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1296C - 继电器以及生产继电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以及生产继电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1296C
CN100481296C CNB2005100641548A CN200510064154A CN100481296C CN 100481296 C CN100481296 C CN 100481296C CN B2005100641548 A CNB2005100641548 A CN B2005100641548A CN 200510064154 A CN200510064154 A CN 200510064154A CN 100481296 C CN100481296 C CN 10048129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relay
contact plug
yoke
arm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641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4187A (zh
Inventor
拉尔夫·霍夫曼
托马斯·黑尼尔
拉尔夫·戈利
乔格·舒尔特海斯
奥拉夫·埃布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Publication of CN1674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4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129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129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relay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4Termi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05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comprising a successive blank-stamping, insert-moulding and severing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44Magnetic coils or windings
    • H01H50/443Connections to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2050/028Mean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withstanding voltage, e.g. creepage distan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Manufacture Of Switches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 Recrystallisation Techniqu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继电器以及生产继电器的方法,该继电器有三个接触销。该三个接触销优选由冲压板制成,并且作为一个连接冲压件通过插入到基座中与磁性线圈的轭固定在一起。由于采用了具有三个相互刚性连接的接触销的连接冲压件,因此继电器生产中三个接触销的调节和操作是相对容易的。

Description

继电器以及生产继电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继电器以及一种继电器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继电器具有最多种的结构,例如为了切换电流而用于汽车工业中。尤其是在汽车工业中,提供一种结构紧密而且生产经济的继电器是有必要的。
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具有相对复杂的结构,并且其精密制造相对昂贵,继电器零件的装配必须精确满足规定公差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简化结构的继电器,该继电器结构简单并且生产起来经济。本发明的目的也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继电器的简单又经济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提供一种继电器而实现,该继电器具有磁性线圈、轭和电枢,支撑在该电枢上的可动触片,用于切换负载电流的第一和第二接触销,其可以相互连接,经由可动触片在所限定的电枢位置上时形成电传输,磁性线圈有两个触头,其中设置第三接触销,其与触头连接,第一或第二接触销又与另一触头连接,以使导电。这三个接触销设置在一个平面上。第三接触销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接触销之间。
