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5385C - 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5385C
CN100435385C CNB2006100763728A CN200610076372A CN100435385C CN 100435385 C CN100435385 C CN 100435385C CN B2006100763728 A CNB2006100763728 A CN B2006100763728A CN 200610076372 A CN200610076372 A CN 200610076372A CN 100435385 C CN100435385 C CN 10043538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joined wall
housing
described left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763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93147A (zh
Inventor
竹下俊夫
宫嶋洋一
釜谷直树
新谷胜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93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3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53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538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48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01M50/555Window-shaped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矩形壳体,具有位于其厚度两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位于其宽度两端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及位于其长度两端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电池单元,容纳在上述壳体内;以及连接部,设置在上述前表面上,并连接至上述电池单元。在上述壳体的上述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接合壁,该接合壁沿着壳体的长度平行于上述上表面和下表面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在上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中设置有凹口。

Description

电池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包含涉及于2005年4月2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JP2005-123524号日本专利申请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battery)。
背景技术
用在电子装置中的电池包括壳体、装在壳体内的电池单元(battery cell)、以及设置在壳体上并与电池单元相连的连接部。
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电池这样配置,即,其连接部通过插入设置在电子装置外壳上的开口并装入电子装置外壳内的电池容纳空间中,从而连接至电子装置在上述电池容纳空间里的连接部。
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这样的电池,它可以容纳在上述电池容纳空间内,同时还能够附着到以开放方式设置在电子装置外壳外部上的电池附着部(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Hei 8-298104号)。
在这种电池中,在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向内凹陷的接合凹部,并且电池以如下方式配置,即,通过使上述接合凹部与设置在上述电池附着部上的多个接合凸部接合,使电池附着到电池附着部。
传统上,在电池中,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沿其长度平行排列在电池壳体内,因此,在相邻电池单元的周围和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了一些死区(dead space)。在上述使用接合凹部的电池中,上述接合凹部形成在该死区中,从而有效地利用了死区。
发明内容
然而,近年来,由于电子装置具有更薄更小的趋势,具有矩形板状的电池变得更加流行。对于这种电池,电池单元以及壳体都呈现矩形板状,在容纳于壳体内的电池单元的外表面和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几乎没有死区。
因此,在这种电池中,如果想在壳体的内表面和电池单元的外表面之间确保用于上述接合凹部的空间,则壳体将变得非常大,这将不利于获得更小更薄的电池。
本发明考虑到这种情况做出,并设法提供一种电池,既能装载到设置在电子装置外壳里的电池容纳空间中,又能够装载到以开放方式设置在电子装置外壳上的电池附着部上,这有利于使其自身更小更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池包括:矩形壳体,具有位于其厚度两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位于其宽度两端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及位于其长度两端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电池单元,容纳在上述壳体内;以及连接部,设置在上述前表面上,并连接至上述电池单元。在上述壳体的上述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接合壁,其沿着壳体的长度平行于上述上表面和下表面延伸,并沿宽度方向向外突出。上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中都设有凹口(notch)。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由于接合壁大致设置在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同时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中设置了凹口,因此,通过使用接合壁和凹口,具有不同厚度的电池既能够装入到电池容纳空间中,又能够装载到电池附着部上。
另外,与常规不同,由于不需要向里陷入到壳体中的接合凹部,因此可以省去通常设置于壳体内表面和电池单元之间的壳体内空间,有利于获得更小更薄的壳体。
下面将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以及因此而提供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是用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电池2的透视图,图1B是图1A中的第一电池2沿着箭头B所示方向观看的透视图;
