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2381C - 电子设备和用于在电子设备中形成图像信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和用于在电子设备中形成图像信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2381C
CN100512381C CNB2005800262130A CN200580026213A CN100512381C CN 100512381 C CN100512381 C CN 100512381C CN B2005800262130 A CNB2005800262130 A CN B2005800262130A CN 200580026213 A CN200580026213 A CN 200580026213A CN 100512381 C CN100512381 C CN 10051238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view data
data2
data1
imag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262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93981A (zh
Inventor
J·拉皮
J·坎加斯威尔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yj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Oyj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Oyj filed Critical Nokia Oyj
Publication of CN1993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3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238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238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28Alteration of picture size, shape,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e.g. zooming, rotation, rolling,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8Means for changing the camera field of view without moving the camera body, e.g. nutating or panning of optics or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10),包括:摄像装置(12),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从成像目标(17)形成图像数据(DATA1)的摄像元件(CAM1);依照设定焦距的第一透镜组件(F1),其被设置为用于与摄像装置(12)连接;以及把图像数据(DATA1)处理成图像信息(IMAGE)的装置(11),所述处理过程包括,例如成像目标(17)的缩放。所述摄像装置(12)还至少包括配备第二透镜组件(F2)的第二摄像元件(CAM2),所述第二透镜组件(F2)的焦距在建立方式上不同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F1)的焦距,并且,使用数据处理装置(11)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摄像元件(CAM1、CAM2)所形成的图像数据集(DATA1、DATA2),处理出所述成像目标(17)的获得预期变焦的图像信息(IMAGE)。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方法和程序产品。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和用于在电子设备中形成图像信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摄像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从成像目标形成图像数据的摄像元件,
-依照设定焦距的第一透镜组件,其被设置为与所述摄像装置相连接,以及
-用于把所述图像数据处理成图像信息的装置,所述处理包括,例如成像目标的缩放。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方法和相应的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单独的摄像元件可见于多种现有电子设备,一个例子是摄像电话。与所述摄像元件相关联的透镜组被设置为基本上是固定的,例如,不具备任何形式的变焦可能性。
如今,数字变焦使用于多种已知的电子设备中。然而,它具有某些已知的缺陷。例如,这些缺陷与图像清晰度相关。当对图像执行数字变焦时,图像数据的像素网变得不再密集。因此,有必要进行例如图像数据的内插,图像内插是指在数据中添加额外像素。这导致所变焦的图像不精确。
