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00206C -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00206C
CN100500206C CNB2006100118649A CN200610011864A CN100500206C CN 100500206 C CN100500206 C CN 100500206C CN B2006100118649 A CNB2006100118649 A CN B2006100118649A CN 200610011864 A CN200610011864 A CN 200610011864A CN 100500206 C CN100500206 C CN 10050020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chinese medicine
rhizoma
medicine composition
chronic nephrit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118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9738A (zh
Inventor
黎倩
熊祥安
陈胜名
黄云斌
钟瑾
黄晓玲
石兴华
于丽云
岳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CHEN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ANGZHOU
Original Assignee
KANGCHEN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ANG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GCHEN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ANGZHOU filed Critical KANGCHEN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ANGZHOU
Priority to CNB20061001186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00206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69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9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02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020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所含的有效成分是选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泽泻、清半夏、羌活、独活、防风、柴胡、黄连、白芍、陈皮、炙甘草、生姜和大枣。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是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升阳补脾,益肾化湿,利水消肿,用于治疗慢性肾炎之脾虚湿盛症;症见血尿,蛋白尿,水肿,周身乏力,畏寒肢冷,纳少,便溏。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来说是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疑难病症。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其病理改变系肾小球炎症性损害,多有急性肾炎病史。临床特点为病程长,可以有一段时间的无症状期,呈缓慢进行性病程。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治疗难,属中医“水肿”、“风水”、“虚劳”等病症范畴,是青壮年常见多发病,据有关文献报道,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我国约占1/10000,而在引起终末期慢性肾衰的各种病因中,慢性肾炎占首位,约占64.1%。临床上有浮肿、蛋白尿、血尿等主要症状,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病人都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预后不佳。
对慢性肾炎的治疗,目前就总体来说,中医应该优于西医,西医学对慢性肾炎尚无特殊有效的根治方法。因为西医多采用激素疗法,但激素对病情的掩盖性较强,副作用明显:1、身体发胖;2、可以引起骨质疏松,引发股骨头坏死;3、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血糖升高、皮质类固醇征、消化道溃疡、电解质紊乱等等。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都对性功能有一定的影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强的松等皮质激素会加重性功能的障碍程度。几乎所有免疫抑制剂都能使睾丸萎缩、卵巢损害,导致生精功能降低或消失、性欲消失、阳痿。中医则就不然,一方面中医药辨证治疗本病疗效明显,不易复发,另一方面,无痛苦、无毒副作用、费用低。
慢性肾炎是西医的病名,中医没有此病名,也没有与之相对应可以概括这一疾病的病名。目前多采取西医辩病,中医辩证的方法来研究肾脏病(包括慢性肾炎),也就是西医明确其诊断,中医探讨其治疗方法(辩证施治)。当然,也有学者致力于一元化研究,将肾炎归于“肾风病”的范畴。中医各家对慢性肾炎病机的认识大多数比较一致。认为慢性肾炎病因有两方面,一是余邪未尽,正气耗损,多为急性肾炎;一是素体失调,内生诸邪或劳损伤正。总之,正虚邪实是本病病因病理的两个方面。正虚以气虚(气阳不足)、阳虚(脾肾阳虚)、阴虚(肝肾阴虚),邪实主要为混浊、湿热、血瘀。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多为正虚外邪入侵,或湿热内阴,感受外侵,内外相引,肺失宣肃,水道失调,病情加重。慢性肾炎表现的水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风水泛滥,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多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其中又有偏风热、风寒、正虚邪实之不同;二是水湿内阻,脾失健运,水邪泛溢肌肤,或混浊郁久化热,而为湿热之变;三是脾气不足,阳虚失运,不能运化水湿或肾阳亦虚,脾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湿,水邪泛于肌肤而形成水肿。慢性肾炎的蛋白尿,大多数学者认为因肾主藏精,脾主升清,若肾虚则封藏不固而精微外泄,脾虚则清不升,精微下注,而导致蛋白尿。但近来越来越多学者发现,许多蛋白尿与湿热蕴郁,热不得泄,伤及血分,血络受损,而精微外泄,变生尿蛋白。慢性肾炎高血压多为肝肾不足,阴虚阳亢,或阴阳俱损,亦有学者强调湿阻血阏,浊阏内盛之因素不可忽视。慢性肾炎血尿的产生亦有3方面因素,一为脾肾不足,气不摄血,血溢脉外,进入尿中;二为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虚火伤络,血入尿中;三为湿热内阻,郁而化火,热伤血络,络伤血溢,进入尿中。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多达20余种,有的综合多法施治,有些以一法为主,结合它法辅助治疗。现将目前采用的治法归纳如下:
