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04933C - 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04933C
CN100504933C CNB2004100870241A CN200410087024A CN100504933C CN 100504933 C CN100504933 C CN 100504933C CN B2004100870241 A CNB2004100870241 A CN B2004100870241A CN 200410087024 A CN200410087024 A CN 200410087024A CN 100504933 C CN100504933 C CN 10050493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n
guiding device
rotating disk
cylinder
coin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870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12169A (zh
Inventor
安部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Se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12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2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493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493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第1个目的在于,在使用储钱罐支出用软材料制成的硬币时,防止该硬币的变形或磨损。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在于,廉价地防止硬币的变形或磨损。本发明的储钱罐具有:储蓄硬币的钵体;位于所述钵体的底部具有推动硬币的推片的转盘,以及位于所述转盘的下方,并且引导与所述转盘一起转动的硬币的硬币导向装置,所述硬币导向装置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支承轴上,并且是由用比硬币软的材料制成的滚筒构成的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

Description

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通过转盘被推进的硬币引导至转盘周边方向的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
详细地说,即是涉及一种由软材料制成的不损伤硬币的储钱罐导向装置。
另外,涉及一种适于可正反转的转盘的储钱罐硬币导向装置。
此外,涉及一种使用由软材料制成的不会使硬币损伤的导向装置的储钱罐。
并且,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硬币”,包括作为货币的硬币,用于游戏机的游戏币,以及它们的类似物。
背景技术
硬币被转盘的推进部推进后,并通过设置在该转盘下方的硬币行进路径上的硬币导向装置将硬币引导至转盘的周边方向从而一枚一枚地支出硬币的储钱罐是公知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该硬币导向装置,为防止磨损通常由金属制成。
[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记录第2594435号(图2—14,1页—3页)
发明内容
由于日元的500日元,100日元以及50日元的白铜系硬币的硬度比较大,所以当通过金属制的硬币导向装置和金属制的推片夹住硬币时,不会使硬币变形。
但是,青铜系的10日元和铝系的1日元硬币由于硬度比较小,所以会产生变形。
尤其是,存在铝系的1日元硬币的周边部产生变形,因多次由储钱罐支出而产生变形以致不能使用的问题。
即,存在由于因变形使硬币周边的厚度实质上增加等而不再是真币,所以在硬币识别机上被误检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1个目的在于,在使用储钱罐来支出由软材料制成的硬币时,防止该硬币的变形。
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在于,廉价地提供一种防止硬币变形的硬币导向装置。
本发明的第3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转盘可以正反转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损伤用软材料制成的硬币的硬币导向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方案1的发明涉及的储钱罐如下构成。
储钱罐具有:储蓄硬币的钵体,位于所述钵体底部的具有推动硬币的推片的转盘,以及位于所述转盘的下方并且引导硬币与所述转盘同时转动的硬币导向装置,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之特征在于:所述硬币导向装置,由比硬币软的材料制成。