现今配备摄像装置的电子设备(例如移动台)的特点是非常薄。在这样薄的装置的透镜组中设置轴向运动功能,具有挑战性。实践证明,这样做不可能不增加设备的厚度。此外,在上述设备中添加光学实现的变焦功能会增加其机械复杂度。此外,传感器及其透镜组还会容易造成多种形式的图像失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创造一种配备摄像装置的新型电子设备,以及一种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形成图像信息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产生比使用传统单个传感器的实现方式更精确的图像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包括用于从成像目标形成图像数据的至少一个摄像元件;依照设定焦距的第一透镜组件,其被设置为与所述摄像装置相连接;以及把所述图像数据处理成图像信息的装置,所述处理包括,例如,成像目标的缩放。所述设备的摄像装置还至少包括配备第二透镜组件的第二摄像元件,所述第二透镜组件的焦距在设定方式上不同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的焦距。使用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从由所述设备的第一和第二摄像元件形成的图像数据集,处理出成像目标的获得预期变焦的图像信息。
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摄像装置来执行成像,以便形成成像目标的图像数据,所述摄像装置包括配备具有设定焦距的第一透镜组件的至少一个摄像元件,并且处理所形成的图像数据,例如,以便对成像目标进行缩放。在所述方法中,还至少使用第二摄像元件来执行成像,与所述第二摄像元件相连接的透镜组件的焦距在设定方式上不同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的焦距,并且,从使用所述第一和第二摄像元件形成的图像数据集,处理出获得预期变焦的图像信息。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因此还涉及用于处理图像数据的程序产品,根据本发明的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介质和记录于所述存储介质上的、处理通过使用至少一个摄像元件形成的图像数据的程序代码,并且其中,所述图像数据被处理成图像信息,所述处理包括,例如,成像目标的缩放。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第一代码单元,其被配置为以所设置的方式使两个图像数据集相互合并,所述图像数据集是通过使用两个具有不同焦距的摄像元件形成的。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中的摄像元件的使用,或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些子步骤相关。
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按若干不同的方式合并图像数据。根据第一实施例,可以将从所述图像数据形成的图像区域相互附连,以形成获得预期变焦的图像信息。根据第二实施例,可以通过计算使图像数据集的像素信息至少部分地相互匹配,以形成获得预期变焦的图像信息。
本发明以特别的方式允许在电子设备中创建变焦功能。通过本发明,可以创建变焦功能,甚至完全不需要对透镜配置进行的移动操作。
本发明的使用,显现了超越现有技术的重大优势。通过本发明,变焦功能还可以被配置在配备摄像装置的小型电子设备中,在所述小型电子设备中,例如尺寸因素以前阻止了变焦功能的实现。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配置,所变焦图像的清晰度或质量,即被剪修和放大的图像信息,实际上并不比使用光学变焦产生的图像信息差。然而,通过本发明达到的清晰度,至少在部分图像区域,优于根据现有技术的数字变焦。
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应用的图像数据处理操作实现了图像数据的平滑和无缝拼接。这在设备的各摄像装置质量上不同的情况下,特别重要。另外,对多种类型失真的校正也成为可能。
从附随的权利要求,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方法和程序产品的其他特性将会变得明显,同时,在描述部分中将逐条详细说明所实现的其它优点。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披露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例子;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例子的大致流程图;以及
图3示出以根据本发明的方式进行的图像数据合并应用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如今,许多电子设备10包括摄像装置12。除数字照相机外,这样的设备还包括移动工作站、PDA(个人数字助理)设备和类似“智能通讯器”。在这个关系中,可以宽泛地理解“电子设备”的概念。例如,它可以是一种设备,配备或可以配备数字成像功能。以下,本发明通过移动台10为例描述。
图1示出基本上根据本发明的设备10中的功能单元的粗略示意性例子。设备10可以包括如图1所示的功能性构件。设备10由摄像装置12和连接于摄像装置12的数据处理装置11构成,它们是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设备10的基本构件,通过这些构件,可以在HW或SW级别上实现程序产品30,从而处理由摄像装置12形成的图像数据DATA1、DATA2。
在根据本发明的情况下,通用术语“摄像装置”12指的是至少两个摄像元件CAM1、CAM2,而一般而言指的是当执行数字成像功能时通常与摄像模块相关的所有通用技术。摄像装置12可以被永久地连接于设备10上或可拆卸地附装于设备10上。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摄像装置12包括至少两个摄像元件CAM1、CAM2。例如,摄像元件CAM1、CAM2在相对于设备10的大体上相同的成像方向上瞄准。于是,摄像元件CAM1、CAM2可以包括其本身的独立的图像传感器12.1、12.2,图像传感器12.1、12.2物理上相互分离。另一方面,以下配置也是可能的,其中,摄像单元CAM1、CAM2实质上在相同的模块化摄像元件中,但是实质上仍然形成两个摄像元件CAM1、CAM2。
