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6636C - 状态检测机构 - Google Patents

状态检测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6636C
CN100476636C CNB200610168751XA CN200610168751A CN100476636C CN 100476636 C CN100476636 C CN 100476636C CN B200610168751X A CNB200610168751X A CN B200610168751XA CN 200610168751 A CN200610168751 A CN 200610168751A CN 100476636 C CN100476636 C CN 10047663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body
assigned position
protrusion member
replaceable unit
stat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687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3078A (zh
Inventor
吉田涉
加藤圭二
沟口二三十
井上淳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83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3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66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663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7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lifetime of the cartridge
    • G03G21/189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lifetime of the cartridge mechanical or optical identification means, e.g. protrusions, bar cod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63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having lifetime indicators

Abstract

状态检测机构包括可动体、弹簧部件、边缘部分和定位部件。弹簧部件对配置于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作用向着方向D的复原力,使可动体从第一规定位置移位到第二规定位置。边缘部分与配置于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上形成的突起部件接触,对上述移位进行限制。定位部件与配置于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上形成的突起部件接触,对可动体以方向D为轴的旋转进行限制。当从轴体向可动体传递扭矩时,可动体以方向D为轴旋转,使突起部件与定位部件相接触,在此接触的部位作用由上述扭矩形成的负荷,由此负荷使突起部件破坏。由此就能够抑制检测可更换部件状态的状态检测机构的误检测。

Description

状态检测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来在对主体装置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的可更换部件处于新品的情况下,检测该新品在主体装置中状态的状态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能够装卸的感光体盒、显影槽盒、带电装置和清洁装置等各种处理盒。这些处理盒会因使用而变质,或者其中的耗材会用光。因此,在适当的时候,有必要更换另一个盒子。此时,如果要更换新的盒子,有时也会换上已经用过但还能使用的使用过的盒子。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检测更换处理盒的时机并将此更换时机通知操作人员,或为了使处理条件与处理盒的使用经历相一致从而更加合适,经常要把处理盒的使用经历记录下来。
在此,在新安装的盒子处于未使用的状态(新产品状态)下,从开始安装时记录其经历不会发生问题。但是,由于在已经使用过的情况下,已经使用了一定程度,当和新的盒子一样从开始安装时记录其经历时,会使其更换的时机或者处理条件的适用性产生错误。从而,在将处理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最好是能够识别此处理盒是处于未使用过的状态,还是已经使用过的状态。
在将处理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中时,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识别被安装的盒子是处于未使用过的状态还是已经使用过的状态的手段,在比如如下专利文献1~3中曾经公开过。
(专利文献1)
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2-99980(平成2年4月11日公开)
(专利文献2)
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2-308277(平成2年12月21日公开)
(专利文献3)
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3-271039(平成15年9月25日公开)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在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初始状态检测机构200。该初始状态检测机构200设置在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感光体盒当中,由轴体230、相对于轴体230能够在F方向上滑动地嵌入的移动体210、形成有孔部220a的盖部件220构成。在移动体210上形成轴体210a。
按照此初始状态检测机构200,当感光体盒处于未使用状态时,如在图6(a)中所示,移动体210的轴体210a配置在从盖部件220的内侧对孔部220a贯通而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传感器250相接触的位置。在下面将在此图6(a)中的移动体210所配置的位置称为位置a。
移动体210在位置a上,由被压缩的弹簧部件260施压,在与传感器250相离开的方向(F方向)赋予弹性力,然而,通过使在轴体210a的圆周面上形成的突起210b与孔部220a周围的盖部件220的外表面相接触,从而限制基于上述弹性力移动。也就是说,使移动体210静止在位置a上。
然后,当使用感光体盒时,在轴体230旋转的同时,移动体210和轴体210a都旋转(以F方向为轴旋转)。然后通过此旋转,使在轴体2 10a上形成的突起210b在盖部件220的孔部220a周围的盖部件220的外表面上滑动,此外表面的一部分移动到与被切口的切口孔(图中未显示)相对的位置。
然后,当突起210b与切口孔相对时,突起210b不与盖部件220的外表面相接触。由此使移动体210通过弹簧部件260的复原力向着与传感器250相离开的方向(F方向)上移动。再如图6(b)中所示,移动体210其内侧的底面通过与轴体230的端部接触而静止,配置在轴体210a与传感器250相离开的位置上。下面将在此图6(b)中移动体210所在的位置称为位置b。