在这种结构中,硬币被转盘的推片推动,与转盘一起转动。
然后,硬币在规定位置与用比硬币软的材料制成的硬币导向装置对接,方向被转换至转盘的周边方向后支出。
在通过推片将硬币挤到硬币导向装置的情况下,由于硬币导向装置是由比硬币软的材料制成的,所以硬币导向装置变形,而硬币不变形。
因此,由于软材料的硬币不变形,所以具有不会在硬币识别机上被误检的效果。
方案2的发明的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方案1的发明中的所述硬币导向装置,金属制支承轴被用比硬币软的材料制成的接触体所覆盖。
在这种结构中,由软材料制成的接触体由支承轴支撑。
即,由于硬币导向装置的外周面是比硬币软的材料,所以在与较大的力推挤硬币时,硬币导向装置变形,而硬币不变形。
此外,虽然在使用软材料的情况下,恐怕强度会不足,但是由于支承轴是由金属制成,所以具有足够的强度。
所以,硬币导向装置不会折损。
方案3涉及的发明的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在方案1的发明中,所述硬币导向装置,由可绕支承轴自由旋转并且用比硬币软的材料制成的滚筒构成。
在这种结构中,滚筒随着硬币的移动而旋转,由于不与硬币摩擦所以不会使硬币磨损。
另外,用比硬币软的材料制成的滚筒,硬度比硬币低。
具有在硬币被推片和硬币导向装置夹住的情况下,由于硬币导向因硬币而变形,所以不会使硬币变形等短时间磨损的优点。
方案4的发明的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在方案1的发明中,所述支承轴被固定在被单臂支撑的板簧上,所述滚筒具有与硬币接触的小径部和大于所述小径部的大径部;所述大径部,被所述板簧支撑。
在这种结构中,滚筒可在固定于板簧上的支承轴上自由旋转。
另外,滚筒通过大于与硬币接触的小径部的大径部直接被板簧所支撑。
所以,在通过滚筒的小径部前端引导硬币时,滚筒承受偏向力。
但是,由于与板簧接触的部位是大径部,所以由大径部的外周边和内孔规定了该倾斜角度。
所以,可以将滚筒的倾斜控制在较小角度,并可以使滚筒圆滑地旋转。
结果,硬币被滚筒圆滑地引导。
因此,由于硬币与硬币导向装置无摩擦地移动,所以具有不磨损硬币的优点。
换言之,硬币被无变形地,并顺畅地支出。
方案5的发明,在方案3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是一端封闭的圆筒形,并可自由旋转地覆盖在所述支承轴上。
换言之,滚筒是有底的圆筒形。
当硬币越过滚筒前端部时,硬币借助于滚筒前端部的形状被圆滑引导。
所以,由于滚筒对硬币的摩擦力很小,所以具有不损伤硬币的优点。
方案6的发明,在方案5的发明中的硬币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在其另一端具有向外突出的凸缘,在所述支承轴中间具有大径部,并且其一端被固定在固定于板簧上的支撑板上;所述滚筒通过板簧的贯通孔向所述转盘一侧突出;所述凸缘通过所述支承轴的所述大径部和所述板簧来限定以使其不能沿着所述支承轴的推力方向移动。
硬币导向装置,由于外径小,所以难以进行可自由旋转并且不从支承轴脱落地安装。
但是,根据这种结构,滚筒的凸缘被支承轴的大径部和板簧限制了推力方向的移动。
换言之,滚筒被支承轴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同时借助于大径部和板簧防止脱落。
所以,具有即使是小外径,也可以可自由旋转地并不脱落地安装在板簧上的优点。
方案7的发明的储钱罐,储钱罐具有:储蓄硬币的钵体、位于所述钵体底部的硬币通过的通孔、具有与该通孔下方邻接的推片的转盘、所述转盘所位于的具有引导硬币的导向面的大致呈圆形的导向孔、位于所述导向孔的底部,通过所述通孔的硬币滑动的底座、以及从所述底座突出的第1硬币导向装置以及第2硬币导向装置,所述推片具有大致位于从所述转盘的旋转中心向周边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的推进部,和位于比所述推进部靠近周边一侧并位于对所述直线成钝角的线上的推出部;所述推进部位于所述第1硬币导向装置和所述第2硬币导向装置之间,所述推出部位于比所述第2硬币导向装置靠近周边一侧;所述第1硬币导向装置以及所述第2硬币导向装置具有可在被固定于单臂支撑的板簧上的支承轴上自由旋转的树脂制滚筒;所述树脂制滚筒具有与硬币接触的小径部和大于所述小径部的大径部;所述大径部被所述板簧支撑。
在这种结构中,沿转盘的通孔下落的硬币,被推进部推动,在所述底座上滑动,并且被导向面引导着与转盘一起转动。
通过上述转动,硬币与第1硬币导向装置不接触,或者与第1硬币导向装置接触,被推出至转盘的周边方向。
然后,与第2硬币导向装置接触并且被推向转盘的周边方向,最终由推出部支出。
在硬币与转盘一起转动时,由于推进部大致位于从转盘的旋转中心向周边方向延伸的直线上,所以将硬币顶在相对该直线大致成直角的方向上。
换言之,硬币一边被由推进部产生的推力分力和离心力的合力顶在导向面上,一边转动。
由于硬币很轻,并且转盘的旋转速度很慢,所以所述离心力极小。
此外,由于推进部的推力,作用在以转盘的旋转轴为中心,并通过被引导的硬币与推进部的切点的圆的切线方向上,所以作用在导向面上的分力很小。
因此,因为由导向面和硬币滑动产生的转盘的旋转阻力很小,所以电动马达消耗的电力很少,另外,硬币没有磨损。
此外,在与固定状态的第1硬币导向装置,或第2硬币导向装置接触的情况下,滚筒随着硬币的移动而旋转,由于不摩擦硬币,所以硬币没有磨损。
另外,滚筒承受来自硬币的偏向载荷,所以大径部的端面被以较大的力顶在板簧上。
但是,即使将大径部的端面推压在板簧上,由于单位面积上的载荷极小,所以滚筒可以随着硬币的移动顺畅地旋转。
