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6498C - 聚酯化嵌段共聚物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酯化嵌段共聚物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6498C
CN100436498C CNB200610079884XA CN200610079884A CN100436498C CN 100436498 C CN100436498 C CN 100436498C CN B200610079884X A CNB200610079884X A CN B200610079884XA CN 200610079884 A CN200610079884 A CN 200610079884A CN 100436498 C CN100436498 C CN 10043649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ropylene
ipp
polystyrene
multipolymer
u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798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3903A (zh
Inventor
泽口孝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Ei Kougyo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Ei Kougyo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Ei Kougyou Corp filed Critical San-Ei Kougyo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03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3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64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649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Other Resins Obtained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末端马来酸化聚合物和末端羟基化聚合物之间的酯化反应而得到的表示为通式(1),(2)或(3)的聚酯化嵌段共聚物(例如,以下通式(1)的聚烯烃/聚烯烃嵌段共聚物)。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它的方法。(1)其中R1和R2分别表示氢或甲基;m是整数10至200;n是整数10至200;k是整数5至3000。

Description

聚酯化嵌段共聚物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聚酯化嵌段共聚物及其生产方法。更尤其,它涉及一种可通过末端马来酸改性聚合物和末端羟基化聚合物之间的酯化反应而得到的新型聚酯化嵌段共聚物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向大分子化合物赋予各种新或改进的官能度而合成功能大分子的方法是大分子化学中的重要问题。但难以采用大分子反应向聚合物链的特定位引入有助于前述官能度的官能团,因此期待广泛可用于合成这些功能大分子的方法。本发明是要确立这些可广泛使用的方法和通过将这些方法应用于生产特定功能大分子的工艺中而得到一组新型功能大分子化合物。
例如,聚丙烯是主要三种聚合物之一,它是具有优点如便宜,耐油性和耐化学性优异,和产生较小环境负荷的优异的大分子材料。但聚丙烯是一种非极性大分子和难以向其中引入官能团。因此,问题在于难以通过与具有极性基团的其它大分子共混而对其增强,因为它较少与其它极性物质相互作用或它具有不好的可涂漆性和粘附性。
近年来已经积极对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官能化聚丙烯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之一包括引入官能团并将通过使用金属茂型催化剂的聚合反应合成的在一端具有亚乙烯基的聚丙烯转化成二嵌段共聚物。这基于以下事实:如果适当选择聚合反应条件,β-位氢的消去作用选择性地发生在正生长的末端上且在一端上形成亚乙烯基型双键。该单端双键非常适用于聚丙烯的官能化,因为它可容易转化成各种官能团。但在这种情况下,对物理性能的改进存在局限,因为在分子链的仅一个末端上存在官能团。因此,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新官能化聚丙烯。
作为另一例子,间同立构聚丙烯的合成最近使用苯乙烯的聚合反应通过使用金属茂型催化剂而进行。间同立构聚苯乙烯由于其高立体特定性而与广泛施用到聚丙烯相比较高熔点,较高结晶度和较好耐化学性之类的特性。因此,正在积极地开发利用这些特性的用途。但间同立构聚苯乙烯具有易脆的缺陷。尽管进行各种尝试以克服该缺陷,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物质。
