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6234C - 浮漂 - Google Patents

浮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6234C
CN100496234C CNB031374395A CN03137439A CN100496234C CN 100496234 C CN100496234 C CN 100496234C CN B031374395 A CNB031374395 A CN B031374395A CN 03137439 A CN03137439 A CN 03137439A CN 100496234 C CN100496234 C CN 10049623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fishline
housing department
thread portion
curs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374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68513A (zh
Inventor
东山贵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468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8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62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623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93/00Floats for angling, with or without signalling devi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以根据需要容易地后装于钓线的浮漂。该浮漂由第1外壳部(1)和第2外壳部(2),以及配置于这些第1外壳部(1)和第2外壳部(2)的内部的钓线握持体(3)来构成。在该钓线握持体(3)的径向中央形成沿纵向延伸而贯通的贯通孔(3a),并且沿纵向连续地形成到达该贯通孔(3a)的切口(3b)。钓线(L)从该切口(3b)收容于贯通孔(3a)内。另一方面,第1外壳部(1)和第2外壳部(2)相互螺纹配合,根据其配合程度来紧固钓线握持体(3)。而且,所紧固的钓线握持体(3)握住钓线(L),借此浮漂被固定于钓线(L)的规定位置。

Description

浮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钓鱼的浮漂。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即使把钓鱼钩等连接于钓线的前端后,也能在不另外切断钓线等的情况下,“后装”于钓线的浮漂。
背景技术
在钓鱼中根据钓鱼场的状况或作为收获物的鱼的种类而准备出种种的钓钩组件。作为在准备出这些钓钩组件的场合所用的组件之一要用到“浮漂”。该“浮漂”有多种多样的种类,例如棒浮漂、球浮漂等是众所周知的。在把钓线预先穿过管状的橡胶管后,在钓线的前端连接钓钩线等,通过在钓钓线的规定位置上把棒浮漂或球浮漂等的一部分插入橡胶管而将该棒浮漂或球浮漂固定于钓线。
因为这类棒浮漂等有必要预先把橡胶管等装设于钓线,故预先准备出钓钩组件后,在追加地装设浮漂的场合,就要一度切断钓线把橡胶管装设于钓线等。因此,近来,提供了没有必要像这样一一切断钓线,可以原封不动地在以后把浮漂安装于钓线的“后装式”浮漂。
作为该“后装式”浮漂,有例如图15中所示的一种。这种浮漂包括有沿纵向延伸的切口的主体部101,和沿纵向滑动地嵌入主体部101的窄槽并能够固定的合页部102。合页部由橡胶料制成,如果打开合页则在其内部形成沿纵向的配置钓线用的沟槽。
把这种浮漂装设于钓线的方法如下。首先,如图15(a)中所示,使合页部102沿纵向滑动以使其从主体部101的切口内取下。接着,如图15(b)、(c)中所示,打开合页部102的合页把钓线L配置于位于这里的配置钓线用的沟槽,再关闭合页使合页部靠合页部102夹持钓线L。然后如图15(d)中所示,使合页部102滑动嵌入主体部的切口。这样一来,不用一一切断钓线L就可以把浮漂“后装于”钓线L上的任意的位置。