位于此位置b的移动体210,通过由弹簧部件260而压紧在轴体230端部而被支撑住。从而,被支撑在位置b处的移动体210,即使由于振动等而在位置a的方向(与方向F相反的方向)上稍微移动,结果也会被弹簧部件260压回到位置b上,结果就维持在位置b上,不会自动地返回到位置a。
按照如上所述的初始状态检测机构200,当感光体盒处于未使用的状态时,移动体210位于位置a,移动体210的轴体210a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传感器250相接触。此时,图像形成装置,在传感器250与轴体210a相接触的情况下,识别出感光体盒处于未使用的状态。
当感光体盒被使用时,移动体210从位置a移向位置b。轴体210a与传感器250相分离。然后,图像形成装置就在传感器250与轴体210a不接触的情况下,被识别出感光体盒处于使用过的状态。
如此,在初始状态检测机构200中,能够识别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感光体盒是否处于未使用状态。
在上述初始状态检测机构200中,当由于感光体盒从未使用状态变为使用过的状态,使移动体210从位置a移向位置b时,此移动体210不会自动返回到位置a上。可是,通过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使初始状态检测机构200分解,重新组装初始状态检测机构,使移动体210a重新配置在位置a上。能够如此做的原因,是消耗之后回收的感光体盒恢复到重新使用的新的状态(未使用状态)后,将此感光体盒在初始状态检测机构200中的移动体210的位置再次恢复到位置a。
但是,在如此结构的情况下,关于将规定的感光体盒在使用过状态(能够使用)下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放置,再在该使用过状态下将其再次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中这点不了解的用户等,也会将初始状态检测机构200分解,重新组装此初始状态检测机构200,使移动体210处于位置a。果然如此,在发生这种事情的情况下,当将感光体盒再次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中时,图像形成装置就会将使用过的感光体盒检测为未使用状态,造成误探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状态检测机构,能够检测在主体装置中安装的更换构件的状态,抑制以往结构造成的误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状态检测机构,包括在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主体装置的可更换部件上构成的支撑机构、和由所述支撑机构支撑的可动体,在所述可更换部件安装于所述主体装置中但尚未被所述主体装置使用的未使用状态下,所述可动体位于第一规定位置,当所述可更换部件被所述主体装置使用时,所述可动体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移动到离开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第二规定位置,所述主体装置通过检测位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检测所述未使用状态,该状态检测机构的特征在于,包括当所述可更换部件在所述主体装置中被所述主体装置使用时通过来自主体装置的驱动力将扭矩传递到所述可动体的扭矩传递单元、和在所述可动体上形成的突起部件,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可动体移位部件,该可动体移位部件在支撑所述可动体的同时,通过对位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施加向着第二规定位置的压力,使所述可动体从第一规定位置向第二规定位置移位;第一限制部件,该第一限制部件通过与位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所述可动体上形成的所述突起部件相接触,对所述移位进行限制;以及第二限制部件,该第二限制部件通过与位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所述可动体上形成的所述突起部件相接触,对旋转方向与所述扭矩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所述可动体的旋转进行限制,其中,当所述扭矩被传递到所述可动体上时,基于所述扭矩产生的负荷作用在所述第二限制部件与所述突起部件相接触的部位,通过此负荷来破坏所述突起部件。
按照上述结构,在上述可更换部件处于未使用状态时,上述可动体位于第一规定位置,当解除未使用状态时,上述可动体就位于与第一规定位置相离开的第二规定位置,上述主体装置通过检测出位于上述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就检测到上述未使用状态。
在此,当在上述主体装置中使用上述可更换部件时,通过扭矩传递单元将上述扭矩传递到位于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上。进而,由于上述扭矩被传递到位于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上,由上述扭矩产生的负荷就作用在此可动体的突起部件和上述第二限制部件相接触的位置上,由此负荷使上述突起部件破坏。由此,在位于第一规定位置上的可动体上,就不存在与第一限制部件相接触的突起部件,解除了对可动体从第一规定位置向第二规定位置移位的限制。从而,位于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由来自可动体移位部件作用的压力(向着第二规定位置的压力),使其从第一规定位置向第二规定位置移位。因此,当使用可更换部件时(即解除未使用状态时),在未使用状态中位于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被移位到第二规定位置。
使用如上的结构,即使在解除了未使用状态之后,比如由用户等正规操作者以外的人员手工操作而使可动体不合理地返回到第一规定位置,由于在可动体上形成的突起部件已被破坏,不进行对可动体从第一规定位置向第二规定位置的移位的限制,结果由于来自可动体移位部件所作用的压力,使可动体位于第二规定位置上。
从而,在如上的结构中,不能由用户等通过手工操作来重新组装状态检测机构,使可动体从第二规定位置返回到第一规定位置,在解除了未使用状态之后,不会由于用户的手工操作使可动体返回到第一规定位置。因此,就能够抑制把使用过的可更换部件误探测为未使用状态。
通过如下的叙述,对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白。参照附图,在如下的说明中将更加明白本发明的有利之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涉及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状态检测机构的感光体盒(cartridge)一部分截面的图,是表示可动体位于第一规定位置状态的模式图。
图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状态检测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涉及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状态检测机构中构成的盖子的模式图。
图4是表示包括涉及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状态检测机构的感光体盒一部分截面的图,表示可动体位于第二规定位置状态的模式图。
