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6811C - 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洁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洁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86811C CN100486811C CNB2006100927234A CN200610092723A CN100486811C CN 100486811 C CN100486811 C CN 100486811C CN B2006100927234 A CNB2006100927234 A CN B2006100927234A CN 200610092723 A CN200610092723 A CN 200610092723A CN 100486811 C CN100486811 C CN 10048681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ction pump
- deposit
- switch valve
- gas
- injection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打印机设有记录头和废液箱,该记录头具有向纸张喷射油墨的喷嘴,该废液箱存储从记录头排出的作为废液的油墨。废液箱中堆积由废液形成的堆积物。打印机设有抽吸泵,该抽吸泵用于从喷嘴内强制抽吸排出油墨。该抽吸泵用作向废液箱内堆积的堆积物吹出气体,并吹散该堆积物的气体吹出装置。其结果,减小了为维护打印机而使用的油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打印式记录装置、显示器制造装置、电极形成装置,或者生物芯片制造装置等从液体喷射头喷出液体液滴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洁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作为向目标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向纸张喷射墨滴以打印图像的喷墨式打印机。这种打印机设置了具有能够喷射墨滴的多个喷嘴的记录头,这些喷嘴经常处于油墨充满的状态。
在停止印刷的场合,由于喷嘴内的油墨溶剂的挥发,油墨变得增粘并固化,粉尘附着在喷嘴内的油墨上,因此,这种喷墨式打印机就产生了喷嘴堵塞的问题。而且,因为气泡从喷嘴的开口部混入油墨中,所以就导致产生墨点遗漏等印刷不良的现象。因此,在喷墨式打印机中设置帽盖(cap)和抽吸泵,其中,所述帽盖用于密封记录头的喷嘴形成面,所述抽吸泵与所述帽盖连接并用于对所述帽盖施加负压。于是,在印刷时间以外进行如下清洁操作,即,驱动与覆盖记录头的帽盖连接的抽吸泵,并将记录头的喷嘴内的增粘油墨和固化油墨强制排出到废液箱。通过这种清洁操作,将所述增粘油墨和固化油墨以及没有增粘和固化的油墨排出到废液箱。
可是最近,因为有重视油墨耐久性和发光性的倾向,使用耐久性和发光性等比染料油墨优良的颜料油墨。颜料粒子在油墨溶剂中分散开,颜料油墨比染料油墨的挥发性高,更易于固化。
因而,在从喷嘴抽吸的油墨是颜料油墨时,抽吸并向废液箱排出的废墨(包含增粘油墨和固化油墨以及没有增粘和固化的油墨)发生凝结。为此,随着清洁的进行,在废液箱内废墨排出的部位徐徐地堆积了固化的油墨。例如,与抽吸泵连接并向废液箱引导抽吸的废墨的抽吸管就会在废液箱内开口的出口处发生闭塞等不良现象。
特开2004-174766号公报公开了通过向废液箱内强制喷出用抽吸泵抽吸的新的油墨,使得废液箱内堆积的废墨溶解。
另外,在特开2004-167945号公报中,用由齿轮和去除板构成的去除装置以及带输送装置来去除废液箱内堆积的废油墨。
但是,特开2004-174766号公报中,为了去除堆积的油墨,由于必须用抽吸泵从记录头抽吸新的油墨,油墨消耗增加,这就造成成本变高。而且,在特开2004-167945号公报中公开的将去除装置等装配在废液箱中的情况下,去除装置等的安装空间增加,废液箱变得大型化,同时由于必须将去除装置等装配在废液箱内,结构变得复杂。
虽然上文列举了喷墨式打印机,但是在显示器制造装置、电极形成装置或者上述生物芯片制造装置等使用液体喷射头喷出液体液滴的其他液体喷射装置中也产生了上述同样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降低的同时能够抑制大型化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洁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是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洁方法。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设有液体喷射头和废液箱,其中,所述液体喷射头具有向目标喷射液体的喷嘴,所述废液箱用于储存从所述液体喷射头排出的废液液体。所述废液箱中堆积由废液而来的堆积物。所述清洁方法是通过驱动吹出气体的装置,向在所述废液箱中的所述堆积物吹出气体,从而吹散该堆积物。
在本发明的其他型式中提供了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设有液体喷射头和废液箱,其中,该液体喷射头具有向目标喷射液体的喷嘴,所述废液箱用于存储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废液。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设有气体吹出装置,该气体吹出装置用于向堆积在所述废液箱中的堆积物吹出气体,以将其吹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打印机的正剖面图。
图3是图1的打印机的正剖面图。
图4是示意性示出清洁机构的截面图。
图5是升降装置的侧面图。
图6是升降装置的侧面图;
图7是表示图1中的打印机的回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清洁顺序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正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图9中的打印机的回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清洁顺序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正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部分正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部分正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1~8,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化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11设有框架12、导向部件14、滑架15、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20、墨盒21、压纸辊筒23、废液箱25、头清洁机构27。
