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9581C - 墨盒 - Google Patents

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9581C
CN100469581C CNB2005100766702A CN200510076670A CN100469581C CN 100469581 C CN100469581 C CN 100469581C CN B2005100766702 A CNB2005100766702 A CN B2005100766702A CN 200510076670 A CN200510076670 A CN 200510076670A CN 100469581 C CN100469581 C CN 10046958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generator
chamber
liquid
print cartridge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766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15056A (zh
Inventor
小岛嘉宪
山本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715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5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958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958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墨盒,其中墨盒的内部空间由圆柱形隔板分成两个部分,即,位于隔板内侧的一个负压产生器腔室和位于隔板外侧的一个液体腔室。负压产生器腔室借助空气进入口与大气连通,与供墨口连通,并容纳负压产生器。液体腔室直接容纳液体墨水。负压产生器腔室与液体腔室仅借助设置在隔板中的连通部分彼此连通。负压产生器的下部的整个圆周表面通过连续地设置在隔板中的连通部分与液体腔室中的墨水接触。

Description

墨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墨盒,该墨盒是用于容纳要被供应给喷墨记录头的液体的容器。
背景技术
墨盒是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液体容器。为了向排出墨水的记录头提供良好的墨水供应,墨盒具有一种用于控制使墨水容纳在盒中的能力的结构。这种能力使记录头的墨水排出部分中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因而被称为“负压”。产生这种能力的构件被称作负压产生器。
日本公开专利第06-328710号(对应于美国专利第6,231,172号)提出一种包括使用负压产生器以吸收墨水的液体腔室的墨盒,提高了墨盒每单位容积的墨水容量,并能稳定地供应墨水。
图12A是表示具有这种结构的墨盒的示意性剖视图。墨盒10的内部由具有连通孔(连通部分)40的隔壁(隔板)38分成两个空间。
其中一个空间是液体腔室36,它除了连通孔40外都被气密密封,并直接容纳墨水25。另一个空间是容纳有负压产生器32的负压产生器腔室34。
负压产生器腔室34设有空气入口12和墨水出口14,空气随着墨水的消耗通过该空气入口12被引入墨盒10,而墨水通过墨水出口14被供应给记录头(未示出)。
在图12A至12C中,阴影区域表示负压产生器32中容纳的墨水。
如图12A至12C中所示,利于将空气引入液体腔室36中的凹槽50被设置在位于负压产生器腔室34与液体腔室36之间的连通孔40的附近处。
肋42被设置在空气入口12附近以形成设有容纳负压产生器32的空间(缓冲腔室)44。
在图12A至12C中,位于阴影区域顶部的虚线61表示气-液界面。当墨水被供给记录头并因此使负压产生器32中的墨水被消耗时,气-液界面降低。
当墨水被消耗时,空气从空气入口12被引入负压产生器腔室34。空气经由隔壁38的连通孔40进入液体腔室36。
当引入空气时,液体腔室36中的墨水经由隔壁38的连通孔40进入负压产生器腔室34,使负压产生器32充满墨水。空气和墨水的这种运动被称为“气-液交换”。当记录头由于进行记录而消耗墨水时,与所消耗的墨水等量的墨水通过气-液交换从液体腔室36移动到负压产生器腔室34以充满负压产生器32。
通过这种气-液交换,负压产生器32容纳恒定量的墨水(保持界面61的液位),并使记录头中的负压基本上保持恒定。所以,对记录头的墨水供应是稳定的。
这种墨盒由CANON KABUSHIKI KAISHA生产并被继续使用。
日本公开专利第08-020115号(对应于美国专利第6,137,512号)提出了一种使用热塑性烯烃树脂纤维作为负压产生器的墨盒。
这种墨盒具有优良的墨水存储稳定性。并且,由于壳体和负压产生器是由相同材料制成的,所以这种墨盒具有优良的再生率。
近期的喷墨记录设备已经大大提高了记录速度并消耗大量墨水进行记录。
也就是说,每单位时间内要从墨盒供应到记录头的墨水量较大。
在上述传统墨盒中,当连续进行需要向记录头供应大量墨水的记录操作时,从负压产生器腔室34向液体腔室36供应的空气就变得不充足。
结果,从液体腔室36向负压产生器腔室34的墨水供应被中断,气-液交换变得不充分,并且负压产生器(液体吸收器)32中的液体的液位(界面)降低。
结果,对记录头的墨水供应变得不充分。虽然在液体腔室36中剩余一些墨水,但负压产生器32中的墨水量减少。对记录头的墨水供应会被中断。在这种情形下,不能继续进行记录。
下面将参照图12A至12C对传统墨盒中的墨水供应是如何被中断的进行描述。图12A表示当相对少量的墨水从传统墨盒10供应到喷墨记录头(未示出)时的气液交换。
在该状态下,供给喷墨记录头的墨水量相对较少。所以,从液体腔室36排出的墨水量与引入液体腔室36的空气量相同,换言之,这些量保持平衡。
也就是说,在凹槽50的上端与负压产生器32发生接触的点51的附近处,负压产生器32中的气-液界面61基本上保持恒定。
在这种状态下,当进行气-液交换时的空气通道是图12A中的点51周围的区域。就三维空间而言,空气通道是通过点51并垂直于图面地穿过凹槽50的宽度延伸的线段周围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因此,如果要供给喷墨记录头的墨水量显著增加,就不能借助负压产生器腔室34从墨盒10的外部向液体腔室36中引入相同量的空气。