1)祛邪法:主要有利水、化湿、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等。因之又派生出许多治法。
①宣肺利水法:用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水肿较盛,伴发热、恶寒、咳嗽等肺卫之证。偏风寒者,用宣肺疏风散寒利水方法,越婢汤为主方;偏风热者用疏风清热,宣肺利水法,可选用麻黄连翅赤小豆汤。
②健脾利水法:用于慢性肾炎见前脾虚证者,表现为水肿,下肢为剧,纳呆、疲乏、便清,尿色白,面色萎黄,偏脾气不足者,用防已黄芪汤,偏脾阳虚伴有四肢冷,畏寒者,用实脾饮。
③温阳利水法:用于慢性肾炎脾肾阳虚,水肿多较重,按之陷下,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上淡渗利水药;若见水邪凌心射肺,可用真武汤配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④养阴利水法:用于慢性肾炎阴虚水肿者,选用猪苓汤治疗。
⑤活血利水法:用于水肿伴有血瘀表现者,所谓瘀水交阻,血不利则为水之证。
⑥清热利水法:用于湿热偏盛的水肿,表现为肢体浮肿,舌苔黄腻,尿色黄,脘腹胀满,大便不爽等。
⑦攻逐利水法:用于体质尚壮实,肿势较盛,一般利水消肿药无效,此法不可多用,否则易伤正气,导致病情恶化,某些峻下逐水药有损肾脏之虞,不可用之。
⑧清热解毒法:用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或湿热蕴结成毒,见于咽喉红肿,舌红苔黄等,可用甘黄等,可用甘露消毒丹等。
⑨化湿祛邪:湿偏盛者,在上焦为主用宣化法,选用三仁汤,在中焦者用疏化法,选用藿朴夏苓汤;在下焦者用淡渗利水法,选用茯苓导水丸。湿热俱重者用清热化湿,用王氏连朴饮;寒湿者用温化寒湿法,可用理中汤加减。挨风者,用疏风化湿,连用羌活胜湿汤等。
⑩活血化瘀法:慢性肾炎瘀血征象明显者,可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选用益肾汤(桃红四物汤去地黄加丹参、益母草、银化、白茅根等)。热毒亦重者,采用解毒活血法,上方中重用板篮根、紫花地丁等。
2)扶正法: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治疗慢性肾炎虚损表现突出者。
①益气法:用于慢性肾炎气虚证。若见肺气不足,卫表不固,反复感冒者,用益肺固表法,可用玉屏风散治疗;若见食少纳呆,大便不调,脾气不足者,用健脾益气法,可以参苓白术散或四君子汤治疗。若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肾气不足者,用补肾气法,可用左归丸。
②温阳法:用于慢性肾炎阳虚证。如脾阴虚,可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如肾阳虚者可用桂附八味丸治疗。若心阳亦不振者,可用四逆汤、参附泌合炙甘草汤等治疗。
③养阴法:慢性肾炎见阴虚为主者。若见肺阴不足,口咽干燥,易发风热感冒者,用养阴润肺法,可选用桑杏汤、养阴清肺汤等治疗。若见肾阴不足,口偏干,腰酸耳鸣,舌质干红,脉细者,用滋阴补肾法,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若见肝肾不足者,阴虚阳亢,血压偏高者,用镇肝熄风汤,若血压不高者,可用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若见肺肾阴虚者,用麦味地黄丸(麦冬、五味子加上六味地黄丸)。
④补血法:用于慢性肾炎伴有贫血等血虚表现者,当参合补血治疗,方知四物汤等。
⑤双补法:实际上慢性肾炎的虚损表现,由于病程长,虽有单一的气、血、阴、阳不足和表现,但往往表现出气阴双亏,气血不足,甚则阴阳俱虚的证候。根据目前报道,慢性肾炎中气阴两虚证较为多见,治疗亦以益气养阴方法,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入参、麦冬等治疗。气血双亏,气虚血弱者,可用归脾汤治疗。阴阳俱虚,多见于慢性肾炎病情较重,属虚损重证,可以滋阴助阳、阴阳双补之法,用左归饮合右归饮化栽治疗。
总之,慢性肾炎的中医治法,根据各家报道,几乎遍用中医大部分治法,但各地经验尚无规律性,即意见分歧较大,也反映了在慢性肾炎治疗过程中,探索性的经验较多,尚未形成一个定式,推广应用比较困难。当然,也从某一侧面反映出慢性肾炎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述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所述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的:人参8~35、黄芪15~50、白术1~10、茯苓1~10、泽泻1~10、清半夏8~35、羌活4~16、独活4~16、防风4~16、柴胡1~10、黄连1~8、白芍4~16、陈皮4~15、炙甘草8~35、生姜1~10和大枣5~20。
优选为:人参12~20、黄芪20~40、白术3~8、茯苓3~8、泽泻3~8、清半夏12~20、羌活5~12、独活5~12、防风5~12、柴胡3~8、黄连2~6、白芍5~12、陈皮5~11、炙甘草12~20、生姜3~8和大枣7~15。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人参、黄芪、茯苓、大枣加水煎煮,滤过,浓缩成稠膏;
(2)其余药材加水煎煮,同时收集挥发油保存,煎煮液滤过,浓缩;
(3)冷却至室温,醇沉,静置,滤过;
(4)滤液浓缩,合并步骤(1)中稠膏,制粒;
(5)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
其中步骤(1)中人参、黄芪、茯苓、大枣优选加6~10倍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0~1.5(60-65℃)。
步骤(2)中所述的其余药材优选加8~12倍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0~1.4(60-65℃)。
步骤(2)中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方法收集挥发油。
步骤(3)中优选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0%~80%,静置时间为4~24小时。
步骤(4)中滤液优选在温度40~85℃、真空度0.07~0.12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0~1.5(60-65℃)。
步骤(4)中,物料优选在干燥温度60~100℃,雾化压力0.1~0.3Mpa,喷雾频率7.0~11.0Hz的条件下喷雾制粒。喷雾制粒选用常规的辅料如羟丙基淀粉、糊精等。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与药学上可接收的载体,例如:填充剂如淀粉、微晶纤维素等;粘合剂如维生素衍生物、淀粉等;崩解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等,通过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口服给药的方式服用。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疗程为2个月或遵医嘱。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升阳补脾,益肾化湿,利水消肿,用于治疗慢性肾炎之脾虚湿盛症;症见血尿,蛋白尿,水肿,周身乏力,畏寒肢冷,纳少,便溏。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