图2A是用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电池4的透视图,图2B是图2A中的第二电池4沿着箭头B所示方向观看的透视图;
图3是电池容纳空间40的透视图;
图4是电池容纳空间40的截面图;
图5A是示出第一电池2容纳在电池容纳空间40中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B是示出第二电池4容纳在电池容纳空间40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电池附着部50的透视图;
图7A是示出第一电池2附着到电池附着部50时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B是示出第二电池4附着到电池附着部50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A是用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电池2的透视图,图8B是图8A中的第一电池2沿着箭头B所示方向观看时的透视图;
图9A是用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电池4的透视图,图9B是图9A中的第二电池4沿着箭头B所示方向观看时的透视图;
图10是使用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电子装置的透视图;
图11是电子装置的电池附着部的透视图;以及
图12A是示出第一电池2附着到电池附着部50时的状态的示意图,以及图12B是示出第二电池4附着到电池附着部50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A是用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电池2的透视图,图1B是图1A中的第一电池2沿着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观看时的透视图。
图2A是用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电池4的透视图,图2B是图2A中的第二电池4沿着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观看时的透视图。
如图1A和图1B中所示,第一电池2是小容量电源,包括:平矩形板状的空壳10;矩形板状的电池单元20,容纳在壳体10内,用双点划线表示;以及连接部30,设置在壳体10上。
壳体10包括位于壳体10的厚度两端的上表面10C和下表面10D、位于壳体10的宽度两端的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以及位于壳体10的长度两端的前表面10A和后表面10B。应当注意,为了方便,壳体10的左方向和右方向指的是当从前面观看壳体10时的左方向和右方向。
在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中的每一个的厚度方向上大致中间位置,设置有接合壁12,其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并平行于上表面10C和下表面10D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
在本实施例中,接合壁12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下表面10D来确定,并且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上的各个接合壁12以离下表面10D相等的距离形成。
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的厚度相等,并沿其长度方向是均匀的。
换言之,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沿厚度和长度方向形成在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上的相同位置,因而具有相同的形状。
在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中的每一个上设置有凹口14。
在本实施例中,在长度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有两个凹口14,并且在长度方向上,两个凹口14中的每一个以相同形状形成在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上的相应位置。
另外,在长度方向上,在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后端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防止向后插入的止动壁16。止动壁16具有相同的形状,并沿壳体10的厚度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止动壁16与接合壁12的后端相连,并沿垂直于接合壁12的延伸方向的方向朝下表面10D延伸。
止动壁16防止壳体10的后表面10B被插入到电子装置的电池容纳空间40(参见图3)中。
电池单元20具有略小于壳体10的矩形板状。换言之,电池单元20的横截面为可容纳在壳体10内的矩形形状。
电池单元20具有位于其厚度两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位于其宽度两端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及位于其长度两端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电池单元20以使得上表面、下表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平行于并且面对壳体10的上表面10C、下表面10D、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前表面10A和后表面10B的方式装在壳体10内。
连接部30设置在壳体10的前表面10A上,并且面朝前。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0包括三个接片(contact)3002,其在宽度方向上以规则间隔设置在前表面10A上略微偏左的部位。三个接片3002可通过设置在前表面10A上的开口露出。
连接部30沿厚度方向在前表面10A上的位置相对于下表面10D来确定。
三个接片3002中的两个电连接至电池单元20的正极和负极,剩下的接片3002电连接至容纳在壳体10内的控制电路的数据通信端子(附图中未示出)。
上述控制电路设置在壳体10内,具有利用电子装置的控制部经由上述的接片3002处理例如电池2的性质以及识别信息的数据以进行数据通信的功能,以及监控电池单元20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功能。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电池4。
如图2B所示,第二电池4是大容量的电源,第二电池4的厚度不同于第一电池2,但其结构类似于第一电池2。
如图2A和2B所示,第一电池2的壳体10和第二电池4的壳体10的宽度和长度相等,但第二电池4的壳体10的厚度大于第一电池2的壳体10的厚度。
设置在第一电池2上的连接部30和设置在第二电池4上的连接部30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结构。
如同第一电池2一样,第二电池4的连接部30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下表面10D来确定,并设置在与第一电池2相同的位置。另外,第二电池4的连接部30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也等于第一电池2的连接部30的位置。