如上所述,通过可广泛使用的合成方法提供具有改进功能的功能大分子化合物如新官能化聚丙烯或聚苯乙烯可开发和生产出更多种类的功能大分子化合物。
本发明的公开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新功能的新型聚烯烃/聚烯烃嵌段共聚物和基于一种大分子合成策略的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新功能的新型聚苯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和基于一种大分子合成策略的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人试图通过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前述目的,包括:1)将包含末端亚乙烯基(或末端乙烯基)的聚合物转化成马来酸酐改性聚合物,2)将与包含末端亚乙烯基(或末端乙烯基)的聚合物种类相同或不同的聚合物转化成末端羟基化聚合物,和3)通过转化聚合物之间的酯化反应而合成聚酯化嵌段共聚物。
本发明人仔细研究了通过位于其两端上的遥爪聚丙烯和遥爪聚-l-丁烯的亚乙烯基的马来酸改性(马来酸酐改性)而得到的聚烯烃,和通过在两端上的亚乙烯基的羟基化而得到的聚烯烃之间的顺序酯化反应,所述遥爪聚丙烯和遥爪聚-1-丁烯通过聚丙烯和聚-1-丁烯的热分解而得到。结果,他们得到一种新型聚烯烃/聚烯烃共聚物,从而实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表示为以下通式(1)的聚烯烃/聚烯烃嵌段共聚物:
Figure C20061007988400051
其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m表示整数10至200,n表示整数10至200,和k表示整数5至3000。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聚烯烃/聚烯烃嵌段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其两端羟基化选自无规立构遥爪聚丙烯,全同立构遥爪聚丙烯,间同立构遥爪聚丙烯和全同立构遥爪聚-1-丁烯的聚烯烃,在其两端用马来酸酐单独改性与以上选择的聚烯烃种类相同或不同的聚烯烃,和通过羟基化聚烯烃和马来酸酐改性的聚烯烃之间的酯化反应而得到嵌段共聚物。
然后,本发明人仔细研究了通过对聚苯乙烯在其末端所具有的亚乙烯基的马来酸改性(马来酸酐改性)而得到的聚苯乙烯和通过羟基化在其末端具有乙烯基的聚乙烯而得到的聚乙烯之间的顺序酯化反应。结果,它们得到一种新型聚苯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以完成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表示为以下通式(2)或通式(3)的聚苯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
Figure C20061007988400061
其中m表示整数500-50000和n表示整数50至5000。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聚苯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特征在于通过马来酸酐改性的聚苯乙烯和羟基化聚乙烯之间的酯化反应而得到嵌段共聚物。
附图的简要描述
图1给出了SPS-MA的IR数据。
图2给出了PE-OH的IR数据。
图3给出了PE-TVD和PE-OH的13CNMR数据。
图4给出aPP-OH,sPP-MA和aPP-b-sPP的GPC曲线。
图5给出aPP-OH,sPP-MA和aPP-b-sPP的DSC曲线。
图6给出aPP-OH,iPP-MA和aPP-b-iPP的GPC曲线。
图7给出aPP-OH,iPP-MA和aPP-b-iPP的DSC曲线。
图8给出iPP-OH,sPP-MA和iPP-b-sPP的GPC曲线。
图9给出iPP-OH,sPP-MA和iPP-b-sPP的DSC曲线。
图10给出了iPP-b-sPP的GPC曲线的压力依赖性。
图11给出了iPB-MA,iPP-OH和iPB-b-iPP的DSC曲线。
图12给出了iPB-b-iPP,iPP-OH和iPB-MA的GPC曲线,分子量多分散性。
图13给出了iPP-b-iPP,iPP-OH和iPB-MA的FT-IR数据。
图14给出了SPS-b-PE的IR数据。
图15给出了SPS-b-PE的DSC曲线。
图16给出了SPS片材的DMA曲线。
图17给出了PE-TVD的DMA曲线。
图18给出了的SPS和PE的共混物的DMA曲线。
图19给出了SPS-b-PE的DMA曲线。
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构成和优选的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在本发明中,含二末端亚乙烯基的遥爪聚烯烃用作起始原料,它是一种由聚烯烃(如聚丙烯或聚-l-丁烯)热分解而得到的热分解产物。