图5是表示装有构成了涉及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状态检测机构的感光体盒的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结构的模式图。
图6(a)是在现有技术的初始状态检测机构中,在轴体与传感器相接触情况下截面的模式图。
图6(b)是在现有技术的初始状态检测机构中,在轴体与传感器相分离情况下截面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说明基于有关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附图。
首先,说明装有包括涉及本实施方式的状态检测机构的感光体盒(可更换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置)的大致结构。图5是表示此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结构的模式图。
图像形成装置1是电子照相方式的激光打印机,如在该图中所示,该装置包括感光体鼓2、带电辊3、曝光部分(图中未显示)、显影装置4、转印用放电辊5、清洁部分6、除电部分(图中未显示)和定影装置7。在图5中,P表示记录纸,L表示从上述曝光部分照射出来,在感光体鼓2的表面上写入静电潜像的光束。
感光体鼓2在规定方向上(图5中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首先由带电辊3使其外周表面上均匀带电。在均匀带电的感光体鼓2的表面上,照射由曝光部分根据图像数据控制的光束L,形成静电潜像并将其保持。
感光体鼓2构成于上述感光体盒。此感光体盒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能够自由地装卸,其结构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通过感光体鼓2的旋转,使在感光体鼓2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向与显影装置4相对的位置移动,在显影装置4上通过供给色调剂(toner),变成色调剂图像而成为可视图像。此时,显影装置4的显影辊4a,为了运载向感光体鼓2供给的色调剂而在规定方向上(图5中所示箭头B的方向上)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体鼓2由有机光半导体构成,由带电辊3使其带上-700V的电压。显影辊4a由圆筒状的导电橡胶弹性材料构成,以与施加了-400V显影偏压的感光体鼓2等圆周速度在方向B上旋转。
转印用放电辊5将在感光体鼓2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使用的纸张P上。清洁部分6配置在感光体鼓2的旋转方向上比转印用放电辊5更下游的位置上,以除去在转印后的感光体鼓2表面上残留的色调剂。在清洁部分6的下游,配置有图中未显示的除电部分,此除电部分除去感光体鼓2表面上的电荷。
定影装置7由一对辊子构成,当将转印了色调剂图像之后的纸张P送入两个辊子之间时,对该纸张P加热和加压,使色调剂在纸张P上定影。
下面基于图1说明构成上述感光体鼓2的感光体盒。
图1是表示包括涉及本实施方式的状态检测机构的感光体盒10一部分截面的模式图。
如在该图中所示,感光体盒10包括感光体鼓2、构成感光体鼓2的旋转驱动轴的圆柱状第一驱动轴31、废色调剂输送螺杆11、构成废色调剂输送螺杆11的旋转驱动轴的圆柱状第二驱动轴12、齿轮13、齿轮14、圆柱状轴体(shaft)15、可动体16、盖子20、弹簧部件21和框架22。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状态检测机构,由如上所示的轴体15、可动体16、盖子20和弹簧部件21构成。而支撑可动体16的支撑机构40由盖子20和弹簧部件21来实现。
感光体盒10通过在方向C上插入而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中,通过向方向D拉出而从图像形成装置1取出。所谓方向C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正面向着背面的方向,所谓方向D则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背面向着正面的方向。
感光体鼓2在第一驱动轴31纵向的中间部位配合在轴的周围,以此第一驱动轴31为中心轴线形成圆柱状。当来自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包括的动力机械(图中未显示)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一驱动轴31上时,该驱动轴就以图中的方向D为旋转轴进行旋转。
废色调剂输送螺杆11是用来输送在图5的清洁部分6中回收的废色调剂的螺杆型传送装置。此废色调剂输送螺杆11安装在第二驱动轴的一部分上,与第二驱动轴12在轴向上是同样的。
齿轮13环形安装在第一驱动轴31的周围,齿轮14与齿轮13相啮合。
在齿轮14上形成在齿轮14的旋转轴方向贯穿的贯通孔(图中未显示)。在齿轮14的贯通孔一侧的开口部分插入轴体15的端部,将轴体15固定在齿轮14上,使齿轮14的旋转轴和轴体15的旋转轴相一致。在齿轮14贯通孔的另一侧开口部分插入第二驱动轴12的端部,将第二驱动轴12固定在齿轮14上,使齿轮14的旋转轴和第二驱动轴12的旋转轴相一致。
在以上的结构中,当开始使用感光体盒10时,基于来自动力机械的驱动力给予第一驱动轴31一个扭矩,以方向D为旋转轴,感光体鼓2和齿轮13在同一旋转方向上旋转。
齿轮14以方向D作为旋转轴,以与齿轮1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而伴随着齿轮14的旋转,轴体15和废色调剂输送螺杆11也与齿轮14在同一个旋转轴上以同样的旋转方向旋转。然后,通过废色调剂输送螺杆11旋转,对图4的清洁部分所回收的废色调剂进行输送。
这就是说,当来源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驱动力给予第一驱动轴31以扭矩时,此扭矩就一直被传递到轴体15和废色调剂输送螺杆11上。
下面使用图1和图2详细说明由轴体15、可动体16、支撑机构40(盖子20、弹簧部件21)构成的状态检测机构。图2是表示此状态检测机构50的分解立体图。
如在图2中所示,在轴体15的外周面上,形成轨道状的肋(rib)15c,使之沿着与方向D(轴体15的旋转轴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延伸。设置的此肋15c在与方向D相垂直的方向立起,在方向D上形成的高度是均等的。再有,此肋15c是沿着轴体15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3个。
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可动体16由圆柱部分16a和轴体16b构成,该轴体的直径比圆柱部分16a要小,而且呈圆柱状,从圆柱部分16a的底面16f的中间附近突出。在圆柱部分16a的外周面上形成凸缘16c,在轴体16b的外周面上形成突起部件16d。轴体16b从圆柱部分16a突出,使圆柱部分16a和轴体16b各自的中心轴成为一致。
圆柱部分16a,其与底面16f相对的一侧是开放的中空状部件。而在圆柱部分16a内侧的圆周面16e(参见图1)上形成导向槽(图中未显示),与肋15c相配合的同时还在肋15c上滑动。此导向槽的数目与肋15c的数目相对应,沿着内侧圆周面16e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3个。
然后,如在图1中所示,通过将各肋15c嵌入各导向槽中,使轴体15的端部(与齿轮14方向相反的端部)嵌入到圆柱部分16a的内侧。在此,在图1的状态下,轴体15一侧的端部安装在圆柱部分16a上,另一端则安装在齿轮14上,中间附近则嵌入圆柱部分16a中,与肋15c的一部分一起露出到外部。在图1的状态下,轴体15嵌入到圆柱部分16a中,在圆柱部分16a的底面16f的背面和轴体15之间形成空洞。由此使可动体16能够在轴体15上沿着方向D滑动。