另外,与第一电池2一样,在两个侧面10E和10F中的每一个的厚度方向大致中间位置,设置有接合壁12,其沿着壳体10的长度方向并平行于上表面10C和下表面10D延伸,同时沿宽度方向向外突出。接合壁12中的每一个沿厚度方向设置在侧面10E和10F中的每一个的远离中央并靠近下表面10D的部位。
另外,与在第一电池2中一样,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设置有凹口14。
另外,与在第一电池2中一样,用于防止后向插入并沿厚度方向延伸的止动壁16设置在接合壁12的后端上。
与第一电池2中一样,第二电池4的接合壁12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下表面10D来确定,并与第一电池2尺寸相等。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接合壁12、凹口14和止动壁16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以离下表面10D的相同距离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处。
接下来,将参照图3、图4、图5A和图5B来描述其中装有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电池容纳空间40。
图3是电池容纳空间40的透视图。图4是电池容纳空间40的截面图。图5A是示出当第一电池2容纳在电池容纳空间40中时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B是示出当第二电池4容纳在电池容纳空间40中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电池容纳空间40设置在电子装置的外壳102上,并且电池容纳空间40包括从外壳102面朝外部的开口42。
如图4和图5B所示,电池容纳空间40包括前表面40A、上表面40C、下表面40D、以及左侧面40E和右侧面40F,它们形成了尺寸足够容纳第二电池4的空间。
接合槽46设置在左侧面40E和右侧面40F靠近下表面40D的部位上,它沿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插入的方向延伸,位于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上的接合壁12能够与其接合。
另外,用于容纳左止动壁和右止动壁16的凹部4202,设置在左侧面40E和右侧面40F靠近开口42的部位。
另外,前表面40A上设置有电子装置侧连接部48,当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容纳在电池容纳空间40中,并且其接合壁12与电池容纳空间40的接合槽46接合时,该电子装置侧连接部与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连接部30连接。
电子装置侧连接部48包括多个接片4802,其沿左-右方向以一定间隔排列在前表面40A上,这多个接片4802能够和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连接部30的多个接片3002接触。
另外,接合槽46、电子装置侧连接部48等在上表面40C和下表面40D之间的的位置相对于下表面40D来确定。
电池容纳空间40被配置为,通过从开口42使第一电池2的前表面10A朝向前方,使与接合槽46接合的接合壁12沿着其长度方向(前-后方向)插入,并使止动壁16容纳在凹部4202中,前表面40A、下表面40D、以及左侧面40E和右侧面40F分别面对第一电池2的壳体10的前表面10A、下表面10D、以及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并且如图5A中所示,在电池容纳空间40的上表面40C和第一电池2的上表面10C之间,确保了对应于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之间厚度差的空间。
另外,电池容纳空间40被配置为,通过从开口42使第二电池4的前表面10A朝向前方,使与接合槽46接合的接合壁12沿着其长度方向(前-后方向)插入,并使止动壁16容纳在凹部4202中,如图5B所示,前表面40A、上表面40C、下表面40D以及左侧面40E和右侧面40F分别面向第二电池4的壳体10的前表面10A、上表面10C、下表面10D、以及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
开-闭盖44以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设置在开口42上,并设置有用于维持关闭状态的锁定机构。通过在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装入电池容纳空间40中时关闭和锁定开-闭盖44,开-闭盖44和后表面10B接触,并保持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的容纳状态。
接下来,将描述将电池容纳在电池容纳空间40中以及将电池从电池容纳空间中取出。
为了将第一电池2装入电池容纳空间40中,打开开-闭盖44,使第一电池2的壳体10的下表面10D以及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分别朝向电池容纳空间40的下表面40D以及左侧面40E和右侧面40F,将第一电池2的接合壁12插入到电池容纳空间40的接合槽46中,并向内压,然后将止动壁16装入凹部4202中。
于是,连接部30的接片3002和电子装置侧连接部48的接片4802彼此接触,并且连接部30附着到电子装置侧连接器部连接部48。
接下来,关闭并锁定开-闭盖44。
于是,来自第一电池2的DC电流可提供到电子装置的各个部分。
为了取出第一电池2,解除开-闭盖44的锁定,打开开-闭盖44,握住第一电池2的后部,使第一电池2从电池容纳空间40中滑出。
另外,与第一电池2的情况一样,为了容纳第二电池4,打开开-闭盖44,使第二电池4的壳体10的上表面10C、下表面10D以及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分别朝向电池容纳空间40的上表面40C、下表面40D以及左侧面40E和右侧面40F,将第二电池4的接合壁12插入到电池容纳空间40的接合槽46中并向内压,止动壁16于是容纳在凹部4202中。
从而,连接部30的接片3002和电子装置侧连接部48的接片4802彼此接触;并且连接部30被附着到电子装置侧连接部48。
接下来,关闭并锁定开-闭盖44。
从而,来自第二电池4的DC电流被提供到电子装置的各个部分。
为了取出第二电池4,解除开-闭盖44的锁定,打开开-闭盖44,握住第二电池4的后部,然后使第二电池4从电池容纳空间40滑出。
接下来,参照图6以及图7A和图7B来描述电池附着部50,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可以附着到该电池附着部。
图6是电池附着部50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当第一电池2附着到电池附着部50时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B是示出当第二电池4附着到电池附着部50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电池附着部50以开放方式设置在电子装置的外壳102上。
电池附着部50包括容纳凹部52,其相对于电子装置的外壳102向内凹陷。
容纳凹部52的尺寸和深度允许容纳第一电池2的下半部以及第二电池4的下半部。