摄像元件CAM1、CAM2,或更具体地说,属于摄像元件CAM1、CAM2的图像传感器12.1、12.2,可以完全相同,并且安装在设备10的同一端,大体上朝向通常的曝光方向。另外,当设备10保持在其基本位置上时(例如,在移动台10的情况下的垂直位置),传感器12.1、12.2可以位于相同的水平面上,并因此彼此相邻。
更进一步地,设备10还可以包括显示器19,显示器19可以是任何已知的类型,也可以是仍在开发的类型。显示器19可以向设备10的用户显现信息。然而,在本发明中,显示器19不是强制性的。但是,设备10中的显示器19可以实现这样的优点,例如,能够在成像之前,在作为取景器的显示器19上检查成像目标17。作为不安装显示器19的例子,可以参考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监视照相机。另外,设备10还包括处理器功能单元13。处理器功能单元13包括用于控制设备10的多种操作14的功能单元。
摄像装置12和作为数据传输接口与之相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例如图像处理链11),可以由已知的元件(CCD、CMOS)和程序模块形成。这些元件可以用于拍摄并处理静止的和还可能运动的图像数据DATA1、DATA2,并且更进一步地从所述图像数据形成预期类型的图像信息IMAGE1、IMAGE2、IMAGE。从图像数据DATA1、DATA2到预期类型的图像信息IMAGE的处理过程,可以不仅包括已知的处理功能,还根据本发明包括,例如按照期望对成像目标17进行剪修和将所剪修的图像区域放大成所期望的图像尺寸。这些操作可以被指代为共同的标题——缩放。
缩放可以使用程序30来执行。程序30,或形成程序30的代码,可以写在设备10的存储介质MEM上,例如,在可更新的非易失半导体存储器上,或者,另一方面,可以作为HW实现而直接烧录在电路11中。所述代码包括将按设定序列执行的指令组,通过所述指令组完成根据所选处理算法的数据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数据处理大体上理解为按设置的方式合并数据集DATA1、DATA2,以从所述数据集形成图像信息IMAGE,以下将作更详细的解释。
可以例如使用设备10的可能的显示器19,来检验图像信息IMAGE。图像数据还可以按所选的存储格式储存于设备10的存储介质中,或例如,如果设备10配备通信属性,则还可以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将所述图像数据发送到另一设备。执行图像数据DATA1、DATA2的处理的成像链11,被用于以设置的方式,根据当前所选成像模式或成像参数设置,来处理通过摄像装置12从成像方向形成的成像目标的图像数据DATA1、DATA2。为了进行所述设置,设备10包括选择/设置装置15。
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10中,当执行成像时,摄像单元CAM1、CAM2大体上同时操作。根据第一实施例,这意味着在时间上基本相同的时刻被触发的成像瞬间。根据第二实施例,只要例如所成像的目标允许,就可以允许甚至在成像时刻的微小差别。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相对于利用图像传感器12.1、12.2完全同时执行成像的情况,在设备10的成像链11中,并不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具有设定焦距的透镜组件F1、F2被设置为与摄像装置12连接,或者更具体地说,与摄像元件CAM1、CAM2连接。透镜组件F1、F2可以例如以某种已知的方式,与传感器连接。透镜组F1、F2的焦距,即,更明确地说,其变焦系数,被设置为在设定方式上而互不相同。所述透镜组件中的至少一个F1的焦距系数可以是固定的。这样允许使用不同的放大剪修,即缩放设置,从成像目标17形成图像数据。
根据第一实施例,与第一摄像元件12.1连接的第一透镜组件F1的焦距系数的范围可以是例如0.1-5或0.5-5,优选为1-3,例如1。相应地,与第二摄像元件12.2连接的第二透镜组件F2的焦距系数在设定方式上不同于第一透镜组件F1的焦距,即不同于其变焦系数。根据一个实施例,其范围可以是例如1-10,优选为3-6,例如3。
基于以上所述,通过第二摄像元件12.2从成像目标17形成的图像信息IMAGE2的放大程度大致是通过第一摄像元件12.1形成的图像信息IMAGE1(图示于图3中)的三倍。
然而,传感器12.1、12.2的分辨率和从而由其形成的图像信息IMAGE1、IMAGE2的分辨率可以且应当是相等大小的。这意味着在通过第二摄像元件12.2形成的图像信息IMAGE2中,仅1/3的成像目标17被曝光于传感器12.2,不过,它们的分辨率大体相同。
在本发明的设备10中,从第一和第二摄像元件CAM1、CAM2由成像目标17形成的图像数据DATA1、DATA2,处理出获得预期变焦量的图像信息IMAGE。所述处理可以使用设备10的数据处理装置11来执行,或更具体地说,通过将运行于设备10中的程序30来执行。
使用数据处理装置11,由两个具有不同焦距的摄像元件12.1、12.2形成的图像数据集DATA1、DATA2可以被合并成预期剪修和放大的图像信息IMAGE。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程序代码包括第一代码单元30.1,其被配置为以所设置的方式合并上述两个图像数据集DATA1、DATA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非常宽泛地理解图像数据集DATA1、DATA2的合并。
根据第一实施例,数据处理装置11可以调整由两个摄像元件12.1、12.2形成的图像数据DATA1、DATA2,以在彼此的顶部会聚成预期的变焦系数。在这种情况下,程序产品30中的程序代码包括代码单元30.1”,其被配置为通过所期望的剪修把包括在图像数据DATA1、DATA2中的像素信息合并成图像信息IMAGE。