所以,由于硬币不是与硬币导向装置摩擦着进行移动的,所以具有不磨损硬币的优点。
方案8的发明,方案7中的硬币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轴以及所述从动体被固定在被单臂支撑的板簧上。
在这种结构中,由于支承轴以及从动体被安装在同一个板簧上,所以板簧即使发生弹性变形,它们的位置关系也不会被改变。
所以,由于相对于硬币的位置关系不变,所以具有可以确实向规定方向引导硬币的优点。
方案9的发明,方案8中的储钱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体,其一端相对于所述转盘的旋转方向形成反向上升倾斜,其另一端形成矩形,所述矩形端被插入固定在板簧上的支撑板的矩形孔中,所述一端贯通板簧的贯通孔,在所述转盘一侧突出。
根据此种结构,可以通过将在从动体一端形成的矩形部嵌入支撑板的矩形孔,使从动体部不绕着轴线周围作旋转。
换言之,可以使从动体的倾斜部和硬币的位置关系固定。
此外,通过使从动体的一端贯通板簧的贯通孔,使从动体的阶梯部被板簧系定。
由此,可以维持从动体和板簧的一体化状态。
所以,具有容易向板簧安装从动体的优点。
方案10的发明,方案9的发明中的储钱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体的一端是半球形。
根据这种结构,相对于被动体一端的所述转盘的旋转方向反向上升倾斜,由所述半球形部形成。
所以,具有容易制作,并且由于没有方角部所以不会损伤硬币的优点。
方案11的发明,储钱罐具有:储蓄硬币的钵体、位于所述钵体底部的硬币通过的通孔、具有与该通孔的下方邻接的推片可正反转的转盘、所述转盘所位于的具有引导硬币的导向面的大致呈圆形的导向孔、位于所述导向孔的底部,通过所述通孔的硬币进行滑动的底座、和从所述底座突出的第1硬币导向装置和第2硬币导向装置,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所述推片具有大致位于从所述转盘的旋转中心向周边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的推进部,和位于比所述推进部靠边一侧并位于相对于所述直线成钝角的直线上的推出部;所述推进部位于所述第1硬币导向装置和第2硬币导向装置之间;所述推出部位于比所述第2硬币导向装置靠近周边一侧;所述第1硬币导向装置以及所述第2硬币导向装置,具有可在被固定于被单臂支撑的板簧上的支承轴上自由旋转的树脂制滚筒;所述树脂制滚筒具有和硬币接触的小径部和大于所述小径部的大径部;所述大径部被所述板簧支撑,由具有在转盘的支出方向上比所述滚筒靠下设置的从动部的从动体构成;所述滚筒和所述从动体,可以沿着远离所述转盘的方向一体移动。
在这种结构中,当硬币卡在第1硬币导向装置或第2硬币导向装置和推进部或推出部之间时,所述转盘将沿反方向旋转规定时间。
在该反转时,位于通过第1以及第2硬币导向装置的通孔上,并且被引导至导向面的硬币,可以被从动体的上端引导而越过第1以及第2硬币导向装置。
换言之,由于在转盘反转时,硬币不受第1以及(或者)第2硬币导向装置阻碍地与转盘一起移动,所以可以通过转盘的反转解除硬币的卡紧。
另外,由于从动体是树脂制的,所以具有即使是软质硬币越过从动体时也不会损伤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安装了转盘的储钱罐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安装了转盘的(拆除硬币钵体的)储钱罐的平面图。
图3是图2中A-A线向的剖视图。
图4以及图5,是实施例1的作用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储钱罐的平面图(拆除了硬币钵体)。
图7(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硬币导向装置的装配透视图,(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硬币导向装置的装配分解透视图。
图8是图6中的B-B线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6中的C-C线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储钱罐具有:储蓄硬币的钵体、位于所述钵体的底部,硬币通过的通孔、具有与该通孔下方邻接的推片并可正反转的转盘、位于所述转盘上,并且具有引导硬币的导向面的大致呈圆形的导向孔、位于所述导向孔的底部,通过所述通孔的硬币滑动的底座、和从所述底座突出的第1硬币导向装置和第2硬币导向装置。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所述推片具有大致位于从所述转盘的旋转中心向周边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的推进部,和位于比所述推进部靠边一侧,并位于相对于所述直线成钝角的直线上的推出部;所述推进部位于所述第1硬币导向装置和第2硬币导向装置之间;所述推出部位于比所述第2硬币导向装置靠近周边一侧;所述第1硬币导向装置以及所述第2硬币导向装置,具有可绕被固定在被单臂支撑的板簧上的支承轴自由旋转的树脂制滚筒,所述树脂制滚筒具有和硬币接触的小径部和大于所述小径部的大径部,所述大径部被所述板簧支撑,由具有在转盘的支出方向上比所述滚筒靠下设置的从动部的从动体构成;所述滚筒和所述从动体,可以沿着远离所述转盘的方向一体移动。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安装了转盘的储钱罐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安装了转盘的(拆除硬币钵体的)储钱罐的平面图;图3是图2中A-A线向的剖视图;图4以及图5,是实施例1的作用说明图。
