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6920C - 彩色滤光片结构、使用彩色滤光片的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彩色滤光片结构、使用彩色滤光片的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6920C
CN100526920C CNB2006101101594A CN200610110159A CN100526920C CN 100526920 C CN100526920 C CN 100526920C CN B2006101101594 A CNB2006101101594 A CN B2006101101594A CN 200610110159 A CN200610110159 A CN 200610110159A CN 100526920 C CN100526920 C CN 10052692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light
colorful
ink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101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59448A (zh
Inventor
滨胁嘉彦
八田嘉久
松下泰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O Hong Kong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TPO Hong Kong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O Hong Kong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TPO Hong Kong Holdi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959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9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69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692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71Cells with varying thickness of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02F1/133516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e.g. printing, electro-deposition or photolithograph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22Colour filters incorporated i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09Function characteristic transflecti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被精确与容易地制造且同时解决对准问题的彩色滤光片,以及形成于具有彼此面对的前后基板的显示面板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的制造方法。此方法包含:第一步骤,用以形成复合层,其包含于后基板中的画素驱动元件;第二步骤,用以依据微影技术,沿着在复合层上面或上方的画素区的边界对第一肋以及配置于画素区中第二肋予以图案化,第二肋具有小于第一肋的高度;第三步骤,用以依据喷墨技术滴落透光材料于由第一肋与第二肋所界定的反射区Pr中,并形成阶梯状层;以及第四步骤,用以在形成阶梯状层之后,依据喷墨技术滴落彩色透光材料于由第一肋所界定的区域中,并形成彩色层。

Description

彩色滤光片结构、使用彩色滤光片的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使用一彩色滤光片结构的显示装置与这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尤其,本发明系关于适合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装置的一种彩色滤光片结构以及这种彩色滤光片结构的制造方法,此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装置基于逐画素的方式设有一穿透区与一反射区或依照一预先决定的单位显示区的方式设有一穿透区与一反射区。
背景技术
传统上,习知的彩色滤光片可以处理:形成一单向光学路径的第一光,以使来自彩色滤光片的一主正面的入射光仅一次穿透通过滤光片,以被上色并引导至另一主正面;以及用以形成一双向光学路径的第二光,以使来自彩色滤光片的另一主正面的入射光穿透通过待上色的滤光片,而穿透光系利用配置于前述主正面的一光反射元件等等而反射,再入射至此滤光片并穿透通过待上色的此滤光片,然后回到另一主正面。此种彩色滤光片系供所谓的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装置使用,于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装置中,当在从前侧入射的外界光上的依据待显示影像的光调变被施加时,此种调变系反射以便被引导至前侧;而当依据待显示影像的光调变系以类似于由来自背侧的背光系统所导致的入射光的方式被施加时,此种调变系穿透以被引导至同一前侧。此种型式的液晶显示器在使用环境是亮的(反射模式)时,主要借由外界光(周围光线)来提供有效的影像显示,而在环境是暗(穿透模式)时,主要是借由背光系统的自发的光发射来提供有效的影像显示。
这种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装置系揭露于M.Kudo等人的"在任何强度的周围光线下具有良好明视性的高阶TFT的开发",IDW′99,第六国际显示器研讨会的议事录,ADM3-4,第182-186页,1999年12月1日,由ITE与SID赞助。于此装置中,每个画素电极系被分为一反射区与一穿透区。反射区系被提供为涂布于具有不规则表面的聚丙烯树脂上的基于铝的反射电极部,而穿透区系被提供为具有一平坦表面的一基于ITO(氧化铟锡)的透明性电极部。此外,穿透区被配置于长方形画素区的中心,并于此画素区中显现出实质上类似的长方形形状,而反射区系被提供为除此长方形穿透区以外的画素区的一部分,并显现出使其包围穿透区的形状。利用这种画素配置等等,可意图来改善可视性。
然而,于此熟知的液晶显示器装置中,即使在相同画素中,显示器色彩的色彩纯度系在穿透区与反射区之间变化。此种差异系由以下事实所导致:分别具有彼此不同的光学路径的来自背光系统的光与外界光系以相同的方式上色。这可使整体萤幕区域中的显示色彩的品质退化。
一些发明专利申请案意欲解决这种缺点,这些申请案包含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3-84122(特别参见图3、权利要求以及段落0009、0010及0030至0039),其乃由本申请案的申请人所申请。依据上述发明的彩色滤光片系针对一种用以将显现出一单向光学路径的第一光的彩色滤光片与显现出双向光学路径的第二光,基于画素地予以上色于一画素上,此彩色滤光片具有用以上色第一光的一第一上色部以及用以上色第二光的一第二上色部,且其中第一上色部与第二上色部系的厚度彼此不同。又,针对各画素而言,用以将显现出单向光学路径的第一光与显现出双向光学路径的第二彩色透光于一画素上的彩色滤光片具有:一阶梯状层,其可被一基板层所支撑,此阶梯状层系由被图案化的一透光材料所构成,俾能使形成为对应于用以于一画素中传送第一光的区域的一预先决定的形状的底面,以及具有一预先决定的高度的壁面的至少一开槽部分;以及一彩色层,其用以上色第一光与第二光,此彩色层系被沉积于阶梯状层与开槽部分上。
依据上述习知的彩色滤光片,第一上色部或在底部的区域中的一彩色层的一部分,可比另一区域的一彩色层的一部分(第二上色部)来得厚,从而显现出单向光学路径。因此,相对大的上色效果系被应用至仅一次受到上色作用的第一光,而双向光学路径系被显现。因此,相对小的上色效果可被施加至受到上色作用两次的第二光。依此方式,于画素中为因应第一光与第二光的均匀化的色彩纯度方面,可再造相关的色彩,借以改善整体的萤幕区域的彩色显示器的品质。
于上述习知技术中,虽然用以于一画素中获得色彩平衡的构造是第一次被提出,但是并没以具体揭露如何有效地制造出具有这种构造的彩色滤光片。此外,尽管借由将画素构造予以复杂化以便使色彩平衡的制造步骤已经变成复杂的的事实,仍未提供从例如实际成本与良率等等的方面来简化制程的考量。
另一方面,依据摄影技术的处理来将一彩色滤光片中的一黑色矩阵与红色(R)、绿色(G)及蓝色(B)的上色部予以图案化,系为传统上实施的主要例行工作。此乃因为此种黑色矩阵与上色部必须形成于为很细微的形状,尤其供给例如携带式蜂巢式行动电话的携带式装置的显示面板使用的彩色滤光片的形状需要很高的准确度。然而,依据微影技术的制造需要一些步骤与光罩,因此不利于简化整体制程。