下面基于图1~图3详细说明盖子20的结构。图3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背面侧描述盖子20的模式图。
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盖子20是与底面20a相对一侧开放而在内侧形成空洞的中空圆筒状体,安装在感光体盒10上。
如在图1和图3中所示,在盖子20的底面20a的中间附近,形成其直径比轴体16b更粗的圆形的孔部20b。再在盖子20上构成在作为孔部20b外周的盖子20外表面上形成的边缘部分20e和切掉边缘部分20e的一部分形成的缺口20c。再有,在盖子20上,形成从底面20a向着方向C立起的,包围着边缘部分20e和缺口20c的环状壁部20f。而在盖子20上形成从壁部20f跨过孔部20b而形成的、从边缘部分20e的一部分向方向C突起的定位部件20g。
然后,如在图1中所示,可动体16插入盖子20的内侧,使轴体16b的前端向着方向C。
在感光体盒10未被使用的情况(新品状态)下,如在图1中所示,可动体16放置的方式使得轴体16b从盖子20的内侧穿过孔部20b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传感器32相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如下所述的顺序,使可动体16的轴体16b穿过孔部20b。首先,使轴体16b的前端和盖子20的内侧相对放置。然后,将在轴体16b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突起部件16d与缺口20c相对,将轴体16b插入孔部20b中。果然如此,当将轴体16b插入孔部20b中时,突起部件16d不会卡在盖子20内侧壁的表面上。然后,当突起部件16d从盖子20内侧通过缺口20c之后,如在图3中所示,可动体16向着方向E旋转大约半周。如果如此,则如在图1和图3中所示,可动体16的突起部件16d就与盖子20的边缘部分20e相接触。
在感光体盒10处于未使用状态(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没有使用的状态)的情况下,可动体16被置于在图1和图3中所示的位置上,突起部件16d与边缘部分20e相接触。在下面将此图1和图3中可动体16的位置称为第一规定位置。
而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在可动体16和盖子20的内侧之间装有弹簧部件21。此弹簧部件21一侧的端部与可动体16的凸缘16c相结合,弹簧部件21的另一端则与盖子20底面20a的背面相接触。由此,使可动体16以弹性的方式支撑在由盖子20和弹簧部件21构成的支撑机构40上。
然后,在可动体16在处于第一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弹簧部件21在盖子20的内侧被压缩。再如图1中所示,可动体16由被压缩的弹簧部件21的复原力在与传感器32相分离的方向(方向D)上赋予弹性力,但由于可动体16的轴体16b上的突起部件16d与盖子20的边缘部分20e相接触,由上述复原力引起的移动受到限制,就静止在上述第一规定位置上。
在如上图1~图3中所示的结构中,当感光体盒10被使用时,来源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驱动力给予轴体15以扭矩。由此使轴体15旋转,由此旋转使得可动体16也发生旋转。这就是说,轴体(扭矩传递单元)15将从图像形成装置1传来的扭矩传递到可动体16上,由此被传递的扭矩使可动体16旋转。此旋转的旋转方向是在图3中所示的方向E,而此旋转的轴向是在图1中所示的方向D。
由此旋转使突起部件16d在孔部20b周围的边缘部分20e上滑动,直到移动到与定位部件20g相接触的位置。此定位部件20g形成的位置为通过与突起部件16d相接触,使可动体16的旋转(在图3中所示的方向E上的旋转)受到限制。然后当突起部件16d与定位部件20g相接触时,在其接触处产生基于上述扭矩的负荷,由此负荷使突起部件16d受到破坏。
由于当突起部件16d被破坏时,由被压缩的弹簧部件21的复原力造成的移动的限制被解除,所以,由此复原力使可动体16在轴体15上滑动,向着与传感器32相离开的方向(方向D)上移动。
然后,图4中所示,可动体16在方向D上一直移动到在可动体的内侧整个面上与轴体15相接触,轴体16就处于与传感器32相分离位置上。在图4当中,如符号α所示,突起部件16d是处于被破坏状态。下面将在此图4中可动体16的位置称为第二规定位置(与第一规定位置相分离位置)。
如在图4中所示,位于此第二规定位置的可动体16,在其圆柱部分16a的底面16f的整个背面被弹簧部件21产生的复原力紧压在轴体15的前端。从而位于第二规定位置的可动体16,即使有由于振动等造成在第一规定位置方向(方向C)上的轻微移动,也会由于弹簧部件21的复原力使其返回到第二规定位置,结果使其维持在第二规定位置而不会返回到第一规定位置上。
在如此状态下的状态检测机构50中,感光体盒10处于未使用状态时,可动体16位于上述第一规定位置,轴体16b的前端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传感器32相接触(参照图1)。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在传感器32与轴体16b的前端相接触的情况下,检测到其可动体16位于上述第一规定位置,识别出感光体盒10是在未使用状态。
而当感光体盒10已被使用过时(即当解除了未使用状态时),可动体16从上述第一规定位置移动到上述第二规定位置,轴体16b与传感器32相分离(参照图4)。而图像形成装置1,当传感器32与轴体16b处于非接触的情况下,检测到可动体16位于上述第二规定位置,识别出感光体盒10处于已经使用过的状态(包括已经使用过但还能使用的状态)。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状态检测机构50中,就能够识别出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感光体盒10是否处于未使用状态。
如在上面所说明的,在本实施方式的状态检测机构50中,在感光体盒10中构成的支撑机构40,包括弹簧部件(可动体移位部件、弹性部件)21、边缘部分(第一限制部件)20e、定位部件(第二限制部件)20g。
弹簧部件21在支撑可动体16的同时,通过对位于上述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16施加向着第二规定位置的压力(复原力),而具有使可动体16从第一规定位置向第二规定移位的功能。边缘部分20e具有通过与位于上述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16上形成的突起部件16d接触来限制上述移位的功能。而定位部件20g具有通过与位于上述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16上形成的突起部件16d接触,来限制其旋转方向与从轴体15传递来的扭矩的旋转方向相同的可动体16的旋转(图3的方向E)的功能。
而当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使用感光体盒10时,通过轴体(扭矩传递单元)15将扭矩传递到位于第一规定位置上的可动体16。再通过将此扭矩传递到可动体16上,使可动体16旋转直到使突起部件16d与定位部件20g相接触,在定位部件20g与突起部件16d相接触的位置,基于上述扭矩的产生负荷发生作用,由此负荷使突起部件16d破坏。
由此,在位于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16上,就不再有与边缘部分20e相接触的突起部件16d存在,对可动体16从第一规定位置向第二规定位置的位置变化的限制被解除。如此,位于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16,就能够被来源于弹簧部件21的复原力(向着第二规定位置的压力)从第一规定位置向第二规定位置移位。因此,当感光体盒10被使用时(即未使用状态被解除时),可使在未使用状态中位于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16移位到第二规定位置。