但是,在历来的合页式浮漂中,因为不得不从主体部一一取下合页来配置钓线,故根据钓鱼场中的状况迅速地把浮漂装拆于钓线是困难的。特别是,在钓鱼场把作为细的零件的浮漂进一步分解成多个零件而进行装设钓线这样的作业,还要考虑使各个零件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易的作业来装拆于钓线的后装式的浮漂。
发明技术方案1的浮漂,是钓鱼之际安装在钓线上的浮漂,备有有外壳体,该外壳体具有在其内部纵向贯通的收容部并且从沿纵向延伸地形成有从外面到达前述收容部的切口;钓线握持体,该钓线握持体在径向平面上旋转自如地收容于前述收容部内,由贯穿孔和从外面到达该贯穿孔的切口沿纵向延伸而成,其上还具有沿纵向贯通径向中央附近的贯通孔,并且该钓线握持体具有在外面加压的作用下前述贯通孔被压缩而产生的弹性。另外,该浮漂还具有能实现在前述外壳体内的收容部内对前述钓线握持体加压并压缩的压缩状态和解除该压力的释放状态的变压机构。
该浮漂按以下的顺序“后装”于钓线。首先,使收容于外壳体的收容部的钓线握持体在径向平面上旋转,使外壳部的切口与钓线握持体的切口一致。然后,通过把钓线嵌入该切口而把钓线配置于钓线握持体的贯通孔。然后,靠变压机构对钓线握持体加压,在压缩状态下钓线握持体的贯通孔被压缩。这样一来,钓线握持体握住钓线,浮漂被后装于钓线的规定位置。
发明技术方案2的浮漂是在发明技术方案1的浮漂的基础上,其中外壳体的收容部的纵向一端侧的内周面成为内螺纹部分,钓线握持体的纵向另一端侧的外周面成为螺纹固定于内螺纹部分的外螺纹部分,内螺纹部分具有从其开口向内减小直径的锥度,通过把外螺纹部分螺纹固定于内螺纹部分使钓线握持体被压缩。这些外螺纹部分和内螺纹部分是变压机构。
该浮漂中,使钓线握持体的切口与外壳部的切口对齐,通过把钓线嵌入该切口而把钓线配置于钓线握持体的贯通孔内。然后,如果把外螺纹部分螺纹配合于内螺纹部分,则随着其锥度变化有内螺纹部分的钓线握持体被压缩而锁止。这样一来,钓线握持体握住钓线,浮漂被后装于钓线的规定位置。
发明技术方案3的浮漂是在发明技术方案1的浮漂的基础上,其中外壳部由第1外壳部和第2外壳部的两体组成,第1外壳部其收容部的纵向一端侧的内周面为内螺纹部分,第2外壳部纵向另一端侧的外周面为螺纹固定于内螺纹部分的外螺纹部分。而且,螺母部分具有从其开口向内减小直径的锥度,通过把外螺纹部分螺纹固定于内螺纹部分使第2外壳部被压缩,经由第2外壳部,收容部内的钓线握持体被压缩。这些外螺纹部分和内螺纹部分是变压机构。
在该浮漂中,使钓线握持体的切口与第1外壳部、第2外壳部的切口对齐,通过把钓线插入该切口把钓线配置于钓线握持体的贯通孔内。然后,如果把第2外壳部的外螺纹部分螺纹固定于第1外壳部的内螺纹部分,则随着其锥度变化第2外壳部被锁止,其内部的收容部内的钓线握持体也被压缩而锁止。于是,该钓线握持体握住配置于其内部的贯通孔内的钓线,浮漂被后装于钓线的规定位置。
发明技术方案4的浮漂是在发明技术方案1的浮漂的基础上,其中外壳部的收容部的径向断面形状为椭圆形,切口沿椭圆形的短轴方向形成。另一方面,钓线握持体的径向断面形状也是椭圆形,其切口也沿椭圆形的短轴方向形成。而且,通过使钓线握持体在外壳部的收容部内在径向平面上旋转,钓线握持体的椭圆形的长轴被外壳部的椭圆形的短轴压缩。这些外壳部的收容部和钓线握持体的形状是变压机构。
在该浮漂中,在钓线握持体、外壳部各自的椭圆形的长轴和短轴一致的状况下,各自的切口一致。在该状态下钓线握持体是自由的,从外部把钓线嵌入该切口,把钓线配置于钓线握持体的贯通孔内。然后,如果使钓线握持体在其径向平面上旋转,则钓线握持体的椭圆形的长轴方向处于外壳部的椭圆形的短轴方向,钓线握持体被压缩。而且,该钓线握持体握住配置于其内部的贯通孔内的钓线,浮漂被后装于钓线的规定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浮漂的总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第1外壳部1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第2外壳部2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钓线握持体3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浮漂向钓线L的安装顺序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浮漂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浮漂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浮漂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采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浮漂的总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外壳部11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钓线握持体12的示意图。