画素的内部系被细分为第一上色部与第二上色部。因此,存在有下述需要:在第一与第二上色部的间的对准,在上述透明性电极部与反射电极部的间的对准,以及在一彩色滤光片画素区与一画素电极区之间的对准。在运送彩色滤光片的一个基板与运送此画素电极的另一基板之间的黏贴步骤必须非常严格且精确。这会增加开发与制造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系提供一种构造与显示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这能容易地制造出与说明于上述每一个文献中的构造相当的一种彩色滤光片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系为制造一种彩色滤光片结构,其具有更少步骤数、较高良率与较低成本,并适合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装置,此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装置基于逐画素的方式设有一穿透区与一反射区或依照一预先决定的单位显示区的方式设有一穿透区与一反射区。
又,本发明的又另一目的系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能解决与对准及减轻开发及制造负担相关的问题。
缘是,为达成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样态,提供一种彩色滤光片结构的制造方法,彩色滤光片结构形成于一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具有面对彼此的一前基板与一后基板,此方法包含:一第一步骤,用以于后基板中形成包含一画素驱动元件的一复合层;一第二步骤,用以依据一微影技术,沿着在复合层上面或上方的一画素区的一边界来对一第一肋图案化,并对配置于画素区中的一第二肋图案化,第二肋具有小于第一肋的高度的一高度;一第三步骤,用以依据一喷墨技术滴落一透光材料于由第一肋与第二肋所界定的一反射区中,形成一阶梯状层;以及一第四步骤,用以在已形成阶梯状层之后,依据一喷墨技术来滴落一彩色透光材料于由第一肋所界定的一区域中,并形成一彩色层。
此外,依据对应至于此的本发明的第二样态,提供一种彩色滤光片结构,其形成于一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具有彼此面对的一前基板与一后基板。彩色滤光片结构包含:一复合层,其包含形成于后基板上的一画素驱动元件;一第一肋,其沿着在复合层上面或上方的一画素区的一边界形成;一第二肋,其配置并形成于画素区中,第二肋具有小于在复合层上面或上方的第一肋的高度的一高度;一阶梯状层,其借由依据一喷墨技术滴落一透光材料于由第一肋与第二肋所界定的一反射区而形成;以及一彩色层,其借由依据喷墨技术滴落一彩色透光材料于由第一肋所界定的一区域而形成。
借由这样的作法,阶梯状层与彩色层系依据喷墨技术形成,俾能简化整体制程。此外,借由预先形成的第一与第二肋,使用喷墨的滴落材料系被堵住以免流出至肋的外部。因此,虽然不需要如此高的准确度以供喷墨滴落操作用,但是阶梯状层与彩色层可被精确地图案化以形成期望的形状。此外,彩色滤光片结构系形成为使其并入至后基板的复合层中的形状。一上色部系直接地形成于一反射区中,而另一上色部无可避免地且没有偏差地占据除反射区以外的区域。因此,不会产生如上所述的对准问题。
在第一与第二样态中,理想上是可以使具有小于第二肋的高度的一高度的一反射部分形成于反射区中。依此方式,可以保证阶梯状层直接形成于反射区上。
此外,界定反射部分的一表面形状的一基础部的至少一部分,系与第一肋及/或第二肋同时或一体形成,借以大幅地促进制造步骤的简化。
又,可以更提供一透光性导电层,其延伸遍及彩色层的一表面。反射部分可具有延伸遍及其主面的一反光性导电膜,反光性导电膜系延伸到达第一肋的一顶面。反光性导电膜系可连接至在顶面中的透光性导电层。依此方式,变成可能平坦地形成一电极(透光性导电膜),用以在不影响反射模式的情况下,实际地施加一电场至面对一后基板的一侧且至一彩色层之上。此外,电极可经由一下复合层部分及反光性导电膜连接至透光性导电膜。
此外,第一肋可作为一光隔板,用以在前基板与后基板之间形成一预先决定的间隙。借由这样的作法,在彩色滤光片结构的制程中可采用光隔板制程,从而可达成后基板的整体制造步骤的简化。于此情况下,本发明可更包含一透光性导电层,其延伸遍及彩色层的一表面。第一肋具有一光隔板部分,其用以形成一预先决定的间隙在前基板与后基板之间。第一肋具有一中间部分,其具有低于光隔板部分的高度的一高度。反射部分具有延伸遍及其一主面的一反光性导电膜,反光性导电膜延伸到达第一肋的一顶面。导电层系连接至顶面中的透光性导电层。
此外,为达成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第三样态,提供一种彩色滤光片结构的制造方法,彩色滤光片结构形成于一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具有面对彼此的一前基板与一后基板。此方法包含:一第一步骤,用以于后基板中形成包含一画素驱动元件的一复合层;一第二步骤,用以依据一微影技术,沿着在复合层上面或上方的一画素区的一边界来对一肋图案化;一第三步骤,用以依据一微影技术,于画素区的一反射区对一阶梯状层图案化,其中阶梯状层具有小于肋的高度的一高度;以及一第四步骤,用以依据一喷墨技术滴落一彩色透光材料于由肋所界定的一区域中,并形成一彩色层于由肋所界定的一区域中。此外,依据对应于此的本发明的第四样态,提供一种彩色滤光片结构,其形成于一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具有彼此面对的一前基板与一后基板。彩色滤光片结构包含:一复合层,其包含形成于后基板上的一画素驱动元件;一肋,其沿着在复合层上面或上方的一画素区的一边界形成;一阶梯状层,于该画素区的一反射区形成,其中该阶梯状层具有小于该肋的高度的一高度的的的;一彩色层,其借由依据喷墨技术滴落一彩色透光材料于由肋所界定的一区域而形成;以及一反射部分,其形成于该反射区中的该阶梯状层的一下层中。借由这样的作法,虽然阶梯状层并未依据喷墨技术形成,但是于每一样态的第二肋可被消除。彩色层系依据喷墨技术形成,俾能简化整体制程。于此情况下,借由肋的存在,此滴落材料系被堵住以免流出至肋的外部,从而在滴落操作中不需要高准确度。此外,类似地,彩色滤光片结构系形成为使其并入于后基板的复合层的形状,从而不会产生对准问题。这些样态所特有的有利的效果系为:可广泛地采用反射区或穿透区,且因为第二肋并未形成,故可改善孔径比。
于第三与第四样态中,界定反射部分的一表面形状的一基础部的至少一部分系可与肋同时或一体形成。可更进一步提供一透光性导电层,其延伸遍及彩色层的一表面;反射部分具有延伸遍及其一主面的一反光性导电膜;反光性导电膜延伸到达肋的一顶面;且反光性导电膜系连接至顶面中的透光性导电层。与这些样态相关的优点系类似于上述优点。
又,为达成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第五样态,提供一种彩色滤光片结构的制造方法,彩色滤光片结构形成于一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具有面对彼此的一前基板与一后基板。此方法包含:一第一步骤,用以于后基板中形成包含一画素驱动元件的一复合层;一第二步骤,用以依据一微影技术沿着在复合层上面或上方的一画素区的一边界形成一第一肋,以及配置于画素区中的一第二肋,第二肋具有等于第一肋的高度的一高度;以及一第三步骤,用以依据一喷墨技术滴落一彩色透光材料于由第一肋与第二肋所界定的一反射区中并形成一第一上色部,然后滴落一彩色透光材料于由第一肋与第二肋所界定的一穿透区中并形成一第二上色部,其中第一上色部具有高于第二上色部的表面的一表面。此外,依据对应于此的本发明的第六样态,提供一种彩色滤光片结构,其形成于一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具有彼此面对的一前基板与一后基板。彩色滤光片结构包含:一复合层,其包含形成于后基板上的一画素驱动元件;一第一肋,其在复合层上面或上方沿着一画素区的一边界形成;一第二肋,其配置并形成于画素区中,第二肋具有系等于在复合层上面或上方的第一肋的高度的一高度;一第一上色部,其借由依据一喷墨技术滴落一彩色透光材料于由第一肋与第二肋所界定的一反射区中而形成;以及一第二上色部,其借由依据一喷墨技术滴落一彩色透光材料于由第一肋与第二肋所界定的一穿透区中而形成,其中第一上色部具有高于第二上色部的表面的一表面。借由这样的作法,可消除阶梯状层,且反射区与穿透区的个别的上色部系依据喷墨技术形成,俾能简化整体制程。于此情况下,借由肋的存在,此滴落材料系被堵住以免流出至肋的外部,从而在滴落操作中不需要高准确度。此外,类似地,彩色滤光片结构系形成为使其并入于后基板的复合层的形状,从而不会产生对准问题。这些样态所特有的有利的效果系为:因为阶梯状层并未形成,故可采用相对简单的构造;以及第二肋系形成于与第一肋相同的高度,从而可简化用以形成这些肋的光罩的配置。
于第五与第六样态中,理想上是可使第一与第二上色部依其它们厚度及/或材料被界定,俾能显现出第一上色部低于第二上色部的一上色效果。依此方式,变成可能缩小在反射区与透明性区域处理的光的上色效果的差异,然后,达成画素的均匀的色彩重现性。此外,第一上色部宜于具有高于第二上色部的一表面的一表面。依此方式,变成可能比穿透区更大幅地缩小反射区中的单元间隙。此外,变成可能缩小在显示面板中的反射光与透射光之间的光学路径差异。亦即,反射区具有一前向路径与一后向路径,前向路径用以供从前基板的外部入射到达反射层的入射光用,而后向路径用以供从反射层反射离开至前基板的外部的反射光用。逻辑上,反射区显现的光学路径的长度是穿透区中的透射光的两倍。因此,反射区的单元间隙会缩小,借以可能缩小前向路径与后向路径的长度使其等于透射光的光学路径。
此外,于第五与第六样态中,可提供一反射部分,其形成于反射区中的第一上色部的一下层中。界定反射部分的一表面形状的一基础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与第一肋及/或第二肋同时或一体形成。更可提供一透光性导电层,其延伸遍及彩色层的一表面;反射部分具有延伸遍及其一主面的一反光性导电膜,反光性导电膜延伸到达肋的一顶面,且反光性导电膜系连接至顶面中的透光性导电层。可获得如上所述的关于这些样态的优点。