再有,在如上的结构中,在未使用状态被解除之后,比如即使被用户等正规的操作者通过手工操作使可动体16不合理地返回到第一规定位置上,由于在可动体16上形成的突起部件16d已被破坏(参照图4的符号α),就不能对可动体从第一规定位置向第二规定位置的移位进行限制,结果可动体16就被弹簧部件21作用的复原力置在第二规定位置上。
从而,在以上的结构中,不能通过用户等的手工操作对状态检测机构50进行重新组装而使可动体16从第二规定位置返回到第一规定位置,在解除了未使用状态之后,不会通过用户等的手工操作而使可动体16返回到第一规定位置。因此,就能够抑制误将使用过的感光体盒10检测为未使用状态的事情发生。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作为用来使处于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16移位到第二规定位置的可动体移位部件,使用了对位于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16施加向着第二规定位置方向复原力的弹簧部件(弹性部件)21。按照这样的结构,其优点在能够以简单而廉价的材料制成作为弹性部件的上述可动体移位部件。
可动体16和盖子20都由树脂构成。但突起部件16d的硬度优选低于定位部件20g的硬度。为此,在比如盖子20中,可为仅定位部件20g的材质为金属,而其它位置的材质为树脂,同时包括突起部件16d的可动体16的材质也可以取树脂。按照这样的结构,突起部件16d比定位部件20g更容易破坏,当在突起部件16d与定位部件20g相接触的位置施加来源于扭矩的负荷时,突起部件16d能够很容易地被破坏。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支撑机构40中包括了在与感光体盒10相嵌合的同时,形成边缘部分20e和定位部件20g的盖子(支撑机构主体)20。在此,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在盖子20上形成爪部(第一结合部件)20h,此爪部20h通过与感光体盒10的框架22(第二结合部件)相结合,使得盖子20嵌入感光体盒10。
在此结构中,当给盖子20以使盖子20从感光体盒10相分离的方向(方向C)的拉伸力,由此拉伸力使作用到爪部20h的负荷达到规定量以上时,爪部20h就被破坏。这就是说,在比如由于用户等通过手工操作将盖子20从感光体盒10中不合适地取出时,爪部20h就被破坏。在此,盖子20通过爪部20h与感光体盒10的框架22相结合而嵌入感光体盒10中,所以爪部20h被破坏使得盖子20不可能再次嵌入感光体盒10中。
因此,按照上述结构,即使比如用户等从感光体盒10中取出状态检测机构50而将此状态检测机构50加以改造,也不能将此改造过的状态检测机构50再次嵌入感光体盒10中,抑制了用户等正规的操作者以外的人对状态检测机构50进行改造。
可动体16的突起部件16d,其形状优选使在可动体16的旋转方向(图3中的方向E)上,其根部的宽度比前端的宽度更窄。按照这样的形状,当在突起部件16d与定位部件20g相接触的部位施加来源于上述扭矩的负荷时,突起部件16d能够很容易被破坏。
如上所示的状态检测机构50是在感光体盒10中构成的,但并不限定于感光体盒10,在显影槽盒、带电机构和清洁机构等各种处理盒中构成也是可以的。也并不限定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盒,只要是能够相对于主体装置自由装卸的可更换部件,状态检测机构50都是适用的。
本发明的状态检测机构,适合于在主体装置侧检测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主体装置中的可更换部件状态的结构中。作为这样的主体装置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可更换部件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各种处理盒。
本发明的状态检测机构,包括在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主体装置的可更换部件上构成的支撑机构、和由所述支撑机构支撑的可动体,在所述可更换部件未被使用于所述主体装置的未使用状态下,所述可动体配置于第一规定位置,而当解除了所述未使用状态时,所述可动体配置于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离开的第二规定位置,所述主体装置通过检测配置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检测所述未使用状态,该状态检测机构的特征在于,包括当所述可更换部件被使用于所述主体装置时通过来自主体装置的驱动力将扭矩传递到所述可动体的扭矩传递单元、和在所述可动体上形成的突起部件,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可动体移位部件,该可动体移位部件在支撑所述可动体的同时,通过对配置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施加向着第二规定位置的压力,使所述可动体从第一规定位置向第二规定位置移位;第一限制部件,该第一限制部件通过与配置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所述可动体上形成的所述突起部件相接触,对所述移位进行限制;以及第二限制部件,该第二限制部件通过与配置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所述可动体上形成的所述突起部件相接触,对旋转方向与所述扭矩的旋转方向相同的可动体的旋转进行限制,其中,当所述扭矩被传递到所述可动体上时,基于所述扭矩产生的负荷作用在所述第二限制部件与所述突起部件相接触的部位,由此负荷破坏所述突起部件。
按照上述结构,在上述可更换部件处于未使用状态时,上述可动体位于第一规定位置,当解除未使用状态时,上述可动体就位于与第一规定位置相离开的第二规定位置,上述主体装置通过检测出位于上述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就检测到上述未使用状态。
在此,当在上述主体装置中使用上述可更换部件时,通过扭矩传递单元将上述扭矩传递到位于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上。进而,由于上述扭矩被传递到位于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上,由上述扭矩产生的负荷就作用在此可动体的突起部件和上述第二限制部件相接触的位置上,由此负荷使上述突起部件破坏。由此,在位于第一规定位置上的可动体上,就不存在与第一限制部件相接触的突起部件,解除了对可动体从第一规定位置向第二规定位置移位的限制。从而,位于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由来自可动体移位部件作用的压力(向着第二规定位置的压力),使其从第一规定位置向第二规定位置移位。因此,当使用可更换部件时(即解除未使用状态时),在未使用状态中位于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可被移位到第二规定位置。
使用如上的结构,即使在解除了未使用状态之后,比如由用户等正规操作者以外的人员手工操作而使可动体不合理地返回到第一规定位置,由于在可动体上形成的突起部件已被破坏,所以不进行对可动体从第一规定位置向第二规定位置的移位的限制,结果,由于来自可动体移位部件所作用的压力,使可动体位于第二规定位置上。
从而,在如上的结构中,不能由用户等通过手工操作来重新组装状态检测机构,使可动体从第二规定位置返回到第一规定位置,在解除了未使用状态之后,不会由于用户的手工操作使可动体返回到第一规定位置。因此,就能够抑制把使用过的可更换部件误探测为未使用状态。