聚丙烯承受了由热分解引起的主链无规断裂,因此其分子量下降。正如《大分子》,28,7973(1995)所公开,可以通过高度控制丙烯的热分解而选择性地合成在其两端具有亚乙烯基的遥爪聚丙烯。这些遥爪聚丙烯的特征在于数均分子量Mn约1,000至10,000,多分散性Mw/Mn最高2,每分子的亚乙烯基的平均数约1.8和保留起始聚丙烯在热分解之前的立体特异性。起始聚丙烯在热分解之前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至1,000,000,更优选200,000至800,000。
在热分解中,公开于聚合物科学杂志:聚合物化学版,21,703(1983)的设备可用作热分解设备。聚丙烯被引入由
Figure C20061007988400071
玻璃制成的热分解设备中的反应器。聚丙烯在预定温度下进行热分解反应预定时间,并通过将氮气剧烈鼓入熔融聚合物相以去除挥发性产物而抑制二级反应。在热分解反应之后,烧瓶中的残余物溶解在热二甲苯中和趁热过滤。然后,它在醇中再沉淀,这样被纯化。再沉淀物通过过滤而收集并随后真空干燥以得到遥爪聚丙烯。
热分解条件根据聚丙烯在热分解之前的分子量和作为最终所需产物的嵌段共聚物的主要结构并考虑事先进行实验的结果通过判定遥爪聚丙烯的分子量而调节。热分解温度优选是300℃至450℃。在低于300℃的温度下,热分解反应不能充分进行,而在高于450℃的温度下,遥爪聚丙烯可能降解。
类似地,当聚-1-丁烯进行高度受控热分解时,形成在其两端具有亚乙烯基的遥爪聚-1-丁烯。
羟基化聚烯烃通过羟基化由前述方法得到和选自无规立构遥爪聚丙烯,全同立构遥爪聚丙烯,间同立构遥爪聚丙烯和全同立构遥爪聚-1-丁烯的在其两端具有亚乙烯基的聚烯烃而得到。
羟基化反应是通过硼氢化反应对遥爪聚烯烃的两端上的亚乙烯基双键羟基化,随后进行氧化反应而实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四氢呋喃用作溶剂和硼氢化首先通过将硼化试剂加入聚烯烃中而进行。作为硼化试剂,9-硼双环壬烷或硼烷四氢呋喃配合物可优选使用。如果含水过氧化氢在硼氢化之后被加入反应溶液中,那么进行氧化以得到羟基化遥爪聚烯烃(例如,羟基化遥爪聚丙烯)。
另外,马来酸改性的聚烯烃通过在其两端用马来酸改性(优选,用马来酸酐改性)与所选聚烯烃相同(或种类相同)或不同(或种类不同)的聚烯烃而制成。
马来酸酐改性反应通过马来酸酐改性使用热分解所得遥爪聚烯烃的两端上的亚乙烯基的Alder-烯反应而实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马来酸酐改性的遥爪聚烯烃(如马来酸酐改性的遥爪聚丙烯)通过使用十氢萘作为溶剂,加入马来酸酐和抗氧化剂如二丁基羟基甲苯,和在搅拌下在氮气流下进行反应而实现。
本发明的聚烯烃/聚烯烃共聚物通过将都按照前述方式制成的羟基化遥爪聚烯烃和马来酸酐改性的遥爪聚烯烃在催化剂如p-甲苯磺酸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而得到。
酯化反应的反应条件不特别限定,但优选在减压下在不存在溶剂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所形成的共聚物的水解,优选从体系中去除水分。
关于本发明聚烯烃/聚烯烃共聚物中的重复单元的数目,通式(1)中的m是整数10至200,优选整数20至150。另外,n是整数10至200,优选整数20至150。另外,k是整数5至3000,优选整数10至2000。
本发明聚烯烃/聚烯烃共聚物具有如实施例所示的高分子量和因此具有足够的分子链缠绕。结果,该共聚物可被模塑成膜或类似物且它可预期用于各种领域。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本发明使用在其末端具有亚乙烯基的聚苯乙烯作为起始原料,但其生产方法不特别限定。优选使用通过热分解聚苯乙烯而得到的含末端亚乙烯基的聚苯乙烯。
在热分解中,聚苯乙烯在惰性气氛下在20mmHg或更低的压力下在270至500℃的温度下,优选在10mmHg或更低的压力下在300至400℃的温度下热分解。在这种情况下,含末端亚乙烯基的聚苯乙烯作为非挥发性化合物通过在热分解之后再沉淀以纯化反应器中的残余物而得到。关于反应器,可使用用于前述聚烯烃的热分解设备。含末端亚乙烯基的聚苯乙烯仅需要至少在一个末端(即,单个末端)上具有亚乙烯基,也可在两端上都有。
在使用在本发明中的含末端亚乙烯基的聚苯乙烯中,优选的是,其空间结构是间同立构结构。间同立构结构是指一种空间结构,其中侧链中的苯基交替地位于相对由碳-碳键组成的主链而言的相对侧。立构规整度通过核磁共振方法使用同位素元素定量确定。通过这种方法测定的立构规整度可表示为接续组成单元,例如,用于两个单元的二单元组,用于三个单元的三单元组,和用于五个单元的五单元组的比例。作为本发明中的间同立构聚苯乙烯,建议主要包括具有外消旋二单元组75%或更多,优选85%或更多或外消旋五单元组30%或更多,优选50%或更多的间同立构规整度的间同立构聚苯乙烯。
另外,本发明使用在其末端具有乙烯基的聚丙烯作为起始原料,但其生产方法不特别限定。优选使用通过Phillips方法得到的含末端乙烯基的聚乙烯。
羟基化反应通过硼氢化对聚乙烯的末端乙烯基双键羟基化并随后进行氧化反应而实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四氢呋喃用作溶剂和硼氢化首先通过将硼化试剂加入聚乙烯中而进行。作为硼化试剂,可优选使用9-硼双环壬烷。如果含水过氧化氢在硼氢化之后被加入反应溶液中,那么进行氧化以得到羟基化聚乙烯。