容纳凹部52包括前表面52A、下表面52D、以及左侧面52E和右侧面52F,分别面向壳体10的前表面10A、下表面10D、以及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并且,容纳凹部52的上部和后部打开。
在上表面104与左侧面52E和右侧面52F相连的每一侧,在前-后方向上,以其间有间隙的突出方式设置有两个接合部54(具有能够穿过凹口14的轮廓),并且位于上表面104的左侧和右侧上的接合部54沿着前-后方向设置在相应位置。
每个接合部54都包括接合槽56,其面向容纳凹部52的部分和面向后部方向的部分打开。位于左侧和右侧的接合部54的接合槽56彼此对称,并且这些接合槽56形成为比接合壁12的厚度宽,使得接合壁12面向凹口14的部分能被插入。
凹口5202以上方和后方开放的方式,形成到左侧面52E和右侧面52F的后部,用于容纳止动壁16。
电子装置侧连接部58设置在前表面52A上。电子装置侧连接部58包括多个接片5802,其沿着左-右方向以一定间隔排列在前表面52A上,并且多个接片5802能够与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连接部30的多个接片3002接触。
当使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的接合壁12朝向上表面104的左侧和右侧时,接合部54穿过接合壁12的凹口14,然后使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更靠近容纳凹部52,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被安装在上表面104的左侧和右侧。此时,如果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朝前表面52A移动,则每个接合壁12面向凹口14的部分与接合槽56接合,在这种状态下,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的连接部30与电子装置侧连接部58连接。
上表面104、电子装置侧连接部58等在容纳凹部52的深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下表面52D来确定。
用于保持装入的电池的止动爪60,以可以被拉出或推回的方式设置在容纳凹部52的后端,并且止动爪60通过弹簧在突出方向上恒定地加压(bias)。
接下来,将描述将电池附着到电池附着部50或从电池附着部中取出。
为了将第一电池2附着到电池附着部50,使第一电池2的壳体10的前表面10A、下表面10D以及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在电池附着部50的上部分别面向容纳凹部52的前表面52A、下表面52D以及左侧面52E和右侧面52F,同时使第一电池2的接合壁12的各个凹口14与相应的接合部54相配合。
然后,各个接合部54穿过相应的凹口14,以在下表面52D的方向上移动第一电池2,从而将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安装在上表面104的左侧和右侧上,并将第一电池2的下半部装到容纳凹部52中。这样,止动爪60通过压住第一电池2的下表面10D而被压下。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在前表面52A方向上移动第一电池2,则接合壁12靠近凹口14的部分与相应的接合槽56接合,并且连接部30的接片3002与电子装置侧连接部58的接片5802彼此接触。
此时,随着下表面10D从止动爪60移开,止动爪60向上突出并与第一电池2的后表面10B接合,并且第一电池2附着到电池附着部50。
这样,来自第一电池2的DC电流被提供到电子装置的各个部分。
为了将第一电池2取出,在止动爪60被压下从而与第一电池2的后表面10B脱离的状态下,向后移动第一电池2,从而使各个接合部54置于第一电池2的接合壁12的相应凹口14内。
接下来,握住第一电池2的后部,将第一电池2从容纳凹部52中向上取出。
另外,与装第一电池2的情况一样,为了附着第二电池4,使第二电池4的壳体10的前表面10A、下表面10D以及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在电池附着部50上部分别面向容纳凹部52的前表面52A、下表面52D以及左侧面52E和右侧面52F,同时使第二电池4的接合壁12的凹口14中的每一个分别与相应的接合部54配合。
然后,各个接合部54穿过相应的凹口14,从而在下表面52D的方向上移动第二电池4,因此将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安装到上表面104的左侧和右侧,并将第二电池4的下部容纳在容纳凹部52中。这样,止动爪60通过压住第一电池4的下表面10D而被压下。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在前表面52A的方向上移动第二电池4,则接合壁12靠近凹口14的部分与相应的接合槽56接合,并且连接部30的接片3002和电子装置侧连接部58的接片5802彼此接触。
此时,随着下表面10D从止动爪60移开,止动爪60向上突出并与第二电池4的后表面10B接合,并且第二电池4附着到电池附着部50。
因此,来自第二电池4的DC电流被提供到电子装置的各个部分。
为了取出第二电池4,在压下止动爪60从而与第二电池4的后表面10B分离的状态下,将第二电池4向后移动,从而将各个接合部54放置在第二电池4的接合壁12的相应凹口14内。
接下来,握住第二电池4的后部,将第二电池4从容纳凹部52中向上取出。
根据第一实施例,在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壳体10的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上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接合壁12,其沿着壳体10的长度方向并平行于上表面10C和下表面10D延伸,并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另外,在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中设置有凹口14。
因此,通过利用接合壁12和凹口14,能够将不同厚度的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装入或附着到具有不同容纳类型或附着类型的电池容纳空间40或电池附着部50中。
另外,与常规不同,由于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不需要位于壳体10上的向内凹陷的接合凹部,因此可以省去通常设置在壳体10的内表面和电池单元20之间的空间,并有利于使壳体10更小更薄。
特别是,在像本实施例中那样在壳体10中装入矩形板状的电池单元20的过程中,如果与传统上一样需要在壳体10的内表面和电池单元20之间确保上述接合凹部的空间,则壳体10将不可避免地变得非常大。由于这个原因,本发明适于使用矩形板状电池单元20的电池。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部30和接合壁12在壳体10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下表面10D来确定,因此,利用下表面10D或接合壁12作为基准,能够很容易地提供可容纳或附着不同厚度的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电池容纳空间40和电池附着部50。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中只设置了一个凹口14。
图8A是用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池2的透视图,图8B是图8A中的第一电池2沿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观看的透视图。