与能从负压产生器腔室34经由上述空气通道引入液体腔室36的空气等量的墨水从液体腔室36进入负压产生器腔室34。为了满足要求,比进入的墨水量量大的墨水排出负压产生器腔室32(操作A)。
因此,如图12B中所示,负压产生器32中的气-液界面61的液位降低。
空气经由负压产生器32的面对凹槽50的表面排向液体腔室36。以下,将该表面33称为空气出口。随着气-液界面61的液位降低,空气出口33的面积增大,并且更多的空气被引入液体腔室36(操作B)。
通过操作A和B的结合,气-液界面61的液位降低,并且空气出口33的面积增大,直到与供给喷墨记录头的墨水等量的空气从负压产生器腔室34被引入液体腔室36。
最后,当从液体腔室36进入负压产生器腔室34的墨水量变得与供给喷墨记录头的墨水量相等时,气-液界面61的液位停止下降,并变得可以在不降低气-液界面61的液位的情况下向喷墨记录头供应墨水。
但是,此时,气-液界面61的液位的降低增大了墨盒内的负压。这使得向记录头的墨水供应不稳定,并且影响喷墨记录设备的记录(打印)。
在墨水供应突然增大的情况下,例如,增大三倍或五倍,从液体腔室36进入负压产生器腔室34的墨水量与供给喷墨记录头的墨水量不相同。气液界面61的液位以比空气出口33的区域增大更快的速率持续下降。最后,如图12C中所示,气-液界面61达到供墨口14。这使墨水向喷墨记录头的供应中断,并且无法进行记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靠的墨盒。当墨盒被用于记录速度显著提高的喷墨记录设备中且大量墨水被供给记录头时,可执行稳定而不间断的墨水供应,并进行稳定的记录。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墨盒包括被构造成吸收和容纳液体的负压产生器、一个负压产生器腔室、一个液体腔室和隔壁和压缩体。负压产生器腔室容纳负压产生器。负压产生器腔室包括用于向记录头供应液体的液体供应口以及与大气连通的空气入口。压缩体被布置在液体供应口处并且被压向负压产生器,其中,该压缩体具有比负压产生器的毛细作用力大的毛细作用力。液体腔室容纳液体。隔壁具有将负压产生器腔室与液体腔室连接起来的至少一个连通部分。隔壁将负压产生器腔室与液体腔室在除了至少一个连通部分以外处分隔开。液体腔室除了至少一个连通部分以外基本上气密地密封。负压产生器腔室由液体腔室围绕。至少一个连通部分被连续地设置在隔壁中或者在隔壁中的多个位置上。
在另一个方面中,负压产生器腔室除了在负压产生器腔室的圆周的一部分处以外由液体腔室围绕。
由于空气出口被广泛地设置在负压产生器周围,因而能在负压产生器的周围广泛地进行气-液交换。因此,能向记录头提供稳定而不间断的液体供应。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中,墨盒包括被构造成吸收和容纳液体的负压产生器、一个负压产生器腔室、一个液体腔室和隔壁和压缩体。负压产生器腔室容纳负压产生器。负压产生器腔室包括用于向记录头供应液体的液体供应口以及与大气连通的空气入口。压缩体,其被布置在液体供应口处并且被压向负压产生器,其中,该压缩体具有比负压产生器的毛细作用力大的毛细作用力。液体腔室容纳液体。隔壁具有将负压产生器腔室与液体腔室连接起来的至少一个连通部分。隔壁将负压产生器腔室与液体腔室在除了至少一个连通部分以外的地方分隔开。液体腔室除了至少一个连通部分以外基本上气密地密封。液体腔室被负压产生器腔室围绕。至少一个连通部分被连续地设置在隔壁中或者设置在隔壁中的多个位置上。
在再一个方面中,液体腔室除了在负压产生器腔室的圆周的一部分处以外由负压产生器腔室围绕。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负压产生器可呈圆柱形或方柱形。
在负压产生器腔室具有方柱形形状的情况下,当将负压产生器插入负压产生器腔室时,负压产生器能沿着隔壁的角部插入。所以,能提供具有高生产率并能稳定地供应墨水的墨盒。
在上述两个方面中,液体腔室、连通部分和负压产生器腔室容纳液体;随着负压产生器中的液体消耗从空气入口将空气引入负压产生器腔室;接着,空气经由连通部分进入液体腔室;而当液体腔室中的液体经由连通部分引入负压产生器腔室以充填负压产生器时,与液体腔室连通的负压产生器的基本上全部圆周表面或部分圆周表面能够排出空气和引入液体。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连通部分被连续地设置在隔壁的整个圆周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墨盒被使用时,将空气入口设置在墨盒的顶部并与负压产生器腔室连通,而液体供应口位于负压产生器腔室的底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液体供应口位于负压产生器腔室的中部附近。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负压产生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器,产生件室容纳彼此挤压着的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负压产生器的毛细作用力大于第二负压产生器的毛细作用力;第一与第二负压产生器之间的界面垂直于隔壁;第一负压产生器与连通部分连通,与液体供应口接触,并仅通过界面与空气入口连通;第二负压产生器仅通过界面与连通部分连通;界面位于将空气排进液体腔室中的表面的上方。
隔壁的下端可以位于第一与第二负压产生器之间的界面的下方。
负压产生器可以由纤维材料制成。
当进行气-液交换时,气-液界面接近水平。另外,在开始气-液交换前,将负压产生器内的气-液界面重新设定到负压产生器之间的界面处。因此,减小当气液交换开始时的气液界面水平的变化,并且当进行气液交换时的负压更加稳定。
当然,当根据本发明的墨盒被用在喷墨记录设备中时,可进行稳定而不间断的墨水供应并进行稳定的记录。
根据下面对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至1D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墨盒。图1A是外观图。图1B是沿图1A中的线A-A剖开的剖视图。图1C是沿图1B中的线B-B剖开的剖视图。图1D是沿图1B中的线C-C剖开的剖视图。
图2A和2B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实施方案。图2A是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低的状态下的墨盒的剖视图。图2B是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高状态下的墨盒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当墨水被供给记录头时的流动阻力的图表。