参照图1说明储钱罐10的结构。
将不锈钢制的滑动底座16嵌入在平板状的底座12的上表面形成的大致呈圆形的导向孔14中。
该滑动底座16,也可以通过将底座12做成耐磨损性树脂,一体成型。
但是,在由分体构成的情况下,由于可以使用廉价的树脂,所以具有可以使整体廉价的优点。
导向孔14的周面,是硬币C的导向面15。
在导向孔14内,使衬垫(未图示)介于与滑动底座16上表面之间,水平设置圆盘形的转盘18。
下面说明转盘18。
在转盘18上,以等间隔形成多个稍微大于硬币C并沿垂直方向贯通的圆形通孔20。
通孔20,为便于硬币C下落,形成前端向下越来越细的锥形。
所以,肋22位于通孔20之间。
转盘18的中央部24设法堆成土丘状并形成棱线,来搅拌散装状态的硬币C。
设置在底座12内的减速器的输出轴(未图示)从下向上贯通滑动底座16的中央,并将其前端插入在转盘18中央形成的安装孔(未图示)中。
转盘18通过拧入输出轴前端的螺钉26被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
所述输出轴通常经由减速器通过固定在底座12端部上的电动马达28,如图2所示被逆时针方向旋转。
将转盘18的背面和滑动底座16上表面之间的间隔,设定为稍微大于硬币C的厚度。
在肋22的背面上,形成硬币C的推片30,其下端和滑动底座上表面的间隔,被设定为小于硬币C的厚度。
推片30,包括推进部32和推出部34。
推进部32,是以转盘18的旋转轴线为中心形成弧状的推进肋36的旋转前位一侧的端面,是与沿通孔20下落并与转盘18一起转动的硬币C大致正切的表面。
换言之,推进部32,与通孔20邻接,并大致位于从转盘18的旋转中心向周边方向延伸的线LA上,同时,在以转盘18的轴线为中心并且以到被引导至导向面15的硬币中心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弧Y与所述线LA的交点附近,与硬币C接触。
另外,虽然希望推进部32与硬币是面接触,但是也可以是线接触。
推出部34,是以转盘18的旋转轴线为中心形成圆弧状的推出肋38的旋转前位一侧的端面,位置比推进部32远离旋转轴线,并且,与推进部32相比位于旋转后位一侧,是面向转盘18周边方向的向外推出面。
换言之,推出部34,大致位于相对于直线LA成钝角的直线LB上。
下面说明硬币导向装置39。
销状的第1硬币导向装置40和第2硬币导向装置42,在上下贯通滑动底座16的贯通孔14上突出。
第1硬币导向装置40,位于推进肋36的旋转轴心一侧,其前端可以位于在转盘18背面上形成的弧状的第1释放槽上。
第2硬币导向装置42,可以位于推出肋38和推进肋36之间的弧状的第2释放槽上。
上述第1硬币导向装置40和第2硬币导向装置42,如图2所示,当连接转盘18的旋转中心和通孔20的中心的直线与连接它们的外周面的直线LD大致垂直相交时,使通孔22的内侧边缘被设置在(位于)直线LD附近。
即,使硬币C沿着硬币导向装置40、42的切线方向移动,并通过推进部32以及推出部34以较大的力顶在这些硬币导向装置40、42上。
即,第1硬币导向装置40以及第2硬币导向装置42的间隔,被设定为硬币C不会从其间大量落入。
即,当硬币C和第1硬币导向装置40以及第2硬币导向装置42接触时,硬币C的周边被设定为与直线LD相距1毫米以内。
下面说明第1硬币导向装置40和第2硬币导向装置42的结构,但是由于两者是相同结构,所以以第1硬币导向装置为代表进行说明。
第1硬币导向装置40,由固定在一端被固定于滑动底座16背面上的板簧的自由端上的支承轴50,以及通过嵌合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该支承轴50上的滚筒52构成。
支承轴50,被大致垂直地固定在板簧48的上表面一侧。
详细地说,如图3所示,头部54形成半球形。
在头部54的下面形成直径比头部直径小的轴部56,并在该轴部56的下面形成直径稍微小于轴部56的铆接部58。
将铆接部58插入板簧48的铆接孔60中,通过铆接铆接部58,将支承轴50固定在板簧48上。
这种结构,当需要交换硬币导向装置40或42时,通过与板簧48的组装件进行交换。
另外,也可以在该铆接部58上形成螺纹,通过从板簧48的下表面一侧用螺母拧紧,而将支承轴50固定在板簧48上。
这种结构,具有可以仅交换滚筒52的优点。
滚筒52,形成其外径与头部54大致相同的小径部62和连接在小径部之下的大径部64。
大径部64可以比小径部62的外径大,如图3所示,优选为小径部62的二倍至三倍。
为了在大径部64和板簧48的上表面之间,减少滚筒52的旋转阻力,设置了环形薄片状的降低摩擦的薄片66。
降低摩擦的薄片66,例如名为聚酯滑座的商品(由株式会社旭polyslider制造所制)适用。
滚筒52的高度,加上薄片66的长度被设定为稍微小于轴部56的长度,使滚筒52绕支承轴50的轴向实质上不滑动地旋转。小径部62从滑动底座16的上表面突出的长度,被设定为与硬币C的厚度相同或者稍微大于硬币C的厚度。
滚筒52,是以其硬度比硬币材料低的材料,换言之,是以比硬币C软的材料制成的。
滚筒52的材料,是树脂,例如聚缩醛树脂。
因为聚缩醛树脂,耐磨性优良,并且比较廉价。
下面说明硬币C的支出装置70。
在该支出口72上设置支出装置70。
支出装置70包括,固定导向装置74和移动导向装置76。
固定导向装置74,在固定轴78上可自由旋转地安装滚筒80,并相对于直线LD被设置在与硬币导向装置40、42同侧的转盘18的旁边。
当硬币C与固定导向装置74和第2硬币导向装置52同时接触时,固定导向装置74和第2导向装置42的间隔,被设定为使硬币C的周边距离直线LD在1毫米以内。