框架12覆盖打印机11的整体。导向部件14沿着框架12的纵向方向设置。导向部件14插入穿过滑架15,由此可使滑架15相对于导向部件14被可移动地支持。滑架15借助于同步皮带28与滑架马达29连接,并借助于滑架马达29的驱动而沿着导向部件14的方向即沿着主扫描方向X往复移动。
记录头20搭载在所述滑架15的下部,如图4所示,在该记录头20的下面(以下也称作“喷嘴形成面”)形成了多个(在图4中为4)喷嘴20a。墨盒21搭载在滑架15的上部,利用在记录头20内设置的压电元件(图中未示出)驱动作为液体的油墨从墨盒21供给到记录头,从而从喷嘴20a喷出墨滴。
压纸辊筒23是支持作为目标的纸张P的支持台。而且,压纸辊筒23相对于所述框架12与导向部件14平行地设置,并与记录头20相对。而且,压纸辊筒23在图2所示的右侧端部设有沿着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3a。并且,利用图中未示出的送纸机构,将纸张P沿着与主扫描方向X正交的副扫描方向Y(参考图1)输送到压纸辊筒23,纸张P在该压纸辊筒23上并与记录头20相对。
而且,所述记录头20一边在与纸张P相对的区域内沿着导向部件14作往复移动,一边在基于印刷数据来驱动所述压电元件时从与纸张P相对的记录头20喷出墨滴,开始进行印刷。
如图2所示,废液箱25形成为上面开口的箱形。因此,这样设计该废液箱25的大小和位置,即,在所述压纸辊筒23在下方形成投影时,废液箱25的上部开口能够包含其整个投影部分。该废液箱25内设有层叠的由诸如纸质的多孔质原材料组成的多个废液吸收材31。
而且,在图2的废液箱25的右端部,在与压纸辊筒23的贯通孔23a相对的位置处区划出冲洗液接受部37。因而,在进行冲洗时,记录头20能够借助于压纸辊筒23的贯通孔23a向冲洗液接收部37喷射油墨。在记录头20位于与贯通孔23a相互面对的位置时,在下文中称作记录头20(滑架15)处于帽盖打开位置。如图2~4所示,冲洗液接收部37位于与后述抽吸泵34连接的抽吸管(通路)33的一端部所在的位置。因此,利用抽吸泵34向废液箱25的冲洗液接收部37排出油墨废液。而且,冲洗液接收部37与废液吸收材31邻接。因此,冲洗液接收部37的油墨(废液)从与废液吸收材31接触的部分由废液吸收材31吸收。
更进一步,在打印机11中,所谓的冲洗是指通过对记录头20输出与印刷无关的驱动信号,使墨滴从喷嘴20a喷出的动作。
(头清洁机构27)
接着,将参考图4叙述头清洁机构27。
头清洁机构27设计处于打印机11的图2所示的右侧端部,即非印刷区域(也就是静止位置)。头清洁机构27设有压盖装置32、抽吸管33和作为设在抽吸管33的中途的气体吹出装置的抽吸泵34。压盖装置32包含帽盖35以及用于使帽盖35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70(参考图5以及图6)。
现详细叙述升降装置70。如图5和6所示,在压盖装置32的框架F上可滑动地支持着滑动器71,该滑动器71上支持着帽盖35。在滑动器71的底部上形成沿着大约水平方向延伸的一对长孔71a(在图5和6中只是示出一方的长孔71a)。臂74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框架F上,该臂74的自由端配置着一对水平轴76,该水平轴76可自由移动地插入两长孔71a内。其结果,借助于臂74相对于框架F的圆弧状运动轨迹使得滑动器71得以伸出。即,滑动器71被支持在框架F上并可自由升降。
在滑动器71的一端部(图5和6的右侧端)的两侧形成了一对导销71b(图中只示出一方)。该对导销71b插入框架F上形成的一对导槽77(图中只示出一个)。导槽77包括设计在一端部的低所部77a、在另一端部水平延伸的高所部77b以及将低所部77a和高所部77b相互连接的倾斜部77c(参考图6)。
滑动器71上设有向上延长的接合部72,同时滑动器71与框架F之间张设着弹性部件73(参考图6)。在接合部72与滑架15的接合部15a相接合的状态下伴随着该滑架15向图5所示的右方的移动,如图6所示,滑动器71抵抗弹性部件73的弹性力并在由水平轴76支持的状态下向右上方移动。而且,如果滑动器71的接合部72和滑架15的接合部15a之间的结合解除,则如图5所示,滑动器71借助于弹性部件73的恢复力在由水平轴76支持的状态下向左下方移动。由这样构成的升降装置70,帽盖35可上下移动,即升降自由。
也就是说,一旦滑架15移动到图6所示的非印刷区域(即,静止位置home position),则升降装置70带动帽盖35上升,由此,该帽盖35与记录头20的下面(喷嘴形成面)接触,将喷嘴20a的开口密封(帽盖35的密封状态)。而且,在抽吸记录头20内的油墨以进行清洁操作之际,在帽盖35将记录头20的喷嘴形成面密封的状态下,借助于与帽盖35连接的抽吸泵34在该帽盖35内施加负压,从而抽吸记录头20内的油墨。被抽吸的油墨向设置在框架12内的下方的废液箱25排出。此外,此时所谓的清洁是指记录头20的喷嘴20a内增粘的油墨以及固化的油墨被很好地强制排出到废液箱25中,被称作记录头清洁或喷嘴清洁。
在图4中示出密封记录头20的喷嘴形成面的帽盖35和抽吸泵34。帽盖35包含帽盖保持器35a和密封件35b,其中,密封件35b设在帽盖保持器35a的上端开口边缘,并由弹性体等柔性材料制成四角边框形状。排出口35c形成在帽盖保持器35a的底面上,抽吸管33的一端连接到该排出口35c上。抽吸管33的另一端与废液箱25连接,抽吸泵34配设在排出口35c和废液箱25之间。抽吸管33由弹性体等柔性材料形成。与废液箱25连接的抽吸管33的端部开口形成喷出口33a。
帽盖35借助于升降装置70上升,密封件35b一旦与记录头20的喷嘴形成面接触,喷嘴形成面和帽盖35所围起的空间就大致成密封状态。一旦在该状态下驱动抽吸泵34,就抽吸该空间内存在的空气和油墨等,产生负压,从而将所述负压施加给喷嘴20a。因此,喷嘴20a内的油墨从帽盖保持器35a的底面上所形成的排出口35c排出。
而且,在帽盖保持器35a内设置了片材状的油墨吸收材35d,该油墨吸收材35d接收从喷嘴20a喷出的油墨并暂时保持油墨。于是,在用帽盖35密封喷嘴形成面时,高度保持了帽盖35内的湿度并防止喷嘴20a内的油墨干燥。
