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2354C - 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2354C
CN100452354C CNB2005100290950A CN200510029095A CN100452354C CN 100452354 C CN100452354 C CN 100452354C CN B2005100290950 A CNB2005100290950 A CN B2005100290950A CN 200510029095 A CN200510029095 A CN 200510029095A CN 100452354 C CN100452354 C CN 10045235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layer film
layer
hard mask
silicon
reflec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290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21087A (zh
Inventor
邵向峰
宁先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B2005100290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52354C/zh
Publication of CN1921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1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23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235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包括多晶硅栅极形成过程中淀积多层膜在多晶硅淀积层上,使光刻用光在衬底的反射率足够低可以满足光刻的要求,同时作为多晶硅栅极形成时的硬掩模,以及源漏硅凹陷刻蚀和外延生长硅锗或/和硅碳时的掩模,保护多晶硅栅极免受硅锗或硅碳的影响,而该多层膜在硅凹陷刻蚀和外延生长后,容易被去除,对间隔层没有明显侵蚀。

Description

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应变源漏的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的制作方法,特别是涉及多层膜作为抗反射层和多晶硅栅极硬掩模,在形成应变源漏以后被去除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包括栅极图案的形成,其通常采用多晶硅作为栅极导电结构。在其制程中,多晶硅层淀积在衬底上,其是单晶硅经过离子注入、栅极氧化物等不同工艺过程形成。淀积的多晶硅然后经过光刻和刻蚀形成栅极图案。为形成栅极图案,作为硬掩模,等离子化学气相淀积生长硅氧化物、氮氧化硅、或氮化物及氮氧化硅等用于将光刻胶图案转移到多晶硅图案。该氮氧化硅同时亦可作为光刻的抗反射层。因为氮氧化硅(SiON)膜表面上的氢摇摆键与其顶上的光刻胶发生反应,该反应导致光刻胶图案显影不完全。通常,在氮氧化硅(SiON)膜顶上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一层100~300埃的氧化物膜,以隔绝氮氧化硅与光刻胶的接触。对于选择性外延生长应变硅的应用,在有源区域需要通过反应离子束刻蚀进行硅凹陷刻蚀到表面以下,多晶硅硬掩模还需要作为硅凹陷刻蚀和外延生长的硬掩模。在外延生长后硬掩模需要去除,而这时多晶硅间隔层已经形成。湿法去除氮氧化硅硬掩模需要用热磷酸,而热磷酸在去除氮氧化硅硬掩模的同时还会侵蚀氮化物间隔层。进行制程控制以去除氮氧化硅硬掩模而又保持间隔层不被侵蚀很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特别是提供多层膜结构,作为应变源漏CMOS制作过程中光刻胶光刻时的抗反射层、以及作为多晶硅硬掩模和硅凹陷刻蚀的硬掩模,在该硅凹陷刻蚀处生长硅锗或硅碳层用于应变硅的形成。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硅衬底上形成P、N阱,浅沟隔离,然后在硅衬底上依次形成栅极氧化物层、多晶硅层、多层膜、光刻胶层,该多层膜包括硅氧化物和硅氮氧化物,该多层膜作为光刻时的抗反射层和硅凹陷刻蚀时的硬掩模。
b.光刻、刻蚀形成多晶硅栅极导电结构;
c.形成多晶硅栅极间隔层;
d.以多层膜和间隔层为掩模保护PMOS的多晶硅栅极,以光刻胶保护NMOS区域,对PMOS源漏进行凹陷刻蚀;
e.去除光刻胶;
f.以多层膜和间隔层为掩模保护PMOS的多晶硅,以多层膜和间隔层为掩模保护NMOS区域,对PMOS源漏凹陷刻蚀区域外延生长硅锗;
g.去除作为硬掩模的多层膜;
h.进行后续制程。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已经形成P、N阱,浅沟隔离的硅衬底上依次形成栅极氧化物层、多晶硅层、多层膜、光刻胶层,该多层膜包括硅氧化物和硅氮氧化物,该多层膜作为光刻时的抗反射层和硅凹陷刻蚀时的硬掩模。
b.光刻、刻蚀形成多晶硅栅极导电结构;
c.形成多晶硅栅极间隔层;
d.以多层膜和间隔层为掩模保护NMOS的多晶硅栅极,以光刻胶保护PMOS区域,对NMOS源漏进行凹陷刻蚀;
e.去除光刻胶;
f.以多层膜和间隔层为掩模保护NMOS的多晶硅栅极,以多层膜和间隔层为掩模保护PMOS区域,对NMOS源漏凹陷刻蚀区域外延生长硅碳;
g.去除作为硬掩模的多层膜;
h.进行后续制程;