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提供一种生产上述继电器的方法而实现,在该方法中,第一、第二和第三接触销由冲压件制造,接触销经由保持件彼此连接作为一冲压件,接触销根据磁性线圈的轭进行调节,轭和接触销经由基座彼此固定,随后除去保持件。
该继电器的优点在于仅设置三个接触销用于供给磁路以及提供切换负载电流通路,因此实现了继电器结构的简化。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三个接触销配置在一个平面上,因此使得继电器的结构变得极其紧凑。特别是在车辆中有效空间有限,因此这种结构是有利的。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继电器的轭具有U形形状,轭的支脚排列在一个平面上。这些支脚平行于接触销的平面。为了实现继电器所需的功能,在继电器生产期间,仅需精确调节上述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在负载电流通路的两个接触销之间设置第三个接触销,该接触销仅用于提供继电器的磁性线圈。磁性线圈的第二个触点由负载电流通路的两个接触销中的一个提供。这种布置的结果是使负载电流通路的接触销之间有一个相对大的距离,因此,特别是在高电压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电压电弧。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三个接触销是由同一种材料制成并且具有相同厚度。因此该三个接触销可以通过例如冲压金属板的方法制造而成,在组装到继电器中之前,该三个接触销通过保持条而互相连接,因此在该三个接触销所在的一个平面上可以进行简单调节。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接触销具有比第三接触销更大的宽度。根据每个接触销传输的电流强度确定三个接触销各自的最佳尺寸,这样即使第三接触销具有同样的厚度,也可节省材料。因此,这三个接触销可以在一个工作步骤中从一个板上冲压出来。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接触销以及两个轭支脚通过由一种绝缘材料制成的基座彼此相对固定。这样就确保了两个面的简单和精确调节。
在优选实施例中,基座是由一个注模件加工而成的。注模件的使用使得接触销和轭支脚的相对位置能够简单和精确调整。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可动触头设置在该基座的正上方,并且其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接触销上。可动触头的第二自由可动端与第一或第二接触销连接。由于该可动触头设置在基座的正上方,所以就在继电器中获得了一个可实现电流切换的短负载电流通路,进而使继电器产生的热损耗最小化。
本发明的方法具有这样的优点,三个接触销可以作为一个单片冲压元件从一个板上冲压加工出来,进而在组装到继电器中时,可以在一个平面上相对于彼此自动的调节。因此可以在一个平面上进行接触销的精确调节,并在继电器组装期间进行接触销的简单调整。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该接触销经由一个注模件固定到磁性线圈的轭上。因此可以实现轭支脚相对于接触销的简易和精确的固定。这样,就有特殊的优点,比如设置在轭上的是可动电枢,其必须在相对于可动触头的限定位置上,比如可动触头支撑在接触销上,而且固定在该电枢上。为了实现正确的功能,相对于支脚的电枢以及相对于接触销的可动触头必须具有精确位置。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磁性线圈的线圈架上有限制可动触头位置的阻挡物,该阻挡物可以确定出可动触头的打开位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下文将参照附图进行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具有一抬起的保护盖的继电器;
图2示出了一种U形轭;
图3示出了具有磁性线圈的U形轭;
图4示出了具有磁性线圈和一个L形电枢的U形轭;
图5示出了具有三个接触销的冲压件;
图6示出了部分组装的继电器;
图7示出了部分组装的继电器的俯视图;
图8示出了负载电流通路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继电器的底视图;以及