设置在抽吸管33中途的抽吸泵34固定在所述框架12(参考图2)上,并具有泵架36a、泵轮36b和辊子36e、36f,其中,所述辊子36e、36f可沿着泵轮36b上形成的辊支撑槽36c、36d移动。抽吸管33环绕着泵轮36b的周边,泵架36a保持着抽吸管33且同时限制该抽吸管33的周边部分沿着径向向外扩张。各个辊支撑槽36c、36d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作圆弧状延伸。
泵轮36b由送纸马达30(参考图7)驱动旋转。泵轮36b在沿着正方形旋转时(在图4中为顺时针方向,以下称作泵抽吸方向),各个辊子36e、36f沿着对应的辊支撑槽36c、36c的径向的外侧端部移动,一边依次挤压抽吸管33一边进行旋转。以后,该挤压状态称作泵啮合状态。
因而,在抽吸泵34进行抽吸时,比抽吸泵34更上游侧的抽吸管33的内部压力降低。于是,因为密封喷嘴形成面的帽盖35的内部的空气和油墨借助于泵轮36b的旋转移动而缓缓地向废液箱25排出,帽盖35内的压力缓慢地降低。
而且,如果泵轮36b沿着可逆方向(图4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各个辊子36e、36f在相应的辊支撑槽36c、36d的径向内侧端部移动。其结果,各个辊子36e、36f就变成只是稍微与各个抽吸管33接触的释放状态。其结果,抽吸泵34的内部压力变成大气压力。
(控制回路40)
其次,参考图7的方框图来叙述打印机的控制回路。
印刷控制部50基于从打印机的主计算机发出的印刷数据生成作为液体喷射数据的位图数据。于是,印刷控制部50由头驱动部51产生基于该位图数据的驱动信号,并从记录头20喷出油墨。
作为控制机构的清洁控制部60根据从清洁(CL)指令检测部63发出的清洁执行命令来执行清洁动作,其中,该清洁指令检测部63用于接收配置在打印机11的操作面板等(图中未示出)上的清洁指令开关SW的连接操作信号。在该情况下,清洁顺序控制部69从主计算机(图中未示出)获取清洁顺序程序,清洁控制部60从清洁顺序控制部69接收顺序控制信号,并借助于泵驱动部65来控制送纸马达30。也就是说,清洁控制部60借助于泵驱动部65以及送纸马达30来控制抽吸泵34。泵驱动部65是驱动送纸马达30的回路。送纸马达30按照泵驱动部65发出的脉冲信号来旋转给定的角度。为此,抽吸泵34按照与来自泵驱动部65的输入脉冲信号的频率相应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而且,随着自泵驱动部65的输入信号的持续时间,抽吸泵34的总旋转次数可变。
另一方面,清洁顺序控制部69向滑架马达控制部59发出控制信号,以驱动滑架马达29。
计时器66计测从前次清洁时所经过的时间T1(也就是说,没有进行清洁的放置时间)。即,计时器66从每次清洁执行终止时开始计时,计算到下一次输入清洁执行命令之前的时间。温度传感器67设在废液箱25中,并检测冲洗液接收部37周围的环境温度,并将该检出信号输出到清洁控制部60。湿度传感器68设在废液箱25中,并检测冲洗液接收部37周围的环境湿度,并将该检出信号输出到清洁控制部60。
接下来,将根据图8所示流程图对上述构成的打印机中记录头20的清洁顺序进行介绍。
以下叙述的清洁顺序是由清洁顺序控制部69基于存储在图7示出的清洁顺序控制部69中的控制程序来执行的。这时,清洁顺序控制部69向清洁控制部60以及滑架控制部59供给控制信号。而且,在清洁控制部60与清洁顺序控制部69之间可以收发各种数据。
一旦用户对清洁指令开关SW进行连接操作,清洁指令检测部63就向清洁控制部60发出清洁执行命令。
(S10)
清洁控制部60一旦接收到清洁执行命令,在步骤(下文只用步骤S表示)10中,从上次清洁所经历的时间T1是否大于基准时间T0是基于现在的计时器66的计时来判断的。尚且,基准时间T0预先存储在清洁顺序控制部69中。
在S10中,如果经过时间T1大于基准时间T0,清洁控制部60做出“是”判断,转移到S21。而且,在S10中,如果经过时间T1小于基准时间T0,清洁控制部69做出“否”判断,转移到S11。
并且,基准时间T0是排出的废墨在常温(例如20℃)且湿度为50~80%的环境中由于油墨中的溶剂蒸发而增粘并且干燥,废墨中的固态成分堆积所必需的最短时间。所述值由试验得到。因此,在经过时间T1大于基准时间T0时,由于从记录头20向废液箱25排出的废墨中的固态成分发生堆积的可能性很高,因此可视作固态成分堆积。
(S11)
在S11中,清洁控制部60判断温度传感器67检测到的冲洗液接收部37周围的环境温度,即检测温度K1是否大于基准温度K0。而且,基准温度K0以上的温度是废墨易于固化且增粘的温度,也就是说,所述温度是该废墨中的固态成分堆积的可能性很高的温度。基准温度K0由试验得到。该基准温度K0的值预先存储在清洁顺序控制部69中。在S11中,如果检测温度K1大于基准温度K0,清洁控制部60进行“是”判断,转移到S21。而且,在S11中,如果检测温度K1小于基准温度K0,清洁控制部60进行“否”判断,转移到S12。
(S12)
在S12中,清洁控制部60判断湿度传感器68检测的冲洗液接收部37周围的环境湿度,即检测湿度W1是否在基准湿度W0以下。而且,基准湿度W0以下的湿度是废墨易于固化和增粘的湿度,也就是说,是废墨中的固态成分发生堆积的可能性很高的湿度。基准湿度W0由试验得到。该基准湿度W0预先存储在清洁顺序控制部69中。在步骤S12中,如果检测湿度W1在基准湿度W0以下,清洁控制部60做出“是”判断,转移到S21。而且,在S12中,如果检测湿度W1超过基准湿度W0,清洁控制部60做出“否”判断,转移到S13。
上述的S10中的经过时间(即放置时间)、S11中的环境温度以及S12中的环境湿度相当于促进废墨的堆积的堆积促进因子。此外,计时器66、温度传感器67以及湿度传感器68是检测像那样的堆积促进因子的检测器。
(S13)
S13是为了设定作为总旋转次数的抽吸旋转次数RT和旋转速度SP所进行的处理。在S13中,清洁控制部60将抽吸旋转次数RT设在给定值N1,将旋转速度SP设在给定值V1,并转移到S14。值N1和V1被预先存储在清洁顺序控制部69中,且是S10~S12任一个的判断是“否”时所读出的值。
(S21)
在S21中,在S10、S11或者S12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清洁控制部60设定处理抽吸旋转次数RT和旋转速度SP。在S21,清洁控制部60将抽吸旋转次数RT设在规定值N2,同时将旋转速度SP设在规定值V2,并转移到S14。值N2和V2预先存储在清洁顺序控制部69中。
这时,抽吸旋转次数RT的设定值N1和N2之间的大小关系为N1<N2。而且,旋转速度SP的设定值V1和V2之间的大小关系为V1<V2。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值N1为3转,值N2为9转。而且,值V1是0.5rps,值V2是3rps。
在S21中,抽吸旋转次数RT和旋转速度SP比S13中更大的理由是,由于在S10、S11和S12中的任一个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废墨产生堆积,在后述的S15中需要短时间吹散油墨,且必须在高旋转速度下进行。因此,在高速的旋转速度下驱动抽吸泵34的情况下,由于驱动时间短,因抽吸泵34的驱动所造成的噪音在短时间内结束。