根据本发明,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还可以首先在PMOS源漏形成硅锗外延生长,然后在NMOS源漏形成硅碳外延生长。
根据本发明,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还可以首先在NMOS源漏形成硅碳外延生长,然后在PMOS源漏形成硅锗外延生长。
本发明的多晶硅顶层形成的多层膜包括三层膜,第一层硅氧化物层、第二层硅氮氧化物层和第三层硅氧化物层。这些膜可以由化学气相淀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或其他淀积技术,如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及旋涂(Spin-on)等方法而形成。采用PECVD淀积的第一层硅氧化物层的厚度比如可以为50~400埃。氮氧化硅层在制程中可以控制,如采用PECVD,以使该氮氧化硅膜的折射率n、介电常数k和膜的厚度,使用于光刻图案的光的反射量最小。氮氧化硅的厚度为100~400埃。第三层硅氧化物膜也可以采用PECVD形成,该氧化物层的厚度为50~250埃。其中第三层硅氧化物膜可以防止氮氧化硅和光刻胶之间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会导致在光刻胶显影过程中形成不可去除的残留物。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三层膜用于多晶硅图案的形成,通过工艺控制,使形成的多层膜具有适宜的折射率和介电常数,从而具有满足光刻要求的较低的反射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因为以氢氟酸基的湿法刻蚀,对硅氧化物较含有氮化硅的间隔层具有高选择性,因此保留的作为硅凹陷刻蚀和外延生长硅锗或硅碳时作为硬掩模的三层膜中的第一层膜,硅氧化物层容易被去除,而不会对间隔层产生明显侵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层膜与多晶硅、光刻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多层膜的折射率、介电常数及反射率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其中横坐标是氮氧化物的介电常数k,纵坐标是氮氧化物的折射率n,不同颜色区域代表不同的反射率。
图3是在已形成P、N阱及浅沟隔离后的硅衬底上形成栅极氧化物、多晶硅、多层膜、及光刻胶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光刻、刻蚀形成光刻胶图案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案转移到多层膜硬掩模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多晶硅和氧化物层刻蚀,将图案转移到多晶硅和氧化物层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多晶硅和氧化物刻蚀过程中多层膜被蚀掉一部分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形成栅极间隔层后多层膜进一步被蚀掉一部分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形成保护NMOS区域的光刻胶图案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以多晶硅的多层膜硬掩模和间隔层为保护多晶硅栅极,对PMOS的源漏进行硅凹陷刻蚀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PMOS源漏硅凹陷刻蚀区域外延生长硅锗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去除多层膜硬掩模后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2  多晶硅栅极氧化物层淀积层
03  多晶硅淀积层
04  多层膜的第一层膜淀积层
05  多层膜的第二层膜淀积层
06  多层膜的第三层膜淀积层
07  光刻胶涂层
10  硅衬底
11  N阱                    12  PMOS栅极氧化物
13  PMOS多晶硅栅极
14  PMOS多晶硅栅极上第一层多层膜硬掩模
15  PMOS多晶硅栅极上第二层多层膜硬掩模
16  PMOS多晶硅栅极上第三层多层膜硬掩模
17  PMOS多晶硅栅极上的光刻胶保护层
18  PMOS多晶硅栅极间隔层
19  PMOS源漏上的凹陷刻蚀
191 PMOS源漏上的外延生长硅锗层
20  浅沟隔离
21  P阱
22  NOMS栅极氧化物
23  NMOS多晶硅栅极
24  NMOS多晶硅栅极上第一层多层膜硬掩模
25  NMOS多晶硅栅极上第二层多层膜硬掩模
26  NMOS多晶硅栅极上第三层多层膜硬掩模
27  NMOS多晶硅栅极上的光刻胶保护层
28  NMOS多晶硅栅极间隔层
30  保护NMOS区域的光刻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较详细地说明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P型硅衬底10上形成N阱11、P阱21,浅沟隔离20;然后在硅衬底10上首先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方法形成多晶硅氧化物层02、多晶硅层03,形成多层膜的第一层为硅氧化物层04、第二层为硅的氮氧化物层05、第三层为硅氧化物层06,然后形成光刻胶层07,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层硅氧化物的厚度为150埃,第二层氮氧化硅的厚度为200埃,第三层硅氧化物的厚度为250埃,图1显示该多层膜可以对采用193nm光源的扫描仪具有低的反射率的模拟结果,这样形成的多层膜具有折射率n=1.7+/-0.1和介电常数k=0.7+/-0.2。