移动导向装置76的控制杆84被安装成可以以固定轴82为中心自由旋转,而滚筒88可自由旋转地被安装在固定在该控制杆84前端的轴86上。
控制杆84,通过图2中未图示的弹簧付与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通常情况下,通过固定在底座12上的档块90,被保持在图2所示的待机位置上。
在该待机位置,固定导向装置74和滚筒88的间隔,小于硬币C的直径。
当被硬币C推动时,移动导向装置76以固定轴82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该硬币C可以从所述固定导向装置74和移动导向装置76之间通过。
硬币C的直径部通过固定导向装置74和移动导向装置76之间后,紧接着,通过移动导向装置76由所述弹簧(未图示)产生的返回运动,硬币C从支出口72猛支出来。
在移动导向装置76和导向孔14之间,形成与导向孔14的导向面15相连的大致呈直线状的出口导向装置92。
出口导向装置92可以以面接触或线接触引导硬币C。
直线LD和出口导向装置92的间隔,即,第1硬币导向装置40和出口导向装置92的间隔,被设定为稍微大于1日元硬币的直径。
在支出口72的端部设置光电式的硬币传感器94,检测出硬币C的通过,并输出支出信号。
在底座12上以散装状态保存硬币C的钵体96,通过可拆装的固定装置98以简单操作固定在底座12上。
在钵体96的下部形成圆形出口,转盘18位于其下端内部。
但是,转盘18整体位于导向孔14内,也可以位于钵体96下面。
即,所说的位于钵体96的底部,不仅包含钵体96的下端部内,还包含被邻接设置在钵体96下端的情况。
钵体96的上部,形成矩形,为投入硬币,其上端面敞开。
下面参照图4以及图5以支出铝制1日元硬币为例说明其作用。
被投入钵体96内的硬币C,大部分位于处在钵体96底部的转盘18上。
当转盘18转动时,钵体96内的硬币C被搅拌,从通孔20中下落,被支撑在滑动底座16上。
被支撑在滑动底座16上的硬币C,被推进部32推动与转盘18一起进行如图2所示的反时针方向转动。
这时,推进部32,顶在以转盘18的轴线为中心并通过沿导向面15转动的硬币C的中心的圆弧Y的切点D。
换言之,在切点D上向与通过转盘18中心的线LA垂直相交的方向推动硬币C。
由于所述垂直相交方向是圆弧Y的大致切线方向,所以朝向导向面15的分力很小。
通过该分力和由转动产生在硬币C上的离心力的合力,将硬币C顶在导向面15上。
由于转盘18也就是硬币C的旋转速度比较小,所以硬币C大致通过所述分力与导向面15滑动。
所以,由于由硬币C的周面与导向面15滑动产生的阻力极小,转盘18的旋转阻力很小,所以马达28的消耗电力很小。
另外,如果转盘18旋转,那么硬币C被引导至出口导向装置92。
虽然硬币C在和出口导向装置92接触着移动时,不接触第1硬币导向装置40,但是硬币C在稍微与出口导向装置92分离时,与第1硬币导向装置40接触(图4虚线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硬币C通过推进部32的推力和第1导向装置40的反作用力的合力的分力被顶在出口导向装置92上,从而被出口导向装置92引导着向支出口72移动(图4)。
这时,推进部32的推力和第1硬币导向装置40的反作用力成钝角,由于是较小的钝角,所以硬币的夹持力很小。
另外,滚筒52在和硬币C接触时,随着硬币C的移动,以支承轴50为中心旋转。
所以,硬币不会与滚筒52摩擦而磨损。
另外,由于滚筒52是用比铝还软的材料制成的,所以即使硬币C被以较大的力顶在滚筒52上,也是滚筒52变形,而硬币C不会变形。
之后,硬币C通过出口导向装置92,第1硬币导向装置40,滑动底座16的上表面以及转盘18的背面,以规定姿势被引导。
换言之,由于硬币C的姿势被限定在上述被包围的空间内,所以被以与滑动底座16大致平行的状态引导。
另外,转盘18旋转时,硬币C与滚筒88接触并被推至第2硬币导向装置42一侧,同时由推出部34向支出口72推动。
硬币C在被夹在固定导向装置74和滚筒88之间时,控制杆8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图5)。
如果转盘18进一步旋转,那么硬币C被向外的推出部34推动,并与第2硬币导向装置42一起向支出口72推出。
这时,由于由推出部34产生的推力的方向,与出口导向装置92大致平行,并且即使与第2硬币导向装置42的反力成钝角也很小,所以作用在硬币C上的夹持力不大。
此外,硬币C虽然也承受来自移动导向装置76的推力,但是该推力也很小。
并且,滚筒随着硬币C的移动旋转,不摩擦硬币。
另外,由于滚筒52的材料比硬币软,所以在硬币以较大的力顶在滚筒上时,滚筒62产生变形。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硬币C顶住滚筒52的上端部,所以滚筒52承受偏向载荷。
由此,虽然在微观上滚筒52变得倾斜,但是由于大径部64的面积很大,所以该倾斜角很小,从而与板簧48上表面(薄片66)的单位面积的接触压力很小。
因此,再加上薄片66的低摩擦效果,从而使滚筒52的旋转十分顺畅。
所以,铝制硬币C不会磨损或变形。
并且,由于硬币C以由出口导向装置92,第1硬币导向装置40,滑动底座16以及转盘18的背面所限定的规定姿势被夹在移动导向装置76和第2硬币导向装置42之间,所以该姿势被保持,并且硬币C维持与滑动底座16大致平行的状态。
之后,硬币C以被夹在固定导向装置74和移动导向装置76之间的状态由推出部34推到支出口72一侧,而使控制杆84进一步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这时,由于推出部34以外向斜面推出硬币C,所以同上所述,硬币C不会磨损以及变形。