而且,反过来,S13比S21中的抽吸旋转次数RT和旋转速度SP小的原因是,由于在S10、S11和S12中全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废墨不会产生堆积,在后述的S15中以较长的时间来进行油墨吹散,且可以在低旋转速度下进行。在这种低速的旋转速度下驱动抽吸泵34的结果就抑制了因抽吸泵34的驱动而产生的噪音。
(S14)
在S13或者S21中的处理之后,在S14中,清洁顺序控制部69向滑架马达控制部59输出控制信号,并为了将记录头配置在帽盖打开位置而控制滑架马达29。由此,帽盖35从记录头20离开,并使抽吸泵34的上游侧向大气开放(帽盖35的开放状态)。
(S15)
在S15中,清洁控制部60控制泵驱动部65并从泵驱动部65向送纸马达30输出控制信号。根据该控制信号来驱动送纸马达30,使抽吸泵34以设定的旋转速度SP向泵抽吸方向旋转到设定的抽吸旋转次数RT。也就是说,在S15,由于向抽吸泵34施加驱动力,柔性抽吸管33变成压溃状态,因此抽吸泵34中的各个辊子36e、36f处于泵啮合状态。
在这里,旋转速度SP和抽吸旋转次数RT在S21中设定为各个值V2、N2的情况下,抽吸泵34在旋转速度为3rps时旋转了9转。这时,抽吸泵34在上游侧向大气开放的状态下以比S13中设定的旋转速度SP高的速度一边旋转,一边执行抽吸动作,由此,从抽吸管33的喷出口33a向废液箱25内的冲洗液接收部37堆积的废墨堆积物100(参考图3)吹出空气,将堆积物100吹散。而且,堆积物100是在冲洗时从记录头20通过贯通孔23a喷出的油墨以及从抽吸管33的喷出口33a排出的废墨,并因该油墨中的溶剂蒸发、油墨增粘和固化而形成。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抽吸泵34比在S13设定的抽吸旋转次数RT多,即设为9转。因此,旋转时间为3秒(=N2/V2),这比S13中由设定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次数所推导出的旋转时间6秒(=N1/V1)要短。由此,在以高的旋转速度驱动抽吸泵34的情况下,由于驱动时间短,因抽吸泵34的驱动而造成的噪音在短时间内结束。
另一方面,在S13设定旋转速度SP和抽吸旋转次数RT的各个值为V1、N1的情况下,抽吸泵以0.5rps的旋转速度旋转了3转。这时,抽吸泵34因其上游侧处于朝向大气开放的状态,一边以比S21设定的旋转速度低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一边执行抽吸动作。由此,从抽吸管33的喷出口33a向堆积在废液箱25内的冲洗液接收部37上的废墨堆积物100吹出空气,从而将堆积物100消除。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抽吸泵34以比在S21设定的抽吸旋转次数RT少的旋转次数,即3个旋转次数进行旋转。因此,旋转时间为6秒(=N1/V1),这比在S21设定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次数所推导出的旋转时间3妙(=N2/V2)要长。由此,以低速的旋转速度驱动抽吸泵34的结果是抑制了因抽吸泵34的驱动而产生噪音。
(S16)
在S15的步骤以后,在S16中,清洁顺序控制部69向清洁马达控制部59输出控制信号,并为了驱使滑架15向静止位置移动而控制滑架马达29。以下将滑架15的静止位置称作滑架15(记录头20)的帽盖闭合位置。一旦记录头20向帽盖闭合位置移动,升降装置70带动帽盖35上升以使其紧贴记录头20,由此利用帽盖35将喷嘴20a的开口密封。
(S17)
在S17,接收从清洁控制部60发出的指令的泵驱动部65驱动送纸马达30,并使得抽吸泵34向着抽吸方向旋转地进行抽吸动作。其结果,在帽盖35内的空间内产生负压,油墨从记录头20的喷嘴20a向帽盖35内抽吸排出。这时的抽吸泵34以与在S21设定的旋转速度相同的旋转速度作高速旋转。而且,这时的抽吸泵34的总旋转次数比在S21设定的抽吸旋转次数RT要少,且比在S13设定的抽吸旋转次数RT要多。在本实施方式中,本抽吸动作的总旋转次数设定为5转。因此,旋转时间变为1.67秒(=5转/3rps),这比基于在S21设定的抽吸旋转次数RT和旋转速度SP的旋转时间要短。也就是说,在S17的抽吸动作执行时间较短。
(S18)
接着在S18,清洁顺序控制部69向清洁马达控制部59输出控制信号,并为使记录头20移动到帽盖闭合位置而控制滑架马达29。由于向着该记录头20的帽盖闭合位置移动,升降装置70将帽盖35下降以使其从记录头20离开,由此解除了由帽盖35对喷嘴20a的开口的密封。
(S19)
在S19,从清洁控制部60接收指令的泵驱动部65驱动送纸马达30,并使抽吸泵34朝向抽吸方向旋转地进行空抽吸动作。其结果,帽盖35内的油墨从抽吸管33的喷出口33a朝向废液箱25排出。这时,抽吸泵34以与在S21设定的旋转速度相同的速度作高速旋转。而且,这时,抽吸泵34的总旋转次数比在S21设定的抽吸旋转次数RT多。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抽吸动作,将总旋转次数设置为15转,因此,旋转时间变为5秒(=15转/3rps)。
(S20)
接着,在S20,从滑架马达控制部59向滑架马达29发出控制信号,通过驱动滑架马达29,将记录头20朝向帽盖闭合位置移动。借助于记录头20的帽盖闭合位置的移动,升降装置70将帽盖35抬起,以与记录头20紧密接触,由帽盖35将喷嘴20a的开口密封。其结果,记录头20的喷嘴形成面由帽盖35密封,清洁动作于该状态终止。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从前次清洁所经过的时间T1大于基准时间T0的情况下,在冲洗液接收部37内产生由废墨形成的堆积物100。而且,检测温度K1大于基准温度K0的情况下且检测湿度W1小于基准湿度W0的情况下,产生由废墨形成的堆积物100。因此,在产生这样的堆积物100的情况下,抽吸泵34在朝向大气开放的状态下进行抽吸动作,从喷出口33a吹出的大气将堆积物100吹散。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S17中,在进行从喷嘴20a抽吸油墨的抽吸动作之前,在S15中,在抽吸泵34的上游侧朝向大气开放的状态下,由于利用空气将堆积物100吹散,存在不必超过需要地白白使用油墨的效果。也就是说,与现有技术不同,由于为除去堆积物100而没有采用从记录头20排出的油墨,能够控制为维护而使用的油墨量,能够降低成本。更进一步,不必组装去除堆积物100的专用装置,并能够避免装置的大型化和复杂化。