图12是采用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浮漂的钓线握持体22和帽部23的示意图。
图13采用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浮漂的外壳部21的示意图。
图14采用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浮漂安装于钓线的状态示意图。
图15是现有技术的后装式浮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4中所示,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浮漂由第1外壳部1和第2外壳部2,以及配置于这些第1外壳部1和第2外壳部2的内部的钓线握持体3来构成。
钓线握持体3是图4中所详示那样的大致呈细棒形的构件。该钓线握持体3由例如聚酯类的合成橡胶等的弹性体制成。与纵向两端相比纵向中央附近直径加大,在该纵向中央附近的侧周面上沿纵向延伸地形成一对突起4,该一对突起4在圆周方向上错开180°。此外,在该钓线握持体3的径向中央,沿纵向延伸地形成贯通的贯通孔3a,并且沿纵向连续地形成到达该贯通孔3a的切口3b。该贯通孔3a和切口3b如后所述是夹住钓线L的部分。
第1外壳部1如图2中详示,是由ABS树脂或聚碳酸酯等比较硬质的合成树脂制成的构件,是在其内部有收容部1a的构件。该第1外壳部大致成为钟形,其有从头顶侧向底面侧的沿纵向贯通的贯通部分,由该贯通部分形成的中空部分是收容部1a。该收容部1a为阶梯形结构(参照图2),其分为以下三部分:顶端侧的端部为收窄而形成的小直径部分、朝底面侧直径加大一级的部分以及进一步直径加大一级的部分。该顶端侧的收窄的小直径部分和与之邻接的大直径部分对应于上述钓线握持体3的外形,上述收窄的小直径部分能防止钓线握持体3向顶端侧的脱落。另一方面,在收容部1a的底面侧的直径加大部分的内周面上形成螺纹槽,该部分是内螺纹部分。再者,该收容部1a的内螺纹部分具有沿底面侧的开口向内直径(朝顶端侧)渐小的锥度。进而,在该第1外壳部上,从外部连通于上述收容部1a的切口1b沿纵向连续地延伸。
第2外壳部2如图3中详示,是制成与第1外壳部1同样外形的构件。最好是用与上述第1外壳部1相比相对具有弹性的材料来构成。因为如后所述,第2外壳部2有必要在圆周方向上被压缩而收缩的缘故。这些第1外壳部1和第2外壳部2从底面侧组合而形成一个外壳。该第2外壳部2也有沿纵向贯通的中空部分,这成为收容部2a。与上述第1外壳部1同样收容部2a是有在顶端侧端部收窄的小直径部分的阶梯结构。
该第2外壳部2的底面侧的外周面与其他部分相比具有较小直径并且其周面上加工有螺纹槽的外螺纹部分。该外螺纹部分与上述第1外壳部1的内螺纹部分螺纹配合。此外,在该第2外壳部2中也和上述第1外壳部1同样,沿纵向连续地延伸从外部连通到收容部2a的切口2b。再者,在该收容部2a的内周面上在圆周方向错开180°的位置上分别加工沿纵向延伸的凹槽,该凹槽对应于上述钓线握持体3的突起4。而且,如果一边使钓线握持体3的突起4啮合于该凹槽一边把钓线握持体3收容于第2外壳部2的收容部2a内,则成为两者的切口2b、3b在圆周方向上一致的位置关系(参照图3、图4)。
接下来,说明把该浮漂安装于钓线L的顺序。
最初的浮漂为以下这样的状态。也就是说,钓线握持体3以使突起4啮合于凹槽的状态收容于外壳部2的收容部2a内。在该状态下第2外壳部2的外螺纹部分螺纹配合于第1外壳部1的内螺纹部分两者组合起来。
在把该浮漂安装于钓线L时,如图5(a)中所示,一边使第1外壳部1和第2外壳部2相互旋转而放松螺纹的配合程度,一边使第1外壳部1、第2外壳部2各自的窄槽1b、2b位置一致。由于如上所述预先使第2外壳部2和钓线握持体3的窄槽2b、3b的位置一致,所以所有的窄槽在同一位置上对齐。在该状态下,在该对齐的窄槽内从侧面方向嵌入钓线L,把钓线L配置于钓线握持体3的贯通孔3a。