此外,硬币C维持与所述滑动底座16大致平行的状态。
硬币C的直径部通过固定导向装置74和移动导向装置76之间后,紧接着,移动导向装置76通过由未图示的弹簧产生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力弹出硬币C,并从支出口72投出。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储钱罐的平面图(拆除了硬币钵体);图7(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硬币导向装置的装配透视图,(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硬币导向装置的装配分解透视图;图8是图6中的B-B线向的剖视图;图9是图6中的C-C线向的剖视图。
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标注相同标号的零件,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功能和作用。
如图6所示,实施例2中的第1硬币导向装置100以及第2硬币导向装置102,被安装在板簧104上。
该板簧,是由弹簧钢,有弹性的复合结构体或者树脂等制造的。
板簧104,弯成钝角,被贯通其一端的安装孔106的螺钉(未图示)固定在底座16的背面上。
以规定的间隔在板簧104的另一端部的安装部112上钻出圆形的第1导向贯通孔108以及第2导向贯通孔110。
在第1导向贯通孔108和第2导向贯通孔110的转盘18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分别设置圆形的第1从动体贯通孔114以及第2从动体贯通孔116。
将支撑板118,与安装部112平行地,以规定间隔固定在板簧104上。
换言之,将支撑板118靠在被固定在板簧104的第1导向贯通孔108和第2导向贯通孔110之间以及第1从动体贯通孔114和第2从动体贯通孔116之间的板簧104的下面的衬垫120以及122的下端面上,并通过将螺钉124拧入这些衬垫120、122来固定。
在支撑板118上相对于第1贯通孔108以及第2贯通孔110钻出圆形的第1铆接孔(未图示)以及第2铆接孔128。
分别将第1支承轴130以及第2支承轴132的下端部铆接在这些铆接孔128内固定。
第1支承轴130以及第2支承轴132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制成,并且形状相同。
即,如图8所示,通过在中间形成大径部134,并在该大径部134和被铆接了的下端部之间夹入支撑板118,分别将支承轴130以及132固定在支撑板118上。
第1接触体以及第2接触体被上述支承轴130、132可自由旋转地支撑。
第1接触体135以及第2接触体137是第1滚筒136以及第2滚筒138,是由比硬币C软的材料,例如机械强度以及耐磨性优良的聚缩醛树脂一体成型的。
第1滚筒136以及第2滚筒138是有底的筒状,分别套在支承轴130、132上。
即,第1滚筒136,第2滚筒138,分别在下端部具有外径与所述大径部134大致相同的大径凸缘部140,其上部是外径相同的小径部142。
此外,通过将第1滚筒136套在第1支承轴130上而构成第1硬币导向装置100,通过将第2滚筒138套在第2支承轴132上而构成第2硬币导向装置102。
在如图7所示支撑板118被固定在板簧104上的情况下,凸缘部140的上表面,相对于板簧104的背面稍微形成间隙,从而使第1滚筒136以及第2滚筒138的轴向移动被限制。
由此,第1滚筒136以及第2滚筒138被可相对板簧104自由旋转并且不脱落地支撑起来。
矩形的第1从动体安装孔144以及第2从动体安装孔146在相对于第1从动体贯通孔114,第2从动体贯通孔116被形成在支承轴130、132的转盘18的旋转方向下游一侧。
分别将第1从动体148,第2从动体150的下端部插入上述安装孔144、146中。
第1从动体148以及第2从动体150,结构相同。
上述第1从动体148以及第2从动体150,由比硬币C软的材料,例如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优良的聚缩醛树脂一体成型。
即使在硬币C被上述第1从动体148以及第2从动体150以较大的力顶住的情况下,也是上述第1从动体148以及第2从动体150变形,而硬币C不发生变形。
即,如图7所示,上部是小径圆柱部152,下部是大径圆柱部154,中间形成阶梯部156。
大径部的下端部形成切去两侧面的矩形部158。
通过将该矩形部158插入第1安装孔144以及第2安装孔146中,防止第1从动体148以及第2从动体150的旋转。
在支撑板118被安装在板簧104上时,阶梯部156与板簧104的下表面接触,防止第1从动体148以及第2从动体150被拔出。
第1从动体148以及第2从动体150的顶部158形成半球形。
即,在板簧104被固定在底座16的背面上时,顶部158被设定为从底座16的上表面稍微突出。
具体来说,使半球部从底座16的上表面突出。
由此,转盘18反向旋转时,被转盘18的下表面限制了移动的硬币C通过球面的倾斜,压下第1从动体148以及第2从动体150。
即,由于第1从动体148以及第2从动体150被安装在板簧104上,所以可以由硬币C压下。
由此,使转盘18可以反转。
另外,第1从动体148以及第2从动体150的顶部158形成斜面,使转盘18在反转时,可以由硬币C压下。
第1滚筒136以及第2滚筒138,从底座16的上表面突出分别与第1从动体148以及第2从动体150大致相同的量。
下面说明转盘18的推出滚筒160。
推出滚筒160,可自由旋转地被安装在转盘18的背面的推出部32的外部。