图4A至4D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墨盒。图4A是外观图。图4B是沿图4A中的线A-A剖开的剖视图。图4C是沿图4B中的线B-B剖开的剖视图。图4D是沿图4B中的线C-C剖开的剖视图。
图5A和5B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实施方案。图5A是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低的状态下的墨盒的剖视图。图5B是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高状态下的墨盒的剖视图。
图6A至6D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墨盒。图6A是外观图。图6B是沿图6A中的线A-A剖开的剖视图。图6C是沿图6B中的线B-B剖开的剖视图。图6D是沿图6B中的线C-C剖开的剖视图。
图7A和7B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三实施方案。图7A是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低的状态下的墨盒的剖视图。图7B是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高状态下的墨盒的剖视图。
图8A至8D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一个改型的墨盒。图8A是外观图。图8B是沿图8A中的线A-A剖开的剖视图。图8C是沿图8B中的线B-B剖开的剖视图。图8D是沿图8B中的线C-C剖开的剖视图。
图9A和9B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三实施方案的改型。图9A是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低的状态下的墨盒的剖视图。图9B是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高状态下的墨盒的剖视图。
图10A至10D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墨盒。图10A是外观图。图10B是沿图10A中的线A-A剖开的剖视图。图10C是沿图10B中的线B-B剖开的剖视图。图10D是沿图10B中的线C-C剖开的剖视图。
图11A和11B示意性地示出了第四实施方案。图11A是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低的状态下墨盒的剖视图。图11B是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高状态下的墨盒的剖视图。
图12A至12C是具有传统结构的墨盒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2A示出了每单位时间内的墨水消耗量较低时的气-液交换。图12B示出了向喷墨记录头的墨水供应已经增大时的气-液交换。图12C示出了向喷墨记录头供应的墨水进一步增大时的气-液交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件或部分。墨盒的剖视图示出了其中在负压产生器中的墨水消耗量继续进行并且墨水从液体腔室运动到负压产生器(进行气-液交换)的状态。阴影区域示出容纳在负压产生器中的墨水。
为了简化图面,在有些附图中,气泡仅从部分连通部分排出。在以下描述中,以墨水作为液体的例子。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墨水。该液体可以是用于对喷墨记录介质进行处理的液体。
第一实施方案
图1A至1D、2A和2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墨盒。图1A是外观图。图1B是沿图1A中的线A-A剖开的剖视图。图1C是沿图1B中的线B-B剖开的剖视图。图1D是沿图1B中的线C-C剖开的剖视图。图2A示出了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相对较低的状态。图2B示出了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高的状态。
墨盒的结构
下面将描述图1A至1D、2A和2B中所示的墨盒(墨水容器)100的结构。固体的圆柱形负压产生器132被容纳在负压产生器腔室134中。圆柱形液体腔室136围绕着负压产生器腔室134。负压产生器腔室134与液体腔室136由隔板(隔壁)138隔开。
如图2A所示,墨盒100的内部空间由圆柱形的隔板138分成两个部分,即,位于隔板138内侧的负压产生器腔室134以及位于隔板138外侧的液体腔室136。
负压产生器腔室134的上部借助空气进入口112与大气连通。其下部与设置在墨盒100底部的中部的供墨口114连通。负压产生器腔室134容纳负压产生器132。
将液体腔室136基本上气密地密封,并直接容纳液体(墨水)125(不使用负压产生器)。
负压产生器腔室134与液体腔室136仅通过设置在隔板138中的连通部分140在墨盒100底部附近处彼此连通。
墨盒100的构成负压产生器腔室134的一部分上壁整体地设有多个向内突起的肋142,并与被压缩且被容纳在负压产生器腔室134中的负压产生器132接触。
这些肋142在墨盒100的上壁与负压产生器13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空间(缓冲腔室)。
负压产生器腔室134设有供墨圆筒,其具有供墨口114。供墨圆筒容纳有比负压产生器132具有更大毛细作用力和更高物理强度的压缩体146。压缩体146被压向负压产生器132。
下面将简要地描述制造该墨盒的方法。
墨盒100包括在上端具有开口的中空壳体104、圆筒形隔板138、设有肋142的盖105、负压产生器132和压缩体146。
首先,将压缩体146插入壳体104的预定部分(进入供墨圆筒)。接着,将负压产生器132插入壳体104。然后,将盖105放置在壳体104上端处的开口中,并焊接到壳体104上。这样,在隔板138的内部形成负压产生器腔室134,而在隔壁138的外部形成液体腔室136。除了隔板138的连通部分140之外,负压产生器腔室134与液体腔室136被基本上气密密封。最后,将墨水125通过墨水入口(未示出)注入墨盒100中以便完成墨盒100。