马来酸酐改性反应通过将聚苯乙烯的末端亚乙烯基如前所述进行马来酸酐改性而实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马来酸酐改性的聚苯乙烯通过使用十氢萘作为溶剂,加入马来酸酐和抗氧化剂如二丁基羟基甲苯,和在搅拌下在氮气流下进行反应而得到。
本发明聚苯乙烯/聚乙烯共聚物通过将都按照前述方式制成的羟基化聚苯乙烯和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在存在或不存在溶剂的情况下加热以进行酯化反应而得到。在这种情况下,反应温度优选为60至300℃,更优选100至280℃。应该注意,可根据需要采用催化剂如p-甲苯磺酸。
关于本发明聚苯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重复单元在的数目,在通式(2)和(3)中,m是整数500至5000,优选1000至40000和n是整数50至5000,优选100至4000。
在本发明聚苯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中,推测正进行微相分离。根据对粘弹性的测量,该共聚物的特征在于,橡胶态在120至220℃的高温区域内保持和因此开发出其在预期需要耐冲击性的场合中的应用。
实施例
本发明以下通过实施例更详细描述。应该注意,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在实施例中,使用以下给出的简称:
PP-OH:羟基化聚丙烯
PP-MA: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丙烯
aPP:无规立构聚丙烯
iPP:全同立构聚丙烯
sPP:间同立构聚丙烯
iPB:全同立构聚丁烯
PP-b-PP:聚丙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
PB-b-PP:聚-1-丁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
SPS:间同立构聚苯乙烯
SPS-TVD:亚乙烯基封端的间同立构聚苯乙烯
SPS-MA:马来酸酐改性的间同立构聚苯乙烯
PE:聚乙烯
PE-TVD:乙烯基封端的聚乙烯
PE-OH:羟基化聚乙烯
SPS-b-PE:间同立构聚苯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
在实施例中,采用以下实验仪器。
GPC:HLC-8121GPC/HT(由Tosoh Corp.制造)
DSC:TG/DTA6200(由Seiko Instru ment Inc.制造)
FT-IR:1600-FT-IR(由PerkinElmer,Inc.制造)
(生产实施例1)SPS的热分解
具有数均分子量75,000(由Idemitsu石化有限公司制造)的SPS粒料在包括温度390℃和时间60分钟的条件下热分解。在反应之后,反应器中的残余物通过再沉淀而纯化以得到SPS-TVD。所得SPS-TVD具有数均分子量Mn12000,多分散性Mn/Mw 2.0,每个分子的端亚乙烯基的平均值f 0.92。
(生产实施例2)SPS-TVD的马来酸酐改性
向烧瓶中加入1.5g SPS-TVD并进一步加入马来酸酐和丁基羟基甲苯使得摩尔比变成1∶42∶1.68。在反应设备上安装温度计,在顶部配有硅石凝胶的回流冷凝器,和具有包含氮气的气球的毛细管。使用30ml十氢萘作为溶剂,反应在油浴中在180℃下进行24小时。在反应之后,使用250ml丙酮作为沉淀溶剂进行热过滤。所得沉淀通过抽吸过滤而收集和在减压下干燥以得到SPS-MA。SPS-MA的IR数据在图1中给出。
(生产实施例3)PE-TVD的羟基化
向烧瓶中加入1gPE-TVD(由具有油,有限公司制造)和40ml四氢呋喃并将烧瓶与具有氮气球,注射器,温度计和真空泵的回流冷凝器连接。将烧瓶浸没在液氮中,这样将烧瓶中的样品与溶剂一起冷冻。烧瓶内部通过真空泵脱气并将氮气从气球中排出。然后,温度返回至室温和因此样品被熔化。氮清洗通过重复该操作而实现。然后,硼烷四氢呋喃配合物(由Kanto Kagaku制造)作为硼化剂通过注射器加入并在搅拌下在70℃油浴中在氮气氛下进行反应5小时。
在反应之后,烧瓶在冰浴中被冷却至约0℃并随后滴加氢氧化钠,甲醇和35%含水过氧化氢。然后,反应在油浴中在50℃下进行15小时。将烧瓶中的溶液倒入2倍反应溶液量的甲醇中。过滤沉淀。因此,收集聚合物并随后在甲醇中回流2小时。聚合物通过过滤再次收集和在减压下在50℃下干燥以得到PE-OH。PE-OH的IR数据在图2中给出。原料PE--TVD和产物PE-OH的13CNMR数据在图3中给出。
(实施例1)聚丙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aPP-b-sPP)的合成
向茄形烧瓶中加入0.22g aPP-OH,0.11g sPP-MA和0.0087g p-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并安装双向旋阀。随后,将烧瓶的内部抽空至1-2mmHg和反应在熔融态下在190℃下进行24小时。在完成反应之后,烧瓶返回至室温和回收0.31g共聚物aPP-b-sPP。原料和共聚物的GPC曲线在图4中给出。原料和共聚物的DSC曲线在图5中给出。原料和共聚物的分子量,多分散性,熔点和熔化焓在表1中给出。
  Mnx10<sup>-3</sup>   Mw/Mn   Tm(℃)   H(J/g)
  aPP-OH   4.95   2.53   -   -
  sPP-MA   2.89   2.16   131.0   50.5
