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1967C - 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41967C
CN100441967C CNB2006101013076A CN200610101307A CN100441967C CN 100441967 C CN100441967 C CN 100441967C CN B2006101013076 A CNB2006101013076 A CN B2006101013076A CN 200610101307 A CN200610101307 A CN 200610101307A CN 100441967 C CN100441967 C CN 10044196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ilter
air purifier
air
filt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013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96621A (zh
Inventor
野村晃史
相马尚胤
森丰
竿山真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96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6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19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196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空气净化器具有:壳体,和设在壳体内的电机、横流风机、罩、壁部。在壳体上设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吸气口和排气口设置成相对于横流风机位于相反侧。壳体由前面板和后面板构成。横流风机由电机驱动,并被配置得在与空气的气流相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罩包围横流风机的一部分,并具有舌部而形成吸气流和排气流。过滤器单元设置在壳体的吸气流侧。壁部将前面板与舌部连接起来。空间部由过滤器单元、前面板和壁部包围起来,形成从过滤器单元到横流风机的风路。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室内、净化室内的污染后的空气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使用了横流风机(风扇)的以往的空气净化器的一例,在例如特开平8-84939号公报中公开。下面,参照图21、图22对该空气净化器进行说明。
在该空气净化器中,在横长的器体103的下面侧设有吸气口101,在上部前面侧设有排气口102。在器体103的上部内,在大致水平方向上设有作为由电机104驱动的鼓风机的横长的横流风机105。在从吸气口101到横流风机105的横长的空间内,从下方侧开始按顺序配设有预过滤器106、离子风极板107、离子化电极108、集尘过滤器109和除臭过滤器110。
在这样的空气净化器中,横流风机105被配置在水平方向上。因此器体103的形状成为横长的,配置面积增大。另外,设置在壳体111上的舌部112与除臭过滤器110较近。另外,风路也较窄,从预过滤器106到除臭过滤器110的过滤器部的厚度方向的尺度也较大。因此,横流风机105的送风效率较低,难以得到大风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效率高的空气净化器。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具有:壳体(筐体),和设在壳体内的电机、横流风机、罩(ケ一シング)、壁部。在壳体上设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吸气口和排气口设置成相对于横流风机位于相反侧。壳体由前面板和后面板构成。横流风机由电机驱动,并被配置得在与空气的气流相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罩包围横流风机的一部分,并具有舌部而形成吸气流和排气流。过滤器单元设置在罩的吸气流侧。壁部将前面板与舌部连接起来。从而,由过滤器单元、前面板和壁部包围起来的空间部形成从过滤器单元到横流风机的风路。通过该结构,可以提高空气净化器的送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横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要部纵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图;
图4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横剖面图;
图5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横剖面图;
图6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横剖面图;
图7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横剖面图;
图8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横剖面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8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将除臭过滤器和集尘(吸尘)过滤器取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8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除臭过滤器的取出用导向部的横剖面图;
图13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14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除臭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除臭过滤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各过滤器的把手(取手)部分的状态的要部正视图;