然后,如图5(b)中所示,如果使第1外壳部1和第2外壳部2相互旋转而螺纹配合,则第2外壳部2随着第1外壳部1的内螺纹的锥度沿径向向内被锁止,钓线握持体3也同样被锁止并被压缩。于是,钓线握持体3的切口3b(进而第2外壳部2的切口2b也同样)闭合,钓线握持体3握住钓线L,成为浮漂安装于钓线L的任意位置的状态。这样一来,即使在预先完成钓钩组件的连接后,也不用一一切断钓线L,可以把该浮漂容易地安装于钓线L的任意位置。
再者,通过把钓线握持体3的贯通孔3a的直径设定为大于钓线L的直径,在把该浮漂安装于钓线L后,能够使浮漂在钓线L上滑动移动,调整其固定位置也是可能的(所谓“游动浮漂”)。如果使贯通孔3a的直径与钓线L的直径几乎一致,则浮漂在钓线L上的固定变得牢固(所谓“固定浮漂”)。
作为参考,对该浮漂的具体使用方式进行说明。构成该浮漂的第1外壳部1~钓线握持体3的比重设定成种种值,借此根据用途来用浮漂。例如,①除了设定小于1的比重而制成浮在水面上的浮漂外,②也可以把比重设定成大约1~稍大于1的程度而制成漂在水中的浮漂(字面上虽然矛盾)。
在设定成浮在水面上的场合(①的场合),如图6中所示,根据需要把该“浮漂”安装于通常的浮球200的钓鱼钩侧来使用。例如,在大陆架比鱼钩线的长度要浅的场合,后装该浮漂可以探测大陆架。
另一方面,在设定成漂在水中的场合(②的场合),如图7、8中所示,根据需要把该“浮漂”安装于相对于浮球200而言更靠近钓鱼钩侧的位置。例如,如图7中所示,在水中的流动很急的场合,有必要使钓鱼钩与在水中流动的撒的食饵一起在水中流动。在这种状况下,通过根据需要安装该“浮漂”,借此使钓鱼钩与撒的食饵一起漂流成为可能。进而,如图8中所示,在水面上的风向与水中的流动为不同方向的场合,也有使钓鱼钩追随在水中流动的撒的食饵的必要。在这种状况下,根据需要来安装该“浮漂”。
〔第2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来说明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
如图9~11中所示,采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浮漂由外壳部11和钓线握持体12来构成。
钓线握持体12如图11中详示,是与第1实施例同样的大致细棒形构件。由例如聚酯类弹性体等弹性体制成。纵向一端侧直径减小,借此在其外周上形成螺纹槽,该部分成为外螺纹部分。此外,在该钓线握持体12的径向中央形成沿纵向延伸的贯通孔12a,并且沿纵向连续地形成到达该贯通孔12a的切口12b。该贯通孔12a和切口12b是夹持钓线L的部分。
外壳部11如图10中详示,是由ABS树脂或聚碳酸酯等比较硬质的合成树脂制成的构件,在其内部有收容部11a。与第1实施例同样,其收容部11a贯通于纵向。该收容部11a沿纵向的一端侧是小直径部分,另一端侧是直径加大的大直径部分。在该直径加大的部分的内周面上形成螺纹槽而成为内螺纹部分。上述钓线握持体12的内螺纹部分螺纹配合于该内螺纹部分。再者,该内螺纹部分也与上述第1实施例同样,具有从开口向内直径减小的锥度。此外,在该外壳部11上也沿纵向连续地延伸有使上述收容部11a与外部相连通的切口11b。
这种浮漂也是,用与第1实施例同样的方法,能容易地安装于钓线L。也就是说,在把该浮漂安装于钓线L时,一边使外壳部11和钓线握持体12相互旋转而松开螺纹配合,一边使外壳部11和钓线握持体12的各自的切口11b、12b位置一致。在该状态下,把钓线L从侧面方向嵌入该对齐的切口内,把钓线L配置于钓线握持体12的贯通孔12a内。
然后,如果把钓线握持体12的外螺纹部配合于外壳部11的内螺纹部,则钓线握持体11随着外壳部11的外螺纹部的锥度,沿径向向内的方向被锁止而被压缩。于是,钓线握持体12的切口12b闭合,钓线握持体12握住钓线L,浮漂安装于钓线L的任意位置。
〔第3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采用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浮漂,如图12~14中所示,由外壳部21、钓线握持体22和帽部23组成。
外壳部21如图13中详示,是由ABS树脂或聚碳酸酯等比较硬质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管形构件。而且内收容部沿其纵向贯通。虽然该外壳部21的外形中的断面形状是圆形,但是收容部的断面形状为椭圆形。在该收容部的椭圆形的短轴方向上形成从外部到收容部的切口21b。该切口21b沿纵向连续地形成。