空气出口
容纳有负压产生器132的负压产生器腔室134由直接容纳墨水的液体腔室136围绕。可通过隔板138下部中的连通部分140与液体腔室136中的墨水125直接接触的负压产生器132的整个圆周表面能引入空气。
负压产生器的材料
具有毛细作用力的各种材料,例如,诸如泡沫聚氨酯的多孔物体,以及纤维材料负压产生器132。
与诸如泡沫聚氨酯这样的多孔物体相比,可在纤维材料中进行更广泛的选择。所以,可以从纤维材料中选择对墨水具有高耐受性的材料。如果负压产生器132由这种材料制成,就能提供对墨水具有高耐受性的墨盒。
对墨水的耐受性是树脂或纤维能直接地或间断地与液态墨水或墨水蒸汽接触却不被墨水影响的程度。如果对墨水的耐受性较低,树脂自身可能劣化或者可能会影响树脂的晶体,从而使树脂可能会丧失其初始特性。这不取决于墨水的状态是稀的或变稠的。
如果选择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纤维材料或由与墨盒主体相同的材料制成的纤维材料,就能提供具有出色的再生性能的墨盒。
如果选择具有包芯(core-clad)结构的纤维材料,纤维就能在相交处彼此紧固固定。所以,使保持墨水的能力(毛细作用力)稳定,并能提供其墨水容纳性能、即负压特性稳定的墨盒。
如日本公开专利第2000-301740号中披露的那样,包芯结构是这样一种双层结构,其中纤维芯体被表面层(包层)覆盖。
在该实施方案中,负压产生器132由具有聚丙烯芯体和聚乙烯包层的烯烃树脂纤维热成形而成。
聚丙烯的熔点不同于聚乙烯。以较低熔点材料(聚乙烯)的熔点与较高熔点材料(聚丙烯)的熔点之间的温度进行热成形可使得较低熔点材料(聚乙烯)作为粘合剂。通过熔化聚乙烯包层,纤维能容易地在相交处彼此固定。所以,能够容易地获得上述出色的墨盒。
气-液交换
容纳在负压产生器腔室134中的负压产生器132可被看作是很多毛细管的集合,其弯液面力能产生负压。
在使用墨盒100的最初阶段,通常足够量的墨水125流入负压产生器132。所以,毛细管的水位差足够大。
当墨水通过供墨口114被供给图1A所示的记录头101并消耗时,在负压产生器腔室134底部中的压力减小,并且毛细管的水位差也降低。
也就是说,负压产生器132中的气-液界面161随着墨水的消耗而下降。图2A表示墨水的消耗进行并且气-液界面161进一步下降的状态。
在该实施方案中,在负压产生器132周围的空气出口200的部分中的弯液面被破坏,而气-液界面161被稳定在图2A中所示的液位处。气-液界面161很难再下降,并且空气被引入液体腔室136中。
将空气引入液体腔室136中使得液体腔室136中的压力高于负压产生器腔室134的底部中的压力。为了消除这种压力差,墨水125被从液体腔室136供给负压产生器腔室134。
在该实施方案中,当每单位时间内的墨水消耗量进一步增大时,弯液面一个接一个地如图2B中所示那样在每一部分中被破坏,尽管负压产生器132周围的空气出口的弯液面力仍然基本上恒定。最后,确保了在负压产生器132的整个圆周上延伸的宽的空气出口200。也就是说,能确保很多条引入空气的通道。因此,能够快速地将大量空气(与排出的墨水量相同的空气量)引入液体腔室136中,而不会降低负压产生器132中的气-液界面161。
当喷墨记录头通过供墨口114进行的墨水消耗量被减少或中断时,气-液界面161上升以便恢复空气出口的弯液面,由此停止气-液交换。
如上所述,空气出口在负压产生器132的整个圆周上延伸。所以,气液交换可以在圆周的任何部分开始。基本上,空气出口的弯液面力基本上恒定。因此,能同时在整个圆周上进行气-液交换。
一旦开始气-液交换,几乎可以在不使气-液界面下降的情况下进行气-液交换。
与传统墨盒的棱柱形负压产生器腔室不同,该实施方案的负压产生器腔室既没有脊部(术语“脊部”是指两个内表面的交线)也没有三个内表面相交的角部。
在传统墨盒中,在负压产生器腔室的脊部与负压产生器之间形成一间隙。如果该间隙从供墨口延伸至液体腔室,空气借助该间隙从供墨口进入液体腔室。这导致不希望的气-液交换,并且墨水从供墨口114泄漏。该实施方案能防止这种现象。
在本发明中,负压产生器132是圆柱体(术语“圆柱体”包括椭圆形圆柱体),所以容纳负压产生器132的负压产生器腔室134也是圆柱体。因此,负压产生器腔室134仅有围绕顶部和底部内表面的两个圆形脊部。
只需要将负压产生器132的底部设置得使供墨口114与连通部分140脱离接触。然后,负压产生器132的整个圆周可用作空气出口,该空气出口能被最有效地形成。
在该实施方案中,不发生墨水供应的中断,并能稳定地向记录头供应墨水。所以,对于记录速度被显著提高的喷墨记录设备来说,该实施方案的墨盒是可靠而稳定的。
当墨水被供给记录头时流动阻力的减小
图3是表示墨水被供给喷墨记录头101时流动阻力的图表。
竖轴表示包括墨水被供应时的流动阻力在内的动态负压(总负压)。横轴表示从墨盒供应的墨水的总消耗量。
线I表示传统墨盒的总负压。线II表示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墨盒100从使用过程的开始至最后的总负压。线III表示假设充分地进行气-液交换时传统墨盒的总负压。线IV表示传统墨盒和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墨盒的静态负压的变化。
在这些情况下,在单位时间内等量的墨水被供应并流动。
传统墨盒的总负压随着墨水消耗量的增加而增加(线I)。原因在于,气液交换的量比单位时间内被供应并流动的墨水量小,并且不能稳定地供应墨水。
当将线III与线II相比较时,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墨盒100能以比传统墨盒低的负压供应墨水。
原因在于,与传统墨盒相比,该实施方案的墨盒100能如上所述地增大空气出口的面积,因而能快速将大量空气(与墨水排出量相同的空气量)引入液体腔室136,而不降低负压产生器132中的气-液界面161。
与该实施方案的墨盒相比,传统墨盒需要时间以获得气-液交换所需的空气出口的面积。即,该实施方案中的墨盒能在比传统墨盒短的时间内开始稳定的气-液交换。因此,在该实施方案的墨盒中,在比传统墨盒短的时间(墨水消耗量较低)内使流动阻力稳定,结果能以低负压稳定地供应墨水。
第二实施方案
图4A至4D、5A和5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墨盒。图4A是外观图。图4B是沿图4A中的线A-A剖开的剖视图。图4C是沿图4B中的线B-B剖开的剖视图。图4D是沿图4B中的线C-C剖开的剖视图。图5A是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低的状态。图5B是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高的状态。
