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造血细胞排列成细胞簇或细胞索,其间有多量扩张的血窦和少量骨小梁。
膀胱:粘膜被覆2~4层移行细胞,其下方固有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肌层紧连固有膜层,由内纵、中环、外纵行平滑肌束交叉编织构成,外被薄浆膜层。
胸腺:皮质层由大量致密排列聚集的淋巴细胞构成,其中散见成淋巴细胞和聚集成小簇的上皮细胞团(胸腺小体)。髓质由稀疏分散的淋巴细胞、胸腺小体、淋巴窦和小血管构成。
大脑:大脑顶叶被复软脑膜(包括小血管、毛细血管),其下大脑皮层由六层神经细胞组成。其下为白质,丘脑等。脑底部为基底神经节。两大脑半球中间第三脑室被复脉络膜(丛)。灰质及白质中可见有毛细血管。
脊髓:灰质腹角和背角联合成蝴蝶形,中心为中央管。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大,呈多角形;背角神经元较小,呈梭形或星状,多属感觉神经元。周围为白质,由脑脊髓神经束组成。灰质及白质中有较多毛细血管。脊髓表面被复脊膜。
因未观察到高剂量组与给药相关的病理改变,中、低剂量组脏器只是取样后用福尔马林固定保存,未作组织切片观察。
4、结果分析
在本试验中给药3个月后,高、中剂量组尿K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尿中的Na和CL含量降低,尤其低剂量组这两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显示剂量效应关系趋势,见表1。本试药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尿中的Na和CL浓度降低可能与排尿量增加有关,尿K含量增加可能与药材中的K含量有关(尚缺乏证据)。试药组血液中的K、Na、CL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值得一提的是,本试药通过利尿作用排氚,大鼠服用3个月后未显示血K降低,见表6。根据本试验结果,长期服用本药品可能不会出现低血钾症。
给药3个月后,高、中剂量组血小板数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和P<0.05,显示剂量效应关系,见表4。但是凝血时间并没有显著加快,见表3。这种血小板数的显著增加是否有临床意义,有待临床注意观察。
对高剂量组的病理检查无阳性所见,这与血相和生化测定结果是一致的。
从上述结果分析可见,本试验高剂量组采用一日2次灌胃给药,每日给药量达到128g生药/kg,相当于临床拟用药量的80倍,连续给药3个月未观察到有明显生物学意义的毒性反应。
5.结论
以相当子临床用药量的80倍,每天给大鼠灌胃中药排氚复方药物,连续3个月和停止给药后2周,未显示明显的毒性反应。
实施例7排氚咀嚼片
配方:黄芪1254g、茯苓1254g、猪苓1254g、泽泻941g、白术627g、桂枝376g、桔梗376g。
制备方法:
将配方中各药材称取后混合,用12倍量水煎煮1.5小时,滤取煎液,重复二次,合并煎液。将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60~65℃测)的清膏,喷雾干燥得浸膏粉,加入乳糖、微晶纤维素等辅料适量,混匀,制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即得。片重为1.50g,每片含配方4生药1.25g、微晶纤维素0.125g、乳糖0.125g。
实施例8排氚咀嚼片药物初步稳定性试验
1.样品及生产批号
样品:排氚片,二炮总医院制剂室生产;批号:041222,041223,041225,共三批样品。
2.试验方法
将三批受试药物在市售用包装条件下,于温度10-38℃,相对湿度50-85%条件下留样观察12个月,在0、1、2、3、6、12月时分别进行6次性状、鉴别、含量测定、卫生学检查等方面的考察。
卫生学检查项目: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性状、鉴别、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以及本品制订的质量标准进行。
3.试验时间:2004年12月~2005年12月
4.试验结果
在0、1、2、3、6、12月时,受试品在外观、性状、崩解时限、鉴别、含量测定、卫生学检查等方面均符合规定。
性状:淡棕色至棕褐色片;味酸甜;
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匀;
鉴别:可检出黄芪、茯苓、白术、桂枝、桔梗等药物;
含量测定:6次检测中均可测到黄芪甲苷,含量为0.24~0.26mg/片;
卫生学检查:细菌个数和霉菌个数均符合规定,未检出大肠杆菌。
5.初步稳定性结论
受试药物在12个月考察期内质量是稳定的。表明其制备工艺和包装符合有关初步稳定性要求。
实施例9排氚咀嚼片药物加速稳定性试验
1.样品及生产批号
样品及生产批号及试验方法同实施例7。
2.试验方法
将三批受试药物在市售用包装条件下,于40±2℃,相对湿度75±5%条件下使用302A型调温调湿箱,留样观察3个月,并于0、1、2、3月时分别进行了4次性状、鉴别、含量测定、卫生学检查等方面的考察。检查标准同实施例7。
3.试验时间:2004年12月~2005年4月
4.试验结果
在0、1、2、3月时,受试品在外观、性状、崩解时限、鉴别、含量测定、卫生学检查等方面均符合规定。
性状:淡棕色至棕褐色片;味酸甜;
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匀;
鉴别:可检出黄芪、茯苓、白术、桂枝、桔梗等药物;
含量测定:4次检测中均可测到黄芪甲苷,含量为0.23~0.26mg/片;
卫生学检查:细菌个数和霉菌个数均符合规定,未检出大肠杆菌。
5.加速试验结论
受试药物在两年的保质期内质量是稳定的。表明其制备工艺和包装符合有关稳定性要求。