于各上述样态中,肋适合由一遮光材料所组成,因为此肋作为所谓的黑色矩阵。特别是,在形成一第二肋的状况下,可获得使第二肋可隐藏非必要的光的作用情形的优点,此非必要的光具有发生于在反射区与穿透区之间的接面部分的可能性。此外,如果基础部具有一不规则表面用以显现出光散射特性,则不需要另外提供一光散射层。此外,这种非必要性是方便的,因为散射仅可被应用至反射光。
依据制造方法的较佳样态,如于第一样态中,由透光材料所滴落的第一肋与第二肋所界定的每个区域,系被线状地配置于复合层的一主面中,以形成复数个行区域;且于第三步骤中,至少一喷墨头为各行区域实施透光材料的滴落,至少一喷墨头的一喷出部分系面对行区域并沿着行区域的一纵向延伸方向移动。此外,如于第一与第三样态中,由彩色透光材料滴落的肋所界定的每个区域,系线状地配置于复合层的一主面以形成复数个行区域;且于第四步骤中,至少一喷墨头为各行区域实施彩色透光材料的滴落,至少一喷墨头的一喷出部分系面对行区域并沿着行区域的一纵向延伸方向移动。又,如于第五样态中,于第三步骤中,各反射区系线状地配置于基板层的一主面中以形成复数个行区域;至少一喷墨头为各行区域实施第一上色部的彩色透光材料的滴落,至少一喷墨头的一喷出部分系面对行区域并沿着行区域的一纵向延伸方向移动;及/或各穿透区系线状地配置于基板层的一主面以形成复数个行区域;且至少一喷墨头为各行区域实施第二上色部的彩色透光材料的滴落,至少一喷墨头的一喷出部分系面对行区域并沿着行区域的一纵向延伸方向移动。这些样态的特徵为滴落区域系为线状配置地,且喷墨头的位移系利用简单的控制来实施,借以产生制造步骤的改良效应。
本发明的又另一样态系针对一种显示装置,其使用从上述样态中衍生出的彩色滤光片结构,其中彩色滤光片结构系从前基板消除;及从反射区中的前基板的一外部入射至显示面板的入射光,系以一反射模式逐画素地受到调变,且从在除一画素区中的反射区以外的一区域中的后基板的一外部入射至显示面板入射光,系以一穿透模式受到调变,借以形成一彩色显示图。依此方式,可以提供具有上述各种优点的显示装置。尤其,此种样态系适合于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一第一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图2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一第二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图3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一第三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图4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一第四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图5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一第五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图6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一第六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图6A系为图6的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的概略平面图;
图7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一第七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图8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一第八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图9系为概要立体图,其显示在上面已形成有各种肋的基板与喷墨头的间的关系;
图10系为方块图,其说明用以实施一喷墨头的位移控制的概要配置;
图11系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变化例子的视图;
图12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在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一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图13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在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下一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图14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在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又下一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图15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在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最终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图16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在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一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图17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在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下一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图18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在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一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图19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在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下一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图20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在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又下一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以及
图21系为剖面图,其概要地说明在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最终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结构、使用彩色滤光片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图1至图8显示概要横剖面图,各图显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每个制程中的彩色滤光片结构。
第一实施例
于图1中,显示出一种复合层的构造,其包含一TFT(薄膜电晶体),此TFT系为一液晶显示器装置的一画素驱动元件。为了形成此种构造,首先准备一玻璃基板10作为一基板层。在已实施例如清洗的必要的处理之后,例如铝的金属材料系沉积于此基板,且被图案化以形成TFT的闸极电极1G以及连接到那里的一闸极汇流排线(未显示)。闸极电极1G系依据逐画素基础的方式形成。在已形成这些闸极相关部分之后,例如SiNx的电气绝缘材料系完全沉积于基板上以形成一第一绝缘层11。于此绝缘层11上,作为半导体材料的非晶矽(a-Si)以及磷(P)掺杂的非晶矽每个都依序沉积并被图案化以形成半导体层1C。半导体层1C系形成为对应至闸极电极1G的晶粒焊垫形状。其次,沉积例如钼的金属材料。因此沉积的金属材料系被图案化,俾能与半导体层1C接触,且俾能在平面视图中面对彼此。然后,形成一漏极电极1D、一源极电极1S以及连接至源极电极1S的一源极汇流排线(未显示)。接着,遮罩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并蚀刻P-掺杂的a-Si。然后,完全沉积例如SIN的电气绝缘材料于基板上以形成一第二绝缘层12。玻璃基板10可被透明性或透光性合成树脂基板等等所取代。