下文将参考图9~11叙述第二实施方式。其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叙述,着重说明不同之处。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省略了计时器66、温度传感器67和湿度传感器68,作为替换,在图9中示出,记录头20的喷嘴形成面上设置作为高度检测器的高度传感器80,其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高度传感器80具有发光部81和受光部82,在记录头20处于帽盖打开位置(图9的双点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时,从发光部81发出的光由受光部82接收,就检测出从高度传感器80到堆积物100的顶点之间的距离M。因此,如图10所示,高度传感器80向清洁控制部60发出信号,该信号表示按照距离M所定的堆积物100的高度H1(H1=Hs—M)。堆积物100的高度H1是从废液箱25的内底面到堆积物100的顶点之间的距离,由从废液箱25的内底面到高度传感器80之间的距离Hs减去所述距离M得到。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的记录头20的清洁顺序的流程图,其中省略的S10到S12用S22来代替,这与图8中的第一实施方式有所不同。
在S22中,清洁控制部60判断高度传感器80到输入的堆积物100的高度H1是否在基准高度H0以上。
而且,基准高度H0以上的高度是指废液箱的堆积物100将喷出口33a堵塞的高度。基准高度H0的值预先存入清洁顺序控制部69内。在S22,如果高度H1大于基准高度H0,则清洁控制部60作出“是”判定,转移到S21。而且,在S22,如果高度H1小于基准高度H0,则清洁控制部60作出“否”判定,转移到S13。
图11中示出的其他步骤与图8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将省略其叙述。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根据堆积物100的高度H1(即相应的堆积程度)来决定抽吸泵34的旋转速度以及抽吸泵34的总旋转次数。在堆积物100的高度大于基准高度H0的情况下,只以高速且比较短的时间来驱动抽吸泵34。而且,在堆积物100的高度小于基准高度H0的情况下,以低速驱动抽吸泵34,并且降低了因驱动而产生的噪音。
下文将参考图12叙述第三实施方式。其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叙述,着重说明不同之处。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抽吸泵34的下游侧的抽吸管33的部分(气体通路)设有由清洁控制部60开闭控制的开关阀V。在记录头20处于帽盖打开位置且抽吸泵34为将堆积物100吹散而开始旋转时,该开关阀V关闭,在这之后,在抽吸泵34仅旋转到规定的旋转次数的时间点时开放。
也就是说,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记录头20的清洁顺序基本上与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洁顺序相同,仅在S15中开关阀V的开关控制处理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S15的处理内容。
那么,在S15,清洁控制部60在控制泵驱动部65之前使开关阀V关闭。然后,在这之后,通过控制泵驱动部65并驱动送纸马达30,以S13以及S21所设定的旋转速度SP来旋转抽吸泵34。这时,抽吸泵34的旋转次数设定为S13或者S21所设定的抽吸旋转次数RT加上规定旋转次数(例如,抽吸旋转次数RT与旋转次数相同)。
随着抽吸泵34的旋转,位于开关阀V上游侧的抽吸泵33内的空气压力增高。为了与越来越高的空气压力相应,清洁控制部60仅仅在抽吸泵34在从该旋转开始旋转到规定的旋转次数的时刻将开关阀V开启。其结果,在这之后,因为抽吸泵34以抽吸旋转次数RT继续不停地进行旋转,开关阀V开放且同时将高压空气向下游侧输送,从抽吸管33的喷出口33a喷出的该高压空气将堆积物100强制吹散。
为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将设置在抽吸泵34的下游侧的开关阀V关闭的状态下开始旋转抽吸泵34之后,在位于开关阀V上游侧的抽吸管33内的空气压力增高的时刻,该开关阀V开启。为此,借助于从抽吸管33的喷出口33a喷出的高压空气,将堆积物100强制吹散。
接下来,将参考图13叙述第四实施方式。其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叙述,着重说明不同之处。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抽吸泵34下游侧的抽吸管33的部分(气体通路)上,设有由清洁控制部60进行开闭控制的第一开关阀V1和第二开关阀V2。第一开关阀V1位于第二开关阀V2的下游。而且,第一开关阀V1和第二开关阀V2之间设有从抽吸管33分叉的分支管(分支流路)45,压力室46与抽吸管33内部相通。由此,在该分支管45的中间设有借助于清洁控制部60进行开闭控制的第三开关阀V3。
首先,在记录头20位于帽盖开启位置且抽吸泵34为将堆积物100吹散而开始旋转的初期,第一开关阀V1关闭,同时第二开关阀V2和第二开关阀V3都开启。而且,在这之后,仅仅在抽吸泵34转动了规定旋转次数的时刻,第二开关阀V2关闭,而第一开关阀V1和第三开关阀V3都开启。
也就是说,该第四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记录头20的清洁顺序与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洁顺序基本相同,只是在S15中各个第一~第三开关阀V1、V2、V3的开关控制处理的内容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叙述第四实施方式的S15的处理内容。
在S15中,清洁控制部60在控制泵驱动部65之前开闭控制各个第一~第三开关阀V1、V2、V3。也就是说,一方面关闭第一开关阀V1,而将第二开关阀V2和第三开关阀V3开启。而且,在该状态下,通过控制泵驱动部65并且驱动送纸马达30,以S13或者S21所设定的的旋转速度SP来旋转抽吸泵34。这时,抽吸泵34的旋转次数设定为以S13或者S21所设定的抽吸旋转次数RT加上所定旋转次数(例如,旋转次数与抽吸旋转次数RT相同)。
随着抽吸泵34的旋转,从抽吸管33借助分支管45向压力室46内输入空气,空气蓄积在该压力室46内而压力增大。与该压力室46内越来越高的空气压力相应,清洁控制部60在抽吸泵34从其旋转开始到旋转了前面设定的旋转次数(抽吸旋转次数RT+规定旋转次数)的时点,将第二开关阀V2关闭,同时将第一开关阀V1和第三开关阀V3都开启。其结果,压力室46内蓄积的高压空气在第一开关阀V1开启的同时从分支管45朝向抽吸管33的下游侧输送,该高压空气从抽吸管33的喷出口33a喷出并将堆积物100强制吹散。