即,如图6所示,使其与第2硬币导向装置一起夹住硬币C。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滚筒160是圆筒形,在上端部形成内向的凸缘162。
滚筒160,是由比硬币C软的材料,例如机械强度优良并且具有耐磨性的聚缩醛树脂一体成型的。
这是为了当滚筒以较大的力与硬币C接触时,不会使硬币C因滚筒160变形。
但是,滚筒160优选以金属例如不锈钢制成。
这是为了在硬币被以较大的力夹住的情况下,防止因滚筒160变形而变得不能圆滑旋转。
将下端部具有大径承接部164的轴承166的小径部168插入转盘18的保持孔170中,并以螺钉172进行固定。
所以,滚筒160的凸缘162由大径承接部164支撑并防止脱落,并且被大径承接部164的周面可自由旋转地支承。
轴承166,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制造,以不受小径所限地得到规定的强度。
此外,通过将轴承166的小径部168插入保持孔170中,限制轴承166与转盘18所成的直角角度。
另外,在滚筒160以及轴承166被固定在转盘18上的情况下,使它们的下端部也不从转盘18的下表面(推出部下端)突出。
此外,在滚筒160的更外侧的转盘18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最终推出片174。
用于以滚筒160推出硬币C后,进一步向转盘的外部推出硬币C。
下面说明实施例2的作用。
在实施例2的情况下,与实施例1同样从通孔20落下的硬币C,也是由推出部32推进。
硬币C在和第1硬币导向装置接触的情况下,通过第1硬币导向装置100的反力和推出部32的推力被推向出口72。
这时,虽然在硬币C与第1硬币导向装置100之间发生滑动,但是由于第1硬币导向装置100使第1滚筒136,所以滚筒136旋转,从而无滑动地引导硬币C。
接着,由于硬币C被夹在第2硬币导向装置102的第2滚筒138和推出部32之间,所以同样地,第2滚筒138旋转,从而无滑动地引导硬币C。
接着,硬币C被夹在固定滚筒80和滚筒160之间,进一步由最终推片174推出,并最终由滚筒70弹出。
这样,因为硬币C被第1硬币导向装置100,第2硬币导向装置102引导,由于在被较大的力夹住的情况下,是上述硬币导向装置100、102变形,因此硬币C不会变形。
此外,在硬币C被夹住的状态,由于不与固定部滑动,所以可以防止软质硬币的磨损。
另外,由于可以通过由滚筒160推出硬币C,并且可以减少硬币C和固定部的滑动,所以可以防止硬币C的磨损。
本发明,可以作为硬币支出装置的硬币导向装置使用。

Claims (5)

1.一种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储钱罐具有:储蓄硬币(C)的钵体(96),位于所述钵体(96)的底部具有推动所述硬币的推片(30)的转盘(18),以及位于所述转盘的下方并且引导所述硬币与所述转盘一起转动的硬币导向装置(40、42、100、102),
所述转盘可以沿着支出硬币的方向及其反方向旋转;
所述硬币导向装置,由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支承轴(50、130、132)上并且用比硬币软的材料制成的滚筒(52、136、138)和在转盘的支出方向上比所述滚筒靠下游设置的从动体(148、150)构成;所述滚筒以及所述从动体可以沿着远离所述转盘的方向一体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轴以及所述从动体被固定在单臂支撑的板簧(104)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其中,
所述从动体的一端相对于所述转盘的旋转方向形成反向的上升倾斜,其另一端形成矩形,所述矩形端被插入被固定于所述板簧上的支撑板(118)的矩形孔(142、144)中,所述一端贯通所述板簧的贯通孔(114、116),向所述转盘一侧突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其中,
所述从动体的一端是半圆形。
5.一种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储钱罐具有:储蓄硬币(C)的钵体(96)、位于所述钵体底部的所述硬币通过的通孔(20)、具有与该通孔下方邻接的推片(30)并可正反转的转盘(18)、所述转盘所位于的具有引导所述硬币的导向面(15)的大致呈圆形的导向孔(14)、位于所述导向孔底部的通过所述通孔的所述硬币滑动的底座(16)、和从所述底座突出的第1硬币导向装置(40、100)以及第2硬币导向装置(42、102);
所述推片具有:大致位于从所述转盘的旋转中心沿周边方向延伸的直线(LA)上的推进部(32)和位于比所述推进部靠近周边一侧并位于相对所述直线成钝角的线(LB)上的推出部(34);
所述推进部位于所述第1硬币导向装置和所述第2硬币导向装置之间,所述推出部位于比所述第2硬币导向装置靠近周边一侧;
所述第1硬币导向装置以及所述第2硬币导向装置具有可在被固定于单臂支撑的板簧(48、104)上的支承轴(50、130、132)上自由旋转的树脂制滚筒(52、136、138);
所述树脂制滚筒具有与所述硬币接触的小径部(62、162)和大于所述小径部的大径部(64、140),所述大径部被所述板簧支撑;
所述第1硬币导向装置以及所述第2硬币导向装置还具有在所述转盘的支出方向上比所述滚筒靠下游设置的从动体(148、150);
所述滚筒和所述从动体可以沿远离所述转盘的方向一体移动。