在图2中,显示出漏极电极1D与作为彩色滤光片的主要区(穿透区)的部分的连接部分的基本构造。为了形成此构造,作为第一与第二绝缘层11与12的材料的是,采用适合于微影技术或上色材料感测技术的型式的材料,更明确而言,是无机聚丙烯基的透明性或不透明感光树脂。此外,在图1的状态下,一光罩2系沉积在遍及第二绝缘层12上的基板上,然后实施曝光处理。此外观系显示于图2。光罩2系依据两种型式的部分而被图案化。它们中的其一系被提供作为实质上完全阻断使用于曝光处理的光的一部分21(以黑色表示),另一个系被提供作为实质上完全地透射此光的一部分22(以白色空白表示)。当绝缘层11与12系经由这种光罩2被以光照射时,这些材料系以对应至第一与第二部分21与22的图案被感光。其次,实施例如显影处理与热处理的定着处理,然后,对应于第二部分22的区域系从各绝缘层11与12被移除,因此形成用以局部曝光此漏极电极1D的一贯通孔1Dh以及用以局部曝光此基板10的一贯通孔10h,如图2所示。贯通孔1Dh占据用以在后来与此漏极电极1D连接的区域,且贯通孔10h占据用以于彩色滤光片结构中形成透射部分的区域(一般而言,除贯通孔10h之外的区域系被提供作为一反射区)。
于图3中,显示一反射部分的基本构造。为了形成此构造,在显示于图2的贯通孔形成基板上完全沉积一预先决定的有机物,更明确而言是适合于微影技术或上色材料感测技术的型式的一聚丙烯感光树脂。然后,如图3所示,于基板上沉积一光罩3,然后实施曝光处理。此光罩3亦被图案化成两种型式的部分,如于光罩2中的一阻断部分31与一透射部分32。因此被图案化的光罩在光辐射之后系以相对应的图案被感光。然后,在显影与定着处理之后,形成不规则的基极层33,此层具有包含相对微小的凸部与凹部的表面,如图3所示。于此,基极层33通常形成于除贯通孔10h以外的区域中,亦即,于彩色滤光片结构中的反射部分的区域中。
图4显示电气绝缘材料4如何沉积于具有这种反射部分基本构造的基板上。虽然此种材料可被采用作为类似于使用在基极层33的有机物,但是一种遮光材料是适当的。此乃因为此材料4于其精细加工状态下形成一画素边界部分以及在透射部分与反射部分之间的一边界的一部分,从而使其可能的产生一黑色矩阵的功能,如果这一部分具有遮光性的话。更明确而言,适合于微影技术或上色材料感测技术的型式的材料系被选择作为材料4,且借由分离一细微的晶粒颜料(黑颜料)而获得的一色彩敏感的材料(彩色光阻)系被使用作为一光敏树脂。更明确而言,可采用一种聚丙烯黑色感光树脂等等。材料4的叠层可依据细缝涂布或种种的印刷技术等等而实施。在这种叠层法之后,此基板系依据预烘烤处理而于70℃至100℃下被加热继续存在1至3分,接着材料4被固化或安定化。
然后,一光罩5系沉积于遍及材料4的基板上,接着实施曝光处理。此外观系显示于图5。光罩5系被提供作为所谓的半色调光罩,且于此被图案化成为四种型式的部分。它们中的其一被提供作为实质上完全地阻断使用于曝光处理中的光的一部分52,而另一个系被提供作为实质上完全地透射此光的一部分51。第三部分53于此图中系以单一影线表示,且光系以一预先决定的中间位准透射,其透射率大约是50%。第四部分54于此图中系以网状线表示,且光系以一预先决定的中间位准透射,其透射率低于第三部分53。于本实施例中,光系被以范围是从10%至30%的透射率透射。
当材料4隔着光罩5被照光时,材料4系关联于第一至第四部分51至54而被感光;光罩5的图案系被转移,且物质特性局部改变。然后,经由显影处理与定着处理,形成有:一部分41,其对应于光罩5的第一部分51;一部分42,其对应于光罩5的第二部分52;一部分43,其对应于光罩5的部分53;以及一部分44,其对应于光罩5的第四部分54。
此部分41系被提供作为一部分,从此部分已实质上完全地移除一有机物4,并显现出一模穴。部分42系很难被照光,并相对于显影液维持一非溶解状态。因此,此部分维持于实质上等于原始材料4的高度。部分43系以相对高的中间透射率被照光,且部分44系以相对低的中间透射率被照光。因此,每一个这些部分具有略低于具有最大高度的部分42的高度,并具有高于具有最小高度的部分41的高度,且部分43的高度系略低于部分44。因此,如图5所示,形成种种的部分,每一个系由材料4所构成,且其具有该处所特有的高度。部分42作为沿着一画素区的一边界的一第一肋,而部分44作为一第二肋。此外,部分43覆盖一基极层33并作为一基础部30的一顶层部分,其界定反射部分43的一表面形状。基础部30及其顶层部分43用以分散于其不规则的表面上。关于这些不规则的图案的定义,可参考譬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3-172812。
于图6中,显示出彩色滤光片结构中的反射部分的构造。因为此一构造,在已完全于包含上述顶层部分43的基板上沉积例如铝的一光反射金属(导电)材料之后,只有反射部分被图案化,俾能使此材料继续存在为一后像(afterimage)。依此方式,形成一反射膜6,此膜具有一光散射表面。此反射膜6占据一反射区,其在如基极层33与顶层部分43中的画素中作为一个主要区,且反射膜6连接至一漏极电极1D。对应于图6的平面视图系显示于图6A。
于此,一第一肋42宜于形成一黑色矩阵,且由此肋42所包围的一区域系对应至相关于红色(R)、绿色(G)与蓝色(B)的各原色的一画素区。如图6A所示,由肋42所界定的画素区系形成为一长方形形状。于此图中,垂直配置的画素区所有系用来作为原色。第二肋44系形成于此一画素区中。于本实施例中,画素区系被水平地分割并图案化成为使它们在铅直方向通过它们实质上的中心的形状。
依此方式,第一与第二肋42与44系依据使用微影技术的处理而与反射部分的基础部30的顶层部分43一起形成。在已形成反射膜6之后,制程进行到参考图7的下一步骤,以执行依据一喷墨技术来形成一阶梯状层与一彩色层的处理。此种处理系首先借由下述方式实施:从一喷墨头(说明于后)将用以形成此阶梯状层的一透明性液态墨水材料7滴落至由第一肋42与第二肋44所界定的一反射区。更明确而言,墨水的喷出部分系面对一直线状的纵向区域,此纵向区域系借由分别由垂直配置的肋42与44所界定的各区域而形成,如图6A所示,亦即,由行区域424(以下以局部行区域表示)所界定的各区域而形成。当喷墨头沿着一纵向延伸方向y(图6A的铅直方向)移动时,一墨水材料7会被喷出。举例而言,墨水材料7系连续地滴落至局部行区域424,俾能绘制出从上到下的直线。举例而言,在单独使用喷墨头的状况下,加热移动控制系被实施,俾能以逐一行区域基础连续地将墨水材料从位于基板主面的左边的局部行区域424滴落至位于基板主面的右边的局部行区域424。最好是,当喷墨头备有复数个时,可以相对于复数个行区域同时执行滴落操作,从而达成有效的制造。于一喷墨技术中,因为可相对容易地采用多喷墨头构造,所以此种操作是方便的。最后,墨水材料7系垂直地形成,俾能相继地跳过此部分,同时重叠水平延伸的肋42的一部分。
虽然此墨水材料7系过度沉积略在肋44的一部分的边缘上方,但是过度沉积在立即在滴落以后的阶段的某些程度下可被忽略。此乃因为墨水材料7系借由后来的步骤的加热处理等等而接触,因此使其可能最后变形,亦即,以预先决定的高度的形状来安定墨水材料7,此高度的形状实质上等于实质上的多数部分的肋44的形状。此外,附着至肋44的一部分的顶端的上的墨水材料变成充分薄,且沉积的墨水的厚度可被抑制为使问题不会产生的程度。这种过度沉积或收缩的程度可依据种种的墨水材料特性与滴落参数而被最佳化。
可采用一种显现出稳定流动性俾使对喷墨头的喷嘴不会产生妨碍的材料来作为墨水材料7。于本实施例中,依据喷墨技术形成阶梯状层,如上所述。因此,不需要具有感光性的材料。此外,不像依据习知微影技术的那些步骤的是,存在有不会产生此层的浪费的材料的优点。
在形成阶梯状层7之后,实施依据喷墨技术形成一彩色层的处理。此种处理系借由下述方式实施:从一喷墨头喷出用以形成此彩色层的R、G与B任一种的彩色透光液态墨水材料8,然后,滴落此墨水材料于由第一肋42所界定的区域中。更明确而言,当喷墨头的一喷出部分系面对分别借由垂直配置的肋42所界定的各个个区域而形成的一直线状的纵向区域,亦即面对一行区域420(以下,以全面的行区域表示)时,然后此喷墨头系沿着全面的行区域的一纵向延伸方向y(图6的铅直方向)移动,此墨水材料8系被喷出。举例而言,此墨水材料8系连续地滴落至行区域之上,俾能绘制出从上至下的一直线。举例而言,在单独使用此一喷墨头的状况下,喷墨头移动控制系被实施,俾能相继将墨水材料从位于彩色滤光片主面的左边的一行区域420滴落至位于彩色滤光片主面的右边的一行区域420,亦即,基于一对一的方式滴落至对应于相对应的色彩(R,G,B)的行区域。最后,墨水材料8系线状地形成,俾能相继地跳过肋42的一部分,同时重叠肋42与肋44的水平地延伸的一部分以及阶梯状层7。在滴落墨水材料8的后,以相同于上述墨水材料7的方式实施用以安定墨水材料的热处理。
如上所述的墨水材料8的喷墨处理与热处理系被实施,同时墨水材料8系被使用作为对应于相对于每一色彩R,G与B的待处理的色彩的一材料,借以可完全地完成墨水材料8所形成的彩色层。为因应显示于图7的构造,一透明性或透光性保护层系更进一步地形成于彩色层8上,借以使此显示构造可能受到涂布。依此方式,可获得具有高可靠度的刚性彩色滤光片结构。然而,于本实施例中,这种保护可利用说明于下的一种透明性导电膜来达成。
墨水材料8实际上亦沉积略超过左右肋42的边缘部分。然而,如于上述墨水材料7的状况,墨水材料8的过度沉积或收缩的程度系被最佳化,借以使其可能形成最后期望的形状。
供墨水材料8用的特定材料亦需要类似于墨水材料7的条件。然而,不像墨水材料7的是,为了形成一彩色层,必须获得最后的彩色透光特性。因此,譬如三原色R、G与B的颜料或染料粒子的混合物可被使用于墨水材料8中。因此,应作特别(譬如关于其粒子大小或尺寸)考虑以使这些混合物质与喷墨头的喷嘴(或喷出部分)的妨碍不会产生。为了简单地避免这种考量,墨水材料8可被使用作为一种由这些原色所构成的具有高流动性的染料。
例如ITO的一种透明性导电材料系沉积于一彩色层8上,然后,如图8所示的一透明性导电膜9系被图案化成对应至每个画素区的个别形状。依此方式,透光性导电膜9作为一电极,用以实际地施加一电场至面对一后基板的一侧。此外,此种导电膜可以使此膜不会影响反射模式的形状,被平坦地形成遍及彩色层上的画素区。又,此膜可被连接至一透光性导电膜9。再者,此膜可经由下复合层(于本实施例中为漏极电极1D)的一部分与反光性导电膜6而被连接至透光性导电膜9。
如图8所示,由此制造的彩色滤光片结构形成一反射区Pr以及一穿透区Pt。反射区Pr处理前述的第二光(反射光Lr),反射区对应于阶梯状层7。穿透区Pt处理前述的第一光(透射光Lt),此穿透区系为除反射区以外的区域。此外,相关于三原色R、G与B的延长的上色部系形成为使它们相继地重复配置的形状,而适当设备的一显示萤幕的铅直方向系被使用,俾能对应于上述的y方向。