人参200g、黄芪200g、茯苓80g、大枣150g,第1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2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05(60-65℃)的稠膏。白术30g、泽泻30g、清半夏200g、羌活50g、独活50g、防风50g、柴胡80g、黄连20g、白芍50g、陈皮50g、炙甘草120g、生姜80g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另外保存。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05(60-65℃)的稠膏,放冷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40%,搅拌均匀,静置4小时,取上清液,温度40℃、真空度0.07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60-65℃)的稠膏,与人参等稠膏混合均匀。取合并后浸膏与糊精的重量份比1:1,物料干燥温度60℃,雾化压力0.1Mpa,喷雾频率7.0Hz,喷雾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溶入少量无水乙醇中,以尽可能少的量达到溶解为标准),混匀,装入0号胶囊,制成1000g粒,即得。
实施例2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
人参120g、黄芪400g、茯苓30g、大枣70g,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50(60-65℃)的稠膏。白术80g、泽泻80g、清半夏120g、羌活120g、独活120g、防风120g、柴胡30g、黄连60g、白芍120g、陈皮110g、炙甘草200g、生姜30g加水煎煮,第1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另外保存,第2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50(60-65℃)的稠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80%,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温度85℃、真空度0.12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50(60-65℃)的稠膏,与人参等稠膏混合均匀。取合并后浸膏与糊精的重量份比1:3,物料干燥温度100℃,雾化压力0.3Mpa,喷雾频率11.0Hz,喷雾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溶入少量无水乙醇中,以尽可能少的量达到溶解为标准),混匀,装入0号胶囊,制成1000g粒,即得。
实施例3 本发明片剂的制备
人参80g、黄芪450g、茯苓90g、大枣50g,第1次加9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2、3次加6倍量水各煎煮3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3(60-65℃)的稠膏。白术10g、泽泻10g、清半夏80g、羌活140g、独活140g、防风140g、柴胡10g、黄连10g、白芍140g、陈皮140g、炙甘草80g、生姜10g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另外保存,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30(60-65℃)的稠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搅拌均匀,静置15小时,取上清液,温度50℃、真空度0.08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30(60-65℃)的稠膏,与人参等稠膏混合均匀。取合并后浸膏与糊精的重量份比1:2,物料干燥温度70℃,雾化压力0.2Mpa,喷雾频率10.0Hz,喷雾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溶入少量无水乙醇中,以尽可能少的量达到溶解为标准),加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50g,适量滑石粉,压片,即得。
实施例4 本发明片剂的制备
人参280g、黄芪150g、茯苓10g、大枣180g,第1次加8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2、3次加8倍量水各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15(60-65℃)的稠膏。白术90g、泽泻90g、清半夏280g、羌活40g、独活40g、防风40g、柴胡90g、黄连70g、白芍40g、陈皮30g、炙甘草280g、生姜90g第1次加9倍量水煎煮2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另外保存,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15(60-65℃)的稠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搅拌均匀,静置18小时,取上清液,温度50℃、真空度0.11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15(60-65℃)的稠膏,与人参等稠膏混合均匀。取合并后浸膏与羟丙基淀粉的重量份比1∶2,物料干燥温度70℃,雾化压力0.25Mpa,喷雾频率8.0Hz,喷雾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溶入少量无水乙醇中,以尽可能少的量达到溶解为标准),加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70g,适量滑石粉,压片,即得。
实施例5 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
人参100g、黄芪180g、茯苓100g、大枣200g,第1次加7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2次加6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3次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10(60-65℃)的稠膏。白术20g、泽泻20g、清半夏350g、羌活160g、独活160g、防风160g、柴胡20g、黄连80g、白芍160g、陈皮150g、炙甘草350g、生姜100g加水煎煮,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2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另为保存,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10(60-65℃)的稠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5%,搅拌均匀,静置8小时,取上清液,温度70℃、真空度0.09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10(60-65℃)的稠膏,与人参等稠膏混合均匀。取合并后浸膏与羟丙基淀粉的重量份比1:1,在物料干燥温度90℃,雾化压力0.15Mpa,喷雾频率9.0Hz,喷雾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溶入少量无水乙醇中,以尽可能少的量达到溶解为标准),混匀,即得。