于是,通过所期望的剪修和放大,包括在图像数据DATA1、DATA2中的像素信息被相互合并成图像信息IMAGE。由于互不相同的焦距系数,图像信息中的一部分可以仅包括由一个摄像元件CAM1形成的图像数据,图像信息中的一部分可以包括由两个摄像元件CAM1、CAM2形成的图像数据。在设备10中,由两个摄像元件CAM1、CAM2形成的图像数据DATA1、DATA2被程序单元相互合并。
根据第二实施例,数据处理装置11可以使两个摄像元件CAM1、CAM2形成的图像数据集DATA1、DATA2相互匹配。随后,由程序产品的代码单元30.1’将图像数据DATA1、DATA2所定义的图像区域彼此附接,以形成所期望的剪修和放大的图像信息IMAGE。
现在,依据当前缩放情况,图像信息中的一部分可以仅包括由第一摄像元件CAM1形成的图像数据。这是因为,由于为第二摄像元件CAM2设置的焦距系数,其曝光区域没有覆盖第一摄像元件CAM1检测的图像区域,因此不能从第二摄像元件CAM2的图像数据DATA2中获得这部分图像信息。形成图像信息IMAGE所需的图像数据的最终部分是从第二摄像单元CAM2形成的图像数据DATA2获得的。因此,不需要将由两个摄像元件CAM1、CAM2形成的图像数据DATA1、DATA2通过“散布”于相同的图像位置上而将其相互合并,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例如类似组装智力拼图的步骤。
更进一步地,根据一个实施例,数据处理装置11还可以执行设置的处理操作,以使图像数据集DATA1、DATA2平滑地相互合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程序代码,程序产品30还包括代码单元30.3,代码单元30.3被配置为处理所述图像数据集中的至少一个DATA2,以便对其进行增强。可以至少对第二图像数据集DATA2执行上述操作。更进一步地,上述操作可以针对图像数据集DATA2中的至少部分数据,这部分数据定义将被形成的图像信息IMAGE的一部分。
上述操作的可以执行的一些例子,包括各种淡化操作。更进一步地,也可能包括使相互匹配以及调整图像数据DATA1、DATA2的亮度和/或色调使之相一致的操作,当然不排除其他处理操作。例如,当摄像元件12.1、12.2的质量或透镜组F1、F2的质量互不相同,从而影响到图像数据集DATA1、DATA2的平滑合并时,可能需要色调/亮度的调整。
更进一步地,也可能进行各种失真校正。失真的例子包括几何和透视失真。失真校正的一个例子是,例如在全景透镜中,移除所谓的鱼眼效应的出现。可以对至少一个图像IMAGE2执行失真移除,并且更进一步地对其图像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执行失真移除。
以下参照图2中作为应用示例的流程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同时也参考图3,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设备10中从图像数据集DATA1、DATA2形成图像信息IMAGE。应注意,图3所示的图像IMAGE1、IMAGE2、IMAGE的真实变焦比率(1:3:2)并不是必需的变焦比例,但仅是为了示意性地解释说明本发明。
为了执行成像,设备的摄像装置12瞄准成像目标17。在这个例子中,成像目标为图3中所示的移动台17。
一旦成像目标17位于两个摄像元件12.1、12.2的曝光域内,就可以对单个摄像传感器12.1从成像目标17产生的图像数据DATA1进行处理,以形成将被显示在设备10的取景器显示器/眼搜索器(Eyefinder)19上的图像信息IMAGE1。设备10的用户可以支配,例如其期望对图像信息IMAGE1进行的缩放操作,以定义他们希望对其选择的成像目标17进行的剪修和放大(即缩放)。可以使用装置/功能单元15,例如通过设备10的用户接口来选择所述操作。
一旦用户已经执行了其期望的变焦操作,就使用设备10的摄像装置12拍摄了图像IMAGE1、IMAGE2,以从成像目标17的图像(步骤201.1、201.2)形成图像数据DATA1、DATA2。
成像是通过使用摄像元件CAM1、CAM2同步地拍摄图像而执行的,其中,摄像元件CAM1、CAM2配备透镜组件F1、F2,透镜组件F1、F2具有在设定方式上不同的焦距。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第一透镜装置F1的焦距系数例如是1,因此与通过第二图像传感器12.2对成像目标成像相比,成像目标17通过图像传感器12.1在更大的成像区域上成像。
如果第二透镜装置F2的焦距系数例如是3,那么通过图像传感器12.2拍摄到被放大至相同图像尺寸的、成像目标17的较小的区域。然而,如果与例如从传感器12.1所拍摄的图像数据DATA1形成的图像信息IMAGE1相比较,则来自传感器12.2所拍摄的图像区域的较小区域的清晰度更高。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下一步骤202.2中,可以至少对第二图像数据集DATA2执行各个所选图像处理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移除鱼眼效应。上述操作的一个意图是,使得图像数据DATA1、DATA2尽可能无伪像地(inartefactially)和无缝地相互匹配,并且从其中移除其他不希望的特征。
这些图像处理操作的某些其他例子是对至少一个图像数据集合DATA2执行的各种淡化操作与亮度和/或色调调整操作。更进一步地,还可以仅对图像区域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图像区域执行图像处理。
在所述实施例中,从成像目标17形成最终的图像信息IMAGE,其变焦系数介于透镜组F1、F3的固定的示例性变焦系数(x1,x3)之间。所用的例子是以变焦系数x2形成图像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设备10的数据处理装置11,对利用传感器12.1获取的图像信息,进行区域选择。其中,从成像目标17剪修与变焦系数2相应的图像区域(步骤202.1)。以预期缩放量进行的图像区域的剪修,原则上对应于图像IMAGE1的数字变焦。因此,如果例如原始图像IMAGE1的尺寸是1280*960,则在应用了剪修至x2的实施例之后,其尺寸将是640*480。