以下将参见图9来详细说明一喷墨设备的配置与一喷墨头的移动控制。
图9以实质上的透视技术说明在上面形成有肋42与44的一后基板与一喷墨头之间的关系。于此图中,喷墨头60主要包含:设有一挠性部分的一圆柱本体61以及设置于此挠性部分的一压电元件62。作为一喷出部分的一开口63系形成于圆柱本体61的末端,俾能使来自设置于圆柱本体61中的一墨水腔室的一墨水液经由此开口63喷出。一喷出机构基本上基于使用压电元件62对墨水腔室的加压。这种机构本身系为熟知技术,从而于此没有作详细说明。此外,虽然本实施例采用使用压电转换系统的配置,但是亦可采用除了其他依需求型式配置以外的连续的系统型式配置。这些系统的详细说明可以在以下文献中找到:"喷墨式印表机技术与材料",由Takeshi AMARI,CMC股份有限公司所授权(公开于1998年7月31日),以下并入作参考。
于喷墨头60中,当喷出部分63面对滴落目标面然后如上所述地移动朝相对于局部行区域424的纵向延伸方向y时,墨水材料7的滴落系被实施。此外,当上述喷出部分被如上所述地移动朝相对于全面的行区域420的纵向延伸方向y时,墨水材料8的滴落系被实施。可能基于待滴落的材料改变所欲使用的喷墨头,或可能使用单一的喷墨头以取代所欲涂敷的墨水材料。
图10显示用以执行包含朝喷墨头60的x与y方向的移动控制的位移控制的概要配置。
于此图中,在喷墨头60的处,除了前述的压电元件62以外,另提供有:一转换器64,其用以控制喷墨头60的倾斜;以及一滑动器系统65,其用以于整体喷墨头60的基板主面执行朝x与y方向的直线状移动。适合于压电元件62的一控制信号系利用一墨水喷出控制电路70产生,然后,压电元件62因应于此种控制信号执行例如放松、膨胀/收缩的运动及扭转运动,并执行所需求的墨水腔室的变形操作。适合于转换器64的一控制信号系利用一喷墨头倾斜控制电路80产生,然后,转换器64因应于控制信号驱动喷墨头60,俾能从喷墨头60的一中性位置改变倾斜(方向)。适合于滑动器系统65的一控制信号系利用一喷墨头滑动控制电路90产生,然后,滑动器系统65因应于控制信号线状地将喷墨头60移动朝x与y方向。
喷墨头60更具有反馈手段,其系为了位置与方向控制而提供。此喷墨头设有:一雷射二极体,其乃为了上述目的而额外设置于喷墨头60;一分光器,其用以传送发射的雷射波束;一物镜,其用以聚焦传输波束朝向一喷出目标面;以及一光电二极体,其用以接收经由物镜与分光器所获得的传回的光,此光乃为从喷出目标面的反射光。光电二极体的一光接收输出系被提供至一比较器的一输入,且一参考信号"ref"系被提供至比较器的另一输入。从物镜输出的一波束系被照射至譬如一肋42。在将喷墨头60设定于一适当方位的一适当位置的状况下,光电二极体的从肋42传回的光的光接收量是足够小的。否则,光接收量系由从基板10的表面等等的光反射而增加。依此方式,因应于喷墨头60的位置与方位的传回的光系利用光电二极体侦测。于比较器中,此种侦测的输出系与参考信号"ref"的数值比较,并产生表示因应于参考信号"ref"的数值的大小的一误差感测信号。当前者大于后者时所产生的一误差感测信号表示喷墨头60偏离其适当的方位与位置。然后,执行控制以使方位与位置在喷墨头倾斜控制电路80与喷墨头滑动控制电路90中,能因应于或基于误差感测信号而受到校正。基于此一配置,可对喷墨头60的倾斜与位置进行校正,俾能在喷墨头60滴落操作中朝x与y方向移动时,使喷墨头60不会偏离期望的滴落状态。
于本实施例中,当在喷墨头60的滴落操作时,肋42与44提供一滴落液体的堵塞状况,且可避免滴落液体脱离滴落区域与空间。因此,可获得有利的效果,即使在喷墨头60朝y方向移动时的x方向的对准准确度及/或在喷墨头60朝x方向移动时的y方向的对准准确度是低的,仍可精确地形成一阶梯状层与一彩色层,其形成为期望的形状。因此,即使借由施加反馈至位置与倾斜控制而并未采用如图10所示的完成配置,仅借由一喷墨设备的自发的喷墨头位置控制(只要控制是适当的话),亦可精确地将阶梯状层与彩色层形成为期望的形状。
于本实施例中,一画素区的左侧实质上的一半系被提供作为一反射区,亦即,作为一阶梯状层的区域,而右侧实质上的一半系被提供作为一穿透区。
在形成阶梯状层与彩色层时的在滴落操作中的喷墨头60的移动方向系被统一朝y方向,从而大幅简化喷墨头60的控制,并提供贡献以简化制造步骤。然而,阶梯状层的此区域可以多样化。举例而言,此区域可被界定为画素区的右侧部分或其上部或下部。为了于上部形成阶梯状层的此区域,在肋44已被形成以水平延伸的状况下,一肋部分系被设计成如图11所示。在滴落操作的喷墨头60上的滴落时的移动方向,系依据阶梯状层与彩色层而被改变成x与y方向。
于上述实施例中,肋44系由与肋42相同的材料所组成,从而可能使肋44作为一黑色矩阵的功能。亦即,在在一画素反射区Pt与一穿透区Pr之间的边界部分,存在有容易地产生的光,其并不属于由反射区Pr所界定的一反射光光学路径或由穿透区Pt所界定的一透射光光学路径。利用肋44可阻断此光,俾能不对显示有所贡献。依此方式,可达成显示图的降低对比的避免。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一彩色滤光片结构系直接与一TFT(薄膜电晶体)的一复合层结合一起,从而消除在彩色滤光片被设置于未显示的相向基板(亦即前基板)上的状况下所需要的对准。
虽然肋44与42于本实施例中系利用半色调光罩5形成,但是这些肋可能利用具有类似功能的绕射光罩等等形成。此外,虽然肋44与肋42于本实施例中系借由利用半色调光罩5,依据相同步骤而由相同的材料所组成,但是肋44与肋42可能个别借由执行依据逐肋式的微影技术的步骤而形成。于此一样态中,依据不需要光罩的喷墨技术可轻易形成阶梯状层7与彩色层8。此外,因为这些肋系直接地与TFT复合层结合并与形成于与TFT复合层中,故可以获得本发明所特有的有利效果。又,较佳是借由使用与肋44与42相同的材料与步骤,形成作为用以界定一反射膜6的一表面形状的一基础部43的一部分,以便减少制造步骤。然而,可能个别形成这些肋或借由使用与那些肋的其一相同的材料与步骤以形成这些肋。
第二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图12至图15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的遮罩与曝光处理系在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1至图4的步骤之后被实施,实施的方式类似第一实施例。虽然显示于图12的光罩5A系被界定为半色调光罩,但是此种光罩于本实施例中系依据五种型式的部分被图案化。与图5的情况的差异系为在一第二部分52与一第三部分53的间设置一第五部分55,其透射率系在一第四部分54与一第二部分52的间,于本实施例中大约10%。第五部分55于图中系以黑色基底的白色点表示。此外,虽然从图12无法看出,但是在光罩被界定之前沉积的有机物4系高于显示于图4的高度。此乃因为说明于后的一光隔板系由此种材料4所组成。有机物4系沉积于足以形成光隔板的高度。
在已使用此一光罩5A实施曝光处理之后,当完成显影处理与定着处理时,形成有:对应于光罩5A的一第一部分51的一部分41;对应于光罩5A的一第二部分52的一部分42;对应于光罩5A的一部分53的一部分43;对应于光罩5A的一第四部分54的一部分44;以及对应于光罩5A的一第五部分55的一部分45。此部分41系被提供作为有机物4实质上已完全被移除的一部分,并显现出一模穴。此部分42系很难被照光,并维持相关于显影液的一非溶解状态。因此,此部分实质上维持于原始材料4的一高度。部分43系以相对高的一中间透射率被照光;部分44系以低于上述透射率的一中间透射率被照光;而部分45系以更低于上述透射率的一中间透射率被照光。因此,在部分42的最大高度与部分41的最小高度的间,此高度系以部分43、44与45的次序决定。因此,如图12所示,形成种种的部分,每一个系由材料4所构成,并具有一特定高度。虽然部分43系与图5所示的相同,但是部分42与部分45每个作为一第一肋,而部分44作为一第二肋。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的部分42邻接位于其末端的一相向基板(未显示)的一表面,借以使上述部分可能作为一圆柱状横剖面光隔板部分,其形成相关于基板的一间隙。部分45作为相对于此种隔板部分的具有一高度的一对照的中间部分。
图13显示以与图6所示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形成的反射部分的构造,其中一反射膜6延伸到达一第五部分45的一顶面。此种反射膜6亦占据一反射区,其与一基极层33与一顶层部分43相同的方式作为画素中的一主要区。对应至该处的平面视图可从显示于图6A的内容而轻易地想像到。因此,于此省略此种平面视图。
在已形成第一与第二肋,然后依据使用一光微影技术的处理与反射部分的基础部30的顶层部分43一起形成反射膜6的后,以喷墨技术形成一阶梯状层7与一彩色层8的处理系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地被实施,如图14所示。彩色层8系具有最佳化的滴落材料与其速率等等,俾能具有实质上等于作为第一肋的一部分的绝缘层部分45的高度。
例如ITO的透明性导电材料系沉积于彩色层8上,而如图15所示的透明性导电膜9系被图案成对应至每个画素区的个别形状。然而,于本实施例中,在形成透明性导电膜9之后,圆柱状横剖面绝缘部分42仍然维持凸出于彩色滤光片结构的主面的形状。这种突出部分的末端(光隔板部分)邻接相向基板的主面;在上面形成有彩色滤光片结构的基板与相向基板之间的间隙(亦即单元间隙)系形成;以及一液晶材料系充填至此间隙中。
依据本发明,可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且可使用与那些肋相同的材料与步骤来形成光隔板,从而简化整体制程。