该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及操作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那些相同,因而将省略其的描述。与第一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形成空气出口200的负压产生器132的形状。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它是圆柱形的。在该实施方案中,它具有呈如图所示的方柱形。
为了防止如第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墨水泄漏,如此设置隔壁138,即,使负压产生器腔室134的内脊部与连通部分脱离接触。
与第一实施方案不同,连通部分140没有被设置在隔壁138的整个圆周上。多个连通部分140被局部地设置在隔壁138的圆周上。
在该实施方案中,由于连通部分140之间有角部柱,所以为本发明特征的空气出口200的面积稍小于第一实施方案。
但是,当将负压产生器132插入负压产生器腔室134时,负压产生器132能沿着角部柱插入。
第三实施方案
图6A至6D、7A和7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墨盒。图6A是外观图。图6B是沿图6A中的线A-A剖开的剖视图。图6C是沿图6B中的线B-B剖开的剖视图。图6D是沿图6B中的线C-C剖开的剖视图。图7A是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低的状态。图7B是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高的状态。
在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中,液体腔室136围绕着负压产生器腔室134。在该实施方案中,相反,负压产生器腔室134围绕着液体腔室136。
其它结构以及气-液交换的基本原理与上述实施方案中的那些相同,因而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为了防止当负压产生器132未被充分挤压抵靠在负压产生器腔室134的内脊部时发生墨水泄漏,在墨盒的底部上设置一壁。在该实施方案中,不必设置这种壁。该实施方案具有简单的结构以及高的可靠性。
图8A至8D、9A和9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这个实施方案的墨盒。图8A是外观图。图8B是沿图8A中的线A-A剖开的剖视图。图8C是沿图8B中的线B-B剖开的剖视图。图8D是沿图8B中的线C-C剖开的剖视图。图9A示出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低的状态。图9B示出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高的状态。该改进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及操作与第一实施方案的那些相同,因而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该实施方案中,负压产生器132具有与第二实施方案中相同的方柱形。不过,该实施方案与第二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墨盒100中的负压产生器腔室134的位置。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液体腔室136围绕方柱形负压产生器腔室134。在该实施方案中,U形液体腔室136部分地围绕方柱形负压产生器腔室134。
在该实施方案中,为本发明特征的空气出口200的面积与第二实施方案相比减小到大约3/4。然而,当将负压产生器132插入负压产生器腔室134时,负压产生器132能沿着不构成隔壁138的壁插入。所以,该实施方案的负压产生器132能比第二实施方案中的负压产生器更加稳定地插入。因此,该实施方案的墨盒具有出色的生产率。
第四实施方案
图10A至10D、11A和11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的墨盒。图10A是外观图。图10B是沿图10A中的线A-A剖开的剖视图。图10C是沿图10B中的线B-B剖开的剖视图。图10D是沿图10B中的线C-C剖开的剖视图。图11A示出了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低的状态。图11B示出了每单位时间内墨水消耗量较高的状态。该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及操作与第一实施方案的那些相同,因而省略对其的描述。
该实施方案与第一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负压产生器被分成两个。负压产生器腔室134容纳彼此挤压的第一负压产生器132a和第二负压产生器132b。第一负压产生器132a的毛细作用力大于第二负压产生器132b的毛细作用力。第一负压产生器132a与第二负压产生器132b之间的界面垂直于隔壁138。
第一负压产生器132a与连通部分140连通,并能仅借助第一负压产生器132a与第二负压产生器132b之间的界面与空气进入口112连通。第二负压产生器132b能仅借助第一负压产生器132a与第二负压产生器132b之间的界面与连通部分140连通。
空气出口200和隔壁138的下端(连通部分140的上端)位于两个负压产生器132a和132b之间的界面的下方。
在该实施方案中,当负压产生器中的气-液界面161随着墨水的消耗而下降时,由于第一负压产生器132a的毛细作用力大于第二负压产生器132b的毛细作用力,因而第一负压产生器132a中的墨水总是在第二负压产生器132b中的墨水已经被消耗之后才消耗。因此,气-液界面161变得基本上在第一负压产生器132a与第二负压产生器132b之间的界面处水平,然而下降到空气出口。
因此,与上述那些实施方案相比,如虚线所示,气-液界面161在进行气-液交换时接近水平。