在本发明的状态检测机构中,所述可动体移位部件是在以弹性方式支撑所述可动体的同时,对配置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作用向着第二规定位置的复原力作为所述压力的弹性部件。
按照上述结构,作为弹性部件具有能够用简单而廉价的材料制造上述可动体移位部件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状态检测机构中,所述突起部件优选由硬度低于所述第二限制部件的材质构成。
按照上述结构,上述突起部件比上述第二限制部件更容易被破坏,在基于上述扭矩产生的负荷被作用到上述第二限制部件和上述突起部件相接触的部位时,很容易就使上述突起部件被破坏。
在本发明的状态检测机构中,在所述支撑机构上,包括在嵌入所述可更换部件的同时,还形成有所述第一限制部件和第二限制部件的支撑机构主体,在此支撑机构主体上还形成有第一结合部件,通过在所述支撑机构主体上形成的第一结合部件与在所述可更换部件上形成的第二结合部件相结合,使所述支撑机构主体嵌入所述可更换部件中,给予所述支撑机构主体向着离开所述可更换部件的方向的拉伸力,当通过此拉伸力使作用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件上的负荷达到规定量以上时,所述第一结合部件被破坏。
按照上述结构,当比如由用户等通过手工操作不合理地将支撑机构主体从可更换部件中取出的情况下,在上述支撑机构主体上形成的第一结合部件被破坏。在此,由于上述第一结合部件与上述可更换部件的第二结合部件的结合而使支撑机构主体被嵌入到上述可更换部件中,从而使第一结合部件被破坏,使得支撑机构主体不可能再次嵌入到可更换部件中。
因此,按照上述结构,即使比如用户等将状态检测机构从可更换部件中取出对此状态检测机构加以改造,被改造过的状态检测机构也不能嵌入可更换部件中,可抑制用户等正规操作者以外的人对状态检测机构进行改造。
上述主体装置是图像形成装置,上述可更换部件可以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盒。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安装了多个处理盒作为可更换部件,所以如上所示的状态检测机构可适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
本发明中详细说明的具体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最终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的,不应狭义地解释为只限定在这些具体的例子中,只要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如下所述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进行各式各样的变更。

Claims (5)

1.一种状态检测机构,包括在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主体装置的可更换部件上构成的支撑机构、和由所述支撑机构支撑的可动体,
在所述可更换部件安装于所述主体装置中但尚未被所述主体装置使用的未使用状态下,所述可动体位于第一规定位置,
当所述可更换部件被所述主体装置使用时,所述可动体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移动到离开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第二规定位置,
所述主体装置通过检测位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检测所述未使用状态,
该状态检测机构的特征在于,
包括当所述可更换部件在所述主体装置中被所述主体装置使用时通过来自主体装置的驱动力将扭矩传递到所述可动体的扭矩传递单元、和在所述可动体上形成的突起部件,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可动体移位部件,该可动体移位部件在支撑所述可动体的同时,通过对位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施加向着第二规定位置的压力,使所述可动体从第一规定位置向第二规定位置移位;
第一限制部件,该第一限制部件通过与位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所述可动体上形成的所述突起部件相接触,对所述移位进行限制;以及
第二限制部件,该第二限制部件通过与位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所述可动体上形成的所述突起部件相接触,对旋转方向与所述扭矩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所述可动体的旋转进行限制,
其中,当所述扭矩被传递到所述可动体上时,基于所述扭矩产生的负荷作用在所述第二限制部件与所述突起部件相接触的部位,通过此负荷来破坏所述突起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状态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移位部件为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以弹性力支撑所述可动体,并向位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可动体施加朝向所述第二规定位置的复原力作为所述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状态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件由硬度低于所述第二限制部件的材质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状态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嵌入所述可更换部件、并形成有所述第一限制部件和所述第二限制部件的支撑机构主体,
该支撑机构主体上还形成有第一结合部件,
通过在所述支撑机构主体上形成的第一结合部件与在所述可更换部件上形成的第二结合部件的结合,使所述支撑机构主体嵌入所述可更换部件中,
给予所述支撑机构主体向着离开所述可更换部件的方向的拉伸力,当通过此拉伸力使作用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件上的负荷达到规定量以上时,所述第一结合部件被破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状态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装置是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可更换部件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盒。
CNB200610168751XA 2005-12-16 2006-12-18 状态检测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63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63885A JP4376861B2 (ja) 2005-12-16 2005-12-16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363885 2005-12-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3078A CN1983078A (zh) 2007-06-20
CN100476636C true CN100476636C (zh) 2009-04-08