图2是三层膜的折射率、介电常数与光刻胶中反射率的关系模拟图,从图2中可以看到,图1的三层膜下,光刻胶中的反射率为0.8%,很符合光刻的要求。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光刻时,曝光用光在光刻胶层中反射使光刻胶图案中形成柱波,失去关键尺寸的控制。其中第二层氮氧化硅顶上的第三层硅氧化物膜能够隔绝氮氧化硅和光刻胶,防止氮氧化硅和光刻胶之间产生反应,避免了氮氧化硅和光刻胶反应使光刻胶显影不完全而形成不可去除的残留物。
b)进行光刻、刻蚀形成要求的光刻胶图案17、27,如图4所示,刻蚀采用常规工艺,如反应离子束刻蚀(reactive ion etch,RIE)。
进一步采用反应离子束刻蚀多层膜,将光刻胶图案转移到多层膜上,去除光刻胶17、27,在PMOS上形成三层膜14、15、16的图案,在NMOS上形成三层膜图案24、25、26,如图5所示。反应离子束刻蚀采用如四氟化碳(CF4)或三氟化碳(CF3)。
再对多晶硅层03和氧化物层02进行反应离子束刻蚀,将图案转移到多晶硅上,形成多晶硅栅极导电结构,多晶硅栅极13、23,栅极氧化层12、22,如图6所示。刻蚀化学物质如采用溴化氢(HBr)或氯气(Cl2)为主要刻蚀剂。
由于在以上的几次反应离子束刻蚀中多层膜受损,三层膜被部分刻蚀,其中第三层硅氧化物层16被损失掉,因此,经过前面的制程,多层膜留下两层14、24和15、25,如图7所示。
c)然后形成多晶硅栅极的氮化物间隔层18、28,如图8所示。是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ow Press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LPCVD)氮化硅,经过离子束回蚀和湿法刻蚀形成。
d)在间隔层的回蚀过程中,两层膜还会损失一部分,因此只留下第一层硅氧化物膜14和24。
首先在NMOS区域形成保护NMOS区域的光刻胶图案30,然后以多层膜的第一层硅氧化物层14和间隔层18为掩模保护PMOS区域多晶硅栅极,用反应离子束刻蚀方法对PMOS源漏进行凹陷刻蚀,形成凹陷刻蚀区域19,如图9所示。
e)去除光刻胶,如图10所示。
f)以保留的第一层膜14以及间隔层18为自对准硬掩模保护PMOS的多晶硅栅极13,以保留的第一层膜24以及间隔层28为自对准硬掩模保护NMOS的多晶硅栅极23,在PMOS的硅凹陷刻蚀区域19外延生长硅锗,形成外延生长硅锗区域191,如图11所示。
g)采用湿法刻蚀去除作为硬掩模的氧化物层14和24,这样PMOS外延生长应变源漏就形成了。该材料是SiGex(x范围在0.1到0.3)。去除作为硬掩模的多层膜14和24,如图12所示。由于采用氢氟酸基湿法工艺,该工艺对于留下的多层膜的第一层14和24为硅氧化物,较氮化硅间隔层18和28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因此容易去除掉作为硬掩模的14和24,而不会对间隔层18和28产生明显侵蚀。
h)进行其他后续制程,包括离子注入掺杂,形成金属硅化物,金属互连等。
实施例2
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具有应变源漏NMOS的CMOS的制作方法。
其中制作步骤中的a~c与实施例1相同。其他步骤如下:
d)在间隔层的回蚀过程中,两层膜还会损失一部分,因此只留下第一层硅氧化物14和24。
首先在PMOS区域形成保护PMOS区域的光刻胶图案,然后以多层膜的第一层硅氧化物层24和间隔层28为掩模保护NMOS区域多晶硅栅极,用反应离子束刻蚀方法对NMOS源漏进行凹陷刻蚀,形成凹陷刻蚀区域。
e)去除光刻胶。
f)以多层膜和间隔层作为硬掩模保护NMOS和PMOS的多晶硅栅极,对NMOS的源漏硅凹陷区域外延生长硅碳。
g和h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具有应变源漏PMOS和应变源漏NMOS的CMOS的制作方法。
其中制作步骤中的a~c与实施例1相同。其他步骤如下:
d~f)在间隔层的回蚀过程中,两层膜还会损失一部分,因此只留下第一层硅氧化物14和24。
首先在NMOS区域形成保护NMOS区域的光刻胶图案,然后以多层膜的第一层硅氧化物层和间隔层为掩模保护PMOS区域多晶硅栅极,用反应离子束刻蚀方法对PMOS源漏进行凹陷刻蚀,形成凹陷刻蚀区域。去除光刻胶层。多层膜和间隔层作为硬掩模保护PMOS和NMOS的多晶硅栅极,在PMOS源漏硅凹陷区域外延生长硅锗。
在PMOS区域形成保护PMOS区域的光刻胶图案,然后以多层膜的第一层硅氧化物层和间隔层为掩模保护NMOS区域多晶硅栅极,用反应离子束刻蚀方法对NMOS源漏进行凹陷刻蚀,形成NMOS的凹陷刻蚀区域,去除光刻胶,多层膜和间隔层作为硬掩模保护NMOS和PMOS的多晶硅栅极,在NMOS源漏硅凹陷区域外延生长硅碳。
g和h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具有应变源漏PMOS和应变源漏NMOS的CMOS的制作方法。
其中制作步骤中的a~c与实施例1相同。其他步骤如下:
d~f)在间隔层的回蚀过程中,两层膜还会损失一部分,因此只留下第一层硅氧化物14和24。
首先在PMOS区域形成保护PMOS区域的光刻胶图案,然后以多层膜的第一层硅氧化物层和间隔层为掩模保护NMOS区域多晶硅栅极,用反应离子束刻蚀方法对NMOS源漏进行凹陷刻蚀,形成NMOS的凹陷刻蚀区域,去除光刻胶,多层膜和间隔层作为硬掩模保护NMOS和PMOS的多晶硅栅极,在NMOS源漏硅凹陷区域外延生长硅碳。
在NMOS区域形成保护NMOS区域的光刻胶图案,然后以多层膜的第一层硅氧化物层和间隔层为掩模保护PMOS区域多晶硅栅极,用反应离子束刻蚀方法对PMOS源漏进行凹陷刻蚀,形成凹陷刻蚀区域。去除光刻胶层。多层膜和间隔层作为硬掩模保护PMOS和NMOS的多晶硅栅极,在PMOS源漏硅凹陷区域外延生长硅锗。