由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通过开关阀V1、V2、V3的开关控制,为使设在抽吸泵34的下游侧的压力室46内的空气变成高压而进行蓄积空气,同时,该压力室46内的高压空气从抽吸管33的喷出口33a一起喷出。其中,在高压空气从喷出口33a喷出时,由于第二开关阀V2关闭,即使帽盖35将记录头20的喷嘴形成面密封,也不能从记录头20的喷嘴20a内抽吸油墨。一方面,在不能吹散堆积物且从喷出口33a向废液箱25排出废墨时,在第三开关阀V3关闭以及第一开关阀V1和第二开关阀V2都开启的状态下,驱动抽吸泵34。
接下来,将参考图14来叙述第五实施方式。其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叙述,着重说明不同之处。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除了抽吸泵34之外,由清洁控制部60驱动控制的吹出空气的专用空气泵47设在框架12的下部。从该空气泵47延伸的空气吹出管48导入废液箱25内部。而且,随着空气泵47的驱动而从空气吹出管48吹出的高压空气将废液箱25内的堆积物强制吹散。而且,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头20中设有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叙述的高度传感器80(参考图9)。
在从高度传感器80输入的堆积物100的高度H1大于基准高度H0的情况下,清洁控制部60驱动空气泵47将堆积物吹散。在该情况下,通过驱动与抽吸泵34的驱动状态无关的空气泵47,可任意地将堆积物100吹散。
其中,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下述的变化。
在图8的流程图中,S10、S11、S12的3种处理中至少保留一种处理,也可以省略其他的处理。
在所述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中,虽然借助于从抽吸泵34或者空气泵47吹出的空气将堆积物100吹散,但是气体吹出装置不必限定为抽吸泵34或者空气泵47。例如,可在框架12内配置充满了高压气体(空气)的气罐,借助于从该气罐吹出的高压气也可将堆积物100吹散。如果这样的话,也可能从气罐吹出比泵高压的空气。而且,像这样气罐构造成与墨盒21同样的形状,在吹散堆积物100时,可以和滑架15上搭载着的墨盒21互换。
在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中,空气泵47可以是用户可用手驱动的泵(例如,注射泵)。也就是说,在高度传感器80检测出堆积物100的高度H1高于基准高度H0的情况下,其宗旨是向用户报告,用户可根据该情报来手动操作泵。
通过从加压泵向安装在滑架15的不同位置处的墨盒21供给加压空气,在通过油墨供给管从该墨盒21将油墨加压供给到记录头20的所谓脱离墨盒型式的打印机的情况下,该加压泵也可兼作气体吹出装置。
在图8以及图11中的S17的抽吸动作中,虽然抽吸泵34的旋转速度与在S21设定的旋转速度SP相同,但是也可与在S21设定的旋转速度SP不同。例如,S17的抽吸动作的旋转速度也可比在S21设定的旋转速度SP慢。换句话说,在S21设定的旋转速度SP比S17的抽吸动作的旋转速度高。
由此,以比喷嘴清洁时(本抽吸动作)更高速驱动抽吸泵34能够有效地将堆积物100吹散。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追加了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高度传感器80时,在图8的流程图中,可以在S10之前、S10和S11之间、S11和S12之间或者S12和S13之间插入图11中的流程图中的S22。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开关阀V关闭的状态,抽吸泵34持续旋转到所规定的次数,直到在转移到该抽吸动作需要一定的时间。为此,在S15,开闭控制开关阀V的处理也可按照堆积物100的堆积程度来进行选择。也就是说,抽吸泵34在S15的旋转速度SP以及抽吸旋转次数RT为在S13所能够设定的那些值的情况下可随意作为开启开关阀V的状态。一方面,在堆积物进行堆积的可能性高的场合,也就是说在S15的抽吸泵34的旋转速度SP以及抽吸旋转次数RT是在S21所能够设定的值的情况下,对开关阀V进行开闭控制。而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追加了第二实施方式的高度传感器80的结构的情况下,只要在从该高度传感器80输入的堆积物100的高度H1大于基准高度H0的情况下,就可在S15中开关控制开关阀V。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位于开关阀V上游侧的抽吸管33内的空气压力增高的时候,抽吸泵34旋转的次数不必一定要与S13或者S21所设定的抽吸旋转次数RT相同,如果空气的喷出压力只要能够有效地将堆积物100吹散,则该压力下的旋转次数就是适合的旋转次数。
在所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叙述了作为液体喷射装置、利用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20向作为目标的纸张P喷射作为液体的油墨的打印机11(包含传真机、复印机等印刷装置)。但是,本发明也可具体为采用喷射除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喷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是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EL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电极材料和有色材料等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于喷射制造生物芯片用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精密抽吸管的试样喷射装置等。
Claims (17)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洁方法,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设有液体喷射头和废液箱,其中,所述液体喷射头具有向目标喷射液体的喷嘴,所述废液箱将从所述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存储,在所述废液箱中堆积了源自废液的堆积物,所述清洁方法是通过驱动气体吹出装置,向在所述废液箱中的所述堆积物吹出气体,吹散该堆积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吹出装置包含可从上游侧抽吸气体并向下游侧排出的泵,所述清洁方法还包括:
在闭塞所述泵的下游侧的状态下驱动泵,从而抽吸气体的步骤;和
在抽吸的气体的压力变高时,开放所述泵的下游侧,从而向所述堆积物吹出气体的步骤。
3、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设有液体喷射头和废液箱,该液体喷射头具有向目标喷射液体的喷嘴,所述废液箱将从所述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存储,在所述废液箱中堆积了源自废液的堆积物,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气体吹出装置,该气体吹出装置向在所述废液箱中的所述堆积物吹出气体,吹散该堆积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吹出装置包含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用于进行从所述喷嘴内强制性抽吸液体并将其排出的喷嘴清洁,并且,该抽吸泵为了向所述堆积物吹出气体而在该抽吸泵的上游侧向大气开放的状态下被驱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进行所述喷嘴清洁时相比,向所述堆积物吹出气体时所述抽吸泵以更高的速度被驱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进行所述喷嘴清洁时相比,向所述堆积物吹出气体时所述抽吸泵的旋转次数更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与所述抽吸泵的上游侧连接的帽盖和控制所述抽吸泵的控制部,
其中,该帽盖可以在开口有所述喷嘴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一部分进行密封的密封状态、和将所述抽吸泵的上游侧向大气开放的开放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进行所述喷嘴清洁时,所述帽盖切换为密封状态,
在进行所述喷嘴清洁时,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帽盖切换为所述密封状态之前,在所述帽盖的开放状态下开始驱动所述抽吸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抽吸泵在所述帽盖的开放状态下的驱动速度比在所述帽盖的密封状态下的驱动速度更高。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根据促进向所述废液箱堆积所述堆积物的因子的大小或者堆积程度,改变所述抽吸泵的驱动速度以及总旋转次数当中的至少一个。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检测所述堆积促进因子的大小或者堆积程度的检测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抽吸泵。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积促进因子包含上一次进行喷嘴清洁后所经过的时间,所述检测器包括计测所述经过时间的计时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积促进因子包括所述堆积物周围的环境温度,所述检测器包括检测所述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积促进因子包括所述堆积物周围的环境湿度,所述检测器包括检测所述环境湿度的湿度传感器。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积程度包含所述堆积物的高度,所述检测器包括检测所述堆积物的高度的高度传感器。
15、如权利要求3~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从所述气体吹出装置向所述废液箱导入气体的气体流路、设在所述气体流路上的开关阀、以及控制所述气体吹出装置及所述开关阀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开关阀处于关闭的状态下开始驱动所述气体吹出装置,此后,在位于所述开关阀上游侧的所述气体流路内的气体压力变高时,打开所述开关阀,向所述堆积物吹出气体。
16、如权利要求3~1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从所述气体吹出装置向所述废液箱导入气体的气体流路;设在所述气体流路上的第一开关阀以及第二开关阀,其中第一开关阀位于第二开关阀下游侧;与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之间的所述气体通路的部分连通的压力室;容许或者切断所述压力室对所述气体流路的连通的第三开关阀;以及控制所述气体吹出装置及所述第一至第三开关阀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开关阀关闭同时所述第二和第三开关阀都开启的状态下开始驱动所述气体吹出装置,此后,在所述压力室内的气体压力变高时,关闭所述第二开关阀,同时开启所述第一和第三开关阀,向所述堆积物吹出气体。
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从所述喷嘴内强制性地将液体抽吸排出的抽吸泵,所述气体吹出装置与所述抽吸泵独立地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77491 | 2005-03-17 | ||
JP2005077491 | 2005-03-17 | ||
JP2005326447 | 2005-11-10 | ||
JP2006031571 | 2006-02-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61402A CN1861402A (zh) | 2006-11-15 |
CN100486811C true CN100486811C (zh) | 2009-05-13 |
Family