在步骤203.1中,对IMAGE1进行图像尺寸的大小调整。随后,图像尺寸返回到其原始尺寸,即现在的1280*960。由于现在已经使用数字变焦将图像放大了,因此其分辨率将稍微地低于对应的原始图像IMAGE1的分辨率,但是仍然保持在可接受的级别上。在这些操作之后,由图像IMAGE1覆盖的图像区域可以被假设为显示在图像IMAGE中的区域,其包括由虚线和实线所示的移动台17的部分。
在对第二摄像元件12.2拍摄的第二图像数据DATA2——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校正图像”——执行了可能的图像处理操作后,在获得预期缩放的图像信息的方面,执行相应的操作以设置剪修和放大。这种图像处理操作的一个例子是移除或至少减少鱼眼效应。其中,可以应用各种“剪修算法”。在鱼眼效应移除中的基本原则是形成矩形的展示透视图。
在图像信息中可以引起鱼眼效应,引起鱼眼效应的因素例如是传感器和/或透镜组的“劣质”,或是使用了全景类型的传感器/透镜装置。失真移除是以图像IMAGE2的原始尺寸对其执行的,从而使得尽可能多的保留图像信息。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还可以降低第二图像IMAGE2的分辨率(即从中丢弃图像信息)。这样做的一个动机在于,通过这种方式,图像IMAGE2被更好地定位在第一图像IMAGE1的上部(步骤203.2)。由于目标图像IMAGE具有图像的变焦系数x2,据此,执行分辨率的降低自然还考虑目标图像IMAGE的图像尺寸。
在接下来的步骤204.2中,使用设定的区域设置选择参数(“区域选择特征”和“抗混叠”)来执行图像区域选择。所述特征和抗混叠的使用可实现锐化,但在某种程度上使边缘区域淡化,而没有图像的“类像素分块”。此外,抗混叠特性的使用还允许使用一定量的“中间像素渐变”,其能够柔化所选区域的边缘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与图像区域选择相关的各种方法的应用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图像IMAGE2的高可以减小5%,这样,其高度将从960像素变为915像素。于是,这就是45像素特征。
接着,在步骤205中,从使用第一和第二摄像元件CAM1、CAM2形成的图像数据集DATA1、DATA2,处理出在成像目标17的缩放步骤中定义的最终的图像信息IMAGE。
在所述处理中,以所设置的方式将图像数据集DATA1、DATA2相互合并。
所述合并可以通过若干种不同方式执行。首先,可以通过计算,使从图像数据集DATA1、DATA2定义的图像区域IMAGE1、IMAGE2相互接合,从而获得具有所期望的缩放的图像信息IMAGE。
根据第二实施例,可以通过计算合并包括在图像数据集DATA1、DATA2中的像素信息,从而形成具有预期望变焦的图像信息IMAGE。
在图3所示的最后得到的图像IMAGE中,根据第一实施例,可以这样理解图像数据集的接合,或优选图像区域的接合,即在图像IMAGE边缘区域中移动台17的部分——在此以实线示出——来自第一摄像元件12.1所产生的图像数据集DATA1。于是,虚线所示的图像IMAGE中间的图像区域来自摄像元件12.2所产生的图像数据集DATA2。
例如与图像IMAGE中间部分的图像信息相比较,输出图像IMAGE边缘的图像信息的分辨率在某种程度上较差。这是因为,当形成边缘部分的图像信息时,必须对第一图像IMAGE1进行轻微地数字变焦。另一方面,中间部分的图像区域轻微地减小了,其中实际上,图像信息IMAGE2的分辨率没有丢失。
当解释合并像素数据DATA1、DATA2的实施例时,除了实线所示的在图像IMAGE中间的移动台17的当前部分可以包括由摄像元件12.1、12.2形成的图像数据DATA1、DATA2外,其他方面的情形与上述一样。这里仅进一步改进了中间部分的分辨率,因为此时传感器12.1、12.2的数据集DATA1、DATA2都可以用于形成中间部分。合并的实施例还可以理解为图像IMAGE1、IMAGE2的某种平铺(layering)。
如果期望进行超过透镜组件F1、F2的固定变焦系数的更大的变焦,则有可能依照类似的基本原则进行处理。随后,基于传感器12.2所形成的具有更大变焦的图像数据DATA2进行缩放,其将被数字变焦到所设置的放大程度。接着,对应于预期变焦,可以将来自第一传感器12.1的像素数据DATA1适当地匹配(即此处所述的平铺)至所述放大程度。于是,这将允许变焦至比透镜组F1、F2提供的固定系数更大的系数,而不需不合理地降低分辨率。当根据实施例使用透镜组F1、F2时,甚至可以考虑以大约5至10(至15)的变焦系数进行的变焦。
由于传感器12.1、12.2排成一行,例如,在所选方向上相互水平平行,因此它们所覆盖的曝光区域在水平方向上有轻微的不同。例如,当合并图像信息IMAGE1、IMAGE2时,可以将基于程序的图像识别应用于随后所需的重排。例如,可以考虑与已知的手动扫描仪的类似之处。
本发明还涉及摄像元件CAM1。摄像元件CAM1包括至少一个图像传感器12.1,通过所述图像传感器可以从成像目标17形成图像数据DATA1。摄像元件12.1可以被配置在电子设备10中,或者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形成图像信息IMAGE的方法。
本发明可以应用在成像设备中,在这些成像设备中,装配光学缩放已经很困难,或是受限制,例如,在摄像电话或在手持多媒体设备中。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在全景成像中。还可能应用在连续成像的情形中。
应理解,上述描述和相关附图仅为了阐明本发明。因此,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在权利要求中所公开的或声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所定义的本发明的创造性思想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多种不同修改和调整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10),包括,