第三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图16与图17来说明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的遮罩与曝光处理系在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1至图4的步骤之后被实施,实施的方式类似第一实施例。虽然显示于图16的光罩5B系被界定为半色调光罩,但是此种光罩于本实施例中系依据三种型式的部分被图案化。与图5的情况的差异系为并未提供一第四部分54,而只有提供第一至第三部分51至53。
在已使用此一光罩5B实施曝光处理之后,当完成显影处理与定着处理时,形成有:对应于光罩5B的一第一部分51的一部分41;对应于光罩5B的一第二部分52的一部分42;以及对应于光罩5B的一部分53的一部分43。此部分41系被提供作为有机物4实质上已完全被移除的一部分,并显现出一模穴。此部分42系很难被照光,并维持相关于显影液的一非溶解状态。因此,此部分实质上维持于原始材料4的一高度。部分43系以一中间透射率被照光,从而提供在部分41与部分42之间的中间高度。因此,如图16所示,形成种种的部分,每一个系由材料4所构成,并具有一特定高度。虽然部分43在图5的情况下占据部分44的区域,但是部分42作为一第一肋,而如上所述的第二肋并未形成此处。
图17显示以图6所显示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形成的反射部分的构造。此图更进一步显示形成于反射部分的主面上的阶梯状层。反射膜6系以与先前说明相同的方式沉积于顶层部分43;反射膜6系形成俾能延伸到达绝缘部分42的顶面;且反射膜6占据反射区。一阶梯状层7A系依据微影技术而形成于此反射膜6的主面上。阶梯状层7A系被界定以具有等于如图5所示的第二肋44的高度。对应至该处的平面视图可从显示于图6A的内容而轻易地想像到。因此,于此省略此种平面视图。
当因此形成反射膜6与阶梯状层7A时,依据喷墨技术形成彩色层的处理系在相对于由肋42所界定的区域中被实施,实施方式与显示于第一实施例的图7的方式相同。然后,于彩色层上,例如ITO的透明性导电材料系被沉积并图案化,且所产生的材料系个别连接至反射层6。
依据本实施例,因为可依据喷墨技术形成彩色层,故可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此外,可消除第二肋,且依据微影技术形成阶梯状层7A,借以简化光罩5B的配置。
第四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图18至图21说明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的遮罩与曝光处理系在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1至图4的步骤之后被实施,实施的方式类似第一实施例。虽然显示于图18的光罩5C系被界定为半色调光罩,但是此种光罩于本实施例中系依据三种型式的部分被图案化。与图5的情况的差异系为并未提供一第四部分54,而只有提供第一至第三部分51至53。尤其,对应于显示于图5的第二肋44的光罩部分系被界定为具有实质上完整的阻断特性的第二部分52。
在已使用此一光罩5C实施曝光处理之后,当完成显影处理与定着处理时,形成有:对应于光罩5C的一第一部分51的一部分41;对应于光罩5C的一第二部分52的部分42与44′;以及对应于光罩5C的一部分53的一部分43。此部分41系被提供作为有机物4实质上已完全被移除的一部分,并显现出一模穴。部分42与44′系很难被照光,并维持相关于显影液的一非溶解状态。因此,此部分实质上维持于原始材料4的一高度。部分43系以一中间透射率被照光,从而提供在部分41与部分42、44′的间的中间高度。因此,如图18所示,形成种种的部分,每一个系由材料4所构成,并具有一该处所特有的高度。吾人应注意到作为在穿透区与反射区的间的边界部分的第二肋44′系以等于第一肋42的高度形成。
如图19所示,类似于图6,当形成反射膜6时,制程移动至形成彩色层的步骤。此种外观系显示于图20。首先,相对于由肋42与肋44′所界定的反射区Pr,依据喷墨技术实施上色材料的滴落。然后,相对于由肋42与肋44′所界定的穿透区Pt,依据喷墨技术实施上色材料的滴落。此种滴落顺序可能是相反的。无论可能实施哪一种滴落,都可使用相同的滴落材料。厚度或材料与一滴落速率等等系被最佳化,俾能使反射区Pr中的上色部8r的上色效果,在相对于相同的光学路径的入射光的下,是小于穿透区的上色部8t的上色效果。
然后,如图21所示,例如ITO的透明性导电材料系沉积于彩色层8r、8t上,且一透明性电极9系基于画素地形成于一画素上。
因此,穿透区Pt中的上色部8t的主面的高度系低于反射区Pr中的上色部8r的主面。此乃因为在黏贴至一相向基板的后形成的一单元间隙系依据反射区与穿透区而有所差异,借以等化于各个区域中处理的光的光学路径长度。亦即,反射区与穿透区的适当的单元间隙以及每一区域的适当的厚度(上色效果),亦依据适合于各上色部8r、8t的滴落处理而形成。
依据本实施例,在可依据喷墨技术形成彩色层方面,可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此外,可消除阶梯状层,并改变包含在喷墨制程中的滴落材料与滴落速率的喷墨参数,借以形成适当的厚度的每个区段的彩色层与单元间隙的差异。因此,整体的面板制造步骤是有效的。
如从上述说明可显而易见的,依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整体制程的简化系借由结合依据微影技术的图案化步骤与依据喷墨技术的图案化步骤而达成。此外,即使使用具有低准确度的用以执行微小制程(或需要相当昂贵的设备等等)的目前喷墨技术,仍可达成具有高准确度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又,依据将彩色滤光片结构并入其中待形成画素元件的后基板侧复合层的技术概念,于复合层中的种种的组成元件可被良好地整合成一个单元。再者,可解决前述对准问题,改善便利性。
虽然上述实施例已经说明一彩色滤光片用以一液晶显示器装置,当然此种彩色滤光片可被适当地被应用至一显示装置,其能使用于此所说明的彩色滤光片,而不会受其所限制。此外,令肋42、44、45及44′具有透光性以取代具有遮光特性,俾能形成一额外黑色矩阵于一相向基板上,譬如于另一层中。此外,虽然于上述说明已显示R,G,与B带状彩色滤光片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可被应用至但不限于另一样态,例如镶嵌工艺(mosaic)配置。此外,当然,供肋等等使用的感光树脂材料可能借由从所谓的正型材料改变至负型材料而提供。
虽然作为画素驱动元件及其周边层的TFT的例子已被显示于上述说明中,但本发明不一定受限于此。
又,当然,如第二实施例所示地同时或成一体形成肋与光隔板的概念,亦可被添加至显示于第三与第四实施例的配置。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的权利要求中。
元件符号说明:
Lr:反射光
Lt:透射光
Pr:反射区
Pt:穿透区
ref:参考信号
1C:半导体层
1D:漏极电极
1Dh:贯通孔
1G:闸极电极
1S:源极电极
2:光罩
3:光罩
4:电气绝缘材料
5:光罩
5A:光罩
5B:光罩
5C:光罩
6:反射膜
7:阶梯状层/墨水材料
7A:阶梯状层
8:墨水材料/彩色层
8r:上色部
8t:上色部
9:透光性导电膜/透明性电极
10:玻璃基板/后基板
10h:贯通孔
11:第一绝缘层
12:第二绝缘层
21:第一部分
22:第二部分
30:基础部
31:阻断部分
32:透射部分
33:基极层
41:部分
42:部分/肋
43:反射部分/顶层部分
44:部分/肋
44′:肋
45:部分/肋/绝缘层部分
51:部分
52:第二部分
53:第三部分
54:第四部分
55:第五部分
60:喷墨头
61:圆柱本体
62:压电元件
63:开口/喷出部分
64:转换器
65:滑动器系统
70:墨水喷出控制电路
80:喷墨头倾斜控制电路
90:喷墨头滑动控制电路
420:行区域
424:行区域

Claims (25)

1、一种彩色滤光片结构的制造方法,该彩色滤光片结构形成于一显示面板中,该显示面板具有面对彼此的一前基板与一后基板,该方法包含:
一第一步骤,于该后基板中形成包含一画素驱动元件的一复合层;
一第二步骤,依据一微影技术,沿着在该复合层上面或上方的一画素区的一边界来对一第一肋图案化,并对配置于该画素区中的一第二肋图案化,该第二肋具有小于该第一肋的高度的一高度;
一第三步骤,依据一喷墨技术滴落一透光材料于由该第一肋与该第二肋所界定的一反射区中,形成一阶梯状层;以及
一第四步骤,在已形成该阶梯状层之后,依据该喷墨技术来滴落一彩色透光材料于由该第一肋所界定的一区域中,形成一彩色层。
2、一种彩色滤光片结构,其形成于一显示面板中,该显示面板具有彼此面对的一前基板与一后基板,该彩色滤光片结构包含:
一复合层,其包含形成于该后基板上的一画素驱动元件;
一第一肋,其沿着在该复合层上面或上方的一画素区的一边界形成;
一第二肋,其配置并形成于该画素区中,该第二肋具有小于在该复合层上面或上方的该第一肋的高度的一高度;
一阶梯状层,其借由依据一喷墨技术滴落一透光材料于由该第一肋与该第二肋所界定的一反射区而形成;以及
一彩色层,其借由依据该喷墨技术滴落一彩色透光材料于由该第一肋所界定的一区域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第2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其中具有小于该第二肋的该高度的一高度的一反射部分形成于该反射区中。
4、如权利要求第3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其中界定该反射部分的一表面形状的一基础部的至少一部分,系与该第一肋及/或该第二肋同时或一体形成。
5、如权利要求第3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更包含一透光性导电层,其延伸遍及该彩色层的一表面,其中该反射部分具有延伸遍及其主面的一反光性导电膜,该反光性导电膜系延伸到达该第一肋的一顶面,且该反光性导电膜系连接至在该顶面中的该透光性导电层。