图19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各过滤器的对准标记的要部正视图;
图20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21是以往的空气净化器的剖面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断面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与在先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功能等的部分标以相同标号进行说明,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图2、图3分别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横剖面图、要部纵剖面图、立体图。该空气净化器具有:壳体3、电机4、横流风机5、罩6、过滤器单元7、前面板9和壁部11。
在纵长的壳体3上左右分别设有吸气口1和排气口2。即,吸气口1和排气口2设置成相对于横流风机5位于相反侧。通过这样的结构,从排气口2排出的气流不会被吸入吸气口1循环而导致净化效率下降。纵长的横流风机5设置在壳体3内,由电机4驱动。横流风机5在与空气的气流相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在罩6上设有舌部10,包围横流风机5的一部分而形成吸气流和排气流。纵长的过滤器单元7设在罩6的吸气流侧,由集尘过滤器22和除臭过滤器23构成。集尘过滤器22由例如多孔的聚酯或电气集尘过滤器构成。为了使横流风机5有效地起作用,优选使用电气集尘过滤器。除臭过滤器23由例如被封入无纺布的袋子里的活性炭构成。
从过滤器单元7到横流风机5的空间部8形成了风路。前面板9的截面形成为前面凸出的圆弧形状,前面板9形成壳体3的一部分。壁部11将前面板9和罩6的舌部10连接起来。过滤器单元7、前面板9和壁部11包围空间部8。壳体3由前面板9和后面凸出状的后面板12形成。过滤器单元7以紧贴(密接)状态配置在前面板9和后面板12之间。
在该结构中如果使空气净化器运转,则横流风机5由电机4驱动。由此从吸气口1吸入的污染空气由过滤器单元7所净化。然后净化后的空气进入空间部8。通过空间部8,从过滤器单元7中通过后的气流不产生紊乱地向横流风机5和罩6的舌部10方向导入。然后净化后的空气从排气口2排出。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空间部8由过滤器单元7、前面板9和壁部11所包围。即,在横流风机5的吸气侧设有自由的空间部8。因此从过滤器单元7中通过后的气流不产生紊乱地向横流风机5和罩6的舌部10方向导入。由此可以适当地确保风机效率,从而确保空气净化器的风量。
另外,前面板9的截面优选形成为前面凸出的圆弧形状。由此可以扩大作为直到横流风机5的风路的空间部8。另外气流与前面板9的曲面相一致而迅速地流通。
另外,优选地,壳体3由前面凸出的前面板9和后面凸出的后面板12形成,过滤器单元7以紧贴状态配置在前面板9和后面板12之间。通过该构造,从设在壳体3的一端的吸气口1吸入的污染空气,由在水平截面上倾斜地配置在壳体3内的过滤器单元7净化,并从设在壳体3的另一端的排气口2排出。因此,即使壳体3的左右端的厚度尺寸缩小,也可以确保过滤器单元7的通过面积,可以维持空气净化效率。由此不但壳体3的形状细长,而且可以以简单的构造实现空气净化功能。
另外如图1所示,在横截面上过滤器单元7优选以下述方式配置。即,相对于连接罩6的舌部10与横流风机5的旋转轴13的基准线14,将与空气从过滤器单元7中通过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15所成的角度α设为90度或以上。由此可以扩大空间部8的左右宽度,使通过过滤器单元7后的气流更顺利地向横流风机5和舌部10的方向导入。
另外优选地,在基准线14的延长线上附近,配置过滤器单元7的第1端7A,并使与第1端7A相对的第2端7B与前面板9紧贴。在该空气净化器中,横流风机5的吸入区域的开始位置,相对于旋转轴13为舌部10的对称位置。该横流风机5的吸入区域的开始位置附近的吸入力较弱。因此,通过使过滤器单元7的第1端7A接近吸入区域的开始位置,风机效率的降低变小。另外,通过使第2端7B与前面板9紧贴,可以防止空气泄漏。进而成为在横流风机5的吸引力比较强的范围内,以过滤器单元7不成为空气流通的障碍物的方式从横流风机5逐渐远离地配置。因此可以提高横流风机5的吸引力。优选通过这样的构造来确保通过过滤器单元7后的空间部8。
另外,在由本实施方式形成的空气净化器中横流风机5的长度尺寸被基本上配置成垂直方向。通过该结构,设置面积变小。
(实施方式2)
图4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横剖面图。在由本实施方式形成的空气净化器中,壁部11A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状,其曲率半径构成得比前面板9的曲率半径小。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上述结构中,在使空气净化器运转时从吸气口1吸入空气,由过滤器单元7净化的空气进入空间部8。这里壁部11A的曲率半径比前面板9的曲率半径小。因此,进入空间部8的空气向罩6的舌部10方向顺利地进行方向变换。因此可以使气流不停滞地流入横流风机5。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器的送风效率。
(实施方式3)
图5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横剖面图。在该空气净化器中,相对于连接罩6的舌部10与横流风机5的旋转轴13的基准线14,使与空气从过滤器单元7中通过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15所成的角度β构成得小于90度。除此以外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该结构中,过滤器单元7变为靠近横流风机5侧。其结果,可以使前面板9A的端部和后面板12A的端部靠近横流风机5侧。因此,可以使壳体3A的宽度A比实施方式1的壳体3的宽度B缩小。
这样,通过使角度β小于90度,可以将过滤器单元7配置得靠近壳体3A的中央。因此可以缩小壳体3A的宽度A,可以进一步缩小设置面积。
(实施方式4)
图6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横剖面图。在该空气净化器中,分别在前面板9B上设有作为第1吸气口的吸气口1A,在后面板12B上设有作为第2吸气口的吸气口1B。吸气口1A、1B被配置在排气口2的相反侧的端部上。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上述结构中,在使空气净化器运转时,污染空气通过横流风机5而从吸气口1A、1B被吸入。由于这样地在壳体3B的前后2个部位上设置有吸气口1A、1B,因此由吸气口1A、1B构成的吸气口面积增大,风量增加。另外,吸气的方向也向前后扩大,从而可以扩大空气净化器的吸气范围。