CNB2004100870241A 2003-10-29 2004-10-22 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 Active CN10050493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69691 2003-10-29
JP369691/2003 2003-10-29
JP254873/2004 2004-09-01
JP2004254873A JP4714857B2 (ja) 2003-10-29 2004-09-01 コインホッパのコインガイ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2169A CN1612169A (zh) 2005-05-04
CN100504933C true CN100504933C (zh) 2009-06-24

Family

ID=34741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70241A Active CN100504933C (zh) 2003-10-29 2004-10-22 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14857B2 (zh)
CN (1) CN10050493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3521B2 (ja) * 2012-05-31 2014-04-09 ハイ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円板状体繰出装置
CN108269345B (zh) * 2017-12-28 2020-06-02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盘式介质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2892B2 (ja) * 1989-05-15 1999-1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晶表示素子
JPH0844929A (ja) * 1994-08-01 1996-02-16 Unie Kiki:Kk コイン揚送装置
JP3411155B2 (ja) * 1996-05-31 2003-05-26 アルゼ株式会社 コイン払出装置
JP4630974B2 (ja) * 2000-03-31 2011-02-09 ネッツエスアイ東洋株式会社 コインホッパ
JP3706838B2 (ja) * 2002-03-20 2005-10-19 弘美 松下 ホッパー型コイン払出し装置におけるコイン搬送用ディスクローターの補強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58031A (ja) 2005-06-16
JP4714857B2 (ja) 2011-06-29
CN1612169A (zh) 2005-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53602B2 (en) Disc-type coin sorter with multiple-path queuing
EP1583045B1 (en) Rotating disk for a coin dispensing device
EP2500874B1 (en) Coin separating and transferring apparatus
EP1321905A1 (en) Coin assorter and coin inputting device
AU651220B2 (en) Disc-type coin sorter
AU754889B2 (en) Coin distributor
JP5066673B2 (ja) コインホッパ
CA2179499A1 (en) Coin Queuing and Sorting Arrangement
CN100504933C (zh) 储钱罐的硬币导向装置
JP5531183B2 (ja) コイン処理装置におけるコイン送り出し装置
CN106204879B (zh) 一种硬币分拣机
US7048623B2 (en) Coin separator and sorter assembly
JP4844081B2 (ja) コイン送り出し装置
US5017176A (en) Coin hopper and dispenser
GB2402935A (en) Dispensing coin hopper apparatus
US6945864B2 (en) Coin sorting apparatus
JP5047136B2 (ja) 飲料用容器分別機
JP4499823B2 (ja) コインホッパ
JP3042778B1 (ja) ホッパ―型コイン払出し装置のコイン払出し用可動誘導体
GB2415692A (en) Coin dispensing apparatus for large coins
JP2010262520A5 (zh)
JP5167524B2 (ja) コインホッパ
MXPA05004352A (es) Ensamble de medicion de disco para resistir fuerzas de rotacion.
KR100367290B1 (ko) 불량 티켓 처리장치
EP0940776A1 (en)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coi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