g和h步骤同实施例1。
在以上的工艺流程中,三层膜中的第二、三层两种材料被各种离子束刻蚀和湿法去除过程消耗。最终的硅氧化物在完成源漏的硅锗或硅碳的外延生长后去除。因为氢氟酸基湿法刻蚀对氧化物相对于含氮化硅间隔层具有高选择性,因此保留的三层膜即第一层硅氧化物层很容易被去除,而不会对间隔层产生明显侵蚀。

Claims (16)

1.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已经形成P、N阱,浅沟隔离的硅衬底上依次形成栅极氧化物层、多晶硅层、多层膜、光刻胶层,该多层膜中第一层是硅氧化物层、第二层是硅氮氧化物层、第三层是硅氧化物层,该多层膜作为光刻时的抗反射层和硅凹陷刻蚀时的硬掩模;
b)光刻、刻蚀形成多晶硅栅极导电结构;
c)形成多晶硅栅极间隔层;
d)以多层膜和间隔层为掩模保护PMOS的多晶硅栅极,以形成于NMOS区域的光刻胶图案保护NMOS区域,对PMOS源漏进行凹陷刻蚀;
e)去除光刻胶图案;
f)以多层膜和间隔层为掩模保护PMOS的多晶硅栅极,以多层膜和间隔层为掩模保护NMOS区域,对PMOS源漏凹陷刻蚀区域外延生长硅锗;
g)去除作为硬掩模的多层膜;
h)进行后续制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是采用化学气相淀积来淀积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方法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采用旋涂方法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中,第一层是硅氧化物层,其厚度为50~300埃;第二层是硅氮氧化物层,其厚度为100~400埃;第三层是硅氧化物层,其厚度为50~250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用氢氟酸基湿式化学方法去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进行PMOS的源漏的硅锗外延生长,然后进行NMOS源漏的硅碳外延生长。
8.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已经形成P、N阱,浅沟隔离的硅衬底上依次形成栅极氧化物层、多晶硅层、多层膜、光刻胶层,该多层膜中第一层是硅氧化物层、第二层是硅氮氧化物层、第三层是硅氧化物层,该多层膜作为光刻时的抗反射层和硅凹陷刻蚀时的硬掩模;
b.光刻、刻蚀形成多晶硅栅极导电结构;
c.形成多晶硅栅极间隔层;
d.以多层膜和间隔层为掩模保护NMOS的多晶硅栅极,以形成于PMOS区域的光刻胶图案保护PMOS区域,对NMOS源漏进行凹陷刻蚀;
e.去除光刻胶图案;
f.以多层膜和间隔层为掩模保护NMOS的多晶硅栅极,以多层膜和间隔层为掩模保护PMOS区域,对NMOS源漏凹陷刻蚀区域外延生长硅碳;
g.去除作为硬掩模的多层膜;
h.进行后续制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是采用化学气相淀积来淀积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方法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采用旋涂方法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中,第一层是硅氧化物层,其厚度为50~300埃。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中,第二层是硅氮氧化物层,其厚度为100~400埃。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中,第三层是硅氧化物层,其厚度为50~250埃。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用氢氟酸基湿法工艺去除。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进行NMOS的源漏的硅碳外延生长,然后进行PMOS源漏的硅锗外延生长。
CNB2005100290950A 2005-08-25 2005-08-25 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 Active CN10045235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290950A CN100452354C (zh) 2005-08-25 2005-08-25 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290950A CN100452354C (zh) 2005-08-25 2005-08-25 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1087A CN1921087A (zh) 2007-02-28
CN100452354C true CN100452354C (zh) 2009-01-14

Family

ID=37778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290950A Active CN100452354C (zh) 2005-08-25 2005-08-25 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5235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5054B (zh) * 2007-07-27 2010-07-28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US20110146787A1 (en) * 2008-05-28 2011-06-23 Sebastien Allen Silicon carbide-based antireflective coating