图10示出了该接触销电路的电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具有抬起的保护盖11的继电器透视图。该继电器具有一个基座9,其由绝缘材料制成,三个接触销4、12、13插进基座并固定住。含有磁性线圈2和U形轭1的磁路也在基座9中。轭1具有第一和第二轭支脚14、15,它们彼此相对平行排列并固定在基座9中。一L形电枢3抵靠第一轭支脚14放置。在基座9的上面,一可动触头以弹性触片5的形式与基板10平行放置。该弹性触片5的右端固定到第二接触销12上,比如通过铆钉。该弹性触片5在其中心区域与电枢3固定到一起。该弹性触片的另一自由可动端与第一接触销4结合在一起。磁性线圈2具有一线圈壳体16,在壳体上设置一支撑突起8。该支撑突起8与弹性触片5交搭,因此弹性触片5就设置在了支撑突起8和第二轭支脚15之间。在磁性线圈2失磁状态下,支撑突起8起到支撑弹性触片5的作用。因此限定了弹性触片5的打开位置。
弹性触片5在其自由可动端具有一接触铆钉,其与第一接触销4的接触铆钉结合在一起。在磁性线圈2励磁状态下,电枢3的可动侧沿第二轭支脚15的方向运动,从而弹性触片5的可动端沿第一接触销4的方向运动,结果,第一接触销4和弹性触片5的两个接触铆钉停下来。因此,经由弹性触片5在第一接触销4和第二接触销12之间形成了导电连接。
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销4与磁性线圈2的第一触头18连接。第三接触销13与磁性线圈2的第二触头19连接,第二触头在图1中未示出,但其与接触铆钉6是正交的。第三接触销13在第一和第二接触销4和12之间,并固定在基座9中。第三接触销13仅用作连接磁性线圈2的第二触头19的电触头。
基板10在窄侧边缘上具有锁合突起9,在保护盖11推到基板10上时,其与保护盖11的槽20啮合。
图2示出了带有第一和第二轭支脚14、15的U形轭1。该第一和第二轭支脚14、15彼此平行并且在一个平面上。第一和第二轭支脚14、15经由连接梁21相连。连接梁21垂直于第一和第二轭支脚14、15。
图3示出了具有磁性线圈2的轭1,其具有侧面开口的线圈架22以及具有第一和第二触头18、19的线圈23。线圈架22具有一个插入口24,在组装时经由该插入口将线圈架22推到连接梁21上。之后线圈23才能缠绕到已经固定在轭1上的线圈架22上。线圈架22具有支撑突起8,其配置在第二轭支脚15的前部。
图4示出了具有磁性线圈2和L形电枢3的轭1。在该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线圈架22的插入口24。电枢3具有电枢板25,其大体为矩形并在端部区域位于两个轭支脚14、15之上。经由第一轭支脚14,电枢板25与电枢支脚26连接,电枢支脚26大体平行于第一轭支脚14,并向上延伸高于连接梁21的中心。电枢支脚26和电枢板25构成了支撑端27,支撑端27使电枢3抵靠在第一轭支脚14上。与支撑端27相对的电枢板25端部是电枢3的可移动端,通过该可移动端可以形成到第二轭支脚15的磁路。电枢板25具有铆钉28,通过铆钉28将弹性触片5固定到电枢3上。
图5示出了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接触销4、12、13的冲压件29,第一、第二和第三接触销经由保持件30而相互连接。冲压件29是在冲压操作中从金属板上冲压出来的。因此,这三个接触销4、12、13彼此刚性连接并在一个平面上,从而确保了三个接触销在组装和调节时能够简易操作。另一铆钉7设置在第二接触销12中,该铆钉使得将电枢3组装到弹性触片5上之后,弹性触片5固定到第二接触销12上。
图6示出了装配情况,其中磁性线圈2的轭1和冲压件29彼此固定在基座10中。在这种装配情形下,接触板29仍然具有保持件30,其以后要被冲下去。第一触头18和第二触头19分别与第一接触销4和第三接触销13进行电连接。使用冲压件29的优点在于,对于轭1和三个接触销4、12、13的调节,仅有两部分必须相互固定。基座9最好构造成注模件的形式。特别地,注模件的结构,使得轭1和三个接触销4、12、13在调节位置上的可靠调节和可靠保持成为可能。
图7示出了图6的俯视视图,可以清晰地看到轭1和接触销4、12、13的两个平面,该两平面正好相互平行。轭1和接触销4、12、13之间的距离D可以被设定。由于电枢3和弹性触片5之间的精确调节,因此精确的间距是必然的。图7还示出了线圈架22中的插入口24,通过这个插入孔连接梁21已侧向插入到了线圈架22中,这之后线圈23才可固定到线圈架22上。
图8示出了切换电流通路的示意图,其中电流经由第一接触销4向上流入到继电器中,并且在磁性线圈2励磁状态下经由接触铆钉6、7,在弹性触片5中流过。电流从弹性触片5流到第二接触销12。负载电流通路在图8中以箭头的方式示意性示出。弹性触片5经由另一铆钉7固定在第二接触销12上。
图9示出了从继电器的下面看基板10和第一、第二和第三接触销4、12、13的视图。在这个实施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接触销4、12、13具有相同的厚度,并且位于一个平面上。如图9所示,第三接触销13优选加工成具有更小宽度的结构。
图10示出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接触销4、12、13电路的等效电路图。第一接触销4与磁性线圈2的线圈23经由第一触头18形成电的连接。第三接触销13与磁性线圈2的线圈23经由第二触头19形成电的连接。电阻31与具有线圈23的磁性线圈2并联。第二接触销12与弹性触片5连接以使电导通,弹性触片5或者在打开位置,如图10所示,又或者在闭合位置,这将取决于励磁状态,即来自磁性线圈2的磁场。在打开位置,第一和第二接触销4、12之间没有导电连接。如果磁性线圈2受到激励,那么电枢3,也就是弹性触片5到闭合位置,结果形成磁场,弹性触片5使第一和第二接触销4、12之间形成导电连接。