(实施方式5)
图7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横剖面图。在该空气净化器中,过滤器单元7的第2端7B与前面板9和后面板12双方紧贴。
在该结构中,对应于前面板9和后面板12相紧贴的部分,配置有过滤器单元7的第2端7B。因此,过滤器单元7与实施方式1相比较形成为最长的状态。因此过滤器单元7的污染空气的净化面积增加。
这样,通过使过滤器单元7的第2端7B与前面板9和后面板12双方紧贴,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壳体3内的设置空间。即,可以设置宽度尺寸较大的过滤器单元7,可以提高过滤器单元7的净化效率。另外,可以使过滤器单元7的空气阻力下降,从而使对于横流风机5的负载下降,增大送风量。
(实施方式6)
图8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横剖面图。图9、图10分别表示该空气净化器的正面侧立体图、背面侧立体图。图11是表示该空气净化器的将除臭过滤器和集尘过滤器取出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除臭过滤器的取出用导向部的横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3的背面侧,设有覆盖吸气口1、在壳体3上装卸自如的吸气格栅36。另外,构成过滤器单元7的作为第1过滤器的除臭过滤器23和作为第2过滤器的集尘过滤器22,以可以在倾斜方向上取出的方式相对于壳体3倾斜地配置。另外,除臭过滤器23和集尘过滤器22被设置得可以单独地装卸。在设在壳体3上的除臭过滤器23的插入口39上,设有与除臭过滤器23的侧面相接触从而成为导向部的导向部40。导向部40的平面部分如图8、图12所示形成得较大。除此以外的基本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除臭过滤器23的寿命通常比集尘过滤器22的寿命短。因此,很多时候先只更换除臭过滤器23。此时,将装卸自如地设在壳体3上的吸气格栅36卸下,并在背面侧将除臭过滤器23倾斜地取出,然后安装新的除臭过滤器23,安装吸气格栅36。另外,在洗净或更换集尘过滤器22时,将吸气格栅36卸下,然后取出集尘过滤器22从而进行洗净或更换。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优选以如下方式设置,吸气格栅36被设在壳体3的背面侧,过滤器单元7被倾斜地设置,通过卸下吸气格栅36可以在倾斜方向上装卸各过滤器22、23。这样,通过从壳体3的背面向斜后方取出过滤器单元7,可以有效地灵活使用有限的本体空间,并可以容易地进行维修。另外,与在前面或顶面上设置装卸自如的外壳等、从壳体3的前面或顶面将过滤器单元7取出的结构相比,在设计性上优异。
另外,优选可以单独对集尘过滤器22和除臭过滤器23进行装卸。在集尘过滤器22和除臭过滤器23的寿命不同时,可以单独地从壳体3取出而进行洗净或更换,维修性也有所提高。
另外优选为,在设在壳体3上的除臭过滤器23的插入口39上,设有与除臭过滤器23的侧面相接触从而成为导向部的导向部40,并将导向部40的平面部分形成得非常大。通过该结构,除臭过滤器23的滑动变得容易,向壳体3的装卸性提高。
另外优选如图11所示,在除臭过滤器23上设置第1把手部42,在集尘过滤器22上设置第2把手部43。由此,容易将除臭过滤器23和集尘过滤器22取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第1过滤器使用除臭过滤器23和作为第2过滤器使用集尘过滤器2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如后面所述的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那样的另外的过滤器结构。
(实施方式7)
图13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背面侧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从壳体3取出的第1把手部(下面简称把手部)42设在作为第1过滤器的除臭过滤器23A上。另外第2把手部(下面简称把手部)43设在作为第2过滤器的集尘过滤器22A上。除臭过滤器23A与集尘过滤器22A相邻接。然后,取出阻止部(下面简称阻止部)41,设在把手部42上。阻止部41为重叠在把手部43上的突起。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6相同。
在该结构中,在集尘过滤器22A的把手部43上,重叠有设在除臭过滤器23A的把手部42上的阻止部41。因此无法在除臭过滤器23A之前取出集尘过滤器22A。即,无法在除臭过滤器23A之前仅单独地取出集尘过滤器22A。
如前所述,一般除臭过滤器23A的寿命比集尘过滤器22A的寿命短,将除臭过滤器23A从壳体3取出的频率更大。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中,即使用户失误而要仅取出集尘过滤器22A,阻止部41也将其阻止。因此可以事先防止用户的取出失误。
另外,当在集尘过滤器22A中使用电气式集尘过滤器时,多在集尘过滤器22A内部设置用于使集尘过滤器22A中所带的电荷放电的电阻。此时,在电源供给切断后,为了使电荷完全放电需要数秒钟的时间。如果可以在取出集尘过滤器22A之前取出除臭过滤器23A,则可以确保放电时间。因此用户可以更安全地进行集尘过滤器22A的维修。
另外,由于阻止部41设在除臭过滤器23A的把手部42上,因此在从壳体3上取出除臭过滤器23A和集尘过滤器22A时,必须先取出除臭过滤器23A。然后再取出集尘过滤器22A。因此,用户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将除臭过滤器23A和集尘过滤器22A从壳体3取出的顺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止部41设在把手部42上,但也可以设在除臭过滤器23A本身上。即,在图8所示的过滤器单元7的插入口39侧,除臭过滤器23A只要具有设在集尘过滤器22A的外侧、向集尘过滤器22A的取出方向突出而重叠的阻止部即可。
(实施方式8)
图14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背面侧立体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除臭过滤器的立体图,图16是其分解立体图。