CN102842607B (zh) * 2011-06-23 2015-08-19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锗硅三极管基区硬掩蔽膜层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37564B (zh) * 2011-11-22 2015-02-04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BiCMOS器件中扩展基区结构的方法
CN104022063B (zh) * 2013-03-01 2017-09-2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浅槽的形成方法
CN104064468B (zh) * 2013-03-21 2017-07-14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04064465B (zh) * 2013-03-21 2017-07-14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US9093555B2 (en) * 2013-07-25 2015-07-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of CMOS manufacturing utilizing multi-layer epitaxial hardmask films for improved EPI profile
CN108666272B (zh) * 2017-03-29 2020-09-08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34527B1 (en) * 2002-12-12 2004-05-11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CMOS devices with balanced drive currents based on SiGe
CN1540768A (zh) * 2003-10-31 2004-10-27 北京大学 一种源漏下陷型超薄体soimos晶体管及其集成电路的制作方法
US20040259303A1 (en) * 2003-01-14 2004-12-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iple layer hard mask for gate patterning to fabricate scaled CMOS transistors
US6852600B1 (en) * 2002-10-29 2005-02-08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trained silicon MOSFET having silicon source/drain regions and method for its fabrication
US20050158931A1 (en) * 2003-08-04 2005-07-21 Huajie Chen Method of making strained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s having lattice-mismatched semiconductor regions underlying source and drain reg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52600B1 (en) * 2002-10-29 2005-02-08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trained silicon MOSFET having silicon source/drain regions and method for its fabrication
US6734527B1 (en) * 2002-12-12 2004-05-11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CMOS devices with balanced drive currents based on SiGe
US20040259303A1 (en) * 2003-01-14 2004-12-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iple layer hard mask for gate patterning to fabricate scaled CMOS transistors
US20050158931A1 (en) * 2003-08-04 2005-07-21 Huajie Chen Method of making strained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s having lattice-mismatched semiconductor regions underlying source and drain regions
CN1540768A (zh) * 2003-10-31 2004-10-27 北京大学 一种源漏下陷型超薄体soimos晶体管及其集成电路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1087A (zh) 2007-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2354C (zh) 多层膜作为硬掩模和抗反射层的应变源漏cmos的制作方法