Family

ID=38165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875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636C (zh) 2005-12-16 2006-12-18 状态检测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18214B2 (zh)
JP (1) JP4376861B2 (zh)
CN (1) CN100476636C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0638A (zh) * 2014-03-31 2015-09-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US9207567B2 (en) 2010-08-31 2015-12-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p configuration for a toner cartridge
US9594329B2 (en) 2014-03-31 2017-03-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599954B2 (en) 2014-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599929B2 (en) 2010-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606504B2 (en) 2013-09-20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606473B2 (en) 2014-03-31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detected member
US9606503B2 (en) 2014-03-31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605734B2 (en) 2013-06-28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movable detected body
US9612553B2 (en) 2013-10-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agitator and rotary member with detected portion
US9612548B2 (en) 2011-11-24 2017-04-04 Brother Kogyo L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pivotable member for new product detection
US9612569B2 (en) 2014-03-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with multiple rotary members
US9618879B2 (en) 2014-01-06 2017-04-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US9639026B2 (en) 2014-03-31 2017-05-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with transmission gear and toothless gear
US9714696B2 (en) 2013-06-28 2017-07-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body for new product detec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5726B2 (ja) * 2008-05-07 2013-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99090B (zh) * 2009-08-05 2014-03-19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计数机构的显影盒
CN101625537B (zh) * 2009-08-05 2013-03-13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计数机构的显影盒
CN101694568B (zh) * 2009-09-29 2013-10-02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的驱动力传输部件
JP5273194B2 (ja) * 2011-04-28 2013-08-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5348211B2 (ja) 2011-08-31 2013-11-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348209B2 (ja) 2011-08-31 2013-11-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5413428B2 (ja) 2011-08-31 2014-0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5182402B2 (ja) 2011-08-31 2013-04-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US9760059B2 (en) * 2015-01-22 2017-09-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 memb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7091771B2 (ja) * 2018-03-29 2022-06-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07921B2 (ja) * 2018-09-26 2023-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光体ユニット
CN111123679A (zh) * 2020-01-06 2020-05-08 佛山普瑞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粉盒硒鼓检验结构和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99980A (ja) 1988-10-06 1990-04-11 Nec Corp トナー補給回数検出機構
JPH02308277A (ja) 1989-05-24 1990-12-21 Sharp Corp 複写機
JP3277115B2 (ja) 1996-03-18 2002-04-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271039A (ja) 2002-03-15 2003-09-25 Sharp Corp イニシャル検知機構及び作像ユニット