图9是第二实施例中所用的第二电池4的透视图,图9B是图9A中的第二电池4沿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观看的透视图。
图10是使用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电子装置的透视图。
图11是电子装置的电池附着部的透视图。图12A是示出当第一电池2附着到电池附着部50时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2B是示出当第二电池4附着到电池附着部50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8A、8B、9A和9B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一样,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厚度不同。
同第一实施例中一样,接合壁12设置在壳体10的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的每一个上。
凹口14设置在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的每一个上,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的每一个上只设置有一个凹口14。
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上的凹口14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相同的位置,并具有相同形状。
另外,在位于相同位置的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的后端,设置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形状的止动壁16,用于防止向后插入,并在厚度方向上延伸。
如图8A、8B、9A和9B所示,电池单元20具有略微小于壳体10的矩形板状。换言之,电池单元20的横截面呈矩形形状,其具有能够被容纳在壳体10内的尺寸,与第一实施例类似。
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连接部30以面朝前的方式设置在壳体10的前表面10A上。
可装入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电池容纳空间40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可以附着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电池附着部50。如图10所示,电池附着部50以开放方式设置在电子装置100(在本实施例中为摄像机装置)的外壳102上。
在图10中,参考标号110指的是管状透镜,其持有用于拍摄对象的成像光学系统,并设置在外壳102的前表面上,参考标号112指的是显示器,用于显示图像并设置在外壳102的侧面,以及,参考标号114指的是取景器装置,用于观看由上述成像光学系统拍摄并由设置在外壳102内的图像拾取装置捕获的图像。
如图10和图11所示,电池附着部50包括设置在电子装置100的外壳102上并向内凹陷的容纳凹部52。
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容纳凹部52具有能够容纳第一电池2的下半部和第二电池4的下半部的尺寸和深度。
如图10和图11所示,容纳凹部52包括前表面52A、下表面52D、以及左侧面52E和右侧面52F,它们分别面向壳体10的前表面10A、上表面10C、以及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并且容纳凹部52的顶部和后部敞开。
上表面104与左侧面52E和右侧面52F相连,并且在每一侧上,在上表面104上朝向后面的位置以及靠近前表面52A的位置以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接合部54。
朝向后端的接合部54具有能够通过凹口14的轮廓。
每个接合部54包括接合槽56,它在面向容纳凹部52和面向前方和后方处是敞开的。
将结合槽56形成为比接合壁12的厚度宽,使得接合壁12可以被插入。
如图11所示,电子装置侧连接部58设置在前表面52A上,并且电子装置侧连接部58包括多个接片5802,其以一定间隔沿着左-右方向排列在前表面52A上。
当使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的接合壁12朝向上表面104的左侧和右侧时,接合部54穿过接合壁12的凹口14,并使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更靠近容纳凹部52,从而使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安装在上表面104的左侧和右侧。此时,如果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朝着前表面52A移动,则各个接合壁12靠近凹口14的部分与相应的接合槽56接合,并且各个接合壁12向着前表面10A定位的前端与接合部54向着前面定位的相应接合槽56接合。
在容纳凹部52的后端以能够被拉出或推回的方式设置有用于保持所装入的电池的止动爪60,止动爪60在突出的方向上被持续加力。
接下来,将描述电池附着到电池附着部50或从电池附着部中取出。
为了将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附着到电池附着部50,使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的壳体10的前表面10A、上表面10C以及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在电池附着部50的上部分别面向容纳凹部52的前表面52A、下表面52D以及左侧面52E和右侧面52F,同时使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的接合壁12的凹口14中的每一个与相应的接合部54配合。
然后,每个接合部54穿过相应的凹口14,沿着下表面52D的方向移动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从而将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12安装在上表面104的左侧和右侧上,并将第一电池2的下半部或第二电池4的下半部容纳在容纳凹部52中。这样,通过使止动爪60压住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的侧面10E而将其移动到侧面。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沿着前表面52A的方向移动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那么接合壁12靠近凹口14的部分与相应的接合槽56接合,并且连接部30的接片3002和电子装置侧连接部58的接片5802彼此接触。
此时,随着侧面10E从止动爪60移开,止动爪60侧向突出,并与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的后表面10B接合,于是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附着到电池附着部50。