6、如权利要求第2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其中该第一肋作为一光隔板,用以形成一预先决定的间隙在该前基板与后基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第3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更包含一透光性导电层,其延伸遍及该彩色层的一表面,其中:
该第一肋具有一光隔板部分,其用以形成一预先决定的间隙在该前基板与该后基板之间;
该第一肋具有一中间部分,其具有低于该光隔板部分的高度的一高度;
该反射部分具有延伸遍及其一主面的一反光性导电膜,该反光性导电膜延伸到达该第一肋的一顶面;以及
该反光性导电膜系连接至该顶面中的该透光性导电层。
8、一种彩色滤光片结构的制造方法,该彩色滤光片结构形成于一显示面板中,该显示面板具有面对彼此的一前基板与一后基板,该方法包含:
一第一步骤,于该后基板中形成包含一画素驱动元件的一复合层;
一第二步骤,依据一微影技术,沿着在该复合层上面或上方的一画素区的一边界来对一肋图案化;
一第三步骤,依据一微影技术,于该画素区的一反射区对一阶梯状层图案化,其中该阶梯状层具有小于该肋的高度的一高度;以及
一第四步骤,依据一喷墨技术滴落一彩色透光材料于由该肋所界定的一区域中,形成一彩色层。
9、一种彩色滤光片结构,其形成于一显示面板中,该显示面板具有彼此面对的一前基板与一后基板,该彩色滤光片结构包含:
一复合层,其包含形成于该后基板上的一画素驱动元件;
一肋,其沿着在该复合层上面或上方的一画素区的一边界形成;
一阶梯状层,于该画素区的一反射区形成,其中该阶梯状层具有小于该肋的高度的一高度;
一彩色层,其借由依据一喷墨技术滴落一彩色透光材料于由该肋所界定的一区域而形成;以及
一反射部分,其形成于该反射区中的该阶梯状层的一下层中。
10、如权利要求第9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其中界定该反射部分的一表面形状的一基础部的至少一部分系与该肋同时或一体形成。
11、如权利要求第9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更包含一透光性导电层,其延伸遍及该彩色层的一表面,其中该反射部分具有延伸遍及其一主面的一反光性导电膜,该反光性导电膜延伸到达该肋的一顶面,且该反光性导电膜系连接至该顶面中的该透光性导电层。
12、一种彩色滤光片结构的制造方法,该彩色滤光片结构形成于一显示面板中,该显示面板具有面对彼此的一前基板与一后基板,该方法包含:
一第一步骤,于该后基板中形成包含一画素驱动元件的一复合层;
一第二步骤,依据一微影技术沿着在该复合层上面或上方的一画素区的一边界形成一第一肋,以及配置于该画素区中的一第二肋,该第二肋具有等于该第一肋的高度的一高度;以及
一第三步骤,依据一喷墨技术滴落一彩色透光材料于由该第一肋与该第二肋所界定的一反射区中并形成一第一上色部,然后滴落一彩色透光材料于由该第一肋与该第二肋所界定的一穿透区中并形成一第二上色部,
其中该第一上色部具有高于第二上色部的表面的表面。
13、一种彩色滤光片结构,其形成于一显示面板中,该显示面板具有彼此面对的一前基板与一后基板,该彩色滤光片结构包含:
一复合层,其包含形成于该后基板上的一画素驱动元件;
一第一肋,其在该复合层上面或上方沿着一画素区的一边界形成;
一第二肋,其配置并形成于该画素区中,该第二肋具有系等于在该复合层上面或上方的该第一肋的高度的一高度;
一第一上色部,其借由依据一喷墨技术滴落一彩色透光材料于由该第一肋与该第二肋所界定的一反射区中而形成;以及
一第二上色部,其借由依据一喷墨技术滴落一彩色透光材料于由该第一肋与该第二肋所界定的一穿透区中而形成,
其中该第一上色部具有高于第二上色部的表面的一表面。
14、如权利要求第13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其中该第一与第二上色部依厚度及/或材料最佳化,俾使该第一上色部的上色效果,在相同的光学路径的入射光之下,是小于该第二上色部的一上色效果。
15、如权利要求第13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更包含一反射部分,其形成于该反射区中的该第一上色部的一下层中。
16、如权利要求第15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其中界定该反射部分的一表面形状的一基础部的至少一部分,系与该第一肋及/或该第二肋同时或一体形成。
17、如权利要求第15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更包含一透光性导电层,其延伸遍及该第一上色部及该第二上色部的一表面,其中该反射部分具有延伸遍及其一主面的一反光性导电膜,该反光性导电膜延伸到达该肋的一顶面,且该反光性导电膜系连接至该顶面中的该透光性导电层。
18、如权利要求第2或13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其中该第一肋及该第二肋系由一遮光材料所组成。
19、如权利要求第4、10或16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其中该基础部具有一不规则表面,用以显现出光散射特性。
20、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由该透光材料所滴落的该第一肋与该第二肋所界定的每个区域,系被线状地配置于该复合层的一主面中,以形成复数个行区域;及
于该第三步骤中,至少一喷墨头为各该行区域实施该透光材料的滴落,该至少一喷墨头的一喷出部分系面对该行区域并沿着该行区域的一纵向延伸方向移动。
21、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
由该彩色透光材料滴落的该第一肋及该第二肋所界定的每个区域,系线状地配置于该复合层的一主面以形成复数个行区域;及
于该第四步骤中,至少一喷墨头为各该行区域实施该彩色透光材料的滴落,该至少一喷墨头的一喷出部分系面对该行区域并沿着该行区域的一纵向延伸方向移动。
22、如权利要求第12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
于该第三步骤中,各该反射区系线状地配置于该后基板的一主面中以形成复数个行区域;
至少一喷墨头为各该行区域实施该第一上色部的该彩色透光材料的滴落,该至少一喷墨头的一喷出部分系面对该行区域并沿着该行区域的一纵向延伸方向移动;及/或各该穿透区系线状地配置于该基板层的一主面以形成复数个行区域;及
至少一喷墨头为各该行区域实施一第二上色部的该彩色透光材料的滴落,该至少一喷墨头的一喷出部分系面对该行区域并沿着该行区域的一纵向延伸方向移动。
23、一种显示面板,其使用如权利要求第2、9或13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其中:
该彩色滤光片结构直接与该复合层结合,而消除在该彩色滤光片结构被设置于该前基板上的状况下所需要的对准。
24.如权利要求第9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其中该肋系由一遮光材料所组成。
25、如权利要求第8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
由该彩色透光材料滴落的该肋所界定的每个区域,系线状地配置于该复合层的一主面以形成复数个行区域;及
于该第四步骤中,至少一喷墨头为各该行区域实施该彩色透光材料的滴落,该至少一喷墨头的一喷出部分系面对该行区域并沿着该行区域的一纵向延伸方向移动。
CNB2006101101594A 2005-08-05 2006-08-07 彩色滤光片结构、使用彩色滤光片的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692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27724 2005-08-05
JP2005227724A JP4738936B2 (ja) 2005-08-05 2005-08-05 カラーフィルタ構造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9448A CN1959448A (zh) 2007-05-09
CN100526920C true CN100526920C (zh) 2009-08-12

Family

ID=37102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1015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6920C (zh) 2005-08-05 2006-08-07 彩色滤光片结构、使用彩色滤光片的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993804B2 (zh)
EP (2) EP1750164B1 (zh)
JP (1) JP4738936B2 (zh)
CN (1) CN100526920C (zh)
AT (1) ATE503205T1 (zh)
DE (1) DE602006020810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63196B (en) * 2007-03-22 2012-05-01 Au Optronics Corp Color fil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149553B2 (ja) * 2007-07-06 2013-02-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KR101448000B1 (ko) 2008-08-26 2014-10-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490491B1 (ko) * 2008-12-23 2015-02-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BR112012006575A2 (pt) * 2009-10-15 2019-09-24 Sharp Kk painel de tela de cristal líquido, processo para a produção do mesmo, e dispositivo de tela de cristal líquido.