ID=37388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9272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6811C (zh) | 2005-03-17 | 2006-03-15 | 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洁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86811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43819B2 (ja) * | 2009-11-18 | 2013-11-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5471791B2 (ja) | 2010-05-07 | 2014-04-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84217B2 (ja) * | 2010-06-25 | 2014-05-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
JP2012139829A (ja) * | 2010-12-28 | 2012-07-26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3182846B (zh) * | 2011-12-31 | 2015-11-25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喷墨设备及其清洁机构和清洁控制方法 |
WO2016051290A1 (en) | 2014-09-29 | 2016-04-07 | Luigi Lavazza S.P.A. | Dispensing assembly for machin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liquid food products |
JP6756199B2 (ja) * | 2016-09-08 | 2020-09-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6969151B2 (ja) * | 2017-05-11 | 2021-11-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7565743B2 (ja) * | 2020-10-09 | 2024-10-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廃液タンク |
JP2022148025A (ja) * | 2021-03-24 | 2022-10-0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KR102520976B1 (ko) * | 2021-03-30 | 2023-04-12 | (주)에스티아이 | 잉크젯 프린팅 프로세스의 제어 방법 |
-
2006
- 2006-03-15 CN CNB2006100927234A patent/CN10048681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61402A (zh) | 2006-1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86811C (zh) | 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洁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US9180692B2 (en) | Printer having modular vacuum belt assembly | |
US5051761A (en) | Ink jet printer having a paper handling and maintenance station assembly | |
US8733890B2 (en) | Nozzle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and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 |
EP1033252B1 (en) | Ink jet print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 |
EP2017084B1 (en) |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 |
US899837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KR100314876B1 (ko) | 잉크젯프린터 | |
US7354133B2 (en)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thereof | |
CN102922881B (zh) | 墨水存放装置和喷墨记录头 | |
JP5259458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
US9168753B2 (en) | Maintenance device for a fluid ejection head, a fluid ejection device, and a printer | |
CN101746145B (zh) | 流体喷射装置 | |
JPH0823020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用サービス・ステーション | |
JP2007152926A (ja) | 液体噴射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6597650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KR20010015416A (ko) | 잉크 제트 프린터 | |
US6273547B1 (en) | Waste ink collection system for an ink jet printer | |
KR19990014150A (ko) | 잉크젯 프린터 | |
JP5434676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4631457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CN1835846B (zh) | 液体排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20032551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 |
KR20010015415A (ko) | 잉크 제트 프린터 | |
AU2014259492A1 (en) | Printing system with fixed printheads and movable vacuum plate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