从而,来自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的DC电流被提供到电子装置的各个部分。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电池附着部50上,没有设置像第一实施例中一样的用于容纳止动壁16的凹口5202,因此,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在止动壁16从上表面104向上突出的状态下被附着。
另外,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由于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在上表面10C和下表面10D颠倒的情况下附着,因此如图12B所示,容纳凹部52的深度为使得当附着第二电池4时,上表面10C和下表面52D非常接近,并且如图12A所示,在上表面10C和下表面52D之间形成了与在附着第一电池2情况下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之间厚度差相对应的空间。换言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在第二实施例的电池附着部50中,当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被附着时,它们在上表面104上方突出的部分的高度保持为很小。
为了取出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在侧向压止动爪60以使其脱离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的后表面10B的状态下,向后移动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从而使各个接合部54放置在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的接合壁12的相应凹口14内。
接下来,握住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的后部,然后将第一电池2或第二电池4从容纳凹部52向上取出。
根据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不同厚度的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能够装在具有不同容纳类型或不同附着类型的电池容纳空间40或电池附着部50中。另外,这有利于使壳体10更小更薄,特别是,适用于使用矩形板状的电池单元20的电池。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部30和接合壁12在壳体10厚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下表面10D来确定,因此,利用下表面10D或接合壁12作为基准,能够很容易地提供可容纳或附着不同厚度的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电池容纳空间40和电池附着部50。
应该注意,本实施例的描述采用成像装置作为电子装置,然而,电子装置决不限于成像装置,当然可以是装载电池的任何装置,例如照明装置、音频装置、通信装置、电池充电装置等。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括:
矩形壳体,具有位于其厚度两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位于其宽度两端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及位于其长度两端的前表面和后表面;
电池单元,容纳在所述壳体内;以及
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前表面上,并连接至所述电池单元,其中,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或者离开中央且更靠近所述下表面的位置,设置有接合壁,所述接合壁沿所述壳体的长度平行于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延伸,并沿宽度方向向外突出,以及
其中,所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中设置有凹口,
其中,沿厚度方向延伸的止动壁设置在所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的后端,用于防止向后插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的厚度相等,并且沿长度方向是均匀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沿厚度和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上的相同位置,因而形成为具有相同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设置在所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中的所述凹口沿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上的相应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设置在所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中的所述凹口沿长度方向以相同形状形成在所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上的相应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多个凹口以一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中,并且沿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上的相应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多个凹口以一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中,并且沿长度方向以相同形状形成在所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上的相应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沿厚度方向延伸的止动壁设置在所述左接合壁和右接合壁的后端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应位置,用于防止向后插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单元的横截面为具有可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尺寸的矩形。
CNB2006100763728A 2005-04-21 2006-04-20 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53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23524 2005-04-21
JP2005123524 2005-04-21
JP2005123524A JP2006302693A (ja) 2005-04-21 2005-04-21 バッテリ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3147A CN1893147A (zh) 2007-01-10