JP4320571B2 (ja) * 2003-08-07 2009-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70470B2 (ja) * 2003-12-03 2010-06-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99929B2 (en) 2010-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612552B2 (en) 2010-03-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612551B2 (en) 2010-08-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p configuration for a toner cartridge
US9207567B2 (en) 2010-08-31 2015-12-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p configuration for a toner cartridge
US9612548B2 (en) 2011-11-24 2017-04-04 Brother Kogyo L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pivotable member for new product detection
US9605734B2 (en) 2013-06-28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movable detected body
US9714696B2 (en) 2013-06-28 2017-07-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body for new product detection
US9606504B2 (en) 2013-09-20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612553B2 (en) 2013-10-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agitator and rotary member with detected portion
US9618879B2 (en) 2014-01-06 2017-04-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US9606503B2 (en) 2014-03-31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606473B2 (en) 2014-03-31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detected member
CN104950638A (zh) * 2014-03-31 2015-09-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US9599953B2 (en) 2014-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612569B2 (en) 2014-03-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with multiple rotary members
US9599954B2 (en) 2014-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639026B2 (en) 2014-03-31 2017-05-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with transmission gear and toothless gear
US9594329B2 (en) 2014-03-31 2017-03-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CN104950638B (zh) * 2014-03-31 2019-11-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76861B2 (ja) 2009-12-02
US7418214B2 (en) 2008-08-26
US20070140709A1 (en) 2007-06-21
CN1983078A (zh) 2007-06-20
JP2007164095A (ja) 2007-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6636C (zh) 状态检测机构
US6937834B2 (en) Spacing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83589B2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0833225A1 (en) Clean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EP0833235A2 (en) Process cartridge, assembling method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0669983B1 (ko) 칼라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모노프린팅 방법
CN10495063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0075764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929075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盒
KR101638889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3490581B2 (ja)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244422B2 (en)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056434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ユニット
US703935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placement unit and cleaner
JP3984978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083283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629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01915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2816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紙粉取りユニット装置
JP6926559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514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770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59033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261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334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ボト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