钓线握持体22如图12中详示,包括位于纵向一端侧的大直径的头端部分和与之连续的柱状部分。在柱状部分的纵向另一端侧端缘上形成固定法兰,帽部23固定于该固定法兰。此外,在钓线握持体22上形成沿其纵向贯通的贯通孔。
该钓线握持体22的柱部部分的外形与上述外壳部21的收容部的形状一致而成为椭圆形。在柱状部分的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上沿纵向连续地设有一对突起22a,并且在椭圆形的短轴方向上形成切口22b。此外,关于帽部23,也形成与钓线握持体22对应的贯通孔或切口。
该钓线握持体22如图13中所示,通过把其柱状部分以使相互的椭圆形一致的状态插入外壳部21的收容部,把帽部23固定于柱状部分。在该状态下,钓线握持体22的切口22b和外壳体21的切口21b在径向成为一致。
这种浮漂像以下这样,能容易地安装于钓线L上。
首先,在图13中所述的状态,也就是外壳体21的收容部的椭圆形与钓线握持体22的椭圆形一致(切口22b与外壳体21的切口21b在径向上一致)的状态下,从切口嵌入钓线L,把钓线L配置于钓线握持体22的贯通孔内。
接着,使钓线握持体22和帽部23沿圆周方向大约旋转90°,如图14中所示,使其椭圆形的长轴方向对齐外壳体21的短轴方向。在该状态下,钓线握持体22的突起22a定位到外壳体21的切口21b。如果像这样使钓线握持体22的长边方向对齐外壳体21的短边方向,则钓线握持体22被外壳体21所压缩。而且,该压缩了的钓线握持体22握住配置于其内部的贯通孔内的钓线L,可以容易地把浮漂安装于钓线L的规定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浮漂不用一一切断钓线,可以在完成钩组件的连接后根据需要容易地“后装”于钓线的任意的部位。

Claims (4)

1.一种浮漂钓鱼时安装在钓线上的浮漂,其具有:
外壳体,该外壳体具有在其内部沿纵向贯通的收容部,并且沿纵向延伸地形成有从外部到达前述收容部的切口;
钓线握持体,该钓线握持体在径向平面上旋转自如地收容于前述收容部内,纵向贯通径向中央附近的贯通孔和从外到前述贯通孔的切口沿纵向延伸地形成,具有通过从外面加压而使前述贯通孔被压缩所得到的弹性;
变压机构,该变压机构实现在前述外壳体内的收容部内对前述钓线握持体加压并使其压缩的压缩状态和解除该压力的释放状态。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浮漂,其中,
前述外壳体的收容部的纵向一端侧的内周面成为内螺纹部分,
前述钓线握持体的纵向另一端侧的外周面成为螺纹固定于前述内螺纹部分的外螺纹部分,
前述内螺纹部分具有从其开口向内减小直径的锥度,通过把外螺纹部分螺纹固定于前述内螺纹部分使前述钓线握持体被压缩,这些外螺纹部分和内螺纹部分是前述变压机构。
3.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浮漂,其中,
前述外壳部由第1外壳部和第2外壳部的两部分组成,前述第1外壳部其收容部的纵向一端侧的内周面成为内螺纹部分,前述第2外壳部纵向另一端侧的外周面成为螺纹固定于前述内螺纹部分的外螺纹部分;
前述内螺纹部分具有从其开口向内减小直径的锥度,通过把外螺纹部分螺纹固定于前述内螺纹部分使前述第2外壳部被压缩,经由前述第2外壳部,收容部内的钓线握持体被压缩,这些外螺纹部分和内螺纹部分是前述变压机构。
4.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浮漂,其中,
前述外壳部的收容部的径向断面形状为椭圆形,前述切口沿前述椭圆形的短轴方向形成;
前述钓线握持体的径向断面形状也是椭圆形,前述切口沿前述椭圆形的短轴方向形成;
通过使前述钓线握持体在前述外壳部的收容部内在径向平面上旋转,前述钓线握持体的椭圆形的长轴被前述外壳部的椭圆形的短轴压缩,这些外壳部的收容部和钓线握持体的形状是前述变压机构。
CNB031374395A 2002-07-01 2003-06-20 浮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62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2335/2002 2002-07-01
JP2002192335A JP3884334B2 (ja) 2002-07-01 2002-07-01 浮き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8513A CN1468513A (zh) 2004-01-21