另外,在开始气-液交换前,气-液界面161被重新设定在负压产生器132a与132b之间的界面处。所以,当气-液交换开始时减小气液界面161的液位的变化,并且当进行气-液交换时使负压进一步稳定。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负压产生器腔室134与墨盒100具有类似的形状。然而,负压产生器腔室134与墨盒100不必具有类似的形状。例如,包含圆柱形负压产生器腔室134的方柱形墨盒100也是可靠的并能保证稳定地供应墨水。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由液体腔室136围绕的负压产生器腔室134以及由负压产生器腔室134围绕的液体腔室136具有圆柱形或方柱形形状。但是,当然,它们可以具有其它柱形诸如三角柱形。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将覆盖那些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内的各种改进和等同设置。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会与最宽的解释相一致,以便包含所有那些改进和等同的结构及功能。

Claims (14)

1.一种墨盒,其包括:
负压产生器,其被构造成吸收并容纳液体;
一个负压产生器腔室,其容纳负压产生器,该负压产生器腔室包括被构造成向记录头供应液体的液体供应口以及与大气连通的空气进入口;
压缩体,其被布置在液体供应口处并且被压向负压产生器,其中,所述压缩体具有比负压产生器的毛细作用力大的毛细作用力;
一个液体腔室,其适于容纳液体并围绕负压产生器腔室;以及
隔壁,其具有将负压产生器腔室与液体腔室连接起来的至少一个连通部分,所述隔壁在除至少一个连通部分以外处将负压产生器腔室与液体腔室分隔开,
其中,液体腔室在除至少一个连通部分以外处被气密地密封,以及
将至少一个连通部分连续地设置在隔壁中或设置在隔壁中的多个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为,所述液体腔室、连通部分和负压产生器腔室容纳有液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为,所述连通部分被连续地设置在隔壁的整个圆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为,所述负压产生器为圆柱形状和方柱形状中的一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为,当使用墨盒时,空气入口位于墨盒的顶部,并与负压产生器腔室连通,并且液体供应口位于负压产生器腔室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为,液体供应口位于在负压产生器腔室的中部附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为,负压产生器由纤维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
其特征为,负压产生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器,负压产生器腔室容纳彼此相对挤压的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器,
第一负压产生器提供大于第二负压产生器的毛细作用力的毛细作用力,
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器之间的界面垂直于隔壁,
第一负压产生器与连通部分连通,并与液体供应口接触,而且仅借助所述界面与空气进入口连通,
第二负压产生器仅借助所述界面与连通部分连通,以及
所述界面位于将空气排入液体腔室中的表面上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盒,其特征为,所述隔壁的下端位于在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器之间的界面下方。
10.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的喷墨记录设备,记录头将由墨盒供应的液体排出。
11.一种墨盒,包括;
负压产生器,其被构造成吸收并容纳液体:
一个负压产生器腔室,其容纳负压产生器,该负压产生器腔室包括被构造成向记录头供应液体的液体供应口以及与大气连通的空气进入口;
压缩体,其被布置在液体供应口处并且被压向负压产生器,其中,所述压缩体具有比负压产生器的毛细作用力大的毛细作用力;
一个液体腔室,其适于容纳液体并被负压产生器腔室围绕;以及
隔壁,其具有将负压产生器腔室与液体腔室连接起来的至少一个连通部分,所述隔壁在除至少一个连通部分以外处将负压产生器腔室与液体腔室分隔开,
其中,液体腔室在除至少一个连通部分以外处被气密地密封,以及
将至少一个连通部分连续地设置在隔壁中或设置在隔壁中的多个位置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为,所述液体腔室在除负压产生器腔室的一部分圆周以外处被负压产生器腔室围绕。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为,所述负压产生器为圆柱形状和方柱形状中的一个。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盒,
其特征为,所述负压产生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器,负压产生器腔室容纳彼此相对挤压的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器,
第一负压产生器提供大于第二负压产生器的毛细作用力的毛细作用力,
第一与第二负压产生器之间的界面垂直于隔壁,
第一负压产生器与连通部分连通,并与液体供应口接触,而且仅借助所述界面与空气进入口连通,
第二负压产生器仅借助所述界面与连通部分连通,以及
所述界面位于将空气排进液体腔室中的表面上方。
CNB2005100766702A 2004-06-14 2005-06-13 墨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958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75546A JP2005349795A (ja) 2004-06-14 2004-06-14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175546/2004 2004-06-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5056A CN1715056A (zh) 2006-01-04