-第一摄像元件(CAM1),其被配置为从成像目标(17)形成第一图像数据(DATA1),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元件(CAM1)配备第一透镜组件(F1),
-第二摄像元件(CAM2),其被配置为从成像目标(17)形成第二图像数据(DATA2),其中所述第二摄像元件(CAM2)配备第二透镜组件(F2),所述第二透镜组件(F2)的焦距不同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F1)的焦距,以及
-数据处理装置(11),其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图像数据(DATA1、DATA2)中,形成具有预期变焦的所述成像目标(17)的图像信息(IMAGE),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摄像元件(CAM1、CAM2)被配置为通过同时地使用所述第一摄像元件(CAM1)拍摄第一图像(IMAGE1)并使用所述第二摄像元件(CAM2)拍摄第二图像(IMAGE2),来形成所述第一图像数据(DATA1)和所述第二图像数据(DATA2)。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子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11)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图像数据(DATA1)所定义的第一图像区域与所述第二图像数据(DATA2)所定义的第二图像区域相合并,以便形成所述图像信息(IMAGE)。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电子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11)被配置为将包括在所述第一图像数据(DATA1)中的像素信息与包括在所述第二图像数据(DATA2)中的像素信息相合并,以便形成所述图像信息(IMAGE)。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组件(F1)的焦距系数在0.1至5的范围内,以及
-所述第二透镜组件(F2)的焦距系数在1至10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10),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二透镜组件(F2)的焦距系数是固定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11)被配置为至少对所述第二图像数据(DATA2)执行处理操作,以便平滑地合并所述第二图像数据(DATA2)与所述第一图像数据(DATA1)。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11)被配置为至少对所述第二图像数据(DATA2)执行失真校正。
8.一种用于从图像数据(DATA1、DATA2)形成图像信息(IMAGE)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使用配备第一透镜组件(F1)的第一摄像元件(CAM1),来形成图像目标(17)的第一图像数据(DATA1),所述第一透镜组件(F1)具有第一焦距(步骤201.1),
-通过使用配备第二透镜组件(F2)的第二摄像元件(CAM2),来形成所述图像目标(17)的第二图像数据(DATA2),所述第二透镜组件(F2)具有第二焦距,所述第二焦距不同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F1)的焦距(步骤201.2),以及
-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图像数据(DATA1、DATA2)中,处理具有预期变焦的所述成像目标(17)的图像信息(IMAGE),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数据(DATA1)和所述第二图像数据(DATA2)是通过同时地使用所述第一摄像元件(CAM1)拍摄第一图像(IMAGE1)并使用所述第二摄像元件(CAM2)拍摄第二图像(IMAGE2),来形成的。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数据(DATA1)被与所述第二图像数据(DATA2)相合并(步骤205)。
10.如权利要求8或9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图像数据(DATA1)定义的第一图像区域被与所述第二图像数据(DATA2)所定义的第二图像区域相合并,以形成所述图像信息(IMAGE)。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第一图像数据(DATA1)中的像素信息被与包括在所述第二图像数据(DATA2)中的像素信息相合并,以形成所述图像信息(IMAGE)。
12.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F1)的焦距系数在0.1至5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二透镜组件(F2)的焦距系数在1至10的范围内。
13.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对所述第二图像数据(DATA2)执行淡化操作(步骤205)。
14.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对所述第二图像数据(DATA2)执行亮度和/或色调的调整(步骤205)。