作为第1过滤器的除臭过滤器23B具有:作为第1过滤器框的除臭过滤器框(下面简称框)45、配置在其中的作为第1过滤材料的除臭剂44、和作为第1把手部的把手部46。把手部46设在框45上,在将除臭剂44从框45上取出时使用。而且如图14所示,把手部46也在将除臭过滤器23B从壳体3上取出时使用。
这样,把手部46优选兼有用于使除臭过滤器23B在壳体3上装卸的把手部和用于将除臭剂44从框45取出的把手部。由此不必在除臭过滤器23B上使用2种把手,部件构造变得简单,可以降低金属模制造费用。另外可以防止由于在除臭过滤器23B上存在2种把手,用户误使用把手的情况。
另外,把手部46进而优选与作为第2过滤器的集尘过滤器22B重合而构成。此时,把手部46,作为防止先取出集尘过滤器22B的取出阻止部而起作用。因此可以得到与实施方式7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9)
图17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背面侧立体图。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把手部分的状态的要部正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第1过滤器的除臭过滤器23C上,设有用于将除臭过滤器23C从图8的过滤器单元7取出的第1把手部(下面简称把手部)42A。在作为第2过滤器的集尘过滤器22C上,也同样地设有第2把手部(下面简称把手部)43A。而且把手部42A比把手部43A大,并在将集尘过滤器22C和除臭过滤器23C装设在过滤器单元7上的状态下覆盖把手部43A。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6相同。
在该结构中,在使用把手部42A而将除臭过滤器23C从壳体3中取出之前,集尘过滤器22C的把手部43A隐藏在把手部42A后。因此,在将除臭过滤器23C从壳体3中取出之前,用户无法抓住把手部43A。因此,可以防止用户无意中进行取出操作。此时,把手部42A也作为防止先取出集尘过滤器22C的取出阻止部而起作用。
另外,在某种的空气净化器中在通风方向上纵向配置有预过滤器、高压离子化部、电气集尘器、除臭过滤器那样的多个过滤器。在这样的空气净化器中,如果如实施方式7~实施方式9那样,在例如除臭过滤器上设置阻止除其以外的过滤器的取出的取出阻止部,则用户可以从侧面安全地装卸各过滤器。
(实施方式10)
图19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对准标记的要部正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第2过滤器的集尘过滤器22D和作为第1过滤器的除臭过滤器23D的、图8的插入口39侧,设有对准标记47。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6相同。
在该结构中,通过使对准标记47一致(对合)地进行安装,可以防止用户误安装集尘过滤器22D和除臭过滤器23D。例如,如果用户将除臭过滤器23D左右相反地插入,对准标记47就会不一致,因此用户会注意到误安装。
另外与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7相同,在除臭过滤器23D上,优选设有与集尘过滤器22D重叠的第1把手部(下面简称把手部)42B。如图19所示,把手部42B也可以是与设在集尘过滤器22D上的第2把手部(下面简称把手部)43B重叠的结构。通过这样地在除臭过滤器23D上设置有把手部42B,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存在装卸顺序的除臭过滤器23D、集尘过滤器22D的安装顺序。另外,在图19中在把手部42B和把手部43B上设有对准标记47,但也可以在把手部42B、43B以外的位置上设置对准标记47。
(实施方式11)
图20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形成的空气净化器的背面侧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2过滤器的集尘过滤器22E的第2过滤器框与作为第1过滤器的除臭过滤器23E的第1过滤器框45A由不同的颜色构成。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6相同。
在上述结构中,在从侧面观察过滤器单元7时,用户可以很容易地判别集尘过滤器22E和除臭过滤器23E。因此可以防止用户误识别集尘过滤器22E和除臭过滤器23E。
另外,由实施方式6~实施方式11形成的空气净化器,以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空气净化器为基础而进行说明。除此以外,也可以以由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5形成的空气净化器为基础而使用。
如上所述在由本发明形成的空气净化器中,在横流风机5的吸气侧设有空间部8。通过该结构,空气净化器的送风效率有所提高。另外,如果代替过滤器单元而配置热交换器,则也可以使用于设置面积较小的空气调节器。

Claims (20)

1.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
设置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并由前面板和后面板构成的壳体;
设置在上述壳体内的电机;
横流风机,其设置在上述壳体内,由上述电机所驱动,并在与空气的气流相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包围上述横流风机的一部分并具有舌部而形成吸气流和排气流的罩;
设置在上述罩的吸气流侧的过滤器单元;
连接上述前面板与上述舌部的壁部;和
空间部,其由上述过滤器单元、上述前面板和上述壁部包围,形成从上述过滤器单元到上述横流风机的风路;
其中,上述吸气口和上述排气口设置成相对于上述横流风机位于相反侧;