CN100469581C true CN100469581C (zh) 2009-03-18

Family

ID=35460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667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9581C (zh) 2004-06-14 2005-06-13 墨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14272B2 (zh)
JP (1) JP2005349795A (zh)
CN (1) CN10046958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95064Y (zh) * 2006-05-06 2007-05-02 浙江天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带弧形面的墨盒
DE202007013017U1 (de) * 2007-09-17 2007-11-15 Leier, Rolf Behälter zur Aufnahme einer Flüssigkeit
CN102137759A (zh) * 2008-08-28 2011-07-27 印可得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ATE550192T1 (de) * 2009-01-13 2012-04-15 Tigerline Gmbh Tintenbehälter
CN201677573U (zh) * 2010-04-20 2010-12-22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墨盒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2189A (en) * 1993-03-09 1997-10-28 Fuji Xerox Co., Ltd. Ink supply device for a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1353879A (ja) * 2000-06-14 2001-12-25 Canon Inc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20020071012A1 (en) * 2000-12-11 2002-06-13 Xerox Corporation Liquid ink cartridge with improved wick compression
CN1403290A (zh) * 2001-09-04 2003-03-19 飞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负压调节机构的墨盒
JP2003191495A (ja) * 2001-12-27 2003-07-08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0471A (en) * 1991-08-30 1995-07-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 recording head using sam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IT1259361B (it) * 1992-03-26 1996-03-12 Olivetti & Co Spa Contenitore per l'inchiostro per una testina di stampa a getto d'inchiostro
JP2951818B2 (ja) 1993-05-25 1999-09-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交換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A2100977C (en) * 1992-07-24 2000-02-08 Noribumi Koitabashi Ink container, ink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ink container
US5971530A (en) * 1993-10-27 1999-10-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fillable, evaporation-suppressing liquid container
AU697516B2 (en) * 1994-07-06 1998-10-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ink jet head having ink container, ink jet apparatus having ink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ink container
JPH0820115A (ja) 1994-07-06 1996-01-23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該タンク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JP3374209B2 (ja) * 1994-11-18 2003-0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供給装置
JP3278410B2 (ja) * 1998-05-11 2002-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該容器の製造方法、該容器のパッケージ、該容器と記録ヘッドとを一体化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JP3258310B2 (ja) 2000-01-01 2002-0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US6834946B2 (en) * 2002-01-28 2004-12-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chanism for supplying ink to a portable ink jet printer