  aPP-b-sPP   10.9   7.41   115.0   17.5
(实施例2)聚丙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aPP-b-iPP)的合成
向茄形烧瓶中加入0.31g aPP-OH,0.23g iPP-MA和0.0060g p-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并安装双向旋阀。随后,将烧瓶的内部抽空至1-2mmHg和反应在熔融态下在190℃下进行24小时。在完成反应之后,烧瓶返回至室温和回收0.52g共聚物aPP-b-iPP原料和共聚物的GPC曲线在图6中给出。原料和共聚物的DSC曲线在图7中给出。原料和共聚物的分子量,多分散性,熔点和熔化焓在表2中给出。
表2
  Mnx10<sup>-3</sup>   Mw/Mn   Tm(℃)   H(J/g)
  aPP-OH   4.39   2.63   -   -
  iPP-MA   3.11   2.65   144.6   154.9
  aPP-b-iPP   15.1   7.44   149.3   65.0
(实施例3)聚丙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iPP-b-sPP)的合成
向茄形烧瓶中加入0.25g iPP-OH,0.26g sPP-MA和0.011g p-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并安装双向旋阀。随后,将烧瓶的内部抽空至1-2mmHg和反应在熔融态下在190℃下进行24小时。在完成反应之后,烧瓶返回至室温和回收0.48g共聚物iPP-b-sPP。原料和共聚物的GPC曲线在图8中给出。原料和共聚物的DSC曲线在图9中给出。原料和共聚物的分子量,多分散性,熔点和熔化焓在表3中给出。
表3
  Mnx10<sup>-3</sup>   Mw/Mn   Tm(℃)   H(J/g)
  iPP-OH   3.04   2.38   152.6   110.2
  sPP-MA   2.89   2.16   131.0   50.5
  iPP-b-sPP   9.64   15.7   139.1   55.2
(实施例4)聚丙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iPP-b-sPP)的合成
向茄形烧瓶中加入0.22g iPP-OH,0.23g sPP-MA和0.0093g p-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并安装双向旋阀。随后,将烧瓶的内部抽空至30mmHg和反应在熔融态下在190℃下进行24小时。在完成反应之后,烧瓶返回至室温和回收0.44g共聚物iPP-b-sPP。所得共聚物的GPC曲线在图10中给出。
(实施例5)聚丙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iPP-b-sPP)的合成
向茄形烧瓶中加入0.21g iPP-OH,0.22g sPP-MA和0.0088g p-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并按照双向旋阀。随后,反应在熔融态下在正常压力下在190℃下进行24小时。在完成反应之后,烧瓶返回至室温和回收0.42g共聚物iPP-b-sPP。所得共聚物的GPC曲线在图10中给出。
(实施例6)聚丙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iPP-b-iPP)的合成
向茄形烧瓶中加入0.23g iPP-OH,0.24g iPP-MA和0.0093g p-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并安装双向旋阀。随后,将烧瓶的内部抽空至1-2mmHg和反应在熔融态下在190℃下进行24小时。在完成反应之后,烧瓶返回至室温和回收0.40g共聚物iPB-b-iPP。原料和共聚物的熔化焓和熔点在表4中给出。原料和共聚物的DSC曲线在图11中给出。原料和共聚物的GPC曲线,分子量和多分散性在图12中给出。原料和共聚物的FT-IR曲线在图13中给出。
表4
  样品   熔化焓(mJ/mg)   Tm(℃)
  iBP-b-iPP   91.4   140.1
  iPP-OH   173.5   152.5
  iPB-MA   53.9   89.4
(实施例7)聚苯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sPP-b-PE)的合成(溶液体系)
采用一种能够去除作为反应副产物形成的水分的反应设备。向烧瓶中加入120ml蒸馏甲苯,2.0g PE-OH,1.0g SPS-MA和0.01g p-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并使反应在回流下在140℃下进行24小时。在反应之后,使用甲醇作为沉淀溶剂进行热过滤。所得沉淀通过抽吸过滤而收集并在减压下干燥以得到SPS-b-PE。SPS-b-PE的IR数据在图14中给出和其DSC曲线在图15中给出。
(实施例8)聚苯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sPP-b-PE)的合成(熔化体系)