其特征在于,在连接上述舌部与上述横流风机的旋转轴的基准线的延长线上附近,配置有上述过滤器单元的第1端,与上述第1端相对的第2端紧贴配置在上述前面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前面板,在截面上形成为向上述壳体的外方突出的圆弧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后面板在截面上形成为向上述壳体的外方突出的圆弧形状,上述过滤器单元以紧贴状态配置在上述前面板和上述后面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过滤器单元被配置得:与空气从上述过滤器单元中通过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即在垂直于上述横流风机的旋转轴的方向上的横截面视图中的上述过滤器单元的纵长方向,相对于连接上述舌部与上述横流风机的旋转轴的基准线,所形成的朝着所述空间部的角度为90度或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以上述过滤器单元的上述第2端与上述前面板和上述后面板双方紧贴的方式配置上述过滤器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壁部的截面为曲率半径比上述前面板的曲率半径小的圆弧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以与空气从上述过滤器单元中通过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即在垂直于上述横流风机的旋转轴的方向上的横截面视图中的上述过滤器单元的纵长方向相对于连接上述舌部与上述横流风机的旋转轴的基准线所成的朝着所述空间部的角度小于90度的方式,配置上述过滤器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气口,由形成在上述前面板上的第1吸气口和形成在上述后面板上的第2吸气口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横流风机以其长度方向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气格栅,其设置在上述壳体的背面侧以覆盖上述吸气口,并装卸自如地设在上述壳体上;
上述过滤器单元内置有被设置得能够通过取下上述吸气格栅而取出的第1过滤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上述第1过滤器的插入口上、与上述第1过滤器的侧面相接触而导向的导向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过滤器为多个过滤器之一,上述多个过滤器构成得能够单独地进行装卸。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过滤器还包括与上述第1过滤器相邻接的第2过滤器;
上述第1过滤器具有阻止在上述第1过滤器之前将上述第2过滤器取出的取出阻止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过滤器单元上设置有用于将上述第1过滤器与上述第2过滤器插入内部的插入口,上述取出阻止部,在上述插入口侧,设置成在上述第2过滤器的外侧向上述第2过滤器的取出方向突出。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取出阻止部被包含在用于取出上述第1过滤器的第1把手部上。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过滤器为除臭过滤器,上述第2过滤器为集尘过滤器。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过滤器还包括与上述第1过滤器相邻接的第2过滤器;
上述第2过滤器具有用于取出上述第2过滤器的第2把手部,上述第1过滤器具有用于取出上述第1过滤器的第1把手部,上述第1把手部以上述第1过滤器和上述第2过滤器装设在上述过滤器单元上的状态覆盖上述第2把手部。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过滤器还包括与上述第1过滤器相邻接的第2过滤器;
在上述过滤器单元上设置有用于将上述第1过滤器与上述第2过滤器插入内部的插入口,
在上述第1过滤器的上述插入口侧和上述第2过滤器的上述插入口侧分别设有构成对准标记的两个标记中的一个。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过滤器还包括与上述第1过滤器相邻接并具有第2过滤器框的第2过滤器;
上述第1过滤器具有颜色与上述第2过滤器框不同的第1过滤器框。
20.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过滤器,具有第1过滤器框、配置在上述第1过滤器框内的第1过滤材料、和用于取出上述第1过滤器的第1把手部,其中,上述第1把手部兼用作在将上述第1过滤材料从上述第1过滤器框取出时使用的把手部。
CNB2006101013076A 2005-07-15 2006-07-14 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1004419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6443/2005 2005-07-15
JP2005206443A JP2007021352A (ja) 2005-07-15 2005-07-15 空気清浄機
JP208097/2005 2005-07-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6621A CN1896621A (zh) 2007-01-17
CN100441967C true CN100441967C (zh) 2008-12-10

Family

ID=37609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13076A Active CN100441967C (zh) 2005-07-15 2006-07-14 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021352A (zh)
CN (1) CN10044196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61324B2 (ja) 2009-09-09 2011-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貫流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JP4761323B2 (ja) 2009-09-09 2011-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遠心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JP5203478B2 (ja) 2011-03-02 2013-06-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貫流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JP6480700B2 (ja) * 2014-10-07 2019-03-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CN116697468B (zh) * 2023-06-02 2024-01-23 江苏嘉盛环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高效过滤功能的转轮除湿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58510A1 (de) * 1976-12-23 1978-06-29 Sachs Systemtechnik Gmbh Luftreinigungsgeraet