Claims (6)

1.一种排氚药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8-12份、茯苓8-12份、猪苓8-12份、泽泻5-10份、白术3-7份;所述份是重量份。
2.一种排氚药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8-12份、茯苓8-12份、猪苓8-12份、泽泻5-10份、白术3-7份、桂枝2-4份、桔梗2-4份;所述份是重量份。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氚药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黄芪10份、茯苓10份、猪苓10份、泽泻7.5份、白术5份、桂枝3份、桔梗3份。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排氚药物,剂型是口服剂。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氚药物,剂型是片剂。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氚药物,含有微晶纤维素和乳糖。
CNB2007100635781A 2007-02-05 2007-02-05 排氚药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819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635781A CN100528199C (zh) 2007-02-05 2007-02-05 排氚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635781A CN100528199C (zh) 2007-02-05 2007-02-05 排氚药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1508A CN101011508A (zh) 2007-08-08
CN100528199C true CN100528199C (zh) 2009-08-19

Family

ID=38699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6357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8199C (zh) 2007-02-05 2007-02-05 排氚药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2819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5079B (zh) * 2014-07-21 2018-01-30 苏州大学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氚水内污染促排和防护药物中的用途
CN110478365B (zh) * 2019-07-30 2021-09-03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富氢水在制备促排氚中毒的饮用水或医用液体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五苓散新解及临床应用. 周琼.陕西中医,第28卷第1期. 2007
五苓散新解及临床应用. 周琼.陕西中医,第28卷第1期. 2007 *
五苓散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疗效观察. 简小兵.辽宁中医杂志,第34卷第1期. 2007
五苓散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疗效观察. 简小兵.辽宁中医杂志,第34卷第1期. 2007 *
小剂量氚内照射13例临床医学观察. 宋宇等.职业卫生与病伤,第19卷第3期. 2004
小剂量氚内照射13例临床医学观察. 宋宇等.职业卫生与病伤,第19卷第3期. 20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1508A (zh) 2007-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59124A1 (en) 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a kind of ganoderma lucidum spore oil fat emulsion
CN100369613C (zh) 一种治疗和改善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28199C (zh) 排氚药物
CN101559148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和/或高脂血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366497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66428B (zh) 抗衰老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315499C (zh) 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0308B (zh) 金花葵花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CN102652774B (zh) 一种治疗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免疫功能低下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与质量检测方法
CN109288904A (zh) 预防或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551089A (zh)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检测方法
CN103989835A (zh) 降血糖、降血脂、护肝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623499B (zh) 一种辅助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908571A (zh) 一种治疗心脏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
CN105288501A (zh) 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肥胖症的中药制剂
CN106562415A (zh) 一种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60159C (zh) 一种益肾固冲调经止血药物
CN1318439C (zh) 苦杏仁苷的制备方法和苦杏仁苷在制备促进心脑胰及伤口血液循环的苦杏仁苷制剂中的应用
CN106309758A (zh) 一种抗胃肠癌的药物组合物
CN104510884A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
CN105288498A (zh) 一种制备含有艾叶的治疗肥胖症的中药制剂的方法
CN107669931A (zh) 一种降低呋喃唑酮临床治疗慢性肠炎副作用的药物
CN107802697A (zh) 一种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检测方法
CN105641633A (zh) 一种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肥胖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0486584C (zh) 苦杏仁苷在制备促进脑胰血液循环的苦杏仁苷制剂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2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