KR101084245B1 (ko) * 2010-01-04 2011-11-16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2354B2 (ja) * 2000-10-17 2007-09-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510423B1 (ko) * 2001-06-01 2005-08-30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컬러 필터,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JP2003084122A (ja) * 2001-06-29 2003-03-19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3627728B2 (ja) 2001-09-19 2005-03-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液晶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258183B2 (ja) * 2001-09-19 2009-04-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195217B2 (ja) 2001-11-29 2008-12-10 ティーピーオー ホンコン ホールディング リミテッド 反射体形成方法、反射構造体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04602A (ja) * 2002-03-25 2004-01-08 Citizen Watch Co Ltd 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214748B2 (ja) 2002-09-20 2009-0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200410029A (en) * 2002-12-05 2004-06-16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er with ink jet color filter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JP2006030650A (ja) * 2004-07-16 2006-02-02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88422A3 (en) 2009-06-03
EP1750164B1 (en) 2011-03-23
CN1959448A (zh) 2007-05-09
EP1750164A1 (en) 2007-02-07
ATE503205T1 (de) 2011-04-15
JP4738936B2 (ja) 2011-08-03
EP1988422A2 (en) 2008-11-05
US20070031742A1 (en) 2007-02-08
JP2007041450A (ja) 2007-02-15
US7993804B2 (en) 2011-08-09
DE602006020810D1 (de) 2011-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3183C (zh) 彩色滤光片与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彩色滤光片之液晶显示装置
CN100526920C (zh) 彩色滤光片结构、使用彩色滤光片的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1135794B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6773379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0983582B1 (ko) 노광 장치 및 노광 방법과 그 노광 장치를 이용한 박막패터닝 방법
US20180156422A1 (en) Radiation emitting element and a method of providing it
JP2006234849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該液晶表示装置に用いられる駆動方法
KR20030004139A (ko) 컬러 필터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액정 표시 장치의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전계 발광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및제조 장치, 전계 발광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성막 방법 및 성막장치, 전기광학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전자 기기
CN101261439A (zh) 形成光阻图案的方法、制造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11326562A (zh) 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TW201035625A (en) Display panel,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fabricating methods thereof
CN1982924A (zh) 彩色滤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107231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と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装置と電子機器
US7233373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ing devic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US11327375B2 (en) Reflective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H0980434A (ja) カラー表示装置
US7298435B2 (en) Method of depositing liquid material to manufacture color filter
KR20200028574A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모듈 제조 방법
CN101025521A (zh)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300139B (en) Color filter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color fil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H0933713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該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液晶パネル
CN202600174U (zh) 彩色滤光片
JP4029566B2 (ja) 電気光学装置
CN220235345U (zh) 一种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7452692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1102

Address after: Two floor, PHILPS building, 5 East Science Avenue, Sha Tin Hongkong Science Park, Hongkong, China

Applicant after: Tpo Hong Kong Holding Ltd.

Address before: Science Park, Taiwan, China Miaoli County, Hsinchu Province town, No. 12 Middle Road

Applicant before: Tongbao Optoelectronics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