实施例6 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
人参170.5g、黄芪341g、茯苓51.1g、大枣100g,第1次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2、3次加8倍量水各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60-65℃)的稠膏。白术51.1g、泽泻51.1g、清半夏170.5g、羌活85.2g、独活85.2g、防风85.2g、柴胡51.1g、黄连34.1g、白芍85.2g、陈皮68.2g、炙甘草17.05g、生姜50g加水煎煮,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另为保存,第2、3次加8倍量水各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15(60-65℃)的稠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温度60℃、真空度0.10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60-65℃)的稠膏,与人参等稠膏混合均匀。取合并后浸膏与羟丙基淀粉的重量份比1:3,在物料干燥温度80℃,雾化压力0.2Mpa,喷雾频率10.0Hz,喷雾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溶入少量无水乙醇中,以尽可能少的量达到溶解为标准),混匀,即得。
实施例7 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
人参350g、黄芪500g、茯苓20g、大枣60g,第1次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2、3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5(60-65℃)的稠膏。白术100g、泽泻100g、清半夏100g、羌活50g、独活50g、防风50g、柴胡100g、黄连20g、白芍50g、陈皮50g、炙甘草100g、生姜20g加水煎煮,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另器保存,第2次加8倍量水各煎煮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5(60-65℃)的稠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5%,搅拌均匀,静置10小时,取上清液,温度80℃、真空度0.11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5(60-65℃)的稠膏,与人参等稠膏混合均匀。取合并后浸膏与羟丙基淀粉的重量份比1:2,在物料干燥温度75℃,雾化压力0.25Mpa,喷雾频率10.0Hz,喷雾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溶入少量无水乙醇中,以尽可能少的量达到溶解为标准),混匀,即得。
实施例8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致家兔慢性肾炎的防治作用
取大耳白家兔56只,试验前于恒温观察室24~27℃予饲养4周,取血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取尿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阳性药组(0.05mg/kg)、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6、12g生药/kg剂量组,共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每日耳静脉注射C-BSA10mg/只,共5周,第6周剂量加倍,从免疫二周后开始口服给药,连续6周。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天津力生制药厂提供,批号951007;双氢氯噻嗪:天津力生制药厂提供;阿司匹林:西北合成制药厂提供。
试验结果:
1.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免疫前所有家兔尿蛋白定性为(-),个别(±)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免疫二周后,尿蛋白定性逐渐增强,各组均不同程度地处于(+)~(++)水平,正常对照组始终为(-),个别为(±)水平。试验结束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6、12g生药/kg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并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阳性药地塞米松0.05mg/kg组亦有类似作用。见表1。
2. 生化学检查
未免疫前,各组生化学检查,各项指标各组间未见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束后,各生化指标见表2。
肌酐:给药6周后,模型组肌酐值明显高于正常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2g生药/kg剂量组、地塞米松0.05mg/kg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尿素氮:给药6周后,模型组尿素氮明显高于正常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6、12g生药/kg剂量组及地塞米松0.05mg/kg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明显的抑制尿素氮升高的作用。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造成家兔慢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并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阳性药地塞米松亦有类似作用。
表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家兔(C-BSA)所致慢性肾炎尿蛋白的影响(X±SD)
Figure C200610011864D00141
△△△:P<0.001(与正常组比较)*:P<0.05 **P<0.01(与造型组比较)
表2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家兔(C-BSA)所致慢性肾炎生化指标的影响(X±SD)
Figure C200610011864D00151
△△△:P<0.001(与正常组比较)*:P<0.05  **:P<0.01  ***P<0.001(与造型组比较)
实施例9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大鼠Heymann肾炎的影响