向烧瓶中加入0.6g PE-OH,0.3g SPS-MA和0.01g Amberlyst(由Aldlich Chemical Co.,Inc.制造)。在氮清洗之后,反应在最高10mmHg的减压下在300℃下进行24小时。在反应之后,产物溶解在二甲苯中和使用甲醇作为沉淀溶剂进行热过滤。所得沉淀通过抽吸过滤收集并在减压下干燥以得到SPS-b-PE。
(参考实施例1)粘弹性的测量(DMA)
SPS片材,PE-TVD,SPS-PE和SPS-b-PE的共混物的粘弹行为以张力模式在频率10Hz和加热速率5℃/min下评估。结果在图16至图19中给出。根据图18和图19的比较可以看出,在聚苯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的DMA中出现高温区域,但不存在于共混物的DMA中。
工业实用性
聚烯烃/聚烯烃嵌段共聚物具有高于在此之前的分子量。尤其,在减压下在不存在溶剂的情况下制成的嵌段共聚物具有超高分子量。结果,分子链的缠绕充分表现,而且它可被模塑成膜。
本发明聚苯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具有新型特性,橡胶态甚至在高温下得到保持,因为该共聚物中存在微相分离。这种特性不能从作为该嵌段共聚物原料的聚苯乙烯或聚乙烯的特性中预期。
根据本发明的生产工艺,通过末端马来酸羟基化聚合物之间的酯化反应得到一种新型聚酯化嵌段共聚物。可以通过合适的选择起始原料而得到具有新型官能度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聚烯烃/聚烯烃嵌段共聚物和聚苯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

Claims (2)

1.一种表示为以下通式(2)或通式(3)的聚苯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
Figure C2006100798840002C1
其中m表示500至50000的一个整数和n表示50至5000的一个整数。
2.一种生产根据权利要求1的聚苯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方法,其中聚苯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通过马来酸酐改性的聚苯乙烯和羟基化聚乙烯之间的酯化反应而得到。
CNB200610079884XA 2002-03-29 2003-03-26 聚酯化嵌段共聚物及其生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649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93813 2002-03-29
JP2002093813A JP4118583B2 (ja) 2002-03-29 2002-03-29 ポリオレフィン/ポリオレフィ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
JP2002116131 2002-04-18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60361A Division CN1277865C (zh) 2002-03-29 2003-03-26 新型聚酯化嵌段共聚物及其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3903A CN1903903A (zh) 2007-01-31
CN100436498C true CN100436498C (zh) 2008-11-26

Family

ID=29238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988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6498C (zh) 2002-03-29 2003-03-26 聚酯化嵌段共聚物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118583B2 (zh)
CN (1) CN10043649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386646C2 (ru) * 2004-01-22 2010-04-20 Дау Глобал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Инк. Функционализированные эластомерные композиции
GB0515998D0 (en) 2005-08-03 2005-09-07 Ass Octel Fuel additives
US10465033B2 (en) 2016-11-10 2019-11-05 Clemson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One step synthesis of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block copolymer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8928A (ja) * 2000-01-25 2001-10-10 Mitsui Chemicals Inc フィルムおよび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8928A (ja) * 2000-01-25 2001-10-10 Mitsui Chemicals Inc フィルムおよび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3903A (zh) 2007-01-31