US6880921B2 (en) * 2002-09-12 2005-04-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jet cartridge with tubular entrained ink chamber
US7175267B2 (en) * 2004-05-05 2007-02-13 Monitek Electronics Limited Ink cartridg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2189A (en) * 1993-03-09 1997-10-28 Fuji Xerox Co., Ltd. Ink supply device for a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1353879A (ja) * 2000-06-14 2001-12-25 Canon Inc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20020071012A1 (en) * 2000-12-11 2002-06-13 Xerox Corporation Liquid ink cartridge with improved wick compression
CN1403290A (zh) * 2001-09-04 2003-03-19 飞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负压调节机构的墨盒
JP2003191495A (ja) * 2001-12-27 2003-07-08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349795A (ja) 2005-12-22
CN1715056A (zh) 2006-01-04
US7314272B2 (en) 2008-01-01
US20050275697A1 (en) 2005-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78410B2 (ja) 液体収納容器、該容器の製造方法、該容器のパッケージ、該容器と記録ヘッドとを一体化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US5182581A (en) Ink jet recording unit having an ink tank section containing porous material and a recording head section
US5453771A (en) Ink tank
US6123420A (en) Container with negative pressure producing material
US5877794A (en) Method for supplying ink to an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US6010212A (en) Ink cartridge
CN100595068C (zh)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液体容器
CN100469581C (zh) 墨盒
KR19980042466A (ko) 액체 토출용 용기
US20070139491A1 (en) Fluid storage container
JP3977357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349729A (ja) 液体タンク、該液体タン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液体タンクが搭載される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JPH076098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一体型カートリッジ
JPH0994972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
JP3229090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0948137A (ja) 液体貯蔵容器
JP5736125B2 (ja) インクカーリッジ
JP2001105621A (ja) 液体収納容器、該容器のパッケージ、該容器と記録ヘッドとを一体化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KR0152424B1 (ko) 액체용기, 액체용기유닛, 잉크제트카트리지, 잉크제트헤드 및 프린터
JPH09216377A (ja) 記録液容器の製造方法、記録液容器、インク注入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H076877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とプリンタ
JPH0921638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液容器、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リンタ
JPH0921638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液容器
JPH0921637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液容器
GB2337486A (en) Ink cartridge with inwardly extending projecting member positioned closer to one wall than to another wall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

Termination date: 201506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