选取Wistar种大鼠,雌雄兼用,体重170~200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均腹腔注射同种免疫复合物(同种免疫复合物的制备,取Wistar种大鼠,击昏后打开腹腔,自肾动脉插入针头,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肾色转白后,摘下肾脏,取肾皮质5克研成匀浆,与弗氏完全佐剂混匀成10ml,加生理盐水20ml混合制成),两周1次,每次2ml/只,约3~6次,直至出现蛋白尿,表明肾炎模型形成。参照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醋酸地塞米松0.07mg/kg)、本发明中药组合物4、8、16g生药/kg三个剂量组,连同正常对照组共6组,开始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四周,给药容积均为1ml/100g体重,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5%CMC(羧甲基纤维素钠)。
试验结果:
1.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表3结果表明,造型前各剂量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差异。造型后各剂量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表明造型成功,并且尿蛋白持续升高4周以上。经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灌胃给药四周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中药组合物4、8、16g生药/kg剂量组均有明显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作用,并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亦有类似作用。
2. 生化学检查:
表4结果表明,造型后大鼠血清尿素氮比造型前明显升高,肌酐无明显影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后对尿素氮和肌酐未有明显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大鼠Heymann肾炎模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但对血清肌酐、尿素氮无明显影响。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亦有类似作用。
表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大鼠Heymann肾炎尿蛋白总量的影响(X±SD)
Figure C200610011864D00161
n:动物数△△△:p<0.001(各组造型后及模型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p<0.01,***:p<0.001(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表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大鼠Heymann肾炎血清肌酐、尿素氮的影响(X±SD)
Figure C200610011864D00171
:p<0.05,△△:p<0.01,△△△:p<0.001(造型后与造型前比较)n:动物数
*:p<0.05(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实施例10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利水渗湿的影响
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水负荷大鼠利尿的影响:
选用经过预选的合格Wistar种大鼠(2小时内的排尿量超过所给水负荷的40%),雌雄兼用,体重135~150g,随机分为5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4、8g生药/kg,连续3天,阳性对照药灌胃给予8mg/kg双氢氯噻嗪一次(于试验前),给药容积均为1ml/100g体重,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等容量0.5%CMC。试验前禁食不禁水15小时后,按2ml/100g体重的体积给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并轻压下腹使膀胱排空,然后灌胃给予以上药物,放于大鼠代谢笼中,收集不同时间的尿液,结果见表5。
表5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水负荷大鼠利尿的影响(X±SD)
*:p<0.05  **: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表5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本发明中药组合物4、8g生药/kg剂量组均明显增加水负荷大鼠的尿量。阳性药双氢氯噻嗪亦有类似作用。
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氯化汞致肾功能衰竭大鼠尿量、肌酐及尿素氮的影响
选用合格Wistar种大鼠,雌雄兼用,体重130~15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双氢氯噻嗪16mg/kg、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4、8g生药/kg三个剂量组,共6组,开始灌胃给药,给药容积均为1ml/100g体重,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5%CMC,每天一次,连续2周,然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分别肌肉注射12mg/kg的氯化汞进行造型(阳性药对照组开始给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继续给药),致大鼠肾功能衰竭,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继续给药,用代谢笼收集造型后大鼠24小时的尿量,第3天眼眶取血测定肌酐、尿素氮,比较其差异,观察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作用,结果见表6。
表6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氯化汞致肾功能衰竭大鼠尿量、肌酐及尿素氮的影响(X±SD)(n)
Figure C200610011864D00191
n:动物数(造型后有部分动物死亡)
△△: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表6结果表明,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24小时尿量明显减少,血清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表明已形成大鼠肾功能衰竭;和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中药组合物8g生药/kg剂量组能明显增加大鼠造型后24小时尿量,各剂量组对血清肌酐、尿素氮均无明显影响。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明显增加水负荷大鼠的尿量、明显增加氯化汞致肾功能衰竭大鼠24小时的尿量,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利水渗湿作用,并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
实施例1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抗炎的影响