US5838055A (en) Trench sidewall patterned by vapor phase etching
US20070111467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trench using hard mask with high selectivity and isolation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183198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hardmask employing multiple independently formed layers of a capping material to reduce pinholes
US7910443B2 (en) Method involving trimming a hard mask in the peripheral region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050170607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6878646B1 (en) Method to control critical dimension of a hard masked pattern
US8524604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fine pattern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030211730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contact hole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0394583C (zh) 应变cmos的集成制作方法
US7371695B2 (en) Use of TEOS oxides in integrated circuit fabrication processes
KR20160117818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US6022789A (en) Method of selective oxidation
KR20060094707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패턴 형성방법
US6110801A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trench isolation for IC manufacture
CN101740512A (zh) 一种改善的氮氧化硅去除的方法
US5629235A (en) Method for forming damage-free buried contact
CN100446184C (zh) 多晶硅栅极掺杂方法
US7566617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elemental device forming an amorphous high dielectric film and an amorphous silicon film
US20090098735A1 (en) Method of forming isolation layer in semicondcutor device
CN110648959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6566184B1 (en) Process to define N/PMOS poly patterns
US7125775B1 (en) Method for forming hybrid device gates
US20050148193A1 (en) Photolithographic method for forming a structure in a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CN115223863B (zh)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Effective date: 201111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129

Address after: 201203 Shanghai Zhangjiang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 Park of Pudong New Area No. 18

Co-patentee afte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oration

Patentee afte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201203 Shanghai Zhangjiang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 Park of Pudong New Area No. 18

Patentee befor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