15.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对所述第二图像数据(DATA2)执行失真校正(步骤202.2)。
CNB2005800262130A 2004-08-02 2005-06-28 电子设备和用于在电子设备中形成图像信息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238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045286 2004-08-02
FI20045286A FI117843B (fi) 2004-08-02 2004-08-02 Elektroninen laite ja menetelmä elektronisessa laitteessa kuvainformaation muodostamiseksi ja vastaava ohjelmatuot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3981A CN1993981A (zh) 2007-07-04
CN100512381C true CN100512381C (zh) 2009-07-08

Family

ID=32922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2621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2381C (zh) 2004-08-02 2005-06-28 电子设备和用于在电子设备中形成图像信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43116A1 (zh)
EP (1) EP1774770A1 (zh)
JP (1) JP2008508828A (zh)
KR (1) KR100891919B1 (zh)
CN (1) CN100512381C (zh)
FI (1) FI117843B (zh)
WO (1) WO20060132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1480B2 (ja) * 2007-11-01 2010-04-14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および記憶媒体
KR20110020519A (ko) * 2009-08-24 2011-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장치, 그 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실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한 기록매체
US20160360121A1 (en) * 2009-11-09 2016-12-08 Yi-Chuan Cheng Portable device with successive extension zooming capability
US8917632B2 (en) 2010-04-07 2014-12-23 Apple Inc. Different rate controller configurations for different cameras of a mobile device
US20130002873A1 (en) * 2011-06-30 2013-01-03 Magna Electronics Europe Gmbh & Co. Kg Imaging system for vehicle
JP5950678B2 (ja) * 2012-04-27 2016-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888655B (zh) * 2012-12-21 2017-07-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093742A (zh) * 2013-01-31 2013-05-08 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采集并调整物体图像大小的显示设备及其方法
CN106791337B (zh) * 2017-02-22 2023-05-12 北京汉邦高科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镜头光学倍数拓展的变焦摄像机及其工作方法
US10051201B1 (en) 2017-03-20 2018-08-14 Google Llc Camera system including lens with magnification gradient
KR102204596B1 (ko) * 2017-06-02 2021-01-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세서,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미지 프로세싱 장치 및 이미지 프로세싱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1152B2 (ja) * 1991-03-13 2002-02-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複数の光学系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US5200818A (en) * 1991-03-22 1993-04-06 Inbal Neta Video imaging system with interactive windowing capability