1. 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选取雄性小鼠,体重24±2g,随机分组,每组10只,试验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0.05mg/kg),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10、20生药g/kg剂量组,共5组,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10天,给药容量为0.2ml/10g体重,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5%CMC,末次给药后半小时,将巴豆油致炎剂0.05ml滴于右耳,150分钟后将小鼠处死,沿耳廓剪下两耳,用直径8.5mm打孔器分别在左右耳相同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用左右耳重量之差,作为肿胀度,比较其差异,观察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作用,结果见表7。
表7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的影响(X±SD)
Figure C200610011864D00201
*:P<0.05  **:<0.01(与对照组比较)
表7结果表明:和对照组比较,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灌胃给药10天,对巴油致小鼠耳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抗巴豆油致小鼠耳肿作用。
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选用Wistar种大鼠,体重130~150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4、8g生药/kg,连续7天,阳性对照药灌胃给予200mg/kg阿司匹林,连续3天,给药容积均为1ml/100g体重,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5%CMC。末次给药后1小时,分别在大鼠左后肢足跖皮下注射10%鸡蛋清生理盐水0.06ml/只进行致炎,用容积法测定大鼠左后肢足跖致炎前后的体积,计算肿胀度(足跖致炎后体积减去致炎前体积),比较其差异,观察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作用,结果见表8。
表8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X±SD,n)
Figure C200610011864D00211
n:动物数,各组均为10只
*:P<0.05  **:P<0.01  ***:P<0.001(与对照组比较)
表8结果表明,连续灌胃给药7天,与对照组比较,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4、8g生药/kg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大鼠足跖肿胀度,并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阳性药阿司匹林亦有类似作用。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抗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作用。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对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
结论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药理药效学研究实验结果如下:
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造成的家兔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大鼠Heymann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利水渗湿作用。
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Claims (9)

1、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或由有效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的:人参8~35、黄芪15~50、白术1~10、茯苓1~10、泽泻1~10、清半夏8~35、羌活4~16、独活4~16、防风4~16、柴胡1~10、黄连1~8、白芍4~16、陈皮4~15、炙甘草8~35、生姜1~10和大枣5~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的:人参12~20、黄芪20~40、白术3~8、茯苓3~8、泽泻3~8、清半夏12~20、羌活5~12、独活5~12、防风5~12、柴胡3~8、黄连2~6、白芍5~12、陈皮5~11、炙甘草12~20、生姜3~8和大枣7~1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成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治疗慢性肾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人参、黄芪、茯苓、大枣加水煎煮,滤过,浓缩成稠膏;
(2)其余药材加水煎煮,同时收集挥发油保存,煎煮液滤过,浓缩;
(3)冷却至室温,醇沉,静置,滤过;
(4)滤液浓缩,合并步骤(1)中稠膏,制粒;
(5)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加6~10倍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滤液浓缩至60-65℃的相对密度1.0~1.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其余药材加8~12倍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滤液浓缩至60-65℃的相对密度1.0~1.4。
7、如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0%~80%,静置时间为4~24小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滤液在温度40~85℃、真空度0.07~0.12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65℃的相对密度1.0~1.5。
9、如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物料干燥温度60~100℃,雾化压力0.1~0.3Mpa,喷雾频率7.0~11.0Hz,喷雾制粒。
CNB2006100118649A 2006-05-09 2006-05-09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050020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18649A CN100500206C (zh) 2006-05-09 2006-05-09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18649A CN100500206C (zh) 2006-05-09 2006-05-09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9738A CN101069738A (zh) 2007-11-14