CN1075780A (zh) * 1991-12-16 1993-09-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空调器
JPH0884939A (ja) * 1994-09-14 1996-04-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空気清浄器
DE19742358A1 (de) * 1996-09-25 1998-04-09 Truma Geraetetechnik Gmbh & Co Transportables Kleinstluftreinigungsgerät
CN1462205A (zh) * 2000-09-29 2003-12-17 汉密尔顿毕克/波特-西莱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
CN1576735A (zh) * 2003-07-28 2005-02-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85696A (ja) * 1989-01-06 1990-07-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扇風機
JPH05180473A (ja) * 1991-12-06 1993-07-23 Hitachi Ltd 循環装置
JP2005098610A (ja) * 2003-09-25 2005-04-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清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58510A1 (de) * 1976-12-23 1978-06-29 Sachs Systemtechnik Gmbh Luftreinigungsgeraet
CN1075780A (zh) * 1991-12-16 1993-09-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空调器
JPH0884939A (ja) * 1994-09-14 1996-04-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空気清浄器
DE19742358A1 (de) * 1996-09-25 1998-04-09 Truma Geraetetechnik Gmbh & Co Transportables Kleinstluftreinigungsgerät
CN1462205A (zh) * 2000-09-29 2003-12-17 汉密尔顿毕克/波特-西莱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
CN1576735A (zh) * 2003-07-28 2005-02-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6621A (zh) 2007-01-17
JP2007021352A (ja) 200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26761B1 (ko) 공기청정기
AU2006317267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7477675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H11226331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100441967C (zh) 空气净化器
JP3739989B2 (ja) 換気機能付空気清浄装置
CN202915485U (zh) 空气净化机
JP4946890B2 (ja) 空気清浄機
KR100867953B1 (ko) 공기조화기
JP3137861B2 (ja) 床置形空気調和機
JP2000333886A (ja) 電気塵取り機
KR100556313B1 (ko) 환기시스템
CN101596084B (zh) 具有分离部的集尘桶
JP4393168B2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60119068A (ko) 독립 공기청정기능이 부가된 공기조화기
JPH0515718A (ja) 外気導入型空気清浄機
JP2003074965A (ja) 空気調和機
KR100664503B1 (ko) 공기청정장치를 갖춘 공기조화기
KR100239465B1 (ko) 공기정화 기능을 갖는 공기조화기
JP3195632B2 (ja) 空気清浄器
JP4392069B2 (ja) 換気ユニット
JP2001208383A (ja) 空気清浄機
KR100869780B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04044821A (ja) 空気清浄装置
KR20060097453A (ko) 공기조화기의 흡입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117

Assignee: Guangdong Matsushita Environment System Co., Ltd.

Assignor: Matsushita Ecology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399000003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mposite filtering type air purifie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30128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