CN100435385C true CN100435385C (zh) 2008-11-19

Family

ID=37075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637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5385C (zh) 2005-04-21 2006-04-20 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40321A1 (zh)
EP (1) EP1724856A3 (zh)
JP (1) JP2006302693A (zh)
KR (1) KR20060110773A (zh)
CN (1) CN10043538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2630B1 (ja) * 2014-11-14 2016-03-23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の収容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5067840B (zh) * 2015-07-16 2018-01-19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保护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7938A (en) * 1992-03-06 1995-08-01 Sony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CN1532987A (zh) * 1992-05-29 2004-09-29 ���ṫ˾ 电池组
CN101036248A (zh) * 2004-11-05 2007-09-12 索尼株式会社 电池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0314B2 (ja) * 1999-08-31 2006-10-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池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US6326766B1 (en) * 2000-06-09 2001-12-04 Shoot The Moon Products Ii, Llc Rechargable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pack charger with safety mechanisms
JP3504621B2 (ja) * 2001-03-02 2004-03-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とその位置決め構造
US7318978B2 (en) * 2001-12-07 2008-01-15 Sony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GB2400759B (en) * 2003-03-24 2005-04-27 Sanyo Electric Co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battery pack abnormalities
JP4635597B2 (ja) * 2004-12-17 2011-02-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バッテリー
USD524241S1 (en) * 2005-02-08 2006-07-04 Sony Corporation Batter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7938A (en) * 1992-03-06 1995-08-01 Sony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CN1532987A (zh) * 1992-05-29 2004-09-29 ���ṫ˾ 电池组
CN101036248A (zh) * 2004-11-05 2007-09-12 索尼株式会社 电池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110773A (ko) 2006-10-25
EP1724856A3 (en) 2007-07-04
CN1893147A (zh) 2007-01-10
EP1724856A2 (en) 2006-11-22
JP2006302693A (ja) 2006-11-02
US20060240321A1 (en) 200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9758B (zh) 电源
WO2005096413A1 (ja) バッテリー装置
KR20060123030A (ko) 배터리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101222031A (zh) 电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0435385C (zh) 电池
JPH05205712A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
US4464445A (en) Battery pack cartridge
KR100506314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배터리 충전기
US20180042350A1 (en) Casing for a handheld device
JPH11297287A (ja) 電池ホルダ
JP6799266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用の乾電池パック
US9967377B1 (en) Phone instant recharge battery replacement apparatus
JP3693110B2 (ja) 電源ケーブル
US5428254A (en) Universal energy pack
JP4721037B2 (ja) 電子機器
US20030148798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charge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equipment
JP4779353B2 (ja) バッテリー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19225241U (zh) 一种用于铁路车辆巡检的智能眼镜
JP2002354688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の充電装置
US20060152193A1 (en) Rechargeable back-up battery pack
JP3077962U (ja) 電池パックの取り付け構造
JP2007042537A (ja) 電池パック収納機構
KR20230125736A (ko) 배터리 팩용 커넥터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KR100560902B1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용 내장형 배터리 결합장치
JPH08190905A (ja) 端子間短絡防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9

Termination date: 20100420