CN100500206C true CN100500206C (zh) 2009-06-17

Family

ID=38897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118649A Active CN100500206C (zh) 2006-05-09 2006-05-09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0020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7058B (zh) * 2008-06-20 2012-06-27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1670076B (zh) * 2009-10-30 2011-11-09 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71160B (zh) * 2012-04-25 2015-04-22 王伟 一种治疗水肿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71157B (zh) * 2012-04-25 2015-04-22 王伟 一种治疗水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61314B (zh) * 2012-10-28 2014-06-11 牛健坤 一种健脾、补肺、固肾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53907B (zh) * 2013-01-22 2014-01-01 山西大学 用于阳虚易感体质调理的功能性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1946A (zh) * 2016-12-15 2017-03-22 秦兴年 一种治疗慢性肾小球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08322A (zh) * 2019-04-30 2019-06-21 广州康臣药物研究有限公司 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59058A (zh) * 2021-09-10 2021-12-07 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 中药组合物的指纹图谱建立方法及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37例. 刘海虹.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第12卷第4期. 2005
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37例. 刘海虹.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第12卷第4期. 20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9738A (zh) 200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0206C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99959B (zh)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0079B (zh) 一种治疗淋证的中药组合物
CN104547486A (zh) 一种用于治疗贫血、气虚乏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6310209A (zh)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189789A (zh) 一种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150933C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炎、增生、肥大的中药
CN103550687B (zh)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的中药组合物
CN104027517A (zh) 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的中药
CN105288340A (zh) 一种瘦身减肥的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CN103041262B (zh) 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769B (zh) 一种预防或治疗产妇产后便秘的药物组合物
CN104873948A (zh) 一种治疗血管穿刺引起动脉血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5232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9764A (zh) 一种治疗介入术后发热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36866B (zh) 一种治疗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0534466C (zh) 用于治疗关节炎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8632B (zh) 一种治疗水肿的中药组合物
CN103550548B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
CN102512548A (zh) 排毒化脂胶囊
CN103055072B (zh) 一种治疗淋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3041233A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27089A (zh) 含艾叶的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肠易激综合症药物中的用途
CN105412424A (zh) 一种含有艾叶的润肠通便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24447A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1114

Assignee: Consun Medicine R & D Co., Ltd.

Assignor: Kangchen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angzhou

Contract record no.: 201544000086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chronic nephritis,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quality control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218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