CN100496234C true CN100496234C (zh) 2009-06-10

Family

ID=29996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3743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6234C (zh) 2002-07-01 2003-06-20 浮漂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884334B2 (zh)
KR (1) KR100995512B1 (zh)
CN (1) CN10049623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3433B2 (ja) * 2006-11-22 2011-08-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用ウキ
DE102017104928B3 (de) * 2017-03-08 2018-05-17 Sonja Henning Veränderliche Pose zum Angeln
KR102259836B1 (ko) * 2020-10-13 2021-06-01 김영수 개량형 유동형 타이라바 헤드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特开2001-28989 2001.02.06
特开平9-285244 1997.11.04
特开平9-9836 1997.01.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0004111A (ko) 2004-01-13
KR100995512B1 (ko) 2010-11-22
JP3884334B2 (ja) 2007-02-21
JP2004033058A (ja) 2004-02-05
CN1468513A (zh) 2004-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1457B2 (en) Reusable line connector
CN100496234C (zh) 浮漂
SE455638B (sv) Anordning vid en kopplingsenhet med forsta och andra mutterformade kopplingsdelar samt sett for framstellning av anordningen
US20040216360A1 (en) Fishing accessory method of securing a lure to a fishing hook, and method of attaching a body to a fishing line
CN202441689U (zh) 组合悬挂锚栓
JP3136396U (ja) 配管用キャップ
JP2003501099A (ja) ホース装置
CN100409743C (zh) 钓竿
CN212671638U (zh) 一种试采打捞工具
US8323064B2 (en) Body board and reinforcing element
CN100534300C (zh) 钓竿和构成该钓竿的竿体的制造方法
CN205244063U (zh) 连接结构
CN100508744C (zh) 钓鱼用鱼漂
CN208093782U (zh) 一种带密封圈的防水电缆线耳
CN205342022U (zh) 空心环槽钻头
CN212407243U (zh) 齐平式背栓
CN205440730U (zh) 自行车握把端盖
US20040173990A1 (en) Low drag bike seat stem
US20030155386A1 (en) Connector for a reservoir
CN100403894C (zh) 浮漂
CN100367848C (zh) 钓竿
GB2187922A (en) Weight for fishing tackle
CN218093784U (zh) 家具连接用快装膨胀连接件
CN211073133U (zh) 一种用于更换珩磨套的珩磨刀杆
CN214741106U (zh) 一种挤扩钻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706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