JP4118583B2 (ja) 2008-07-16
JP2003292589A (ja) 2003-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75108B2 (ja) 少なくとも一種の環状モノマーのコ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JP6042340B2 (ja) 末端二重結合含有ポリオレフィン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518870A (ja) 官能基化された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H04227615A (ja) フォトイニフェーター重合を促進する方法及びこ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るポリマー
JP2000313721A (ja) 新規ヒドロキシル基含有共重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0436498C (zh) 聚酯化嵌段共聚物及其生产方法
Liang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 (phenylene oxide) graft copolymers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s
JP5248909B2 (ja) 両末端ハロゲン化オリゴオレフィ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トリブロック共重合体
CN1277865C (zh) 新型聚酯化嵌段共聚物及其生产方法
Lizotte et al. Novel dinitroxide mediating agent for stable 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JPH02218705A (ja) オレフィンの単官能ポリマーおよびそれから得られるブロックコポリマー
JP2002161142A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ポリオレフィ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
JP4686022B2 (ja) 末端マレイン化オリゴオレフィン/ジアミノポリジメチルシロキサン・マルチ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524971A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ポリスチレン系多重ブロック共重合体及びこの製造方法
JP5303934B2 (ja) 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れを含んでなる樹脂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KR20100131904A (ko) 유-무기 하이브리드 그라프트 폴리실세스퀴옥산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그라프트 폴리실세스퀴옥산
JP2011042733A (ja) 含酸素ポリオレフィン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るカルボニル基含有ポリオレフィン
US20220025151A1 (en) Composition of Styrenic Polymers Derived Through Depolymerization of Polystyrene
JP3860063B2 (ja) 新規なポリスチレン/ポリエチレ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514412B1 (ko) 내열성이 우수한 이미드화 공중합 수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0159363A (ja) 熱可塑性重合体組成物
JP4445188B2 (ja) 9−bbnを開始剤とするスチレンのヒドロホウ素化−自動酸化リビングラジカル重合の新規溶媒系
Liénafa et al. Synthesis of novel oligoester‐block‐polyacrylate‐block‐oligoester ABA triblock copolymers by coupling methods
JP2013100390A (ja) 末端官能基化ポリオレフィン
JP6298281B2 (ja) アリル基を末端に有するイソブチレ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