Claims (8)

1.继电器,具有磁性线圈、轭和电枢,支撑在该电枢上的可动触片,用于切换负载电流的第一和第二接触销,其可以相互连接,经由可动触片在所限定的电枢位置上时形成电传输,磁性线圈有两个触头,其特征在于设置第三接触销,其与触头连接,第一或第二接触销又与另一触头连接,以使导电,其中,这三个接触销设置在一个平面上,并且其中,第三接触销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接触销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轭加工成U形,并且轭的两个支脚设置在一个平面上,该平面平行于第一和第二接触销所在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三个接触销由同一种材料制成并且具有相同的厚度,并且第一和第二接触销具有比第三接触销更大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和第三接触销以及两个轭支脚经由基座固定在彼此相对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基座构造成注模件。
6.根据权利要求4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基座具有一个基板,其在底部可密封继电器,在基板的正上方,可动触片的一端固定在接触销上,并且该可动触片与基板大体平行。
7.生产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中的继电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和第三接触销由冲压件制造,接触销经由保持件彼此连接作为一冲压件,接触销根据磁性线圈的轭进行调节,轭和接触销经由基座彼此固定,随后除去保持件。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座构造为注模件。
CNB2005100641548A 2004-02-11 2005-02-08 继电器以及生产继电器的方法 Active CN10048129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4006710.4 2004-02-11
DE102004006710A DE102004006710A1 (de) 2004-02-11 2004-02-11 Relais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Relai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4187A CN1674187A (zh) 2005-09-28
CN100481296C true CN100481296C (zh) 2009-04-22

Family

ID=34684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41548A Active CN100481296C (zh) 2004-02-11 2005-02-08 继电器以及生产继电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053738B2 (zh)
EP (1) EP1564772B1 (zh)
JP (1) JP4412729B2 (zh)
KR (1) KR101100494B1 (zh)
CN (1) CN100481296C (zh)
AT (1) ATE479194T1 (zh)
DE (2) DE102004006710A1 (zh)
ES (1) ES2349467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9335B (zh) * 2010-02-11 2012-09-05 宁波海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铆合动簧组件和轭铁的装置以及方法
CN102856119B (zh) * 2012-07-24 2015-04-29 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大电流pcb汽车继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34889A1 (de) * 1971-07-13 1973-01-25 Kirsten Elektrotech Warnrelais fuer elektrische kontrollanlagen, insbesondere fuer kraftfahrzeuge
US4456896A (en) 1982-12-30 1984-06-26 Trw Canada Limited Low cost relay
US4803589A (en) 1986-01-20 1989-02-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4734668A (en) * 1986-05-12 1988-03-2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H01102827A (ja) * 1987-10-14 1989-04-20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磁リレーの接点ばね装置の製造方法
DE3835105A1 (de) 1988-01-26 1989-08-03 Fuji Electric Co Ltd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DE19917338C2 (de) * 1999-04-16 2002-05-08 Tyco Electronics Logistics Ag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DE10209810B4 (de) * 2001-03-09 2006-11-16 Omron Corporation Relai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41628A (ko) 2006-05-12
EP1564772B1 (en) 2010-08-25
KR101100494B1 (ko) 2011-12-29
US7053738B2 (en) 2006-05-30
US20050190027A1 (en) 2005-09-01
DE102004006710A1 (de) 2005-08-25
ES2349467T3 (es) 2011-01-03
JP2005228744A (ja) 2005-08-25
DE602005023086D1 (de) 2010-10-07
JP4412729B2 (ja) 2010-02-10
CN1674187A (zh) 2005-09-28
EP1564772A3 (en) 2008-01-23
EP1564772A2 (en) 2005-08-17
ATE479194T1 (de) 201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07803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RE49236E1 (en) Contac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7335040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20130057370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20050231312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at least one relay actuator and a receptacle for relay actuators
US5748061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3878489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tacts and radio type plug-in connector
CA2306787C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relay
JPH0559532B2 (zh)
US5095294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6686821B2 (en) Relay device
US7994883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4578660A (en) Housing for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00481296C (zh) 继电器以及生产继电器的方法
US6081176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4535311A (en) Contact support means for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3452413B2 (ja) 電磁継電器の製造方法
US3702981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3666096B2 (ja) 電磁継電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91012B2 (ja) 回路遮断器
JP2008016215A (ja) 電磁リレー
JP2016181386A (ja) 接点装置および当該接点装置を有する電磁リレー、電線取付方法
JPH10255635A (ja) 電磁石マイクロリレー
JP2004259704A (ja) リレー回路装置
JPH0612956A (ja) 電磁継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erman Bensheim

Patentee after: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Address before: German Bensheim

Patentee before: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