JP3949388B2 (ja) * 2001-03-29 2007-07-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US20030093805A1 (en) * 2001-11-15 2003-05-15 Gin J.M. Jack Dual camera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system
JP2003189168A (ja) * 2001-12-21 2003-07-04 Nec Corp 携帯電話用カメラ
US20030137590A1 (en) * 2002-01-18 2003-07-24 Barnes Danny S. Machine vision system with auxiliary video input
JP2003259166A (ja) * 2002-02-28 2003-09-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電話機
US20040001149A1 (en) * 2002-06-28 2004-01-01 Smith Steven Winn Dual-mode surveillance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74770A1 (en) 2007-04-18
KR20070041552A (ko) 2007-04-18
FI20045286A0 (fi) 2004-08-02
FI20045286A (fi) 2006-02-03
CN1993981A (zh) 2007-07-04
KR100891919B1 (ko) 2009-04-08
FI117843B (fi) 2007-03-15
JP2008508828A (ja) 2008-03-21
US20080043116A1 (en) 2008-02-21
WO2006013231A1 (en) 2006-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2381C (zh) 电子设备和用于在电子设备中形成图像信息的方法
US8059185B2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for acquiring a photographed image in a wide range
US7236306B2 (en) Digital camera using an express zooming mode to provide expedited operation over an extended zoom range
US7256944B2 (en) Compact image capture assembly using multiple lenses and image sensors to provide an extended zoom range
US7561191B2 (en) Camera phone using multiple lenses and image sensors to provide an extended zoom range
US7305180B2 (en) Digital camera using multiple lenses and image sensors to provide an extended zoom range
US8466989B2 (en) Camera having image correction func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correction method
US20060187322A1 (en) Digital camera using multiple fixed focal length lenses and multiple image sensors to provide an extended zoom range
EP2618585A1 (en) Monocular 3d-imaging device, shading correction method for monocular 3d-imaging device, and program for monocular 3d-imaging device
JP566501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141518A (ja) 撮影装置
JP5578442B2 (ja) 撮像装置、画像合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180906A (ja) 撮影装置及び合焦制御方法
JP3859131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6162991A (ja) 立体画像撮影装置
JP4260094B2 (ja) ステレオカメラ
JP367816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表示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18037857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96588A (ja) 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JP2007142702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3179798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2209199B (zh) 图像拍摄装置
JP4049291B2 (ja)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JP4306341B2 (ja) 画像撮影装置
JP2008182486A (ja) 撮影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